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8篇

时间:2023-09-22 09:30:16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1

关键字:城市 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1 自然因素

1.1地形

地形有平原,山区和高原之分。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便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中国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大部分就分布在平原众多的第三级阶梯,如长三角城市群均在沿海平原地区,武汉在江汉平原,长春、沈阳在东北平原,而华北平原的城市就更加的多了。但在山区,由于受到地形限制,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山西汾河谷地的太原,陕西渭河谷地有西安、咸阳等城市。而在高原地区,特别是在青藏高原,那里海拔高、地形崎岖、空气稀薄、生物量少、环境恶劣,独特的高寒气候极不利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仅有的两个较大的城市拉萨和西宁选择了在河谷地区发展,而人口却没有达到百万。虽然也发展成为大城市,但与平原地区的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地形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平原是城市安家的最优选择。

1.2气候

在中国,东北太冷,青藏地区高寒,西北内陆干旱又有大风沙,要顺应气候,城市应在哪里?很明显,是在中低纬度的平原或沿海地区。那里气候条件优越,有适度的降水和适中的温度,在我国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中,只有兰州、包头等几个城市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西部的青藏高原区,冰川、荒漠、戈壁滩和沼泽遍布,西北干旱区则降水极少,沙漠广布,这些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或城市密度、规模小。好的气候,不但人们愿意居住,也更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扩大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使地区经济增长,城市自然就兴起了。

1.3 河流

气候和地形对城市地域分布的影响较大,而河流对城址的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向中下游,河流越开阔,城市越密集。

河流具有供水功能,如古代的西安,素有八水绕长安之称,河流众多,可解决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同时,河流又具有运输功能,如京杭大运河旁的扬州等城市均因交通运输方便而得到发展。而河流的不同位置也能使城市受益,如位于河流水运起点的江西赣州,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货物多在此转运,促进城市的形成;位于两条河流汇合处的宜宾、重庆、武汉等城市,它们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汇合出,有大量的人流、物流集聚中转;还有位于河口处的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能发展为货运码头,而且集河港和海港于一身,发展更快。同时,河流在城市的发展中还具有防卫功能,如中国古代的护城河,武汉、南京引以为托的长江天堑。都因有河流的天然保护而长足发展。

地形、气候和河流是城市形成的基本因素,地形平坦,气候优越,河流众多的地区往往形成城市,像西安、开封、成都等自古就是大城市,并一直发展至今;而区位条件不怎么好的地区,要么,城市像楼兰古城那样被风沙掩埋中途衰亡,要么难以形成城市,默默无闻。所以说,好的自然条件可以让城市发展赢在起跑线上。

2 社会经济因素

2.1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促使城市形成发展最直接的因素,自然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劳动力和企业工厂,带动了社会各行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它可以使不毛之地迅速崛起一座城,也能让经济本不发达的地区一夜辉煌!如因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等;因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等;因煤炭工业发展的城市:大同、鹤岗等。在这个快速发展而又自然紧缺的时代,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就成了整个社会的抢手货,有大把的资金、大量的人员流入,加上政策的倾斜,那么,获益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了。

2.2 交通

交通是城市对外交流与联系的命脉,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城市多,发展快,各城市间相互联系强。而交通闭塞的地区,缺少交流与经济往来,很难发展为城市。故沿河、沿道路线、沿海地区多有城市形成。

在古代,南方城市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则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在现代城市中,在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等,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三线通过,被誉为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株洲市形成初期,仅在湘江岸边平原、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布局,规模小,亦不能称之为城镇。后来随着京广线在该地域穿过,使城镇沿京广线分布,但规模较小且分散,特别是1949年前更是如此,后随着湘黔线、浙赣线的兴建,株洲市成为铁路枢纽,带动了株洲城市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可以看出:株洲市是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开通后而形成的城市,故称“火车拉来的城市”。

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也有影响: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而后来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交通便利,就有人员和货物集散,有最新的科技和快捷的消息,这就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优势了。

2.3 政治与军事

在中国,政治中心易形成大城市。如古代的京城――北京,杭州,南京等。在现代,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省级行政中心占了近60%,在国外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不是这样,其行政中心不一定是第一大城市,也许这就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吧。

军事重镇也能发展为城市,中国著名的因军事而出名的城市有嘉峪关,山海关等。而因宗教中心而成为城市非拉萨莫属了。

在政治,军事和宗教的影响下而发展为城市,具有一定的历史沿袭的性质,像南京是六朝古都,北京有五百多年的京城史,而拉萨则一直的藏民心中的圣地。

2.4 科技与旅游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其中科技、旅游最为突出。因科技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国农业科技城杨凌,积聚了中国农业的高端科技。同时,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品味提升了,精神需求增加了,旅游业兴起了。风景美,谁都想去,这样的城市不发展也难,因此兴起了旅游城市如张家界、黄山市等。

2.5 国家政策

边境贸易对二连浩特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其位于中蒙交界处,两国的贸易物资在此聚散,人员货物在此交流,其因边贸进行而不断发展。另外,中国的改革开放则证明了国家政策对城市形成的极大催生作用。当初国家设立深圳,汕头,厦门,珠海四个经济特区,使这四个地区得到巨大飞跃,特别是深圳,直接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大都。可见,国家政策对城市的成长有多大的力量!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2

二、知能构建

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如图1)

2.城市等级体系及空间分布(如图2)

三、图表剖析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如表2)

2.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如图3)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形成前提是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最终会形成六边形服务网格。在这个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中央,有六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角上;这低一级的中心地又有自己较小的服务范围,其角上又有六个更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如图4。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分界。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理想平原,因此同等级的相邻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可能会重叠。生活在两个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人,有可能到两个中心地寻求不同的服务。

