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习的重点8篇

时间:2023-07-28 09:18:48

语文学习的重点

语文学习的重点篇1

一、低年级识字与语言的发展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体系,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工具;而掌握语言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保证。语言文字是现代公民社会生活实践必需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认知世界、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领悟内涵,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各类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整合等,获得现代公民终身学习和生存发展的本领。

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一度被视为语言发展的障碍。这一判断似乎并非完全没有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至12岁。我国儿童7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机。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不是从识字而是从阅读开始,那些规范、优美的书面语材料才是他们获取书面语言营养的最重要的源泉,尽早、大量的阅读是发展语言的最重要的有效途径。也正因此,课程标准在阅读量方面提出明确的高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低年级也应不少于5万字。然而,这不应成为视“以识字为重点”为语言发展的障碍的依据,因为以识字为重点并不必然以牺牲阅读为代价。此其一。其二,读物是以汉字为载体的,尽早、大量的阅读,前提是攻破识字关。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把识字与阅读巧妙结合起来,既重点突出,使低年级就能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又使识字与语言学习互相促进,同步发展。把识字与发展语言对立起来,绕过拦路虎──汉字直奔语言而去,眼前也许有一定成效,但是拦路虎只是被绕开,不会自行消除,终将成为制约语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长远看,绕过汉字求语言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许多地方的教改实验不约而同地把习作的起步下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有益的经验。修订版大纲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只有:“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而课程标准的要求则增加到三条: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比修订版大纲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而且对运用学过的词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汉字作为物质材料,那是不可想像的。

语言的发展赖于词汇的增加,因此词汇量的多寡便成为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尽管汉语存在字本位和词本位之争,但有一点却不容置疑,那就是识汉字对丰富汉语词汇、提高汉语水平具有特殊意义。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语词汇本以单音节为主,字义即词义,即便是现代汉语中也存在大量单音节词,识字往往就是识词。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词汇向双音化发展,但这种双音化并未增加造词原料,而是以固有的单音节词,也就是常用汉字为原料复合而成。1986年,王还、常宝儒先生等编撰了《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对来源各异、累计181万字的语料作了统计,共有3.1万个词条,仅由4574个汉字组成。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汉字,可覆盖语料总量的47.21%,使用频率最高的1000个汉字可覆盖91.37%,使用频率最高的2418个汉字,可覆盖99.002%。掌握常用汉字字义(语素义)对了解词义意义重大。汉语字义(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虽然复杂,但二者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占有相当部分,可以“望文见义”,如,朋友、呼喊、羊毛、怒视、招手、受贿、延长、诗篇、国营、年轻,了解了字义也就了解了词义。有些字义(语素义)虽然只是直接反映词义的部分内容,或者只是间接表示词义,但都具有可解性,如,白菜、上场、连载、护送、来往、口齿,字义可以成为了解词义的重要线索和钥匙。因此,如果低年级突出识字教学这一重点,使之保质保量,语言的发展就能在高起点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轨道。

二、低年级识字与思维的发展

由于汉字自身确有难记、难写的一面,加上长期以来的教学并未遵循或并未完全遵循汉字的科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汉字入门的难度。也许是这个原因,低年级突出识字重点一度被误为思维发展的杀手。直到现在,违背汉字科学的教学方法依然大行其道,这种误解依然没有完全消除。我们认为,把“思维的杀手”强加于低年级识字,失之武断,既没有事实依据,也缺乏合乎逻辑的演绎。

1982年5月,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在英国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文章,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对英、美、法、德、日五国儿童测查表明,欧美四国儿童智商平均为100,日儿童平均为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博士多年的测查结果是:开始学习汉字的当年,智商可由100提高到110,第二年提高到120,第三年提高到130。美国有人对华裔学生为何数学成绩出类拔萃进行了研究,发现那是因为古老的汉字比起拼音文字有更大优势。脑科学家根据人用脑方式的不同将人们分为左脑型、右脑型、平衡型三类,左脑型的人擅长语言表达和理解、计算和发现等逻辑思维活动;右脑型的人则擅长绘画、音乐、直观、综合等形象思维活动。而平衡型的人左右脑功能发展和运用比较协调,兼取二者长处,一般地说,他们思维能力更强,更富有创造能力。人们对拼音文字的认知属于左脑优势,而对汉字的认知则表现为左右均势,识汉字可以促使儿童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开发人脑中巨大的创造潜能。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现实。既然低年级识字利于语言的发展,那么,语言的及早快速发展就必然直接有力地推动思维的同步发展。

同时,汉字有它的特殊规律,只要遵循规律,在低年级突出识字重点,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会有独特的优势。

