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8篇

时间:2023-09-22 15:04:41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篇1

自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内封建地主阶级的压制,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都采取了行动,试图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率领中国人民进行人民战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之后又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人民走富裕之路。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新世纪新阶段,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复杂和严峻的,也面临着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党要担负起中国梦实现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夯实党的领导基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需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学习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和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化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只有有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够夯实中国梦实现的党的领导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生产力基础始终是根本。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美好的理想,如果没有物质基础作为强大支撑,最后也只能沦为空想。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现有国情情况下,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其经济基础。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

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经济基础呢?答案是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和扩大开放。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然要进行商品生产,发展市场经济。我们已经置身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活力。同时,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证非公有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完善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努力把国民经济的蛋糕做大做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物质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夯实中国梦实现的政治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也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夯实其政治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健全和完善各种民主制度。首先,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其次,还应当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不断拓宽基层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利。此外,还应当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对一些不合理或有弊端的体制应当进行改革或废止,确立新的符合社会实际的政治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梦实现的政治基础,我们应当充分保障人民的民利,为中国梦实现提供民主政治保障。

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中国梦实现的文化基础

文化构成了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梦实现的文化基础。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科学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方针,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方针。倡导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如果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学派和风格,禁止另一种学派和风格,不利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既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又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注重吸收借鉴国外文化成果。此外,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动和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事业中来,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还要在全社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们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只有努力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社会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和谐是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有序发展状态,狭义的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管理方面的和谐。在这里,主要是指狭义层面的社会和谐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曾说过,中国人多底子薄,如果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那就什么也做不成,稳定压倒一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加强社会建设以维护社会的稳定状态,尤其是要注重社会民生领域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所在。没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毫无意义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问题、住房问题、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卫生等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民生领域的这些问题,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才能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

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生态基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准,并不仅仅以经济实力来衡量,还需要看文化、生态等各个因素。生态文明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着生态基础。所谓生态文明,笼统地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篇2

【关键词】土方回填;质量预控;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Quality control of earthwork backfilling

Hu Jianping Zhou Ling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earth filling works for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pre-control method,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earth backfill; Quality Pre-control; quality; prevention measures

土方开挖和回填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最基本工序,由于土方回填以后,其工程质量不易被发现,最近几年,因土方回填引起的质量事故也越来越多,本文讨论了土方回填工程的一些质量预控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土方回填质量预控

1.1 土料含水量控制:

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 (碾压)质量,在夯实 (碾压)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 (或碾压)遍数。含水量过小,夯压(碾压)不实;含水量过大,则易成橡皮土。各种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参考数值见有关标准

1.2 基底处理

(1)场地回填应先清除基底上垃圾、草皮、树根,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杂物,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2)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3)当填方位于水田、沟渠、池塘或含水量很大的松散土地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或将淤泥全部挖出换土、抛填片石、填砂砾石、翻松、掺石灰等措施进行处理。

(4)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l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接合和防止滑动。

1.3 填土施工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应符合有关规定。

1.4 密实度要求: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 (实际)干土密度与最大干土密度的比值。最大干土密度是当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实方法确定的。密实度要求一般由设计根据工程结构性质、使用要求以及土的性质确定,如未作规定,可参有关规定。

1.5 压实排水要求

(1)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

(2)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2. 土方回填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2.1 填方基底处理不当:质量问题:填方基底未经处理,局部或大面积填方出现下陷,或发生滑移等现象。

防治措施:

(1) 回填土方基底上的草皮、淤泥、杂物应清除干净,积水应排除,耕土、松土应先经夯压实处理,然后回填。

(2)填土场地周围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基底,浸泡地基,造成基底土下陷。

(3)对于水田、沟渠、池塘或含水量很大的地段回填,基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挖去淤泥、换土、抛填片石、填砂砾石、翻松、掺石灰压实等措施处理,以加固基底土体。

(4)当填方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1m,

然后分层回填夯实,以利接合并防止滑动。

(5)冬朋施工基底土体受冻胀,应先解冻,夯实处理后冉行回填。

2.2 回填土质不合要求,密实度差:

