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8篇

时间:2023-09-24 10:36:24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篇1

一、加强疏导。学会交流

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与父母分开,容易产生性格问题或心理疾病。据统计,31.2%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63.4%的留守儿童最想和父母说心里话,只有37.9%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这一组数据表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在于心理疏导,要引导他们学会交流,只有通过交流,我们才能清楚他们想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为此,我们唱响留守儿童“交流三部曲”,第一部曲为心理疏导篇,就是全面开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导留守儿童向心理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第二部曲为“爱心父母”篇,就是聘请优秀青年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与心理教师共同制定详细的心理疏导计划,利用课余时间,与留守儿童谈心,关注留守儿童近期发展状况,解决留守儿童需求,引导留守儿童逐渐从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的阴影中走出来;第三部曲为小组帮扶篇,就是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帮扶对象,“逼”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交流动力,从不愿交流到被“逼”交流,从被“逼”交流再到自主交流,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树立榜样,学会自理

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方面强于非留守儿童。为了提高留守儿童在同学中的地位,我们结合校内外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生活自理奖”争创活动。首先,利用本校为寄宿制学校的便利条件,在住宿学生中开展洗衣服、打扫宿舍等比赛,并推荐最优者上台演讲自己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的,如洗衣服的流程、统筹处理家务的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由班主任及生活教师利用周末深入留守儿童家里进行“一日家访”活动,探查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状况。同时,拍照提取一手材料,面向全校学生,在学校宣传栏中展示他们的家务劳动成果,教育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会做家务,学会自理。这一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儿童真正体验到生活自理的成就感,也体味着生活的艰辛,让他们认识到“父母不在,我也能行”。

三、参与管理,学会自治

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自主观念、自尊心很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周班干部“竞聘上岗”制。但是,我们发现在学生中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竞选班干部就是想出风头,就是假正经。对此,我们利用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告诉他们:“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具有竞争意识。通过竞选,你本身会有很大的变化:不再胆怯,敢于表现自我、陈述自己的观点,能够行之有效地处理一些事务……”通过宣传,我们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竞聘上岗”,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竞选中,我们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通过竞争获取班级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岗位。在管理中,我们要求他们学会动脑,妥善处理“说”(指挥)与“做”(表率)二者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偏重“说”与“做”的某一方面都会招致失败:只“说”不“做”,有凌驾于人、高高在上之态,往往会引起同学反感;只“做”不“说”,只会默默无闻,这不是班干部的风范,不会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几周下来,我们发现个别留守儿童情绪反常,原来在“执政”期间,为了管好班级遭到个别学生的挖苦,很是想不通。对此,我们教育他们:“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中会遭受多种挫折,导致失败出现,这并不可怕,挫折只是ψ约旱目佳橛肽ロ拢我们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为一棵大树。”

通过值周班干部“竞聘上岗”的方式,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孤僻、自卑、暴躁、冲动等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因为他们懂得了要管理好他人,就必须管理好自己,只有自己起到模范作用,其他同学才会服从自己的管理。这一方式,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而且提高了留守儿童自治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向前发展。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篇2

一、加强疏导。学会交流

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与父母分开,容易产生性格问题或心理疾病。据统计,31.2%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63.4%的留守儿童最想和父母说心里话,只有37.9%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这一组数据表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在于心理疏导,要引导他们学会交流,只有通过交流,我们才能清楚他们想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为此,我们唱响留守儿童“交流三部曲”,第一部曲为心理疏导篇,就是全面开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导留守儿童向心理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第二部曲为“爱心父母”篇,就是聘请优秀青年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与心理教师共同制定详细的心理疏导计划,利用课余时间,与留守儿童谈心,关注留守儿童近期发展状况,解决留守儿童需求,引导留守儿童逐渐从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的阴影中走出来;第三部曲为小组帮扶篇,就是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帮扶对象,“逼”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交流动力,从不愿交流到被“逼”交流,从被“逼”交流再到自主交流,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树立榜样,学会自理

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方面强于非留守儿童。为了提高留守儿童在同学中的地位,我们结合校内外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生活自理奖”争创活动。首先,利用本校为寄宿制学校的便利条件,在住宿学生中开展洗衣服、打扫宿舍等比赛,并推荐最优者上台演讲自己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的,如洗衣服的流程、统筹处理家务的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由班主任及生活教师利用周末深入留守儿童家里进行“一日家访”活动,探查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状况。同时,拍照提取一手材料,面向全校学生,在学校宣传栏中展示他们的家务劳动成果,教育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会做家务,学会自理。这一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儿童真正体验到生活自理的成就感,也体味着生活的艰辛,让他们认识到“父母不在,我也能行”。

