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8篇

时间:2023-09-22 15:04:47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篇1

关键词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

近年来,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学术研究和政策的正视和关注。而随着煤炭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存在各种缺陷与弊端都慢慢呈现出来,很多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重要的威胁与挑战。

1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一般来说,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进行了定期的清理并且经过资产核实结果的确认批复,但由于部门与财务管理工作结合不到位,导致“前清后乱”,使得固定资产的清查没有真正达到“账实一致”的管理目的。许多部门、资产管理归口不统一,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在资产处置环节又疏于管理,导致固定资产年底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1]。由于固定资产没有专业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模式没有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

1.2煤炭企业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近年来通过煤炭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使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但还存在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2]。造成煤炭企业管理队伍水平不高的原因是企业不具备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的人员,没有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建立科学、明晰、合理的固定资产人员职权责任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没有清楚在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并在办理固定资产业务时人员岗位没有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1.3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煤炭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报废、处置等制度不健全,使得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和有效性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企业的固定资产没有专门的机构对资产管理,人员更换调离时未办理资产交接手续,造成“物随人走”现象。造成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是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体制与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科学、明晰、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结构。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

1.4缺乏配套设施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

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是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得很多部门都在管理固定资产,但实际上监督机构只是“走形式”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缺少统筹协调,而且也没有设立专人专岗条件,目前还存在兼职管理形式,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都大打折扣,实现预期管理效果的不太乐观。造成缺乏配套设施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的原因是是企业的审计部门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从而使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权责没有分离,造成企业监督机构混乱,没有达到监督的效果。

2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

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科学、周密、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资产的流失,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落实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定期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处置情况,必要时要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通过实地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从而规范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行为。

2.2加强煤炭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要提高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从领导者到管理者、使用者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可以有效地指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向领导者提出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的扩张、增值。

2.3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煤炭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中建立采购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采购[4]。同时,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指定本级固定资产管理员,全面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安装、验收、报账和日常管理使用等工作。固定资产非经批准不得随意拆卸、改建、迁移、转让和变卖。固定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及核查时,采用定期盘点的形式,建议每半年就应进行一次盘点,使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化、经常化。

2.4健全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与动态管理

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要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企业应积极创新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煤炭企业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严密监控和管理之下,使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科学化的管理。

3结论

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新理念。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与保管使用制度、报废制度、盘点核查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步入良性轨道。把法制化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责、权、利统一原则、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率优原则等原则结合起来,提高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篇2

关键词:铁矿企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

近年来,随着铁矿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缺陷与弊端都慢慢呈现出来,很多铁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挑战。

1.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一般来说,对铁矿企业固定资产进行了定期的清理并且经过资产核实结果的确认批复,但由于部门与财务管理工作结合不到位,导致“前清后乱”,使得固定资产的清查没有真正达到“账实一致”的管理目的。许多部门、资产管理归口不统一,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在资产处置环节又疏于管理,导致固定资产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由于固定资产没有专业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模式没有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

1.2铁矿企业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近年来通过铁矿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但还存在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造成铁矿企业管理队伍水平不高的原因是企业不具备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的人员,没有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建立科学、明晰、合理的固定资产人员职权责任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不清楚在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并在办理固定资产业务时人员岗位没有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1.3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铁矿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报废、处置等制度不健全,使得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和有效性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企业的固定资产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人员更换调离时未办理资产交接手续,造成“物随人走”现象。

目前,国内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是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得很多部门都在管理固定资产,但实际上监督机构只是“走形式”。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缺少统筹协调,而且也没有设立专人专岗条件,目前还存在兼职管理形式,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都大打折扣,实现预期管理效果的不太乐观。造成缺乏配套设施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的原因是企业的审计部门没有得到重视,从而使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权责没有分离,造成企业监督机构混乱,没有达到监督的效果。

2.完善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

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科学、周密、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资产的流失,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落实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定期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处置情况,必要时要对铁矿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通过实地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从而规范铁矿企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行为。