汉字以类相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如,从“草字头”的字与草本植物相关,从“贝”的字与财货相关,从“言”的字与言谈相关,等等。以“分”作声旁的字如,粉、份、纷、盆、贫、扮,韵母分别是en、in、an,都是前鼻韵母:以“”作声旁的字,除“掐”外,其余如,阎、焰、馅、陷,韵母都是ian;以“舀“作声旁的字,如,蹈、稻、滔、韬,韵母都是ao。把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字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进而进行类推、迁移,经过这样由“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 的归纳和演绎过程,不仅提高了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益,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切实的发展。

当然,识字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决定了识字对思维发展促进作用的大小。对汉字的种种偏见必须克服,对识字教学的种种误解必须消除,相沿成习、俘于汉字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低年级教学突出识字重点,才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仁人志士投身于识字教学研究之中,探索更为科学的,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汉字规律的识字教学体系,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低年级识字与人的精神的发展

人的终身发展依赖于精神底子,而精神发展则离不开丰富的文化底蕴。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才能培育创造的因子、健康的精神意识,从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源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汉字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正是凭借汉字,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才得以传承,绵延不绝。汉字使用区域广袤,年代久远,在悠远的时空中,文化积淀丰富而深厚。识字正是掌握和运用这种文化的惟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汉字忠实地记录了有史以来汉语的面貌,保存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同时,它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再次,汉字的形体结构反映了中华文化的诸多特征。因为汉字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文化反过来不断地向汉字本身渗透。具体表现在汉字形体结构真实地记录并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伦理道德以及风俗习惯等。如,汉民族长于直观地把握世界,这种思维特点也在汉字的创造和运用过程中得到惯性的延续,并一脉相承。所谓“六书”即六种造字法,无不以象形为基础。象形字是汉字的母体,是一种直观描绘事物的方法,注重图画性,显示出汉民族思维的直觉性、整体性。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造字和认字中的由形及义。即便是音译外来词,我们也往往为这些表音字加上表义符号,“目宿”变成了“苜蓿”,“师子”变成“狮子”,等等。汉字的结构还形象地记载了文化不断演进的历史。“册”,是竹片串连起来的形象,它就是竹简,古代的书。“书籍”的“籍”,“书签”的“签”、“作业簿”的“簿”,都与书有关,所以都从“竹”。古代的管乐器是用竹子做成的,所以“管、笙、箫、笛、竿”等,也都是竹字头。“片”,是被剖成一半的一段木头的形象,是木片的意思。古代的书,度是用木板做的,称“牍”;出版的“版”,招牌的“牌”等,都从“片”。由于书与木有关,古代的书签曾经也叫“检”,查找资料叫“查检”就源于此,“检字法”是查字法,“检”不能写作“捡”。古代的书一度是丝绸做成的,叫帛书,卷成筒形,“卷”既可以是书的数量,也可以指代书,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等。一个个汉字,简直就是一面面镜象,一部部简史,文化演进、文明进程的痕迹斑斑可考。

对国人而言,汉字也是中华民族以外的人类多种文化的第二载体,识字便是打开人类各种文化宝库的钥匙之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工具。

四、低年级是识字的关键时期

这是因为:

其一,低年级是汉字识记能力最强的学段。根据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的研究结论,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这一结论被世界人类开发会议认定为对世界人类作出贡献的成果。

其二,低年级是形成写字技能的关键期。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修订版大纲是作为向课程标准过渡的大纲,对必须学会的汉字在写字方面也不过只提“做到会写”的要求,在低年级的要求中还提:“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而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对低年级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对写字教学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学龄初期的儿童手指肌肉末梢神经还不发达,不能较灵活地握笔、用笔,开始写字比较困难,往往下笔不准,笔画歪斜,需要老师引导儿童仔细观察笔画、结构,记住笔顺和书写规则,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会儿童正确书写,否则就会形成不良的写字习惯,影响写字技能的发展,后患无穷。

此外,学龄初期的识字与学龄前识字不同,不只要求会读,而且要了解字义,更要认识字形,正确地书写、再现字形。与学习口语也不同,除了言语听觉和动觉分析器参与活动外,还必须有视觉分析器的参与。即开始以宇形为依据,分析字的读音和意义,在大脑中建立音形义的统一联系。字形的掌握便成为难点和关键因素。

低年级突出识字重点,才是突破难点、把握关键之举;否则就会良机坐失,不可挽回。自从“以识字为重点”的提法在大纲中遁迹之后,在绝大多数的阅读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上,我们见不到识字教学的踪影,尽管现行的教材主要采用随文识字体系,识字理所当然应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谁胆敢反其道而行之,就会被视为与大纲相悖,因循守旧。通过十多年的实践,结果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识字质量普遍不高,错别字多多,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同样遭致社会各界的批评和不满。

