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8篇

时间:2023-09-22 15:04:41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成本核算;简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普及到每个中小企业,很多中小型企业在总账处理的财务管理方面实现了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由于我国现阶段中小型企业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没有有关成本模块的详细内容,在加上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一些成本模块的核算相对的复杂性与采用的成本核算技术处理比较原始,直接导致数据质量的缺失。

一、会计电算化在成本核算的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状

针对XX市的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现有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首先,现有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相对比较复杂,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意义不够重视,会计对成本计算采用估计的方法,造成一些产品的盈利与亏损不明确,直接导致企业处于经营管理相对盲目的状态下经营。其次,现有的中小型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属于直接面对该型企业进行开发的比较简易的财务软件,这样相对比较简易的财务软件根本不会有效的提供相应的成本核算模块。致使好多企业财务人员更依赖于原始的手工记账的方式,使开发的财务软件技巧性模块的使用被忽略。最后,对经营者对企业日后的生产决策提供不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我国推行的会计电算化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的认同。在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经营者虽然非常重视产品的成本核算,但是由于电算化软件的一些功能的缺失与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很难得到我们之前所预期的理想效果,使手工记账成本核算方式仍然在一些企业使用,手工成本核算方式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严重制约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运用的情况

首先,企业成本是否清楚明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者的决策,企业经营者要想面对恶劣的经营环境能够正确的面对,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对自己产品与质量在同行业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要清晰,对产品的价格定位要完全准确,企业产品的存货管理要科学,并总结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其次,我们要加强企业的基本运作,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合理的规范,在财务管理中我们要加强电算化在会计成本核算中正确的使用,对企业的存货核算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最后,企业采用成本核算电算化之后,系统能够根据我们的要求自动生成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的明细账,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高,有效减轻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力。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可以进行简化成本核算的方式

(一)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对中小企业应对成本核算方法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应方法进行一定的简化处理,使现有管理的要求符合成本核算规定的方法,同时对很多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必须采用实际成本法并按品种法核算产品的成本。

(二)企业成本相关科目设置要进行简化处理。首先,生产成本下不需要设置中间核算的科目(如:辅助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生产成本通过项目核算模块依据产品设置明细账进行设置,对产品的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其次,对一些项目的费用进行合理整合,科目中的制造费用不按照车间设置明细账,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对机物料、折旧、修理费、水电费等直接设置几个二级的明细科目,制造费用在月底根据企业产品生产耗费的工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最后,原材料可以按照原材料的大类做项目核算,按照按原材料相对应的名称做项目目录。

(三)中小型企业采用的财务电算化软件不具备相应的成本核算功能,但具有特殊的自定义转账的功能。可以通过这个自定义转账的功能模块设置借、贷方之间的科目,在产品数量与产品金额对公式进行正确的编辑,通过这个转账的模块生成凭证。通过自定义转账功能模块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的使用方法:第一,通过填制凭证模块输入产品成才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记入的产品费用。第二,通过自定义转账模块自动分配结转的制造费用与生产成本。需要先编辑公式才能通过自定义转账模块生成的凭证,而公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三、中小型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方法的操作

选用友通10.0版软件为蓝本,对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产品成本核算技巧与方法进行说明。

XX企业主要生产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小家电,生产产品主要包括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等,2011年12月生产300台微波炉、200台电饭锅、300台电磁炉,根据以上假设提供的资料计算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的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相关的一些科目的设置:第一.库存商品(按产品名称进行项目核算,不设二级科目)。第二.以自定义转账计算成本的方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制造费用的合计:1500+2000+1200=4700,可以用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结转的制造费用:如:12月生产工时总计:70+80+60=210小时。进入自定义转账的功能模块,设置公式:【注*:制造费用科目为4105;生产成本科目为4101】

借:生产成本(4101)——制造费用(410103)——项目:微波炉[公式:FS(4105,月,借)*(70/210)]

借:生产成本(4101)——制造费用(410103)——项目:电饭锅[金额公式:FS(4105,月,借)*(80/210)]

借:生产成本(4101)——制造费用(410103)——项目:电磁炉[金额公式:FS(4105,月,借)*(60/210)]

