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8篇

时间:2023-08-12 08:24:09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1

1.1 医疗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个医院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其医疗质量, 包含了医院的医疗技术、医德医风和管理水平而医疗纠纷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院的诊疗护理不满意[1]。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法律观念逐渐增强, 对医疗过程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医疗的结果产生质疑, 认为患者在诊疗护理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很可能是由于产生了失误造成的, 患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与医院产生纠纷。还有就是在诊疗护理中, 患者出现比治疗之前更为痛苦的症状, 让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院的诊疗护理产生质疑。而医疗行为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医疗效果的达成需要医患双方的配合, 还受到意外因素等的影响。

1.2 医疗纠纷的危害

医疗纠纷一旦产生就会对医院、患者、患者家属及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 (1) 正常的医疗秩序受到干扰, 医院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也对其他患者的诊疗护理产生妨碍; (2) 医院医疗管理部分的工作量加大, 应接不暇, 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3) 医院因为要处理医疗纠纷, 平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情绪, 投入更多的经济, 增大经济负担; (4) 医务人员因为医疗纠纷事件产生心理压力, 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 有的医疗纠纷事件可能是在患者或患者家属不理性的情况下产生的, 责任并不在医院, 在解决事件中损害到医院的合法经济利益; (6) 医疗纠纷因为事关人的生命安全, 比较受大众关注, 直接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声誉造成影响。因此, 必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2 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纠纷的产生很多是因为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的忽视, 导致很多问题出现。很多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 (1) 不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体系。有的医院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医疗质量对医院的重要性, 不经常组织质量管理活动, 也没有做好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和协调。对医疗质量的管理只以考核、扣分的方式进行, 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都比较淡薄增大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2) 不规范的医疗质量评估方法。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经常需要做的工作, 医疗质量主要是指临床医疗、医技、护理、急诊等等方面的质量, 其中临床医疗质量是评价的核心内容, 也是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内容。在很多医院存在不一致的质量评价标准, 不严格的考评机制、不严格的判定标准等等, 对医疗质量的考评效果非常差, 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指导作用; (3) 不牢固的基础建设。在很多医院只注重医生的学历而不重视医生的专业基础。在临床治疗中, 医生过于依赖检查设备, 而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甚至有的医生在毕业后几年也无法独立完成常规的医疗操作。有的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没有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扩大规模, 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过大、不堪重负, 在工作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医院没有将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的核心服务准则, 而过于关注经济利益, 给患者开价格昂贵的药物和检查, 导致患者在经济负担下对医院产生不满。有的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待患者的态度恶劣, 甚至出现收红包、吃回扣等现象, 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

3 医疗质量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应用

3.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防范医疗纠纷最根本的管理措施之一, 主要是指很多医院已经建立, 并且正在完善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网络。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管理, 是从医务人员、科室到院级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三级网络控制体系。

第一级质量控制是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个体, 也是保证医疗质量的最基本形式。医务人员自身的诊疗护理水平、工作经验、职业道德等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 控制个体的质量需要依靠相关规章制度、技术流程及职业道德培养等。

第二级是医院科室对医疗质量的控制。科主任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科室的能力是科室医疗质量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 科主任必须加强对整个科室医疗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包括分析各项医疗制度的执行度、诊疗的过程、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各项服务等等, 并且要及时提出应对工作隐患和工作缺陷的防范措施, 提高科室的医疗质量。

第三级医疗质量控制是院级和相关职能部门, 主要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 包括检查日常诊疗护理过程的质量、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计划, 并实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监督医院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对医疗质量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等等。

3.2 强化落实防范医疗纠纷责任

防范医疗纠纷不仅仅需要相关制度的管理, 还需要加强责任意识。 (1) 强化岗位职责意识。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工作的贡献, 也是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如果医务人员不做好本职工作, 诊疗和护理技术差, 对待工作不负责任, 只想着自身的利益, 容易感情用事就很可能会产生医患纠纷, 因此必须让每一位医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责任, 认真履行; (2) 加强服务意识。医院工作本身具有公益性质, 医务人员要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对工作高度负责, 在防范医疗纠纷上负责; (3) 强化齐抓共管责任。医院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要对医疗质量的管理上心, 医务人员之间、科室之间互相合作、支持和监督, 直面出现的医疗问题, 及时处理; (4) 强化法律意识。在诊疗护理的过程中, 医务人员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 同时也用法律维护好自身的合法利益, 不被恶意事件伤害。

