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涂鸦文化论文8篇

时间:2022-09-10 03:28:29

涂鸦文化论文

涂鸦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涂鸦艺术;平面设计;街头文化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在社会流行领域迅速发展,在广告设计、衣服、音乐等领域更多的运用涂鸦艺术,这也使得涂鸦艺术逐渐从一种文化变成一种商业应用。涂鸦艺术在现代青年的心中已成为时尚的象征,涂鸦艺术所带来的设计思维理念也慢慢的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它给平面设计带来新的艺术感,给设计师创造独特的灵感,使得平面设计摆脱传统的设计思维,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感受。

1 涂鸦艺术的初步形成

涂鸦是以各种各样无规则的图画、符号、文字等作为其表现形式,正是这种抽象的特点将涂鸦的艺术性展现的淋漓尽致。涂鸦的形成源于贫困地区的人们为表达内心对现实生存环境的不满,运用这种随性的涂画方式宣泄心情。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涂鸦艺术逐渐的出现在地下铁、车站等,各种各样的涂鸦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涂鸦艺术逐渐的发展到欧洲,成为一种街头文化。时尚领域的艺术家也在逐渐的发掘涂鸦的艺术性,它所具有的自由感带给设计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使得涂鸦艺术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时尚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涂鸦艺术的逐步发展

2.1 从“地下”发展到“地上”

涂鸦在60年代“地下”得到发展后,在70年代,涂鸦艺术在纽约出乎意料的盛行,地铁车厢成为了涂鸦的发展基地,更多的视觉元素应用到涂鸦艺术中,涂鸦的涂画越来越多样化,涂鸦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迥异。涂鸦的艺术性在不同人的心中有不同的意义,涂鸦刚开始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在经过地下形式的长期发展后,一直到1972年才逐渐得到大众关注,涂鸦的不羁个性、多变性,使得更多人承认了涂鸦的艺术性,涂鸦艺术就此从“地下”转入“地上”,涂鸦真正的成为一种艺术走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70年代后期,艺术界加大了对涂鸦的关注,将这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多的运用到主流设计中。

2.2 涂鸦艺术的公众交流

涂鸦艺术在80年代成为了一种最受欢迎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涂鸦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真正的艺术需要公众的交流才能得到发展,涂鸦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更是离不开公众的交流,涂鸦逐渐的开始出现在音乐、服装、装饰中。涂鸦在其本来的随性基础上变得更加简洁、流畅,艺术家将更多的现实元素融入到涂鸦中,使得涂鸦具有更大的交流空间,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涂鸦独特的艺术性吸引了更多艺术家的关注,更多的描绘技术不断的被发掘,涂鸦的艺术感变得更加强烈,涂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公众艺术。在涂鸦后期的发展中,涂鸦更多的体现出了现实问题,这也使得涂鸦拥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涂鸦艺术家运用新的创作方式,使得涂鸦成为一种街头文化,是全球在追求的一种时尚潮流。

2.3 涂鸦艺术的商业发展

涂鸦作为街头文化,逐渐的应用到商业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涂鸦改变原本的涂画方式,艺术家将涂鸦运用到各种商业媒介中,例如:广告设计、服装等,涂鸦在商业上的运用越来越多,涂鸦艺术使得商家的宣传更具个性化,更深入人心。涂鸦艺术在现代社会影响更具广泛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表现内容的丰富性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涂鸦发展成为一股新的时尚潮流。

涂鸦独特的表现手法逐渐运用到平面设计中,传统的平面设计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涂鸦所具有的个性化、狂野不羁的态度是平面设计所缺少的。新一代的平面艺术设计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增强了涂鸦艺术的视觉感受,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内容。新一代的年轻人拥有更多新奇的想法,在涂鸦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不断提升平面设计中涂鸦艺术的社会价值。利用涂鸦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眼光,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涂鸦风格的迥异使得广告设计更具娱乐性、现代性。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涂鸦艺术逐渐成为设计的主体,它的独特艺术性带给广告更多的时尚元素,赢得更多青年的喜爱。

3 结论

现代的涂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街头文化,在涂鸦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的改变传统的风格,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平面设计需要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涂鸦艺术的本质特点与现代平面设计思维理念具有的共同点促成了涂鸦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完美结合。涂鸦艺术在设计领域的价值不断被提升,涂鸦艺术在融入到设计领域的同时,也实现了其社会价值。涂鸦艺术在现代设计平面的引用发展中,将会达到大幅度的升华,在这同时,涂鸦艺术能为我们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叶松,陈晓明.论涂鸦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J].包装工程,2008,9:34-36.

[2]齐霞.吹向现代现代设计的一缕清风――涂鸦艺术[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1(5):12-13.

涂鸦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涂鸦文化;新农村建设;环境设计;本土文化传承与融和

1.涂鸦与涂鸦文化

涂鸦是指在墙壁上随性涂写的图像或字。我们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壁画,看到涂鸦的雏形。涂鸦是一种接近书写的行为,起初是形象地记录某些主要东西演变成一种符号直到图像,简要表明意图,不刻意地去描绘。图像直观的向人们传递信息,逐渐成为了主导。大量的简化图像支撑着涂鸦的多元化形式存在。二十世纪末,在街头巷尾,铁皮车厢、废弃建筑物等视野范围内都能看到颜色丰富、随性的涂鸦。亚文化状态的涂鸦步入社会文化的主流,正在从地下走到地上,渗透到大众文化的各个方面,并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拥有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气息。多数人习惯用涂鸦来称呼涂鸦艺术或街头涂鸦,但是涂鸦与涂鸦艺术本质上却各异,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涂鸦都成为涂鸦艺术。涂鸦艺术自身的发展和与不同地域艺术形式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以其作品强烈的色彩碰撞.冲击力,极强的视觉感知.内容诙谐幽默等特点在世界各地不断传播,形成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涂鸦文化。新世纪初涂鸦者活动在任何超乎常人想象的地方。同时,涂鸦与商业圈的合作,在全世界刮起了涂鸦设计风。随处可见的海报,短袖,甚至杂志封面都能看到涂鸦风格的包装设计。涂鸦以城市环境特殊的组成成员存在着。涂鸦的存在证明了视觉艺术的表达形式对其表达形式的影响。

2.涂鸦文化的发展现状

2.1国外发展现状

涂鸦艺术渗透到流行文化的各个层面,它冲破了了艺术只能被珍藏、被崇尚、被瞻仰的定律,将带有草根情节的视觉亚文化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涂鸦在服饰上的应用,无疑将涂鸦艺术推向了另一个高度。美国涂鸦艺术家考斯与诸多品牌服饰携手,甚至在日本东京共同开设专卖店。南美驰名人字拖品牌哈瓦那与南美本土涂鸦艺术家弗莱克推出城市酷炫系列的人字拖涂鸦款式,用迥然不同的卡通形象构筑了城市建筑,生动、复杂的形象加上丰富的色彩成为众多哈瓦那粉丝的大爱。涂鸦艺术爆发式的色彩、夸张形象的形态、张力十足的笔调以及诙谐的图案,充满了活力.自由与亲切感,甚至是带有破坏力。服饰向涂鸦拓展了一个崭新的载体和媒介,涂鸦也为服饰打造了流行与时尚,它们共同促进、发展,更影响了涂鸦的消费文化。

2.2国内发展现状

涂鸦在国内悄然走红,对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时尚文化的发展和和文明的进步,国内的艺术家和创作者通过各种渠道展现涂鸦的魅力。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亮相的“中国首届涂鸦魅力艺术展”,展览基本覆盖了国内涂鸦创作优秀团队及个人的作品,很多作品带有浓烈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色彩。“杭州涂鸦Graffiti群展——迷墙”等在国内举办的大型涂鸦会展,越来越多的涂鸦齐集地,都在昭示着涂鸦文化在国内的传播和本土化。涂鸦创作者正在摸索着符合中国社会意识的.带有中国式创作内容的涂鸦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浙江省台州市金满坑村巧用涂鸦,利用旅游脱贫;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大横镇博爱村,创办特色的旅游项目,让人人可以参与的涂鸦创作“DIY”。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挖掘水磨古镇历史文化,提炼藏.羌.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重新规划村庄,设计建筑图案,使其具有浓郁藏羌文化,细部的图案装饰纹样,是本地传统符号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把水磨打造成为了拥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小镇。绵竹年画村对传统年画手工艺进行加工、制作,开发了传统手工艺结合时尚的年画服饰,古老文明与现代结合的装饰品、纪念品等,不仅拯救发展当地民间民俗文化,也使绵竹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国内关于涂鸦理论研究层出不穷,也出现了专业的涂鸦交流网站,众多涂鸦模式的游戏,不仅艺术设计领域热衷于涂鸦,其他领域的专家也在研究涂鸦文化,虽有待于补充,但是能够看出在国内的涂鸦文化已经由边缘阵地逐步在向主流区靠拢,逐步“合法化”。

