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8篇

时间:2023-08-16 09:19:59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篇1

关键词:保障体系 预测预报 防火材料 自燃机理

中图分类号:TD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随着矿井高产高效集约化的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对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每一场火灾的发生,轻则影响生产,重者可以烧毁煤炭资源和矿井设备,更为严重者则可能引燃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烟毒化矿井。在煤矿里,通常根据引火的热源不同将矿井火灾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由外部热源如明火、放炮、瓦斯煤尘爆炸、机电设备运转不灵、摩擦、电流短路等原因引燃可燃物而发生的火灾称为外因火灾,外部火灾可以发生在矿井的任何地点,且属于偶然事件。

煤矿内因火灾主要是指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如煤柱破裂、浮煤集中堆积又有一定风流供给)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聚集热量导致着火引起的火灾。

可燃物由蓄积热量发展发展成为火灾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潜伏期和自热期的时间较长,如果在潜伏期和自热期,破坏了外部的供氧条件或热量蓄积条件,自燃过程终止,便不能发展成为火灾。所以,内因火灾往往是由于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造成的。

就内因火灾的特点而言,它的发生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且有预兆,易于早期发现。但火源隐蔽,往往发生在人们难以或不能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要想找到真正的火源却非易事,因此不能及时扑灭,以致有的内因火灾可以持续数月、数年、数十年而不灭,烧毁大量煤炭资源,冻结大量开拓煤量。分析当前众多防灭火技术,发现每一项技术都有其特殊性和适用条件,利用每一项技术还不能完全预防和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预防为主”的宗旨指导下,加强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发展防灭火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每一个防灭火科技人员的责任和重担。

1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保障体系

对于开采具有煤层自然发火的矿井,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保障体系,完善防灭火技术体系库,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矿井防灭火技术体系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矿井、采区、工作面巷道设计布置必须有利于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矿井、采区巷道尽可能布置在岩巷中,工作面巷道应避开应力集中区、老巷等位置,当无法避免时就必须在设计时就采区防灭火技术措施。

(2)通风系统务求简单、稳定、可靠。矿井通风系统对煤层自然发火影响最大,要求通风系统合理,风流稳定、可靠、通风负压小;利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软件,定期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当通风系统不合理时,必须及时进行改造;建立矿井火灾救灾专家系统。目前许多科研院所研究了许多这方面的软件,但缺乏现场的广泛应用。因此,每一个矿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通风系统数据库,使通风系统趋向自动化,实施通风系统在线分析优化、自动调整,提高矿井抗灾、救灾能力。

(3)巷道断面尽可能大,支护能力尽量强。巷道支护应推广应用以锚网、锚喷为主的巷道支护技术,减少巷道变形、煤体破碎。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越来越大,巷道支护难度也越来越大,有必要研究巷道支护新技术。根据现场统计情况,只要保持煤体完整,一般不易出现自然发火现象,所以提高巷道支护能力,减少煤体破碎程度,延缓巷道变形,成为研究巷道支护的首要任务。

(4)建立矿井防灭火技术数据库,应用到矿井各个生产环节;完善矿井防灭火设备;使矿井防灭火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熟练掌握每一项技术,提高防灭火作业人员素质;防灭火技术和设备必须系统化;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及不同隐患点,创建矿井防灭火技术和设备优化分析系统,提高防灭火可靠性及有效性,减少无效防灭火工程。

(5)建立矿井防灾、抗灾指挥系统,提高矿井防灾、救灾快速应变能力,推行矿井防灾、救灾指挥军事化管理,在矿井上下建立矿井防灾、救灾指挥基地。

2 提高矿井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能力

煤层自然发火都有早期预兆,能够及时发现自燃发火早期现象,对避免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因此,矿井必须建立的煤层自然发话哦早期预测预报网络和防控体系,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完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目前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仅布置了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这些传感器布置的数量、位置不够完善、合理,不具有自然发火分析判断能力,为更好的服务与自然发火的早期预测功能,应从以下几点继续改进、完善。

研制乙烯、乙炔等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传感器;布置完善的各类 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传感器;根据每一个矿井的具体情况,建立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分析系统和识别系统,及时判断自然发火隐患的

位置。

(2)改进隐蔽着火源的探测手段

煤层自然发火一般出现在破碎的深部,若不能及时判断着火源的准确具置,很难做到防灭火的及时性,因此许多矿区出现很多“顽固性”高温点,久治不下,原因就在于此。目前研制使用的红外测温仪,受现场客观条件制约,只能测定煤体表面温度,对深部火源探测效果不好。有的矿区采用放射元素―氡探测大型火区,该技术对探测煤层埋藏较浅的大型火区效果较好,如太原理工大学组织实施的对大同矿区、新疆矿区进行的大型火区探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现场操作较复杂,探测时间较长,受现场条件限制等问题。所以研究快速可靠的隐蔽火源探测技术成为矿井治理自然发火的迫切

要求。

(3)扩大矿井安全检测系统与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的兼容性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乙烯、乙炔等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技术,一般仅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预测预报,且在对采空区进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时布点困难。各矿使用两种系统一分为二,应合二为一,在巷道内布置采样点,弥补当前没有乙烯、乙炔传感器的缺陷,以便综合分析矿井自然发火隐患。