三、参与管理,学会自治

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自主观念、自尊心很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周班干部“竞聘上岗”制。但是,我们发现在学生中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竞选班干部就是想出风头,就是假正经。对此,我们利用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告诉他们:“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具有竞争意识。通过竞选,你本身会有很大的变化:不再胆怯,敢于表现自我、陈述自己的观点,能够行之有效地处理一些事务……”通过宣传,我们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竞聘上岗”,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竞选中,我们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通过竞争获取班级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岗位。在管理中,我们要求他们学会动脑,妥善处理“说”(指挥)与“做”(表率)二者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偏重“说”与“做”的某一方面都会招致失败:只“说”不“做”,有凌驾于人、高高在上之态,往往会引起同学反感;只“做”不“说”,只会默默无闻,这不是班干部的风范,不会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几周下来,我们发现个别留守儿童情绪反常,原来在“执政”期间,为了管好班级遭到个别学生的挖苦,很是想不通。对此,我们教育他们:“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中会遭受多种挫折,导致失败出现,这并不可怕,挫折只是ψ约旱目佳橛肽ロ拢我们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为一棵大树。”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篇3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一般由祖父母照顾,使得这些儿童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造成了心理的扭曲。留守儿童性格往往孤僻,易怒,脾气暴躁,自卑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1.1性格扭曲

父母的爱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缺乏父母的关爱是留守儿童性格扭曲的重要原因。这种生活环境下的儿童,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往往情感变化莫测,极其不稳定。这些不良的心理对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结果是他们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自信,性格逐渐扭曲。

1.2缺乏交际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将影响儿童的日常交际能力。有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一部分是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另外一部分即使是参加了,也表现出不情愿的样子。这就造成留守儿童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大多数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自身发展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1.3学习认知能力较差

父母正确的引导对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学习能力较差,纪律性较差,缺乏自我规范能力。这些不良的行为产生一个恶性循环,当他们成绩不理想时,渐渐地产生厌学等不健康的心理。

2.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自古就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这些留守儿童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加强自身的修养,还可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充分发挥音乐对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音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儿童对于祖国和亲人的热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音乐是培养他们热爱他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各种音乐活动都可以激发留守儿童的这种情感。其次,音乐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更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中国的音乐形式多样,所包含的内容也千变万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最后,音乐教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实现德的教育,使得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音乐有美妙的旋律和优美的节奏等众多其他教学形式不具有的特色,因为这些独特的优势,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让音乐触动儿童的心灵,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3.如何利用音乐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音乐对于正确的疏导留守儿童具有独特的优势,探讨如何充分将音乐教学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效地结合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1改善音乐教学的质量

要想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的作用,音乐活动和音乐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载体。师资的配置和教学课程的设计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对音乐教学的认可程度不高,他们通常觉得音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课程设计中,我们不仅重视丰富音乐的形式,更应该提高教师的质量。在很多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这根本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因此,要想加强音乐在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的作用,我们不仅需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课程,更应该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

3.2使音乐的美育教化作用充分发挥

在新课标的课程设计中加强了音乐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教化作用,例如加入更多爱国、正确的理想设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题材。在同学们学习这些音乐的时候,音乐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讲述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这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的目的。

3.3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合作和信赖的意识

许多留守儿童缺乏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更缺少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他们不相信任何人,养成了这种孤僻的性格。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和信赖的意识。音乐教师应该在儿童欣赏的音乐的同时,加强引导作用,使得学生积极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结合游戏进行教学,鼓励同学积极地参与其中,养成和同学合作的品质。这些都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迫在眉睫,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将影响我们下一代的健康发展。

4.总结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篇4

一、调查了解,建立档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针对学校的留守儿童,我要先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与联系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在什么地方打工等都一一记录在案,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档案。

在把这些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建全后,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观察这些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通过交谈、活动等去发现、分析他们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果有心理问题,分析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心理问题,性格是孤僻还是暴躁,是任性还是自己没有主见等。并将调查资料填入到他们各自的档案中,这样,对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以后的疏导过程中也能够有理有据,不会产生盲目性。

