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2-09-05 12:58:37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统计方法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尚未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只是出台了一些文件,给出了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的意见。就湖北省而言,目前建有服务业统计的完整体系和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具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统计实践,这些都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存在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因此,设计一套能够准确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湖北省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湖北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业统计工作体系。省统计局设有服务业统计处,省发改委设有服务业发展处,省科技厅每年都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和创新型企业,自2014年起,现代服务业企业也纳入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同时,湖北省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已经形成了武汉市江汉区、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这些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聚集和规模化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先行区,湖北省已经开展的了大量的统计实践工作,并采取平台统计与相关部门统计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其统计体系在现代服务业范围界定、指标框架设计和工作机制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尽管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具有良好的工作实践基础,但也普遍存在着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全省一直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这一现状与当前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全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

2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内涵和特征,结合湖北发展实际,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区域产业特色、集聚态势日益显现,比如,东湖高新区主要以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为主,江汉区主要以金融与商务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2)整体设计,分布实施针对全省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整体设计、规范透明、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计调查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统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努力适应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3)动态调整,先易后难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在产业发展演进中提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本身具有动态性。因此,对于其统计调查工作也应因时制宜,动态调整。同时,在统计调查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易后难。(4)部门协同,机制创新各有关部门按照“规范制度方法、明确职责分工、部门协同、机制创新”的原则,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统计工作,管理各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制定现代服务业综合统计制度和统计分类标准。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统计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部门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3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方法与指标框架

3.1统计方法

(1)行业法。这是目前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结合现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在服务业分类中,选取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若干行业分类。行业法的优点是便于与现有统计体系对接,操作简单,统计数据相关容易获取[1]。其不足是部门行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不明显,导致统计口径过于宽泛。依据现代服务业特征,结合湖北服务业的发展实际,拟选取三大类别行业作为湖北现代服务的行业统计门类,一是信息与软件服务,二是科技服务,三是部分依托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服务行业(如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建议主要包括以下行业门类(见表1)。(2)企业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认定标准,对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认定,确立可纳入的企业清单,对其进行统计。企业法的优点是数据比较准确,便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2]。不足是服务业体系庞大,认定工作量较大,动态性强,统计工作会比较繁琐。现根据湖北省服务业企业归口管理特征,建议可从四类企业中进行认定,明确现代服务业企业目录,一是从科技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库、创新型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二是从省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三是从省统计局工业库中选择认定部门现代服务业企业;四是从其他归口部门(交通运输、商务、文化等主管部门)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3)产品法。产品法是在行业法和企业法基础上,考虑到企业产品的多样性,以及现代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行业存在交叉性,目前统计体系中的行业法归类无法直接分离现代服务业企业。为此,采用企业摸底基础上的“产品法”进行统计。即由企业自行做好测算,确定服务类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推算系数,并按这一恒定系数推算主要统计指标。考虑到产业目录和尺度的动态性,以及企业产品结构的变动,推算系数初步确定为一年一定。产品法作为上述两种方法的补充,可以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对象,但动态性大,也会增大统计工作量。结合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建议在部门重点工业企业和建筑类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产品认定,从而将部分企业纳入现代服务业统计范畴。(4)区域法。区域法是结合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在统计体系尚未完善之前,可在部分现代服务业聚集特征比较明显的区域开展统计试点,允许试点区域适当扩大统计口径,从而为全省系统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提供经验参考。根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建议率先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市选择部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开展统计工作试点。(5)项目法。项目法是指对一些重点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情况进行跟踪,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调查统计[3]。建议湖北省发改委等相关服务业主管部门建立现代服务业项目库,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可以有利于统计部门全面了解全省现代服务业情况。以上五类方法是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基本方法,统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可多种方法结合,相关补充,以便更全面、客观地掌握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统计体系。

3.2统计指标体系设计

结合现有服务业及相关企业统计指标,建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按照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统计:(1)产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能够反映现代服务业企业生产规模和水平。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资产总额:即现代服务业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2)发展效益(利润总额、实缴税收)利润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实缴税收: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经营活动,按现行税法的规定向国家所上缴的税金。主要包括所得、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3)创新能力(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专利申请数)科技活动人员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包括参加科技项目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总额。包括经常费支出和科研基建费支出。专利申请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4)国际化水平(出口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出口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或服务的全部价值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将技术新产品或技术服务出售给外贸部门和直接出售给外商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

4完善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的几点建议

4.1明确统计部门

成立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领导小组,由省统计局牵头,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相关单位参与,并在省统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计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工作。

4.2明确统计分工

由省统计部门负责统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情况,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科技部门负责统计高新技术企业情况,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经信部门负责统计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情况,省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由省发改部门负责统计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省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其他相关部门(包括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统计负责统计各自领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4.3建立统计信息平台

湖北省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在省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省科技、经信、发改等相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管理,特别是共享共用的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数据库资源,并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协同实施。

4.4完善统计制度措施

制定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由有关部门和行业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认定。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在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进行统计区域试点,不断探索统计工作方法。省统计、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逐步统一各类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尽量减少统计差异,便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在相关部门所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基础上,由省统计局整理,每年一期《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年度报告》,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年度发展情况。

作者:盛建新 范欲晓 邹小伟 胡然 牛婧红 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何骏,刘杰.全球视野下中国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对策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9,27(4).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篇2

一、充分认识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有利于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全市服务业发展规模、结构、效益及地区、行业分布等情况;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经济运行统计监测体系;有利于各级政府科学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各部门要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加速崛起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服务业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和行业特点,按照既要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总量规模、结构状况,又要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自年起,由市统计局牵头,制定全市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统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统计调查有机结合的统计报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行业管理所需指标和国民经济核算所需基础指标相结合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服务业统计调查具体实施方案,扎实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

