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市场分析政策8篇

时间:2023-08-09 09:19:14

市场分析政策

市场分析政策篇1

低碳电力市场设计基本问题

规则的设计问题。在电力系统并网设计时,需要考虑并网增加容量是否满足系统要求,特别是清洁能源供电是否稳定。一般条件下,电网运行机构要对发电企业并网的技术进行确定,通过分析电网的安全目标,确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措施。此外,规则设计还要保证并网规则体现出公平性,让不同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智能电网及其定价机制的设计。在对各个节点电力市场时,要保证电力调度与用户行为结构相一致。电力市场模型要保证用户电价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要采取电力市场管制措施。发电容量充裕性的设计问题。

如何对清洁能源的发电容量进行度量,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清洁能源的电力资源可用率较低,难以确定等效的可用发电量。未来大量清洁能源进入电力市场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在进行低碳电力系统规划的时候,需要电力系统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政策来引导用户进行规划和投资建设。在低碳电力市场设计时,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要引导的投资模型,保证低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协调用户的投资建设,确定改革的方向。

政策分析

碳减排限额方面的政策分析。通常情况下,碳排放定价需要有比较宽的经济有效性范围。从欧洲碳排放政策来看,碳排放政策的可信度是该政策的决定因素,此外还要考虑政策面临的政治风险。碳减排政策要保证收取足够的费用,也可以形成一个碳交易的市场价格机制,保证低碳发电技术投资可以获得利润,有了低碳技术投资的回报率,才能加速社会低碳技术和基础设施投资。在我国碳排放税制和碳排放限额制都是可行的政策选择,两个不同的政策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选择政策,也是有待继续进行研究的问题。护政策是个长期的市场运行机制,保证使用低碳技术发电成本回收。实行价格保护政策可以促进低碳发电技术的发展,扩大低碳发电规模。目前还有直接通过投资税赋信用和直接进行经济补贴来降低低碳发电技术的投资成本。

市场分析政策篇2

关键词:资本市场;货币;股票价格;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21.0;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3―0139―03

在现代金融理论中,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对货币政策 效应的影响不断加大。比如股票等资产价格的变动已经引起 了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关注。这正是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机 制的作用所在。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使货币需求函数发生 变化。在短期收入不变的条件下,股票市场及股价波动分别 通过财富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动, 第一,财富效应;股价的上升增加了人们的财富,财富与收入 的比率增加,人们的货币需求增加。第二,交易效应。股票市 场规模扩张和股价上涨引起了股市交易量的扩大,而扩大的 交易量需要更多的货币作为媒介,货币需求也相应增加。第 三,替代效应。股价上升引起人们调整资产组合,增加股票的 比重,减少组合中的货币,从而减少了货币需求。一般而言, 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股价上涨一般会增加对货币的 需求。若考虑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的间接效应:经济增长引 起持久收入增长,会放大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货币需求总体 上趋于上升。在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总量作为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仅仅考虑的是货币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 之间的关系,没有亢分考虑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因而 货币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间的关系并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的全 貌。资本市场的发展所引致的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流通速 度F降,部分抵消了货币供应量扩大的产出增长程度,削弱了 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因此,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应量目标 时,应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一)股票市场与投资的实证检验

采用1991~2004年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刃)、上证指数 (sP),一年期贷款利率(R)、年度固定资产贷款额(LEND)的 数据,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的4.4%。高莉(2001)的分析表明:1992~1999年间财富效 应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作用仅为0.0396,而1995~ 1999年更低,为0.019。夏新平(2003)分别利用年度数据和 季度数据,结论是我国的财富效应均不显著。

通过投资与消费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

二、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传导低效的原 因探析

通过股票市场对投资和财富效应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 得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传导低效的结论。那 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状况呢?我们认为,我国当前金 融市场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一)资本市场发展规模偏小,缺乏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的 市场基础

截至2004年底沪深两市股票市价总值为37055.57亿 元,而股票流通市值仅为11688.64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 27.14%。而2004年底,美国为139%、英国为163%、香港地 区为200%、印度为93%、泰国为114%。从投资者开户数来 看,2004年底为7211.43万户,相对于我国大约4亿户家庭来 说,只有大约18%左右的家庭投资股市,若剔除机构开户数 和重复开户数,则比重更低。而财富效应等股市传导机制的 影响是以一定规模的资本市场的存在为前提的。

一定规模的、成熟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反映资金供求状 况变化,并将这种对中央银行调控措施做出的敏感反应通过 其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传递至实际经济。我国股市成立至 今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不可否认已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 西方发达的股市相比,规模仍然偏小,从而资本市场对经济、 金融的影响程度有限,通过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难免要受到限制。

(二)金融市场的分割约束

目前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造成了货币 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分割,致使金融中介不能同时直接参 与两个市场,利率变动不能及时地反映出市场内部的供求情 况,资产组合的变动也相对缓慢和不彻底,这必然影响到货币 政策尤其是利率变动的传递速度。

在市场分割条件下,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较低,使不同 的资产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替代性和竞争性,导致利率结构 扭曲,利率体系不合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分割影响了 人们的合理预期,破坏了长短期资金利率结构,使货币政策的 意图难以通过货币市场反映到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中,经济 主体也难以通过失真的市场信号做出合理的预期,因而不能 对各种金融资产的成本与收益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使货 币政策对资产结构调整作用非常微弱。

(三)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低下

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众多学者对此作了深入 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不再详述。基本上达成共识的观点 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不高,处于弱效率或非效率状态。 表现在股票价格变动不能反映基本经济运行和信息披露不规 范两方面。

