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8篇

时间:2023-08-24 09:27:55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小微企业正如雨后春笋班,其数量越来越多,而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其发展的困境,应急迫切需要银行的支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小微企业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客户,它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益收入。在现代社会里,商业银行开始认识到小微企业的巨大潜力,纷纷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但是在发展在那小微企业业务,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大,使得商业心银行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意义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数量也随之增加。小微企业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政府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由此可见,小微企业有着良好地发展市场前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有着重大意义。首先,小微企业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潜在客户,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可以拓宽企业的客户群,从而自身带来更多的利益收入;其次,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职责。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是其发展的困境,由于小微企业缺乏发展资金,就会使得小微企业数量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会失业,从而增加国家负担。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另外,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也能更好地优化银行自身结构,通过开展小微信贷业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尚特银行的盈利能力[1]。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

(一)转变经营观念

相比一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言,小微企业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方面都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也正是因为小微企业的这种弱势地位使得许多商业银行不重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银行自身的业务重点主要偏向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而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积极转变观念,要明确小微企业市场定位,致力于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台州银行开展的“小本贷款”,该银行始终坚持“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的市场定位,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也正是因为银行的这种经营理念,使得小微企业客户成为了该银行的业务主体,为银行自身带来了好的利益[2]。

(二)加大创新

随着小微企业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要认识到小微企业的潜在价值,纷纷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现代社会里,小微企业信贷金融服务的对象多样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要想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加大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增强小微企业对本银行的黏度。首先,要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要根据小微企业的需求,研发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特色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小、频、急的贷款需求;其次,要加大金融服务的创新,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满足小微企业各个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善于利用网络来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从而带给小微企业更好的服务。另外,要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小微企业信贷有着小、频、急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商业银行就必须优化信贷业务流程,从而满足小微企业信贷的需要[3]。

(三)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专业的信贷业务人才至关重要,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重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细分小微信贷业务,设计不同的职能部门,从而内部人员中或者对外招引专业的人员进行任职;其次,要强化业务人员能力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强化职业教育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4]。

(四)强化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小微企业经营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使得商业银行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要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要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从而降低信贷风险[5]。

四、结语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小微企业是一直具有重大潜力的客户,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小微信贷业务可以拓宽银行的客户群,为银行自身带来好的利益。同时,发展小微信贷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实现。但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它自身经营风险较大,使得商业银行对其开展的信贷业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结合小微企业信贷的特点来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要加大金融创新,要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从而带给小微企业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银行自身更好发展。

作者:肖毅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

参考文献:

[1]韩炳旭.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J].商,2013,14:187.

[2]李静怡.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探析[J].浙江金融,2013,10:34-36.

[3]杨志新.大中型商业银行如何走出支持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信贷业务瓶颈[J].时代金融,2014,05:109-110+112.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 商业银行;资管业务;金融改革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24

资产管理业务(以下简称“资管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信托、券商、基金等资本市场主体的经营主业。近些年来,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凭借丰富的资金和项目资源、强大的网点渠道、严密的风控制度等先天优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规范的发展历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2015年底,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约93万亿元人民币,过去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51%。资管行业的发展对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助推经济转型、保护金融投资者权益和服务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金融领域改革的持续深化,尤其是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一方面,社会融资需求旺盛而资金稀缺导致资金供需失衡,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并受到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另一方面,居民财富迅速积聚,理财意识增强且金融需求日趋多样化,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生存的制度红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正在逐步消失。在此种情况下,有利于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资本占用的资管业务就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寻求发展转型、谋取差异优势、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必然选择和重要突破口。

1 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意义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我国资产管理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资产管理,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持者,作为财富管理的受托者,作为混业经营的前驱者,在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助推经济转型、保护金融投资者权益、服务普惠金融等各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1.1 提升资本市场效率

健康发展的资产管理行业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改善的基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发展资产管理可以更好地匹配投融资需求。不同风险偏好、行业专长和产品设计的资管服务,可以与传统融资体系形成互补,大大优化金融体系的宽度和深度,差异化地发掘和匹配投融资两端的需求,为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兴产业提升融资可得性。

(2)专业资管机构可以提升价格发现效率。从当前的散户主导转向专业机构主导,可以减少散户盲目跟风带来异常市场波动,增加研究、投资和组合管理的专业性。从而可结合注册制改革、新三板分层等改革措施,让市场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升价格发现的效率。

