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8篇

时间:2023-09-20 10:40:59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篇1

1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工作作为英语专业学科的重要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从教学内容与目标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文学题材的内容体系,还停留在应试的教育目标,没有真正把通识教育融合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体系中。从教学模式与方式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模式中,还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开发很不够,尤其是英语阅读的翻译实践开展得很少,极大影响了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采用课堂教学平台,课外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虽然有所开发,但是建设与利用很不够,极大影响了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吸引力。从教育主体与客体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不适应现代化和网络化的教育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来看,确实还需要大大提高。从教育评价体系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建构适应网络教学的一套成熟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很好地将专业学习、学生技能成长等各个方面融合好,影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内在驱动力。

2网络时代下推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研究

鉴于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网络时代给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带来的挑战和便捷,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综合运用各种英语教学理论,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模式与方式、教育平台和环境、教育主体和客体、教育效果评价等各个层面建构起网络时代下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体系,努力提升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水平。第一,按照网络时代的要求,建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现代化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要主动吸收和借鉴各种教育理念,比如项目论、图式论等等,坚持科学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推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与国际接轨,实现信息化教学和可持续发展,以此不断完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第二,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不断丰富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和目标体系。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要积极吸收网络上最新的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完善阅读教学的内容体系,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不断改革阅读教学的课程体系,以此夯实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根基。

作者:罗洁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篇2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的“辉煌”和英语专业的“尴尬”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6)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同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学试点工程,在全国180所高等学校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程。笔者所在的学校正是这180所试点学校之一,且于2006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

 

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多媒体外语教学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理论研宄与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大学英语系列教材配套多媒体光盘成功开发并使用;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培训持续多年,使他们对多媒体的了解不断加深,应用技能不断提高;有关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研宄成果成批出现。可以说,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因为引入多媒体网络教学理念和实践而步入了最“辉煌”的时期。

 

反观培养英语人才的母体——高校英语专业的多媒体教学理论研宄和实践却发展缓慢,明显滞后于大学英语教学。现有英语专业教材虽不乏文学经典,但缺乏时代气息,给人以题材单调、内容陈旧的感觉。由于难度较大、受益面相对较窄、经济回报有限,研发者对英语专业相关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的研发兴趣不大。英语专业可选择的相关课程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屈指可数(外教社新世纪英专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助学光盘、电子教案等),且这些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与各高校使用的教材不甚一致,可供教师直接使用的内容比较有限。不少英语专业教师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使用粉笔加黑板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传递着有限又缺乏时代气息的信息;有些英语专业教师观念保守,排斥多媒体教学,不愿学习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甚至觉得多媒体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的事,与英语专业无关,对飞速发展的现代技术教育漠然置之。此外,由于缺乏培训,己使用多媒体上课的英语专业教师也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关英语专业诸课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研宄更是不多见。

 

落后的教学手段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比起其他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学生更没机会接受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熏陶,这使得他们所接受的语言信息相对陈旧,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和素材知之甚少,应用语言时更是捉襟见肘。使用陈旧的教学题材及保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时代语言新信息,难以适应时代、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无怪乎有学者(庄智象等2007)对此表示担忧:我国培养的未来的英语教师是否能在学习期间获得足够的多媒体教学经历?他们对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不甚熟悉是否会影响到他们踏上讲台后我国多媒体外语教学的整体发展?

 

三、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31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英语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英语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一直为国家教育部门所重视。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重新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作出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

 

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宄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为了监督全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教育部规定从1990年起所有英语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八级考试则自主参加。此举有效地保证了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

 

近年来英语专业发展飞速,是国内各大学扩招较多的专业,也是一些院校申报的主要办学专业(戴炜栋,张雪梅2007)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英语本科专业点多达900多个,英语专业硕士点增至200多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也大幅增长。英语专业教学规模快速发展固然有助于英语专业建设,但也带来师资比较匮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质量堪忧等现实问题。如何保证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2005年教育部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学科定位、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管理和教学效果等5个一级指标共20个观测点进行评估。对部分院校的评估结果表明,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教学质量上,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功不够扎实,毕业论文的质量及教师的指导均不够理想。社会用人单位和一些研宄生教学单位的反映也印证了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英语院系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现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待改进(戴炜栋,张雪梅2007)评估还发现,有的院校在硬件建设上投入不小,网络资源丰富多样,英语视频、英语互动学习平台、英语专业系列网络课程等最先进的教学资源应有尽有,但英语专业教师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极为有限或不愿,甚至不懂得使用。此外,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其中不乏抄自网络的论文,只要指导教师上网稍一查寻就可以找到原文,但有些教师却不愿或不知可以这样做,反倒给抄袭的论文打了高分。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抄袭风气,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众所周知,在大多数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都属于发展滞后的薄弱专业。英语专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英语学科要想不被整个人文学科所遗忘,要想不因落后于时代而被边缘化,就必须与时倶进,顺应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网络等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外语人才培养方式的事实,认识到电脑己经从教学后台全面走向教学前台的事实,认识到多媒体、网络、光盘等先进教育媒介所具有的信息来源广、学习自主性强、教学形式多样等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充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来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信息、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英语专业教师应参与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理论研宄和实践,依托和利用现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并进一步研发适合英语专业诸课程的各类教学软件,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软件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同时熟悉并学会使用大量开放的超文本信息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通过电子邮箱、英语学习网站、英语聊天室、英语QQ群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语学习与交流机会。有些专家(如庄智象等2007)的呼吁不无道理:我们对英语专业多媒体教学理论研宄与实践相对滞后的现状有所担心,因而急切地希望能有更多英语专业的师生参与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理论研宄和实践,因为从根本上讲,这才是为我国未来多媒体外语教学积累经验、储备人才的重要工程。

