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8篇

时间:2023-09-22 15:04:37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篇1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综述; 结构; 矛盾; 规律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研究

1.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研究

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过程的构成要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目前主要的观点有:

(1)三要素说 三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要求三个要素组成的。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三要素相互作用构成。[1]而于光远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是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三个要素。[2]三要素说的几种观点,其共同点是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要素,不同点在于对除此两要素之外的第三个构成要素的认定。这些观点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形成初期的观点,已经涵盖当今流行的四要素说的部分内容。

(2)四要素说或三体一要素说 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3]三体一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三个独立的实体和媒介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组成。[4]

这两种观点是目前学术界占主流的观点,二者在形式上看有区别,但实质上二者都承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或社会)环境、媒介(或介体)这四者的运动和相互关系构成。只是对这四者的具体内容和地位认识稍有差异。三体一要素说是将四要素以“体”和“要素”来划分,更加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事实上也承认所谓的“三体”也是要素,只不过是本源性要素,而“媒介要素”是非本源性要素。[5]

(3)多要素说(五要素及以上) 主要有五要素说、六要素说、八要素说等。五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五大要素。[6]六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活动,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具体情景)。[7]八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噪音、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这八个基本要素。[8]

五要素和六要素说都把教育环境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之外,八要素说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也纳入其构成要素。多要素说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划分较为细致,有些甚至到了繁杂的地步。究其实质,是将四要素说中的教育介体或教育环境做了具体的划分,略显繁杂,缺乏概括和凝练。所以此几种观点未能为多数学者认同,影响不大。

(4)系统说:早期系统说(十大子系统)和分层系统说 早期系统说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划分为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内容系统、方法系统、环境系统、思想系统、原则系统、信息系统、决策系统、评价系统十个子系统。这十个子系统是思想教育母系统的十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9]分层系统说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分为多个层次,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价值、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内容、评估、方法等是第一层次的要素。而第一层次的要素内部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含第二层次的要素,第二层次结构之下又有第三层次结构。[10]

系统说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系统性,也表明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早期系统说较为复杂,分层系统说也只是提出研究的思路,而缺乏实际系统研究,故影响都不大。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构成这个问题上,理论界分歧与共识并存。四要素说(包括三体一要素说)凭借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囊括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几乎所有方面”这一优点,逐渐占据了主流的位置,逐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11]但也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地位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起重要影响作用,但能不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还待进一步的研究。有的学者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至于教育环境,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不能将其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12]其二,“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表述较为模糊、内涵过于狭窄。四要素说认为教育介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双边活动的中介,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13]然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的双边活动绝不仅仅只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又如何体现为介体,作为介体其地位和作用差别在哪里,能否合并作为一体,这些都要讨论。“介体”一词是从生物化学上借用来的一个名词,如何表述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并科学界定其内涵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基本环节的研究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阶段的主要观点:三阶段论和八阶段论 三阶段论包括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发展过程角度划分为三个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14]八阶段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问题阶段、准备阶段、沟通阶段、启发阶段、转化阶段、提高阶段、解决阶段、评价阶段等构成,这一系列阶段有机地结合,便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过程。[15]

这两种阶段论,前一种更为学界所认可,但从内化、外化、反馈调节这些具体的词来看,更多的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形成和实践过程,如内化是受教育者的内化,外化是受教育者外化,虽然其中必然包含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但这应该是受教育者政治思想道德形成和实践的不同发展阶段,似乎不应以其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来划分。后一种观点过于繁琐,虽提出较早,但影响不大。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环节的主要观点:三环节论、四环节论和五环节论 三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包括确定目标、促成转化和反馈控制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前后相继、相互渗透,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16]也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17]还有的论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包括: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影响,促成转化;信息反馈,评估控制这三个环节。[18]

四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总结检查。[19]

五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搜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五个环节。[20]

这几种划分环节的观点主要从行政管理学理论中移植而来,总的来看,这些意见大同小异,没有原则分歧。区别在于后一种都比其前面的一种在具体环节的划分上更加详细,共同点是都从动态的和实践操作的层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问题在于反馈或控制阶段和“三环节”中的第三环节重复,也就是环节和阶段的划分有冲突。

(3)部分学者的观点 部分学者倾向于不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阶段和环节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而是将这一总过程划分为三个或四个子过程,把具体的阶段和环节纳入子过程中。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含三个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的过程,即教育者施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转化过程,是三个过程的统一。[21]在教育者施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又分为五个环节(见上文)。又如,认为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德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这四个子过程的依次展开,构成了德育过程。[22]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环节的划分问题比较混乱,主要的表现:一是环节与阶段概念区分不清。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时说:“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23]。既然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如何又划分为三个阶段呢。二是阶段和环节的划分不一致问题。由此,争论主要围绕两个焦点:一是这一过程是否需要以环节和阶段的方式来划分。二是这一过程如果划分为阶段和环节,这就需要厘清阶段与环节的区别以及二者的逻辑关系。

笔者认为可以将阶段纳入环节来考察,而不要区分为阶段和环节,这样也可以避免二者在某些方面重复的问题。即,准备环节,主要包括目标、机制、方案等;实施环节,主要包括内化、外化等;评估环节,主要包括反馈、控制、调节、准备重新教育等。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

1.划分为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的研究

(1)对基本矛盾的研究 主要有这些观点:第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四因素的相互矛盾关系的集中表现。[24]第二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教育工作对象现有水平的矛盾。[25]第三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实施的社会对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26]第四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主要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同受教育者具有的政治思想水平之间的不一致,这一矛盾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发展的基本力量。[27]

这四种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现状的矛盾;区别在于,这个思想政治要求是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还是教育者掌握(或转化、实施)的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即社会的要求与教育者掌握的社会要求的区别。这种分歧的产生,主要的原因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有区别的不同理解导致的。有学者认为应该将这二者加以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28]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该是经教育者转化和掌握的社会思想品德要求,而不是社会直接的思想道德要求,即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9]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体现 第一种观点认为,基本矛盾的展开体现为: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着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30]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从认知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平的差距上;从情感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具体的优势需要的差距上。[31]

有很多学者将第一种观点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后的具体矛盾,实际上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并不认为这些是具体矛盾,仅将上述矛盾看作是基本矛盾的体现。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应当是教育目的、任务、途径、方式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内部矛盾。[32]第二种观点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体现,关注了受教育者的需要,这是一个新的视点。

