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茶文化的起源8篇

时间:2023-08-21 09:25:32

茶文化的起源

茶文化的起源篇1

关键词:英美文学;中外茶文化;地域特色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千百年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茶文化。本文从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出发,探索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特色并进行比对分析。以此促进中西方茶文化的理解传承与交融发展。

1中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英美文学视域下的中外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不仅要从英美文学作品中寻找寻找中外茶文化的影子与内容,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中外茶文化起源流变发展信号,与中西方茶文化发展的根源流变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茶文化根源流变整体的发展走向。通过探究中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了解到中外茶文化对国民的生活影响与审美作用,促进中外茶文化的交融发展。

1.1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颇深。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茶文化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茶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增添新的内容扩大和完善其原有的知识体系。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劳动经验过程中,茶叶同样中居于重要位置,不仅具有养生保健与清热解渴的功能作用,在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加工作用下形成了自成一脉的系统茶文化,对中国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2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

中国是茶叶的起源地,西方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在茶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中国茶叶通过对外贸易与交流,将中国茶叶远销海内外。西方传统茶文化由此开始漫长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茶叶生长的环境与中国大不相同,再加上西方国家人民的饮食口味与生活习惯各有差异。因此,西方国家所喜爱流行的茶叶也与中国有所不同,西方茶文化以红茶文化为代表,吸收西方文化内涵与社会发展特色,不断地充实壮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茶文化体系,成为西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

1.3中外茶文化的根源差异

中国与外国茶文化的根源启蒙与发展历程也不同。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最早诞生的国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茶文化诞生于本土,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地赋予茶文化新的时代意义与内涵一脉相承,富有浓厚的民族特点,也体现了国民的精神风貌。外国的茶文化以中国茶叶的引进为基础,以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启蒙,并结合自身茶叶发展的区域特点与国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为依据进行发展。与此同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力推动下,让极具欧美特色的西方茶文化普及于世界各地。

2中外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英美视域下中外茶文化都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茶文化均作为各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国民所重视。关于中外茶文化的中国与英美等国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在中国,茶叶常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具有着丰富的内涵意义,表达着读书人的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茶叶在进入的初期阶段,茶叶是一种十分稀有罕见的物资,能满足人体多方面的物资供给需求,因此,视若珍宝,被赋予了高贵典雅的文化内涵。饮茶的习惯也为少数人所享有,因此,在饮茶是十分注重饮茶的仪式感,到后来即便茶叶的普及,这样正式的仪式规范也被保留了下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国民生活。

2.1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且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社会文化特色与社会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如,在唐朝时期饮茶文化盛行,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寻常百姓都酷爱饮茶,在这当中,僧侣十分的精通茶道,并善于将佛家思想与传统茶文化紧密结合。因此,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十分看重饮茶时的平心静气与淡泊超脱的心态,并在饮茶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哲思。中国传统茶文化受到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熏陶,并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之中逐步地深化文化内涵。

2.2西方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西方茶文化的传播发展开始于欧美国家茶文化的发展,在这当中,以英美两国的茶文化发展最为突出。西方国家十分看重下午茶,将下午茶列为了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早餐与晚餐一样的平常。在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有家庭用餐或是聚会时,先生、太太一同品尝精致优雅的下午茶的故事情节。由此观之,在西方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中,茶叶被赋予了高贵典雅的精神品质与富有仪式感和实用性的内涵特点。

2.3中外茶文化的流变差异

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为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的差异发展提供了依据。西方茶文化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与国民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如,中国人酷爱绿茶,喜欢绿茶清新自然,而西方国家偏好红茶,喜欢红茶典雅精致。因此,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以绿茶为代表,而西方的茶文化主要就是红茶文化。因此,中外茶文化的流变差异不仅仅起源于东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而且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与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

3英美文学视域下中外茶文化根源流变的影响

中外茶文化的发展历程都经历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沉淀,渐渐形成了具有完整性的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对于中外国家生活与贸易以及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英美文学的视域观察下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到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对中外国民生活与贸易以及文化的影响。如,在英美的文学作品中,茶叶常常是其中故事情节或是文学创作的座上宾。经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饮茶文化,展现了国民关于饮茶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体现了茶文化对于国民发展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3.1中外茶文化根源流变对生活的影响

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因素来源与中外国民的不同生活习惯与审美思维,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对中外国民的生活有着诸多的影响。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描写国人饮茶这一生活细节,表现国人饮茶的生活姿态与审美情趣。这体现了茶叶是国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国民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中国人饮茶品茗喜欢原汁原味,感受茶的清雅芳香,追求茶的纯真质朴。而英美等西方国家喜欢在饮茶时加入糖或牛奶,细细品味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调,营造中悠扬放松的氛围,让自己沉浸在这个享受的时刻。

3.2中外茶文化根源流变对贸易的影响

茶叶贸易对于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早期发展中,茶叶便作为中国贸易发展的具有中国代表性的物品之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运输到世界各地。为我国的贸易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当土生土长的中国茶叶传入海外后,也为英美等西方国家根据地域特色种植,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下,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也作为贸易发展中带有本国独特文化的重要物资远销世界各地,促进了本国的经济贸易的发展。

3.3中外茶文化根源流变对文化的影响

对于中国人而言,茶叶在一种功能性饮料的基础之上被挖掘出了更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饮茶品茗更是一种需要多方面相互配合的行为艺术。如,人们在煮茶的过程中强调时间与水温的平衡协调把握,在二者相互平衡作用之下煮出来的茶可以达到好的茶效。这就发展了中国人所倡导的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对西方人而言,注重饮茶的仪式感与实用感,饮茶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备正式的礼仪,同时西方更为注重饮茶所可以满足的生活需求,这对西方文化中注重礼仪讲究实用的文化特点有着内在影响。

茶文化的起源篇2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北方;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休闲游需求也日益提高,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结合也势在必行,成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我国北方如何将本地茶文化资源与北方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北方独具特色,囊括文化休闲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游,已成为北方茶叶产地及旅游地人们思考的问题。

1茶文化旅游重要性及北方茶文化旅游资源

所谓茶文化旅游,就是茶叶产地以当地茶文化、茶资源为主题,与本地旅游资源密切结合形成的新型的文化休闲旅游方式,其立足于茶叶经济及茶叶文化,依托当地茶叶种植及生产环境以及茶叶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本地茶叶风俗习惯而形成的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性旅游,对当地旅游经济及茶文化宣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1茶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首先,茶文化旅游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经济形式,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及经济的发展。茶文化资源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与旅游资源密切融合,必将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龙头,将茶叶产地、茶叶消费、旅游消费结合串联到一起,既能促进茶叶消费也能以茶文化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尤其为当地剩余劳动力解决大量的工作岗位,对解决农村问题具有极大帮助。其次,茶文化旅游能满足现代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心理需求。现代社会旅游参与者不仅重视物质资源的消费,更在乎文化在休闲旅游中的欣赏和品位,文化已经成为旅游最具影响力的内容。茶叶产地的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组成,不仅能满足游客对历史经典文化的知识需要,也能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游客对文化的参与。最后,茶文化旅游能够形成对当地茶叶文化的深度思考。利用茶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能为茶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传统茶文化的认知,茶文化习惯的养成,茶道思想的深入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1.2北方茶文化旅游资源

