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8篇

时间:2023-09-05 09:32:46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1

一、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审计的认识与重视

对于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对于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而从其原因分析入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认为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单位管理中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发挥。甚至很多领导会认为在单位内部做查账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的具体范围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无法充分的发挥审计工作实际功能。整个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形式引导下的运用单位,如果进行内部审计,基层工作人员甚至会认为是单位内部出现大问题的前兆,或者认为内部审计与自身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因此,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与支持配合都较为缺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推进。

(二)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并不是无序进行的工作内容,相反,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管理才能有效地让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提升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但是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统一的标准,同时制度的设计缺乏前瞻性,甚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部分单位相对机械地将审计规划依据上级单位指导展开,缺乏对本单位实际需求的考量,进而导致制度与实际工作开展需求不符合,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也缺乏翔实完善的审计计划,工作缺乏规律性、规范性,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也缺乏对应的监督考评机制,促使审计工作自身规范性受到质疑,甚至有多种的审计工作缺漏问题。

(三)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缺乏

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对于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审计工作本身是属于专业性较高的监督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多通过财务工作与纪检工作人员担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甚至在业务水平上综合素养相对偏低,无法在实际情况中发挥高效作用,弱化了审计工作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提升对策

(一)做好审计工作宣传与认知优化

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属于我国审计方面的三大主体形式,其中?炔可蠹圃谄渲蟹⒒幼畔喽灾鞫?的角色,同时属于单位内部的第一环把关,需要做好对审计工作的宣传,让所有人员意识到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所有人员对有关工作有足够的配合与认识,避免对相关工作产生特殊化的偏见。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各部门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配合责任,提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审计工作案例做必要的宣传,让人们通过案例来意识到审计工作的价值,从而调动配合的主动性。

(二)优化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中,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到针对性的综合素养的强化,需要逐步学习专业的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模式,不断的做好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指导,优化升级人员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同时要强调工作的责任心,提升工作谨慎度。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分级培训管理,依据不同员工的实际需求提供对应的培训课程安排,或者丰富培训课程形式,书面培训、网络培训、实体课程培训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联合作用配合处理。

(三)建立完善审计机制

要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制,要完善相关制度内容,一方面要参考专业审计工作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单位内部环境,从而有效的提升制度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日常要对审计工作计划与安排作出有效指导与讨论,有效的依据实际单位运营情况做好审计工作执行,出现问题要及时改善,提升审计工作推进的有效性。要认真落实制度内容,提升制度权威性,有效地促使制度化管理,形成审计工作机制。

三、结语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19-02

企业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经营安全,还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保障。然而,我国企业目前的审计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审计部门的工作受到极大干扰,独立性较差,且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负而影响,使得企业的审计工作而临着较大的风险。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使得企业审计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良好发展。

一、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所谓企业的审计风险,指的是企业的审计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结果并没有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且对于企业的审计意见也出现相应的差错和偏颇,造成企业审计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出现相应的问题,对于企业的正常运用和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企业的审计风险包括二种构成要素,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测风险。固有风险即由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出现问题而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出现差错;控制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问题而导致其经济活动受损,造成企业财务报表出现差错,进而影响审计人员的正常审计工作;检测风险则是指企业的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时,没有发现财务报表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形成企业审计风险。

二、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

企业审计风险的出现,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只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提高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迅速,而许多私营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大都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和素质。在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时,只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其掌管着企业的大量资金,而忽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现代管理体系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

(二)企业审计部门受到巨大干扰

由于我国企业的审计体制尚不完善,审计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不明确且没有得到有效保证,使得企业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受到巨大干扰,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彻底性和全而性。一些企业的行政部门强行干预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或者在对其工作的配合上存在严重不足。审计部门无法全而掌握企业的审计信息,且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受到巨大的干扰和影响,造成审计工作的判断力失准,使得审计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

企业审计风险的发生,很大部分原因来白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不到位,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完全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和效用。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知识和经验严重不足,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甚至完全空白,导致企业的财务存在着巨大的危险。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只靠财务部门的自觉和企业领导形式上的管理和监督,并不能实现良好的财务监督效果。许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受到金钱的巨大诱惑而监守白盗,造成企业财务上的巨大损失,对于企业的审计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造成企业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同时,企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企业的审计风险频发,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重大的恶劣影响。首先,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审计工作上的专业知识不足,且工作经验较少。这就使得企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金融和会计等专业的知识,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一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工作当中受到金钱利益的诱惑,放宽审计要求,甚至在审计结果上造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问题,直接导致企业审计风险问题的产生。

