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8篇

时间:2023-09-06 09:30:31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篇1

关键词:选拔;指导;竞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34-01

每年都会有一些尖子生参加各种竞赛。他们在取得成绩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容誉。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希望更多的学生能过竞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打铁首先要自己要硬,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物理指导老师,必需具有良好的素养。

指导老师素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准确地发现物理学科竞赛苗子并将其培养为竞赛型选手的重要问题.素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二是教育教学方法.

一、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知识和部分数学学科知识.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师都是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不成问题.其实不然,由于竞赛的目的是“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竞赛中涉及的知识,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隶属于高中与大学知识的结合部,高中教学不能讲到位,大学又不讲,因此作为称职的竞赛指导老师要做到如下两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熟悉大学教材,吃透高中教材,钻研竞赛大纲,并以竞赛大纲为纽带将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结合起来,适时、适度的进行竞赛指导。

其次,指导教师要掌握物理竞赛中的解题方法.这些方法是:对称法、等效替代法、叠加法、微元法、割补法、类比法、解析、推理、归纳法,等等.表面上看,通过几个例子向学生介绍这些方法的运用并不困难,但是要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的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中物理竞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竞赛,要求参赛选手能在透彻分析物理过程(尤其是对陌生的物理情境)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模型,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以达到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其中,就建立科学模型和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而言,后者难于前者,即使对指导教师来说,为科学模型选择一个符合题目物理情境的解题方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指导老师做不好,学生很难受到画龙点睛的点拨,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二、精心选拔参加竞赛的学生。

首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选择物理竞赛学生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一般地讲,学生从接触高中物理到参加全国竞赛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学习的知识面很广、很深,涉及的方法也很抽象,需要学生自觉地钻研课外知识,并以极大地毅力坚持下去,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没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执著的追求是不可能的。

再次,选择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通常物理竞赛试题中难题的解答都和精湛的数学分析、技巧分不开,特别是在弄清题目的物理情景、建立了物理模型之后,选择解题方法就是关键了.好的解题方法往往是巧妙的数学手段的体现,通过恰到好处的数学分析,可以揭示物理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及解的深刻物理内涵,使解的结果更加圆满.如通过不等式的运用说明物理量的取值范围;用极值的方法揭示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用数学归纳法推得物理过程的最终结果等等,无一例外地说明了数学工具在物理竞赛中的重要作用,在竞赛中老师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说“物理过程分析对了,方程列式也正确,就是解不出结果来”.笔者认为,解不出结果的原因就在于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和数学功底相对薄弱,这一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三、科学指导参赛学生。

由于竞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反应灵敏、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抽象思维质量高,所以培养竞赛选手的指导思想是因材施教.在全程的竞赛准备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是主导,指导老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物理保持浓厚的兴趣,调节其积极性,点拨解题技巧,建全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注重解题技巧,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力

作为指导老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解题是手段,通过解题锻炼透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素养才是目的.精巧的解题技巧是解题方法的闪光之处,是创新思维的火花,老师应当在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中予以恰当的点拨,起到茅塞顿开、画龙点睛的作用,千万不可把解题技巧归纳为解题方法,表面上,学生的确接触了大量的解题方法技巧,但是这些方法技巧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而获得的,缺乏深刻的理解,并不能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削夺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权力,压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竞赛型选手的.

2、熟练撑所握学科知识,注重其它学科。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篇2

关键词:专业群;教学内容;实践能力;业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61-02

技能竞赛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检验,通过竞赛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竞赛可以促进教学,教学成果也能够通过竞赛成绩体现出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计算机系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东北地区开设较早并招生的高职院校,我校连续参加了两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技术赛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赛项参加人数为3人,是一个团体赛项,不仅在专业技术上要求较高,在团队合作上也要默契,因此要求参赛选手不仅在知识技能上要掌握熟练,同时也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在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和训练的两次经历中,探索出一些依托物联网技能竞赛对促进物联网专业群建设,以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心得,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1 促进专业群建设