首先,我国北方地大物博,自然环境特点明显。虽然北方的茶产地相较南方来说,规模较小,茶叶种类有限。但是我国北方如河南、北京、山东等地自古以来就有种茶、产茶的历史,尤其在河南拥有南北过渡性气候,生态环境适宜茶文化及茶叶旅游业的发展。再如山东地区暖温带的湿润,让山东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和日照都充足,为茶叶生产及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北方茶叶在我国茶叶栽培及茶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茶圣陆羽就曾在《茶经》中对北方名茶如河南毛尖、山东诸城、日照的绿茶、尤其山东日照的江北地区直到现在仍被认为是“江北绿茶之乡”。北方茶叶品种虽少,但是茶叶品质不逊于南方,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尤其河南毛尖绿茶,无论是色、香、味还是影响力都比南方名茶有过之而无不及,多次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可见北方和南方相比,同样具有茶文化必备的茶叶资源基础。再者,我国北方从90年代起,逐渐开始茶叶博览会暨茶俗文化宣传活动,如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已经举办大型茶叶博览会及茶文化节不下30次,北方茶博会、茶艺茶品展等文化宣传促进了北方茶叶及茶文化的发展,为茶叶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最后,北方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无论是孔子之乡山东、首都北京或是河南信阳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具备丰富的旅游基础。如山东日照具有独特海文化,再如天津、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茶俗文化基础,能让游客既能体验到特定的茶文化,也能感受独特的旅游资源。

2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

虽然北方具备了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基础与旅游资源,但是由于消费者对北方茶文化、北方茶产地规模的误解,以及茶文化和旅游业长期的独立发展,使得北方的茶文化旅游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并未形成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北方茶文化与旅游缺乏融合意识

由于北方茶叶产地规模较南方有很大的劣势,导致消费者及茶叶产地对北方茶文化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虽然北方也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及丰富的茶叶资源,但是我国北方过度关注本地旅游资源的挖掘,在意识上没有重视本地茶叶及茶文化资源。例如,我国首都北京,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首都文化的宣传,但是对北京茶叶、茶叶市场及茶文化的开发程度不够,对大碗茶这一极具北方特点的茶文化只是作为旅游附属项目。再如,河南信用虽然具有“茶都”的基础,但其茶文化一直脱离旅游文化的范畴,产业开发没有游客参与茶文化作为发展方向。

2.2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北方虽然已经逐步开展茶文化旅游,但是在两者的结合模式上,仍将茶文化作为附属产品。我国北方目前的茶文化旅游,各地实质性的内容雷同,大都以品茶、购茶、茶叶观赏等初级旅游融合方式,茶文化的实质性融合程度不高,尤其是没有形成游客参与、体验性的多层次文化旅游结构,部分茶文化项目稀释了北方茶文化旅游内在的核心价值。理性高雅的、代表北方茶叶文化的消费内容至今仍没有占据旅游市场,导致北方茶文化与旅游内容的融合略显表面化和低俗化,影响了北方茶叶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高度融合,更影响了北方茶文化的影响力。

2.3北方茶文化与旅游缺乏基础设施

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需要的不仅是茶旅游经营性设施,更包括茶文化及旅游的配套设施,如茶主题餐厅、酒店及交通、服务设施,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北方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甚至某些北方城市单纯为旅游考虑,在生态上缺乏对茶产地及茶文化资源的保护,造成茶叶产地及茶叶资源的生态污染。如在山东日照和诸城,虽然旅游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一般旅游项目,但是却没有为茶叶文化旅游开展相关建设,茶叶旅游景点缺乏基础交通设施,茶叶旅游服务机构缺乏专业服务人员和设施,茶文化酒店和主题餐厅等经济实体与南方旅游城市相比非常稀少,导致了北方茶文化与旅游因缺乏基础设施,而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北方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3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3.1树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意识

北方地区要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必须对北方茶叶及茶文化资源形成理性的判断,充分认识北方茶叶及茶文化的优劣势,尤其是与南方、华南、西南等茶叶产区相比,挖掘北方优势点。北方地区的茶叶行业、旅游行业及政府机构,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的研究过程中,对茶文化及旅游资源内容和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北方茶叶、茶文化、旅游资源、配套设施等内容进一步研究并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的找到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的切入点,既能宣扬北方茶叶文化也能符合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划。

3.2推进北方茶文化宣传

虽然北方具有丰富的茶叶及茶文化资源,但是相较南方、华南等茶产地影响力稍显逊色,主要是因为北方茶文化宣传的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如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北方省市,由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旅游资源,在宣传上过分倾向于历史和物理环境的宣传。所以要想促进北方茶文化的影响力,首先必须改变宣传思路,在原有旅游宣传基础上,突出茶文化的主体地位,将文化宣传作为旅游业的名片。其次,利用北方茶叶集散地的优势,举办茶文化博览会等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北方城市还必须投身于茶文化旅游的推介活动中,以宣传活动吸引茶客、游客等消费者的共同关注。最后北方茶叶产地应利用现代新媒体,如手机、电脑等数字媒体,将茶叶、茶产地的自然资源以多渠道进行宣传,才能让潜在的茶爱好者转变为茶文化的欣赏者和参与者,从而树立北方茶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3.3完善北方茶文化旅游的配套设施

由于北方受到气候和茶叶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茶文化旅游环境及配套设施上很难与南方等茶产区相比。要想让游客在北方的气候和茶叶文化背景下,参与茶文化旅游,必须以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配套设施以及服务机构吸引游客。首先,北方茶叶产地应该加大对主要茶产地基础实施的投资,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既要考虑到游客生理舒适性,也要考虑其心理文化需求。在茶文化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该将茶产区和茶文化体验区进行区别对待,让游客在不同的环境下获得不同的服务体验。其次,建立北方茶文化旅游的现代化服务机构。北方茶文化旅游地应该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以茶文化体验、茶文化讲解、茶艺等服务与传统导游内容结合在一起满足游客对文化游的要求。

4结语

总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不应局限于南方等主要茶叶产地,北方地区应该充分认识当地茶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在抓住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努力地提高自身对于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认识。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意识基础上,北方地区应该积极地对北方特色茶叶、茶文化进行宣传,以品牌形象吸引茶爱好者转变为茶文化旅游的参与者,同时加大对北方茶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实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进一步的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朱海燕.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426-430.

[2]郑廼辉.关于闽东开发茶业休闲旅游的思考[J].福建茶叶,2014(06):47-48.

