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8篇

时间:2022-06-08 21:55:14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国际水泥市场;市场开拓定位;长效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626;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222-02

1 国际市场形势的初步判断

近年来,全球每年新增水泥产能保持稳定,水泥需求不断增长,但不足以消化富余产能,全球总平均水泥产能利用率大多数处于70%至80%之间。现今世界水泥工业有两个普遍的变化趋势:第一是其产能利用率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约从75%以上降为70%以下,表明全球水泥供给量呈富余状态。第二是熟料系数都在降低,降低水泥的单位碳排放量已为大势所趋。2017年国际水泥市场形势依然严峻,无论从世界经济大环境分析还是从水泥行业固有的循环周期来看,水泥投资市场都没有明显起色。经过十几年大面积或局部热点的投资建设和产能释放,中东、东南亚部分市场的产能已经饱和甚至过剩。因为长期以来没有多少新项目,造成竞争异常激烈,承包商的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而近年来水泥行业的后期服务市场一直稳中有升,现有生产线的运营管理、备品备件供应以及生产线升级改造方面都有比较稳定的市场。

2 国家宏观政策利好分析

虽然国际水泥投资市场持续低迷,但近年来国家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给工程承包商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有广阔的基建空间;“一带一路”倡导与相关国家进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自贸区建设等。在国际产能合作中,既可以卖设备,也可以卖技术,还可以合作投资,共同经营。深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海外工程市场将释放巨大的活力。伴随着政策和资金支持,国际工程将迎来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应积极把握机遇,研究市场特点及适宜的项目形式,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3 国际工程公司业务定位及优劣势分析

3.1 业务定位

作为国际水泥工程承包商,随着业务不断发展,由工程承包业务向上下游延伸、拓展,定位可逐渐发展为集投融资业务、EPC工程总承包业务和运营服务业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供应商,提高竞争力,通过资本运作突显优势。

3.2 优劣势

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建材领域。经过数十年的成长和发展,在工程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以下显著优势:施工设计及管理经验丰富,市场开发及商务运作能力较强,通过不断的完善提高国际化的资本运作能力,较为成熟的风险防范意识。也通过不断地积累锻炼出了一批具有过硬技术和商务能力的人才梯队。然而,长期从事水泥行业的工程总承包,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行业比较单一,如果水泥行业不景气,我司的整体发展受行业影响较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够强劲,抗寒冬能力主要看是否有在执行项目。另外,项目多集中在水泥行业,对水泥以外的行业虽有涉及,但是并不深入。急需业务多元化发展,增加业务范围,扩大业务领域,更多的涉及到电力、水务、基础设施如房建和道路等行业中去,从而实现公司的多元化定位和发展。工作改进方面,加大市场投入力度,进行全员市场开发,从水泥和非水泥行业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市场,在已有水泥项目地区,开发非水泥业务。对于我们熟悉的市场,落地生根深耕细作,在非水泥领域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市场开发的中标率较低,主要是报价策略受到成本核算的影响比较大,核价工作还不够准确到位,对于水泥行业的核价虽然有比较成熟的体系,但是还需要在准确性上下功夫,核价的方式方法需要结合市场行情,且要在工程量上下功夫。对于非水泥行业的核价就更显得生疏和艰难,甚至对于非水泥可套用的定额计算经验都不足。在这方面需要加强。

通过以上可看出,企业需要建设运营一体化和业务多元化的模式,克服水泥EPC工程比较单一的运行模式,业务不局限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EPC工程领域,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4 市场开发及实施策略

4.1 实现全员市场开发

调动各驻外分公司,现场部的积极性,增加市场开发人员或设置专职市场开发人员,负责市场开发工作,为市场部提供信息;积极参与项目所在国市场开发活动,如展会,论坛等;积极与当地使馆、经参处取得联系,在工程领域获得他们的支持。尤其是非水泥行业,会遇到行业协会的限制,需要从经参处获得支持;积极和其他中资企业单位保持沟通交流,共同寻找机会,做大市场份额;培养市场开发的意识,从市场开发的角度看问题,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其实就是市场开发的过程;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加强总结,开发和执行工作融会贯通,提高市场开发规避风险的能力,提高项目部开发的意识以及遇到合同变更的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水泥行业的市场开发

在新项目较少的情况下,主要战略是重点跟踪大客户项目、从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保持和老客户密切沟通,及时了解老客户的各种需求,动态,及时处理客户的抱怨,增强客户的认可度,忠诚度,从而通过老客户可以介绍一些新的客户,成为我们免费的宣传员。通过对老客户的拜访扩大交往的V度,结识新朋友,耳听八方,捕捉信息,开拓新市场;对接触,搜集到的大量信息,需要从中筛选出有用的分类整理、归类、以方便快速查阅,分析总结,并从其中发现可能的商机,及时进行挖掘,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及时沟通、紧密配合;积极参加目标市场的水泥相关展会,以加大公司在当地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了解当地行业最新动态、增强和当地同业的交流、加深与产业上下游其它领域的联系、深化潜在客户和供应商对公司的认识。展会结束后,整理展会中获得的客户信息,归纳并区分优先级,向重点客户致电或发电子邮件,保持常态联系;针对客户的回信及时复信,寻找潜在项目信息和后续合作的可能性;在出差或平时工作中注重寻找发现能提供有效项目信息的人或跨国咨询公司等特殊资源,与之建立有效的沟通。如能找到合适的,能够帮助获得第一手的信息,有助于合同的签订,特别是初次进入全新的市场和领域;需要大力开发备件和运营服务业务。备件和运营服务业务规模小,项目分散,合同额低、风险也低、利润高,且可以遍地开花,如果这块业务能做起来,业务量也相当可观。

4.3 非水泥行业的市场开发

非水泥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我们可以开发的行业、项目、地区,也就是我们能做什么?跟谁一起做?在哪里做?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发和执行非水泥市场我们需要学习和准备什么?

