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8篇

时间:2023-08-25 09:09:25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高三语文 试卷讲评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2-01

一、高三语文试卷评讲课存在的问题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语文教学的常规课型之一。做好测试后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通过讲评要使学生能够做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试卷讲评课教学中,却不乏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有些讲评教学走进了以下一些误区:

1.注重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习惯于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面面俱到。这种讲评方式信息量大,但是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耗时长,课堂气氛沉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注重结论呈现,忽略思维过程。只核对答案和结论,而不进行思维过程的呈现,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注重单向讲授,忽略学生参与。“教师一言堂”,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体验与思考的尊重,学生少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4.注重知识归纳,忽略拓展运用。注重知识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但是不能针对学生记忆过程中识记伴随着遗忘的特点及时安排拓展训练,缺乏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巩固。

二、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针对现存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谈了以下几点体会

1.试卷讲评要收集错例,分析错因,做到讲评的针对性

试卷讲评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在答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试卷讲评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讲评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发现学生错误的工作,要广泛地收集错题,找出错误的病根,这样讲评才能有的放矢。每次试卷阅卷后、讲评前,笔者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看试卷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失分,还是因为审题不清失分,还是因为答题不规范失分。然后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在讲评时精讲、细讲,讲深、讲透,加深讲评的印象,提高讲评的效果。

2.试卷讲评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讲评的高效率

一份试卷的合理结构应是考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题到综合题的逐步延伸,因此讲评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应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做到讲评的针对性。在试卷讲评中,笔者一般重点确定一两个目标,重点讲评一两知识点。例如,在高考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语病现象,即由并列短语运用不当而造成的语病。如果这份试卷中语病辨析出现了这种考查现象,就把它作为一个讲评重点,讲清并列短语在病句辨析中有几种考查方式,它的易病部位在哪里。下次试卷中若再出现这种考查现象,就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敏感点,快速地揭示出此句有没有语病,使学生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

3.试卷讲评要讲清思路,总结规律,指导答题技巧

高三进入总复习,知识的掌握和落实固然重要,但答题的方法、做题的规律等应试技能的培养也同等重要。高三复习试题的综合程度和难度的普遍加大,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做题能力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探寻一些解题规律,找寻一些解题技巧。例如:高考散文的阅读是学生感觉最棘手的,因为它在考试中高难度,低得分。而要做好现代文阅读考题的题目,首先要快速读懂文本,即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领会了作者作者在文中的主旨情感,清楚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解答题目。怎样才能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懂文本呢?通过研究历年高考散文试题,总结出抓五段(领起段、中心段、过渡段、归旨段、结语段)看五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照应句)盯五词(时间词、空间词、情感词、标志词、反复使用的同义词)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高考散文的阅读不再望而生畏。

4.试卷讲评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

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此在试卷讲评中,还要通过具体问题拓展延伸,把试题进行变化,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例如在复习古诗意境型试题时,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笔者就对它作发散提问“这首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是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去探索、去发现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达到了对此类题举一反三的效果。

5.试卷讲评课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试卷讲评课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实现自主学习。在高三语文备考中要始终贯彻新课标要求,努力在实践中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试卷讲评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变主观题为客观题,让学生在填空中总结考试类型;不拘一格,在鼓励和引导中发挥学生才能。在试卷讲评中经常让学生做老师,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试题的讲解任务,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备考能力。总之,讲评试卷,老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还要重答题技巧的归纳提升,还要重知识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的质量和信度,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

总之,试卷讲评是高三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试卷讲评课也和新授课一样,需要许多艺术技巧。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方面、多角度讲评,这样才能达到讲评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康和刚.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教学参考,2010,(34)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篇2

一、搭建对话平台――高效教学的着力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话题”,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情境,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对话”的平台。

案例:《孔乙己》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从人物语言的字里行间发掘出了潜含在语言下面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为什么丁举人家的东西就偷不得呢?

生:因为丁举人是鲁镇有权有势的人,偷他家的东西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生笑)

师:很有道理,孔乙己不就因为这次被打折了腿吗?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孔乙己真的就不知道偷丁举人这样有权有势的人家是有风险的吗?