[3]范振锋.岚山区实施名优茶战略,创新北方茶叶发展模式[J].中国茶叶,2013(10):14-15.

茶文化的起源篇3

关键词:茶文化;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下文简称:绿色资源)是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对象,也是拥有绿色资源区域的自然比较优势。随着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深入到社会公众的心里,以及对城市工作压力的缓解,生态旅游项目方兴未艾的发展起来。其中,围绕着茶文化而展开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比比皆是。那么如何来看待茶文化对绿色资源管理的助力作用呢?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绿色资源管理职能内容来展开。就茶文化而言,本文将其归纳为两个层面: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显性层面诸如茶道、茶具等,这些看得见的茶文化元素往往承载了本土文化的基因。而作为隐性茶文化,则主要指向一种围绕着“茶”而提炼出的精神和民族性的东西。可见,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的管理之中,则能提升生态旅游项目的品味和区域差异性。为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对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的职能分析

从管理学视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绿色资源管理职能:

1.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将其引入到具体的情景中,便是对绿色资源的开发计划,以及对未来生态旅游项目商业化运作的规划。现实表明,当前生态旅游项目的数量繁多,且质量良莠不齐。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归因于生态旅游项目所依托的绿色资源在各个地区都唾手可得。特别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当地的旅游资源也主要以“青山绿水”为主线。那么如何提升本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价值,则需要事先完成一系列的计划和规划。因此,这就构成了职能之一。

1.2组织职能

这里的“组织”可作动词来讲,即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推动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根据旅游经济学原理可知,建立起区域差异化将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所以这里就需要围绕着“突出差异化”来组织各类资源。鉴于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生态旅游项目,并依托本地自然禀赋条件来开发绿色资源。因此,提炼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以及借助显性和隐性方式释放出来,便能增大本地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

1.3创新职能

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创新已经成为了管理职能之一。根据熊彼特对创新的解释,其不仅体现为旧事物的覆灭和新事物的产生,还体现在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后所带来的利润增值。不难发现,国人关注最多的却是前者。为此,对绿色资源的管理还在于引入创新职能,促使其在商业化运营中获得增值。那么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本身就构成了创新.

2茶文化的功能解析

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意味着茶文化具有使用价值,进而具有自身的功能属性。那么在茶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功能解析:

2.1提升品质的功能

相对于传统的景点游,生态旅游项目本身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而且该项目更能适应目前消费者文化层次、家庭收入的群体。那么在数量庞大的生态旅游项目中,通过引入茶文化元素便能提升整体旅游项目的品质。不难发现,茶文化本身所含有的清风雅致便能对现阶段浮躁的社会环境带来“清凉”,从而这就具备了提升品质的功能。

2.2满足偏好的功能

与西方经济学将消费者的偏好做同质化处理不同,现实中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偏好,而消费者个体在不同的时间维度、空间纬度上也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偏好。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其就是要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通过融入茶文化,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便能覆盖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事实表明,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旅游消费需求,一直是困扰绿色资源开发者的难题。通过融入茶文化,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2.3增强识别的功能

我国作为产茶大国,产茶地都拥有属于本区域的茶文化。如,四川的峨眉地区,其茶文化就与佛教文化联系起来;四川的青城山,其茶文化就与道教文化联系起来。再如,云南和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茶文化便与其民族性联系起来。可见,这就体现了茶文化增强市场识别的功能。

3茶文化与绿色资源开发融合的切入点

如何将茶文化融入其中,涉及到实施的问题。对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3.1茶文化与茶叶生态观赏相融合

茶叶生态观赏在许多产茶地区已经得以商业化推广,观赏的载体一般为生态茶园,这样消费者就能在相对完善和集中的场地内感受到茶叶种植的自然之美。那么茶文化与之相融合的切入点是什么呢?从域外经验中可以获知,消费者最为感兴趣的便是茶叶的品种、功效、种植历史、典故等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也就构成了切入点。

3.2茶文化与茶叶生产制作相融合

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待绿色资源开发,茶叶生产制作构成了其中的一环。在突出生态主题下,手工制茶应成为消费者所感兴趣的地方。那么此时茶文化的融合切入点又在哪里呢?不难发现,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具融入其中,使之承接已经制作好的茶叶,那么将能提升消费者的饮茶欲望。可见,这也是生态旅游所要达到的效果。

3.3茶文化与茶叶休闲品茗相融合

茶叶休闲品茗本身就构成了茶叶的消费环节,而该环节也可以出现在消费者的休息、闲暇之时。因此,茶文化在这一环节的融入可以设计在中途休息期间,也可以作为一种专门项目而存在。那么此时的茶文化应更多包含其隐性的元素,如具有哲理性的文化元素。

3.4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

笔者认为,绿色资源在开发中还应考虑到拉动区域经济,特别是带动当地农户家庭经济。为此,在这里提出了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的议题。那么这里的切入点便可以定位于提炼出具有本土、农家特色的区域文化。

4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4.1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

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构成了管理的计划职能内容,而本文也将茶文化界定为绿色资源开发的组成部分。根据以上切入点分析可知,融入阶段包括:生态茶园观赏阶段、茶叶生产制作阶段、消费者空闲品茗阶段、农家乐阶段。为了增强区域差异性,应重点规划第一和第四个阶段的融入途径。究其原因在于,第一个阶段受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决定,各地区是具有差异性的。同样,农家乐承载了当地的民风,而这也是具有区域差异性的。

4.2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

这里体现为管理的组织职能,那么要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工作,则需要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进行组织。首先提炼茶文化元素一定要建立起区域植根性的效果,那么可以将民俗专家、茶叶种植专家、绿色资源开发主体组织起来,围绕着本区域的生态游项目商业化的具体目标,来分别开展显性和隐性文化元素的提炼。那么就物力资源而言,目前应在“互联网+”战略下充分挖掘线上资源,并在线上建立起组织学习系统。

4.3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

毫无疑问,这里构成了管理的创新职能。而如何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则成为当前绿色资源管理的难点。笔者建议,创新的思路可围绕着:观摩与游客体验相结合的模式来展开。具体而言,在观赏茶园时可以设计出消费者动手采茶或培植茶树的环节,这样能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在生产制茶环节,可以设计出消费者亲自动手炒茶的环节,并将消费者炒好的茶折价销售给他们。如此种种,都是紧密抓住了提高消费者的个体体验感来进行创新的。

4.4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

控制职能也是管理职能的构成部分,在对绿色资源进行管理时需要控制茶文化的融入内容和程度。即,对于那些具有大众化的茶文化内容则需要给予尽可能的规避;同时,对于那些过度融入的问题也需要给予控制。

5展望

今后还须夯实以下管理内容:

5.1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

开设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现有的茶园资源,而且茶园中植被的生长也有较长的周期性需求,从而也使得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成为必然。从开设生态旅游的案例中可以知晓,茶园生态旅游项目无论在规模、项目内容设计、路线规划上都比普通旅游项目要广博和复杂。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时,也应考虑到不同资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其它关联效应。当然,做好这项工作的第一步,便是深入到茶园基地去调研。

5.2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

由于茶园生态旅游项目应植根于当地传统茶文化之中,所以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的重心便在于将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道等要件整合在旅游项目之中。从管理学原理可知,这里整合的本质在于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整合,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实施的人才需求,在域内和域外引进相关专业人员。总之,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应重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6小结

本文认为:就茶文化而言,需要大力挖掘茶文化中的显性层面、隐性层面。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茶文化融入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模式可围绕着: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张凤霜.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生态旅游规划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5(3):60-63.