作为有丰富海外经验的工程承包商,开发非水泥项目需要立足工程承包,向水泥工程相关行业辐射,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扩大自己的业务领域。积极开拓的非水泥业务中可涵盖了电站、输变电、输水管线、民用建筑、道路桥梁、钢结构工程、水处理工程等方面。

市场开发一方面要找到项目信息及客户资源,这其中我们需要更好的维护现有的客户信息,在已经有过执行水泥项目经验的成熟市场里进行非水泥市场开发。对于我们不熟悉的国家,我们需要多参加展会,开发,拓宽我们的信息面。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找到具有一定海外项目执行经验的与我司能够优势互补的合作单位,通过不同模式的合作方式――总分包、联合体、合资公司等形式进行合作,一起开发非水泥业务。国内也同样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希望走出去,但是苦于海外执行经验少,也没有足够的客户资源,我们要从中筛选,适合我们的合作伙伴,并通过这些合作单位的传统市场较快的进入到他们擅长的行业中。如山东路桥在阿尔及利亚和越南市场有长期的高速公路及港口建设的经验,熟悉这些国家的项目执行和风险控制,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市场开发有侧重的和他们的开发相结合,从而通过我司的投资和商务优势,加大合作中的开发力度,优势互补,取得项目。因此,我们要找到更多的适合我司且能够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建立个行业的合作伙伴数据库,通过大量的投标工作,加强合作,共同开发。以此来解决跟谁一起做和在哪里做的问题。

对于非水泥行业的开发,需要进一步了解不同的经营模式的特点,比较传统的总分包形式、联营体形式、合资公司等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行业的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和学习,包括PPP等多种形式。在非水泥项目的投标中,需要更多了解不同类型项目的成本构成、核价模式和风险点,以便对我们不熟悉行业的项目运作有更准确的把握。尤其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一定要慎重,多找有经验的公司学习经验,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加内部激励机制

在内部激励机制上,我们面临的课题是如何更好地做好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工作,并配备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从项目部或者代表处建立一套相匹配的激励政策、贯彻全员市场开发的意识,有侧重的资源后端执行向前段开发平移,前段与后端形成良好的配合,共同完成后端市场开发的任务。比如说,可设立“项目签约奖”,对成功签约项目的团队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励原则应是“明确分工、有效配合,突出团队贡献、酌情考虑个人贡献”。同时,建议激励范围应覆盖参与具体项目前期签约工作的所有部门。这样更能有效调动公司全体员工对市场开拓工作的热情和参与度,形成良性的循环。更深入的层次可以考虑股权激励机制,分公司等吸纳部分股权激励,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激发所在国的市场开发兴趣,也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解决一系列的属地化和人员调配等问题,使得市场开发工作在相应国家落地生根。

另外,对于非水泥行业的开发要有更多的、不同于水泥行业开发的政策激励机制。可以根据市场人员的项目信息的搜集数量,项目的投标与跟踪数量,项目的中标数量等方面对市场人员进行适当的考评与激励;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人员在新业务拓展工作中的实际贡献,包括客户发掘维护、内部协作、投标中标等不同阶段的表现,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在激励原则上,对于在新业务领域拓展有贡献的人员,可以考虑给予奖金激励,也可以将这部分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一部分内容,还可以考虑作为岗位级别晋升的优先选择对象,鼓励全员开发策略。

5 关于市场开发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

加强培训和挂职锻炼。很多企业都会派员工到知名的公司去考察学习、或者到商会挂职锻炼、以便了解他们的经营理念、市场开发策略、国家利好政策等。应加强对BOT、PPP等不熟悉,但可能在非水泥行业非常流行的项目执行模式的培训工作。以便从市场开发和执行的角度更好的做好准备工作。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篇2

随着我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量不断攀升,对非检验检疫已成为检验检疫部门一个新的工作亮点。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经与塞拉里昂、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家签署了质检合作协议,实施出口产品装运前检验,与其他国家的质检合作协议也正在磋商中。

在对输非检验检疫过程中,经常遇到检验依据不确定性、核价准确性、监装时间紧张性、检验手段缺乏性、安卫环检测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从树立五种五意识为突破口,化解出口非洲产品检验五个方面的问题。

(1)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待输非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要深知,尽管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与非洲国家还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还需并肩作战,与非洲国家共同发展。我们的工作直接影响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济贸易,我们每一个检验检疫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政治责任。

(2)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随着对非贸易量的不断攀升,与非洲国家相关的检验检疫工作量不断增加,我们的责任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在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和摩擦、加强在认证认可、标准、计量、消费品安全、工业品质量检验、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领域的合作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认真对待每一次对非检验检疫工作。

(3)树立融洽的合作意识。由于非洲国家地域与我国相隔甚远,其经济情况普遍不是太好,中非贸易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量相比差距很大,同时存在费用、通讯、出访计划和进口国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的条件的限制。之前,我们与非洲国家几乎没有建立检验检疫合作机制。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塞拉利昂签署质检合作协议,才实现了中非质检合作零的突破。我们在工作实际中要树立融洽合作意识,既要坚持严格把关,又要着眼合作发展。

(4)树立严格的质量意识。质量是进出口贸易中一个重要环节,以质取胜一直是我们国家推行的一个战略方针。非洲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也是一个具有较大发展前途的市场,也是我国拓展国际市场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优先的意识,认真履行检验检疫职能,在对非产口检验检疫实践中严把质量关口,确保质量安全。

(5)树立公正的平等意识。尽管非洲国家的经济水平与我们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消费能力也不是很高,对质量的要求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作为为国把关履职的检验检疫人员必须树立公正的平等意识,认真把好产品质量控制关键,本着对非洲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公正公平对待每一次的检验检疫行为。

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奠定了基础,在工作实践中,化解检验依据不确定性、核价的准确性、监装的时间紧张性、检验手段缺乏性、安卫环检测难等五个方面难题就有了突破口。

(1)着力化解检验依据不确定性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对一些大类品种设定一些基本要求,开展一些辅标准研究,比如相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基本要求(试行)》(质检检函〔2006〕82号)规定要求,拟定一些出口非洲产品的最底门槛,另一方面开展对输非产品贸易和生产企业的培训工作,帮助他们在签定合同时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条款细化和简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中埃质检谅解备忘录》,埃及强制标准以及贸易合同(信用证)规定的埃及标准是确定产品检测项目和判定产品符合性的依据。对于埃及没有强制性标准的产品,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标准作为评定依据。另外,以我国国家标准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基本要求(试行)》(质检检函〔2006〕82号)作为评定依据。

(2)着力化解核价准确性问题。按照文件要求出口埃及产品装运前需批批检验,批批签证。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验,安全、卫生项目检测,核价和监装等内容,其中外观检验、核价和监装要求与出口塞拉利昂和埃塞俄比亚产品装运前检验的要求相同。这其中核价工作的开展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检验检疫部门主要从事的是质量检验的技术工作,对产品的成本和核价等财务工作不是熟悉。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财务知识培训,增强经济知识,建议建立出口非洲产品的价格数据库,参照海关的一些做法,对出口产品的价格可以有一些比对标准和基本价格,尽量具有简单性和可操作性。