3.3 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做好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水平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 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比如开展技术培训班, 开展技术讨论会等等, 形成全院追求高水平医疗质量的良好风气。为了保证医务人员能够在诊疗过程中不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失误, 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等等, 缓解医务人员因医疗纠纷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为了减少医疗纠纷, 医院也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医疗质量管理。比如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维护患者的各种合法权利, 履行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告知义务, 重视医疗文件的书写与保管, 履行首诊负责制及首问负责制等等[3]。

4 结语

大部分医院已经意识到医疗纠纷对医院的不良影响, 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为了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 需要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林.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7) :847-848.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2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单病种为单位进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方法,是我国近年来为落实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制度问题而出台的新举措,是当前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并为开展医疗保险,实施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 s) 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1]。它既有利于组织医院宏观医疗质量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实现医院管理年提出的“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高效和费用合理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院当前的热点课题[2]。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005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要求,我区卫生厅制定了符合我区实际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3],管理年活动评价体系强调单病种质量管理必须符合要求,每个科室要对前3位病种开展质控,病种质控指标评价指数≥全区同级医院平均值(或中位数),三级医院每半年书面向卫生厅上报病种质控资料一次,要求数字准确,填报及时。由此可见卫生管理部门对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视,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已逐步扩展到所有病种,尤其是探讨临床路径的单病种管理,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一条新途径。根据病种确定诊疗常规,以单病种控制医疗成本,有利于医疗费用合理性,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开展对单病种质量管理探讨, 具有重大意义[4]。

1.有利于客观评价医疗质量,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诊疗方案 通过单病种医疗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检查和不合理用药,有利于进行临床医疗质量反馈控制,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将医疗技术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成本等包含在医疗质量管理范围之内,克服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仅限于生物医学技术质量范畴的局限性。同时,通过制定、推行规范化的病种诊疗方案,以规范方案为依据进行质量监控,避免检查中的随意性,更能客观有效地进行医疗质量控制,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滥用药品、过度医疗现象减少,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质量意识增强,医疗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程度朝着规范化方面发展[5]。

2.有利于增强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实行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通过强有力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促进各级医务人员人人参与质量控制,将医疗服务中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并能够使医疗质量评价落实到每一位医务人员当中,成为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水平和医德、医风考评的重要依据。

3.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质量 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能有效减少病种的平均费用,最大程度限制医疗资源的浪费及节省病人开支,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缩减平均住院日,对防止医院感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强医疗质量,提高治愈率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6]。我院于2005年开始实施单病种管理,制定了单病种质量限制方案,对病种的平均住院日、费用构成、治疗效果等14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和管理,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医务部每季度对科室的单病种进行统计评分,不达标的病种科室要查找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考评的结果与年度劳务费挂钩。通过实施三年的单病种质量管理,2007年与2005年比较各项指标控制良好,其中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4.42%,术前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3.62%,平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66%。

4.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单病种质量管理对医患双方来说是双赢,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为医院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单病种质量管理有利于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优胜的地位。因此研究临床路径在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实施办法,可提高医院的竞争力[7]。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医院管理层对单病种管理政策的认识和实施所持的态度,对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在院内实施单病种管理,控制医疗护理质量比向社会公开实施单病种质量和限价收费而言要容易。医院管理者担心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医疗费用很难准确控制在限价水平,如果费用低于限价,会影响医院的收入,挫伤医生的积极性;如果费用高于限价,患者可能不愿意支付多出的费用,导致新的医患矛盾[8]。所以,在决策时大多数持观望的态度。而部分医务人员对单病种质量管理仍理解为病例质量管理,更多的在病历书写上下功夫,但对于病历“内涵”不够重视,有的病史记载不详,有的诊断、鉴别诊断依据不充分,有的治疗和病情变化在病历上反映不出来。

2.监管力度不够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要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持之以恒,狠抓落实,目前大多数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单病种质量的监控管理,只是由医务部或质控科负责,工作只是完成任务,没有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落实下去。

3.医疗费用与医疗质量之间的矛盾 作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治好患者的病。医疗活动是一种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的具有探索性、科学性的复杂工作。医疗风险客观存在,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同种疾病在不同个体中的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即使采用非常成熟的医疗技术,也可能会因为个体不同而出现料想不到的意外。单病种的限价管理和医疗活动的高风险发生了矛盾,在对单病种实行最高限价后,医务人员既要保证医疗质量又要考虑费用问题;加上目前医疗纠纷处理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8,9]。因此,面临高风险的职业,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考虑医疗费用,使医护人员不十分情愿地接受这一行为的约束,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