总之,汉字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基础和工具,与人的精神发展密切相关,紧紧抓住低年级这一识字教学的关键时期,突出识字教学重点,有助于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精神意识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从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对纠正一个时期以来识字教学中的偏差。加强识字教学,开创识字教学的新局面,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学习的重点篇2

一、低年级识字与语言的发展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体系,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工具;而掌握语言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保证。语言文字是现代公民社会生活实践必需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认知世界、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领悟内涵,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各类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整合等,获得现代公民终身学习和生存发展的本领。

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一度被视为语言发展的障碍。这一判断似乎并非完全没有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至12岁。我国儿童7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机。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不是从识字而是从阅读开始,那些规范、优美的书面语材料才是他们获取书面语言营养的最重要的源泉,尽早、大量的阅读是发展语言的最重要的有效途径。也正因此,课程标准在阅读量方面提出明确的高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低年级也应不少于5万字。然而,这不应成为视“以识字为重点”为语言发展的障碍的依据,因为以识字为重点并不必然以牺牲阅读为代价。此其一。其二,读物是以汉字为载体的,尽早、大量的阅读,前提是攻破识字关。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把识字与阅读巧妙结合起来,既重点突出,使低年级就能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又使识字与语言学习互相促进,同步发展。把识字与发展语言对立起来,绕过拦路虎──汉字直奔语言而去,眼前也许有一定成效,但是拦路虎只是被绕开,不会自行消除,终将成为制约语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长远看,绕过汉字求语言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许多地方的教改实验不约而同地把习作的起步下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有益的经验。修订版大纲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只有:“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而课程标准的要求则增加到三条: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比修订版大纲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而且对运用学过的词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汉字作为物质材料,那是不可想像的。

语言的发展赖于词汇的增加,因此词汇量的多寡便成为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尽管汉语存在字本位和词本位之争,但有一点却不容置疑,那就是识汉字对丰富汉语词汇、提高汉语水平具有特殊意义。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语词汇本以单音节为主,字义即词义,即便是现代汉语中也存在大量单音节词,识字往往就是识词。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词汇向双音化发展,但这种双音化并未增加造词原料,而是以固有的单音节词,也就是常用汉字为原料复合而成。1986年,王还、常宝儒先生等编撰了《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对来源各异、累计181万字的语料作了统计,共有3.1万个词条,仅由4574个汉字组成。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汉字,可覆盖语料总量的47.21%,使用频率最高的1000个汉字可覆盖91.37%,使用频率最高的2418个汉字,可覆盖99.002%。掌握常用汉字字义(语素义)对了解词义意义重大。汉语字义(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虽然复杂,但二者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占有相当部分,可以“望文见义”,如,朋友、呼喊、羊毛、怒视、招手、受贿、延长、诗篇、国营、年轻,了解了字义也就了解了词义。有些字义(语素义)虽然只是直接反映词义的部分内容,或者只是间接表示词义,但都具有可解性,如,白菜、上场、连载、护送、来往、口齿,字义可以成为了解词义的重要线索和钥匙。因此,如果低年级突出识字教学这一重点,使之保质保量,语言的发展就能在高起点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轨道。

二、低年级识字与思维的发展

由于汉字自身确有难记、难写的一面,加上长期以来的教学并未遵循或并未完全遵循汉字的科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汉字入门的难度。也许是这个原因,低年级突出识字重点一度被误为思维发展的杀手。直到现在,违背汉字科学的教学方法依然大行其道,这种误解依然没有完全消除。我们认为,把“思维的杀手”强加于低年级识字,失之武断,既没有事实依据,也缺乏合乎逻辑的演绎。

1982年5月,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在英国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文章,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对英、美、法、德、日五国儿童测查表明,欧美四国儿童智商平均为100,日儿童平均为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博士多年的测查结果是:开始学习汉字的当年,智商可由100提高到110,第二年提高到120,第三年提高到130。美国有人对华裔学生为何数学成绩出类拔萃进行了研究,发现那是因为古老的汉字比起拼音文字有更大优势。脑科学家根据人用脑方式的不同将人们分为左脑型、右脑型、平衡型三类,左脑型的人擅长语言表达和理解、计算和发现等逻辑思维活动;右脑型的人则擅长绘画、音乐、直观、综合等形象思维活动。而平衡型的人左右脑功能发展和运用比较协调,兼取二者长处,一般地说,他们思维能力更强,更富有创造能力。人们对拼音文字的认知属于左脑优势,而对汉字的认知则表现为左右均势,识汉字可以促使儿童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开发人脑中巨大的创造潜能。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现实。既然低年级识字利于语言的发展,那么,语言的及早快速发展就必然直接有力地推动思维的同步发展。