(3)着力化解监装时间紧张性问题。针对出口非洲国家的产品需要批批监装,存在检验检疫部门人员不足与工作要求较高的矛盾,现场监装工作还必须等出口企业集装箱装箱才可以进行,装箱的时间跨度长且具有不确定性,监装工作时间特别紧张。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从实际出发,参照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产品的企业分类管理的方法,对一些需要监装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诚信度高、管理水平高的企业采用抽检的方法,对一些诚信度低、管理水平差的企业则批批监装。二是利用现代科技采用一些电子方法,进行无人在现场的电子监控,或采用现场录象代替人员的方法来解决。

(4)着力解决检验手段缺乏性问题。由于非洲国家存在经济不发达性和资源的缺乏性,进口的产品有不少是一些小品种、冷品种和偏品种。从我们接受的出口产品来看,90%以上的产品都是以前没有接触的品种,这对检验检疫人员的素质要求就更高了,以前接受培训的检验手段就显得不够用。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增强综合检验管理能力,加强检验人员举一反三能力,建立输非产品检验论坛,让全国检验人员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流,数据和信息共享。二是加强自学,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识,善于总结,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

(5)着力化解安卫环检测问题。出口埃及产品装运前需批批检验,批批签证。检验内容包括安全、卫生项目检测,许多出口产品均是一些便宜货,存在货值不高检测费用高的现象。一些企业认为如果出口埃及检测比较麻烦费用比较高宁可就不做了。化解这些问题一是加强与出口公司和企业的沟通,充分评估企业的信用度,在检测中采取抽检的方法进行。二是加强对出口非洲产品的安卫环项目的调研,对以前经常出问题或国外反映比较多的产品加强检测,可以按照产品的风险程度,对一些风险较小的产品适当适时地抽查,增强产品质量监控的有效性。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篇3

回顾: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稳步发展

回顾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近年来的发展,孙会川副局长首先提到一个“谢”字,感谢商务部、地方政府部门和质监系统对非棉纤维工作的帮助和支持,以及检验一线人员对非棉纤维发展所作的努力。他说:“非棉纤维工作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总结成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感谢。”

据中纤局毛麻茧化纤质量监督处提供的2011年非棉纤维工作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公证检验的受检企业一共有177户,共检验非棉纤维8.65万吨,其中:山羊绒9975吨,麻类29000吨,生丝1000吨,桑蚕干茧4.6万吨。2011年共组织完成6个品种共24次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监督抽查,监督抽验的平均相符率达到93.6%。在检验工作的技术水平上,建立公证检验设备运行期间的核查制度,保障检验工作的质量,并针对非棉纤维检测的特性,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和检验技术的比对工作,规定桑蚕干茧新上岗的检测人员必须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合格才能上岗操作。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非棉纤维工作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处在稳定提高的态势中。

基于以上数据,孙会川副局长用“稳”字评价去年非棉纤维的监督工作。他说:“非棉纤维的公证检验从2004年开始,从毛绒公检、生丝公检、麻类公检扩展到干茧公检,非棉工作发展的‘稳’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稳定的财政保证,财政部每年财政预算给公证检验一定的经费支持,而且力度逐年加大;二是非棉工作已经形成比较稳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从工作程序、规程,到监督抽验制度,以及期间核查和人员培训等,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作制度;三是建立起来一个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培训了一批检验人员队伍,并建立了一批条件比较不错的实验室,特别是桑蚕公证检验的实验室还是比较先进的;四是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局面。从2004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开始,到现在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工作局面。”

提升: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有效性

纵观全局,非棉纤维的质量监督工作虽然发展很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基础还不够牢固,公证检验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上看,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的比例还比较低。棉花公证检验量已经覆盖我国棉花总产量的80%,而非棉纤维的公检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这主要是因为非棉纤维的公检工作还较多依赖政府财政的支持,而不是更多缘于体制、机制的正常运行,即其在市场上的存在基础不稳固,进而推进速度受到较大制约。

孙会川副局长说:“公证检验报告在干茧市场交易上的采用率比较高,但真正在生产企业和其他方面的采用率还不高,这表明非棉纤维公检的基础不够稳固。公证检验一方面是市场交易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生产的需要,只有找到指导下游生产的路子,公证检验的存在基础才能稳固,发展才有后劲,否则只靠几个市场的支撑,将来的发展是有隐患的。”

国家茧丝办刘斌处长也认为:公证检验对生产企业指导作用的大小,决定着企业对公证检验的认可度,也直接影响公证检验的有效性。公证检验的有效性和公证检验的存在基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有效性不能得到广泛认可,那么非棉纤维公检的存在基础也就不会稳固。刘斌认为,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及控制下游生产数据的相关性方面还有待研究。缫丝厂如果能利用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数据指导缫丝生产工艺、原料购置或采购价格,那么公证检验自然会得到企业的认同,公证检验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体现。

部署:“三个加快”和“四个关系”

2012年国务院实施的《质量发展纲要》是今后10年质监工作的指导性和方向性文件,同时,今年国家质检总局也提出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这些文件和方针的和实施,对纤检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非棉纤检工作也要放到这两个大局中去思考、研究和发展。以此为总思路,孙会川副局长对做好2012年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三个加快”和处理好“四个关系”:

加快发展,既是纤检全面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一是加快质量监督工作步伐。非棉纤维质量监督相对于棉花质量监督是一个“短板”,因此必须加快发展。从“十二五”开始,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要实现公证检验和质量监督的双轮驱动。二是加快提升公证检验有效性的步伐。主要是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是总局质量司要求每一季度都要做质量分析,对于纤检来说在棉花、絮用纤维执法打假工作中,每个季度要形成规范性报告,这里同时尝试要求大家每个季度也对非棉纤维进行质量分析,特别是重点产地产区。第二是公证检验数据和缫丝生产控制数据的相关性研究,以此推动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三是加快基础工作的步伐。基础工作包括检验方法、标准和技术水平。非棉纤维工作在基础工作的发展上还远远落后,表现在检验还停留在传统的检验方法上,高科技应用得不多,再有非棉纤维的标准不仅标龄长,而且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不紧密,同生产、实际应用脱节。另一方面是检测技术,虽然从数据上看,监督抽验的相符率比较高,但实际检验技术和水平还不是很稳固。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监管理念,结合“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整治与规范相结合、监管与自律相结合。努力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企业(市场开办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形成责任明确、工作落实的监管格局;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巡查、检查工作制度,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日常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和监督抽验力度;着力解决流通领域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法查处一批制售假劣中药材案件,重点打击制售染色、人工增重、掺杂掺假等假劣中药材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安全。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结合流通领域药品安全隐患风险大排查大清查情况,要对列入重点监管的城乡集贸市场,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医疗机构加大整治力度。