四、技巧点拨

1.如何分析城市区位因素

(1)确定主导因素。确定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首先应从城市刚形成时考虑,是什么因素致使城市在目前所在地;其次,随着历史的发展,是什么因素促进和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通过对各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即可确定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2)考虑发展变化。某些区位因素在城市发展早期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其影响慢慢减弱,如军事、宗教等因素。而一些过去影响比较小的旅游、科技等因素,现在却成为某些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另外,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3)构建区位分析。①地理位置:分析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的位置特点及其与河流、重要交通干线等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②自然因素: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③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从交通、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城市发展的优势、潜力和不足。

2.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

城市按规模和等级看有大小、高低之分,一般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其服务范围比规模小、等级低的城市大,而规模和等级相当的城市的服务范围需进行综合考虑分析。解答相关题目时应注意三点: ①等级高的城市具有的职能,等级低的城市不一定具有; ②同一个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辗段В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③同一个区域内,等级是变化的,但变化是有条件的。

五、典题精练

(2015年福建卷)图5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3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 土地价格 因素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地区经济的发展按照地区经济的总体目标来实现,重点发挥区域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地区经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方针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组织跨出成功的一步。也正因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中取得的成功,使得欧盟组织下的成员国成为无论从经济还是国力上,都称的上是强者。我国自与东盟建立贸易往来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顺应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全面推动地区内的经济协调发展。在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对区域内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作用于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土地市场的区域性统一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一、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面阐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员国之间的类似人为的限制以及影响经济活动进行的障碍进行消除,使各国的市场能紧密相联,成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趋势,也是和经济全球化相辅相承的存在。经济全球化就是:在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将在这个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里相互参与,从而得到他们想要的资源,让他们的优势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来,实现发展国家经济的目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很多,实行的范围也很广,所以在利益的协调方面是个难题,实现经济全球一体化难度很大。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之的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在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小,对区域内参与经济合作的组织协调容易,从而使其发展迅速。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既存在对立,也有统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内部表现了经济自由增强,这一点让世界经济的自由与开放也得到了体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其发展范围上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性,才能使区域一体化经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且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与东盟在通过贸易与投资的结合上,形成“引进来”到“走出去”的产业模式,全面提升了我国产业合力,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与东盟成员国形成了在贸易结构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这将更好地解决区域内各国间相互间竞争的问题。特别是我国不断发挥国有中资公司资金雄厚以及企业对外联络广泛的优势,强化外资投资和外资承包工程,并且与东盟国家紧密联合起来,推动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实现国家之间的资源共享。除此之外,也要通过不断的引进外资,鼓励我国企业资产重组,提升产业结构,这对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影响因素――我国城市处于东盟区域核心位置

核心影响因素在影响城市土地价格中,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区位条件和区位环境两个方面。一个城市的区位条件和区位环境是城市地租形成差异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东亚大国,在东盟的地理区域位置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样的区位条件与区位环境给我国城市土地的价格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随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我国城市中,有距离市场活动中心较近的地块,由于处在城市的经济中心,对信息的获得有便捷的途径;又或者处在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下的地块,节省了高额的运输成本,对企业的效益有所帮助。在城市规模的大小、经济和资本集中的程度,劳动关系等因素的制约下,以及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使我国城市土地在区位条件和区位环境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形成受到了城市土地区位条件和环境的重要影响。

(二)外部因素――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变了我国城市的土地需求

对于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土地区位的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城市土地需求的改变等方面。而我国城市由于受到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土地价格的条件与环境,以及土地需求等。如果对城市的区位条件进行改善,加强周围的综合配套设施或者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都将为土地的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在城市中,房地产对开发投资的地块因情况的不同,对地价的影响也表现的不同,尤其是我国加入东盟经济组织以来,其对住宅地价的影响表现最大,对开发工业的地块影响则很小。

三、结束语

在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土地市场经济是必经之路。城市土地价格在受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还受城市人口状况的影响、政府的调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城市的开放度的影响。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内部因素,在实现土地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价格的调控具有一定意义。除此之外,对于工业用地市场进行完善,在体现区位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城市在工业用地中的市场化程度。

参考文献:

[1]黎一畅,周寅康,吴林,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 2006(03).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4

【考点分析】

1.交通区位

(1)交通线

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如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还要考虑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会影响线路的选择,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此外,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2)交通站点

①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

②港口: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如水道的通畅、避风避浪、近岸水深等),陆域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筑港等)。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广阔,是影响港口兴衰的最主要因素;以大城市为依托;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客货集散。

③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飞机起飞也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大气能见度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线与城市相连接。

2.城市区位

(1)城市区位因素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人文因素有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宗教、军事等,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城市的影响不同。

①地形:城市一般在平原,热带城市在高原,山区城市在河谷。

②气候:中低纬沿海地区,气温和降水适中,气候适宜。

③河流: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卫功能,一般河运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河口处容易形成城市。

④自然资源:矿产丰富区易出现工矿业城市。

⑤交通: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交通方便。

以武汉为例,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丰富;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发展迅速。

(2)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河流流向、风向等。其中地租取决于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程度,河流的流向主要看地势高低。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形成多核心模式。住宅区位于中心商务区和工业区之间,并且有明显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远离工业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3.商业区位

(1)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有: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商品生产能力、腹地条件。

(2)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处,人流、物流汇聚;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交通干道沿线,如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②商业小区:建在居民小区内,满足居民日常所需。

(3)商业城市的区位:①稳定增长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即服务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上海地处长三角,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的集散。

【命题方向预测】

1.交通区位

以我国某重大交通工程为背景或展示某地区交通线路图,来考查交通线、点等区位因素,并分析与评价该交通线或点的建设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等。