三、切实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统计,建立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制度,做好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工作,依法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要加大对部门统计人员和基层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使广大统计人员准确掌握服务业报表制度和填报方法,保证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服务业统计数据的管理,严格保守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保障其合法权益。要维护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县、区级政府统计部门有关服务业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须经上一级统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对外使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调查中取得的服务业综合统计数据,须与统计统计部门协商后,方可对外使用和。要建立服务业统计工作巡查制度,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检查,推动服务业统计有序、高效开展。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体制。服务业统计是一项综合性的统计工作,涉及范围广、实施难度较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统一制度、条块结合、分级实施、集中核算”的原则,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精心实施,形成合力。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是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综合汇总、评估、公布服务业综合统计资料,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业统计技术支持,并配合做好服务业绩效考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和服务业统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加强对所属单位和行业管理范围内企事业单位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指导,认真做好本系统和行业统计资料的布置、搜集、审核、汇总和报送工作,并提供相关行政记录,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服务业统计报表要同时抄送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工商、税务、质监、机构编制、民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名录库,及时提供单位增减变动的行政记录资料,为服务业统计调查提供基础服务。从事服务业活动的统计调查对象要认真履行法定统计义务,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五、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业统计环境。为加强对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协调,市政府建立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召集人,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为副召集人,市直相关部门分管统计工作的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负责研究、部署、协调全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市统计局已成立专门的服务业统计机构,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配备必要的服务业统计人员;乡镇(街道)要明确专人负责服务业统计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确定服务业统计人员和工作联系人,并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备案。各级财政将服务业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着力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网格,及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业统计质量和水平。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篇3

一、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一)明确服务业统计范围和调查对象。

1.统计范围。

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具体为:F批发和零售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住宿和餐饮业;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和社会工作;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共涉及14个门类、45个大类,198个中类。

2.调查对象。

在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从事服务业行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包括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规范服务业统计基本内容。

服务业统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指标、业务指标等。

1.企业(单位)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开业(成立)时间、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单位)详细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联系方式、行业类别、登记注册类型、机构类型、控股情况、执行会计制度类型、从业人员等。

2.财务指标。

企业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原价、折旧、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应付工资总额、应付福利费总额、保险费等。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原价、折旧、本年收入、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年结余、本年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经营支出、经营税金等。

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年末资产、固定资产原价、折旧、收入合计、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费用合计、业务活动成本、人员费用、日常费用、税费、管理费用等。

3.业务指标。

业务指标是指各服务业行业对外提供主要服务的数量或交易额,具体内容根据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建立的统计调查制度确定。

(三)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

服务业统计调查采用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相结合、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部分行业的法人企业实行全面调查,其他行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实行全面调查、限额以下服务业企业(单位)和全部个体经营户实行抽样调查(见附件1)。

(四)扩大服务业统计调查规模。

金融保险等执行特殊会计制度的行业以及统计部门已经在开展统计调查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报表除按照原有制度继续实施外,均应实施服务业报表制度。同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统计调查数量,全市全面调查单位5000家,抽样调查样本企业和个体经营户5000户,以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情况。

(五)落实服务业统计实施主体。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由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统一制度、条块结合、分级实施、分步推进、集中处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协同实施。

1.统计部门。

市级统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服务业统计调查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制定和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合理界定各有关部门的统计范围和调查对象,提供统一的数据网上直报平台,协调、指导、监督各行业主管部门统计工作,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审核、汇总、评估和全市服务业统计调查数据。

各县(市、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统计部门负责指导相关部门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审核评估等工作,承担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实施调查以外的限额以上单位统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工作,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服务业统计报表。

2.行业部门。

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见附件1),负责对下级部门开展统计业务指导和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实施所管理行业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组织基本单位调查摸底、做好单位名录维护、数据审核、评估分析和汇总上报等工作,开展本部门(系统)业务统计调查,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主要业务统计报表,适时开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统计监测评价(见附表2、3、4)。

各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上级主管部门及同级统计部门下达的服务业调查单位报表的布置、收集、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基本单位调查摸底、做好单位名录维护、被调查单位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本部门(系统)业务统计调查,及时向当地统计局报送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没有承担具体统计调查任务的其他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和协助统计部门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

(六)服务业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全面调查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实行季、年报制度,一年调查五次(可根据需要调整调查频率),报告期分别为1-2月、1-5月、1-8月、1-11月和全年,各县(市、区)的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6月、9月、12月的20日前和次年2月20日前。

抽样调查单位(限额以下法人和个体经营户)财务统计调查实行季报制度,一年调查四次,报告期为1-2月、1-5月、1-8月和1-11月,各县(市、区)的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6月、9月、12月的20日前。

业务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按照各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执行,统计部门GDP核算和各类监测评价涉及的资料,有关部门在报送上级部门的同时,抄报同级统计部门。

二、进一步夯实服务业统计工作基础

(一)加强统计规范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提高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基本单位名录是统计工作的基础。为保证单位名录适时、完整、准确,编委办、民政、国税、地税、工商、质量技监等部门名录信息应与统计部门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联网前按月将新增、变更、核销的单位(个体户)名录信息(地址、电话、税收等)以电子文件格式提供给本级统计部门。工商部门要依法加强个体经营户的注册登记,积极推进达到小型企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注册为法人企业的工作。

(三)健全统计信息网络。按照“统分结合”的要求,各部门(单位)、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要改善统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搭建服务业统计现代化工作平台,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各级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社区(村)和统计中介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发挥好社区(村)、中介机构在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提升统计人员素质。各级统计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统计业务指导和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根据各行业服务业统计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高质量完成服务业统计工作任务。

(五)规范基层统计行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按照《统计法》及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并按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根据单位规模和统计工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统计人员,并保持统计人员相对稳定。

(六)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提高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的意识。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统计稽查和执法检查,加大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拒不参加统计会议、拒报和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单位和部门,要依法进行查处,并追究单位和部门领导的责任,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及时上报。

(七)规范统计资料。各部门本系统的统计资料,应与报送同级统计部门的资料相一致。部门统计资料与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资料有交叉、重复、不一致的,应当与统计部门协商后再对外公布。统计部门要加强数据管理,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提供和统计新闻制度,统一对外提供和服务业统计调查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三、进一步健全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

(一)加强重点产业监测。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见附件2)落实好服务业重点产业统计监测工作任务,适时开展商贸、金融、物流、信息、科技、旅游、文化、房地产、社区服务、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统计监测。