(3)对具体矛盾的研究 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基本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33]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指教育目的、任务、途径、方式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内部矛盾。[34]第三种观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划分具体矛盾:准备阶段的具体矛盾、实施阶段的具体矛盾、总结评估阶段的具体矛盾。[35]

这三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是把“四要素说”中四要素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六对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第二种观点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操作步骤层面讨论具体矛盾;第三种是从过程的阶段论述不同阶段具体矛盾。

2.系统论的分层研究

     之所以将这种观点单独列出,是因为其既不同于以往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的做法,又在系统分层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故而单列。

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依据其存在与作用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部的矛盾,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过程中内部各子系统(主要是教育子系统和接受子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自身(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矛盾。[36]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子系统与接受子系统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子系统包含了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几个要素,接受子系统则主要是指接受主体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具体表述为:1)接受系统的状况对教育系统具有决定作用。2)作为接受主体,一方面,社会化的需求使之要努力去适应、接受教育方的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的主体性又在不断地对来自教育系统的影响进行选择、过滤。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部的其他矛盾都会受教育系统与接受系统矛盾运动状况的影响而调整与改变。[37]

系统分层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归结为施教与受教过程中教育子系统与接受子系统的矛盾,并作为其它一切矛盾的根源。较之传统的观点在概括性和系统性上,都有很大进步。但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表述并不明确,是依次递进的还是相互平等的;其次,对教育子系统和接受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证不够充分和完整,缺乏细节论证,意思的表达不够明确;第三,基本矛盾和其它矛盾的影响和制约机制也有待作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学者们都认同存在基本矛盾,而且这个基本矛盾与三者有关——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现状(或水平)。虽然有的学者在基本矛盾中未明确提及教育者,但将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传达给受教育者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的问题上,分歧较大。一是具体矛盾内容上的区别;二是具体矛盾与基本矛盾的体现(或展开)有无不同。系统分层的研究方法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矛盾提供了一个可供利用的思路,就是我们可以把具体矛盾纳入三个层次的矛盾系统中来研究,这样也许可以避免矛盾丛生的局面。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

1.基本规律独一说

基本规律独一说,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只有一个,其下又包括若干个具体规律。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把“适应超越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在具体规律上有差异。一些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包括:双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38]另一些研究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具体分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积极施加教育影响的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认知、互动的规律;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作用相协调的规律。[49]第二种观点从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来着手,认为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40]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或状况)的规律。[41]有学者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入手,认为其基本心理规律可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42]两种说法角度不同,但有类似之处,就是强调重视受教育者的状况,但都忽略了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这个重要的方面。

2.基本规律多元说

基本规律多元说,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或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规律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

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包括:社会适应规律;要素协同规律;过程充足规律;人格行为规律;自我同一规律等五个基本规律。[43]第二种观点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可作表述为: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这三大规律。[44]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全局意义的规律主要有三条,即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45]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互教性和自教性相统一,要求和需要相统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规律。[46]

3.新规律说

有的学者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新的规律,这些规律是:第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规律;第二,社会化规律;第三,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47]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应与时俱进,遵循自身特殊的规律,即动态平衡规律、和而不同规律、开源引流规律、整合超越规律等。[48]

4.阶段规律体系说

阶段规律体系说,即认为既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内化、外化和反馈检验三个阶段,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自然就包含内化规律、外化规律和反馈检验规律三条规律。这三条规律又都各自拥有自身的子规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构成了一个规律体系。这一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内化规律,主要有内在需要驱动律、主体素质支配律、教育方法影响律;第二,外化规律,主要有主观精神参与律、外在环境制约律、内化外化反复律;第三,反馈检验规律,主要有交互整合律、协调控制并存律。[49]

  综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研究,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分歧很大。这些分歧的产生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对规律的认识问题。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只能认识和利用它,而不能创造和消灭。我们现在已有的各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观点,并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本身,而是对这一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属于认识范畴,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差异的产生也就是可能和必然的了。其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认识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认识的不一致。人类认识和发现一事物的规律,总是基于对这一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对矛盾的认识不同,对规律的认识自然也不一致。

 从已有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来看,虽然分歧较大,各说其事,但大多数学者在具体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时候都承认一个基本前提,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上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各种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多数也还都是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适应、超越、协同、协调、双向、互动、统一等等,这些词汇无疑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不同解读和表述。也正是因为对这些关系的认识的不同,才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众说纷纭的局面。但是,以上的这些观点是否就是或者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还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是研究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有区别,有哪些区别。在讨论如上文所述的构成要素、发展环节阶段、矛盾、规律等问题上,我们发现多数学者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没有进行认真的区别,这是造成观点分歧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阶段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和阶段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的异同。这些问题的澄清都有赖于对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关系的界定。此外,对这两者的界定也利于厘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范围。

2.要用整体的和联系的观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发展环节或阶段、矛盾、规律都是密切联系的。各部分研究成果要能够前后呼应、互相印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作用过程可以划分为一定的环节或阶段;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致的情况,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要素之间的相对(或相反)的、不一致的作用关系,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环节或阶段、矛盾、规律的研究成果,必然是相互照应的,成体系的。例如,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与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要能相互印证。因为我们要在首先认识事物的矛盾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认识其规律。事物的内部矛盾反映事物的本质,不认识事物的矛盾,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获得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规律应该反映矛盾,矛盾应该是规律的。如果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研究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成果脱节或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无疑这个研究是失败的。

3.要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是实践的,是一项实践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论研究应该基于思想政治育的实践,任何脱离这一实践的纯书斋式的学术探讨都是没有意义的。理论研究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所以,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研究的成果也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

参考文献:

[1][27] 陈百军.思想政治教育学[m].大连: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88:244,252.

[2][8] 叶 雷.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新论[j].前沿,2004(6):156-158.

[3][14][24][30][32][34][38]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0-101,101,107-114,107-114,107-114,107-114,114-120.

[4][5][20][21][25]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2000:145-150,145,132-134,132,130.

[6] 孟志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15-19.

[7]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8-106.

[9] 田曼琦,白 凯.思想教育系统工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62-67.

[10] 李 芳,张耀灿.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15-18.

[11] 蔡 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与心理规律的探讨[j].理论界,2008(5):261-262.

[12]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5.

[13][29][33] 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9,94,95.

[15] 李玉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1997(3):9-11.

[16] 李文辉.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结构[j].理论观察,2001(2):22-24.

[17][23][28][44]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94-307,294-307,71,316-320.

