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8篇

时间:2023-08-15 09:26:37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篇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日趋强烈。推行英语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以使学生达到娴熟掌握两种语言为目标的双语教育正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举措。本研究旨在探讨构建一套双语教学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和保障该体系正常运作的包括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控评价体系、监控反馈和整改体系的完整的运用机制,以确保我国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双语教学;质量标准;监控体系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教育的“全球化”。推行英语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使学生达到娴熟掌握两种语言为目标的双语教育正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举措。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此后双语教学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双语教学与研究已成为应用语言学中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全面或部分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国家日趋增加。1969年,美国教育部建立了“国家教育进步评价体系(NAEP)”、英国教育科学部建立了“中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GCSE)”,它们都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典型代表。1997年,英国建立了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QAA)来监督和保障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1998年以来,由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发起建立的“国际学生质量评估体系(PISA)”,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当前有30多个国家参与到此项目评估的过程中来(张咏梅,2003)。这些体系代表了当前国际上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要趋势和特点,它们密切结合新的教育理念或者本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动态,充分展示了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科课程的新要求,强调过程与终结性相结合,教学档案的管理和运用以及网络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加强了质量体系的服务、诊断和促进作用,采用现代技术对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利用它们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定量定性分析和反馈及时纠偏。

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无疑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梳理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语教学的界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高教司[2002]152号)对双语教学做出如下定义:双语教学课程是指授课课程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可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影印教材,授课过程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而作业、考试50%采用外文(英语)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是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三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在推广英汉双语教学的同时,虽然一些高校针对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然而,如何保障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问题始终困扰着双语教学涉及到的管理层、教师和学生;四是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一些高校已经零散地制定了一些类似于“双语教学质量评估表”的质量保障制度,但不成体系。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某个层面,未对质量评价和监控进行整体研究,难以提供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价双语教学质量的科学体系。

二、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的构建

构建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是我国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举措。双语教学质量标准既是教学工作的目标,又是质量监控的依据。教学质量是学生质量、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师质量三者之和。教学质量监控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教师水平、学生素质、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针对这些因素加以协调、评价和控制以及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构建主要涉及到双语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及其监控体系中相关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双语教学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和保障该体系正常运作的监控体系的建立。构建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是“建立标准”,也是一个计划的过程。“标准”是一组度量标尺,它们可以作为评估效果参考体系。标准可通过多种方式确定,但总的来说源于实证调查;第二步是管理部门对双语教学过程效果实施监控,建立教学效果衡量点以确保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方式可以有:个人的观察、教学人员的书面或口头报告;自动信息系统的报告、检测、测试或者抽样调查;第三步是比较实际教学效果与预先制定的标准,分析出现的偏差;第四步是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校正措施(刘纯,2004)。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模型和监控体系: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德(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总的排序。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问卷中的问题细化确立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将问卷进一步细化,获得双语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关键性的“观测点”,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三级指标。

监控体系的有效运作要具备三个前提:第一是高校评估机构的有效运作;第二是双语教学督导机构的有效运作;第三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个体系的运作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双语教学决策/督导中心――制定监控目标和监控标准――实施双语教学和监控――双语教学信息收集一一比较实施效果和监控标准――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达到标准。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双语教学质量评估的综合指标,通过比较该综合指标得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措施的优先顺序从而进行决策。这样,可以构建起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的整体框架。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 实施现状; 正面效应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12-0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为评价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所设立的一项全国性考试,自1987年首次开考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其运行体系不断完善,从命题、审题、考务组织、统计分析到成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积极作用

作为面向全国高校学生的标准化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命题、阅卷、等值处理、分数正态化处理到考场组织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较好地保证了评分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公正”与“客观”的期望。其考试结果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决策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在教师教学方面的作用

教师可充分利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结果数据,对同一考生群体的具体表现及进步情况进行纵向研究,了解学习进步幅度;对不同教学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考生群体进行横向比较,掌握他们之间的差距,进而为课堂教学及评估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促使英语教学按照《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在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

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推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提高其英语水平。现行体制下,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设合格线,只发给学生成绩单,为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在校期间可多次报考,并可针对考试成绩单上各项分值,就自己听、说、读、写某方面的能力弱项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对英语不断努力学习的目的。

