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化学物质质量8篇

时间:2023-09-08 09:28:55

化学物质质量

化学物质质量篇1

[投影]1.已知某1LH2SO4溶液中含有250mL浓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2.已知每100克H2SO4溶液中含有37克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设问]那么,要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从哪方面着手呢?

[结论]必须设法找出溶液的体积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做如下练习。

[投影]3.将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溶解于水,得到体积为V的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引言]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别,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1.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分析可知,要算出物质的量浓度,必须设法找出所取溶液的体积及其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由于浓度是与所取溶液的多少无关的物理量,所以,我们既可取一定质量的溶液来计算,也可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来计算,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解法一:

取100g溶液来计算

m(H2SO4)=100g×37%=37g

n(H2SO4)==0.37mol

V(液)==78.12mL=0.078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解法二:

取1L溶液来计算

V(液)=1L

m(H2SO4)=V[H2SO4(aq)]·ρ·w=1000mL×1.28g·cm-3×37%=473.6g

n(H2SO4)==4.8mo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思考题]对于溶质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的某溶质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为:

[同学们思考后]

[板书]c=

[练习]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计算市售浓H2SO4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1)

[设问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及溶液的密度ρ,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同学们对上式推导后得出]

[板书]w=

[投影]例2.已知75mL2mol·L-1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已知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求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须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依题意,

我们可进行如下计算:

解:75mL2mol·L-1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c(NaOH)·V[NaOH·(aq)]=2mol·L-1×0.075L=0.15mol

m(NaOH)=n(NaOH)·M(NaOH)=0.15mol×40g·mol-1=6g

w(NaOH)=×100%=×100%=7.5%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教师]根据以上的计算,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各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学生们完成上述关系后]

[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施用,实验室所用一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板书]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设问]溶液在稀释前后,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学过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时所遵循的规则来分析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遵循的规律。

[大家思考,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我们常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有关计算: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3.配制250mL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本题可依据上式进行计算

解:设配制250mL(V1)·1mol·L-1(c1)HCl溶液,需要12mol·L-1(c2)HCl溶液的体积为V2

c1·V1=c2·V2

V2==0.021L=21mL

答:配制250mL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HCl溶液21mL。

[小结]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板书设计]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M

c=

÷M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

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c(浓)·V(浓)=c(稀)·V(稀)

[布置作业]重温实验基本操作中“容量瓶的使用”的内容,并预习下节课。

化学物质质量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启发式教学;教学质量

人的素质是以先天遗传的生理属性为基础,但后天通过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而获得新的属性。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不仅能够强化和优化先天素质,而且能够充实和扩展后天的素质,促使人们能够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时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1 转变教师教育理论,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前提

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既要培养良好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大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手段,又要重视目的;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又要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看课本,而要放眼临床实践的需要;教学中既强调教与学,也要重视探究和体验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走出来;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又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做到全面发展,既要重视优等生,又要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学中因材施教,不要“一刀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自信心、对挫折承受力等的培养。

2 深化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注意:

2.1 结合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践要求,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案例、事件引入教学内容,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的实际生活常识到抽象的理论知识,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了学习生化的兴趣。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展示出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采用清晰的动画和图片,使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便于记忆。

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化学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变化多样、新的知识理论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很吃力,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也就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注入式、满堂灌、抱着走的教学方式,要使学生养成自主的,独立的进行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既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点明关键,寻找线索和思路,有步骤,一环扣一环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之中解放出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定代表性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采用讨论法,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放权给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达到共同的目标,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4 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验教学过去是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现在多采用探索性实验,例如酶的专一性、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学到酶具有专一性、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具体影响,对酶的这些性质通过动手能力亲身体验,既便于理解和记忆,又便于拓展这些性质,甚至在实验中通过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5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找回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学生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由于过去长期认为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只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丧失。课堂教学中常听到的是:“老师,我听不懂”、“老师,我不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鼓励,慢慢让学生在小组发言,多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逐渐转变为“老师,我试一下好吧!”。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加上及时的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展现自己。

3 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

教师业务能力和知识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师行业,爱岗敬业,教师工作就是在自身素质优化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优化。教师应在言行方面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自身的各种能力培养,又要有介绍古今中外优秀人才的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取长补短。

在知识水平中,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对教育学、心理学有良好的修养,对生化知识及其边缘学科不断学习,而且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临床中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物质质量篇3

关键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那么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