3 研究新型防灭火材料与装备

为了防治煤炭自燃,国内外广泛采用注浆、撒阻化剂、注惰气、注凝胶、胶体泥浆、三相泡沫、阻化气雾等技术[1]。这些技术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不足:采用注浆技术,浆体注入到采空区后,一般有高向低的线流动,扩散范围小,浆液容易流失,有时还会发生溃浆事故;注惰性气体,气体容易随漏风逸散,不易停留在注入的区域内,且灭火降温能力差;注凝胶、泡沫树脂等,流动性差流量小,成本高;注惰气泡沫,泡沫容易破碎,一旦水分挥发,防灭火的性能就会消失;三相泡沫利用粉煤灰、黄泥等的覆盖性、氮气的窒息性、水的降温能力,综合气、固、液三相的功能,在火区治理中具有较好的现场实用性,然而对于工作面的防灭火而言,现场实践显示三相泡沫的产生伴随也产生一些有味的杂质气体污染井下空气,适才井下人员大多不愿使用。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制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配制方面、绿色的新型防灭火新材料。

4 探索煤层自燃发火机理与规律

自十七世纪黄铁矿导引学说提出后,煤炭自燃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随后形成了细菌导因学说、酚基导引学说、及煤氧复合学说四大主要理论[2]。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深入,在传统学说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对煤炭自燃机理新的认识:从煤岩相学研究煤自燃的机理发现,在煤温度升高过程中,因煤组分的不同,各阶段的氧化速率和放热强度以及蓄热能力均不同,所以煤自燃过程阶段的划分也各异[3-4];从煤体表面的反应热研究发现,温度对反应速率有直接影响,煤的氧化反应是从表面逐渐进行的,且随着煤体温度的不同产生出不同的气体;从煤的活化能入手研究,解释了煤自燃进程,提出了煤自燃逐步自活化反应理论[5]。

只有摸清煤层自然发火机理,掌握煤层自然发火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治理煤层自然发火,确保矿井长治久安。随着人类对微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继续探索煤层自然发火机理与规律,研究其对应的治理手段,做到有的放矢。治理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工作者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灭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防治手段也将不断完善。只有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防治技术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矿井防灭火工作的需要,才能为我国煤炭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语

分析当前众多防灭火技术,发现每一项技术都有其特殊性和适用条件,利用每一项技术还不能完全预防和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根据多年现场工作的经验,认识到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必须在建立整套完整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保障体系、提高矿井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能力、研究新型防灭火材料与装备、继续探索煤层自燃发火机理与规律等方面做出努力。

文中一些观点是站在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角度上进行的考虑,从一个侧面能反映出现场的需求,对以后的矿井防灭火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德明.矿井火灾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秦玉书,赵玉田,张永吉.煤矿井下内因火灾防治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3.

[3] 张玉贵,唐修义,何萍.煤分子结构与煤的自燃倾向性[J].煤矿安全,1989(7):1-5.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篇2

关键词:矿井 火灾 外因 内因 因素

1 概述

我们都知道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能烧毁大量的矿井资源和矿井设备、设施,每一场矿井火灾的发生都可能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有时还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一场火灾往往造成数十万乃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同时,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重大的恶性火灾事故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防灭火技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矿井火灾的构成因素及分类

什么是矿井火灾呢?如:地面井口房失火、通风机房失火、井下皮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造成损失的非控制性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的都被称为矿井火灾。

2.1 矿井火灾的构成因素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虽是多种多样,但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只有这三点。①空气:空气是维持燃烧必不可少的条件,若缺乏足够氧气,任何物质燃烧都不能持续,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热源点支持。②可燃物:是被氧化剂所氧化的物质。坑木、各类机电设备、各种油料、炸药等都具有可燃性,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③热源:是指具有一定温度和放出很多热量的火源。煤的自燃、瓦斯煤尘爆炸、放炮作业、电流短路等都可以成为引火热源,此外机械摩擦、吸烟等行为也会引发一些安全隐患,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只有将这些热源控制好了,才能最终避免火灾的发生。

矿井火灾的防治与扑灭都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矿井火灾就不可能发生。火灾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而且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矿井火灾。

2.2 矿井火灾的分类 根据引起矿井火灾的引火源不同,通常可将矿井火灾分成两大类:①外因火灾。引起燃烧而形成的火灾叫外因火灾,可燃物在外界火源(明火或高温热源)的作用下,往往容易产生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外因火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机械摩擦及物碰撞可燃物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违规爆破;电气火、电缆、开关、电机过负荷、短路、电火花;明火,如吸烟、电焊、电炉引起。外因火灾特点:外因火灾一般容易发生:井口附近、井下机电室、采掘工作面、有电缆的木支架巷道处突然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可能酿成恶性事故。②内因(自燃)火灾。自燃物在一定的外部(适量的通风供氧)条件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并积聚热量,使其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形成的火灾称之为内因火灾。在煤矿中自燃物主要是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炭。整个矿井火灾事故中,内因火灾占的比例很大。

内因火灾主要是由于煤炭自燃引起的。

特点:一是要想真正找到火源并非易事,因为往往发生在人们难以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内因火源比较隐蔽;二是煤炭自燃发火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易于早期发现;三是有的自燃发火区可以持续数月、乃至数十年而不灭,因为内因火灾常常不能及时灭火。

3 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

预防矿井火灾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消防并举”。

3.1 预防外因火灾的技术措施 预防外因火灾发生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有:①主要通风机必须具有反风系统或设备,反风设施。②矿井必须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在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③在适当的位置建造防火门,防止火灾事故扩大。④每个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设立消防材料库。二是防止火源产生:①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②防止摩擦引燃。③防止产生机电火灾。④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⑤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

3.2 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措施 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进步,我国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防治的措施有了很大发展。每个矿区都有适应自身需要的防灭火技术措施,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目前防治内因火灾的措施主要有:①通风技术方面。加强通风防火管理;采取均压防火措施;正确设置控制风流设施;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②采矿技术方面。正确选择采煤方法和开采程序;正确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合理布置采准区;加强顶板管理,加快回采速度,不得任意采掘规定的阶段之间和采区之间煤柱;进行预防性灌浆,注阻化剂、惰性气体等。

4 结论

总之,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要做到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能防止一切偶然事故的发生,根据矿井具体条件,制订出合理的措施,为采掘工作创造安全有利的劳动条件。为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使矿井火灾在预防、监测和扑救三方面实现三维立体空间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小舟.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现状,煤矿现代化,2005.5.

