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个人债券投资8篇

时间:2023-08-29 09:18:17

个人债券投资

个人债券投资篇1

股市走牛时,债券投资较受冷落,但是随着近期债市令人瞩目的新动向以及股市风险的不断积聚,债券投资在投资者眼里的位置显得重要起来。相对于沉浸已久的股市,投资者持币面对债市的机会时不免觉得有些陌生.而接触一个个形色各异的债券品种时,当初的选股的经验已全派不到用场.分析一只新股票,要看它的基本面技术面的表现,那么面对一个新债券品种,投资者要考虑到那些呢?

提高流通性

很多债券投资者认为,债券投资就是在债券发行的时候买进债券然后持有到期拿回本金和利息。这样就忽略了债券的流通性,而仅仅考虑了债券的收益性和安全性。

债券的流通性就是能否方便地变现,即提前拿回本金和一些利息,这是债券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很多的债券由于没有良好的流通渠道,所以其流通性极差。债券的流通性与安全性和收益性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流通性能够使得投资者有机会提前变现回避可能的风险,也可以使投资者能够把投资收益提前落袋为安。良好的流通性可以使得投资者能够不承担太高的机会成本,可以中途更换更理想的债券品种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如果能够成功地实现短期组合成长期的策略,中途能够拿回利息再购买债券就变相达到了复利效应。所以,债的流通性是与安全性和收益性一样值得考虑的特性。

要提高债券的流通性,就必须有相应的交易市场。目前国内的三大债券市场是银行柜台市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前两者都是场外市场而后者是利用两大证券交易所系统的场内市场。银行柜台市场成交不活跃,而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个人投资者几乎无法参与的,所以都跟老百姓的直接关联程度不大。交易所市场既可以开展债券大宗交易,同时也是普通投资者可以方便参与的债券市场,交易的安全性和成交效率都很高。所以,交易所市场是一般债券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的市场。

交易所债券市场可以交易记账式国债、企业债、可转债、公司债和债券回购。记账式国债实行的是净价交易全价结算,一般每年付息一次,也有贴现方式发行的零息债券,一般是一年期的国债。企业债、可转债和公司债都采取全价交易和结算,一般也是采取每年付息一次。债券的回购交易基于债券的融资融券交易,可以起到很好的短期资金拆借作用。

这些在交易所内交易的债券品种都实行T+1交易结算,一般还可以做T+0 回转交易,即当天卖出债券所得的资金可以当天就买成其他债券品种,可以极大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交易所债券市场里,不仅可以获得债券原本的利息收益还有机会获得价差,也便于债券变现以应付不时之需和抓住中间的其他投资机会。

投资者只要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开立A 股账户或证券投资基金账户既可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债券发行和交易。也就摘去年的这个时候甚至更晚一些的时候,银行门口还会经常看到排队购买国债的长龙。很多人花一早上排队甚至从前一天的傍晚就开始排队,就是为了买上一些在银行发行凭证式国债或电子储蓄国债,而对交易所内发行和流通的债券敬而远之。半年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在火热的股市行情中急切地排队开立了股票户,早已把当初对证券公司的恐惧和贬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实,证券不等于股票和基金,还包括债券,证券营业部里还有一个债券交易平台。这需要投资者对于证券营业部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利用交易所的资源获得更多更稳的投资收益。随着公司债的试点和大量发行,交易所债券市场将会更加热闹。

顺便提一下,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储蓄国债也不是必须持有到期的,也是可以在银行柜台提前变现的,只是会一些利息方面的损失,本金不会损失,需要交一笔千分之一的手续费而已。到底是否划算,就要看机会成本的高低了。

