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8篇

时间:2023-08-02 09:26:29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篇1

想到明天就要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我很兴奋也很激动,感到很荣幸,当然也有一些担心,毕竟第一次给学生上课,于是晚上也很认真的准备了一翻。

上了一节课,其实感觉还是蛮好的,小小的,简陋的教师里,坐着不是很多学生。当我给孩子们一点点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渴望学习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眼神深深地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勤劳、刻苦、努力、上进,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知欲是我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和孩子们一起是我几天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代表给我佩戴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戴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自豪的唱着<<ABC>>英文字母歌时,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最值得骄傲的还是一个学生居然给我一个红包,虽然只有一块钱,但当时我真的很感动,眼睛再次模糊了。上课接近尾声,也是最后的一天了,孩子们都激动的再没有心情上课,非要闹着去我家,(其实当他们一声声李老师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高兴)我想我成功了,至少我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在课堂上尊敬我,课后又和我打成一片,关键是他们在十多天内业学到了不少知识,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德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篇2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学生;社会实践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

自高职院校创办以来,每年暑期广大高职学生深入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明提升、乡村环境保护、乡村医疗服务、乡村扶贫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有效弥补乡村振兴人才短板,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乡村发展不充分,工作条件、事业前景和生活环境等不如城市,大量青壮年选择进城,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的村庄甚至出现空心村和人才“饥荒”。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是治本之道,却非一日之计,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而乡村振兴工作放不得、等不得,急需各类现代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矛盾,弥补人才短板,既可以集中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如技术支持、发展规划和调查研究等;也可以长期结对挂职,解决持久性的问题,如乡风引领、生态建设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社会实践提供的免费服务能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中引进人才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促进实践活动增质提效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由于认知高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实践活动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在认知上仅局限于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少有从政治高度和战略层面来对待。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执行不到位,认为这只是学校团委等部门的活动,社会实践往往停留在口头,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长效机制不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是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七大战略”之一,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有了更高级别的政策保障。二是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分三步走,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指明了方向。

(三)有利于强化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实现校地双赢

校地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然选择,通过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活动,将使二者无缝对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面融合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发挥高职院校智力资源优势,通过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优美和治理有效。另一方面,通过高职学生的服务活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及时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既是乡村自身的全面振兴,又是促进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可能面面俱到,应主要以下述四方面为重点展开服务。

(一)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村民生活富裕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其中乡村产业振兴是关键环节。乡村产业振兴既要做强现代农业这个主导产业,又要结合自身禀赋做出特色产业,更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协助发展乡村产业具有难得的比较优势。1.高职学生利用一技之长,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业主要还是小农生产,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规模化大面积生产,广大农民的各类生产技术仍然紧缺,急需高技术人员帮扶。例如,农业类专业学生可以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进行一对一帮扶,解决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和土地保养等现实问题;旅游类专业学生可以在发展农家乐、农村休闲游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开发、规划和管理等指导;食品类专业学生可在农产品深加工、绿色有机农产品培育等方面为农民出谋划策。2.高职学生利用技术和人脉优势,解决农村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目前,有些地方以农民合作社或公司加农户的销售模式初见成效,但大部分农民还是自产自销,而且这恰恰是乡村振兴中最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高职学生不但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知识帮助农民搭建网上销售平台,扩大销售范围,而且可以联系城乡,实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以解决种者卖不出、吃者买不到放心果的问题。一个学生可能解决的销量不大,但高职学生人数多,大家共同努力,便可以为农民打开广阔的市场。3.高职学生利用信息优势,解决农民发展产业的盲目跟风问题。近些年,时常出现什么好卖种什么,什么好赚干什么,一哄而上,等干成了,却发现产品雷同而严重过剩,根本卖不出去。高职学生可以和农民一道全面分析产业特点和本地优势,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个性化产品,尝试一村一品,而不是一味跟风,从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4.高职学生可以借助高校的人才技术资源和学校教学设施,组织培训现代职业农民。高职学校天生具有地方性特点,本来就和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能发现农民的真实需要,既可以到农村去培训农民,也可以请农民来学校集中培训,帮助农民真正做到“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此外,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在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拉来各种社会团体和企业的赞助,为乡村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推进乡村生态宜居,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提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而由于村民生态意识淡薄、生态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当前乡村生产生活中还存在大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的现象。高职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掌握的生态环境知识,通过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一是宣传正面典型,通过发放资料和PPT集中展示,向村民介绍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如浙江安吉、磐安、仙居等地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二是发挥高职学生设计、规划、园林等专业特长,帮助村民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好村庄建设整体规划,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村落。三是根据乡村历史或地域特色,挖掘生态资源,帮助引进创业资金,创建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生态药物等生态产业。四是以身作则,以高职学生自身的文明卫生习惯引领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乡村乱扔乱排的脏、乱、差现象。

(三)引领乡风文明,提高乡村精神文明水平

党的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之魂,是让乡风文明、乡村永葆魅力的核心所在。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引领乡风文明,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新风尚,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例如,组建文艺小分队,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宣传党的精神,既有效解读了精神,又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二是坚持送教下乡,一方面利用寒暑假集中辅导留守儿童学业;另一方面发动同学捐书,创建乡村爱心书屋,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各类移风易俗、传承优秀家风家训、弘扬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四是积极培育村民身边的好榜样,如乡村产业发展领头人、村务管理好干部、环境卫生模范户、德高行正文明户等,用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引领和带动群众。五是身体力行,热情投入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中,如访贫问苦、深入基层,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用自己的辛劳换来村民的快乐,以自己的无私奉献引领乡村文明的发展。