贷:制造费用(410501)[金额公式FS(410501,月,借)]

制造费用(410502) [金额公式FS(410502,月,借)]

制造费用(410503)[金额公式FS(410503,月,借)]

其他费用水电费折旧费等相同处理,直接录入明细科目。

在自定义转账设置模块设置好公式后,再进入自定义转账中生成模块,再生成凭证。生产成本全部转出做自定义转账公式时,不需要做项目的转出。生成的凭证贷方需要写出各项目的发生额与转出数。通过正确的操作,会计人员通过每月的需要,根据需要对当月生产产品的名称进行调整制定相应的公式,并进行核算成本的操作。本文对自定义转账计算成本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总结出中小型企业会计成本问题最简便最实用的解决方法是自定义转账计算成本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篇2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http://普及到每个中小企业,很多中小型企业在总账处理的财务管理方面实现了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由于我国现阶段中小型企业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没有有关成本模块的详细内容,在加上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一些成本模块的核算相对的复杂性与采用的成本核算技术处理比较原始,直接导致数据质量的缺失。

一、会计电算化在成本核算的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状

针对xx市的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现有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首先,现有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相对比较复杂,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意义不够重视,会计对成本计算采用估计的方法,造成一些产品的盈利与亏损不明确,直接导致企业处于经营管理相对盲目的状态下经营。其次,现有的中小型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属于直接面对该型企业进行开发的比较简易的财务软件,这样相对比较简易的财务软件根本不会有效的提供相应的成本核算模块。致使好多企业财务人员更依赖于原始的手工记账的方式,使开发的财务软件技巧性模块的使用被忽略。最后,对经营者对企业日后的生产决策提供不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我国推行的会计电算化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的认同。在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经营者虽然非常重视产品的成本核算,但是由于电算化软件的一些功能的缺失与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很难得到我们之前所预期的理想效果,使手工记账成本核算方式仍然在一些企业使用,手工成本核算方式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严重制约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运用的情况

首先,企业成本是否清楚明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者的决策,企业经营者要想面对恶劣的经营环境能够正确的面对,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对自己产品与质量在同行业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要清晰,对产品的价格定位要完全准确,企业产品的存货管理要科学,并总结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其次,我们要加强企业的基本运作,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合理的规范,在财务管理中我们要加强电算化在会计成本核算中正确的使用,对企业的存货核算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最后,企业采用成本核算电算化之后,系统能够根据我们的要求自动生成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的明细账,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高,有效减轻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力。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可以进行简化成本核算的方式

(一)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对中小企业应对成本核算方法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应方法进行一定的简化处理,使现有管理的要求符合成本核算规定的方法,同时对很多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必须采用实际成本法并按品种法核算产品的成本。

(二)企业成本相关科目设置要进行简化处理。首先,生产成本下不需要设置中间核算的科目(如:辅助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生产成本通过项目核算模块依据产品设置明细账进行设置,对产品的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其次,对一些项目的费用进行合理整合,科目中的制造费用不按照车间设置明细账,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对机物料、折旧、修理费、水电费等直接设置几个二级的明细科目,制造费用在月底根据企业产品生产耗费的工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最后,原材料可以按照原材料的大类做项目核算,按照按原材料相对应的名称做项目目录。

(三)中小型企业采用的财务电算化软件不具备相应的成本核算功能,但具有特殊的自定义转账的功能。可以通过这个自定义转账的功能模块设置借、贷方之间的科目,在产品数量与产品金额对公式进行正确的编辑,通过这个转账的模块生成凭证。通过自定义转账功能模块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的使用方法:第一,通过填制凭证模块输入产品成才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记入的产品费用。第二,通过自定义转账模块自动分配结转的制造费用与生产成本。需要先编辑公式才能通过自定义转账模块生成的凭证,而公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三、中小型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方法的操作

选用友通10.0版软件为蓝本,对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产品成本核算技巧与方法进行说明。

xx企业主要生产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小家电,生产产品主要包括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等,2011年12月生产300台微波炉、200台电饭锅、300台电磁炉,根据以上假设提供的资料计算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的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相关的一些科目的设置:第一.库存商品(按产品名称进行项目核算,不设二级科目)。第二.以自定义转账计算成本的方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制造费用的合计:1500+2000+1200=4700,可以用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结转的制造费用:如:12月生产工时总计:70+80+60=210小时。进入自定义转账的功能模块,设置公式:【注*:制造费用科目为4105;生产成本科目为4101】