物联网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的技术比较杂,具体有网络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RFID智能识别技术等核心技术。因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涵盖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多个专业。课堂讲解的内容大多是所在学科的专业知识,是单独的,没有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要对这么多的学科和专业的知识进行融合和贯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技能竞赛活动中。

物联网技能大赛考核的知识点比较多,该竞赛涉及工程部署;局域网的搭建和配置;无线传感器网络参数的配置;物联网上层应用软件的开发,其中包括利用C#语言或Android完成RFID设备的读写、一维及二维条码的识度及生成;数据库的操作;网站及建立;拓扑图的绘制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说,一次物联网赛项的知识点涵盖了不仅物联网,更包括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软件技术等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各种方面,通常在竞赛中,对于知识点的考察大多是跨专业的知识运用。 通过技能竞赛,不仅提升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更是带动了关联学科的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2 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是交叉学科,因此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多,而各个领域的学科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对于物联网技术都是有用处的,如何进行区分就显得比较重要。技能竞赛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考察都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参照竞赛题目对于所讲授的课程进行二次重组,对于物联网技术关联比较大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关联小的可以少讲或者不讲,这样对课程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内容,赋予教学全新的生命力。

拿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技能竞赛中涉及对RFID设备的读写,那么在教学中就要着重讲解如何引入动态链接库、如何调用类库上,并且熟悉数据库操作,熟悉硬件的基本知识,熟悉软件和硬件信息交互。

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积极参与,如何设计实践题目就显得比较重要了。物联网技能大赛以实践操作为主,并且是多学科交叉运用,因此把竞赛题目提炼出来,作为每门课程的实训题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为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做铺垫。具体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每组之间进行比较,互相检查,互相监督,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习,又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课堂教学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

4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技能大赛不仅能考察学生的水平,同时对于教师也是一种考验。由于教师通常对于某个知识领域熟悉,但是对于物联网技术这样的交叉学科而言,全面掌握才是关键,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必须要求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学习涉及的相关学科,同时在知识的掌握上要理解透彻,能够进行深入研究,否则是无法胜任的。因此,通过技能大赛不仅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竞赛,要想取得好成绩,提升教师水平非常重要。

以上是这两年的物联网技能大赛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并且在教学内容上已经运用,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尤其是以竞赛题目讲解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更被学生欢迎,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海慧,等.“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6).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篇3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能力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面向物流行业实际需要的实践训练不足。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较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不能过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需要,也是学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但目前一些职业学院因为经费的问题,没有购买相应的实践教学的设置和设施,没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只能让教师凭教科书给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忽视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结果培养的学生到企业连最基本的物流设备设施也不认识、不会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目前,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其课程结构,基本上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类是以管理学科为主的物流管理专业;另一类是以计算机、运输学科为主的工程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学科的历史沿革,导致“物流管理”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在这些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物流企业管理,采购与配送、运输管理等几门物流专业课程,导致有些学校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偏经管类,而有些学校课程偏工科类,课程设置完全根据学校的师资和资源来定。从而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物流行业对专业化人才的要求。

(三)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没有定位。物流管理专业是要为社会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但到底培养哪种类型的物流管理人才,为哪些行业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不同行业物流管理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不同类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这些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来说比较具体,必须明确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体现出来。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大同小异,并没有清晰界定培养方向。

二、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通过参加竞赛,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问学生增多,师生交流的频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创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以赛带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参赛学生从竞赛要求出发,在每次参赛方案设计上,在竞标答辩的技巧上,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时需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需要发扬学生自身的主动思维意识,从而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不断修改完善,主动钻研,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在完成大赛项目时对一些物流专业问题开始自己钻研,参赛学生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在图书馆借书查资料、小组讨论、请教专业老师,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和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使专业知识得到融会贯通,总的来说通过竞赛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意识。

(二)以赛带教,促进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对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学科竞赛的相关知识点融入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创了一种“教学与竞赛互动,学生与教师相长”的新局面。 通过举办竞赛,老师在辅导、参评中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是教学效果反馈很好的途径,促进老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设计能力及科研能力。