一、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会逐渐减少

生成物从无质量到有质量当然逐渐增多,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这是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问题最基本的认识,逆向理解它还可以解决很重要的实际问题。

例如,物质A、B、C各10克,加热充分反应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克D,同时增加8克C。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 。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C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质量是10克、8克,还是18克。题中的“增加8克C”是判断的重要依据。由“增加”可知C为生成物,由“增加8克C”可知反应物新生成了8克C。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8-10=2(克),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5∶1。

也许我们学过的很多反应就是借助物质质量变化的研究确定下来的。提醒学生,将来偶然发现了新反应,可别忘记探究物质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说不定会有重大突破。

二、在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存在一定的质量关系

例如,电解水反应中,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会产生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我们也常用9∶1∶8来表示以上反应中水、氢气、氧气间的质量关系。

解决问题时,不要忘记这一组与化学方程式“并生”的数值依据。例如,36克硫在32克氧气中充分燃烧最多可生成二氧化硫64克而不是68克。原因就是每32克氧气最多可支持32克硫燃烧生成64克二氧化硫,这组数据就是与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SO2“并生”的。也就是说一旦化学方程式确立其中就会隐含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这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你要坚信。但在实际中,前期投入的物质未必都参加到反应中去。而生成的物质也未必都老老实实存在于设定的环境中或我们的视野中。也许还有环境中的什么物质在不知不觉中参加到反应中去了。这些都可能误导我们,以为“质量守恒”只是偶然。学生只要用心分析就会发现所谓违背质量守恒的反常现象的症结在哪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紧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三个关键:

(1)参加化学反应:只对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而言,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考虑,参加了反应的物质不能遗漏。

(2)各物质:指所有的物质,不能遗漏,特别是气体、沉淀等在审题时容易遗漏。

(3)质量总和:质量全部相加,仅对质量求和,不是体积、密度、分子个数相加。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假设全部收集到)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这个看似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结果,应该把参加反应的铁丝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相加后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作比较。

另外,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不要太教条。你可以将表达质量守恒定律的等式做数学处理,使计算更简便。

例如,加热24.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为19.9克。问此时生成氧气多少克?

你没有必要挖掘出真正参加到反应中的氯酸钾的质量(用m1表示)和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用m3表示)。若我们设未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m2,那么在m1=m3+■这个等式两边同时加m2和3克二氧化锰等式仍然成立。这时,左边变成m1+m2+■即为24.5克加上3克等于27.5克,而右边m2+m3+■部分即为19.9克,很显然,■=27.5-19.9=7.6(克)。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准确抓住关键、语言精练,主要的应用方面有:(1)解释一些化学现象;(2)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元素;(3)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质量比等;(4)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得是否正确等。

四、世界上的化学反应已经千奇百怪了,居然还有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就更是叫人称奇了

化学物质质量篇4

基础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学科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是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平台.在近几年来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水平,依据生物化学大纲和培养计划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尝试,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求实的科学精神.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如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离心技术等.学会运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进行实验设计,确保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1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方法

1.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块在教学内容构建上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借鉴同类学校的实践经验,在基本把握“三性”实验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整合与筛选,构建了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三个层次的模块教学内容(表略).其中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分别占计划学时的43.75%、43.75%和12.5%.

1.2建立学习预知制度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预知.既在实验教学伊始,任课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学习的宏观预知.每次实验结束,告知学生下一次实验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并写出预习笔记,课上检查,实现微观预知.

1.3建立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个课堂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图略).实验报告点评主要是针对报告中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问题讨论是教师围绕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操作过程,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讨论题目,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同时,也让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建立学生-教师-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互动形式.理论方面的问题解决后,学生开始独立操作,教师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巡回指导,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每项实验结果当场给分.

1.4搭建较为科学、客观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单纯一次考试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是不客观的,我们在实验成绩评定中以“实验预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与结果、实验报告”为成绩评定的四要素.实验预习主要考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态度.课堂讨论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实验操作与结果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根据各要素考查目的和权重,确定给分比例和给分点.

1.5开展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对某些实验的方法进行了完善与修改.比如,在纸层析分离氨基酸实验中,用昆虫针直接别制滤纸圆桶,取代了用针线缝合圆桶的方法;在酵母RNA的提取分离及组分鉴定及动物肝脏DNA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材料减少1/3或1/2;离心由3000r/min,离心15min改为2500r/min,离心5min;减压抽虑改为离心;在肌糖原酵解和脂肪酸β-氧化两个基础实验中,我们以反应时间为变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然后比较其结果,确定理想的反应时间,结果肌糖原酵解反应0.5小时,脂肪酸β-氧化反应1小时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反应时间上比原实验分别缩短1小时和0.5小时.