借:生产成本(4101)——制造费用(410103)——项目:微波炉[公式:fs(4105,月,借)*(70/210)]

借:生产成本(4101)——制造费用(410103)——项目:电饭锅[金额公式:fs(4105,月,借)*(80/210)]

借:生产成本(4101)——制造费用(410103)——项目:电磁炉[金额公式:fs(4105,月,借)*(60/210)]

贷:制造费用(410501)[金额公式fs(410501,月,借)]

制造费用(410502) [金额公式fs(410502,月,借)]

制造费用(410503)[金额公式fs(410503,月,借)]

其他费用水电费折旧费等相同处理,直接录入明细科目。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篇3

第一章 总论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的任务,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这两个会计理论问题作概括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的职能

1 、会计反映的职能

2 、会计监督的职能

(二)会计的含义

(三)会计的对象

• 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2 、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

(四)会计的任务

• 会计任务的一般表述

• 会计的根本任务

• 会计的具体任务

(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 会计主体

• 持续经营

• 会计分期

• 货币计量

(六)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七)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方法与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内容:

• 设置会计科目

• 复式记账

• 填制和审核凭证

• 登记账簿

• 成本计算

• 财产清查

• 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要素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 利润

(二)会计等式

• 会计恒等式

• 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 收入和费用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三)会计科目

• 会计科目的内容

• 会计科目的级次

(四)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第三章 复式记账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着重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会计学原理》的核心内容。通过第二、三章的学习,要能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

(一)复式记账原理

• 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 复式记账的特点

(二)借贷记账法

•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第四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计算

一、考试要求:

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内容,账户设置(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和主要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

二、考试内容

(一)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二)资金筹集业务

(三)生产准备业务

(四)产品生产业务

(五)产品销售业务

(六)财务成果业务

第五章 会计凭证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还要注意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二、考试内容

(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 会计凭证的意义

• 会计凭证的种类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 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 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 记账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方法

•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 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管理

• 会计凭证的传递

• 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六章 会计账簿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熟悉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二、考试内容

(一)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 账簿的意义

• 账簿的种类

(二)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 总账的设置和登记

• 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

• 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三)账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

• 账簿启用的规则

• 账簿登记的规则

• 更正错账的方法

(四)对账和结账

• 对账

• 结账

第七章 财产清查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保证账簿记录准确性、财产物资的真实性和财产保管使用合理性的方法,即财产清查。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着重研究各种财产物资、贷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并理解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账务处理。

二、 考试内容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 财产清查的意义

• 财产清查的种类

• 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 实物的清查方法

• 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 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 货币资金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 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账务处理

第八章 会计报表与分析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括反映的方法,即会计报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着重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

• 会计报表的作用

• 会计报表的种类

•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

• 利润表的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

• 利润分配表的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

(四)会计报表分析

• 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

• 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第九章 会计核算和会计工作组织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如何组织好会计核算业务和会计管理工作问题。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种类及其特点。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应履行的法律责任。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

• 合理组织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要求

•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

(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 会计工作领导体制

•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 会计制度与规范的制定

(三)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

• 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 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

三、考题类型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判断题

• 名词解释

• 问答题

• 业务题

考试参考材料:

《基础会计》(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樊行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2002 年 8 月第2版

第二部分:《财务会计》 200 分

第一章 绪论

一、考试要求:

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特征、财务会计对象,掌握财务会计的平衡公式,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熟悉财务会计目标、职能、特点,熟悉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熟悉会计科目;了解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财务会计的作用。

二、考试内容

(一)财务会计概述

• 财务会计的定义

• 财务会计的内容

• 财务会计的目标

• 财务会计的特点

• 财务会计的意义

(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 企业会计准则

• 企业会计制度

第二章 货币资金

一、考试要求:

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日常收付的账务处理以及现金清查和银行存款核对的方法,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和主要账务处理,掌握外币业务的概念及外币业务发生时的账务处理,掌握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货币资金概述