(四)提升乡村管理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有效的乡村治理为保证。当下,乡村治理面临多重挑战,如乡村群众诉求多元化客观上增加了治理难度,乡村人才流失导致村干部选拔困难,外来负面信息冲击和弱化乡村德治基础,少数村“两委”成员腐败影响了村民对组织的信任度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在诸多方面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一是针对当前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等制约乡村振兴的不利因素,高职学生可以思想理念先进、法制意识较强、思路开阔、整体文化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来增强村干部不断学习的紧迫感,推动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二是帮助村组织找准问题、精准发力。例如,协助村“两委”建章立制,规范办事流程,拟订村级发展规划,开展现代行政管理培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等。三是帮助乡村构建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体系,当下很多村“两委”干部都有自己的事业,往往难以时时顾及村务管理。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牵线搭桥,帮助建立村老年协会、乡贤参事会、百姓议事会等,以弥补村常规管理的不足,形成“大事合力干、事事有人管、是非大家判”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四是根据专业特长,采取挂职方式来兼任远程电教管理员、村级会务规范辅导员、电子档案管理员等,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管理效益。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人数多,活动范围广,指导难度大。为保证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保障机制。

(一)建立校内、外领导管理机制,保证服务实效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一般由学校学工部或团委牵头组织,由于学校学工部或团委的地位和影响力,往往造成“上有组织下无实体,上中下脱节”的弊端。为了使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学校应主动联系地方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并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建立校内、外领导管理机制,形成合力,保证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校内组建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思想政治教学部、教务处、团委、学工部、宣传部、财务处、后勤处、二级学院等部门各负其责,共同落实具体的社会实践工作。校外依托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共青团组织,成立校地大学生服务乡村战略社会实践的协调机构,由地方和高职院校共同组建,全面组织协调社会实践各项工作。

(二)建立校地互通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应当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和地方的优势,建立校地互通机制,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校地共同发展。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争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关心和支持高职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对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高职学生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专门成立了“台州乡村振兴研究院”,2018年暑期利用“农信杯”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招标村立项的机会,主动与临海市尤溪镇政府沟通联系,开展乡村振兴高职学生社会服务系列考察活动,积极申报大赛项目。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地方乡村广阔的资源,进一步与当地政府加强沟通合作,建立稳固的高职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把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以达到社会实践扶技和扶智层层推进,由短期的高职学生志愿者服务向长期合作共商共建共享转化。

(三)建立宣传引导机制,激发高职学生服务热情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面向经济落后的农村,为了激发高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宣传引导机制,营造高职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氛围,激发高职学生服务热情。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广播、校园网和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一方面,宣传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展示实践活动照片;另一方面,宣传国家、学校关于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活动的鼓励优惠政策,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重视和支持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其次,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利用报纸、网络和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活动给当地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并及时高效地报道已取得成效典型乡镇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篇3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学生;社会实践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

自高职院校创办以来,每年暑期广大高职学生深入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明提升、乡村环境保护、乡村医疗服务、乡村扶贫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有效弥补乡村振兴人才短板,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乡村发展不充分,工作条件、事业前景和生活环境等不如城市,大量青壮年选择进城,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的村庄甚至出现空心村和人才“饥荒”。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是治本之道,却非一日之计,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而乡村振兴工作放不得、等不得,急需各类现代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矛盾,弥补人才短板,既可以集中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如技术支持、发展规划和调查研究等;也可以长期结对挂职,解决持久性的问题,如乡风引领、生态建设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社会实践提供的免费服务能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中引进人才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促进实践活动增质提效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由于认知高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实践活动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在认知上仅局限于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少有从政治高度和战略层面来对待。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执行不到位,认为这只是学校团委等部门的活动,社会实践往往停留在口头,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长效机制不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是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七大战略”之一,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有了更高级别的政策保障。二是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分三步走,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指明了方向。

(三)有利于强化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实现校地双赢

校地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然选择,通过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活动,将使二者无缝对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面融合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发挥高职院校智力资源优势,通过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优美和治理有效。另一方面,通过高职学生的服务活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及时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既是乡村自身的全面振兴,又是促进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可能面面俱到,应主要以下述四方面为重点展开服务。

(一)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村民生活富裕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其中乡村产业振兴是关键环节。乡村产业振兴既要做强现代农业这个主导产业,又要结合自身禀赋做出特色产业,更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协助发展乡村产业具有难得的比较优势。1.高职学生利用一技之长,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业主要还是小农生产,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规模化大面积生产,广大农民的各类生产技术仍然紧缺,急需高技术人员帮扶。例如,农业类专业学生可以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进行一对一帮扶,解决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和土地保养等现实问题;旅游类专业学生可以在发展农家乐、农村休闲游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开发、规划和管理等指导;食品类专业学生可在农产品深加工、绿色有机农产品培育等方面为农民出谋划策。2.高职学生利用技术和人脉优势,解决农村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目前,有些地方以农民合作社或公司加农户的销售模式初见成效,但大部分农民还是自产自销,而且这恰恰是乡村振兴中最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高职学生不但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知识帮助农民搭建网上销售平台,扩大销售范围,而且可以联系城乡,实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以解决种者卖不出、吃者买不到放心果的问题。一个学生可能解决的销量不大,但高职学生人数多,大家共同努力,便可以为农民打开广阔的市场。3.高职学生利用信息优势,解决农民发展产业的盲目跟风问题。近些年,时常出现什么好卖种什么,什么好赚干什么,一哄而上,等干成了,却发现产品雷同而严重过剩,根本卖不出去。高职学生可以和农民一道全面分析产业特点和本地优势,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个性化产品,尝试一村一品,而不是一味跟风,从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4.高职学生可以借助高校的人才技术资源和学校教学设施,组织培训现代职业农民。高职学校天生具有地方性特点,本来就和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能发现农民的真实需要,既可以到农村去培训农民,也可以请农民来学校集中培训,帮助农民真正做到“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此外,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在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拉来各种社会团体和企业的赞助,为乡村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推进乡村生态宜居,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提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而由于村民生态意识淡薄、生态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当前乡村生产生活中还存在大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的现象。高职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掌握的生态环境知识,通过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一是宣传正面典型,通过发放资料和PPT集中展示,向村民介绍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如浙江安吉、磐安、仙居等地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二是发挥高职学生设计、规划、园林等专业特长,帮助村民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好村庄建设整体规划,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村落。三是根据乡村历史或地域特色,挖掘生态资源,帮助引进创业资金,创建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生态药物等生态产业。四是以身作则,以高职学生自身的文明卫生习惯引领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乡村乱扔乱排的脏、乱、差现象。

