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8篇

时间:2023-08-15 09:26:41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1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其实那只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怎么学好历史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怎么学好历史的方法兴趣至上

对高中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高中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忠实于教材

挖掘出隐藏信息后,就要联系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当然,教材内容你要熟记,不然的话你写啥呢。历史考试比起政治考试比较难的一点就是,历史题考点太多太杂。比如说,南京条约签订在南京于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后(不止一位知友在此提出疑问,觉得南京条约是签订在1842年,请仔细再读一遍,我的意思是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是1840年后,而不是1840年)。这一句话里就有四个考点,错一个字都不行。政治考试只用写出大概的原理,实在记不全还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写。

方法为主

读高中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高中历史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规律记忆

高中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解答这类题,除了对材料题的一般要求外,更应注意:

①由于小论文式的材料题的设问比较笼统,因此,不可能用设问来提示阅读。所以审题时,对材料的阅读要更加求精求细,力求不漏掉任何一个有息。

②处理材料时更要注意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把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融人已学知识的体系中去,才能形成正确结论。

③回答此类解析题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表述成文。它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

第二,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材料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不论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因此,历史小论文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

第三,文章应体现论说文的三要素。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论据要充分,有理有据;论证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第四,对文字的组织要更加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文字简明准确。文章中主体要明确,时间、空间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因为此类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所以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了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打草稿,或列腹稿后,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简练、抓住要害。

高中历史怎么学1.读历史教材。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2

关键词: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趣味性;教学模式

当前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潮流,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当前的教育的新要求,史料教学方式应用于高中的历史教学方式中能够在大大的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增强对于历史的正确理解。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

1什么是史料教学模式

什么是史料?史料通俗来说就是历史构成的材料,史料教学模式就是将历史的材料应用于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2传统历史教学的缺点

在应试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虽然新课标的推行在逐渐改变着这一现状,但是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依然存在很多的而教学问题,部分教师对于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历史分数要求远远大于对于学生对于历史理解的程度,使得高中历史教学偏离了最终教学的目的,学生对于历史理解不多,对于历史的学部分只是因为要应付高考,很多高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不高,探究精神不强。

3史料教学模式的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高中历史教学解决了很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好处,本文通过对于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教学模式的应用的好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下是笔者对于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优点的总结。

3.1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历史思考的思维能力

史料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增强高中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让学生更加了解历史,增强学生对于历史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于历史有自己的看法,不会人与亦云,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历史思维能力。

3.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的探究,提升学生历史探究精神

高中学生对于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些对于事物自己的看法,史料教学应用于高中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于历史进行探究,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探究能力。

3.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增进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史料教学应用与高中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学生获得相应的历史知识,使得学生对于一个历史典故不在是名字上的认识,能够从史料中获得详细的历史典故内容,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增进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能力。

4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方式

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然而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使得史料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最大化,以下是笔者认为比较有用的三个小方法。

4.1史料教学要以学生为重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

教师在史料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史料选择要以学生为重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材料,并且材料要有一定的可思考性,使得在学生对于史料进行学习之后能够对于历史有自己的思考,从历史中获得相应的历史知识。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4.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史料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能让学生一直只是从教师这里接受知识获得典故,也要注意学生自己能够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最好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上课做小游戏文艺表演等方式,例如:在进行太平天国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对相应的历史进行模拟表演,以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能力,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能力。

4.3课堂上讲解有趣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好导师,所以在史料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准备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引起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

5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事项

史料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高中的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好处,然而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使得史料教学能够正常的发挥其作用,使得史料教学不会适得其反。

5.1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提供真实有趣的史料

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堂前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充足有趣与历史教学课堂有关的历史史料,使得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被史料所吸引,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

5.2选取史料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取有意的史料

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史料的选择十分的重要,好的史料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然而坏的史料就可能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史料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选择健康的理智的有趣的史料,对于现代科学和社会道德法律所不能够接受就尽量不选择。例如:选择类似如“三顾茅庐”这样有好的教育意义的史料,对于古代劫富济贫等的史料就不选择了,以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的世界观。

5.3在进行史料教学的时候后要注意适量

在史料教学过程中,史料的应用要适量,一定的史料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就够了,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再课下进行研究,太多的史料教学可能学生时间长之后就不再适用了,而且还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使用的时候要适量。

6总结

高中历史的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好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正确看法,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对于高中的史料教学的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以及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以期与各位高中历史老师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惠丽.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122-122,123.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3.40.094.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 高中历史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36

