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商业街设计论文

时间:2022-04-03 09:20:59
摘要:基于“有机更新 ”设计方法指导下的城市商业街区改造强调过去、现在和未来可延续的时空关系,从“有机”入手,科学理解商业街区本质,尊重城市机体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避免随意切割打破整体的平衡,采用阶段性改造方法,依据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原理,有序替换组织各设计元素,改造后的商业街区顺应城市整体肌理并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新”、“旧”之间关系和谐自然,体现了对城市历史的理解与尊重。
关键词: 商业街设计论文 商业街设计 设计论文 设计

商业街设计论文

商业街设计论文:基于城市设计观点的步行商业街研究

摘要: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建设成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从步行商业街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步行商业街在国内外的发展与演变,对步行商业街的模式和特点的进行深入研究,其目的是对步行商业街的开发和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设计 步行商业街 模式

城市步行商业街即是城市范围内,以步行为主的活动方式进行商品贸易的街道场所。[1]商业作为城市的基本职能从城市的产生就已具备,传统城市商业区则是历史沉淀场所。因此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设置,一般是在城市历史商业活动地区建立以步行为主的街道。即城市步行商业街是集历史文化、商业活动和步行活动的统一体,不仅是提供物质交换这种商业环境,同时也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场所,为人们步行交往行为,交流信息和娱乐休闲提供场所。

1 步行商业街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当今许多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案例都力图确定城市的特色,改善城市意象,保留自然属性,提供新的多元化的公共活动空间,改善安全、健康和舒适状况,以及解决交通问题等。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建设是完成这些目标的有效手段,它对于城市设计学科来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1.1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建设是一种城市生活形态的回归

步行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交通方式,在经历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交通方式变革后,在城市设计中重新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体现了一种自然的回归。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说,步行商业街使城市从汽车的嘈杂声中,尾气污染中得以解脱,还给人类一个清净的世界。商业街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应该为步行者服务,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任何人都是

一个步行者。我们应努力把更多的空间归还给步行者。步行商业街的受益者不只是业主,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城市居民。各种人直接会面、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多元文化得到共存,这本身对人们自身的素质提高都有极大意义,体现了一种城市生活形态的回归。

1.2步行商业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步行商业街的研究对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建成的城市步行商业街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步行商业街建设的一大成果就是控制了汽车交通的泛滥及其对环境的灾害。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

1.3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建设是城市更新与改造的有效途径

首先,步行商业街的繁荣有利于保留和体现古老街市传统艺术风貌,有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其次,大量的步行交通可以促进临街商务活动及新近开张商店的业务。环境良好的市中心可以吸引行人在此逗留、散步及购物,从而增加了消费,促使许多商业收益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1.4步行商业街是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的一种理想模式

步行商业街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业街历史的演进趋势来看,商业街转化为步行商业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商业街转化为步行商业街,实际上是在更大范围内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城市环境质量,满足更大量人流活动的需要。市中心通常是高密度的交通量及市民各种经济及社交活动的地方,所以城市的秩序、安全以及停车等问题为最大困扰。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建立可以减少车辆并缩减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相对鼓励大众运输系统的运营,可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效能。

2步行商业街的实践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总结经验,把现在做的更好,以便创造美好的未来。

步行商业街的发展与演变,正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它的兴衰与经济技术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因此,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步行商业街不断变化着与其相适应的形式,并且当形式与经济相适应时,还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就更有必要借鉴已有的形式与经验进行步行商业街的设计。

2.1步行商业街在国外的实践

在西方,较早的商业街是散设各处的店铺,聚集在交通干道两侧而自然形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革命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大型综合商店,它们占据城市街区的主要位置;中小店铺为求自身生存而向专业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大型综合商店为主体,辅以多家中小专业店和饮食服务业的商业街形式。现代商业街的模型就此产生。[2]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中心交通压力逐渐增大,交通堵塞,因此, 大型商业中心转移到市郊,市中心被闲置起来。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汽油价格上涨,商业中心重新回到市中心,西方商业街模式经历了从市中心到郊区又回到市中心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欧美的社会学家、市政工作者,从城市的环境角度提出了现代步行商业街设想。70年代后,这一设想更加具体化,即人车分流,提供多种“自然式”环境,创造具有公共娱乐性和较高文化气氛的多功能的商业空间,体现了一种现代城市设计所要求的紧凑、简洁、方便、舒适以及对文化的表达。[3]

2.2步行商业街在国内的实践

中国的步行商业街从北宋开始,在这一时期,商店突破了“市”的封锁,逐渐形成了商业街,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的描绘了这一景象。

明清时期,在城市中心区出现了商业中心,商业街成为城市中心的主角,如北京的鼓楼,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瓦解,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商业街与西方的商业街逐渐接轨。

经历了解放初期的萧条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制度的实行,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受到西方规划、建筑思想的影响,导致了中国步行商业街的恢复和建设的空前兴盛。从恢复和改造传统的商业街市,如上海南京路步行商业街、苏州观前街步行商业街等,到新建设的步行商业街,全国步行商业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3步行商业街的模式和特点

商业街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类型繁多,因时因地而异。现代步行商业街大体上有下列几种类型:按交通时间管制分类:全步行、立体步行化步行街、地下步行街;按建设模式分类:更新传统步行商业街区、改造旧的商业交通综合性街道、开辟新的步行商业街区。

3.1按交通限制分类

(1) 全步行――这种街道上只允许行人进入,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通行。在步行商业区内有成套的步行设施,为步行者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环境。这种步行街较为难处理的是它的服务性运货流线和停车场的问题。在欧洲,这类步行街大都通过人力车,手推车的方式来运送货物,而且有时间限制。这种全封闭的步行街特别适用于旧城中心的改造,它有助于保护环境,降低噪音,为市民提供一个有特色的城市生活场所。这一类的步行街很多,欧洲的许多城市中心都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在我国,上海的城隍庙和南京的夫子庙,新街口都是这样的步行街。

(2) 半步行――只允许在本街道内转运的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不允许私人小汽车或卡车行驶,也不允许在街旁停车。这种步行街的特点是步行道加宽,并加以绿化,小品等设施与车道隔开,步行者提高了舒适度,车速较慢,这一类的例子主要在国外,

较适于小型城市。例如著名的明尼阿波利斯的尼古莱特大街,巴尔的摩的莱星顿步行道与查尔斯中心。

(3) 限定时间通过的步行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限制车辆在游人高峰时通过,二是限制车辆在游人的高峰日通过。这两种步行街的特点是没有什么固定的步行设施,在限制的时间车辆改道。德国慕尼黑在整个老城区实施步行化改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3.2按街道形态分类

(1) 露天步行街――上空无遮盖,空间开敞式的步行街。如我国现阶段大多数新开辟的步行商业街。

(2) 步道连廊式步行街――为改善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在街道两侧或一侧修建回廊,步行街有局部遮盖。如南宁的民生路步行商业街。

(3) 室内步行街――整条商业街都在玻璃顶棚或拱廊覆盖之下,顾客可以免受气候的影响,夏季有空调,冬季供热风,形成一个舒适的全天候的步行世界。特点是:一、全封闭;二、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转换,空间变化丰富;三、受天气影响少;四、购物方式多样化;五、提供了大量的雕塑小品、绿化设施。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郊的南谷(North Dale)购物中心。

3.3按空间形式分类

(1) 平面步行街――这种步行商业

街形式比较多见,特点是方便购物;

(2) 立体步行化步行街――特点是除底层可以直接进入外,二层平台同样可以进入商店,并且在二层平台提供休息环境;

(3) 地下步行街――步行商业街设在地下,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这样既可以满足正常的交通要求,又满足了步行要求,并且购物不受天气影响,但同时也缺少了明媚的阳光与新鲜的空气。

3.4按建设模式分类

(1) 更新传统步行商业街区: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富有经营特色的步行商业街区,如上海豫园、北京大栅栏等。这些传统商业街区的改建在力图保留原有经营特色的同时使之具有时代精神。

(2) 改造旧的商业交通综合性街道: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原有的许多商业街道变成了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在这些街道中车多、人多,限制机动车辆,拓宽人行道,架步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措施,如早期的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等。

(3) 开辟新的步行商业街区:将商业街建成步行区,十分适用于居民的采购、散步和闲谈,大量的步行者可以形成生气勃勃的景象,体现商业的繁荣。许多城市都开辟了新的步行商业街区。如天津古文化街和南市服装街、北京琉璃厂等。

4结语

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步行商业街的建设与改造将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本文希望通过对步行商业街与城市设计的关系的分析说明其在城市生活中重要意义。并分析了步行商业街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对步行商业街的模式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未来步行商业街的建设或改造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李雷立,女,1976年出生,讲师。

商业街设计论文:元阳麻栗河商业街滨河景观设计

摘要:河流滨岸带作为城市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唯一的自然和社会结合过渡的地带,在城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基址原有的景观元素及其历史文脉,并结合其生态和沟通的功能,在原地质、地貌基础之上,对周边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作详细分析,以地域特色为基础,挖掘其特点和独有的景观元素。围绕“民族历史・当地特色”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努力营造出浓郁的亚热带风情,打造具有民族地域风格,集人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滨河景观。

关键词:滨河景观;地域特色;元阳麻栗河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概况

1.1 区位条件

元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哀牢山脉南段,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管辖县。全县地形可概括为“两山两谷三面坡,一江一河万级田”。县域内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年平均气温24.4℃,最高气温43.5℃,最低气温3.7℃;年降雨量最高1189.1毫米、最低665.7毫米、平均899.5毫米。

元阳县峰峦叠嶂,云海浩翰,是云南热带水果和云雾茶及黄金的重要产地之一;以哈尼族和万亩梯田为主体的六大文化景点,是元阳旅游业的优势和特色。

1.2 场地现状分析

该河道位于元阳县东部,为麻栗寨河的下游部分(麻栗寨河是红河支流,与另一流经元阳的南沙河一起流入元江)。河道宽约为20米,河流流向由南向北,此地块内河道两岸分别为商业建筑。场地南高北低,高差约为2米,场地西北角和西南角各有需要保留的大树数棵。

2. 景观设计

2.1 指导思想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结构功能。滨水景观的合理利用可以为城市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亦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富有吸引力的休闲空间,使其进行一系列诸如自然观赏、休闲散步以及以景观场所空间利用为主体的特色活动[1]。

2.2元素提取

(1)少数民族特色:元阳县是哈尼族与彝族世代聚居的土地,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点。

(2)梯田景观: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老虎嘴景区和多依树景区。其中坝达景区中就有麻栗寨梯田-----麻栗寨即为本设计所在地。

(3)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有着悠久的历史。元阳不仅被古滇茶马古道文化所覆盖,哈尼族更是对茶叶有极深的情感。辛苦奔走在古道上的“马哥”,“挑夫”等等,大多是本地的各少数民族,其中哈尼族占了很大的比例。

3. 景观分区布局

3.1 入口

入口景观分为入口广场、静思园、梯田跌水景观和棕榈广场。

(1)入口广场:主要以硬质铺砖为主,并设置一些木质桌椅、景观小品等人性化设施,以满足人流集散的功。广场中央的保留原有树种,应用树池加以保护,而再以形状与河中跌水石阶相呼应,加强景观联系。人群透过广场边的依依杨柳看向对岸的水车、石阶和棕树在水中倒影。

(2)静思园:以保留的几棵大树为主,加以各层小乔木与花灌木围合成静谧的休憩空间,配以休憩的桌椅,人群在其中感受自然,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而园外时不时传来的流水声也留给了人们思考想象的空间。

(3)叠水迎宾---梯田跌水景观:主要应用自然石块堆叠,利用地势地形变化,模拟元阳梯田景观,使水流自南而北层层跌落。此处跌水景观意为让人们联系元阳梯田,激发出人们对哈尼人的钦佩,当地人也引以为傲。再将具有乡情水趣的水车置于水流之中,通过水的流动而转动起来,展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

(4) 棕榈广场:棕榈科植物树阵的排列,展现当地亚热带风情,并将滨河景观带与商业区内部景观进行联系。花坛、花境的运用,丰富景观层次,吸引游人的目光,放置的长条座凳和树池座凳,可供游人们逗留、休息、赏景。

3.2 滨河商业走廊

河道两旁离建筑约4--5米,因为是商业街道有大量人流,故主要为硬质铺砖。并在部分人流集散区做小型广场以满足集散功能。商业走廊其中包括石阶水岸、临水小憩、时光走廊、古道遗风几个部分,另有一个流水河堤对河水进行适当的拦截以保证枯水期场地内河道水位的高度,还有2个木索桥以贯通河道两岸人流交通。

石阶水岸:层层的石阶,由平台到水中,不仅与跌水相呼应,还让人群可以与水多有亲近;不仅将生硬无趣的河岸打破加以变化,还增加了人群停留游玩的时间。因考虑到其安全性,其部分石阶不能到达,其余加以栏杆保障安全。

