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8篇

时间:2023-09-21 16:34:52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篇1

目的:探讨丘疹性荨麻疹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34例门诊患者针对相关病因给以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半年后进行回访。结果: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复发率。结论:针对丘疹性荨麻疹发病的相关病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缩短病程,降低感染率及复发率,取得一定临床效果。

关键词:丘疹型荨麻疹;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29-02

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 urticaria)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也常见于成人,以鲜红色风团样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躯干、四肢,皮损数量迅速增多并伴有剧烈的瘙痒。由于发病率高,反复发作,涉及人群广,给患者的经济及精神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很明确。由于皮肤剧烈瘙痒,往往是人们迫切到医院就诊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针对相关病因及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给以一系列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取得一定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8月-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234例患者,年龄7个月-6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男性94例,女性140例。皮损伴感染者163例。首次发病者58例,发病2次及以上者176例。

1.2 方法:对234例患者门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给予以下护理干预措施及指导,并发放健康小册,半年后进行电话追踪回访。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干预:精神影响也是本病的发病因素,国外Gianotti、Beleviciene及Patel等有此报道[1-2]。1977年美国精神医学专家G.L.Engel正式提出了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由于紧张、恐惧、压力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使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即应激反应,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发生了一些生理变化包括酶、激素、免疫机制等代谢过程。Hashirn等研究发现,精神影响即便不能直接引起本病也会是诱发或加重病情的一个重要因素[3-4]。丘疹性荨麻疹皮肤剧烈瘙痒,也易导致患者心情烦躁,影响工作、休息、睡眠,因此,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勿躁勿怒,多听音乐,多想愉快的事;看电视、参加娱乐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有一个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2.2 饮食干预:饮食以肥厚、腥味、生冷、饮酒等为特点,这无疑是脾虚湿盛型丘疹性荨麻疹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5]。张昆通过询问病史对165例患者进行病因统计,发现因食物过敏而发病者是昆虫叮咬而发病者的3倍,从而认为食物过敏是丘疹性荨麻疹发病的首要原因[6]。因此,对过敏体质或反复发作者及发病期间的患者,指导应避免食用含异种蛋白的食物,如羊肉、蟹虾之类及油腻、辛辣、生冷、粘硬等刺激性食物,宜食清淡饮食和新鲜蔬菜等,避免加重病情及痒感。

2.3 保证充足睡眠: 丘疹性荨麻疹发病大多瘙痒剧烈,以夜间尤甚,影响休息、睡眠,按时遵医嘱给以抗过敏、止痒等药物。卧室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被褥经常洗晒,以保持干燥、整洁,创造一个良好休养环境。

2.4 皮肤干预:丘疹性荨麻疹因其病情常反复发作,皮肤瘙痒剧烈,影响休息、睡眠,致患者精神不安,而过度搔抓,抓破皮肤常继发感染,指导患者、患儿及家属不能搔抓皮肤,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要勤剪指甲尤其是小儿,要保持手及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清洁衣服。遵医嘱按时外擦消炎、止痒药。皮损有感染者遵医嘱给以全身、局部抗生素治疗。

2.5 环境干预:询问病史,仔细评估患者,给以相应干预措施,由于丘疹性荨麻疹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罗习林等对835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中,荨麻疹与丘疹性荨麻疹对变应原反应阳性率较高,而尘螨阳性率远高于其他变应原,为最主要的致敏原[7]。因此,螨虫是引起丘疹性荨麻疹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指导患者及家属勤换衣服、床单及枕套、沙发套等,进行清洗暴晒或必要时煮沸消毒,将棉絮、床垫、垫絮、枕芯及家中沙发垫等进行暴晒,最好每年夏天将棉袄、床上用品等进行暴晒,防止螨虫等生长,减少皮肤病的发生。床上尽量不用草编织品,因草编织品缝隙内容易藏匿小虫,肉眼看不见,当人体接触后,小虫就会袭击皮肤,发生虫咬性皮炎。不喂养宠物,因宠物的清洁与否与小儿虫咬性皮炎和其他皮肤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被褥、床板经常在太阳下晾晒,凉席需每天清洁处理,不让螨虫、跳蚤和各种昆虫有可乘之机。家庭室内注意清洁卫生,注意灭虫及使用蚊帐。