2.2加强铁矿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要提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从领导者到管理者、使用者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可以有效地指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向领导者提出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扩张、增值。

2.3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铁矿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中建立采购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同时,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指定本级固定资产管理员,全面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安装、验收、报账和日常管理使用等工作。固定资产非经批准不得随意拆卸、改建、迁移、转让和变卖。固定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及核查时,采用定期盘点的形式,建议每半年就应进行一次盘点,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化、经常化。

2.4健全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与动态管理

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要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企业应积极创新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铁矿企业的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严密监控和管理之下,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科学化的管理。

3.结论

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步入良性轨道。把法制化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责、权、利统一原则、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率优原则等结合起来,提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会周.浅谈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国电子商务,2011(6)

[2]胡安坪.浅谈新经济时代如何加强铁矿企业管理.时代金融,2011(11)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水利工程;施工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渐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固定资产管理对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核算,合理处理企业账务,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计提以及改良等,同时还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后期维护,避免固定资产丢失、损坏,进而能够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意识的提升

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财务上的管理,另一部分为实物管理,其中财务上的管理主要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实物管理主要负责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以及后期保养。由此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于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施工企业人员的意识,帮助水利施工企业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核算工作的准确性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同时还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另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以及真实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减少水利施工企业支出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作用,从而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将管理重点放在了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忽略对固定资产的后期保管以及维护,导致资产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利用率。

(二)缺乏完善的内外监督机制

虽然我国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了内外监督机制,但是内外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内外部监督机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目前一些水利施工企业的内外部监督部门主要由财务管理部门管控,而且内外部监督部门的各项活动都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限制,基本上内外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而且一些监督人员缺乏责任心,因此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实不相符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或者一些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以及报废等账目记录的不够清楚、完整,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导致账实不符的情况,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合理利用。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不断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首先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领导人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的认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其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购置,同时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后期保管与维护,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再次企业应通过合理的途径,大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学习,使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完善内外监督机制

完善的内外监督机制是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想要建立完善的内外监督机制,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保证内外监督机制的独立性,避免内外监督部门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的监督部门应选择专业能力强以及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同时要求监督部门的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做好监督工作,以此提高监督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提高资产利用率,进而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安全性。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

为了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固定资产由专人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以及保养等记录完整,同时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被损坏的固定资产,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以此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增加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从而减少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开支。另外还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保证账目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中发挥重要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水利工程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培养企业的管理意识,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虽然我国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进步,笔者认为这还需要我国相关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共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香.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江苏水利,2013,03:42-43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篇4

论文关键词 国有企业 法制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背景及其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使得诸多问题没有纳入法制轨道。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项目过程中,迫切需要有专门用来调整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等方面进行规范。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面的法制建设具有其基本属性。在传统的企业法律形态体系下,国有企业不仅是体现国家特殊政策指向的载体,而且也是《民法通则》等法律所承认的民事主体之一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出于调整产业结构等特殊目的之需要,还保留了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特别企业形态,但是我国的企业形态体系之划分已经逐步过渡到以产权形式、责任承担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为标准,企业形态体系已经主要由公司、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组成。国有企业在法律上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与国家关系方面,也及国家对其采取的特殊政策上,而不是在企业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所以国有企业立法作为市场主体立法的特性已经逐步淡化,而作为国家政策立法的特性却在逐步加强。

笔者认为,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面的法制建设,其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国家投资。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全部或主要来自国家投资。主要表现为国家作为企业的唯一出资人,开办国家独资企业;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同其他一个以上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成企业,这种企业的财产权仍然全部由国家所有。国家授权投资主体通非国有单位或个人共同出资开办企业,如果其中某一国家投资主体的出资在企业总出资中占主要部分,即占50%以上,或者虽然低于50%但实际上控制了该企业的经营决策,各国一般也将其纳入国有企业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于保护国家财产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促进国有企业的经济调节管理职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虽然也有营利目的,或者说一般也为营利,但也有非营利性目的,或者说它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国有企业执行国家计划和经济政策,担负国家经济调节管理职能。三是促进国有企业自身的规范转运,国有企业虽然也适用一般企业法的许多一般性规定,但国有企业同时适用国有企业的特别法。国有企业设立程序较其他企业更为严格、复杂,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需要以政权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进行管理,在许多方面,国家要以自己为一方主体同企业和企业有关各方直接发生各种法律关系。