注重关联性

债券和股票并非水火不容的,可转换债就是两者的一个结合体。可转债既有债券的性质,发债人到期要支付债券持有者本金和利息,但可转债又有相当的股性,因为可转债一般发行半年后投资就可以择机行使转成股票的权利,债权就变成了股权,债券也就变身为股票。普通的可转债相当于一张债券加若干份认股权证,也有债券和权证分开的可分离债,两者同时核准但分开发行和上市。普通可转债是债券市场的香饽饽,发行时会吸引大量资金认购,上市后一般也会出现明显溢价,特别是在牛市的背景下,普通可转债的价格会随着对应股票的上涨而不断攀升。普通可转债的转股是一条单行道,转成股票后就不能再转回债券了,所以转股时机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分离型可转债的债券部分由于利息较低还要交纳20%的利息税,所以上市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交易价格都会低于100元面值,而权证则会成为十分活跃的交易品种。

总的来说,投资可转换债券的投资风险有限,如果持有到期几乎就没有什么投资风险,但中间可能产生的收益却并不逊色于股票。所以,可转债是稳健投资者的绝佳投资对象。

利用专业性

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的品种和数量都会迅速增加,债券的条款会越来越复杂,债券的交易规则也会越来越多,这样债券投资就会越来越变成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那么,依靠专业人士来打理债券投资就越来越有必要了,债券投资专业化会成为债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实,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债券基金、偏股混合基金和保本基金都是主要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基金。货币基金以组合平均剩余期限180天以内的债券和票据为主要投资对象,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很好的替代品。短债基金以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超过三年的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理论上收益会比货币基金高一些。债券基金的债券投资比例不低于80%,可以持有可转债转换成的股票。混合基金中的偏债基金也主要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同时还可以灵活地配置一些股票,也是风险较低的保守型基金。保本基金由于有保本条款,也是配置以债券为主的保守型资产组合。由于股市的大涨,这些基金的收益与股票基金或偏股基金的收益相比要少的多,规模也出现比较大的萎缩。但是,公司债的试点会带来债券市场比较大的发展,股市风险的逐步堆积也会让这些基金成为投资者的理想避风港。

个人债券投资篇2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上的连幅震荡,投资者纷纷考虑向债券投资转向,加上“降息”这股东风,不少人更是把债券当作了投资的新宠。记者从一些银行的理财柜台了解到,近期关注度最高的产品莫过于以债券为投资标的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同时与股票型基金的受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券基金的销售也非常热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近20只债券型基金,创下了2005年以来同期的最高纪录,截至9月份,募集到的资金为774亿元。

“债券类投资成为了市场热门,我是不是也该转转向,把现有的投资转作债券产品呢?”相信不少投资者正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事实上,作为资产组合中的重要配置之一,债券类产品稳健的特征,能够平衡组合中的收益与风险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工具。但是,如果把债券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就需要根据投资者个人的理财需求、市场的情况进行定夺,选择较佳的投资机会,而从目前的投资市场的情况来看,眼下倒未必是进行债券投资的最好时机。

国债收益不具吸引力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进行债券投资的主要渠道是国债和公司债,然而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两类产品的收益性和安全性上不能达到很好的均衡,也就很难作为个人投资组合的主力产品。

如记账式国债,虽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是其内在的收益率却很难让投资者感到满意。以国债市场上目前收益率最高的06国债(3)为例,到期时间为2016年3月,票面利率为2.8%,债息为每半年支付,目前的市场交易价格为93.934元。投资者如果购入些国债并持有到期,价差收益及期间获得的利息收益合计,折算下来,可以获得的年收益率约为3.89%。这是记账式国债市场上目前年收益率最高的一只债券,但对于一笔7.5年的中长期投资来说,不足4%的收益率显然并不具备吸引力。像5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也达到了5.85%,即使扣除5%的利息税,较记账式国债的收益也有一定的优势。而其余较多的长期国债品种的收益,基本在3.6%~3.8%的范围内。当然,如果考虑到潜在的降息因素,存款利率的降低,会提高债券的价格,此时将债券售出,可以获得一定的价差收益,但由此提升的债券收益率与7~10年的投资期限相比较,并不能视为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公司债并非“稳赚不赔”

相比之下,公司债的收益虽然较高,但蕴含的风险则是个人投资者不可忽视的。如目前票面利率较高的公司债,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上。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在融资渠道上受到了较多的限制,特别是银行收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额度。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低迷,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处于“难产”中,发行公司债成为了这一行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债券发行公司的运营情况,都可能影响到未来债券利息与本金的偿付能力。很多投资者都把债券作为“稳赚不赔”的投资产品,事实上,债券依据其类型、信用等级、条款的不同,内在的风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雷曼兄弟的倒下,始作俑者不就是其投资的一系列债券和债券衍生品?

