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留守儿童教育8篇

时间:2022-03-30 21:22:01

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篇1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以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为例,该镇青壮年总数5700人,外出务工人数就达3200余人,有留守儿童860余人,占学生总人数的80%。这些儿童主要跟随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吃住,他们之中要么没人管,要么管不了,有的打架斗殴不守校规,有的干脆不上学,成为了社会问题的高危人群。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不愿上学的占10%—20%,有抽烟喝酒、上网打牌等坏习惯的占25%,有不服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看管的占25%以上。2015年6月9日晚,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在家服用农药自杀,再次对留守儿童问题敲响了社会警钟。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中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他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使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这是一项关系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生生不息的根本大事。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共同管理,才能把留守儿童教育好,管理好。一是建立了综合的教育管理领导班子。由党委、政府、学校、文化、公安、共青团、女联、卫生等部门组成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各村、各单位同时成立专门班子,设立留守儿童工作辅导员,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二是投资办阵地,建设留守儿童乐园,分别在中心校和各行政村建起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开设了图书室、电脑室、娱乐室、亲情电话,实行星期六、星期日全天开放,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动态,因人施教,让留守儿童倍感阳光雨露。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三牌村留守儿童之家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三是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留守儿童动态报告制、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台账,准确掌握了留守儿童人数及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基层党委与学校,村、社、家长及监护人层层签定责任书,把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积极开展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丰富多彩

1.建立键全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政府、学校、社区、文化、卫生等部门要与“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帮助解决,真正让他们体会到爱和亲情就在身边,特别是对在校留守儿童的帮扶,重点要放在帮助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准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分类辅导,促进成绩的提高,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构筑成长梦想。

2.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对留守儿童每月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根据不同年龄特征、认识水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每周要安排两个课时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乡镇文化站、司法所、学校共同每月举行一次安全教育讲座。3.在经济上关心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个人援助,挤出资金,解决留守儿童的各种困难,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点,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4.开展亲情教育活动。

在学校、社区、文化站点开办留守儿童教育讲座,让他们明白父母出门务工的艰辛与奉献精神,懂得自己在家应如何尊重、理解父母,不让父母牵挂,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举行演讲活动,让那些表现优异的青少年展示自己的自立、自爱的强者风采,抒发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之情,通过书信、作文让留守儿童的家长知道孩子对自己的看法,达到沟通的目的。

5.建立健全对留守儿童的评价体系。

通过制定具体规范行为要求和评价标准,开展留守儿童自评,结对帮评,委托监护人参评,乡村干部、教师审评,党委、政府与学校总评的评价活动,对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进行表彰,并以信函的方式寄给远方的父母,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务工。

6.加强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留守儿童教育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国内人口流动频率较快、规模也大幅扩大。目前来看,我国人口流动大致上呈现出两个方向,即首先是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其次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由前者造成的。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留守儿童长时间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会和学校关注不足,留守儿童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特殊的发展障碍,比如性格孤僻、心理负担重等,这些问题将会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瓶颈。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担负起“隔代教育”重任的爷爷奶奶们大多文化程度比较低,监护人和儿童的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只是按照以前他们教育子女的经验来照顾和教育现在的孩子,甚至有些教育是不科学的。其次,教育方法不当:祖父母人群更多的是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并且他们往往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想法和行为不能及时地否定,这就导致了孩子对自身的纵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当留守儿童在生活或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隔代监护人很少能以正确的方法给以他们正确引导。

(二)农村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忽视

一般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重的问题。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规模庞大,严重地影响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成效。首先,在许多农村地区,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等。其次,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也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方面。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与进取精神不够,更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特殊教育诉求。学校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留守儿童普遍遭遇的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的局面,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健康发展变得异常的任重而道远。

(三)社会生活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主要体现在道德素质和心理问题两方面。首先,就道德素质而言,外出打工者家庭在农村相对而言属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类父母。这些家长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愧疚心理,出于补偿等想法,他们更倾向于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补偿。因而这部分孩子容易养成消费无节制、奢侈浪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同时由于监护人不得力、缺乏家庭管教容易出现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现象。其次,就留守儿童的性格而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自信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情绪消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有专家认为,一些被认为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并非“留守”本身造成的, 或者说不是身体的“留守”造成的,心理的“留守”才是问题的根本,非留守儿童也同样可能因为“ 心理留守” 变为问题儿童。 [2]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无论是否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应承担起关爱孩子和家庭教育的重任,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单是身体的养育, 还有心理的养育和灵魂的塑造。在当前留守儿童大量存在、 留守现象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的情况下,能否让留守儿童依然感受到父母之爱, 使亲子关系更加平等、互信,避免产生溺爱、依赖、冲突、过度管束等问题, 是提出解决路径的思路。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除此之外,还要改进“隔代教育”,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当地乡政府或学校可以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有针对性的教授他们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必要性。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第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一些特别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联系和沟通,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和家长共同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大对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享受正规而科学的教育。