[2]石耀康.浅谈矿井防灭火工作,甘肃科技,2004.2.

[3]秦波涛,王德明.矿井防灭火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中国安全科学报社,2007.12.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篇3

关键词:矿井火灾;防灭火技术;煤矿安全生产;火灾防治技术;火灾防治设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7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15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80

由自燃引发的火灾在我国矿井火灾中影响极大,据统计我国50%以上的矿井存在自燃发火的问题。其中约有47%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分布在我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之中,如今矿井的自燃发火约占据总发火次数的94%,其中60%的采空区自燃是由内因火灾引发的。加强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在煤矿推广了黄泥灌浆防火技术,60~70年代阻化剂防火、均压通风、高倍数泡沫灭火等相关技术相继问世,为适应普通采煤法和高产高效采煤法的综合防灭火技术,80~90年代又研究出矿井自燃发火预测系统、惰气防灭火、快速高效堵漏风、带式输送机火灾防治等技术。由于我国对煤矿防灭火的意识比较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防灭火的设备和技术不够完善,因此矿井火灾安全技术的防治工作仍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之一。

1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

矿井火灾通常是指:在矿井下边或地面造成人员伤亡,相关设备损毁,矿井无法正常生产的火灾。

发生矿井火灾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二是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因此,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外因火灾及内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指在井下拆卸矿灯、吸烟、放明炮等引起的或是因井下电气设备使用不当维修不及时引起的,还有就是矿井瓦斯、煤尘的燃烧或爆炸造成的。一般井口附近、采掘工作面、带电缆的木支架巷道等处是外因火灾的主要发生场所。

内因火灾是煤层在生产过程中煤炭在空气中氧化发热并积聚热量引起的火灾,据统计,我国煤矿的矿井火灾有90%以上由内因造成的。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采空区、冒顶处及压酥的煤柱中。

2 矿井火灾产生的危害

第一,就矿井火灾产生危害的程度来说,一般井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资源损失要比地面火灾较为严重,这是由于矿井发生火灾时矿井空间的限制,井下的工作人员难以躲避,设备无法搬移,而且煤炭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当火灾发生时非常被动。

第二,伴随着矿井火灾的发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随之蔓延在井下巷道内,如果这些有害气体没有及时的排除将会引发工作人员中毒、窒息甚至

死亡。

第三,矿井火灾由于封闭火区,矿井的煤炭可采储量将明显下降,生产将受到影响不能正常运行。当正常生产恢复时,启封火区较难且危险系数较大。

第四,矿井火灾的产生对矿井通风系统危害极大,扰乱正常通风系统的主要原因是风火压,通风系统破坏后将使得整个矿井或者局部的风流包括方向和风量发生变化,通风系统的不稳定运作会导致电动机的烧毁影响正常安全生产。

第五,矿井火灾对井下瓦斯及煤尘爆炸提供了条件起到助推的作用,当火灾较大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水来灭火,这是因为用水灭火时及有可能产生水煤气也会引发爆炸事故,使得矿井火灾升级。

3 矿井防灭火的措施

根据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可分别针对外因火灾及内因火灾制定有效预防措施。

3.1 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第一,杜绝产生火源:(1)防止火烟入井;通常矸石山、木料场距进风井的距离应大于80米,禁止在井口房及通风机房附近20米范围内有烟火或使用火炉取暖。(2)如果井下需要进行电焊或气焊等工作时,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防止火源引发火灾。(3)对井下一些电气设备的选择及安装要求制定相关的规定,对过负荷继电器与熔断器的使用正确运用。(4)采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检查其使用性能是否良好;电缆敷设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避免产生火花;保护系统要安装齐全;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5)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所有巷道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第二,设置防火门:进风井口设置防火铁门,并能严密遮盖井口,易关闭,防止井口附近地面火灾及井下。各生产水平进风大巷与井底车场的连接处要设两道防火门,以便一翼发生火灾时能迅速切断风流,控制火势;在井下火药库和机电硐室出入口也要安设防火门。

第三,设置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加强防灭火器材和消防管路系统的管理,对已经损坏的消防器材及时进行修复或者更换。

第四,设置消防供水系统:可在矿井的地面建立消防水池作为防火措施,再在井下设置有效的管路系统。

第五,设置一氧化碳火灾监测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时监测和发现火灾。

3.2 内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第一,减少各种发火隐患:(1)采矿技术方面:正确的开拓方式尤为重要,合理布置采准区;正确选择采煤方法和开采程序;为减少煤层与空气接触的暴露面积减少自燃发火的几率,应该尽可能采用岩石巷道布置;当在进行厚煤层的开采时在各分层巷道采用垂直或者重叠的布置方式,这样可以消除自燃的基本发生条件减小了煤柱尺寸乃至不留煤柱;采用区段分采分掘模式防止火灾隐患。(2)通风技术方面: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通风构筑物,对采空区和矿柱子裂隙减小漏风,工作面采完后及时进行封闭。(3)灌浆防火措施:采用水与浆材配合制成的浆液,利用输浆设备注入可能发生火灾自燃的地点可以起到隔绝空气氧化;防止采空区漏风;降低煤体与围岩的温度,预防煤炭的自燃情况。