4.阻碍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 新药品、新技术、新疗法在医学科学的发展中不断涌现,其运用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增加医疗费用。因此,新药品、新技术、新疗法与单病种管理为目的降低医疗费用产生新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和推广。

5.病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吻合 目前采用的单病种管理仅以诊断为依据,未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区分开,有些疾病本身存在着严重程度不同,如心肌梗死,其梗死的部位、范围、有无并发症等对住院后的抢救、治疗、预后判断、疗程长短、住院费用等有明显的影响。轻者疗程短,住院时间少,疗效佳,费用低,重者则相反。因此,用同一判定标准评价该疾病治疗很难体现出个体差异,

6.群众认知不一 虽然近几年呼吁按病种付费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作为一名患者首先想到的是治愈疾病,其次是费用。病人和医生的理解尺度是不同的, 群众中有欢迎的也有怀疑的,他们担心价格的降低无法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担心医院为了降低价格,将可做可不做的检查都不做了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医疗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

三、对策

笔者针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在单病种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健全管理机构是落实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关键 领导要充分认识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我国医疗卫生政策,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医院领导要用科学发展观去看待单病种质量管理,把限制医疗费用增长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管理机构,医院要成立单病种管理办公室,明确责任。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医院单病种医疗质量和费用进行专题研究,做好按病种收费的测算工作,组织本院专家开展单病种管理办法和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将医疗费用降下来。

2.规范医疗行为,遵守诊疗常规 临床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诊疗常规, 按照单病种临床路径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检查的项目和次数。

3.强化团队精神 加强医、护、技之间的协作,对纳入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进行单病种身份的标识,使医疗、护理和辅助科室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患者信息,密切配合,形成“绿色通道”的运作流程,缩短住院天数。同时与信息科合作将单病种的临时和长期医嘱打包做为相应科室的医嘱组套中,以防遗漏,既保证患者的利益,同时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4.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行政、设备、总务、药剂科和供应室等管理和保障部门必须增强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行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下临床为临床科室解决问题,设备科、总务科和药剂科供应室要做好临床各类物资、商品和药品的采购供应工作,保证各种物资和药品供给不断线。同时强化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和供应室做好下收下送工作,满足临床需要,为临床科室解决后顾之忧。

5.加强宣传解释工作 要让病人相信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国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制度问题而出台的新举措,更要让医务人员认识到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医生需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对疾病进行诊治,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向患者提供相应的临床路径,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整个住院流程和诊治方案,增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信任和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以增强合作共同应对疾病。

6.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医院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对实施病种质量管理好的科室和医疗小组,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在奖金分配给予加奖;对于在病种质量管理中不按照临床路径对疾病进行诊治,费用超标的科室,医院在奖金分配给予处罚。加强日常检查管理工作,特别是做好单病种医疗质量监控和医疗费用结算管理,使单病种质量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以临床路径的病种质量管理开展,将有助于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更高级的控制系统。医疗实践的不断总结促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使其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万东,郭齐祥.38所综合医院病种质量管理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1998,18(6):24.

[2]胡平玲,杨云滨,田 柯.开展病种病例分型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322-324.

[3]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办法与评价标准[Z].2005:05.

[4]王 珩,江 震.浅议单病种质量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21(6):27-29.

[5]陈贻平.单病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1998,18(4):212.

[6]齐梦霁.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病案,2005,6(5):27-28.

[7]麻新梅,张云莲.单病种管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良药”[J].卫生软科学,2008,22(1):76.

[8]赵 媚.单病种管理现状及思考[J].中国病案,2007,8(11):28.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3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2004年,我院在“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院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实施了《**市中医病历书写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我院住院病历的书写在全市中医系统住院病历质控检查中,总分为全市第二位,前十名优胜病历中我院占三位,前二名均为我院医务人员。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在不增加病房、卫技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使医院的可用资源通过平衡流程中的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如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部分专家设立专门挂号窗口,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等措施。医技科室出报告单推出限时承诺。护理部门在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护士,全年评出星级护士56名,护患构筑连心桥,推出便民措施,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6%。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医疗质量不是单靠几位管理者或部分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需要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近年来,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安全保卫、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共五部分241条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26项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科经常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近年来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了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少,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今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院复评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最根本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用较少的钱享受较为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位院长、患者、社会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直接反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加强科学管理素质,降低管理成本着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以“技”取胜而非以“费”取胜。