(三)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作用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生源水平参差不齐,为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高校实行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经过实践,分级教学是否有利于英语学习,学生持不同的意见。笔者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情况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回收的379份问卷中,较高要求班的学生72人,其中41人认为分级教学有利于学习,占56.9%,31人认为分级教学对学习没有帮助,占43.1%;一般要求班的学生307人,其中121人认为分级教学有利于学习,占39.4%,184人认为分级教学对学习没有帮助,占59.9%。调查结果结合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数据,可为学校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提供了科学的实践依据。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现状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级别高,组织要求严格。以某高校为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体实施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考生规模大,组织任务艰巨

地方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总体水平薄弱,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情况不够理想,并且学生为更好地成绩可不断报考,使每次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人数多。面对规模大和组织要求严格的四六级考试,部分地方高校的考试管理还不能完全满足客观工作需要,监考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在考试实施过程中,不乏有管理人员、监考人员责任和保密意识差,甚至受经济因素诱惑,做出泄露试题等违法行为来。

(二)缺考考生多,资源受到一定浪费

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时间与考试时间间隔较长,因学生外出实习及其它一些未知因素,缺考考生所占比例不小。譬如,某高校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举行的8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缺考考生占报名考生的比率分别8.1%、9.4%、13.6%、11.0%、17.1%、15.7%、17.7%,15.5%;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举行的8次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缺考考生占报名考生的比率分别5.7%、9.5%,10.0%、13.0%、11.8%、16.5%、20.4%,14.9%。这造成了为此项考试投入的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的浪费。对于无故缺考的行为,学校尚无适当措施予以应对。

(三)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公众关注度高

作为仅面向全日制高校在校生的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风考纪直接体现大学生的诚信度,社会和媒体关注度极高。虽然很多高校已不再将学位与英语四级挂钩,但就业市场仍十分看重英语四六级成绩。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使用广泛,诚信体系尚不完善,加上非法助考机构和组织的猖獗,在功利心驱使下,使用手机、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也使大学生的诚信受到置疑。

(四)考后工作不足,总结分析少

英语四六级考试组织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由于人力有限和工作进度安排紧等原因,教务处负责考务的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考前组织安排和考中具体实施上,考后工作仅是发放成绩数据和成绩单,对考试的总体情况及深层次原因总结分析少。

三、促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正面效应的具体措施

要发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正面导向作用,须思想上高度重视,针对目前的实施现状,采取多项措施。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实施好考试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学习群体具有关键作用。英语四六级考试相对学校任课教师上课、命题、评分“一包到底”的课程考试,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高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好四六级考试的考前组织安排和宣传发动工作,鼓励学生将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兴趣培养动力。

(二)设立考试中心,保障考试运行管理

考试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考试管理对良好教风学风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高校应将考务运行管理从其他教务管理工作中剥离出来,配备足够的人员,做好考试前期准备、中期实施等精细化组织管理工作,同时开展考试研究,关注考试宏观质量控制、信息反馈,进一步增强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三)采取多项措施,提高考试信度

为防止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作弊,探索了多种有效措施:一是,部分高校试点实行“一人一机一套题”的考试方式,由于受硬件、技术等条件限制,在全国普及尚需时日;二是,2012年12月实施的一个考场多套试题,随机发给考试作答;三是,做好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为预防考生利用手机、互联网及其他高科技手段作弊,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是,加大考风考纪宣传力度,考前加强诚信考试教育,组织学生学习考试管理和违纪作弊处理规定,并以曾经发生的真实作弊案例警示考生,同时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及悬挂横幅等方式进行严肃考纪宣传;五是,考试过程中携带考场狗、屏蔽仪等工具到考场实地巡查,一经发现作弊行为,绝不姑息,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在防范和查处考试舞弊行为,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信度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四)厘清职责,多方合作促进四六级考试正面导向作用