[18]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0-92.

[19] 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49-156;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2-106.

[22] 沈壮海.有效德育过程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54-63.

[26] 王效仿.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看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1999(6):25-27.

[31] 卢景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论[j].探索,2006(2):112-114.

[35] 曾喜云.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体矛盾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7(2):82-83.

[36] 刘 烨.思想政治教育矛盾体系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5-17.

[37] 刘 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新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12):27-19.

[39]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0:141-143.

[40] 梁 斯.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j].教师与职业,2005(6):38-39.

[41] 陈作珊,许国峰.浅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2):98-101;王宝中,谭文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初探[j].理论观察,2000(3):29-31.

[42] 胡 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52-56.

[43]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5] 王建华.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1997(5):13-15.

[46] 苏星鸿,文泽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新论[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78-80.

[47]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2):4-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篇2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综述; 结构; 矛盾; 规律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研究

1.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研究

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过程的构成要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目前主要的观点有:

(1)三要素说 三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要求三个要素组成的。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三要素相互作用构成。[1]而于光远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是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三个要素。[2]三要素说的几种观点,其共同点是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要素,不同点在于对除此两要素之外的第三个构成要素的认定。这些观点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形成初期的观点,已经涵盖当今流行的四要素说的部分内容。

(2)四要素说或三体一要素说 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3]三体一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三个独立的实体和媒介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组成。[4]

这两种观点是目前学术界占主流的观点,二者在形式上看有区别,但实质上二者都承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或社会)环境、媒介(或介体)这四者的运动和相互关系构成。只是对这四者的具体内容和地位认识稍有差异。三体一要素说是将四要素以“体”和“要素”来划分,更加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事实上也承认所谓的“三体”也是要素,只不过是本源性要素,而“媒介要素”是非本源性要素。[5]

(3)多要素说(五要素及以上) 主要有五要素说、六要素说、八要素说等。五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五大要素。[6]六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活动,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具体情景)。[7]八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噪音、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这八个基本要素。[8]

五要素和六要素说都把教育环境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之外,八要素说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也纳入其构成要素。多要素说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划分较为细致,有些甚至到了繁杂的地步。究其实质,是将四要素说中的教育介体或教育环境做了具体的划分,略显繁杂,缺乏概括和凝练。所以此几种观点未能为多数学者认同,影响不大。

(4)系统说:早期系统说(十大子系统)和分层系统说 早期系统说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划分为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内容系统、方法系统、环境系统、思想系统、原则系统、信息系统、决策系统、评价系统十个子系统。这十个子系统是思想教育母系统的十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9]分层系统说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分为多个层次,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价值、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内容、评估、方法等是第一层次的要素。而第一层次的要素内部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含第二层次的要素,第二层次结构之下又有第三层次结构。[10]

系统说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系统性,也表明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早期系统说较为复杂,分层系统说也只是提出研究的思路,而缺乏实际系统研究,故影响都不大。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构成这个问题上,理论界分歧与共识并存。四要素说(包括三体一要素说)凭借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囊括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几乎所有方面”这一优点,逐渐占据了主流的位置,逐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11]但也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地位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起重要影响作用,但能不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还待进一步的研究。有的学者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至于教育环境,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不能将其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12]其二,“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表述较为模糊、内涵过于狭窄。四要素说认为教育介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双边活动的中介,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13]然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的双边活动绝不仅仅只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又如何体现为介体,作为介体其地位和作用差别在哪里,能否合并作为一体,这些都要讨论。“介体”一词是从生物化学上借用来的一个名词,如何表述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并科学界定其内涵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基本环节的研究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阶段的主要观点:三阶段论和八阶段论 三阶段论包括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发展过程角度划分为三个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14]八阶段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问题阶段、准备阶段、沟通阶段、启发阶段、转化阶段、提高阶段、解决阶段、评价阶段等构成,这一系列阶段有机地结合,便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过程。[15]

这两种阶段论,前一种更为学界所认可,但从内化、外化、反馈调节这些具体的词来看,更多的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形成和实践过程,如内化是受教育者的内化,外化是受教育者外化,虽然其中必然包含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但这应该是受教育者政治思想道德形成和实践的不同发展阶段,似乎不应以其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来划分。后一种观点过于繁琐,虽提出较早,但影响不大。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环节的主要观点:三环节论、四环节论和五环节论 三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包括确定目标、促成转化和反馈控制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前后相继、相互渗透,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16]也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17]还有的论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包括: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影响,促成转化;信息反馈,评估控制这三个环节。[18]

四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总结检查。[19]

五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搜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五个环节。[20]

这几种划分环节的观点主要从行政管理学理论中移植而来,总的来看,这些意见大同小异,没有原则分歧。区别在于后一种都比其前面的一种在具体环节的划分上更加详细,共同点是都从动态的和实践操作的层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问题在于反馈或控制阶段和“三环节”中的第三环节重复,也就是环节和阶段的划分有冲突。

(3)部分学者的观点 部分学者倾向于不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阶段和环节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而是将这一总过程划分为三个或四个子过程,把具体的阶段和环节纳入子过程中。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含三个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的过程,即教育者施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转化过程,是三个过程的统一。[21]在教育者施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又分为五个环节(见上文)。又如,认为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德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这四个子过程的依次展开,构成了德育过程。[22]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环节的划分问题比较混乱,主要的表现:一是环节与阶段概念区分不清。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时说:“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23]。既然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如何又划分为三个阶段呢。二是阶段和环节的划分不一致问题。由此,争论主要围绕两个焦点:一是这一过程是否需要以环节和阶段的方式来划分。二是这一过程如果划分为阶段和环节,这就需要厘清阶段与环节的区别以及二者的逻辑关系。

笔者认为可以将阶段纳入环节来考察,而不要区分为阶段和环节,这样也可以避免二者在某些方面重复的问题。即,准备环节,主要包括目标、机制、方案等;实施环节,主要包括内化、外化等;评估环节,主要包括反馈、控制、调节、准备重新教育等。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

1.划分为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的研究

(1)对基本矛盾的研究 主要有这些观点:第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四因素的相互矛盾关系的集中表现。[24]第二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教育工作对象现有水平的矛盾。[25]第三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实施的社会对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26]第四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主要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同受教育者具有的政治思想水平之间的不一致,这一矛盾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发展的基本力量。[27]