三、通过竞赛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实践证明,开展学科竞赛,能弥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足和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是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发挥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科竞赛与教学环节相结合。以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为基础,巩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科竞赛往“纵、横、深”三个方向发展,使之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创业就业服务提供支撑。以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学科竞赛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融合。进一步加强学科竞赛与教学的结合度,与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结合起来。

(二)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鼓励广大老师更加重视学科竞赛,营造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良好氛围。完善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工作量的认定办法等制度,通过政策引导、考核激励和舆论宣传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辅导、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营造高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氛围。

总之,树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质量核心的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由学科竞赛带动、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成为了展示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的舞台,同时也成为了提高大学生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学科竞赛的开展,为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篇4

关键词:物理竞赛;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广泛地开展物理竞赛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它是常规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提高。

一、物理竞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在物理竞赛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经常通过介绍物理学史,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勤奋求实、献身科学的教育。

例如我国著名的物理家钱学森,是我国核物理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两弹元勋。他潜心研究核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核技术的垄断,让学生学习他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艰苦朴素、勇于实践、不断进取无私奉献、执着爱国的高贵品德。

作为竞赛的参与者,他们不但有激情,还有集体荣誉感。他们把个人竞赛的优劣与集体荣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生动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将他们参加竞赛的激情转化为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而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后天勤奋努力和培养的结果。

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提。物理竞赛具有兴趣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参加物理竞赛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因而学生会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参与。兴之所致,甚至废寝忘食。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都主动地阅读过课外物理读物,做过一定量的物理竞赛题,参加过物理课外活动,这对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都很有好处。

物理竞赛活动还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每一次活动都是竞赛选手个人价值的自我发现和自我体现的机会,也是他们提高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研究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既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激烈的竞赛环境里,每一个选手都面临着强手的挑战,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要有较强的综合、推理、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

物理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机会,与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信息相比,这种新的知识信息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造就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物理竞赛活动造就了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物理竞赛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竞赛者要有好奇心,求知欲,自觉的学习动力;竞赛要有坚强的意志,冷静的头脑,灵活的应变能力;竞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好强而不逞强;竞赛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不是盲目乐观,善于调整竞技状态,抑制临考前的紧张情绪。因而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物理竞赛活动给予学生的上述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攀登科学高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物理竞赛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挥物理竞赛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青少年学生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竞赛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设置物理竞赛内容的趣味性。

物理竞赛内容设置的趣味性及开放环境的创设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是师生们发展创新思维所渴求的。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智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提高物理教学和开发学生创造力。

物理竞赛创设的实验中的趣味性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一般都是从游戏(动手)开始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物理竞赛的实验题中加强动手能力是提高物理教学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物理竞赛各方面的锻炼和实践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竞赛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参赛学生的智力闸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虽然许多竞赛选手未来并不以研究物理为职业,但他们从物理竞赛的文化熏陶中所获得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将受益终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考打下扎实基础;素质教育的真谛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素质教育培养人的目标是特长加创新,物理竞赛就是实现此目标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谢连荣.通过化学竞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2

[2]刘明东.小议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6

[3]马良.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2

[4]侯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渗透[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2

[5]信息动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

[6]胡红彬."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0.1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篇5

关键词:物理竞赛;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广泛地开展物理竞赛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它是常规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提高。

        一、物理竞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在物理竞赛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经常通过介绍物理学史,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勤奋求实、献身科学的教育。

        例如我国著名的物理家钱学森,是我国核物理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两弹元勋。他潜心研究核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核技术的垄断,让学生学习他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艰苦朴素、勇于实践、不断进取无私奉献、执着爱国的高贵品德。

        作为竞赛的参与者,他们不但有激情,还有集体荣誉感。他们把个人竞赛的优劣与集体荣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生动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将他们参加竞赛的激情转化为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而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后天勤奋努力和培养的结果。

        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提。物理竞赛具有兴趣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参加物理竞赛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因而学生会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参与。兴之所致,甚至废寝忘食。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都主动地阅读过课外物理读物,做过一定量的物理竞赛题,参加过物理课外活动,这对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都很有好处。