3.新农村环境设计现状

3.1现状分析

新农村环境设计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按照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农村地区整体环境布局.居住条件的改善等方向的建设,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体制的状态,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政府部门提出把科学规划作为环境建设的指导,进行农村地区的建设。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实行经济要发展、生活要富足、乡风变文明、村庄面貌变整洁、管理更民主的目标与要求,因此,除了不留余地的加快经济建设,还要把农村特有的乡土风俗文化提升到精神文明的高度。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我们改造硬件设施的同时,浓烈的乡土气氛孕育了有农耕文明的印记.有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态度等这些宝贵的财富,宣传栏的力度远远不够,除了口头说教,让本土的传统,更接地气.能够直观的去感化和引领人们重视自身的文化涵养,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心。我想当下流行的涂鸦文化会利用自身的特性对其有准确的诠释。

3.2发展趋势

农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空间,蕴藏着诸多的民俗文化形式,在时空上记载着农村社会的变迁,是研究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也是传承民俗文化的载体。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建设过程中,发展日新月异,大体归纳为名俗旅游型.生态文化型.古村保护型。乡村旅游型的开发是在存在于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当前的乡村旅游多是以民间民俗文化的舞台化作为主调,乡村生产生活.饮食.服饰等物质文化,节日.民间信仰.民间艺术等精神民俗的展演,农民自主经营为主体,以相对的城市居民为消费对象,来保护和推广本土的民俗文化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从而实现更高的社会意义。生态文化是人类政治和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农村一直是生态地的代名词,但是建设过程中的盲目开发使得生态环境堪忧,让生态文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努力建设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社会主义下的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是一味的把农村拆旧建新,把乡村物质文化和历史感毁之殆尽。积极保留富有乡村韵味和历史价值的元素,保留和创新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底蕴。让原生态的自然生活气息.时代相传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不仅传承,还要让老一辈的智慧结晶散发新的活力。

4.涂鸦文化在新农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4.1涂鸦与村内规划结合

我国相关的法规对乡村规划都有详尽描述,其中从农村根本出发,尊重本地村民的意愿,体现本地原有特色,用地布局,对不同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房屋安全等的详细规划。在村庄内融入新表现形式,要服从村内整体规划,结合当地特色,把握每一处独有的风貌作为节点,由点及面;用色讲究整体性和创造性,让色彩成为涂鸦节奏的灵魂,注重图案设计感.韵律感,避免本末倒置.乱涂乱画的现象发生。涂鸦的原貌是以文字加工为主的字体艺术设计,后来3D形式的写实.物体写实.相关场景写实.卡通人物等等,村内的交通标示.温馨提示等可以采用艺术化的涂鸦文字,涂鸦的易辨别性能够强化导向目的;在交通要道.活动广场周围,选题以弘扬当地风俗文化和宣传积极健康社会价值观为主,对当地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整理加工,利用涂鸦以不同的叙述方式创作,在用色方面,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宣传效果,主色调与本地建筑色彩相吻合,要用搭配色体现出图案的特性和涂鸦的个性。涂鸦与规划一样都对节奏和韵律有强烈的要求,某些地方,需要图案立场坚定.色彩明快.尺寸讲究,能够让人耳目一新,从涂鸦里能读出本地的一些文化脉络;人们从涂鸦的图案和色彩上能够有所交流,减少与村内的陌生感。村庄的硬件设施的需求满足后,涂鸦作为建筑物与土地的中介,纵向扩展着村庄的连续性;作为建筑物与乡土文化的交流媒介,又焕发了建筑的活力和新鲜感。

4.2乡土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

乡土文化建设是增加乡村地区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力的内在驱动,正确对待民间文化资源,挖掘和创新具有民族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技术、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的项目,发挥人民群众在农村文明建设板块中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入当下不同的时尚艺术文化形式,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样性文化需求。时尚文化是指流传广泛的普通心理反应和社会行为,在处于事物交替、时代转型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时代的到来,促成了时尚文化的产生,并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不可缺少的文化消费,具有流行性.前沿性和奔放性。时尚文化要求强烈的相互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与新农村建设中的艺术乡建和文化乡建有着共通之处,乡土文化也是在寻求一种社会认同感,努力寻找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在时尚文化中有机融合的契机。乡土文化建设需要对象化的进入,乡村的土墙青瓦.青石板巷.老树枯井;有精神底蕴的历史人物;山歌民舞.土特产和特色饮食等等都是能引入时尚元素进行意象创作,在传统意象的基础上可以涂鸦.实物改造,在不破坏原有氛围下,让景色散发着本土气息,又向人们展示着与时尚融合的态度。乡村不仅有山清水秀,更有自然、朴实、纯洁、厚道、直爽、纯粹、宁静,超越功利的审美。涂鸦时,不是照抄国内外涂鸦作品,借鉴和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发挥涂鸦的快捷性和易传播性,内容选取.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在传统与时尚之间传递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视觉宣传。

4.3名俗文化传承与创新

马克斯说过,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她的文化可能会处于领先地位。农村地区作为经济落后的一个群体,乡村民俗文化成为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文化传承是一代人从一代人接力的过程,民俗是作为一种生活过程.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地方文化繁衍、汇聚和传承的表现,肯定民俗文化是对自身自信心表达的重要形式,了解过往才能谈得上传承与创新,每一件东西.每一门手艺.都是历史与文化.民俗与艺术的碰撞物,我们对当下的艺术形式.设计元素事物应用,也影响着本土民俗文化的发展朝向。传承和改良农村淳朴的乡风,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也尤为重要,增加人们的参与感,向人们传达新型的表达方式,积极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大众整体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文化的向往更甚于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关注“软实力”的提升,乡村自身在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经济,各种形式的古村民宿,都说明了人类文明开始的地方——乡村,正在从衰败转向兴旺并散发着成长的活力,抨击了乡村灭亡的谣言,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在新兴艺术形式的介入下,成为了农村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流过程和文化创新与融合的过程。不管怎样的表达方式,目的都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保护好民间优秀民俗文化,要走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刘建一:涂鸦——世界街头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2]NicholasGanz.涂鸦世界:五大洲的墙上艺术[M]出版社HarryN.Abrams,2004.

[3]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英国卢德里奇出版公司1998.

[4]林加阳:涂鸦艺术与涂鸦文化[J]中国广告,2006.

[5]凌霞:涂鸦文化对设计领域的冲击[A]时代教育,2010.

[6]冯丽娜:浅谈涂鸦文化的现实意义[J]艺术论坛,2009.

[7]何博:论乡土文化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A]山西建筑,2014.

[8]雨夜桂花:乡村建设:乌托邦文人的无病和左支右绌——“艺术乡建”系列评论之一产业人网,2016.

[9]赵月枝:农村衰败叙事的知识症候,破土网,2016.

[10]高丙中: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社会学研究,1997.

[11]未知:涂鸦——视觉亚文化的崛起[A]中国,2013.

涂鸦文化论文篇3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民族在它文明萌芽的初期,都在火堆旁的岩洞壁上用简单的涂抹绘画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社会现象以及自身的信仰等。每个人从有记忆和意识开始,都有在书本墙头地面乱图乱画的经历。所以长久以来,简单的二维涂抹绘画一直是比较普遍的被人们所熟悉的视觉表达形式。

唐朝卢全写过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是讲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卢全有个儿子叫添丁,喜欢乱涂乱写,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全的诗句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唯妙唯肖。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在汉语里流传至今。

所以从大众广义来讲,涂鸦的汉语的词意是非正常,非理性的涂写绘画。

而现在我们所讲的涂鸦一词,所指的是现代都市公共环境中所发生的一种崭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现代都市涂鸦的英文写法是graffiti,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04年第六版第762页对graffiti的解释是:drawings or wnting on a wall,in pubic place,usually rude,humorous or political,(公共过街地道或墙壁L粗俗,幽默或含有政治内容的乱七八糟的涂写图画或文字)。