生:他可能会知道。

师:那他为什么还要偷呢?

生:因为他实在是太穷了。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可能是心理不平衡。

师:此话怎讲?

生: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凭什么丁举人他们就有权有势,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师:哦,原来这里“偷”还是一种抗争。

评析:老师搭台,学生唱戏,把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形成高效对话,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这个教学片段,师生抓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对话,对话中教师适时追问,引领学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隐含的深意。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这个“对话”的平台上,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多维互动,阅读教学成了“师生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效益大大提高。

二、优化点拨技巧――高效教学的关键点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诱导”,就是我们说的点拨,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指点,为学生拨开迷雾、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开窍。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要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开启智慧之门。语文教师要优化点拨技巧,提升点拨技能。

因此,点拨必须要适时恰当。

案例:《风筝》教学片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入迷情状的句子是“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表现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

师:“惊呼”、“跳跃”能表现小弟弟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生:表现弟弟天真活泼的性格。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表现弟弟入迷情状的句子还有“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也表现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痴迷。

师:说得非常好。“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师提示:结合鲁迅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来谈。)

(生交流解答)

师:鲁迅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那时只要求孩子们背那些他们不懂得、很枯燥的书,当时社会上很流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所以,在那时,认为放风筝是可鄙的,只有读那些经书才是有出息的。可见,鲁迅受封建社会错误的传统观念的毒害之深,把弟弟做的风筝都毁坏了。请同学们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生:动词有伸、抓、掷、踏,这些动词体现了“我”对风筝的厌恶。

生:也说明“我”对小兄弟的管教粗暴。

师:你能把这些动作表演一下吗?

(生表演)

评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的本质在于点拨诱导。只有最佳的点拨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境界,才能使教师思路、教材思路、作者思路和学生思路同步进行,相互激发,和谐共振。恰到好处的点拨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动态生成――高效教学的升级点

所谓生成,就是指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教师改变原来的预设方案或进行临时局部生发。教学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我们的教学不应只是传递和接受知识,更应重视课堂的创新与开发。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把握好预设的教学环节外,还应突破原有设计,捕捉和处理好教学中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让课堂因为生成而充满智慧、充满激情、充满灵动和魅力,真正实现高效和优质的教学目标。

案例:《喂――出来》教学片段:

师:假设现在星新一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生:我想问他为什么不把结尾明明白白写出来,让人捉摸不透?

生:这样结尾可以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生:我想让星新一给我签个名。(大家笑)

生:因为我看过星新一其他的作品,他是位科幻作家,不仅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他的小说构思很特别,留给人很多回味余地。

生:我想问星新一为什么用“喂――出来”,而不用“无底洞”做题目?

生:我觉得用“喂――出来”特别吸引人,忍不住要读下去,很新颖,别致。

生:我觉得用“喂――出来”,作者是想让读者注意自己周边的环境,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不加注意,就会遭到报复,让我们承受灭顶之灾。

生:我认为这是惩罚的前兆,预示人类自身埋下的很多恶果会渐渐表现出来。

生:我还是同意这位同学所讲,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评析: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有效地生成。没有教学预设很难出现动态生成,许多精彩的“生成”,往往都包孕在周详巧妙的教学“预设”中。生成,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在质疑中生成、可以在探究中生成、可以在创造中生成、可以在交流中生成、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生成。课堂教学要在智慧、激情、乐趣的氛围中推进,在灵动的动态流程中,总会有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新生成。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借助一个假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凭借充分的联想,实现了动态的生成。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 高三语文 江苏高考 教学策略

面对江苏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考题,一些学生往往一片哀号,留给老师的就是对现实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绝不是一句“学生把大量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就能了事。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客观现实,教师必须从主观上加以重视。

一、高三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初中语文教学受中考影响,语法教学几乎“瘫痪”,造成学生对句子结构、成分关系判断不清,直接影响到病句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辨认,甚至影响到文本理解。比如,“当他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路走了半个世纪的老友……”这句话,很多高三学生认为是对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缺少介词,其实要在“和”的后面加上“同”,这两个字,一个作连词,一个作介词。