(三)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性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在农村,但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流动农民在城市里的就业环境,特别是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就学的社会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2]通过将留守儿童转移到城市的中小学校中去,即实现由“留守儿童”到“随迁子女”的身份转变,使他们能够在父母身边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教育篇3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责任 学校教育 政府职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由于户籍、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不能将子女带入城市接受教育,由此而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话题。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对他们的学习缺乏相应的辅导和督促,因而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指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单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不够,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心理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关爱和辅导。但是,由于父母亲远在它乡,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上辅导,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1)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一些留守儿童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待人不礼貌、不谦虚,性格比较倔强,他们不听从老师、监护人等的批评、管理,逆反心理强;(2)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社会行为和性格特征。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与父母正常交往的机会,使得它们内心的烦恼与苦闷无法倾诉,又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排解,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不信任,不仅性格变得孤僻,还会影响他们与人的交往;(3)自制力差,自暴自弃。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自制力,具有贪玩的特点,对学习没有兴趣,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这些心理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对他们与人交往,生活上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4)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这种情况在隔代看护中表现比较突出,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眼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祖辈对他们也是百依百顺。而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祖辈思想观念落后,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不仅不听从他们的教导,还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

二、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的策略

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多方面因素所致。然而,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值得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

1、留守儿童需要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机制的完善,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留守儿童自身,加强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生活和学习中,留守儿童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将学习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途径。留守儿童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用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

2、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对留守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应该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一、完善家庭教育功能。第二、代养人需要转变思想观念。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被代养的留守儿童,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代养人需要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转变思想观念。代养人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要学会和留守儿童沟通,并采用讲道理和摆事实的方式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认真履行代养人的义务和责任。

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学校仍然是留守儿童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为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教师应该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第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第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第四、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4、明确政府在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方面的职责。政府的职责在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一,加大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逐渐增多,第二、取消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留守儿童是二元社会结构、城乡分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第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建立农村教育与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的保障机制。其次,宣传与普及《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接受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及时督促进城务工人员学法守法,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将辍学率降到最低点。最后,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留守儿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而言之,让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是整个社会应尽的职责,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而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多方面配合长期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才能保障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郝良玉,胡俊生.公共政策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留守儿童教育篇4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各地教育问题的焦点与盲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剖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1.1留守儿童数量多

根据2012年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在农村,留守儿童大概在80%以上。留守儿童的父母其中一人在家的比率大概为68%,父母都外出打工的比率为32%。因此可见,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数量是相当多的。

1.2留守儿童家务劳动繁重

巨相关调查资料表明中国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繁重的家务劳动使得本该学习和成长的孩子拷上了枷锁,孩子的学习时间减少,劳动量增加,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抑和阻碍。

1.3家长监护不能落实

当今留守儿童的监护中呈现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监护占大多数,无人监护占和其他亲戚监护占一小部分的现象。其中隔代人监护,会由于心理代沟太深以及祖辈过度溺爱而导致无法正常沟通;亲戚监护易由于小事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对于没有人监护的儿童,使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进而导致监护不能及时落实。

1.4父母亲情淡薄

父母亲情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根本元素,然而大部分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较少甚至是没有联系,使得本该拥有的家庭血缘亲情淡化。一些家长由于生活所迫外出打工,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这样使得孩子内心就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1.5学校教师的关注度低

留守儿童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对象,然而当今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很多留守儿童在教学时间里很少与老师谈话,甚至是交流,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出现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现象,个别留守儿童甚至对学校和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1.6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化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注,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有的还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原因

2.1个人原因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引发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农村的留守儿童心理大部分认为自己家穷,父母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而产生怨恨情绪,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的性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失控、认知偏差,内心茫然等现象,使得很多留守儿童不爱学习,慢慢的荒废学习。

2.2家庭原因

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都是父母不在家,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长辈抚养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缺失和不完善也就使家庭的功能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2.3学校原因

