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8篇

时间:2023-08-23 09:17:20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篇1

2004.2.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围绕学校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稳妥推进二期课改,强化“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探索牛津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指导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2.结合2004中考英语题型的变化,认真抓好初三年级的英语复习以及英语竞赛辅导,争取在竞赛和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3.继续做好牛津英语教学总结和推广工作,开好牛津英语总结现场会,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

三、具体措施: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认真组织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开展教法、学法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开展各种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总结和推广牛津英语教学经验,展示牛津英语教学成果,开好牛津英语总结现场会,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

4.开展初三英语教学研讨,实施分层教学,制定阶段复习计划,确保合格率,提高优秀率。

5.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搞好每周一次的“与外籍老师对话”活动,抓好周六的“英语乐园”。利用外教优势,在初二年级中培养一批小记者并开展编辑小报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各年级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科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加强教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以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具体工作安排:

2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各备课组制定教学进度表,做好开学各项工作准备。

2.收集并挑选优秀英语小报和英语作文,做好整理工作;收集教师写的有关牛津英语的教学总结或论文,为牛津英语教学研讨作准备。

3.作业常规检查,要求作业规范,书写认真,提高作业质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3月份:

1.做好科技英语以及“上教社”杯英语竞赛的准备和辅导工作。

2.初二年级英语演讲比赛。

3.推选优秀教师参加金山区牛津英语教学评优活动。

4.每周两次利用中午时间开始在预备、初一年级播放《大家说英语》节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5.结合2004中考题型的变化,研讨初三年级的英语复习策略。

4月份:

1.各备课组制定期中复习计划,做好期中复习、考试以及质量分析工作,找出差距,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2.各年级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调整教学策略。

3.安排好金山区初三年级英语模拟考试工作,并做好质量分析。

5月份:

1.预备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

2.牛津英语教学研讨会。

3.做好英语两级考试的各项工作。

4.安排好初三年级英语教学研讨。

5.做好初三年级毕业考试工作并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6月份: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篇2

学业质量监测工作,为诊断全区七年级学业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数据。从提高学业质量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看,需要进一步规范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环节,提高命题的科学性。为此,区教师进修学校专门给命题组制定了“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命题指导意见”,就命题具体环节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明确了本次监测的内容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内容及相应的学科能力,具体规定了命题的难度、题型和分值等,为保证学业质量监测奠定了基础。从提高质量监测工作的规范性看,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测实施流程的管理。为此,白下区专门制订了“白下区七年级(2012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监测目标与任务、考务管理、数据采集、阅卷组织、诊断反馈、日程备忘等。为保证本次质量监测工作落实的力度和组织的精度,专门召开了全区区初中校长会、全区初中教务主任和信息员会,分层落实监测工作任务,分别提出监测工作要求,确保质量监测阅卷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二、细化监测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质量监测的阅卷是保证质量监测结果信度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质量监测工作的整体性,阅卷中十分注意增进交流和沟通,保证阅卷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加强阅卷教师的选拔(本次阅卷从学区各小学六年级选调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骨干教师各一名,并由小学骨干教师和七年级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阅卷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加强阅卷前的评分标准培训与阅卷指导,明确要求学科教研员就阅卷评分和操作进行专门培训,熟悉评分标准,熟练评分操作。另外,还采取了网络阅卷的评卷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阅卷过程的主观因素,从而确保质量监测阅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阅卷中,学科教研员还将落实阅卷中发现学科典型问题的记录,为后期监测诊断分析提供事实依据。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是提高本次学业质量监测工作效度的重要抓手,因此,对学科教研员就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环节提出了具体意见:要求学科组坚持“让数据说话”,把握核心数据,善于从一般数据中发现蕴含的规律性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诊断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就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或行动计划。就数据分析的形式上,要求学科组完成学科双向细目表和质量监测诊断分析报告,召开学科质量监测的分析会,选择阅卷教师进行阅卷工作心得交流,安排相关学科教师交流改进问题的思路和想法,切实把质量监测的功能和效能最大化,真正把质量监测工作作为一个科学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过专业性分析,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彰显专业性的能力和魅力。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篇3