从总体股票价格变动来看,正如前所分析过的,我国股票 价格与经济增长间的相关性不高,股市并没有呈现出国民经 济“晴雨表”的特征;从个股的价格变动来看,庄家炒作的影 响要远大于公司本身的业绩增长。在股票价格变动不能与货 币政策最终目标建立有效联系的条件下,货币政策通过股市 传导的效应也就无从谈起。

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不规范表现在:第一,信息披露不 充分。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只公布对自 己有利的信息,甚至虚假信息。这使投资者无法获得全 面准确的信息,难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第二,信息披露分 布不对称。大多数投资者不能获得应该获取的信息,极少数 投资者却能通过采取不法手段获得公司的内幕信息,严重损 害了大多数投资者的权益,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第三,信息 披露存在时滞。有的上市公司故意拖延信息的公布,不按期 公布财务报告,不及时公布重大投融资事项、委托理财事项 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降低了市场效率。

总之,一个缺乏效率的资本市场无法充分及时地把所有 可得信息,包括货币政策意图的信息反映在资本的价格上,必 然阻碍了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

三、政策建议

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变革货币政策,使之能更加有效地 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作出结果合乎意愿的反应。但是,货 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系列中 间经济变量来间接影响股权价格和实体经济的,这就决定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变革与操作的复杂性。因此, 我们要通过完善资本市场,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提高 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

(一)加快资本市场主体建设

继续推进公司制改革,完善出资人制度,从根本上公司法 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弱化等问题。培育一批 治理规范、业绩优良、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放宽资本 市场准入条件,适时创建中小企业板块市场,使中小企业成为 资本市场的生力军。大力培育一批诚信、守法、专业的机构投 资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 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弱化资本市场的政策,开发和发 挥其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等功能。切实实现资本市场“三 公”原则,制定相同的市场准人和退出标准,保证不同的市场 主体能享有同等的待遇,鼓励民营企业对上市公司进行收购 和重组,使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更富有效率的产业中去。

(二)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资本市 场融资渠道

改变债券融资相对滞后状况,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丰富债券市场品种;理清 思维主线,从计划经济思路转向市场思维;理清逻辑主线,建 立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发行模式和以OTC为主的交 易模式;理清法制环境、制度建设的主线,改善金融生态,不断 提升会计准则要求,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建设评级体系,加快 修订新版《破产法》等。

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创造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完善资本市 场客体结构。在充分考虑风险和期限的基础上准确确定金融 中介机构中长期信贷的利率、债券利率及股息率等并保持一 个合理的比例结构。发展和规范期货交易、垫头交易、期权交 易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及其他金融衍生市场。

(三)稳步推进国有股流通改革,积极稳妥地解决股权分 置问题,加快市场化进程

对于需要国家控股的行业和企业,根据国有股所负担的 经济社会职能、产业分布和组织结构状况以及股权分散程度, 合理界定国家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所需要的最低资本份额和 股权比例,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对 非控股行业和企业的国有股,遵循股权多元化的原则,采取多 种办法,如国有股回购、配售、发行债券、股转债、缩股、存量发 行与流通等,加快减持国有股,使民间资本成为其主要的资本 形式;加快可流通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步伐,使之与公众 股同股同权,突破主板市场股权配置的缺陷保证投资者的知 情权,营造国有股、法入股、公众股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 股市运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四)开辟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

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资本市 场与货币市场缺少有机的联系,使得中央银行的各种货币政 策工具不能协调运作,容易产生政策冲突,导致货币政策有效 性减弱。因此,我们要建立规范的证券融资渠道,有步骤地使 银行与证券业、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资金互相融通,提高资金 使用效率,有效控制资金供求量;进一步扩大券商进入同业拆 借市场的数量,完善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允许券商进入银行间 的国债回购市场;更进一步放宽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将传统 的存贷业务扩展到投资银行业务,在参与企业的兼并重组和 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重组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五)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机制

首先,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应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的最大优势在于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性, 可以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主动调节市场利 率和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市场进而影响资本市场。其次,货 币政策中介目标或操作目标应该从数量型指标――货币供应 量转向价格型指标――利率。利率不但稳定,还有其可测性、 可控性和即时性,利率作为资金价格,能够通过资金供求双方 不断变化的交易及时地反映出来,利率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能 反映经济的动态,也易被中央银行观察到,因而利率能作为中 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佳操作目标。再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 标应关注以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稳定。一般来 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股票价格,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 货币政策时,必须关注资产价格指数,将其作为政策制订的参 考因素。

参考文献:

[1]杜宏宇,岳军.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J].经济问题,2005,(1).

[2]贺菊煌等.消费函数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0.

[3]李振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 2001,(3).

[4]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5]夏新平.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 步与对策,2003,(5).