        物理竞赛活动还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每一次活动都是竞赛选手个人价值的自我发现和自我体现的机会,也是他们提高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研究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既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激烈的竞赛环境里,每一个选手都面临着强手的挑战,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要有较强的综合、推理、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

        物理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机会,与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信息相比,这种新的知识信息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造就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物理竞赛活动造就了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物理竞赛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竞赛者要有好奇心,求知欲,自觉的学习动力;竞赛要有坚强的意志,冷静的头脑,灵活的应变能力;竞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好强而不逞强;竞赛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不是盲目乐观,善于调整竞技状态,抑制临考前的紧张情绪。因而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物理竞赛活动给予学生的上述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攀登科学高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物理竞赛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挥物理竞赛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青少年学生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竞赛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设置物理竞赛内容的趣味性。

        物理竞赛内容设置的趣味性及开放环境的创设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是师生们发展创新思维所渴求的。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智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提高物理教学和开发学生创造力。

        物理竞赛创设的实验中的趣味性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一般都是从游戏(动手)开始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物理竞赛的实验题中加强动手能力是提高物理教学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物理竞赛各方面的锻炼和实践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竞赛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参赛学生的智力闸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虽然许多竞赛选手未来并不以研究物理为职业,但他们从物理竞赛的文化熏陶中所获得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将受益终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考打下扎实基础;素质教育的真谛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素质教育培养人的目标是特长加创新,物理竞赛就是实现此目标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谢连荣.通过化学竞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2

[2]刘明东.小议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6

[3]马良.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2

[4]侯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渗透[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2

[5]信息动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

[6]胡红彬."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0.1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篇6

关键词:物理竞赛;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广泛地开展物理竞赛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它是常规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提高。

一、物理竞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在物理竞赛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经常通过介绍物理学史,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勤奋求实、献身科学的教育。

例如我国著名的物理家钱学森,是我国核物理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两弹元勋。他潜心研究核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核技术的垄断,让学生学习他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艰苦朴素、勇于实践、不断进取无私奉献、执着爱国的高贵品德。

作为竞赛的参与者,他们不但有激情,还有集体荣誉感。他们把个人竞赛的优劣与集体荣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生动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将他们参加竞赛的激情转化为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而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后天勤奋努力和培养的结果。

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提。物理竞赛具有兴趣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参加物理竞赛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因而学生会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参与。兴之所致,甚至废寝忘食。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都主动地阅读过课外物理读物,做过一定量的物理竞赛题,参加过物理课外活动,这对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都很有好处。

物理竞赛活动还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每一次活动都是竞赛选手个人价值的自我发现和自我体现的机会,也是他们提高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研究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既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激烈的竞赛环境里,每一个选手都面临着强手的挑战,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要有较强的综合、推理、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

物理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机会,与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信息相比,这种新的知识信息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造就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物理竞赛活动造就了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物理竞赛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竞赛者要有好奇心,求知欲,自觉的学习动力;竞赛要有坚强的意志,冷静的头脑,灵活的应变能力;竞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好强而不逞强;竞赛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不是盲目乐观,善于调整竞技状态,抑制临考前的紧张情绪。因而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物理竞赛活动给予学生的上述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攀登科学高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物理竞赛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挥物理竞赛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青少年学生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竞赛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设置物理竞赛内容的趣味性。

物理竞赛内容设置的趣味性及开放环境的创设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是师生们发展创新思维所渴求的。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智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提高物理教学和开发学生创造力。

物理竞赛创设的实验中的趣味性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一般都是从游戏(动手)开始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物理竞赛的实验题中加强动手能力是提高物理教学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物理竞赛各方面的锻炼和实践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竞赛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参赛学生的智力闸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虽然许多竞赛选手未来并不以研究物理为职业,但他们从物理竞赛的文化熏陶中所获得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将受益终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考打下扎实基础;素质教育的真谛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素质教育培养人的目标是特长加创新,物理竞赛就是实现此目标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谢连荣.通过化学竞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2