(一)城乡集贸市场是否非法出售中药饮片、原料药和药品制剂产品;是否非法出售毒性中药材、野生动植物药材等国家明令禁止经营的产品;是否存在出售人工增重、染色、硫磺熏蒸、掺杂掺假等假劣中药材行为;是否存在非法加工中药饮片、挂靠经营、过票经营等行为;是否存在违法调剂中药配方、代煎中药等行为;是否存在商品标签标识不规范、购进验收销售等各环节台帐记录不规范等情况;是否存在经营户储存条件差,易影响产品质量等情况。

(二)药品经营企业购销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渠道是否合法,入库验收和储存养护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存在违规分装中药饮片的行为,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是否合格。

(三)医疗机构使用的中药饮片的购进渠道是否合法,票据索取、台帐记录、入库验收和储存养护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中药饮片质量是否合格。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本次流通领域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从7月开始至10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7月)。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本辖区内流通领域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与质量现状和市局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或方案。请各地于7月30日前将《重点监管的城乡集贸市场监管责任科室、责任人员联络表》(附件1)和专项整治工作计划或方案报送市局流通处。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8月20日前)。列入重点监管的城乡集贸市场,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医疗机构要根据本方案主要任务进行认真自查自纠。各地应认真组织督促和指导有关单位开展自查工作,并结合日常监管和前期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确定本地区需重点检查的对象和主要安全隐患点。

第三阶段:集中检查(10月5日前)。各地要加强协调,统筹辖区内监管力量,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立案查处。对所有列入重点监管的城乡集贸市场全部要进行现场检查,对有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范围的药品批发企业要100%进行现场检查,对有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范围的药品零售企业以及使用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医疗机构按不少于30%的比例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要形成检查记录,并将检查记录及时录入到市局OA的药品监管系统内。

第四阶段:督查总结(10月10日前)。市局将适时组织督查组对各地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不到位、不落实等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各地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应进行认真总结,总结报告和《宁波市流通领域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统计表》(附件2)、《宁波市流通领域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违法违规企业情况统计表》(附件3)于2012年10月10日前报送市局流通处。

总结报告应内容详实,有具体数据和案例,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项整治总体情况;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包括已查实处罚的单位名单和已立案但尚在继续调查的单位名单;对已查实并处罚的单位,要详细报告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和对今后工作建议,包括建立强化流通环节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管长效机制;对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评估等。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落实监管责任。要深刻认识当前药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这次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体制下,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或计划,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围绕专项行动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实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药品协管员、信息员作用,加强日常巡查,有效震慑违法分子,做到早发现早查处,防止违法违规事件蔓延,确保专项检查取得实效。

(二)突出整治重点,加强监督抽验,加大打击力度。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整治重点,抓好整治工作。要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集中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的作用,按照省局《关于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检查及监督抽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对市场上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督抽验工作,对容易发生染色、人工增重、硫磺熏蒸、掺杂掺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中药材、中药饮片,要充分利用已批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抽验。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篇5

年底将近,又到了做总结和计划的时侯。业务新人对自已一年的工作和成长做个全面系统的总结,是非常必要且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总结的过程也是思维提炼的过程,通过总结,全面回顾一下一年来的成绩与不足、得失与感悟,对于下一年度的个人成长与发展非常有意义!做为一个营销新人,该如何做总结呢?

对着计划作总结

没有比较就不知差距,通过与计划作对比,更容易直观地看到一年来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

做为一个业务新人,企业会制定一个组织的年度计划,并要求每个部门根据组织的计划,制定本部门的分解实施计划,并落实到每名员工身上。业务新人可以根据组织计划制定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成长、收益等多方面计划,作为一年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

对着年度计划作总结,有利于我们全面检查哪些计划实现了,哪些计划没有实现,从而做一个全面梳理与对照。能如期完成计划或提前、超额完成计划的业务员,通常是相对比较优秀的人,但多数人会发现很多计划并没有完成。计划完成或完不成一定有内在和外在的多种原因,通过总结作一个全面、深入的梳理,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也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思考点。

通过总结,我们会发现,这一年来,好多事情并没有按照我们年初制定的计划去发展,有很多我们原来没有想到或无法驾驭的因素在影响计划的顺利实现。通过总结,找到这些变动和不可控因素,在我们下一年度的工作和发展中,主动调整策略,规避不利因素,利用有利因素,突破这些障碍,让计划做的更接近现实一些,脚步迈的更扎实一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般来说,总结主要分成绩、经验、不足三块。成绩是付出得到的回报,经验是在实践中的心得与体会,不足是能力没能驾驭有待下一步攻克和改进的地方。事情的成败得失,一定是由各种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总结时,要总结出导致这些成果发生的背后原因,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提高。

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办出不同的结果,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结果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有的结果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怎样才能让事情朝着我们想要的结果发展,而不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里面大有学问。

对一年来的工作与成长作一个全面总结,找到导致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内在原因,我们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认清导致事情成败的关键环节所在,这样非常有益于我们的成长。当然,想找到这些内在的本质原因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些事能不能看透看明白,与我们的知识、经验、悟性等有很大关系,但我们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去透过现象看本质。自已弄不明白,可以向朋友、领导或同事请教,弄明白了这些趋动事情成败的内在原因,对我们下一步的成长大有益处。

事事洞察皆学问,作为一个业务新人,要善于从一些细节中发现有利于或不利于实现目标和计划的因素。俗话说“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能不能见微知著,是造成成长与成就差距的原因所在。有些人因为善于观察,总结和悟性较好,可以把握工作和事情进展,善于驾驭这些变动因素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达成自已的目标和计划。如果我们看不清,弄不明白,就会让这些变动因素左右我们的发展,阻碍目标与计划的实现。

悟出一点道道来

我们这一年做的事也许和同事做的事差不多,就是铺货、终端维护、客情维护、补货结款等琐事,可能会感觉总结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但作为一名业务新人,要有一种注重细节的态度,并把这些细节做好,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成绩,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果来,那么我们离升职加薪的机会就不远了。