市场分析政策篇3

【关键词】货币政策;A股市场;逆回购;传导机制;良性互动

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规模以及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整个市场的运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别,影响股指变动的因素也更加复杂。从设立之初到现在,我国股市的涨跌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着密切联系。理论界和公众都普遍认为A股市场受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影响过度,并将这种市场特征形象地称为“政策市”。政府往往会通过调整股市的有关政策,诸如国有股的减持、印花税率的调整等来影响股市的交易活动,或者通过舆论来影响投资者对股市的预期。因此我国股市经常受到宏观政策和政策传闻的影响,造成我国股市的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同时我国股票市场属于资金推动型,股票市场中社保基金等长线投资较少,短线投资居多。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中两者的资金性质基本一致,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巨大。从上述内容来看,只有充分了解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投资者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把握最佳的投资机会。

一、货币政策对A股市场影响的理论分析

货币政策会通过利率、货币发行量来调整其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或者通过影响股票市场的基本面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间接影响。

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迅速的。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整、投资者或市场的预测都会对股价和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国股票市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并不灵敏。首先,利率变动和股价变动之间通常有一个时滞,另外利率调整一般可以预测。这使得我国利率的调整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减弱,另外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利率调整所带来影响可能还会被其他因素所抵消。

而理论上来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影响到股票价格。例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引起利率的减增从而作用于股票价格。而乘数效应又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二、结合我国2013年的实际情况,分析货币政策、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对A股市场的影响

(1)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自2011年以来连续实施“积极一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并减少货币量的投入。由货币的传导机制―托宾Q理论分析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变动导致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这使股票相对于债券的收益下降,从而引致公众调整资产组合并促使股价相应下降,企业投资支出减少,从而阻碍生产的提高。这个传导机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时,如果股票价格下降,对企业来说,融资的成本就会更高,因为每一股只能带来更少的资金,因此,一个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股票价格下降,增加资本的成本,从而减少了投资和产出。紧缩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制约了资金的松动渠道,供求失衡成为阻碍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

当然,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中性特征对股市的影响并没有理论上所说的那么大。而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我国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市场上的资金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短缺。近年来股票价格一跌再跌并不是因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收得太紧,而是因为股市本身的机制、运作等出现了重大的问题,使得市场上的资金没有进入股市的意愿。实体经济中资金并不缺乏,如果股市本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央行即便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也同样不会流入股市。

(2)逆回购

我国主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而逆回购无疑成为2013年中央银行运用最频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作为短期投放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已经趋于常态化。年底通常是资金紧张的时候,拆借利率的急剧走高也反映了这种市场状况。2013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开展了2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的重启,使得当时资金面紧张的状况开始趋于稳定,且连续数日攀升的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亦有所回落。尽管投放规模较小,但却释放出了年末央行维持资金面稳定的信号,表明央行在防止资金面紧张再度重演的决心很大,有助于舒缓当前股票市场紧张情绪,稳定股票市场信心。央行增量资金的持续注入有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加上财政放款的推进,后续资金利率不大可能达到过于极端的水平。而资金的进入和利率的降低则有利于促进A股市场股指的上涨。

但逆回购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的放松,仅仅表明货币当局为了解决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需求、保持银行体系适中的流动性水平、平抑资金价格波动、维护货币市场利率稳定而进行的最优操作选择。

(3)汇率

在央行重启逆回购并注入流动性及财政存款投放的帮助下,国内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近期跌幅创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人民币大涨。在人民币中间价意外升至逾8年新高的带动下,12月27日的美元兑人民币首次跌破6.0700,收盘创20年最低记录,这使得人民币中间价刷新了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最高记录。

人民币升值更多的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来影响股市。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又是通过进出口这个链条传递,进出口依存度越大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越敏感。例如纺织、家电等板块受到人民币汇率的上升的影响利润率降低,影响股票走势。

(4)存款准备金率

相比于逆回购的活跃,2013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比较少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防止通货膨胀的快速升温。对资本市场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使市场流动性不足得到一定的舒缓。相比于2010~2011年两年间中央银行多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不同,2012年,央行曾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考虑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和2013年中国银行间出现的几次短暂的“钱荒”所作出的决定。在中央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这样能给市场一个清晰的政策信号,以稳定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使A股市场保持较好的资金流动性。

三、总结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或内容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而不断的变化和扩充。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因此我们应逐步赋予经济稳定更加丰富的内涵,经济稳定既要包括物价稳定,也应包括银行体系的稳定和汇率稳定,将来还要包括资产价格和A股市场的稳定,保持整体的稳定状态。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货币政策与A股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关联关系,一方面,A股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A股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央行无论推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都会对A股市场产生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但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货币政策与A股市场联动效应并不明显。我们应该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协调货币政策与A股市场发展间的关系。例如:规范发展股票市场;逐步发挥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提高金融协作监管水平;通过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和培养机构投资者来提高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只有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才能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钱攀攀.全流通背景下证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 2011(7).

[2]高婧.论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福建金融,2012(3).

[3]周运兰,阮梦琦.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现象剖析[J].财会月刊,2011(4).

市场分析政策篇4

【关键词】“国五条”;房产税;二手房

2013年楼市开门红,国家统计局的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大幅上涨,其中广州、深圳涨幅破2%。官方数据显示1月全国一二手楼市也都保持高温,但是随着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国五条”措施以及随后“国五条”地方细则的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反应强烈,其中二手房的交易量变化巨大,但并没有引起市场的恐慌。

一、房地产市场“国五条”的政策内容

自2009年12月份开始楼市调控以来,楼市调控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分别是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2013年2月20日出台的“国五条”是第五次调控升级。

国五条,是指在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一)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

(二)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三)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

(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配套设施要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完善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制度,确保公平分配。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五)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严肃查处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管理。

二、房地产市场“国五条”政策分析

首先,就建立房价稳定机制而言。稳定房价有两个不同理解:一个是对房价上涨过快并且居高不下的城市,要采取措施遏制房价暴涨的措施;一个是对房价下跌剧烈沦为鬼城的城市也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对于稳定房价而言,作者认为房价应该在稳中适度上涨,政府机关应该把握好房价上涨的程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推进,市场中对住房的需求不断上升,由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房屋价格不可避免的将会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过度控制压低房价将违背的市场价格决定机制,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但这绝不代表政府放任房地产市场,适度控制房价是关键。于此同时,稳定价格首长负责制强调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执行主体责任性,有利于调控政策推进,防止新国五条沦为空调。