(二)拓展统计监测区域。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机制,开展服务业聚集区发展监测,在推进五个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示范区统计直报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中央商务区、产品交易区、现代物流园区、信息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科技教育园区、休闲旅游度假区、精品商贸零售街区等服务业集聚区统计监测(见附件3)。

(三)创新统计监测领域。各有关部门应加强新型服务业业态统计,逐步开展服务业新业态重点领域统计监测。组织开展总部、创意、网络、会展、商务、楼宇等服务业新业态重点领域统计监测(见附件4)。

(四)完善综合监测制度。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季(年)度服务业形势分析制度和服务业发展综合监测评价制度,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分析监测,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形势。各级统计和有关部门要做好月度、季度信息分析和提供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更好地发挥统计监测评价的导向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部门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切实加强对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定期检查服务业统计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篇4

二、明确服务业统计调查的范围和对象。服务业统计调查的范围和对象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服务业(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城乡个体经营户,共有15个行业门类。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市统计局负责牵头制定全市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按照既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又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要求,建立完善统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统计调查有机结合的统计报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按照全市服务业统计制度的统一要求,建立本地区、本部门服务业统计调查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

四、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体制。服务业统计调查按照“统一制度、条块结合、分级实施、集中核算”的原则进行。统计部门是各级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牵头单位,负责服务业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综合汇总、评估、公布服务业综合统计资料,并配合做好服务业绩效考核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的职能分工,加强对所属单位和行业管理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指导,认真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统计资料的布置、搜集、汇总、审核和报送工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服务业统计报表时要同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工商、税务、质监、机构编制、民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名录库,及时提供单位增减的行政记录资料,为服务业统计调查提供基础服务。对可能存在的部门归口管理与行业划分上出现交叉的现象,由市统计局明确责任单位。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企业会计;硬软件环境;信息化平台;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是会计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其对转变会计工作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现代企业必须以完善的框架体系为支撑,加强硬软件建设,并通过实际验证来构建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总体设计

会计信息化平台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工资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报表子系统等。各个系统具有服务本业务的功能,如账务处理子系统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核心,其主要有部门管理、出纳管理、初始设置、账簿输出等功能模块;工资子系统为工资发放服务,主要有数据初始化、数据录入、工资凭证、工资处理等生成、查询与输出等功能模块。各系统设计程序为:其一,初置设置:为满足不同单位的不同需求,会计软件内都有一个处置模块。其二,账套设置:包括账套号定义、会计主管名称、会计制度类型、总账科目位数、年月会计期间范围等的设置。其三,操作编码设置:包括设置软件的操作用户,这些用户的会计岗位、业务小组以及操作权限的设置等。还可以设置每个业务小组或是会计岗位的操作员和权限;批量设置统一会计信息化岗位人员的用户权限,建立业务小组。为保证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要在计算机系统上设置权限和对系统操作进行分工;通过分工和权限限制,可以保证只有与业务相关的人员进行系统操作,这就避免了因非工作人员操作而出现信息泄露和系统故障。其四,数据录入:会计信息化软件至少有一个主编码文件,主编码文件在进行汇总统计后,形成会计期间的会计汇总表。

二、构建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措施

1.构建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包括浏览器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其一,操作系统。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涉及服务器操作系统和终端机操作系统,现阶段主要采用Windows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根据信息化平台的运行要求来选择工作站操作系统,一般选用Windows系列。其二,数据库系统。主要分为桌面数据库系统和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前者主要用于小数据信息处理量小、资金运营有限的小企业,其产品主要有FoxPro和Access。与服务器数据库相比,其在数据安全性、控制一致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缺陷,但便于操作、适于数据管理且投资较少。服务器数据库具有大容量控制、容错性和一致性控制好的优势,但操作程序复杂、不便于数据维护、对客户水平和成本投入量的要求较高。出于大信息量控制和处理的要求,大企业往往采用服务器数据库,如Unify、Oracle、DB2、SQLServer等。

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只有在建立好系统软件基础上才能安装应用软件,因此,必须使会计软件与系统软件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在实现不同软件作用和发挥两者共同作用上,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稳定运行。

2.构建硬件环境

在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设计和硬件选型过程中,为解决空间距离的阻隔,当前信息化系统都要在网络硬件环境下构建。在构建企业信息化网络环境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策略、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机构的设置等。

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需配置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网络路线、主机服务器和工作站。其一,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的容量、性能是保证会计信息化效能的重要部件,企业要选购具有可用性强、可靠性高并能支持镜像的企业级磁盘阵列,保证存储设备与企业信息化构建要求相适应。其二,网络设备。包括网卡、网络交换机、防火墙、集成器等基本硬件。其三,主机服务器。要求主机服务器具备高速运算能力、可长效运行、外部数据吞吐能力强大等特征。当前,根据主机服务器服务功能,可分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四,工作站。工作站通过访问服务器,来采集数据和沟通信息;通过将处理请求发送给后主机服务器,接受主机服务器所发送的处理结果,来实现信息展示。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运行测试

1.模拟日常核算业务处理

日常核算业务处理主要有处理原始单据、查询打印总汇表和明细流水账等,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输入凭证、复合凭证、凭证记账、凭证查询、凭证汇总等。如测试凭证处理流程。通常情况下,日常凭证制作流程为:将每个月会计期间的凭证输入账务软件,在复核记账后,进行月末结账,之后进入下一个会计期间,重复以上处理过程。在录入凭证后,可立刻进入复核签章记账流程,也可以后再进行复核签章记账。通过以上流程来测试系统状况,并在凭证查询环节进行校验。校验内容有凭证编号的排列顺序,明细账目查询的步骤以及检验结果等。

2.模拟期末核算

期末核算的测试流程为:一是核算测试环境中本月剩余的凭证。二是编制转账与结账凭证。转账结账凭证主要由费用分配结账转账凭证、费用类科目分摊凭证、税金计算结账转账凭证等;测试可以采用账务处理系统的结账转账凭证定义,也可以事先定义好转账分录功能,还可以进行手工输入。三是审核结账转账凭证。四是检查本月账簿和凭证余额表。检查失算平衡对账,发现不平衡现象,可根据引发不平衡的原因,如系统设置出现问题、系统数据被破坏、人员操作失误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检修。五是记录备份后时点、录入新的凭证后恢复备份数据。六是确认结账期间和结账。