临水小憩:亲水木平台延伸而出,低矮的景墙中水流潺潺流出,片片荷叶于水中摇曳。人们可以在这里实实在在的戏水、游玩,木质的平台增加人们的亲切感,使人群想在这里逗留、赏景,木平台一侧的景观亭不仅可以为游人的停留提供场地,还与对岸形成对景,成为了对岸游人眼中的一景。

时光走廊:一对哈尼老夫妇的雕塑置于道旁河畔,不免让人想起时光的流逝如同奔流的河水,一去不复返,让人感叹我们的时光流逝又会留下些什么。而这2位哈尼老人,又代表了哈尼民族历史的传承,其特有的民族服饰和风俗,都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似乎在说即使时光流逝,哈尼的历史、文化也留存下来并延续了下去。

(4)古道遗风----马帮雕塑群:马帮雕塑群位于第一个木索桥处,驮着普洱茶的马匹,挑着货物的人们在高低不平的崎岖路上行走,再加以运用堆造地形来展现马帮在茶马古道上的崎岖与艰难。以此象征民族的历史被人们铭记于心,且世代传颂。

3.3 水岸听涛

此处河岸与水高差较大,故做硬质驳岸,而且是与商业区相交的部分,故而采取广场形式以满足人流集散的功能要求,并种植乔木遮阴,设置木质藤架、休息座椅使人也可在此适当停留、赏景。

植物配置

选择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须讲究植物形态的潇洒、色香清隽、细品玩味、有象征寓意的,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形体、线条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造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2]。

4.1因地制宜选择树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以亚热带、热带植物配置展示为主,构成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景,冬有型的分层次搭配的四季景观。

4.2 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植,常绿和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4.3 滨水植物种植。河边灌木及地被植物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挺水植物各层次疏密有致、有序搭配,临岸乔木可以选择垂柳、红千层等树枝下垂植物,以表现水面倒影等光影变化。

商业街设计论文:“有机更新”设计方法指导下的城市商业街区改造问题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有机城市”宏观理念逐步渗透至现代城市改造实践中,对于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城市商业街区进行品质营造、文化营造成为主流趋势,改造策略也从原来的粗放型、模板化向集约型、特色化转变。本文以“有机更新”设计方法为出发点,明确城市商业街区改造的目标与策略,结合国内近几年部分典型项目的剖析,试图展现“有机更新”设计方法指导下商业街区改造的整体图景。

关键词 有机更新 可持续 商业街区 场所记忆 文脉传承

1 “有机城市”理念引发“有机更新”设计

1.1 “有机城市”涵义解读

1.1.1 城市的物化生命体征

美国社会哲学家芒福德曾说过“城市实质上就是人类的化身――城市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的同样发展过程。”城市虽然历经自然生成的各种变化,但其本身的“有机”特质使其如生命活体一般可与后期施加的外力变化产生复杂的交互作用,城市规划者如果不能认清城市机体内部赖以运行的规律,对已经生成的组织结构横加切割,对新的体块生硬植入,难免会出现组织排异现象,不仅不能使新结构正常运行,反而影响其他相关结构的正常工作。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有一个经典解释: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需要新陈代谢。但是,这种代谢应当像细胞更新一样,是一种“有机”的更新,而不是生硬的替换。纵观过往研究,由经济因素带动的旧城商业街区改造,正在慢慢摒弃过去全盘重建的粗放模式,开始关注文脉传承与历史遗留,注重场所记忆的延续,改造策略也从原来的粗放型、模板化向集约型、特色化转变。

1.1.2 城市的精神生命体征

在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作者描述了许多虚幻的概念城市,与现实中的“特大城市”不同,这些城市各有特质,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是剥离了物质构建之后的记忆、欲望或者言语的符号,而正是这些碎片符号构成了城市的精神,城市的精神渗透至城市的各个场所,广场、街道、歌剧院等,一座城市得以区别于其他城市。慢慢地,这些拥有了精神的城市场所,随着时间的沉积,渗透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记忆,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

1.2 “有机更新”设计方法为城市商业街区改造解困之道

1.2.1 城市商业街区传统改造陷入短视误区

近年来,伴随众多破坏性改造项目,已经有许多承载着情感记忆,刻写着城市文脉的商业老街难逃变迁、破坏乃至消亡的命运,老商铺、小作坊不断被剔除,生硬的现代商业区充斥着外来品牌,变成情感贫瘠之地,截断了文脉的延续和传承。政府为求面子工程,急功近利,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便草草出台改造方案,真遗存被假古董替代,许多改造项目不仅破坏了原有细腻的城市肌理,还泯灭了延续多年的商业文化积淀。以北京隆福寺商业街改造为例,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修建了大型商场 “隆福广场”,类似于那个年代的大型综合体。改造前的商业街区虽然略显杂乱,但是小经济生态环境良好,人气旺盛,改造后的“隆福广场”租金高昂,特色小店无力回迁,客流量下降,原本的活力气息不复,元气大伤。其次,由于对整体规划方案深入研究不足,为了满足商业用地需要,大量居民被迫外迁,本地客流骤减,观光游客消费不足以支撑如此大体量的商业系统。同时由于对改建后交通体系的考虑不充分,由大量商业建筑带来的繁重的交通负荷也成为这个区域的困境之一,停车位的短缺,交通流线和步行流线的无序规划,无疑都成为了改造后街区发展的隐患。基于以上陈述,我们可以看到,违背城市机体发展规律的硬性改造,不仅不能带动经济发展,美化城市风景,反而会变成城市自身排异的毒瘤。

1.2.2 “有机更新”理念颠覆传统模式

简・雅各布斯在其经典名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明确指出,如果不能认清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这一事实,即便进行再大规模的重建也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其结果只会使改造对象丧失原有活力,变得死气沉沉。“有机”概念应用于城市,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和谐,含“产生”、“成长”及“衰落”之意。城市“有机更新 ”理论体系相较传统方法更加开放亲和,设计上讲究扬弃适度、兼容并蓄,注重对区域文脉与历史的传承。在对改造对象的认识深度上讲求由表及里、深层次挖掘,贴近改造对象的本质,改造的关键表现为对改造对象物质体系的重建和精神体系的重塑的共同作用。从“城市更新”的历史来看,代表“有机更新”的“Urban Redevelopment”这个词的词义也与最初使用的“Urban Renewal”不同,含有保护传承历史文脉之意。

2 “有机更新”设计方法指导下的城市商业街区立体化建构

2.1 建构符合地域特色的商业街区

2.1.1 历史文脉回归,尊重“本土体验”

以青岛中山路商圈改造为例,充分重视体验空间的叙写,作为青岛最早的商业街,沿街充满欧式风情的历史建筑。在针对中山路商圈的改造中,由于其知名度加之位于火车站附近的地理优势,主要消费群体定位外地游客,所以在对这条由德国人建造的百年老街的改造中,这种保护性修复可以被理解为针对购物者心理的巧妙安排。“劈柴院”作为商圈营造亮点之一,汇聚本土特色商铺,经营规格以小型为主,经营内容涵盖海鲜烧烤、驴肉火烧、凉粉、甜沫等地方小吃。 “劈柴院”依然保留原址建筑,设计体现其原有院落美感,只对内部流线格局进行梳理调整,行人徒步进入,通过内部的特色雕塑、墙体上的墨线地图、民俗节目表演等设计元素充分调动游客与消费者的感官。

2.1.2 景观文脉传承,构建特色商区

基于“有机更新”设计方法的城市商业街区改建强调组织机体间的有机联系,在对商业空间与外部公共空间的改造中强调内外交融、有机共存的设计理念,在经济的发展和景观文脉的保护间寻求和谐共存之路。杭州城市近年来提出的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也是对杭州“人间天堂”美誉在新时期的延伸、充实和发展。以杭州南宋御街改造为例,改建后的商业街区依附原有道路修建特色景观水系,导入河水营造景观水池,最后通过暗管排出形成活水循环。水系的设计与休息座椅、水景雕塑、路边绿化融为一体,尺度怡人,营造了舒适的购物环境。还有河坊街“挖路成河”改造举措不仅改善了原有景观道路单调、乏味的劣势,更再现了800年前中河和东河环通的水系格局,传承了杭州城市景观文脉。杭州城市景观文脉传承另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当属湖滨商业街区的改造,适宜的步行街连接了东侧的商业区与西侧的风景区,提升了商圈的整体品质。商圈内的休闲、餐饮、购物、娱乐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也使得西湖南线成为杭州最具活力的旅游景区。

2.2 洗牌传统功能,提升综合品质

2.2.1 弱化商业气息,营造艺术空间

新型消费关系的确立要求在改造过程中不仅考虑多层次商业结构,还要针对既定消费群设计各种丰富的消费体验。通过综合调动消费者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营造新奇的时空体验,弱化浓重的商业气息,生成艺术的消费空间。伴随大众对“精神消费”层面的需求,作为媒体介质的商业街区应该加重商业空间中艺术场所或具有艺术气息的售卖场所的设计,从心理层面争取消费者积极的反馈,实现消费对象的“态度转变” ,让消费者主动投身到与产品的互动中。艺术性的重塑商业街区形象,增加社会认同,有助于商家宣传积极的品牌文化,从而达到信息传播与品牌形象塑造的现实目的。如杭州印象城中“气味博物馆”这一设计,虽然是售卖香水的商业空间,但却通过独特的创意和别致的设计,强化受众的嗅觉体验,通过对“气味”的展示刺激现实消费。

2.2.2 环境事件设计,变身交互舞台

打造商业环境为产品宣传舞台,通过对环境事件的设计,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到商业宣传中,在使消费者获得愉悦的购物体验的同时达到“即兴消费”的目的。比如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会利用大厅等交通枢纽或小型广场举办一些趣味性活动。杭州银泰西湖店地理位置优越,年轻消费群体比重大。在针对年轻人群设计的一系列“环境事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将产品宣传和时下流行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相结合,通过镂空插画展板形式,吸引消费者参与互动、拍照留念。

2.2.3 完善区域交通,重建步行体系

结合现代健康生活方式,“有机更新”方法下的商业街区改造鼓励市民弃车从步,在消费过程中倡导“绿色”生活、“绿色”交通的设计理念,利用城市空间扩展的契机,结合商业街区功能布局,建立 “绿色”步行道及自行车道网络,让人们在购物的过程中,放慢步调、舒缓心情,欣赏景观、了解时尚、交流感情,享受消费乐趣的同时健康生活。

3 结语

基于“有机更新 ”设计方法指导下的城市商业街区改造强调过去、现在和未来可延续的时空关系,从“有机”入手,科学理解商业街区本质,尊重城市机体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避免随意切割打破整体的平衡,采用阶段性改造方法,依据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原理,有序替换组织各设计元素,改造后的商业街区顺应城市整体肌理并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新”、“旧”之间关系和谐自然,体现了对城市历史的理解与尊重。

商业街设计论文:浅析消费文化视野下我国当代商业街空间的设计新策略

【摘要】伴随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逐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种社会语言。同时,由消费所产生的消费文化也渐渐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文化态势,正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活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一文化态势直接导致了消费费空间的变化,当然与之最相近的商业空间不可避免的需要新的设计策略来满足当代消费空间的需求。

【关键字】消费文化开放化 符号化 情景化

一、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当代我国社会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社会转型,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等等的每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日常消费生活领域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当代的消费也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它不再停留在生理需求满足的层面上,而是具有了更多的社会文化色彩,成为了身份区分、情感体验、自我价值建构的文化活动。消费文化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而呈快速蔓延的态势,并逐渐渗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

二、当代消费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社会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赖以沟通的社会语言,消费文化已经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一跃成为了流行的文化,并成为社会构筑和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工具。消费文化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诉求,操纵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1从消费活动的角度看,消费的内容日趋组合化与系列化

当代的消费已从传统购物,向娱乐、休闲、体育活动等方面甚至一些高雅的文化活动扩散,这使休闲活动以及审美和文化相关联的活动都成为了消费活动的新类型,从而全面、广泛地激发了消费者更多的欲望。这样消费活动不再单一、孤立的发生,而是组合化、系列化地形成消费活动的新类型。

2.2从消费的欲求角度来看,对商品审美和文化消费日益强化

消费文化的快速传播与发展,美学与艺术知识的普及,使的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对文化的消费,对商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审美内涵的关注成为当代消费欲求的重点。

2.3从消费的对象角度来看,符号逐渐成为了消费的主要对象

消费时代,商品的消费不仅是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消费更是符号价值的消费。这种商品的符号消费,通常具有两个层次:第一是商品的独特性符号,即通过设计、造型、口号、品牌与形象等等而显示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独特性;第二是商品本身的社会象征性,商品成为指称某种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生活品位和社会认同等等的符号。

2.4从消费的途径角度来看,追求商品的体验式消费成为重点

伴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体验式消费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所谓“体验”就是针对商品的格调和风情包装和宣传,结合消费空间氛围的营造,为消费者创造一种能够亲身体验某种文化或某种情调的消费经历,最终目的是创造一种难忘的经历。