人类的出现距今大约已经有几百万年了,人类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进化,人类从远古时代的猿人不断进化到现代的智人,人类文明也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前进。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是每个人必须高度关注的话题。高中历史主要学习西方和中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在高考中,则主要考察高中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某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看法和留给后人的一些经验。每个科目有每个科目的特性,历史也有它独特的地方。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事件是不会改变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思维的不断前进,人类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对相同的历史事件,每个人,甚至每个时代都有它自身的见解和看法,所以人们看待历史的眼光是会变化的。历史相对于数学,英语这些科目的学习思维逻辑的要求会低一些,所以学习起来也会相对轻松许多,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学习起来还是会有难度。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这样的思想观念很明显是错误的。历史有很强的逻辑性,灵活性,学习历史不是要靠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而是要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搞清楚它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它所带来的历史影响和给后世留下的历史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历史事件了解清楚,进而学习好历史,学生才能够提高历史成绩。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在现代教育改革下,如何学好历史,提高历史成绩,成为每个学生应该面对的难题,如何改进高中生的历史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成为每位历史老师面对的挑战。

一、兴趣至上,打好基础

在现代教育下,以往严苛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历史发展中被淘汰。创新学习方法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要学生学好历史,就要从兴趣抓起,从基础抓起。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同样也需要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兴趣。每一个历史事件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故事,当高中生把历史事件看作一个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时,他就会对历史产生兴趣。当高中生对历史有了兴趣,他就会去探讨,去钻研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不断地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过程中,学生就对历史知识有了了解,慢慢地,学习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历史的基础,就是要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如何酌情分析。作为现代教育下的老师,我们不仅要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需要给学生具体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着重分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准备。

二、注意方式,营造气氛

高中生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同样也背负着极大地学习压力。众所周知,大多数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他们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多,而娱乐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样的学习生活很容易让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在历史课堂上,如果老师讲课的方式枯燥无味,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容易让学生犯困,甚至有些学生会在这样的课堂上睡着。历史事件相当于一个个小故事,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有时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感到困倦,导致上课精神不集中,这样也学习不到太多历史知识。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课堂上,多抽取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让课堂‘活’起来。这对于历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活’的课堂,才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宝库,也是教师教学的圣地。

三、多角度考虑,全面分析

教学主要是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实用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多角度学习历史事件就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看问题要从多方面考虑,全面地分析,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也需要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剖析理解。在现代教育下,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良好习惯,可以使他们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中,把历史事件看得更透彻,更清晰。我们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子,看看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它的历史影响。该历史事件是法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性事件,可以从国内的角度分析,它对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分析它对其他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还可以分析它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影响等等。由此可见,对一个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以正确的态度,要从多个视角全面地进行。这样学生才能够把事件看透彻,看明白,方法选对了,学生学习效率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逐步提高。

四、注重教材,合作学习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4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将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历史是人类文化的积淀,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过往,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历史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展开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为了将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师首先应该掌握多种多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就目前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获取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

途径一,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为了推动现代教学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历史作为一门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同时新课改也提出了很多能够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措施,广大历史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措施,进而更好的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途径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归纳总结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教学方法,不仅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否有效配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师生能否有效配合营造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其自身是否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积累了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方法与技巧,在此与大家分享:

1.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

在构成教师综合素质的多种因素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整体的角度对学生灵活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

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多种技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实现自身多种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需要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技能,掌握多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与学生互动的方法技能等,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

三、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长期的教学中,受历史学科性质的影响,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形成了一种历史学习理念――学好历史的法宝是死记硬背。这种学习理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同时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被动性,采取比较机械的学习方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时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角色。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些历史事件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尤其不应该直接介绍事件的历史意义,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对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事件的印象,保持长时记忆。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进行灵活运用。

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历史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较之其他学科的教学而言,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更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虽然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较之于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在多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依然存在不足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重视。因此,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将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小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丰富多彩的历史小故事,那么,就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很多十分吸引人的小事件或者小故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广泛的搜集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小插曲,进而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5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 衔接 对策

高一历史的难教和难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一直是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初高中的分离办学使得这一课题更具现实意义。初高中两阶段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课程设置等不同,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难度上都比初中历史有所增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初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编排、知识深度和广度、教法和学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因此,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状况,他们的基础如何?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能力要求上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应转变师生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现导学案的制作与使用是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指导学生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而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具体学科进行的。然而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着初高中历史教学不衔的接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很有必要探求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差异

