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装配式建筑设计8篇

时间:2023-08-24 09:27:55

装配式建筑设计

装配式建筑设计篇1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1]。装配式建筑最初出现于上世纪初期,并不需要现浇作业,只需要现场装配即可,同时,这种建筑中的构件成本并不高,性价比也很好,且带有绿色建筑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装配式建筑因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受到人们的青睐。

2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2.1种类划分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拥有多种类型,按照形式划分有剪力墙形式、框架与核心筒形式、框架与剪力墙形式等;按照高度划分有多层混凝土式、高层混凝土与低层混凝土式[2]。在我国应用最多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但在商场等建筑项目中多采用框架式。

2.2抗震性能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任何建筑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装配式;另一种是半装配式,无论哪种装配形式,其装配程度的高低不会影响到建筑整体刚度,能够影响结构刚度的只有受力构件刚度与节点刚度,如果它们的刚度不达标,那么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建筑使用者的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应提升受力构件与节点刚度[3]。同时,在装配式建筑中有多个节点形式,不同结构刚度所带来的影响也不会不同,尤其是抗震性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加强与现实情况的联系,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3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3.1框架结构体系设计

对于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体系来说,在我国商场建设中应用较多,也是应用力度较大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体系,主要是由于该体系质地相对较轻,便于运输,同时它属于综合性能相对较好的高层框架。在利用框架结构体系的过程中,无论是叠合板还是合梁都会在工厂内部完成,然后利用运输设备将这些框架运输到施工场地,再在现浇处理节点或梁端键槽等方式的作用下完成下一阶段的设计。为提高框架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的受力能力,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问题:一,强度等级控制。无论是柱混凝土还是预制框架柱底的强度等级至少要达到C30左右;二,平面设计原则。在设计梁柱中心线的过程中应做到竖向平面相同,且呈现对齐形式,在纵向上也要以对齐为主;三,预埋件的处理。对于框架结构体系设计来说,预埋件属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保证处于不同区域的预埋件能够很好的连接在一起,无论是承受轴力还是剪力都处于良好状态。

3.2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

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我国居民保障住房中的应用较多,在设计这种结构体系的装配式建筑时,可以根据需求与工厂实际情况选择剪力墙结构,既可以是半预制式,也可以是全预制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能满足设计需求。为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满足使用需求,应关注以下几点内容:一,设计好承重墙板。承重墙是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做好承重墙设计,保证建筑质量,需要将承重墙搭建在两侧的山墙上。同时,做好内力计算结果与抗侧力设计。此外,在结构竖向抗侧力设计的过程中,应保证现浇方式能够将竖向主承力钢筋浆锚与连接带组合在一起,并做好抗震设计与连接设计,以便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避免出现中断的情况;二,控制好钢筋直径与强度。在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中应保证各个预制构建间的连接性处于良好状态。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传力良好,还要提高构造的可靠性。如果发现该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差,应适当提升钢筋直径与强度;三,注意与现场吊装环境的联系。对于剪力墙结构体系来说,如果在设计中采用的是分块设计,那么在实际设计中应注意与现实情况的联系,如房间构造、拼接位置等。对于竖向接缝的部位,应做到避免应用到暗柱中,且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建筑结构中应用多个构件。此外,在实际设计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做好验算,避免出现配筋变形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合理,满足人们实际需求。

4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建筑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但不同的装配式建筑在结构体系与设计上的方式并不相同,注意要点也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联系实际情况,分别对框架式装配式建筑与剪力墙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加大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设计与应用力度。

作者:黎静 单位:青岛博雅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秋实.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江西建材,2017,(02):50-53.

装配式建筑设计篇2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如下:(1)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完成后,直接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施工方式减少了二次加工工序,提高了结构的质量,保证了构件尺寸的准确性。(2)与其他建筑工艺相比,装配式建筑结构简单、部件少、现场组装方便快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实际使用效果良好。(3)当采用预制构件法时,各专业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减少了设计的随意性,并且简化了施工工序,从而达到了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目的。(4)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高,从而降低了人们施工现场的工作难度,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5)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它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6)装配式建筑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它的构件直接在工厂生产,就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堆放混凝土等原材料,从而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小,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二、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