三、消费空间到空间的消费化

亨利・列斐伏尔认为社会空间是被使用或消费的产品,不应该简单地将消费看作是一种消极行为,而应该将消费空间看作是一种具有城市生活创造力的生活场所。消费文化是当今的主流文化,因此也是生产空间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建筑物、图像、空间,以至于建筑师及其建筑理论全部都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过去的城市被作为与服务相关的用途大规模的再开发,这为不断扩张的消费文化生产着空间载体。在消费空间的生产中,消费文化绝对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它是一种追求走向物化的与大众化的文化现实,它影响着消费空间的生产过程。消费文化创造了消费空间,消费空间又同时塑造了消费文化。

由于人们对城市空间生活品质的日益关注,使得“空间中的消费”向“空间的消费”的转变成为可能。过去人们关注空间中的发生的各种活动,更关注建筑与空间的使用功能;而随着步入消费社会进程的推进,加上购物中心、历史商业街、主题乐园等环境优良的大型综合型消费场所的出现,人们认识到消费空间本身也可以提供愉悦的体验,空间中销售的商品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而建筑或空间的形象与环境的好坏、档次的高低、特色的鲜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是否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其次,空间的视觉消费和体验消费的不断增长,更加丰富了“空间的消费”的内容。如人们熟悉的上海“新天地”、北京的“798”艺术区、成都的“宽窄巷子”以及南京的“1912民国街”的巨大成功都同样离不开体验的环境的营造。

四、商业街空间价值转变与设计新策略

4.1商业空间价值的转变

首先,建筑的物质价值的转变,进入消费社会以后,客观上,由于全球市场的建立,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单一的产品种类和形式无法满足要求;主观上,物质生活的全面满足,对体验、情感等的需求,对单调景观的厌倦,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基于这两方面原因,单一、确定的功能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建筑的使用价值变得不再固定或明确,开放成为对当代建筑物质价值的要求。

其次,建筑审美价值的转变,进入消费社会以后,建筑的美学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建筑的审美泛化也并不仅指表面样式的不断变化,而是关乎生活方式的革新。也就是说,建筑的美并不在于满足或寻找某种美学标准,而在于不激发新的体验和幻想,从形式到功能到观念的无限更新。在差异编码和时尚更替的驱使下,当代建筑的美在于永不停歇地寻找美学策略而不是确立并遵循美学标准,它是无限开放的、再循环的,而不是确定的,持续进步的,是不稳定的。与独特性、确定的意义系统以及技术的更新无关,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

再次,建筑的社会价值的转向,消费时代,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的语言。人们开始通过消费来突出自己的个性化、建立自己的社会地位最终达到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4.2商业街设计新策略

针对当代消费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当代商业建筑的价值转变的基础上,提出多维度的设计策略:

功能维度――开放化,从人们的消费活动和消费需求来看,商业空间应是一种满足人们一站式消费,互动式消费。这样在商业街空间功能设计上应采取一种开方式设计,这可以包括空间结构体的开放化同时也包括设计的开放化,如大众的参与设计。

视觉维度――符号化,视觉的消费是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消费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商品的形式,因此商品的视觉效果相当程度决定着消费行为。有学者说,消费时代其实就是读图时代是视觉的消费时代。视觉维度主要通过对建筑表皮化的设计,具体包括表皮的质感化、图案化、影像化和肌理化。其次,建筑的体块,建筑的细部通过符号的提取增加空间的文化性追求达到视觉上的最大共鸣。

空间维度――情景化,自从体验经济的到来,人们的消费主要途径和最终最求的感受就是一种体验,一种情感上体验的经历。其实建筑空间的实质也是让使用者追求空间的体验,进而感悟生活美好。在消费文化语境下更是应该追求空间的体验设计,这样最直接有效就是建筑空间场景的设计。在空间维度里,商业街空间应该在对地域特色和人们生活场景了解的基础上营造具有情景化的空间,会更能打动人心产生共鸣。

五、结论

消费文化的来袭已经是一种趋势,带来的是利弊并存的情境,是机遇与挑战共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辩证的角度来考量消费文化对我国消费空间的影响,既要强化和引导消费文化的正面效应,通过合理有效地挖掘和利用空间的文化(符号)资本来促进我国当代商业街空间的健康发展。也要警惕和批判消费空间发展中的存在的种种消费主义现象。

商业街设计论文:咸宁市商业街区停车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摘 要】随着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的高速增长,城市商业区内停车空间面临大挑战,车位的供需矛盾连带出社会公共秩序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咸宁市商业街区停车空间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具体规划与设计方面提出优化设计的方法。从而为改善咸宁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街;停车空间

咸宁市商业圈是在旧城的基础上通过逐步改造而发展起来的。该区域留存着咸宁市民的诸多记忆,承载着市民对城市的情感。停车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是促进城市文明和繁荣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品质优雅、健康良好和使用便利的停车环境,对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师们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在设计上要有足够的前瞻性,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1、对咸宁市商业区停车空间现状调研分析

1.1 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范围圈定为咸宁市淦河大道与温泉路交汇的中心花坛一带商业街区(如图1所示)。目前,该区域内商场、餐饮、娱乐、金融、办公一应俱全。

1.2 路网现状分析

中心花坛商业区路网结构概括起来包括三种:(1)城市主干道,道路交通运行量很大。(2)商场、步行街巷。(3)旅游景区、公园、学校等可通行的机动车道路。

商业区的交通压力主要来自于车辆的迅速增多。同时,该区域商业建筑逐步增多,餐饮等娱乐设施也逐渐成熟并且有着较高人气。特别是上下班时间的高峰期,从温泉路中百仓储到淦河大道与潜山路交汇处,经常发生拥堵,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1.3 停车空间分布

商业街区停车分布主要集中在淦河大道两边沿路人行道上,以及路边划线停车位。

目前该区划道路划线停车位约48个,人行道停车位 210 个,瑞融国际地下停车场80个,白天停车饱和度0.8 。中百仓储地下停车场80个。白天停车饱和度0.9 。

1.4 问题总结

针对咸宁市中心商业街区的调研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后总结出该区停车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4.1 车位严重不足

作为咸宁商业中心区,目前该区域包含有中百仓储,苏宁电器,金门商业步行街,瑞融国际,购物公园,温泉步行街第一街、第二街,文化广场等商业建筑,还有在建的温泉商场改造项目中商商业街,除此之外,还有长江证券、物资局、保险公司、供销社以及工行、建行等几处办公建筑也在此处,而此类办公场所基本没有专用停车场,人行道上的停车位很大程度上,被占用为专用停车位,从而导致流动车位少。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物资局楼下停车区域20个,半天下来流动车辆只有8个,其余12个非流动车位,车主都是商铺老板以及物资局上班人员停留在此。此处停车管理人员反映,很多流动车子没有位置停车,无法满足现有的停车需求。路边非划线区域也时常有泊车,严重影响道路通行。

1.4.2缺乏先进的停车设施

现有停车方式主要为路边停车和人行道停放为主,缺乏新型停车方式引进。由于该商业区属于老城区逐渐改造发展起来的,想要开辟出更多的土地面积当作停车位,显然非常困难。应该考虑更为先进的利用纵向空间的停车方式。

1.4.3城市停车导向系统不完善

从该区域停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该区域目前停车位划分还是较为合理的,机动车停车位和摩托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划分较为科学,但是,依然可以看到摩托车或电动车时常占用轿车停车车位,停车管理人员也只能表示无奈。一方面,没有强制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导向标识不够明显。在商业中心区经常可以看到车辆因找不到停车位而导致无效绕行,从而无形中增加了道路的交通流量。由于路面停车方便备受欢迎,导致商圈路面停车饱和度大,而地下停车场使用率偏低。瑞融国际地下停车场停车饱和度不高,原因在于停车诱导信息缺乏,资源共享程度低。

1.4.4规划停车空间进出方式不尽合理

由于道路停车出入口的设置缺陷,导致车辆从人行道停车位出来与进入人行道停车的车辆发生对峙,导致道路交通堵塞。或出行车辆进入道路立即左转穿越马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2、咸宁市商业区停车问题改善和对策

2.1 合理规划与把握停车位的供给

将人行道作为停车空间,一方面,牺牲了行人的通行便利性,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容易损坏人行道的铺地材质;另一方面,温泉路商业区一带及周边地区的行人和车辆都比较多,交通十分拥挤,如果过多设置路边停车空间,会导致本来就比较拥挤的交通现状更加混乱。那么,更多的车位从哪些方面来实现呢?

首先,在旧城扩建改造过程中,建议新建的建筑一定要配置地下停车空间,并合理规划进出交通路线。

其次,适当的拆除部分旧的建筑,将其在规划当中,留出足够的广场空间作为建筑前停车场。逐步摈弃人行道停车的方式,消除安全隐患。

再次,依据车辆通行量,量化路边停车位的数量。在车流量较大区域,尽量不划停车线,以舒缓交通压力。

对于建筑的边角处这样一类具有不确定性的空间,可以精心对待合理设计,达到有效利用空间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2.2 优先考虑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机械式立体停车空间是运用机械设备作为运送停放车辆以提高单位面积停车数量的停车空间。立体停车空间具有节省空间,节能环保,取车方便等特点。车辆的全封闭式存放,也增加了汽车的防盗性和防护性。尽管立体停车库的施工周期较长,建设资金高。但是作为停车设施的选择,立体停车空间是一个长期性的综合效益的选择。随着商业区对停车需求的增加,停车设施建设的成本可以分布到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停车造价中去。

2.3 建立合理的停车管理机制

通过停车诱导系统可以缓解城市商业中心区停车困难。目前停车诱导系统的整体结构,可初步分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网、信息采集、信息维护、信息控制处理中心、电子可变信息情报板六个部分,各部分分工、协调,围绕控制处理这个核心,共同构成有机整体。停车诱导系统包括空车位信息采集控制器、中心控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诱导显示牌。通过各种方式向驾驶员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路线选择和相关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可以均衡停车的空间分布,避免停车需有过于集中,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因寻找车位而无效绕行,减少交通流量,提高停车场的泊位利用率。

2.4 咪表停车

咪表停车是利用当代最先进的电子软件技术和电子设别对城市泊位进行定位、计费、标准化核算的一套电子泊车管理体系。实施停车咪表及时收费是合理有偿使用市政设施资源、规范收费主题、统一收费名目的好办法。可以规范道路停车,强化交通秩序。目前在很多省级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咪表停车管理,不仅有效的规范了停车收费制度,也减少占道停车的车辆,提高静态交通设施效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停车空间布局形态概念性方案的设想

3.1 架人行天桥

淦河大道横穿温泉第一街与第三街即购物公园,在该十字路口还设置有公交车站。平时车流量人流量都较大,堵车严重。建议在一街和三街之间架起人行天桥,这样可以很好的贯穿两条步行街,不受主干道淦河大道的车流影响。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同时提高人行的安全性。另外在中百仓储十字路口处也可以考虑建立人行天桥,实现人车分流,提高机动车流动性,解决滞留时间长的问题。

3.2 文化广场地下空间改建用作地下停车场

文化广场地下一层空间利用率低,空气质量差,目前作为娱乐空间在使用,存在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建议将地下一层作为停车场,中庭部分设计景观节点。游客在停车之后直接通过中庭电梯上来,可以提高文化广场的便利性,环境效果也会得到改善,提高人气,活跃商业氛围。

3.2 拆除新建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将停车场的设计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例如,拆除中心医院旧址后,新建的建筑尽可能往东南方向退出。留出足够的广场空间,作为路面停车。另外新建建筑设置地下两层式停车场。另外在鄂南工贸大厦那一块也可以开拓出空间出来,作为立体式停车场。该处临近商业中心区,单位也较多,固定停车俩数量相对也多。该处设计立体式停车空间,既能满足固定车辆,也能提供较多的流动车辆停车位。

结合上诉三点建议,可以在中心花坛商圈行程三个主要的相对较大和集中型的停车空间,做到将停车位尽量控制在环岛之外,减缓中心区的交通流。在核心地段用人行天桥来贯通步行空间,进行人车分流,可以十分有效的减缓交通压力。

4、结语

城市商业中心区停车问题需要当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车库管理商家、交通参与者共同参与协调统一。本文对咸宁市商业中心区停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设计建议与控制方法,希望本文的理论研究对以后的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商业街设计论文:单侧型商业街休憩场所设计问题及策略探讨

【摘 要】 本文以延安市枣园步行商业街为例,介绍了单侧型步行商业街休憩场所现状,阐述了重视单侧型步行商业街休憩场所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设计策略及方法。要保持休憩场所设置间距,确定休憩场所适度规模及等级控制,搞好休息空间的景观营造,重视步行空间设计和植物种植设计。