同时,汉字有它的特殊规律,只要遵循规律,在低年级突出识字重点,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会有独特的优势。

汉字以类相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如,从“草字头”的字与草本植物相关,从“

贝”的字与财货相关,从“言”的字与言谈相关,等等。以“分”作声旁的字如,粉、份、纷、盆、贫、扮,韵母分别是en、in、an,都是前鼻韵母:以“”作声旁的字,除“掐”外,其余如,阎、焰、馅、陷,韵母都是ian;以“舀“作声旁的字,如,蹈、稻、滔、韬,韵母都是ao。把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字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进而进行类推、迁移,经过这样由“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 的归纳和演绎过程,不仅提高了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益,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切实的发展。当然,识字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决定了识字对思维发展促进作用的大小。对汉字的种种偏见必须克服,对识字教学的种种误解必须消除,相沿成习、俘于汉字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低年级教学突出识字重点,才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仁人志士投身于识字教学研究之中,探索更为科学的,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汉字规律的识字教学体系,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低年级识字与人的精神的发展

人的终身发展依赖于精神底子,而精神发展则离不开丰富的文化底蕴。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才能培育创造的因子、健康的精神意识,从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源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汉字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正是凭借汉字,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才得以传承,绵延不绝。汉字使用区域广袤,年代久远,在悠远的时空中,文化积淀丰富而深厚。识字正是掌握和运用这种文化的惟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汉字忠实地记录了有史以来汉语的面貌,保存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同时,它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再次,汉字的形体结构反映了中华文化的诸多特征。因为汉字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文化反过来不断地向汉字本身渗透。具体表现在汉字形体结构真实地记录并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哲学思想、伦理道德以及风俗习惯等。如,汉民族长于直观地把握世界,这种思维特点也在汉字的创造和运用过程中得到惯性的延续,并一脉相承。所谓“六书”即六种造字法,无不以象形为基础。象形字是汉字的母体,是一种直观描绘事物的方法,注重图画性,显示出汉民族思维的直觉性、整体性。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造字和认字中的由形及义。即便是音译外来词,我们也往往为这些表音字加上表义符号,“目宿”变成了“苜蓿”,“师子”变成“狮子”,等等。汉字的结构还形象地记载了文化不断演进的历史。“册”,是竹片串连起来的形象,它就是竹简,古代的书。“书籍”的“籍”,“书签”的“签”、“作业簿”的“簿”,都与书有关,所以都从“竹”。古代的管乐器是用竹子做成的,所以“管、笙、箫、笛、竿”等,也都是竹字头。“片”,是被剖成一半的一段木头的形象,是木片的意思。古代的书,度是用木板做的,称“牍”;出版的“版”,招牌的“牌”等,都从“片”。由于书与木有关,古代的书签曾经也叫“检”,查找资料叫“查检”就源于此,“检字法”是查字法,“检”不能写作“捡”。古代的书一度是丝绸做成的,叫帛书,卷成筒形,“卷”既可以是书的数量,也可以指代书,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等。一个个汉字,简直就是一面面镜象,一部部简史,文化演进、文明进程的痕迹斑斑可考。

对国人而言,汉字也是中华民族以外的人类多种文化的第二载体,识字便是打开人类各种文化宝库的钥匙之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工具。

四、低年级是识字的关键时期

这是因为:

其一,低年级是汉字识记能力最强的学段。根据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的研究结论,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这一结论被世界人类开发会议认定为对世界人类作出贡献的成果。

其二,低年级是形成写字技能的关键期。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修订版大纲是作为向课程标准过渡的大纲,对必须学会的汉字在写字方面也不过只提“做到会写”的要求,在低年级的要求中还提:“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而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对低年级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对写字教学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学龄初期的儿童手指肌肉末梢神经还不发达,不能较灵活地握笔、用笔,开始写字比较困难,往往下笔不准,笔画歪斜,需要老师引导儿童仔细观察笔画、结构,记住笔顺和书写规则,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会儿童正确书写,否则就会形成不良的写字习惯,影响写字技能的发展,后患无穷。

此外,学龄初期的识字与学龄前识字不同,不只要求会读,而且要了解字义,更要认识字形,正确地书写、再现字形。与学习口语也不同,除了言语听觉和动觉分析器参与活动外,还必须有视觉分析器的参与。即开始以宇形为依据,分析字的读音和意义,在大脑中建立音形义的统一联系。字形的掌握便成为难点和关键因素。

低年级突出识字重点,才是突破难点、把握关键之举;否则就会良机坐失,不可挽回。自从“以识字为重点”的提法在大纲中遁迹之后,在绝大多数的阅读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上,我们见不到识字教学的踪影,尽管现行的教材主要采用随文识字体系,识字理所当然应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谁胆敢反其道而行之,就会被视为与大纲相悖,因循守旧。通过十多年的实践,结果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识字质量普遍不高,错别字多多,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同样遭致社会各界的批评和不满。