农村学校缺乏科学育人的理念,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只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管理,而放弃对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这些因素都会使留守儿童辍学、失学。由于学校的各种条件比较差,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人,也不能真正的关心每个留守儿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4社会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而导致农民家庭负担过重以及我国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样一来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但因城市消费高,学费贵绝大部分父母出去打工无法带孩子去城里学习,导致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在农村,“读书无用论”盛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对于不良的社会风气会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3.1留守儿童自身要加强学习意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因此留守儿童自身要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远离网吧等不良场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习自信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2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阶段十分必要,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关心孩子的学习,支持鼓励孩子,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孩子,对于孩子的价值观扭曲及时纠正,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

3.3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起主导作用

3.3.1学校应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安排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快乐生活,学校还可以多吸收些素质高、资历高的老师来进行教学。

3.3.2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

教师应该掌握本班留守儿童的家庭的基本情况,提高监护和教育能力,主动和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督促他们教育孩子,真正实现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

3.3.3加强心理健康道德教育

学校应聘请专门的老师上心理健康的道德的课程,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让留守儿童认识到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中心,以便学生们及时咨询,用于开导留守儿童,多与留守儿童交流,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

3.4社会上应改善生活环境和加强社会保障

社会应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对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等影响学生、误导学生的不利因素严重打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学习的良好环境。还应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招募志愿者,面向社会募集图书等学习用品,篮球等体育设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通过组织渠道、新闻媒体、网络等方式招募志愿者,从心理矫正、思想交流、学习辅导、物质帮扶等方面关爱留守儿童。

作者:樊倪 李英林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编写组编.农民工保护知识百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9).

[2]谢良敏.农民工维权法规政策解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06).

[3]张雪筠.农民工与城市主体社会[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08).

留守儿童教育篇5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27—0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他们的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成为一个新的特殊问题。从近年来各地留守儿童的情况来看,他们心理问题严重,品质问题突出,学习成绩差,安全隐患多,是学校教育中最头疼的一件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单就从学校教育方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 健全工作机制

为使留守儿童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确立了“五主线教育网络”,即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育主线,以“校长—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教育主线,以“党支部—少先大队—少先中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以“学校—社会—家庭”为主体的辅导教育主线,以“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为主体的辅助教育主线。并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部署新的任务,制定落实措施。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每学期评选一次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个人,并把留守儿童工作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

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规律,各班认真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档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个人情况,包括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身体状况、行为习惯等;另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情况,主要包括留守儿童的住址、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

三、建立两支“”队伍

“家长”队伍由教师组成,校务会成员至少负责帮扶4名留守儿童,班主任至少负责帮扶2名留守儿童,任课教师至少负责帮扶1名留守儿童,“家长”要做到:每天一次学习辅导,每周一次与学生谈心,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哥哥”、“姐姐”队伍由学生组成,让优秀学生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帮扶照顾。

四、实行“三个优先”

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各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由任课教师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班级对留守儿童要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开展主题班会、联谊会、讲故事、文艺演出等活动时,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五、拓展四个关爱渠道

留守儿童教育篇6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样,对儿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不能直接辅导教育,其临时监护人如爷爷、奶奶等因为身体、文化素质、观念等的局限常常教育失当,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环节。加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以专业人员介入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经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需求的诸多不足中,最严重的是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这正是目前学校教师无法解决的难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以给老师适当的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给予他们解决孩子基本问题的技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骋请心理咨询师或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作为兼、专职教师帮助孩子渡过情感缺失时期,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2、通过副班主任制度关爱留守儿童生活。留守儿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一个班级留守儿童达到一半以上,一位班主任已经不能胜任其职责,许多留守儿童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与帮助而失落,甚至成绩变差、性格变坏。在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请班级任课老师担任副班主任,或者请生活辅导员担任多个班级的副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生活。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两位班主任的职责,以免互相推诿。

3、鼓励发展寄宿制学校。父母外出,学校是孩子最好的归宿。在学校全面实行寄宿制的时候,学校甚至有着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寄宿制学校全盘托管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学校不仅能保证孩子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威胁。开始时可以采取部分寄宿制,让一部分迫切需要的孩子享有这种待遇,然后慢慢推广。若不能实行寄宿制,学校应该考虑在家庭交纳一定费用的情况下解决孩子的午餐问题,尤其是路程较远的孩子的午餐问题,满足孩子们的最低生活需求。

二、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

学校教育是核心,家庭教育是基础。在把握学校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至少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父母远在千里之外且工作烦累,无心也不能直接辅导孩子;二是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陈旧常常教育失当。鉴于此,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有两种途径值得尝试。