同样是终端陈列,产品存放的高度、数量、位置、方式不同,对我们的销量都会有不同影响。同样的终端促销,促销的时间、地点、布置、方式、态度、话术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促销效果。同样的终端,不同的客情关系会导致不同的销量。这些细节都需要在工作中用心总结和感悟,从中找到导致销量好和不好的原因,加以利用和改进。如果把每个终端的作用都发挥到最大化,整个市场的销量就会有很大提升。

善于从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不一样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对突破束缚,达成目标有很大促进作用。作为业务新人,我们要在年终总结时,仔细梳理一下一年来你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做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多问几个为什么,你就会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来,这些经验对推动你的进一步成长,推动公司业绩的增长,都非常有价值。

市场的成果,主要受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认知,竞争对手的市场推广策略和动作,企业推广策略与资源投入,市场竞争及消费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做为业务新人,我们要有意识地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对影响我们市场成果的每一个因素进行总结和思考,从战术细节上找到有利产品在市场上取胜的方法。当然,一开始我们也许会感觉很难,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体验和总结,是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因为我们站在市场一线,离市场最近,对市场变化与竞争状态的感受最贴切、最真实,悟出的道道也许更切合市场实际。

未来的突破在哪

总结既要看到成绩和不足,还要看到新的突破和希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许一年下来,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计划在客观现实的障碍面前没有实现,这让我们信心大大受挫,但我们不能气馁,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是通过解决一个个困难和矛盾实现成长。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过去的一年,只要我们是积极、主动地工作,勇敢面对一切困难与现实,我们就一定能在工作中收获有价值的东西,如金钱、荣誉、成长等。在工作中,困难会如影相随,在与困难较量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一些切身的感悟与体会,从中我们可以悟到新的突破和成长路径之所在。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篇6

3月27日,全国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河北、广西、山东、四川等地专业纤检机构共5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全国纤检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14年的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中国纤维纤检局副局长阎思进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纤维检验局公检二处冯平向大会作了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报告,并部署了2014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1:完善

要说最能概括此次会议主题的一句话,无疑是――“非棉纤维公证检验要在改革中完善、完善中提高。”这句话由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青海在今年全国纤检工作会上提出,他勉励专业纤检机构要不断完善非棉纤维质量监督;进一步完善纤维标准体系提升检验技术能力,提高仪器化装备水平,提升检验结果一致性和检验效率;加快公证检验数据的产业应用研究,满足差别化公证检验需求,拓展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作用。中国纤维检验局局长张克才听取此次会议准备情况汇报时着重强调了这句话。

“完善”一词首先意味着,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对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对非棉纤维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肯定,对多年来在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中纤检机构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的肯定。同时也表达出了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是纤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诚然,“完善”也意味着工作中还有欠缺之处、不足之处。因此,纤检机构必须抓住时机,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此次会议上,中国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阎思进透彻地指出了当前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原因,同时提出了指导意见。

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魏成立在会议讨论时说:“‘在改革中完善、完善中提高’,这句话很是鼓舞人,提振了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

关键词2:工具

“公证检验是助推非棉纤维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这是阎思进在讲话中所述三点意见中的第一点。多年来,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一直前进得步履蹒跚,而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更高层面上,也包括纤检机构自身层面上,如何认识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的地位和作用。正因为事物的地位直接影响到事物的前途和命运,所以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在非棉纤维产业中处于什么地位,直接决定着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空间。阎思进在讲话中一语道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在产业中所处地位――它是助推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这里的“工具”作用表现在多方面:首先,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实施以来,桑蚕干茧、山羊绒、麻类纤维质量保持基本稳定;非棉纤维流通领域有序,再未出现大的质量案件;促进了非棉纤维公平交易市场,区域性依证书交易结价形式多地实现。“组合售茧、公检计价”是众多作用形式中的一个代表,其突出的优点是应用公证检验结果“二次返利”,使农民的“一次分配”所得更加到位。同时,公证检验证书在金融领域发挥了作用,可用作金融机构放贷的凭证。宁夏中银羊绒集团公司等羊绒企业,连续数年使用公证检验证书作为贷款依据,云南普洱佳浩茧丝集团公司,新建下属新产品企业,抵押干茧实物、使用公证检验证书取得银行建设贷款。再者,公证检验对产业的引导作用也逐步发挥出来,表现为对生产预警方面有所体现,服务企业生产组织活动有所深入,跟踪产业政策实施效果有所作为。

关键词3:推进

中纤局公检二处处长冯平在工作报告中,首先总结了2013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的成绩:一是破解了影响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有效性问题,如启动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数据应用需求调研;做好茧丝、麻类纤维承检实验室调整,启动四川苎麻精干麻、徐州生丝公证检验实施工作等。二是推进毛绒纤维质检体制改革,如毛绒质检体制改革试点形成共识并获得财政部经费支持;细化改革试点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草拟《毛绒质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原毛毛基、分梳山羊绒手排长度国际标准研究》质检公益项目编报、评审答辩工作等。三是实现了公证检验质量全要素控制,如加强技术交流培训,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公证检验工作质量标准等。这些“推进”表明过去在非棉公检方面行之有效的思维、做法和经验,为下一步工作的推进打好了基础,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他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五个方面要下力推进:一是围绕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实施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二是依靠推动毛绒纤维质检体制改革,促进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发展;三是实施公证检验全部质量要素控制,维护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权威性;四是加强公证检验数据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与推广,提高公证检验的有效性;五是推进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文化建设,提高公证检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4:不够

非棉纤维公证检验走过十几个年头,目前处在深化发展的关键期,难免有诸多方面的绊脚石,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直面挑战,不断完善。

此次会议提出了,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在诸多方面的不够:工作有效性还不够突出,检验技术基础既粗放又落后,对公证检验的后续分析重视不足、运用不够;公检需求与满足公检需求匹配不够,非棉公检品种少,公检量占比不高,覆盖区域范围小;公证检验同纤维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作用不够充分,社会认知度不够高等问题;现有制度不适应交易需要,公证检验结果公信力、权威性不够,缺少配套政策支持。

阎思进指出,这些问题已经与我们的工作共存了多时,如果我们不重视、不认真加以解决,必将有害于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的推进与发展,甚至影响纤维质量监督工作的大局。