第二,就遏制投机行为来看,会议要求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这是这次房价控制的焦点措施,“新国五条”细则,其中明确二手房交易中的个人所得税将会按照个人所得的20%征收,这堪称政府使用税收手段调节房地产的最严厉之举。各地方出台的细则也大多包括限购政策和住房信贷政策。对于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这项政策而言,这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种是进行投机的房主将会在正式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之前为避免高税负而低价卖出其所拥有的多余房产,从而导致房价下跌;另一种是卖房者将会提高房价来将个人所得税转嫁给买房者,从而导致房价不跌反升。但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将看市场反应如何。总的来说,目前遏制投机行为还是主要依靠限购,对于限购政策,需要从不同层面理解,限购固然是靠行政手段来发挥作用的,但是从历史上来看,限购政策起到了遏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导致市场整体崩溃的作用。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这些政策都会对遏制房地产投机行为起到一定作用。

第三,就增加供给量而言,会议要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这是从房屋的供应方面来调控房价,试图用增加住房供应量来缓解供需紧张的局面。这一措施应该和遏制投机行为的措施同时使用,从土地供应数量上来看,房地产市场基本判断是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房地产中刚性需求不能被投机性需求挤压。事实上,刚性需求确实是支持市场价格坚挺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些刚性需求被投机性需求挟持之后,就可能变成了无效需求。同时,如果市场大量供应豪宅、大户型住房,也会对市场需求形成有效钳制。

第四,就保障性住房而言,会议指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会议强调,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这些人确实也应当纳入公房保障体系中。但是,一年时间做好这件事情,时间恐怕有些紧张。

第五,从市场监管方面看,房地产市场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乱象仍然丛生,预售管理不规范、中介黑客人、企业信用不高等,搞坏了房地产市场的信誉度。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也面临着很多牵制,加强市场监控是必不可少的。

三、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建议

第一,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在制定本地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物价上涨情况和市场供需情况,做到房价稳中略升,但上涨幅度应该控制在同期CPI的上涨幅度以内。因为当市场中普遍物价上涨时房价不涨或者是不涨反跌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将房价控制目标控制在CPI增长幅度以内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剔除了投机性需求导致房价上涨的的因素。

第二,进一步加强以税控价的政策。从目前房地产状况的反应来看,房价没跌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地产股一直走强,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房产税的征收政策进行修改,根据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有效地税收政策。

第三,地方版“国五条”应该全面贯彻国务院的“国五条”的政策,切忌马虎应付、虎头蛇尾。由于不同城市的楼市温度、房价涨幅不一,各地的二套房首付款比例规定应该也不一样。而作为楼市“风向标”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由于房价上涨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理应执行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包括二套房首付比例。

参考文献

[1]王瀛.新国五条压不住“火”[J].商业观察,2011(11).

市场分析政策篇5

[关键词] 房地产 价值取向 政策有效性

一、房地产价格调控难的原因

1.中央政策的价值取向。客观的说,中央政府的本意与人们的期望根本是两码事,政府关心的是宏观经济的稳定,每一条政策都是为了防范经济过热,限制房地产投资,实现房地产价格的软着陆。政府正在小心翼翼的走一条钢丝绳,一边是房地产崩盘带来的银行坏账与金融风险。另一边是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要求房地产投资的降温。因此,政府的选择就只能是抑制投资、减少供给,而宏观调控带来的房价的居高不下就只能由消费者来买单了。

2.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目前巨大的利益驱动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掀起新一轮土地投资和城市建设投资的高潮。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投资惯性,由于地方政府本身就是利益博弈中的一方,因此很难跳出过去宏观调控所出现的怪圈,这也成为了长期促进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房价高涨依旧的特殊推动力。

3.开发商的蓄势待发。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是强势房地产开发商和弱势民众。在这样的格局中,房地产开发商不仅掌握了庞大的经济资源,而且其集团群体人数少,流通成本小,这样他们就很容易结成一个十分强大的利益群体,并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来掠夺整个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操纵社会的舆论、影响相关制度规则的制定,他们借助于自身在经济、资源、信息上的优势,施展浑身解数,试图通过误导民众和舆论,来维护自身不合理的暴利。

4.银行的推波助澜。近几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银行信贷资金的易获得性与利率过低。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从银行借到钱就是有利可图的事情,都能够轻易获利。同时商业银行为了完成降低不良贷款之任务,完全放松了对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审查,不仅导致大量购房条件不足的消费者轻易地进入房地产市场,个人消费信贷快速增长,而且导致了个人住房消费快速膨胀、房地产市场炒作及房价的快速上涨。