长期以来无论国内国外,涂鸦都被看作非主流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其表现形式是对社会不满的一种反七流的情感表达,是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而已,并不具备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甚至不能被称为艺术。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年轻一代反对国家参加越南战争的思潮,促使涂鸦艺术在费城和纽约一些住宅社区尤其是黑人社区首先产生。涂鸦艺术和嘻哈音乐一样都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布朗克斯(Bronx)是唯一一个和美国本土连在一起的街区,也是纽约最穷的街区。那个时代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处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因为里面大大小小的黑社会帮派组织林立,犯罪率极高。有绘画天赋的人出于对简陋的帮派标签的不满,开始自己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再后来,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帮派画家终于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从此,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Graffiti)诞生了。

同时,对于成长于二战后第一代的美国婴儿潮,在欧洲还没有完全复苏,日本还没有完全崛起,苏联还没有绝对实力和美国对抗的历史大环境下,拥有无限的优越感,然而随后的经济金融风暴,社会贫富差异过大,尤其是越南战争的失败这一系列社会危机和社会压力下,导致了大量年轻人的迷茫和叛逆的性格,从而催生了大量的次文化边缘人群的数量。涂鸦成为一种一部分年轻人表达参与社会事物,显示自我存在,发泄个人情绪的具有较强平民色彩的表达手段,成为这些边缘人群对话语权的一个自发的强制性的表现膨式。在这一时期,涂鸦由以前简单的涂写绘画向专业化艺术性方向大幅度发展,涂鸦的表达内容更加广泛,表达手法更加纯熟,参与创作的人员更加宽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像其它反文化形式如重金属摇滚音乐的产生一样,越战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涂鸦艺术成型的催化剂。从这一刻起,涂鸦开始以一种新生的都市特有的街头文化艺术形式进入到人们视线当中,吸引着当代社会的眼球,并且针对这一年轻崭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产生了众多的学术争议。

“涂鸦”与“涂鸦艺术”

涂鸦在越南战争后期的美国费城黑人社区出现到80年代的纽约达到了它的创作顶峰,之后又将创作的核心焦点地带移到了柏林墙后,涂鸦开始被西方主流社会所接受,对涂鸦文化的看法也开始由“亚文化”现象向“街头文化”的审美态度转变,并且认为涂鸦在某种意义上大大影响了后来居上的“嘻哈”和“波谱”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很多活动使涂鸦作品开始被称为“涂鸦艺术”从街头墙角走进美术馆的大厅和画廊的展台,1975年联合艺术家协会(United Graffiti Areists)艺术家空间(Artists Space)举行的作品展览博得了纽约艺术界的关注。如美国的著名涂鸦代表人物基司哈林(Keith,Harmg)的作品曾经被多家画廊和美术馆展出拍卖和收藏,1986年在柏林墙上涂画更让自己名声大噪。涂鸦艺术的风行促使人们开始讨论非常美学观与社会学的影响等问题,涂鸦是一种破坏性主张抑或是都会的民俗艺术。涂鸦作品的风格图案开始在平面广告、时装和日常生活用品中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涂鸦风格甚至成为流行时尚的代名词。

涂鸦的商业化问题:

然而,一贯的传统观点认为涂鸦文化从它脱离墙壁街角的那一刻起,它的全部艺术生命力和社会精神价值也就随之消失了。从成为商业化图案的一瞬间,涂鸦也就失去了它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批判性和大众参与性,仅仅是街头涂鸦艺术样式的一个图案而已。涂鸦创作人员在成为“画家”的那一刻,他也就蜕变为一名为商业奔波的“画匠”了。涂鸦惟有在街头地铁的墙面上才会保有它与生俱来的自由与野性的批判精神,而失去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载体表达,也就失去了它的社会影响力和其根本的特有艺术价值。艺术评论家苏西伽不里克(suzi,Gablik)认为“它是那些街头少年渴求被新鲜艺术市场发掘而已,从柏林墙被的那一刻,涂鸦的最后创作净土就不存在了,它的艺术价值也就随之消失和停止发展了”。因此绝对多数的艺术评论家得出的结论:无论涂鸦是否被认可为艺术,野地里生野地里长的它都是无法被真正商业化的。

我则对这种看法持不完全相同的观点。我认为,生于墙壁街角的涂鸦的确有它的批判性和参与性的艺术表达精神,但从长远来看,涂鸦若想把这两种精神发展到更大空间和在主流社会中打开更加宽广的包容性,商业化则是它最基本的选择和出口。

涂鸦风格的产品商业化会增加涂鸦的认知人群的数量,从而使涂鸦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才能使人们真正地了解和认识涂鸦。随着认知人群的增加自然会在其中培养出新的大量的涂鸦创作人员,大量增加的涂鸦创作团队的力量,而随着创作人员大量涌现的同时,他们之中自然会诞生出创作的优秀者。

作为装饰品和服装图案等商品大量流入主流社会人群后,涂鸦才能在主流人群中形成意识共识,而不仅仅在边缘人群中流通。而且纵观在60年代街头文化中和涂鸦同时产生的地下重金属摇滚乐曲在其商业化后其社会批判性的风格和特点并没有消失,反之还扩大了自己的支持人群,并成为社会可以接受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批判性固然是涂鸦的一大特点,但它更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它的大众参与性,涂鸦成为商品后在主流社会流通会让更多的人接纳涂鸦的存在和发展,从长远看,涂鸦的创作会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任何一个文化艺术样式存在的基础就是在于它如何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商业化后的涂鸦艺术将是它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出路所在。

结论:

涂鸦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表达性,甚至是一种发泄性的表达,它的表达相对干其他艺术形式更加主动和积极。

一部分边缘青年人群以简单的板刷涂料或汽车喷漆为工具,以一种直接的通俗的绘画手法,来表达出具有自我、大众和批判色彩的艺术内容,带有极其强烈的非主流化,非精英化的平民色彩,并且在艺术创作的形式上带有很大的视觉强行介入性。涂鸦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城市公共环境空间的直接介入和对他人视觉的强行介入实现了自身在社会上的存在和定位,并且实现了自身对于社会公共事物的参与需求,避免了自己的思维和声音被忽视和埋没。这种立场和表达也应和了后现代主义艺术“人性化”表达形式的基本主张和基本状态。同时涂鸦人群创作的行为是一种非极端的平和表达手段,甚至表明了其在表达和创作过程中接受认同了主流社会的现实,那么这种温柔的呼声手段在现今社会结构快速变化的时代也是十分可贵的。

涂鸦文化论文篇4

如果要溯源,那么最初的Hip-Hop来自非洲,是用Hip(臀部)和Hop(跳跃)组合起来的原始部落的流行文化。

现代Hip-Hop发源于美国,《英汉词典》里有两种解释:1980年代源起于美国城市黑人青少年的一种文化(其特色为霹雳舞,墙上涂鸦和节奏强烈的音乐);一种次文化。

“次文化”是相对于高尚、严肃、纯情的主流文化来说的。Hip-Hop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反文化倾向,其叛逆性和破坏性与传统意义上的流行文化背道而驰,其搞笑、下三滥、没心没肺甚至敢于藐视一切的作风几近,于是在其萌生之初也让主流人群所不齿。

但是Hip-Hop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它不仅在歧视和嘲笑的夹缝里生存了20多年,如今更成为主流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在主流的领地里迅速地发展、上升和蔓延。

中国也是如此。1984年,随着一部名为《霹雳舞》(Breakin’)的电影录像带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中国青少年的手中后,HIP―HOP就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一时间满大街出现了许多头扎花布、脚蹬回力球鞋的“马达”(《霹雳舞》主角之一)们。

实际上,中国的Hip-Hop成为族群要比美国晚上10多年,所以目前主要的嘻哈参与者和受众年龄偏小,大多是1980年代甚至是19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这批上世纪末读中学时开始接触嘻哈文化的Hip-Hoppers如今也成长为中国嘻哈的第一代。

饶舌梁栋、街舞黄景行、涂鸦刘峥、DJ王乐、街球王璁,本刊本期“新生态”所推荐的五个Hip-Hoppers无疑是中国第一代嘻哈的代表。当然,他们各自的领域也基本囊括了Hip-Hop文化所涵盖的层面。

文化的认同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虽然还没有被大多数国人所接受,但Hip-Hoppers已经沉浸于嘻哈为主体的生活中。对他们来说,Hip-Hop生活和大院人生、乡村人生和胡同人生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

虽然还不能成为主流,Hip-Hop在国际上已经获得足够的认可,但在中国,Hip-Hop似乎还是一个文化异类。在采访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Hip-Hoppers都对其生存现状感到不满,他们从产生之日起即在质疑和批判中努力寻找生存的土壤,但直到现在,他们仍旧对未来充满迷茫……