(一)今年我院严格执行药品、大型医疗器械设备采购招标政策和药品“顺加作价”政策,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总的医疗费用,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执行药价“顺加作价”政策以后,我院减少药品收入500多万元,实实在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要实现“降低病人费用”这一目标,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改善医德医风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的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广大患者利益为前提,切实把医护工作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处理好医院、个人与患者之间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在医疗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扩大门诊业务量,提高工作效率。去年我院门诊量达到53.81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加12.18%。通常来说,同一种病且病情差不多的情况下,门诊治疗往往比住院治疗的费用要低得多。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我院在原有门诊所开设科室的基础上,去年又新开设了中风面瘫专科门诊、针灸减肥门诊、失眠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去年我院膏方门诊在前年的基础上,继续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我院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为百姓度身定做,开出不同需求的进补膏方,不仅有市区居民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居民,去年共完成中药膏方1280料。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在医疗、康复、保健和慢性病方面的医疗特色和优势,吸引了更多的就医病人,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对于医院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医院在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基础上,狠抓重点专科建设。中西医结合妇科、中医儿科被列入市中医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眼底病专科、蛇伤专科、腰突症专科、哮喘专科被列入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男性科和肿瘤科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肿瘤科被确定为**省中医重点扶持学科。妇科保胎病房、眼底病专科也以其治疗手法多样、疗效确切、服务到位而吸引了广大患者。妇科门诊病人同比增加29.90%,出院病人同比增加5.41%,实际病床使用率同比增加15.40%;肿瘤科门诊病人同比增加26.70%,出院病人同比增加22.4%,实际病床使用率同比增加18.69%,医院通过重点专科的建设,业务量有了显著上升。

(三)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我院在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也十分重视发展西医技术,走一条“中医特色显著,西医功能全面”的新路子,去年我院骨伤科、妇科、外科等科室开展各类四类手术的数量明显增多,还积极引进并开展了许多微创手术,如骨伤科引进关节镜技术;普外科、妇科施行腹腔镜手术;消化内科成功施行胃镜下大块粘膜切除术;肿瘤科利用DSA施行肿瘤病人介入治疗等等,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功能。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时期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发展趋势,通过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合格的管理人才、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实施全面监控等有效措施,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医疗费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现代化医院的质量管理是突破单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效应的质控,而成为与经营管理、科技管理、医疗业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由于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首要任务。

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1.1 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这套考评体系应结合个别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控制、院级质量控制及综合质量控制来制定,并把全程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和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和科间控制相结合,最后精心组织考评工作,确保考评不流于形式[1]。运用以病例为质量单元的管理评价方式,建立具有选择性、实用性、即时性、可操作性的病例分型指标模式,将效果和过程、质量和费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科学地评价。实行“临床医师综合评价”法,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8项内容,每名被评价的医师最终都有一个综合得分,在科室内部和全院相同职务范围内进行排序,让每个人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

1.2 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 医院应有专业化的医疗技术管理者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者。医疗技术管理者要把握所在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负责做好医院内部行政、后勤等各项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和格局,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引入强大竞争,面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文化内涵建设,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人员政策、技术、协作、商业、控制等综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我国现行的医院管理者非职业化的现状难以胜任。医院管理者的素质已不单纯只是决定医院的质量水平,而是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决定我国卫生事业改革成败和现代化进程。所以,尽快实现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势在必行[2]。

1.3 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竞争的手段 医院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社会需求高的项目要扩展、强化;对社会需求少,正在萎缩的项目,要坚决压缩、合并;要结合实际,开展具有特色专科、专病门诊或新技术、新项目,以特色吸引病人,以特色培育新的增长点,激发医院生存的活力。医院要在不增加病房、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院的成本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医院必须对可用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及时发现潜在的瓶颈,并通过平衡流程中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大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同时,要实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动态分析和管理,使医疗服务处于动态的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可以在低谷时不浪费医疗服务供给,在高峰时增加服务的提供量,构建高效、精干并充满活力的新型医疗机构模型。

1.4 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0多部卫生法规,数百部卫生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强化了对医院的质量监管,保证了患者利益。要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服务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卫生法律手段为卫生法制建设,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为医院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竞争的公平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医疗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行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净化医疗机构队伍,塑造卫生系统良好形象[4]。