质量问题:基坑 (槽)填土出现明显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导致室内地坪开裂、室外散水坡裂断、空鼓、下陷。

防治措施:

(1)填土前,应清除沟槽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当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采用相应的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2)基糟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

(3)回填土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回填应分层进行,并逐层夯压密实。每层铺填厚度和压实要求应符合施工规定。

2.3 基坑 (槽)回填土沉陷:

质量问题:基坑 (槽)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靠墙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筑物基础积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筑结构不均匀下沉,出现裂缝。

防治措施:

(1)基坑(槽)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

(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

(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千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

(4)如地基下沉严重并继续发展,应将基槽透水性大的回填土挖除,重新用黏土或粉质黏土等透水性较小的土回填夯实,或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

(5)如下沉较轻并已稳定,可填灰土或黏土、碎石混合物夯实。

2.4 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

质量问题:夯填基础墙两侧土方或用惟土机送土时,将基础、墙体挤动变形。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地影响墙体受力性能。

防治措施:

(1)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0mm。

(2)如遇暖气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支撑顶牢。

(3)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防止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

(4)对已造成基础墙体开裂、变形、轴线偏移等严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质量事故,要会同设计部门,根据具体损坏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如填塞缝隙、加围套等)进行处理,或将基础墙体局部或大部分拆除重砌。

参考文献

[1]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JGJ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高大钊.土力学与基础处理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篇3

关键词:道路改建;地基处治;垫层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避免因新旧路基之间不均匀沉降而导致道路通车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根据既有道路状况和沿线地质条件,需要对道路新旧路基衔接部进行处治。公路道路地基处理方法很多,但对于改扩建工程而言,由于工期紧,施工场地狭窄,同时还要维持既有道路交通正常运营等原因,又要保证拓宽以后新、旧路面的差异沉降不能过大。因此要考虑不同路段的地质情况、路堤填筑高度、拓宽宽度等因素,兼顾工期、施工难度、加固效果、工程造价等多方面问题,必须选择经济、快速、有效的处治方法。

某公路道路以湿陷性、湿软性黄土为主。湿陷性黄土层、湿软性黄土层厚度不同、填土高度平均1.5--6.7m,因此,地基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为了减少黄土地基的湿陷量,降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该道路采用的地基处治方法有:重锤夯实+砂砾回填处理新路基、灰土挤密桩+灰土垫层处理新路基、水泥搅拌桩+灰土垫层处理新路基、碎石挤密桩+砂砾垫层处理新路基及抛石挤淤处理新路基处理等五种典型处理方法。

1重锤夯实+砂砾回填

强夯法是一种适应性很强,既经济又简便的地基加固手段。由于处理效果显著,成本低,已成为处理湿陷性地基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100-200KN重锤,10-20m落距,锤底直径为2.3-3.0m,锤底静压力值为25-40kPa,湿陷性土层被消除的厚度可达3-6m。夯点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间距根据试夯时单点的侧向影响范围确定。

该道路,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重夯处理后,回填50cm厚砂砾。新旧路基处理示意图见图1。

图1 重锤夯实+砂砾回填处理示意图

重锤夯实拟采用底面直径2.5m、质量为100kN的夯锤由6m落距产生的夯击能,分别通过4, 6, 8次夯击以确定最佳夯击次数。夯实区与原路基坡脚之间3m范围内不进行强夯。夯点布设方式为梅花形,锤边缘间距0.5m。施工工艺为先按满堂式强夯,最后将地表拍平。质量控制标准为原地表平均强夯下沉量大于50cm,每一夯点最后两击的平均贯入度小于5.0cm。夯击点布置图如图2。

图2夯击点布置图

2灰土挤密桩+灰土垫层

灰土挤密桩是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填土等地基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是利用打入钢套管、振动沉管或钻孔爆破扩等方法成孔,并在孔内填入一定厚度的灰土分层夯实而成。在成孔过程中将桩孔位置的土体全部挤入周围的天然土体中,使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在成孔和孔内填土夯密过程中得到挤密,从而消除桩与桩之间土体的湿陷性并提高其承载力。该道路部分路段采用灰土挤密桩+灰土垫层方案进行地基处理。新路基地基处理示意图见图3。

