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基础临床护理8篇

时间:2023-09-25 11:18:38

基础临床护理

基础临床护理篇1

关键词:高职护理;基础医学;临床护理;课程融合;课程改革

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30年的空白,给社会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护理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种技能教育。这种观念严重地影响了护理学的发展。不少护理教育工作者通过外出考查、国内调查均已提出我国的护理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有国外护理专家评价中国护理教育落后于美国50年。而学科要发展,教育需先行。因此,要促进护理学的发展,必须进行护理教育改革。这是所有护理界同仁所公认的。随着新的健康观的形成,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卫生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的紧缺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护理专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健康维护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方面的定位比较模糊,没能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其次,课程内容体系为医学本科的压缩版,仍然沿用传统的老三段结构。第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第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偏重理论教学。第五,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和落实。第六,教材内容陈旧与21世纪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得以实现。近几年,我国的护理教育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我国的高职护理院校正在积极地进行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在目前的高职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基础医学课程都作为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先期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现代护理改革一致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应该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王娟等人调查发现,在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和原则上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应该为护理专业服务,强调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学习、临床应用相联系。目前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两步走,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结束后,再开始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存在内容重复、分散,学生易遗忘及思维片面等问题,临床护理课程教师往往要在授课过程中,花大量时间复习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我院针对现状对高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为了改善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相脱节这一现象,我院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打破学科界限,根据人的整体理念,试点探索按“人体系统”来设置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密围绕现代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及护理专业特点将原有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方向班级中选择1个班进行试点,将课程体系的组织结构从传统的“基础—专业—医院”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人体系统来设计课程体系。即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五官科护理、传染病护理等课程有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同时进行工学交替,课程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实现同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减少了传统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重复教学,缺乏内容整合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护理知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按系统进行教学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和临床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我院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制订和完善、教材编写、工学交替的实施等各方面做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将对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系统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经验,对于改变我国目前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护理教育差距较大、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现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院建立了全方位的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体系

基础临床护理篇2

【关键词】基础护理 医院文化 角色转变 激励 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药收入比例的缩小,传统的“重医疗轻护理、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等观念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自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及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相关服务规范以政策性文件出台后,我院从基础护理管理上下大功夫,运行以来,患者对医院的医护满意度由原来的92.1%上升到97.3%,医疗护患纠纷明显下降。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就加强临床基础护理服务,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策略。

1、要从加强基础护理服务管理入手,把临床护理和常规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护理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护理服务的科学实施是目前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基础护理服务往往是患者直观感受、且是医院良好形象的体现,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容易忽略、甚至是不屑去认真做的事情。因此要从强化管理入手,明确分级护理管理责任制,护理部要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分析医院基础护理服务管理和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基础护理试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分级管理责任制;护理管理者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贯彻、督导的作用,要努力改变医院“护理配置不足,护理文书繁杂,工作任务繁重,基础护理服务难以满足患者需求”的不良现状,减少护患矛盾,使患者对医疗水平整体满意度明显提高。

2、要倡导有科学理念的医院文化,建立有特色的护理工作新模式。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和精髓。优秀的医院文化不仅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约束性,更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旦确立,便会呈现潜在、稳定、持久和广泛的作用[1]。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开展临床护理管理,就是要建立独特的医院文化,要有国际化的先进护理理念,这将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来保障促进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要从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宣传入手,既取得公众理解、又争取政策支持。

医院医务科、护理部要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需求,积极配合医院协调各个科室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再集中、再调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辅助科室的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重归护理岗位,改进护理排班制和工作流程;要实施护理人员绩效工资并实施考核,绩效要倾斜到临床一线,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3、要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护理工作者,引导医院全员护士角色转变。面对角色新改变,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我国首次将护理教科书中有关的基础护理内容上升到政策性高度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基础护理工作规范》和《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试行)明确了护理工作方向、更新了护理服务理念,让护理人员了解当代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做些什么?要注意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目前医院招录的非在编护理人员较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需要系统的培训,才能达到基础护理工作规范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护理部举办多期加强工作责任感、医德感、和患者的亲密感及良好沟通的技巧和适宜方式的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将有助于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