3.异常流程测试

对不合理的数据信息进行测试。当输入不合理或是错误的信息时,通过测试系统是否反映错误报告,若显示错误报告,说明系统良好,若不显示,则说明系统存在问题。对于已经修改好的测试缺陷,且修订其他缺陷后,还要进行回归性测试,以测试修订效果。

四、结语

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构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不仅需要构建会计系统,而且要求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构建信息化网络系统。因此,构建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必须从企业信息化出发,结合会计工作特征,加强基于网络环境的硬软件构建,并对已建系统和平台进行测试,只有如此,才能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658899”为你整理了这篇市统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安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统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安排

(2021年11月18日)

2021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深改组、省委、市委《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强化落实省、市统计工作决策部署和相关会议精神,不断推进我市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现将我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意识形态

1.落实党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建设,开展网络信息(数据)安全教育,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9月24日,省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肖志颖带队到我市调研网络安全建设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局信息网络软件资料、网络制度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继续推动网络安全建设,保障统计工作质量。

2.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计划,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线,认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史、《宪法》《民法典》《统计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及党内法规,深入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先后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参加“走新四军路 唱新四军歌 听新四军故事”党史学习现场教学。二是召开“七一”党员大会,表彰局机关“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和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三是以“赓续红色血脉 奋进统计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暨喜迎**市统计局40华诞文艺汇演。四是积极开展服务千企行动和困难帮扶活动,截止10月底,工业、投资、服务业、建筑房地产和劳动工资各专业人员对纳统企业走访近350余次,特别是商贸专业人员对纳统企业走访已全覆盖。结合重大节日,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与部分限上服务企业结对帮扶困难户28次,不断细化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五是局团支部坚持青年大学习制度,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红色教育,不断加强局青年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4.重视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推进机关工作作风整顿,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统计事业发展。全力配合好市委第二巡察组的工作,对巡察指出的问题能够立行立改,形成立竿见影的效果。探索建立整改机制,推进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两个责任”信息化平台填报工作。

二、强化监测预警,提升统计能力

(一)全年经济形势研判

前三季度,我市经济整体运行稳健,复苏基础持续增强,但随着基数增大,效应逐步减弱,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环比有所回落,扣除基数不利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综合研判,全年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趋势,增速陆续较三季度有所回落。

1.工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全省、全市发展趋势一致,预计全年较上年同期相比,依旧保持增长趋势,在合理空间内较上月增速呈回落趋势。预计全年增速13%左右。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环境变化影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投资同期基数较低,今年增速高开低走,前三季度分别为36.7%、24.8%和16.2%,预计全年增长趋势与全省、全市基本一致:增速快速回归,逐月放缓。预计能完成人代会国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11%目标任务。

3.建筑业。预计全年总产值继续在七个县市区中居“中上”位次,全年增长20%。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我市社会消费持续得到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分别增长38.4%、32.6% 和28.3%。全年将延续高增长态势,但增幅与上半年相比会有所收窄,预计全年同比增长22.5%。

综合研判,预计我市全年GDP同比增长11%左右,其中:一产增加值增长7%左右,二产增加值增长12%左右,三产增加值增长10%左右。

(二)强化数据监测分析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中心工作、市委市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加强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监测,深化统计分析,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统计监测,为市委市政府谋发展、定措施、做决策提供有力的统计服务和数据支撑。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走势,及时跟踪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每月进行经济运行预测分析,编发《统计快报》、《**统计月报》。围绕经济发展难点、热点编制送阅材料《统计视角》,截止10月底已编印11期,其中3篇获我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示,预计年末将突破13篇。预计全年各类各专业统计分析总量将突破30篇,进一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宣传统计专业知识提供载体。

(三)各专业有序推进

1.工业发展趋势良好

今年以来,工业统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预计能圆满完成我市人代会预期目标,对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应尽的责任和贡献。一是加强指导,提升质量。工业科分门别类对乡镇、街道和经开区站长、工业统计人员及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多场次系统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讲解工业统计年报、定报、工业统计台账等涉及的指标解释、填报方法、审核要点、操作流程、数据的收集及处理程序等内容,提升统计员综合素质和企业源头数据质量,确保工作针对性清晰准确,可操作性强,进一步提升全市工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增强工业统计整体服务水平。今年先后召开了2020年度规模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培训会、2020年度工业统计年报暨新入统规工企业培训、2021年工业能源统计培训暨统计台账布置会议、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统计业务培训会等多场业务指导培训会议,培训人数达500余人次。二是聚焦规下,细核样本。规下工业虽为季度报表,但在GDP核算中规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超过20%,目前三季度规下工业增速反映了我市规下工业企业经济发展呈良好趋势。9月份,工业科召开了我市规模以下工业统计业务培训会,通报了全市上半年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相关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对下半年工作提出要求。重视非目录企业的填报,主动摸排样本村里的新建投产规下工业企业,做到应统尽统。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对规下企业现场核实力度,真实客观反映规模以下工业的生产趋势。三是严格入库,审查材料。工业科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2021年度工业入规企业申报资料》执行,明确申报时间,及时指导各乡镇、街道和经开区统计站收集入规企业申报材料,对于企业报送的入规资料,包括营业执照复印件、发改委的项目批复、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试填统计报表和统计台账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不符合入规条件或缺少申报材料的情况,一律要求立即整改,保证入规企业的质量,2021年截至10月月度申报中成功申报28户企业入规。