2.6 行为干预:赵国庆等对丘疹性荨麻疹的病因学做了系统性评价,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昆虫叮咬尤其是节肢动物叮咬为丘疹性荨麻疹的唯一原因[8]。当具有过敏素质的患者被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9]。丘疹性荨麻疹虽一年四季都可见,但季节性明显,春、夏、秋季该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好发于儿童,其次为青年,此期间应尽量减少到杂草及花草茂盛中玩耍,不在草丛中坐卧休息;不接触宠物,尤其是小儿避免玩耍宠物,防止各种昆虫叮咬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3 讨论

丘疹性荨麻疹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国内外初步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昆虫叮咬、食物过敏、消化功能紊乱、感染、精神因素及出牙等有关。但是现代医学认为,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与蚊、蚤、螨等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可能是机体多次接触节肢动物蛋白(或唾液蛋白)后发生的变态反应。治疗主要是抗变态反应治疗。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注意避免可凝食物是预防的关键措施[10]。针对相关病因及临床症状、体征,给以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及指导,从临床观察中缩短了病程,反复发作的患者其发作次数减少,而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及感染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尤其近年来丘疹性荨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 GIANOTTI F.Papular acrodematitis of childhood and otherpapulovesicular acrolocated syndromes[J].Br JDermatol,1979,100:49-59.

[2] PATEL DG,KIHICZAK G,SCHWARTZ RA,et al.Pityriasislichenoides[J].Cutis,2000,65:17-23.

[3] HASHIRNM,OKUMURA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psych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state in patients witha topic dermatitis[J].Dermatol Sci,1998,16:231

[4] 尹逊国,卢凤艳,张朝栋,等.丘疹性荨麻疹发病因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4):128.

[5] 于豪.侯爱凤.除湿止痒散治疗丘疹性荨麻疹90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6(25):45

[6] 张昆.丘疹性荨麻疹的首要病因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73):79-80.

[7] 罗习林,谭波,赵志萍.835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1):43.

[8] 赵国庆,冉玉平,杨伯艳.丘疹性荨麻疹病因学系统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4):213-215.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麻疹;小儿;家庭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具有通过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力,一般较少发病。患过一次麻疹后即能获得自动免疫而不再得病。患者的口、鼻、眼部粘膜的排泄物都含病原体,出疹前后5d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给他人。现已推广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发病率显著降低。麻疹已被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工作组(ITFDE)列入全球性可能消灭的8种传染病之一。

护理措施:①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d,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d。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常开窗通风换气。病儿的衣服玩具等在室外晒1~2h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②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为了使病儿休息好,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经常要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窗户拉上窗帘,灯泡用灯罩罩住。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③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以高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恢复饮食后以米汤、牛乳、果汁和果汁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鼓励患儿多饮水,利于清热解毒和透疹[3];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减轻心脏负担。④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宜空气新鲜,居室要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室温不要太高,衣被不要太多,以免患儿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脱水。通风2次/d(避免患儿直接吹风以防受凉),保持室温于18~22℃,湿度50%~60%。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高热患儿可用小量退热剂,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⑤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做好病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做到 及时评估透疹情况。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加强五官的护理。室内光线直柔和,眼部清洁,避免强光刺激,眼部因炎性分泌物而形成眼痂者,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1d数次,并加服鱼肝油预防干眼症,防止眼泪及呕吐物流入耳道。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含漱。⑥疫苗预防接种 为提高易感者免疫力,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12d血中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故易感儿接触患者后2d内接种有预防效果。对年幼、体弱的易感儿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接触后5d内注射可免于发病,6d后注射可减轻症状,有效免疫期3~8w。⑦家庭护理 对患儿家长加强麻疹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其对麻疹的基本认识;对麻疹的传播途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要求患儿家长掌握必要的预防措施;讲解麻疹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对高热护理、皮肤五官和呼吸道护理等重点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患儿家属对医护操作理解和支持,指导麻疹患儿无并发症时可在家治疗护理。医务人员家庭访视1~2次/d,并进行上述护理指导。

参考文献:

[1] Ross DA.Recommendations for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J]. J Nutr, 2002,132(9 Suppl):2902-2906.