【关键词】 步行商业街;单侧型商业街;休憩场所;设计策略

单侧型步行商业街是一种比较特殊类型的商业步行模式,交通空间受到原有地形的制约,从而使得其步行方式及休憩场所的设计也有别于其它类型的步行街。本文针对延安枣园商业街休憩场所的设计,对这种单侧型步行商业街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不仅分析了受原有地形限制的此类商业环境,同时还分别研究了受河道、城市古迹等影响下的单侧型步行商业街。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种类型的商业街是普遍存在的,虽然它满足了人的购物需求,但是由于街道过于冗长,缺乏室外的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是不符合现代商业街发展的模式。因此将室外休息场所引入到此类型商业街中,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购物环境,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一、单侧型步行商业街休憩场所现状

本文依据的延安枣园商业街其特点是由于城市主干道路的拓宽,从而使商业建筑只能位于主干道路的一侧,而道路的另外一侧并不是商业建筑,因此在这种单侧型步行商业街中人流与车流是相隔的且人流方向是单向的,商业建筑位于一侧在整个商业街的交通流线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人们的步行路线,同时还要考虑城市道路车行路线的设置,也就是说还要考虑车行道路的公交车停靠点的设计,要根据整个商业街的总长度,进行合理分段布局,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对于这种单侧型步行商业街来说,其休憩场所受到商业界面与交通状况的限制,对于商业街的设计除了要考虑满足人们购物、休憩、娱乐等等需要以外,还应该更多地考虑由于地形、环境的不同对于商业街形态的影响。单侧型可能导致人行步道不够宽,因此休憩场所就不能直接位于人行步道正中央,而是要根据具体环境尽量设置在相连续的两个商业建筑之间的地方。如果商业界面位于一侧,就会使整条商业街显得比较狭长,街景比较单一,所以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与周边建筑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公共汽车停靠点的设计以及行人在其中步行的心理感受。

二、重视单侧型步行商业街休憩场所设计的必要性

从单侧型步行商业街的发展状况,将其类型进行分类,原有地形影响到商业空间的布局、河道在中央两侧为步行空间、周边为名胜古迹不得拆除的布局模式。此三种为最常见的单侧型布局空间。我们通过对常见的城市现有双侧步行商业街休息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单侧型步行商业街与双侧步行商业街休息场所在设计手法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在具体的休憩空间的布局、行人流线方式、车行流线与人行流线的城市交通流线的位置关系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这种类型的商业街设计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同时,还要注重考虑单侧型步行商业街切实存在的问题,对商业街交通、地形等因素要着重考虑。那么枣园商业街这类单侧型步行商业街休憩场所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与室外休憩场所设置的关系,包括室外步行交通空间组织及步行道路的宽度,室外步行交通空间铺装与设施设计,室外休憩场所的布局与规模的控制,室外休憩场所的文化主题与小品造景,以及各个休憩场所的设计。并从步行长度与休憩场所的设置、休憩场所的空间特征与景观要素配置,休憩场所的文化立意与环境小品设计方面来探讨,期望对之后此类型的商业街休息空间设计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科学合理设计单侧型步行商业街休憩场所的策略及方法

1、休憩场所设置间距

由于单侧型步行商业街具有特殊性,因此在休息空间上的设置上就不能以某个具体数值为标准,而要充分考虑到行人的感受,尽量将休息场所间的间距缩小,从而满足人们步行时行为、心理的需求。

2、休憩场所规模及等级控制

对于单侧型步行商业街来说,由于商业建筑位于街道一侧,因此容易导致商业街空间太长,使人们在行走中会觉得没有趣味,所以室外休憩空间的设置就尤为重要,此空间的设置可以满足人们在购物之余进行室外休息、娱乐等活动的需要。对于该场所空间的等级控制要根据周围人群流量及旅游人群流量来进行规模控制,这样才能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

3、休息空间的景观营造

场所中地面铺装设计:选用当地特有石材,铺装方式以广场砖加局部雕花地铺设计为主,根据每个休憩空间的主体不同分别选用不同题材的铺装来体现休憩场所的特色。

休憩场所的小品及细节设计:特别是对于各节点的雕塑小品及设施的设计,根据休憩空间的不同主题,配以不同风格的小品及设施。同时运用限定与围合等表现方式,体现出不同的空间特色。

4、步行空间设计

街道的铺地采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图案打破直接、单调的感觉;街道融合了小品设计如灯杆、餐桌、垃圾箱、座椅、饮水台、标志牌等,以此丰富街道的色彩和空间环境。

休憩空间的设置:在这么冗长的步行街道上间隔设置一些休憩空间,大大改善了人们的购物环境,商业街不再是单纯的购物场所,也是人们日常活动、娱乐、休闲的地方。

5、休憩场所的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种植设计:植物方面大部分选用乡土植物,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增加了街道空间的层次,丰富了街道环境。

植物配置的人性化:在商业街道上多植乔木,少用草坪和灌木。乔木还可以形成树荫,能起到很好的遮荫功能。

植物后期养护:由于受到城市交通限制因此单侧型步行街道与城市主干道相邻,所以街道空间多采用硬化处理,汽车尾气的污染对植物的生长也是非常不利的,经常对树木进行日常养护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树木进行修剪等养护时一定要规范化。

四、结语

对于单侧型这类特殊类型的商业街空间,其休憩空间在设计上要将其节点间距、规模及等级控制、文化主题营造及造景、步行通道组织及竖向设计以及植物造景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做到布局合理、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同时,整个步行商业街中每段的休憩场所的环境都有所不同,以丰富整个商业街的空间环境。

商业街设计论文: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速度与质量的提升,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已经发展为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一支特殊存在,成为了一座城市在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多方面的承载体。人们不仅能够在步行商业街上进行购物等休闲活动,还能从中深刻的感受到属于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现在,城市步行商业街已经发展成为了丰富市民生活以及改善城市景观的一项重要手段,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的概念出发,对影响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研究

步行商业街在现代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提供给城市居民一种休闲娱乐以及交际的方式,通过这种密集的人员交流,对培养城市居民关心、维护城市形象有积极的影响。同时,步行商业街可以繁荣地区经济,有效降低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使城市环境更加具有人性化的味道,并能够有效减少因车辆引发的事故量。

1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进行景观设计的因素

(1)步行心理。每一个的思维是不相同的,对于某一景观的评价往往有着自己的认识。因此,步行商业街的参与者因为持有的认识和观点不同,因此对步行商业街的具体景观布置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在步行商业街进行购物活动的参与者来讲,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街道两旁店铺的各种信息;对于休闲娱乐人群来说,所关注的重点一般会是休闲场所或者是游乐设施;而对于旅游人群来说,他们则会对步行商业街上独特的景观标志以及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街头艺术表演产生巨大兴趣。当人们步行于步行商业街道时,一旦出现长时间感官上的体验没有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厌烦感;而没有连续性的景观设计的变化又容易让人感到惊慌失措。所以,在现代城市进行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时,应该在源头就避免去使用长且直的线路的设计。探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长且直的步行商业街线路设计非常容易使参与者出现一种厌烦感。

(2)色彩与视觉方面的感受。科学的实验结果证实,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心里反应。黄色、白色、绿色、红色这四种颜色比较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因此在步行商业街的广告店招或者是标志等方面应用比较多,以突显其商业性特点,而绿色在科学研究中被证实有舒缓情绪的积极作用,同时花卉的摆放也能使人愉悦。在现代城市的步行商业街中,景观的设计多维动态,而且有着较好的视觉方面的连贯性。一般来讲,步行商业街的参与者很难对一条长且直的街道产生兴趣,实际情况是,具有方向多变性的街道很容易吸引人们去参与。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进行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时,在步行商业街建造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以提升步行商业街的趣味性,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和兴趣。

(3)空间结构形态。从一般情况分析可以发现,步行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空间一般都是线、带状的场所,其呈现出来的宽度要远远小于其呈现出来的长度,从而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延伸。当人们参与到步行商业街中来时,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行为,如漫步向前、驻步观看某一事物、或者是静坐休憩。从这个角度划分,可以具体分为停滞空间以及运动空间。停滞空间在用途上一般有静坐、观赏、等待、沉思、饮食、度数等等,而运动空间在用途上一般有散步、比赛、集体活动等等。

停滞空间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多设置一些长椅、树荫等,而运动空间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则应考虑道路的开阔与平整程度,这与步行商业街参与者的感受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情况是,停滞空间在一定的条件设定下与运动空间之间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步行商业街参与者的角度考虑,如果无法划分出一个独立的停滞空间,那么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就无法得到百分之百的保证。因此,步行商业街停止空间的设定一般给人带来滞留以及安全感,而运动空间一般给人带来的是流动性以及延续性的感受。

2对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进行景观设计的几点建议

(1)景观的设计必须遵循人性化的原则。从步行商业街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来讲,其在具体的功能发挥上确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在,一条街道,不仅仅是物理形态的一种外在具体表现,还被看做是一个社交的场地,其服务的对像归根结底还是人。因此,在进行步行商业街街道尺度、路面铺设等设计时,一定要把人情味考虑进去。

(2)景观的设计必须遵循生态化的原则。在二十一世纪,生态化倾向将会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元素的运用,通过这种贴近环境的设计,使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并有效降低城市内的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现象。

(3)景观的设计必须重视对传统元素的利用以及保护。很多城市在进行步行商业街的设计规划是,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城市中的传统文化地带,在这些传统文化区域内,古典的老建筑,就像一幅幅历史画卷一样,平添了步行商业街的独特新引力。其中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时,必须重视对这些传统元素的保护,避免毁灭性的开发。在保护步行商业街传统元素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济南芙蓉街、天津古文化街等等。

(4)景观的设计必须遵循可识别性的原则。能够准确的识别环境可以帮助人们加深环境体验的实际深度,同时也能带来心理方面的舒适感。因此,在对步行商业街中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开发时,应该通过对空间构造以及重要标志等元素的设计,提高街道的可识别性。

(5)景观的设计需要给人营造一种舒适的外部环境。从人员密集程度来讲,步行商业街无疑是一个典型代表。街道中聚集的各种商业元素吸引着人们穿梭其中进行商品的购买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紧张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景观设计中自然元素的添加,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步行商业街氛围。

(6)景观的设计必须遵循尊重历史的原则。在进行步行商业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对自然形态的保护与利用,不能出现破坏性的开发设计,探索其原因在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能推进美学的进步。

(7)景观的设计必须连续性的原则。探索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的特点,其设计的出发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空间与平面设计,具备了从行人思维看外部空间的特点,并且应当是一个连贯的、可以预知的空间或平面。

3总结

在城市建设速度以及城市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已经发展为城市开放空间中的特殊存在,成为了一座城市中经济、文化及政治等多个方面的承载体。现在,城市步行商业街已经发展成为了丰富市民生活以及改善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步行商业街上,人们进行购物、休闲娱乐、社交等等活动,并能从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使人际交流以及地域认同感得到提升,还能对培养城市居民关心、维护城市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步行商业街能够繁荣地区经济、降低环境污染问题,使城市环境更加具有人性化的味道;并能够有效减少因车辆引发的事故量。因此,在进行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多方面考虑,使之与整个城市功能结合到一起,真正发挥其作用。

商业街设计论文:民国建筑文化元素在现代商业街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在讲究城市个性、建立城市文化的今天,城市中心商业街区的文化艺术营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打造具有地域个性及艺术性的现代化城市商业街区时,不仅是遵循“随波逐流”的大众化,更是对一个城市性格的折射。文章以民国建筑艺术文化特征为主线,对北京、上海及南京三座城市反映出民国特色的现代商业主题街区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典型案例,分析民国文化元素在现代商业街区设计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民国建筑;文化元素;商业街设计

如今,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商业扩张浪潮的大肆席卷之下,各国大都会的城市形态和商业形态似乎也愈加趋于统一的国际化。“当代的规划看起来就像一个不合理的游戏,它把尽可能多的城市或建筑堆砌于一地。我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地区通常只不过是砖、石头、钢铁及水泥砂浆最高、最宽、最密集的堆积物。在砖石建筑堆中,被遗弃、被胁迫的人类在何处?”(约翰・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艺术化生存趋势必然引起人们的反思。在欧洲,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地区,学者们在研究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的城市规划出相应的保护和艺术化生存方案,其城市形态所彰显的文化特征鲜明,因而在世界城市的发展中占据着备受瞩目的地位。

一、关于民国建筑文化

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应当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与城市文明。由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代城市格局在当今大部分城市中并未延续,且距离现代人类生活方式较远,因此在折射城市文化魅力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近代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让诸多学者留洋学习深造。在国外,大批学者学习到了先进的西方工业技术和人文观念。归国后,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时代的变迁、新政权的交替,近现代城市化的格局也愈加需要更新和重新规划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到了“中华民国”时期,在南京、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中,由于西方人文思想的导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形成了新的城市格局和建筑特色,民国文化便诞生于这个特定的时期。民国文化的精髓基本表现为建筑的特色,这是革命性的飞跃,也是西方工业革命逐步进入中国的象征。