(三)引领乡风文明,提高乡村精神文明水平

党的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之魂,是让乡风文明、乡村永葆魅力的核心所在。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引领乡风文明,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新风尚,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例如,组建文艺小分队,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宣传党的精神,既有效解读了精神,又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二是坚持送教下乡,一方面利用寒暑假集中辅导留守儿童学业;另一方面发动同学捐书,创建乡村爱心书屋,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各类移风易俗、传承优秀家风家训、弘扬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四是积极培育村民身边的好榜样,如乡村产业发展领头人、村务管理好干部、环境卫生模范户、德高行正文明户等,用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引领和带动群众。五是身体力行,热情投入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中,如访贫问苦、深入基层,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用自己的辛劳换来村民的快乐,以自己的无私奉献引领乡村文明的发展。

(四)提升乡村管理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有效的乡村治理为保证。当下,乡村治理面临多重挑战,如乡村群众诉求多元化客观上增加了治理难度,乡村人才流失导致村干部选拔困难,外来负面信息冲击和弱化乡村德治基础,少数村“两委”成员腐败影响了村民对组织的信任度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在诸多方面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一是针对当前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等制约乡村振兴的不利因素,高职学生可以思想理念先进、法制意识较强、思路开阔、整体文化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来增强村干部不断学习的紧迫感,推动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二是帮助村组织找准问题、精准发力。例如,协助村“两委”建章立制,规范办事流程,拟订村级发展规划,开展现代行政管理培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等。三是帮助乡村构建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体系,当下很多村“两委”干部都有自己的事业,往往难以时时顾及村务管理。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牵线搭桥,帮助建立村老年协会、乡贤参事会、百姓议事会等,以弥补村常规管理的不足,形成“大事合力干、事事有人管、是非大家判”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四是根据专业特长,采取挂职方式来兼任远程电教管理员、村级会务规范辅导员、电子档案管理员等,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管理效益。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人数多,活动范围广,指导难度大。为保证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保障机制。

(一)建立校内、外领导管理机制,保证服务实效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一般由学校学工部或团委牵头组织,由于学校学工部或团委的地位和影响力,往往造成“上有组织下无实体,上中下脱节”的弊端。为了使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学校应主动联系地方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并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建立校内、外领导管理机制,形成合力,保证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校内组建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思想政治教学部、教务处、团委、学工部、宣传部、财务处、后勤处、二级学院等部门各负其责,共同落实具体的社会实践工作。校外依托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共青团组织,成立校地大学生服务乡村战略社会实践的协调机构,由地方和高职院校共同组建,全面组织协调社会实践各项工作。

(二)建立校地互通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应当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和地方的优势,建立校地互通机制,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校地共同发展。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争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关心和支持高职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对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高职学生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专门成立了“台州乡村振兴研究院”,2018年暑期利用“农信杯”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招标村立项的机会,主动与临海市尤溪镇政府沟通联系,开展乡村振兴高职学生社会服务系列考察活动,积极申报大赛项目。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地方乡村广阔的资源,进一步与当地政府加强沟通合作,建立稳固的高职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把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以达到社会实践扶技和扶智层层推进,由短期的高职学生志愿者服务向长期合作共商共建共享转化。

(三)建立宣传引导机制,激发高职学生服务热情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面向经济落后的农村,为了激发高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宣传引导机制,营造高职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氛围,激发高职学生服务热情。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广播、校园网和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一方面,宣传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展示实践活动照片;另一方面,宣传国家、学校关于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活动的鼓励优惠政策,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重视和支持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其次,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利用报纸、网络和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活动给当地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并及时高效地报道已取得成效典型乡镇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活动的开展。

(四)设立专项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服务保障到位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 综合能力

一、活动背景

1997年5月26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教委、、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三下乡”活动从1997年暑假开始实施,至今已有近13年的历史,“三下乡”活动包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建设思路。主席还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着眼于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云南农业大学是云南省唯一一所以农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是云南农业大学每一位学子应尽的责任。

二、目的和意义

使更多同学了解三农、关注三农,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习中能够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际,为“三农”服务。以“三个代表”为旗帜,贯彻总理服务三农的思想。走进农村生产实践,把科学技术带给更为广大的农民;让大学生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更多理性认识。“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是推动大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手段,是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当代大学生完善自我、塑造自身人格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牢固的、正确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为加快农村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的主阵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提高素质;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开展三下乡活动有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通过“三下乡”活动,学生接触大量活生生的案例,能够更好地体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能全面地认识国情,认识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业务素质。在生产第一线,他们用专业知识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能尽快地实现学习书本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使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演化和发展。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报效祖国的能力。参加“三下乡”活动,可以使青年学生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才华得到全面的发展。它有利于产学研的良性转化。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能够加速科学技术在农村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实现农科教结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它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三、开展形式