[2] Leyine WC. Develop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1993. New methods, recommendation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STD Treatment Guidelines Project Team andConsultants[J].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upplement),2000,21(4):231.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麻疹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7月收治麻疹[1]患儿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2个月~12岁。多数患儿均有发热,体温38~40.7 ℃之间,发热高峰均在出疹的第2~3天,热程5~11天;均有较典型的皮疹,出疹顺序,口腔黏膜斑以及呼吸道卡他症状,67例患儿中,并发腹泻54例,支气管肺炎21例,心肌炎3例。经应用病毒唑抗病毒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均治愈。

护理:①心理护理。②隔离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严密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隔离至疹后10天。麻疹传染性极强,要隔离麻疹患儿至皮疹完全消退为止。③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18~22℃,湿度50%~60%,保持安静,使患儿得到充分休息;患儿有畏光症状时,房间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刺激眼睛。④皮肤护理:剪短指甲,防止抓伤。观察出疹时间、顺序、皮肤色泽皮疹出齐时间,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判断病情的转归。内衣应柔软,透气性好,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勿捂汗。⑤高热护理:发热是麻疹的主要症状,麻疹患儿体温可高达40.0℃以上,部分可并发高热惊厥。高温应采取降温措施,但不宜过分降温,体温骤降则影响皮疹透发,故应监测体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向家属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物理降温宜用温水浴,禁酒精浴,防止酒精对皮疹的刺激。药物降温可用布洛芬等,不宜用激素类。⑥饮食护理:患儿高热,不显性失水增加,消化能力差,饮食应予易消化,富有营养,多水分的流质、半流质为主,注意补充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因麻疹时维生素A需要量大,可以补充富含维生素A、C的果汁,随体温降低,病情好转,渐渐恢复正常饮食。

中医辨证论治[2]:①顺证治疗:初热期贵在透疹,以辛凉透发为主,忌用攻下,以防麻毒内陷,可用宣毒发表汤;见形期重在清热解毒,并佐透发,忌用大辛大热,以防助邪化火,伤其阴液,治以清解透表汤;疹没期,益气养阴,忌用大苦大寒,以防伤其肾气,可用沙参麦冬汤,若患儿四肢厥冷,可用温水擦浴。②逆证治疗:邪毒闭肺,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可用麻杏石甘汤,若痰多者,加鲜竹沥、天竺黄;热毒攻喉,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可用清咽下痰汤;邪陷心肝,治法清热凉血,熄风开窍,可用羚角钩藤汤合清营汤,若皮疹稠密,疹色紫暗,可加活血药。③其他疗法:对麻疹透发不畅者,可配合外治透疹法,可用浮萍草15g,西河柳30g,苏叶15g,芫荽15g,煎水蘸毛巾擦洗周身。

预防:凡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按时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以8~12个月为宜。麻疹流行期间,不要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对于接触过麻疹病人的易感儿可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并隔离观察21天。

讨 论

麻疹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无合并症者需对症治疗,故合理的护理对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本组病人病发夏季,特别注重高热护理,把握体温与出疹的辨证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强调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篇4

资料与方法

2013年5月-9月收治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156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其中男89例,女67例,年龄6个月~5岁;入院时所有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咳嗽和全身丘疹等症状,血清检查显示麻疹病毒阳性;所有患儿行X线检查确诊为肺炎,符合麻疹合并肺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本组156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补充维生素尤其维生素A、维生素D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基础护理:①隔离处理:患儿入院后安排单间病房,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出疹后10天;保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定时进行通风;采用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擦拭,病房内有空气消毒机每天对房间进行2次消毒,患儿日常用品应严格控制,专人专用,加强消毒处理;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需要佩戴手套、口罩,加强无菌操作;加强病房探视管理,减少家长探视,预防传染。②补充营养和水分:麻疹合并肺炎由于发热症状,会导致营养和水分消耗较大,需要及时进行补充。能进食者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以高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无法进食者静脉补充液体及营养素。恢复饮食后以米汤、牛乳、果汁和果汁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鼓励患儿多饮水,利于清热解毒和透疹止眼泪及呕吐物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对患儿口腔麻疹消退情况加强观察,对口腔有无黄色分泌物、扁桃体红肿和口腔溃疡等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擦拭口腔。⑤吸痰护理:指导患儿采取正确体位以利于肺的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指导有效的咳嗽及拍背方法,患儿沐舒坦加生理盐水雾化后进行翻身拍背5分钟,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脱落排出,再予吸痰;对痰多黏稠者且无哮喘病史患儿沐舒坦雾化10分钟后,再用3%氯化钠雾化后有效拍背5分钟,拍背时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先拍一侧,变换体位后再同法拍对侧;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促使肺泡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动作用排出,吸痰由浅入深,操作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患儿呼吸道损伤;吸痰时导管缓慢旋转,缓慢提出。⑥呼吸机护理:本组4例呼吸机治疗患儿,有3例鼻塞式CPAP进行正压通气;保证出气温度30~37℃,提高患儿舒适度;1例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有效机械通气,对上呼吸机患儿进行吸痰操作时,需要2名护理人员配合操作,吸痰前2~5分钟给予高浓度吸氧,氧浓度可设置为100%,或较常规浓度高出10%~20%;吸痰前首先进行雾化吸入5分钟及翻身扣背促进排痰;吸痰过程中加强对患儿面色和生命体征观察,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连接呼吸机,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待血氧饱和度回升之后再将氧浓度降低至吸痰前水平;吸痰一般2小时进行1次,痰液较多的患儿可以适当缩短。本组4例上呼吸机患儿有3例顺利完成治疗,1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健康教育:对患儿家长加强麻疹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其对麻疹的基本认识;对麻疹的传播途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要求患儿家长掌握必要的预防措施;讲解麻疹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对高热护理、皮肤五官和呼吸道护理等重点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患儿家属对医护操作理解和支持,并在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