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困境

一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立法不完备。法律从本质上乃是一种“契约”(contract),其本质意义是交易双方或者多方的一种合意,这种合意主要体现在人们为了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或利益,而把一部分原本属于自己的天赋权利让渡出来,形成规范性文本,作为人们的行动规则。在“社会契约理论”的核心观点里面,法律契约并不是让人们迷失自我,相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伦敦经济学院许成钢教授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皮斯托在2002年提出了不完备法律理论,该理论认为正如“契约”(或者说是“合同”)不可能是完备的一样,法律也不可能是完备的,因为法律这种“契约”也受到立法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法律注定不可能达到完备的程度。现有制度供给的错位性严重,虽然不少地区都出台了有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政策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不管从制度理念、制度设计、制度内容以及操作方法等方面来看,都与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及其切实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立法位阶较低,范围较窄。使得这些法律法规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责任机制缺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缺少专门规定,而各个地区的政策性规定不规范,导致法律法规的协调性不足。这就使得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立法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二是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法制中对重点问题关注不够。以作为源头性的审批核准制度为例,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针对少数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实行核准制。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明确核准的范围、内容、申报程序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透明度。核准制与审批制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数量大幅度减少,二是程序简化,三是政府管理的角度改变。但是,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对于核准的把握及相关规定缺少规范。也就是在源头上就导致了危险。

三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法律监督缺失。在行政执法机关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监测部门拟。因为第一线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行政执法,司法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往往是被动的滞后的。监督检察机关通常仅限于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程序,公安机关的监督将不存在,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往往涉及大量的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极容易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还存在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专门的监督力量,也没有内部监督,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管显得十分分散无序,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表现,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工作缺乏战略认识,文件上或者会议上说起来十分重要,但是实践起来不重要;二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却不到位、一些监督管理的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手,专业化的监管难以实现;三是各项社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管理工作的经费配套不足,监督信息化建设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足。

三、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立法。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立法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首先宪法的有关规定及基本指导思想既是国有企业立法的基本依据,也是国有企业法的重要渊源。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并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其次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国有企业立法的客观依据。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从更高层次上,统筹规划立法,使得法律对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财政、金融、保险等情况,融资发展,价证券发行总规模、结构和投向,财政性建设资金总量安排和使用方向,财政补贴的规模和方向等方面都有规范,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够得到高质高效的进行。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篇5

论文关键词 国有企业 法制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背景及其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使得诸多问题没有纳入法制轨道。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项目过程中,迫切需要有专门用来调整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等方面进行规范。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面的法制建设具有其基本属性。在传统的企业法律形态体系下,国有企业不仅是体现国家特殊政策指向的载体,而且也是《民法通则》等法律所承认的民事主体之一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出于调整产业结构等特殊目的之需要,还保留了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特别企业形态,但是我国的企业形态体系之划分已经逐步过渡到以产权形式、责任承担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为标准,企业形态体系已经主要由公司、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组成。国有企业在法律上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与国家关系方面,也及国家对其采取的特殊政策上,而不是在企业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所以国有企业立法作为市场主体立法的特性已经逐步淡化,而作为国家政策立法的特性却在逐步加强。

笔者认为,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面的法制建设,其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国家投资。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全部或主要来自国家投资。主要表现为国家作为企业的唯一出资人,开办国家独资企业;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同其他一个以上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成企业,这种企业的财产权仍然全部由国家所有。国家授权投资主体通非国有单位或个人共同出资开办企业,如果其中某一国家投资主体的出资在企业总出资中占主要部分,即占50%以上,或者虽然低于50%但实际上控制了该企业的经营决策,各国一般也将其纳入国有企业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于保护国家财产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促进国有企业的经济调节管理职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虽然也有营利目的,或者说一般也为营利,但也有非营利性目的,或者说它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国有企业执行国家计划和经济政策,担负国家经济调节管理职能。三是促进国有企业自身的规范转运,国有企业虽然也适用一般企业法的许多一般性规定,但国有企业同时适用国有企业的特别法。国有企业设立程序较其他企业更为严格、复杂,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需要以政权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进行管理,在许多方面,国家要以自己为一方主体同企业和企业有关各方直接发生各种法律关系。