这四种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现状的矛盾;区别在于,这个思想政治要求是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还是教育者掌握(或转化、实施)的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即社会的要求与教育者掌握的社会要求的区别。这种分歧的产生,主要的原因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有区别的不同理解导致的。有学者认为应该将这二者加以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28]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该是经教育者转化和掌握的社会思想品德要求,而不是社会直接的思想道德要求,即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9]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体现 第一种观点认为,基本矛盾的展开体现为: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着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30]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从认知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平的差距上;从情感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具体的优势需要的差距上。[31]

有很多学者将第一种观点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后的具体矛盾,实际上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并不认为这些是具体矛盾,仅将上述矛盾看作是基本矛盾的体现。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应当是教育目的、任务、途径、方式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内部矛盾。[32]第二种观点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体现,关注了受教育者的需要,这是一个新的视点。

(3)对具体矛盾的研究 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基本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33]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指教育目的、任务、途径、方式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内部矛盾。[34]第三种观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划分具体矛盾:准备阶段的具体矛盾、实施阶段的具体矛盾、总结评估阶段的具体矛盾。[35]

这三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是把“四要素说”中四要素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六对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第二种观点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操作步骤层面讨论具体矛盾;第三种是从过程的阶段论述不同阶段具体矛盾。

2.系统论的分层研究

之所以将这种观点单独列出,是因为其既不同于以往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的做法,又在系统分层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故而单列。

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依据其存在与作用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部的矛盾,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过程中内部各子系统(主要是教育子系统和接受子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自身(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矛盾。[36]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子系统与接受子系统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子系统包含了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几个要素,接受子系统则主要是指接受主体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具体表述为:1)接受系统的状况对教育系统具有决定作用。2)作为接受主体,一方面,社会化的需求使之要努力去适应、接受教育方的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的主体性又在不断地对来自教育系统的影响进行选择、过滤。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部的其他矛盾都会受教育系统与接受系统矛盾运动状况的影响而调整与改变。[37]

系统分层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归结为施教与受教过程中教育子系统与接受子系统的矛盾,并作为其它一切矛盾的根源。较之传统的观点在概括性和系统性上,都有很大进步。但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表述并不明确,是依次递进的还是相互平等的;其次,对教育子系统和接受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证不够充分和完整,缺乏细节论证,意思的表达不够明确;第三,基本矛盾和其它矛盾的影响和制约机制也有待作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学者们都认同存在基本矛盾,而且这个基本矛盾与三者有关——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现状(或水平)。虽然有的学者在基本矛盾中未明确提及教育者,但将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传达给受教育者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的问题上,分歧较大。一是具体矛盾内容上的区别;二是具体矛盾与基本矛盾的体现(或展开)有无不同。系统分层的研究方法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矛盾提供了一个可供利用的思路,就是我们可以把具体矛盾纳入三个层次的矛盾系统中来研究,这样也许可以避免矛盾丛生的局面。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

1.基本规律独一说

基本规律独一说,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只有一个,其下又包括若干个具体规律。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把“适应超越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在具体规律上有差异。一些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包括:双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38]另一些研究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具体分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积极施加教育影响的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认知、互动的规律;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作用相协调的规律。[49]第二种观点从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来着手,认为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40]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或状况)的规律。[41]有学者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入手,认为其基本心理规律可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42]两种说法角度不同,但有类似之处,就是强调重视受教育者的状况,但都忽略了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这个重要的方面。

2.基本规律多元说

基本规律多元说,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或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规律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

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包括:社会适应规律;要素协同规律;过程充足规律;人格行为规律;自我同一规律等五个基本规律。[43]第二种观点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可作表述为: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这三大规律。[44]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全局意义的规律主要有三条,即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45]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互教性和自教性相统一,要求和需要相统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规律。[46]

3.新规律说

有的学者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新的规律,这些规律是:第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规律;第二,社会化规律;第三,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47]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应与时俱进,遵循自身特殊的规律,即动态平衡规律、和而不同规律、开源引流规律、整合超越规律等。[48]

4.阶段规律体系说

阶段规律体系说,即认为既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内化、外化和反馈检验三个阶段,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自然就包含内化规律、外化规律和反馈检验规律三条规律。这三条规律又都各自拥有自身的子规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构成了一个规律体系。这一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内化规律,主要有内在需要驱动律、主体素质支配律、教育方法影响律;第二,外化规律,主要有主观精神参与律、外在环境制约律、内化外化反复律;第三,反馈检验规律,主要有交互整合律、协调控制并存律。[49]

综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研究,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分歧很大。这些分歧的产生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对规律的认识问题。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只能认识和利用它,而不能创造和消灭。我们现在已有的各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观点,并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本身,而是对这一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属于认识范畴,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差异的产生也就是可能和必然的了。其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认识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认识的不一致。人类认识和发现一事物的规律,总是基于对这一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对矛盾的认识不同,对规律的认识自然也不一致。

从已有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来看,虽然分歧较大,各说其事,但大多数学者在具体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时候都承认一个基本前提,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上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各种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多数也还都是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适应、超越、协同、协调、双向、互动、统一等等,这些词汇无疑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不同解读和表述。也正是因为对这些关系的认识的不同,才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众说纷纭的局面。但是,以上的这些观点是否就是或者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还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是研究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有区别,有哪些区别。在讨论如上文所述的构成要素、发展环节阶段、矛盾、规律等问题上,我们发现多数学者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没有进行认真的区别,这是造成观点分歧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阶段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和阶段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的异同。这些问题的澄清都有赖于对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关系的界定。此外,对这两者的界定也利于厘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范围。

2.要用整体的和联系的观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发展环节或阶段、矛盾、规律都是密切联系的。各部分研究成果要能够前后呼应、互相印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作用过程可以划分为一定的环节或阶段;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致的情况,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要素之间的相对(或相反)的、不一致的作用关系,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环节或阶段、矛盾、规律的研究成果,必然是相互照应的,成体系的。例如,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与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要能相互印证。因为我们要在首先认识事物的矛盾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认识其规律。事物的内部矛盾反映事物的本质,不认识事物的矛盾,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获得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规律应该反映矛盾,矛盾应该是规律的。如果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研究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成果脱节或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无疑这个研究是失败的。

3.要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是实践的,是一项实践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论研究应该基于思想政治育的实践,任何脱离这一实践的纯书斋式的学术探讨都是没有意义的。理论研究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所以,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研究的成果也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

参考文献:

[1][27] 陈百军.思想政治教育学[M].大连: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88:244,252.