总之,汉字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基础和工具,与人的精神发展密切相关,紧紧抓住低年级这一识字教学的关键时期,突出识字教学重点,有助于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精神意识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从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对纠正一个时期以来识字教学中的偏差。加强识字教学,开创识字教学的新局面,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学习的重点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16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绵延需要借助语文这门学科,中国的文化振兴也需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力量。语文教学事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因此,语文的学习不容轻视。

语文的学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是有其特殊性,这不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还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学习高中语文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等而化之,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混为一谈,而是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特殊学科特殊学习。那么,现在的高中语文学习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区别对待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学习重点

学习语文时应该把握学习重点,这样高中生在预习、听讲、复习等过程中才会有学习的侧重点,能够对重点、难点等进行重点攻破,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分学习的主次,总是选择对课本内容进行通篇复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也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比如说高中生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复习语文时习惯性地将课本翻到第一课,从第一页一字一字地复习学习。显而易见,在这反复的复习过程中,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最扎实的往往都是前面几篇课文,而后边的几篇课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主次、重点,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陌生的知识不懂得区别对待学习、复习,而反复的习惯性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益于他们语文学习进步的。

二、忽略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语文基础,这样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才不会由于基础知识的疏漏而妨碍学习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字词的准确区分。高中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学生对成语、同义词、多音字等的掌握,而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语文常常涉及对句子的理解、对病句的分析、对句子成分的判断等等,这都要求高中生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能力。3.诗词的全面记忆。高中语文经常考查古诗词、重点句子的背诵,将诗句或掐头或去尾的,让学生填入空缺的诗句。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把握程度,也是对学生字词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绝对不容小觑,但是高中生却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学习不扎实,考试时容易失分。

三、课外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不全面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大,学习内容多是事实,但这不代表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忽视性学习。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指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课外知识的学习是有利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因为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开拓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写作的素材。比如写作文时就可以将一些名人轶事等添加进去,丰富作文的内容,增添作文的风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考试或多或少都会考查高中生对课外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经常会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把握,对《红楼梦》《西游记》等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经典台词等的把握。

课外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才可以促进高中生语文的全面学习。

由上可知,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因高中生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语文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次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明确学习重点呢?1.对语文教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篇章等,进行重点把握。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点了然于胸。2.将课本与辅导书进行比较学习,把握重点知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在辅导书上多有所侧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可以清晰学习重点。3.将课本习题、课后作业等重点考查内容列为学习重点。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试卷上、习题上等都罗列了学习的重点知识,对这样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主次。

如果高中生能够很好地明确学习的重点,那么在学习时便可以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以免在学习时开小差错过了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基础巩固,保证扎实学习

高中生学习语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1.注重归纳。高中语文涉及大量字词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词、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学习时产生记忆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对这类的词语进行归纳整理,方便系统记忆。2.反复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点多、繁杂,因而很容易就遗忘。高中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整理过的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在反复的记忆过程中加深印象,从而完全吸取知识。3.定期考查。高中生应该定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从而查漏补缺,巩固学习。高中生往往以为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把握得很清楚了,但考试时却总是失分,这就是因为平时练习不多,记得不扎实,在考试时一紧张就混淆了记忆。

(三)加强课外学习,保证充分学习

语文学习的重点篇4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 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三部曲”

所谓高中语文学习“三部曲”,其实就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三个过程,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过程相互关联,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学习形式相互促进。

首先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合理地设置学习内容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工作。比如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使用批注式的阅读方法,通过自己的阅读过程,做好难点和重点批注,便于课堂上向教师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课文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在预习中批注的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合理地分配各知识点教学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落实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的讲授过程中去。最后就是课后的巩固学习,这个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再学习和融合过程,是提高课堂教与学成效的重要的一环。

很多教师片面地重视课堂教学,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没有统一协调的认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后常常会遗忘知识点。所以学生语文学习的“三部曲”是每个教师需要去重视的内容和过程,通过优化三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其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提高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成效。

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尝试体验作者的丰富情感,领悟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课上教师要进行精讲,结合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对诗中虚实相间的创作手法、轻盈柔和的语言特点等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把握好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就预习成果和学习成果进行回忆、融合与整理,对关键知识点进行重复记忆,这样学生才能经历一个完整、完善的知识积累过程,学习效率才能事半功倍。