1.科技支农

在每年的暑期到来之际,学院首先主动联系下乡单位,并根据当年下乡单位常见的畜禽病状作出适用、通俗、易懂的科学普及图书《猪鸡牛羊疾病防治手册》,为农村带去先进的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理论;此举不仅仅使大学生得到专业理论、实践操作的锻炼,还使当地乡亲对目前畜禽流行病状有一定的了解和防治意识,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思想。在2010年,曲靖会泽县三下乡活动中,同学们用心做事情,亲身实践,为农民讲解使用卫生圈养猪的益处。帮助农民挑猪粪,打扫、冲洗猪圈,用生石灰消毒隔断病原。向农民展示现代科学养猪的新配方,饲料、玉米、青绿料、糠的比例,供应充足的清洁的水给猪喝,并亲自拌猪料做示范,讲述这样养殖适合猪的营养需要,既可减少疾病,缩短养殖周期,又可降低成本。入住农户家里,大部分农民仍然用传统的养猪模式,喂完食后,不供给猪清洁的饮水。经过同学们亲自做示范,最终农民接受了这一方法,并向同学们询问饮水器安装的方法。同学们的科学宣传,农民们开始在思想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本着送“科技、文化、卫生”到农村的原则。同学们在赶集的日子里进行科普知识宣传,给农民讲解科学养殖技术。他们放下了大学生的架子,没有叫一声苦。他们克制了“三下乡”是好玩的思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学农爱农、展示农科学子的风格。并且,通过三下乡小组在赶集时举办的咨询服务,使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得到锻炼,为大学生毕业时走入千家万户做技术服务打好了基础。

2.政策宣传活动

大学生三下乡的另外一个任务,即是每到一个乡镇,围绕中央文件精神,同时结合涉农的相关法律,深入到集市和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服务,为农民群众宣讲有关“三农”方面的政策、环保意识、食品安全、禁毒防艾、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相关知识。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方针、政策、措施,把党的关怀送到农民群众手中。在2010年的三下乡活动中,三下乡小组成员共发放了4000余份科普、法律、禁毒传单。同时,对于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同学们配合学院派出的专家、老师,专门开设现场技术咨询及技术培训会,均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3.农村文化建设行动

农村文化阵地是重要的战略高地,破除陋习、树立新风,建设文明、富裕、民主农村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采用新建农村图书室、文艺交流晚会等形式,将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理念融入到文艺节目中,这样不但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让先进的文化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特别是赠送农业、养殖业等相关的科技图书建立农村科技图书室,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许多群众在参与中受到了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农业科普知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得到反思:什么知识才是乡亲们最需要的,以便在来年的三下乡活动中不断完善内容。

4.与企业联合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人才

学院通过与专业相关企业开展“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群众,了解民情、了解基层、了解社会、了解发展”的“四走进、四了解”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同学们对基层工作的热情。在2009年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院与云南友美动物食品有限公司联手合作,同学们和友美饲料公司的员工,相互协作,为他们排忧解难,积极营造出和谐的气氛。活动结束后,全体同学都有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我们的假期过得很有意义,这16天里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是无价的,是今后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人生的履行表上又增添了一笔知识财富,为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将来扎根农村打下了基础。”

四、不足之处

1.资料不够完善

三下乡活动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计划不如变化,由于对所有的条件了解不够充分,很多没有考虑在内的问题会突然冒出来,导致在计划时,资料准备不足,不能面面俱到,以至于部分活动不能按计划进行,这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影响了整个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大部分的工作只能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而没有深入,当然这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那就是我们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但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充分的资料,以至于临阵时无据可查。因此,今后的三下乡活动资料准备过程中,一定要好了解透彻、准备全面等前期工作。

2.三下乡团队人员组织构架不够全面

每次开展三下乡活动,最积极的就是本科生同学。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其专业技术水平离社会需求仍有一定距离,并且,高年级的同学都比较少,研究生几乎没有,这就造成活动中,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理论知识难以普及,针对这一现状,学院在今后的三下乡活动中,将鼓励高级本科生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在三下乡活动中担当重任,让研究生组成技术团队来承担具体的社会实践项目。这样既解决了社会需要的科技问题,又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总结

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三下乡"活动使同学们在学校要更加学好理论知识将来应用于实践之中去,使同学们将来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三下乡"的路还很长,"三下乡"的工作也将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成为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等知识的一条特殊渠道。

参考文献:

[1]邹元元,柳礼泉.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118-120.

[2]江勇,刘兰,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新农村建设[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156-157.

[3]王志凤.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作用和机制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4-55.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篇5

一 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 经济收入状况  &n…… 2. [ 实习报告 ] 大学生暑期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的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8月18日][6]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n…… 3. [ 实习报告 ] 徐名海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8月18日][2]

-中兴公司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研究  对青年学生而言,暑假本是一个调适期、休整期和过渡期。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还必须面对来自国际和国内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  对于作为青年学生一部分的研究生而言,更应该有种忧患意思,在休息之余,暑期可以更多的关注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致力于自身研究方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我们承担了中兴公司科研…… 4. [ 实习报告 ] 寒假 社会实践报告 范文  [佚名][XX年5月19日][1127]

————立足群众,服务社会 2月12日,我乘坐公交车出发于早上8:00准时来到交大慧谷天域时捷等公司。首先,我与天域时捷肖经理见了面,肖经理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向我详细介绍了天域时捷所销售的产品、服务的对象以及天域时捷近几年的发展概况等方面的情况。之后,他带领我参观了天域时捷,对七喜电脑大水牛产品以及各种耗材等进行了介绍。他要求我在实践过程中要主动与天域时捷的技术员们接触,多动手、多动…… 5. [ 调查报告 ] 贺家坡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32]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 6. [ 调查报告 ] 安徽暑假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46]