1.浇筑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在设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过程中,为凸显建筑整体性、稳定性特征,建设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实地考察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居民实际居住需求等多方面问题,而后不断优化和完善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技术。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建筑结构施工方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钢筋连接方法,依照构件规格合理选用钢筋预埋件施工方式;严格依据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纸以及施工实际要求开展钢筋绑扎工作;在完成结构楼板钢筋绑扎、焊接作业后,要及时进行验收、核查,以此确保钢筋的稳定性。2.叠合板式与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技术就目前混凝土剪力墙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而言,确定其结构构件的形式十分丰富,如叠合式板墙与楼板、预制楼板等多种类型。由于叠合式楼板是由底层预制板和钢筋共同组成,所以可以将其称为后浇混凝土施工模板;联合式板墙是由预制板及钢筋构成,在其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在预制板中间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此外,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的构件更加多样,如竖向剪力墙板、楼梯板、阳台以及水平叠合楼板等方面,但该技术构件形式十分简便,只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即可完成。3.构件吊装施工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建筑施工单位需明确施工现场人员的基础职责与责任,及时制定构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保证相关人员在施工操作中保持有章可循。对此,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基于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体系,并在交底中明确施工环节,促使所有施工人员明确自身职责。管理人员还需基于当天具体施工情况做好构件数量数据分析表,并编制具体编号,提高施工管理与数据统计的规范化,保障所有施工人员可在日常管理中履行自身职责,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另外,预制构件体积普遍较大,一搬情况下,塔式起重机可采用竖向位移限制和横向转动交接的方式处理,将结构物件附着在墙件连接中,在塔式起重机施工中可采用附墙措施做好与塔式起重机型号的匹配处理,并按照具体施工步骤落实合理的安装施工,保障预制构件高效率安装。

三、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

1.平面设计模数协调和正向设计是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主要原则。在平面设计当中需要对户型模块的种类以及尺寸进行优化,通过标准户型模块的组装形成建筑平面,从而实现预制构件与内装部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进而实现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相关配套技术升级,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同时实现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建筑平面布局时,应合理地选择大空间的布局,同时还应合理安排管井与承重墙的实际位置,达到建筑空间合理布局的目标。2.立面设计对于套型组合采用模块化、标准化与系列化的特点进行立面设计,在预制墙板的设计中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饰面材料来体现纹理与色彩的变化。装配式建筑立面可通过采用不同墙体组件的组合与变化来实现较好的可变性与灵活性。如可以在保证通风和采光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对窗口大小、比例和窗框形式进行调整等。装配式建筑提倡装饰保温一体化,采用装配式一体化墙板满足建筑立面的要求。复杂的建筑立面推荐采用反打一次成型技术,例如石材反打等技术。复杂的建筑立面模板成本较高,从成本角度出发,建筑立面宜简洁,不宜设置复杂的突出的横线条或竖线条。建筑水平腰线宜设置于开始采用预制夹心墙板的楼层底部,立面竖线条宜采用不同颜色涂料凸显。3.有效优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艺正在进一步完善,从设计角度来分析,设计人员需要对衔接节点进行优化,对衔接节点的各类构造及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分析与考量。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对整体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房屋建造工程的综合质量与水平。此外,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计算模型进行综合计算,应用专业技术来有效控制建筑结构的衔接点刚度,应用“强剪弱弯,增强节点”的原则提升预制构件的质量。在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体预制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充分保证预制构件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建筑的其他性能得到优化,对抗震、装饰、保温等性能进行分析,从而使建筑的综合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4.提高预制构件的连接科学性在进行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的综合结构预制构件的连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确保整体预制构件连接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与合理性,保证各个连接结构的高度简便性,以提升连接各项构件的效率,保证当前建筑工程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四、结语

装配式建筑设计篇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084-02

传统的建筑施工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还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点。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设计与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弊端,所以,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

1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最初出现于上世纪初期,并不需要现浇作业,只需要现场装配即可,同时,这种建筑中的构件成本并不高,性价比也很好,且带有绿色建筑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装配式建筑因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受到人们的青睐。

2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2.1种类划分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拥有多种类型,按照形式划分有剪力墙形式、框架与核心筒形式、框架与剪力墙形式等;按照高度划分有多层混凝土式、高层混凝土与低层混凝土式。在我国应用最多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但在商场等建筑项目中多采用框架式。

2.2抗震性能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任何建筑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装配式;另一种是半装配式,无论哪种装配形式,其装配程度的高低不会影响到建筑整体刚度,能够影响结构刚度的只有受力构件刚度与节点刚度,如果它们的刚度不达标,那么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建筑使用者的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应提升受力构件与节点刚度。同时,在装配式建筑中有多个节点形式,不同结构刚度所带来的影响也不会不同,尤其是抗震性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加强与现实情况的联系,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3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3.1框架结构体系设计

τ谧芭涫浇ㄖ框架结构体系来说,在我国商场建设中应用较多,也是应用力度较大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体系,主要是由于该体系质地相对较轻,便于运输,同时它属于综合性能相对较好的高层框架。在利用框架结构体系的过程中,无论是叠合板还是合梁都会在工厂内部完成,然后利用运输设备将这些框架运输到施工场地,再在现浇处理节点或梁端键槽等方式的作用下完成下一阶段的设计。

为提高框架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的受力能力,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问题:一,强度等级控制。无论是柱混凝土还是预制框架柱底的强度等级至少要达到C30左右;二,平面设计原则。在设计梁柱中心线的过程中应做到竖向平面相同,且呈现对齐形式,在纵向上也要以对齐为主;三,预埋件的处理。对于框架结构体系设计来说,预埋件属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保证处于不同区域的预埋件能够很好的连接在一起,无论是承受轴力还是剪力都处于良好状态。