[2][8] 叶 雷.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新论[J].前沿,2004(6):156-158.

[3][14][24][30][32][34][38]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0-101,101,107-114,107-114,107-114,107-114,114-120.

[4][5][20][21][25]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2000:145-150,145,132-134,132,130.

[6] 孟志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15-19.

[7]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8-106.

[9] 田曼琦,白 凯.思想教育系统工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62-67.

[10] 李 芳,张耀灿.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15-18.

[11] 蔡 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与心理规律的探讨[J].理论界,2008(5):261-262.

[12]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5.

[13][29][33] 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9,94,95.

[15] 李玉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1997(3):9-11.

[16] 李文辉.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结构[J].理论观察,2001(2):22-24.

[17][23][28][44]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94-307,294-307,71,316-320.

[18]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0-92.

[19] 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49-156;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2-106.

[22] 沈壮海.有效德育过程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54-63.

[26] 王效仿.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看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1999(6):25-27.

[31] 卢景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论[J].探索,2006(2):112-114.

[35] 曾喜云.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体矛盾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7(2):82-83.

[36] 刘 烨.思想政治教育矛盾体系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5-17.

[37] 刘 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新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12):27-19.

[39]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0:141-143.

[40] 梁 斯.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J].教师与职业,2005(6):38-39.

[41] 陈作珊,许国峰.浅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2):98-101;王宝中,谭文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初探[J].理论观察,2000(3):29-31.

[42] 胡 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52-56.

[43]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5] 王建华.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1997(5):13-15.

[46] 苏星鸿,文泽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新论[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78-80.

[47]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2):4-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综述;结构;矛盾;规律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研究

1.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研究

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过程的构成要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目前主要的观点有:

(1)三要素说三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要求三个要素组成的。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三要素相互作用构成。[1]而于光远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是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三个要素。[2]三要素说的几种观点,其共同点是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要素,不同点在于对除此两要素之外的第三个构成要素的认定。这些观点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形成初期的观点,已经涵盖当今流行的四要素说的部分内容。

(2)四要素说或三体一要素说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3]三体一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三个独立的实体和媒介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组成。[4]

这两种观点是目前学术界占主流的观点,二者在形式上看有区别,但实质上二者都承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或社会)环境、媒介(或介体)这四者的运动和相互关系构成。只是对这四者的具体内容和地位认识稍有差异。三体一要素说是将四要素以“体”和“要素”来划分,更加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事实上也承认所谓的“三体”也是要素,只不过是本源性要素,而“媒介要素”是非本源性要素。[5]

(3)多要素说(五要素及以上)主要有五要素说、六要素说、八要素说等。五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五大要素。[6]六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活动,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具体情景)。[7]八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噪音、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这八个基本要素。[8]

五要素和六要素说都把教育环境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之外,八要素说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也纳入其构成要素。多要素说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划分较为细致,有些甚至到了繁杂的地步。究其实质,是将四要素说中的教育介体或教育环境做了具体的划分,略显繁杂,缺乏概括和凝练。所以此几种观点未能为多数学者认同,影响不大。

(4)系统说:早期系统说(十大子系统)和分层系统说早期系统说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划分为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内容系统、方法系统、环境系统、思想系统、原则系统、信息系统、决策系统、评价系统十个子系统。这十个子系统是思想教育母系统的十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9]分层系统说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分为多个层次,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价值、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内容、评估、方法等是第一层次的要素。而第一层次的要素内部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含第二层次的要素,第二层次结构之下又有第三层次结构。[10]

系统说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系统性,也表明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早期系统说较为复杂,分层系统说也只是提出研究的思路,而缺乏实际系统研究,故影响都不大。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构成这个问题上,理论界分歧与共识并存。四要素说(包括三体一要素说)凭借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囊括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几乎所有方面”这一优点,逐渐占据了主流的位置,逐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11]但也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地位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起重要影响作用,但能不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还待进一步的研究。有的学者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至于教育环境,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不能将其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12]其二,“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表述较为模糊、内涵过于狭窄。四要素说认为教育介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双边活动的中介,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13]然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的双边活动绝不仅仅只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又如何体现为介体,作为介体其地位和作用差别在哪里,能否合并作为一体,这些都要讨论。“介体”一词是从生物化学上借用来的一个名词,如何表述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并科学界定其内涵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基本环节的研究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阶段的主要观点:三阶段论和八阶段论三阶段论包括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发展过程角度划分为三个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14]八阶段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问题阶段、准备阶段、沟通阶段、启发阶段、转化阶段、提高阶段、解决阶段、评价阶段等构成,这一系列阶段有机地结合,便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过程。[15]

这两种阶段论,前一种更为学界所认可,但从内化、外化、反馈调节这些具体的词来看,更多的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形成和实践过程,如内化是受教育者的内化,外化是受教育者外化,虽然其中必然包含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但这应该是受教育者政治思想道德形成和实践的不同发展阶段,似乎不应以其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来划分。后一种观点过于繁琐,虽提出较早,但影响不大。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环节的主要观点:三环节论、四环节论和五环节论三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包括确定目标、促成转化和反馈控制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前后相继、相互渗透,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16]也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17]还有的论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包括: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影响,促成转化;信息反馈,评估控制这三个环节。[18]

四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总结检查。[19]

五环节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搜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五个环节。[20]

这几种划分环节的观点主要从行政管理学理论中移植而来,总的来看,这些意见大同小异,没有原则分歧。区别在于后一种都比其前面的一种在具体环节的划分上更加详细,共同点是都从动态的和实践操作的层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问题在于反馈或控制阶段和“三环节”中的第三环节重复,也就是环节和阶段的划分有冲突。

(3)部分学者的观点部分学者倾向于不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阶段和环节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而是将这一总过程划分为三个或四个子过程,把具体的阶段和环节纳入子过程中。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含三个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的过程,即教育者施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转化过程,是三个过程的统一。[21]在教育者施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又分为五个环节(见上文)。又如,认为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德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这四个子过程的依次展开,构成了德育过程。[22]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环节的划分问题比较混乱,主要的表现:一是环节与阶段概念区分不清。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时说:“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23]。既然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如何又划分为三个阶段呢。二是阶段和环节的划分不一致问题。由此,争论主要围绕两个焦点:一是这一过程是否需要以环节和阶段的方式来划分。二是这一过程如果划分为阶段和环节,这就需要厘清阶段与环节的区别以及二者的逻辑关系。