4、要建立基础护理服务的情景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情境管理模式”理论认为我们在管理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而改变我们管理的方式。要建立情景管理模式,进行因势利导, 比如我院开展的“优质基础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选择了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较多的神经内科、骨科、烧伤科作为第一批示范病区,为患者提供无陪护服务,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理组组长负责制,床位护士、辅助护士和护理员协助配合,护理员工作为护理人力不足的补充,不同层级的护士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取消一般患者护理记录,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深入病房,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根据护士执行愿意程度,采取参与、支持、授权、命令四种领导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5、要建立适宜医院管理的规范、监督、考核的新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制定标准、执行标准是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不论推行任何形式的质量管理模式,都是以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为基础展开的,都要重视标准化工作[3]。护士长每日负责常规工作及各项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和执行标准情况,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周按本院制定标准检查一次和不定期检查,基础护理试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适时进行督查、考核、研讨、评价,鼓励一线医务人员注意发现医院设施、流程安排、制度实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挖掘工作中的良好建议[4],以促进基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扩大基础护理示范病房工作,达到全院推进。同时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试行)》的要求的标准,制定“入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收集、整理、和归纳“ 调查表”新反馈的患者的建议,修订医院的基础护理细则,改进护理工作。

参 考 文 献

[1]窦文建.浅谈医院文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

(5):10-12.

[2]滕志香,兰迎春.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3):156-160.

基础临床护理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 基础教学 实践脱节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6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时展,务求跟上发展的速度,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与社会脱节。连病毒都会不断变异,以至于人类非常重视身体健康的问题,医学学科也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在护理教学上和临床实践上出现的脱节问题,是一个让大家都觉得相当困扰的问题。也许护士可以在书本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又是否能够得到运用,又或者护士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上是否遇到过一些问题是在学校没有学到的呢?毕竟现实有很多问题是我们无法把握的。这就要求需要解决两者脱节的问题。课本知识不能一成不变,教学的模式也不能依旧单一,在实践上也不可以马虎了事。只有保持各方各面的先进性,才能够适应整个教学和临床发展。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自从有护理学开始到现今,这些知识就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但是我们在教学上又是否有跟上了节奏呢?

目前只有很少临床的护士是经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都是中专卫校毕业,他们更重视的是在技能上的实际操作,这样就存在理论知识上的缺乏,这样的教学就会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不适应整个教育时代的发展,于是就出现脱节的现象。作为一个护理教学者,本来就是有责任通过各方面的再学习和对各方面知识的研究去教导学生,但是这样的师资相对不足,很多教学者会存在一种情况,就是把一本书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忽略了整个时代在进步,但自己却还停留在以前,他们把在现实情况下基本要懂得的操作不断重复教授但忘了更新,所以这就很明显存在局限性,本来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就比较少,而且他们接触的是管理层的工作。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的标志就是人类的素质教养,全民的素质甚至影响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思想、职业等等,在一些调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一线临床工作上的护士人员普遍存在敬业精神的缺失,这样会对积极性造成影响和会减少对知识的追求。

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针对师资缺失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来落实解决,解决的途径就是护士人员要继续接受教育,继续教育有助于发掘人才,这也是一种适应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的需要的教育方式。然后,需要完善的是护理教学的体制,不管中高等的护理教学,都要与现代先进的教育模式结合,让护士能够有新的思维模式,尽可能发掘出护士的各种潜能,这样,护士的主动创造性才会更大可能地被激发出来。护理学的继续教学,包括在知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各阶段相互结合,根据不同医学发展的需求,能够做到拓展训练的创新,让护士的素质得到重点培养,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一步在护士人员的继续教育体制上追求多方面上的层次化,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护士人员,对他们进行不同学科知识的教授,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培训知识和考试标准,务求有更完善的考核标准和教学管理体制。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和鼓励中专教育的护士人员去积极参加大专和专升本或者专插本的继续学习,在人文学科和基础知识上有所不足的,都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得到补充,那么就可以加强培育护士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对本行业的专业精神。