3.2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

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我国居民保障住房中的应用较多,在设计这种结构体系的装配式建筑时,可以根据需求与工厂实际情况选择剪力墙结构,既可以是半预制式,也可以是全预制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能满足设计需求。为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满足使用需求,应关注以下几点内容:一,设计好承重墙板。承重墙是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做好承重墙设计,保证建筑质量,需要将承重墙搭建在两侧的山墙上。同时,做好内力计算结果与抗侧力设计。此外,在结构竖向抗侧力设计的过程中,应保证现浇方式能够将竖向主承力钢筋浆锚与连接带组合在一起,并做好抗震设计与连接设计,以便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避免出现中断的情况;二,控制好钢筋直径与强度。在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中应保证各个预制构建间的连接性处于良好状态。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传力良好,还要提高构造的可靠性。如果发现该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差,应适当提升钢筋直径与强度;三,注意与现场吊装环境的联系。对于剪力墙结构体系来说,如果在设计中采用的是分块设计,那么在实际设计中应注意与现实情况的联系,如房间构造、拼接位置等。对于竖向接缝的部位,应做到避免应用到暗柱中,且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建筑结构中应用多个构件。此外,在实际设计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做好验算,避免出现配筋变形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合理,满足人们实际需求。

装配式建筑设计篇4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建筑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将建筑产业链各个环节关联起来并集成项目相关信息的数据模型[1]。Tekla Structures 是BIM的众多设计软件之一,其包含3D 钢结构细部设计、3D 钢筋混凝土设计、项目管理等模块。

图1Tekla Structures模块 图2试验楼标准层平面图

Tekla Structures软件(如图1)可以实现三维结构模型的精确建立和细致管理,将建筑的结构施工图设计、建筑做法、工厂加工、现场安装等环节完全体现在模型中,结构施工图设计主要指钢筋的具体分布、上下连接的方式、连接所需要的构件。建筑做法是指附着在结构墙板上的保温、防水等建筑构造措施。工厂加工与现场安装所涉及的吊钩、预埋件等于现场施工和生产相协调。同时,Tekla Structures软件可自动生成并输出制造的图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基于BIM 理念,通过多种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并导入Tekla Structures,可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构建各个专业协同工作的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计错误,避免返工劳动,降低工程成本[2]。

1 应用案例

1.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沈阳市某装配式住宅为试验楼模型,采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平面图如图2,建筑面积7330m2 ,建筑高度55.8m,地上18 层,楼板是预制现浇叠合,剪力墙暗柱、屋面造型为现浇部分,其他构件工厂预制,预制率达到70% 左右。

1. 2 BIM 模型的建立

Tekla Structures 具有预制混凝土专项的模块,适合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的深化,同时它包含参数化节点,方便建模。在Tekla Structures 中开发参数化节点进行配筋,这些应用大大提高了建模的效率。

在确定连接方式(此实例为套筒连接)与现浇部分的前提下,Tekla Structures 建立预制混凝土模块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预制剪力墙(或柱)、预制梁、预制板、预制楼梯。如图3所示。

a)预制墙 b)预制梁

c)预制板 d)预制梯板

图3预制构件

1. 3 深化设计

构件深化的布置按分级来进行,如图4所示,以其中的一片外墙为实例,说明分级要求逐步实现设计要求。

a)第一级:在确定坐浆缝厚度、连接方式的基础上,绘制混凝土墙的尺寸,包括长、宽、高等。 b)第二级:根据建筑开窗等要求,对混凝土嵌板进行开洞处理。

c)第三级:对混凝土嵌板进行配筋,同时对钢筋进行编号,包括套筒等,方便以后对钢筋用量的统计。d)第四级:按照设备专业、建筑专业的要求绘制保温材料、预留插座或孔洞,达到生产要求。

图4 分级模型

此住宅每层共有预制构件91 个,其中外墙板21块,内墙12 根,梁共计20 根,楼板( 预制现浇叠合板,含阳台板块) 36 块,预制楼梯2块,如图5所示。

图5 预制构件拼装好的标准层

由于Tekla Structures 中自带的参数化节点无法满足住宅楼的深化设计要求,所有构件独立配筋,人工修改的工作量很大。为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对Tekla Structures进行二次开发,除一些现浇构件外,把标准的预制构件都做成参数化的形式。通过参数化建模,提高工作效率[3]。

预制构件的主要特点是内部钢筋分布合理,不会发生碰撞,内部钢筋的排列很容易分布,主要是连接部分,连接部分钢筋密集,一旦发生钢筋碰撞,不仅给施工造成很大麻烦,而且会造成很大的工程浪费[4]。Tekla Structures 自带碰撞校核管理器来检查钢筋,打开后选定所需校核的构件或模型,直接点击校核即可。图6实例为连接部分碰撞检查的详图。碰撞检查完成后,管理器对话框会将所有碰撞的位置全部列出来,包括碰撞对象的名称、碰撞的类型、构件及对象的ID 等。当选取列表中的某个碰撞位置时,碰撞实体在模型中会高亮显示出来,以便检查修改。