HIP-HOP之――涂鸦

1960年代中期,涂鸦萌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费城。在随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涂鸦先后被用来画街头混混的接头符号、贩毒分子和黑社会的帮派符号。涂鸦作为艺术的前身,则同Hip-Hop(嘻哈)音乐一样发迹于纽约最穷困的布朗克斯区。一段时间里,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充斥布朗克斯区,被誉为“原始人的游戏”。不久之后,一些富有娱乐精神的非帮派艺术家将这些符号改造得鲜活美丽,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得以诞生。

01

曾几何时,在城市不为人注意的角落,开始有色彩在上面停驻。也许只是一抹,或轻或重;也许是完整的一幅,大到让人震撼。然无论如何,那些色彩所呈现的表情和思想在城市隐藏的冷漠背后,喷薄出的一股激动人心的热情。

是的,“涂鸦”(英文Graffiti)扑面而来。

“观音CREW”是目前公认的、北京地区最好的一支涂鸦团队。

刘峥(罐子)、戴燕(圈儿)等一小帮谱系中人,两年前建立起这个团队,并兴致勃勃地“涂”到了今天,北京服装学院外的“涂鸦墙”、798工场里的涂鸦艺术节等很多让人念念不忘的作品,都出自“观音CREW”成员之手。

穿过色彩的你的脸

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候,“Graffiti”被一些“玩”绘画的人从国外带回来,并开始在绘画圈里被实践着、讨论着。原来一直搞说唱的北京“80后”刘峥,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地通过杂志看到了这些沾着宣泄痕迹的“涂鸦”。他立刻被吸引。

“感觉搞了很久的说唱没有太大的意义。”2004年左右,刘峥恋上这种“小众游戏”。当时,国内涂鸦的人还不多,论坛、杂志和为数不多能接触到的前辈,是刘峥全部的教材。但那时的涂鸦根本不被接受,他也没有机会上手,更多是“纸上谈兵”。“自己根据作品总结很多经验,都记在本子上,不过基本上没有机会实践。”其实,刘峥不知道的是,当时像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去年加入“观音”的AP甚至忘记自己最初是怎样迷上涂鸦的。但是,惟一相同的是,他们在接触了涂鸦之后都一发不可收拾。

JER是中国接触“涂鸦”的首批人之一。他将刘峥带上了相对专业的涂鸦之路,也是在他的带领下,2006年,刘峥第一次“上墙”。

在北京东郊四惠地铁站朝东的外墙上――那里相当僻静,几乎没有人走路,而在地铁上又能看到――刘峥完成了自己的“处女涂”。

“现在坐地铁从四惠东往四惠方向走,快进站的时候还能看到。”刘峥至今为之兴奋,惟一的遗憾是,现在墙已经被垃圾埋了半截,涂鸦也只剩下小半了。

“这,其实也是众多涂鸦的终极遭遇。”也因此,刘峥他们每次涂完,会马上拍照保存。

在汉语中,“涂鸦”让人直接想到的是在墙上乱写乱画的“打PP”之举。的确,在涂鸦中发泄压力、宣泄对社会的不满和低俗、阴郁的作品为数不少,不过这绝对不是全部。“我们的很多灵感来自于日常生活以及自己喜爱的音乐、书籍、电影,赋予自己的思想后画在墙上。”

透过夸张的形象与色彩,涂鸦呈现的是涂鸦者和城市人的共识与共知。

中西合璧,打造“中国式涂鸦”

2006年6月,刘峥与戴燕正式结盟,组成“观音CREW”。“CREW”有团队之意。而名字中“观音”的来历一向为人好奇。解释的多了,这个符号不仅成了“观音”成员的标签,甚至写进了他们的团队理念――

“‘观音’的名字取其‘观世音菩萨’的典故:佛教在盛唐时传入中国,并盛行全国。在众多菩萨中,唯有观世音菩萨由男像转为女像,随着环境的变化,自己首先变化。团队的名字通过‘观音’来暗指同样是外来文化的涂鸦艺术,表明了团队面对不同环境而改变的心态,也指明了团队所追求的艺术方向。”刘峥再一次讲解道。

这样的思路在目前国内的涂鸦团队中还不常见,这使得“观音”在涂鸦界颇受推崇,在普通网友中也倍受好评。“国内涂鸦团队的名字基本上都以英文为主,但是我们还是选择了汉语。涂鸦是一种文化,既然我们把它带进了中国,就应该有中国的元素在里面,否则是没有生存空间的。”这是刘峥创建团队之初的想法,现在,也是“观音”的核心理念。

2007年11月,“观音”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首届涂鸦魅力艺术展”。展览大厅迎面一面三米高、42米长的涂鸦作品,极具震撼力,这是刘峥和他的伙伴花费了几天时间涂成的,也是迄今为止“观音”完成的最大、也是最为畅快的一幅作品。用的是进口的喷漆颜料,刘峥和伙伴们演绎出的却是标准的水墨山水风情。“结合涂鸦字体、图案本身的张力,我希望在作品中同步传达东方美学中‘意’与‘势’的状态。”

在“观音”的理念书中,能够读到这样的文字:作品中引入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的艺术形式,通过作者的构思,以构图的形式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完美地融为一体。“作品的创作风格不单单只是简单地运用中国传统的符号元素,而是在不停地追求作品所传达的意境。”

似乎不像涂鸦,并且缺乏“嘻哈”之风,但是,这就是涂鸦。“我们作品的状态就是要让人震撼,引发思考,哪怕只是走过路过,也要不知不觉地驻足。”在这里,它被重新注入了中国的血液。

“原来‘涂鸦’也可以这样!”看过“观音”的“中国风”系列作品,很多人产生这样的共鸣。

涂鸦“涂鸦”,难以遮盖的次文化“胎记”

临近北京奥运会时,北京服装学院外面知名的“涂鸦墙”毫无征兆地被推倒。“一直作为北京涂鸦地标的北京服装学院涂鸦墙,竟也遭此‘待遇’。也许,真的是‘涂鸦’卑微的出身和不良记录太过根深蒂固。”

时至今日,涂鸦已经从“厕所文学”和“原始人的游戏”,演变成现在的“新兴的艺术”,自身也不断被分化、演变、利用。泄愤只是其中比较原始又“没出息”的一种,很多这样的涂鸦者也经常是“游击队员”,快喷、快跑。“这叫Bomb!”刘峥解释道。Bomb就是没有目的地去“涂鸦”。并不被真正做涂鸦的人所倡导。

更多的时候,它们开始以广告、宣传的方式现身。刘峥与队员们就曾为NIKE Beijing员工休息室墙体进行涂鸦,也曾受邀参加过包括CCTV等主流文化机构举办的活动和比赛。

2008年5月12日,朝阳公园旁边的“涂鸦大道”公益活动现场,刘峥等“观音”队员们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涂鸦团队一起,在震耳欲聋的Hip-Hop音乐中,带着防护面罩,举着彩色喷漆,往竖立的木板和白纸上狂喷各种夸张的图案。“对于大多数涂鸦者来说,这是相当难得的光明正大的涂鸦机会。在需要时才被允许,其余时间都被看成是不守纪律的举动,这让我们还有其他涂鸦者们深感郁闷。”

其实,刘峥理解的涂鸦,是积极的。“我们没有经历过不公和苦难,我们这些1980年代出生的孩子,经历的都是社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的阶段。为什么一定要为了发泄而发泄?”