二、对政策干预房地产市场的几点思考

公众在做出当期决策的时候,不仅要考察政府当期和之前曾作过的政策选择,而且还要考虑政府将来的真实趋势,同时还要参考自己的选择会对政府未来的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静态分析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公众对政府政策的预期,因此显然不是最优的求解方法,其所得到的均衡结果也只能算是一个次优均衡,因此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时间一致性问题。也就是说,政策的制订者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自然之间的简单博弈,而是与理性个体之间进行的动态博弈,理性个体能够观察并预期到政府政策会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许多经济政策的可信度下降,如果因为投资过热则银根紧缩,因为土地开发过渡则停止审批,因为房价上涨过快则增加税收,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后补救不仅让众多开发商、消费者无所适从,从政策调控效果来看也很不理想。其解决方案在于事先做出令人信服的承诺,即政策制订者通过某种制度安排使经济个体认为,即使经济个体采取了对自身最有利的行动,政府最初的承诺仍然是其最优选择。这其实是要求政策调控目标要保持确定性、连续性和协调性。根据博弈论理论,动态博弈并不是时间一致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其根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参与人偏好随时间的不规则变化,即如果人们的偏好是时间的不规则函数,那么在某一时点做出的最优决策往往不能持续到以后,这时要解决时间一致性问题,人们就必须对未来做出前后一致的计划,或者事先做出一些承诺;二是政策制订者与经济个体之间的目标函数存在实质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了时间一致性问题的产生;三是经济个体之间因偏好不同而产生的外部性,由于众多经济个体的效用函数并不完全相同,而且都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政府则希望能够代表所有的经济个体福利的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这样某个个体的最优选择会通过社会福利函数来影响政府的决策,从而对其他经济个体产生外部性,进而导致时间一致性问题。

三、增加政策调控成效的几点建议

由于政策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所造成的政府政策目标无法实现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由于政策缺乏可信性而导致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未能达到最初的政策目标,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通过某种制度安排来强化政府政策的可信性,那么就可以实现一定的帕累托改进。

1.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不在于出台政策的数量,也不在于出台政策的细致程度,而是取决于政策执行的情况。执行不力使本轮宏观长时间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在新的房价调控政策出台之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博弈以及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推诿和争议,这些博弈和不同意见造成了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在执行房价调控政策时互相掣肘,大大效弱了房价调控效果。

2.加强政策制订的统一性。引起房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也应该是综合的,某个职能部门和单个政策都很难从根本上、全局上解决这一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财政金融、信息公开和舆论宣传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要避免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政策产生叠加效果和加速效果,中央和地方应该协调行动,不宜进行政策出台的竞争,攀比调控的决心,而要协调一致,使政策更能结合各自的特点。

3.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调控房价的工作要针对变化了的具体市场情况,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做出适当的政策调整,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姜春海:中国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5,(12)

市场分析政策篇6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 商品房 价格 政府 调控政策

1 概述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并取得了良好发展成效。但以此同时,商品房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投机炒房行为泛滥以及房地产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长市场的健康长效发展。房地产市场监管越来越成为时下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整顿和规范房地产监管秩序,我国政府部门积极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转变调控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有效地维护了房地产市场管理秩序,实现了预期管理目标。

2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推出的调控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综合性调控措施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在制定各项促进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上的宏观调控和把握。2005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2005年工作要点》来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为当时的房价上涨问题已经凸显并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购房行为。特别是在2008年,当发源于美国并且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时,我国政府迅速采取扩大内需的宽松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复苏,促进房地产的发展。为了使房地产业能够保持平稳发展,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促进和刺激房地产业中商品住房的开发和建设,同时为了满足中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中央还加大了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开发和建设。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房地产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也继续发挥了支柱产业对经济拉动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发挥地方政府在稳定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保障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十一条”来抑制部分城市出现的房价上涨过快问题,力图通过加强和完善对政府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与管理,有效地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其主要内容有:“继续增加对普通商品住房的投资建设,优化市场商品房的供应结构,以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对房屋的需求;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以增加对商品房建设用地的有效供应;综合施行有差别的财税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做好购房信贷的安全防范;建立有效的房地产行业管理秩序,严格打击各种具有投机目的的短线炒房活动;加强政府对土地资源供应以及开发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各种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力度,加快落实在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补助活动;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对维持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和解决当地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责任制”。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房地产行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是不能从根源上消除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

2.2 金融方面调控措施 为保障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安全,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政府还积极推出了相关金融调控政策,并进行了相关法律建设和配套制度建设,以减小金融市场中不稳定金融因素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调整了购房贷款政策,新政策中第二套及以上商品房以及较高档次商品住房购房贷款的首付金比重较以往有所提高,同时,新政策还取消了第二套及以上商品房以及较高档次商品住房所享用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资格,以限制高档次商品房价带动整体房价上涨的可能性。2004年,中央银行采用上调各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基准利率以及进一步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来保障和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购房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以抑制持续上涨的房价问题,通过取消原有的购房贷款优惠利率以降低房地产行业过热问题。2008年初人民银行通过再次加息,并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房价过热现象。而到了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带了巨大的影响,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才开始出现变化,力图通过降低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我国房地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逐渐加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为拯救萎靡状态下的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发展。2009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对购房贷款者的利率优惠政策,来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力图通过需求拉动供给的方式带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商品价格又一次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这时,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又发生了转变,由促进改为抑制。中央银行开始通过制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限制房价的上涨现象。2010年,北京市政府针对其地区房地产行业的具体情况出台了严厉的地方性房地产调控措施,通过加大买房者的限制调节,来抑制由需求过剩引起的商品房价格畸形增长问题。

通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政策见效快、效果较为明显等优点,从这几年的金融政策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使用金融工具在调控房地产行业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所得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2.3 健全保障房制度的调控制度 早在2003年,我国就通过制定保障性住房政策来降低高档商品建设过快引起房地产结构失衡问题,解决不同收入层次结构中对房地产的需求。但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大,该年8月份,国家建设部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制定了相应政策,并明确规定了廉租住房以及经济适用房年度规划的具体要求。

一直以来,解决低收入居民居住困难问题就是政府部门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政府部门不仅将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作为改革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且还将其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