第二,及时预测预报:加强自燃发火预兆的监测,对空气中CO浓度的监测可判断自燃发生的地点及发展程度,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预防。

第三,及时处理:为减少自燃发火几率我们要对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发火隐患做到及时处理,例如及时充填煤巷渣、及时处理废旧巷道、对高温度及时处理等。

第四,提高每个员工的防火灭火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矿井防灭火的专业知识培训。

4 矿井火灾的处理方法

第一,当我们发现井下火灾时,切莫惊慌擅自行动,应严守纪律,第一时间识别火灾的波及范围、燃烧性质,尽可能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直接灭火,同时应及时上报调度室。

第二,调度部门收到火灾报告需要先了解清楚火灾的发生地点、火势的发展情况、人员撤离情况再通知相关技术人员与矿井救护队、通风区队长立即赶到火灾现场组织抢救灭火工作,及时联系井下人员为疏散矿井下的人员做好撤离准备,以免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第三,在进行灭火的同时首先抢救出受轻伤、重伤及被困待救人员后再搬运出遇难者的遗体;灭火时候应对井下的相关设备进行观察检测以免因燃烧导致的设备脱落对人员造成伤害。矿井易发火区域,特别是带式输送机巷应安装自动灭火装置,可以扑灭火灾或者抑制火势的蔓延。

第四,在扑灭火灾后我们应对现场进行排查,找出隐蔽火源并清理残留的火种,以确保不会复燃或发生爆炸灾害。

5 结语

为了防治矿井火灾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的生产,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结合矿井生产实际,通过对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开发使用先进的火灾防治技术及先进设备,在矿井火灾的预防、监测、补救上开展全面综合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石耀康.浅论矿井防灭火工作[J].甘肃科技,2004,(2).

[2] 余建东.如何做好煤矿矿井防灭火[J].科技与企业,2013,(7).

[3] 柳杰.矿井防灭火技术的现状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9).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篇4

关键词:煤矿 一通三防技术 发展 进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的增加,煤矿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煤矿的价格也在快速的增长当中,这样就给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伴随着经济效益的出现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很多煤矿企业在实际的生产当中只重视产量,而忽视了安全,造成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只有对一通三防技术重视,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一通三防技术才能够保证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本文主要从矿井的通风技术和装备、瓦斯防治技术、粉尘防治技术、火灾防治技术以及安全仪器仪表这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煤矿一通三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进行了探讨。

1 通风技术和装备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分析

煤矿在实际的生产中要想保证安全,矿井的通风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抗灾变能力对矿井的安全有最直接的影响。要想建设高效和安全的矿井以及一矿一面的生产方式,就会对矿井的通风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在经历大量的研究工作之后,在矿井的通风解算以及利用计算机来对矿井系统进行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开发出了相应的软件,同时也研制成功了能够对风流的主要参数进行监测的传感器,还有风门的自动控制技术和遥感技术,这样就为控制矿井的通风系统创造了比较良好的条件。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半煤巷和煤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长距离通风和大风量就成了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而在对局部通风机以及系统产品,适应大风量、高风压以及长距离通风的导风筒研发成功之后,上述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2 瓦斯防治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分析

在研究煤矿灾害的防治过程中,瓦斯防治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我国现在瓦斯防治方面基本上形成了有效的技术体系,在瓦斯防治技术的体系中就包括了下面这些技术:矿井瓦斯的预测技术、瓦斯煤尘爆炸的防治技术、瓦斯的抽放技术、瓦斯和煤突出防治技术以及矿井瓦斯监测监控技术等,除了这些领域当中的工艺技术之外,还有相应的专用技术设备,在煤矿瓦斯的防治过程中,上述的这些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煤矿生产安全得到保障的重要技术。比如说矿井瓦斯的预测技术,在矿机的通风设计、安全生产以及瓦斯的防治过程中对矿井瓦斯的涌出量进行预测是最主要的基础工作。而瓦斯的抽放技术则是矿井瓦斯防治技术中的核心,也是瓦斯防治过程中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在煤矿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瓦斯抽放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瓦斯防治的实际要求。

3 粉尘防治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分析

粉尘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危害,而解决粉尘的危害也成为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经过了不断的技术研究之后,我国在粉尘防治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也形成了综合的粉尘防治技术体系。在粉尘防治技术的体系中,向煤层进行注水是最核心的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国就成功研制了专门用于煤层注水的高压水泵和相关的配套设施。而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加快,采煤工作面的产尘强度也在增加,在这个时候也就研制出来了采煤机的内外喷雾降尘技术以及机采工作面的含尘气流控制技术等,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又出现了高效的喷雾降尘技术,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对粉尘进行防治。

4 火灾防治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分析

我国大部分的煤矿都存在煤层自燃发火的危险,在煤矿中发生的火灾基本上都是属于自燃火灾,特别是在矿井中广泛的使用了非金属材料和制品之后,自燃火灾显得更加严重。在矿井防火技术中首先需要对开采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进行判断,而煤的自燃倾向性则是判断开采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的指标。对于自燃倾向的鉴定方法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采用的是双氧水法、K氏法以及S值法等,而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采用着火温度法,而后我国就开始采用色谱吸氧鉴定法。而最短自燃发火期则是另外一个开采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判断的指标,在对最短自燃发火期进行确定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类比法或者经验统计法。随后又研制出来煤自燃发火期的测试装置,然后配上相关的装备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效果要比经验统计法好一些。另外还有自然发火预报技术,煤矿专用的气象色谱仪以及火灾传感器。而要对采空区的自燃进行有效的防治采用的办法一般就是惰化。