“观音”中,刘峥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其他成员来自山东、广东等地,但是,大家在这方面的感受却惊人的一致。“有时,刚刚进入团队的‘小孩子’也会有叛逆的想法,我们这些前辈便从长计议,努力说服他们。”理性、社会性,成为越来越多的涂鸦者在考量的问题。

涂鸦在日渐被艺术化、主流化的过程中被逐渐接受着,但是涂鸦诞生之初粗俗、鄙陋的“胎记”始终难以抹去。“其实,对比其它艺术形式,涂鸦并无不同。只是,画作在纸上,涂鸦在墙上。”刘峥又一次无奈地解释。

从“观音CREW”到“观音CLAN”

2006年至今,刘峥和“观音”一路走来,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9个人。“期间有人离开,也不断有新人加入延续‘香火’,现在进来的,基本都是‘90后’了。”

在刘峥的记忆里,每一张鲜活面孔的出现,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故事的背面,则是对涂鸦的认真探索。这种探索的深入,有时连刘峥和戴燕这些“前辈”都惊叹。

学志是目前“观音”里年龄最小的成员,来自汕头的他功力十分了得。在他看来,涂鸦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刚刚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动漫制作专业的他,喜欢像对待专业课一样对待涂鸦,每一次实践都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他涂鸦了另类熊猫的形象,各种姿势的“国宝”除了憨态可掬,还发人深思。他涂过一幅大型涂鸦,主角是一只表情有些痛苦的、带着面具的熊猫,有些人从中看出了迷茫,有些人认为是对环保的呼吁……这让涂鸦在不经意间发挥了作用。刘峥常常感动于他对涂鸦的执着,“万里迢迢从汕头来赴一个关于艺术的约会”。

涂鸦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艺术涂鸦;精神;个性化

在校园生活中,学生每天面对乏味的空间,冷漠的白墙,更需要的是人文艺术的熏陶。当生活出现了色彩、跳跃出跃动的图案,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身心得到放松。北京人民大学南路的涂鸦墙、上海交大的涂鸦墙、厦门大学芙蓉隧道内的涂鸦……无一不彰显着大学生的艺术气息,并成为了著名景点。

一、艺术涂鸦发展的现状

“涂鸦”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街头的随意宣泄到80年代艺术家的加入,渐渐呈现出更具艺术感、更具沟通性的特色,慢慢发展为一门公共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没有特别的技法,工具简单随意,绘画材料丰富,如喷漆、刷子、画笔、油漆、丙烯颜料等,内容大多是因周边环境事物表达出的随机创作,绘制手法多变,主题明确、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如今的涂鸦文化已发展成为一种沟通传递的媒介,是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这种媒介也与起初单纯的墙壁绘画不同,而是更广泛地出现在了各种空间里,如井盖、地面、树干、路障等。在涂鸦向着公共艺术方向发展的同时,它有了新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这种形式与生活的相互结合,成为现代生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园涂鸦的表现形式

最初的“涂鸦”是年轻人为了宣泄而在墙面喷绘简单的标记或句子,以“标签、文字、图像”等为主要视觉符号载体。现在的涂鸦被赋予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涂鸦艺术在中国也已经被不少城市所接受,有很多大学生还自发地在校园里创建涂鸦墙。涂鸦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有的高校的涂鸦墙还成了游客慕名而来的风景点,也有的城市为了宣传一些活动而组织学生或是艺术家专门打造了涂鸦。就总体而言,目前的涂鸦大部分是一些字母变形或者漫画,有些外来的意味,本土特色不足。不管是模仿还是创作,校园的涂鸦都体现着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学生的个人风采和对现实的诉求。归纳来看,校园中的艺术涂鸦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一)文字变形

起初的涂鸦就是字母变形,在字母原有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变形、添加,使画面更华丽、更富动感或者更立体。文字变形有多种形式,普通的美化文字、字体风格的创造、字体透视效果处理、气泡文字、空心字、立体字、卡通字、抽象字,等等。以字体展现的涂鸦一般注重美化效果,因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字体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文字也有着特殊的可识别性,字面的意思往往也透露出涂鸦者所要诉说的话。对于我们而言,除了曾经常见的英文字母变形,我国的汉字文化也可以进行多种效果的处理,甚至将书法融入墙绘设计中。

(二)图案效果

图案涂鸦有的是独立的图形,有的是与文字穿插在一起、图文相互借用,形成具有风格的视觉特征。早期的涂鸦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符号,颜料的出现使得图形的装饰更为绚丽,从而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图案的直观性和表现出的张力更容易吸引参观者阅读。如今绘制材料越来越多,涂鸦的色彩效果、肌理效果也更加地丰富。涂鸦的图案元素可选性很多,比如人物、动物、风景等,校园涂鸦如果能够和本地的文化、历史相结合就会更加整体,更富有特色。

(三)漫画

漫画的表现形式多变,有的是展现某种技法,有的是表述某种情结;有的是单幅,有的是连环;有的是对校园的怀念,有的是对生活的感触。富有人文精神的漫画能够吸引同学去驻足欣赏,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理解,漫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生动易懂的表现手法也受学生喜欢,同学之间也能达成共鸣。

三、校园涂鸦的运用题材

涂鸦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它讲究视觉冲击力,无论色彩、线条还是造型都极富特点,浓重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及夸张的造型都是涂鸦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这种语言将周围的景与画上的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一)地方特色元素

涂鸦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象征性符号元素,因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涂鸦会告诉你这个城市什么最著名,什么最好玩,或者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一个城市的市花、特色美食、典故、传统节日都可以作为题材。结合了本地民俗、人文特色的涂鸦能够充分展示城市的特性和发展历程,学生在绘制的时候也能更多地了解当地特色,参观者也能更直观地了解学校文化,充满地方特色元素的涂鸦能够更深层次地展示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

(二)校园文化元素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学校的育人方针、建校历史、名人故事都是涂鸦者可运用的元素,不管是学校方针的文字涂鸦还是学校历史人物的漫画涂鸦都可以被灵活运用。校园文化元素是最反映校园文化特色的,除了宣传本校的文化,还可以和国家重大的节日或纪念日联系起来,如端午节文化宣传、反法西斯纪念日宣传等,也可以作为征兵宣传或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三)商业文化元素

中国涂鸦的发展很大一定程度上也是依靠商业涂鸦,校园中的商业活动虽然不多但也可以是以宣传校园中举办的某个活动为目的,通过涂鸦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来达到吸引人注意力的目的。

四、校园涂鸦的造型语言

恰当的构图、丰富的色彩,以及适宜的周边环境可以让涂鸦艺术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趣味性

随着涂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写实、写意、卡通等多种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样化,画面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色彩以及耐人寻味的图案含义。涂鸦本身有种童真的感觉,像孩提时代的乱涂乱画诉说着最淳朴的故事。如今的校园涂鸦多是些卡通的形象,趣味性的元素和并不成熟的手法,给人以童趣、温馨的感觉。

(二)装饰性

在我国,涂鸦大多都是作为一种宣传和装饰性存在,这种特性使得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绘制想要的纹样。图案具有艺术性和生命力,用画面本身的触觉、视觉、故事搭建绘画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使之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传递出语言信息。涂鸦的装饰图形包含图形、文字等内容,没有特定的排版样式,造型多变、层次丰富,不管是绘画工具还是颜色都和传统壁画不同,有着现代化人文气息的装饰意味。

(三)个性化

充满个性的大学生们更喜欢具有有视觉冲击力的新事物,而涂鸦恰恰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包含着丰富的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涂鸦的表现内容、形式、展示的媒介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美。绘画风格自由、张扬,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喜好,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抛开传统绘画纸张和材料的束缚,释放着对现实的表达。一幅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主要是作品内包含着绘画者的情感,由于涂鸦者和欣赏者的年龄段接近,这种情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纳。

五、艺术涂鸦在校园中的意义

涂鸦的意义在于它鲜明独特的创作手法、与众不同的造型语言,以及其所营造出的个性、时尚的空间意境。这种表现手法艺术感强烈,主题鲜明。随着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的增大,枯燥单一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到厌烦,他们想追求更简单、醒目的视觉感受。涂鸦语言是图形与色彩的结合,既有着美观性又能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涂鸦不仅装扮了校园,也为枯燥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一)体现审美价值

涂鸦使得空间和人紧密联系,实现了情感的传递,这种艺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涂鸦的色彩绚丽,图案丰富,现在很多涂鸦并非是专业的艺术家所绘制,不论你是否擅长绘画,都可以用画笔将内心情感宣泄出来,通过与众不同的造型语言,营造出个性、时尚的意境。

(二)传递宣传价值

涂鸦可以将单调的环境注入新的活力,随心所欲地表达渗透着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涂鸦将艺术有机融合在校园文化当中。不论你是想宣传最新的社团活动、还是想纪念某个节日,都可以通过涂鸦表现出来。

(三)发挥娱乐价值

涂鸦不单单是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视觉影像,经过仔细推敲后你会发现它更深一层的信息。它通过特殊的视觉效果带给读者思考,随着欣赏者年龄、心情的不同也会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他们有可能通过画面读取到共鸣。涂鸦特有的画面刺激感让学生缓解了生活、就业等多方面压力,也是这种娱乐价值让很多学生参与到涂鸦的活动中来。

(四)促进学习价值

通过涂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在丰富了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及创意能力,尤其是在一些具有艺术类专业的高校。涂鸦并不是一门非常主流的艺术,上手容易、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的绘画技法,通过绘制,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了个性的心理需求。然而,这种艺术作品与学生平时的课堂作业不同,由于绘制材料和载体的特殊性,一旦绘制成功便很难更改,所以对学生手绘基础能力,色彩调配能力等都有一定要求。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构图找到兴趣点,激发对手绘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大面积的涂鸦往往一个人完成不了,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结语

校园艺术文化是在特定场所内满足特定受众的心理与行为需求的公共艺术,由于校园公共空间这一场所的特殊性和以师生为受众群体的性质决定了校园艺术设计所表达的精神内涵。校园的艺术涂鸦不仅要起到提升校园文化气质、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作用,还要能够美化校园环境。艺术涂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也是一种精神,通过视觉形象表达主题思想。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不仅需要学校本身的育人方针,也需要师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来共同搭建,而涂鸦这种平民化的形式能引人注意、让学生共同参与进来。

作者:骆阳 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洁.当代涂鸦文化的视觉语言特征[J].南通大学学报.2014,(03):84-89.