三、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探讨

(一)提高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

要想有效规避企业的审计风险,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提高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对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应当进行自我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白我综合素质和认识的提高,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将其有机运用到白身企业的管理当中。企业领导者应当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保证审计工作落实到位,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保证企业对于审计工作认识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保证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应当保证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其审计工作能够正常有效开展,而不会受到相关部门的干扰和约束。企业应当在部门权限上进行清晰的划分,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规定行政部门不得干涉审计部门的正常工作。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得到企业的全力配合,能够获得企业所有的财务信启、和审计信息,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应当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明确奖惩机制,对于干扰审计工作或行使贿赂手段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以有效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有序性。

(三)加强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落实

企业应当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落实,使得审计监督工作能够有效遏制经济违法现象的产生,保证企业财务和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应当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加强对企业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对于出现的弊端和问题进行调查并严肃处理,保证企业运营的严肃性和有序性。同时,应当充分保证监督人员的素质水平和道德水平,保证其监督工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确保企业监督工作合理、有效开展。

(四)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需要保证审计人员拥有专业的审计知识,还需要保证其掌握金融、法律和会计等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保证其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能够掌握审计内容,并保证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在审计工作当中恪守企业规范,不受他人的干涉和金钱的诱惑,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培训和考核,能够有效保证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3

一、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所谓企业的审计风险,指的是企业的审计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结果并没有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且对于企业的审计意见也出现相应的差错和偏颇,造成企业审计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出现相应的问题,对于企业的正常运用和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企业的审计风险包括二种构成要素,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测风险。固有风险即由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出现问题而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出现差错;控制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问题而导致其经济活动受损,造成企业财务报表出现差错,进而影响审计人员的正常审计工作;检测风险则是指企业的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时,没有发现财务报表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形成企业审计风险。

二、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

企业审计风险的出现,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只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提高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迅速,而许多私营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大都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和素质。在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时,只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其掌管着企业的大量资金,而忽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现代管理体系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

(二)企业审计部门受到巨大干扰

由于我国企业的审计体制尚不完善,审计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不明确且没有得到有效保证,使得企业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受到巨大干扰,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彻底性和全而性。一些企业的行政部门强行干预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或者在对其工作的配合上存在严重不足。审计部门无法全而掌握企业的审计信息,且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受到巨大的干扰和影响,造成审计工作的判断力失准,使得审计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

企业审计风险的发生,很大部分原因来白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不到位,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完全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和效用。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知识和经验严重不足,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甚至完全空白,导致企业的财务存在着巨大的危险。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只靠财务部门的自觉和企业领导形式上的管理和监督,并不能实现良好的财务监督效果。许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受到金钱的巨大诱惑而监守白盗,造成企业财务上的巨大损失,对于企业的审计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造成企业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同时,企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企业的审计风险频发,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重大的恶劣影响。首先,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审计工作上的专业知识不足,且工作经验较少。这就使得企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金融和会计等专业的知识,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一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工作当中受到金钱利益的诱惑,放宽审计要求,甚至在审计结果上造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问题,直接导致企业审计风险问题的产生。

三、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探讨

(一)提高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

要想有效规避企业的审计风险,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提高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对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应当进行自我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白我综合素质和认识的提高,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将其有机运用到白身企业的管理当中。企业领导者应当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保证审计工作落实到位,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保证企业对于审计工作认识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保证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应当保证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其审计工作能够正常有效开展,而不会受到相关部门的干扰和约束。企业应当在部门权限上进行清晰的划分,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规定行政部门不得干涉审计部门的正常工作。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得到企业的全力配合,能够获得企业所有的财务信启、和审计信息,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应当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明确奖惩机制,对于干扰审计工作或行使贿赂手段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以有效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有序性。

(三)加强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落实

企业应当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落实,使得审计监督工作能够有效遏制经济违法现象的产生,保证企业财务和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应当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加强对企业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对于出现的弊端和问题进行调查并严肃处理,保证企业运营的严肃性和有序性。同时,应当充分保证监督人员的素质水平和道德水平,保证其监督工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确保企业监督工作合理、有效开展。