1.5 实施全面监控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保障 (1)全员监控:人人都是监控接受者,人人又都是监控实施者,使医务人员始终处在认真自控和自觉互控之中。(2)全岗监控:门诊、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医疗行政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质量指标和具体的监控措施。使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在严密监控之中正常运行。(3)全项监控:检诊、治疗、护理工作中各项质量达标情况,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所有质量项目都在监控之列。(4)全日制监控:对医疗质量实行24h跟踪监控,全天候监控。在医疗质量监控上没有节假日;不论上级检查或检查过后,质控工作都不放松;不论总结评比或平时,质控工作都无空档[5]。

2 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成立CQI(质量持续改进)小组 以临床诊疗技术质控为重点质控方法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研究,按相同病种若干病例自始至终的检查、诊断、治疗(含处置、处方用药、手术等)、护理、膳食等医疗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项目、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以确定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促进医疗行为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不仅要由管理人员承担,更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广泛参与,组成超越学科界限的质量控制小组(QC),开展专题立项的质量改进研究。这种群众性的研究改进活动,将与临床科研工作同步进行,持续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进医药科技发展[6]。医院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包括:评估现状、建立改进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方法,测量、验评和分析结果。具体表现在对医院考核指标的有效评估后,从而保证考核指标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

2.2 实行全程、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全面质控,包括临床各科、医技科室和医疗功能达标、“三基”培训、系统化整体护理等基础质量管理;加强三级医师查房、护理查房、手术、急救等医疗技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医技专业的室内质控,狠抓单病种质量管理,采用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和带动医院各方面的工作质量。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体系。临床药学、医学检验、病理、营养及麻醉等专业将普遍采用质控技术,并完善各专业质量体系。要以病人为中心,其中医疗技术质量是内在质量,优质服务则是医疗服务的外在质量。如果只有医疗技术的全面质控,而忽视医疗服务作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的。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减少纠纷是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医院经营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杜绝片面追求医院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医疗服务质量必然全面滑坡。控制医疗成本,就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消耗和医疗费用,用较少的医疗费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7,8]。

2.3 加大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力度 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养,抓好学历教育、在职教育及岗前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要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对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要不断地派往国内外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充实和吸取先进技术,支持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医疗工作。强化基础训练,定期开展理论讲座,普及危重病抢救知识;坚持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促进双向交流。分阶段组织考评小组,进行授课后的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其评分将与年终医疗综合水平考核评估挂钩,促使医务人员的学科知识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9]。

2.4 加大医疗质量分级督导工作的力度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大医疗质量监督的力度和频率,督导医院加强质量管理,逐步形成质量-效益型的医院发展模式。对有明显医疗质量或质量管理问题的医院要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有严重医疗质量问题或质量管理问题的医院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规定严肃处理,切实履行医疗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责。要把质量管理细则规定的质控措施,逐级公解、责任到人,及时进行公正严明地奖优罚劣,视医疗质量的优劣,在奖罚当事人的同时,连同有关领导一并奖罚。对医疗质量优胜单位,重奖员工,更重奖领导;对质量差的科室在批评处罚当事人的同时,加倍处罚科室主要领导。

2.5 加大医院质量管理社会监督制约的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将针对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的质量问题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医疗服务也不例外。这种监督制约将逐渐从软制约(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向硬性制约发展(法律和经济制约),从而使这一社会制约层次具有群众性、法制性和经济赔偿的性质[10]。

参考文献

1 王正洪.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8;5(4):348-349.

2 赵宁志,郭爱勇,赵仲坤.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势在必行.卫生政策,2005;(1):27-28.

3 赵宁志,郭爱勇.军队医院生存与发展策略.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4):315-316.

4 雷志勇,郑静晨,王发强,等.目前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10):604-605.

5 尹曦华,李争,翟鸿雁.加强医疗质量监控 提高医疗服务效益.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4):279.

6 何招,朱君亚,罗启莱.美国医院质量管理概况与借鉴.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12-13.

7 段蕴铀,杨千湖,钱阳明,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探索.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207-209.

8 颜雨春,高世明,王衡,等.构建医疗质量全程监控体系的探索.中国医院,2003;7(7):23-25.

9 赵宁志,郭爱勇.新时期医疗纠纷的成因与防范对策.卫生政策,2003;(10):144-145.

10 赵宁志,郭爱勇,赵仲坤.军队医院生存与发展策略.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4):315-316.