图3灰土挤密桩+灰土垫层处理示意图

灰土挤密桩桩径0.40m,桩间距为1m的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长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用6m桩长。灰土比采用12%。采用粒料直径不大于15mm的纯净黄土或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有机质含量小于5%,不得含有杂填土、砖瓦块、石块等,不得使用耕植土;石灰要选用新鲜的消石灰并过筛,其颗粒径不应大于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石灰质量不应低于III级标准,活性Ca+MgO的含量不少于50%。采用沉管成孔,由偏心轮夹杆式夯实机及锤重150kg的梨形锤分层夯实。桩顶设置30cm厚8%的灰土垫层。桩位布置图见图4。

图4灰土挤密桩桩位布置图

3水泥搅拌桩+灰土垫层

水泥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和软豁土低地基的一种方法,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水泥加固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它与混凝土硬化机理不同,由于水泥掺量少,水泥是在具有一定活性介质一土的围绕下进行反应,硬化速度较慢,且作用复杂,水泥水解和水化生成各种水化合物后,有的又发生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以及凝硬反应,使水泥土土体强度大大提高。该道路部分路段采用采用水泥搅拌桩+灰土垫层方案进行地基处理。新路基地基处理示意图见图5。

图5拌水泥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灰土垫层处理示意图

水泥土搅拌桩直径0.5m,桩长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由试验确定,梅花形布置,桩间距1.3m。采用强度等级为C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不小于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2%,水灰比采用0.5。干拌碎石桩直径0.15m,桩长至新建路基顶面高程以下lm。桩位布置图见图6。

图6水泥搅拌桩+干拌水泥碎石桩桩位布置图

4碎石挤密桩+砂砾垫层

碎石挤密桩是采用振冲或冲击的方法,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填入砂石料且挤压入土中,形成大直径密实桩的地基处理方法。该道路部分路段采用碎石挤密桩+砂砾垫层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示意图见图7。

图7碎石挤密桩+砂砾垫层处理方案示意图

碎石挤密桩桩体的碎石粒径为20--50mm,含泥量不大于5%,桩顶垫层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l 0cm。碎石桩直径50cm,桩长根据现场淤泥质土层深度确定,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为100cm。桩位布置图如图8。

图8 碎石挤密桩桩位布置图

5抛石挤淤

抛石挤淤就是向路基底部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以提高地基的强度。该道路部分路段采用抛石挤朴方法对路基进行处理,处理方案示意图见图9。

图9抛石挤淤或换填砂砾处理示意图

若淤泥厚度小于3m,含水量较高,淤泥呈软塑状态,可采用抛石挤淤的处理措施。石块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或河中漂卵石,其直径或厚度不小于30cm且不大于80cm。抛石后,采用吨位不小于22T的振动压路机碾压。若淤泥层含水量较低,呈可塑状态时,可选用换填砂砾的处理措施。砂砾应洁净,含泥量不大于5%,砂砾最大粒径小于100mm。

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辐射范围广、高效率等,对沿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除了新建道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外,对已有道路进行改扩建也迫在眉睫。如何保证道路改建质量是重要的技术难题,本文就对道路改建中结合处地基处治方法探讨,以期与促进改建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余常俊.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新老路基接合部施工技术 [J].公路,2004(3)

[3] 胡寒松.城市道路施工中的路基压实[J] .中外房地产导报,2009(02).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篇4

一、夯实领导班子团结的思想基础

造成领导班子不团结的原因,从思想根源上分析是个人主义,争你高我低。因此,增强领导班子团结,必须加强领导班子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以坚强的党性、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从而夯实班子团结的思想基础,真正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夯实班子团结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学习。领导干部理论素质的提高,是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基础,是提升班子团结质量的基础工作。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理论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领导干部的思想一旦庸俗化,班子的团结就到了危险的边缘。因此,增强领导班子团结,一定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升华思想,把改造主观世界摆在重要位置。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和思考,使每个班子成员都能做倒信念崇高,品格优良,不图名不图利,甘于奉献,清正廉洁,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让一切不团结的因素在头脑里没有藏身之处。