(3)资产管理行业可通过全面的风险管理为投资者提供更优化的长期风险调整回报。资管机构针对流动性、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因素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灵活运用各类金融工具,打造稳健的风控体系,优化长期风险调整回报。

1.2 助推经济转型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全社会融资存量中表内间接融资占比69%,表外融资占比17%,直接融资占比仅14%。但是过去五年,直接融资占比已从2010年底的10%上升至2015年底的14%。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参与股票、债券市场的资管机构的发展与直接融资体系的建设相辅相成。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加速直接融资体系的建设,为中国经济的换挡提速、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

2 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运作模式

2.1 单的一对一模式

在理财业务发展初期,理财产品资金运作和投资标的相对简单,多数是一个理财产品对应一个资产投向,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与标的的资产投向一一对应,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财资金期限与标的资产期限的匹配。理财信息披露相对透明,成本收益核算简单灵活,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央行票据等固定收益类工具,难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和理财规模的快速增加。随着理财业务创新不断,该模式逐步被其他理财模式所代替。

2.2 资金池――资产池模式

该模式统一资金运用,通过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持续性募集资金,并将募集资金集合起来统一运用,投资于债券、回购、信托融资计划、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等集合性资产包,以动态管理保持理财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相对平衡。该模式是一种类基金化的运作,具有“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特点,直接助推了理财业务规模的高倍增长。2013年,监管部门出台8号文,专门治理资金池模式。此后,理财业务运作模式逐步回归转型。

2.3 投资组合模式

此为一个理财产品投资于多个标的资产的模式。该模式下,投资标的非单一市场或工具,而是包含了跨市场、多种投资工具的标的资产。其在产品期限和组合设置方面较单一投资对象更为灵活,投资标的较资产池模式更为明确,成本收益核算清晰,产品透明度较高。

由于投资组合标的分散,可避免单一投资对象市场大幅下跌或某一信用主体违约下跌带来的投资损失。该模式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强大的资产配置能力,成为当前及未来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运用金融技术,将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远期、期权、掉期等)组合在一起的新型结构性组合模式更受青睐,也更有利于发挥银行主动管理、组合投资的专业技术优势,提升理财投资收益。

2.4 通道类模式

这是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再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或银行同业等第三方进行合作,将理财资金对接第三方发行的资管计划的运作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为规避监管约束、指标限制和投资标的限制等,借助第三方实现资产转移出表的目的。其主要运作模式是商业银行对自己无法直接投资的融资标的,借助信托、券商、基金公司等将其设计成相关信托计划、资管产品,银行再以购买信托计划、资管产品的名义间接投向融资标的(多为受限行业、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其一般具有跨区域、跨行业、采用抽屉协议等三个特点。

3 中国资管市场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在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在资金来源、资产类别、资管机构三大维度上均呈现出一系列的重要趋势。

3.1 资金来源

相较于全球市场,我国最显著的特征是机构资金占比较低,仅40%左右,其中养老金占比远低于海外。未来几年,随着养老金入市、养老第二第三支柱快速发展,养老金在资管市场中的重要性有望大幅提升。此外,险资及企业也仍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中,一方面,高净值客户仍是中坚力量,其投资行为的成熟和需求的复杂化对资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中产、数字大众等客群兴起,资管机构可以凭借互联网金融以较低的成本服务此类客户。

3.2 资产类别

从资产类别看,“资产荒”成为2015年至今最突出的挑战。资管行业在资产端缺乏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基础资产,倒逼资管机构降低产品收益。同时,为了抵御市场份额流失的压力,领先资管机构需要主动拓展资产类别和策略,加大产品创新,夯实行业研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主动应对挑战。结合经济调整期“资产荒”现象的延续以及直接融资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未来五年,被动管理型和除非标固收外的另类投资产品整体上发展较快,比如指数型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而主动管理型中,股票类产品发展较快,跨境类产品也有较大潜力。