2.城市区位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城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限制因素,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影响因素及城市功能区的变化,总结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等。

3.商业区位

结合某区域图、景观图或等值线图,分析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进行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

【常见错因】

1.审题不清,张冠李戴

考查区位因素一般会在设问中有明显的提示信息,这要求同学们做答时关注问题指向。例如,在回答交通区位条件时要辨别是问区位优势条件,还是问区位限制条件。高考紧张的环境下,同学们很容易陷入固有模式,而不注重条件变化,造成要点缺失或方向误差。

2.不能抓住关键,舍本逐末

解答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从宏观上洞悉出题人考查意图,抓住问题实质。区位要素中有很多是一致的,其影响也是相似的。例如交通可以对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旅游、商业等都产生影响,会使地域联系扩大,利于各种商品的运输。因此答题时我们要根据图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切中答案的要害,才能得高分。

3.不注重细节,一叶障目

解答试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处理的过程。高考题给出的许多信息中,有的是有用信息,有的则是干扰信息。高考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区位分析类问题构建区位分析模式,体现的是区域宏观分析的方法。而在实际分析中,也要注重区域微观分析,拓展试题信息,联系题目问题,达到去伪存真的效果。

【典例精析】

例1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甲城早期至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原因。

(2)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_________线,理由是__________。

(4)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________区,理由是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图中甲城市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早期以河运为主,城市应沿河发展;后期随着铁路的兴建,城市沿铁路拓展。乙城港口水位较浅,且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丙城港口水位较深,同时有铁路经过。A线经过山脊,沿线起伏大;B线沿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从甲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①位于铁路沿线,应为工业区。

【参考答案】(1)城市面积扩大;由沿河分布向沿铁路线分布发展。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2)水位较浅,大型船只易搁浅;水位深,有铁路交通线可深入内陆

(3)B B线地形起伏和缓,工程量小

(4)工业在城市;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利。

例2 201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上升为部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盆地内水资源比较充裕,有“引大人秦”工程提供的优质水。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兰州新区现有土地类型面积比重和产业规划示意图

(1)兰州市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阶梯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_______(交通方式)枢纽。

(2)兰州城区主要沿黄河成带状分布,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兰州新区选址是“跳出老城建设新区”,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

(3)兰州新区现有土地类型中,面积最大的农业用地是___________;从工业区位指向看,电子信息产业属________指向型。

(4)简要分析兰州新区选址秦王川盆地的理由。

(5)兰州新区在园区规划和产业引进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及城市新区的建设。兰州为甘肃省省会,地处陇海、兰新、包兰、兰青等铁路干线交会处,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其限制因素是地形。老城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读图可知,在兰州新区各土地类型中未利用土地比重最大,而农业用地中耕地比重最大。秦王川盆地,盆地地形,有利于城镇的建设与规划;距老城区较近,有高速公路与老城区相连,往来方便;未利用土地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市新区规划与发展应该注意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二 铁路

(2)地形 缓解城区用地紧张;缓解城区的环境问题(或分散城市职能)

(3)耕地 技术

(4)盆地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引水工程,城区用水充足;与兰州城区有高速相连,交通方便;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地价比较便宜。

(5)园区规划: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或构建防护林带等);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土地,少占耕地;合理规划绿化带、水域面积,美化环境等。

产业引进:合理引进关联产业,构筑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注重人才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例3读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同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题。

(1)下列对图示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与商业中心的距离越大,达成交易的概率越大

B.不存在一个点和三个商业中心达成交易的概率都相等

C.相邻两个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有重叠

D.三个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完全相同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达成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3)若在图中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5

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 区位商 区位因素 相关系数 技术创新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主要是依托城市而展开。城市文化产业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物质能源消耗少取得效益大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城市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不仅为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和强大的动力,而且在创造自身价值同时也必然会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如何促进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快速、有序发展成为当前城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理论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们尝试对特定区域的文化生产特殊形式的空间组织进行理论化研究,空间集中和结块是两种引起产业集聚的重要空间模式。斯科特(1997)认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此外,他测算了影视业、多媒体等在洛杉矶的集聚度,分析了多个大城市的文化经济;Nachum和Keeblee(1999,2000)深入研究了伦敦中心区的媒体集群,他们发现了地方化集群学习过程作为媒体集群创新和活力主要源泉的有力证据;HaraldBathelt(2002)分析了德国莱比锡文化产业集群的再次兴起,认为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分析不能仅仅集中在对内部关系的考察,还要分析文化产业集群与外界的关系;德雷克(Drake,2003)指出,文化产业的结块是提高创新速率的催化剂,在分工与专业化越细致的地方,文化产业的集聚现象越容易出现,因此文化集群在大城市出现的几率要高于乡村和小城市;努森和佛罗里达(Knudsen and Florida,2007)从人口密度入手,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创新和经济增长集聚以及空间集聚的关系。

(二)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厉无畏等(2005)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进行了思考;刘丽等(2006)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张斯龙等(2006)描述了长三角报刊产业集群的现状;关松立(2007)将中外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詹大成(2009)对文化产业集群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周国梁(2010)对美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研究。

另一方面,中国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影响文化产业集聚或集群形成的因素。康小明、向勇(2005)讨论了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关系;王伟年(2006)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地域组织问题;刘蔚(2007)分析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文化产业的集聚格局、文化产业集群的生产组织网络、社会网络,以及跨国公司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

综上所述,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我国大部分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处于文化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要体现文化产业集群带来的规模经济、成本降低等集群效应需要推动城市文化产业集群进入成熟期、延长城市文化产业集群整个生命周期,本文基于区位论、文化产业链原理、相关分析确定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指出创新与耦合是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