    一、强化学业质量监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学业质量监测工作,为诊断全区七年级学业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数据。从提高学业质量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看,需要进一步规范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环节,提高命题的科学性。为此,区教师进修学校专门给命题组制定了“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命题指导意见”,就命题具体环节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明确了本次监测的内容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内容及相应的学科能力,具体规定了命题的难度、题型和分值等,为保证学业质量监测奠定了基础。从提高质量监测工作的规范性看,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测实施流程的管理。为此,白下区专门制订了“白下区七年级(2012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监测目标与任务、考务管理、数据采集、阅卷组织、诊断反馈、日程备忘等。为保证本次质量监测工作落实的力度和组织的精度,专门召开了全区区初中校长会、全区初中教务主任和信息员会,分层落实监测工作任务,分别提出监测工作要求,确保质量监测阅卷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二、细化监测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质量监测的阅卷是保证质量监测结果信度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质量监测工作的整体性,阅卷中十分注意增进交流和沟通,保证阅卷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加强阅卷教师的选拔(本次阅卷从学区各小学六年级选调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骨干教师各一名,并由小学骨干教师和七年级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阅卷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加强阅卷前的评分标准培训与阅卷指导,明确要求学科教研员就阅卷评分和操作进行专门培训,熟悉评分标准,熟练评分操作。另外,还采取了网络阅卷的评卷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阅卷过程的主观因素,从而确保质量监测阅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阅卷中,学科教研员还将落实阅卷中发现学科典型问题的记录,为后期监测诊断分析提供事实依据。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是提高本次学业质量监测工作效度的重要抓手,因此,对学科教研员就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环节提出了具体意见:要求学科组坚持“让数据说话”,把握核心数据,善于从一般数据中发现蕴含的规律性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诊断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就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或行动计划。就数据分析的形式上,要求学科组完成学科双向细目表和质量监测诊断分析报告,召开学科质量监测的分析会,选择阅卷教师进行阅卷工作心得交流,安排相关学科教师交流改进问题的思路和想法,切实把质量监测的功能和效能最大化,真正把质量监测工作作为一个科学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过专业性分析,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彰显专业性的能力和魅力。

    为了发挥本次质量监测的诊断、调控、诊断和改进功能,对质量监测数据诊断分析后的反馈工作提出了“分层、分类、分片”的具体要求,即根据学业质量监测反馈的工作需要,按以下层面完成反馈工作:一是全区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总体反馈(全区初中校长,教学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二是全区学科性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反馈(小学六年级、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参加),要求参加阅卷的六年级阅卷教师交流阅卷中发现小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七年级阅卷教师交流阅卷中暴露的问题及后续补偿教学的计划与安排,区教研员则根据监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下阶段教学的建议;三是初中学区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反馈(初中直升学区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为保证反馈的及时性,还明确规定了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反馈时间和具体流程,保证反馈按时、及时,为后续教学补偿赢得宝贵时间。积极尝试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工作,能诊断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起始年级的学业水平与现状,同时能够根据学区分布回馈每所初中对应学区内小学直升毕业生的学业质量状况,为学区内的小学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管理,为初中开展初小衔接教学和补偿性教学提供客观依据。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建立九年一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篇4

一、初中语文科目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解读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探讨。从语文科目的本体特征以及教育功能角度看,初中语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应从言语、思维与情感三大因子来构建。其中,语言维度指培养学生良好听、说、读、写能力;思维则指对学生识记、领会、分析、综合、评论等能力的培养;而情感维度则更进一步,侧重于对学生批判、接受、建构、创造等能力的塑造。初中语文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学生对语言、对文化的敏觉性、变通性等能力的训练、形成和发展。

2.研究意义分析。首先,从初中语文教材角度上看,加强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可有效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容知识和艺术特点。其次,从初中生角度上看,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是学生进行知能转化、塑造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直接知识和间接技能的联合,有利于知识、思想与情感的互动。再次,从教师角度上看,优质的课后练习可为教学设计提供素材、厘清序列,丰富教学手法,完善考核手段,夯实教学成果。