关键词5:有效性

“有效性”是公证检验的生命,是衡量公证检验工作的最重要尺度。以往历次,无论大小会议,都将“有效性”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讨论。此次会议上,“有效性”同样不容忽视,但重点是从规范有效性分析的角度对提高公证检验有效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阎思进指出,这些年来,我们重检验数量、轻数据分析,对有效性的描述一直停留在泛泛的要求和粗犷的概念上。我们需要把公证检验的数据与产业经济活动中的数据相联系、相结合,规范分析方法,作出对企业和产业有用的结果。今年我们先从干茧做起,给整个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的有效性分析率先做个典范。

规范有效性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桑蚕干茧有效性评价体系建设开始,规范对有效性评价系统的分析,促进公证检验效果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数据化。二是加强公证检验与产业生产加工关系的分析,深化生产加工环节公证检验作用。三是研究公证检验下游产业发展、产品质量相关关系,重点做好桑蚕干茧公证数据与纺织生产工艺相关性研究,提升使用环节公证检验作用。四是分析地方政府部门的非棉纤维质量信息,促进交易环节公证检验的作用。五是重视非棉纤维资源状况分析调查,掌握非棉纤维品种、产量、地域分布,及时统计分析公证检验数据,多角度分析产地、品种和质量关系,用连续多年的数据反映不同产地、品种非棉纤维的品质变化趋势,定期质量分析报告,引导非棉纤维产业优化资源结构、符合消费需求。

关键词6:标准

标准是开展非棉纤维质量监督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以来,中央领导、重要会议、两会代表委员都将标准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法律、法规等放在了一个制度体系的层面。

会议认为,对纤维质量监督者来说,没有标准,就无法开展工作。然而,困扰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水平提高的首要问题就是标准问题。目前,非棉纤维各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标准水平落后,与国际通行的评价方法不接轨,检验方法还停留在眼看手摸的感官检测阶段,耗时、耗人,检验一致性、重现性差等标准问题。阎思进指出:“这种情况不改变,我们的工作就会与产业脱节。作为纤维标准的领头羊,我们必须依靠自己,需要重视标准、研究标准、发展标准。”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及有关部门已安排今年启动羊毛质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这为毛绒系统标准国际化提供了发展机遇,必将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同时,生丝标准国际化过程也将基本完成,干茧标准在检测方法标准方面还有许多事情可做。为此阎思进强调,中纤局公检二处要组织好各项技术标准的升级改进组织工作,下半年要对山羊绒标准改革画出路线图,对苎麻标准修订确定方向。我们要从具体的抓起,一个一个攻破,一个一个提升。

关键词7:报验

推行企业直报制度,无疑是会议代表们讨论最激烈并带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阎思进强调首先从公证检验规程入手,加快公证检验制度建设,其中最突出的是推行企业直报制度,手段是引入信息化管理,并要求山羊绒、麻类纤维率先实行企业直接报验。

也有会议代表在讨论中提出,企业直接报验会打破原有管理系统,可能增加企业的工作量,同时以往工作模式是检验机构直接派工作人员到企业蹲点检验。直接报验制度一旦推行,这些检验人员在企业的去留就会较为尴尬。此外,企业直接报验,将给检验机构在检验时间的安排上带来麻烦,如果企业一下送来大批量的样品进行检验,检验时间的协调也会有难度。

关键词8:支持

“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等政策的实施,使我国茧丝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国家支持与否,对一个产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非棉纤维产业就是如此。

今年,国家将重点支持集中产区、民族地区的非棉纤维产业发展:一是支持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贯彻商务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二是支持内蒙古毛绒产业振兴,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毛绒纤维仪器化公证检验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产品溯源、质量分级、公证检验、市场拍卖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三是支持集中产区、专业化交易市场实施公证检验,扶持产业聚集区域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四是继续支持专业化交易市场实施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形成质量引导价格的交易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9:监督

非棉纤维质量高低,是与专业纤检机构的监督手段相关的。阎思进指出,这些年,非棉纤维流通井然有序。我们加强行政执法,注重事前检查、事中监督、事后处理,公证检验作为常年性的质量控制模式,聚焦非棉纤维质量。各地纤检机构同时开展监督检查,立案查处质量违法行为,非棉纤维质量案件从2009年至2013年呈波浪式变化,一年高企、翌年低走,多时200余起、少则80余起,与传统农业生产的“年景”相对应,符合生产和流通实际,再没有爆发“羊绒大战”或“蚕茧大战”,也没有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质量问题,稳定了非棉纤维市场流通秩序。

监督,同时意味着对公证检验工作质量的控制。会议认为,加强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质量控制,必须从几个方面做好监督工作:首先,强化公证检验实施过程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公证检验过程是否符合规程和标准规定,核查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数量,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和样品退还情况,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工作质量考核和年度先进评选。其次,组织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监督抽验。定期组织山羊绒、桑蚕茧、丝及麻类纤维监督抽验;突出抓好抽验问题的整改,督促承检机构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研究改进监督抽验的方式方法,使之更加适合非棉纤维生产交易需要。再者,开展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活动,承检机构要继续做好山羊绒、麻类纤维、茧丝检验关键岗位人员培训,通过考核持证上岗。此外,还要加强非棉纤维公证检验设备运行状态管理。会上,中国纤维检验局监督处副处长庞宁阐述了加强监督执法对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10:改革

最后将“改革”作为一个关键词,不是因为不重要,恰恰相反,是因为十分重要。今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的一切重点,都与改革紧密相关,未来一切工作的推进,也都要求“在改革中进行”。

2013年末,中央相继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商务部、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建立健全产业统计检测体系,引导和规范产业有序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第210期局长办公会要求纤检机构通过改革,争取各方面的政策、经费支持,加大非棉纤维公证检验覆盖面,提高仪器化检验程度,更好地发挥公证检验的作用。中纤局领导也多次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争取做好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

在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中,毛绒质检体制改革无疑是当前非棉纤维质量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阎思进谈道:“这一工作从2010年初访问澳大利亚羊毛检测局开始准备,到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席会议。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今年终于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实属来之不易。”他强调,这项工作的开展要从标准、人员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篇7