 

32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主体教育理论中所谓的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该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其主要作用是“导”学生是主动性主体,其主要作用是“动'教学的本质就是两个主体共同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己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认识、加工和编码来建构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无法由他人来替代的(鞠玉梅2007)多媒体网络教学,尤其是自主学习模式正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者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灵活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通过设计情景,组织学生感知教学环境、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积极探索、主动建构,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上述理论对学习和教学作了新的解释,突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四、英语专业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41通过师资培训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视、听觉良好的交互式语言交际环境。具有大量仿真交际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的声、光、色、影倶全的功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贮存的大量信息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对语言学习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科学、快速而有效地传输给学生,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一大挑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需要广大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毕竟,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都需要通过教师来应用。所以,英语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英语专业教师使用现代化外语教学手段的水平还比较低,有关部门应考虑如何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技术培训。其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英语专业教师应对自己重新定位,应意识到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要做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就不应回避时代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就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国际现代教育技术权威人士曾指出,教育技术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但懂教育技术的教师无疑将淘汰不懂教育技术的教师。所以,英语专业教师在业务进修中应把多媒体技术视为必修课。此外,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以计算机、多媒体等虚拟环境为支撑,这将使习惯于扮演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教师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急需完成角色的转变与重塑。有关专家曾建议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内容的传授者、课程体系的呈现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网络教学环境的创设者和网络教学内容体系的研宄者。

 

42利用和借鉴大学英语教改成果,实现外语资源

 

整合与共享资源的可共享性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一个突出特点。外语教学改革的总趋势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积极推广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以替代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英语专业改革不但要压缩基础课课时,有些课程如听力、阅读等还将实行零课时。这就可能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只有依托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才能解决这些难题。但是,“外语课程资源仍然存在着资源分散、合力不足、配置不当、效率低下的问题。对外语课程资源进行理性的整合势在必行”

 

外语资源包括硬、软两种资源。硬资源指使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各种物理设备的总和,包括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专用机房、网上答疑室、音响设备等;软资源指依赖于一定载体而存在的抽象的信息资源,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媒体课件等。

 

随着高校各专业的整合,原有的英语系、大学英语部纷纷合并成立外国语学院。在同一个建制下,英语专业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硬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超过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己投资建成大量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但多数按大班规模设计,座位动辄好几十甚至上百个;而英语专业大多是小班上课,因此在共用现有教室的基础上,还应增设英语专业专用的小型多媒体教室、小型自主学习机房,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个地点的语言交流和互动。学生还可以在宿舍利用个人电脑进行学习,打破学习场所的制约,使学习更加便利。

 

除了硬资源的共享外,外语教学更需要软资源的共享。大学英语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基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己基本成熟并在全国推广。英语专业教学,尤其是基础阶段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不少共性,依托和利用现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资源不失为一条捷径。这样既可以改善英语专业现有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又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大量现成的资源,实现软资源共享。

 

在实现与大学英语网络资源共享的同时,英语专业还应根据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的放矢地整合、构建英语专业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较为便利的做法是,购买比较成熟的专业课程教学软件作为网络学习资源的基本平台,再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删减或补充。此外,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利用互联网或校内局域网,收集整理多媒体网络资源素材,逐步建立适合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百科全书与词典、世界名著、外语专业期刊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人力,通过人工录入和整页扫描的方式,把许多被束之高阁的珍贵的纸质资料转化成数字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课堂教学+课下自主学习”可以作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借鉴。把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向课下自主学习延伸,既可以改变英语专业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破英语专业知识面狭窄的瓶颈,最终实现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目标。

 

43重视开发适合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软件

 

除了利用和借鉴大学英语教改成果,整合硬、软教学资源外,应更加重视开发适合英语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软件。现有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软件大都只针对某一具体教材而研发,如果教师所使用的教材与教学软件的教材不一致的话,使用起来就不太方便。如何有机整合现有网络信息资源与教师自己教授的外语课程以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最优化地开发学习者各方面的潜能是教师所不能不考虑的。外语教师可以通过申请教改课题、多媒体课件课题、精品课程课题等方式获得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多媒体网络资源素材,在借鉴己有课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使用的教材,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参考资料、现有同类课程多媒体课件等,开发出适合自己使用的课件。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大量的信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充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逐步实现教学方法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五、结语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篇3

【关键词】网络;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影响;对策

一、网络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诸多机遇

(一)学习地位的平等性。网络本身具有课堂教学没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平等性的特点。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管贫富贵贱,不分男女老少,不论英语水平高低,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英语学习信息。网络为在英语学习上遭受过严重挫折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互帮互学的平台与机会,共同分享网络学习资源。身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与能力,让每一个学习者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性,学习的平等性。

(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剧增,而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教学资源十分紧张,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这些全面、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必将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网络资源有广阔的覆盖面,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有,英语学习者可以共享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获得自己想要的英语学习资料。在网络的支持下,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学校甚至可以构建专业的校园大学英语学习网站,或者为学提供大量适合的大学英语学习网站,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主的进行英语学习。

(三)学习途径的多样性。由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的缺失,大学英语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导致学生学学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受到严重影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仍然继续“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窘境。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提供了另外一个比教室更为广阔、自由、快捷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网络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查阅丰富的网络资料,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分享。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的环境与平台,让英语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习者通过网络这个全新的学习途径,形成学习者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终身学习能力。网络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英语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QQ、MSN、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多种网络途径与教师交流,从而有效的理解、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实现英语学习的高效率。

尽管网络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赢得了诸多机遇,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网络也给大学英语教教学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正视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所具有的消极、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双重性,使网络成为教与学的得力帮手。