2008年,为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财政部共同制定了增加保障性住房扶持力度的政策,降低了房屋租赁市场税收比率,扩大了保障性住房的优惠覆盖范围,使更多的低收入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到政策的照顾。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四部门共同制定了《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将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人均的住房需求问题归纳为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抵挡商品房建设的扶持力度,采用增加住房供给量以及住房租赁财税补贴等手段进一步完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制度。2010年,住房建设部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低档商品房的建设以更大力度遏制房价上涨过快问题的通知,将大力推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予以大力的推广和执行。由最近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几年的房地产政策可以看出,政府部门主要通过增加低档商品房的建设来降低由对高档商品房过多需求引起的我国房价整体上涨的可能性,使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

3 小结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合理引导住房建设和消费的新机制成为政府部门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入手,就我国政府部门推出了相关调控政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参考文献:

[1]柴华.国务院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权的界限及改进策略――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06).

市场分析政策篇7

一、中国汇兑业务市场的发展概况

中国邮政汇兑开办于1898年1月,至今已走过百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邮政汇兑业务得到很大发展,技术装备水平逐年提高。2001年全国共开发汇票2.05亿张,收汇款额达2778亿元;办理邮政汇兑的网点已达47400处,汇兑从业人员达60764人。自1992年7月恢复开办国际汇兑业务以来,截至2000年底,已与美国、日本等23个国家、地区或机构开办了国际汇兑业务,国内通汇网点达238处,形成了覆盖面广,触角遍及城乡的邮政汇兑网络。邮政汇兑业务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方便的金融服务,也为稳定金融市场和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浙江省邮政部门近三年来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全省性清理整顿,大幅度压缩非生产性建设项目,集中资金用于绿卡网的改造、185客户服务中心、电子汇兑工程、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等信息网络建设。经过较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杭州绿卡中心改造工程完成,为邮政金融类业务发展提供了条件。全省共有1100个绿卡网点、235台ATM机与全国联网,实现通存通兑。目前,浙江省自办的邮政局所已有80%以上实现了窗口电子化服务,电子汇兑业务已覆盖浙江全省乡镇,西联国际汇款业务发展快速。今年1月份,全省邮政电子汇兑业务量创历史新高,共开出汇票150万张,汇出金额2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5%和41%。浙江省省汇兑开发量、收汇款额和汇兑收入三项指标的绝对值和增长率均居全国前茅。

中国邮政汇款业务按取款方式,可分为投递到户汇款(邮局通知汇款)和自行通知汇款(2小时汇款、24小时汇款)两大类。投递到户汇款(也称邮局通知汇款)是指邮局接受汇款人的汇款委托后,以投递取款通知单的方式,通知收款人支取汇款的业务。全程业务处理时限为2-5天,其中城市地区一般为2-3天,农村地区一般为3-5天。自行通知汇款是指邮局接受汇款人的汇款委托后,由汇款人自行将汇款信息及时告知收款人,并通知收款人到联网网点支取汇款的业务。自行通知汇款可在任意一个邮政汇兑联网网点办理兑付。邮政汇兑的业务品种有国内邮政汇兑、国际和港澳邮政汇兑,其中国内邮政汇兑包括普通汇款、电报汇款、入账汇款和礼仪汇款。

商业银行汇兑的业务品种,按照凭证传递方法的不同划分,商业银行汇兑结算通用的主要有信汇、电汇、票汇、电子汇兑4种方式。票汇,由银行签发汇票,交由汇款人持往汇入地银行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电子汇兑是银行受理客户委托,通过电子汇兑系统将款项汇给异地收款人的一种电子化资金汇划方式。

中国农业银行的“通汇宝”。是中国农业银行凡可达到实时汇兑效果的支付结算产品的统一名称。它的实时汇兑功能采用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实时交易处理,以遍布全国的所有的县市(包括)近4000个网点为您服务,可以迅速、准确、安全、可靠地完成异地汇款业务。

中国建设银行的“速汇通”。是根据客户市场需求,以城市综合业务网络为依托,以资金汇划系统为纽带,在已推出的个人电子汇兑基础上,通过性能优化、功能扩展而推出的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网络汇款产品。它与个人电子汇款比具有以下四大优点:一是汇取功能更加齐全。“速汇通”不仅具有个人电子汇款存折、储蓄卡汇款的基本功能,还增加了现金、信用卡汇款、电子留言、批量汇款等功能。二是到帐更加迅速。三是汇取款更加方便。四是全天候服务。向客户提供周末及节假日汇款24小时到帐服务,使客户周末及节假日汇款如同正常工作日一样方便快捷。

中国工商银行的“汇款直通车”和“网上个人汇款”。 “汇款直通车”是其向客户特别推荐的电子汇款业务。这项业务是中国工商银行为满足广大客户的资金汇转需求,利用工行遍布全国城镇地区的3万个营业网点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您可以充分享受高科技电子金融产品所带来的极大便利,体验资金流动畅通无阻的感觉。“网上个人汇款”是中国工商银行为满足广大客户的资金汇转需求,利用先进技术开发而成的,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的网上汇款服务的金融产品。“网上个人汇款”与个人电子汇款比具有以下四大优点:一是安全性高。采用国内自行开发的高强度加密算法、SSL安全加密技术、专门的网上密码以及多种业务控制手段,保证客户的个人资料、信用卡信息不被商户或外界获取。二是功能丰富。提供在线支付、账户管理、异地汇款等一系列功能,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三是到帐更加迅速。采用“网上个人汇款”汇划款项,客户可以将本人帐户资金汇往其他个人或单位在该行开立的同城或异地帐户,实现即时到帐。四是时间更加节省。采用“网上个人汇款”汇划款项,客户可以在家里或办公室通过个人网上银行系统将本人帐户资金汇往其他个人或单位在该行开立的同城或异地帐户,可谓“客户不出门,(鼠标一点)可将资金汇到天下各地”。使客户免去银行柜面的排队等候之忧,节约其宝贵的时间。