二、 结合新媒体,优化学生语文学习体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语文课堂学习给人的印象是枯燥和无聊的,这也是很多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学习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参与热情和参与度相对较低,无法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教师不妨试试新媒体教学模式。新媒体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本上的背景知识,与图像、视频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电影《赤壁》的经典片段,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文言文学习的枯燥感便会一扫而光,学习动机与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实践证明,利用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新媒体教学的度,不能过度依赖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失去了课堂书本教学的重要平台。

三、 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形成终身学习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优势和机遇。首先带来的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互联网上找到很多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和材料,对于教师自身优化课案设计、丰富PPT的资料等有着重要的帮助。其次信息技术还为教师搭建了一个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平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各种教学网站或者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站与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探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

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自我不断学习的过程。然而,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知识结构的不断扩充和更新,要求每一个教师具备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切实有效地强化自身的教学认识和思维,转变传统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时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基础,研究和分析适合当前语文教与学的重要形式与路径,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做出发展贡献。

四、 科学落实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

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模式是检验学生高中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往往片面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内容和依据。由于考核内容和依据具有偶然性、片面性的特征,往往会对在一两次考试中发挥失常的学生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同时这样的考核和评价的模式,也不具备全面发展的眼光。在考核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制定考核内容,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学习认识与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形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科学地对一个学生进行整体的评价,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自身学习态度,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学习是学生语文系统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很多学生语文学习的“终点”,在高等教育中语文已经作为一个选修的科目。高中语文学习面临着高考这个特殊的时期,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师生能够立足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标准和要求,结合高考语文的要求和内容,科学落实语文教与学的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成效。

语文学习的重点篇5

一、广西高中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对策的分析

广西各所高中学校,正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高中学校在教学模式上较为单一,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严重影响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深化改进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当针对一些较为典型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使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同时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逻辑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学习与生活有一定的感悟与体验,从而对学习与生活有一个新的认识。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与认可,培养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信心,提高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围绕着学生的特点与学习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将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设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语文教学中的新动态。例如,教学《再别康桥》,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文章中的情形展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关的图片与动画,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文章进行提问,如文章中蕴含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对于文章有什么样的印象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鉴赏《再别康桥》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

二、广西高中新课改下语文复习对策的分析

1.语文教师在复习中的主导作用

(1)明确语文考试中的方向

教师应当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语文考试中的出题方向,把握语文试卷中的难点、重点以及薄弱点,在学生复习中突出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难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关注薄弱点,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复习计划,让学生进行复习训练。

(2)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课前进行复习活动,如字词句改正、美文赏析、名句默背、口头作文等。

(3)总结答题方法与解题思路

语文教师在教学复习中,要对语文课本中的各个章节、课时进行及时的讲解,然后总结出答题的方法与解题的思路。例如:习题评讲课中,教师的评讲要有规律性、针对性以及变化性。

(4)掌握语文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学生在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复习的时候要掌握知识内容的难易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与个体辅导。

2.学生在语文复习中的主体作用

(1)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学生做题时出现的比较典型、常见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2)学生应当积极配合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在整体复习的思路与方法上与教师保持一致。

语文学习的重点篇6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学习方法;系统化;抓重点;多练习

中图分类号:TH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42-01

汉语言文学学习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沟通是十分必要的,汉语言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天通过各种方式使用汉语言,掌握汉语言这门基本的课程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汉语言文学的类型繁多,种类丰富,有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汉语言文学,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这样才能够掌握好汉语言。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与其他语言或者课程是有共通之处的,比如说,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记忆技巧中,在背诵诗词歌赋时,可以采用一些背诵技巧,譬如英语单词的背诵技巧有词义分析,联想记忆法,词缀词根的分类记忆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英语单词有许多的后缀,如―tor,或者―er,有这类词缀的单词一般属于名词且,比如work加er后缀变成worker,就从动词变成了名词。类似英语单词这种单词分类,后缀等的记忆方法也可以运用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汉语言文学的有效学习方法要在学习经验中,多加总结或者套用一些其他科目课程的学习技巧。另外,在学习汉语言中,针对字词的学习可以通过形声字或者句子等来帮助记忆和学习。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困难是可以通过变通来解决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要注重技巧和方法,要提高学习效率或者掌握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就必须要下足功夫,探寻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要系统化