目前收益率居前列的公司债产品中,典型的如08新湖债,也大多缺乏担保机制。由于很多商业银行都暂停了债券发行的担保业务,包括公司债。因此,在一些债券的发行中,并没有加入担保条款的设置。对于这一类型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公司的经营出现问题,又没有第三方公司的担保,便很可能出现债券的偿付风险。在可分离债纯债产品中,08葛州债、08国安债和08青啤债也是缺乏担保设置而出现高收益的例子。

除了偿付的风险之外,个人投资公司债的另外一个风险在于其流动性。尽管公司债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地进行买卖,但事实上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并不大,尤其对于资金量较大的个人投资者来说,短期内顺利成交,往往还需要取决于外部市场的因素。

债券型基金重“安全”

与个人直接投资债券相比较,投资债券型基金显然拥有众多的优势。首先在于债券型基金的投资范围更加广泛,债券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标的主要是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央票等,以及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的股票等。同时债券基金的流动性较强,不像个人直接投资债券那样,往往要受到交易市场成交量的制约。而且,机构投资者在一些特定债券产品的销售时,往往有着个人无法匹敌的优势。因此,在股票型基金销售冷淡的环境中,债券型基金反而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但是,债券型基金由于具备了“安全”的特质,所以需要对收益性有所牺牲。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9月底,今年以来净值增长居前的三只债券型基金分别为国泰金龙债券A、大成债券A、B和交银施罗德增利B,所对应的净值增长率5.2754%、5.2189%和5.11%。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以来的债券型基金的表现来看,由于基金投资范围的不同,收益率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其中,收益位居前列的债券型基金主要集中于纯债基金产品上;以往能够通过新股申购获得较高收益的债券型基金,则由于新股申购收益大不如前,拖累了债券型基金的收益;而损失较为惨重的是可少量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债券型基金,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净值也出现了负增长,像国投瑞银融华债券,今年以来的净值下跌幅度超过了23%。

因此,近期新发行的几只债券基金,毫不例外都把安全性放在了首位。如近期正在发行的光大保德信增利收益基金,80%资产投资债券,其余20%用来申购新股、增发新股和可分离债等非债券类产品的投资,该基金规定,不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其申购的新股或者权证,将在上市后3个交易日内卖出,以达到严格控制持有期,减少证券市场波动风险的目的。

全债投资偏于保守

债券型基金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不少投资者甚至希望把自己的全部投资换作债券型基金。

个人债券投资篇3

风险种类

虽说债券投资的风险较之股票和期货要小得多,但仍然存在以下风险。

利率风险 银行基准利率的变化,导致债券价格和投资收益率发生不确定性变化。

购买力风险由于通货膨胀的发生而使债券持有人投资收益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信用风险发行债券的公司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行责任无法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流动性风险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从而影响投资者收益的风险。

收益率计算

债券投资收益率是衡量债券投资者实际收益水平的指标,用债券投资的总收益与其投资本金的比率表示通常采取年收益率的形式。

发行期债券收益率=(未来到期本息-发行价格)/(发行价格×偿还年限)×100%。

债券到期前,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债券的投资收益率=(卖出价格-购买价格+持有期间分得的利息收益)、(购买价格×持有年限)×100%。

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债券的预期收益率=(未来到期本息-买人价格+持有期间分得的利息收益)/(买人价格×剩余期限)×100%。

投资原则

债券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收益,但也要控制风险,购买债券时应注意分析债券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种类债券的票面收益率、不同债券发行人的偿付综合实力、不同债券的偿付担保方的实力和背景、权威机构对不同债券的信用等级的评定和不同债券发行后的流通方式设计。投资者可以根据对收益回报的要求以及家庭财产的风险承担能力,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投资。