二、不良信息的泛滥

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一些不良的、消极的价值观和文化思想,存在一些对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同时,网络中展示了大量的暴力、色情、恐怖、歪曲事实等文化垃圾。这些使得大学生在利用网络学学英语时,面临复杂的网络社会环境,对是非观念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三、网络娱乐的沉迷

虽然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是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往往自控力相对不强、自觉性相对较差,非常容易沉溺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之中,最终因网络成瘾而不能自拔,甚至荒废学业,一无所成,成为网络的牺牲品。

(一)网络知识普及化,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诚然,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使用网络,主要基于其游戏、娱乐功能,甚至沉湎于网络聊天、电子游戏等虚幻世界里,偏离了学习的目标,使得教师、家长、社会都“谈网色变”。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完善自己对网络的认识,正确理解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重在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辅助学习的功能。同时,给学生普及网络知识,教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与网络资源,鼓励学生用网络进行语言交流,把网络看着快捷、便利的英语语言学习工具。

(二)网络辅教工具化,确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网络本身并不是解决大学英教学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会因为有了网络的加入就变得更快、更好、更高效。任何时候,都不能让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喧宾夺主,应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网络技术应始终处于辅助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永远是教学中的灵魂人物,教师的动作、表情、语气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并非教师所有的教学手段,它只是教学工具的一种选择。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将网络这个有力的工具恰当的融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网络功能专业化,开辟英语教育的专属领地。虽然网络拥有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但缺乏专业的大学英语教育网站和相应资源,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些网站提供了有限的大学英语学习资源,但却不是网站的主业。许多网站过分注重经济利益,缺乏对网站教育功能的整体开发,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对网络的利用,甚至影响整个英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高职高专院校应与网络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建立一批专业、健康、完善的大学英语学习体系的专业网站。通过大学英语教育的网络化、游戏化、日常化,使网络成为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媒介。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科技的发展,应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安装信息筛选软件,筛选和过滤网络的不良信息与垃圾信息,防止网络有害信息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敏.浅析网络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17).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篇4

[论文关键词]英语专业 网络课程群 建设模式 开发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网络化课程的建设不断进步。其中,备高校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英语专业课和基础课的自主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证明,仅靠一门主干网络课程“包打天下”效果欠佳,如能形成多门课程合理组合的网络课程群,则更有利于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效能。

所谓网络课程群,是指近年来高等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的网络课程开发技术。其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同一个培养能力范畴的同一类网络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组进行建设,并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技能培养目标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的实现。进行网络课程群建设,关键在于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使目标明确化。同时弱化不同课程的独立性,强化课程之间的亲和性,突出各课程所蕴涵的技能定位,把围绕一个技能培养目标的、含有若干课程中的技能点抽象出来,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连贯起来,使该技能的培养随着网络课程教学的推进而不断递进、加深和拓展,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的现状与作用

随着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网络课程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的建设现状,虽然仍处在起步阶段,但网络课程教学的平台和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方面已基本完备。同时,学术界对网络课程的研究逐渐深入,从近年来《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和《中国远程教育》发表的与网络课程相关的文章来看,侧重点多在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技术开发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方面。如何合理规划与管理网络课程群资源则很少被单独研究,一般散见于与网络课程有关、尤其是与网络课程评价有关的文章和文件中。可见,高校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在理论上尚不完善,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在教学实践中,网络课程群资源与高校常规教育资源的整合、资源更新速度、交互程度、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对网络环境的适应程度、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管理方面亦存在缺乏系统规划、课程发展不均衡、有“点”无“面”等缺陷。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解决和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内开展的英语专业网络课程教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结合自己所授课程自发开展的网络教学,另一类是由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鼓励开展、统一管理、提供经费的三级(部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体系。由高校教师结合自己所授课程自发开展的网络课程教学带有较大偶然性和随意性,这与个别教师的观念、技术水平、所授课程都有直接关系,相对来说。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师更易于尝试使用网络来辅助教学。由于这类网络辅助教学相对个人化,缺乏官方支持和指导,开展的范围和深度有限,影响力小,处于散兵游勇状态。而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提出、各高校积极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则是目前我国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的主力军。精品课程体系以校、省、国家三级模式,带动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其开发过程一般由学科教师团队协作进行,并获政策、技术和经费支持,其开展过程一般为面向所有修习该课程学生,实施范围广、影响力大。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从纵向上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从横向上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长期以来,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专业性课程为主,必修课程比重大,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狭小,而且这些专业性课程并不能够全面反映英语专业内部的所有研究方向的发展状况。因此,必须重新规划和构建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增加专业各研究方向的选修课程,开设与各研究方向发展前沿密切联系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厚的、自由选择的专业课程体系。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的构建是学生系统与课程大系统进行信息、能量、物质交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学生因研究方向的喜好不同而出现的需求差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因此,建立自由选择的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意义深远。

二、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的模式

网络课程学习有别于传统课堂学习,因此,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不能直接用于网络课程。关于网络课程的模式,在理论上,目前有很多的探索,如基于网络的讲授模式、个别辅导模式、探索学习模式以及协作学习模式等。国外也有学者提出了“学习圈(Learning Circles)”模式以及“远程协作项目(Telecollaborative P rojeets)”模式等。从实践方面看,有助教型、助学型、教学结合型等。各种模式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2002年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标准>,又称“网络课程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Evaluating Web—BasedCourses)。此标准是针对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网络课程提出的,它是对网络课程质量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指南。CELTS—22标准是目前国内唯一比较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该标准指出,网络课程要提供充分的资源扩展,资源扩展是网络课程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学习价值的外部资源链接和参考资料。资源扩展包括在线资源和离线资源,在线资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网络课程、专业学科网站、相关网上图书与杂志、著名研究者或研究机构的主页、相关的政府网站等。在此标准中,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虽然只作为建议提出,但就以大学生为学习对象的高校网络课程来说,资源扩展是必不缺少的一部分。此标准只是简单地说明资源扩展包括什么,并没有列举所有常用的网络课程扩展资源。