二、邮政汇兑的优劣势分析

与商业银行相比,邮政汇兑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整体优势在村镇,整体劣势在城市;与信用社相比,邮政汇兑的优势大于劣势。

1、与商业银行相比的邮政汇兑优劣势分析邮政汇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全国办理邮政汇兑的网点已达47400处,汇兑从业人员达6万人,且绝大部分在乡镇和农村。而商业银行在绝大部分在乡镇和农村则没有网点,银行网点远不及邮政网络普遍。(2)中国邮政汇兑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邮政汇兑业务得到很大发展。邮政汇兑在人们尤其是乡镇和农村客户的心目中具有更强的观念和更深的烙印。(3)邮政汇兑凭借千千万万邮递员上山下乡、过街穿户、按家访户的优势,在邮政汇兑产品的宣传、营销上比商业银行更能做到家喻户晓。(4)邮政汇兑是由邮递员把收款单投递入户,送到收款人手中;而商业银行汇兑是需由收款人到银行查询款项有无汇到。

邮政汇兑的劣势主要表现在:(1)城市营业网点大大少于商业银行。(2)汇兑结算产品处于劣势,产品数量少于银行,产品技术含量低于银行。(3)邮政汇款的单笔最高限额为5万元,而商业银行汇兑却没有最高限额。(4)汇兑结算技术相对落后,邮政汇兑本身的科技含量不高,在大多数地方仍处于手工处理的阶段,是制约邮政汇兑竞争力的根本原因。(5)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上差于商业银行。

2、与信用社相比的邮政汇兑优劣势分析

邮政汇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全国邮政汇兑的网点众多且系统性强和联动性高,而全国信用社邮政汇兑的网点众多却系统性弱和联动性低;邮政汇兑是“全国一盘棋”,而信用社汇兑是“全国一盆沙”。(2)邮政汇兑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信用社,如计算机技术在汇兑业务上的应用,邮政部门远远领先于信用社;邮政汇兑业务处理实行计算机联网,而信用社则没有。(3)邮政汇兑凭借千千万万邮递员上山下乡、过街穿户、按家访户的优势,在邮政汇兑产品的宣传、营销上比信用社更能做到家喻户晓。(4)邮政汇兑是由邮递员把收款单投递入户,送到收款人手中;而商业银行汇兑是需由收款人到银行查询款项有无汇到。(5)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上相对好于信用社。

三、邮政汇兑的目标市场

邮政汇兑发展必须全面走向市场,研究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技巧,开创市场营销的新局面。市场竞争与市场营销是伴生的,有市场竞争就需要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目标市场定位。只有目标市场定位科学、准确,市场营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市场竞争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邮政部门目前在汇兑业务市场营销活动中,有片面重视市场竞争而忽视目标市场定位的问题。邮政部门不仅要与商业银行竞争,还要与信用社竞争。邮政部门在未参与市场竞争前,应该通过市场细分来发现市场机会。因为只有与邮政部门经营目标、资源条件相一致,并且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优势的市场机会才是其邮政汇兑业务的目标市场,而且在此基础上邮政部门还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汇兑业务市场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使邮政部门在参与竞争中做到有的放矢。邮政部门将市场营销引入竞争时,应从战略上给予充分重视和实施,通过充分解竞争者的市场目标、客户对汇兑产品的评价、目标市场潜在的竞争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策略,使邮政部门将经营重心放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以更少投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目标市场选择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邮政汇兑的营销成果以及市场占有率。因此,选择目标市场时,必须认真评价细分市场的营销价值并分析研究是否值得去占领,一个细分市场要能成为目标市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拥有较理想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只有具备足够的购买力和销售量,目标市场才具有实际意义才具有开发价值。二是邮政汇兑优势符合市场的特征,这样邮政汇兑才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营销适销对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以巨大的优势去占领目标市场。三是竞争对手尚未控制市场,市场竞争还不激烈。这样的目标市场才是邮政汇兑能够占领的。这样有利于邮政汇兑乘势进入并占领目标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夺取优势。

那么,我国邮政汇兑业务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目标市场策略呢?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目标市场策略。

我国邮政汇兑目标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保持乡镇和农村巨大的传统邮政汇兑业务市场优势。我国邮政汇兑数量的巨大市场在乡镇和农村。如浙江发达的民营、个私经济,吸引了大批外来民工,他们正是邮政汇兑的主要对象。在邮政汇兑业务总量中,民工汇款占到90%以上。其次,大力开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工者、城市大企业打工者汇兑市场,这些汇兑市场的显著特点是批量集中营销渗透、分散操作服务,实乃小客户大市场,是邮政汇兑业务发展中投入少而效益大的重要潜在市场。再次,重点突破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等发放支付的汇兑市场,这些汇兑市场的显著特点是批量集中营销渗透、批量集中操作,是邮政汇兑业务发展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更省的重要潜在市场。又后,积极挖掘和竞争个体私营经济等汇兑结算大客户。最后,要大力竞争城区中高级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汇兑结算高端客户。从而,形成我国多层次、多元化目标邮政汇兑市场格局。