(二)江苏最新一轮课改及高考方案,降低了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近年来,江苏省高考本科线是按照语数外三门功课划定的,数学的分差最大,接着是英语;从学生现实来讲,数学相比语文,其规律性更强,练习后见效快。因此,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分配上,更倾向于数学。

(三)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的使用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规范、认字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培养,比如“小强”一词源自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只蟑螂,在网络语言中泛指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网络快餐阅读,阅读文章时的深度和静心程度越来越低,影响语文素养。

二、高三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面对困难,语文老师绝对不能袖手旁观,从现实角度看,语文和数学一样,是绝对的主课。高三语文老师要动用智慧,从细节处寻求到一条适合语文学科发展的阳光大道。

(一)找准母题,用好用透。

复习“母题”的挑选,是高三语文教学增效的一大突破口。教师在寻找“母题”的过程中,首先要瞄准《考试说明》;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做题、品题、选题、改题;再次,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在使用母题时,应通过这一例题,发散开去,讲清讲透。以病句题为例,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病句题考点分为六大类型。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命题人的“病句”也是根据一定原则“制造”出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判断病句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体会病句“制造”的过程、原理,让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判断病句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二)重视文本,结构为先。

现代文阅读,文章看不懂、答题找不到切入点,让满脑子答题宝典的考生无所适从。回归本源,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考查、对文本结构判断的考查,就是在引导高三复习,不要为了解题而解题,勿忘文本本身。反观教学,基础年级在各种“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抛开文本抓活动探究,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到了高三,阅读复习课堂,一直把“陈题”细细咀嚼,嚼题目、嚼区间、嚼表达,唯独把文本一带而过。殊不知,文章读不懂、脉络理不清,一切都是徒劳。其实,许多文章,即使没有直接考结构,但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照样能高效答题。比如说20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侯银匠》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明确并分析这三大方面内容,理清“侯菊出嫁前后生活状态”这一文本线索,将整个文本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后,许多题目,只要抓住小说中的相关内容情节思考就能正确解答。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比重复的审题训练重要得多。

(三)凸显自主,巧借理性。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高三语文老师与其担心无法掌控学生课余时间,不如明确指导学生课后可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如语音题、成语题,教师除了在课上告诉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一些解题技巧外,更多的要靠学生课后的巧妙积累。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参考答案自我提升,一些主观题,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看是思路上的偏差还是表达上的欠缺。如作文,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背诵范文、一味模仿,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他人佳作时,积累素材、学习他人素材的运用技巧等。

(四)挖掘魅力,各显神通。

“亲其师,信其道”,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语文教师的独特的人文素养是其他理科教师无法匹敌的。如果语文老师能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成为“杂家”,那么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能带来常饮常新的活水。一切凝聚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语文教师的视野,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进语文课堂,才能以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位饱读诗书、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化成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强大动力。

三、对高中基础阶段语文教学的期待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迎接高考绝不能仅依靠高三的强攻冲刺,从起始年级,就应该打牢根基。首先,高一、高二的语文课堂必须与高三明显区分,利用教材和读本,将文本读通、读顺、读懂。其次,高一、高二可以适当接触高三习题,但绝对不能高一、高二练习高三化。最后,领导要理性看待起始年级的考试分数,有些老师为了应对分数、考核,无奈地选择“煮夹生饭”,成绩看似说得过去,实则能力没有提高。

面对教学实际,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妥协,其实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主动发展式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讲,一门好不是真的好,各门功课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是权宜之计,才能得到实惠。语文学科的思变与高姿态,会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多了几分淡定。

参考文献: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篇4

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知识点,在开始高三复习之前,老师就要把繁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按规律去复习也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首先可以把高三语文复习内容分为几个方面,根据语文试卷的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方面、语言表达方面、阅读方面和写作方面,然后对各个方面再细致地划分,这样有规律性、目的性的复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善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积极性和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表达、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点,这样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就能够省下不少的精力。在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学生有层次地复习,并在做题中耐心地指导和鼓舞,让学生能够有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着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强化问题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高三语文;德育;教学