[2]刘明东.小议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6

[3]马良.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2

[4]侯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渗透[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2

[5]信息动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

[6]胡红彬."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0.1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篇7

关键词:专业技能竞赛;种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23-03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中国种业的快速发展对种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高素质应用型特色人才支撑[1,2]。青岛农业大学作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始终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坚持教学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原则。以“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为宗旨,不断建立完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有效途径[3]。近几年来,我校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称种子专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中成效突显,并积累了一些办赛经验。本文就我校种子专业技能竞赛促进种业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的有效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其他专业、院校应用型特色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专业技能竞赛是应用型特色种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种子专业技能竞赛是体现“研究实践+生产实践+课堂教学”三途并重、均衡发展的“三足鼎立”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知识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3,4]。专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方式具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发挥学生专业特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磨炼意志、锻炼毅力、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应用实践能力等作用,对培养符合现代种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特色人才起到不可低估的影响[5,6]。

1.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内容既要符合应用型特色种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贴近种子生产实际;既能涵盖我国种子产业化工程的“五大系统、15个环节”又能涉及学科研究前沿。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必须在掌握好书本知识基础上多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交流,以增加知识积累。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种业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最新种业政策及信息、接触学科发展前沿等,不断开阔专业视野,让学习更有针对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种子专业技能竞赛是学生“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自我升华”的桥梁。通过专业技能竞赛,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操作联系起来,将掌握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同时,专业技能竞赛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兴趣感,进而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彻底转变“理论知识很枯燥,一心等着划重点,死记硬背过考试,三天不到全忘记”的应付式学习心理,真正将学以致用的思想植根于心,真正实现“以赛促学”的教学效果。此外,专业技能竞赛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而深入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综合应用素质。

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素质。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团结合作等方面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鼓励种子专业及相关专业热爱种子科学的学生以团队形式积极参赛,共同完成竞赛任务。该方式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学习意志和心理素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田间玉米杂交”技能竞赛,就要求小组成员在掌握玉米杂交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好授粉计划,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共同在单位时间内顺利完成单位小区玉米植株的授粉任务,避免出现果穗漏套、漏授、挂牌错误等生产实践问题。竞赛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更加理解师长平日教诲,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应用素质。

二、加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技能竞赛内涵建设,形成良好赛制

种子专业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好方法,也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实践教学形式。只有符合种子产业升级和专业技术应用创新实际,不断加强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内涵建设,形成良好赛制,不断提升竞赛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当今种业现代化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1.不断凝练竞赛特色,做好学生学习考核评价。种子专业是一门以技术应用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学科交叉性强、涉及领域广。在竞赛内容设计、方案实施、操作规程确定等方面应依据种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种业生产实际,并参考《ISTA规程》、《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作物种子加工操作技术规程》及相关种子领域权威书籍等,突出专业特点、淡化专业限制、营造良好专业技能竞赛氛围。充分利用好校内条件,挖掘社会资源,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承办专业技能竞赛。第一,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承办种子专业技能竞赛,以便相关项目顺利开展,如场地提供、设备支持等;第二,邀请种子行业专家学者作为嘉宾,对竞赛情况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加强学科交叉,促进学生交叉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通过充分展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其今后顶岗实习、顺利就业提供了良好机会;第五,以专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教学之余辅以竞赛,强化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提高了综合应用素质等。