城市文化产业集群识别

区位商又称专业化率,所谓商就是比率。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用来衡量某一产业在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计算公式为:

LQ=(eij/ei)/(Ej/E)

式中LQ:i地区文化产业的区位商;eij;i地区文化产业的增加值;ei;i地区的总产值;Ej:全国文化产业的产值;E:全国总产值。

当LQ>1时,说明文化产业在i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具有集群效应;当LQ=1时,说明文化产业在i地区的专业化程度与全国相当;当LQ

本文中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于2004~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我国14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商,如图1所示。

G·Tichy借鉴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集群的生命周期划分成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而且,国际经验表明,当恩格尔系数低于40%时,文化产业将进入加速增长阶段。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从2000年至今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一直小于40%,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但是,从图1中14城市文化产业LQ系数,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仍然处于成长阶段,集群优势还不十分明显,需要分析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因素,以促进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向成熟期发展,充分展现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意义。

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分析

(一)基于区位论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或称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对区位主体的区位影响大的因子是主要因子,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区位因素包含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比如工业区位因素包含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包含自然条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条件。产业区位因素和城市区位因素均包含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根据产业区位因素的已有研究,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地理环境是指环绕社会、比较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和地形。气候包含雨热、光热水组合,日照、昼夜温差等因素,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便于原材料、产品运输及销售等;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经济因素是指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居民收入、消费者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基础、文化资源、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产业政策以及社会创意环境等。

(二)基于文化产业链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分析

文化产业链是一个关于文化产业中围绕文化产品而展开的各个环节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概念。文化产业链包括策划创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与延伸开发等环节。基于文化产业链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作用机理如图3所示。

1.文化创意及文化产品是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源动力。文化创意指文化创新的成果,核心在于人的创造力。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经营的主要商品形式,文化产业的价值链以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为开端。文化产品又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各国的产品设计呈现一致的国际化风格,缺乏地区性的文化特色。让中国元素体现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才能创造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又能让国际认同的优良的文化产品,才能促进城市文化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2.集群内企业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技术资本是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文化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与人才密不可分,极其依赖人的心智能力的文化创造活动,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在具体形式当中进行的,这一过程包含了劳动力的变化和同化。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财政投资和社会投资两大渠道。当前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创造宽容环境,拉动社会资本投向文化产业,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技术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可以成为资本,与人力资源、生产设备等生产要素聚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实现价值增值,可以称之为技术资本。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在本质上就是文化产业与技术的高效聚集体。根据文化消费市场需求而研发的技术可以促进技术资本价值增值效应释放,促进地方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3.相关产业发展是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动力。产业联系是产业联动的基础和前提。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是紧密,产业联动的效果和效益可能越高。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表示每生产单位j产品需要消耗i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反映了产业间的直接联系,又可以反映产业间的间接联系。

表1以陕西省为例,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列出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均居前六位的相关部门。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展示了和文化产业联系比较密切的六大部门。基于产业间联系,坚持技术创新,重点培育优势文化产业,塑造文化品牌,规划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才可以有效保护与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发挥聚集效应。

(三)基于相关系数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筛选

根据相关系数的界定,相关系数高于0.5时,说明两因素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本文以西安市为例,选取指标依照2004~2012年西安市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年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中所给指标,遵照可观测性原则,计算各指标和西安市历年文化产业LQ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中。选取相关系数高于0.5的因素,分类后构成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外部动力因素和内部动力因素,如表2所示。

(四)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作用关系——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其理论基础是文化经济学,核心在于文化和经济的耦合发展。我国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目前的动力实质上表现为内、外动力的双螺旋动力结构。外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合理规划与引导,内动力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人力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两者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推动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首先,在文化产业链中,政府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相应的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拉动文化消费需求,而企业主要负责引进高级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生产、销售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精品,打造文化产业链主体。其次。在经营过程中,政府负责措建文化产业招商平台,企业则着重进行文化产业经营项目的硬件设施改造,提升服务水平和文化产品质量,提升招商引资的实力。

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创新与耦合

(一)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挖掘内部动力

1.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基础,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级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领军人物缺乏已成为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发挥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对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清晰定位,培养系统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和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仅要强调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如洞察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等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同时需要构建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人才社会化、市场化。加强对创新型策划人才、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新技术开发应用人才的培养,关注非公有制文化领域人才的培养。支持和鼓励开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研究,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2.加强文化产业高科技技术研究,提高文化产业链的科技含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和视频点播,电子出版和数字娱乐等新的文化产业群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将会在文化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得到改善,需要以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行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在本质上就是文化产业与技术的高效聚集体。技术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可以成为资本,与人力资源、生产设备等生产要素聚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实现价值增值。根据文化消费市场需求而研发的技术可以促进技术资本价值增值效应释放,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习经济”,促进地方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产业间的耦合集群发展——增添外部动力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6

关键词:会展业地理区位;区位选择;空间尺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n space has a reason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the influencial factors of loc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are different. distinguishing and determining attributes and differences of location factor will help to make an accurate location decision, promote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access to their respective interests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key words: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location choice; spatial scales

作为会展旅游的核心,会展旅游的市场交易主要发生在会展举办地,举办地所追求的是会展旅游给居民和商业团体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利益。会展旅游的吸引力激励和鞭策着举办地去赢得会展市场,最富有竞争力的会展旅游举办地能够使会展业的不同利益群体获得各自的利益。因此,会展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将影响到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所谓区位就是从空间的观点,确定地理现象位置、距离、规模、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区位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地理事物存在的地域内在规律。