此外,教育部于2009年了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9)。该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 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 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该评估指标虽然没有具体涉及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的要求,但为我们设计和开发高校网络课程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其中,在二级指标“网络教学环境”中要求: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能有效共享。

笔者认为,鉴于课程群的相关性和整合性,课程群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群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整个课程群体,应对课程群的所有内容进行整合。因此,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的模式应该遵循系统工程的模式进行建设,即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推进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的整体建设,避免各课程相互独立,要用系统工程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并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

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以下4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分4大类: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二是网络课程库建设;三是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

在这4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建设是重点和核心,第三和第四个层次是工具方面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三、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的途径

1.课程群的组成和要求

网络课程群应由3门以上课程组成,各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不可重复性,同时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离散性,知识点之间关系亲和,内容可集群;实践环节或技能培养环节是连贯、递进的。例如,英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一般包括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等,这些课程可以成为网络课程群的主干内容。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就建设有“高级英语”、“基础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口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代语言学”、“美国文学史”等系列网络课程群。

英语网络课程群的基本形式是Web页,基本单元是知识点,组织形式是超级链接与树状目录共存,信息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流媒体。基本要素有学习重点、主题相关词汇、语言应用、教师指导、教学材料、习题、答案、难点分析、在线测试、参考的教学资源等。如北京林业大学精品课程“高级英语”网络课程就包含了主讲教师介绍、教学队伍、课程介绍、多媒体课件、实践教学、教学录像、实证材料、课程试题库、课程习题、教学研究、学生作业与教师在线等众多栏目。

2.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对各种术语的定义、各类资源属性的标注、总体分布参数的规定、资源质量与技术上的最低要求、资源库系统的功能标准与基本数据说明等。技术规范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前提,应用系统的设计与教育资源的建设只有按照规范化要求操作,才能最终实现二者的整合。

目前,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网站所需要的主要技术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ASP技术。当用户使用浏览器请求ASP时,WEB服务器响应,调用ASP引擎来执行ASP文件,并解释其中的脚本语言(JScript或VBScript),通过ODBC连接数据库,由数据库访问组件ADO(ActiveX Data Ob—jects)完成数据库操作,最后ASP生成包含有数据查询结果的HTML主页,返回用户端显示。

——数据库技术。大量多种类的资料从文字稿的,TXT、doe文件到音频的,MP3、WMA文件,再到视频的,MPG、RM文件等都需要在调用时正确无误并及时显示到用户端,还有网络考试系统所需的试题的储存、归类等。由此看来,数据库技术必不可缺。中小型的网站,诸如精品课程网站采用ACCESS数据库就能满足要求。整个网站的数据库系统包括用户表、各类资料表、试题表、成绩登记表等。

——ADO技术。ADO(ActiveX Data Objects)是一种操作Microsoit所支持的数据库技术。在ASP中,ADO可以看作是一个服务器组件,简单来说,是一系列的对象,应用这些功能强大的对象,即可完成对数据库复杂的操作。ASP网站中页面的实现,大量地使用了ADO技术。

3.技术要求

首先,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网络教育的特点,以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网上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既不能保证固定时间也不能保证固定时间长度;二是学习内容是基于“超链接”的非线性结构,多数学习者不能独立掌握科学的学习线索。因此,学习资源建设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多种方案,来考虑学习目标的设计、评估手段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调整和分组合作的搭配,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为此,必须建立课程群的知识点导航图,为学习者提供科学的知识体系。通过导航图,学习者既可以了解学习知识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实现各知识单元间的访问。另外,在每一个知识单元页面,需要建立前后相关知识点的超链接,以避免频繁访问导航页面带来的不便。如四川省级精品课程——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英语”的“学习资源库”页面就集成了词汇学习、语法学习、单项能力与学习网站等多项资源的链接,学习者对这些知识的相互关系一目了然,操作起来也十分简便。

其次,网络课程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学习资源应该是不断丰富、及时更新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不同用户应有不同权限。数据结构应安全稳定,才能保证正常提供各种服务。资源库中的信息必须是可靠、准确和有价值的,用户可以使用资源库的智能检索系统,快速得到所需信息。例如,通过整合Google网络应用服务,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已经建立了包括“英汉翻译”、“英语写作”、“英文报刊选读”、“英语教育学”、“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等7门面向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网络课程群。其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是在整合了Google的多种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上建成的,主要由4个模块构成:互动交流和协作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教学进程管理模块以及课程内容管理模块。大体上采用了两种网络教学模式:资源支持型和群组支持型。前者是指教师利用平台上的各种工具来为学生开发各种资源(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学生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各个模块工具来自主地学习并随时与教师交流;后者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论坛、博客和即时交流工具(IM),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反思、互动、写作和群体智慧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界面设计是资源设计的直接表现,也是信息呈现的直接表现。友好的界面设计应突出人机工程学、美学、视觉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要求。页面设计大致包括;单设计、图标设计、按钮设计、窗口设计、热键设计等。页面的设计要美观大方、色彩搭配要和谐、画面内容布局要合理。热键反应区的使用要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对于屏幕对象的颜色主色调应安定、清爽,对视觉焦点对象应突出刺激强度。在整体设计上则要使刺激的强弱恰当,这是因为短时记忆效果与刺激强度呈对数关系,长时间的强刺激会提高感觉器官的阂值甚至伤害听觉、视觉器官,使人容易疲劳。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篇5