这个暑假,我随本系社会实践团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地点有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凤阳县小岗村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兄弟学校,兄弟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看到了本专业的相关高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也接触到了曾作为农村改革先锋的小岗村.  我们主要活动地点应该算是中科大,它是我国内陆省份里少有的几所中国顶尖大学之一.经过前往合肥后30年的建设,科大现在已拥…… 7. [ 调查报告 ] 一片晴朗的天空--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53]

在团中央的的号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学院14名师生踏上了开往平度市边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周家村,地处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镇,人口230余户,800余人,全村拥有耕地1550亩,固定资产120万,经济收入多为经济作物制种,全年生产总值达1221万元。从92年起全村开始陆续在6条主要街道及若干小巷胡同栽种了6000株柿子树,深秋时节,红果绿树,如彤云,如朝…… 8. [ 调查报告 ] 下乡周家村有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29]

在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过5年辉煌历程之际,我也有幸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的一员,于XX年7月23日,来到平度市崔家集周家村参加立时五天的三下乡活动。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户村民耕种者为数不多的1550亩土地。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开放的良机,大力发展高效田和制种业,种植了苹果、柿子、…… 9. [ 调查报告 ]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76]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 10. [ 调查报告 ] 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80]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 11. [ 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75]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 12. [ 调查报告 ] 一片晴朗的天空------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80]

工程学院 XX港航 房蒙  在团中央的的号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学院14名师生踏上了开往平度市边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周家村,地处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镇,人口230余户,800余人,全村拥有耕地1550亩,固定资产120万,经济收入多为经济作物制种,全年生产总值达1221万元。从92年起全村开始陆续在6条主要街道及…… 13. [ 调查报告 ] 下乡周家村有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147]

工程学院99机械 马玥  在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过5年辉煌历程之际,我也有幸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的一员,于XX年7月23日,来到平度市崔家集周家村参加立时五天的三下乡活动。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户村民耕种者为数不多的1550亩土地。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开…… 14. [ 调查报告 ]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223]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工程学院XX港航

陈晨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 15. [ 调查报告 ] 赴安徽暑假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617]

赴安徽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刘丹   这个暑假,我随本系社会实践团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地点有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凤阳县小岗村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兄弟学校,兄弟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看到了本专业的相关高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也接触到了曾作为农村改革先锋的小岗村.  我们主要活动地点应该算是中科大,它是…… 16. [ 调研报告1 ] 寒假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1102]

在本学期寒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北京市卫生和环境状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搜集到了我们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收益非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们竭尽全力的搜集我们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们基本满意。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成员是由我和留宇慧同学组成,当然人员是很有限的…… 17. [ 调研报告1 ] 寒假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168]

政和县位于闽北山区偏北处。由于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多年来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因此,在不足三千学子的政和一中贫困生人数就高达总数的10%。现作如下调查:贫困生的构成

  

一、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成员众多,压力沉重难以担负学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 18. [ 调研报告1 ] 五一赴郑州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116]

一、二七塔上初识郑州   经过十四个小时的颠簸,五月一日上午9点,我们一行五人终于踏上了郑州的土地。劳动节  的郑州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商家的促销活动在喧闹地进行着,街上有很多残疾行乞。刚  下火车,我们首先参观了离火车站不远的二七纪念塔。登上二七塔,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的史料历历在目,那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和一件件实物无声地陈列着,…… 19. [ 调研报告1 ]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86]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篇6

一 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 经济收入状况 &n…… 2. [ 实习报告 ] 大学生暑期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的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8月18日][6]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n…… 3. [ 实习报告 ] 徐名海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8月18日][2]

-中兴公司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研究 对青年学生而言,暑假本是一个调适期、休整期和过渡期。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还必须面对来自国际和国内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 对于作为青年学生一部分的研究生而言,更应该有种忧患意思,在休息之余,暑期可以更多的关注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致力于自身研究方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我们承担了中兴公司科研…… 4. [ 实习报告 ] 寒假 社会实践报告 范文 [佚名][XX年5月19日][1127]

————立足群众,服务社会 2月12日,我乘坐公交车出发于早上8:00准时来到交大慧谷天域时捷等公司。首先,我与天域时捷肖经理见了面,肖经理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向我详细介绍了天域时捷所销售的产品、服务的对象以及天域时捷近几年的发展概况等方面的情况。之后,他带领我参观了天域时捷,对七喜电脑大水牛产品以及各种耗材等进行了介绍。他要求我在实践过程中要主动与天域时捷的技术员们接触,多动手、多动…… 5. [ 调查报告 ] 贺家坡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32]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 6. [ 调查报告 ] 安徽暑假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46]

这个暑假,我随本系社会实践团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地点有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凤阳县小岗村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兄弟学校,兄弟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看到了本专业的相关高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也接触到了曾作为农村改革先锋的小岗村. 我们主要活动地点应该算是中科大,它是我国内陆省份里少有的几所中国顶尖大学之一.经过前往合肥后30年的建设,科大现在已拥…… 7. [ 调查报告 ] 一片晴朗的天空--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53]

在团中央的的号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学院14名师生踏上了开往平度市边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周家村,地处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镇,人口230余户,800余人,全村拥有耕地1550亩,固定资产120万,经济收入多为经济作物制种,全年生产总值达1221万元。从92年起全村开始陆续在6条主要街道及若干小巷胡同栽种了6000株柿子树,深秋时节,红果绿树,如彤云,如朝…… 8. [ 调查报告 ] 下乡周家村有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29]