夯实班子团结的思想基础,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增强领导班子团结的党性基础。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好,团结就搞得好,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差,团结就出出问题。因此,每个班子成员一定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到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闻过则喜,推功揽过;做到相互尊重和信任,主动交流思想,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妥善化解工作中的误解、分歧和矛盾;做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只有这样,班子才会形成合力,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夯实班子团结的思想基础,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班子成员如何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是影响班子团结的重要因素。权力为公为民,班子就团结,权力为私为己,班子就会闹矛盾。因此,要教育班子成员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自觉摆正领导者与所掌握的权力的关系,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把行使权力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把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只有这样,班子才会消除内耗,工作才能形成合力。

夯实班子团结的思想基础,必须形成正确的团结观。没有正确的团结观,就没有真正的团结。当前,在增强领导班子团结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是以表面上的无风无浪作为团结;二是以哥们儿义气的感情相投来维护团结;三是以回避矛盾或迁就问题追求团结;四是以“一把手”个人的感觉来评判团结。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使一些领导班子的团结变得很脆弱很虚假。因此,要增强班子团结,必须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形成正确的团结观,把团结建立在党性原则基础上,建立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建立在纪律约束和制度规范上,从工作大局出发搞好班子团结,从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去搞好团结。

二、夯实领导班子团结的政治基础

没有坚定的政治原则和严格的政治纪律,领导班子的团结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从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顾全大局,发扬民主,努力夯实班子团结的政治基础,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夯实班子团结的政治基础,必须讲民主。充分发扬民主,是增强班子团结的重要途径和政治手段。班子集体领导观念强,民主作风好,班子成员参与集体领导的意识就强,民主的空气就浓,班子团结就紧密。因此,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必须在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发扬民主作风。一是“一把手”自我定位要准确,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置于一班人之中,不能在班子内部形成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要有高人一筹的觉悟和能力,而不能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二是坚持发言权、监督权和执行纪律三个“一律平等”,充分保障班子成员的民利。三是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能强调片面的集中,搞事先定调,会上“一锤定音”。

夯实班子团结的政治基础,必须讲大局。讲大局,就是思考问题、决定问题、处理问题,都要从大局出发,用大局检验,在大局下行动,为大局作贡献。这就要求班子成员能够运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去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善于从全局的高度认识问题,统一思想,在服从和服务大局中权衡利弊,把握机遇,善于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发,围绕大局,制定和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形成工作的共识,使整个班子统一在大局下行动。这样,班子成员就会在政治上同德,事业上同心,工作上同力,使大家的精力专注于事业和各项工作,用共同的事业凝聚班子,从而达到内在的团结统一。

夯实班子团结的政治基础,必须讲正气。正气是增强班子团结和凝聚力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素。一个班子如果不讲正气,不能抵制歪风邪气,任凭邪恶势力作祟,班子成员对待人和事坚持“老好人”的处事哲理和“多栽花,少摘刺,留着方便好办事”的错误思想,这个班子就没有真正的团结,是不会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更不会出战斗力。因此,增强班子团结,就必须要求领导班子敢于讲正气,敢于碰硬逗硬,班子成员要敢于说实话,办实事,要敢敲“当面锣”,敢打“对面鼓”,绝不能对班子及成员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有短不揭,有意见不提,甚至互相掩饰,一味包着、掩着、盖着。这样不但不能增强班子的团结,反而会扼杀班子的团结。

夯实班子团结的政治基础,必须讲纪律。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的纪律意识,是维护班子团结、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每个班子成员都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经济纪律,学会用纪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坚决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听、不信、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不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用纪律来增强和维护班子的团结。

三、夯实班子团结的组织基础

一个领导班子团不团结,凝聚力和战斗力强不强,关键在人。因此,要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夯实班子团结的组织基础。