[2]王安澜.涂鸦———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另类插画[D].云南艺术学院.2012.

[3]董凌.涂鸦风格的广告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4]王冰冰.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审美取向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8.

涂鸦文化论文篇6

1.1涂鸦艺术的起源

涂鸦(Graffiti),意大利文之意是乱写,指在墙壁上乱涂写出的图像或画。文字占相当多数,形象的符号或图形、标志等也是常见的内容。涂鸦的存在可能从原始时代有石墙开始就有了,人类早期的历史很多才能都是从那些绘画在石墙上的象征图案所得知。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发明了纸张作为书写交流的工具,墙却成了貌似不可侵犯似的禁地,如果有人在墙上随意涂写就犹如亵渎了它一般,或者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这种想法一直影响着人们对涂鸦艺术的认知。但作为传递开创性想法的媒介,尽管只是一些标记性的笔画或几笔鲜艳的色彩。涂鸦艺术却从未消失过,它总是很有用也很有乐趣。

1.2涂鸦艺术的发展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纽约,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生活在此种社会压力下的次文化社会边缘的艺术家们,构成所谓的反文化艺术小团体;由于各种社会问题而流浪的西裔或黑人青年,思想上形成一股地域性的、叛逆的嘻哈文化社会艺术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了街头篮球、街头涂鸦、街舞、HIP&HOP、RAP饶舌歌曲等艺术文化活动。涂鸦就起源于此。发展初期,涂鸦艺术是用来表现涂鸦艺术家们的自我主张以及强烈的个人风格;到了后期,涂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会行为,而加入了艺术家鲜明的风格在里面,更易被平民百姓所喜爱,并且慢慢从地下走向街头。涂鸦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晚,随着与港台和国外的文化交流、以及街舞文化在国内的流行,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上海、广州等地也出现了少量的涂鸦作品。如以“奥运向我们走来”为主题进行涂鸦创作北京之墙、成都芳沁街的涂鸦墙。但与国外的涂鸦区别在于中国的涂鸦艺术被涂上了浓重的商业色彩,其出现是为了给一些既定的场合增加时尚元素,是一种时髦的玩意。

2服装中的涂鸦图案

2.1中国传统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图案多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即便是描绘现实中的事物,也经过了加工和变形,力图表现一种圆满和谐的意境和美感。具体包括瑞兽图案、吉祥画、汉字图案、古代花边纹样、花卉图案、诸神图案、仕女图、中国古代家具和建筑图案、中国化的佛教图案、生肖图案,以及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等。传统图案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不是所有的图案都适合用涂鸦手法展现在服装上。涂鸦,不仅要考虑用怎样的手法表现,选择什么样的颜料、绘制工具;还要结合这些手法选择适合涂鸦的图案。一般而言,京剧脸谱、泼墨写意的山水画、瓷器花纹、动物图腾,都可以用来涂鸦。结合这些图案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为服装设计增光添彩,还突显出服装设计者和涂鸦爱好者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热爱。

2.2变形艺术字体

这一类基本上是以字母为基本单位,加上涂鸦者的创作和想象进行涂鸦的一种图案风格。基本上有泡泡字、方块字、变形交叉字。前两种是涂鸦基本字体,是新手上墙练习的一种字体。前者主要为圆形、椭圆形、水滴形,在绘画时只要能理解字体形状和组成单位,就能成功的表现出该字体的整体风格;后者要求在画好字母原型的同时,通过在字母上加阴影的方式表现出多边体的厚度感、三维空间感,使其具有动感风格。

2.33D效果图案

这类图案不单单是指字母的效果展现,它没有特定的绘画内容,简单的说最终效果是跟普通的素描、水粉水彩画的效果差不多,只是绘画工具不同,需要有素描基础的人才能进行练习和创作。这类图案很注重空间感,创作者要在二维的墙面或纸上制作出很鲜明的光影和遮挡效果。绘画步骤也是很繁琐的,要设计草图、颜色的喷绘也不是一遍就会成功的。要想很成功的完成一件作品,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前两种来说算是最大的了。

3涂鸦图案在不同服装款式中的表现

3.1个性T恤

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涂鸦方式,一个卓尔不群的图案,一句掷地有声的妙语,都可能成为你随行的法宝。T恤装作为大众春夏季首选之一,以其自然、舒适、潇洒又不失庄重之感的优点被人们所钟爱,在T恤上涂鸦,不仅能使穿着者感受涂鸦服装的趣味感与娱乐性,更是因为其面料选择上的优越性:T恤所用原料尤以纯棉、麻或麻棉混纺居多,上身舒适也是涂鸦绘画的常用面料,不管是喷绘还是手绘,抑或是数码印染,最终效果都会让涂鸦者满意,让大众所接受。

一般而言,适合T恤涂鸦的图案有涂鸦头像、抽象几何、字母符号这三类。第一类可以在下摆较长的T恤上完成,选择这样的款式是为了把这类涂鸦图案更好的表现出来、比如2009年比较流行的奥巴马头像涂鸦T恤。为了配合这类效果,面料一般都要做水洗或磨旧处理。第二类随意涂鸦的几何图纹,如抽象画般的效果,搭配纯色的A字裙或热裤效果最佳。这样的图案无需去商店购买,会涂鸦的人们可以自己在纯色的T恤上随意设计,衣服当然也是独一无二,不用担心走在街上与别人尴尬的撞衫。第三类字母符号的图案是最常见不过的了,一句个性的英语表达、一些简单的字母组合、都会让整件衣服变得生动有趣。

3.2百变裙装

近几年的时尚越来越带有后现代的艺术风格,涂鸦就是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Vivienne Westwood2007春夏会的背景版图,还是Anna Sui的土耳其地毯图案,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涂抹勾勒,一切都随心所欲。此时,裙装变为设计师手中的画布,而穿着者也心甘情愿成为调色盘。裙装之所以成为涂鸦服装的主要款式,主要原因是裙装较其他款型的服装而言,裁剪手法较为简单,衣片缝合线较少,如果是中裙或是长裙的长度,很利于在服装上进行大面积绘画,形成很强烈的视觉效果。要想把涂鸦裙装穿的很有品位,就要考虑图案、服装的质地,甚至穿着者的气质。如果是很具质感的丝质面料,那么简单的线条涂鸦、简约的剪裁,就可打造的个性淑女。

裙装一般款式上分为连身裙和半身裙,这两种款型在涂鸦图案的选择上没有明显的分别,从近几年几位在裙装上涂鸦的设计师来看,一般都选择抽象的图案随意绘画,有的会布满整件衣服,有的是进行局部点缀,不管是以怎样的手法表现,总会在第一时间抢占人们的视野,不管是T台走秀,还 是街头混搭,这样的一条裙子,永远都会是人们的最爱。

3.3涂鸦牛仔装

当Hip pop运动风靡世界时,牛仔作为时尚重要选择的服饰当然也不能免俗,近几年来欧美、日韩市场的一个重要流行趋势就是:涂鸦在服装上的运用——即兴喷绘、涂鸦式拔印和电脑喷、绣等工艺,把更多的颜色、更前卫的图案运用在了牛仔布料上。 涂鸦风已成了牛仔焦点趋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选项。涂鸦爱好者一般比较喜欢在牛仔裤上涂鸦,较少的选择牛仔上衣和牛仔裙。牛仔面料本身就比较硬朗,不易出现太多的褶皱,很多时候绘画整件衣服,裤子的整条裤管效果会很好,也可以在局部绘制小幅图案加以点缀。总起来说不管是以怎样的形式绘画,都会让原本纯色的牛仔装更街头、更诙谐富有趣味性。无论是T台上服装大师的展现,还是日常街头的搭配,一件个性的涂鸦牛仔装一定会让人的整体造型更加出彩4涂鸦艺术与服装品牌的结缘

服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分支,已经成为结合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跨界领域”,这意味着,今天的设计风格正在迅速地与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正与艺术创造接近,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正在消逝。