除了上面讲到的几种技术之外,在对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安全检测的仪器仪表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仪器仪表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瓦斯检测的敏感元件以及检测的仪器、通风检测的仪表、对矿井火灾进行监测的装置和敏感元件以及对环境和安全进行监测的监控系统等。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都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这样对一通三防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灾害具有复杂性以及多变性,所以一通三防技术也应该要随着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变化而改进,这样我国煤矿生产企业的效率才能够得到提高,生产的安全才能够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朱金子.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2.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篇5

关键词:煤矿 一通三防 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68-01

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煤炭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煤炭开采以地下开采和小型矿井开采为主,容易发生多种安全事故。作为高危行业,煤矿开采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做好煤矿的“通风、防火灾、防煤尘和防瓦斯”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1.1 通风技术和设备的分析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通风系统旨在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井下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近年来煤巷和半煤巷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长距离和大风量通风成为了研究热点,一系列高效和低噪声对旋局部通风机相应面世,行内也开发出适应于高风压、长距离和大风量通风的导风筒,并对煤矿通风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对旋局部通风机,可以将通风效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噪音由原来的100 dB降低到现在的80 dB左右,这极大地改善了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

1.2 火灾防治技术和设备的分析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半数的煤矿都存在着煤层自然发火危险,近年来我国研究了S值法、K氏法和双氧水法等方法来对煤的自燃倾向进行判定。目前煤矿火灾防治手段主要控制氧气的供给、隔绝漏风的通道和控制风量。为了有效地防止煤矿自燃火灾,我国先后对不同煤种自燃标志气体指标和矿井火灾预测预报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煤矿专用气相色谱仪,GC-85型矿井火灾多参数色谱监测系统和检测井下O2、CO、CH4、CO2和C2H4五种气体的火灾传感器。

1.3 煤尘防治技术和设备的分析

煤尘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岩石和矿石的微细颗粒,长期吸入会使工作人员患尘肺病。当温度达到700 ℃和具爆炸性的煤尘浓度为45~2000 g/m3时,煤尘会发生爆炸并产生大量毒性气体,甚至引发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针对煤尘爆炸的条件,目前煤尘防治技术主要是降低空气中的煤尘浓度,同时通过湿法作业和洒水等方式消除煤尘。

1.4 瓦斯防治技术和设备的分析

煤矿瓦斯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瓦斯煤尘爆炸防治技术、矿井瓦斯预测技术、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瓦斯抽放技术和矿井瓦斯监测监控技术等。其中,矿井瓦斯预测技术是矿井通风设计、瓦斯防治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主要是围绕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煤物理结构特征、比表面积、孔隙分布、煤层瓦斯成分和涌出量预测方式开展研究;瓦斯抽放技术是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的核心,目前已经构建了由卸压煤层和围岩抽放、未卸压煤层和围岩抽放、采空区抽放和综合抽放等组成的瓦斯抽放技术体系;瓦斯爆炸是我国煤矿损失最大的灾害事故,因此学者研究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治理技术,并开发了小型液压风机、无火花风机等专门用于排放积聚瓦斯的装备。

2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

以往所应用的IS014000、IS09001和OSHA18001三大认证体系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都有使用范围和优缺点,导致应用比较繁琐且工作效率较低。构建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保障全体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助于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节省管理所需的人力和物力;有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便于企业制度的执行和操作,因此构建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2.1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

(1)企业要构建严格的“一通三防”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科(区)长、队长、各岗位和技术人员等的安全责任,确保各项安全管理任务落到实处,一旦发生事故要能够追究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

(2)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一通三防”安全工作程序。首先,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一通三防”工作安排程序,对通风系统的调整、“一通三防”信息的归纳

分析、瓦斯的超限处理、通风设施的维修保养、防尘系统的安装调试、自然发火隐患的处理等工作的安排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程来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其次,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一通三防”会议程序,明确规定通风工区日碰头会议、通防工作技术分析会、“一通三防”安全办公会和通风工区周例会等会议的具体程序和会议内容。最后,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一通三防”安全工作程序,详细规定值班调度人员、通风员、密闭员、瓦斯检查员和防尘员等工种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不同工种的员工都能严格按照规程来进行操作,将事故率降至最低。

(3)企业要构建健全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针对矿井通风系统管理、瓦斯管理、局部通风管理、密闭管理、安全监测管理、盲巷管理、防尘管理、防火管理和瓦斯检查员现场交接班管理等内容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各种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且要重点强调瓦斯检查员和瓦斯管理员的安全职能。

2.2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工作的控制和纠正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要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宗旨、范围、职责和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确保能够及时消除各种潜在和实际的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对矿井通风、防火灾、防煤尘和防瓦斯等工作和考核方面的控制程序进行详细的规定,并且综合考虑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然后针对性地制定突况控制流程,确保井下工作的安全。

2.3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的自我审核和培训制度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应该明确自我审核的目的、范围、职责和控制要点,要求企业每年要进行1次以上的内部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应该详细规定培训的目的、范围、职责和控制要点,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参与培训,对特殊工种、关键岗位和特殊人员需按专业和岗位培训,并进行资格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复杂的煤田地质条件使得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较大,火灾、瓦斯、水灾、煤尘和冒顶等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火灾、瓦斯和煤尘是五大灾害中最严重的,而通风是防止这三大灾害的基础,因此构建完善的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杜春宇,王智慧,杜翠凤,等.论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煤矿安全,2007(10):82-84.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篇6