2.不断进行竞赛实践教学改革,优化赛制。“公平规范、完善提高、与时俱进”是办好种子专业技能竞赛的经验总结。第一,组织形式上要坚持产学研合作。以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导向,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突出种子专业特色,扎实准备竞赛工作;第二,赛组委要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协调得力、服务周到、坚持标准、裁判公平、监督复查以保证赛事圆满,充分发挥其积极意义;第三,竞赛命题方式逐步由单纯实验操作转变为以解决种子生产实际应用问题为主的指导性命题,且呈多元化趋势;第四,建立良好的奖励制度。竞赛设置上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通过全员参与、层层选拔到最后角逐,入选决赛的学生均可获得相应的荣誉证书,除一、二、三等奖外另设有鼓励奖和种子奖等。这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肯定和鼓舞。此外,还可考虑向学校申请或向企业拉赞助给获奖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五,实行参赛学分制。根据竞赛获得的名次等评分标准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作为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第六,考虑各竞赛项目的拓展性、关联性和可持续性,逐步形成完整的种子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体系;第七,及时对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解决完善、积累经验,办出水准、办出特色,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3.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促进教学改革。为了通过种子专业技能竞赛考察学生理论学习效果,竞赛指导老师主要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专业任课教师通过认真研究竞赛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发现学生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特色种业人才,任课教师一方面需将竞赛中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及时反馈到理论教学上予以解决,不断优化课程改革,强调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将理论知识生动化、趣味化便于学生理解,如采用案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将竞赛项目要求、应用能力考核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另一方面应经常去种子生产一线及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工作,多与种子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进行生产实践交流沟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始终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保持先进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以来,不断探索、优化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系列较为完善的种子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如单粒播种、种子活力快速检测、田间杂交授粉、种子加工工艺操作等。办赛以来,通过宣传、动员、组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专业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实实在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形成了重交叉、学知识、比应用的良好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氛围。专业技能竞赛为学校、企业、社会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对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形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优化专业技能竞赛内容,提高办赛水平和质量,建立公开透明的竞赛活动规则,初步构建了以种子生产实际为根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树立了“农学梦――Best Seeds,Best Life”杯种子专业技能竞赛品牌,充分体现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由于我校种子专业技能竞赛举办时间还较短,还有许多地方需进一步发展完善,但我们相信种子专业技能竞赛能够以制度化的形式坚持举办下去,并成为一种优良校园文化传承下去,望今后能够开展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特色种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等.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

[2]王建华,刘为民.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3,(12).

[3]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内部发行)[Z].青岛农业大学,2012.

[4]江绪文,王建华.加强种子科学与技术发展,推进种子产业现代化进程[J].中国农学通报,2012.

[5]时侠清,张子学,舒英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4).

[6]彭晓楠,韩东.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理论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篇8

一实践依据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把学科竞赛活动列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支持项目。学科竞赛作为创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已逐渐被社会和高校所认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查新、综合应用和团队协作来完成竞赛任务,即增强了学生学习及研究的主动性,也检验了专业教学或实验教学的成果,同时帮助完成教师部分科研工作,有助于师生沟通合作,营造一种探索研究、普遍提高、个性发展的培养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二实施内容

1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构建学生科研培训体系

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和校院自身特点,以现有研究所为条件,逐步探索实施了“课堂拓展-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人才培养”的模式,初步达到了分类实施、因材施教、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效果。

从2000年开始,生命科学学院每年举办“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预评审和全国挑战杯大赛选拔,参赛学生覆盖面达在校生的50%。2007年学校发起并承办了首届全省大学生生物技能竞赛,并经过两年的试行,在学校和学院的努力下,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正式纳入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序列,我校作为秘书长单位,成功承办了第一、二、三届生命科学竞赛,这也为师生广泛参与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构建了多层次的课外科研培训体系,依托教师科研工作坊,通过本科生助学、助研和培训活动,保证本科四年创新教育不断线。在一、二年级,经过基本培训及技能考核,才能进入教学或科研实验室,实验室准入率达到80%左右。通过参加实验技能竞赛,参与高年级学生及教师科研项目开展创新教育。在二、三、四年级,学生分组开始以学科竞赛为项目进行科研实验,通过申报并承担省、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孵化项目,参加国家、省、校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学科竞赛等活动开展创新教育。日常教学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把学科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将专业课程的实践部分综合、合并成一门具有连续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的实践课程,如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生化大实验、普通生物学实践等课程。

2以教师科研工作坊为依托,促进学研结合

与教师自主科研充分结合,以科研工作坊等形式,为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提供多层次的训练环境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教与学的课外拓展。