图6 梁、暗柱节点的钢筋碰撞检查 图7Tekla Structures 对预制外墙进行工程量统计

1. 4 自动生成图纸和汇总工程量

Tekla Structures可精确统计模型的工程量(包括混凝土、钢筋) ,并可根据需要定制输出各种形式的统计报表[5]。清单的输出内容包括截面尺寸、编号、材质、混凝土的用量,钢筋的编号及数量,钢筋的用量等信息。根据模型对全楼的构件数量及材料用量分类汇总,即可对某个构件进行详细的工程量统计(如预制柱见图7),也可以获得定制的整体工程量清单。

由于预制构件多,住宅楼深化设计的出图量巨大,采用传统方法手工出图工作量相当大,而且发生错误修改图纸也不可避免。Tekla Structures具有强大的智能出图和自动更新功能,对图纸的模板做相应定制后就能自动生成需要的深化设计图纸,整个出图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而且有别于传统CAD 创建的数据孤立的二维图纸,Tekla Structures 自动生成的图纸和模型动态链接,一旦模型数据发生修改,与其关联的所有图纸都将自动更新。图纸能精确表达构件相关钢筋的构造布置,各种钢筋弯起的做法、钢筋的用量等可直接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避免了人工出图可能出现的错误,大大提高了出图效率。

2 结语

利用BIM 技术建立装配式户型库和装配式构件产品库,可以使预制装配式建筑( prefabricated concrete,PC) 建筑户型标准化,构件规格化,减少了设计错误,提高了出图效率,尤其在预制构件的加工和现场安装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BIM模型研究还偏重于设计阶段的应用,对于施工阶段与BIM 模型结合有待需要进一步探讨,围绕构件的制造、运输、装配过程实现预制建筑建造的全过程动态可视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爽.建筑信息系统( BIM) 技术的应用[J].建筑学报,2008( 2) : 100-101.

[2] 周文波,蒋剑,熊诚.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2,41( 4) : 72-74.

[3] 何关培,王轶群,应予垦. BIM 总论[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宝琦.基于BIM 的工业建筑协同设计[J].工业建筑,2010( S1) : 84-86.

装配式建筑设计篇5

关键词 整体式建筑工程 招标模式 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一、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招标模式的确定

为了克服客服上述装配整体式建筑应用现行招标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避免装配整体式建筑在招标中出现寡头垄断,围标串标等行为,同时避免招标过程中过多的费用支出,本研究试图寻找一种新型招标模式,以达到招标的真正目的。

在国外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一种将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相结合的招标模式――两阶段招标。两阶段招标又叫二次性完成招标,是把同一个项目分开两次进行开标和评标的招标方式。两阶段招标实质是把招标投标和评标过程分成先后两个阶段进行。这种招标方式要求投标人进行两次投标。即在第一次招标邀请中,投标人只提供技术方案。通过了招标人对技术方案评议的投标人,将在第二次招标邀请中提供更新的技术方案和价格方案。通过评标确定中标人。

该招标模式综合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优点,一方面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度原则的基础上,确保业主获得较低的成交价,另一方面限制竞标者的数量,降低竞争性投标准备总成本,与此同时还不增加招投标本身的运作成本。另外,因为装配整体式建筑正处于初级摸索阶段,招标人需要通过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途径来确定完整的技术规格及其他对于采购内容的说明和要求,补充和完善技术方案的情况时,可以采用两阶段招标模式。

二、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两阶段招标模式设计思路

两阶段招标在程序上“一步分成两步走”,各阶段侧重点不同,具体如下:

1、第一阶段招标。

投标人递交的第一阶段投标文件:

(1)完整填写且合格签署的第一阶段投标函,以及规定的所有附件。如:投标人的有关资质证明文件以及业绩情况、设施的合格性、投标人提供的分包商资格、投标方案与招标文件的偏差和或招标文件允许提供备选方案的技术规格和图纸。

第一阶段投标文件仅是技术标,不包括价格、投标报价表或任何与为完成工程有关的费率和价格。只要第一阶段投标文件中包括价格因素。将导致废标。

(2)允许投标人在第一阶段提交技术选择性方案或其他备选方案,只要投标人能证明此选择性方案对招标人有利。能完成合同的主要目的,并且能满足招标文件中要求的基本性能和技术标准。

投标人在第一阶段提交的任何技术选择性方案,都应在澄清会上讨论。对于投标人在第一阶段提出的偏离。招标人将予以考虑。那些招标人接受的偏离将作为招标文件的补遗或作为“按第一阶段评标后要求的修改”。而那些招标人不接受的偏离应由投标人在第二阶段投标时撤回。若未能做到这点,投标文件将被拒绝。

(3)招标机构将按招标文件中指定的地址、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对第一阶段投标进行开标。

(4)第一阶段投标文件的初审。评标委员会在完成对投标人的资质有效性审查之后,将对投标文件进行符合性审查。任何一份投标文件,若由于任何一个原因没有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规定的最低标准,评标委员会都可废标,不再进入下一阶段评审。