3.3 资管机构

第一,未来五年竞争态势有所改变,银行仍为中坚力量;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得益于直接融资加速,增速较快;而信托、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等高度依赖通道业务的资管机构则面临转型。第二,“赢者通吃”现象明显,我国大资管市场集中度与全球类似,前20大资管机构市场份额总计44%,而细分行业集中度更高。第三,资管市场差异化路径初现,有的机构通过跨界混业做大规模,有的机构则通过精品化建立特色。此外,长期来看,资管机构可管理的资产范围将逐渐放开,赋予资管机构更大的市场空间。

4 商业银行资管业务主要发展措施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从单一的资金中介更多地向综合化经营金融服务转变。尽管近年来我行不断加强创新,丰富业务品种,但是银行的产品和资源是有限的,而客户需求是无限的。银行打造成为整个金融界的理财门户,使客户通过银行渠道可以享受到各类金融机构的服务,这样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咨询顾问,在更高层次上帮助客户科学理财,使银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其次,银行应该从重资产经营向轻资产经营转变。目前来讲,我行大部分的收益更多是靠表内业务来发展的,随着发展速度的下降,资本约束的要求越来越严,靠外延的发展是愈发难以为继,仅靠表内发展将举步维艰,而更多的潜力在表外业务。因此,银行资产的形态是必须尽快优化,更多地从信贷转向投资,从自营转向理财,从表内转向表外,从而有效控制风险资产,降低资本消耗。

最后,银行从融资为主,更多地向融资与融智相结合转变。由于银行业务的同质化,使得价格战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更多高附加值的融资服务来创造价值,提高竞争能力。因此,顾问咨询、方案策划,撮合交易等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货币制度、业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57-01

一、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 很多人每天都经过银行,每天都要跟银行打交道,那什么是银行呢?银行是以吸收存款作为它的主要资金来源,贷款作为主要的资金运用,它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的金融机构是被称之为银行的。如果一个金融机构不同时具备着两个特征,那么它就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的产生实际上和货币制度有关,在资本主义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之前,货币制度是不统一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货币铸造机构一个地方的货币和另一个地方的货币,它们的成色、重量、交换价值都是不一样的。但不同的地方需要进行商品的流通,进行货币的交换产生了新的行业——货币兑换业。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在集市贸易的时候,外地来的商人把他们带来各个地方的货币换成本地货币,在当地进行交易。货币兑换时间长了,很多商人对货币兑换商产生一种信用,会把买卖之外多余的货币委托给货币兑换商,这样货币兑换商就派生出一项业务

货币保管业务。货币保管业务从事时间长了,货币兑换商发现这么个现象——来委托保管货币的和来提取货币的之间有个差额,这个差额不仅存在而且相当稳定,货币兑换商就把这个差额拿出去放高利贷,得到高额的利息收入后,货币兑换商从事货币保管业务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最后使得货币保管业务发生了三个特殊变化,分别是由原来保管要承担责任和风险所收取的保管费用变化成给委托货币保管者的存款利息,由原来的货币全额准备提款额变化成部分准备提款额,由原来的保管凭证演变成一种支付手段。当三个转变出现的时候,银行的锥形就形成了。但这个时候的银行不是现代银行,而是高利贷银行或者古代银行。

2 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的产生,英格兰银行以股份制的方式建立起来,50%的股份由当时的英国官方持有,50%通过民间方法股票筹集资金。英格兰银行建立以后打击了高利贷,以往的高利贷一行不断降低放款利率,逐渐地改造成现代银行,但这种现代银行相对比较少,大部分的银行通过股份制的方式建立起来。股份制方式被称之为资本主义原则,即按资分配。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有两种,英国式的融通短期资金的传统和德国式的综合银行传统。首先产生的是英国式的融通短期资金,早期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都是短期融资,不提供长期融资业务。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银行存款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存取比较频繁,而且存款的数额是不银行可以左右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要想办法保证自己资金的安全,在资金运用方面就要非常小心,只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这短期商业性贷款的主要方式是贴现、押汇,贴现和押汇都是与票据有关的,这也就产生了商业票据。早期的商业票据是一种真实票据,是以商品交易作为基础而产生的票据。这种票据一般来说,是因为商品的赊销赊购,买方开出票据给卖方的叫做期票,卖方开出票据给买方的叫汇票。票据提供的期限都比较短,票据所提供的融资都是短期的,由于早期的银行主要从事这种商业性贷款,锁业我们把这种银行称之为商业银行。