笔者认为可以将阶段纳入环节来考察,而不要区分为阶段和环节,这样也可以避免二者在某些方面重复的问题。即,准备环节,主要包括目标、机制、方案等;实施环节,主要包括内化、外化等;评估环节,主要包括反馈、控制、调节、准备重新教育等。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

1.划分为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的研究

(1)对基本矛盾的研究主要有这些观点:第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四因素的相互矛盾关系的集中表现。[24]第二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教育工作对象现有水平的矛盾。[25]第三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实施的社会对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26]第四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主要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同受教育者具有的政治思想水平之间的不一致,这一矛盾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发展的基本力量。[27]

这四种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现状的矛盾;区别在于,这个思想政治要求是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还是教育者掌握(或转化、实施)的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即社会的要求与教育者掌握的社会要求的区别。这种分歧的产生,主要的原因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有区别的不同理解导致的。有学者认为应该将这二者加以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28]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该是经教育者转化和掌握的社会思想品德要求,而不是社会直接的思想道德要求,即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9]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体现第一种观点认为,基本矛盾的展开体现为: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着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30]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从认知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平的差距上;从情感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具体的优势需要的差距上。[31]

有很多学者将第一种观点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后的具体矛盾,实际上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并不认为这些是具体矛盾,仅将上述矛盾看作是基本矛盾的体现。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应当是教育目的、任务、途径、方式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内部矛盾。[32]第二种观点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体现,关注了受教育者的需要,这是一个新的视点。

(3)对具体矛盾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基本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33]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指教育目的、任务、途径、方式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内部矛盾。[34]第三种观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划分具体矛盾:准备阶段的具体矛盾、实施阶段的具体矛盾、总结评估阶段的具体矛盾。[35]

这三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是把“四要素说”中四要素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六对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第二种观点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操作步骤层面讨论具体矛盾;第三种是从过程的阶段论述不同阶段具体矛盾。

2.系统论的分层研究

之所以将这种观点单独列出,是因为其既不同于以往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的做法,又在系统分层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故而单列。

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依据其存在与作用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部的矛盾,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过程中内部各子系统(主要是教育子系统和接受子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自身(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矛盾。[36]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子系统与接受子系统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子系统包含了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几个要素,接受子系统则主要是指接受主体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具体表述为:1)接受系统的状况对教育系统具有决定作用。2)作为接受主体,一方面,社会化的需求使之要努力去适应、接受教育方的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的主体性又在不断地对来自教育系统的影响进行选择、过滤。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部的其他矛盾都会受教育系统与接受系统矛盾运动状况的影响而调整与改变。[37]

系统分层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归结为施教与受教过程中教育子系统与接受子系统的矛盾,并作为其它一切矛盾的根源。较之传统的观点在概括性和系统性上,都有很大进步。但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表述并不明确,是依次递进的还是相互平等的;其次,对教育子系统和接受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证不够充分和完整,缺乏细节论证,意思的表达不够明确;第三,基本矛盾和其它矛盾的影响和制约机制也有待作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学者们都认同存在基本矛盾,而且这个基本矛盾与三者有关——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现状(或水平)。虽然有的学者在基本矛盾中未明确提及教育者,但将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传达给受教育者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的问题上,分歧较大。一是具体矛盾内容上的区别;二是具体矛盾与基本矛盾的体现(或展开)有无不同。系统分层的研究方法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矛盾提供了一个可供利用的思路,就是我们可以把具体矛盾纳入三个层次的矛盾系统中来研究,这样也许可以避免矛盾丛生的局面。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

1.基本规律独一说

基本规律独一说,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只有一个,其下又包括若干个具体规律。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把“适应超越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在具体规律上有差异。一些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包括:双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38]另一些研究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具体分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积极施加教育影响的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认知、互动的规律;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作用相协调的规律。[49]第二种观点从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来着手,认为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40]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或状况)的规律。[41]有学者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入手,认为其基本心理规律可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42]两种说法角度不同,但有类似之处,就是强调重视受教育者的状况,但都忽略了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这个重要的方面。

2.基本规律多元说

基本规律多元说,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或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规律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

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包括:社会适应规律;要素协同规律;过程充足规律;人格行为规律;自我同一规律等五个基本规律。[43]第二种观点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可作表述为: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这三大规律。[44]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全局意义的规律主要有三条,即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45]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互教性和自教性相统一,要求和需要相统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规律。[46]

3.新规律说

有的学者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新的规律,这些规律是:第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规律;第二,社会化规律;第三,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47]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应与时俱进,遵循自身特殊的规律,即动态平衡规律、和而不同规律、开源引流规律、整合超越规律等。[48]

4.阶段规律体系说

阶段规律体系说,即认为既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内化、外化和反馈检验三个阶段,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自然就包含内化规律、外化规律和反馈检验规律三条规律。这三条规律又都各自拥有自身的子规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构成了一个规律体系。这一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内化规律,主要有内在需要驱动律、主体素质支配律、教育方法影响律;第二,外化规律,主要有主观精神参与律、外在环境制约律、内化外化反复律;第三,反馈检验规律,主要有交互整合律、协调控制并存律。[49]

综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研究,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分歧很大。这些分歧的产生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对规律的认识问题。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只能认识和利用它,而不能创造和消灭。我们现在已有的各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观点,并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本身,而是对这一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属于认识范畴,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差异的产生也就是可能和必然的了。其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认识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认识的不一致。人类认识和发现一事物的规律,总是基于对这一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对矛盾的认识不同,对规律的认识自然也不一致。

从已有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来看,虽然分歧较大,各说其事,但大多数学者在具体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时候都承认一个基本前提,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上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各种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多数也还都是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适应、超越、协同、协调、双向、互动、统一等等,这些词汇无疑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不同解读和表述。也正是因为对这些关系的认识的不同,才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众说纷纭的局面。但是,以上的这些观点是否就是或者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还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是研究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有区别,有哪些区别。在讨论如上文所述的构成要素、发展环节阶段、矛盾、规律等问题上,我们发现多数学者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没有进行认真的区别,这是造成观点分歧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阶段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和阶段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的异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的异同。这些问题的澄清都有赖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关系的界定。此外,对这两者的界定也利于厘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范围。

2.要用整体的和联系的观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发展环节或阶段、矛盾、规律都是密切联系的。各部分研究成果要能够前后呼应、互相印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作用过程可以划分为一定的环节或阶段;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致的情况,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要素之间的相对(或相反)的、不一致的作用关系,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环节或阶段、矛盾、规律的研究成果,必然是相互照应的,成体系的。例如,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与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要能相互印证。因为我们要在首先认识事物的矛盾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认识其规律。事物的内部矛盾反映事物的本质,不认识事物的矛盾,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获得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规律应该反映矛盾,矛盾应该是规律的。如果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研究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成果脱节或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无疑这个研究是失败的。

3.要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是实践的,是一项实践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论研究应该基于思想政治育的实践,任何脱离这一实践的纯书斋式的学术探讨都是没有意义的。理论研究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所以,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研究的成果也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

参考文献:

[1][27]陈百军.思想政治教育学[M].大连: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88:244,252.