本文是通过山东省金融发展现状与山东省投资效率进行分析,判断金融发展对投资效率到底起正向作用还是负向作用。

一、区域投资效率的测算

对于区域投资效率的测算本文选择了资本配置效率模型。2000年,Jeffery Wurgler在其论文《金融市场与资本配置》中第一次提出了测算资本配置效率的测算模型,他利用该模型测算了65个非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配置效率,此模型后来成为测算资本配置效率的经典模型,该模型具体如下:

ln=αc+ηcln+εict

式中,I表示实际总固定资产投资形成,V表示相应的实际产出增加值,i表示行业,c表示国家,t表示年份,αc表示自发投资系数,ηc为投资弹性系数。

Jeffery Wurgler模型基于以下定义:最优投资意味着在高成长性行业追加投资,并且在低成长性行业减少投资。换言之,评价资本配置效率高低的标准在于资本是否流入以及有多少流入高成长性的行业,或者资本是否流出以及有多少流出低成长性的行业,因此,可以利用投资对行业增加值(盈利能力)的投资弹性系数ηc来衡量资本配置效率。而截距项αc表示的是自发投资系数,表示不同年代在固定资产存量上的自发投资水平,即无法用产值增长部分解释的增长来源。

ηc的取值范围是-1到1,βc取值越大,表明资本配置效率越高,若ηc>0,表明当c产业的利润率相对于上一期增加时,投资增长率也增加,并且投资增长率增加的百分比是利润增长率增加的百分比的ηc倍。于是,盈利能力强的行业流入更多资金,而盈利能力弱的行业流入的资金量较少。若ηc

(一)论文数据的说明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据统计标准的一致性,本文选取了山东省1993年至2009年规模以上的所有行业(共39个行业)中的35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和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作为V和I。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的因素,1993年以前的《山东统计年鉴》均未对分行业工业增加值进行统计,所以数据只能从1993年开始选取。同时因为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他采矿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四个行业个别年份的数据缺失,为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剔除了这四个行业,由于这四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占总工业增加值和总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的比例很小,剔除这四个行业对总体回归结果的影响不大。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于《山东统计年鉴》,统计检验均采用stata 10.0软件。

(二) 实证检验

首先用35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的本期值除以上期值,得到这两个指标1994年至2009年的增长率,然后对增长率取对数,这样就得到35个行业ln和ln各年的取值,可以使用Jeffery Wurgler模型测算资本配置效率ηc了。

在进行测算之前,需要首先对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确定应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进效应模型,原假设为应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Hausman检验结果如下所示:Fixed(b)=0.4677,Random(B)=0.4953,prob>chir2=0.2049,所以应该接受原假设,即应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

本文将1993年至2009年山东省35各行业共595组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的数据数据代入Jeffery Wurgler模型的随机效应模型,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山东省1993年至2009年总体资本配置效率为0.495,p>|t|=0.000,说明回归结果非常显著,回归效果良好,截距值为0.063,p>|t|=0.002.回归结果也非常显著,截距项表示自发投资系数,表示不同年代在固定资产存量上的自发投资水平,即无法用产值增长部分解释的增长来源。山东省1993-2009年总体资本配置效率模型为:

ln=0.063+0.4951ln

根据本文结论,山东省1993年到2009年资本配置效率为0.495。蒋晨达(2009)年利用我国1999-2007年测算出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为0.202,通过比较山东省的资本配置效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韩立岩、蔡红艳(2002)年对我国1991-1999年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得出结论为这九年资本配置效率的平均值仅为0.05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认为在这九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效益几乎没有做出贡献。

山东省资本配置效率0.495,可以看到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然后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Wurgler(2000)测算的G7国资本配置效率如下:美国0.723、英国0.812、法国0.893、德国0.988、意大利0.652、加拿大0.547、日本0.819。这些发达国家的资本配置效率是10年前的数据,而我测算出来山东省的资本配置效率一直延续到2009年,虽然与加拿大差距不大,但是是与10年前的加拿大水平相当,可见,山东资本配置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山东资本配置效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全国资本配置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二、金融市场发展对区域投资配置效率的影响

在对区域投资效率相关性分析问题上,金融发展指标的选取时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现有的文献研究中学者多采用形容金融规模总量的指标货币化率(M2/GDP)或金融相关率(FIR)来代表金融发展程度。然而两类指标作为总量指标,只有实际上是金融发展规模与其提供的金融功能能够成正比时,才能够准确的衡量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比如,2009年中国GDP总量34.1亿元,增速为9.1%;M2余额60.6万亿元,增速为27.6%;货币化程度(国际上常用指标,即M2/GDP)达178%,相当于每一块钱GDP对应着1.8块钱在流通。同年,美国GDP为14.1万亿美元,M2余额8.55万亿美元,货币化程度仅60%。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效率远远高于美国,而是那些过剩的货币“蛰伏”在银行、股市和楼市中,导致了流动性过剩。金融相关率是由美国经济学家Raymond.W.Goldsmith提出,是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人们常用金融相关率(FIR)去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与货币化率(M2/GDP)相同,在我国无法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因此,本文没有选取传统的金融发展衡量指标。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拟选择两种指标来对金融发展进行衡量,第一种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我们用山东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B)除以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作为第一类指标,文中用LG表示,LG取值越大,说明山东省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越高;主要从总量的角度衡量山东的金融发展,借以检验山东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第二种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的市场化指标,非国有部门所获贷款(PL)除以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来衡量山东省金融市场化程度,文中用PG表示,PG越高,说明山东省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用于检验非国有企业的金融发展状况与资本配置效率的相关性。通过这两种指标的检验,我们希望能够做到深入的剖析山东省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西方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一贯的看法是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为了检验山东省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山东省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本文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Lnη=α+βLnLG+γLnPG+ε

其中η表示资本配置效率,LG表示金融市场发展情况,PG表示金融市场化程度。在对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区域投资效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从而保证我们实证结果的准确性。

(一)平稳性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首先必须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Lnη、LnLG和LnPG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为Lnη、LnLG和LnPG的ADF检验值均大于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序列存在单位根,即原序列是非平稳序列。计量经济学中讲到,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如果变量是同阶单整的,那么仍然可以进行协整分析,下面将对Lnη、LnLG和LnPG一阶差分,再进行ADP平稳性检验,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序列Lnη、LnLG和LnPGP的ADF检验值均小于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说明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Lnη、LnLG和LnPG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协整关系的前提。

(二)协整检验

虽然前面已经通过ADF平稳性检验验证Lnη、LnLG和LnPG三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协整关系的前提,但是只有在Lnη、LnLG和LnPG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协整分析,下面使用Johansen 检验来判断是否具有协整关系,结果表明,在Lnη、LnLG和LnPG滞后两期的条件下,Johansen检验发现Lnη、LnLG和LnPG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不能进行协整分析。对Lnη、LnLG和LnPG的滞后阶数进行调整,然而调整后发现Lnη、LnLG和LnPG之间的协整关系数仍然为零,进一步说明Lnη、LnLG和LnPG之间的确不存在协整关系,所以不能进行协整分析。