一、会展旅游业的地理区位和空间尺度

区位(location)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situationorpositioninspace外,还有放置和为特定目的而标定的地区两重意思。所以区位与位置不同,它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含。地理区位这个术语是在区位论引入地理学后才开始使用的,它增加和强调了区位同有关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并赋予各种地理要素以区位概念[1]。由于地理区域存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因此依据地理区位因地理现象和事物存在的空间形态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会展业也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它们关注的重点分别为会展业的地区布局(宏观)、地点布局(中观)、会议与展览的场馆布局(微观)。这些侧重点构成了有序的空间层次。

(一)会展地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宏观区位

从目前会展业的发展分布情况和各地区的经济分析来看,会展产业带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密切相关[2]。发展地区会展业应考虑如下区域经济条件:

1.区域经济发达程度

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纵观世界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等都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我国城市会展业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崛起也充分表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的扩大必然会对会展产生强大的需求,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2.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开放程度

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会展业,必须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在我国拥有“中国第一展”、并被誉为“华南会展之都”的广州,因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政策束缚少,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会展市场开放度很高。广州既有部级的广交会,也有纯粹的国外来华专业展,还有民营展览机构所办的各类专业展。

3.第三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达程度

会展业与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商业等行业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这些行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满足参展客商的多样化需求。另外,国际会展业发达的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城市产业发展起来的,如德国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法国巴黎的时装展等,因为只有特色的城市产业才能培育出特色的展览项目。

4.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旅游与会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会提高城市会展活动的吸引力,世界上著名的会展城市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米兰、新加坡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瑞士东部小城达沃斯是阿尔卑斯山系中海拔最高的城市,人口100余万,是世界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每年1月末,世界经济论坛在这里召开年会,仅此一项每年就给达沃斯带了7 000万美元的利润。另外,每年除有400多个大小会议在此召开外,还有70万游客前来度假。因此,具备特色的旅游资源,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

5.政府的支持

会展旅游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与其他经济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共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积极考虑本国会展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有利的安排。除客观条件外,发展会展业还必须有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如德国的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等都是国际著名的展览城市,它们都把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参展商和观众。

(二)选择会展城市时考虑的因素:中观区位

会展旅游业的中观尺度主要是指会展举办城市的选择问题,该空间尺度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城市的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和城市吸引力状况等因素。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发展会展旅游必须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世界上最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中有近120个都在德国城市举行,与其地处欧洲中心、交通便捷密切相关。从城市看,2001年承办各种国际会议最多的10大城市,如巴黎、伦敦、日内瓦、布鲁塞尔、柏林等,几乎都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我国的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会展旅游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2.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

会展业成本较高,无论举办何种会展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20世纪以来举办国际性会议次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城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在10 000美元以上。瑞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举办国际会议次数排行世界第九位。因而发展会展旅游的旅游目的地通常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城市。

3.完善的会展设施

现代化的会展设施是开展会展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许多会展旅游目的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会展设施。纽约、底特律、米兰、伦敦、巴黎、东京、法兰克福、慕尼黑都有10万或20万m2以上的大型现代化展馆,汉诺威建有展出面积接近47万m2的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场馆,新加坡也有一个近10万m2的博览中心。

4.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

城市形象是旅游竞争的武器,缺乏城市形象或城市形象不佳的城市很难向游客促销,也就是没有竞争力。发展会议展览旅游的城市必须要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城市的吸引力在于城市形象,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度和文化内涵则是营造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展与旅游是分不开的,很多时候会展的举办就是冲着举办地的名胜古迹、美丽风光和良好的城市环境而来的。

5.完善的城市功能

会展业对城市功能有极大的依赖性,没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先进的通信设施等,一些大型会展活动,如世博会乃至一些交易会是不能举办的,要成功举办一些大型会议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只有提升城市公众休闲、城市娱乐、康体、文化、商贸、购物、交通、通讯、邮电等城市功能,才能吸引会展旅游者和旅游投资者。新加坡发展会展旅游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净化环境等以吸引投资者和会展旅游者。

(三)选择会展场馆所时考虑的因素:微观区位

会展场馆选址对会展业的发展而言举足轻重。场馆一旦落成,也就决定了会展业借以发展的空间地理区域。这一区域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它的相关配套设施、道路交通状况等等,就成为会展业的运行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甚至行业本身的发展。在会展场馆的选择的众多因素中,交通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对于那些正在选址建立会展中心的政府规划部门,选择好展馆的建设位置对展馆效益和城市会展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会展场馆,不仅应该具备完善的内部设施和服务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周边环境[3]。

其一,好的展馆应处于交通网络发达地区,四周交通便利、换乘方便,各种交通设施齐全,便于游客和参展者的参展行为。

其二,展馆地址应远离居民区和其它行政机构服务区域,避免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或者妨碍其它公共事务。

其三,展馆附近应配有齐全的配套基础设施,如宾馆、酒店、商场、健身场所等等,为展会和旅客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

其四,展馆群体架构应呈现狭长、分散型,而非集中、聚集型,避免因展馆过分集中而带来的车辆拥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集散。这样既可以使观众有效参展,又能够发挥展馆优势,兴办品牌展会。一般而言,会展场馆多选址于城郊结合部即与上述因素的可实现性有关。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要避免庞大的会展活动所带来的周边交通问题,对展会的明确定位和对专业观众的区分,也是加强对展会控制、减少观众流动量,以及提高展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会展旅游业区位选择的综合因素

具体到某一个展会的举办地的区位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会展场馆的周边环境及自身状况等因素[4]。