债券中的国债

国债和债券是什么关系呢?国债是债券的一种,专指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国家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凭证。目前投资者投资的国债主要有以下几类。

凭证式国债

是一种以记名收款凭证形式发行的国债,债券票面上记录有关债权债务的各项必要规定,凭证式国债可以挂失,但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计息,到期后投资者以国债凭证收取本息。

储蓄国债

是财政部在国内发行,通过部分商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不可流通的人民币债券。

个人债券投资篇4

关键词债券投资风险防范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伯恩斯坦,达摩达兰.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个人债券投资篇5

关键词:债券;政府管制;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125-02

一、公司债券的种类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中主要包含两种公司债券,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司债券,以2005年重新修订的《公司法》和2007年出台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为基础,申请发行必须经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一种是准公司债券,又称为企业债券,属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一类特殊固定收益产品,约束其发行行为的指导性法规是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企业债券实质属于具有“国家信用”的准政府债券。公司债券概念比企业债券概念的外延要大得多,企业债券只是公司债券的一个特定形式。

二、公司债券市场化的必要性

从市场公平和效率的角度来分析,加快中国公司债券的市场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第一,从企业角度来看,市场化有利于拓宽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建立企业的主动型融资渠道。公司融资的三个主要途径是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虽同属债务,但对于企业来说,发行公司债券的便利性显然比银行信贷高,主要特点包括:(1)能满足企业巨额、中长期资金需求;(2)付息方式灵活;(3)发行主动性强;(4)发行安排灵活。另外,从公司债券融资的优势理论考察中,债券融资与发行股票相比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更何况多渠道融资方式优势各异都能为企业融资带来便利,因此,有必要实现公司债券的市场化。

第二,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市场化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选择投资品种。截至2013年8月,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己达45万多亿,大量闲置资金滞留银行使风险集中于银行,如何引导居民储蓄的合理分流,规避整个经济过于依赖银行可能带来的不良贷款危机已 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之一,公司债券的市场化使得该市场的交易工具更为丰富,提供市场化的利率波动信号,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推动整个市场扩大规模、增强功能。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司债券投资风险较股票小,收益较银行储蓄和国债高,本息的偿还也有较强的制度保障,显然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

第三,从金融市场结构的发展看,公司债券的市场化发展实际上同时关系到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均衡发展。国际经验表明,缺乏一个完善的公司债券市场,不仅会直接制约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及其运行的效率。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股票定价在市场就难以明确,市场投资者需要通过对公司债券收益率的分析来进行相应的投资组合和投资选择,进行风险管理。从国外经验来看,公司债券市场也是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公司债券市场有助于改变国内金融机构创新不足的局面。从中国当前的市场结构看,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空间比较大,可以弥补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不足,并最终促进整个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影响公司债券市场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分析

公司债券市场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政府对于公司债券市场管制的失衡,其根源在于政府对公司债券市场的认识存在误区。但就目前政府主导下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政府管制的角度来分析,具体包括三方面:

(一)公司债券发行的政府管制不当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侧重于国有企业为债券发行主体,而对民营企业发行债券除了对发行额度进行控制外,并通过法律对发行主体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然而现实中,国有企业改革尚待进一步深化,产权关系尚未理顺好。尽管这些年来国有企业债券发行人性质已经逐渐符合《公司法》中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要求,但从公司债券本身所带有的发行人特征来看,国有企业债券还是带有“政企不分”的特点,即国有企业实际上是公司债券、国有企业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市政债券的复合体。虽然国有企业仍将是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允许民营企业作为债券融资主体,必将扩大公司债券的市场发行规模,对债券融资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公司债券流通的政府管制不当