3 第二种是德国式的综合银行传统,如果说英国式的融通短期资金的传统形成的是专门的商业银行,那么德国式的综合银行传统就带来了另一种银行发展模式。德国出现综合银行的传统是和德国的历史有关,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时候已经面临着英国、法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利的竞争。德国要应对这种挑战需要大银行、大工业,但它的资本市场不像因果建立比较早,早期的英国形成融通短期资金的传统,一方面是银红从自己本身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部分的企业需要的长期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发行股票、债券,只有在短期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向银行贷款。而在德国的企业需要做大需要银行,银行需要做大需要企业,德国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融合成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通常是以银行资本的形式出现,掌握金融资本的少数个人和集团被称为金融寡头。德国由于出现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所以在德国最早出现了垄断的形式。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出现了综合银行这样的传统,银行不仅提供短期资金还提供长期资金,不仅提供银行业务还提供资本市场业务,这就是所谓投资银行业务。综合银行的产生很快就在欧洲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成了大家效仿的一种银行发展模式,走出欧洲到了北美、亚洲。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 中国自己办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建立使效仿了英格兰银行。在中国通商银行办成之前,实际上还有人更早就提出来建银行,太平天国的洪仁轩,1859年的《资政新篇》。到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中国当时大大小小有几百家银行,有相当一大部分银行都集中在上海,所以当时上海被称为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不仅是中央银行,还承担各种商业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在1979年后,恢复了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另外把中国银行从原来一家专门做外汇结算业务的专业性银行也变成也已做存贷款业务的银行。所以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有四大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1月1日起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7年交通银行的改建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从那之后,中国的银行体系开始不断地完善壮大。

2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的金融银行。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和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派生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商业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是各种金融机构中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帐户的机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转帐和支票流通。商业银行以通过自己的信贷活动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存款贷不出去,就谈不上创造,因为有贷款才派生存款;相反,如果归还贷款,就会相应地收缩派生存款。收缩程度与派生程度相一致。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吸收存款在其经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作为特殊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同。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趋势浅析》曹燕《经营管理者》2011,8

[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林才业务发展趋势研究》刘哲《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9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 我国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发展趋势

个人理财(Financial Planning)是指由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顾客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顾客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财产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施行的过程。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理财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未来几年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一、个人理财市场环境的优化将推动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1.外资金融机构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将促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实现质的飞跃。外资银行于2006年12月31日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从国际经验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将是中外银行争夺的焦点。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而中资银行拥有庞大的存量客户群体和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入了解。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国内金融机构将加大对个人理财业务软硬件建设的力度,个人理财业务将从咨询建议上升到实质性的规划和操作层面,实现个人理财服务质的飞跃。

2.投资市场环境的改善将扩大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空间。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业务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扭转了股市长期低迷的局面。与此同时政府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楼市炒风。在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制度改革方面,在稳健中有加速的趋势。这些政策和举措使得投资渠道、投资产品和规模相应扩张,极大地增强居民个人理财的愿望和参与程度。

3.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强化将从体制上推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2005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2005年9月29日,银监会正式公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使我国金融业务混业经营的趋势进一步明朗,预示着我国金融市场格局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加入WTO和开放金融市场后,国际金融混业的模式从外部波及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将从体制上大大地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国内商业银行及时适应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的转变

1.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个人金融需求的多样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范围逐步拓宽,品种逐步丰富,除向客户提供传统的银行业务外,国内银行已经逐步向着为客户提供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甚至黄金买卖等金融服务,各类支付结算业务以及理财规划服务等金融产品综合服务平台的方向转变,客户可以从银行获得一揽子金融服务。加入WTO和开放金融市场后,国内银行将充分依托渠道优势,进一步深化与同业合作,整合服务资源,搭建完整、统一的个人理财综合业务平台,为个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2.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银行个人理财服务渠道未来的发展将不受营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的银行服务,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客户对银行服务渠道的选择日益向安全、快捷、方便等方面发展,个人理财网络的发展趋势是一个随时、随地可进行个人理财服务的立体网络。自助服务、电话银行服务、网络服务将进一步整合服务系统平台,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向个人客户提供 3A(Anytime、Anywhere、Anyway)理财服务。

3.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服务转变。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深入,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个人理财面对的是广大个人客户,因此,个人理财品牌将进一步体现出个性化、情感化、人文化的发展趋势,体现银行服务的准确定位、文化内涵。个人理财品牌一旦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会大大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商誉。