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困境

一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立法不完备。法律从本质上乃是一种“契约”(contract),其本质意义是交易双方或者多方的一种合意,这种合意主要体现在人们为了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或利益,而把一部分原本属于自己的天赋权利让渡出来,形成规范性文本,作为人们的行动规则。在“社会契约理论”的核心观点里面,法律契约并不是让人们迷失自我,相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伦敦经济学院许成钢教授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皮斯托在2002年提出了不完备法律理论,该理论认为正如“契约”(或者说是“合同”)不可能是完备的一样,法律也不可能是完备的,因为法律这种“契约”也受到立法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法律注定不可能达到完备的程度。现有制度供给的错位性严重,虽然不少地区都出台了有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政策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不管从制度理念、制度设计、制度内容以及操作方法等方面来看,都与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及其切实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立法位阶较低,范围较窄。使得这些法律法规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责任机制缺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缺少专门规定,而各个地区的政策性规定不规范,导致法律法规的协调性不足。这就使得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立法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二是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法制中对重点问题关注不够。以作为源头性的审批核准制度为例,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针对少数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实行核准制。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明确核准的范围、内容、申报程序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透明度。核准制与审批制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数量大幅度减少,二是程序简化,三是政府管理的角度改变。但是,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对于核准的把握及相关规定缺少规范。也就是在源头上就导致了危险。

三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法律监督缺失。在行政执法机关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监测部门拟。因为第一线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行政执法,司法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往往是被动的滞后的。监督检察机关通常仅限于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程序,公安机关的监督将不存在,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往往涉及大量的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极容易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还存在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专门的监督力量,也没有内部监督,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管显得十分分散无序,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表现,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工作缺乏战略认识,文件上或者会议上说起来十分重要,但是实践起来不重要;二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却不到位、一些监督管理的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手,专业化的监管难以实现;三是各项社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管理工作的经费配套不足,监督信息化建设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足。

三、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立法。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立法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首先宪法的有关规定及基本指导思想既是国有企业立法的基本依据,也是国有企业法的重要渊源。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并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其次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国有企业立法的客观依据。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从更高层次上,统筹规划立法,使得法律对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财政、金融、保险等情况,融资发展,价证券发行总规模、结构和投向,财政性建设资金总量安排和使用方向,财政补贴的规模和方向等方面都有规范,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够得到高质高效的进行。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固定资产也在不断增加,并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其单位总资产中占比日趋较重,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计量、入账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转变。目前,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事业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能够得到有效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达到规定标准,且使用时间为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若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相似物资,则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核算。通常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既来自于国家和社会,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其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将国家分拨、社会捐赠或来源于其他方面的固定资产,用于公共事业的建设上,从而为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中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国家拥有所有权、支配权,而事业单位则具有占有权、使用权,并且政府要进行分层监管。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又与企业固定资产之间的差异化较为明显,通常企业的固定资产往往服务于经营管理、产品的生产、劳务的提供等,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无偿的、公共的、非营利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制度比较缺乏,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时候,没有相应的规范支撑。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较为缺乏,又或者虽然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导致其不能有效的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有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从而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作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有些事业单位还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其监督制度还不健全。一是虽然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部门都具有相应的职责,如激励、考核、监督等,但这些部门的权力始终受到影响限制,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监督达不到较好的效果。二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权力分离较为明显,以至于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作用,再加上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其考核体系还不健全,从而使得事业单位不能发挥监督制约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三是从国家层面上看,事业单位监督其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目前事业单位监督的重点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事业单位在购置与配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其监督权利极为缺乏,从而常常发生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与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综上,事业单位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会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最终使得固定资产的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并且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记录不规范