充分运用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发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明确具体职责,多方合作,促进四六级考试正面导向作用。教务部门对考试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充分应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将考试成绩、缺考学生和缺考率、分数线分布、考生违纪作弊等数据发给各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负责学生辅导工作的老师分析查找学生缺考原因,将考试成绩好、缺考率低的班级作为学风建设的榜样;大学英语教学部将当次考试的成绩数据按照教学班级进行整理,并进行考试情况分析,提出对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以四六级考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实际能力提高,适应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金艳.最大限度发挥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正面导向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5.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篇3

一、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其基本格式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一)标题

常见的写法有:《×××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整改方案》、《党员个人整改措施》。

(二)正文

正文部分是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要对照自己的党性分析材料,结合党组织的评议意见、分析评议阶段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专题组织生活会上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作深入反思,进一步明确整改思路。

(2) 党总支、党支部:要进一步归纳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综合分析,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当前又能够办好的事情逐项逐条列出来,作为整改的重点,制定整改措施。

3、整改措施

对照整改方案与整改措施中提出的存在问题逐项逐条列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要求具体详细。

(1) 党员重点针对在坚持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民主决策、群众路线、勤政廉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2) 党总支、党支部要针对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逐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明确是即时整改还是用较长时间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建章立制,制定出方案,提出解决的步骤,并订立整改计划表,明确整改事项、整改措施和要求、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

4、今后努力方向

在整改措施中,党员个人要明确列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围绕如何在岗位上创业绩、在社会上当模范等问题,投身实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落款

在文章末尾写上单位及支部名、负责人姓名及职务、日期。署名也可以放在标题之下。

二、撰写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思想重视,制定方案之前要经过反复认真分析研究。

(二)突出重点。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重点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三)求真务实。制定的整改方案和措施要切实可行,实事求是,措施到位,注重效果。按照近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安,明确各个时期的整改任务、措施,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四)做到整改内容、整改方法、整改完成时限、整改目标、整改责任人“五个清楚”。

(五)明确评判标准。制定整改方案要坚持群众参与,群众监督,这是制定好整改方案的重要内容。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最根本的评判标准。

整改方案(一)

一、整改目的

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表达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为了寻找并确定几种适合我校学生水平的词汇学习方法,我重点对英语学习的初始年级-三年级的一部分孩子进行了调查,在了解他们在词汇学习方面的现状和困难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增强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整改步骤

1、继续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词汇学习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和正拼音迁移法,提高学习兴趣,降低记忆难度。

2、利用校报、家长会、教师博客等媒体和时机,反馈调查问卷有关情况,向家长提出希望和要求,对家庭英语词汇学习进行指导。

三、保障措施

1.根据调查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侧重对学生认读单词的方法指导,减少单调的跟读和重复,学习新单词时,渗透一些简单的发音规律,先从最好记的跟汉语拼音最相似的辅音字母入手,给学生总结一些简单的规律,让他们能见字母读出发音。

2.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在记忆单词时学生最喜欢游戏记忆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让学生了解发音规律的同时,我要根据情况尽量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扔炸弹、看口型猜单词、、大小声等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喜欢读单词,喜欢学英语。

3.充分发挥家庭第二课堂的作用,提高家长对家庭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多督促,多检查,勤过问,指导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单词的方法,让家长成为老师的助手,共助孩子成长。

整改方案(二)

一、整改目的

通过对我班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情况调查问卷分析,了解了本班学生的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现状,发现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老师的课堂提问,每位学生都认为课堂提问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学生们都喜欢轻松、愉悦的课堂,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希望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提问。但是到了高年级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参与老师的课堂提问。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共同参与提问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提高学生提问的有效性。

3、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整改步骤

1、**年12月,制定整改方案。

2、**年12月——**年5月,根据整改方案,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活动和“课堂发言能手”评选活动。

3、**年6月10——**年6月20日,撰写调查报告。

三、保障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角色。到了高年级,教师就更要做孩子的朋友,课下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上课,多用商量的口气,采取各种方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质疑,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讲方法。课堂提问,要怎样来问,采取什么形式?必须考虑周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出其不意,新颖多变的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让自己的孩子爱上自己的课。不拘泥,不死板,大胆创新,也许你会有新的收获。

3、关注每一位学生。对于课堂上不太爱举手发言的同学,要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提问,让他们觉得老师关注他们了,发言并不可怕,上课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很快乐。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篇4