民国建筑特色之一:坡顶。

民国建筑的最大特点首先是屋顶的形式,这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庑殿”以及“歇山”类似。无论是“总统府”旧址内的中国传统式建筑,或是西洋古典式建筑(图1),还是其余保留的建筑遗址,坡顶的建筑形式几乎是民国时期所有低层建筑共同的特点,也是民国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民国建筑特色之二:拱券技术。

拱券技术是古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和成就,是古罗马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其外形为圆弧状,除了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的作用。由于各建筑的类型不同,拱券技术的形式略有变化。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的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的显著特点。在南京“总统府”的建筑区域内,圆形拱券是反复出现的重要符号之一。(图2)从“总统府”主入口到原有建筑以及建筑内部,拱券皆是典型的造型元素之一。拱券的形式呈现了民国建筑中西合璧的气质。

民国建筑特色之三:砖墙。

砖块的质地、颜色各有不同,种类繁多,因而为建筑物的构造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砖墙在民国时期曾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类型和用途的建筑构造之中(图3)。尤其是青砖,由于其色彩和质感的特殊性,在现代城市街区建筑和道路铺装上多次使用后可以形成一种极具历史深度感和怀旧氛围的场所效果。

二、民国建筑文化的延续

现代的城市商业街区具有双重功能,它不仅是大都市的核心,也是可以直接反映出都市艺术气质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化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对商业中心的环境及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打造具有地域个性及文化的现代化城市商业街区时,不仅仅是遵循“随波逐流”的大众化、国际化,更是对一个城市的性格及文化的折射。作为拥有“民国文化气质”的城市中,典型的有民国时期的首都――南京、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商业大都会一一上海。如今,这三座城市虽然历经了战争及时代的变革,但是由于近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未在短期内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具有民国艺术气息的城市气质和文化得以留存至今。

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时期的首府、六朝古都,整个城市的政治气息较为浓重,因此给人的整体感觉较为凝重、沉稳。所以无论从当地建筑原貌或是城市街区的设计上,更多的是在表现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在南京总统府旧址以及长江路的辐射范围内,重新打造了现代城市商业街区――“1912”主题街区。(图4)这是南京地区较为典型的反映民国文化的现代商业街区。在整个地块的设计规划上,保留了太平北路沿街的原民国时期的旧建筑,并按照前文中所提到的民国建筑的三大特征――坡顶、拱券以及砖墙,重新建造了围绕在总统府周围的新建筑。无论从建筑外立面到地面铺装上,都以民国建筑文化作为设计的原型,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又是外部装饰。朴实墙面上,勾勒出白色的砖缝,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修饰。人们可以通过整条街区细细地品味出浓浓的民国文化和艺术气息。

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曾经的半殖民地,由于接受西方的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较深,在建筑和城市人文气质上相较于南京更为活泼、时尚,投射出浓厚的“海派”风情。民国时期的上海,作为重要的商业要塞,部分旧商业街区的设计形式和规划原貌至今依然保存原貌,例如南京东路步行街的建筑原貌、淮海路等。即便是后期重新规划的“上海东方新天地”主题休闲和商业为一体的街区(图5),也大部分沿用了完好保留至今的民国建筑特征。上海的民国建筑在形式感和材料的选用上较其他地区更为多样化,这是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侵入,把西方各地区间不同的文化带进了上海,并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因此在功能性和整体规划上形成了特色。

北京,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古都,元、明、清文化在此根深蒂固。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古代城市格局,并影响至今。“环形”的城市道路规划甚至直接影响到后期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以及城市快速道路的建设,可见明清文化在北京的影响甚远。但在近现代的清末民国时期,西方的文化如同在上海、南京等其他城市一样,进入了北京城并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明清文化及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形式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城市中心商业街区的文化营造。例如老北京最典型的前门大街(图6),在现代商业街区的改造中,依然还原和沿用了当年的建筑外立面,可见民国时期前门大街的商业形式和建筑形式完全满足了现代商业的基本需求,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无论是从北京或是上海、南京等城市,在近几年的城市商业街区的改造和规划中,重新打造和还原“民国”文化越来越突出。那么现代商业街区设计是如何融人民国文化元素,并将其改良,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商品经济下的市场氛围?

三、“民国建筑文化”的当代重塑法则

(一)依靠历史

从各街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上分析,南京的1912位于中华民国总统府旧址(图7),上海东方新天地位于中国共产党一大会议旧址(图8),北京前门大街位于北京城中轴线正阳门的中端(图9)。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历史节点直接决定了现代城市中心商业街区的价值。正因为选择了合理的地段从而创造出了超乎想象的价值,而这些地段在“民国”这个特定的时期中也曾有过非比寻常的历史渊源。

(二)保护利用

合理保护和利用历史资源,也是以上三个街区的共同特征。按照南京1912的整体规划,把沿太平北路的三幢旧民宅拆除重新改造似乎也有其可行性。但是“1912”的最终设计方案却选择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这三幢平日看似残破不堪的旧民宅,保留并翻新了其外观,将内部重新整改并打造成为新的商业用途。上海东方新天地街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地区的黄陂南路,在尚未改造之前,黄陂南路的原貌其实就是一块典型的老上海弄堂区,但经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将旧居翻新成为新的商业店铺和餐饮空间,既满足了商业需求,又满足了街区的整体设计风格需求。北京的前门大街从封建社会时期便开始形成商业格局,到了民国时期,拓宽了道路幅面,并设置了有轨电车线路,不仅成为商业街区,更作为北京城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并存在于北京的中轴线上,近期开工建设的前门大街综合翻新工程更是直接还原和修复了前门大街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原貌。

(三)有机结合

作为城市中心地带的综合商业街区,城市街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城市周围环境,例如广场、主干道等相辅相成。然而,城市商业街区作为城市的中心地标和折射城市气质的法宝,独自魅力的展现和在主干道中的导向性尤为关键,因此在城市街区设计中,各类道路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民国文化”这一风向标在现代城市中的重塑方式如果处理不当,反而显得尴尬。因此在传统街巷和城市功能之间必然有小型的城市广场相结合,南京总统府对面以孙中山先生为名的中山广场、北京前门大街正对的正阳门广场、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的人民广场等,均形成了缓冲带。这让文化之间的碰撞变得柔和,也使人流导向性细化为“总”――“分”的人流动线形式。

(四)合理沿革

除了前文中所阐述的,民国建筑和民国文化在街区整体感中的体现,在地面铺装、设施小品、绿化等方面也应当合理地沿用民国文化的元素。这绝非画蛇添足般地随意添加,而是要根据不同地区问的差异合理地沿革。例如在北京的“京式文化”带动下,前门大街的设施小品呈现出的形式感和元素通常为拨浪鼓、大鼓、鸟笼、铜制大水缸等(图10),而此类元素如果运用在南京或是上海则略显突兀。另一种不合理的形式表现为:传统街区设计中出现了极为现代的雕塑或是其他设施小品。

四、总结

在新的城市建设浪潮中,城市文化艺术建设将作为主体深入到城市街区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中。街区重新规划必然需要合理筛选街区原有的构筑物,这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不能一味地全盘否定过去的历史文化,例如南京在上世纪末的城市规划中拆除了不少民国建筑和砍伐法国梧桐,这会逐渐使得人们淡忘南京城的历史。城市虽然看似所谓的“国际化”了,但是缺失的什么?是一种艺术化生存的气质。而城市一旦缺失了这种气质,剩下的仅为躯壳一般的大工业时代厚重的机械感和乏味。这样的城市、这样的街区,又有何看头呢?“房间和街区的关键在于其内部空间的质量”(卡米洛・希特Camillo Sitte),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发展,这些随着时代而“时代”的建筑物终将随着时代的变革而黯淡下去。“民国建筑文化”仅仅是一个影子,如果我们不能对有价值的历史进行保护和再利用,我们缺失的又何止是“民国建筑文化”?

商业街设计论文:分析当前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

摘 要: 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中心商业区的功能在我国经济区划发展中正不断地由原来单一的购物功能向综合的社会功能拓展,就连位于中心商业区的步行街也越来越向集购物、娱乐、餐饮、、展示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娱乐购物中心发展。于是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建设成果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城市;步行商业街;规划;设计

商业步行街最早起源于中国,在盛唐时期就有著名的东市和西市步行商业街坐落于长安。发展至宋代,典型的商业街即可从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得以再现。再往后时间推移到1930年,着眼全球,现代步行商业街的雏形“林荫大街”由林贝克大街改建而成,并在商业经营上获得巨大的成功。步行街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其环境对人和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1 对当前城市步行商业街的概述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追求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一般都地处繁华的城市中心。相当一部分的各种商店乃至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于此,便于人们通过步行在这里集中进行商品的选购活动或得到某种所需的服务。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

步行街作为城市的消费、购物、娱乐、休闲的集合地,人流量大,在人车混行的商业街上购物,车辆的叨扰不仅影响购物的心情,同时也给步行中的顾客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使大家没有办法安心地进行商品的选购。因此要合理布局、合理定位,使之与周围的功能配套相适应,只有这样才是提高商品销售额的有效途径。而步行商业街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在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的同时,恰恰就满足了这种构思。

2 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的特点

2.1 多功能性

步行商业街最大特点即为多功能性,它常常是一个地区的社会中心,并将商业和游憩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在主体上拥有大量商业购物场所的同时,还拥有这大量环境优美的的绿地、水面等舒适的休息处,更甚者,甚至还将儿童游戏场、小型影剧院等文娱设施布置在内,充分迎合了各个年龄层的观感需求。

2.2 “街头家具”涌现街头

当购物于较为大型的商业步行街时,你会发现必要的室内外休憩场所和“街头家具”是不可或缺的,如公用设施、路灯乃至装饰用灯、人行道护柱等。因为顾客在进行商品挑选时所行走的距离以及行走的时间均较长,疲劳感很容易在此过程中产生,他们需要在审美上有所转化,也需要让其身体上得到放松。

2.3 多空间型

由于城市商业中心地价昂贵,当前的步行商业街区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平面型布置,而是被迫不断向空中发展,不断地向多层空间发展延伸,以求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获得最大的建筑面积。如斯德哥尔摩卫星城VA LLINGBY 就是一个典型的当代步行商业街的例子,其采用架空平台,平台上是步行区,而平台下则通过快速交通与市中心紧密相连。

2.4 讲究铺地,适当增加绿化

沥青、石、砖、烧制陶瓷、预制混凝土块等许多不同的材料均在不断的设计中被运用于现代步行商业街的建造中,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铺装形式构成一个街区的特色乃至日后的传统。同时,被运用于街区设计中的点缀物——花、草、树、木等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游客提供蔽荫的休息之处,从而我们不难想象,绿化早已成为了商业步行街区的构造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 当前步行商业街的分类和规划设计

一个在设计中非常值得重视并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摆在商业街布局者的眼前——如何布置当前的步行商业街才能既满足社会发展又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3.1 当前城市步行商业街的类型

当前城市步行商业街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穿过居住区中心地带,二是穿过市区中心地带。其布局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3.1.1 直线型步行商业街。大商店穿插于中间,小商店安置于直线两侧,而在内部则设有一些精巧而有环境优雅的小旅店,饮食店等。

3.1.2 地下步行商业街 。这是一种为城市注入了无尽的新活力的设计规划,是一种发展较晚的新式商业步行街。它使更多的生活空间被开拓出来,同时还冬暖夏凉,不仅有效的对城市的路面空间进行了节约,更是对城市的立体空间的扩展。

3.1.3 十字型步行商业街 。传统的十字型城市平面,中央是广场,是步行街道的交点。

3.1.4 封闭式步行商业街。这是一种拥有较大的两个前后出口,并设有一些福利设施在两出口之间,左右两端封闭,同时路口还能兼做停车场的步行商业街模式。

3.1.5 设有小型广场的步行商业街 。这是一种开阔式的商业街区,商店设置于广场的四周,小广场则一般布置于端头或者中部,既可作为街景,也可用于停放部分车辆,起到停车场的作用。

3.2 当前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设计与规划

3.2.1 规划设计步行商业街时不能单一,要适应城市的发展,要充分注意商业街的环境,与人的“住 ”、“行”密切结合起来,紧密联系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居住区。

3.2.2 在商业步行街区商店的标志上的颜色最好采用鲜艳的红色和黄色,由此可通过采用商店窗子里射出的光和霓红灯来进行照明,而取代路灯的设置。

3.2.3 当有干道存在于商店和商店之间时,连接两边区域的方式有很多,如采用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方式等,这一“上”一“下”的两种方式能有效的避免干道车辆对人的威胁 。

4 在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中贯穿“以人为本”

步行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购物”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之一。而在这样的一个日常活动中,人们希望具有足够的安全感,除了店外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同时店内环境的良好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甚至还希望在逛得疲乏之余能有一个地方供其休憩、欣赏。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正是步行街产生的根源。而对步行街中的各种人的行为方式都有所了解和研究则是提高步行街的环境品质的不要手段,这也是创造出合适与人的空间环境的必备条件。下面介绍人们对步行街的外部空间的一般要求。