(四)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需要保证审计人员拥有专业的审计知识,还需要保证其掌握金融、法律和会计等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保证其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能够掌握审计内容,并保证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在审计工作当中恪守企业规范,不受他人的干涉和金钱的诱惑,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培训和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4

一、当前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要求高、难度大,现有的内审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及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我国内审机构自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以来,经过广大内审人员的努力已经有了很大,但内审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等方面仍然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在内审机构的建设方面,还缺乏高层次的法规约束,内审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当局对内审工作的认识程度。当前一些单位对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审机构建设滞后。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单位内审机构不健全,还有的单位内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在机构改革和企业改制过程中还有许多单位内审机构被撤销或合并。在人员素质方面,各单位内审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老化、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差、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以及审计结论易被单位领导人的主观意志左右等现象。这些情况严重了内审机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2、内部审计缺乏完善的审计准则和执业规范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对干部的考核、使用,关系到对当事人经济责任的鉴定,风险大、质量要求高,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审计准则及执业规范体系,规定内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提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专业标准,明确内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等。现在审计方面已经出台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准则也正在逐步完善,而内部审计准则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影响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3、内部审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机制和质量保障体制。

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必须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除审计准则及执业规范外,还要求建立完善的审计责任追究机制和质量风险控制机制,为审计结果的正确性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内审人员出现审计质量问题,应当负有什么责任,如何追究,目前尚无明确规定,造成内审人员在审计中权力不清、责任不明,审多审少一个样、审好审坏一个样,缺乏强有力的风险约束机制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这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相适应。

二、内审机构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为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笔者认为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内审机构,提升内部机构在单位中的地位。

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并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对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应享有的职权、应承担的责任等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各部门单位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切实提高认识,从依法治国的高度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经济责任审计当作内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凡符合条件的部门单位,都必须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充实内审人员,以适应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2、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内审队伍。

责任审计工作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内审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技能精、作风过硬的内审队伍。具体措施是:一是提高内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认真中办、国办《暂行规定》及有关地方性法规文件,深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使内审人员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二是要强化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继续培训制度,使内审人员熟练掌握、审计、财务管理、准则规范及相关法规知识,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质量意识、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为了适应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应通过、考核等方式选送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当前的内审队伍中来。

3、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资格认证制,保证审计人员具有与其所从事工作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审计质量要求高、政策性强、审计风险大,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健康,建议对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审人员,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考试、考察等,选拔参加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审人员,规定必须达到一定条件的人员才有资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4、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责任机制的建设。

有关部门要参照《审计机关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尽快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准则和执业规范体系,对审计程序、审计方式、审计方法、审计质量管理、职业纪律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等做出明确规定,为内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行为规范和工作指南,将内审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机制,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出现营私舞弊或失职等行为,应对其所造成的审计质量负何种法律责任。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5

一、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目前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大量国有资产收益流失,甚至是国有资产的灭失。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对组织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能够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明显,有的内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问题和漏洞的保护伞。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通过内部审计,可以科学地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3.能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不合理的现象,严厉查处各种挥霍浪费和腐败行为。通过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资金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主要体现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其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序不够,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没有成本核算,财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的记账活动,没有必要再开展内部审计。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产生偏差,认为近年来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有些领导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受限。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监督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独立性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有的将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简单合并,内审人员同时也是实行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有的把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单位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分管,甚至有的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兼管。

3.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目前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审计的主体,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负有决定作用,而内审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但目前从数量上看,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上来看,一方面,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是年龄较大财务人员,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有的是安于现状,有的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不满意,因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充实审计知识,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切实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审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部门和单位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内部审计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其次,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内审人员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不断拓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路子,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保驾护航,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任务服务的作用。

2.要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独立性。实施内部审计,切实发挥出审计的监督职能,必须按照独立性的要求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应与财务部门分设,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不得同时在审计机构或财务部门任职,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6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审计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内部审计的辅助下通过多种方式对单位运作问题与潜在风险做有效分析评估,从而提出相对实际有效的解决对策与防范措施,从而发挥内部审计的实际价值。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有效地做好内部监督,是达到内部审计功能的基础条件,进而为单位运营改进与合理管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效的为单位运营提升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审计的认识与重视

