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生心理疏导8篇

时间:2023-09-27 09:24:11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篇1

关键词:心理疏导 不良心理及表现 基础目标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会面临升学和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因此,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中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及表现

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模糊性和动态性,心理健康标准也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感到中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具有盲目性、抵触性和放纵性等特点。如学生对老师或家长的教育和劝导感到厌烦,“越劝越不听”,“越不让做却偏要去做”等。

2、嫉妒心理。简单地说就是“红眼病”,是对学习、身高、家庭状况等比自己好的同学心怀怒恨而使自己失去心理平衡的一种消极情绪情感。比如,看到同学考试成绩比自己好而感到不自在。

3、自卑心理。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不相信自己。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是心理上的失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如有的学生总感到自己学不会,考不过别人等。

4、依赖心理。就是不会、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分依赖父母,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总想“要是有人帮我就好了”。

5、侥幸心理。即把可能不会发生的事绝对化为不会发生,或是用主观主义的态度和以我为主的思维定式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往往是以己度人,以己测事,只相信主观愿望,不相信客观事实,是一种自我欺骗的不良心理。比如,总认为上课做小动作不会被老师发现,总以为自己违纪的事情别人不会知道等。

6、虚荣心理。即“死要面子活受罪”,是一种被夸张而扭曲的自尊心,不顾客观内容,只图表面光彩,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消极心理现象。如不懂装懂,事后又感到后悔;喜欢谈论有名气的亲戚和朋友,自己不富裕,但在同学面前总要装出有钱的样子等。

7、冲动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的心理反映,不能正确评价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其突出特点是突然性大、破坏性强,后果严重,有的甚至不可弥补。突出表现是容易感情用事,常因与同学相处时的一句话、一件小事而发生打斗,以致造成严重的后果。

8、牢骚心理。是一种由于不满情绪而导致的言词。牢骚的心理过程则是一种“情感流动”,是一种“不得不发”的感情渲泄。当一个人的感情压抑得太久,当内心的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牢骚心理。如自己因违纪受到老师批评,就说这是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对自己有偏见,因而发牢骚、讲怪话等。

9、攀比心理。就是不顾实际地盲目比较。比如,同是一个小区的同学,一起入学到一个班级,为什么人家当了班干部,我还是个普通学生;同样学了一年,期末别人被评为“三好学生”,而我什么荣誉也没有等。

10、孤僻心理。指性情古怪,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的一种心理。主要表现:一种是孤芳自赏型,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自命清高,不愿意与人为伍;另一种是自我封闭型,以自我为中心划定很小的个人保护圈,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或处处设防,影响人际关系,从而成为孤僻者。

11、压抑心理。就是心中有不快但不敢表达出来。长期压抑会造成精神不振,还可能造成精神失常,严重者还会带来消化系统失调。如心里对班级或同学有意见但不敢讲,自己心情不好也不敢向同学或朋友倾诉等。

12、害羞心理。有的学生在同异往时不敢抬头、脸红,在心理学上是一种害羞心理。主要是过于注意“自我”,患得患失心太重,生怕自己的言行不对,被别人耻笑,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看不起,只求太平,不敢冒半点风险,缺乏主动性。

13、猜疑心理。就是无中生有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如受到老师批评就怀疑有同学打小报告,看到别人窃窃私语就猜测是在说自己坏话;没当上班干部就认为班主任跟自己过不去等。

14、偏激心理。即盲目自信或主观偏执而导致情感、情绪失常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行为“过火”,超出适当的程度。处理问题易走两个极端,说差就是一无是处,说好就是十全十美,遇事把握不住分寸,易冲动盲从。

15、紧张心理。就是遇到问题后由于紧张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意图,或不能发挥原有水平的现象。紧张心理人人都有,适度的紧张能产生动力和压力,可以出成绩,但过度紧张甚至惊慌就不正常了。比如,平时学习很用功,题都会做,一到考试就“傻眼”;和熟人在一起夸夸其谈,一到正规的班会上就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以上不良心理虽然只是有的中学生在某个阶段才会表现出来的,但是它对中学生的情绪和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我国医学上记载的“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虑伤脾”都说明了情绪与人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另外,情绪不佳、感情用事容易使人去做蠢事、傻事,有的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遗憾。因此必须对中学生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通过疏导可以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奋勇向上的精神;可以使他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人和事;可以使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显示自身的生命价值;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腱康,增强免疫力。

二、中学生心理疏导的基础目标

开展心理疏导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目前中学开展心理疏导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的情况下,必须制订相应的基础目标来进行。具体来说,可以把这个根本目标分解为九个基础目标,

1、平常心态。即平静地接受一切事实的心态,不管这个事实是好是坏。要认识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都是正常的,是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的,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对待。

2、健康心魄。即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要对遇到的困难和矛盾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用法规校纪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和欲望。

3、良好心境。即尽可能保持情绪的平衡和稳定。要充分认识到情绪对人的性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加强自我修养和调节,增强适应复杂环境和问题的考验,最大限度地保持情绪的稳定。