三、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

从理论上讲,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为会展预先策划阶段,主要是确定会展的时间和预算,并开始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在此阶段中,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先决条件。例如协会执行委员会的新成员,可能会提出对这个过程的不同观点。过去的经验,尤其是最近一次会展的执行情况是未来会展地点选择的重要依据,比如先前已经制定的轮换使用会展地点的政策。预期的环境条件对会展的举办具有也是非常重要的。毋庸置疑,为数众多的地点选择因素都会对这个策划前的步骤产生影响,并进而在做出最后地点的决策时,能够看出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这个早期步骤中,其他竞争区位在准备候选地名单之前通过与协会的接触,就可以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决策过程。

第二步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调研和现场考察,收集能够满足最低要求的可能的会展区位和详细信息,对地点选择进行分析。对于重大的会展还可邀请候选的举办地的代表向协会介绍商务活动开展情况。另外,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后的建议。

第三步根据会展策划者或者选址委员会的建议,由会展主办方做出区位选择的决定。委员会的成员可能会对到底哪些地点选择因素更为重要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且相竞争的举办地常常会不断地进行据理力争,还可能提出先决条件的问题。例如从吸引参展商或与会者以及获利的角度,会展的特定目标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阶段,为举办会展(第四步)和会后评价(第五步),将此次区位决策过程作为下次会展的先决条件。评价还可能提出一些潜在的备选或竞争区位,以备未来举办会展时选择。

参考文献:

[1] 杨吾扬.区位论原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2] 主.会展旅游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16-23,97-98.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7

关键词:会展业地理区位;区位选择;空间尺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n space has a reason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the influencial factors of loc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are different. distinguishing and determining attributes and differences of location factor will help to make an accurate location decision, promote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access to their respective interests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key words: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location choice; spatial scales

作为会展旅游的核心,会展旅游的市场交易主要发生在会展举办地,举办地所追求的是会展旅游给居民和商业团体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利益。wwW.133229.CoM会展旅游的吸引力激励和鞭策着举办地去赢得会展市场,最富有竞争力的会展旅游举办地能够使会展业的不同利益群体获得各自的利益。因此,会展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将影响到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所谓区位就是从空间的观点,确定地理现象位置、距离、规模、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区位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地理事物存在的地域内在规律。

一、会展旅游业的地理区位和空间尺度

区位(location)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situationorpositioninspace外,还有放置和为特定目的而标定的地区两重意思。所以区位与位置不同,它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含。地理区位这个术语是在区位论引入地理学后才开始使用的,它增加和强调了区位同有关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并赋予各种地理要素以区位概念[1]。由于地理区域存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因此依据地理区位因地理现象和事物存在的空间形态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会展业也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它们关注的重点分别为会展业的地区布局(宏观)、地点布局(中观)、会议与展览的场馆布局(微观)。这些侧重点构成了有序的空间层次。

(一)会展地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宏观区位

从目前会展业的发展分布情况和各地区的经济分析来看,会展产业带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密切相关[2]。发展地区会展业应考虑如下区域经济条件:

1.区域经济发达程度

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纵观世界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等都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我国城市会展业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崛起也充分表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的扩大必然会对会展产生强大的需求,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2.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开放程度

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会展业,必须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在我国拥有“中国第一展”、并被誉为“华南会展之都”的广州,因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政策束缚少,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会展市场开放度很高。广州既有部级的广交会,也有纯粹的国外来华专业展,还有民营展览机构所办的各类专业展。

3.第三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达程度

会展业与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商业等行业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这些行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满足参展客商的多样化需求。另外,国际会展业发达的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城市产业发展起来的,如德国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法国巴黎的时装展等,因为只有特色的城市产业才能培育出特色的展览项目。

4.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旅游与会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会提高城市会展活动的吸引力,世界上著名的会展城市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米兰、新加坡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瑞士东部小城达沃斯是阿尔卑斯山系中海拔最高的城市,人口100余万,是世界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每年1月末,世界经济论坛在这里召开年会,仅此一项每年就给达沃斯带了7 000万美元的利润。另外,每年除有400多个大小会议在此召开外,还有70万游客前来度假。因此,具备特色的旅游资源,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

5.政府的支持

会展旅游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与其他经济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共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积极考虑本国会展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有利的安排。除客观条件外,发展会展业还必须有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如德国的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等都是国际著名的展览城市,它们都把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参展商和观众。

(二)选择会展城市时考虑的因素:中观区位

会展旅游业的中观尺度主要是指会展举办城市的选择问题,该空间尺度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城市的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和城市吸引力状况等因素。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发展会展旅游必须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世界上最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中有近120个都在德国城市举行,与其地处欧洲中心、交通便捷密切相关。从城市看,2001年承办各种国际会议最多的10大城市,如巴黎、伦敦、日内瓦、布鲁塞尔、柏林等,几乎都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我国的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会展旅游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2.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

会展业成本较高,无论举办何种会展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20世纪以来举办国际性会议次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城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在10 000美元以上。瑞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举办国际会议次数排行世界第九位。因而发展会展旅游的旅游目的地通常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城市。

3.完善的会展设施

现代化的会展设施是开展会展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许多会展旅游目的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会展设施。纽约、底特律、米兰、伦敦、巴黎、东京、法兰克福、慕尼黑都有10万或20万m2以上的大型现代化展馆,汉诺威建有展出面积接近47万m2的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场馆,新加坡也有一个近10万m2的博览中心。

4.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

城市形象是旅游竞争的武器,缺乏城市形象或城市形象不佳的城市很难向游客促销,也就是没有竞争力。发展会议展览旅游的城市必须要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城市的吸引力在于城市形象,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度和文化内涵则是营造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展与旅游是分不开的,很多时候会展的举办就是冲着举办地的名胜古迹、美丽风光和良好的城市环境而来的。