高中语文是以母语为教育基础的科目,肩负着高中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健康情趣的修琢的重任。高三语文主要以板块复习为主,比其他阶段有着更丰富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着高考大纲。即便如此,德育作为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任务,却不能因此而忽略,更应该趁此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高中语文在吸收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灵活地、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中学子,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

1.语文教材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高三语文的板块复习,都是紧密联系语文教材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着经典的名篇名章,把每一个字眼都变成了美的熏陶。它的文字和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形象优美生动,而且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高三的学生正处于未成年和成年的分水岭,身心发展已现雏形,高三语文如果能趁机将文章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弘扬出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正是语文特有的优势,文字便是它的喉舌,但又不像说教那样乏味,它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使德育的发展更完善。所以,通过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2.现行语文教材德育渗透的缺陷

高三应是德育渗透的关键时期,但教材中德育却呈现出一些缺陷。首先,社会精英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精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德育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的好公民。教材中大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固然伟大,毕竟这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成为空泛的口号和理论。当然,这种精英社会的高尚品德可以作为每一位学生毕生追求的目标,但是基础仍然是诚实守信、孝道等,更贴近实际生活的良好品德。不能做到大我,就尽力完成小我,否则,容易灰心丧气,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其次,教材内容刻板陈旧。我们的学生为什么热捧外面的小说杂志?因为它们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经典固然重要,但不能太偏离实际,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让教材更具魅力。这样进行德育渗透,才不会遭到学生的心理抵制。

二、基于课外读物的德育渗透

高三学生基本已经完成各方面文学的学习,可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读物比语文教材具有更广阔的文学边界,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百家学术的盛况可以让学生领略不一样的风采。同样,课外读物也有其不可否认的缺陷。课外读物之多,犹如大海,其质量也良莠不齐。如果不是好的作品,有可能会把学生带入迷惑之地,在德育方面会适得其反。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会给学生适当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去读适合他们的书籍,对阅读方面进行经验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教授阅读方法,不刻意追求曲折情节,注重道德思想的升华,追慕大师风范。在阅读完读物后,可以通过读后感、小组讨论等形式,及时总结,提炼出文学素养,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基于多种组织形式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单纯停留在教材或者课外读物上会显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对于读了十多年书的高三学生,他们大部分已经厌倦了这种教育形式。我们可以模仿先贤孔子,每个人带着自己的观点列席而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去讨论,逐步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这种形式更受学生欢迎,因为这是学生自己讨论出来的,教师只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即可。或者将辩论赛形式引入语文教学,将德育有关的内容变成论题,让学生分正方和反方,分别阐述和辩论。教师适时做好德育方面的总结,学生通过自身思辨,会更加切合体会其中的韵味。德育渗透的本质不变,但是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避免使处在高压中的高三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总之,高三是每一位学生学习生涯中关键而又难忘的时期,其中饱含着激烈的思想震荡,对其一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语文教师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传播者,必须正视其在德育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论是基于语文教材还是课外读物,语文教师都是学生德育的导师。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人文修养中,是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挖掘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巨大潜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篇6

一、寻求规律法

要备考语文,一定先要分析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考点和命题规律,做到“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路”,这样才可以把握重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备考,指导好学生的复习工作。纵观近几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字形、标点已不再作为选择题单独出现,而是放在作文中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别留心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将它们整理出来,让学生进行听写,引起他们的注意,以期改正;拼音、成语,题型稳定,每年必考,对它们的复习锁定在常见的易错上,剔除生僻不常用的,减轻学生负担;名句名篇默写为四选三,高中为主,初中为次,初中的默写备考又可以或抓古文或抓古诗,而不需面面俱到;语用题一般有两题,一题为常规题型,另一题为创新题型。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扩展、压缩、仿写句式、选用变换句式、图文转换等常规题型的复习,同时让学生多读、多看一些创新题型的练习,做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至于作文,广东高考作文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在审题上不为难考生。从2007年的“传递”到2011年的“回到原点”,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命题一般以短语为主,命题的导向一是日益重视让考生面对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写体验、体悟,二是重视考生思辨能力与对哲理现象的体验、体悟,其次,广东高考作文不跟风,更力避社会的热点,而从社会生活更广阔的视觉进行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常规的应考作文训练中,要把短语类作文训练好,另外可以再训练一些新材料作文。要多做写作思路的训练,拿到一个作文题,要能从几个角度来构思。同时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现象,养成对生活现象体验、思考、认识的好习惯。