1.课程标准的差异

第一,课程理念的异同。初中历史课标更强调“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高中历史课标增加了对“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理念,以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标特点和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能力要求上都有大幅度提高,加之知识间的跳跃性、综合性强,教师往往感叹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探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高中历史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我们的教学详略得当。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但如何做好衔接,在上述标准及其解读中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一系统中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的两个阶段。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上看,二者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倡导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等。

第二,课程目标的异同。“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历史课程目标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初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的总体目标则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虽然高中历史课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但二者的目标都是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培养合格公民,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具体目标上都采用“三维目标”设计,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人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和综合性。高中与初中相比更加强调历史技能、历史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上。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主要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感知历史、对历史的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则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历史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历史教学目的与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学双边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认知和情感方面发生心理变化,并且形成和发展个性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总体来说,初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感知历史,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历史课程则要求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加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放在首位。在初中,主要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态度和一定的国际意识;高中则强调了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历史思维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方面体现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初中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高中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第三,强化衔接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历史教师的衔接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现顺利过渡。对于高一历史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态度,从而用来指导教学。

2.转变学习观念

高中历史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生作为普通公民,身为社会中的人,必须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人文素养;作为21世纪的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面对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力,必须具备历史意识、历史智慧,广博的知识和历史使命感,顺应时势发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对历史学习的理解仍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上。他们普遍认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因而只要划书、背书就可以学好历史,临时突击就能取得好成绩。这种对历史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浓、方法不对、习惯不好,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首先为历史“正名”。在开学之初,教师不应急于上新教材的第一课,而应实施学生对历史认识的衔接教学。

3.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积累的过程,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历史课学习的具体方法有:

第一,培养兴趣,移情历史。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来看,加强历史自身的趣味性、密切联系实际、合理组织教学等做法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起来的。通过参与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活动来触摸历史、亲近历史、玩味历史,进而学好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于比较浅显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课上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协助,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投影仪以及多媒体等进行丰富多彩的直观教学。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集合起来,帮助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深圳市宝安中学唐云波老师的公开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通过设计《回忆录》的方式将鸦片战争前后国家的大历史与个人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得原本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顿时鲜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查发现,教师上课生动与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刘正萍的研究表明:对现任教师“不满意”或“说得过去”的占 61.8%。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因此,历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积累,较强的教学能力,高超的语言艺术以及较高的引导水平。教师具备了上述几方面素质,才能发挥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敢于质疑,挑战传统。历史是指人类发展过程已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现象。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我们要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独立的判断,敢于对任何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有新的收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才会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第三,整理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学习历史,要注意理出线索,构建成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应按时空顺序,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掌握历史发展的宏观线索,概括重大历史阶段特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四,多做比较,善于归类。比较和归类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历史概念的本质,更加深刻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异同,从而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培养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意识;通过归类,可以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总结出学习历史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对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传统的观念,才能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合理改进学习方法,必将能事半功倍,学好历史科目,真正成为具有基本人文素养,顺应时势发展的21世纪合格高中毕业生。

4.注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相关研究表明,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在教学环节上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主要是加强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衔接。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做好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能力,有利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系统的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材料较之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好。所谓识记材料的意义,是指其所蕴含的事物内在联系及与识记者知识经验间的联系。简言之,透彻地理解识记材料的意义和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调查显示,高一学生依然以机械记忆为主要记忆方式,在没有弄清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情况下,效果自然不好。要培养能力,必须转变学生的记忆方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歧路引领到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的阳光大道。理解的本质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在知识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通史体例。这种编排方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能够促进学生在识记上融会贯通,在运用上触类旁通。

新课程历史教学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力。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改变学生滞后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运用史实提炼观点,让史实归属于观点,用观点统领史实。如在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深层原因时,通过相关史实,提炼出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的观点。用观点统领史实,并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由史实记忆向观点记忆转化,并不是忽略史实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对史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对众多观点依据史实加以综合、比较、提炼、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阐释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 利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开启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学案导学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并保持学生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角度出发,导学案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简言之,学案导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继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在高中进行历史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无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有助于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从而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

四 结语

作为一名耕耘在中学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衔接深有感触。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

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是一个庞杂的工程,需要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只是在这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由于笔者自身知识储备、理论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文中的相关论述略显苍白和无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继续探寻初高中历史教学顺利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余力.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教育部.普通高.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赵亚夫.我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J].首都师大学报,2006