2.投资逐步增量提质

一是按时、按质完成项目投资月度上报工作。受宏观环境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投资同期基数较低,今年增速高开低走,逐月放缓。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13%。二是每月全力完成投资项目入库申报工作。今年以来,在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加大项目摸排力度,投资项目入库数量较上年大幅增加。1-9月累计新入库项目183个,目前在库项目共290个,项目个数同比增加72个。三是积极开展投资项目调研工作。2021年前三季度,密切联系发改委掌握重大新开工项目进度,对拟入库的项目进行现场核实,现场查看项目规模与进度;积极对接经信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交运局、教体局、住建局、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对拟入库项目及储备项目进行实地核查,确保新增项目实际情况与上报资料一致,对符合入库条件标准的项目,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入统。四是多次开展投资专业业务培训。2021年前三季度,投资科针对各乡镇、街道、市经开区统计站投资专业工作人员多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就项目入库、审核规范、常见问题以及数据支撑材料进行详细讲解,进一步提升基层投资领域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夯实了投资专业统计基础。

3.房地产供销发展同步

预计到12月底,我市将纳入联网直报统计范围房地产企业40家,开发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280.0亿元,同比上年34家房地产企业45个开发项目总投资243.9亿增长14.8%。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75.5亿元,同比40.1%;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可达95.5万平米,同比增长15.5%。

4.建筑业狠抓增量

预计四季度末,我市将纳统建筑业企业5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6家,累计完成建筑总产值67.5亿元,同比增长37.0%。预计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0亿元。从签订建筑合同额看,预计2021年全年共签订105.0亿元,同比增长了27.0%;从建筑从业人员期末人数看,预计2021年末从业人员达13274人,同比18.0%。

5.服务业抓质量稳位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分量日益突出,质量不断优化,一、二、三季度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是47.86%、45.57%和44.5%,占比在一季度超过二产0.26个百分点。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总额增速在全市位列第一,并连续三个季度在全市位列第一。目前全力做好新增和小升规工作,为2022年开好头起好步。

6.劳动工资夯实数据质量

一是加强日常培训力度。除了年报还加强了季报业务培训。今年来共开展劳动工资业务培训9次,邀请宣城市统计局专业人员前来授课1次,参训人数达320余人次。二是提高统计业务能力。每季度报表开网前和结束后,针对数据波动异常的部分填报单位,加强现场核查。通过核对工资发放表、银行汇款单等支撑材料,检查数据统计是否正确,对有偏差的,及时了解错统原因,讲解劳动工资统计指标和口径,并要求在下季度报表中及时改正。结合统计执法检查,抽查4家劳动工资专业填报单位。三是推动基层台账建设。借助业务培训和工作群,推广宣城市局制定的劳动工资统计电子台账。结合日常检查,到企业单位一对一专门指导建立统计台账。

三、夯实基层基础,优化服务质量

(一)加强基础保障

一是提高补助标准。根据2018年巡视整改要求,取消了已实行5年的乡镇统计站首席统计员高配副科级政策,前期已高配的不再享受政治待遇,但经济待遇不变,通过对全市7个县市区补贴政策了解对比,**补贴标准最低,并且已8年未作调整,在完善程序征得我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今年5月开始首席统计员补贴调整为300元/月,辅助统计员调整为250元/月,平均每人每年增加1200元。二是扩大补助范围。近年我市加大部门统计工作联动,13个市直涉统部门相继成立统计站,并配备首席统计员积极参与统计工作,为继续发挥部门首席统计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今年对13个市直涉统部门首席统计员发放统计补助,并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年终发放。三是表彰“四上”企业。为扎实有效推动企业基层基础和台账建设,今年5月29日窦永高局长亲自带队到宁国市调研基层基础工作,通过调研制定了《**市企业统计员考核奖励制度(试行)》,对统计工作突出的“一套表”企业(规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建筑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统计人员进行表彰,奖励金额人均可达3000元/年;对新增四上企业给予补助,依据《**市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办发〔2019〕2号)文件精神,对2020年度新增四上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3万元,共计144万元。

(二)强化干部培训

推进统计业务培训,增强统计干部特别是新进专业人员和乡镇、开发区首席统计员素能,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统计专业人员业务培训10余次,今年5月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了“全市统计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各乡镇、街道、经开区及各市直涉统单位共105人参加。6月,为进一步提升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常态化学习交流机制,制定了《**市统计局“统计大讲堂”活动方案》,目前已举办了5期,内容涉及GDP核算、投资等统计专业知识以及乡镇统计工作者经验交流。今年来,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窦永高5次受邀为市委党校科级干部培训班、桐汭精英班、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班、第四期市直机关大讲堂、新杭镇金鸡笼村干部开展统计法治讲座。

(三)优化考核机制

压实统计考核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今年我局出台统计基层基础考核细则,对乡镇经开区采取材料送审结合现场查看的方式进行统计考核,考核得分计入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总分中。制定《**市企业统计员考核奖励制度(试行)》,对全市“四上企业”采取季度抽查与年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企业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程度,并依据最终的考核结果发放考核奖励。

(四)加强统计服务

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做好上门服务,详细了解本市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统计基础工作开展情况,切实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统计服务千企”水平和能力,**市统计局普查中心对4家准规模企业以及工业(10家)、科技(3家)、投资(2家)、服务业(1家)、建筑业(2家)、房地产(2家)、商贸(5家)、劳动工资(1家)等各自专业对本专业所服务的30家规上企业开展了走访调研。各专业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均到本年度所服务的企业开展统计服务千企工作,发放《统计人员应知应会》小册子、《统计工作实务手册》等,随访随记录,建立了全市“统计服务千企”工作台账,详细记录对每家企业的服务情况,建立统计工作存在问题清单,汇总整理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服务工作显出成效。

(五)规范统计执法

制定《2021年度**市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分两次共完成年度27家29项统计指标执法检查任务,检查对象涉及工业、投资、房地产、建筑业、商贸、服务业、劳动工资等10个专业,实现专业全覆盖。经检查,13项指标零差错,6项指标差错率在1%以内,差错率在5%以内和10%以内的均有5项指标。通过“执法+普法”明确统计规范制度,提高检查对象单位、统计人员的统计法治意识和统计业务素质,夯实统计基层基础,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六)创新统计监督

建立统计监督体系,聘请统计监督员。为了增强全市统计行业监督能力,拓宽监督渠道,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从各行业挑选企业发展良好、数据质量优、支持统计事业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主要经办人中选出11名代表,聘请担任统计监督员,主要对我局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执行统计制度、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服务承诺兑现等情况进行监督,适时参与统计执法检查、事中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我局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好各项专业统计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稳步增长提供统计服务保障。全市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以及关于统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贡献统计力量,以优异的统计服务推进**走好“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继续提高数据质量