1、建立父母、孩子与学校的联系纽带。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关爱是最为重要的,父爱、母爱教育比任何教育形式都管用,在孩子的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父母亲的作用,所以得建立与父母联系的纽带。家访是联系三者的重要纽带之一,重要的是要将家访制度化。老师定期向留守儿童在家的父母了解孩子情况,同时将孩子在校好的或环的表现全告诉家长。在家访中得注意两点:一是家访必须是定期进行;二是避免家访的误区,即老师通常只有在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才家访,使家长以为只要老师家访就是孩子出问题了,使之对老师有抵触情绪。除家访外,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家长通讯资料库,并注意经常更新,适时的将孩子在校表现通过信件、电话形式告知家长;同时,老师应该主动给家长提供联系方式,以便家长主动联系。

2、建立家长学校。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不足,而他们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所以如果能对他们进行培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当然也可以包括非留守儿童家长。有些地区已经有了家长学校的尝试,效果不错。他们的运作模式是留守儿童所在地关工委、妇联依托社会力量,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心理咨询者、优秀教师及学生家长定期给临时监护人讲授家庭教育观念与技巧,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这种操作方式是较为简单的,而且学生家长们愿意参与,容易接受。

留守儿童教育篇7

1.国家发展的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命运,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的状态,使他们缺乏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在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上缺乏必要的正确指导,再加上祖父母一代教育固有的弊端,诸如溺爱儿童、轻道德重物质等,尤其是对处于农村环境下儿童,其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极易往不良的方向发展,所以,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无论是对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幸福感,还是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格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造性,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引导,强化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正确认识无疑是较适宜的时机。只有处理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才能为其父母更好的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并以此促使国家继续健康发展的稳步进行。

2.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关乎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这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得不到家庭教育在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上的正确引导,极易使他们在道德品质上发生偏离,有的儿童不服学校管教、肆意违反学校纪律、沉溺于网络,甚至与社会不良青年纠缠在一起,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促使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放任自流、生活堕落使他们的心情感到压抑,对他们性格的健全发展形成障碍。通过对当前留守儿童在思想层面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来看,他们存在对生活热情不高、没有人生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提高其素质的要求,是促使其人格健全发展的要求,也是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措施

1.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影响生命教育质量的因素来自多方面,要想实现高效率的生命教育效果,还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产生的合力,只有使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发挥生命教育促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功能,具体可以体现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奠基工程,在此要重视不断加强家长的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优化家长的教育思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祖父母或其他亲戚,因此,父母在对儿童的监护人进行选择时,要以高素质、良好的品行、较高的文化水平为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就尽量对监护人的监护作出一定的要求;学校教育是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水平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不断明确教育目标、教学思想,发挥其在儿童生命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作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大环境,应该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角度入手为儿童提供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

2.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应该以学校为主要阵地,要从农村留守儿童身边发生的事入手,通过对儿童行为规范的指导,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带领学生开展自然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参观活动,使他们在轻松休闲的氛围中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志愿服务、实地训练等方式加强儿童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并以此净化农村留守儿童不良的思想认识。

留守儿童教育篇8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82-01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我国有近2亿的农民在外务工,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8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教育成难题

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教育上的缺陷。

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他们心理不能健康发展:空虚、自卑、胆怯等。有的甚至经常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什么造成了“留守儿童”问题

(一)教育环境欠佳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避风港,但 “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的教育者由父母变成了祖辈或者是其他亲戚。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上年纪大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太多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

(二)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一般学校除了智育教师之外其他诸如德育、美育教师比较缺乏。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他们更悉心的关怀。“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更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更多帮助。

(三)政府关注力度不够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差异,导致城乡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社会资源朝着优势群体倾斜,教育上也是如此。国家对于城市教育的投资明显多于农村,农村学校在师资水平、软硬件设施上都难以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留守儿童”面对着相对比较艰难的教育环境。在有些地区,学校房屋失修、教学设施简陋、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三、怎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分两条主线入手:一是改善制度环境,让他们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二是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让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加强制度建设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全民义务教育制度。政府应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对在城市内设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适当的建校拨款等,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不能容纳的那部分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二)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国家和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同时各农村学校也要密切配合,积极出力。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尽量完善寄宿制,把“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心理辅导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关爱,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加强情感交流

另外,父母应该加强同子女之间的联系,改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平时多进行电话或是写信的沟通,关注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上的状况,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且经常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之间的互相配合,努力做到:家庭固本、学校留心、社会防根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环境,对于社会各界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