心理护理:麻疹患儿住院需要单间隔离,合并肺炎病情较重,家长求医心切,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紧张、急躁、恐惧等不良心理,需要加强心理护理。护士要做到耐心、细致和理解,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沟通关系;使其了解治疗和护理操作的原理和必要性,积极参与日常护理,协助护理人员进行工作;结合患儿心理特点,为其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童趣的病房环境,消除其由于疾病产生的心理紧张,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操作的预先告知服务,如对为何不能强行处理高热,为何需要长时间进行隔离等操作进行详细解释,告知高热处理的原则以及长时间隔离以预防麻疹传染的必要性,指出并非病情恶化表现,及时地向家长报告患儿病情发展情况,换位思考,理解患儿家属的焦急心理。

病情观察:小儿肺炎的并发症较多,且患儿年龄小,主诉能力较差,增加了发生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对患儿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加强观察:①体温、呼吸、咳痰的变化观察:每隔4小时进行1次体温测量,对于高热者2小时测1次;对出疹期持续高热患儿重点加强观察,及时进行温水擦浴等降温处理;患儿出疹期皮肤瘙痒,可采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擦拭,退疹后皮肤干燥者可涂适量润滑油,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出现体温升高、皮疹突然隐退或增多、呼吸加快或咳嗽加重等,应首先考虑是否为重症肺炎并发。②心率观察:对患儿心率加强观察,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心脏负荷过大;对出现面色苍 白、烦躁不安、气急发绀和心率测量>160次/分的患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严格控制强心药物使用,加强用药前后的心率测量。③皮疹的观察:注意观察皮疹的色泽,分布、增多和隐退情况;鲜红色,以及手心足底和鼻尖均有分布的出疹,表明预后良好;暗红色,突然增多或隐退,表明具有并发肺炎等严重的可能;皮疹出血、皮疹进行性增多并呈片状发展、皮疹发黑等均表明病情加重;出疹停止,色褪,伴有青紫和呼吸困难患者,表明肺炎病情恶化,应及时进行抢救护理[4]。

终末消毒:患儿出院后需要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措施包括:开窗通风,对病房内空气进行自然净化;关闭门窗,采用紫外线杀菌灯及热阴极等进行照射消毒,时间>30分钟,完成后开窗通风;采用甲醛对室内空气进行熏蒸,持续2小时以上;采用过氧乙酸对墙面、地面等进行喷洒消毒;对于床单被套等,可采用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对患儿的玩具、衣物、奶瓶、被褥等进行消毒,采用10%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阳光暴晒。

结 果

本组156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护理之后,155例痊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死亡。

讨 论

肺炎是小儿麻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对患儿威胁较大,需要加强护理。通过本次研究认为,通过加强隔离、补充营养水分、高热处理、皮肤和五官护理以及呼吸道护理等基础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儿痊愈。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麻疹;肺炎心衰;病情观察;护理

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全身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皮肤出现斑丘疹、麻疹粘膜斑,退疹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素沉着为其主要特征。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肺炎并发心衰是导致麻疹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情观察及护理尤其重要,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科自2013年3月~6月对26例小儿麻疹并心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在3个月~1岁,平均年龄为8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5.3d。

1.2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气急、哭闹烦躁、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心率加快、皮疹不能透发或突然隐退,肺部出现湿罗音。