公司债券发展三十年来,发行市场逐步走向规范。但流通市场却发展缓慢,与债券发行市场相比,流通市场的发育较为滞后,阻碍了公司债券的市场化发展。为什么流通市场滞后?这与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持券结构有关。根据国外的经验,机构投资者一般占企业债券总投资额的60%~70%。在中国由于所发的公司债券多数是三至五年的短期品种,适合个人投资者的短期投资偏好,因而其持有者也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比较注重债券的利率和定价方式,以有效规避利率和流动性风险,而期限的长短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但如果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都很小,且利率水平和定价方式合理,机构投资者则更加愿意投资长期品种。因此,必须尽快解决公司债券流通问题。

(三)公司债券利率的政府管制不当

公司债券的利率反映了公司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商品的市场价格,利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债券的投资价值,是投资者决定是否购买的最重要的依据。因此,公司债券利率的高低是否适中、付息方式设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公司债券的发行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公司债券利率必须基于发行人的信用状况和企业债券市场情况,按照市场规律确定。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政府对公司债券特别是企业债券利率有明确的政策管制。利率机制作用未能发挥,投资价值不能实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的40%。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明确将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利率的市场化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多次场合都提出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公司债券作为一种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商品,应该走在利率市场化前面,尽早实现公司债券利率市场化。

四、有效管制的实现途径

为了保证公司债券市场的安全和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加强对公司债券市场的有效管制,特别是要针对债券市场的特点,从特有的角度介入债券市场,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债券市场的稳定高效运行。从一般意义上说,有效监管意味着必须同政府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要以基本的规则为前提和基础。

(一)调整政府管制的因素

首先,要淡化或者逐步取消计划规模管理,只要企业需要、市场认可;能发出去,能及时兑付,就应该给企业一个融资机会。中国目前股票发行已经按照市场化模式步步推进,取消额度限制,发行规模完全由发行人自身情况和资本市场决定。其次,放宽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限制,在保证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同时,可以用于调整债务结构、资产重组等其他真实合法的用途。第三,取消中央和地方企业债券的分类办法。原来作这样的界限划分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一是企业归属的现实状况,二是申报渠道和审批机关有所不同,三是发行范围不一样。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第四,尽快推行公司债券发行核准制。这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要求,政府要淡化对债券市场直接控制。核准制主要对发行文件进行合规性审查,这也可以达到分散风险,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推行核准制要明确和强化参与公司债券运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责。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统一的监管思路及细化的框架,特别是要改变目前“领导下达,发行审批”制度,淡化或逐步取消计划规模管理,向市场化的“核准制”过渡,“核准制”实质在于把对企业还本付息能力的评判归还给市场。

(二)调整市场监管的因素

1.强化社会监管和健全担保制度。公司债券发行人应该也像上市公司一样,定期中期和年度报告,影响还本付息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告,以提高公司运作透明度,释放潜在的风险。信息的真实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债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为了推动政企分开,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公司债券市场应该建立健全担保制度。

2.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中介机构的工作性质都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公司债券全面情况,一是提高发行人的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作出理性的判断,自主决策;二是可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可以起到提高发行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偿债意识的作用。

3.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公司债券作为一种信用工具,能否发得出去、到期能否及时兑付,关键在于发行人的信用级别的高低,投资者判断某种企业债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信用评级公司做出的评级结果是其最重要的依据。要改善信用评级,重塑信用评级客观公正的权威性。一是继续把信用评级作为发行公司债券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二是规范信用评级行为,包括评级体系的完善合理、评级结果的公正等;三是公司债券利率确定一定要与评级结果相一致,级别不同的公司债券,利率一定要体现出差别。只有这样才能使评级结果真正成为公司债券投资的重要依据。

4.培育稳定的市场投资者。公司债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有一批稳定的投资者来维持,而目前国内正是缺乏这样一个稳定的债券投资者队伍。缺乏稳定的投资者进行债券投资是因为他们对债券市场发展的前景不明朗,缺乏对债券投资的信心。近几年来,公司债券发展一直处于徘徊境地,发展缺乏连续性,投资者在安排自己的投资策略时很难把握,影响了其对公司债券投资的信心。此外还应特别注意机构投资者的培育。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数量都是其成熟的标志,缺乏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就从根本上缺少了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二东.中国公司债券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个人债券投资篇6