二、技巧点拨法

语文也有做题的门道,有做题的方法规律。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可以让考生在语文学习上少走弯路,使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高三语文教师就是要尽可能地总结出做题的方法规律,授予学生“渔”,让学生入其门,从而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比如文言文阅读题,可分三步走:1、通读全文,把握大概,这一步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读懂六七成即可;2、细看题目,研读字词,落实最后一道选择题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题文对照,还可帮助理解原文;3、再读全文,加深理解,逐题解答,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做纠正。

三、科学记忆法

语文是一门记忆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向学生适当灌输一些科学记忆的方法,以求做到事半功倍。1、及时复习。从记忆角度看,遗忘是我们人类最正常的现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也就是说要养成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若复习间隔时间太长了,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这时复习的知识感觉好像是新知识似的,那么复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懂得这一规律,就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2、反复记忆。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是重要的知识点,越要反复。3、巧妙记忆。记忆有许多技巧,如关键词记忆、联想记忆、比较记忆、形象记忆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记忆兴趣,激发其读书热情。

四、拓展延伸法

高三的复习课如果仅仅是做题、讲题,教师照本宣科地讲答案、讲技巧,那学生是会感觉枯燥、乏味的。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高三的复习课可以在习题上适当做点拓展延伸,这样效果会更好些。例如:“忧”其中的一个义项是指父母的丧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可以讲讲古代的“丁忧”制度,告诉学生,丁忧就是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孝三年的制度,如果已经回家丁忧,但期限还没满就紧急召回朝廷的,称为“起复”。丁忧的对象是“古代有官职的人”,平民们死了老爹老妈是没有丁忧一说的,就叫平常的“守孝”。文言文除了讲字词翻译,还要讲古代文化现象,这样学生才听得进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可以讲作家,做到知人论世。例如做阅读题欧・亨利的《心与手》,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作品《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提起这个人,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明确他是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特点是善于制造悬念……通过对做题材料的拓展延伸,学生的听课热情高涨了不少,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五、板块轮动法

我们可以将高三语文教学内容的各个专题看成是一个个板块,如:正确辨析常用汉字的读音,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正确使用熟语,辨析修改病句,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从授课角度看,高三上学期主要是专题(板块)训练,高三下学期主要是套卷训练。在进行专题(板块)训练时,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只讲一个专题(板块),学生易疲劳,老师也很辛苦,早也备课,晚也备课,且由于训练单一,月考成绩总是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采用“板块轮动法”。比如高三补课一开始,我课堂上讲练的是文言板块,早读、晚修安排的是成语板块,即“以讲知识点为主的板块”与“以读为主的板块”交错进行。当然,每星期还要有作文训练。这样每星期都有三个板块在互动,避免单一训练带来的疲劳;早读、晚修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复习能力,效果良好。为什么成语板块与文言板块要交错进行呢?那是因为现存的成语中保留有很多古义,我们在讲文言实词时可以借助成语释义。

六、“一减二加”法

平日里,总能听到不少语文教师埋怨,这些内容我不知强调了多少遍了,可一考试学生还是不会,你说气人不气人,为什么我的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等等诸如此类的抱怨。是不是老师课堂上讲得越多,效果就越好?是不是学生大搞题海战术,成绩就能提高?当然不是。我们要做的是把时间适当留些给学生,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做出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师不包办代替,就像艺术中的“留白”,以求达到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效果。多年来我坚持采用“一减二加”法。“一减”指教师减去讲课时间,坚持“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看书读懂的不讲,讲了再多也不明白的不讲。