在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过5年辉煌历程之际,我也有幸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的一员,于XX年7月23日,来到平度市崔家集周家村参加立时五天的三下乡活动。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户村民耕种者为数不多的1550亩土地。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开放的良机,大力发展高效田和制种业,种植了苹果、柿子、…… 9. [ 调查报告 ]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76]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 10. [ 调查报告 ] 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7日][80]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 11. [ 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75]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 12. [ 调查报告 ] 一片晴朗的天空------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80]

工程学院 XX港航 房蒙 在团中央的的号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学院14名师生踏上了开往平度市边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周家村,地处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镇,人口230余户,800余人,全村拥有耕地1550亩,固定资产120万,经济收入多为经济作物制种,全年生产总值达1221万元。从92年起全村开始陆续在6条主要街道及…… 13. [ 调查报告 ] 下乡周家村有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147]

工程学院99机械 马玥 在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过5年辉煌历程之际,我也有幸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的一员,于XX年7月23日,来到平度市崔家集周家村参加立时五天的三下乡活动。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户村民耕种者为数不多的1550亩土地。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开…… 14. [ 调查报告 ]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223]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工程学院XX港航

陈晨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 15. [ 调查报告 ] 赴安徽暑假 社会实践报告 [佚名][XX年5月16日][617]

赴安徽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刘丹 这个暑假,我随本系社会实践团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地点有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凤阳县小岗村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了解到了兄弟学校,兄弟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看到了本专业的相关高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也接触到了曾作为农村改革先锋的小岗村. 我们主要活动地点应该算是中科大,它是…… 16. [ 调研报告1 ] 寒假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1102]

在本学期寒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北京市卫生和环境状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搜集到了我们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收益非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们竭尽全力的搜集我们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们基本满意。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成员是由我和留宇慧同学组成,当然人员是很有限的…… 17. [ 调研报告1 ] 寒假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168]

政和县位于闽北山区偏北处。由于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多年来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因此,在不足三千学子的政和一中贫困生人数就高达总数的10%。现作如下调查:贫困生的构成

一、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成员众多,压力沉重难以担负学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 18. [ 调研报告1 ] 五一赴郑州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116]

一、二七塔上初识郑州 经过十四个小时的颠簸,五月一日上午9点,我们一行五人终于踏上了郑州的土地。劳动节 的郑州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商家的促销活动在喧闹地进行着,街上有很多残疾行乞。刚 下火车,我们首先参观了离火车站不远的二七纪念塔。登上二七塔,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的史料历历在目,那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和一件件实物无声地陈列着,…… 19. [ 调研报告1 ] 社会实践报告 [wcp][XX年4月29日][86]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篇7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思考

暑期“三下乡”是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体走近农村、服务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普遍形式。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管是从学生的阅历还是从学习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通过接触与自己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直面社会现实的一面,为进入社会面对工作的人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在团队中,对每一个成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共同合作、共同相处、共同食宿的条件下完成实践任务。此外,三下乡的活动基地一般选在农村,大学生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机会,了解农村发展形势,对其求职就业的定位有一个新的思路。

(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暑期“三下乡”的基地一般选在农村,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利用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活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近些年农村也朝着现代化的发展前进着,大学生来到这里,可以看到农村的舞台越来越大,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投身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大学生的投入,为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思路和力量,他们利用智慧,在农村的土地上,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

(三)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大学生长时间生活在简单的自我环境中,难免会对国情认识不够。“三下乡”活动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对社会,对农村生活有了较深的了解。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去思考、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培养大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思考

(一)主体选择面不广泛,参与人数有限。当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整体来看,主要由高校团委组织。在组队初期,参加的人员主体选取相对来说只停留在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中间,人员数量选择也非常有限。这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简单省事,免去报名人员多,择优选择的复杂程序;二是人员个人能力毋容置疑,作为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各种事情处理过程中,已经锻炼出来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造成了参与主体的组成单一、参与人数少的情况。

(二)基地选择不连续,事先欠考察。根据目前各大高校的三下乡活动深入情况来说,基地具体选取还是每年都在变化,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基地。这样就导致了每年换地方,没有持续性、连贯性,最终导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效性不佳。同时,地点的选取没有周密的考察调研。校团委都是根据团中央的文件精神,落实完成任务,联系有意向合作支持的地方团委,不能够保证当地是否需要相应服务的三下乡团队。

(三)形式单一,创新不够。目前的三下乡活动主要形式有:问卷调查型、文艺服务型、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古板单一。即使团中央每年根据不同形势,制定不同主题的活动号召,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结合的过程中,还是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操作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生活,使活动流于形式。

三、针对当前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扩大主体选择面。事实上,面对三下乡活动,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抱有积极主动的心态,都希望拥有这样的锻炼机会。然而团委在选取参与人员的时候,首先将目标人群锁定在学生干部中,使大部分人失去了机会。在选择主体时应该首先做好宣传,在众多报名的学生中,根据团队需求选择适合的人。同时应该注意到,一般应将城市学生尽量安排在农村团队中,农村的学生可以安排在城市周边的一些市区,做一些相关调研。这样有利于不同地区学生的实践效果。

(二)建立长久的实践基地。高校团委可以在三下乡之前,组织一些学生对已定的实践地点做一些需求调研,让学生们提前知道,那里的人们需要哪方面的服务,这样有助于提前准备资料。同时,可以和当地的团委联系,建立一个长效的合作关系。可以制定一个实践计划,锁定实践的时段,可以以5年或10年为单位,每年安排不同的实践团,在任务完成之后,做好追踪反馈信息收集,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计划,争取体现三下乡的时效性。

(三)努力创新形成多样化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下乡活动的形式上和带队教师专业化转变上做改变。减少一些简单的文艺汇演,增加一些趣味调研团队,更加深入的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如,募捐图书帮助农村建立了图书阅览室,给了农民精神食粮。同时,要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使带队老师专业化发展,这也是多样化发展的一个改变方向。高校可以出台文件,给予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以支持,为取得社会实践实效提供制度保障。

四、结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暑期“三下乡”活动作为主要的形式之一,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实施的过程中,暴漏出的种种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努力落实实践活动,使其达到社会,学生双赢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安阳阳,荣文婷.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的保障机制研究[J].产业科技论坛,2013(12):207-208.