汉语言文学主要由汉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组成,汉语言这门课程的学习强调系统学习,要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首先要把汉语言的内容,模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在脑袋中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这样,才能够实现知识的衔接和记忆。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在编排上一般会按照基础到提升部分,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必须要按照基础――提升,这样的顺序,系统化学习是能够全面地掌握整体知识,系统化学习还讲求对知识的衔接,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对后面较难的部分是关键的,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进一步学习更深的部分,汉语言系统化学习就要求不能够遗漏任何知识模块,否则系统化学习就不完整。汉语言文学的组成成员中,相对比较基础的内容,比如汉字或者词组,要完整地掌握这部分级别较低的组成成员,就像英语学习中,单词是基础一样,没有单词就没有完整的句式和文章。认识到课程的系统性,然后明确学习顺序,知识的结构,学习中才能在脑海中形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蓝图,汉语言系统化学习就必须对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然后才能够打好基础,以便后续学习中将知识模块串联起来,把相关的知识系统化地联系起来。系统化学习还能够方便我们的记忆,很多人在学习语言时,记忆的东西总是成为一个难点,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记忆技巧,另外,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性地进行记忆,没有掌握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这样他们要记忆东西就会比较难。只有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系统化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学习中把握好系统化学习方法,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

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必须要抓住学习重点

汉语言文学内容丰富,并且理论也很多,要学习好汉语言文学就必须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整理,总结,要把握汉语言文学的重点内容,深入学习。其实,任何科目都是有偏重点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也有它的重点,加强对重点的学习,有目的性地学习才能掌握真正有用的东西。汉语言文学中,存在着名词术语较多,知识点多,语言或者句子的表达形式多样的情况,因此,面对这么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我们不可能全部都啃下来,只能是有针对性地抓出重点来学习,抓重点学习又具体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针对名词术语的学习,这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对汉字,词汇,拼音,语法语音等的重点学习,拼音是汉语言的基础,掌握拼音,我们才能实现语言的沟通,只认得字而不会读是没有用的。抓住重点来说,就首先要掌握这些基本的,也是重点的部分来深入学习。另外,语音学习的话可以通过磁带或者录音等来配合我们的学习,磁带或者课本一般会有配套的磁带,它有很全面,正确的语音教学,可以多利用这些东西来学好汉语言基础。第二,是对句子或句式的分析方法。汉语言文学从词汇到句子再到整片文章,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汉语句子句式的学习也是一个重点。汉语言句式分类很多,有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等等,这些特殊的句式对句子的意思是有直接的影响的,同样一段文字,加上不用的标点符号意思就可能完全改变,因此,句式学习不仅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只有搞懂每个特殊句式,才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要掌握句式的含义,必须要掌握每种句式的结构,遇到具体问题还要进行句式分析,经过分析确定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另外,汉语言文学中,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是相对比较难的,文言文的句式其实也都有一个明确的结构,面对文言文时,要分清楚每段话的特殊句式或者句子的含义,分析和探究汉语言文学的句子句式,掌握这个重点,这样对能更好地学好汉语言文学。第三,汉语言中,对关联词,连接词的重点掌握。汉语言文学中,句子与句子之间一般都要通过关联词来进行链接,关联词对整片文章的衔接性或者通顺与否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对关联词的意思不明确的话就不能够搞清楚句子的意思,所以,在学习好汉语言文学时,关联词的学习也是一个重点。关联词就像词汇一样是必须花时间去记忆,积累的。在日常沟通中,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多的,关联词应该作为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一个重点来讲,汉语言的学习重点,总的来说,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比如还有理论表述方法等等,但是,归结起来就是要对汉语言文学进行重点模块学习,不能够全部接收也不能全部放掉。只有抓住重点,学习效果才会明显,学习效率也才能够提高。

三、多动手,多做练习才能够掌握知识

前面提到的主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在上述的基础上,学好汉语言文学还有一点重要要求,就是要动手实践,多做练习。我们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学到再多的理论或者懂得再多的学习技巧,没有动手去实践,没有做配套的练习还是不能够掌握知识的。俗话说,勤能补拙,勤动手,多做练习才能把学到的理论进行实践,才能在做练习过程中发现知识的学习是否有遗漏或者学习重点是否正确等等,学习汉语言就不能离开实效练习。做练习,是我们检验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做练习中,我们可以深入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或者研究,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据的同时,必须要多做练习才能够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才能够综合学好汉语言文学。

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需要全面地、系统化地,并且有重点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学习技巧,还需要多做习题。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后,要配合多做练习才能巩固知识,这样才是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的重点篇7

高中语文在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方面,教师教学理念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得不到创新。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在课堂上,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课改阵地。所以所提及的语文教学体系创新重点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如何把新理念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创新高中语文教学体系方案,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构建高中语文教学新理念

关于语文学科本质特点问题,虽然各界有各自的观点,但通过与其他学科以及与古时相比,也不难发现当代语文的特点。

1.1注重实际运用。现代语文教学与古代不同,古代语文教学主要是作为封建教育的内容,其定位比较单一,而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文史哲理方面。而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这种文字工具,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强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服务,注重学习后的实际运用。