一、英语技能在高职生求职和就业过程中的调研分析

2013年9月我们对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调查,通过网络资料统计、学校报告数据、毕业生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了2010-2013年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了英语教学在就业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岗位需求是至少是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其中对毕业生的听、说、译等的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详细调查结果见表1-表4。上述调查数据显示,人才市场上招聘为大专生条件的岗位基本上是基层人员。商务英语和国贸报关等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是外贸业务员、跟单业务员,或者中小型培训机构的辅导教师。高职院校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基层工人、业务员和计算机操作员,等等。用人单位尤其是大型跨国外企在选拔和聘用高级业务主管和经理或国际业务员时,通常需要实用性强的本科毕业生。而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尤其是理工科毕业生,在找到一份较理想的工作后,又因为不胜任工作岗位而离职。例如广东某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某外企给了他三次试用见习的机会,但他因为没能车出一件合格的零件最终还是失去了就业机会。该毕业生就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英语水平不高,还不能与外国专家和高级技工进行交流。类似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受挫的事例还有很多。目前高职全日制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是: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怠于继续学习;学习动机和目标不明确;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英语有心理障碍;欠缺学习方法;教学风格与教学手段影响学习效果;缺少从书本到实践的语言能力的锻炼;学习英语氛围不浓;专业英语学习意识淡薄;未实现向学习语言文化的转变。[2]而高职英语教师也因学生基础差和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高职全日制在读生的这种学习心理状态与教学条件决定其英语水平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较快,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后高职生和社会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更明确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是高职英语课程重要的受教育人群之一,但高职开放教育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使这部分市场未能有效拓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能力在就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英语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职毕业生可否找到满意的工作,非专业英语水平则决定了已就业的高职生其业务水平的高低以及能否被提拔。因此高职的英语课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建立应用型与学习型相结合的开放教育,同时合理定位和设计,实现学历与非学历、理论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并不断改革和开发。

二、英语课程在高职开放教育中的优势

(一)受教育群体的优势职后的高职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有一定的就业和工作经历,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认知,与全日制学生呈截然相反的学习状态,其学习动机非常明确,课堂状态也不同于全日制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求知欲与动力增强,并且有一定的实践认知和专业需求意识,此时,学习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和开放教育能够弥补他们在工作中的专业需求。随着高考推行两种模式并举改革措施的深入,高职高专将更加明确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而民办本科高校及高校二级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尽管英语专业有各种成人、自考和函授的本专科与在职研究生教育,但是高职教育是最适合社会需求的。为了实现英语课程在高职开放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更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因此,高职的开放教育趋势应该率先开办对社会开放的本科,实现一体化教学,才能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受教育需求,以助实现全社会的教育公平。

(二)教学方式的优势高职继续教育的灵活方式能较容易地实现上述的定位目标。继续教育主要的授课形式是远程开放的方式。远程教育主要指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采用远程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系统教学。此种教学模式主要针对的是校外在职人员,不需要到特定的地点上课,也不必固定时间,只要有电脑网络就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学习工作两不误。20世纪60年代后在英国创办开放大学成功经验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独立的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国际远程开放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相当规模。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网络、卫星网络和通信网络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院校合作、厂校挂钩和跨国教育等多种模式,实现了教育的全球化。今天,远程教育也是我国高职继续教育的重要趋势,目前各地的广播电视大学已经采用了此授课形式,收效良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具有方便、省时、学费不高的特点。[3]不过,目前开放教育在高职一体化教学中还比较薄弱,也是许多学校重点建设发展的部分。

(三)英语课程的优势目前具备网络学历教育资格的主要是重点名牌大学,大部分远程教育的高校都是“211工程”高校,这些学校开办的网络教育主要是社会的热门专业,如会计类、教育类、管理类、建筑类、法律类、医学类,等等,而英语专业的网络文凭教育几乎是空白点。当下网络教育的英语培训发展比较快,甚至可以互动,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新东方在线网络培训。英语课程中的各类通识课程和ESP课程特别适合网络授课的远程教育方式。因此,高职以网络授课为主的开放教育发展空间很大,英语课程在高职网络开放教育中可以满足个人终身教育和社会的需求。

三、英语课程在开放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

虽然高职已有的继续教育授课形式有网络英语、自考、成人与在职研究生和统招研究生等,但学生数量很少。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服务社会的实用型人才,对于社会上有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的基层工作人员,高职要进行开放教育,这样才能把高职教育做大做强。英语课程要在高职开放教育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网络授课为主的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依然要包括ESP教学模式,主要面对高职毕业生和社会学员。

(一)改变教学理念与方法高职英语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依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的高职教育“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正如高职英语教材中强调的,高职英语开放教学也应“注重语言基础与培养实用能力相结合,引导学生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同时也不能忽视英语知识的巩固和更新。目前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空间仅限于课堂,对英语的应用多体现在考试中,缺少实践的体验和经历。如果能在书本和实践之间,通过某种渠道将学生带到真正的实践英语现场,为学生联系或提供亲身感受的场所,必会收到良好效果。在某些需要运用翻译技术或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专业实习中,高职学生英语实用性差的问题已较为突出。开放教育需要教师采用英语知识教学与职后学生经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整合的网络授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英语课程要解决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问题,而在开放教育中教学效果会更明显。这是因为这类学生已有丰富的相关实践知识,不需要创造太多的实训条件就可以掌握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开放网络教学平台英语课程要开发网络英语,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又能寓教于乐。如有的学校已经尝试通过创建商务贸易英语网络模拟平台进行授课,从而将英语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又如,在多媒体网络上,学生可以扮成买卖双方并通过E-mail进行沟通,用学到的外贸英语知识询问货物进度、装运情况、信用证开立等,培养其在网络商务业务中的工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大大缩短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设计课程开放教育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听、说、读、写、译仍然要保持一定的教学量,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保持远程技术下开放教育的良好授课效果。对于每门具体课程的定位要明确,注意先修课程与后修课程的逻辑关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的设置要一致,英语专业中,听力、口语、精读、泛读、口译、英语文化、商务和会展英语、文秘和旅游英语、报刊和简明语言学等,都是必修课程。非英语专业中,基础实用英语和各行业英语课程是必修课程。教材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社会适用性;教学方法上要为学生的自学认知指路,具有启发性、直观性和案例图式性,最不可缺少的是要用引导文任务法来指引听、说、读、写、译的任何部分教学。教师应通过不同的问题和任务驱动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灵活运用学生已有的社会实践经验来学习实用知识,找到学生日常生活与课程的切入点。[4]