(1.解放军第73841部队卫生处,江苏南京 210003;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5

一、树立以人为本,做到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年医务科围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今年,医务科通过策划运作,收集、整理了全院医、药、护、技人员档案,做到每人一份技术档案,存放于专用档案框中。同时制作了电子档案,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全院医务人员技术结构,方便了医院的管理,为他们晋升、晋级、进修、培训提供了便捷与保障。

2、做好医务人员的好后勤、好帮手,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年,围绕在职医务人员晋升、晋级,医务科不遗余力做好大量工作。帮助符合晋升条件的医务人员报名参加外语、计算机、理论水平测试,和晋升档案组织准备工作等,做到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晋升、考试不因人为因素而耽误,让医务人员感受到主管部门、医院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怀,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工作的生命线。年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务科做了如下工作:

1、建立健全各种医疗管理组织。今年,医务科组织成立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危重病人抢救领导小组、输血管理委员会,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了组织保障。

2、建立健全各种规则制度。今年,医务科结合我院实际,参考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制定了《医院十三项核心管理制度》,并人手一册。同时制定的制度还有《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住院患者化验检查程序》等,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3、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责任制。一年来,按照医院管理规定,医务科每周一次参与行政大查房,定期不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对医疗行为实施奖惩。起到了全程监督,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医疗活动,圆满完成医疗工作。

医务科在全院医疗活动中起主持、管理、组织、协调之责。今年医务科围绕全院医疗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使全院医疗业务活动规范、有序,医疗业务工作完成很好。截至11月底,全院总接诊门诊病人7848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住院患者2289人次,住院手术1164人次。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6

一、树立以人为本,做到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1年医务科围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今年,医务科通过策划运作,收集、整理了全院医、药、护、技人员档案,做到每人一份技术档案,存放于专用档案框中。同时制作了电子档案,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全院医务人员技术结构,方便了医院的管理,为他们晋升、晋级、进修、培训提供了便捷与保障。

2、做好医务人员的好后勤、好帮手,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2011年,围绕在职医务人员晋升、晋级,医务科不遗余力做好大量工作。帮助符合晋升条件的医务人员报名参加外语、计算机、理论水平测试,和晋升档案组织准备工作等,做到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晋升、考试不因人为因素而耽误,让医务人员感受到主管部门、医院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怀,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工作的生命线。2011年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务科做了如下工作:

1、建立健全各种医疗管理组织。今年,医务科组织成立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危重病人抢救领导小组、输血管理委员会,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了组织保障。

2、建立健全各种规则制度。今年,医务科结合我院实际,参考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制定了《医院十三项核心管理制度》,并人手一册。同时制定的制度还有《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住院患者化验检查程序》等,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3、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责任制。一年来,按照医院管理规定,医务科每周一次参与行政大查房,定期不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对医疗行为实施奖惩。起到了全程监督,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医疗活动,圆满完成医疗工作。

医务科在全院医疗活动中起主持、管理、组织、协调之责。今年医务科围绕全院医疗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使全院医疗业务活动规范、有序,医疗业务工作完成很好。截至11月底,全院总接诊门诊病人7848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住院患者2289人次,住院手术1164人次。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7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20*年,我院在“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院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实施了《*市中医病历书写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我院住院病历的书写在全市中医系统住院病历质控检查中,总分为全市第二位,前十名优胜病历中我院占三位,前二名均为我院医务人员。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在不增加病房、卫技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使医院的可用资源通过平衡流程中的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如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部分专家设立专门挂号窗口,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等措施。医技科室出报告单推出限时承诺。护理部门在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护士,全年评出星级护士*名,护患构筑连心桥,推出便民措施,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医疗质量不是单靠几位管理者或部分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需要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近年来,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安全保卫、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共五部分*条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26项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科经常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近年来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了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少,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今年顺利通过*三级乙等中医院复评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最根本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用较少的钱享受较为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位院长、患者、社会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直接反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加强科学管理素质,降低管理成本着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以“技”取胜而非以“费”取胜。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8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XX年,我院在“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院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实施了《**市中医病历书写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我院住院病历的书写在全市中医系统住院病历质控检查中,总分为全市第二位,前十名优胜病历中我院占三位,前二名均为我院医务人员。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在不增加病房、卫技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使医院的可用资源通过平衡流程中的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如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部分专家设立专门挂号窗口,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等措施。医技科室出报告单推出限时承诺。护理部门在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护士,全年评出星级护士56名,护患构筑连心桥,推出便民措施,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6%。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医疗质量不是单靠几位管理者或部分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需要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近年来,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安全保卫、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共五部分241条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26项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科经常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近年来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了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少,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今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院复评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最根本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用较少的钱享受较为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位院长、患者、社会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直接反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加强科学管理素质,降低管理成本着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以“技”取胜而非以“费”取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