二、量与质的统计分析

1.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量”的不足。以初中七年级上、八年级上、九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其课后练习题目主要包含: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大类型。各类型课后题中,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比例大致如下:讲读和精读练习占17%左右,自读和略读练习占10%左右,写作练习占20%左右,口语交际练习占11%左右,综合性学习占10%左右。从整体水平来看,各类型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目平均为30%左右,换句话说,每一个类型的100道课后题中,大约仅有13题带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性质。显然,现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体系中,课后题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量尚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而从每节课文的角度看,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比例大致如下:讲读、精读占76%左右,自读、略读占40%左右,写作占45%左右,口语交际占33%左右,综合性学习占22%左右,平均为每课43%左右。

2.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质”的欠缺。批判、建构与创造思维属于思维能力训练的较高层次,是知识积累、知识拓展、情感体验的重要促成手段。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课后练习往往局限于识记、领会的较低阶段,题目对学生思维的高层引导能力较为欠缺。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下)《蒲柳人家》课后练习第一道题目:《水浒传》中宋江外号“及时雨”,李逵外号“黑旋风”,而在本文中,何满子的奶奶外号为何叫“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外号为何叫“何大学问”?这道题看似具有创新思维训练意识,但实际上仍偏重于文中语言的提炼。如果在问句之后再加“试给文中人物换一个外号”,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理解文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批判、构建以及创造的思维能力。

三、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建议

1.提问策略的多样化。本套人教版教材中课后练习的问题设计相对较为单调,往往通过假如、想象、联想等方式进行问题呈现,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质量尚有不足之处,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既有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发挥,探讨多元提问策略,设计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提问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实践,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提问数量的加强。通过统计分析不难发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大类型课后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量”尚有不足,平均只有百分之十三左右,比例较低;且每课的平均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不足百分之一,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增加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题量,力求达到每单元至少有三题具有创造性能力训练性质,如果每课能够设置一题将更为理想,尽量让学生多学多思,形成开放的语文思路。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篇5

关键词:词语偏误 原因 对策

Investigation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anguage Error Phenomenon Based On Corpus

Wang Li Kang Shiyong

Abstract:The type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anguage error are many and various,and can be summed up mainly of five aspects,such as the Chinese characters,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the sentence,the rhetoric,the punctuation and so on.We hav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in the type of language error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three grades students.And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language knowledge itself,the students own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from exterior factor and so on,we have discussed the reason why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various grades students appear difference in these language errors,subsequently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point,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material to refer for language teaching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age.

Keywords: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errorReas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70-04

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语言的教学,可见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书面表达时所出现的语言偏误现象比较普遍。研究这些偏误现象,并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诸多启示,也可以从另一个方向进行语言教学,“这是因为表达一个意思,正确的格式屈指可数,而错误可以‘百出’。”(吕叔湘,熙,2002)

本文所采用的初中学生语言偏误语料取自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亢世勇教授的“中小学生语言偏误语料库”中初中学生语言偏误的一部分,其标注的信息主要有:错误案例、错误类型、错误原因、错误分析、学生性别、年级等六项。本文所用的“偏误”并非科德的“偏误”,而是泛指初中学生在书面表达即作文和作业中理解和运用母语时出现的语言错误和不规范现象。根据平衡性、多样性、真实性等原则我们从初中学生语言偏误语料中抽取135000条记录(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4500条),并根据真实文本中语言偏误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修改和分析,总结出四种词语偏误的类型,并确定了具体的标注规范。据我们所知,目前已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在大规模语料库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语言偏误进行具体的描述和分类,其他方面的文章较少见。笔者因为曾经参与亢世勇教授的“中小学生语言偏误语料库”原始语料的整理和加工工作,对偏误语料比较熟悉,所以截取语料库中初中学生的一部分作为定量研究的范围,探索性地对初中各年级学生语言偏误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从对比分析中揭示产生偏误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相关对策,期望能为初中阶段语言教学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1.初中学生词语偏误表现比较

根据数据库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各年级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出现的具体语言偏误类型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在同一种类型上各年级学生的偏误表现也有差别,我们主要从词语偏误方面来进行比较。

初中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出现的词语偏误主要有词语使用不当、词语赘余、词语残缺和生造词语等。具体表现如下:

1.1 词语使用不当。

词语使用不当是指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出现的该使用甲词语而使用了乙词语的现象,这不仅违反了语法、语义规则,也影响了表达者思想感情的准确表达。实词运用偏误主要表现为动词、名词、数量词使用不当,其次是形容词、副词、代词使用不当。虚词运用偏误主要表现为助词使用不当,其次为连词、介词使用不当。下面我们重点谈一下在主要偏误类型上各年级学生表现的差异:

1.1.1 动词使用不当。

初一、初三学生这类偏误主要集中在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的动词混用,其中初一学生出现165例,初三学生出现76例,例如:以及恐龙是如何灭亡的。

句中“灭亡”一般指(国家或民族)不复存在;“灭绝”指完全消失。根据语境,用“灭绝”更贴切。

初二学生这类偏误不再集中体现在词义相近的动词混用,主要表现为词语使用意义不准确,共出现106例,如:人往往是在没有某些东西时才懂得了珍惜。

句中“没有”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只表示对存在的否定,而“失去”在句中比较恰当。

1.1.2 名词使用不当。

这类偏误主要体现为词义相近的名词使用不当,并且随着学龄的增长,偏误总量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这类偏误出现89例,如:

那次经验使我懂得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

句中“经验”应该改为“经历”。初二学生出现78例,如:用我们的动作去表示。句中“动作”应该改为“行动”。初三学生出现45例。

1.1.3 典型数量词使用不当。

数词中出现偏误最多的是“二”和“两”混用,其次是指示代词和数词混用。其中初一学生出现27例,初二学生出现19例,初三学生出现20例。

量词“个化”和误用量词也是初中各年级学生出现偏误频率较高的一种偏误现象。其中初一学生这类偏误出现25例,初二学生出现38例,初三学生出现68例。根据语料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一学生习惯于用“个”代替一般物量词,而初二、初三学生这类偏误不再集中在量词“个”上,而是比较分散。

1.1.4 助词使用不当。

根据语料库统计,在这类偏误中出现结构助词“的、得、地”混用的机率最大,其中“地”误用为“的”的情况最多,其次是“得”误用为“的”,再次是“的”误用为“地”和“的”误用为“得”。其中初一学生这类偏误出现233例,初二学生出现365例,初三学生出现325例。此外,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混用出现偏误的频率也较高,其中该用结构助词而使用了动态助词的情况偏多。

1.2 词语赘余。

“古人云‘词达而已矣’,如果为了炫耀词汇量而堆砌词语,这就把词语形式与意义内容的关系弄反了,如果词语的铺排淹没了意义的表达,语言就变得累赘而令人生厌了。” (薛玲,2000)初中学生出现词语赘余偏误机率较大的是动词、名词、助词赘余,其次是形容词、副词、数词、代词、介词、连词赘余等。下面重点谈一下偏误频率比较高的几种偏误类型:

1.2.1 动词赘余。

这类偏误出现的机率最大,其中初一学生出现39例,初二学生出现54例,初三学生出现26例。大多是由于滥用动词而导致句子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确,如:其实,有(去掉)很多人的品味都不同。

1.2.2 名词赘余。

初一学生这类偏误共有20例,相比之下,初二学生偏误数量有所增加,共有48例,初三学生偏误数量有所减少,共有18例。例如:这位老妇人的心里感受(去掉)一定是很难过的。此外,初一学生还存在方位名词多余的偏误。

1.2.3 助词赘余。

初一学生以动态助词“了”多余出现偏误的频率最高,其次,结构助词“的”多余出现偏误的频率也较高,此外,其他助词中“所”多余偏误的频率最高。

初二、初三学生出现这类偏误机率最大的是动态助词多余,如:

健康越来越成为着(去掉)大家关注的焦点(初二)

1.3 词语残缺。

词语残缺是指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因种种原因漏掉某些词语而导致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结构不完整的一种语言偏误现象。初中学生出现偏误机率较大的是缺少必要的动词、名词、助词,其次是缺少必要的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和连词。