为了衡量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市场市场化程度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建立如下方程:

D.Lnη=α1+β1D.LnLG+ε1

D.Lnη=α2+β2D.LnLG+ε2

η表示我们计算出来的资本配置效率;LG表示金融市场发展,即山东银行贷款/GDP;PG表示金融市场化程度,即山东非国有部门所获贷款/GDP。

通过稳健的最小二乘回归,从回归结果看, D.LnLG的回归系数为-2.39, 但t=-1.17,p>|t|=0.264,回归效果不显著,说明D.LnLG对 没有显著影响,也就是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D.LnPG回归系数t值=-3.49,p>|t|=0.004,回归效果显著,说明D.LnPG对 有显著影响,即金融市场化程度会影响到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系数为2.199,说明金融市场化程度提高1%,能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2.199%。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独立CT;试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 C33 文献标识码: A

继电保护正确可靠动作依赖于输入电流、电压的准确性。CT在新变电站投运前或更换后,需要通过一次侧通流试验以验证其变比及极性的正确性,检验CT回路的完整性。CT一次侧通流试验作为设备带负荷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其试验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设备恢复送电的及时性和供电可靠性。

1 选题理由

35kV独立CT通流试验过程中,按照《二次设备检修管理细则》规定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不超过60分钟,而班组在2012年独立CT通流试验平均时间为75分钟,与上级目标有一定差距,缩短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势在必行。

2 现状调查

2.1 独立CT通流试验总时间调查

本人对2012年班组从事的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总时间进行了调查,如表2.1所示。

表2.1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总时间调查

得出结论,2012年班组35kV独立CT的通流试验平均总用时为75分钟,未达到指定要求。

2.2 独立CT通流各环节用时调查

通过对35kV独立CT通流试验进行步骤分解,并记录各环节耗时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35kV独立CT通流试验各环节耗时情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35kV独立CT通流试验中,“试验接线及恢复”在整个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重过高,占总耗时的55%,它是造成户外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长的主要问题。

3 目标设定

解决“试验接线及恢复”这个问题的50%,即节省20分钟,就能将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缩短至60分钟,达到规定要求。经过调查与分析,最终将设定目标为:将户外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由现在的75分钟缩短至60分钟。

4 要因确认

在明确了目标后,我们从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查找,共找出四种可能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

因素一:技能培训次数少

分析:技能培训缺乏会导致班组成员在通流试验中接线不到位或错误接线,造成试验接线及恢复时间长。我们查阅培训记录,班组严格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班组内部培训1次/月;技术问答1次/月。部门举办的现场技能测试考核中,班组技能考核合格率100%。

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班组成员的实际培训次数满足要求,确认非要因。

因素二:工序安排不合理

工序安排不合理会造成现场工作面重叠,一二次班组在CT上均有工作时,通流试验时会受到干扰,造成接线及恢复时间长。现场调查,工作面无重叠情况。根据检修计划安排,检修作业均按标准流程进行,CT一次侧通流试验为CT上的最后一道工序,相关班组工作均已经结束。

结论:通过调查,在工作现场不会出现工作面重叠,确认非要因。

因素三:通流装置不合格

分析:通流装置不合格,装置接线端子不好接线,会造成试验接线时间延长,同时有可能造成接线松动从而返工,使得现场试验时间延长。而班组通流装置定期送检,试验合格,符合DL/T624-1997《继电保护微机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结论: 现场调查,通流装置接线端子接触可靠、连接方便,校验合格,确认非要因。

因素四:登高作业时间长

分析:登高作业作为通流试验接线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试验接线及恢复时间长。通流现场使用登高车接试验线,由于受场地限制、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等因素影响,导致登高作业时间长,耗时统计如下表4.1所示:

表4.1 35kV独立CT通流试验项目耗时统计

结论::根据现场统计,可以看出在整个试验接线及恢复总时间40分钟内,登高作业平均时间为32分钟,占整个接线及恢复过程的80% ,是导致试验接线及恢复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

经过综合对比分析,我们确认“登高作业时间长”为试验耗时的主要原因。

5 对策制定

方案一:使用绝缘梯进行登高接线

考虑到登高车现场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进出现场及升降、移位时间过长等方面。我们首先想到使用轻便的绝缘梯代替登高车作为登高工具,以减少通流试验时挂接试验线的时间。

在实施该方案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绝缘梯需要专人帮扶以及存在高空作业危险等问题。因此不使用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引下式通流接线方式

针对上述试验方式中碰到的问题,我们经过广泛讨论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通流试验需要登高进行接线。于是决定从新的角度着手进行研究。

提出将独立CT的接线板下引,从而避免由于登高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从现场运行人员挂地线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提出通过采用引下式通流接线方式,对现有通流装置的试验线进行改良。我们决定采纳此方案。

6 对策实施

原试验接线为手握式电流夹头,必须登高才能实现试验接线,我们采用引下式通流接线方法,对原手握式电流夹头进行改造,加装支撑绝缘杆。综合绝缘、机械强度、重量以及使用便利性等因素,使用可旋转式加长绝缘杆进行改装。

表6.1 材料清单

图6.2 改装后接地线夹

7 效果检查

通过对原线夹进行改良后,取得满意的效果。线夹松紧度,绝缘支撑杆长3米,重2公斤,一般试验人员在地面完全能接到35kV独立CT的引线。且该接线棒可旋转对接,携带方便。

7.1 目标实现情况

通流装置的试验接线经过改良,采用引下式通流接线方法,经现场实际验证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表7.1实施项目后CT通流试验各环节现场用时

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已经从75分钟降低到47分钟,“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由75分钟降低至60分钟”这一目标完全实现。

7.2 经济效益

通过使用改进方法,改善了通流试验流程,简化接线方法。不仅缩短了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吊机使用一次费用1000元,按年平均使用10次计算,可节约费用:1000*10=10000元;

据统计,温州地区35kV电压等级线路平均输送有功功率为15MW,通过QC项目的实施,每次通流试验缩短时间为75-47=28分钟,按10条线路计算,可提早送电时间28*10=280分钟,共计多输送有功15MW*280/60小时=70000kWh,按居民用电0.558元/度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70000*0.558= 39060元

两项合计,可简本增效共计49060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