4.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重点优质客户。因此,商业银行将逐步对客户服务实行分流,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网络、自助设备等自助服务,而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正以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服务手段。

5.从无偿服务逐步向收费服务转变。商业银行提供服务会发生一定的成本。银行作为企业,依据服务成本和市场竞争情况合理地收取费用,为投资者带来回报,是无可非议的,也将进一步体现银行服务的价值。从客户角度来讲,付出费用就要获取相应价值的服务甚至超值服务;从银行角度来看,既然实行了收费机制,就要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个人理财业务是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金融创新而诞生的。人民群众日益殷实的小康生活,为个人理财业务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凭借银行服务网络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呈现组合化、品牌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将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 彦: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和趋势[J].大众商务,2009,(2)

[2]刘素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发展[J].消费导刊,2008,(9)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篇5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83-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发展对于提升银行整体实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发展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总体上呈现出发卡数量增加、发卡速度加快等特点,但是与此同时持卡消费额较低、信用卡交易次数较少、信用卡特约商户普及率低等信用卡业务固有缺陷也仍然存在。通常来说,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引入期,其业务整体上处于唤醒和了解信用卡产品概念的阶段,而在成长期许多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其信用卡业务会有着较快发展,而成熟期的信用卡业务的销售速度会不断加快,更多的发卡机构也会进入信用卡市场参与信用卡市场竞争,导致信用卡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较大程度上处于成长期,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处于成熟期,即我国的大众市场刚刚开始对信用卡业务进行接纳。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信用卡高中端市场划分。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也尚未形成一个基于不同持卡人的清晰的客户结构。目前几个较大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不同领域中各自存在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某些单项信用卡业务中形成了银行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相互比较之下这些信用卡业务特色并不突出,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

在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信用卡业务的有效发展是提升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时应当对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等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了解。

1.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改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信用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进入良性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大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并通过鼓励大众对于银行卡进行有效使用更好地接受银行卡业务,在促进银行卡业务规模有效扩大的同时使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能够更快地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虽然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系统性的庞大工程,但是因为这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其他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协调与联系,在各司其职、密切分工的前提下有效形成一个既相互合作又有序竞争的信用卡业务市场。从鼓励商业银行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的角度出发,建立高效合作的银行卡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更好地调动各方的力量进入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建设中,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

2.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许多业务上开始追赶先进国家水平并且许多业务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之中银行卡业务即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提升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序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同时能够有效地保证银行卡业务全面规范地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还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银行卡业务创新增强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力,有效保护持卡人利益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3.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通常来说,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自己业务操作失误造成的。除此之外,一些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与业务发展配套的内控措施,片面追求发卡量和信用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着较大风险。因此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信用卡内控制度的有效建设,建立专门风险测控部门,对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的风险进行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另外,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建立标准化的信用卡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信用卡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注重合理采用责任制,更好地在制度层面减少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成本。

4.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对于提升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坚持信用卡业务及时的推陈出新,同时注重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并根据信用卡客户的需求来制定业务目标。除此之外,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和完善服务水平,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信用卡客户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市场细分对不同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和完善与信用卡客户的关系,在设计新服务模式的前提下促进信用卡业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得到不断地扩大。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发展对于提升银行整体实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发展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总体上呈现出发卡数量增加、发卡速度加快等较好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持卡消费额较低、信用卡消费总额较小、信用卡交易次数较少、信用卡特约商户普及率低等信用卡业务固有缺陷也仍然存在。通常来说,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引入期,其业务整体上处于唤醒和了解信用卡产品概念的阶段,而在成长期许多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其信用卡业务会有着较快发展,而成熟期的信用卡业务的销售速度会不断加快,更多的发卡机构也会进入信用卡市场参与信用卡市场竞争,导致信用卡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较大程度上处于成长期,同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处于成熟期,即我国的大众市场刚刚开始对信用卡业务进行接纳。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信用卡高中端市场划分。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也尚未形成一个基于不同持卡人的清晰的客户结构。目前几个较大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不同领域中各自存在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在某些单项信用卡业务中形成了银行自身的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相互比较之下这些信用卡业务特色并不突出,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这既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

在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信用卡业务的有效发展是提升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时应当对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等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了解。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