1.3结果 经过积极的急救及护理,19例治愈出院,1例转院。

2 病情观察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小,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一切细小的变化都需要护士细微的观察,尤其注意体温变化与皮疹、咳嗽、呼吸频率及节律之间的变化。如果患儿体温升高、皮疹增多或突然隐退、咳嗽加重,并出现气促,应高度怀疑肺炎并发症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若心率>170次/min,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强心治疗,必要时可采用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减轻心脏负担。呼吸急促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L/min,采用婴幼儿双侧鼻导管吸氧。吸氧过程中观察患儿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氧流量及鼻导管是否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准确记录尿量,尿量增多可做为心衰好转的一个有效指征。

2.2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尽量给予留置针穿刺,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抢救期间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量,以减轻心脏容量负荷。

2.3注意观察药物反应,特别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用药前及推药时,观察心率和心律变化,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毒性反应,最常见反应是心律失常,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重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需间隔6h,避免钙剂与洋地黄类药物同时应用。

2.4观察患儿用药后的疗效 达到疗效指标是患儿安静、呼吸困难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加,从而判断心衰好转,详细记录。

3 护理

3.1严格隔离措施 发病期患儿住单独病房,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d,有其他并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10d。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患儿物品专人专用,用后消毒。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保持病房安静,尽量减少干扰及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室温22℃~24℃,定时开窗通风,避免患儿直接吹风,避免强光刺激患儿的眼睛。

3.2对于麻疹患儿的发热,不超过39℃的,一般不必采用退热措施;对于体温过高的可给予物理降温,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加重病情。

3.3加强五官及皮肤的清洁 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出汗时要及时擦干,更换柔软清洁的棉制内衣,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患儿在出疹期和疹退后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麻疹患儿眼部分泌物多,可用生理盐水清洗,3~4次/d;由于患儿鼻腔分泌物增多,易形成结痂影响呼吸,应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霉菌的生长,做好口腔护理;若出现霉菌,应停止使用抗生素,给予3%苏打水饭后漱口;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及外阴清洁。

3.4饮食指导 麻疹患儿的饮食宜清淡,发热时应以流质及半流质为主,多喝温开水及热汤,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易于使皮疹发透及体内的毒素排出,热退后患儿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3.5加强家庭健康指导 由于患儿的病情重,直接危害的是心脏,家属紧张、焦虑,担心预后情况,护理人员应温和、热情、耐心地与家属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患儿病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鼓励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做好陪护人员卫生宣教,避免过多人员探视。

4 讨论

通过对20例麻疹并心衰患儿的护理分析,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高度责任心,严肃、认真、仔细的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还要有应对突然病情变化的思想准备;能够有效控制体温,密切观察用药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对于麻疹患儿做到认真仔细观察,早期发现心衰的症状及体征,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挽救生命。这些措施的落实提高了麻疹肺炎心衰患儿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麻疹;临床特点;防控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60-02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导致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记性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冬春病毒细菌活跃季节是麻疹的高发时段,随着当前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麻疹的预防效果的提高,发病率也急剧下降,但是仍旧影响着患病群体的健康与安全,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群体,患上麻疹后对患儿的健康和安全影响大,当前婴幼儿群体麻疹的患病率已经高达36%,所以,做好麻疹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十分必要。为研究麻疹的临床特点和防控举措,本疾控中心调查分析了市区某大医院2011年8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婴幼儿麻疹患者60例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临床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调查分析2011年8月―2014年5月间市区某大医院收治的婴幼儿麻疹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儿中男性33人,女性27人,年龄2个月-2岁,平均年龄(0.9±0.4)岁,其中本地城市地区婴幼儿27例,农村地区26例,流动人口7例;接种疫苗婴幼儿16例,比例26.7%,未接种婴幼儿44例,比例73.3%;母体中感染婴幼儿14例,比例23.3%;患儿发病时段多集中在冬末春初。

2.方法

分析麻疹患儿发病年龄、时间段、有无接种、母亲有无患过麻疹、居住地区、有无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等分析临床特点和防控举措。

3.统计分析

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均属标准差采用( 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二结果

麻疹患儿年龄、发病时段构成情况见表1。根据表中情况来看,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主要集中在≥6个月年龄婴幼儿群体,集中发病时段为冬末春初。