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实训。可以做出多一些在医院实习的安排和实训课,让学生多动手,在练习的时候让学生可以跟老师讨论,老师也可以随时指导学生,改变一直以来的由老师示范教学再由学生模仿的模式,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就把整体的护理融于实训中,让实训更加有趣,另外还融入素质教育,让就业的竞争力得到大大的提升。要有好多教学,就要有优秀的教学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耐心教导学生,同时对工作要认真有热情,这样的话可以更好完成教学之余也可以尽量避免错误和纠纷。针对出现脱节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做出相应的措施,这就可以更好地解决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脱节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5,(6):593-594,605.

[2]彭华,贺连香.基础护理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5-7.

[3]杨晓莉,苏永静,顾妙娟.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04,(2):75-77.

[4]王爱红.实习护生基础护理技能规范性掌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8,(23):36-37.

[5]周蓉.探讨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与教学操作考核的差异[J].护理研究,2009,(24):2228-2229.

[6]叶巧玲,吴卓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10):27-29.

[7]付春华,苏静,张俊红,裘小霞.护生基础护理实习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12):30-31.

[8]邱志军,李贞.整体护理理念在护理专业学生课堂教学与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8-20.

[9]原鲜.加强护理实训教学 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66.

基础临床护理篇4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临床实践;脱节问题

随着近年来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教学模式也在随之不断的进行改善,以促使理论教学更加适合临床实践的需要。部分调查资料显示,护理专科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反应临床实践操作同在课堂上学习的护理理论知识存在不一致现象;部分临床见习负责教师反应,学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过于繁琐机械,部分内容已经被淘汰或不适用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教学同临床应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本次研究通过对本地医院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调查,旨在对基础护理教学同临床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提出问题

1.1 教学现状

随着护理教学的不断发展,不断有新的知识和内容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是仍与临床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基础护理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该专业特点在于有较多的实际操作内容。在《护理学基础》及《新编护理学基础》中,均保留有近80项护理操作内容,因此基础护理教学的重点仍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1.2 临床现状

对本地18所级别不同的医院进行80项临床基础操作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2.1临床基础护理操作的应用情况,见表1.

表1 80项基础护理操作的临床应用结果

类别 例数 临床应用 非临床应用

基本操作项目 26 22(27.75%) 4(4.75%)

临床护理项目 11 9(11.5%) 2(2.25%)

治疗护理项目 36 31(40.25%) 5(4.75%)

抢救护理项目 7 7(8.5%) 0(0)

总计 80 69(87.5%) 11(12.5%)

1.2.2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人员的情况 见表2.

表 2 69项基础护理操作的技术人员情况

类别 护士 医生 其他人员

基本护理操作 14(20.92%) 0 8(6.83%)

临床护理操作 2(2.65%) 0 7(8.85%)

治疗护理操作 23(31.25) 2(2.44%) 6(7.56%)

抢救护理操作 4(5.35%) 3(3.15%) 0

1.3现存问题

1.3.1部分过时操作技术仍在被讲授

当前临床应用的很多设备都已革新,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简化了众多护理操作。但是目前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扔在按照过往内容进行操作讲授,使得众多已经被淘汰的操作项目还在课堂中出现。

1.3.2护理教学程序繁琐,过于机械

随着一次性护理用品的出现,使得护理操作中的许多中间环节大大简化,但是护理教学仍旧按照原有的操作程序进行讲授,使得课堂同实践脱节。

1.3.3部分课堂内容并不进行临床操作

目前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大部分清洁护理操作均是由家属完成,使得护士所需进行的护理操作项目大大减少,因此造成许多教学中讲授的患者卫生清洁护理工作基本不会再临床出现。

1.3.4部分内容不属于基础护理范畴

部分抢救性和治疗性的护理操作主要是由医生完成,而护士在其中主要起着协助的作用,但是这些内容扔被在课堂上作为护理专业的教授内容。

2 问题分析

2.1被淘汰的护理操作项目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医疗设备不断得到革新[3]。目前大部分医院均配备有齐全的护理设备,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对某些操作项目,如电动吸痰、氧气吸入等已实现管道化和中心控制,但是在教学中仍是以人工操作为讲授重点。因此,教学内容应紧跟临床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