对于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对于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而从其原因分析入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认为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单位管理中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发挥。甚至很多领导会认为在单位内部做查账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的具体范围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无法充分的发挥审计工作实际功能。整个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形式引导下的运用单位,如果进行内部审计,基层工作人员甚至会认为是单位内部出现大问题的前兆,或者认为内部审计与自身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因此,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与支持配合都较为缺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推进。

(二)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并不是无序进行的工作内容,相反,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管理才能有效地让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提升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但是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统一的标准,同时制度的设计缺乏前瞻性,甚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部分单位相对机械地将审计规划依据上级单位指导展开,缺乏对本单位实际需求的考量,进而导致制度与实际工作开展需求不符合,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也缺乏翔实完善的审计计划,工作缺乏规律性、规范性,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也缺乏对应的监督考评机制,促使审计工作自身规范性受到质疑,甚至有多种的审计工作缺漏问题。

(三)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缺乏

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对于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审计工作本身是属于专业性较高的监督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多通过财务工作与纪检工作人员担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甚至在业务水平上综合素养相对偏低,无法在实际情况中发挥高效作用,弱化了审计工作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提升对策

(一)做好审计工作宣传与认知优化

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属于我国审计方面的三大主体形式,其中炔可蠹圃谄渲蟹⒒幼畔喽灾鞫的角色,同时属于单位内部的第一环把关,需要做好对审计工作的宣传,让所有人员意识到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所有人员对有关工作有足够的配合与认识,避免对相关工作产生特殊化的偏见。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各部门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配合责任,提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审计工作案例做必要的宣传,让人们通过案例来意识到审计工作的价值,从而调动配合的主动性。

(二)优化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中,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到针对性的综合素养的强化,需要逐步学习专业的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模式,不断的做好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指导,优化升级人员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同时要强调工作的责任心,提升工作谨慎度。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分级培训管理,依据不同员工的实际需求提供对应的培训课程安排,或者丰富培训课程形式,书面培训、网络培训、实体课程培训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联合作用配合处理。

(三)建立完善审计机制

要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制,要完善相关制度内容,一方面要参考专业审计工作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单位内部环境,从而有效的提升制度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日常要对审计工作计划与安排作出有效指导与讨论,有效的依据实际单位运营情况做好审计工作执行,出现问题要及时改善,提升审计工作推进的有效性。要认真落实制度内容,提升制度权威性,有效地促使制度化管理,形成审计工作机制。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配合,同时也需要搭建健康的管理环境,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培养良好的审计习惯与认识,从而优化审计工作价值。

(作者单位为腾冲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 平华.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与研究[J].财经界,2016(35):294-295.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7

关键词:基层;绩效审计;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审计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开展审计工作的一个新方向并日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绩效审计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也可以推动政府建立合理的绩效审计制度,不断提高政府进行绩效审计的水平,可以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职能。但由于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在我国绩效审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遇到的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障碍性因素。解决好基层绩效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是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实现我国政府的审计目标。

一、我国基层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面临的困境

由于基层在经济发展水平及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上都较为落后,开展绩效审计的时间不长,在开展工作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形式。审计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绩效审计缺乏科学的认识,带有鲜明的传统色彩。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在诸多方面与中央、省市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不论是从审计对象、审计质量、审计深度还是审计结果上看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符合绩效审计的要求,也很难达到上级政府对绩效审计的要求。由于基层审计机关自身的特点及现实情况,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正确的认识。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主要是对财政收支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不论是人民群众还是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对于绩效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比较肤浅,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没有转变工作方式及思维方式,在工作中仍然具有传统的审计观念和审计方式,习惯于通过检查账本及寻找证据开展工作,这有利于发现在财政上的违纪问题,但却很难据此分析评价当地经济的效率。另外,绩效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像传统审计一样可以获得直接的成果,绩效审计的成果往往具有长期性,主要体现在长远收益上,短期内不容易体现出来。现阶段,审计人员在传统审计工作仍然有较大的压力,绩效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投入较多的精力,而成果在短期内也不明显,这就导致了部分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认为绩效审计是没有必要的。