• 货币资金的概念和内容

• 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的意义

• 货币资金的控制

(二)现金的核算

• 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 现金收付的核算

• 现金清查和溢缺的账务处理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 银行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

• 支付结算方式

• 银行存款的核算

• 银行存款的清查

(四)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 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 其他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考试要求:

掌握应收账款的概念、确认和计价原则,应收账款发生、收回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掌握应收票据的概念和计价原则,掌握应收票据取得、收回、转让及贴现的账务处理,掌握带息应收票据及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方法;熟悉存在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时应收账款的处理方法;了解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概念、范围及其账务处理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概述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1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

2 、应收账款的核算

3 、坏账损失的核算

(三)应收票据的核算

• 应收票据的确认及计价

• 应收票据取得和到期收回的核算

• 应收票据转让的核算

• 应收票据贴切现的核算

(四)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五)预付账款的核算

第四章 存货

一、考试要求:

掌握存货的概念、性质、范围及存货确认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掌握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方法,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和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方法、特点及账务处理;熟悉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及其有关的账务处理,熟悉包装物的概念、范围和账务处理,熟悉委托加工物质的计价及账务处理,熟悉存货盘盈、盘亏及毁损的账务处理,了解产成品核算的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存货概述

• 存货的概念及其分类

• 存货的确认

(二)存货的计价

• 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 存货的期末计价

(三)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四)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五)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

•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 包装物的核算

(六)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七)存货清查的核算

第五章 投资

一、考试要求:

应理解并掌握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章的要求主要有:第一,熟悉投资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投资的分类;第二,熟悉短期投资的概念及特点,掌握短期投入账价值的确定及期末计价,掌握短期投资取得、持有期间获得股利和利息、期末计价及处置收回的账务处理;第三,了解长期债权投资的特点,掌握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长期债权投资取得、处置和到期收回及期末计息债券折价和溢价的账务处理;第四,熟悉长期股权投资概念及分类,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熟悉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第五,熟悉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掌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投资概述

• 投资的概念和内容

• 投资的分类

(二)短期投资的核算

• 短期投资的特点

• 短期投资的核算

• 短期投资期末计价及处置收回的会计处理

(三)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 长期债权投资的概念

• 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 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 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 权益法与成本法的转换

(五)长期投资减值的核算

• 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

•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第六章 固定资产

一、考试要求

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和价值构成,掌握从不同来源取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计提方法及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修理、出售、报废、毁损、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熟悉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熟悉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熟悉固定资产租赁及清查的账务处理;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方法,了解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二、考试内容

(一)固定资产概述

• 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 固定资产的计价

(二)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及折旧方法

(四)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五)固定资产租赁的核算

• 固定资产租赁的形式

• 固定资产经营租赁的核算

• 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七)固定资产期末计价与清查

• 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

• 固定资产清查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考试要求

掌握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及确认条件,掌握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和摊销期限的确定,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出租、处置的账务处理;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含义、主要内容及账务处理;理解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概念和内容,理解无形资产减值的含义及账务处理;了解其他资产内容。

二、考试内容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

• 无形资产概述

• 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

•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第八章 流动负债

一、考试要求:

掌握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及主要账务处理,掌握工资总额的组成及结算与分析的财务处理,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确定及账务处理,掌握预收账款、应付票据、预提费用的核算内容及账务处理;熟悉流动负债的含义、构成内容及计价原则。

二、考试内容

(一)流动负债概述

(二)短期借款的核算

(三)应付款项的核算

• 应付账款的核算

• 预收账款的核算

• 应付票据的核算

• 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四)应付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

• 工资总额的组成、工资的计算与结算

• 工资结算与分配的核算

• 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五)应交税金的核算

•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 应交消费税的核算

• 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 其他应交款的核算

第九章 长期负债

一、考试要求:

掌握长期负债费用的内容及处理方法,长期借款取得、计息、使用及归还的账务处理,应付债券的发行、计提利息及溢折价的摊销、偿付的账务处理方法;熟悉长期负债的意义、特点和内容,应付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核算;了解长期负债和长期借款的内容及分类,应付债券发行价格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长期负债概述