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篇8

一、乡村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乡村传播在西方社会的研究,并不是以学科的形式而出现,仅仅是对某一类研究对象的多层面研究而形成的。从上述对发展传播学基本发展脉络的梳理,可以看出,乡村社会作为现代社会的对立面,是需要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进行宏观综合考量的。如何促进乡村社会(或者说传统社会)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换,可以关注的话题很多。在发展传播学的第

一、第二阶段,对乡村社会内部的相关研究,一度成为发展传播学关注的一个中心命题。

例如:曾经是传播与发展的主导范式之一的“创新与扩散研究所作的大部分努力是以农民和乡村居民为目标对象的。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对此做出了努力和评估。现在,它已成为第三世界各国的大多数发展计划中的一个特色。那些计划不仅与农业有关,而且涉及健康、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②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公立大学和农业推广组织将其研究成果向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输出。这一跨国行动的主要动力是农业发展,研究主题是农业创新的扩散。学者们力图证明他们的思想“在第三世界国家农民中的扩散与发生在拥有更多媒体设施的环境(如美国和欧洲)中的扩散具有大致相同的模式,并且在扩散过程中以及用于分析这个过程的概念和模型也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③其后,在70年代早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研究,评估预期和非预期结果。并逐渐转为对环境等相关问题的关注上。

我们可以将发展传播学对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相关研究划归为早期乡村传播的研究先驱,但其背后所潜藏的理论含义和价值选择则是不同的。本文所说的乡村传播学是在对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和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中提出来的。其研究视角带有明显的中国化色彩。乡村传播学的研究以中国当代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关注在这一社会现实情境中,乡村内部和城乡之间的信息传播系统,以信息为核心拓展开来,在信息已成为社会管理的核心命题时,乡村传播学的切入点便得日益重要起来。

在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将乡村传播学的理论界基础界定为:传播学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ActionResearch)。

传播学的兴起与西方社会当时的社会情境紧密相关。从学科发展的视野出发,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分野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促使相关的现实命题变得越来越学术化,而关注社会总体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学术使命和现实使命。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西方社会,对于战争中对人类本身的非理性特征的认知和运用各种手段毫无人文信念地、纯粹为了战争目的的宣传活动,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和探讨,传播学学科在这一及其现实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中凸显出现,并得益于相关社会科学的学科领域围绕信息本身,对信息传播模式、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效果,以及对传播者与受众的相关研究而逐渐确立。

传播学的诞生既是社会现实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使然,更与人类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对正在发生的、或已经发展的社会事件、文化事件、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乃至于经济事件的反应。它关注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各个角色的平等、权利、角色和地位。具体而言,关注传播者、受众、信息本身的内容、渠道和影响力等具体问题。其发展经历了从效果中心论到受众中心论,继而到受传者中心论的不同阶段。归根结底是侧重于对社会传播系统的宏观关注。但这种宏观关注在立足于西方的传播学而言,一大部分理论是来源于长久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一部分理论则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逐渐兴起的批判学派的基本观点,因而,传播学的理论便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的特色和开放性的特征。对于中国的传播学发展而言,迫在眉睫的也是对已有的经验学派的传播学理论在中国化的语境中,进行验证并提出中国式的传播学理论来,二是对批判学派的理论则要分析社会语境和历史话语的差异,避免仅仅以概念的转化作为分析中国社会诸种特征的工具。

行动研究理论:“行动研究的根源可以追朔到20世纪初约翰·杜威。虽然杜威所强调的问题解决、反思和科学的方法毫无疑问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把行动研究引入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在他的著作中,勒温试图让几组人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勒温把行动研究定义为社会实际工作者(教师和其他人)与科学研究者通过集体决策和精心制作的问题解决技术来实施社会和文化变革的一种方法。”④

行动研究理论受到20世纪早期教育科学化的影响、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训练中的群体动力学运动(GrouPDynamicsMovement)的影响。“就像19世纪的贫困、住房、城市生活等社会问题催生了质的社会研究一样仰ebbandWebb,1932),由于战争、群际关系问题、社会重建、歧视和其他许多社会问题的冲击,要求社会科学做出反应,19世纪40年代质的研究绕了个圈子又彻底回来了。出于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实践人员的研究重获新生,而行动研究也披视为一种可靠的回应。最后还有战后美国“科尼时代”社会创建主义的课程开发活动的影响。一些战后重建主义研究者提倡并拥护在教育中采用行动研究。S.科尼(Corey,1963)是领导这场运动的旗手,他相信,因为实践工作者能够运用自己研究的成果,所以行动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提升课程实践。20世纪50年代,依托一些大型的课程开发项目,人们开始将行动研究作为一般的策略来设计课程,并解决像群际关系和歧视这一类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合作行动研究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期行动研究开始衰落,日益成为被攻击的对象。⑤行动研究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之下,有不同的研究取向(approach)。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科学行动研究(scientificactionresearch)、实践行动研究(practicalactionresearch)和批判行动研究(criticalactionresearch)。

早期的行动研究希冀以科学理论来解决社会问题,研究的典型目标是:假设或预测从那些看来实施成效较好的实践中,找出一个可遵循的固定答案。实践行动研究取向主张行动研究就是教师或其他教育实践工作者,在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所展开的行动过程。批判行动研究取向主张行动研究是由实践工作者在社会情境中,所采取的一种自我反省的探究形式。它的目的是:改善实践工作者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加强实践者对自身工作和工作情境的理解。