2.2护理操作机械繁琐

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教学在结合临床需要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规范进行护理操作的讲授。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应用护理操作流程图来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护理操作的正确次序。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受到医院的实际条件的制约,应该在操作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变通,以期最好的完成护理操作。同时,护理教学只能对临床操作中的一般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对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无发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求学生不断进行自身解决问题的护理思维的培养和强化。在护理教学中,繁琐的教学程序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则需要更具实际要求进行调整,不能僵化。

3建议和对策

3.1 不断更新教育者的观念和知识

在实施护理操作教育时,要求教育者很除了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外,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护理教育应该同医疗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教育者应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以便于将临床应用中的新技能、新器械及时向学生介绍,以培养更加适合临床护理的新型护士。

3.2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走进病房,同病人进行实际接触,使课堂教学同临床实践牢固结合。

3.3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完善教学基地的建设,实现现代化和标准化,按照医院的具体要求来建设教学基地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以保证学生在教学基地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尽早融入实际医院工作的节奏。

综上所述,改进护理专科的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对于实现基础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涛.论护理临床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67

基础临床护理篇5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实习前基础护理培训

临床实习是护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护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阶段。护生从学校走进医院,面临环境陌生及角色的转变,操作技能不娴熟,一时难以适应。为使护生进入医院后尽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以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在培训过程中如何让护生既能融会贯通分散的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还能在整体护理思想下运用护理程序去思考解决患者的问题,真正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这是在培训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模式更强调的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正确无误的练习与考核,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好地相结合,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将该理念引入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临床医学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路径式教学法。本研究尝试将cnp模式引入到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利用该教学法系统性、多维性、动态性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实施方法

2012年6月1日至15日,80名2009护理“3+2”高职实习前护生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实验组实施cnp教学方法,落实cnp教学要求:

第一,明确培训项目,根据培训目标结合临床,筛选临床典型案例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第二,学生科学分组,各选一名组长。

第三,培训前一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各组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第四,根据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自主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示教、指导,学生练习。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其中临床技能操作70分,理论30分,对比两组成绩。

从两种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以看出,实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详见下表。

1.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了护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必须要自己动脑思考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许多学者认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靠“刻意的训练”。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导向,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其中融入了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程序、专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模拟演练中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护生去分析和评判,从而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临床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护生主动学习能力

cnp教学法以图表形式细化了培训内容和目标,护生清楚地知道每种案例每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和时间要求,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护生在传统培训模式中的被动地位。并且临床护理路径图让护生明白什么时间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具有预见性。加之临床知识及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融会贯通,也大大增加了护生的自信心,从而真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性。

3.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护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

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不仅强化了临床护理技能,更让护生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体验到医院实际护理的运行规律和制度,从而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个

面的了解。这样不仅缩短学校与实际临床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另外,这也是培养和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素质与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4.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充分体验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下,完成整体护理的过程

在实习前培训这个阶段,护生已学完所有的临床课程,但他们在知识整合与融会贯通方面欠缺,致使学到的很多知识处于闲置状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利用护理路径可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各种健康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教学,在模拟解决患者实际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在评判性思维下,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将分散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完成整体护理,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胜任力,从而为更好地走进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2]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

基础临床护理篇6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实习前基础护理培训

临床实习是护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护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阶段。护生从学校走进医院,面临环境陌生及角色的转变,操作技能不娴熟,一时难以适应。为使护生进入医院后尽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以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在培训过程中如何让护生既能融会贯通分散的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还能在整体护理思想下运用护理程序去思考解决患者的问题,真正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这是在培训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模式更强调的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正确无误的练习与考核,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好地相结合,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将该理念引入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临床医学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路径式教学法。本研究尝试将cnp模式引入到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利用该教学法系统性、多维性、动态性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实施方法

2012年6月1日至15日,80名2009护理“3+2”高职实习前护生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实验组实施cnp教学方法,落实cnp教学要求:

第一,明确培训项目,根据培训目标结合临床,筛选临床典型案例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第二,学生科学分组,各选一名组长。

第三,培训前一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各组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第四,根据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自主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示教、指导,学生练习。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其中临床技能操作70分,理论30分,对比两组成绩。

从两种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以看出,实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详见下表。

1.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了护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必须要自己动脑思考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许多学者认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靠“刻意的训练”。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导向,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其中融入了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程序、专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模拟演练中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护生去分析和评判,从而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临床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护生主动学习能力

cnp教学法以图表形式细化了培训内容和目标,护生清楚地知道每种案例每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和时间要求,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护生在传统培训模式中的被动地位。并且临床护理路径图让护生明白什么时间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具有预见性。加之临床知识及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融会贯通,也大大增加了护生的自信心,从而真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性。

3.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护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

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不仅强化了临床护理技能,更让护生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体验到医院实际护理的运行规律和制度,从而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个

面的了解。这样不仅缩短学校与实际临床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另外,这也是培养和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素质与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4.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充分体验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下,完成整体护理的过程

在实习前培训这个阶段,护生已学完所有的临床课程,但他们在知识整合与融会贯通方面欠缺,致使学到的很多知识处于闲置状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利用护理路径可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各种健康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教学,在模拟解决患者实际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在评判性思维下,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将分散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完成整体护理,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胜任力,从而为更好地走进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2]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

基础临床护理篇7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采用新型的基础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取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之后,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在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妇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27-02

最近几年,医疗科技的进步使医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健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安全事件呈增多的趋势[1]。不过只要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以及不断进行沟通,相信护理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为了能够探究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此我院做出以下研究,选取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采用新型的基础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取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之后,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岁,病程在1~5个月,平均病程为2.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丰富基础护理模式内容。对于腹腔镜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对其阴道进行护理,在手术后,由于患者全身麻醉插管,肩部有疼痛的感觉,因此,①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洗漱,以及置尿管护理。②协助患者翻身,告诉其有效止咳的方法,与其进行交流沟通。

1.2.2制定护理工作的层级管理制度。由护士长,主管护师等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各项护理管理制度,质控标准,以及质量标准进行制定,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并由医务管理人员对护士,和护士长进行定期进行行考核和检查,在检查时,一旦发现问题,则必须对问题进行立刻纠正。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督查[2],做到奖惩分明,在工作质量上形成竞争机制,从而来促进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加强学习的力度。

1.2.3建立妇科护理缺陷讨论机制。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防范意识。护士长需履行督促和管理的职能,对差错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和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以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对护理工作,确保护理的安全。

1.2.4召开妇科专题会议。因为科内新上任的护士,工作人员的变动,还有妇科护理工作内容的增加,所以医院应当定期展开妇科专题会议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错误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并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在临床医学上的重要意义,基础护理就如同桥梁意义起着连接护士和患者的作用,因此护士在护理妇科患者时,必须要有耐心,细致进行护理。

1.2.5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平时做好分级督促制度,做好各种护理的记录,并制定各项出奖惩的具体措施[3]。如有违反操作规则的人员,则应当对其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这样使得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

1.2.6对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护士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养,培养起工作责任心,规范病历书写,以新的护理观念,动向,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3统计分析。在统计方法上使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P≤0.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变革,人们不仅在追求着物质上的生活,也在追求着一种精神层次的满足,因此人们对医疗的服务的质量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在医院内要享受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而所谓的人性化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工作态度的转变,即要以人为中心,以患者为本[4]。主要是指医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替病人着想,关心病人。

采用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对护士工作的影响,①避免护士在工作中的遗漏。②降低了护士在工作中的医护矛盾,同时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③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水平。④提高护理合格率。

综上所述,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念湄,李武平,孙艳平,等.注重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调查的导向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691-693

[2]赵曙光,李晓予.用理念指导护理实践,从实践中升华护理理念[J].护理杂志,2003,20(6):66

基础临床护理篇8

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临床应用护理基础知识的调查问卷》,对来自全省不同的5所护理专科学校的学生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及分析。