• 长期负债的性质、特点

• 长期负债的分类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

• 长期借款的概述

• 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三)应付债券的核算

• 应付债券概述

• 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

(四)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 长期应付款的内容

• 长期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考试要求:

掌握收入的有关概念,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费用、生产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概念,利润的月末结转和年度结转;熟悉收入的确认方法,费用与成本的联系与区别,利润总额的构成及其计算,有关利润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了解期间费用的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

二、考试内容

(一)收入的核算

• 收入的有关概念

• 收入的分类、确认和计量

• 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二)费用的核算

• 费用的概述

• 期间费用的核算

(三)利润的核算

• 利润总额的组成及账务处理

2 、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 、净利润的组成及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 所有者权益

一、考试要求: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特征及构成内容,掌握所有者权益有关内容的核算方法。掌握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掌握资本公积形成、使用及账务处理;熟悉留存收益的概念、内容,掌握盈余公积计提和使用的账务处理、未分配利润的确定。

二、考试内容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1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与构成

2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二)实收资本的核算

• 实收资本的概述

• 实收资本的核算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

(四)留存收益的核算

• 留存收益概述

• 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

一、考试要求:

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和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内容及其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分类及编制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二)资产负债表

•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 利润表的基本格式及编制方法

• 利润分配表的基本格式及编制方法

(四)现金流量表

•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 现金流量的分类和确认

•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考题类型

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4 、名词解释

5 、问答题

6 、业务题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篇4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的基础。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二、会计的发展

三、会计的概念和职能

四、财务报告的目标

五、会计法规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二、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

第二章 会计核算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概念、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概念、种类及运用;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了解账务处理程序。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记账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

三、复式记账

第二节 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含义和种类

二、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三节 会计账簿

一、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二、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三、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四、登记账簿的规则

五、对账和结账

第四节 财务报告

一、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二、会计报表的种类

二、财务报告的列报要求

第五节 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章 货币资金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方式。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库存现金

一、库存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

第二节 银行存款

一、银行结算方式的种类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第三节 其他货币资金

一、外埠存款的核算

二、银行汇票存款的核算

三、银行本票存款的核算

四、信用卡存款的核算

五、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的核算

六、存出投资款的核算

第四章 应收款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应收款项的有关内容。理解应收票据的概念、种类及应收账款的确认。掌握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的核算方法及应收款项的期末计量。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种类与计价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第二节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价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第三节 其他应收款项

一、预付账款的核算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第四节 应收款项的期末计量

一、坏账损失的确认

二、坏账损失的核算

第五章 存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存货的概念和确认条件。理解存货的计价方法。掌握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掌握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掌握存货清查的核算及期末计量。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存货的分类和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二、存货的分类

三、存货的计量

第二节 原材料

一、原材料的核算内容

(一)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二)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第三节 周转材料

一、周转材料的内容

二、周转材料的核算

第四节 库存商品

一、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二、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第五节 存货清查

一、存货的清查

二、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六章 投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对外投资包含的内容及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的确定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第二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念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的确定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第三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的确定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第七章 固定资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和计量。掌握固定资产取得、折旧和处置的核算方法。理解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和租赁的核算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三、固定资产的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取得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

三、投资转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四、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核算

五、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六、盘盈固定资产的核算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折旧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因素

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租赁

一、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核算

第五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一、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二、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第六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出售、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的核算

三、捐赠转出固定资产的核算

第七节固定资产的清查与期末计量

一、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期末计量

第八章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掌握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及转让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分类和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二、无形资产的分类

三、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支出

四、无形资产的计量

第二节 无形资产的取得和处置

一、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

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三、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期末计量

第九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与确认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核算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账面价值计量的核算

第十章 负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负债的概念及包括的内容。掌握主要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核算;掌握长期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核算;掌握借款费用的核算;掌握债务重组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及预收账款