4.1 步行活动

步行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在步行的过程中,人们盼望没有来往车辆的打扰,能够使精神上的满足在慢速的步行活动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心理体验来实现,从而也使步行活动成为最自由的活动。

4.2 休息活动

身心上一定程度的疲倦感会在人们步行了一段时间和距离后产生,这个时候他们会希望有一个可以供其休息的空间。而如果人们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步行购物后,没有足够的休息空间,疲惫之下,他们能做的就只好是选择离开。这样就会使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的吸引力大大的降低。

5 结语

作为一个城市的缩影,步行商业街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它是一个城市财富的聚集之所,通过给人们提供购物、交往的环境,吸引这四面八方的来客。在规划设计步行商业街时,规划设计布局合理必不能少,但同时我们也应应勇于创新,用新颖的造型,建造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寓购物于玩赏的新型步行商业街。

商业街设计论文:环境心理学视阈下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商业街逐步向综合化、多样化的方向拓展,形成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多功能的商业中心。城市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求以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这样才能满足舒适、健康、宜人的景观设计理念。保障商业街空间通透性、环境安全性,才能维持街景整体的连续性。本文就此从环境心理学视阈分析城市商业街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商业街景观;设计;城市

城市商业街是一个汇聚着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场所,也是人们休闲的最佳场所。城市商业街处在多方位、多层次和多形态的空间体系内,其主要的形态随着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发生着变化,它是一个城市的缩影。许多城市商业街交通拥挤、街景单调,缺少整体连续性和景观特色。设计城市商业街,应当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以人为中心,从人心理特征考虑问题,把握环境空间设计、人与环境的联系。

1.不同人群消费心理需求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的安全程度和户外活动水平有联系。倘若人感觉不能放松,比较紧张,那么所处的环境就会失去人气。商业街广场上的巨型喷泉、茂密树林会遮住人的视线,人们会感到不安全。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巨大遮拦完全阻挡了人的视线,前方空间难以通过环境进行预知,人会产生紧张心理。当人们置身于街道公共环境中时,首先会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

以性别角度分析,男性逛商业街是有目的和计划的,直接去自己愿去的商店购买商品。女性逛商业街是无目的和计划的,她们喜欢游逛,遇到较为新奇的商品会选择性的购买。男性购物速度快,不会停留。男性陪女性逛街会感觉疲惫,而女性在男性陪同下会觉得无趣。应当考虑在城市商业街中设计一些男性休息等候室。

以年龄角度分析,儿童消费者较为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和热闹的氛围。故此,商业街内应当设计一些吸引儿童的公共设施与活动空间,以此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家长以儿童为中心,购物活动也会更加愉悦;青年人热衷于时尚,娱乐、购物、互动交往是他们的心理需求。不仅要满足青年人的时尚购物需求,也要设计青年人交往活动空间;中年人逛商业街是为了实用性消费,他们对交往、娱乐活动不感兴趣,但对商业街环境要求较高。中年人希望工作闲暇时身心得到放松。故此,商业街可设置一些咖啡厅、餐馆等闲适空间;老年人是传统型消费心理,追求多彩丰富的生活。老年人渴望休息、交往和放松。街道空间可设置老年人活动空间,比如放风筝、抖空竹、下棋等娱乐场地。

2.商业街的空间通透性和环境安全性

人们行走于商业街中,心理上渴望获得视觉通透性。通透性无论是以活动空间、环境设施,均能消除街道活动障碍物,保证商业街景观整体连续性。整体连续性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就比如一些街道边有优美的建筑景观,景观与空间连续性距离达到了最佳,那么人们的通透性空间心理需求便能得到满足。视觉通透的景观和空间不会阻止人们居于环境的视线,增加商业街自由度。例如,人们闲散、等待状态中可以多角度、多方向观察周边人物和环境,视觉不会单调,反而更具趣味性。一些树影、阳光等自然因素影响,通透性更易表现出来,商业街景观更具视觉效果。有些城市商业街公共设施和景观设计时,不够重视通透性。比如城市商业街公交车候车厅的背板全是宣传海报和广告,影响了街道景观的整体连续性。

商业街上的人行为和普通街道上的人行为是不同的。商业街行为更有连续性,人们不仅购物,而且进行餐饮、娱乐、交往、展示等活动。该类行为连续性正如一种节奏,使得商业街规划与人的商业街活动彼此联系。公共环境的户外活动范围有社交性、选择性、必要性三类活动,而商业街人行为也应当这样进行划分。商业街购物人群约占60%,日常休闲、观光游览的人群也不在少数。购物者首先会考虑交通条件的安全便捷、商品选择的多样性和购物袋趣味性。选择性活动包括休息、饮食、观赏,这些活动受空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当环境和空间设施满足人自我需求才会出现。娱乐、交往等社交性活动,是由选择性活动和必要性活动所引发的,这就证实若能改善公共空间的选择性、必要性活动条件,便会增加社交性活动的几率,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商业街活动空间的多个特性反映出了人类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这些特性有连续性、私密性、可达性、形象性、认知性、领域性。城市商业街景观规划要布置好公共设施、塑造活动空间,以此体现出这类特性,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生活需求,使得活动空间更具城市生活情趣。

3.体现人在环境中的主角性

城市商业街主体是人,景观设计为人所设计。缺乏人为活动便会失去景观存在意义。商业街环境品质反映了城市形象,它由商业街商户、居民、游客的行为活动、言谈举止所决定。以人为本,能够突出环境中心,使人成为环境空间主角,并不是环境的背景。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重在和人户外行为协调,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等多层次需求。

3.1创造体验空间

人们规划的商业街不是单调的空间和场所,而是一种娱乐休闲体验。人们以视线的交互,加深彼此的了解,加强了共享体验和交往机会。外部空间围观吸引行人是因为该行为存在充分自由性,不存在强制性。商业街环境设计能够创造凝思和安静场所,缓解城市的应激,结合有生气场景。城市商业街人们的需求不单单是购物,更是全方位心理满足和体验。现代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物质消费,正不断转化成精神消费。以人需求出发,能够创造更优秀的体验空间,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3.2人性化设计环境设施

体验空间以人心理特征满足了人对商业街空间的需求。但体验空间的创造更需要物质条件。商业街环境设施需保证功能合理、舒适便捷、安全。现代环境设施人性化设计,从根本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和个体行为。环境设施还能规范个体行为,表现出社会健康文明。商业街人性化设计以设施造型、规模、空间形态、数目考虑观感人群的心理感受。许多城市商业街还具备娱乐、餐饮、集会、交往、表演等活动,设计预留出观演场地、餐区和舞台的空间,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项目,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商业街也要设置一些配套性设施,比如喷泉、雕塑等景观艺术,电话亭、座椅、垃圾桶、路灯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造型能够让人体会到安全、舒适。同时,商业街还要设置一些盲道,做出地面性标记。诱导材料标记应当连续铺设,在街道入口、路口处不能出现高差或台阶,确保轮椅顺利通过。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心理需求得到关注,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结束语:

心理、环境、行为的关系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以环境心理学分析人们的行为、心理发展变化规律,能够满足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时,需注重市民的休憩和购物方便。商业街是为市民所服务的,无论今后怎么发展改革,其追求的目标一直是“以人为本”。要重视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需求,保障商业街空间通透性、环境安全性,这样才能维持街景整体的连续性,体现出人在环境中的主角性。

商业街设计论文:综述城市居住区商业街的建筑设计

摘 要:通过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设计实践与研究,提出现代街区设计形式的对策,以及小体量群体建筑的城市设计心得。

关键词: 商业建筑、情调街区、行为模式;

前言

为居住区的居者提供生活方便以及商业街区运营有序且富有生机,商业配套的高效交通组织是最基本因素之一。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人车分流、商业与居住分流、店前运营与后勤服务分流,形成畅通的多层次交通体系。商业配套设施是城市居住区的重要配套设施,在居住区中商业设施,作为居住区配套公共建筑的组成之一,所占比例不大,约为占15~25%。但是配套公建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一.总体布局构思

项目概况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工程项目位于宁南板块的“超级大盘”——某地区国际花园内的最南端,东邻机场高速,西邻共青团路,南接紫荆花路,某地区国际花园绿化率约为50%,是典型“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的高品质社区。而商业街区位于整个地块的南面,占地面积20700平方米。

拟建商业街总建筑面积29700平方米,其中Ⅱ期商业建筑为18860平方米,建筑主要为二层商业建筑,按商业使用功能的不同分区,力图更多的注入生活与工作、生活与休闲、生活与空间的和谐性,不但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更使观景、视野增加了更多的情趣性和丰富性。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轴线作不对称自由式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整个街区用浅水池与外部道路分隔,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情趣空间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丰富空间表情和层次:多彩的活动空间以及购物空间的整体水系,体现商业街的“动”;商业水道在枯水期水中的卵石可以作为健身的步道,体现出商业街的“静”,同时这里也是阳光入口的标志建筑,是小区内部的亲情广场,并起到改善环境、调节气氛的功能。

二、景观节点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五大景观区,它们既有所区别有相互联系,通过主景轴线一一展开。五大景观区为:入口广场与商业主街道、休憩广场区、水景商业街、邻水商铺以及屋顶休闲咖啡区,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不同感受的功能,交流休息、休闲冥想的功能。

环形水景带则承载了动静分区的屏障功能,又起到联系人流活动流线的纽带功能.

我们认为每个主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街区属于情调街区,怎么定义情调呢?我们认为情调应该是为居民服务的——是一种安逸、舒适的情调,不仅能够提供购物的场所,还能享受到生活的情调。商业街的服务群体首先是小区业主日常生活和休闲,其次是对外来市民的开放,提高街区的活力和服务对象。因此我们设计的概念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行为模式,其次是环境概念,最后才是建筑概念。

成功的现代街区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亲切、友善且富有特点的界面,并能提供方便、多样、引人入胜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这也是本次环境设计的出发点。

三、建筑单体构思

3.1 建筑风格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的店铺风格其实就是北欧的,有点像别墅的人气味很浓的小尺度的建筑风格,商业店铺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很精致,空间尺度宜人,具有人情味,能够吸引市民进行购物并享受这里的休闲氛围。因此,在屋顶特别设计了两坡的附有透明玻璃的屋顶,设置有花园的露天咖啡屋 ,让人远离喧嚣的闹市,在满天繁星的夜晚, 独自坐在静静的角落,感受生活的乐趣.真正感受诗人李白的月下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在建筑细节上,将广告作为整个商业街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商标--字母,数字,图案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立面上通过横梁的位置,屋顶局部有规律的构架框里,大片的实墙体上适当预留的广告的位置。以免建筑实施后沦为杂乱无章的店铺。

3.2 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的石墙部分以浅明黄色的彩色饰面砂浆为主色调,采用斜纹菱形分隔,映衬北欧。的建筑风格,同时体现出现代商业建筑明快的个性。门窗用中空的low-E镀膜反射玻璃,框料采用断热的塑钢窗、栏杆用安全玻璃配以蓝灰色的工字钢形形有韵律的柱列购物廊,其整体为明亮的暖色调有朴素高雅的格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都采用暖色调设计,形成从色彩上达到统一的效果。

3.3流线分析

1)、车流:商业街区的是7m路,双车道,便于2辆车并排通行。通过景观绿化带与环形水景相依相隔.也形成一个自然的消防通道,丝毫不影响内部安全的步行氛围。

2)、人流:商业街区的内部是步行区,为广场砖和北欧硬木铺设而成,只许人行步道,不许车流进入。运动与通路: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有益处的。 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道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节,体验建筑的细部肌理。考虑到台阶会打断步行的节奏,我们取而代之采用坡道连通空间。街区的9米宽的小尺度的街道,适合人们在不同界面的橱窗之间穿梭徘徊,建筑也基本为9米高,小巧的2层建筑,便于购物者对整体建筑有个清晰的了解。3米宽的购物风雨走廊加强的人的可停驻性,对商品的观赏性。

3.4平面功能

整个商业街用环形水景与居住区相隔,建筑底层均采用骑楼式灰空间,各幢商业建筑之间均用形式各异的连廊相连接,本设计中骑楼、连廊、平台不仅联系了户外空间和半室外空间,还提高了商业铺面价值,方便住户使用,即使在雨雪天气也可以享受购物的自由浪漫.;同时也是街区中重要的标志性空间特点。每栋建筑均在统一建筑风格下形态各异,沿南面紫荆花路均以商务办公和小区配套净菜市场为主,偏向居者基本生活消费的配套商业设施;内部商业街以休闲、餐饮为主,面向青年等追求时尚品味生活的居者。

3.5 多学科在建筑中的运用设计中从运动心理学,将紧张的运动空间与松弛的舒缓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在商业街区中提供了一个富有节奏的空间线路,曲折有致、松弛有度、时急时缓,使整个空间流线充满韵味和变化。设计中更加人性化,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提供带轮的步行交通。从行为心理学确定适当的空间感受,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缩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距离;避免单调平直呆板的空间,造成心理上的距离感和冷漠感。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Ⅱ期商业街建筑面积:18860 m2