二、开展活动,激发热情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往往很多教师认为心理疏导就是把学生带到自己身边进行谈心,但是学生在学校中的所有活动并不是单单面对教师,他还要面对许多同学、学校的其他人或事,所以开展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热情,才能把学生真实的心理反映出来。要定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跑等能体现集体精神的活动,要想完成比赛,需要他们之间的通力合作,这样,既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又能够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协作、互助帮助,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同时,我还定期开展班会活动,班会让不同的学生轮流主持,而我却退在幕后,先选定下一次的班会主持人,然后让他自己在这一期间发现班级的问题,然后再开班会的时候自己策划并组织。当轮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持时,我会主动帮助他们梳理思路、提出建议,让他们有勇气、有能力办好这件事。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与满足感,从而反哺我们的心理疏导。

三、搭建平台,感受亲情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全发展。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设备,积极为留守儿童创设与父母交流的条件。这样,即使家长不在自己孩子身边,但是因为他们能够经常联系,他们也能感觉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爱护。记得有一位留守儿童的父亲在外地打工,但每周都要与自己的孩子视频通话一次,与孩子交流自己打工的辛苦,并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并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做人等,并经常邮寄一些课外书籍给自己的孩子,来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感觉到虽然自己父母没在自己身边,但是就跟在自己身边一样的感觉。这样的联系一直到小学毕业,这样,父母不仅对自己的孩子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与孩子的父子感情也与日俱增,促进了这位留守儿童的良好心态的养成。

四、教给方法,学会调节

学生如果学会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与其他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不会引发心理冲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当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有时只是一点微小的事情也有可能把矛盾激化,从而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平时,要教给留守儿童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例如,情绪容易冲动的学生我让他想一想后果,或者让别人提醒他;自己受到委屈的时候,我让他们要学会释放怨气与压力,比如跑跑步,到没人的地方大叫一声、找朋友聊天等。这样,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排解方法,就可以减少他们内心的苦闷,减少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冲突,降低他们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篇5

一、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

“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后,就产生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常常情绪低落,孤立无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亲情,让这些儿童在学校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从而使留守儿童体会到老师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他、呵护他。给予“留守儿童”多的亲情、多的关爱和帮助,逐步淡化他们思念父母所带来的痛苦,就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平台

针对“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不良心理,我在班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搭建成长平台,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体会到温暖和快乐。(1)在课堂教学中,让留守儿童多答问、多展示,给予更多的学习空间;(2)在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里,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让留守儿童通过作画、演唱歌曲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坚强;(3)召开主题班会、队会,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对于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地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4)开展“感恩教育”,教育留守儿童每月给他们的父母写一封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增进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心理疏导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篇6

由于失去父母庇护和正常的家庭教育与沟通,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亲情缺失,成长过程处于长期放纵状态,性格得不到良好的规范,心理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思想道德得不到及时的培养,加之教育管理不到位,社会关爱不足等因素,致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着“感情失落、生活失管、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防、健康失保、行为失控”等困难和问题。

1.社会体制不完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土地少、机械化作业以及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固守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得不选择进城务工,并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在不能轻易放弃城市工作机会的同时,又因住房、户籍、就学、升学以及高额学费等因素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致使“带不出”与“回不来”的双重矛盾突显。

2.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到了只能通过进城务工的方式才能生存的地步,他们大多是可以在本乡本土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但他们教育意识淡薄,抱着快速改善家庭生活现状的求富心态,不惜抛家弃子,背井离乡,疲于赚钱。在经济方面小有收获的同时,他们放弃的是对孩子的监护,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对子女的关爱、沟通和教育,造成的是孩子在成长初期就已感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

3.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经调查,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一些优秀教师选择进入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教学或应聘到外地城市生活,使得农村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明显不足,老师素质参差不齐,致使部分农村学校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理念,将有限的师资还是放在了追求升学率上,升学必考科目是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对象,而道德、情感、心理、安全、法制等方面却疏于管理,流于形式,留守儿童在得不到家庭情感交流和教育的同时,又一次失去了学校对他们思想行为梳理和引导的机会。