患儿临床表现总结:麻疹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发热现象,体温均≥38.5°;患者发热现象主要集中在出疹后十天内,平均发热时间(4.6±3.3)天;患者出疹时伴有皮疹,但是过段时间会自行消退,平均耗时(3.1±1.5)天;部分患儿伴有支气管炎、心肌损伤、肝炎和腹泻等并发症。

60例婴幼儿患者接种率偏低,说明麻疹疫苗接种并未受到父母重视,且经由母体感染麻疹患儿较多,说明母体疫苗接种也并未受到重视。

1.麻疹患儿临床特点

麻疹患儿发病期间均伴有发热高烧、咳嗽、眼睛充血与见光流泪等症状;不同患儿身上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皮疹,发病时间与顺序均不相同,是重要诊断鉴别依据;患儿会伴有较多合并症如肺炎、支气管炎、喉炎等;部分患儿可能会伴有腹泻、肝功异常、心肌酶谱异常等情况,提示可能发生多脏器损伤;可能会出现Koplik’s斑出现且阳性率接近80%;患者体内检测出IgM病毒抗体且阳性率比一般情况偏低[1]。

2.麻疹患儿患病原因

结合本次麻疹患者发病情况来看,患儿患病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消失或者母体缺乏麻疹抗体,二是婴幼儿体内麻疹抗体不足以支持免疫,三是流动婴幼儿人口存在接种免疫空白期[2]。

育龄期妇女对麻疹病毒的抵抗力主要源于自身机体免疫力,这种免疫力随时间而消减,无法持久与麻疹病毒抗衡,因而婴幼儿在先天遗传抗体方面表现较差;母体未接受过麻疹疫苗的,母体缺乏抗体无法遗传给婴幼儿,即使接收过麻疹疫苗,胎儿可从母体获得一定抗体,但是只能在出生后提供短期保护,持续时间短,尤其是育龄期妇女母体抗体水平低,在遗传保护上无论是时间和力度都表现不足。我国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年龄段为8个月和7岁,遗传抗体对婴幼儿保护期限仅有六个月,超过六个月但是小于八个月的婴幼儿是麻疹高发期,并发风险最大。至于流动婴幼儿,因流动人口管理和疫苗接种管理难度较大,所以潜在感染源增加致使感染几率增加,但是预防接种几率降低。所以,应当做好母体麻疹疫苗接种和婴幼儿疫苗接种,在6-8个月年龄段加强防护,加强对流行婴幼儿疫苗管理。

3.麻疹患儿的防控策略

麻疹患儿的防控策略首先要从控制传染源开始,对于发现患病患儿要及早诊断、隔离以及救治,发现严重合并症立即实施救治或送往医院,普通患儿隔离到发疹后五天,伴有合并症者隔离到发疹后十天。

加强控制传染源之后,要切断麻疹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的同时做好卫生整理,保持室内空气通畅,温度、湿度适宜,经常晒太阳,勤换洗衣裳被褥,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与患病者接触。尤其是易感人群要加强保护,对有密切接触史易感人群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尤其是体弱多病的婴幼儿,要采取被动买内衣措施,注射丙种球蛋白。临床一般认为接触病人五日内足量注射可完全避免发病,五日后或者用量不足也可以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综上所述,做好婴幼儿及母体的麻疹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发病率与感染率,是预防的有效举措,通过传染源控制、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举措做好麻疹防控,提升生存率。

参考文献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篇7

一、指导思想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二、目标

2012年全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

三、工作指标

2012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儿童满8月龄、18月龄、6岁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0%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15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012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到95%以上。

2012以区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0/100万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

1、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严格执行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8月龄儿童全部使用麻风联合疫苗,18月龄-24月龄儿童2012年5月1日后全部使用麻腮风联合疫苗,6岁儿童全部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1.5-5岁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6岁及以上儿童3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各针次疫苗要按照接种程序及时接种,适龄儿童在8月龄和18月龄当月接种及时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要每月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免疫空白。各地要把常规免疫接种率作为消除麻疹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

2、适时开展高质量的补充免疫活动。2012年,我区将结合自身麻疹发病强度、流行特征及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并充分考虑学龄儿童、流动人口及计划外出生儿童等人群麻疹防控工作需要,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及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应急免疫或强化免疫,切实有效地控制麻疹疫情。同时,将根据《市2012年麻疹疫情控制工作方案》要求,2012年秋季在全区范围对高中或大中专学生(含民办职业学校等)、流动人口等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单位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3、严格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补种工作。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每年9月集中开展的“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月”活动,切实保证在儿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