高盛指出,境外资本参与度如此之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市场准入上所面临的困境,离岸投资者受限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计划等渠道的资金配额,束手束脚。不过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过去两年来,中国国内债券市场开放出现重大进展,2016年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批准“债券通”计划,都是例证。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将中国国内债券纳入全球债券指数将是关键性的里程碑。高盛预计,将中国国内债券纳入全球指数的举措可能将在2018到2020年间分阶段逐步完成,期间或将有高达2500亿美元的境外资本流入中国债市,可能会大大减轻中国的资本外流压力,甚至导致资金流向的反转。

Q1:中国国内债券市场到底有多大?

目前中国债市已经以59万亿人民币(约合8.5万亿美元)流通债券位居世界第三,但相对于中国GDP总量仅占到77%,不及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更是远低于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占比水平(图一)。

而公司债券市场已占到社会融资规模的11%(一季度末),远高于2007年末的1.8%,但银行贷款仍然是非政府借贷方的主要融资渠道,债市仅占到公司部门信贷来源的很小部分(图二)。

中国债市在政府债、金融债和公司债之间的比例分割较为平均,各占整个债市规模的约三分之一;但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近93%的流通债券仍然是由与政府相关的发行方发行。金融债当中,最大的发行方为政策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其余大部分也来自于中央政府作为主要控股方的四大商业银行。公司债当中,高盛预计截至一季度末,有近87%的流通债券是由国有企业发行。

Q2:谁在持有中国国内债券?

银行是中国国内债券的最大持有者。虽然中国债市规模增长迅速,大部分债券仍集中在少数持有者手中。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数据(高盛预计该网站覆盖约80%的中国债市)显示,至一季度末,约56%的中国国内债券由商业银行持有。2007年末,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约占中国债市规模的59%,所以在过去十年中这一比例未有明显改变。

若将目光转向政府债券持有情况,就会这一倾向更加严重。G20国家当中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占比平均不到20%,而中国的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的比率则高达68%(图三)。在高盛看来,这说明中国债市还没有起到“金融脱媒”的作用,大部分债券仍然由商业银行持有,资金供给仍未能绕开商业银行体系。

相比之下,公司债则开始脱离商业银行,向基金机构转移。2007年末,商业银行持有近45%的公司债,而基金机构持有比例仅为8%;到2017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持有比例已降至18%,而基金机构持有比例则增长至47%,跃升成为公司债的最大持有者(图四)。高盛认为这是可喜的进展,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储蓄散户正将银行账户当中的存款转投基金机构。

从其他市场构成来看,中国国内投资者在投资多元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养老金的入市步伐。随着中国金融业不断成熟,可供选择的保值投资选项日益增多(例如公募基金,共同信托基金以及财富管理产品),高盛相信将会有充足的国内债券需求,促使中国国内投资组合进一步多元化。

到一季度末,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国内债券总额约为830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债市规模的1.4%;截至2016年9月底,中国政府债券的境外持有量仅为3.7%,远低于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末,境外官方持有的人民币资产约占中国GDP的0.8%左右(图五)。若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度追赶上日本或澳大利亚的水平,约占到GDP总量的10%到20%,将意味着未来十年中会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固定收益投资流向中国债市,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Q3:如何看待中国债市发展前景?

高盛预计,到2027年中国债市规模将达到229万亿人民币,相当于GDP总量的134%。作槎员龋目前中国债市规模为59万亿人民币,相当于GDP总量的77%。也就是说,十年后中国债市流通市值将是当前规模的3.88倍。

高盛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官方财政赤字在GDP总量中占比约为3.5%。隐含的财政资金需求总额约为4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65%将通过发行国债募集。这表明国债净发行量约为31万亿元,意味着国债市场总规模将从2016年底的12万亿人民币增加到2027年的43万亿人民币。

随着财政部进一步紧抓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盛预计未来十年共计6万亿人民币的非债券借贷将被转换为地方公债,再加上政策银行发行债券,预计到2027年政策债券和地方公债总额将达到126万亿人民币。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状况收紧,使得高盛预计公司债和金融债增长率到2027年将减速至10%(图六),稍高于GDP名义增长。据此高盛预计私有部门债券总量将在2027年达到60万亿人民币,其中流通公司债42万亿人民币,金融债18万亿人民币。

Q4:中国债券是如何交易的?