占地面积:20700 m2

容 积 率:0.718

绿 化 率:28% (水体面积3000 m2)

建筑密度:33%

五、施工中遇到的几个心得和遗憾

5.1 外墙干挂花岗石斜铺的问题。本来施工图纸中的外墙石材要求45度斜铺,这无疑增加了施工的造价。在和施工现场人员不断的研究中,把石材中间做对角线挖25mm宽,2.5mm深的凹槽进行水平垂直向干挂,也达成了与外立面一致的效果。

5.2 水景没有得以实现的问题。原建筑设计周围有浅水景,建筑与水景相得益彰。后改为绿化,不能享受到建筑的倒影。某地区国际的商业街设计是对建筑、空间、流线以及多种心理、行为学科的一次综合性探索,也为我们今后的设计累积了经验,并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提供更好的空间和场所。

商业街设计论文: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城市商业景观往往是市民和游客集中的场所,是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商铺和街道围合成线形空间,融城市文化景观和现代商业气氛为一体,对市民和外来游客都很有吸引力。它既是市民放松、休闲、娱乐、购物场所,也是游客感受当地文化、体验风味小吃和购买地方旅游纪念品的最佳选择。商业景观设计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工环境建设系统交融的公共开敞空间。科学的、合理的、艺术的商业景观设计是平衡生态系统、改善环境、创造区域文化特色、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景观;商业街;商业景观

1前言

良好城市的商业景观不但体现了城市文化内涵,同时对游客更具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打造良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设计具备科学、舒适、健康、便捷的景观环境。随着现代人审美观点的不断提升。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创新,研究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尊重建筑特点,历史特点等因素,全方位,多视角考虑问题。现如今,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商业街往往是市民及游客集中的场所,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是提高了要求。良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环境,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陶冶情操。我们应努力创造优美完善的景观环境,为市民群众服务。景观设计更应重视精神力量的传播,彰显独特的文化底蕴,应该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色和艺术规律,是高层次、高境界环境设计。商业空间环境的每一组成,一方面,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又具有审美功能,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的审美感受,历练着人的精神体验。

2商业景观表现形式

商业街景观的发展和现代人审美观的不断改变,传统理念和设计手法不仅要延续还要发展才能更进一步的诠释设计本身。因此,提出合理的商业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手法是有必要的,同时,它将会极大的有助于商业景观设计的发展。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现代艺术、等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商业景观设计,这就需要因地适宜的设计景观才能使景观本身实现它的作用。展现它的美。

2.1根据历史特点的表现手法

每座城市都有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文脉,沈阳中街一带的设计中保留了一部分中国古典元素,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对于一些手法,得到了灵活的应用,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一大课题。历史文脉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成长历程,是后人应该不断回顾、不断重温的,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灵魂,同样周围的商业景观设计也要体现出她的灵魂。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文化底蕴浓厚的沈阳。中国第四大城市,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中心,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规划的形状和历史背景都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依据。依仗皇城特有的艺术特点和平面布局,充分发挥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在保护的前提下给予符合环境特点的设计手法,淋漓尽致的诠释商业景观要传达给人们的思想信息。商业景观设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建筑的文化底蕴相伏相依的。商业景观依仗着历史文化来凸显她的形态美,韵味美。同时,周围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通过景观设计更进一步的来让游客,市民理解其中的含义。

2.2根据周围建筑特点

在根据历史特点进行设计的同时,应把阳光、绿树、彩色路面铺装、临街立面和街灯融为一体,把周为建筑的特点以及元素搭配花池、喷泉和雕塑小品,街头穿插表演、展览、商贸和游戏活动,使之成为游客和市民休息、闲逛、玩耍等有活力的商业空间。例如沈阳市中街商业街景观,结合了俄罗斯风格,殖民地时期的建筑特点,丰富了建筑的临街立面。形成了集浓郁的商业氛围、娱乐活动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的综合性步行街。中街尽头的两个龙柱更是体现古城文化民族特点的最好见证。可以通过布置休息椅以及公共设施标识牌等公共设施,实现休闲,娱乐一体的室外商业景观环境,设置绿化小品、雕塑、背景音乐,使它更具有人性化,更能体现文明古城的特色。

3结语

商业景观设计是根据时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为根本,提出在景观设计中应坚持设计与文化相结合,其中包括两个方面:设计与历史文脉相结合;设计与周围建筑相结合。不同的的环境形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承载着不通的主体。商业景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文文化建设的传承,力求突出商业景观生态性、人文特色可持续和谐发展。在设计中职能分区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要明确各个功能分区的职责,而且在各分区之间又有各种商业景观的分布作为衔接。商业景观设计,要吸取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理念,在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文化景观设计,使新的街区有更为宽敞的室外自然空间、深远的教育寓意,给市民以舒适、健康、自然、艺术的享受。商业景观环境设计在体现其美感的同时,应重视其艺术语言所表达的含义,结合商业空间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景观的抽象性、象征性、艺术性等特点,表现出崇高的美,充分体现艺术时代的精神,使景观文化精神在室外环境景观中得以流露,得以升华。商业景观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可以影响到生活质量的好坏。它还可以营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生存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和谐。人的需求应该放在商业景观设计的第一位。利用自然条件展现特色,更好地为城市商业景观进行改造。良好的商业街景观能培养市民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群众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姿,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在这个室外空间学习,工作之余在这里放松。

商业街设计论文:宝鸡石鼓山商业街空间布局模式设计研究

摘 要:商业街空间布局模式是商业街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直接关乎经营者的营业活动和消费者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对商业街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多条商业街空间组合模式后总结出一定的特点与规律,并将其中一些方法运用于宝鸡石鼓山商业街空间组合模式设计上,意在为今后这类商业街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商业街 ;宝鸡;空间布局

一、现代商业街布局模式及特点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商业街建设的高潮,步行商业街的建设在各城市中比比皆是,无论是选址、建筑风格、商业业态或其他方面,都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形式;这些商业街有着各色定位或风格,本文选取北京、上海、武汉以及陕西地区等地各类商业街进行实地调研后总结分析,将现代商业街外部空间模式分为以下几类,分别为均质点状、线型、网络型(或面型)。

(一)均质点状

两组平行线相交,产生交点构成的规则图形,形成了一个网格网格投影为三维模式,转化为一系列重复的空间模数单元,即点状空间。这些点状空间具有很强的规则性和连续性,并渗透在任何一个单元的组合中网格图形在空间中确定了一个由参考点和参考线连成的点状空间的场。在均质型点状形态的空间组合模式下,即使为了适应场地需要重新加入其它形态的空间也不会破坏整体空间。

(二)线型

线型空间结构的特征是以某条街道为主轴,建筑主要沿街布置,垂直街道有一些向外延伸出去的小道。例如,岳阳楼传统风貌商业街就是打造了一条 300 余米长的步行街,建筑位于街两侧,建筑间适时留有间隙,与外部景观之间发生关系。线型布局模式形成的外部空间的特点是,易于将景观、空间节点进行串联,有利于人群的行进,并且易于将游憩空间与商业空间进行结合设计,打造不同主题的休闲商业外部公共空间。

(三)网络型

网络型空间是空间布局模式呈网状机构,建筑之间通过道路进行分割连接,形成面积范围较大的商业街空间。较之均质点状空间、线型空间、辐射型空间来说,空间层次更为丰富多元。网络型空间结构是外部空间对内部空间的弥补和有效的连接。网络型空间类似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空间,它以广场空间展开,沿街道发展并将人们引导至广场和街道之中。

二、现代商业街布局模式设计原则与方法

(一)我们应当考虑用地地块形式对结构选择的影响。

例如,点状辐射型空间结构适用于边长较为均匀的地块,并且地块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中心的控制力也会相应减弱。线型空间适用于狭长的地块,以一条主干道贯穿其中,周围的建筑正好分布于两侧。网络型结构则适用于多种地块形式,尤其是多节点链接网络型空间结构,空间形式灵活,并能形成多个子区域,对于一些用地面积比较大的项目来说尤其合适。

(二)所选择的空间结构应该与空间主题相一致。

例如,之前提到英国布里斯托尔的卡博特广场,其设计概念是“将人们重聚到城市中心”,因此选用点状辐射型结构形成中部核心广场直扣主题,让人联想起

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的放射性城市结构,将人们从城市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标志性的构筑物前。而对于以“里弄”、“胡同”为主题的游憩型商业建筑群外部空间,大多也会选用路径交织网络型空间结构,形成“走街串巷”的格局。

三、宝鸡石鼓山商业街空间组合模式设计

宝鸡石鼓山中华石鼓园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空间组织模式,此类空间可以独立形成完整大空间,也可以形成小空间围合院落,以及大空间和小空间围合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点式适用于大型餐饮、时尚精品店、美术馆等业态,内部采用共享大厅模式,交通设施布置于共享通高部分,周边形成完整大空间。(例如C片区);小空间围合院落式适用于小型文物销售、纪念品销售、餐饮等业态,采用楼梯外挂,外廊式组织交通(如B片区)。空间组合式可以结合售楼部、大型餐饮等业态。下层为完整大空间,作为大厅使用;上部为围合式小空间,以外廊结合外挂楼梯间进行交通组织,可以用作办公、或者包间使用(如区)。

结语

本文对商业街空间组合模式所涉及到的设计内容做了简单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分析各类空间组合的模式总结出各自特点以及适用条件,最后将分析成果运用于实际项目当中,做到整体项目分区设计,为满足不同区域内商业模式、行为流线的不同特点而形成差异化设计策略。

商业街设计论文:现代步行商业街的设计研究

摘 要: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组织 和界面设计是否合理, 决定了整个步行商业街的基本 空间形象 设计的成功. 笔者通过对步行商业街空 间序列中景观及功能要素的分析, 从环境印象的角度 明确了空 间序列在步行商业街空间形象的表达中所包含的意义, 探讨了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组织方法. 从界面与空间形象的关系出发, 分析了步行 商业街界面构成本质, 还探讨了影响其界面的若干因素, 提出了步行商业街界面的设计要求.续性人性化舒适度,做好建筑空间类型的选择和细部处理

关键词: 步行商业街; 空间; 界面;基本要求

城市的可识别性 是通过环境印 象建立起来的, 环境印象是观察者与环境间双向过程的产物.人们对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印象是通过对物质要素来识别的, 在这个过程中,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及界面这两种物质形式对步行商业街空间形象的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 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的基本要求

为了满足不同的城市生活,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1. 符合城市总体发展和管理要求

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都应与城市交通商业景观等取得高度的协调,并使它对城市改造旧城保护保持和发展城市历史文脉起到促进作用

2. 解决交通问题

交通既要居民能方便地利用各种交通工具顺捷地到达,又要求把车人流分开既保证人们方便集散,货物方便运输,又能满足捎防防震等抗灾应急的需要

3. 提高环境舒适性

为创造多情趣富有人情味轻松愉快的空向气氛,设计应以安全便捷,优美与景观良好,相互协调为目标

4. 按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要求构思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疲劳时间和疲劳程度,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特点不同,按人的生理疲劳和心理兴奋情态组织商业街区是必要的

5. 保留和发展传统风貌

尽可能利用原有商业街市和城市遗产 那些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等,会使步行街增色生辉,具有历史品格

.

二空间序列的意义

人的活动、 行为的连续性特征使相邻相近的空间产生了连接, 从而使城市空间因人的活动次序以时间为轴线演化为一系列空间的组合, 把城市空间单元组织成一个可连续感知的整体序列.由于步行商业街增加了时间轴的四维空间, 序列空间对于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象及对观赏者心理感受具有特殊的意义( 见图 1) .序列空间是步行商业街中具有统治性的要素.序列空间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赋予步行商业街明确的方向性, 从而加强人们对步行商业街的识别.这样的空间能起到丰富多变、 引人入胜的效果, 增加人们对步行商业街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

三 组织方法在空间序列中起着重要作用

2 .1以轴线组织空间序列

沿着轴线人们能体会空间的深度和方向感,运用轴线组织空间和景观可以加强步行商业街空间的秩序感, 形成完整而有节奏的空间景观序列.以轴线组织空间序列的方式有两种: 实轴线和虚轴线. 实轴线是以实体沿轴线进行布置. 组织空间序列. 虚轴线即视轴线, 是实体在轴线空间两侧布置, 从而建立起指向明确的轴线空间, 使人们的体验和感知有明确的方位感, 组成张弛有致的城市景观.

2 .2 空间叠合形成序列

空间部分重叠可使相邻空间紧密相连, 让人们在空间自然转换中体验了空间序列的意义. 叠合部分的处理是空间序列组织的关键, 在空间划分上既要保持空间的融合与自然的过渡, 又要使各空间划定明确的边界. 在空间重叠区常设置标志性景观因素.