四、小结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篇6

关键词:隐性课程;期望维度;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18-03

被称之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内隐课程、隐形课程和无形课程等的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 年在其著作《教室生活》中首次提

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中国, 并随之成为关注的热点。对隐性课程的表述,有的学者从课程内部出发,如唐晓杰认为它是“正规课程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价值、态度、信仰等非学术性的学识”[1];有的学者强调课程的外部因素的作用,如郑金洲、靳玉乐认为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景中非公开的学生无意识地获得的经

验”[2];班华认为隐性课程是指“间接的、内隐地,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地、非特定心里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3]。可以说,隐性课程是泛指未被列入正式的课程计划, 却在学校教育活动和教育结果中发挥作用且必不可少的一些教育影响因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的、固定的定义。虽然隐性课程已经在中国教育界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的定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统一,而是越来越富有争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诸如中国所特有的教育体制、国外隐性课程理论的研究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变革,教育理论随之也在不断地变化,隐性课程理论也是如此。其中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技术改革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网络平台的全方位投入与普及。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建立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新模式。其实,我国大学英语界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更早,1999 年开始进行[4]。到现在为止,已经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明显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而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网络平台在口语教学改革模式力度很大,隐性课程理论发挥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隐性课程理论重视那些隐藏在显性课程之下却又对教育发挥影响作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隐性课程理论还提出了对显性课程的期望,这些期望一直是以“隐身”状态存在的,因此,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S.阿霍拉(S.Ahola)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他将隐性课程理论分为四个期望维度,分别是:手段教育期望(learning to learn);技能教育期望(learning to profession);专业教育期望(learning to be expert)和兴趣教育期望(learning to game)[5]。这四个期望维度具体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分别隐示着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最需要的四个需求条件,即体现为网络平台技术的熟练使用;实际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自身专业英语口语的重视和挖掘英语口语学习的乐趣。

一、手段教育的期望:网络平台技术的熟练使用

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是当今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体现为“课堂面授辅导+网络自主学习+口语学习效果测试”的大学英语口语立体式教学新模式。可见,该模式主要分为三块,教师面授的课堂教学模块, 主要是口语延伸实践活动和检验自主学习的内容;课内网络自主上机学习模块,主要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和自身口语的需求通过独立的网络操作来完成学习过程;检验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师面测口语和各种在线考试和期中、期末考试来完成等。这一模式将传统的“课本+粉笔+黑板”的模式整合为“电脑+网络+课本”的“交互式、个性化”模式。英语口语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是在多媒体教室采用学习软件和自制课件, 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资源, 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设置合理的教学结构, 最大程度地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网络平台之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有两点原因。

原因之一是无论网络环境中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主体如何变化,网络平台始终都是他们角色变幻的必备设备。例如,在第一个模块“课堂面授辅导”中,教师是讲述者,学生是聆听者;第二个模块“网络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第三个模块“口语学习效果测试”中的教师是测试者,而学生是被测试者。在一堂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口语课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身份在不断地变幻,但无论是哪种身份,网络平台的数量掌握都是其变化的前提条件。原因之二是该课程几乎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通过网络技术的传播来完成。在第一个模块中,教师需要依托网络平台上的口语资料来进行口语技巧和内容的讲解;在第二个模块中,学生需要依托网络平成口语学习;在第三个模块中,口语测试也要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平台之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2010年,姜毓锋提出了建构“学生―教师―互联网”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言语理解和输出表达能力[6],把网络平台提高到与学生和教师同等的地位。可见随着教学新技术的普及,网络平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隐性课程理论关注的内容是在学校教育活动和教育结果中发挥作用且必不可少的一些教育影响因素。网络平台的灵活使用是隐性课程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它虽然不是英语口语教学的重点,但却是整个英语口语学习的基础,随着技术的更新,现代的网络口语软件可谓丰富多彩。以《新视野》教材所配套的口语网络平台来看,所涉及的联系形式多达10多种,每种操作各异,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不同方面。因此,如果要最大程度地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网络平台的熟练操作和使用都意义重大。

二、技能教育的期望:实际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

这是指S. 阿霍拉所表达的隐性课程的“技能教育”的需求维度。“技能”即实际操作。也就是说,课程的最终学习目的是为了实际运用。就大学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来看,目前,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密切,英语就其通用地域之广、影响之大在全球所有的语种中可谓独领。英语口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对外交流、商业交往及社会生活的各项领域中的作用日益重大,现代语言的口语优先地位越来越明显[7]。大学英语口语学习在大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处于一个转折点的位置。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涯后会走向社会,参加工作。这也注定了大学教育与初高中教育的不同,它注重同社会的实践联系。因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以期达到教育部所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对口语的教学要求, 即学生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 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 能够基本表达个人的意见、情感、观点等, 能够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 表达思想清楚, 语音、语调基本准确。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如何达到这种隐含课程所需的要求,首先,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交际实践对于该课程的重要作用。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信念会影响他们使用特定的策略[8]。其次,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口语实践中交际策略的重要性,为什么使用这些策略以及何时何地恰当使用,进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交际策略在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以及交际策略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等。第三,教师要在口语教学中通过模拟实践中的英语交际过程来强化训练。教师通过将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引入课堂,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网络平台的便利条件采用真实且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语言材料,为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课堂练习成为真实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三、专业教育的期望:自身专业英语口语的重视