七、检测落实法

高三的复习备考必须扎扎实实。踏实、扎实、落实,永远是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如字音、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背诵默写以及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等都以积累为重,要扎实学习,落实到位。近年来我校生源素质下滑,很多学生极不自觉,懒于记忆,也包括现在实验班的一些学生。因此,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与读背同步进行,要保证班上绝大多数学生能过关。如果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过关,该次检测就视为无效检测,要调整读背范围,重新测试。就拿本学期说,我安排每周有三个测试系列:星期二是拼音和文言文测试,星期四是熟语听写、默写,星期六是课文默写过关。做到有早读就有测试,有测试就有批改。根据批改结果,有的学生还要进行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重默,直到学生过关为止,这样才可起到一个让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 教学理论 研究生英语 非英语专业 学习策略

1.前言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心理学界视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和练习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者们对智力、认知策略、元认知等进行了的积极探索,产生了大量有关学习策略的新理论、新知识,为学习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Frohlich和Tedesco等人。1975年Rubin在“TESOL Quarterly”上发表了题为“善学语言者能教给我们什么?”的文章,文中她总结了善学语言者的七条策略。同年Stern和Naiman研究小组也就善学语言者这一课题分别在“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和“TESL Talk”上发表了文章。从此,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文秋芳以“英语专业学生信念与策略的变化”为题对大学生的学习信念和策略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顾永府研究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还有研究者对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听力策略和交际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特点、信念与策略之间的关系,以及男女研究生在英语学习策略和信念上的差异。

在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国家的高级人才培养对象,在英语能力上不适应社会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

2.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

研究英语学习策略的意义在于:①通过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和实验,获得详实的材料,结合经验总结,将经验总结概括化、理论化,提炼出符合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集中力量构建中国化的、有影响的专门学习策略训练教程,大力推动我国学习策略教学的发展。②学习策略研究的内容将从学习环节的研究转向更侧重提高信息加上水平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研究及影响认知策略操作的情感策略研究。学习策略的外部指导将转向外部指导与发展学生的自我总结、自我反馈相结合。③学习策略研究应向操作性、适用性发展,使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更接近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实际,这样既便于师生对学习策略的理解与接受,也利于对学习的指导与实际应用。

3.英语学习策略模式

英语学习策略模式如图1所示,模式分三个层次,分别为输入层、知识层和输出层。四种语言学习策略“语言形式练习”、“语言功能练习”、“监察”和“推理”在模式中将三个层次联系起来。

输入层次是学习者以外的内容,它指任何语言接触,这种接触可来自课堂上的正规语言学习,来自阅读材料、交际体验等。语言接触具有提供三类知识的潜力。这三类知识分别为:①与英语相关的知识,包括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各种语言常识等,用“其它知识”表示;②意识到的语言形式知识,包括明确知道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等,用“明示的语言知识”表示;③凭自感而达到自动化的语言知识,用“隐含的语言知识”表示。在模式示意图中,三类知识与“语言接触”通过实线连结在一起,表示语言接触产生至少三类知识中的一种。知识层次是学习者身上的“黑箱”。第三层次是输出,它是语言推理和使用的产物,图中用“反应”表示。反应只与“隐含的语言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实线将两者联系起来。隐含的语言知识是大多数语言行为中的底层系统。反应又分为两类:第一类反应是直接和自发性的,如与人交谈和听广播。第二类反应是经过思考的,需要时间,速度慢些,如笔头测试、课文阅读、强调语言规则使用的笔头练习等。所有这些作业都能够重复检查和修改。在第二类反应输出中,监察系统发生作用。

4.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

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它是在教室策略的教学中把外显性指导和内隐性引导融入统一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现在接受的语言学习策略和使用策略是系统式的,他们已感受到了其优越性。而且他们有机会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更喜欢的策略。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的策略训练,使用专门性的语言策略,在进行规则性的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策略教学。在典型的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做法:①对有潜力的有用的策略进行描述,模仿并举例说明。②以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引出其它的例子。③对策略教学进行小组讨论,在策略教学使用背后所反映出的理论基础上,制定一个针对专门性活动的方案,评估所选择的策略教学的影响力。④鼓励学生对策略教学进行广泛的实验。⑤把策略式教学融入到每天的教学内容中,用外显性指导和内隐性引导的方式把策略训练渗透到语言课程之中,帮助学生进行连贯的策略训练。

对于怎样引导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教师至少有三种选择:①以提前准备好的课程材料为开始,然后决定在什么地方加入什么样的策略训练。②以一种策略训练开始,并围绕该训练设计活动。③随意地把策略训练在恰当的时机渗透到课堂中,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问题,加速课程的进程;允许学生选择他们自己的策略训练,并任意发挥,把其他的策略训练隐性地渗透到语言课程中。无论策略训练是否渗入到了教学中,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师都应将策略训练和普通的语言课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连贯的策略训练。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英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英语,2003,(1).