1.3.1 缺少必要的动词。

动词缺失在词语残缺一类中出现偏误的频率最高,各年级都是如此,但是各年级学生出现偏误的数量不尽相同,初一学生有36例,初二学生有59例,初三学生有30例。这类偏误因缺少必要的动词而导致句子缺少谓语中心、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子语意不明确,如:随着时间(后加:流逝)自己长大了。(初一)

1.3.2 缺少必要的名词。

这类偏误主要是因缺少必要的名词而导致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中心缺失,从而影响表达者语意的准确表达,如:

我国以32枚金牌居世界第三。(初三)在“金牌”后加“的成绩”。

1.3.3 缺少必要的助词。

根据语料库统计我们发现,各年级学生在虚词残缺中出现偏误频率最高的是缺少结构助词,其中缺少“的”的情况出现的最多,这种残缺可影响句子的结构类型或造成句子成分残缺,例如: 不怕困难(加上:的)精神。

1.4 生造词语。

“生造词语指个人随意构造出来的,语言词汇系统中没有的词语。生造词语没有语义和结构上的合理性。”(薛玲,2000)各年级学生偏误的类型基本相同,主要是生造成语和生造词,但是出现的数量不同,其中初一学生出现82例,初二学生出现121例,初三学生出现90例,例如:心烦烂燥(改为:意乱)聊话(改为:天)

2.初中学生主要语言偏误的原因分析

上面我们运用横向和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初中各年级学生在词语偏误方面表现的差异,其中呈现的显著规律性可以让我们总结出造成这些偏误差异的原因,主要有语言知识本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因素和外部因素等方面。

2.1 语言知识本身的原因。

汉语词汇的特点导致学生短期内较难准确掌握词语的确切含义和用法,具体表现如下:

2.1.1 汉语词汇丰富,有大量的同义词。

在书面表达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恰当地使用同义词,就能把意思表达得确切、生动,增强语言的灵活性、精密性。但是如果使用得不恰当就会造成词不达意,令人费解的毛病。初中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就容易出现同义词使用不当的偏误。

2.1.2 汉语中虚词意义空灵,但使用频率较高。

汉语中虚词数量不多,但作用很大,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虚词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意义较空灵,运用时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出错。初中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常出现的偏误就是助词、介词和连词使用不当。

2.1.3 汉语成语具有结构凝固性和意义整体性的特点。

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其意义有整体性,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有凝固性,我们不能随意变动词序或增减其中的成分,所以如果记忆稍有偏差,就容易出现偏误。初中学生在书面表达时由于对成语的意义把握得不准确或不明确其结构而出现成语使用不当或生造成语的现象。

2.2 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差异的原因。

初中各年级学生之所以出现词语偏误的差异除了语言知识本身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变化和不同。

2.2.1 心理原因。

2.2.1.1 认知结构的差异。

初中各年级学生在认知结构方面是不同的,其中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不同不仅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也会影响不同年级学生在同一类语言偏误上偏误机率的大小和偏误类型的多少。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其知识和技能积累和初二、初三的学生相比,是很不同的,这决定了他们在书面表达时出现的偏误表现是不同的。

2.2.1.2 学习动机大小的差异。“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发生、维持的内部动力,学生要有效地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皮连生,1997)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大小是有差异的,其中由于年龄、知识视野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初三学生学习动机一般更强一些。而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唤醒水平高,注意集中,容易发生学习行为,从而指引学习的方向。这些因素也决定了在同一类语言偏误方面,往往高年级学生的偏误会相对少一些。

2.2.1.3 注意力特点的差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注意力的特点表现在不稳定、难持久和易分散三个方面。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明显不如初二、初三学生注意力持久、稳定,因此,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语言偏误类型上也表现出差异来。

2.2.2 生理原因。

青春期生理变化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其表现之一就是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初一学生还有一些儿童的特点,独立性较差,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初二学生与老师、同伴的交往明显增多,初三学生更多地面临中考的学习压力,对学习的认真度增强,这也影响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表现。

2.3 外部因素。

影响各年级学生词语偏误表现的因素除了以上谈的内部因素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比如来自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影响等。