如果说S. 阿霍拉(S.Ahola)的技能教育的需求表现为学生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 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 能够基本表达个人的意见、情感、观点等, 能够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 表达思想清楚, 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这是基本的交流条件。但大学英语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专业领域。因此,就目前全球化的发展来看,如果只是局限于单纯的毕业后能够胜任对话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阿霍拉在隐性课程理论的技能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专业教育的需求,即每门课程都需要以培养掌握该课程的专业人才为目的,在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应当满足与能够掌握把英语作为对话交流的工具,且应当在此基础之上,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在以后的就业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自己的专业英语。这是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政治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中国作为世界重大事件的参与者,掌握好这门语言,对在对外活动中,为本国获得更大的利益与贸易伙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对于英语学习十分重视,通过各种途径确保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付出,并且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就业理想,离不开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纵深发展。

具体来讲,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学生创造实际的情境,让教室变为聊天室、辩论室、表演室、采访室。只有在这些非正式的氛围中,学生感受不到练习口语的压力,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练习活动,并且展示自己的英语口语。创造逼真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为学生的口语练习创造了机会。

四、兴趣教育的期望:挖掘英语口语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不仅是外语学习的原动力, 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一种持续的驱动力[9]。学习效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弥补学习者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条件的不足。因此,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包括学习兴趣在内的学习因素, 并在理论或应用层面上取得了成果, 对提升教学质量大有助益。阿霍拉提出的隐形课程需求维度的第四个方面为兴趣教育。在他看来,所有教育的成功与否隐藏在一个评判标准之下,即受教育者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是否被真正的激发出来,而不是通过受教育者在这门课程所获得的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断。他的这一需求维度体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就是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具体来讲,阿霍拉的隐形课程需求维度反映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巧妙生动的语境设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轻松活泼、真实可信的语境中操练语言并且自主地学习,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英语口语教学真正成功的重要体现。

随着世界交流日益紧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出既有专业技术技能,又有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对英语学科的教学而言,就是要重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才会竞争激烈中游刃有余,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及交际能力, 开设非英语专业口语课势在必行。随着网络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也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支持。隐性课程理论几乎适应于所有的课程,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隐性课程理论重视那些隐藏在显性课程之下却又对教育发挥影响作用的因素,这一方面已被国内外学者所验证。的确,关注这些“隐身”的理论对课程改革意义重大。但更重要的是,隐性课程理论提出了对显性课程的期望,这些期望一直以来也是以“隐身”状态存在的,关于这一点国内学者研究得不多。具体到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 阿霍拉将隐性课程理论划分为四个期望维度:手段教育;技能教育;专业教育和兴趣教育,这些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潜在期望。具体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这四个需求期望分别表现为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最需要的四个需求条件,即网络平台技术的熟练使用;实际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自身专业英语口语的重视和挖掘英语口语学习的乐趣。

口语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运用英语和他人沟通的能力。过去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 其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学对口语的忽视, 教学条件落后造成的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它与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相互结合,依托于隐性课程中“期望维度”理论,将会在此教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西方“隐蔽课程”研究的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8,(2).

[2]谭晓丽.从教师的角度谈如何强化隐性课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班华.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89,(12).

[4]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

[5]Ahola.S.Hidden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Something to Fear For of Comply To? [A]//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2000.

[6]姜毓锋.学生、教师、互联网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探讨[J].外国语文,2010,(6).

[7]盘群.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交际策略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报,2010,(2).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篇7

关键词:BTEC模式;网络基础课程;双语教学;虚拟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13-02

一、引言

BTEC是英国权威职业资格考试和颁发机构之一――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he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的简称。BTEC课程就是该组织开发并操作运行的课程的简称。BTEC课程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赋予了重要地位,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都列入了教学目标,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逻辑起点,采用弹性选课和学分制度,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自己的教育哲学,通过课业评价来考查学生能力。

《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网络方面的实用性人才需求量大,同时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要求也相应提高了。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都很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采用BTEC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双语教学

国外的BTEC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没有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所以一般采用的是双语教学的方式。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为学生以后检索、阅读科技文献资料打下基础。

1.采用全英文教学资料。在教学资料的选用上,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资料手册相结合的模式。选用国外一流大学的最新原版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外文教材内容新颖,同时还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ndrewS.Tanenbaum的《Computer Network》(Fourth Edition)作为教材。此外,根据教学章节内容补充一些全英文的最新文献,例如说在学习第二章数据链路层时,会补充一些关于某些型号交换机的全英文资料,在学习第三章网络层时,会涉及一些路由器的英文资料。

2.全英文PPT,中英文交替讲解。在课堂上,采用全英文的PPT以及全英文的黑板板书,主要针对一些关键的专业术语和一些常用的专业句子。使学生看到的都是全英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增强学生接触英文的机会,逐渐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英文阅读能力。对于知识的传授,采用中英文交替讲解的方式。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用英文讲授,重点和难点用中文讲解。对于理论性较强、较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用英语解释不容易理解时就采用中文讲解。课堂上提问和回答以全英文为主。不管是老师提问学生还是学生提问老师,都有意识性地要求各自用英文表述,同样,对于回答问题的一方也要求使用全英文的方式。