中国国内债券共有三个交易渠道: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证券交易所,以及场外交易(over-the-counter, OTC)市场。每个渠道都有各自的限制,并非所有种类的债券都可在全部三个渠道进行交易: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大约83%的债券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交易(图七)。由于银行是中国国内债券最大的持有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也要远超其他两个渠道。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7月放宽监管,允许外国央行、超国体和财富基金进入CIBM,2016年2月监管又进一步放松,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该市场。CIBM上可以交易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政策银行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商业票据。

证券交易所:截至2017年3月底,15.5%的债券在证券交易所注册交易。可供交易的债券差频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在过去几年当中,交易所的债券交易量依托公司债规模的快速增长,得到大幅提高。2010年仅有不到5%的债券在交易所上进行交易,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翻了三番(图八)。

场外交易(over-the-counter, OTC) : 仅有约0.3%的流通债券在OTC市场注册交易。OTC市场允许银行可以直接与非银投资者交易债券,但OTC市场上允许交易的债券种类仅限政府债券,政策银行债券和企业债券。近年来OTC市场上的债券交易量日益减少,高盛认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CIBM市场的逐步开放,允许更大范围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

Q5:目前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进入中国债市?

目前境外投资者有三种途径进入中国债市:QFII、RQFII和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注册。第四种途径,即“债券通”计划,已正式宣布但还未投入运作。在去年2月CIBM渠道开放之前,大部分境外投资者只能通过申请QFII或RQFII额度,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 2002年QFII项目正式投入运作,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证券市场。若要获得QFII资格,境外投资者首先需要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并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除财富基金和外国中央银行以外的投资者,基于投资者总资产(AUM)的一定比例均面临投资配额(图九)。额外的配额可以向外管局进行申请。在以美元计价的配额内,投资者可以把在岸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然后便可在交易所上交易股票或债券,或者在中国人民银行注册后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前曾有规定最多允许50%的配额投资于债券,但在2016年这一规定得到放宽。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与QFII类似,要获得RQFII资质的境外投资者也需要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并在外管局进行登记。有一点不同是投资配额的计价单位是人民币。一旦配额下发,境外投资者需要在离岸市场购得人民币,再将人民币汇入中国境内,其后他们便可对交易所或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在高盛看来,RQFII市场的发展反映出了中国政府开拓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渴望。(图十)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 自2016年2月开始,境外机构投资者便可在中国人民银行注册登记,于在岸现金债券市场中进行交易。一旦当地保管人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注册许可,他们将开设一个中国外汇交易系统(CFETS)账户和一个清算账户。中国境内有两个主要的清算所,上海清算所用于清算商业票据和中期票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CCDC)用于结算政府债券和政策银行债券。(图十一)

Q6:内地香港开通“债券通”有何影响?

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声明批准“债券通”项目的设立。类似于此前设立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将通过香港证券交易所,向境外投资者打开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大门。(图十二)

市场预期“债券通”最早将于今年7月开始运作。虽然譬如具体交易流程、利率/汇率对冲可行性和具体哪些境外投资者可以使用该渠道等方面的具体信息仍有待公布,但高盛认为“债券通”的运行将对中国债市影响深远,并加速中国债市计入全球债券指数的步伐。

目前已知的是,初期先开通的是“北向通”,即只允许香港和其他境外投资者投资于中国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与“沪港通”、“深港通”不同的是,“债券通”将不限制每日买卖债券的额度。“债券通”还将提供CIBM市场的准入,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通”直接交易近八成的中国国内债券市场。

在“债券通”项目下,境外投资者的直接清算对象将是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管辖下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在高盛看来,这是“债券通”计划与前述CIBM注册渠道相比的一个重要优势,境外投资者将不再需要大陆境内的保管人代为清算,减轻境外投资人在清算流程当中所面临的障碍。

Q7:关键性的全球债券指数有哪些?

