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8篇

时间:2023-07-25 09:23:50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篇1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三观”;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也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未成熟,往往很难吸收全部的课堂知识,在课堂中溜号、聊天、睡觉等现象常有发生。对于教育来说,笔者认为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书;二是育人,只有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语文作为一种文化教学,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科目的载体作用,从而实现素质化教育形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德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多教师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是好的教育。再者,由于很多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对德育教育知识内容挖掘不够深入,从而无法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小学语文作为中国文化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中多多少少就会蕴含一定的德育教育知识,可见德育教育知识就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全面发挥小学语文教育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实现德育教育。

2.丰富小学语文的教育手段

教育改革的主要形式就是丰富教学手段,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型教学模式越来越多,例如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等,这些教学模式更加开放、更加科学,延伸性非常强,这也给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并且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相融合,能够让学生不知不觉间获取德育知识。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三观”,不仅能够让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尊老爱幼,还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整个社会,规范学生自身的言行举止。可以说这些德育知识在小学语文中都有涉及到,因此,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这个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平台贯彻语文知识,从而不断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吸收到德育知识。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1.构建课堂情景,整合德育知识内容

通过将德育知识和小学语文知识进行融合,在语文各个教学环节融入相应的德育知识,从而实现全程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的社会经历较少,心智发展也并未成熟,因此,仅凭教师口头讲述德育知识很难达到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课堂情景,一是能够直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能够直接彰显出德育知识。因此,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设置课前导入阶段,开展情景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爱我中华》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播放一段抗日战争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日寇如何压迫同胞,中华儿女如何抗击日寇;再播放当代中国的大好河山、花团锦簇。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对这两段视频的感受,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心共鸣。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生活来之不易”“热爱祖国、回报祖国”等观念,这样在正式教学中学生也会更加深入,进一步在课文中巩固德育知识。

2.整合德育知识与语文知识,开展结合教育法

结合教育法非常适用于多种知识共同开展的课堂当中,主要是指收集课内、课外的相关语文知识,并将德育知识融入到其中,最后将一系列的教学素材进行整合呈现在学生面前。想要全面发挥结合教育法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将语文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而借助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在此过程中融入德育知识。例如在《飞向月球》教学中,改课文主要涉及天文、自然、科技等领域,很多学生只知道月球是“月亮”,对“月球”缺乏概念。在教学当中,笔者首先呈现一张远观的地球照片,之后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地球”)“那么地球究竟是什么呢?”虽然很少有学生能够说出“星球”、“星体”等,但只要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只是宇宙的“一粒尘埃”即可。之后再引出呈现出月球照片和地月系照片,让学生对月球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开展《飞向月球》教学。在教学当中,笔者通过对比形式,将“嫦娥奔月”典故和“正月十五”的知识融入其中,一是让学生能够客观认识到天文知识;二是让学生理性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Y晶,从而实现德育教育。

3.结合历史,发挥伟人的榜样作用

由于教材中很多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但想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伟人的伟大之处,我们必须要结合历史开展教学,发挥历史伟人的榜样作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勿忘历史,实现德育教育。如在《罗斯福集邮》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甚至都没有听说罗斯福。笔者通过08年美国经济危机进行导入,从而引出“罗斯福新政”,让学生对罗斯福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引出《罗斯福集邮》,通过集邮让他不仅记住了一些难记的国家的名字,也了解了那些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邮票中所涉及的种种历史事件和伟人事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集邮中,他也了解了中国这个文明的古国。这也是罗斯福能够成为美国最伟大总统之一的重要原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树立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当一件事件坚持到一定程度后,势必会发挥自身的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基于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从多个方面融入德育知识,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推动语文教育、德育教育共同发展,为了学生未来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敏.浅议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6,09:235.

[2]张顺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探究[J].亚太教育,2016,26:132.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专业素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0-02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掌握的现代教育信息主要是包括两方面。

1.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

主要是要求教师具有宏观教育认知观,对小学语文基础性教育的发展方向有整体认识,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的所要培养学生目的。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有针对性去备课。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

语文教学中有着本学科的认识角度,小学语文教学中主体认识目标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过去的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素养是最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我们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把教师的语文素养放在第一位上。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新角度,是要培养小学生掌握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多元化

1.要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方向转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学生发展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求除了具备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专门性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相互交叉做好铺垫。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能够对语文学科相当熟悉,具备相当语文专业知识,这是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所要具备的。同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能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体系,同时也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做到所掌握的知识相互能够交叉,把相互接近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老师所要掌握的数学、地理、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来做好铺垫。这是新型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做到知识的补充,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知识点比较多,接触面比较宽广。在课堂上经常性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知识点都要理解。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