[2]余兵.茶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5):93-94.

[3]赵国栋.茶文化生态旅游理念要点与SWOT分析[J].农业考古,2015(2):198-205.

[4]吴佳薇.从成渝茶馆看两地的休闲观[J].商情,2010(26):38-38.

茶文化的起源篇4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名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茶叶行业过度重视茶文化,以致茶文化像“瘟疫”一样影响了茶叶行业的健康,阻碍了茶叶行业的发展,茶文化逐渐变异成了“茶瘟化”。

例如,不少茶企目前在做的,还是拼命地给员工灌输茶文化,给进店的客人灌输茶文化,把大笔资金砸向门店装修,把茶叶包装做得奢侈不堪,最后也十分慷慨地让出市场份额。如白茶世界网。全球品牌网等媒体就有了这样的报道:七万家中国茶企敌不过一家“立顿”,是因为“立顿”只“卖茶”不“卖文化”。“立顿”的员工也没有中国茶企员工那么懂茶文化。

看来,目前中国茶企过分宣扬茶文化已俨然成为了中国茶业发展的“绊脚石”。

然而,在“茶瘟化”肆无忌惮蔓延的时候,也有不少茶企懂得如何正确合理地拿捏茶文化,将茶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垫脚石”。

例如,作为安吉白茶行业的领导品牌,世外茗源一方面强调茶叶物质层面的功效,另一方面,世外茗源又强调安吉白茶文化底蕴深厚。如世外茗源指出,安吉白茶既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养身”需求。又能从多个角度满足消费者的“养心”需求,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画会”,在强调其物质层面的独特功效的同时,也将安吉白茶茶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地提升安吉白茶的品牌形象。

所以,茶企和茶叶营销人员应该清醒了。应该放弃一味追捧茶文化的做法。应该将茶叶的质量作为品牌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正确而有效地弘扬中国茶文化,贯彻落实“文盲营销”和“茶圣换笔”策略。同时,要认真读一读《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系列丛书,认真读一读茶圣陆羽的《茶经》。否则,只能是规模越来越小,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越来越少,直至被立顿这样的大企业踢出局。

世外茗源还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将茶叶文化与世博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出了别具一格的促销活动:推出了“凭‘世博门票’,品‘世外茗源’”的“惊‘世’有‘礼’”活动,消费者凭借世博门票,不仅能够在指定销售点免费领取世外茗源“惊世经典”系列茶包,而且能够在指定销售点以特惠价格购买世外茗源系列产品。这种弘扬茶文化的方法,巧妙地将世外茗源和上海世博捆在了一起。既有助于提高终端销售。又有助于提升茶企品牌形象,可谓是茶叶品牌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作。

除了世外茗源,八马、山国饮艺等知名品牌也已经意识到片面追求茶文化的可怕后果。并且开始了诸多创新。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说,效果良好,这些企业和品牌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茶文化的起源篇5

一、旅游地理筛选理论

旅游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对社会资源或者自然资源产生的一种消费行为,包括物质消费和心理消费,并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与慰藉。而旅游的实现,最为关键的就是旅游对象,也就是一定的载体,所谓载体可以理解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当前旅游市场最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点。而消费者对旅游资源的选择,会结合一定的信息进行目的地的帅选和选择,筛选就是要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源和目的地。

旅游地理筛选理论就是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进行筛选的行为。这种行为结合目的地资源的丰富程度或者人性化程度会造成旅游消费过旺或过于冷清的两种局面。旅游地理筛选理论就是要对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综合的考量,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融合分析,最终确定目的地和消费内容。

二、茶文化旅游特点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消费市场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主要是以茶文化资源为基础,融入多元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如,采茶、制茶体验、品茶、茶道文化、茶艺欣赏、茶俗文化等。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首先,我国是产茶大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在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注重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消费成为热点;其次,当期,人们对养生和保健的重视程度提高,喝茶、品茶成为很多人休闲娱乐或者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人们对这种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有了更多的探究欲望,旅游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其次,随着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延伸,以及消费者对体验式和自助式消费旅游的热爱,茶文化旅游逐渐受到追捧。

茶文化旅游体现出一种文化与消费结合、资源丰富多彩、体验式程度高、生态自然等方面的特点,满足了当前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三、基于旅游地理筛选理论的茶文化旅游模式

基于旅游地理筛选理论的茶文化旅游,实际是一种以茶文化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结合市场需求完善茶文化旅游市场资源,并对现有资源进行及时调整。另外,还要根据茶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元素,以健康和养生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开发,注意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其生长和生产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且品种繁多、制作工艺复杂且差异很大,旅游资源开发应该要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和保护意识。基于地理筛选理论的茶文化旅游模式,应该既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又考虑到茶文化的保护和资源开发力度。

1.定位准确合理

茶文化旅游模式本身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产品,对其开发利用要有准确的定位,发展模式要科学合理。茶文化是基于一定的地理条件和区域生产条件而存在的,定位过程中要对当地的茶文化历史和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利的结合,定位多元化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例如,江西婺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叶产地和制茶地,目前还有很多传统的种茶和制茶村落保存了下来。对于这种历史悠久且保存完好的茶文化区域,应该定位为“古村落观光型”产品,主要是对当地的茶文化古村落资源进行开发,对古建筑、古制茶器具、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保护和挖掘,供游客欣赏和体验。其中要加强讲解服务,可进行人工讲解和电子讲解两种,在历史遗迹或者物质遗产周围做好历史介绍,包括文字和图片介绍。

2.进行产品创新和融合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成熟,旅游产品的进步和完善,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有更多的需求。茶文化旅游要想满足消费者对资源开发的高层次需求,就需要不断创新和融合,避免消费者产生疲劳。茶文化旅游内容较为固定,应该将茶文区域内的相关绿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融合,进行创新开发,实现跨行业发展。例如,可以在餐饮中融入茶文化,有很多茶文化旅游地的酒店或餐馆,将当地特色的茶叶用来制作菜品,将茶叶经过清洗和煎炸进行烹炒,味道非常鲜美,或者将茶叶打碎进行糕点制作,味道非常独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除了和餐饮行业的融合,还可以融入住宿行业、休闲娱乐行业、交通行业等多个和茶文化旅游消费有关的行业中,拓展思路,拓宽渠道,吸引更多的茶文化旅游消费者。