关键词: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煤炭开采;经营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7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14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63

当前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稳步上升,使年均煤炭的开采量增长强烈,部分煤矿在一味追求产量利益的诱导下,将煤矿安全生产抛掷脑后,致使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煤矿安全事故严重危害了广大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对社会的和谐造成负面影响。“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是当今煤矿生产管理中极其核心的环节,其安全性问题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1 “一通三防”的内涵

“一通”指的矿井通风、“三防”指防治粉尘、防灭火和防治瓦斯。

1.1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矿井通防方式进风井和回风井的布置方式,矿井通风方法是指生产通风动力的方法,矿井通风网络是指经下各风路按各种形式连接而成的网路。

矿井通风的目的是将新鲜风送入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其他各用风地点,给井矿工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保证井下风流质量和数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一通三防”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障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防治粉尘

为了避免井下的粉尘恶化空气质量、影响作业视线及对工业人员身体造成危害,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安装净化水幕、佩戴专业的防尘口罩、掘进工作面安设除尘风机、完善采掘机内外喷雾等方式及措施,建立系统性的防尘体系,从而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1.3 防灭火

在作业现场,引发火灾的因素很多,需要根据火灾性质判断是内因火灾或是外因火灾,根据判断采取对应措施,控制火势发展,撤离受火灾威胁区域内所有人员。

1.4 防治瓦斯

在矿井防治瓦斯方面,首先要对矿井瓦斯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瓦斯矿井)采取相对应防治瓦斯措施,采取措施后必须对措施效果进行验证,确保措施有效。当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0%时停止采掘面的一切作业,切断受瓦斯威胁区域内的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将受瓦斯影响区域内的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及时采取针对的防治瓦斯补充措施,再进行措施效果验证,确保效果达标。

2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矿井“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安全的核心工作:一是加强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和职工业务培训教育、安全思想,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二是要提高安全认识,在思想上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是要在矿井通风系统上确保万无一失,不断去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四是建立并健全矿井通风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挖掘其功能和作用;五是要不打折扣地去坚定执行“三同时”制度,切实把通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六是在机制、体制和投入上为通风系统提供质量保障,保证其按要求去开展推进;七是常抓不怠地确保“一通三防”制度的落实,执法力度加大,提高标准化工作,规范矿井的各项制度,规范井下生产各环节的操作,规范标准化施工全过程。以标准化为依托,不断去提升矿井通风的质量,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3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的优化建议

要搞好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根据煤矿的发展速度与“一通三防”事故发生的因素,要求加强煤矿“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的研究(包含“一通三防”灾害防治技术),在煤矿“一通三防”上开发全新、有效的技术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伴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矿井的延深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将越来越需要依靠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所需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也将越来越完备,要求煤矿采取更有效果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策略来应对生产、施工和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预防。

3.1 矿井通风措施与设备

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最核心的工作,其要求有稳定、可靠且抗灾变能力强的矿井的通风系统,这些都关乎着矿井安全的保障能力。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究了用计算机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并成功开发一款软件,能够动态地实时监测矿井通风的主要参数,并研发出了风门自动控制系统和遥控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通过远程控制对矿井通风情况进行管理。随着煤巷机械和半煤巷机程度的提高,如何提高长距离通风同时要求加大风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低噪声、高效对局部通风机系列产品的投入使用情况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开发了适应高风压、通风量大和长距离的导风筒,并通过建立通风方式来进行改进,使矿井的通风更保障。

3.2 矿井防尘措施

在防治矿井粉尘的工作方面,要根据矿井的现实情况来开展防治粉尘的专项活动。要规范井下各处净水水幕及喷雾点安装,同时要求能够及时地延长井下防尘洒水管路,转载点处喷雾设备和确定在煤矿掘进的工作面的正常使用,使其能降低工作区域粉尘含量的作用。关于采煤的工作面,要通过采煤机负压二次喷雾系统来进行,同时我们也要安装液压支架自动喷雾系统。在对煤矿进行钻眼工作时使用湿式钻眼法能够有效减少粉尘,同时要求在放炮时一定采用水炮泥,并在放炮前后及时进行洒水和喷雾等措施,以此来避免粉尘的产生。

3.3 矿井防火措施

矿井火灾按其引火热源的不同,可分为外源火灾(外因火灾)和自燃火灾(内因火灾)。外源火灾是由外来热源引起的,即明火、爆破、机电设备电流短路或运转不良、摩擦火星和电气焊等引燃可燃物所造成的火灾。该类火灾多发生在井筒、大巷、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等地点。自燃火灾是有煤炭等易燃物氧化发热且热量积聚使其温度达到燃点而造成的火灾。它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附近、采空区、巷道煤柱、巷道顶煤及其周边冒顶区等煤体破碎、供氧充分且稳定连续处。

根据火灾的特点,外源火灾一般采取直接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自燃火灾一般采取封闭、注浆等方法治理自燃火灾。在矿井的防火灭工作上,要做到人工检测和仪器监测上相辅相成,及时消除有火灾隐患的因素,一旦出现火灾也能及时地扑灭,避免火势的扩大和火灾的漫延。完善回风顺槽防火门和善运输顺槽防火门的建设工作,并合理科学地配置井上和地面消防器材,将井下各地点和井上各处消防器材配备整齐,当火灾发生时工人能及时地使用这些器材灭火减灾,防火器材的合理定位能及时控制火情,降低火灾损失。煤矿整齐摆放各类的消防器材,并要布置专人定期检查消防器材,避免出现器材不能使用的问题。为了确保火灾事故的不发生,要采用煤层自然性能鉴定,制定避免煤层自然发火综合防灭火措施,并积极落实。