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是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改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信用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进入良性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大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并通过鼓励大众对于银行卡进行有效使用更好地接受银行卡业务,在促进银行卡业务规模有效扩大的同时使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能够更快的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虽然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系统性的庞大工程,但是因为其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其他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协调与联系,在各司其职、密切分工的前提下有效形成一个既相互合作又有序竞争的信用卡业务市场。从鼓励商业银行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的角度出发建立高效合理的银行卡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更好地调动各方的力量进入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建设中,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

2.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许多业务上开始追赶先进国家水平并且许多业务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之中银行卡业务即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提升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序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同时能够有效地保证银行卡业务全面规范地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还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银行卡业务创新增强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力,有效保护持卡人利益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3.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通常来说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自己业务操作失误造成的。除此之外,一些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与业务发展配套的内控措施,片面追求发卡量和信用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着较大风险。因此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信用卡内控制度的有效建设,建立专门风险测控部门,同时对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的风险进行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另外,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建立标准化的信用卡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信用卡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注重合理采用责任制,更好地在制度层面减少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成本。

4.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

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的影响是整体性的。众所周知,信用卡业务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业务。作为现代电子支付手段,信用卡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商业银行在信用卡推广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信用卡业务完善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的有效创新。例如在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卡系统运行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发卡效率的提升,在信用卡发行过程中能够更快的给客户办卡,将会直接提高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除此之外,在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的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的客户服务中心,从而促进信用卡业务营销信息的有效反馈并促进业务营销模式的有效完善。

5.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

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对于提升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坚持信用卡业务及时的推陈出新,同时注重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并根据信用卡客户的需求来制定业务目标。除此之外,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和完善服务水平,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信用卡客户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市场细分对不同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和完善与信用卡客户的关系,在设计新服务模式的前提下促进信用卡业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得到不断的扩大。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卡业务的有效开展对于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银行卡业务时应当对银行卡业务的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的有效分析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宏亮,穆文全.信用卡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9.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发展趋势;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078-02

引言

互联网金融这一趋势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从2005年起互联网金融就已经在我国崭露头角。直到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决策,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说是在我国全面的开展起来,将业务逐渐转向互联网。2012年至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应用已经深入每项银行业务中,大部分银行也以互联网为依托,对其自身的业务不断进行重组改造,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网络信贷领域和筹资融资领域的发展都有目共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势必会促使对商业银行在其业务等领域带来更带大的突破。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1.统筹兼顾高低层次客户,创新个性化服务。互联网金融立足于金融普惠,它将客户群体定位为小微客户,从而吸引了过去被银行忽略的小微企业,在个人客户等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市场上,暂时有着较强的竞争力。自2011年开始,商业银行逐渐拓宽到电子银行业务,而且这项新业务的客户数量在近年来增幅明显。目前各家银行比较迫切的战略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尽快吸引扩大客户群体。这就促使商行立足大众客户需求来设计金融产品,分别从小微用户和商户两端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中介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逐步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浪潮之下取得主导权。

2.重视数据分析,细化客户需求。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推销,拥有大量的数据来源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其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都具有优势,这些信息为精准的营销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而商行应充分利用数据带来的价值,依据其历史优势,通过累积的客户资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习惯并且重视数据的开发利用,将数据有效地转化为信息资源,了解客户的消费方式和投资理念,做到客户定位更加准确。

3.不断开发网络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传统的商业银行操作流程烦琐复杂,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工序显得简单快捷得多。从发放贷款这项基本业务来看,商业银行设置了多个流程,从借款申请和贷前调查,到风险评估和分级审核等,流程相当复杂,而网络平台发放贷款速度快而且产品类型多样化,只需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借款人就可以获准通过贷款申请。另外,各个银行建设互联网客户综合服务平台,作为重要的非物理渠道,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分析

1.P2P模式。P2P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以网站为中介的互联网融资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模式,P2P模式下的资金借贷双方能深入地了解到对方的信息及资料,并能据此准确地得知资金的用途。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借款的对象大都是些小型企业,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借出去的款项很难全额收回的风险。

2.第三方支付模式。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支付习惯,第三方支付模式完成了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电子支付平台的搭建。作为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系统,除了上述的这些方式,还包括各种移动电子工具的支付方式,时下使用度最高的则为支付宝和财付通这两种。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支付体系发展也逐渐地展现出支付的便捷化、身份的数字化、服务通用化。