3.丰富产品内涵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度和广度的可开发资源,满足消费者日益加深的产品内涵需求。当前,人们对茶文化旅游消费不仅仅集中在对自然、生态、恬静、自由的环境追求上,还对茶的内涵和所在地区的文化内涵有着更多的了解需求,欣赏内容日益多元或。消费者对茶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茶艺表演、茶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关注度升高。对此,要进行产品内涵的开发,例如,可以对茶叶品种进行讲解,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制茶工艺进行展示、通过表演、录像放映等方式展示茶的起源、发展以及茶道艺术等,还可以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过程,学唱采茶歌等(如图,外国游客体验采茶),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获得茶的有关知识,尤其是对青少年?M行历史文化熏陶和素质培养有很好的作用。通过以上多种方式,丰富产品的内涵,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茶文化的起源篇6

文化资源必须开发,只有开发才能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文化资源只有进一步与产业结合,附加在商品中,形成文化产业。根据文化产业的分类,可以将茶文化遗产资源商业转化后的产业开发进一步分为13种文化产业子类型。这些类型都已在业界实践,每种范式不仅独立发展为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复合型发展态势。比如茶舞台表演与茶生态旅游、茶馆休闲业等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茶馆休闲业在自身商业定位的基础上,也积极涉及书报出版、舞台表演、茶会活动等产业类型。

2茶文化资源业态范式的现实应用

茶文化资源价值转化的学理基础,是认定茶文化资源是一种文化资本。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戴维•思罗斯比认为,文化资本是继物质、人力、自然资本之后的第4种资本。本文分别选取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产茶省、一个产茶区、一个茶企等3种不同类型产业开发主体,来研究茶文化资源转化的业态范式。

2.1福建模式: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

在一个省市内公共文化资源相似性较高,茶文化资源也是如此,产业开发具有社会集体性,易文化同质。参照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同区域间可以根据比较优势来差异化开发,形成错位竞争,从而促进整体发展。以福建为例,在中国茶文化资源库中福建无疑是最为丰富的省份。茶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资源比比皆是。且福建茶叶生产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密切关联,茶文化以诗词、美术、歌舞、小说等形式融于民风民俗之中。福建境内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武夷岩茶3种茶类所属县域围绕彼此产业,挖掘自身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商业资源,并将之扩展成茶文化产业。安溪作为茶叶交易中心所在地,铁观音市场高度竞争发展出独特的茶电商产业。武夷山依托岩茶母树资源和武夷山自然风光,围绕大红袍传说开发旅游演艺产业。福鼎依托太姥山资源和白茶特性,重点开发庄园产业和休闲度假经济。漳州则依托台商企业天福的品牌优势和茶博物馆资源,发展教育产业。厦门则依托成熟的休闲经济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成为现代茶空间的集中地。整个福建省根据各自资源优势已发展出演艺、庄园、教育、空间、电商等五大茶文化产业,彼此联动形成福建模式。

2.2武夷模式:集聚效应的点轴开发

区域茶文化资源内涵非常多,需要确定何种内涵为首要增长极,从而吸纳其他文化生产要素,形成一个极化区域。在产业经济学中,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曾提出点轴开发模式,即在区域经济中确定一个增长极,通过具有“增长极”地区带动相邻地区共同繁荣。依照佩鲁观点,增长极以不同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轴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笔者仍以福建茶产业为例,用主题分类法,对武夷山地区的茶文化资源进行基础梳理,深度探讨该地区的茶文化产业。既然武夷山有如此丰富的茶文化资源,那么该以何种资源为首要增长极,以何种文化产业形式作为呈现载体?综合考虑文化资源稀缺性和久远性价值来看,地理遗迹成为首要核心内涵。围绕母树资源,结合武夷山地区丹霞地貌的自然资源,开发茶资源旅游,形成一个旅游极化区域。再结合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并融合茶礼茶俗开发出综合性舞台演出《印象大红袍》。《印象大红袍》作为呈现载体以“一叶带三业”,促进当地文化产业、旅游业和茶产业整合发展。2012年武夷山茶旅游收入为150亿元人民币,“印象大红袍”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兴业态,武夷山模式为全国茶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提供了新思路,促进由茶叶到旅游到文化创意的产业链整合发展。

2.3大益模式:产业延伸的增值模式

茶文化资源中包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茶叶加工到中华茶礼,这些文化资源也反向促进了基础农业的发展。笔者继续以一个企业品牌为例,深入研究茶文化资源在整个产业链中所起到的延伸增值作用。作为中国茶标杆企业,大益具有独特文化形象。其普洱茶制作技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当时唯一一个直接以生产企业品牌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1940年至今,直以“非遗大益”为大益品牌注入人文精神和文化魅力,围绕“非遗”,扩展了产业产品线,开发出一系列文化产品。其中,北京大益皇茶会所于2007年9月试运营,融合了茶文化交流、茶道茶艺培训、茶餐茶宴等多种文化元素。大益茶道院开展茶道教育,目前已在海内外开办各类职业茶道班、茶业经营班百余期,培训学员12000余名;帮助40余所高校开设了大学茶道公共选修课,并在全国数十所高校成功举办茶道系列巡回公益讲座。同时,成立艺术团,独创“大益八式”茶道进行舞台演艺。2009年成立云南弘益茶文化传播中心,为云南省振兴茶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合作。另外,作为大型茶文化品牌推广活动的大益嘉年华,自2011年起已举办两届。这些以“会所、表演、旅游、活动、推广”为主的文化多元化呈现形式,将大益作为普洱茶加工工艺的“非遗”文化在其有形物质产品之外,延伸了文化产品。同时也反哺了云南茶山基地,增加基础农业效益,形成完整的茶文化产业链。

3对茶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的建议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使茶文化不简单表现为一种日常习俗,而是发展出各种与茶有关的经济实践、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文化传播,构建起茶文化产业。但作为一种新型产业,茶文化资源开发转化还缺乏有效机制。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3.1用文化绘图系统构建地方茶文化资源体系并进行价值评估

目前,茶文化资源体系在各地发展中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出版的一些地方茶书主要围绕历史传说,缺少从文化资源角度挖掘的文化档案。区域茶文化资源体系需要统一构建,可利用文化绘图(Culturemapping)工具记录各种文化元素形成文化资源档案。文化绘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创建文化对话的工具,主要是将其独有的文化特性用地图形式表述出来。并按茶文化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应对地方茶文化资源进一步进行价值评估和等级分类,根据重要性程度合理开发。在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上,有一定数理方法和理论基础。国外学者Mazzanti对文化资源价值构建框架性研究;AndyS则用CM方法分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来进行文化资源评估。国内学者黄雪英按照品相、价值、效用、预期、传承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苏卉则提出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开发潜力评估。对于地方茶文化资源体系,可参照上述数理方法定量评估。在指标体系上建议按照品相要素、价值要素、效用要素、传承能力等设立指标体系,确定权重分值,构建评估模型。