四、邮政汇兑的发展策略

首先,扬长避短,以优取胜。随着银行各种转帐业务的开展,邮政汇兑已经从原来的“独家生意”,慢慢的开始走“大众路线”,而这里面的大众主要指的是外来民工。对于打工者来说,他们汇兑的对象主要是在农村,银行的营业网点无法达到每个乡镇,而邮政网络则可以伸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同时,银行汇取款手续相对比较复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外来打工者来说,邮政汇兑的汇款和取款手续更加简便,这也是外来打工者选择邮政汇兑最主要的原因。又如,邮政电子汇兑中的特急汇款,只需2分钟即可办理兑付,此产品只有邮政部门独家经营;并且邮政电子汇款与普通汇款一样,邮递员把收款单投递入户,送到收款人手中。还有如西联、速汇金、绿卡、入帐汇款,……,这些都是邮政汇兑的长处和优势,应当发扬光大。只有大力培植和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汇兑业务市场竞争中取胜。

其次,加强科研,丰富产品。现代市场竞争是科技实力水平的竞争,邮政汇兑作为邮政的一项传统业务,邮政汇兑本身的科技含量不高,在许多地方仍处于依靠实物流通的方式进行传递和手工处理的阶段,因而它的许多功能未被充分地发掘出来,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商业银行大力竞争汇兑业务市场的客观需要,也是制约邮政汇兑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当以新产品、高科技金融产品以及传统产品的重新整合带动汇兑业务发展,要在巩固传统汇兑产品市场,抓好电子汇兑、绿卡、西联、速汇金等产品的技术提升和功能完善的基础上,积极研发和推广以个人网上汇款为重点的电子汇兑、电话汇款、网上汇款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的邮政汇兑新产品。同时,要在加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取消单笔汇款金额5万元的上限之限制;要进一步完善绿卡功能,并据以弥补邮政汇兑不能办理票汇之不足,以增强竞争能力。

第三,强化营销,拓展市场。要抓住城区和乡村两条主线,强化科技、营业网点和营销队伍三个支撑力量,全面加大邮政汇兑产品的营销工作力度。

乡村邮政汇兑营销上,要继续把外出务工汇兑作为一项重要业务来抓实抓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外出务工人员每年收入达2000亿元以上,具有巨大的汇兑市场潜力。要认真调查本地劳务输出和输入的基本情况,根据管辖区域把务工群体的分布、行业特点及务工人员收入的存、汇习惯等情况逐一摸底,排出重点,建立营业机构辖内务工人员的基础档案。尤其对从事稳定工种(行业)的务工群体应专门建档,开展定期或定点上门服务,使务工收入汇、存业务真正做到安全、方便、快捷、准确。汇入网点要多方面建立并加强同外出务工人员及其亲属的联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征求意见、改进服务,动员其将劳务收入转储。汇出网点要积极与劳务管理机构密切联系,要主动和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掌握劳务输出的地点、单位、收入水平和人数等第一手材料,为我行开展此项业务奠定基础。有计划地对用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提供业务咨询和优质服务,加强邮政汇兑尤其是电子汇兑业务知识的宣传,不断培植务工汇兑及转储业务资金来源。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抓好宣传和服务工作。尤其对那些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务大军,每年在浙江务工的外地民工达到了五六百万人,浙江邮政有针对性地向民工宣传邮政汇兑业务,做好对民工的服务工作。

城区邮政汇兑营销上,要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企业和第三产业的打工者为主线,以电汇、电子汇兑为主要工具,抓好打工收入的汇款服务市场;以社会保障机构为主线,以信汇、电汇为主要工具,抓好养老金、待业保险金的支付汇款服务市场;以个体私营经济户为主线,以电子汇兑、绿卡为工具,抓好商品交易资金的支付汇款服务市场;以中高级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为主线,以绿卡、网上汇兑为主要工具,抓好高端客户资金往来的支付汇款服务。

同时,为了打造邮政汇兑快捷、方便的新形象,扩大邮政汇兑的社会知名度,要加强广告宣传攻势,专门组织宣传队深入乡村,走街串户,宣传邮政“点多面广”、“三网合一”的优势和邮政电子汇兑业务的特点,使邮政汇兑业务入人心。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客户的激励作用。可以在各汇兑网点推出大户卡服务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汇兑大户发放绿卡,提供多项相应优惠服务;开展邮政汇兑促销活动,如“即开型有奖汇款”、“积分型绿卡用卡有奖”等,吸引消费者使用邮政电子汇兑汇款。

市场分析政策篇8

【关键词】医疗机构 政策 市场分析 临床治疗

过去12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近12.3倍。目前,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其中2013年全年销售规模达到2120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比上一年度增长21.19%。而医药市场总规模为10372亿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20%,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另外,医疗领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生产企业14928家;第二是企业规模小,2012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1800亿元,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出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中国医械产业呈现“多、小、高、弱”的特点:第一是生产企业多,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200万元;第三是产品集中度高,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

从企业效益来看,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不管在生产还是在销售领域,集中度都比较低。2013年上半年22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收入仅为100亿元,仅占到行业总规模的5%左右。而在医疗器械零售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在国内销售医疗器械的主要渠道是药店及专业的医疗器械公司。

国家的政策法规

2013年7月17日,四部委出台“医疗器械专项扶持”政策,提出医疗器械类专项是今年新实施的扶持重点,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其中,2013年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发展专项将聚焦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而我公司的产品应用纤维算法模拟脑白质,其所成影像的分辨率较传统模型有显著提升,模型边缘自然完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