夯实班子团结的组织基础,必须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团结奋进的坚强集体。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按照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新要求,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注重团结、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充分考虑每个班子成员的年龄、文化、气质和性格,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成员素质兼容、彼此优势互补、团结坚强的集体。其中,要特别注意选好“一把手”。一个班子的团结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一把手”。如果“一把手”气量小,心胸窄,不宽容,班子的团结就很难搞好。

夯实班子团结的组织基础,必须重点处理好“五大”关系。班子的团结,很大程度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上。这些关系处理得当,班子的团结也就增强了。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一把手”与班子其他成员的关系,领导班子要形成鲜明的核心,这是班子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二是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关系,党政“一把手”团结,班子内部就团结,也就能形成合力,相反,就会给整个班子的团结带来极大的危害;三是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四是做事与做主的关系;五是新老班子、新老领导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要害是破除私心杂念,关键是做到换位思考,重点是正副职之间的团结和摆正个人与班子的位置。

夯实班子团结的组织基础,必须适度进行组织人事调整。进行适度的组织人事调整,是保持领导班子团结的重要的组织手段。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班子的团结和不团结问题作深入的调查分析后,能够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适度的组织人事调整,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消除不团结的因素,维护班子的团结。需要指出的是,通过组织调整强制团结的做法应慎用,主要应依靠班子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避免出现“不团结—组织调整—再不团结—组织再调整”的恶性循环现象。

四、夯实班子团结的制度基础

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领导班子的不团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得不好造成的。因此,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夯实班子团结的制度基础,必须坚持和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要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规范班子成员的行为,调整班子内部关系,处理内部矛盾。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经集体研究决定,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主要领导要敢抓敢管,善抓会管,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篇5

****县政府深入推进《消防法》的贯彻实施,认真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前移火灾预防关口,最大限度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四个基础”,大力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为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现将我县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四个基础”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畔,共有人口8.5万,其中农村人口6.7万人。县域面积6739平方公里,农村面积6735.88平方公里。县境东南接萝北县,南与鹤岗市,西南与伊春新青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相邻,西连逊克县。县辖三镇六乡,7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设朝阳镇。

二、主要做法

(一)夯实组织建设基础

自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开展以来,****县政府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推动各乡镇政府、村屯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由(村)居委会、警务室、治安联防队、辖区单位和村民代表参加,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和组织开展农村消防工作。

一是夯实农村消防工作制度建设基础。建立和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工作例会、宣传教育、防火巡查与火灾隐患整改、消防设施管理、火灾扑救等制度,规范管理,逐步形成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导,以村委会为依托,各单位、行业部门、村民共同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运作机制。

二是夯实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基础。以村委会为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消防公益广告牌等宣传内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村民到消防大队参观,举办培训班,开展消防演习;印发防火公约及消防常识宣传单;组织秧歌队,开展公益消防宣传活动。

三是加强农村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各乡(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防火安全检查,坚持每日防火巡查,及时纠正消防违法违章和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加强消防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消防基本情况登记册、消防组织人员登记册、火灾情况登记册、消防设施器材登记册、防火巡(检)查记录等档案资料,及时记录整理,分类存放,加强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夯实设施建设基础

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经费投入,把消防装备、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同步发展。针对木结构等易燃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县政府结合村庄整治和人居环境改造对其进行科学治理,建设消防水源,打通消防通道,拓宽防火间距,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增强农村火灾抗御能力。2010年,全县73个行政村配备了79台消防手抬机动泵,达到了“一村、一泵、一队”的目标;9个乡镇共6个乡(镇)配备了消防车,成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全面提高农村扑救火灾的能力。

(三)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

全县各村民委员会确定了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消防管理责任,制定防火安全公约,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各农村乡镇实行消防安全十户联防制度,设定专人轮流值班开展消防安全提示和检查。认真开展消防志愿者服务,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各消防安全委员会以农村乡镇企业、易燃易爆场所、卫生院、福利院、寄宿制学校、村民住宅为重点,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活动,落实农村老人和未成年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保障措施,指导农民管理好柴草垛等易致灾的部位,在全县拉开了一张庞大的农村群防群治消防网络。