2.3.1 来自家庭的影响。

2.3.1.1 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子女受教育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父母文化素质越高,就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喜欢采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善于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良好而又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父母多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而且教育方法得当,因此出现语言偏误现象的机率相对就少得多。

2.3.1.2 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父母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形成独立、直率、乐于助人、亲切、善于社交的性格;而支配权威型、溺爱放纵型等教养方式则容易导致儿童个性非正常发展。”(刘电芝,2004)因此,作为称职的父母就应该在这方面增加注意力,从而为孩子的成才铺平道路。

2.3.1.3 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我们所谓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属于广义范畴上的,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家庭气氛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孩子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词语偏误上的表现就很不相同。

2.3.2 来自学校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深刻,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习得,也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等。各年级学生语文老师的知识结构和素养是有差异的,因此学生会相应受到影响,这也会影响学生语言偏误现象出现数量和机率的大小。此外,学生的学习是在班集体中进行的。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班风、学风等都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3.3 来自社会的影响。

广播、电视、电影、书刊、画报媒体进行宣传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这直接影响了初中各年级学生语言方面的学习,因为这一阶段正是大量吸收知识的时期。

3.针对初中学生语言偏误的对策探讨

3.1 结合语言知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针对词语偏误,我们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减少这类偏误:

3.1.1 利用以熟词带生词的方法进行教学。

即以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牢记的熟词来识记新词语。这种方法在认知心理学上也是被认同的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词语学习也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1.2 注意辨析同义词。汉语中不仅有很多同义词,而且还很难辨析。在书面表达时,学生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同义词就可以准确反映事物间的细微差别,恰当地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种种感情和态度;但是如果使用得不恰当就会词不达意,出现种种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对比和联想的方法对同义词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有效地辨别同义词。我们可以从词语的理性意义、色彩和用法方面辨析同义词,具体可以从搭配对象、范围大小、意义轻重、集体与个体、感彩、语体色彩和词性差异等方面进行辨析。如“经验”与“经历”。这两个词意义相近,但是二者也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兼类词,兼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

3.1.3 把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词语运用相结合。

对汉语词语的掌握,不能仅限于对词语表层意义的认知,还要讲清词语的褒贬色彩,培养学生使用新词语造句的能力。比如“珍爱”一词,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造句来巩固,如可以说:“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最容易被人忽视又最令人珍爱的东西,那就是时间。”此外,还要规范用词,要杜绝生造词语,防止滥造方言词语、外文缩写词语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

3.2 针对学生自身的对策。

3.2.1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心理实验证明,有了学习动机,学习者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不仅如此,强烈的学习动机还有助于学生选择高效的学习策略,反之,高效的学习策略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正因为学习动机如此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2.2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跟小学生相比,初中学生虽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但是仍然表现出注意力易分散、难持久等特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满堂灌,而应该把握好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尽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学校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生理方面的特点合理地安排课程表,把语文课尽量安排在上午的时间表上。

3.2.3 根据中学生认知发展的新特点进行教学。

“根据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进入青年前期和前年初期,认知功能渐由具体、直觉水平占优势过渡到抽象水平占优势。”(邵瑞珍,2006)因此,中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要适应中学生认知的新发展。但是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这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觉的意义,而是为了讲清真正的抽象意义,或使讲解更加鲜明、生动、具象化。

3.3 针对外部因素影响的对策。

3.3.1 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还要多与孩子谈心、交流,也就是说尽量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养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子女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有自信、有能力、成绩好的特点。

3.3.2 提高教师的素质。

“所罗门等人1964年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述过程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邵瑞珍,2006)因此,学校不仅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而且教师自身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应该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尽量避免出现语言知识方面的错误。此外还应多与学生交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3.3 尽量防止和避免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99%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播的。若不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就势必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在全世界面前玷污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胡明扬,2002)因此,对社会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家长和教师不仅要和学生一起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还要鼓励他们共同维护语言文字规范,防止和避免不规范现象范围和影响的扩大。