3.2将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资源转化的重要载体

茶文化旅游是资源价值转化并规模化为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茶园生态环境、茶产品、茶民俗、茶遗迹等融为一体进行开发。目前,国内外茶文化旅游按照功能主要分为4种类型:寻源求知、文化体验、庄园度假和生态观光。寻源求知是围绕有形资源,开展对古茶树、古茶园等原产地探寻活动。文化体验是通过对无形资源挖掘开发体验型产品,诸如民俗、节庆、表演等。庄园度假是当前新兴范式,福鼎地区品品香、绿雪芽,依托生态茶园打造茶庄经济;云南柏联借鉴法国波尔多地区红葡萄酒庄园理念模式,建成普洱主题茶庄。生态观光则以茶乡风貌为核心开展休闲旅游,如贵州茶海之心、杭州梅家坞、台湾木栅等。

3.3依据茶的泛文化性开发衍生产业实现跨界发展

传统茶业要转型升级,需要从农产品到文化饮品,再到创意产品。通过茶的泛文化性,创造新型创意产品。不仅停留在传统茶叶和茶具等领域,而且跨界进入多元产业领域,比如会展、教育、影视及服装业。以节庆为例,目前茶业领域节庆以原产地开采节为主。形式较传统,多为领导发言、茶艺表演、炒制大赛。节庆本身缺少文化底蕴,而且短期效应无法对产业经济进行持续有效推进。在中国的传统节庆中,也鲜有茶主题节或文化日。茶的节庆活动还未发展为独立的文化产业类型,尚有创意开发空间。而将创意与茶文化资源结合开拓出全新产业类型的还有茶空间。这股空间美学之风,从台湾食养山房、台北书院引入大陆,目前在内地普遍盛行。从茶馆到茶艺馆再到茶空间,不仅是社会空间向个体空间的社会学转化,同时彻底改变传统茶馆单纯茶水销售的服务经济模式,带动了茶会经济、茶美学设计、茶文化教育培训等多项相关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另外,也有必要关注到另一茶文化产业的兴起,即茶与服装的跨界。目前,茶服产业已成为一种有别于旗袍、汉服等类型的独立概念。通过百度搜索“茶服”,可以找到约1620万个相关结果;从淘宝网搜索“茶服”,显示有5.44万件宝贝,6873家相关卖家,茶服已成为茶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产业子类。这些多产业开拓,是建立在茶文化资源多样性基础上的。

4小结

茶文化的起源篇7

关键词:一带一路;河南省;茶文化建设;区域经济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国际合作层面的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给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区域资源的共享,开拓了新的业务市场与区域发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与支撑下,区域内各行业先进的技术、理念、产品、设备开始良性融合,有效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在区域内形成良性的经济发展循环。“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积极加入“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建设,于2015年11月了《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细化落实。在文化建设方面,河南省以茶文化建设为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茶文化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形成有效呼应,以茶文化建设为重要契机,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的突出优势

河南省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地,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氛围浓厚。以信阳茶为主要代表的河南茶叶,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非常喜爱的茶叶品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河南省的优秀而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被显著放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此,将河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展茶文化建设所具有的突出优势总结如下。

1.1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行政区划面积较大,周围与多个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相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河南省境内有三大山脉,地势西高东低,非常适合于茶叶的种植。黄河、淮河、海河都流经河南,给河南省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为茶叶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保障。由于河南省地处亚洲温带与亚热带的交界处,气候湿润,光照充足,也非常适合于茶叶的种植。尤其是信阳地区,是河南境内非常适合于种茶的地方,因而信阳茶叶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高,以其良好的茶叶品质吸引了广大爱茶人士的关注。

1.2社会环境较为适宜

茶文化建设往往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支撑。河南省是产茶大省,规模化的茶叶生产企业、充分的劳动力、高端的茶叶科研队伍、悠久的制茶经验,都为河南省茶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支撑和保障。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觉察到河南省境内蕴含的茶叶商机,开始进驻河南省,这更是给河南省茶叶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茶文化建设,将更加事半功倍。在茶文化建设过程中,河南省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给茶文化建设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1.3茶文化气息浓厚

开展茶文化建设,良好的茶文化氛围是前提。河南省茶文化气息可谓浓厚非常,信阳地区是全国八大茶叶产区之一,信阳茶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信阳毛尖为代表的河南茶叶,早在历史上就获得了广泛的茶爱好者的认可。在河南省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的熏陶下,河南省的茶文化底蕴在近代以来变得更加丰富。河南信阳被誉为茶文化之乡,被无数爱茶人士所敬仰。无论是历史名人还是当下的普通群众,都喜爱到河南一睹茶文化的风采,感受茶文化的浓厚氛围,近距离欣赏茶文化的魅力。

2“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茶文化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基于河南省本身所具有的茶文化建设优势,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不仅扩充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创造了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而且塑造了特色的区域经济类型,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在此,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分析如下。

2.1扩充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看,区域各种行业中文化资源的利用越是充分,文化渗透对行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越显著。对区域经济来说,增长的动力来源越多,增长的动力就越强大,增长的效果就越容易体现并惠及到各行各业,这其中,文化的角色更多的是属于生产力范畴,如何充分挖掘文化价值、利用文化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才是研究的重点。河南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与茶文化氛围,茶文化建设工作相对容易开展,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也相对较小。河南省长期积淀的优秀茶文化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被充分利用,逐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茶文化建设过程中,茶文化资源就是建设的资本,茶文化魅力就是发展的源泉,河南省强大的茶文化实力,让茶文化建设开展顺风顺水、效率极高。茶文化资源被看作经济发展资本被全面重视起来,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各茶叶企业与政府积极配合,各文化部门为茶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河南省茶文化资本价值的规模化扩大效果显著,以其良好的支点效应,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了鲜活的动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2催生了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区域范围内,经济总体由多种经济支撑点共同构成,这也就意味着区域内经济支撑点越多,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越平稳,发展的势头就越迅猛。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河南省积极开发省内茶文化资源,宣传茶文化特色与魅力,在茶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催生了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来源。在之前的实践中,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往往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发展差距过大、地方特色资源利用效果差的情况。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河南省茶文化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契机,配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河南省以茶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良好把握茶文化产业属性和外溢效应,发挥茶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有效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创造了新的区域产业发展局面。茶文化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让河南省的其他产业一并受益,整个区域经济也从中借到了“东风”,实现了结构的优化,并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来自于茶叶产业,而且更多地来自于茶文化建设过程中从茶文化产业中受益的其他产业。这种产业之间的联动效应,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鲜活动力。