(四)夯实队伍建设基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由于农村群众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加之离消防队较远,使得大部分初起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小火蔓延成灾的事件常常发生。自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打牢农村消防安全“四个基础”建设开展以来,****县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本着投资少、适用性强、见效快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消防队伍建设新思路,一是成立政府专职消防队。根据****县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县政府在6个乡(镇)建立了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了消防车、消防水带、水枪及个人防护装备,并由县公安消防队定期进行统一培训,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逐步提高消防队员的专业水平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二是建立志愿消防队和群众性义务消防队。全县73个行政村屯全部成立群众性义务消防队,队员由村民组成,配备手抬机动泵,运水车等消防设施,承担初期火灾的扑救工作。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篇6

为树立典型,弘扬正气,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进全县政法综治队伍建设,根据县委政法委的部署,决定在全街道组织开展“强素质、夯基础、保平安、助世博”主题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上海世博会“护城河”工程为重点,以全面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深化“平安”、“法治”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1月20至3月20日),建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实施意见,召开有关会议,发动全体政法综治干部积极参与“强素质、夯基础、保平安、助世博”主题活动。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3月21至11月30日),各地按照主题活动意见,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组织全体政法综治干部开展主题活动,设计载体,细化方案,争创先进,推动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12月1日至12月30日),各地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工作,形成书面材料报“强素质、夯基础、保平安、助世博”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主要内容

强素质:把队伍建设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加强党对政法综治工作的领导,努力造就一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矛盾、文明公正办事的基层专职综治队伍。要大力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队伍建设。各村、各社区要配强配好综治专职干部,综治专职干部要由两委班子成员担任。要加强对政法综治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政法综治干部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调动广大政法综治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政法综治干部既要加强教育培训,大胆使用,又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关心爱护,不断提高政法综治干部的整体水平。

夯基础:以“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主动工作,攻坚克难,千方百计抓基层,集中力量打基础。一是要建好综治工作中心,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深化基层平安建设的意见,以完善“五联”机制为重点,着力在规范运作、提高效能、发挥作用上下功夫,使综治工作中心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防线、服务群众的便民平台。二是要建好基层政法单位,全面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国家人民防线建设,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不断增强基层政法单位的生机和活力。要着力解决“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问题,从政策、制度、机制等方面促进基层政法干警扎根基层一线。三是要建设好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发展以村居治安防控队为骨干的治安巡防队、治安信息员、治安楼栋长、平安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大力推进群防群治队伍的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要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村(社区)民间和谐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推广“民情工作室”、“和阿姨志愿者”等平安志愿者工作,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动平安建设网络向小区楼道、商务楼宇、村民小组、企业班组和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等基层末端延伸,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四是要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着力强化重点人员管理、整治治安乱点、加强“虚拟社会”和社会组织管理等工作,既依法严格管理,又注重文明服务,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保平安:不断深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大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作为首要基础工作,着力提高对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预警防范能力和化解处置能力。要全面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加快调解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积极推进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专业性调解仲裁组织建设,创新拓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对接机制。要学习推广姚庄维稳“四头工作”法,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能力。要以保障民生为切入点,努力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以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及时有效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要把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结合起来,及时掌握一个时期的突出社会矛盾。要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重点人员的新动向,提前预警,积极疏导,有效处置。

助世博: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要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负责、专群结合、以面保点”的原则,紧紧围绕稳控重点人、防范涉稳事、整治重点物、严控社会面、设卡“护城河”等5个方面,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安保工作,助推上海世博会安全顺利举行。要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深入开展基础大排查,全面摸清涉恐重点人、重点物、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的基本情况,落实相应的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涉恐隐患。继续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特别是对危害一方、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等,要及时查处、坚决打击。加大对治安乱点的排查整治力度,加强治安巡逻防控,扎实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有效挤压犯罪空间,决不让街道的治安问题波及上海。加强重点对象排查管控,特别是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重点群体,要随时掌握动态情况,要落实专人管控。要高度重视世博“护城河”安保工作,认真组织以村居专职治安防控队为骨干的群防群治力量,加强治安巡逻,完善盘问盘查与应急查堵制度,提高对可疑人员和物品的查缉效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群防群治安保体系,坚决防止重点对象、违禁物品从我区域流入上海,筑牢防控“堤坝”,助推平安世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街道建立以党委副书记朱建业为组长,党委委员陆芸、朱牛龙、万志琪为副组长,街道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新居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强素质、夯基础、保平安、助世博”主题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综治办,由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方培荣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强宣传。要动员广大政法综治干部积极参与主题活动,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各村、各社区开展的工作情况和先进经验要及时报街道主题活动办公室,县委政法委主题活动办公室将以专题简报的形式加以宣传和推广。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篇7