4.监护责任不到位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不可忽视的原因。调查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多数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抚养,少数寄养在亲属甚至朋友家中。由于体弱多病、年龄差距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重养轻教,基本都是限于照顾孩子的吃穿和冷暖,而对于孩子所想、所需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出现了问题往往有的是包庇、怂恿,有的是打骂、体罚,造成孩子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成年。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生存、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以政府为主导,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一是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以及各部门的日常实际工作相结合并纳入全年工作考核目标,为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难题,不断提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由宣传部、教育局、妇联、团委组织牵头,通过媒体及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共育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学校,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留守儿童。设立“留守儿童帮扶基金”,专门用于对成绩突出和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奖励和慰问。三是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农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计划地开展“留守儿童寄宿制工程”

或者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宿舍,配备专门的生活(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四是政府、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建立教师队伍补充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工作交流制度,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师资短缺及部分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五是文化、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篇7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6年5~10月入院疗养的男性基层军官149人,年龄26~38岁。健康疗养护理98人,三级疗养护理51人,疗养期13~15 d。

1.2方法于入院后2~3 d及出院前对基层军官进行SCL-90量表的评估,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次评估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干预后较干预前各项因子得分均有所降低,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差异显著(P

3讨论

基层军官到疗养院后远离工作环境,精神压力较少,加之与妻子儿女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这些因素本身就能放松心情,但疗养期间的心理干预能更好地帮助基层军官缓解紧张感,使基层军官及其家属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

3.1团体心理疏导与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基层军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产生的心理困惑具有共性。为此,我们在疗养员中开展了“相互认识”、“走向信任之旅”、“课题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历程”等形式的团体心理疏导。使大家在团体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宣泄消极情绪,得到安慰。同时,大家交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提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1]。

通过团体心理疏导,基层军官及其家属与医务人员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为个体心理疏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利用与基层军官年龄相仿,职务与阅历相近的特点,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引导他们倾诉自己的苦闷,对他们的精神压力认真倾听并表示理解,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舒缓紧张感,对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则鼓励他们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2]。

3.2家属的情绪调控与军官的心理护理相结合由于基层军官常年工作生活在连队,家庭的主要负担都压在家属的身上,这使基层军官常感到愧疚。而家庭又是基层军官最密切的社会支持,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军官的心理。因而,我们通过“赞美妻子”、“一个军礼”、“军嫂座谈”等形式,给基层军官一次肯定、鼓励妻子的机会,调动军官家属的积极情绪。我们还经常和基层军官交流与妻子沟通的方式,积极做好家属的情绪调控,使其以平和的心态给基层军官以安慰和支持。我们还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美容、衣饰色彩搭配等知识讲座,以提高基层军官家属的生活情趣。

3.3儿童的身心愉悦与家庭的轻松氛围相结合疗养期间,我们为基层军官的孩子开设了儿童乐园,使他们得到妥善的照顾,还增加了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婴幼儿的喂养、儿童心理成长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随时提醒基层军官及家属对孩子多使用鼓励性语言,避免使用刺激性、伤害性语言,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要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利于儿童的身心愉悦,促进家庭的和谐。我们还经常以家庭趣味运动会、海边拾趣等形式增添基层军官的家庭乐趣。

参考文献

1宋华淼,张鹏.军人心理疏导理论与方法[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57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式篇8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家庭问题,更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已经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究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势在必行。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下三方面着眼:

一、关注留守儿童生活

现在普遍现象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后,其子女一般委托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照顾,更有甚者,极少数父母在学校周边租赁一间房子作为孩子临时的家,根本无人监护。这样,留守儿童的生活规律、质量得不到保障。

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在社区或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或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聘请有经验的生活老师,科学、合理地安排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并科学指导,培养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让他们尽快达到自立。“留守儿童之家”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添置诸如电话、电视、VCD、音响、象棋、扑克等必要的设备设施,让他们业余有所玩,有所乐。让每位留守儿童每周至少与父母通一次电话,与父母交流沟通,汇报学习、生活、思想情况,跟父母经常保持密切联系,避免因时空距离造成疏远父母,从而导致亲情的缺失。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

留守儿童的学业大多成绩平平,学困生比比皆是,优异者凤毛麟角。为了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跟上大部队,不落伍,任课教师在他们身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时要精心设计,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催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老师要牢记使命,通过调查了解,弄清留守儿童中不良的行为品质,然后对症下药,制订出科学有效的策略,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再次,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老师经常深入留守儿童学习之中,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并适时给以帮助,让困难及时得到解决,不让他们吃知识的夹生饭。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