1.2缺少明确的逻辑性。与英语教学不同,语文作为母语,在高中时就已经具备相当的语文能力,这个阶段的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是,语文没有明显的高级与初级的层次之分,就拿作文来说,小学时写记叙文,到了高中写的仍旧是记叙文,上一级并不比下一级高。其他学科的体系层次则比较明显,各个知识层环环相扣。从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可以看出,只有注重语文的课外阅读,语文水平方能提高。

1.3没有明显的生成性。作为一种思维,语言就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它的学习要求并不是现成的工具,每个符号都有其文化背景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学习这些,除了了解每个符号的意思之外,重要的还要了解社会人文背景。在学习语言时,要接受民族文化的特点,所以说学习语文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灵活多用,做到举一反三。

2创新高中语文教学体系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有不少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提不起兴趣的负面现象,出现“少、慢、差”,其原因的实质在于教学体系中,教学模式和方式的不对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重点还是在于创新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创新教学方法。①转变角色。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打破以往高中语文教学以传统授课知识的现象,改变过去的机械式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坚持平等对话,让学生拥有自由民主的权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进一步淡化课程实施的预订和统一性,注重个体指导,探究课程的多元性,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挖掘学习任务。另外,教师要以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给学生树立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②建立语文学习新体系。建立语文学习新体系,通过全新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语言的学习,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资料,淡化课堂的界限,让学生自己学习。比如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去发现学习语文的问题,并找到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以来,学生便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主体价值,不再把学习看成负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进程。

③灵活运用教材。传统的高中语文课程使教师只能被动的按照教材要求去教学,在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背景下,教师应该创造性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融合与筛选。要结合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对教材做出取舍,使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2创新教学模式。①构建多元、分层发展的机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到“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新的教学体系要在更大程度上,更广的维持社会对不同人才需要的要求。在教学观念上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元发展。在评价或成绩考核方面,不能仅看分数,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

②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语文教学具有学科丰富内涵但课时较少的特点,另外,加之语文学科能够自学的独特性,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课堂教学,沟通课内外学习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要课内与课外结合,自主发展,保证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课堂外要加强学生对外的交流能力。

3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体系的创新必须围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特别是要切实研究解决好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扰问题,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语文学习的重点篇8

【关键词】初中学生 语文学习 复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68

预习、课堂听讲、复习是学生学习的三部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的步骤,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复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传统教学中还是现代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就初中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该如何有效开展复习活动展开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一、认真听讲是复习的基础

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学生想要做好复习阶段的工作,应该把握好学习的其他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听讲,才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复习阶段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重复的阶段,同时也是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不断进行深化的阶段,可想而知,学生如果不能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环节,那么复习阶段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使学生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阶段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复习对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复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才能在预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也才能实现在复习阶段使自身的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注重重点知识的复习

表面看复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最轻松的一环,而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不难发现,想要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以一定的时间投入,收获更多的知识。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进行语文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重点,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善于把握重点,是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相适应的。较之于其他学科,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会明显感觉知识点比较多且较零碎,一节语文课可能就要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点,这就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很茫然,尤其在复习的过程中,面对已经学习过的众多知识点,学生出现了不知该从何着手进行复习的现象。

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只有注重把握重点并善于把握重点,才能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那么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该如何把握重点呢?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筛选,先就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在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之后,可以针对一般性的知识点再进行复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效的把握重点知识,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提高学生语文复习的计划性

语文是一门知识点繁多的学科,同时知识点又较为零碎,这就为学生的复习活动提出了挑战。针对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学生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本人建议要提高计划性,有计划的复习,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复习难度,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复习活动有序开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复习计划性的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学生在制定复习计划的过程中,可以对时间段进行划分,因为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进行复习,能够降低学生的遗忘,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学生还可以制定复习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等,通过有计划的复习,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同时学生在制定复习计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复习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计划,例如在每天的语文复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对新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然后再有计划的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这样学生的复习就如滚雪球,逐渐达到了在复习新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复习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的目的。总之在语文复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复习的计划性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四、学生要明白复习的目的

复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想要使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要明白进行语文复习的目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已经有多年的语文学科学习经验,复习对学生而言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然而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复习就是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过的知识点进行重复性的学习。学生对复习的这种认识,仅仅看到了复习的一个作用,然而,复习的目的并非仅仅如此,除了复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的知识点,还有丰富的含义。

1.复习是学生查漏补缺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教师对知识点讲解的形式接受知识的,有些知识点可能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能够明白,然而却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的含义,尤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现象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难以体会到的,只有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重新去思考知识点,去应用知识点,才会发现不足,进而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复习过程虽然是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的重现,然而学生要做的工作却远非如此简单,复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的深化。现代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时间却是有限的,而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为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提供了条件,学生要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总之复习的目的具有多样性,教师要使学生对复习的目的性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展开复习活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