(5)评标委员会将对通过符合性审查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详细的评审.以判定技术方案是否完全响应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要求。包括以下方面:总体上的完整性并与技术规格和图纸一致;具体性能指标的质量保证;装配率;运行成本、技术风险;提供的选择标和偏离之处的技术优点;提供的设施对有关施工现场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适应程度;构件供应单位资质以及提供构件的类型、数量和长期供应能力;成功经验等。此外,投标人提交的完整的技术选择标,评标委员会也将予以审查并判定选择标是否可以作为第二阶段投标可接受的基础。

(6)在评标中,评标委员会将对投标人进行询标,以澄清第一阶段投标文件中需要解释的任何方面。在会上,评委可以向投标人就技术上的或其他对第一阶段投标文件作修改或变更的问题提问。评标委员会要求的这样的修改或变更将被记录在“按第一阶段评标要求的修改”的备忘录中,并将其作为邀请第二阶段投标文件递交的一部分。在第一阶段评标结束,且已举行完澄清会后,招标机构将招标文件的修改,特别是在第一阶段评标和澄清会中得出的必需的修改,此修改的目的是加强竞争性.而不减弱项目基本目的的要求:基于更新后的技术规格和图纸,邀请投标人递交一份包括更新的技术和商务的第二阶段投标文件。对于实质性不响应招标文件或未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最低资历要求的投标人,通知其已被废标。如允许联合体投标,在第一阶段投标中作为联合体的投标人在第二阶段投标时不允许与其他投标人组成新的联合体,也不允许更换联合体成员或结构。

2、第二阶段招标。

(1)招标机构将第二阶段的招标邀请书发给在第一阶段评标中选出的合格的投标人,以邀请其参与第二阶段的投标。

(2)投标人递交的第二阶段投标文件:按照最终技术规格书和主要设备清单编制的最终技术文件和投标报价文件。

(3)招标机构按第二阶段招标邀请书指定的日期、时间和开标地点,在投标人代表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标。

(4)第二阶段投标文件的初审。在详细评审前.评委会要判定每份投标文件的质量是否可接受,是否齐全完整,是否完全响应招标文件,是否已正确将“按第一阶段评标要求的修改”反映进去。一份完全响应的投标文件应是符合招标文件和“按第一阶段评标要求的修改”的所有条款和规定,无实质性偏离。

装配式建筑设计篇6

关键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变形缝;外墙施工

近些年,在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得到较好的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转型改进,也推动了国内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建筑的外墙中,变形缝的施工是将各结构间有效连接在一起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变形缝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质量、效率和整体成本加以控制[1]。文章主要针对某保障性住房的外墙变形缝展开分析,由于成品的安装、构造及成本等问题的限制,未能找到适用在钢结构建筑的变形缝成品,因此研究提出变形缝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成本提供参考[2]。

1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应用现状和结构体系

1.1应用现状

在2001年时,陈宜明就提出了钢结构住宅是当前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并且提出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这也是钢结构住宅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而在住宅的相关设计中应当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展开设计,了解人的需求。与以往传统的钢结构的建筑相比,装配式钢结构除了结构体系,其墙板和楼板的体系也是预制,并且更加注重一体化,重点关注生产与施工的环节[3]。因此,装配式的钢结构更加重视结构和户型,对户型及建筑构件的设计和装修全部进行一体化设计,更加符合当前人们对住宅的实际需求。

1.2结构体系

当前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主要使用四种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钢管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扁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文章主要研究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结构的体系如图1所示,其主要是以钢框架体系为基础优化而来,根据支撑杆的位置可以分为中心、偏心、偏离中心的支撑类型。在工程项目中使用此体系,能够有效解决钢框架结构的抗侧移刚度低的问题。当前在高层的建筑中使用此结构体系较多,此体系还有以下优点:(1)此结构设有两道抗震的防线(第一道是支撑杆,第二道是钢框架),抗震性能较好。相比于混凝土结构,该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更高,还能够降低各层层间的位移角,可以将其运用在风荷载大和低烈度的地区。(2)该结构体系的整体用钢量更少,而且在梁柱间均采取半刚性的连接点,可见整体节点的构造十分简单。

2工程案例概况

此次研究的保障性住房工程总规划占地39546.88m2,总共布置了9栋住宅楼,如图2所示。该项目的建筑基础均采取桩基的方案,地下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的主体结构,地上则是钢结构框架支撑的结构,框架梁使用H型钢梁,次梁也使用H型钢梁,框架柱则使用矩形的钢管混凝土。

3外墙变形缝分析

当前国内相关部门未对变形缝的成品装置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基本是厂家自己制定的标准,还有一些为地方性图集,这些图集的变形缝非常简单且普遍,主要是一些构造和基本的标准要求,还需要相应的设计院对其进行深入的优化改进,而使用的范围也基本局限于砌体和混凝土的结构,无法直接在钢结构的建筑中使用。当前国内市场上所销售的变形缝成品,大多数使用的材质为铝合金和不锈钢,而且均是成套的变形缝装置,该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并且价格也高,安装连接的构造过于烦琐复杂。对于一些对立面装饰要求不高的建造而言,无疑增加了投资的成本。