3.全英文课程设计。BTEC课程模式主要通过课业评价来考查学生能力。BTEC要求每门课程安排3~5个课业。任课教师要通过教学小组的形式开展课业设计工作,并且必须在课程开始之前完成。学生的课业设计成绩按优、良、合格和重做进行评定。对于网络基础课程,我们设计了4个课业,首先由该门课所有的主讲教师通过研究讨论设计出全英文的课业。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我们要求学生以全英文论文的方式完成每一个课业,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查阅有关的英文资料。

三、虚拟软件在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基础》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高校一般以TCP/IP协议族为参考对象,按层次展开教学,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组成、通信协议以及层次设计原则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等,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BTEC课程教学认为,职业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网络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采用虚拟机技术,可以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安装多台虚拟机,模拟出真实的网络环境,解决了教学中对于网络环境的要求问题,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寓抽象的理论于浅显的实例分析中,从而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网络互联和网络拓扑规划与配置建设中,可采用的网络模拟器软件有RouterSim、Sybex Virtual Lab、Cisco FlashLab、GNS、Boson Netsim、NS-2、Packet Tracer及华为路由模拟器进行仿真。Packet Tracer是思科公司出品的网络仿真软件,也是目前该领域中最强大的工具。最新版本为PacketTracer5.3,它为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虚拟实训环境。针对不同的网络设计要求,系统提供了两种设计模式:“简单模式”和“挑战模式”。前者适用于初学者,连线的类型、IP地址的配置、网关与子网掩码的配置、下一跳地址等都可采用默认值,以便快速建立拓扑结构;而“挑战模式”则要使用命令方式,软件中内置的IOS子集允许学生使用各种命令和配置协议,这种方式更贴近实际操作。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BTEC模式下的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主要涉及双语教学和虚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根据BTEC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对该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其解决方法作以简要探讨。虽然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了近十余年,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实践、调整,才能真正达到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此外,根据BTEC课程教学要求,职业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所以在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在实验室里难以实现的实验内容,这是对真实实验的模拟、延伸和强化,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实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幼琅.BTEC课程教学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邵巍,刘育锋.BTEC教育项目的职业教育属性[N].中国教育报,2003-04.

[3]罗来成,王建红.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59-61.

[4]彭文娟.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2):43-45.

英语专业网络教育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城市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针对土木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湘城院发[2005]42号)。

作者简介:蒋佩云(1989―),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H319

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育体系”1(P2)。随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也亟待得到全面改革。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英语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各项能力,学术界已有学者开始关注针对该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创新2、教学内容更新3、师生互动方法4、改革策略研究等5。

一、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解读

“教学模式”由美国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指导思想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6(P123)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个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认识英语教学模式在本专业下的特殊含义。

首先,应具有独特的教学指导思想,该专业大学英语的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重能力、轻应试”,要将英语教学作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方式,而非继续采取应试的方式。目前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有明确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的硬性要求,因而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就已经偏离了轨道。

其次,应具有适应该专业特性的教学目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工作以及社会交往、学术交流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在此基础上,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文化的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除了基本的日常交际之外,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听什么”、“说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针对性,针对该专业的特性进行教学,这才是最为根本的教学目的。也即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总体要求中提出来的有效交际能力。

第三, 应形成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结构框架。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步骤和环节的配合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即要注重对学生一般英语能力的培养,诸如听、说、读、写的日常化的内容,也要注重对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化英语的内容,如在讲解大学英语基础词汇时,可采取扩充土木工程专业的词汇的办法,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能在专业领域的英语阅读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准备。

当代我国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此模式由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发展而来。一种是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此模式具有中国本土传统教育的特点。这两种方法都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在我国,这两种教学模式长期用于该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主要的优点是重视语言结构,强调语言的形式,主要的缺点是忽略了语言的意义、社会交际功能等,也忽略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需求。

二、交际型教学模式

交际型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课堂互动交流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7(P25)。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交际型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教师、学生、场景等多种教学元素。在这种交际型教学模式中,要坚持教师是辅助,学生是主体,场景是环境。

教师是辅助。应鼓励具有留学经历和教学水平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担任或参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极大地缩减学生适应国际英语教学的时间。一般意义上英语专业的教师是从英语语言、文化等角度进行的专业训练,因而在教学上,不能贴近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

学生是主体。要正确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主次关系问题,学界素来就有不同看法。8(P201)我们应主张采取中庸的论点,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但教师仍要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场景是环境。充分注重教学的场景,是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的场景,是由教师所设定的英语的学习环境,这个场景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背景,以学生的专业学习、海外留学以及专业英语的表述与交流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实践证明,交际型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着较好的教学实践空间。2015-2016年湖南城市学院本科大学英语的教学即采用了这种模式,相比上一学期大学英语的平均成绩分别提升了23.5%、20.4%。因此,教师选择的创新以及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加重对教学场景的设置特点,可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互动型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是新事物,这种教学是依据于网络技术的。高校中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也基本成形,形成了网上备课、网上教案、网上授课以及网上交流的教学模式。互动型网络教学模式正全面得到普及。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应采取互动型的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教学限制。在每年不同的教学班级教学实践结束后,网络平台上的资源仍然可以长期存在,以供后来的学生进行参考和借鉴。学生的学习也可以不受传统教室的限制,可以扩展到可以使用该平台的任何网络终端,也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学习特点。

该教学模式首要强调的是网络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设计,要注重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后续的可拓展性。这种前期标准的建立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安全。既然是网络共享,那么还要注意到不断更新教案和案例内容,以不断引导学生走在英语语言发展的前列。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得到重视,要在教育部所规定的相关纲领性文件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教学模式的优势,采取交际型教学模式、互动型网络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本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