结果: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掌握率88.89%)明显高于对护理理论的掌握水平(掌握率22.2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护生自觉温习护理基础知识积极性不高(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经常温习率分别为35.80%和44.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高于护理理论,现阶段临床带教仍局限于临床治疗本身,对病人整体关注不够;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有待增强,带教能力有待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态度有待端正;实习期间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护生 实习阶段 护理基础知识 掌握水平 数据收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4-02

护理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两部分等。随着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尤其是整体护理概念的提出,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仅强调治疗操作本身,更要注重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整体护理关怀。实习阶段护生是将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有关护理基础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护理临床带教的现状,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供可商榷的建议和帮助,以期最终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和临床带教能力。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12年3月至4月对来自全省不同5所护理专科校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0名,女生80名,本科生60名,专科生40名,年龄20~25(22.4±2.4)岁,均为高中起点,在院实习时间2~10月不等。

1.2 方法。自行设计《临床应用护理基础知识的调查问卷》并通过护理专职教师审核,内容包括三组,每组由分别针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两部分问题组成:①第一组问题调查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掌握情况(分别由多个问题组成,调查结果取各问题正确答案数算术平均值);②第二组分别调查带教老师是否经常强调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应用;③第三组分别调查护生本人在实习期间是否自觉温习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问卷发放后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回收率81.0%。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描述和X2检验。

2 结果

2.1 护生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和掌握水平调查。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明显优于对护理理论的掌握,但同时结果也显示,临床带教老师对这两部分内容的强调率均不高,护生温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亦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实习阶段护士急于学习临床各项治疗操作和护理技能而忽视了对护理理论的再学习。

在医院实习过程中,笔者感到做基础护理的机会远远大于对病人自身病情发展的观察。由于临床工作中病人较多,而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因此临床护生在临床工作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大部分时间是从事基础的护理,参与治疗操作实践机会多,而且技术操作重复性强,长期锻炼下来,轻车熟路,对操作规范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同时,正由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护生临床观察病人病情进展和评估病人状态的时间将大打折扣,加之某些带教老师对护理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护生耳濡目染,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自身对护理理论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片面认为只要会操作便能做好护理工作,评估病情和心理状态的作用不大,因此护生不大主动去学习,这样便没有了理论学习的途径和动力。长此以往,护生对护理理论的认识也就逐渐模糊起来。

(2)临床一线由于护士缺编,部分带教老师护理理论掌握不扎实,导致临床带教计划不能落实。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缺编,带教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即使想认真带教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护理实习教学过程容易出现教学计划不落实[1],护生很大程度上机械听从老师的吩咐去做各种琐碎的事情,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另外,由于部分带教老师学历层次较低,自身的护理基础知识尤其是护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和丰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带教水平。

(3)部分护生对自身职业认可度不高,主观上不愿意主动提高理论修养。

由于历史原因影响(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护理工作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2],许多护生对护理工作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因此自主学习护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去翻阅书本,很少温习基础理论知识。

随着医学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建设与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队伍以中专学历为主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3],因此,我国正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力争同世界护理教育接轨。与传统护理教育相比,高等护理教育的优越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尤其包括对其心理和情感的关怀,这不应只停留在科研阶段,更应该体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和作用。而此次调查结果以非常明确的信息告诉我们,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以护理操作本身为主,以护理评估和护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个性化护理仍徘徊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以致于带教效果欠佳,护生对自身职业认可度也不高,结果十分令人担忧。

虽然改变护理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而若能够在方法和态度上改进,相信上述现状会有所改观。笔者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合理安排实习进度。可适度减轻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强度,有时间和精力为同学讲授基础知识。②提高带教老师的学历层次和能力,做到自身有丰富的理论资源向学生传授。③正面引导护生,增强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专业信念和出色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对护生施以正向引导[4]。④提供机会让护生参与查房,详细了解病人进展情况,带教教师可适时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理论联系临床,献计献策,对护理方案的实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彭向阳,王曾全,何秀花.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反馈性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27-28

[2] 黄白桦,尚春秀.护理大专本科学生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9):662-66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