4、加强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做好疫情控制工作。在开展麻疹疫情和人群接种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高危地区和目标人群,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疫情防控。以儿童发病为主的地区,要着力做好常规免疫工作,重点是采取措施加大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儿童的搜索力度,以发现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适龄儿童,并及时予以补种。以成人发病为主的区域,除了要继续保持当地适龄儿童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之外,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城乡结合部居住儿童、流动儿童和大中专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麻疹发病重点人群上来,加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避免因外来麻疹病例的输入波及本地易感人群进而导致麻疹疫情的蔓延。

(二)加强麻疹监测,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水平

各级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要严格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2年版)》及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及时做好麻疹疫情网络直报、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确保各项监测指标保持在高水平;同时,自2012年6月起,各单位要对单例麻疹病例严格按照麻疹暴发疫情规范开展相应调查、处置工作。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不仅要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同时还要评估病例周围人群免疫状况,分析、确定可能发生暴发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和暴发原因,并对疫情向周边区域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三)加强麻疹疫情分析及疫情应急处置

区疾控中心要定期分析麻疹疫情,根据疫情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各单位要提高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快速做出以应急免疫为主的处置措施,将麻疹暴发规模控制在最小范围。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大干预力度。

(四)控制医院感染,消除传播隐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同时对麻疹病例要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并加强陪护人员的防护和管理。区疾控中心要会同区卫生监督所依法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以及现场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及早发现并消除隐患。

(五)强化宣传教育,化解风险

各单位要以预防接种宣传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消除麻疹相关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有利于消除麻疹工作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同时要开展舆情监测和风险沟通,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负面信息,及时解疑释惑,澄清事实。

五、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篇8

一、指导思想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二、目标

年全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

三、工作指标

——­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儿童满8月龄、18月龄、6岁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0%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15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到95%以上。

——­以区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0/100万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

1、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严格执行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8月龄儿童全部使用麻风联合疫苗,18月龄-24月龄儿童年5月1日后全部使用麻腮风联合疫苗,6岁儿童全部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1.5-5岁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6岁及以上儿童3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各针次疫苗要按照接种程序及时接种,适龄儿童在8月龄和18月龄当月接种及时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要每月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免疫空白。各地要把常规免疫接种率作为消除麻疹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

2、适时开展高质量的补充免疫活动。年,我区将结合自身麻疹发病强度、流行特征及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并充分考虑学龄儿童、流动人口及计划外出生儿童等人群麻疹防控工作需要,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及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应急免疫或强化免疫,切实有效地控制麻疹疫情。同时,将根据《市年麻疹疫情控制工作方案》要求,年秋季在全区范围对高中或大中专学生(含民办职业学校等)、流动人口等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单位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3、严格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补种工作。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每年9月集中开展的“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月”活动,切实保证在儿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

4、加强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做好疫情控制工作。在开展麻疹疫情和人群接种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高危地区和目标人群,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疫情防控。以儿童发病为主的地区,要着力做好常规免疫工作,重点是采取措施加大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儿童的搜索力度,以发现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适龄儿童,并及时予以补种。以成人发病为主的区域,除了要继续保持当地适龄儿童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之外,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城乡结合部居住儿童、流动儿童和大中专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麻疹发病重点人群上来,加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避免因外来麻疹病例的输入波及本地易感人群进而导致麻疹疫情的蔓延。

(二)加强麻疹监测,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水平

各级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要严格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年版)》及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及时做好麻疹疫情网络直报、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确保各项监测指标保持在高水平;同时,自年6月起,各单位要对单例麻疹病例严格按照麻疹暴发疫情规范开展相应调查、处置工作。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不仅要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同时还要评估病例周围人群免疫状况,分析、确定可能发生暴发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和暴发原因,并对疫情向周边区域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三)加强麻疹疫情分析及疫情应急处置

区疾控中心要定期分析麻疹疫情,根据疫情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各单位要提高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快速做出以应急免疫为主的处置措施,将麻疹暴发规模控制在最小范围。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大干预力度。

(四)控制医院感染,消除传播隐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同时对麻疹病例要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并加强陪护人员的防护和管理。区疾控中心要会同区卫生监督所依法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以及现场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及早发现并消除隐患。

(五)强化宣传教育,化解风险

各单位要以预防接种宣传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消除麻疹相关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有利于消除麻疹工作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同时要开展舆情监测和风险沟通,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负面信息,及时解疑释惑,澄清事实。

五、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