关键词 英语课程改革 比较研究 教育政策 效果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中日韩三国均推行全国性的大学入学统一考试(即高考),其成绩是考生能否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唯一指标,因此,高考对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效应十分明显。由于三国升学考试的英语科目均以读写能力的考核为主,导致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忽视对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弱,招致民众的强烈批评[1]。为突破这一困境,中国、日本和韩国均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作为中国最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标志,《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学生应通过大量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进一步强调,此次英语课改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2]。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英语课程改革纲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的英语使用能力,使其达到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水平[3]。韩国第七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外国语科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国民基本地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并提出基础英语以交际教学法为主、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要求[4]。

二、指导理念与具体措施

1.指导理念

为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改革目标,中日韩均以交际教学法为指导,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但在交际教学的具体实现方式上,三国有各自不同的选择。中国的英语课程改革强调以任务组织教学,力图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和掌握英语,并做到熟练运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努力做到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语言课堂社会化。韩国的交际法教学则强调“浸入”,通过提供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韩国政府为此双管齐下,在课内环节,要求中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全英文授课;在课外环节,花费巨资建立十几个“英语村”,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日本的英语课程改革沿袭了本国英语教育的实用主义传统,着眼于全球化时代日本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求,特别强调对交流技能的掌握。但与中韩不同,日本文部科学省仅提出一个比较笼统的“语言活动”要求,并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定位为非正式的语言活动课,至于语言活动如何开展,相关的课改文件并未加以明确[5]。

2.课程体系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中日韩三国从学时、课程形式、课程内容多个方面对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首先是提前英语学习年龄,将英语引入小学课程体系。中国从2001年起将英语定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以三年级为起点推进英语教学,每周4课时。在上海等较发达地区,英语课程的起点甚至被提前至一年级。韩国的英语课程同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改革之初每周仅1个课时,2008年修订为2课时。日本步伐较慢,直至2011才强制规定小学必须开设“英语活动”课,教学对象限于五、六年级。其次是在中学阶段设置多种形式的英语课程。韩国在高中二、三年级开设会话、讲读等多元化英语选修课程,日本也在初、高中各阶段增加了口语、口译等实用型课程。我国的中学英语课程设置虽然在形式上没有明显变化,但以新教材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3.评价方式

由于升学考试的导向作用被认为是英语课程注重语法和阅读、忽视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直接诱因,对评价方式的变革自然成为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策层面看,三国的改革举措均涵盖了课程评价和升学考试两个主要环节。在课程评价环节,三国都力图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逐步确立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做出发展性评价,在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对于升学考试,中日韩均着力加强对学生交流能力的考查。三国压缩了升学考试英语科目的语法内容,引入听力项目,以强调听说技能的重要性,同时提高阅读和写作试题的实用性,最终实现考核重心向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转移。更重要的是,三国从不同角度对高考英语科目的有效形式进行了探索。中国计划从2017年起在部分省市一年举行两次外语考试,高中生在校阶段最多可参加两次考试,并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日本的思路是将社会考试引入评价体系,鼓励使用托福等社会英语考试成绩作为大学升学评价成绩,以此淡化英语高考的唯一性地位。韩国则尝试用独立的国家英语能力考试(SEAT)来取代高考英语科目,已于2009年起在首尔部分高中进行了试点。SEAT的运作模式类似托福,一年内举行多次,是基于实用理念的全方位英语技能测试,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预期在全国推广。

4.师资建设

作为课程改革的操刀手,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随着英语学习年龄的提前、教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日韩都出现了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落后于课改要求的问题。对此,三国均从教师来源和教师培训两方面着手加强师资建设,但具体措施迥然不同。中国的教育部门主要通过小学教师转岗(其他科目的教师转教英语)的方式来弥补因学习年龄提前造成的小学英语教师缺口,这更加剧了英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此外,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教育部门暂未设置基础英语教师的职业入门门槛,对在职教师也未提出统一的职业技能要求。相比之下,日韩主要通过加强对新任教师的聘用工作来解决英语师资的缺口,韩国从2009年到2013年分阶段共招聘本国英语教师2万多名。对新任教师,日韩均设置了比较严格的职业资格标准,日本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达到实用英语技能鉴定考试(STEP)准一级、托福550分或托业(TOEIC)730分;韩国则提高了英语教师资格认证的考核要求,除笔试外,申请者还须参加英语听力测试和口语论述项目,以证明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弥补本国教师交际教学能力的不足,三国均聘用了大量英语本族语者从事基础英语教学。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日本推行的“协同教学”模式:政府每年斥资约5亿美元,通过“日本交流教学计划”聘请大量英语本族语者到中小学担任助理语言教师,和班主任协同完成教学任务[6]。与日韩不同,中国对外籍教师的聘用由地方教育部门主导,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三、改革成效及影响