2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结果

教学模块的构建,使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与优选,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为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了良好的内容体系.学习预知制度的建立,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实验之前要做什么,解决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进行实验的局面,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实验报告的点评,学生们不但知道了报告内容的对与否,更主要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点评和引导,使实验报告写作的质量不断提高,为实验设计,论文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中遇到的方法和技术问题加深了理解.使学生明明白白的进行操作,并能推测、判断结果和现象.学生独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克服了学生对演示实验的依赖性.实验操作与结果的当堂打分,调动了学生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提高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实验成绩评定体系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在兴奋状态.考核的结果真实、全面、公平.实验方法的完善与修改,使一些实验方法由繁变简,实验时间由长变短,实验效果更明显.节省了实验时间和材料,提高了实验质量.

3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思考

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从事本课程的教师一直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教师在积极的尝试与探讨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要素新建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在专科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础比较薄弱,办学相对比较封闭,硬件建设还有一定的制约,要想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首先要在科学制定合理的生物化学实验大纲基础上,掌握时代脉搏,借鉴其它兄弟院校的经验,科学的整合优化实验内容,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十分重要.在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块中,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验证性实验和实验技术上比较单一的实验项目.通过基础性实验设计,使学生在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理解的同时,初步学会如何运用理论分析现象,得出验证性的结论;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中较常运用的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进行奠定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综合性实验是实验难度较大、实验所需的时间较长、实验要求高,具有多个知识点、多种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的实验项目.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实验技能,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奠定基础.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实验目标的升华.在设计性实验的进行中,首先,教师要从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出发,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类指导.教师要给定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操作程序,自己加以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使学生在完成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化学物质质量篇5

由于中考的指挥棒作用,从社会到家庭,乃至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不重视,给生物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生物教学

教师的价值绝不是体现在你所教的学生得的分数有多高,录取上级学校的人数有多少,而在于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教师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负责,教师的行为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负责任。虽然生物学科没有升学的外在动力,但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2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其中也包含对学生的热爱。关爱学生,使学生敞开心灵,有了爱心,就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也才能在师生的互相解读中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爱老师,才能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奠定感情基础。

3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少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来自于力求全面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不只在于他的知识占有量多少,而更重要是否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乐学、会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如阅读、讨论、探究、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并努力做到多种方法的最优结合,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倡导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课程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有关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发展,就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为学生创设一种适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不是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教师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媒体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隐性资源,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5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

6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6.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的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

6.2情境化教学法,提高教学时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产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让学生考虑植物体内的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等能否用同样的原理提取?能否找到无毒性的溶液分离提取这些色素,用于食品加工?这样,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使W生认识到自己身边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从而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6.3教师要运用“语言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复习“心脏的结构”时,要求学生把前一节课画的心脏结构简图拿出来,结果好几位学生紧张地在抽屉里乱翻,我很生气,因这是特意布置要夹在书里放好的,这节课还要用这张图学习“血液循环”,本想批评一顿,转而一想,批评只能使学生更紧张,更想不起放在哪,于事无补,不如幽他一默。“可能有几位同学忘了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儿?别急,慢慢找!不然,这节课就上不了了。以后可别这么粗心大意,连“心”也忘了带了!”在同学一片善意的笑声中,我又说“把‘心’带来的同学先复习一下心脏的结构。”让学生把心收了回来。用比喻加强记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恰如其分的比喻,恰到好处的姿态和富有感染力的神情讲授出来,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窥其貌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化学物质质量篇6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思维导图;TBL教学法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需要学习掌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该课程都占有相当比例,并且此门课程还为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奠定坚实基础[1]。由于生物化学存在概念较抽象、内容相对枯燥、知识点比较分散等客观现象,导致长期以来被医学生认为是最难学习掌握的课程之一。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医学教育改革潮流,我们迫切需要改革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方式。TBL、PBL和CBL等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该文以作者所在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思维导图和TBL教学模式联合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