[2][8]叶雷.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新论[J].前沿,2004(6):156-158.

[3][14][24][30][32][34][38]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0-101,101,107-114,107-114,107-114,107-114,114-120.

[4][5][20][21][2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2000:145-150,145,132-134,132,130.

[6]孟志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15-19.

[7]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8-106.

[9]田曼琦,白凯.思想教育系统工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62-67.

[10]李芳,张耀灿.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15-18.

[11]蔡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与心理规律的探讨[J].理论界,2008(5):261-262.

[1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5.

[13][29][33]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9,94,95.

[15]李玉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1997(3):9-11.

[16]李文辉.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结构[J].理论观察,2001(2):22-24.

[17][23][28][4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94-307,294-307,71,316-320.

[18]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0-92.

[19]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49-156;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2-106.

[22]沈壮海.有效德育过程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54-63.

[26]王效仿.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看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1999(6):25-27.

[31]卢景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论[J].探索,2006(2):112-114.

[35]曾喜云.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体矛盾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7(2):82-83.

[36]刘烨.思想政治教育矛盾体系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5-17.

[37]刘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新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12):27-19.

[39]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0:141-143.

[40]梁斯.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J].教师与职业,2005(6):38-39.

[41]陈作珊,许国峰.浅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2):98-101;王宝中,谭文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初探[J].理论观察,2000(3):29-31.

[42]胡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52-56.

[43]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5]王建华.略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1997(5):13-15.

[46]苏星鸿,文泽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新论[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78-80.

[47]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2):4-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论;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26

一、矛盾论简述

矛盾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它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从矛盾论的内容上说,其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矛盾论从宇宙观的层面深入辨析了发展观的思想,指出了静止、片面和孤立地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应该从事物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矛盾的产生进行分析。

其次,矛盾论对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普遍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一切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是存在矛盾的。另一方面,是指任务事物在其演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运动。特殊性主要是指矛盾虽然普遍存在,但是又表征出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矛盾个性和共性之间的联系和差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可以区别对待,它们之间也可以有机统一。

再次,矛盾存在主次之分,即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出现,是矛盾本身具有的不平衡性所导致的。由于矛盾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平衡的特性,因此直接导致矛盾的演化出现倾斜,最终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最后,矛盾存在统一性和斗争性,即所有矛盾之间既能够形成统一。但彼此之间又存在对立,即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以及有条件性的。而斗争性则是指矛盾表现为相互排斥,即绝对的对立。

二、矛盾论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辨析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在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出现普遍性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没有太大差别,能够保持高度协同;但是,在广泛的普遍性中,却存在很多特殊性。如相对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社会地位较低、学生整体水平不高等都是其表现出的特殊性,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结合矛盾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认识,然后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分清主次,紧扣思想政治教育重点

根据矛盾论的相关论述,矛盾是存在主次之分的,应该先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然后再消除次要矛盾。基于这一思想,在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也需要明确教育工作的主次,有序合理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

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其实存在一定的矛盾,也就是存在一定的对立,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顺的一个关键原因。基于矛盾论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统一起来,使两者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能够在同一基础上展开两个方面的教育工作。具体说来,高职院校在制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时,应当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进行分析,切实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形式上形成对接,即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专业教育,如此才能在高职院校中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及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点工作,运用矛盾论的相关思想,可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优化调整。因此,需要对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的普遍性、特殊性进行剖析,分清主次,紧扣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如此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个人需要;社会需要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44-03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抓住了这三点,才算抓住了一门科学理论的纲。”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它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问题的主要观点有: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抽象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国家主体或统治阶级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而笔者认为,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更为贴切。

严格地讲,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研究这种实践活动的科学。但是,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两个不同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因此,二者的逻辑起点应是一致的。所以,在后面的分析中,笔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对二者不作区别分析。

一、何谓逻辑起点

考察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什么,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逻辑起点。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描述。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论述,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起点范畴一定是整个体系得以展开、赖以建立起来的客观根据和基础;二是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的规定;三是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的、抽象的;四是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一致;五是起点和终点是辨证统一的;六是起点范畴与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吸收其合理因素,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外壳,最后得出商品是《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列宁在谈到《资本论》的这一分析方法时,认为“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很象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一切辩证法要素的胚芽”。也就是说,列宁认为逻辑起点是包含复杂整体的一切矛盾胚芽的细胞或细胞形态。在目前的教科书里关于什么是逻辑起点问题认为“科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第一,要看该范畴是不是该学科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要看该范畴是不是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第三,要看该范畴是不是该学科研究领域一切矛盾的‘胚芽’,是不是该事物全部发展的雏形;第四,该范畴作为逻辑起点是不是同时也是历史起点”。这些论断和概括都是有道理的。但笔者认为,冯契在《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一书中“弄清一个领域里原始的基本的关系”更能说明什么是逻辑起点。所以,笔者认为,“原始的基本的关系”作为学科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确立依据更为准确。

二、对几种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论的简评

综合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研究,可

以把它的主要观点归结为三类:

第一,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混淆了逻辑起点与研究出发点的区别。出发点有一种多元化的色彩,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可以说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要研究现实的人,或者更进一步说,就是研究现实的人的现实需要,以此作为切入点。但是研究出发点并不等同于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建构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它是唯一的,其客观规定性,即“原始的基本的关系”决定了它不同于出发点。如果这样归结,那么一切人文科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人学等学科的逻辑起点也都可以说是人了,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些学科的区别又在哪里呢?逻辑起点既然是建构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是该学科领域一切矛盾的胚芽,那么它肯定要有自己的逻辑起点。所以,将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第二,国家主体或统治阶级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阶级性,或者说看到了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必然性。但是将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就有失偏颇了。这种观点没有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基本关系,而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或价值主要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是贯彻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价值;二是培养具有公民道德和健全人格的人,即其人文价值。如果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其重要的人文价值,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式都很难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突破。阶段性和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不同侧面,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实际上,只有关心人的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所以,单一重视国家主体或统治阶级主体,那么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