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税务、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精准识别调查单位,推进达规企业入库纳统、准规企业重点培育、退规企业及时清理,确保名录库维护及时、有效;建立公开透明的专业网报数据监控制度,强化联网直报平台数据即报即审,完善数据质量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大数据比对分析,精准筛选疑似问题数据企业(项目),联合发改、经信、住建等部门深入现场开展核实。

(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围绕服务“十四五”发展,持续关注疫情变化,统筹做好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与预判分析,精准研判发展趋势、精准分析运行特点、精准查找问题、精准提出对策建议,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加强预警预判,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精准调控经济提供决策依据;每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和指导,健全统计指标、完善统计监测制度等,完善服务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公众并重、对上服务和对下指导并重、经济统计和社会民生统计并重的多维服务体系;围绕 “一地六县”、产业链供应链、工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加强专题调研,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

(三)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稳定基层统计队伍。充实乡镇(街道)和企业统计人员力量,积极破解乡镇、企业统计人员不够稳定、专人不专岗等难题,努力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获得感。在今年引进6名专业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配齐配强局机关专业统计队伍,确保每个专业至少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强化培训指导,开展“统计能力提升”行动,全方位培训统计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持续完善乡镇(街道)首席统计员制度,评选优秀首席统计员。二是规范基层统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出台的“三个规范”文件,完善乡镇(街道)数据采集审核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业务岗位责任制度等,规范基层统计管理和统计业务流程。推动企业原始记录规范化建设,做到数出有据。扩大企业统计电子台账试点范围。三是形成部门统计合力。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开展部门首席统计员培训,完善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推动部门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压实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完善部门沟通联系机制,协同做好国民经济核算、经济形势研判、名录库维护、新经济统计等重点工作,部门联合开展重大战略实施、重点行业发展统计监测分析。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工会统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年及20*年上半年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研究做好20*年工会统计年报调查工作,为推动全省工会各项工作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将对工会统计人员具体说明和讲解20*年统计年报调查指标及数据处理程序。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讲几点意见。

一、20*年度工会统计工作卓有成效

过去的一年,全省从事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同志,按照全总、省总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工作重点,求真务实,团结一致,兢兢业业,辛勤工作,圆满完成了20*年度统计调查工作任务。统计调查制度机制逐步完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在服务工会全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年年报统计调查成效显著。一是全省21个市(州)和绝大部分省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都能够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地上报汇总表和数据库,保障了全省工会数据的完整、准确和及时上报,顺利完成了全总安排的工作任务;二是我们统计出来的年报重点指标数据、工会组建工作进展情况等数据,为省总各部门日常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也为省总对下级工会组织进行年度目标考核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主要依据,为推进全省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三是年报统计调查的汇总数据,有如基层工会数、涵盖法人单位数以及会员数等被省工会***会议主题报告所采用,得到了广大工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为省工会***的成功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年报统计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为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对研究、确定、制定工会工作目标、重点及措施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也为工会组织参政议政提供了数据支持;五是年报统计调查为政府提供了准确的部门数据,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和会员等数据被省统计局采纳,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0*年半年报调查任务圆满完成。今年半年报调查是全总为筹备全国工会***临时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当时正值我省抗震救灾处于关键时期。各级工会和负责统计调查工作的同志按照省总提出“在全力抓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扎实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要求,在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按照关于20*年工会工作情况半年报调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克服困难,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了半年报调查工作任务。在这里,我代表省总对从事工会统计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问候!对大家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全省工会统计调查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年报统计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调查指标每年变化多、数据处理难度大、统计调查要求严,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够,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统计人员变动大,有的对统计指标理解不准确,数据处理和电脑运用不熟悉,在加强业务学习、增强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面对工会工作和统计调查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一些同志还不能完全满足为工会重点工作提供及时和高效服务的要求,在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上有待于进一步转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加以改进。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责任感

统计调查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统计数据是各级工会组织和领导正确认识省情会情、制定规划、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统计调查工作,没有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工会工作的发展目标就会找不到注释,工会领导干部就会心中无数、方向不明。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和负责工会统计调查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所从事工作重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努力服务工会工作大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如: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职工队伍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和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在工会工作领域、内容、对象大大拓展的新情况下,如何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起来,把他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职工的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精神文化需求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教育引导职工正确看待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充分表达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有更大的作为。这既是工会统计调查工作服务于工会全局工作的迫切要求,也为推进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因此,我们要深入探索和研究新的条件下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使统计调查工作真正在促进工会工作全局的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着眼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扎实做好统计调查工作。工会要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重要作用,就必须做到对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的情况底数清、问题准、原因明、对策正,而这首先就是以科学、准确、及时的统计调查工作为基础,靠工会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准确的量化数据。因此,我们要把统计调查的科学原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工会工作的客观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技术优势,在为工会各项重点工作服务上下功夫,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服好务,使统计调查工作真正在服务工会工作全局、服务重点工作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立足于省情会情,推动统计调查工作创新发展。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目标,是为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全局工作服务的;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对象,是我省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全局;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重点,紧扣工会工作重点,是为推进重点工作服务的。因此,我们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与我省省情会情相联系,必须要符合我省省情会情,才能推动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各级工会组织和统计调查同志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严格按照省总关于工会统计年报调查的通知和调查方案的要求,认真对待、一丝不苟,认真组织实施,提高调查质量,保证数据资料的客观真实;要切实加强数据分析工作,深入挖掘工会统计年报等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资料的服务效能,努力以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创新发展,推动工会整体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切实提高工会统计调查工作质量

20*年工会统计年报调查,将是省工会***召开以后的第一次年报调查,其所形成的调查数据,对于推进今后五年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统计调查工作质量。

(一)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各级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工会统计年报工作,坚持把统计调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起由分管副主席统揽协调、主席(常务副主席)负总责,有关业务部室积极参与、支持、配合的统计调查管理体制,为年报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同时,我们工会统计调查同志也要积极向主要领导同志汇报年报调查数据对于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重要数据的发展变化情况,主动提供数据分析资料,争取领导同志对年报调查工作的支持,保质保量完成20*年年报调查任务。