基层检察院是检察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基层检察院规范执法的水平,不仅体现了检察机关规范执法的总体水平,还直接关系到检察工作的社会公信度和群众公认度。因此,对于基层检察院而言,只有不断夯实规范执法的工作基础,才能使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的要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司法公正。笔者认为,对于基层检察院而言,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抓好以下四项基础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法治理念教育和规范执法主题教育,夯实规范执法的思想基础。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规范执法主题教育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开展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认真组织开展执法思想研讨、典型案例剖析、规范执法警示教育等活动,并针对检察干警思想实际加强教育引导,使广大检察干警牢固树立严格规范执法的思想意识,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始终绷紧规范执法这根弦,自觉遵守规范执法的各项规定。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夯实规范执法的人力基础。积极探索和推进检察人事制度与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开展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调查,畅通检察人员的进出渠道,及时引进符合检察工作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进一步优化办案部门人力资源的配置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办案部门业务工作需要选配好业务骨干,有效发挥业务骨干在推动执法办案水平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同步提升中的积极作用。对确实不适应在办案一线从事特定办案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从根本上避免因办案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素质差等因素而导致执法办案不依法、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要结合各检察业务部门的工作特点,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活动,有效提升检察干警从事具体执法办案岗位工作的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检察业务领导体制,夯实规范执法的管理基础。要探索建立更加符合检察工作发展需要的业务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强化检察委员会对检察业务工作的决策和指导作用,减少案件决定处理的冗余环节,不断健全和落实各类执法办案责任制,严格执行办案流程规范,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更好地发挥绩效考评体制对强化规范执法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内外监督制约,夯实规范执法的监督基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强化执法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和改进规范执法的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警察保障和规范办案的积极作用。要深化落实检务公开制度,深入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改进接受监督的方式,增强接受监督的实际效果。同时,要加强检察队伍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好检察队伍的廉洁和纯洁。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篇8

【关键词】 路基;沉降;处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路基处理工程。路基沉降是路基常见的病害之一,如果不妥善处治,将会严重影响公路等的正常建设和运营,这对路基沉降处治提出了挑战。本文对路基沉降的常用处治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总结,希望与同行进行交流。

1 换填法

1.1 原理。换填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矿渣等材料分层充填,并同时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实密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经过换填处理的人工地基或垫层,可以把上部载荷扩散传至下面的下卧层,以满足上部建筑所需的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的要求。当垫层下面有较软土层时,也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和强度的提高。

1.2 适用范围

1)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吹填土等地基处理以及暗塘、暗浜、暗沟等浅层处理和低洼区域的填筑。

2)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用于膨胀土地基可消除地基上的胀缩作用,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用于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均以及岩溶与土洞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和冻胀损坏等。

2 换土垫层法

2.1 原理。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采用换土垫层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主要作用与砂垫层相同,即:①提高地基承载力;② 减少沉降量;③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④ 防止冻结;⑤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2.2 适用范围。换土垫层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浜(塘)以及山地不良地基等等的浅层处理。

3 表层原位压实法

地基浅层处理的最简单做法是表层加固。当需要处理的地基软弱土层位于表层,厚度不大,或上部载荷较小时,采用表层压实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表层原位压实法根据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一般可分为碾压法、振动压实法及重锤夯实法,分述如下:

3.1 碾压法。碾压法是用压路机、推土机、平碾、羊足碾或其它碾压机械在地基表面来回开动,利用机械自重把松散土地基压实加固。这种方法常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一般非饱和粘性土和杂填土地基的浅层处理。