第三,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思想和行为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要研究如何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不容否认,思想和行为这对范畴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还不足以作为建立整个学科体系的基石。这种观点还是没有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原始的基本的关系”是什么。思想和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切矛盾的胚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含很多矛盾,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等等。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正是这个特殊矛盾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正是这点规定了其不同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学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逻辑起点还更应是一门学科本身独有的或加以特殊规定的范畴。这样,全部理论才能从起点开始逐步展开。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也就

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原始的基本的关系”是什么?笔者认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应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原始的基本的关系”,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为此。我们从确定学科逻辑起点的几点具体要求来逐一解析。

第一,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逻辑起点必须是理论体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在任何理论体系中,大量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最终都要简化为基本问题。因而只有回答基本问题的关键概念才真正符合这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或者说基本任务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归根结底的说,实际上就是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将社会需要内化为个人需要,或者至少使个人需要符合社会需要。虽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者在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社会中,其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是,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体系都是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所以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应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第二,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特有矛盾的研究。笼统的讲,心理学、医学、教育学、人类学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只研究人的一个特殊领域就是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等方面,这在人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即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承担的。而要解决这个特殊矛盾就要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这两个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要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符合社会要求,就要研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因为马克思经典作家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而阶级性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那么这就决定了逻辑起点的范畴只能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另一方面,这对范畴又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只有深入 研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性,在二者之间形成契合,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也才能更根本的把握两个规律。

第三,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胚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矛盾,例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环体  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等等。其中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是贯彻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依据,也是思想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胚芽,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处于统帅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重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过程就是一个谋求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篇6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矛盾,思想政治教育

矛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把矛盾分析法运用于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具体地分析大学生成长实际,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创新研究路径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体矛盾的主要表现问题

(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对矛盾。两者之间的不协调、摩擦乃至冲突都是这类矛盾的表现形式。产生这一矛盾主要表现是:第一,是人格因素引发的矛盾。比如教育者形象不良,缺乏威信。第二,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

(二)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育者对客观要求是能正确理解、把握和践行的,因而与客观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与客观要求不一致,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自身经验、思想觉悟水平、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等因素,教育者有时并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甚至出现片面理解乃至曲解社会要求。第二,教育者内心并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式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个人的思想及行为很难完全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矛盾。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这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长期存在的。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单一性与大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矛盾。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与大学生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存在矛盾。

(四)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的矛盾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交通手段、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政治的日益一体化。使大学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众多力量的影响,例如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各N消极的社会因素和负面典型,都会引起大学生对教育影响持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二、正确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矛盾的举措

(一)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

从上述分析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因此,承认矛盾和正视矛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克服两种有害倾向:一是不承认矛盾或无视矛盾,二是不敢正视矛盾和害怕矛盾。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积极地正视矛盾,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矛盾,更不能害怕和回避矛盾,主动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特殊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我们必须坚持两分法,客观、全面、深人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一是重视调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我们在认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必须深人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二是要分析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想问题,我们不能一律看待,而应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三是深人分析矛盾的内部关系,克服表面性。我们在处理这类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深人分析矛盾各方的特点,慎重处理这些矛盾。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力量发展的不平衡,矛盾地位的不同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形成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善于区分并抓主要矛盾,结合社会现实及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促使矛盾转化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和发展源于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错误思想向正确思想的转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不断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同时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达到理想质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们能否解决好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矛盾分析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法,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承认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教育方向。注意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积极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转化,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基本问题;产生;规律性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04-01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都会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基本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和内容就会有所不同。但在变化之中,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基本问题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包括其与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同步性、其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解决的相连性。

一、其与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同步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经历改革开放,再到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中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

(一)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

1.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每一次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都是应时展的要求而进行的。例如:现如今的时代特点时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由于外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使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受损,从而导致了意识形态领域上的多样化、争斗。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力量和体现,民族文化遭到损害,我们的民族精神就变得危机重重。另一个特点时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及其趋利性,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人们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怀疑。第三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使得人们思想上迷茫、困惑和不解。第四就是由于受多方思想及信息的影响,导致了人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认同的怀疑。

2.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影响。由于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潮等各方面的变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影响

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党和国家的政治观点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为这种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在变革和转型中产生,所以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表现出与转型和变革的同步性。也正是由于在变革和转型中,新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的诞生,充实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层次。

二、其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解决的相连性

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因此化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硬道理。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内容和层次是多方面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解决的支撑。

(一)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类型

1.国家统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国家统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例如: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

2.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是最普遍的矛盾。“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要与其他人发生一定的关系。而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因利益、思想、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发生矛盾。例如:老板和员工的矛盾、家长和孩子的矛盾、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等。在电视栏目《变形记》中,经常会出现城市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这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

3.个人矛盾。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存在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通常体现在心理上。

(二)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促进

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而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内容。因为思想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必须先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电视栏目“变形记”中,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互换生活、学习的环境和场所,体验和感悟迥然各异的生活状态,而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要使城里接受变形的孩子由一个暴躁、身上有许多不良行为、多次被学校开除、令父母头痛的孩子转变成一个能稍稍让父母放心的、发现自身优点的孩子。例如:孩子的问题是挑食,如何使他们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使他们知道生产粮食的辛苦,让城里来的孩子参加劳动锻炼,让他们看看贫困地区人们艰难的生活,由他们的实际感受进而触动他们思想的转变。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解决有助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策略,从而使人们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卢岚.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邓越.社会矛盾化解与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5(5):40-4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篇8

1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总体认识

通过对上述不同学者研究观点的综合分析,个人认为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客观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主观需要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矛盾的出现。第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提高,整体上来看,整体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水平是相对较高的,这就会与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比较明显的差距,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个人的部分利益,同社会的整体利益之间不吻合,这就是矛盾产生的源头,因此,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也需要从这方面入手。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过程来看,一个完整有效的教育过程,应该包含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和实际阶段问题三个阶段。

通过这三个阶段,使得教育者的教育目标任务需求和受教育者的主观需求达到较高水平的满足。从现代人本主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尊重和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精神需求,照顾不同群体的认知差异,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探索能够适应和满足大多数受教者的教育途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实际效果的关键所在。

2重新探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现实意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