(二)努力保证数据准确及时

数据收集是统计调查的基础,提高工会统计调查工作的质量,首要的环节就是要准确、及时地收集数据资料。如果统计数据失真,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但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甚至可能做出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统计结论。同时,当前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情况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能严格按照调查时点要求,及时采集统计数据,就无法保证统计调查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和从事统计调查工作的同志都要提高准确意识、及时意识,在这两个重要环节上把好关。首先要及时下发统计调查表,严格控制填报质量,坚决杜绝漏报、瞒报、不报现象;其次要统一指标解释,避免填报混乱,规范统计调查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科学、可靠、高效的统计调查体系;再次,要严格按每项调查规定的调查时点和上报时间操作,按时上报数据,对无故拖延数据上报时间、使用陈旧数据甚至编造数据的,一经发现,要及时予以纠正,造成不好影响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三)着力强化部门沟通协调

按照工会统计工作相关要求,各级工会组织的所有数据统一通过统计调查工作获取,年报统计数据是省总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工会工作目标年度考核的基础数据和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各地工会上报省总业务部门的数据存在着与年报统计调查汇总相关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工会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调查数据的权威性。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工会在上报数据前,必须与机关内部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误差,严格把好年报数据的质量关,切实做到上报省总各业务部门的相关数据与年报数据一致,确保工会统计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数据无法达到一致的,要向省总说明原因。

为进一步增强年报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从今年起,省总对各单位的年度考核要用年报统计调查数据说话,以年报统计调查数据为评判标准,由政研室统一将各单位的考核数据提供给省总各部门进行考核评估。如果今年因为统计时点的不一致,造成一些重要考核数据有重大出入的,各单位在上报考核材料时,应同时将相关数据报省总政研室,并作出详实的书面说明。从明年开始,省总及各部门对各单位年度考核数据时点统一为9月30日,即完全以年报统计调查所获取的数据作为考核的唯一数据,不再作调整。这一点请大家要特别注意。

省总各部门在使用数据时,要以年报统计数据为准,做到数据口径统一、协调一致,特别是对于涉及重点工作的重点数据指标,各市州、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工会一定要与省总相关部门沟通。今年年报统计中涉及今年重点工作考核的具体统计指标及统计口径,政研室已经与省总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等会儿将在统计报表进行说明时,具体讲解。

(四)大力加强工会统计队伍建设

服务业统计工作总结篇8

一、服务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表1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长率(%)

年度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1991 9.2 2.4 13.9 8.8 1993 13.5 4.7 19.9 10.7 1995 10.5 5.0 13.9 8.4 1997 8.8 3.5 10.5 9.1

1998 7.8 3.5 8.9 8.3 年平均 9.7 4.3 12.9 8.5

资料来源:《 中国 统计摘要(2000)》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以1992年最高,占34.3%,随后一直下滑,1996年滑到30.1%,下滑了3.2个百分点。1997年后开始回升,1999年回升到32.9%,但仍比1992年低1.4个百分点。

表2 现介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

年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1991 24.5 42.1 33.4 1993 19.9 47.4 32.7 1995 20.5 48.8 30.7 1997 19.1 50.0 30.9 1999 17.3 49.7 32.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0)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表。

表3展示了我国1990~1999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情况。

表3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

年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1991 25.4 43.4 31.2 1993 21.4 48.6 30.3 1995 18.8 52.6 28.6 1997 17.2 54.6 28.2 1999 15.8 55.7 28.4

年平均 20.3 50.3 29.4

注: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0)中的国民生产总值表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 计算 。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不变价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与现价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过,1997年以后不变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不像相应的现价比重那样明显;从整个时期看,不变价比重更低,比现价比重年均低近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通常被用来观察一个国家的价格变化情况。表4展示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其中的服务项目指数。

表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年度 总指数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991 103.4 108.7 1993 114.7 127.9 1995 117.1 120.2

1996 108.3 116.0 1998 99.2 110.1

1999 98.6 110.6

年平均 107.5 116.8

从表4可以看出,1990~1999年,历年的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均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均上涨7.5个百分点,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年均上涨16.8个百分点,高1倍以上。特别是1998和1999年,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负增长的情况下,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仍高于10%,趋势截然相反。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因 分析

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求关系。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全部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说明服务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比例超过全部消费品的相应比例。特别是1998和1999年,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负增长的情况下,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仍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这说明,与货物需求不足的情况相反,服务的需求较旺。那么,为什么90年代服务业的增长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下降的情况呢?我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现象:一是从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现实因素方面去解释,二是从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统计方面去解释。

(一)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因素

我国服务业没有伴随着需求而迅速增长,存在许多现实因素。下面以 教育 服务和居民住房服务为例来加以说明。

1.教育服务 表5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1990 1994 1995

中国 2.5 2.2 2.5

世界总计 4.8 4.9 5.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 表6 部分国家1995年民间教育资金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

国家 民间教育资金比重

德国 27.1

日本 26.1

美国 21.4

西班牙 19.9

法国 10.3

印度 11.0

资料来源:张本波、李震:《我国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接受教育的程度在获得就业机会、经济回报和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渴望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从而产生了日益旺盛的教育需求。

在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潜在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导致我国教育没有以应有的速度发展。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尖锐矛盾,导致教育服务价格以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幅度迅速上涨。这是导致服务项目价格指数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因素之一。

我国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必将促进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

2.居民住房服务

我国住房服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很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其他 发展 中国 家(见表7)。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福利性住房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一方面,公有住房的房租很低,弥补不了房屋的维修成本,住房管理部门没有能力开发新的住房和提高住房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工资很低,尽管福利住房条件很差,但没有能力购买或租用条件较好的住房。即使有的家庭“一家两制”,例如夫妻一方在国家机关工作,因而享受福利住房,另一方在私人公司或外企工作,因而有较好的收入。这样的家庭本来有能力购买或租用条件较好的住房。但是,一旦他们购买或租用非福利住房,他们就失去福利住房的资格。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宁可委屈一些,也不放弃相应的福利。因此,福利性住房制度限制了住房服务的发展。