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提高的内在本质,注重语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就要注重语文文学素养的深度认识。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一方面的培养长期的被忽视。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上过于专业化。但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是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把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分割讲解,语文知识的内涵体系被分解,不能体现出来整体,其实,语文知识中包含很多知识体系,在文章中可能蕴含着德育、美育、智育等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要考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具有文学素养,就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文学素养,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小学语文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当今知识更新较快的时代里,小学语文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完全掌握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地填充自己,在专业技术知识上进行学习,对学生需要的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途径来不断的武装自己,让自己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前进。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体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对新的知识体系进行追求,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来做。

2.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不但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也要有认真钻研科研的意识与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合格语文教师的表现。所以,我们强调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必须提到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学科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问与总结,把所发现的问题用在科学研究上,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种素质提高的表现。教学研究主要是体现在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小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研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中包括了教师创新与钻研,只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分析,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正是未来教育期望实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柏民.面向新世纪的小学教师的素质目标与培训模式[J].咸宁师专学报.2002,(2):83-8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J].1998,(1):44-46.

[4]于欣.教师角色转变应从备课开始.中国教育报[N].2003-10-11(5).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篇3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掌握的现代教育信息主要是包括两方面。

1.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

主要是要求教师具有宏观教育认知观,对小学语文基础性教育的发展方向有整体认识,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的所要培养学生目的。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有针对性去备课。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

语文教学中有着本学科的认识角度,小学语文教学中主体认识目标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过去的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素养是最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我们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把教师的语文素养放在第一位上。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新角度,是要培养小学生掌握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多元化

1.要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方向转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学生发展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求除了具备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专门性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相互交叉做好铺垫。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能够对语文学科相当熟悉,具备相当语文专业知识,这是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所要具备的。同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能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体系,同时也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做到所掌握的知识相互能够交叉,把相互接近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老师所要掌握的数学、地理、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来做好铺垫。这是新型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做到知识的补充,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知识点比较多,接触面比较宽广。在课堂上经常性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知识点都要理解。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

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提高的内在本质,注重语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就要注重语文文学素养的深度认识。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一方面的培养长期的被忽视。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上过于专业化。但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是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把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分割讲解,语文知识的内涵体系被分解,不能体现出来整体,其实,语文知识中包含很多知识体系,在文章中可能蕴含着德育、美育、智育等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要考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具有文学素养,就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文学素养,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小学语文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当今知识更新较快的时代里,小学语文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完全掌握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地填充自己,在专业技术知识上进行学习,对学生需要的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途径来不断的武装自己,让自己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前进。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体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对新的知识体系进行追求,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来做。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篇4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教师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并没有紧跟时代,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这种现象在乡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明显。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是很陈旧,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层面上。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比如课堂上,老师就是带着学生读拼音、认字、读课文,小学生被动跟着老师这样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填鸭式灌输方法,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这样的上课方式引不起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很难真正吸收到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对语文课认识片面,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影响,学生对小学语文也存在片面的认识,理解不深,认为小学语文不是很重要,就是一些基础的认字教育。所以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老师所讲的也不感兴趣,有时候根本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殊不知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育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这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定铺好基础,学生以后的学习会遇见不少阻碍的。当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陈旧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对语文课的片面认识,导致这种语文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更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程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更新观念与方法

首先教师自身要重视小学语文课,根据社会发展进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熟悉新课标与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制作动感精美的教学课件,改变传统模式的单纯的口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生动的直观思维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粉笔、黑板”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丰富、拓展了教学情境,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

同时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次教学。由于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情况,教师应该按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教学。如果不分情况地统一讲解知识,基础好的同学已经没有兴趣听,基础差的同学又听不到。渐渐地,同学对这门课都会失去兴趣。

(三)构建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

就上面所说,由于大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这门课程,对小学语文课存在认识误区,所以不能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出现在课堂上捣乱、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构建一个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同时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告知学生,小学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认字的层面,这门课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启发式教育 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革新与发展,会对小学生价值观念及学生方式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为了彻底打破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所带来的局限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引入了很多先进教学手段,其中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启发式教育模式在应用中彻底打破了应试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的壁垒,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了很多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 教师要打破灌输式教学的局限性

多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一直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该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一般要被动式的接收知识,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不断的反复与灌输,导致小学语文课堂中严重缺乏创新性、活跃性,这也是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观性的主要原因。我们无法否认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当代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若无法培养出主观性、主动性,则会导致其对小学语文课堂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处于严重下降的态势中,启发式教学在应用中强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小学生这一小学语文教育对象成为课堂主导者。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中的核心不在于教师向学生进行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并从新的知识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过程中将各类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链,这便达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形象化记忆,彻底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与被动性。小学语文的知识点在本质上是一个较为抽象的事物,不是数学公式只要学生可以掌握便会使用,而这样的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深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时,不能将启发式教育这一优秀的教学手段彻底丢掉,因为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现代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要尊重小学生个体的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当前教育模式下各教育层次学生严重匮乏创新能力,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导致我国社会各领域严重匮乏创新能力,因此,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所形成的壁垒。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便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来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将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培养成善于主动思考的学生,虽然课堂提问只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手段,但是课堂提问的主旨在于激发小学生的潜在意识,不断重复的一个问题可以加深小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对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抱着主动的态度来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成效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去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是一个前提,只有小学生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后教师才能进一步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慢慢领域到问题中要包含的知识,这也是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无法忽略的一点。