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很多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手段已经陈旧,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实验教学内容要进行重新设计,优选实验教学内容。针对各专业的教学特点,设计满足各专业的教学实验,实验中要重点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内容上要选择生活中实用性强并且操作性强的实验项目,例如针对各专业开设精氨酸激酶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纯度检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技术内容学习上要选择对学生日后科研能力培养有帮助的项目,例如低温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技术、蛋白质电泳技术等。同时还需要增加本领域的前沿领域实验内容,例如质粒DNA提取,该内容属于基因工程的常用检验技术,针对蛋白质、染色体等内容,涉及到变性、分离、纯化、提取、染色等内容。在设计性实验内容涉及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实验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实验方式进行设计,并且要求学生独立准备药瓶、试剂等材料,教师予以相应的指导。通过开设上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在掌握好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学生更掌握了新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技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更加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意识。

2结合生活经验讲解生物化学的应用

生物化学原理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此认识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讲解实验原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此进行讲解。在该校开设的实验中,应注重此点,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测定”实验[3]中,给学生设问为什么馒头咀嚼会产生甜味,为什么发烧时人的胃口不好等问题,让学生对酶促反应的机理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血清γ球蛋白纯化及鉴定的实验”中,讲解硫酸铵沉淀在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在“双缩脲测定蛋白含量实验”中,讲解三氯氰胺造成的“毒奶粉事件”。

3针对专业和教学内容,采用合适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大学教学中广为普及,但在实验课方面,如何准确使用尚需优化。多媒体具有感官刺激优势,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4]。在生物化学实验中,需要用到紫外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摇床和离心机等的使用。在以往教学中,往往安排第一次课时讲解使用。实际情况表明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容易出现操作事故。通过录制讲解视频,通过软件剪辑在重要步骤处标注注释、提醒学生注意。将视频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其进行预习。这样有效解决了教师指导设备使用时需要反复操作的问题,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来熟悉设备,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5]。在“pEGFP-N1质粒提取及鉴定实验”中,由于涉及知识点是分子生物学水平,利用传统板书和PPT字幕进行讲解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微观的过程也不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教学效果会有很好的提升。另外,对安排这一实验模块的意义,可以通过播放2008年诺贝尔奖和钱永健的资料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运用思维导图,协作学生把握知识体系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覆盖面广,所用设备和实验方法也较多,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梳理思路,掌握生化知识体系[6]。仍以“血清γ球蛋白纯化及鉴定的实验”为例,“纯化及鉴定”为中心主题,围绕此中心列出蛋白质化学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及实验方法,并进行合理串联,构建成图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对蛋白纯化和鉴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把握。并且对理论课学习和实验进行结合,有助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5TBL教学模式在生化实验中的应用

在实施生化T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同理论课教学,教师讲解任务变少,工作重心是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7]。以“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测定”实验为例,教师导入实验项目、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按实验分组为单位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耗材,配制实验试剂,操作相关的实验仪器[8]。实验结束后首先组内讨论,自评结果,教师再引导整个实验班级学生互评,并进行反思分析。综上所述,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促使其主动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衣同辉 李淑艳 张春晶 王宏兰 郭红艳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生化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宋志宏,任明,高国全,等.构建TBL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13-114.

[2]刘小珊.TBL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0):785-787.

[3]徐晶,李淑艳,张春晶,等.JiTT模式在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6(17):106-107.

[4]聂光军,岳文瑾,薛正莲,等.多维视野下的《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5(2):286-290.

[5]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2-35.

[6]宋威,郑玉娟.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58-259.

化学物质质量篇7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很多学生感到物理课难学,物理规律复杂多变,定律枯燥无味,概念难懂。要解决这个问题,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多年来,我认真实践研究“多媒体优化教学结构法”,在实现课题目的的基础上,追求教学科学的高水准,攀登教学艺术的高境界。现以原子物理和物理光学类别中的原子结构单元为例谈“多媒体优化教学结构法”在这一类别的初试过程。

1.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材特点: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学生在化学课和电学中已经学了一些,但是,在化学课上讲原子结构,是讲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在电学中,讲电子论,只是用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电现象。所以学生获得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零星的、片面的,加上平时接触到的一些科普知识,中间夹杂着学生本人的错误理解,更使知识不准确了。与其他部分(力学、电学、热学)比较,抽象性强,且研究方法也不一样。

学生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片段知识有所了解,但对原子结构知识系统来龙去脉不清楚;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原子里是电子和原子核,早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