2.3塑造了特色区域经济体制

特色的地域文化,如果得到充分利用,将成为特色经济资源。河南省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开展茶文化建设,就是将特色地域文化上升为特色地域经济资源的良好案例。河南省的茶文化资源,在挖掘与利用过程中,与其他发展要素形成良性融合,塑造出了一批特色的产业、企业、产品、品牌,而这些都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求之若渴的。作为一种深厚的历史积淀,河南省的茶文化在政府主导、企业呼应的基本建设模式下,由意识形态和资源形态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对区域中其他行业、其他产业的价值取向、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形成了良性影响,逐渐塑造出了特色的区域经济体制。这样的区域特色经济体制是其他区域所无法直接借鉴的,只能学其“神”而无法学其“形”,因为其所依托的是河南省特色茶文化资源这一独特的经济资源载体。从区域经济学来看,特色区域经济体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河南省的茶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过程的推进。通过茶文化建设,河南省境内所形成的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娱乐产业,如一块块肌肉和鲜红的血液,让特色区域经济体制这一巨人迅速成长起来,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稳定的体制保障。

2.4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

越来越多的经济建设实践与成功案例告诉人们,文化的力量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绝对不可小觑,而良好的区域文化交流,非常有助于优化区域文化体系,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是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茶馆中悠闲地喝茶、高谈阔论,是河南人打发时间的常用方式,也是河南茶文化的一个侧面体现,在河南如此类的茶文化现象非常多。河南省的茶文化建设,对茶文化领域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包括茶馆文化、茶叶产地文化、茶文化核心思想、民俗和宗教茶文化等等,茶文化的鲜活、生动环境,对河南省其他类型的文化环境形成了积极影响,在茶文化建设的带动下,河南省多种文化行业出现了发展的“高潮”,茶文化建设在自身取得了突出成绩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区域文化的交流,增加区域文化的活跃度。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是互利共赢、彼此促进的关系,区域内的文化交流和行业之间的文化认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润滑剂和催化剂,以区域文化良好交流为基础,各行各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对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5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区域内部,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企业越多,区域经济发展的势头就越良好,这是毋庸置疑的。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区域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而企业文化又受到区域文化的深刻影响。作为河南区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分支,茶文化和河南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本,茶文化建设为区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优化了区域文化结构,提升了区域文化品位,并且让区域文化更多地被人所熟知。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建设间接给予了企业文化以积极影响,在文化认同感、文化归属感、文化自豪感的鼓舞下,企业文化也实现了自我优化与自我升级,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更加符合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实践,因而更加顺利地被企业员工所接受。在企业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下,企业的经营效果将显著提升,企业各方面的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将逐渐增加,从而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被逐渐提升。茶文化建设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看似遥不可及,但在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这样的影响虽然间接却仍然显著。

茶文化的起源篇8

关键词:茶文化;咖啡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0-0001-01

一、引言

茶与咖啡是当今社会中普遍流行的饮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从茶与咖啡的文化方面的角度来看,其二者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从古至今流传而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咖啡文化则是西方国家的典型象征,由于历史背景、生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二者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茶和咖啡,有着不同的内涵、历史,那么这个时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本文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二、茶的历史起源及茶文化概述

不同年代,茶的功能也不相同,唐人饮茶谈艺术,宋人饮茶重意境,元代饮茶粗犷豪迈,明清讲求修身养性。自古“琴、棋、书、画、诗、酒、茶”则是文人雅士的七件雅事,俗事文化和雅事文化都包含“茶”,由此可见在这雅、俗两个文化层面,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茶的历史起源与茶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茶文化有更加系统的了解。

2.1茶的历史起源。

人类的饮茶史据传说从上古神农尝百草之后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是作为药用。相传彭祖得饮茶养生之道,活了八百多岁。后其携二子彭武、彭夷定居于闽北山中,武夷山因此而得名。后来周朝统治者借鉴商纣灭亡的原因,颁布禁酒令,倡议群臣百姓以茶代酒。闽北某山被时闽王划为茶山以备上贡茶叶之用。有历史记载的是西汉时一个道人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植茶叶,此后茶叶种植才作为经济作物推广开来。而中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固定下来形式化的茶道,甚至说,中国没有“茶道”这个概念。中国的“道”有两种来源,一是通过反复尝试,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积累总结“道”。而后再以此道调养身心,调适行为。再从修行中总结心得体会,进一步完善其“道”。另一种是通过思想感悟而得之“道”,而后以行动来实践、验证此道。对于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核心精神,国人会感叹中国茶不成道,更无茶道精神。其实日本的“茶道”与中国完全不同。日本是固定下来的泡茶形式和泡茶内涵,而中国文化中,“道”存于万物,不拘泥于时间场合等,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2.2茶文化的概述。

“茶文化”泛指与茶相关的文化,包括茶产业、饮茶、品茗、器用、茶事等,其层面除了人文历史哲学,甚至涵盖政治、经济等。以茶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来说,自中唐以来,历代茶政与饮茶方式都有相关记载与论述。就经济的层面来说,唐代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因茶风鼎盛,茶的大量生产、促使贸易消费发展迅速。就文学而言,历代文人对茶推崇备至,以茶做为题材,留给后世人许多有关诗、词、书、画、歌、赋、曲等佳作。从自然现象来看,历代茶文化随着制茶工艺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茶树品种、栽培、制作、加工等。从历史层面而言,自茶的源起,不论茶叶加工、饮茶方式,以及历代茶事记载,均有长足演变。文化乃人文化成之意,“茶文化”广义的说法:也即是通过茶事而与人类生活经验相关并化成的人文历史累积。

从历史的演变,可看出各年代有着不同的饮茶文化与审美追求,唐代品茶追求的是崇高与朴拙的美学,茶事崭现超然脱俗。宋代的茶文化就比较发达了,其在斗茶、行茶令等方面非常的发达,各种方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明代散茶的饮用,茶器多元,文人多追求意趣,超然物外。清代茶馆风气大盛,以市民为主的消费形态逐渐成为风气,茶艺发展更加多元也更崇实。

三、咖啡的历史起源及咖啡文化概述

对于咖啡文化来讲,其与茶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如果说中国的茶文化代表的是含蓄、内敛,那么西方世界的咖啡文化就是热情奔放的,这不仅与其饮料的差异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是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各国文化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茶文化与咖啡文化。