3 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要保证学生的积极配合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有一些对话形式为主的文章,所以语文教师要对该类文章进行分类,将所有对话进行分配后来让小学生完成对话,教师也要针对该类文章内容设置一些话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抱着良好的学习兴趣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这便可以让学生可以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师生之间会围绕相同话题积极开展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也对创没一个和谐学习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学习与探索中,这样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去发现新的知识及新的问题,并可以利用所掌握的小学语文知识去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适当、适时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并要给予所有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便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个小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探索方式,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不同的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尽情享受语文知识探索与实践的乐趣。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中教师要认识到师生间的平等地位,在尊重学生主体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要本着相同的态度去与所有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忽略传统教育体系中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这一分界线,并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勇敢的将自己的想法与问题提出来,这样便可以有效提高每一个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达到了启发式学习的根本目标,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对策

一、明确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进入了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新时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来开展德育工作呢?本文将对此展开详细阐述。小学语文的德育工作从内容上就有所体现了,课文多选择与学生思想品德相关的内容,通过教学来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双重教育。然而,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教学重心,教师对学生德育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仅如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观念落后,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说教。实际上,道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认识、情感、意志、行为,通过说教的方式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到了道德,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会采取道德行为。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想要提高小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并结合互联网优势进行德育。由于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互联网教学中,教师对互联网的认知、观念、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还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道德,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提高小学德育水平首先要教师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以全新的观念以及全新的教学手法来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之外,还要从平时的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进一步武装学生的头脑。

二、强化语文教师德育意识

加强语文课堂的德育工作,培养教师的德育意识是首要任

务。互联网时代,要想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学校以及教师都要强化德育意识,鼓励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拓眼界,接触更多的含有正确三观的文章,在平时学习中语文教师要对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严加批评。一直以来,我国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希望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十分强调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小学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待人处事和良好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既能够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又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德育依然是学生德育的最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变一味给学生灌输德育的道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容易给人带来空洞、宽泛的感觉,学生很难体会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操作,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语文教师要借助课文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来渗透德育,要让学生慢慢品味文章蕴含的深刻道德思想,并将这些品德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实践来践行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语文教师要逐渐将对德育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更新学生的德育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德育工作必须投身实践,加强自我约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将小学德育的目标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让学生提升自我道德意识,始终坚守道德底线。

四、互联网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水平的修养,如果想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学生就应当做到言传身教,不断审视、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给学生打造出适宜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去纠正,而不是一味责骂。教育工作者不能故步自封甚至沉迷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而应不断充实自我,积极汲取新鲜知识,摄取新颖观点,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畅所欲言、平等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敢于敞开心扉。摒弃老旧的观念意识和惯性思维,教师不仅可以走进W生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小学生德育的培养,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爱心,只有真正和学生成为伙伴,才能影响到他们,成为他们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教师的率先垂范相结合。我们要在新理念指导下改变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真正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教师一定要把好小学生德育关,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德育工作进一步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问题 有益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小学学习阶段是孩子各方面认知的形成期,这就需要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各方面认知予以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做出几点有益的思考。

1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培养内容,但是传统的小学教育中,采用单一的、被动的教学,这种被动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这种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枯燥的教学方法,没有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成长所需进行良好的结合,这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率很低,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与小学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

而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的人生观及情感认知等进行有效的培养,而目前的小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教学理念,使应试教育的种子从小就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中,这与现在所广泛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不相符的,语文学习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了母语的基础,学生才能进行其他领域的学习,并且现在小学教育也已经开始普及英语教学,这会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要使语文教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2 关于小学教育语文教学问题的有益探索

2.1 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

我国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及艺术造诣,语文知识的学习,除了要对作者的艺术手法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与学习古人的先进的情感认知能力,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很欠缺,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没有完全的定型,这时候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采用的情感认知培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感扩展,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予以说明。

小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应爱国精神的课文,在此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本内容予以适当的扩展、引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深切爱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及爱国精神,这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的。虽然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打基础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文学修养进行适当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相关语言知识的学习中,积极创造意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习过程中字、词、句的延伸意义的理解与掌握,为后续的复杂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培养目标的改革创新等,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任何存在于社会大环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会的前进步伐,就需要不断的革新与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也一样。

正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种种的弊端,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在语文教材中的实例的选择时,应该选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近的事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对于基础的字、词、义、音的掌握,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反复抄写,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正确的引导,采用各种高效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除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3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培养能容,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探索所学知识,最终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所学的新知识,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领悟,这对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3 结语

小学阶段是各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各方面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针对其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学模式的模式的改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认知能力的正确引导,对于小学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

语文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等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是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

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的“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础。

从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圣陶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实现塑造“中国心”的重任。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在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

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入阅读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素质教育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