3.4 矿井瓦斯防治措施

在瓦斯防治方面,首先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瓦斯措施,在开采过程中采取预抽、边掘边抽以及采空区抽放等综合瓦斯治理措施,采取措施后对措施进行效果检验,确保抽采达标。其次是坚持先探后掘的原则,在煤层巷道开始掘进前,先探清巷道掘进区域内煤层瓦斯,对巷道掘进区域内瓦斯含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准确掌握瓦斯情况,以便实施有效的瓦斯治理措施,确保掘进施工安全。再次是建立完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以便准确掌握井下各采掘作业面瓦斯变化情况及瓦斯抽采情况。最后是安排专人对辅助监测设备、瓦斯抽放管路,对于不灵敏或者测量不准确的情况及时处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4 结语

要保证一通三防安全工作的有效性,需认真落实好相关预防措施,做抽采达标,并有效地监控煤矿的安全工作,保证安全工作要放在第一位,落实到实处,安全管理做到位。煤矿的安全工作需要很多人员的努力,在工作中安全意识不能丢,积极落实措施切实落实到位。领导人在安全管理上要增加年轻的工作人员,以此保证工作区域的安全。只有通过全体煤矿员工的努力,三防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加有效,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 贾岳.关于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2,(18).

[2] 王廷国.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

[3] 石越.关于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篇7

关键词: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生产;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062

据统计,每年因瓦斯事故引发的死亡人数占煤矿总事故死亡人数的四成以上。煤炭生产管理中安全生产是十分重要的,“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一通三防”指的是在煤矿生产时防治煤尘、防治瓦斯、防火和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简称。煤矿之所以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很好的落实“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强“一通三防”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保障煤矿的正常生产,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1 “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是矿井通风作为防治煤矿生产中安全隐患的基础,做好矿井通风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瓦斯、煤尘和灭火,通过矿井通风可以将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很好的排除,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井下人员,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掌握井下气体浓度、温度和风量等参数,对各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以往矿井通风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做好井下通风工作。二是当瓦斯在井下不断积累到达一定浓度后,遇到井下的明火就极易产生爆炸。如果仅依靠井下同分来防止瓦斯含量高的问题那么还是不够的,因此还应采取瓦斯抽放的方式来降低井下的瓦斯含量,避免发生瓦斯爆炸的事故。三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部分矿井已经将矿井监控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并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对井下事故的预防有着极大的作用。

2 “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1 优化通风系统

(1)对于矿井自身的回L系统,应根据矿井实际的分布规律来进行科学的调整,合理优化井下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依据瓦斯的含量和涌出量来确定,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通风系统有U型与U+L型,煤炭企业在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应依据不同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通风系统。

(2)应认真检查可能造成通风事故的隐患。工作人员在生产作业中应严格按照矿井生产所制定的相关规定来执行,将矿井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尽可能的消除。通过安全隐患的排查可以及时的发现矿井通风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能够及时的处理。对于掘进通风,主要是依靠局部通风机来进行的,但如果局部通风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那么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事实证明,矿井安全事故中瓦斯爆炸与掘进工作面煤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掘进通风工作要加强监察力度,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具体工作包括:检查通风机安装位置、机电防爆性能和循环风工作是否正常等。

2.2 加大瓦斯的治理力度

做好煤矿生产时瓦斯事故的预防,首先要保证回风流里CO2的浓度不超过1.5%,瓦斯的浓度不超过0.8%,如果回风流里瓦斯浓度和CO2的浓度超过了限值,应尽快组织井下生产人员撤离,并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煤矿生产中破坏最大、发生最多的就是瓦斯爆炸事故,因此要采取必要的瓦斯防治措施。

(1)对于瓦斯异常区域应加强管理。一般来讲,瓦斯涌出情况很难提前预测,如果发生瓦斯涌出情况将是十分危险,煤矿企业应认真研究以往瓦斯涌出的情况,总结瓦斯涌出的规律,同时在工作中还应根据井下断层、地质构造以及采掘工作面来分析瓦斯涌出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措施。(2)瓦斯管理应突出重点。对于瓦斯含量较大的区域应加强管理,根据煤矿企业的管理经验,对瓦斯含量较高区域应制定科学的瓦斯管理和生产设备标准,还可以通过在回采工作中安装排风设备等,使瓦斯的浓度降低,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防火灭火工作

矿井中如果发生火灾那么危害也是极大的,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如果火灾遇到大风还会更加难以控制,对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煤矿生产时发生的火灾原因主要分两类,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需要首先弄清楚火灾发生的原因,在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

2.4 加强粉尘治理

粉尘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降尘、减尘、阻尘、捕尘和排尘。减尘是矿井防尘工作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粉尘的产生量,可以有效的避免粉尘危害人身健康。主要的减尘方法有:预湿注水和水封爆破。降尘工作也十分重要,矿井煤尘处理中通常采用水幕降尘的方式,水幕降尘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在于矿井生产过程日常维护是否到位。同时还可以定期清扫煤尘聚集较多的区域,严格控制该区域的煤尘管理。排尘方法是利用引风排尘的方式,对通过降尘、减尘和捕尘措施还未去除的游离粉尘进行治理,排尘主要方法就是加大通风量,并选择适合的风速。捕尘是将空气中的粉尘收集后进行专门处理,捕尘主要应用的设备是湿式除尘风机和除尘器。阻尘的方式主要是针对井下人员的防护手段,工作人员通过佩戴防尘口罩等有效防护粉尘对人身造成的危害,同时还可以使用方爆破技术措施。

3 结语

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应放在首位,将煤矿“一通三防”技术有效的应用到煤矿生产中,对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不断提升,开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煤矿企业应提高“一通三防”技术水平,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促进我国煤矿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班柳青,李国明,白星.“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1).