3.2 振动压实法。振动压实法是用振动压实机械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土的颗粒受振动发生相对运动,移至稳固位置,减小土的空隙而压实。实践证明:用振动压实法处理砂土地基以及碎石、炉渣等渗透性较好的无粘土为主的松散土地基效果良好。振密后的地基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3.3 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法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重锤提高到一定高度,自由落下,以重锤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经过多次重复提起、下落,使地基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密实的硬壳层,从而提高了地基强度。

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处理离地下水位0.8m高度以上稍湿的杂填土、粘性土、砂性土、湿陷性黄土和分层填土等地基,但在有效夯实深度范围内存在软粘土层时不宜采用。因为饱和土在瞬间冲击力的作用下不易排出,很难夯实。

4 挤淤置换法

4.1 原理及使用范围。挤瘀置换法是依靠换填材料的自重以及借助于其它外力诸如:压载、振动、爆炸、强夯货卸荷(即及时挖出环天体周边处的淤泥)等,是软弱层遭受破坏后被强制挤出而进行的换填处理。

根据目前工程实践,挤瘀置换地基适用于厚度在10m以内的流动性大,基本无硬壳层的大面积流塑状淤泥地基处理。

5 竖井排水法

5.1 砂井排水法。在软土地基中,钻成一定直径的孔眼,灌以粗砂或中砂,利用上部载荷作用,加速软土的排水的固结,这种方法称为砂井排水法。砂井顶部要用砂沟或砂垫层连通,构成排水系统,在路堤载荷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从而提高强度,保证路堤的稳定性。

当软土层较厚、路堤较高时,常采用砂井排水法,加速固结沉降。特别是当天然土层的水平排水性能较垂直方向大,或软土层中有薄层粉细砂夹层时,采用砂井的效果更好。但是固结占很大比例的土类,如泥炭类土有机质粘土和高塑性粘土等,则不宜采用。

5.2 袋装砂井排水法。袋装砂井是事先把砂装入长条形渗透性好的编织袋内,然后用专门的机具设备,打入软土地基内,代替普通大直径砂井。袋装砂井既有大直径砂井的作用,又可以保证砂井的连续性,避免缩颈的现象。此外,由于袋装砂井的直径小,材料消耗小,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设备轻型,更适应在软弱地基上施工。

袋装砂井排水法适用范围与普通砂井相同。特别是当地基土水平位移较大时,袋装砂井更具有优越性。

6 堆载预压法

根据预压菏载的大小,预压法分为两种:等效预压和超载预压。等效预压是指预压荷载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荷载相等; 超载预压是指预压菏载大于拟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荷载。

土壤有众多性质,对堆载预压法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土的空隙性和含水性,凡具有这些性质的土就比较适用此法,如饱和软黏土、可压缩的粉土有机质黏土、淤泥、淤泥质黏土以及泥炭或泥炭质土等。

7 强夯法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要的锤(一般为10~40t)提到高处是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它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善其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失陷性,所以还常用于处理可液化砂土地基和失陷性黄土地基等。

8 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的工程实践证明,此法加密软土地基效果不明显,且施工很困难,夯击2~3锤夯坑就达1~2m,夯锤往往拔不出来。强夯置换法不是利用强夯来加密软土而是利用强夯作为置换软土的手段,即利用强夯排开软土,夯入块石、碎石、砂或其他粗颗粒材料,最后形成块(碎)石墩与周围混有砂石的夯间土形成复合地基。经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地基,既提高了地基强度,又改善了排水条件,有利于软土的固结。

强夯置换法除了具有一般强夯法的优点外,还因具有施工速度快的优点而成为处理土地基的一种好方法。

9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法

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或水泥石灰拌合物)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合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合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合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合增大变形模量。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水泥浆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前者是用水泥浆和地基土搅拌,后者是用水泥粉或石灰粉和地基土搅拌。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等。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

10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路基沉降处治技术也越来越多,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只对一些常用的处治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希望能对路基沉降处治工程有所借鉴,文中不当之处还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地基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

[2] 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