5.完善的城市功能

会展业对城市功能有极大的依赖性,没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先进的通信设施等,一些大型会展活动,如世博会乃至一些交易会是不能举办的,要成功举办一些大型会议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只有提升城市公众休闲、城市娱乐、康体、文化、商贸、购物、交通、通讯、邮电等城市功能,才能吸引会展旅游者和旅游投资者。新加坡发展会展旅游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净化环境等以吸引投资者和会展旅游者。

(三)选择会展场馆所时考虑的因素:微观区位

会展场馆选址对会展业的发展而言举足轻重。场馆一旦落成,也就决定了会展业借以发展的空间地理区域。这一区域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它的相关配套设施、道路交通状况等等,就成为会展业的运行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甚至行业本身的发展。在会展场馆的选择的众多因素中,交通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对于那些正在选址建立会展中心的政府规划部门,选择好展馆的建设位置对展馆效益和城市会展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会展场馆,不仅应该具备完善的内部设施和服务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周边环境[3]。

其一,好的展馆应处于交通网络发达地区,四周交通便利、换乘方便,各种交通设施齐全,便于游客和参展者的参展行为。

其二,展馆地址应远离居民区和其它行政机构服务区域,避免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或者妨碍其它公共事务。

其三,展馆附近应配有齐全的配套基础设施,如宾馆、酒店、商场、健身场所等等,为展会和旅客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

其四,展馆群体架构应呈现狭长、分散型,而非集中、聚集型,避免因展馆过分集中而带来的车辆拥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集散。这样既可以使观众有效参展,又能够发挥展馆优势,兴办品牌展会。一般而言,会展场馆多选址于城郊结合部即与上述因素的可实现性有关。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要避免庞大的会展活动所带来的周边交通问题,对展会的明确定位和对专业观众的区分,也是加强对展会控制、减少观众流动量,以及提高展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会展旅游业区位选择的综合因素

具体到某一个展会的举办地的区位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会展场馆的周边环境及自身状况等因素[4]。

三、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

从理论上讲,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为会展预先策划阶段,主要是确定会展的时间和预算,并开始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在此阶段中,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先决条件。例如协会执行委员会的新成员,可能会提出对这个过程的不同观点。过去的经验,尤其是最近一次会展的执行情况是未来会展地点选择的重要依据,比如先前已经制定的轮换使用会展地点的政策。预期的环境条件对会展的举办具有也是非常重要的。毋庸置疑,为数众多的地点选择因素都会对这个策划前的步骤产生影响,并进而在做出最后地点的决策时,能够看出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这个早期步骤中,其他竞争区位在准备候选地名单之前通过与协会的接触,就可以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决策过程。

第二步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调研和现场考察,收集能够满足最低要求的可能的会展区位和详细信息,对地点选择进行分析。对于重大的会展还可邀请候选的举办地的代表向协会介绍商务活动开展情况。另外,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后的建议。

第三步根据会展策划者或者选址委员会的建议,由会展主办方做出区位选择的决定。委员会的成员可能会对到底哪些地点选择因素更为重要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且相竞争的举办地常常会不断地进行据理力争,还可能提出先决条件的问题。例如从吸引参展商或与会者以及获利的角度,会展的特定目标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阶段,为举办会展(第四步)和会后评价(第五步),将此次区位决策过程作为下次会展的先决条件。评价还可能提出一些潜在的备选或竞争区位,以备未来举办会展时选择。

参考文献:

[1] 杨吾扬.区位论原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2] 胡平主.会展旅游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16-23,97-98.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8

关键词:会展业地理区位;区位选择;空间尺度

作为会展旅游的核心,会展旅游的市场交易主要发生在会展举办地,举办地所追求的是会展旅游给居民和商业团体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利益。会展旅游的吸引力激励和鞭策着举办地去赢得会展市场,最富有竞争力的会展旅游举办地能够使会展业的不同利益群体获得各自的利益。因此,会展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将影响到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所谓区位就是从空间的观点,确定地理现象位置、距离、规模、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区位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地理事物存在的地域内在规律。

一、会展旅游业的地理区位和空间尺度

区位(Location)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SituationorPositioninSpace外,还有放置和为特定目的而标定的地区两重意思。所以区位与位置不同,它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含。地理区位这个术语是在区位论引入地理学后才开始使用的,它增加和强调了区位同有关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并赋予各种地理要素以区位概念[1]。由于地理区域存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因此依据地理区位因地理现象和事物存在的空间形态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会展业也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它们关注的重点分别为会展业的地区布局(宏观)、地点布局(中观)、会议与展览的场馆布局(微观)。这些侧重点构成了有序的空间层次。

(一)会展地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宏观区位

从目前会展业的发展分布情况和各地区的经济分析来看,会展产业带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密切相关[2]。发展地区会展业应考虑如下区域经济条件:

1.区域经济发达程度

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纵观世界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等都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我国城市会展业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崛起也充分表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的扩大必然会对会展产生强大的需求,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2.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开放程度

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会展业,必须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在我国拥有“中国第一展”、并被誉为“华南会展之都”的广州,因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政策束缚少,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会展市场开放度很高。广州既有部级的广交会,也有纯粹的国外来华专业展,还有民营展览机构所办的各类专业展。

3.第三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达程度

会展业与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商业等行业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这些行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满足参展客商的多样化需求。另外,国际会展业发达的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城市产业发展起来的,如德国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法国巴黎的时装展等,因为只有特色的城市产业才能培育出特色的展览项目。