3.电商模式。电商模式是互联网金融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当前,电商平台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的基础,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电商的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才日益成熟稳健。

4.网银模式。网银是标准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该项模式借助了互联网技术,使其成为金融渠道,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之外,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节约了大量的金融服务成本。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已经为社会大众提供了非常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模式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1.潜在客户的体验和实践。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要注重现有客户的维护,更要注意对一些潜在客户的开发,增加潜在客户的体验机会,可通过更多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扩散。并且,在此服务品质体验的基础上更要借助于实践,积极地谋求更有利于广大社会群体的服务体系。

2.提高运作效率。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更为方便快捷的产品,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更好地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

3.信息透明化。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透明化,对于资金借贷双方都应提供对称的信息数据,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金融交易模式。

4.努力结合电商平台,拓展新型金融服务。在近几年的电商发展下,各大银行也紧跟步伐,积极地推出新的产品服务,如交行推出交博会,农行推出 E 商管家,将电子服务和金融服务有机的结合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创新服务特点,进一步丰富拓展银行金融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信息终端、交易终端等应用产品来满足专业化高端客户需求,从而提供更加贴身便捷的金融服务。

5.加强分析与创新。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客户金融行为数据,对于这些数据信息,应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分析并加以利用,更加深入的挖掘客户的消费习惯、投资偏好等重要信息,为不同的客户制定因人而异的金融产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类型,以此带动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与创新发展任重而道远。面对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打造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银行创新竞争优势,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芬,张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3,(12).

[2]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篇8

个人业务的分类

按个人业务服务形式划分,个人业务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个人储蓄业务

由于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正在受到极为严重的冲击,这使得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将业务经营重心逐渐由批发业务转向个人业务,服务对象则相应由大公司、台伙企业及社会公共部门等转向以个人和家庭为主体的社会公众,这也使得商业银行个人储蓄业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经营历史较长,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有50%以上是来自居民个人及家庭,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个人储蓄业务量、从业人员及技术也比较高,创新品种也相对较多。不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个人储蓄服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个人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通常也称信用卡。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1日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银行卡是指由商业冶邮政储蓄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三)个人代收代付业务

个人代收代付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清算功能和结算网络,接受客户的委托向第三方代为办理指定款项收转,支付的业务。它在大中城市已有了较大发展,其品种、项目、规模日益扩大。从工资业务看,具有一定规模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社会机构都可以成为业务委托单位。按照收费方式,代收费可分为临时收费和定期收费。许多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各种学杂费、罚没款等,属临时收费;许多公共事业性收费,如供电、电话、煤气、有线电视;自来水等,属定期收费。

(四)个人理财业务

个人理财业务是专业机构为个人提供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就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个人办理的各种个人银行结算业务;银行根据个人的财产现状,为其提供的投资理财服务;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贷款业务;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各种信息咨询服务以及保管箱业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理财业务将在网上操作,可以大大见地银行经营成本。而且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品种将更加丰富。

(五)网上银行业务

网上银行业务是指银行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通讯设备或其他智能设备,通过因特网、其他公用信息网或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业务和有关金融服务。网上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仍属于初期阶段,主要表现在起步晚、业务品种少、交易量少,但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新领域。

个人业务的不足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经过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业务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技术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业务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因此,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绝对规模小。无论是发卡量、交易量、特约商户消费量、代收付业务结算量,还是个人消费信贷总量等个人银行业务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明显差距。

2、国际市场份额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基本局限于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很弱,国际市场份额小。

3、业务比重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占银行业务的比重平均不到3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超过50%的水平。

4、服务和管理工作较为落后。这主要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技术服务手段较少、管理经验不足。

5、中间类业务开展不够。如联名卡,它是由银行发卡机构负责发行,企业负责提供特殊的服务或折扣优惠,卡面带有联名各方的名称和标识。虽然国内部分商业银行都有发行联名卡,但是联名卡的发展力度不大,使人们对联名卡了解较少。另外,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前景还有很大,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它的开展不够,因为,网上交易涉及许多安全问题,所以商业银行要在系统安全问题解决下,才会大力发展网上证券交易。目前,招商银行的网上证券交易开展的比较成功。