2.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从国外开展工作的经验来看,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有效支持,需要得到国家在立法上的保障。但由于我国绩效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还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许多投资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法律及政策的重要性,认为应该要完善决策程序,使重点项目从立项、决策、投资直到完工验收都要进行绩效审核,并使之法制化、制度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还未出台统一的关于绩效审核的法律法规制度。绩效审计工作还缺乏法律的保障和约束,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3.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绩效审计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但是当前作为阻碍绩效审计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之一就是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不同,评价时难以确定是以审计对象的效果性还是经济性为标准。即使是同一个项目,也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而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影响到审计结果。这就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每在审计一个项目前,审计人员就要与审计对象讨论协商绩效审计的标准问题,尽量寻找一种大家公认的、双方不存在分歧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绩效审计体系的缺失,对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对项目进行评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审计方法不科学及审计技术薄弱。绩效审计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应用管理学、统计学、教育学、社会学、计算机分析系统等众多学科。绩效审计注重数量分析以及对决策模型的研究,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绩效审计的分析过程中。但是,从目前来看,基层绩效审计仍然缺乏科学的方法,审计技术与方法不统一。由于审计对象的不同,审计人员可以自由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审计。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绩效审计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加以运用,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整体来看,基层绩效审计人员素质并不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素养,不能熟练的掌握绩效审计的技术,欠缺独立完成绩效审计工作的能力。

二、基层审计机关面对困境的出路

1.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可行性强的评价体系是基层政府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必然要求。由于政府的审计对象繁多,情况较为复杂,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及它们的特点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绩效审计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标准的评价标准要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基准,参考制定。社会效益则要根据审计对象的行业性质来确定。由于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社会效益。因此,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可以具有原则性的规定,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一些补充条款,不断完善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

2.改进审计方法。绩效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搜集审计证据,并根据审计标准对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最终得出审计结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特别是搜集审计证据以及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时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及审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并遵守适用性和层次性的原则。绩效审计常用的方法包括目标评价法、观察、调查、专家咨询法等。

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是影响绩效审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绩效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多个学科的知识,也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绩效评价体系,这就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必须积极开展对审计人员的再教育工作,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及培训活动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及工作能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工作面临的困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意识到基层的绩效审计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只要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出路,循序渐进的加强在评价体系、审计方法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基层审计机关会不断的在绩效审计工作上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内部审计工作是审计监督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客观、独立的咨询和评价活动,在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并为组织增加更多的价值。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且对事业单位的提供社会服务能力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

对于工作的认识是促进工作开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工作就很难开展或者顺利进行,并且也不能达到工作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很多人对其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全面的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他们认为事业单位不具备生产能力,业务工作比较简单,有国家进行财政拨款,所以不需要开展审计工作或者成本核算,由于这种观念,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活动成为部门简单的收支行为的记账活动,内部审计工作也成为单位中多余的工作,从而造成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开展受到阻碍[1]。

2.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

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作用是对单位中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检查时是否与国家的标准相符合,并针对检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评价、建立以及咨询等,并且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由于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领导层次相对比较低,受到办公室、监察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从而造成内部审计人员的权威性不高,并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会受到上级领导的影响,审计的建议和审计的结果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2]。甚至很多事业单位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只是在财务部门设置审计人员,而有些单位既没有审计机构也没有审计人员,更不用说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性

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只有根据专门的审计人员实施完整审计程序,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并且还应该对单位中经济业务非常熟悉。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由财务会计人员转为审计人员或者财务会计人员既承担财务工作,而且还承担着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中缺乏专业性以及技术性,造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失效。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1)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的有效性。如果想要发挥内部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事业单位中的领导首先应转变思想,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并且还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归纳为工作日程中,提出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提供完备的支持,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发挥最大[3]。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自主观念,在事业单位中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应该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从思想上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改变传统的被动观念,实现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观念的看法,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才能积极主动的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2.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事业单位中如果想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首先应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建立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置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

(1)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工作应该独立于其他的部门,内部审计的内容及其结果应该直接向单位负责人报道,并且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人员有权参加高级管理层开展的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的会议或者活动。还应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的审计职权,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内部审计人员精神独立。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首先应该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神的独立性,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与利益冲突时,首先应该以大局为重,以单位为重,不计个人利益的得失,把单位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审计工作开展中不能出现疏忽、偏袒等,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客观性。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熟练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熟练地专业技能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其中专业熟练性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其中专业知识水平主要是说是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审计知识的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并且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能够熟练的应用内部审计标准、技术以及程序等,对内部审计工作管理的原则以及要求非常明确[4]。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公正廉明、诚实守信、客观以及勤奋。

三、总结

综上所示,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不断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大凤.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08):42-43.

[2]陆晓.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和完善的思考[J].2011(31):40-4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