2 .3 由视线引导的空间序列

在行进型空间中, 视线引导人们进入空间序列. 人们的行进运动会受到空间标志因素的影响,标志物给人以暗示或引导, 从而建立起有组织的空间序列. 标志物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在组织空间序列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形象, 同时又是街道或某个区域的形象标志.

四 步行商业街的界面

3 .1界面与空间形象的关系

界面直接 影响着城市空间 环境的特 征和质量. 实体与空间是一个/ 面0 的互逆关系. 空间是/ 虚空0 , 具有间接感知性, 界面是/ 实在0 具有直接感知性, 对/ 虚空0 的体验来自于对/ 实在0 的感知,界面的特性决定了空间的效应.

( 1) 界面对空间的围合

若要使步行商业街空间舒适、 宜人, 必须使形成步行商业街空间的界面之间的关系符合人的视域规律. 当高宽比为 1B 4 时, 空间的界定感不强,要对步行商业街进行空间的二次划分. 当高宽比为 1 B 2 时, 空间的界定感较强, 这时步行商业街的设计不宜布置过多过大的环境设施. 当高宽比为1 B 1 时, 空间的界定感很强, 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应注意建筑与街道一体化的处理, 注意街道和建筑在装饰上的协调.

( 2) 界面的连续性

界面的连续性有助于加强整体识别和形象识别. 连续性包括形态构成连续和时间维度连续. 形态构成连续指共时性要素间的形态连续, 如形体轮廓、 比例尺度、 材料色彩等方面的连续. 时间连续指新旧界面的协调共生, 包括再现式连续、 重构式连续等.

( 3) 第二层次轮廓线的影响

在街道基本界面上出现的装饰物或设施称为/ 第二层次轮廓线0. 步行商业街外墙突出物过多,就会从视觉上削弱界面对空间环境的围合感和连续性. 现代城市中, 广告、 标牌是不可避免的, 标牌法的颁布是保证城市景观秩序性、 统一性的重要措施, 目前该法在许多国家都已开始实行. 如美国的查劳特市的城市设计方案中, 不但对广告和标牌的尺寸、 形状、 色彩提出了要求, 还对它们的空间位置作了规定。

3. 2 界面设计的要求

( 1) 识别性

步行商业街的界面应该在活动上、 视觉上连续统一, 这样才能方便购物和维护空间的整体性.改善步行商业街的界面的识别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标志性建筑周围开发休息广场; 提高侧界面的形象特征; 在单调识别性不高的古城街巷中, 设置牌楼、 旗杆、 过街楼等明显的标志物, 向人们暗示环境的方位.

( 2) 秩序性

街道的空间序列是一种多层次秩序的组合.步行商业街的这种特 性为界面的变 化提供了基础, 既丰富变化, 又统一有序. 步行商业街空间界面的变化和装饰的对比应在人的视觉秩序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不然会造成混乱和支离破碎的空间效果.

( 3) 舒适性

舒适性要求将街道的气候、 日照、 噪音、 污染、休息、 视觉条件控制在舒适范围之内, 使人心情舒畅, 保持感觉乐趣. 舒适性主要体现在小气候环境的创造上, 例如南方城市的通风、 荫凉、 北方城市的保暖、 朝阳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形态.

( 4) 适配性

从人的生理约定、 行为约定、 习俗约定等角度来体现对人的尊重, 这里统称为环境与人的适配.适配性要求界面必须体现对行为的支持, 与文化的关联, 对习俗的尊重. 因此一个为人设计的界面应该以人的行为为基本出发点, 使人们在一系列的韵律、 节奏、 速度和力量之间传达出人体运动的经验和感受.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组织和界面设计是否恰当合理, 决定了整个步行商业街的基本空间形象设计的成功与否. 通过对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和面的研究及改善, 可以提高步行商业街的空间环境质量, 创造出更加宜人的步行商业街空间环境. 人们并非不能在视觉混乱的步行商业街中购物, 但如能有一种更动人的环境, 同样的生活将会获得新的意义. 街道本身如果有良好的视觉形象, 就会有更强的表现力.

五 结语

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设计繁杂程度高,涉及内容广,设计中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城市环境做好建筑空间类型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首先,要形成良好的交通体系; 其次,形成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例如: 注重道路的平台作用体现所在区域的功能特征明确空间序列中心和节点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等; 再次,采取丰富的空间形式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最后,形成独特的构成景观美化城市的风貌。城市步行商业街的设计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最终把步行商业街塑造成城市形象的代表,商业消费逐渐以休闲化体验化替代了目的化和生活必须化,这就要求商业设计开发既要营造出浓厚的商业氛围,又要提高环境舒适性,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要求,同时还要保留和发展传统风貌 步行商业街的设计要根据其特点和基本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好城市环境的整体连

商业街设计论文:类型学视角下的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设计

一、类型学的设计方法概述

1、类型选择

从大量历史上存在的建筑形式中提取、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建筑模式。从大量同类建筑中提取类型模式的过程便是“元设计”的过程,即类型选择的过程,类型成为描述这类建筑的工具。而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则进入“对象设计”的层次,它们在类型概念指导下生成具体形态不同的建筑。

2、类型转换

转换的最常见方法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的形式变换。由于这种变换是在深层结构基本相似或不变的情况下,表现结构所进行的不同组合,因此又称为“基本转换”或“类型转换”。

二、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整体形象策划

旨在打造一条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关中特色步行街区――

(1) 体现乡土田野风貌的绿色生态街区

(2) 体验关中民俗风情的特色文化街区

(3) 展现宗教朝圣文化的历史街区

(4) 开展市郊绿色旅游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街区

二、核心问题及构思

在以往的图底关系研究中,力图证明是好的城市设计,能够确保有相对完善的室外与室内空间。图底关系的方法,应用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中,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控制并保证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完整,积极。但用图底关系分析中国的民居聚落,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建筑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平面外形,而街巷呈现较为零乱松散的形式。这样的形态很大的成因是由于对于没有规划的城市来言,私宅的户主会出于生活习俗、禁忌、迷信等方面的考虑,将自己的房屋建的尽可能规整、舒适。而不太注意街巷空间的完整性。这样,街道空间曲曲折折,变化颇多。又由于每家每户出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地形的适应,对道路的避让,整体上建筑在朝向、体形等方面会形成自己的规律。街道空间因此在大体上也会保持一定的规律,一定的宽度。综合以上因素,街道“大曲小直”,变化中蕴含着规律。利用图底关系研究,我们发现,对于这样的传统街巷的城市设计应该采取以下的设计方法:

1.从实体入手的城市设计:应当从建筑的实体出发来进行城市设计,而不是像其他城市那样从城市公共空间入手,先思考单体的可能行与基本特点,然后考虑组合后的群体关系。街道也许是消极的,至少生成过程与方法是相对消极的。但在这种消极生成方式下生成的空间本身未必就是消极的。无法预测的空间变化加上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习俗,街道,永远是生机勃勃的空间,是传统中国城市里最富活力的地方。

2.单体的聚合规律:单体的聚合规律应该从风水、大的山水格局、与公共建筑,公共空间的关联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在研究公共空间的过程里,我们必须思考中国传统中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并且思考这样的公共空间类型与现代生活要求间的矛盾。

3.单体的设计:单体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基础与基本元素,因此单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单体的设计,可以结合类型学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且这样可以保证在设计过程里大量建造民居的时候,建筑在具备同一性的条件下,在细节问题上又具备变化的可能。类型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早阿尔多.罗西看来,“类型就是建筑的观念,它是接近于建筑的本质。”但与罗西的类型学观念不完全相同,我们并不是从建筑――生活的观点,按照大的建筑单体尺度简单地将建筑划分成不同的建筑类型。我们所持的观点,是将类型的方法贯彻到单体――部件――细部的体系中去。在这个体系中的每一个层级里,所有的元素被分类。建筑的风格因而是地方性的,而建筑的可能又是无穷尽的。

三、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设计

1.类型元素提取

我们开始寻找这些构成元素和它们之间的构成法则,提取相关元素进行建筑空间改造:

(1)马头墙:“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关中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图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关中地区的马头墙作为当关中民居的特色之一,形态区别于其他地区,其错落的变化结合建筑体量以及其他构件的变化,展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形成特有的传统风貌。

(2)墙体铺面: 关中地区地处平原,雨量少,地下水位低,土层厚,土质塑性强,因此作为维护结构的墙体除采用砖墙外,很多住房用土坯或夯土墙。在农村民居建筑中更是广泛应用。其做法有两种:夯土和土坯结合;夯土墙。 这里更突出的特色要素是夯土墙的应用,采用当地普遍的黄土为主要建筑材料。这是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工匠的自发创意。砖与土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构成材料的变化,将作为特色元素之一复合到设计所构筑的特色建筑体系中。

(3)门窗:关中地区民居的门窗,有着不同的形式,门窗的大小、开启的方式以及与其他构件的关系都能从不同角度体现关中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作为提取元素之一,其灵活多变的形式,以及与不同功能建筑形式的组合特征,为传统的关中建筑特色带来了活力与生命。

(4)围栏:不仅起维护作用,而且对于沿街商业建筑的立面有着很好的装饰作用。不同形式的围栏带给环境以不同的感受。围栏也是关中地区建筑注重的装饰元素之一,围栏材料的选择及颜色宜体现关中文化的厚重。

(5)骑楼:是一种特殊建筑格式,二层以上的楼面整个伸出来,在人行道上空形成凌空的阁楼,下层空出人行空间。在古镇的繁华的商业街中多有使用,并以前商后居的商住楼形式居多。对这一设计元素进行提取,不但可以丰富沿街界面空间的虚实变化,其下部空间还可以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

(6)人文色彩提取: 关中民居以自己独有的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在中国的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色彩是关中乡村居住建筑中有特色元素之一,通过调研、归纳,提取当地人文色彩作为建筑实体设计的主要色彩,以灰、褐、土黄为主色调,体现浓郁的关中文化。

(7)基本尺寸提取:关中地区的乡村住宅体现的是北方合院文化,建筑形态表现为窄院型合院式农宅,分别由大房、厦房、二层等小楼围合而成。通过分析内部几个典型的建筑组群单元的尺度以及位置的分布,提取六种基本的尺寸模式,以得到新建筑的建筑组群的合适尺度以及空间。

2.类型还原

对于传统街区构型设计而言,我们不妨认为,通过一些简单有序的构成要素,在遵循适当组合规律的情况下,可以重现自然多样化的形态。也就是说,那些复杂多变的民居建筑的实体,可以尝试用很少的构成元素通过“复杂”的组合过程来还原那种“无序却有机”的形态。以空间句法方式进行组合,形成不同形象特色的关中建筑风格,置于街区不同的功能分区中。

(1)基本尺度组合:

我们把这些基本尺度归纳成由开间进深不一的单元体。它们之间可以自由的拼接。这些基本单元的尺寸就逐渐形成了。从6米到16米之间共有七种基本尺度,通过这七种基本尺度进行组合(图1),我们选择了六种基本单元。(图2) 选择的标准是:1)原来民居基本尺度的延续;2)考虑到建筑与街阔的比例,因此2,3层建筑居多;3)针对不同功能如小商品、作坊、餐饮、住宿等的不同尺度需要;4)另外,基本单元所构成的面积在40――150左右。因为考虑到商业街开发销售的原因,小于40的时候门面有时不经济,但大于150后可能会超出本地居民的购买能力。数个单元之间的组合也可以保证有些较大营业面积的门面。

(2)细部构件组合:

对细部语言的分类刚好让我们可以更加自由的润色这些基本单元。每个单元都可以自由的和马头墙、骑楼、不同门窗、围栏等组合。 另外对于各个不同的地段,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改变,有时候要为了地段选择单元,有时候可能要根据单元组合调整地段。 通过一些简单有序的构成要素,在遵循适当组合规律的情况下,可以重现自然多样化的形态。(表1)也就是说,那些复杂多变的民居建筑的实体,可以尝试用很少的构成元素通过“复杂”的组合过程来还原那种“无序却有机”的形态。 建筑的风格因而是地方性的,统一特色的,而建筑的可能又是无穷尽的。

表1建筑元素组合形式一览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 对应平面进行特色分区,体现不同形象特色:(图3)

工艺展示区:具体包括布艺.木艺.刺绣.皮影.泥塑.木雕.石雕.砖雕等;

手工作坊区:具体包括手工挂面作坊、碾坊、酒坊、土榨油坊、豆腐坊、农家醋坊、织布坊、剪纸房、各类小吃加工作坊等;

特色商业区:具体包括当地的时令果蔬的销售、经营关中传统名吃的商业等;

农家乐片区:具体包括餐饮、住宿等;

四、小结

通过词汇的自由组合,根据平面的功能分区,演绎出不同的建筑组合。由词汇到句法到段落,再现了特色民居的自生长方式。在向建筑空间设计深入的过程里,具体的材质,如夯土墙面,具体的词汇,如门窗,牌匾,旗帜的加入,使得这个过程越来越真实并使所有建筑反映出统一的关中特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