[7]陈其.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和教学体系浅议[M].历史教学,2004

[8]郑和均、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9]陈家麟.当代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0]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1)

[12]刘正萍.关于新课改中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调查[J].教育探索,2006(2)

[13]黄慧红.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6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兴趣 培养方法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中兴趣的重要性。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目前,学生真正接触历史课程是从初一开始的,这就有必要在初一刚开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光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比如,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学习历史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重犯历史错误,等等。只有当学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历史的内驱力才会增强,从而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妙导入和小结,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设计得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俗话也说:“编篮编箩,重在收口。”课堂的小结和导入一样重要。恰到好处的小结会像章回体小说一般,把学生求知的胃口高高吊起,使他们急切地期盼着下节课的到来。导入和小结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语和小结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入语和小结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课堂中,光靠精彩导入和小结来激发学生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学民主性和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激励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创建民主的课堂,就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然而,课堂中的学生是有着区别的。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后,简单的问题可交给“学困生”在课堂上展示,中等难度的问题可交给“中等生”在课堂上展示,个别有难度的问题可以由“优等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获得受到平等对待的幸福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快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并起到“培优补差,促进中等生不断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重视记忆方法的指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在初一刚接触历史课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会感到学习历史是件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历史充满信心,越学越感兴趣。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清楚学习历史需要课前预习,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经常复习等基本学习方法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常用的其他方法,比如,在学习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可引入比较辨别学习法。引导学生从距今年代、发现地点、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生活、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辨别来认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异同,从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较辨别学习法,为以后原始农耕生活、百家争鸣等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还可引入读图识图法。引导学生观察《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从而对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名称和所在地域等方面形成直观认识,为以后历史地图的解读打下基础。在学习商鞅变法时,可运用范例导学法。让学生从历史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影响、启示等方面入手掌握商鞅变法的有关情况,从而为以后历次改革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可引入图示法。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示意图来展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帮助学生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空间概念,从而为以后秦朝疆域、三国鼎立、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等知识点的学习提供帮助。

历史知识千头万绪,包罗万象。随着所学历史知识的增多,一些学生会为记忆犯愁,慢慢地失去学好历史的信心,逐渐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记忆方法的指导。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多样,如对照法、歌诀法、谐音法、图表法、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历史知识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比如,秦朝建立是公元前221年,蜀国建立是公元221年,可用对照法记忆。

四、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运用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在教学活动方面,教师可通过组织历史人物功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及有关历史知识的小品,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采访历史见证人,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学习历史方式的丰富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当然,为了办好辩论会、历史故事会、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编演好历史剧及有关历史知识的小品等,教师有必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来拓展知识面。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教学理念

大多数人都存在这样一个认知的误区,那就是文科死记硬背就能学会。历史作为一门“文科”,我们提到最多的关于它的学习方法就是“背”,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对历史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种状况正日益得到改善,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新理念逐渐走进高中历史的课堂。把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关系,高中历史课堂将重新焕发光彩。

一、“生活化”理念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高中历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在高考的强大压力下,学生往往会选择最快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然后投身浩瀚的“题海”之中。从效果来看,好像是这种方法最有效、最便捷,但是事实上这种方法学生的收获是最少的,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的学习对现实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将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剥离,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进程。“生活化”理念与之相反,它把历史变成了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现实中也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历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再像以前那样遥不可及。这样的变化使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学习兴趣也异常浓厚,历史课上不再是昏昏欲睡,学生也不再认为历史是毫无用处的。在这种学习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历史素养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思路与应用

1.教学观念生活化

想要使生活化教学理念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理念,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自身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与过硬的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己,在课堂上将枯燥的历史知识与鲜活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打破以往只会死记硬背的局面。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历史素养的提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掌握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并灵活的运用。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大多数历史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喜欢直接把一些概括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这种机械死板的教学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学生在初次接受这些概念时,不能理解,就只能死记硬背。不但成绩不能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消退,对历史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繁杂冗长的历史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生活化的的历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把握和安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该更加准确。教师要提前对所教授的内容相当熟悉,找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师可以列举几件这个人物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让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补充和总结的作用。