高盛指出三大主要全球债券指数:摩根大通GBI-EM全球多元化指数(JMP GBI-EM Global Diversified)、花旗WGBI指担Citi WGBI)、彭博巴克莱全球聚合指数(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高盛预计,若中国债市被纳入这三个指数,将会有约2500亿美元指数资金流入中国债市,具体为GBI-EM的200亿美元,全球聚合指数的1000亿美元和WGBI的1200亿美元(图十三)。

中国债市被纳入这些指数的时机,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何时能够解决市场准入,资金回流,税收和流动性方面的障碍。 高盛认为这可能会在2018年到2020年之间发生,在今年年内发生的可能性比较低。

Q8:纳入全球指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

随着2016年2月放开境外投资者的CIBM准入,境外投资者已经不再受到投资配额的限制。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政府持续施行债券市场自由化政策。

全球投资者正寻求资产配置多元化。

纳入全球指数有利于缓解中国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

中国政府债券目前仍大部分由商业银行持有,纳入全球指数将使得更多投资者进入市场,使得整个中国债市变得更加高效。

不利因素:

注册登记/ 市场准入流程的繁杂冗长仍然对境外投资者构成挑战。

各个全球指数对于“准入门槛”的定义不同且较为模糊,可能会在评判纳入资格时造成问题。

虽然中国政府允许在CIBM注册过的境外投资者通过在岸外汇远期合约进行对冲操作,但绝大多数境外投资者并未设立合约;在岸保管人所使用的外汇远期交易规则(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与境外投资者熟悉的规则(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也不尽相同。

最新发行(on-the-run)的债券每天的成交量都很大,流通性充足,而此前发行(off-the-run)的债券成交量则小很多,流动性仍然存疑。大部分债券集中持有在当地的大型银行手上,做市流程不如其他市场发展得那么完善。

虽然CIBM规则中并未限制资本回流,但由于中国外管局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收紧资本控制,造成境外投资者对能否顺利回收资本的相关担忧。

目前中国政府债券的清算条例规定,清算必须在T+1日内完成,境外投资者必须在执行交易前,向在岸保管人账户上存有充足的现金;由于目前第三方兑汇结算不被允许,在债券拍卖过后,汇兑清算的参考汇率也直接由保管人决定。境外投资者将更愿意看到T+2日乃至更长的宽松清算期限,这样便可以在交易完成后将恰好数额的资金汇入在岸账户,减少兑汇损失。纳入第三方兑汇结算也将是境外投资者希望看到的选项。

Q9:目前有哪些对冲工具可供境外投资者使用?

Q10:开放债券市场对于改善中国资本外流的状况有多大帮助?

在高盛看来,尽管人民币被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且中国国内债券市场自2015年以来对全球央行投资者已大致开放,但来自这些境外官方投资者的反应仍相对低迷。

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资产约为850亿美元,约占全球央行(除中国人民银行外)管理资产总规模的1.1%,远低于部分经济体量更小的货币,如英镑(4.4%)、加元(2.0%)、澳元(2.0%)(图十五)。

今年年初以恚随着美元指数持续走软,以及中国外管局进一步收紧资本项目外汇管制,资本外流速度由2016年的平均550亿美元/月,放缓至目前的美元150亿美元/月左右(图十六)。

高盛认为,若该趋势保持下去,且如上文所述,中国国内债券市场被纳入全球指数,带来2500亿美元左右的境外资金流入,可能会大大减轻中国的资本外流压力,甚至导致资金流向的反转。人民币或将由此迎来一波强劲的升值压力,全球债券指数资金的流入越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越强。

个人债券投资篇7

关键词: 债券投资 风险 防范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 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 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 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 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 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 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 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 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 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 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 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 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个人债券投资篇8

    关键词 债券投资 风险 防范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 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 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 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 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 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 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 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 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 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 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 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 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 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 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 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