[3]王鉴棋,詹元灵.大学英语阅读情感因素分析[J].中国英语教学,2003,(1).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1996.

[5]Rubin J.Using multimedia for learner strategy instruction.In Oxford RL(e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Technical Report 13).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 Curriculum Center,University of Hawaii,Honolulu,1996:151-6.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医学英语;医学生;语言学习策略;学习效率

1.引言

医学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的英语(ESP),医学生既要掌握作为符号的语言,又要掌握这些符号里蕴藏的文化信息,如果仅停留在语言的表面就不能满足国际间医学交流的需要。北外胡文仲教授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医学英语专业术语很多,文化信息蕴涵丰富,再加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很大,所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更要培养文化意识,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学习环境之下,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效率上有明显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种差异呢?语言学家Rubin提出了关于学习策略的观点,英语学习的效果虽然有很多因素决定,但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学习策略。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秋芳认为给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就是“授人以渔”的做法。如何将语言学习策略运用于医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跨文化教学中,这是语言教学策略研究中重要的一个课题。

学习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制定或选择某种学习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学习策略应是高效低耗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2.学习策略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把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快捷、更有趣、更自主、更有效,更能灵活应变的特定行为。”随着学习策研究的发展,学习策略的分类越来越系统。Oxford的学习策略分类框架被认为是最系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他把学习策略分成了六个大类,如下表所示。

3.问卷调查

3.1目的

3.1.1评估医学类专业学生跨文化学习中策略使用情况。

3.1.2分析医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3.1.3提出跨文化学习策略的培训建议。

3.2调查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研究生一年级的医学类专业学生,分别从不同自然班进行整体抽样,以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包括在内。选择他们作为调查和研究的对象的原因是:大一学生刚刚入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学习策略正处于摸索和调整阶段;研究生经历了四年或者五年的本科学习,基本形成了一套稳定、有独特个性的学习方法。

3.3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来获取数据,了解医学类学生运用语言学习策略的总体趋势和不同特点,所提的问题是:“你觉得课堂或是课外能更好促进你语言学习效率的学习策略是什么?”

除此之外,还对教师在课堂上常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调查,提出的问题是:“你在课堂中,老师常采用哪种教学策略传授跨文化知识?”

调查列出了30多种学习策略,学生就提出的问题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调查对象可以就问卷内容提问,问卷完成后马上收回。

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对本研究有用的一些数据经过筛选和分类,如下表所示。

4.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问题1:“老师常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传授跨文化知识?”(1)讲解和分析医学英语语篇模式;(2)以医学词汇间的文化差异为契机;(3)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卡方检验的结果:χ2=31.441,P=0.000,三个年级有差异。

问题2:“你认为哪些教学方法更能促进英语学习?”三个年级作比较,(1)角色表演;(2)通过中译英的方式;(3)提出相关医学论题讨论;(4)观看医学英语影视作品。卡方检验的结果:χ2=13.751,P=0.033,三个年级有差异。(5)利用直观的图片构建起相关背景知识框架;(6)口头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三个年级作比较,χ2=12.893,P=0.045,三个年级有差异。

问题3:“你认为怎么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1)主修或选修有关医学英语课程;(2)上网查阅有关医学英语资料。三个年级作比较,χ2=20.738,P=0.008,三个年级有差异。

对上面表格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三个年级学习策略使用的异同及教师常采用的教学策略和学生认为对他们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间的差异。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最多的策略是接受和发出信息,为输入和输出创建框架的认知策略,主要的方式是讲解和分析英语语篇模式及通过中译英的方式来讲解文化背景知识,这和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更多的同学表示更愿意观看相关的医学英语的电影和录像、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这表明在学生看来,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更大的帮助,而这恰恰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最少的策略,这一组的差别是最大的。