4.1Johnny Law与Nike

Johnny Law是涂鸦界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人称“Jor One”,同时是涂鸦派波鞋(香港、澳门等地对球鞋的俗称)的头号人物。他的涂鸦作品广泛分布在街头、建筑、服装、鞋子等方面。最特别的是,他的涂鸦作品还包括高跟鞋,这是一件让女人们疯狂的事!他长期与Nike合作推出的涂鸦鞋,是每年爱好Nike年轻人的必选。他的图案很随性、很具街头风,结合Nike不同的款型,相信Nike鞋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舒适,更是一幅冲击人们视线的行走中的涂鸦艺术。

4.2克劳迪亚与CK

克劳迪亚士美国曼哈顿著名的涂鸦艺术家,她的作品上都带有一个标签,上面写着“Claw Money”或者“Claw MYM”,她想借此招揽生意赚大钱。她长期与CK合作推出新款,在营销和创品牌上追随着CK的脚步。CK2005春季特别艺术时装展中,克劳迪亚设计了印有涂鸦图案的内衣,这些与CK以往风格大相径庭的涂鸦内衣,在时装展中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天桥上的涂鸦设计,以其个性、机智、奔放的创作风格,深得年轻人及前卫一族的欢心。由此助长了涂鸦艺术潮流新风尚,与涂鸦画结合设计制作的服装,已成为今日的时髦新宠。涂鸦服装不仅是年轻人的最爱,在服装设计界,许多设计师也都会力邀涂鸦艺术家为其设计亲力亲为,不仅会有耳目一新的涂鸦图案系列服装设计,更说明了这些地铁、墙头的街头文化已经用艺术的身份开始出现在时尚界的各个角落,为服装设计注入了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

5结束语

总之,涂鸦艺术从形成到发展,到运用在服装设计领域,已经成为当代很具代表性的时尚流行符号。服装已经成为街头涂鸦艺术家诠释他们艺术灵感的新领地,更是大众切身去体会标新立异的涂鸦艺术的新途径,并用一种新的街头穿着文化重新演绎着流行和时尚。大概在涂鸦兴起的那个年代,人们不会想到:当代涂鸦会随着人文社会的发展,变成随处可见的一种另类时尚。

参考文献:

[1] 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诸佳.平面设计中的涂鸦艺术[J].科学与文化,2007(6).

[3] 黄灿艺,崔丽娜.浅谈涂鸦艺术对服装设计领域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8(14).

[4] 黄向群.涂鸦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渗透[J].服饰导报,2011(1).

涂鸦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涂鸦艺术;包装设计;视觉设计

涂鸦艺术是结合嘻哈文化的一种涂写艺术,起源于美国的布朗克斯区。布朗克斯区是纽约五个区中最北面的一个,拥有最多公园用地,居民主要以非洲和拉丁美洲后裔为主,是纽约市有名的贫民区,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与景观。涂鸦艺术产生时一度受到主流社会的歧视和否定,但这并没有影响布朗克斯区居民对它的喜爱。涂鸦艺术布满了城市街道的墙面、地铁出口等公共场所,表达了涂鸦爱好者的强烈情感。

“涂鸦”英文是“Graffiti”,很多不了解涂鸦的人会认为涂鸦就是乱涂乱画,其实不然。Graffiti是一种视觉字体设计艺术,涂鸦内容以变形英文字体为主,其次有3D写实、人物写实、场景写实、卡通人物等,配上艳丽的颜色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由于不受载体的限制且受到商业活动的追捧,涂鸦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时尚、潮流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尤其是年轻人。

一、涂鸦的艺术性

1.涂鸦艺术的发展历程

涂鸦艺术最早只出现在墙面和地面上,但对于传统的人们来说这是未开化的表现,他们不认可任何“破坏”城市形象的行为。后来,由于有关部门开始意识到这种涂鸦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乱涂乱画,而是对社会不满情绪的表达,这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挖掘其艺术价值。涂鸦从此步入各个领域,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涂鸦艺术的特殊意义

涂鸦艺术最初就是一种随意、自由、信手拈来的涂画,用于宣泄感情,是一种本能的表达。它的创作者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程度,因此也创造出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景象,体现出了涂鸦艺术的多元化、个性化、丰富性。随着涂鸦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许多艺术家开始走上涂鸦之路,如此一来,涂鸦艺术不断涌现新的风格和手法。如今,涂鸦艺术已经被社会认可为表现内心世界的艺术。涂鸦艺术首先给观者一种新鲜、趣味的感受,其次是表达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在社会节奏加快的今天,其为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轻松和舒适的感觉。

3.涂鸦艺术的价值

涂鸦艺术的视觉冲击性强、想法自由离奇,可以让工作繁忙的现代人体验到快乐和刺激,感受年轻的活力与热情。涂鸦艺术一般是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形式简单、热情,表达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生活本来就是艺术的根源。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中,人们更需要富有个性和想象力的创作。涂鸦艺术作为门槛较低的行为艺术,实质上是真正的大众艺术,这不仅体现出人们对个性化精神文化的追求,也间接地实现了自我实现,丰富了城市文化。

二、涂鸦艺术在包装艺术中的应用

在包装设计的应用上,设计师往往会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受众人群选择合适的涂鸦形象。不同涂鸦元素有不同的特点,涂鸦艺术的不同风格也给予包装设计师不同的启发,使包装艺术具有更多的表现手法和能力。

1.整体运用

整体运用是在包装设计上将涂鸦艺术所有的元素完整地呈现,包括涂鸦艺术的字体、图形、颜色、比例等,全面地体现出涂f艺术的特点,涂鸦元素使包装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比如人头马V.S.O.P酒瓶礼盒在包装设计上采用大量的涂鸦元素。包装独特的气质,满足了人们对完美生活的需要,并享受到高品质生活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2.组合运用

组合运用是指对不同的涂鸦艺术组成部分以及不同的风格,用复杂多变的形式产生更具层次感的体验,使不同阶层的消费人群产生思想共鸣,使艺术与生活接轨,让观者产生愉悦的体验感受,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3.局部运用

局部运用的含义指包装设计中所选择的特定内容能够满足商品的特性,其将某种元素扩大化以突出画面的重点,强调某种感受,使包装风格个性化。这种表现手法合二为一,既有传统的气息,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独特思想。比如YSL香水的包装上局部运用涂鸦元素,油漆涂刷产生的肌理效果表现了独特的气质。

三、结语

包装是商业文化重要的形式之一,消费者对包装的关注度也日益剧增。包装设计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和背景,同时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换言之,现代包装设计是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产物。

参考文献:

涂鸦文化论文篇8

[关键词]儿童涂鸦 发展特点 心理基础

儿童大约从14个月开始就会自发性的乱涂乱画,这种行为一般要维持到3-4岁。由于儿童此时的“绘画”行为表现得不系统、无秩序,我们把它称为涂鸦。有研究表明,儿童涂鸦行为的出现具有跨种族与跨文化的普遍性。正如苏联教育家德廖莫夫所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做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儿童的绘画反映出儿童的肌肉协调性、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对儿童绘画的内容与行为方式的深入观察,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儿童。因此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很有必要了解儿童涂鸦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心理基础,从而引导儿童在涂鸦过程中获得绘画的基本兴趣与技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一、儿童涂鸦的发展特点

研究表明,儿童的绘画发展具有阶段性,涂鸦行为是儿童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研究几百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张儿童画的基础上,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这些理论详细说明了儿童出现涂鸦行为的年龄、涂鸦的主要内容以及涂鸦的动作方式。

1.儿童涂鸦的年龄差异

儿童开始涂鸦的年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来自于研究者观察视角的不同,也有儿童自身条件的不同。柯思修泰纳认为,2-4岁儿童处于涂鸦期,此时的儿童只会画事物的局部,整幅画面无系统、无秩序。白特认为,2-3岁儿童处于涂鸦期,3岁时为涂鸦期的巅峰。赫伯特?里德认为,4岁以前儿童绘画的阶段是错画期,即乱涂乱画的阶段。维克多罗恩菲尔德认为,2-4岁儿童处于涂鸦期。杜玫认为,1-2岁的儿童就开始会画波形线、乱丝线、直线、圆形线等。屠美如认为,1岁半至4岁的儿童,会出现无目的的乱笔画,反映在画面上是杂乱的线条。还有人基于更为细致的自然观察后认为,儿童在15-20个月时开始出现无规则、无目的的乱涂乱画。贝利量表测量的结果显示,有90%的儿童会在10-21个月期间出现了乱涂乱画的现象。