4变形缝设计方案

依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变形缝标准规范,钢结构的建筑所使用的变形缝宽度要高于1.5倍混凝土的结构,因此宽度比较宽。并且,依据实际施工的各项要求,变形缝和钢柱的连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矩形截面柱,另一种是H形截面柱,而宽度范围则在150~500mm,与此同时,要求变形缝必须能够防火、防水、保温。文章提出设计一套可以运用在钢结构建筑的变形缝方案,进而为后续其他类似工程提供相应的使用选择。依据变形缝矩形截面柱和H形截面柱的连接形式,以及确定变形缝的宽度共设计出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的四种方案,方案的主要区别是变形缝的两侧结构不同,宽度大小不同,骨架与其他相关配件和结构连接部位有一定的区别,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的构造和原理大致相同,如图3所示,图中W为变形缝宽度。根据变形缝两侧进行连接的钢柱形式是矩形截面柱,设计出方案1和方案2,通过在竖向上利用方管龙骨对支承盖板进行固定,与此同时再对内盖板的一侧加以限位,进而确保变形缝的结构完整;而如果变形缝的宽度较宽,则通过在横向利用方管龙骨对立柱及盖板进行有效连接。当连接形式为H形截面柱时,设计出方案3和方案4。

5设计原理

5.1变形缝的构造分析

此次设计的变形缝主要部件由以下部分组成:热镀锌方管、三元乙丙橡胶止水带、氯丁橡胶止水带、岩棉、不锈钢板、短钢筋压条、镀锌角钢等。在变形缝装置中,主要使用热镀锌方管来支承内骨架,然后再和框架钢柱进行焊接。变形缝所使用内盖板则是不锈钢板,厚度为1mm,一端与龙骨固定,另一端则能够自由脱开。使用镀锌角钢主要是为了在变形缝中固定橡胶止水带于龙骨上。如果建筑要求外墙防水,可以使用橡胶止水带加以解决,还可以使用氯丁和三元乙丙的橡胶止水带;如果建筑对防火隔热有相应的标准要求,可以使用岩棉保温防火隔离带解决。变形缝的外盖板也可以使用不锈钢板,还可以使用铝合金板,一共2块,并且要求左右对称,在中间则保留间隙,一般为30mm。镀锌钢丝网一般设置在外盖板和钢柱的交界处,规格大部分使用10mm×10mm×1.0mm,另外要注意,镀锌钢丝网必须铺满变形缝的整个区域。使用短钢筋压条主要是为了将镀锌钢丝网和外盖板固定在钢柱上,螺纹钢规格为直径10mm,长100mm。其他材料均是一些日常经常使用的材料。文章提出的变形缝结构,其所有材料大小及规格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计算,因此日常应以工程的实际要求来设计标准。

5.2技术原理分析

通过使用方管龙骨可以对盖板起到固定和支承的作用,还可以对内盖板的一侧限位,由此确保变形缝的结构完整。变形缝大小决定变形缝装置的大小,变形缝的内盖板和外盖板都是强度较高的金属,而将其和变形缝两侧的钢柱利用钢筋压条进行有效的固定可以减少对盖板的焊伤、损坏,并且利于现场的施工操作。防水橡胶条具备较大的弹性,因此能够对变形缝盖板起到保护作用。镀锌角钢可以将止水带和龙骨连接固定,压紧镀锌角钢以确保防水,同时在内部填充岩棉以防火和隔热。设置钢丝网主要是为了将盖板和外墙的抹灰层有效连接在一起,防止出现开裂的情况。在变形缝的装置中主要使用内盖板和外盖板,而外盖板为2块,并在中间留有缝隙,由内盖板遮挡,而内盖板和外盖板之间有胶条搭接,但两者之间能够完全脱开。因此,当主体没有较大的变形时,盖板均保持原状,也保持变形缝完整;而出现变形时,内盖板和外盖板间能够自由位移,并在变形消失后恢复。

6外墙变形缝施工技术分析

6.1施工流程

当建筑的主体钢结构完全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展变形缝的安装施工。具体的施工流程如下:首先对建筑的钢柱表面进行有效的清理和整备,然后再开始安装变形缝的内盖板,之后再安装止水带、保温层,接着安装外盖板和防水橡胶条,最后涂抹耐候胶密封接缝并检查。