3.1咖啡的历史起源。

首先我们从发源地讲起,根据罗马语言学家的罗士德.奈洛伊记载牧羊人牧童卡迪于公元6世纪于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咖啡。传说卡迪采摘了一些咖啡果实给修道院的人们尝,从而咖啡提神醒脑的功效渐渐的被人们所知。由于当时修道士们在晚祷期间容易打瞌睡,因此咖啡变成了修道士们的必备品。后经埃国传至也门,渐渐走进阿拉伯世界。说到阿拉伯世界不得不提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在咖啡的传播史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土耳其人为什么喝咖啡?因为禁酒。那喝酒对于穆斯林意味着什么呢?在他们的民族文化中,其认为喝酒等行为都是不虔诚的行为,是不被赞成的,其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的未来发展。可想而知穆斯林们迫切地需要一款能够代替酒精的饮料。咖啡理所当然的在穆斯林中普及开来。进而形成一种象征性的文化。当时的穆斯林们有多热爱咖啡呢?我们来看一首颂词:“啊,咖啡!你能消除伟人的烦恼;你把迷途的人带回知识的正途。咖啡是给真主的子民所饮用的,是真主赐给渴望智慧的人们的甘露……当别人向你呈上精美的咖啡,你所有的忧愁就会消失殆尽,它迅速地渗入你的情绪,并使你保持活力:如果你还有什么怀疑,就看看喝咖啡的年轻人和美丽的人儿吧……”据说这篇颂词最初是由先知穆罕默德的儿子所写,然后被好奇者从阿拉伯文翻译过来,并刊登在了19世纪早期特兰西瓦尼亚的医药期刊上。

除此之外,在其发展之初还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公元6至8世纪,埃塞俄比亚有个牧羊人叫卡迪。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羊吃了一种植物上的红果子,变得非常兴奋,活蹦乱跳的。他也大着胆子尝了这种不知名的果子,味道酸甜,人也变得神清气爽。随后,他就跟著羊群每天都吃。有个当地伊斯兰教的长老路过,看到了,因为好奇也跟着吃了。回家后呢,长老梦到先吃默罕默德托梦,指示他用这个红果子煮水喝,可以提神。从此以后,伊斯兰教夜间祷告前,都会喝红果子煮的热果汁,这就是咖啡的前身:“咖瓦”。

3.2咖啡文化的概述。

“咖啡文化”,那就是我们对咖啡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咖啡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咖啡饮料的制作技术。这些才是咖啡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化的深入就会有人文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事实。例如美国人之所以喝咖啡人多,这与当年美国商人反抗英国殖民政府,并导致波士顿倾茶事件有关。进而美国人只好以咖啡来解渴,所以不得不把咖啡做的很淡的原因。美国人喜欢喝大杯咖啡也是由此所致。

所以说到哪一个城市的咖啡文化最浓郁,那就要看侧重哪方面的特点了。如果说是“泡咖啡馆”,首选巴黎。但是那里人主要习惯了滴滤咖啡,饮用场所也以家庭和办公室为主。泡咖啡馆则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虽然很特别,但也只是比其他国家多很多,而比起意大利全国人民上街喝咖啡,并不主要泡咖啡馆来说,仍然要少了数十倍,甚至要少近百倍。要想理解这之间的差距,只要想明白一句话就行。那就是为什么当年舒尔茨在去米兰出差的几天时间就对当地咖啡馆的数量有如此深的印象,以至于让他回国之后就决心用星巴克咖啡的名义在美国经营意大利咖啡。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意义深远。

四、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是不同国家的文化象征,对其二者的关系进行细致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对其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不仅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本身还有很多共同点。咖啡和茶完全不处于对立,,二者都有着一个非常广泛的受众,从大碗茶到金俊眉,从罗布斯塔到geisha,各个阶层都可以受益。也并无高低之分,并且从发展历史来看,此二者均为历史长久的饮料。所以说,茶与咖啡,并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是非此即彼。

4.1基于起源的文化對比。

从文化起源的角度来看,茶文化的起源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虽然有很多学说,但是由于时间久远,至今也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解释。一般来讲,中国被认为是茶的起源地,也就是说茶是通过中国向世界各个地区进行运送传播的。但是,也有一些资料信息和证据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国家也有可能是茶的发源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茶的发源地而言,其实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们中国也流传着许多关于茶起源的故事,追溯历史,最早应该是巴蜀先民利用地理优势制作茶料,而到魏晋南北朝时趋于成熟,到唐朝时达到鼎盛。陆羽的《茶经》便是那时候的产物。那时候的茶已普遍,说到风靡全国,并不为过。如果现在很多人会拿在咖啡厅喝咖啡作为小资的代表,那么那时候喝茶便是超越生活的享受。

而咖啡文化的起源也具有这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对此有详细的解释,一个穆斯林托钵僧被他的敌人赶入沙漠。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他听到声音,提示他采食身边的咖啡果。他把咖啡果放在水里,想把它们泡软,由于咖啡果过于坚硬,他没有成功。不得已,他只好将浸泡咖啡豆的水喝了下去。最后,这个托钵僧就靠这种手段存活下来。当这个托钵僧走出沙漠之后,他觉得自己能够幸存,并且自己身上之所以能够获得神奇的能量,全都是真主安拉相助的结果。于是,他就不停地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并且把这种配制饮料的方法介绍给了别人。

4.2基于种类、制作方法、品尝方法、功效的文化对比。

茶,相传最早发源于上古时期。传说人文始祖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这里的“荼”,就是茶。而后,随着文明的发展,时代的更迭,又出现了“槚”、“荈”、“蔎”、“茗”等字,都是指茶,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汉字的博大与包容。因此,对于中国的茶文化来讲,其历史非常悠久的。

4.2.1种类。

中国的茶与西方的咖啡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从种类的角度来讲,其茶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包括红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等,同样的,咖啡也有着丰富的分类,其有纯咖啡、花式咖啡、皇家咖啡等。

4.2.2制作方法。

茶与咖啡在冲泡和制作技术与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来讲,不同的茶会有不同的冲泡方法,比如,在对绿茶进行冲泡的过程中,使用温水或者较冷的水冲泡即可,这样的口感更加丰富。咖啡则不同,在具体进行冲泡的时候,主要有虹吸法、高压蒸馏法以及最传统的冲泡法等。

4.2.3品尝方法。

除了以上制作方法和分类上的区别,二者在品尝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进行品茶的时候,对茶叶的填配也是有要求的,喝的时候再进行茶叶的补充,基本保持茶水浓度的前后一致,喝茶的时候,可以与一些糖果、小点心等一起品尝,味道更加丰富。在对咖啡进行品尝的时候,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按照个人的口味来进行选择,可以先加入一点糖和牛奶,细细的对其进行品味,等待牛奶、糖与咖啡充分融合之后,轻轻搅拌之后再进行饮用就可以了。

4.2.4功效。

从功效的角度来看,茶除了可以当做饮品之外,还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咖啡来说,其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振奋精神,还能在此过程中预防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可以说,适量的饮用咖啡对人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语

茶与文化虽然在历史起源、品尝方法、种类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对其适量的饮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最大程度上在品尝的过程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除此之外,茶文化和咖啡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其二者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更好地促进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加强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合作与交流,让中国的茶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各国人民在品茶喝咖啡的同时除了了解彼此文化与历史,更能体会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相信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在中外国际文化交流发展中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贾芳晴. 茶文化、咖啡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D].河南大学,2015. 

[2] 王建萍. 浅析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J]. 科技视界,2014,(30):173+356. 

[3] 白雪. 中西文化比较之英美咖啡文化与茶文化[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2):203-205+21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