教师在大一、大二和研一学生的教学过程所采用的策略,无论是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还是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并没有随着学生学习英语时间的变化、知识结构的改变而改变,而是一直沿袭老的办法一视同仁对待学生,三个年级使用的教学策略基本一致。教师相对使用更多的是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对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忽视的趋向。

观看相关的电影、录像和以医学英语词汇间的文化差异为契机是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策略,他们认为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文化氛围也很重要。他们更注重采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他们认为教师对这类策略的使用对跨文化学习的帮助更大,更有利于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尽管策略的使用差别很大,但也有着共同和相似之处。提问、与他人合作和理解他人的社交策略,教师和学生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很少使用,向朋友请教和提出相关论题进行谈论使用的频率也非常少。特别是向朋友请教,研一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使用,大一和大二使用的人也寥寥无几。教师和学生对记忆策略的使用也很相似,表现为对观看医学英语电影和录像都很感兴趣。

5.启示

从本研究看,在医学类院校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应用不管从教师方面还是从学生方面来看都不尽如人意。对学生而言,虽然研究生语言学习策略的意识比本科生稍强一些,但整体来讲,学习策略的使用大多还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自觉性不是很高;对教师来说,在策略的使用上手段非常单一,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对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生不应该“一刀切”,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和使用教学策略,对英语学习者进行必要的策略训练,这才能对医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长远的意义。

教师可以从策略入手,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课堂活动,也可以依据教材的内容,把相应的策略训练穿插到教学当中。总体要遵循实用的原则,讲究教学方法,讲究适度性、多元化,避免枯燥乏味。医学类院校的英语教师除了要注意自身教学策略使用是否得当,还要向学生介绍语言学习的策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有意使用。具体来说,本研究对医学类专业跨文化教学有以下启示。

5.1师生互动

鉴于老师和学生在使用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的频率都非常少的情况,师生间应该多一些互动,营造一种心理气氛,就像韦塞尔(Withall)所说的“社会情感氛围”,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相互作用的个人内心体验以及群体的集体精神及情绪。例如:我们可以把课堂设计成一家医院,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科室。老师和一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医生、病人,看病或者问诊。病人要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病症,医生也要提前准备好提问的方式、怎么解答病人的问题、怎么开处方、怎么治疗等。这些方法一方面能扩大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另一方面能促进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为学习英语营造出一种心理气氛,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控制情绪。

5.2各课型互动

集体学习,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规范医学英语跨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以让学生收集学习资料,汇编成册,然后请学生作专题讲座,把一个专题介绍得更全面、更透彻,避免课型之间各自为政。也可以请外籍教师举办医学讲座、医学学术演讲等,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文化教学,讲座听完后,学生必须查阅相关医学知识,撰写发言稿或者论文。还可以观看医学英语影视作品,如《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雷》和《豪斯医生》,医学专业相关词汇相当丰富,涵盖诊断学、药学、病理学、护理学、康复学、解剖学、医疗设备名称、治疗方法等。在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对话和文化内涵,还能加强学生对医学相关专业词汇发音的感性认识。

5.3各学科互动

从全校来看,可以把医学英语设为选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修,在完善医学英语的基础上再谋求与社会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学科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

5.4学习策略多样化

调查发现,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时,对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不均衡,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多种学习策略的意识;不用的学习材料,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另外,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该多样化,注意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和年级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经常变换,如看图说话、情景对话、人物采访、医学新闻报道、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这些活动有利于营造自然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鉴于本研究的数据都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因此结论的广泛性可能不足,适合作为假设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此外,该课题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可以和面谈相结合,让受试者陈述有关看法的原因,也可以和课堂观察结合,实际考察课堂上跨文化学习策略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情况,对结论再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Rubin.J.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 [J].TESOL Quarterly,1975.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

[4]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e know[M].1990.

[5]Biggs,J.B.Idividual and Group Differences in Study Processe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9,(48):26-7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