优化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取自学点拔法能最大限度扩大课堂容量的优点,即:课前布置,课下自学练习题和思考题,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课下通过做自学练习题解决。而对通过自学仍有疑问的难点知识,重点知识,在课上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来突破。如本课时所研究的问题极为抽象,又无法用实验和常规的教具来突破,使问题变得直观生动。所以,重点运用了计算机动画这种媒体形式,取计算机动画能化微观为宏观,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慢为快,化大为小,化小为大的特点,在本课时内制作了X段动画节目,依次播放分析,在播放在过程中,随时停下,提出预先设置好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应用讨论、争议方法,广开言路、互相交流,集思广益、归纳总结。通过这种生与生,师与生互动,师生与物象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又由于计算机动画揭示问题非常巧妙,使课堂节奏快,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如:玻尔理论中的轨道量子化,只用动画中原子可能的能级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对应闪耀,学生就可以清楚的理解,不用教师过多的用说也说不清的语言来表述。通过自学点拔法的运用和计算机动画媒体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采取单元教学法容易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总体框架的特色,从介绍三位科学家引入全部教学内容,从科学史的发展顺序,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来揭示原子结构。教学过程中的板书(文字媒体)用列表的形式在分析每一问题的过程中作出。在表格中排列出:科学家提出原子模型的依据,原子模型,解释的现象。课程结束学生对本节内容结构的关系一目了然。通过以上的优化,使用常规教法需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一课时就可以完成。

2.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计算机动画这种现代化媒体的使用和自学点拔法、单元教学法与之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分析探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此课时结构模式,已推广到物理光学和原子物理的其它部分的教学中,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展示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展示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这些规律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具体体会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家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从他们的成功中获得启示,从他们的失误中吸取教训,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通过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这一重要途径。

化学物质质量篇8

关键词: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 前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都是现代科学的代表性学科,其高速发展直接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时代之后注定是生物工程的时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引起重视。

二、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其目的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构成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而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化学的延伸学科,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以及调控的科学,借此为基因的检测和制备、基因诊断和治疗、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等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提高思想素养来提升教学成果。如果一个老师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永远停滞不动,那么任他有多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经验,其教学将是一潭死水,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兴趣。比如老师在讲授基因工程一章时,如果老师自己实际操作过,那么他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把理论知识讲授得更加具体。涉及表达体系时,阐明载体多样性,并结合各自特点以及自己的经验将它们的优缺点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展示给学生。尤其是给研究生授课时,这些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和具体的知识体系,而且对他们课题的设计和完成都能够给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当然,如果老师只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而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那么他就会失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而这种思想的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人格和专业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医生永远面对的都是痛苦的病人,都是生活中最需要关注的患者,如果医生没有舍己为人的情操,没有对病人的爱心和怜悯之情,那么他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前提下,还必须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有意无意地将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教学中,积极而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中, 教学模式比较程序化, 即教师讲解- 学生操作-预期结果- 实验报告。很明显,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 学生往往上完一个学期的实验课了, 仍不知道这个学期的实验课上了什么内容。事实上, 教师最重要的讲解内容就是实验的要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例如, 在讲解质粒DNA 的制备实验中, 碱裂解法提取DNA 质粒要用到三种溶液: 溶液I、II和III。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这三种溶液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可以把同为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组DNA 和质粒DNA 分开? 等等。通过提问, 使学生把理论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共同讨论, 激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着主导作用, 教师准备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3 ]。因此, 教师在课前除了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 写好实验教学教案, 并且还要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改革传统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对于科研工作大有裨益。因此,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 除要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外, 还应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的内容, 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培养新型人才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 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教学实验。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段和实验方法,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的仪器设备, 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 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乃至学术论文。

设计性实验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此外, 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性精神, 是培养学生终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设, 不仅使实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讨论型教学

专题讨论教学,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除厌学心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容庞大, 理论复杂而抽象。众多的结构式、反应式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眼花缭乱。多数学生反映打开生化书就感到头疼, 愿意学习生理课不愿学习生化课, 感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好像对临床用处不大。针对这种情况, 联系临床和实际的讨论题或病例能极大地引起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不愿学到愿学, 从强迫学到主动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加强思维, 增强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往往带有章节的独立性, 尽管授课教师对相关章节做了一些联系, 但学生缺乏将相关内容横向联系的能力, 分析问题时往往带有思维局限性。按系统、跨章节的讨论题或病例可引导学生加强思维, 全面分析, 从相关章节内容的相互联系中找到答案, 自觉地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活跃了思维, 提高了综合知识的能力, 也为将来临床分析病例打下基础。

六、结束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该进行自我提高,其次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善,只有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果宇;冯维杨;李树德.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思考.基础医学教育.2013年3月,第2期,166-16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