首先,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设起购入的相关资料档案,使得入账信息不全面,从而导致一些固定资产不能够有效的入账;其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不符合其固定资产总账,主要原因在于有些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固定资产明细帐或者是设立的不完整,从而会使得在固定资产审验的过程中,不能辨别其是否完整、真实;再次,事业单位没有及时记录相应的会计信息,如没有及时记录调入、捐赠、更新、维修等产生的资产,没有及时调整报废和处置的资产,没有及时结算和入账建造的固定资产等。最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使得会计信息不准确,以至于不能确切的反馈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使得难以对其增减变化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四)事业单位配置固定资产的方法不合理

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还缺乏相应的综合管理机制。各个单位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沟通,使得各个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流动性不强、调配较少、利用不平衡的问题,最终导致事业单位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首先,其单位领导应该应做好带头作用,不断地进行观念的革新,引导单位员工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强化大家爱护资产、保护资产的意识;其次,单位领导人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快速采取有效的对策,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另外,单位领导人还应加大对固定资产宣传的力度,不仅要积极的组织好资产管理工作,保障其工作能顺利开展,还要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时的沟通,从而使得资产管理者能够实时的将资产管理信息反馈于单位领导,从而有利于加强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现状的了解。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不仅能够使得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得到进一步的明确,还能够限制资产的损耗范围,并且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消耗。与此同时,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实时的评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防范风险工作,以降低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三)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的力度

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的力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监督固定资产的购置、配置过程;另一方面,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审计与管控固定资产,及时的找出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违规固定资产惩处的力度,并将其缴获的资产全部上缴于财政部门;与此同时,单位各部门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并将其责权落实到相应管理人身上,加强监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重视评估绩效工作的作用;另外,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监督的质量,还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从而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其管理过程。

(四)创新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建设会计信息系统

首先,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其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同时,要做好新获得固定资产资料的明细、固定资产变动信息的记录,以及在固定资产报废时,要及时注销该固定资产信息资料,以确保其账目符合实际情况;其次,事业单位加强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可对单位管理运行过程中变动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同时可促进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将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有效管理各类数据资源的目的,从而确保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另外,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责任意识,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账务的完整准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这些不足的地方,是影响制约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笔者提出,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明确其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应该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力度,并加强会计核算的规范,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以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希望通过文章分析,能为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出有益共享。

参考文献:

[1]谢忠东.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2,03:15

[2]董立新.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3:134

[3]区长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3:228-230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篇7

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各项业务开展的物资基础,也是公立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医院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石,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当下,医院必须对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提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优化的措施,为医院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也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竞争领域。面对市场,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固定资产是衡量医院各项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又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成为医院众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标准来看,以我院为例,目前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专业设备;通用设备;家具及其他;图书。

1.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应有的重视

受公立医院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产权是国家的,购买的固定资产也相应的属于国有资产,但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缺乏重视。医院领导普遍存在重医疗技术、重科研、重服务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资产不丢失,至于放在哪里,设备可以产生多少效益往往是忽略的,因此容易出现资产信息不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

2.没有从医院整体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与制度

医院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为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招标采购,财务部门负责总账管理、总务及物资部门负责明细账的管理,而具体的使用部门只负责使用,不参与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室资产台账。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专职管理人员,多部门的共同管理,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脱节,各个部门根据职能分工不同制定各自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甚至出现部门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建立医院内部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医院负责监督检查的审计部门人员配备有限,专业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医院资产配置是否合理,资产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资产的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作为独立于资产管理和使用的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定期对资产的采购情况、使用状况、报废流程以及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措施的探讨

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提高竞争力、拓宽业务范围、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首先,医院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思维,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举措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不仅管理层要重视,并应通过有效的宣传,督促资产使用科室乃至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传达到医院最基层,在医院内部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共识,以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顺利进行。