表7 居民住房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情况对照表

中国 1.8 1.7 2.0 1.8

美国 11.8 11.8 11.9 11.6 德国 7.1 7.0 7.1 7.8 挪威 9.6 9.6

韩国 9.5 10.3 10.7

泰国 4.4 4.0 3.7 3.7

菲律宾 6.7 6.9 7.5 7.8

印度 3.3 3.2 3.1

资料来源:许宪春、李文政:《中国房地产业核算的现状、存在的 问题 和改革设想》,《 研究 参考 资料》,1998年第54期。

我国 目前 进行的住房制度的改革无疑将推动住房服务的迅速发展。

(二)统计方面的 影响

1.现价统计问题

(1) 农村 工业 统计

农村工业曾经长期不在国家统计局系统的直接统计调查范围之内,而是有关部门根据全面报表和层层汇总的形式统计出来的。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农村工业总产值被高估了18000亿元(1995年),占全部农村工业总产值的40%。 表8 农村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比例(%) 28.0 32.5 36.3 43.8 33.7 44.2 45.8

表8中的比重,1991~1994年是第三次工业普查前的比重,1995年是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比重,1996和1997年是工业普查之后工业统计的比重。从中可以看出,普查年度的比重较低。普查年度之前的比重较高的原因是农村工业总产值中的水分没有扣足(注:不论在普查前,还是在普查后,国家统计局系统在采用其他部门统计的农村工业总产值数据时都要进行调整,即所谓挤水分。)。普查之后比重的反弹,也必然主要是农村工业总产值中的水分造成的,因为农村工业的发展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跳跃。虽然在工业增加值计算中对农村工业总产值数据中存在的水分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但仍然没有调整到位。

(2)农业统计 (3)服务业统计

受传统的重视物质产品生产、轻视非物质产品生产指导思想的影响,我国服务业统计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1993~1995年,我国第一次对服务业进行了普查。普查结果发现,服务业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对服务业 历史 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普查之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统计的遗漏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例如,计算机软件服务、 网络 服务、律师服务、 会计 师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统计调查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传统服务业的统计调查范围也存在缺口。这种情况势必导致服务业的低估。

农业、农村工业的高估和服务业的低估,必然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高估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低估。

国家统计局从1999年开始开展规模以下工业 企业 和个体工业(大部分农村工业属于这一类别)抽样调查,以解决相应工业统计中存在的水分问题。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利用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解决经常性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高估问题和研究服务业的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 方法 问题。这些统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将逐步减少和消除高估和低估因素的影响,使现价GDP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2.不变价统计问题

从表2和表3可知,90年代,我国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的比重低于现价增加值的比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服务业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其他行业的价格上涨幅度,二是统计不变价计算中对价格因素剔除的不均衡。

(1)工农业不变价统计

目前,我国工业不变价总产值的计算仍然采用的是50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以基期的实际价格为基础规定各种工业品的不变价格,工业企业根据这些不变价格计算本企业的工业不变价总产值,然后通过逐级汇总的方法得到地区和全国工业不变价总产值。90年代,我国工业不变价总产值的计算采用的是1990年工业品不变价格。工业不变价总产值的这种计算方法能够同时满足各级经济管理部门的需要,但存在许多缺陷:一是基期之后产生的新产品由于缺少不变价格,其不变价总产值大都是利用现价计算出来的,没有剔除价格因素。二是直接受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镇企业,受统计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以现价代替不变价的情况较为突出。90年代的多数年度,我国各行业的价格水平是上升的,因此以现价代替不变价将高估工业不变价总产值增长率。三是由于采用了逐级汇总的方法,增加了干预机会,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领导出于政绩的考虑,对数据进行直接或间接人为干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也导致工业不变价总产值增长率的高估。四是实践表明,利用固定价格加权得出的产值增长率在基期之后往往偏高,距离基期越远,表现得越明显。这是世界各国不变价计算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注: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国际上普遍采用缩短基期或采用链式指数的方法,以消除产品结构和价格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产生的影响。环比指数方法是一种以上年价格为权数或以当年价格为权数,或者同时以上年价格和当年价格为权数计算经济增率的方法。美国在1995年采用了这种方法,同时对历史数据进行了调整。)。我国工业不变价总产值既然也是利用固定价格加权计算出来的,必然存在同样的问题。我国工业不变价增加值是在工业不变价总产值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因此,工业不变价总产值计算方法的上述缺陷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工业增加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而影响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在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农业不变价总产值的计算方法与工业基本相同。它也存在工业不变价总产值类似的缺陷,因而也影响到农业不变价增加值的增长率及其在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2)服务业不变价统计

服务业的不变价统计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中普遍的难题。由于难以找到更合适的计算方法,许多国家利用就业人数的增长代替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的增长。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我国,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某些行业就业人数的增长情况往往并不能够代表这些行业的发展情况。所以我国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基本上采用了价格指数缩减的方法。我国的价格资料是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价格指数是以上年为基期而不是以1990年为基期加权计算出来的。因此,服务业的价格指数缩减法避免了传统的工农业不变价计算方法的许多弊端,较好地剔除服务业的价格因素。

由于工农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和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对价格因素剔除的不均衡,导致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比重偏低。

针对这种情况,近些年来,国家统计局一直在进行工业不变价计算方法的改革试点。1997年开始进行工业生产指数法试点,1999年又开始进行价格指数缩减法试点。经过试点检验之后,国家统计局将采用新的更加 科学 的方法计算工业不变价总产值和增加值。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试编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试编成功之后将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农业不变价总产值和增加值。国家统计局也正在完善各种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服务业不变价计算方法。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将使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能够较好地反映三次产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参考 文献 】:

1.Erh-Cheng Hua,China: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iss and the Service Sector。

2.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若干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3.资料来源:许宪春、李文政:《中国房地产业核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研究参考资料》,1998年第54期。

4.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5,1999)。

5.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2000)。

6.苏明:《中国 科技 教育 发展与财政投入政策》,《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