6.2施工步骤

(1)首先安装变形缝的龙骨,于钢柱的腹板找出水平线,并弹出定位线,再找准垂直的基准线,最后开焊接变形缝的镀锌方管龙骨,并刷防锈漆。(2)安装内盖板,使用铆钉将内盖板短肢固定在龙骨的一侧,还可以进行预固定,将其随龙骨焊在钢柱上,方管龙骨可以提前钻孔,保持孔距在300~500mm。(3)安装橡胶止水带,利用点焊的方式在钢柱或方管龙骨上把橡胶止水带用角钢进行固定压紧,然后再安装另一侧并涂刷防水胶。如果变形缝的宽度小于300mm,可以将止水带和方管龙骨一块施工安装,利用方管龙骨将其固定。(4)安装保温隔热层,焊接镀锌角钢时应当提前钻孔,孔距一般要求在300mm左右,然后再将岩棉进行填充,而岩棉的两侧可以用射钉进行固定。如果变形缝的宽度小于300mm,可不使用角钢进行固定,直接进行岩棉填充即可。(5)安装外盖板,在外盖板的内侧粘贴胶条,可以把其中的一块盖板固定在钢柱上,然后再运用自攻钉将另一块盖板安装在方管龙骨上,然后将钢丝网满铺盖板的外侧,最后再使用短钢筋压条固定钢丝网。(6)在自攻钉或铆钉位置涂抹密封胶。(7)最后对变形缝开展详细的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将垃圾清理干净。

7变形缝应用效果分析

7.1经济效益

通过在该工程的项目中使用变形缝的施工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该方案加快了施工的速度,并且保障了工程的质量,现场操作简单、便捷,节约了大量的投入成本,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7.2质量效益

该工程的变形缝经过施工,各个部件均达到了设计标准和要求,同时保证了建筑的整体性,而且外饰面的效果良好,实际效果如图4所示。图4变形缝完工效果示意图

8结束语

当前我国对装配式钢结构的建筑建造非常重视,其是传统建筑的升级,而且其高效的环保建造模式符合当前行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此次对国内某保障住房的实际研究显示,变形缝的运用效果非常好,并且施工的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外观效果较高,投入的成本较低,且能够缩短施工的周期,进而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何新,李书文,黄尚克,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墙变形缝设计与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20,49(20):62-64.

[2]曹征富.建筑外墙常见渗漏原因与治理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15(21):36-41.

装配式建筑设计篇7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1引言

现阶段,人们所说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是由工厂对梁柱、楼板、墙材等与建筑相关的构成部分进行生产,然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的现场拼装以及装配来对建筑个体进行施工建设,进而实现设计多样化、功能智能化、制造工厂化以及施工装配化的施工建设。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的整体提升,还可以促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向绿色、节约方向发展,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2.1BIM模型与图纸绘制的应用

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是建立BIM模型以及设计图纸的绘制。在装配式建筑BIM模型建立过程中,其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设计标准制定、模型建立以及模型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单位应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结构类型、材质以及尺寸大小等参数进行设计,并使用相关技术实现对于设计过程中所有参数进行管控,不但如此,一旦相关某个数据发生变化,与之相关的一些数据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设计图纸错误问题的发生率,对于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2协同设计与碰撞的检查

由于BIM技术最为主要的应用价值为实现了建筑设计相关信息管理的信息化以及协调管理,因此,通过BIM技术可以搭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实现各种不同设计模型的交互以及合并,对于提升协同设计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将BIM技术应用到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通过BIM碰撞软件分析系统,来对已经建成的BIM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模拟技术来对装配方案进行碰撞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设计错误发生率[1],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化水平,对于保证后期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以及效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3工程量以及工程造价管控应用

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由于其建设施工与传统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工程量统计以及造价管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相关建筑资料数据的分析,来对整个建设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快速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2个方面:构件制作和构件管理。首先是构件制作方面的应用。在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很多厂家或者因为对建筑工程的了解不多,或者是因为实际生产因素,使得很多构件的尺寸、大小及规格等并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对后期施工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而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构件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可以通过BIM信息平台来对构件相关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并通过BIM信息平台来实现生产进度相关信息的上传及展示,对于提升施工方案制定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次是BIM技术在构件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无论是传统建筑的预制构件还是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对预制构件造成一定的破坏。将BIM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运输与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在运输车辆上装置相应的芯片,实现对于运输车辆的准确定位以及信息收集。不仅如此,BIM技术还可以对运输路线以及运输工具进行合理选择,并结合施工顺序对预制构件的运输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

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以及工程质量,对于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及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BIM技术的积极作用更多体现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1)预制构件的管理。由于装配式建筑所应用到的预制构件种类以及数量较多,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预制构件丢失或者使用错误的现象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通过对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于预制构件的使用进行追踪以及管控。在构件进入现场时,在门禁软件系统中设置RPID阅读器,并以此来对构件入场时间进行准确的记录,待构件进入现场后,现场施工人员应对构件数量以及质量进行检验,待检验无误后,使用BIM技术将运送车辆引至指定位置,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个施工工作的整体效率。2)BIM模拟技术的应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对于整个施工流程的仿真模拟,按照施工设计的相关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模拟。而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而言,由于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机械化水平、施工工艺以及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施工工艺选择错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可以使用BIM技术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最终结合设计方案,对施工方案以及相关的材料管理制度进行合理优化,对于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5BIM技术在装饰建筑运行维护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运行过程中,其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火灾。而将BIM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对相关技术的应用,一旦发现火灾,BIM技术就可以通过其相关技术对火灾具体位置进行定位,对于提高人员疏散效率以及对灾情的及时处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装配式建筑维护过程中,相关维护人员可以从BIM数据库中对预制构件信息进行查看,并以此为基础准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维护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除此之外,在建筑运行维护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BIM技术还可以对各个环节的所有信息进行获取,将其应用到实际装配式建筑运维过程中,不但可以对责任进行明确,而且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运维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对于建筑节能降耗水平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6结语