个人业务的发展趋势

由于商业银行是经济中最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为客户或个人提供存款、贷款、汇兑及结算等业务,银行的这些服务满足了经济的需要。但是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个人和家庭收入与财富的不断增加,个人的经济生活不再只是简单的消费、储蓄活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金融中介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的多方位的服务,银行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服务种类;扩大服务范围及规模,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

随着银行卡资源的不断丰富,银行卡功能的不断健全,人们持卡消费意识的增强,银行卡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年,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总趋势是保持品种创新的强势,满足客户的细分需求,不断拓展和完善功能,以全面捉高质量和培育知名品牌产品作为重点。对于上述总的发展趋势,可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确保我国银行卡业务更上一层楼。

1、继续保持开拓创新的强势,并加大培育银行卡品牌的力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产品品牌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竞争因素,它是企业产品质量、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标识,凝聚着企业管理、技术、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智慧。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目前各发卡机构已开始重视银行卡附加服务功能的拓展,正在抓紧开发IP电话、预定酒店、自动缴费、自动购物指定商家消费打折等功能,可以说,我国银行卡正在以越来越多的品种、越来越完善的功能,点点滴滴地向人们的生活渗透,并将日趋完善,这也预示着我国银行卡产品创新、功能完善的未来发展方向。

2、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的实现。银行卡最早出现的形式是信用卡,但在我国由于没有个人信用机制和人们消费观念存在差别,银行卡只能走信用卡一借记卡―信用卡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在信用卡引入我国初期,人们对信用卡的透支风险认识不足,导致了部分信贷资产风险。因此,在人民银行对国内银行卡业务进行整顿后,各发卡机构将银行卡的工作重点转向对全国通用的借记卡功能的开发和完善上。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用卡意识的增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速度将会再次加快,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因此,我们要适时地推进信用卡业务重新发展,使所应具备的条件进一步完善,争取真正信用卡的实现。

3、加速银行卡业务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银行卡经营机构公司化和相应服务社会化、专业化。银行卡经营机构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直接承担者。集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规避银行卡业务风险,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银行卡业务高效运转。同时,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为标志,银行卡外部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已加快,在不久的将来,商业银行信用卡部门承担的制卡和送卡、ATM、POS的安装和维护、特约商户的发展与管理、外币卡受理收单业务等相关服务,都会发展到由外部专业化服务公司来经营,实现社会化管理,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率。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广阔

1、帮助个人理财。现在市场上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品种很多,有股票、国债、外汇买卖。保险、基金、房产等,这些品种的风险、收益、操作特点均差别很大。特别是这几年,投资市场发展很快,一般居民由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很繁忙,不可能有时间来仔细研究所有市场的投资规律,这就需要借助专业人士钓经验,合理配置资产,优化投资结构,寻求最佳的投资组合,以尽量实现投资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特点,保护自己财产的保值、增值。

2、推动理财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只要我国的国民经济能保持稳定增长,企业效益能逐步改善,证券投资市场有较多的盈利机会,中央银行继续维持现有的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只要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鼓励消费尤其是信用消费、鼓励投资的政策,必然有越来越多居民投身到投资市场,而这就必然会刺激专业理财市场的不断壮大。社会发展必然是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过程,西方国家的居民很少有人是直接自己去投资,而是通过财务策划师的建议甚至实际操作,科学地选择投资品种。中国未来的理财市场必然也是走这条道路,将会有更多、更专业的财务策划师出现在个人理财市场上。

(三)网上银行的兴起

网上银行的兴起有其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是客观的和必然的。它是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代表着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不仅给银行业带来无限生机,也给客户带来无限财富,给用户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因此它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网上银行未来的发展有着雄厚的物质条件:这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各行业的普遍应用以及电子商务活动的广泛兴起。

我国的网上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首先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金融电子化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全力推进,电字化建设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国家公用信息高速公路已投入巨资启动;其次,上网人数猛增;再次,我国金融业务目前已由手工处理全部进入电算化处理,大中城市商业银行电子化由单用户、多用户、分布式处理,正迈向数据集中方式处理,人民银行卫星电子联行系统已遍布全国各地、日均处理业务近10万笔,金额达数百亿元;最后,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批相关的专业人才。这些都为我国网上银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