1.课程负荷

课程负荷是课程目标、学习量和课程资源三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负荷水平。相关研究以CEFR能力等级为尺度衡量三国的基础英语课程目标,并以教材总词汇数为学习量指数,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数为课程资源指数,计算单位课时学习量,得数越大表明单位课时内需要学习的内容越多。结果显示,中国和日本的英语课程目标大致对应B1级,属中级要求,韩国略低,为A2级。与此矛盾的是,韩国单位课时学习量在三国中却最高,是日本的两倍[7]。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教育受“生本化”思想影响很大,承认学生在能力、性情、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高中英语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课仅5个学分,要求很低,选修课21个学分,与中国的英语课程目标相当,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负荷。而韩国政府虽然出于降低学生学业负担的考虑将课程目标设得较低,但一直强调英语的作用,在升学考试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与低水平之间的矛盾,导致韩国英语补习班盛行,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参加校外补习,学业不堪重负,招致韩国社会的普遍担忧和激烈批评。在中国,英语学习负荷过重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很多学校实施“阴阳课表”,学生实际课时数远远超过大纲要求。

2.教师认知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操作者,教师群体对来自顶层设计的课程理念和课改措施持有怎样的观念,直接决定其贯彻教改方针的行动路径,并最终影响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效。相关调查发现,中日韩三国的英语教师对本国课改后的课程理念认可度普遍较高,大部分教师持有“交际教学法会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发展”这一信念[5]。因此,英语教师对教学过程相关的课改措施并未提出较多质疑,多数教师愿意在课堂上实践新的课程理念。但大部分教师对自身实现课改要求的能力表示焦虑。中国的英语教师,尤其是转岗教师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认为自己难以落实课改提出的教学方式[8]。在日本,英语教师对如何与外籍教师协同教学感到迷茫,并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缺乏自信。韩国由于要求全英文授课,教师更是感觉难以胜任,真正执行者寥寥无几[5]。因此,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与此同时,三国都未能提供充分的职前和在职培训机会,为教师适应课改要求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因此,广大英语教师虽然认同新的课程理念,但却很难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课程改革落实到教师行动方面,收效并不显著。

四、差异分析及启示

对中日韩三国的英语课程改革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三国虽设定了共同的改革目标,但采用的指导理念不同,导致各国在基本一致的改革框架下,具体措施差异巨大。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评价体系各方面综合衡量,韩国课程改革力度最大,包括英语村的建设、以国家英语能力考试取代英语高考等诸多措施,都是对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的巨大撼动。从整体上说,韩国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效是最直观的。韩国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是以举国上下对英语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为背景、以学习者高强度的学习负荷为代价的。韩国一直把民众掌握英语作为加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前总统李明博上任之初便将提升国民英语水平纳入施政纲领,韩国家庭对英语也高度重视,在英语教育上的投入大约是日本家庭的三倍。日本的英语课程改革收效虽不及韩国,但学习者在学习负荷较低的情况下,英语能力仍有一定提高,也有可供借鉴之处。日本教育承认学生在能力、性情、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使用社会考试成绩作为升学英语评价成绩以淡化高考的唯一性地位,这些都赋予英语教师更强的职业自主性,使其能够在教学中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荷。

对照日韩改革经验,结合我国英语课程改革动向,可得出如下启示:首先,加强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顶层设计。高考改革酝酿过程中降低英语分值的呼声十分强烈,意在为英语学习减负,但日韩的经验表明,社会的高度重视是国民英语水平发展的必要保证,简单降低高考英语分值的做法必然弱化英语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对提高国民英语水平十分不利。评价方式的改革应跳出降低分数、增加考试次数、变动口语/听力分值等操作层面的思维,从顶层设计着手,对考核的能力分布、能力考核方式以及测试形式等诸多内容加以调整。其次,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研究我国中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英语素养,并根据不同学生毕业后使用和学习英语所需知识与能力的差异,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理论模型,据此设计核心大纲与扩展大纲,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通道,通过差异化学习降低课程负荷。

参考文献

[1] 朱适,黄河.日韩英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日本文部科学省.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Z].文部科学时报,2003.