儿童涂鸦行为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动作技能得到了发展,儿童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论国别、性别,儿童涂鸦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由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绘画的刺激因素不尽相同,如儿童接触绘画工具的机会不同、家长引导状况也不一样,所以儿童出现涂鸦行为的时间自然具有差异性。当代绘画治疗研究表明,如果儿童出现涂鸦的时间过晚或者4-5岁以后仍然处于完全无控制的涂鸦水平,那是值得家长引起注意的。

2.儿童涂鸦的主要内容

根据儿童绘画内容的不同以及动作的灵活程度,研究者们对儿童从一开始有涂鸦行为到基本有能力绘图之间划分了更为细致的若干阶段。维克多?罗恩菲尔德将涂鸦期细分为几个子阶段:未分化涂鸦,即无控制的涂抹;经线涂鸦,重复性地上下方向涂直线;圆形涂鸦,即重复画圆,并用它来表现一切事物;命名涂鸦,即认识到绘画内容与外界物的关系,受画面象征符号启发而命名绘画内容。陈鹤琴认为涂鸦期可以分为波形图、乱丝图和圆形图三个阶段。波形图是一种从左到右的连续弧形线条,而且这些线条总是略微向上的;乱丝图是由于儿童无法表现不同方向的直线和曲线而画出的类似于乱丝状的涂鸦;圆形图是在儿童执笔作画有了相当经验以后出现的,儿童画圈的方向一般是顺时针的。屠美如认为1岁半至4岁儿童,无目的的用笔乱画,反映在画面上是杂乱的线条。在涂鸦后期,已有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的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一种颜色笔涂画。杜玫认为涂鸦的儿童开始画出的线有波形线、乱丝线、直线、圆形线等。

从上文分析可以发现,研究者认为儿童涂鸦内容也存在差异,但儿童涂鸦内容一般都会经历从线(直线、弧线)到形(有缺口的圆、封闭的圆)的发展,从单一形(圆或连续的线)到形的组合(圆表示太阳、两条交叉的弧线代表鱼或圆上添加线条表示蝌蚪人)的发展。

3.儿童涂鸦的动作方式

儿童涂鸦动作的进行依赖于儿童握笔与运笔的过程。所以从握笔与运笔两方面可以了解儿童涂鸦的特点。

从儿童握笔的手姿势的发展来看,最早握笔的动作包括整个手和手臂的运动,表现出“手掌向上的抓握动作”,即儿童在握笔的时候,手心向上,手掌和手指一起活动来抓握笔。用这种笨拙的握笔动作形式,儿童很难进行有目的的绘画动作。随着在绘画活动中偶然的尝试以及在家长与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调整握笔动作,儿童“手掌向上抓握”的握笔动作逐渐被“手掌向下抓握”的动作所代替,拇指和其他四指开始在绘画技能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儿童运笔姿势所调整的部位来看,刚开始学会握笔的儿童一般会通过手臂和肘部的运动来调整笔的位置。在手指的协调运动能力发展后,儿童逐渐习惯于用手指来调整握笔姿势和笔的位置,手臂和肘部的运动频率下降。赫伯特里德分析4岁以前儿童绘画时运笔的情况:一是无目的的笔画,通常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依赖肩部的肌肉动作。二是有目的的笔画,依赖肘部与手臂的运动,能说出所画线的名称。三是模仿的笔画,手腕的动作代替了手臂的动作,手指的活动代替手腕的动作,通常努力模仿成人作画的动作。杜玫也认为1-2岁的儿童作画时大部分由肘部、腕部用力,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进行。

儿童涂鸦时,无论是握笔还是运笔,都遵循从大肌肉到精细肌肉的过渡,从躯干中心运动到远离躯干的肢体运动,遵循“经济性原则”。研究表明,2-3岁儿童就可以握住靠近笔尖的部位,主要运用肩关节的活动来进行绘画,然后逐渐发展为用肘部来控制笔的运动,最后发展为用手指的活动来控制笔的运动。

二、儿童涂鸦的心理基础

儿童出现涂鸦行为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生物遗传的因素,也有文化教育的影响;既有儿童个体动作发展的原因,也有儿童认知水平的状况所决定。我们试从心理学对婴儿早期的研究结果中寻找儿童涂鸦的心理学基础。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人类这一物种生来就对新奇刺激感兴趣。在研究婴儿知觉过程中,研究者就发现婴儿对新奇刺激具有天生的偏爱,这是人们所称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学习。当出现一个新奇刺激时,婴儿最初是一个强烈的反应,然后刺激重复出现时,婴儿就逐渐减少对它反应的强度,也就是不再引起他的注意。这表现为注视时间的减少、心率降低、呼吸变缓等,即为习惯化。习惯化发生后,当刺激发生了改变,再次变得新奇时,婴儿兴趣重新出现,又使有机体的反应恢复到一种较高的水平,即为去习惯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表现了婴儿惊人的学习能力,婴儿不是被动的听从成人的摆布,而是非常敏感的注意周围环境事物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立即做出反应,他在不断地习惯新刺激,并把注意力不断地转向更新的刺激,这就保证了他不断地汲取环境中的新信息,从而扩展他对环境的知识,提高了认知的能力。与麦独孤的观点一致,一般认为这种学习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儿童大概在1岁的时候第一次握起了笔。笔,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新奇的刺激。儿童握笔乱涂乱画的时候会被涂画出来的各种出人意料的线条、图形所吸引,对儿童来说这是非常新奇、好玩的。儿童在乱涂乱画之前确实没有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一种游戏而已。但儿童对绘画的运动会感觉兴奋,对纸上出现的线条从视觉上感到愉悦。由于涂画在不同材质上的绘画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正是儿童在墙壁上、床单上、家具上乐此不疲地涂画的兴趣所在,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到了笔带给他的快乐。

2.模仿与强化

人们发现,新生儿对成人的面部表情有惊人的模仿能力。国外研究表明,出生2-3周的新生儿对人类面部表情就具有模仿能力,如成人伸舌头,婴儿也跟着伸舌头,成人张嘴,他也跟着张嘴,成人笑了,他也表现出高兴的表情,等等。跨文化研究表明,尽管婴儿模仿的精确性并不高,但世界上许多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婴儿都具有模仿成人的面部表情及头部姿势的能力。婴儿在1岁半左右开始出现延迟模仿的能力。皮亚杰对他女儿学会发脾气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学步儿已经学会了延迟模仿。学步儿已经能够记住和再现过去看到过的原型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一定是记住了过去经验过的事件,并产生和保持了有关的心理表象。

人们不难发现,儿童在1岁半左右就会很频繁地模仿成人的行为。当一个成年人在扫地、搬椅子、写字……的时候,儿童就会模仿成人的动作,甚至会与成人抢夺有关的用具。与此同理,当儿童看到别人绘画或写字时,他也会从事与此相仿的动作,握起笔开始乱涂乱画,甚至能够画出类似他曾经见过的事物。由于动作技能较差,所画的“原生态”的作品往往非常抽象,但也总能引起家长的兴趣。家长此时表现出来的兴奋、喜悦与鼓励,恰恰强化了儿童的这种涂鸦行为。所以模仿是儿童的又一种强有力的学习手段,而家长的强化促使儿童更投入的从事涂鸦活动。

3.动作与认知建构

皮亚杰认为,动作图式是婴儿认知结构的基石,个体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遗传,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环境,而是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动作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主体为认知客体就必须对客体施加动作,在动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发生相互改变、相互适应,从而使得个体的心理结构不断改组与重建。他指出,个体与环境最早实现的平衡是以最初动作——先天性无条件反射为中介的。个体从出生到1岁左右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动作习惯和知觉形成阶段、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以及协调阶段。在1岁到1岁半的时间里,儿童已经能够通过尝试错误发现新的动作方式。此时的儿童认知处于前运算阶段,已经出现象征符号机能,可以凭借符号对所指向的客观事物进行象征性表达,儿童绘画——涂鸦就是象征性表达的一种具体方式。

儿童最初的无目的的涂抹以尝试错误的方式增加了动作经验。当儿童手与眼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的时候,就有能力画出类似于经线的线条,随后又以连环弧线的方式画出了半封闭或封闭式的圆。儿童会画圆形的时候并会用圆来指代具体的事物,这说明儿童已经进入命名涂鸦阶段,其象征符号的机能得到了发展。但是儿童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以圆形来指代一切事物,这也说明儿童绘画的符号象征机能相对比较弱,这种绘画活动还是属于涂鸦行为。

参考文献

[1]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89. 

[2]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5.

[3]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