一、应付账款的核算

二、应付票据的核算

三、预收账款的核算

第二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第三节 应付债券

一、应付债券的概念及种类

二、应付债券的核算

第四节 其他负债

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

三、应交税费的核算

四、应付股利的核算

五、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六、预计负债的核算

七、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第五节 借款费用

一、借款费用的概念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

四、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五、资本化暂停和停止

第六节 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及方式

二、债务重组确认与计量原则

三、债务重组的核算

第十一章 费用与成本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费用和成本的含义。了解费用的分类及划分费用的界限。理解成本计算的程序。掌握期间费用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费用与成本概述

一、费用与成本核算的内容

二、费用的分类

三、划分费用的界限

第二节 成本计算程序及账户设置

一、成本计算的程序

二、成本计算应设置的账户

第三节 期间费用

一、期间费用的概述

二、期间费用的核算

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包括的内容。掌握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实收资本(股本)

一、实收资本(股本)的概念

二、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

三、企业资本(股本)增减的核算

四、库存股的核算

第二节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的概念

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第三节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概念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三章 收入与利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收入的含义及收入确认和计量。掌握所得税费用和利润的计算;掌握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收入

一、收入的概念

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三、收入的核算

第二节 利得和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一、利得和损失的核算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计税基础

三、暂时性差异

四、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 利润

一、利润的核算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财务报告及包含的内容。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有关内容;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有关内容。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第二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

三、利润表的编制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第四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和格式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计算题

四、综合业务题

五、简述题

参考教材:

1.刘菁主编,《会计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2.赵敏主编,《财务会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篇5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4、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

    5、ABC成本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篇6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4、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

5、ABC成本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篇7

论文摘要: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具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对现有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和功能

1.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等。广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它们相辅相成。分工协作,有机地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狭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仅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试图通过系统地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更好地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统计描述。

1.2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能够有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核算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采用大量信息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计划、决策的确定和执行起着重要的咨询、服务与监督作用。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关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数据,是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所需规划、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有关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再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对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的需求增强,国民经济核算部门能否提供准确和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统一要求,国民经济核算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两者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只是计算口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索收入计算取得。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而后者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来说,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相差数额不大,除非某个国家在国外有大量的投资和大批劳动力,该国的同民生产总值可能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3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人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核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的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一进口一国内生产总值。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评析

3.1各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评价

以上3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在统计学上。是允许出现一定范围内的统计误差的。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目前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种计算方法中采用收入法的国家较多,其实3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对目前由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等构成的体系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国民经济核算乃至整个统计,除本身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外。对于经济研究也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国民经济指标在各层次问、各部门间的数量关系透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具体说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微观经济原理与宏观经济理论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测算某一时期内一国(地区、部门)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结果,各种重要的总量指标及有关的组成要素。其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宏大的信息库或资料库。国民经济核算创立了一个基于大量经济分析水平之上的系统数据库,这些经济分析包括不同经济活动类型的分析、通货膨胀分析、经济结构分析、增长分析,特别是用于各国之间的比较。

3.2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改进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篇8

论文摘要: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具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对现有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和功能

1.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等。广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它们相辅相成。分工协作,有机地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狭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仅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试图通过系统地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更好地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统计描述。

1.2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能够有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核算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采用大量信息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计划、决策的确定和执行起着重要的咨询、服务与监督作用。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关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数据,是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所需规划、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有关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再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对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的需求增强,国民经济核算部门能否提供准确和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统一要求,国民经济核算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两者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只是计算口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索收入计算取得。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而后者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来说,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相差数额不大,除非某个国家在国外有大量的投资和大批劳动力,该国的同民生产总值可能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3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人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核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的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一进口一国内生产总值。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评析

3.1各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评价

以上3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在统计学上。是允许出现一定范围内的统计误差的。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目前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种计算方法中采用收入法的国家较多,其实3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对目前由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等构成的体系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国民经济核算乃至整个统计,除本身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外。对于经济研究也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国民经济指标在各层次问、各部门间的数量关系透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具体说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微观经济原理与宏观经济理论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测算某一时期内一国(地区、部门)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结果,各种重要的总量指标及有关的组成要素。其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宏大的信息库或资料库。国民经济核算创立了一个基于大量经济分析水平之上的系统数据库,这些经济分析包括不同经济活动类型的分析、通货膨胀分析、经济结构分析、增长分析,特别是用于各国之间的比较。

3.2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改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