[4] 韩国教育部.外国语科教学大纲(I)[S].首尔:大韩教科书株式会社,1997.

[5] Hu,Guangwei & S.L.McKay.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East Asia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2012(4).

[6] 骆凤娟.日本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11).

[7] 邹为诚.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比较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篇5

关键词:文言文语境;“文”与“言”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背景:文言文教学是所有体例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方式,即灌输式教学影响最深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之前,文言文教学由于特定原因,导致大多数教师都倾向于以串讲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

学科特点: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教学建议――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障碍。文言常识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因此,文言文教学主要做了三方面的调整:1.使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2.减少文言常识教学的比重,给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留足时间。3.化串讲为诵读,培养学生诵读优秀文言文的习惯。

教学困惑:传统文言文的教学常出现“学生累、教师苦、进程慢、效率低”的现象,付出与收获常常不成正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少文言文教学语境。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即注重古代汉语知识教学,却忽视了文章的体悟和文化的传承。通假字、实词意义、虚词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成了教学的全部甚至是唯一,至于文言文的内容则被摆在了文言教学中的次要位置,那么如何才能走出当前这一误区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对古汉语知识的实在掌握,又要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真切感悟和文化意蕴的自然熏陶。“言”和“文”这两个要素在文言文教学中如同一面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而这一和谐的产生,需要文言文语境的创设。

二、分析条件确立目标

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摆脱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局面,创设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相交融的学习语境,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真正走近文言文的文本,知人论文,以作者为基点,进行发展性拓展。在串讲时要渗透作者的思想及古文内容所影射的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其次,在诵读中积累知识,培养语感,获得熏陶,初读疏通语言,熟读感知文本,品读体味文化。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探求“文”与“言”的交融,如通过改写文体、诗体来享受玩味的乐趣;或按作者意思进行原文续写。

三、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

实施对象:高一年级

目标与措施: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并搜集教师在文言文中的困惑。

感受: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和相关资料的搜集,笔者发现了当前文言文教学的漏洞,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文言文教学中的“文”与“言”有效地结合是笔者目前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

实施对象:高一年级

目标与措施:要想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首先从古汉语字词入手,例如细说汉字部首,通过参考一些资料并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更了解这些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感受: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中一词多义的积累,一直都是学生最易混淆的知识点,如能和字形字音有效地结合,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文言词语的讲解中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

实施对象:高二年级

目标与措施:继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对相关作家和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做到在相关的语境中阅读文言文。

感受: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注意对古汉语字词的探究,还应该知人论世,例如可以通过对苏轼专题的学习,让学生对其人其文有所了解。

第四阶段

实施对象:高二年级

目标与措施:对文言文背诵的考察,文言文知识的落实与小结。营造文言文学习中“言”的语境。

感受:通过分组背诵评比的方式,提高文言文背诵的效率,并能增学生对文义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五阶段

实施对象:高二年级

目标与措施:巩固文言知识,增强对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把握,同时学会通过所了解的文言文语境揣测陌生词的含义。

感受:面对日益临近的会考,文言文的复习教学将会继续关注对文言文语境的创设。通过学生自己拟题和互评互改的训练,进一步落实考点,加强学生的实战训练。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让学生的疑点难点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予以解决。

第六阶段

实施对象:高三年级。

目标措施:根据高考大纲对文言文掌握的要求,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熟悉考纲,掌握考点,从容应试。

感受:回归课本,在已有的基础以上,把握考点,进行专项训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适当地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四、高三文言文复习的策略及行动

(一)策略的形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言文部分:

1.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2.阅读浅显文言文,能通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教材内容;课外阅读;鼓励措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二年级写话目标的规定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写话教学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我们究竟该对学生采取怎样的教学指导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方面,对此论题作出研究和论述。

一、善于运用教材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写话的乐趣

教材是教师最好的教学助手。而且,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变得更加丰富,且文章内容多注重于对学生学习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优美范文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写话教学的指导,如,明确学生对写话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写话积极性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写话的乐趣,使学生自身的写话能力和写话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因为它属于一则寓言故事,且具有较强的戏剧冲突,旨在告诉学生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在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可为学生创设这样两种情境:(1)假如“我”是小羊,在狼和自己对话时,“我”会怎么做;(2)文中最后一句话为“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大力发挥想象力,对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进行续写。这样,我们通过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素材,既使学生明白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作想法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外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写话质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有限的,所以,除了平常的课内教学,我们还应向学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坚持天天阅读课外书,这样,我们就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的头脑变成一个智慧的源泉,从而为学生写话质量的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认知能力较低,所以,我们应为他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读的课外读物,如,小学生优秀作文、童话故事、连环画、小学生故事会等,并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遇到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增加阅读量,而且,每个星期抽出一节课让学生对所阅读的课外读物和摘抄的优美语句进行分享和交流,为学生的写话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我们还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对周围的生活事物和生活瞬间进行细致的发现和研究,如,下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小河流淌的声音是怎样的等,这样,学生在具体写作时,就可以将其运用其中,写话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总之,我们要注重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使其丰富学生思想,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促使学生的写话质量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

三、积极采取鼓励措施,调动学生的写话热情

低年级的小学生性格单纯、善良,且极易得到满足。所以,在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活动,并在评价活动过程中积极采取鼓励措施,如此,便能调动学生的写话热情,使学生对写话学习充满自信心。

比如,在让学生对《狼和小羊》的两种情境进行了假设和续写之后,我们就可对学生的写话内容展开评价活动,如,对于写话内容较好的,在我们让学生将其分享给大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写话内容好在哪里,还有没有继续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对于一般的或者较差的,我们不能直接用“不好”这样的词语给予否定,而是在诚恳地提出意见之后再给予鼓励,如“开头写得不错,但如果结尾能够再呼应一些,就更加完美了。”“不错,但是如果再加入一些修辞手法,会更棒。”……这样,我们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也指出了学生写话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且调动了学生的写话热情,为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高度重视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并积极采取各种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实际的写话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话质量,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篇7

[关键词]分级教学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208-02

早在上千年前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理论,认为学生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提出不同要求时,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朱纯,1999)。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就在其掌握的学习理论中指出,“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许多学生,并非是智慧能力方面的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在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很大,目标和要求也有差别。这导致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加之扩大招生也带来了生源英语基础的参差不齐。我校属于农业院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从新生入学后教师统计的高考成绩可见, 学生的英语分数差异较大, 主要是由于学生来源地的差异、城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以及部分学生存在偏科等因素,英语水平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弄不明白,听不懂英语,也不会用英语表达,更不用说单词量了。这种状况导致大多数学生上课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好的学生却吃不饱, 感觉没什么可学习的。英语课具有其特殊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强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和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与调动。如果大学英语课程仍然对同一年级的学生实行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要求和一刀切的政策,必然导致水平高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水平低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如继续采用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一成不变的教材和固定不变的教学对象,难免会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着以教育对象为本的原则,探索一条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适合农业院校的英语分级教学模式迫在眉睫。高等农业院校有着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实际情况,客观实际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有必要进行分级和个性化的教学改革,满足不同起点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具体方案及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8年,我校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部的四个教研室开始对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实施了英语分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学校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摸底测试。在新生入学后,我们即组织了大学英语分级考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实行分层教学,分级管理。按照分级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个级别(即A班和B班)。A班和B班学生学习《大学体验英语》(2009年换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A班同学可以在第三学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B班学生在第四学期参加全国英语四级统考。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A班、B班),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测评标准等。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层次性充分体现在教授、辅导四级考试和管理等方面,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