无论我们把行动研究当作是一种理论还是实践,对于在社会协调发展中,如何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角色定位、权利等进行阐释,尤其是对当代社会流动群体的研究而言,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理论和研究路径,对乡村传播学而言尤其如此。

二、乡村传播学的发展脉络

1.乡村传播学的界定

乡村传播学以发展中国家乡村社会及其乡村社会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传播系统为研究对象,关注以信息为核心的乡村传播系统中受传者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个人和群体的权利的问题,借助对信息内容、信息传播渠道以及影响力的研究,解读信息时代中乡村社会的内在变迁机制、变迁趋势及其外在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作为一门学科,乡村传播学是研究乡村社会内部信息传播系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外部信息传播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行动研究的理论和范式为基础,强调参与各方角色和地位的平等意识,其潜在的价值理念是以学术的实践和学者精神。以人人生而无选择的权利但是可以有获得平等选择机会的权利为学术理念,将学科发展不仅仅建构在宏达的理论建构上,而且注重行动模式和行动者的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更将学术研究的宏观视角和社会实践的微观研究相结合,借助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变时机,以乡村传播学的学术理念融合到中国社会的整体历史发展中,这不仅仅是对特定的历史时刻的一种明智的选择,更是对中国社会科学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展特色的一种应有的努力。

2.乡村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脉络

乡村传播学发端于20世纪50-60年代从外部力量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各种研究。这些研究的实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相类似的行动。初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村民个体为对象的效果研究,另一类是以村落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农业推广制度模式。

但就历史发展而言,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脉络中,处处都留下了乡村传播研究的痕迹,从民国时期的大西北开发运动、农民运动讲习所、政府提倡的新生活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到1949年之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等等,这些社会运动或是由政府提倡,由知识分子和当地官员相互配合,或是知识分子在乡村进行的单纯的改造运动,从乡村传播的视角来看,其目的都是以改造乡村社会以及乡村社会中村民的诸种素质为基本出发点,其采用的行动模式多是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模式,其背后的理念都在于希望以知识为工具,促进中国乡村社会的整体发展。

在其他国家,如苏维埃的集体化农庄、坦桑尼亚的强制村庄化等,都是政府对农村现代化所作的努力,很显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或前社会主义国家,这种由“国家发起的极端现代化农业”所依赖的简单化、静态化、公式化的模式,斯科特认为使得乡村社会的复杂性被屏蔽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研究中简单的生产和利润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真实的农民,以及他们在社区中复杂、灵活和洽谈达成的目标。”“……导致这些系统(农业推广)失败的原因至少有四点:第一……农业规划中的现代主义者继承了许多未经检验的关于种植和耕作的假设,这些假设完全不符合当地的环境。第二,由于现代化农业规划所包含的专家评鉴的前提,实际的项目往往屈从于官员的权力和地位,以及由他们所控制的国家机构。……第三,它所关注的只是生产主义目标。第四,科学农业试验不可能处理当地某些形式的复杂关系。它倾向于忽视或轻视不能被其技术同化的农业实践。”⑥

就美国历史发展而言,对于乡村社会的关注也是以教育、改造和影响为核心的。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由于农村人口的涌入城市,对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注从两个视角展开,一个视角是从社会学角度对乡村社会的关注,在美国各州农业实验站建立之后,由于政府的资助,对于乡村社会的全方位研究成为热点。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所进行的著名的杂交玉米的实验便是早期扩散研究的成功范例。随着美国乡村社会的逐渐转型,村民与市民之间的界限也逐渐剥离了,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之间出现同质化倾向,学术界对乡村社会的关注也日益转向了。

从当代社会发展而言,从参与式发展的理念到行动研究模式,乡村传播学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成熟期。主要的转变体现在:关注乡村社会的发展,但摒弃了自上而下、由内及外的传播理念;以理解和学习的视角,进入乡村社会以及与外界的相关互动过程中;注重传授双方的平等角色和地位,力图在双方互动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

由于乡村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与当代社会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科学整体对当代社会的研究思路密切相关,使得作为学科的乡村传播学的各类观点和研究流派还处在起步阶段。就中国而言,主要的研究成果还集中在:原有的农业推广机制的变革、大众媒介对农业科技政策传播的影响力、村落内部的舆论领袖的作用(包括农业经纪人、农村新的精英分子等)、农村合作组织的研究、村民大众媒介接触率研究、以及农民进城后的各种现状研究等等。笔者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积淀性的原创性理论;缺乏本土化的实证调研工作。而原创性的理论必须建立在本土化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因而,关注乡村传播学学科的发展,有必要从踏实而长久地从事实地调研工作。本书所进行的相关调查,便是一种努力的尝试。

三、发展传播学与乡村传播学之异同

1.相同之处

首先:研究目的相同。发展传播学发端于对二战之后以西方为中心的国家,力图借助大众媒介手段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线性理想模式。乡村传播学发端于国家和社会层面共同为促进乡村社会发展而进行的各种社会运动和实践规划。

其次,二者均关注大众媒介在社会发展的功能和定位。发展传播学探讨大众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乡村传播学探讨大众媒介对乡村传播学系统与城乡之间的传播系统的作用和地位。

再次,二者均关注弱势群体中的信息传播。发展传播学关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何采用新的技术和规划,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实现过程。乡村传播学希冀借助信息的力量,实现传授双方的信息平等和共同权利。

2.不同之处

推荐期刊
  • 大学
    刊号:50-1178/G4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化学
    刊号:11-1815/O6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时代
    刊号:43-1383/Z
    级别:省级期刊
  • 大学数学
    刊号:34-1221/O1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