4.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旅游与会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会提高城市会展活动的吸引力,世界上著名的会展城市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米兰、新加坡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瑞士东部小城达沃斯是阿尔卑斯山系中海拔最高的城市,人口100余万,是世界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每年1月末,世界经济论坛在这里召开年会,仅此一项每年就给达沃斯带了7000万美元的利润。另外,每年除有400多个大小会议在此召开外,还有70万游客前来度假。因此,具备特色的旅游资源,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

5.政府的支持

会展旅游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与其他经济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共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积极考虑本国会展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有利的安排。除客观条件外,发展会展业还必须有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如德国的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等都是国际著名的展览城市,它们都把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参展商和观众。

(二)选择会展城市时考虑的因素:中观区位

会展旅游业的中观尺度主要是指会展举办城市的选择问题,该空间尺度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城市的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和城市吸引力状况等因素。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发展会展旅游必须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世界上最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中有近120个都在德国城市举行,与其地处欧洲中心、交通便捷密切相关。从城市看,2001年承办各种国际会议最多的10大城市,如巴黎、伦敦、日内瓦、布鲁塞尔、柏林等,几乎都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我国的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会展旅游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2.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

会展业成本较高,无论举办何种会展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20世纪以来举办国际性会议次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城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在10000美元以上。瑞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举办国际会议次数排行世界第九位。因而发展会展旅游的旅游目的地通常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城市。

3.完善的会展设施

现代化的会展设施是开展会展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许多会展旅游目的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会展设施。纽约、底特律、米兰、伦敦、巴黎、东京、法兰克福、慕尼黑都有10万或20万m2以上的大型现代化展馆,汉诺威建有展出面积接近47万m2的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场馆,新加坡也有一个近10万m2的博览中心。

4.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

城市形象是旅游竞争的武器,缺乏城市形象或城市形象不佳的城市很难向游客促销,也就是没有竞争力。发展会议展览旅游的城市必须要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城市的吸引力在于城市形象,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度和文化内涵则是营造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展与旅游是分不开的,很多时候会展的举办就是冲着举办地的名胜古迹、美丽风光和良好的城市环境而来的。

5.完善的城市功能

会展业对城市功能有极大的依赖性,没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先进的通信设施等,一些大型会展活动,如世博会乃至一些交易会是不能举办的,要成功举办一些大型会议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只有提升城市公众休闲、城市娱乐、康体、文化、商贸、购物、交通、通讯、邮电等城市功能,才能吸引会展旅游者和旅游投资者。新加坡发展会展旅游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净化环境等以吸引投资者和会展旅游者。

(三)选择会展场馆所时考虑的因素:微观区位

会展场馆选址对会展业的发展而言举足轻重。场馆一旦落成,也就决定了会展业借以发展的空间地理区域。这一区域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它的相关配套设施、道路交通状况等等,就成为会展业的运行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甚至行业本身的发展。在会展场馆的选择的众多因素中,交通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对于那些正在选址建立会展中心的政府规划部门,选择好展馆的建设位置对展馆效益和城市会展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会展场馆,不仅应该具备完善的内部设施和服务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周边环境[3]。

其一,好的展馆应处于交通网络发达地区,四周交通便利、换乘方便,各种交通设施齐全,便于游客和参展者的参展行为。

其二,展馆地址应远离居民区和其它行政机构服务区域,避免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或者妨碍其它公共事务。

其三,展馆附近应配有齐全的配套基础设施,如宾馆、酒店、商场、健身场所等等,为展会和旅客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

其四,展馆群体架构应呈现狭长、分散型,而非集中、聚集型,避免因展馆过分集中而带来的车辆拥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集散。这样既可以使观众有效参展,又能够发挥展馆优势,兴办品牌展会。一般而言,会展场馆多选址于城郊结合部即与上述因素的可实现性有关。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要避免庞大的会展活动所带来的周边交通问题,对展会的明确定位和对专业观众的区分,也是加强对展会控制、减少观众流动量,以及提高展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会展旅游业区位选择的综合因素

具体到某一个展会的举办地的区位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会展场馆的周边环境及自身状况等因素[4]。

三、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

从理论上讲,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为会展预先策划阶段,主要是确定会展的时间和预算,并开始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在此阶段中,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先决条件。例如协会执行委员会的新成员,可能会提出对这个过程的不同观点。过去的经验,尤其是最近一次会展的执行情况是未来会展地点选择的重要依据,比如先前已经制定的轮换使用会展地点的政策。预期的环境条件对会展的举办具有也是非常重要的。毋庸置疑,为数众多的地点选择因素都会对这个策划前的步骤产生影响,并进而在做出最后地点的决策时,能够看出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这个早期步骤中,其他竞争区位在准备候选地名单之前通过与协会的接触,就可以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决策过程。新晨

第二步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调研和现场考察,收集能够满足最低要求的可能的会展区位和详细信息,对地点选择进行分析。对于重大的会展还可邀请候选的举办地的代表向协会介绍商务活动开展情况。另外,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后的建议。

第三步根据会展策划者或者选址委员会的建议,由会展主办方做出区位选择的决定。委员会的成员可能会对到底哪些地点选择因素更为重要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且相竞争的举办地常常会不断地进行据理力争,还可能提出先决条件的问题。例如从吸引参展商或与会者以及获利的角度,会展的特定目标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阶段,为举办会展(第四步)和会后评价(第五步),将此次区位决策过程作为下次会展的先决条件。评价还可能提出一些潜在的备选或竞争区位,以备未来举办会展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吾扬.区位论原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2]主.会展旅游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16-23,97-98.

推荐期刊
  • 城市
    刊号:12-1225/C
    级别:省级期刊
  • 智能城市
    刊号:21-1602/N
    级别:省级期刊
  • 城市建筑
    刊号:23-1528/TU
    级别:省级期刊
  • 城市勘测
    刊号:42-1309/TU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