4.结语

目前,关于“中小学生语言偏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无疑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宝贵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但是,其中尚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思考和研究,如对中小学生语言偏误原因的分析还不够全面和完善,提出的一些对策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这个课题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 胡和平.同义词说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 胡明扬.语言学习散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树珍.中学生心理与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4] 刘电芝.中小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吕淑湘,熙.语法修辞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6]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 宋书文.发展心理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 薛玲.常见病句辨析[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10] 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富含思想感情的学科,情感教育自然也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情感教育,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这是因为情感教育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学习需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不断提高,让学生树立正确先进的价值观念,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是关于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分析。

一、营造舒适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展开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可以在此氛围中得到很好调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贴切的情感体验。

比如,以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母亲做过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引导学生领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这首歌曲的氛围中来品读课文,激起学生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戴之情,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力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把握作者史铁生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知道信念拥有的强大力量,使学生领悟到坚强生活的意义,增强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二、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

进入新时期,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的众多优势,课堂上再现书中描写的场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以人教版初二上册《骆驼祥子》一文为例,初中语文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关于车夫的形象,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骆驼祥子相关联的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真实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旧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与辛酸,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其意识到当今社会发展与幸福生活的不易,使学生明白珍惜生活的意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情感教育,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让学生时刻坚守正确的人生方向。

三、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将情感教育全面渗透在课堂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行为举止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示范,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审美观念,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加以深入挖掘,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意境,让学生领会文章中蕴含的各种人文美、意境美与思想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情感教育,积极更新教W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为学生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管新福.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用现状分析及教法新探: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75-79.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篇7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情境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难点。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式结构、词语类型、翻译技巧、主题掌握等,这对于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

一、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多强调艺术性,忽视内容本身

从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来看,过多地强调艺术性教学,忽视了内容本身教学,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文言文教学时,不少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于整篇文章结构、重点词句、经典句子的把握上,过多地对文章进行艺术性的分析和评论,而忽视了对于内容本身的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

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一般在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课文的预习和思考,直接逐字逐句地来对学生进行文本的翻译,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地发挥,限制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对于文言文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翻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来不断提升他们的悟性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一)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由于长期以来学生的生活生长环境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来亲近文言文学习,更无法在文言文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提升。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在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文言文教学环境。比如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图片或动画的方式来对文中的景物和场景进行深入地解读,重点来捕捉意象,从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当时文中的意境,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月夜之美,以此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文章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而言,应该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努力地调动学生的主观动机,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个人文言文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周敦颐《爱莲说》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菊、牡丹等意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考,强化他们对于文本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明白通过对比来烘托出作者的莲花般高洁的人格,以此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以此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将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不断整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学活力,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提升教学有效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具体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比如韩愈《马说》一课,老师可以设定题目:千里马和伯乐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来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四)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

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绝对不仅仅是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掌握和翻译,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和认识,从而来养成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式。在学生掌握文章主题之上,还要结合社会现实来进一步地实现教学延伸,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现代社会背景下桃花源是否有可能存在?浮躁的社会现实与桃花源之间的碰撞和矛盾等,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将语文文言文教学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文言文教学质量。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古人智慧的象征。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深刻解读文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从而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文言文解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他们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2]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10).

[3]张丽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9).

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篇8

【P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92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认真负责,不仅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还应该积极的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虽然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就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一、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要不断追求进步,不能为眼前取得的成绩所迷惑,更不能因为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终止了前进的脚步。虽然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本人就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在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的,因此,不同的教学氛围会直接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新时期,为了更好的帮助初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就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起重视,甚至有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不同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教师的授课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不够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而想要使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就要有较强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而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就是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不够。教师虽然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在将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三)难以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入多媒体,为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保驾护航。然而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有效引入多媒体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一些教师虽然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多媒体,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现代教学中难以有效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势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能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引起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而教师并没有通过有效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没有引起重视,也成为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解决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就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不仅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为教师的教学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精力,一方面教师要从物理环境的角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心理环境的角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提升教师教学的吸引力

针对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吸引力不够的情况,教师要引起重视,并能够积极的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调整,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吸引力的方式有很多中,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知识的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进行阅读,开阔视野,进而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使课堂教学变得十分有吸引力,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有效将多媒体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做得不够充分的情况,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能力。本人建议学校相关方面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或者培训,进而使教师对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并提升教师的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起重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