2.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医院应据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包括固定资产购建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考核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环节的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制度等。只有站在全院的角度建立和规范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才能共同协作管理好固定资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医院构建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人,但是单凭管理工作一方来进行管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制定明确的监督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入出库、管理、折旧、处置、捐赠等工作进行必要的审计,使得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并对所发生的不正常的现象,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进而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规范性得到有效的加强。

4.打造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医院配备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价值差异大、摆放分散,因此打造一个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各个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起来,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了解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将各风险点的控制通过计算程序进行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监督乏力、信息滞后等问题。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各个部门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相互监督,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了,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明确管理的主体,规范管理的程序,严格责任的追究再加上有完善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作支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会不断优化,进而为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作者:冯倩 单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篇8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工作

一、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往往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予重视,造成很多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有些单位的领导认为,购进的固定资产如果不能使用就报废,这种观念的存在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滋生舞弊和腐败,还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管理者在思想上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相关技术手段出发,不断地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上相关制度的缺失和陈旧,忽视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和日常管理,管理者相关责任不明确、不落实等等,已明显地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

对于卫生事业单位而言,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很多时候会发生信息脱节的现象,特别是进行大量数据的统计、核算、分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就会使得数据之间难以充分的共享,数据核算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现阶段,大多数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这就会使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难以长久。

(三)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卫生事业单位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仅仅是纲领性、整体性的规划,没有对具体项目内容进行细化。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只是形式上存在,仅仅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没有实质内容,没有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可操作性,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很多内部制度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不当,相关责任职权不清,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顺利实施。

(四)固定资产缺乏规范化的监督管理

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的起到激励作用,特别是核算考核体系的执行上避重就轻,监督管理的评价机制难以真正的实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就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弊端。监督管理上缺乏严谨性和客观性,监督的过程中很多内容趋于形式化,缺乏及时沟通和协作,监督的真正作用难以实现。管理的内容不够细化,特别是监督效果较差,还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

(五)财务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

由于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招聘的局限性,使得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尤其是财务人员很多都是年龄偏大,缺乏计算机知识,无法把固定资产实行网络管理,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工具,专业知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首先,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认识到固定资产在单位职能中的重要作用,带头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学习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不论是购置还是使用及处置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保证依法合规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最后,卫生事业单位要全员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是单位某一个部门或人员的事情,只有全员重视才能不留死角,真正把固定资产管好、用好,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二)全面推进新技术,完善信息化平台

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办公更加精细化,特别是在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要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实时的固定资产台账,可以针对固定资产实施全程跟踪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固定资产管理更加透明,也可以部门之间相互调剂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要积极推行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把固定资产信息输入信息化平台,既能节省人力核算,也能使相关信息更加准确、便捷,有利于界定相关固定资产的范围,进行全程的动态管理和监管,全面实施网络化,建立资产信息系统,明确相关责任,落实相应的工作权限,运用信息软件形成自动化的电子表格,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质量,最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管理范围,无论是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和报废都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从部门职责、经办手续、处理程序等各方面都要有制度规定。在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明确落实相关的负责人,应该对单位领导、财务和其他部门的管理职权进行划分,应该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环节化处理,比如,在购入审批、使用维护、报废处置及调拨方面制定出详细规定,使各环节都有规可依,因而强化管理秩序,最终实现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具体化。

(四)加强针对固定资产的监管

对固定资产的监管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要落实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人制度。单位可以设置相关监督机构或配备相关人员,或聘请中介机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每年要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检查,将检查结果和考核挂钩,做到奖惩一致,真正发挥出固定资产的最佳效能。监管的实施一定要是全方位的,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责任制,才能更好的保障相关资产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监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防止问题的出现。

(五)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

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鼓励财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对取得相应资质的财务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只有专业水平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才能更加准确,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也可以采取卫生事业间财务人员经验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财务人员管理上应该引进竞争机制,促进财务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变压力为动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使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结束语

之,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也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管理工程,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要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要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创新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预防舞弊的发生,才能使得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晋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探讨[J].消费电子,2014,(13).

[2]彭新.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