学院下设2个研究所,建立了分子、蛋白、细胞三大基础实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制药、环境、心血管和肿瘤为主的6个科研工作坊。每个工作坊设负责老师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指导老师2~3人(中级及以上职称),同时还配有1~2个辅助老师(中级及以下职称),可以接受10~15位本科生,学生覆盖面达50%。

这种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工作坊,通过学科竞赛这个平台,围绕竞赛知识领域,师生共同提出研究专题,选择研究方法,开展专题研究,获得成果并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

人才培养与教师科研工作相结合,保证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科研开展,保证了学生实践平台的先进性,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生物技术创新和升级的需要。

3以竞赛项目为驱动,推动学生对相关课程群的自主学习

每个竞赛项目都是一个小课题。要完成这个项目,必须有相关课程群的知识构成,具备基本的实践技能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要取得好成绩,还要有求知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涉及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各个方面,需要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课程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灵活应用。全国挑战杯科技计划大赛更是融入了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

同时,竞赛的指导过程可以是一个教学改革的过程。以课题为项目进行大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以完成一个实验项目为目标,综合各课程群知识驱动项目的完成和教学。例如生物化学大实验,主讲老师依托脂代谢科研工作坊,结合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蛋白质网络的建立与分析”,设计大实验,让学生从血清中分离提取LDL,并用于科研的降脂中药的检测。这一过程涉及细胞、细胞器分离的概念及方法,如密度梯度离心法等,是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都要掌握的基本实验方法之一。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LDL的功能,实验设计原理及检测方法,这不仅是课堂知识的拓展,也是理论知识转化成科研实践的绝佳示范。

除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外,针对高年级学生,根据竞赛要求开展竞赛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选题,认真撰写申报标书和PPT讲稿,组织课题评议,择优立项进行竞赛准备。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内容活学活用有机联系的方式深入科研实际,提高他们知识运用、团队合作和科研实践的能力,达到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目的,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深造奠定基础。

4综合保障,推动专业教育与学科竞赛一体化发展

确立学科竞赛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思想,重视发挥学科竞赛为专业服务的导向作用,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重要环节,作为常规性的实践(实验)教学活动内容。

学校新修订培养方案已明确把学生的科技竞赛活动纳入到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中,“学生必须修满第二课堂学分才能毕业,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试行)》中,设置了科技创新类学分,规定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取得该类学分。”

引入激励机制,提高师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主动性。学院对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及时给予成绩、学分和物质的奖励,并在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评定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指导学生参赛的教师记课时酬金和奖金鼓励,并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教学成果奖评选、教学优秀教师评选时予以优先考虑。使广大师生对待学科竞赛的态度发生质的转变,教师由过去的“要我指导学科竞赛”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指导学科竞赛”的主动状态;学生由“要我参加学科竞赛”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参加学科竞赛”的主动状态。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005年以来,本科学生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在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立项41项,校级科研课题立项81项,学生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

2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005年以来,学院共有10个项目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人次在省高校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2人获得省校坛新秀奖,2人成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部级科研课题6项,省部级14项,厅局级49项。公开282篇,其中SCI、EI收录46篇。

3改善了班级学风,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升学竞争力

从目前学科竞赛开展情况来看,学校通过认定创新学分、开展非学业因素评价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能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大多数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在学生中较优秀的群体。通过竞赛,这些学生凝聚成了一支学习能力强、学习潜力大、学习效果明显,代表优良学风的学生骨干队伍。在就业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90%以上,特别是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4%。

4惠及面广,师生受益多

2009年我校自主设计创立的生命科学竞赛被正式列为浙江省大学生学科竞赛以来的这三年,每年都有32所本科院校近400名学生,100余名指导老师参加最后的决赛,加上各校的选拔赛,辐射的师生面就更广。根据研讨会反馈,各校统计学生参与面到达生命科学类专业学生数的30~50%。作为竞赛的秘书长单位,学院师生参与率很高。竞赛培养了师生的团队进取创新、互相协作的精神。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