2.实施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采用分级滚动制,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分级教学格局。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期末成绩,A班采用末位淘汰制,B班采用首位上升制,使学习能力大有提升的学生进入到A班学习,而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则进入到B班学习。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促使教师更加负责认真地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3.教学管理措施

(1)外语学院各教师采取定期听课和集体备课等措施进行教学督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对各级班学生要求力争获部级或省级大学英语竞赛奖励;建立奖励机制,促进教学。

(3)学校每年组织各种类型的英语竞赛,以此来进一步检验英语教学。

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师应认识到分级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打破教师资源的配备方式,积极参加各级别教学,使优质的教学资源配备到各个级别的学生中。学院举办定期的思想经验交流会,教师探讨解决存在教学中的问题,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背景和学习策略与应试技巧上的指导。

实施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分级教学承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给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足够自由和空间;实践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分级教学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中的重要一步,它更新了教学理念,帮助我们思考,认识目前大英语教学发展的特点,鼓励我们对新的教学改革不断地去尝试,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发展我校外语教学事业。分级教学可提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各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新路子。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我校的改革初见成效。自2008年实行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经过近3年的实践与探讨,已初见成效。现就2010年6月及12月的四级考试的过级情况分析如下。

以上数据对比表明,英语分级教学,是适合我校学生特点也是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举措。

探索出一条适合高等农业院校的英语分级教学对于不同级别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使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的CET四、六级通过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校进行的分级教学模式可为农业院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其他院校在更长时间、更大范围内进行的教学实验,提供实际价值和推广意义。

在实践中,分级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的验证和调整。目前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多是定性研究,有少数的定量研究,因此应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定量研究,从而改进教学模式,使它更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对分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其对分级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全面实行分级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在分级教学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6(5).

[2]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8-9.

三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措施篇8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训练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英语,到高年级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写作训练,会大大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为初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虽然学生进入高年级时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但在写作训练初始阶段,学生还是常常会有无所适从、无从下笔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训练时要注意从基础开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原则,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再逐步提高要求,从抄写单词、句子到造句、看图写话、完成对话、作文,每一步都作出具体的要求且要切实可行,训练学生到达标准,为下一步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量不但是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基础,还是他们提高自身语言技能的必备条件,因此不断增强学生对词汇量的积累势在必行,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对单词的记忆

在英语学习中要实现对词汇量的积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单词进行反复的记忆,因为一个词的具体要求是多方面的,而这些要求从来不是一次学习所能达到的,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重复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加强对单词的反复记忆,通过多次接触,反复再认、重现,逐步更全面、更熟练的掌握单词的各方面的特征;教师在教授外语单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重复、再现,凡是前边学过的单词,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他们重复出现,这样可不断加强学生的记忆,进而丰富他们的词库。

2、运用情景游戏加强对单词的记忆

记忆单词本身是一件较为枯燥的事情,致使很多学生对它提不起兴趣,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记忆单词的过程中充满趣味,教师可创设接近现实生活情景的游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际的场所,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说和读英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单词进行了记忆,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丰富的游戏活动。

3、运用诵读阅读方法的来积累素材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的告诉了我们进行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而且学生在日常写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语言匮乏、无从下手的状况,因此加强阅读势在必行,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诵读所学的英语课文,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英语报刊、读物等,这样不但让学生积累了词汇量,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可找一些典型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

在进行写作训练的初始阶段,学生往往面临无从下手的状况,这时教师找一些典型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举措之一,学生通过仿写,会逐渐了解写作应该具有的构思、布局及立意等各个方面,从而在熟记句型和对话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进行自身独立写作,比如可让学生按照如下范文进行写作,My name is Tom. I am a boy. I am nine. I am a boy ….这样可有效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和压力,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加强学生写作训练

教师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来创造更多机会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定期组织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胆量的锻炼和英语写作兴趣的培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从而使写作技巧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于学生完成的英文作文,教师要做到及时批改和评讲,对于优秀作文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讲述作文的闪光之处,鼓励学生们积极进行学习,对于写的不是很完善的文章,也要向学生指出不足之处,避免学生在下次写作中重复出现。

结语:

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总结写作方法和措施,以便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切实为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林胤. 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初探[J]. 小学教学设计, 2008(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