装配式建筑设计篇8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成本控制

1装配式建筑概述

在早期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外观比较单一,多样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化建筑工艺的创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模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装配式建筑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并且在多样性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可移动性。移动式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按照设定好的图纸完成预埋件和管道铺设,并根据建筑的具体构架构造柱梁板等结构框架,最后完成构件装配就能完成整个建筑施工。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建筑生产标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原有的传统建筑施工工艺进行改进,使其朝着简单快捷的方向转变。而装配式建筑是解决传统建筑工程中由繁到简的重要技术,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流程,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施工现场环境质量,有利于降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1]。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相对较晚,而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理念,并且在90年代已经开始利用工厂化以及部件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建筑行业施工效率,并且住宅内部结构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日本的装配式技术也相对先进。在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装配式技术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理念,才能够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推动我国装备式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2工程造价预算内容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开展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有效的细化,按照精准原则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的造价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各项资源加强资源配置与优化工作,确保人力、物力等工程成本降到最低,防止出现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开展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时,需要对每一个施工部分的项目造价合理性进行分析,主要判断其是否超出预算以及工程造价是否还具有优化余地。在工程建设中要以全工程内所有具有一定相关性的项目开展造价预算,保证造价结果的精准性,提高工程造价的精细化。这就需要开展多次反复计算和对比,对造价工作的计算对对象要进行细化,并根据设计图纸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开展改善工作。在精算工作中要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料资金、人力资金以及器械资金等进行全面分析,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将造价结果控制在最低水平[2]。

3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资金投入,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第一,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时准确性不足。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但是一般情况下进行预算造价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相对较低,在对建筑进行模拟时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这会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前期的准确性。工程造价预算结果不精准会导致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资金超过预算容易导致工程停工,不能如期完成。预算过多会导致在工程结束后存在不能使用的建筑废料,这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和建筑周期产生极大影响,导致建筑计划被打乱,很容易导致建筑变更或者受到资金损失。第二,在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中,对相关的信息处理不明确,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资料数据进行全面准确掌握。但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没有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会影响后期造价预算结果。因为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过程中,信息量本身比较巨大,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出现统计错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再加上数据量比较大,会导致人工造价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缓慢,影响信息计算的效率。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传递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失真问题,这也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第三,在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规模发展相对较慢。因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很多技术和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的发展水平。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模相对较小,不能形成规模化并且预制混凝土配件运输方法以及装配技术等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相关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难度相对较到较高,一些厂商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材料的价格上升。再加上国内市场需求相对较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厂商固定投入成本以及可变动成本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制混凝土配件的市场价格,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在后期装配式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规模不断增加,会促进混凝土构件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厂商的固定资本投入会逐渐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而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产生一定影响[3]。

4提高转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水平的措施

4.1加强工程造价预算规划工作

为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需要尽可能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水平,要以装配式建筑以及现浇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对比,获取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比较高的原因。这样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较高的原因对成本进行有效管控。一般情况下,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会产生混凝土配件以及生产运杂费等。在对其成本进行管控时,需要测算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以及管理监察人员的费用等,并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市场价格准确掌握。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水平,需要从降低原材料成本的角度出发。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最大可能上提高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规模,同时要保证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这样能够降低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成本,从而对装配式生产构件的资金投入进行合理控制。只有对当前装配式建筑不能大规模生产的现状进行有效改变,这样才能从设计阶段以及生产链方面出发,提高混凝土构件与其他配件的生产利用率以及制作水平。在混凝土构件衔接部分进行设计时,同样要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降低在混凝土构件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情况而导致部件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模具设计时,必须保证设计的精准性,才能确保后期在现场施工时能够快速安装,防止后期装饰修补导致开支增加。在对混凝土部件进行运输时,厂家需要根据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具体情况,清点运输车的编号,并将构件尺寸、重量等信息记录在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案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构建的完整性。还要对混凝土构件的运输车辆进行合理安排,防止出现车辆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装车过程中,要先与现场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进度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具体顺序。根据混凝土构件的使用顺序和频繁程度进行装车,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后期在混凝土构件安装过程中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4.2加强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保证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的主要核心是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确保施工计划的合理性是对整个项目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内容。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计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以施工设计图纸为基础,由专业的造价工作人员对整体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并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特点按照总平面图与各建筑图纸说明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工作。由专业造价人员进行分析和初步预算,对设计图纸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防止设计图纸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随后根据优化完成的设计图纸,制定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达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的目的。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成本是影响其资金投入的重要因素。装配式建筑中的重点支出项目包括主体构件费用以及工程施工费用。对这两方面的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可以达到控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成本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工作,对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积极帮助。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综合发展,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郁婷.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8,37(17):79-82.

[2]玉美袁.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工程建设,2020,3(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