3.评价方式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对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小结,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度的一个考量方式。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有裨益。现在的评价依据主要是考试成绩的多少,只要成绩高,就代表学生学习效果好,学习能力高。这种片面极端的评价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缺乏对学生整体而清晰的认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完善评价方式的任务势在必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巧妙地规避了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以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与评价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很有帮助。新课程改革下,教育更加注重其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证明新时代下,教育不仅要培养知识能力高的人才,而且更要切近生活与社会,能够更好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人。这是新时代下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必然要求,更是教育的出发点。

三、结语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使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它带给学生的将不只是历史知识的增加,还有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修养的提升。高中历史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所以我们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科教学的生活化,不断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8

关键词:新课标 历史 学习方法

一、高中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一直被认为是“副科”,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时间无法保障甚至有同学认为历史学科就是记记背背,不需要动脑,只要记住就一定能够考好,这导致很多同学对历史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课下基本不用时间,把时间都用在语、数、外等“主科”的学习上。这种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效果。

通过对实施新课标以来高考的关注,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文综成绩。从对历年来高考试题研究来看,并非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审清问题、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内能提高的,学生一味的背诵,那种做法很难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很多同学在历史考试后书本知识没有什么用,直接靠背诵就能拿分的题几乎没有。原因就在于学生们做题太少,而且不注意总结思考,更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答题的入口或者找到答题入口但不会用历史术语表述导致丢分。

另一方面,很多历来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例如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头绪不清,记忆不牢,在考试中模棱两可,在平时学习中出现畏惧心理,甚至放弃历史的学习。有些学生为了取得一个教好的成绩,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有些同学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丧失历史学习信心,以致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再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编排采用了专题史模式,时间轴断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连贯、完整的时间顺序,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兴趣!”“学生的历史考得真是很糟糕,很难优秀。”“高考结束后不挨骂就已经万幸啦!”我们在调查中交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对与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过去的简单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这样的话我们做为老师,就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重新考虑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个别同学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和畏难情绪深深地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总结历史学习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基础知识,突出主干与热点,抓好基础,强化记忆。历史的学习更关键的是要注重平时的基础积累,在研究历史考题中,我们发现,平时的基础决定胜败。我们可以在“入门”的基础上注重多读、多看、多写、多思,,提高效率。对待一个问题和理论知识而言,也要注重理解与消化,且忌死学,死记。可以反复地进行思考,少一些浮躁。找出所学知识主干中的若干知识点之间联系,或与时事热点相联系,构建新的知识线索,强化记忆。

(二)学会把握整体知识,构建体系,构建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新课标高考题多以能力立意,我们复习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联系性是十分必要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弄清来龙去脉,如果能把学过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就像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那么就让人感觉到体面、舒适、又不失雅观。这样,收获岂不很大。可以构建同一历史时期中外历史的联系,比如学习世界史部分的古代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可以和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相比较,探究其异同。还可以构建不同历史时期同一事件的发展情况,比如中国近代史民族资本主义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战期间,统治前期和后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状况及原因。这样的联系在历史学习中还有很多,希望我们留心观察和总结。做到古今贯通,中外相连。

(三)熟练掌握历史语言或历史理论,提高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回答历史问题时,要学会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学科方法解答问题。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在高考备考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同学在做非选择题时,其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很强,可是回答出来的答案全是语文上的大白话,没有历史语言,这样的话,高考很难得分。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历史语言和历史常识的培养与训练。

(四)要明白并学会运用“史观、史论、史料”与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观有现代史观、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生态史观等。例如现代史观即近代化史观,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历史。史论则着重于历史的研究方法。比如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要做到史论结合。史料多是文字型材料。对于这些,我们都要审清题,找到解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价。

(五)讲究记忆方法,注意答题技巧。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如字头记忆法来记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记关键词句法记忆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除了借鉴,我们在复习中还可以自己总结方法。另外,历史答题要规范,方法巧妙,用语得当。

历史的学习如何做好,又该怎样做的更好呢?这是有待探索的。要想在历史学习中有所成功,还要对它有一种热爱,以极其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学科。当你付出过了,就会有回报,可在这其中,失败了也不要沮丧。在这时候我们应更有信心和耐心,历史是检验我们耐心的时候,我们要悉心地掌握好历史知识的同时,塑造我们的历史品格,更好的感悟历史,感悟人生。

推荐期刊
  • 雪花
    刊号:23-1099/I
    级别:省级期刊
  • 学会
    刊号:35-1127/G3
    级别:部级期刊
  • 学海
    刊号:32-1308/C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好同学
    刊号:61-1378/C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