[2]周英博.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通三防”安全体系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6).

[3]李腾飞,崔松涛.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篇8

关键词:防灭火 矿井 措施 强化

Abstract: mine fire safety production in coal mine is one of the major disasters. Not only can cause face closed, a large number of coal resources and expensive production equipment frozen, cause panel romantic disorders that affect the normal production of mine, and may even cause casualties. In this paper, the mine fire prevention work reasons and existing problem wa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method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ine

中图分类号:TU998.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由于47%的矿井属于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且在开采煤层中,大约有50%的矿井存在自然发火危险,矿井防灭火工作不容忽视。矿井防灭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对矿井的开采方法、矿井、采区和工作面透风系统有所要求,更需要可靠的专项防治措施和治理制度,准确把握相应的防灭火技术,完善防灭火系统及装备。随着采掘深度的加大,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矿井防灭火工作也应随之增强其系统性、针对性与科学性。

一、矿井火灾的产生原因

矿井火灾,是指矿井内所发生的火灾。矿井火灾是采矿生产中的一大灾难,不仅会大大破坏采矿工作的正常进程,恶化井下作业条件,污染环境,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可分外因和内因两种。

1. 外因

外因火灾,大部分是由于木支架接触明火,电气线路、照明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不善,爆破作业操纵不当,在井下违章进行明火作业、吸烟等外部原因所引起的。随着矿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进步,机电设备不断增加,电路负荷不断增大,往往容易因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等原因引起矿井火灾。

2. 内因

内因火灾,是由矿岩本身的物化学反应热所引起的火灾。矿岩本身有氧化自热特点,当热量得到积聚时,会产生升温现象,这又导致矿岩的加速氧化,当温度达到该种物质的发火点时,则导致自燃火灾的发生。

二、矿井防灭火工作存在问题

1. 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一些矿井对防灭火安全工作认识不足,不同程度上都存在防灭火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专业设备的配备不足等问题。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采取的防灭火措施不能落实,造成贻误战机。

2.隐患排查开展不力。没有认真开展防灭火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仍在使用不合国家标准的设备、材料,构成较大安全隐患;对可能发火地点分析不全,未能及时发现自燃隐患;

3. 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不规范。部分煤矿未按规定对新采区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部分资质单位在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过程中不规范,存在未按规定进行气体化验分析、气体分析化验取样地点不全、两家资质单位对同一煤层鉴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

4. 由于缺少必要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对各种防灭火措施的使用条件、各种防灭火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出现火灾后,不能及时、准确的按照程序有序、合理开展灭火工作。

三、强化矿井防灭火工作措施

矿井防灭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生产系统这个大环境中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预防为先,强化措施,才能不断推动矿井防灭火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笔者认为,当前矿井防灭火工作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机制

1.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将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机制做实做细,并进行动态管理,近期进行分析、整改,形成闭环。

1.2.定期开展防灭火工作自查,细化检查内容,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中上的传感器种类、数量、设置位置以及需计量检定和定期调校的仪表进行逐一排查;对已排查出的火灾隐患整改情况,特别是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更新改造情况进行定期复查。

1.3对查出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认真落实了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对仍在使用的淘汰和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落实更新改造时限。

2.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应急演练工作

2.1建立相关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把防灭火应急救援纳入采区设计和作业规程编制中,并形成动态机制对应急预案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重点针对灭火器材的种类及其性能、适应火种、操作要领和人员在突发火灾等应急状态下的自救互救能力等角度开展应急演练,使员工熟练掌握使用灭火器的要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有效避免和消除火险隐患,提高紧急遇险时应急处置能力。

2.2配备先进的救援装备,同时制定井下防灭火应急救援急救管理规定,从井下急救地点设置、急救药品、器械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全部配备齐全各类应急物资,夯实设备基础。

2.3强化应急队伍培训。开展全员应急救援培训,对全员采取岗前培训、模拟演练、示范引领、实战训练的方法,增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指挥和处置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奠定人员基础。

3. 重视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培训,

充分发挥各级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定期对新入矿人员、特殊岗位工种和其他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培训内容的知识性、情境性、规模性与防范性,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安全教育及井下作业规程碟片,使培训内容直观地展现在职工眼前,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加大对新版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学习贯彻落实力度,不断锻炼和提高职工对标准的熟练程度,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步入正规化、日常化管理。

4. 研发完善矿井火灾监控系统。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研发多节点、兼容性强、有扩展和升级裕量的的安全监控网络,以满足矿井监控场所流动性大的特点。同时,研发专家诊断、专家决策系统软件,以期在事故发生时,指示最佳救灾和避灾路线,为抢救和疏散人员、器材提供决策,为实现矿井生产自动化奠定技术基础。

四、结论

矿井防灭火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影响因素很多。我们应切实提高对矿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排查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定期开展防灭火系统安全隐患排查,落实责任,深化措施,细化工作,积极建立矿井防灭火管理的有效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消除隐患,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世兴,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安防科技,2004(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