4、奋发心志。即始终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要做到自信自强,树立远大志向,时刻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做奋发有为的好学生。

5、友爱心田。即建立以良好的同学关系为主的和谐人际关

系。要认识到与人交往是中学生不可避免的活动,在交往中互相尊重、理解对方,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纯真的友谊。

6、爱国心愿。即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集体观念。积极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是建立在和国家和集体的发展之上的。增强集体观念,树立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

7、宽广心胸。即正确对待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全面认识困难和挫折,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做个自信的人,这样就会觉得心胸宽广,处世超然。

8、善良心地。即以善良的态度对待人和事。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善良的心地,做到与人为善,待人从善,树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团结协作意识。

9、感恩心怀。即充分认识到现在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是社会和家庭所创造的。要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如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社会。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三、中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心病”需用“心药”医。对于中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及表现,要以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教育疏导为中心,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校方面。一是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让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如营造优美、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三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坚持发扬民主、平等待人,全面、客观、正确地诩介学生,不以成绩论英雄。四是定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五是建立与家长沟通协商的长效机制,与家庭教育形成心理疏导的合力。

2、家庭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和性格变化,做到早发现早疏导。二是要对孩子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家庭教育要以鼓励激励为主。三是加强与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联系,全方位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四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五是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腱康向上的活动,培养与人交往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学生心理疏导篇2

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

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

的积极性。三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

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对学生中已经或既将发生的负向逆反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学生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

学生心理疏导篇3

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无庸置疑,当代中学生因社会生存空间的挤压,人生价值观念的改变,学习的竞争愈演愈烈。学生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遇到的有关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情感自卑型,生活挤压型,学习焦虑型,思想封闭型。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工作理念,采取正确且必要的心理疏导,把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起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班主任可以搞一个以“心理研究”为主题的课题,让全班同学进行探究式学习,共同研究,并写好研究性学习的小结,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知系统的心理平台,又可以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

心理疏导的做法多种多样,只要能确保心理疏导是宜人的且能够被自觉接受的都是好方法,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 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依托和基本条件。就像吃饭穿衣对人不可缺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良往所带给人的满足,除了功利性的价值――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抚慰与滋养――喜悦有人分享,痛苦有人分担,成功有人喝彩,失落有人安慰!从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层面来讲,人际交往还是心理疏导与障碍治疗的一个重要资源,良好的人际交往还是人可以倚仗一生的精神财富。班主任可以利用读报时间、晚训导时间以及班会课时间,告诉学生一些交往法则,学习怎么样与人交往,“你想让人家怎么样待你,你也要怎么样待人家。”善解人意,善待他人,不仅要有善意的行为,还要有善意的态度和方式。第一,要学会倾听。倾听是赢得朋友的重要方法,当你在倾听别人时,别人会认为你对他们充满兴趣,你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尊重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会将你列入朋友之列。第二,要理解别人。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分歧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第三,学会赏识同学。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要学会赏识其它同学,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嫉妒。只有这样,同学之间才会相互接纳,才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要求学生与老师、家长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如果教师能真正明白学生的希望,家长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朋友能真正感悟彼此之间的渴望,那么该有多少师生冲突、亲子矛盾和朋友反目是可以避免的!

2 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疏导

一个因家庭不幸而心理上出现偏差的学生,其心理问题一般是思想封闭型。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其生活入手,利用一切机会,和她聊天、谈心,以一种朋友式的推心置腹的谈话,逐渐和她拉近心理距离,让她和我说心理话同时介绍一些反映少男少女学习和生活的读本给她看,并结合她能看得到的生活事例,引导她进行比较、认识、思考。还对她委以重任,让她有更多的机会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在与群体的交往中认识自我,识他人,协调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她的性格渐渐地变得开朗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也拉近了,一旦融入和谐的班集体中,她就慢慢地摆脱了那种封闭自我的策略,走向心理健康之路,能够积极适应学习生活的美好环境,真正成为乐观、自信、合作、自立的优秀学生。

3 对贫困学生的心理疏导

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从农村来的贫困生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无论是穿着打扮,生活用品还是学习用具,都不如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他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他们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神情,被别人看不起而不与同学交往,不参加集体活动,越来越远离人群而独来独往,这种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是情感自卑型。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流入足够的“精神营养”,从心开始,使学生在温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首先要勇敢地直面生活。告诉学生,贫穷不是罪过,我们要把贫困看作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赋予我们比常人更多的坚强、执着,更多的毅力、质朴,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纵观历史,多少仁人志士,不都是经历了很多的生活磨难,勇于在风雨中搏击,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吗?其次要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贫困生不能沉没在那种暗淡无光的生活气息里自怨自怜,而应该笑迎生活,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再次是要求学生学会自我调整,贫困生面对的压力比一般人肯定要大得多,因此要学生调整自己的心理、缓解压力。第一,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人格平等的思想,与他人虽有物质条件的差别,但精神追求是相同的,坦然地面对周围的一切,包括老师、同学和环境。第二,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接纳自己。第三,找寻一种能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如倾诉、跑步、打球、听音乐、秋游、野炊等,以转移或缓解压力,找回心理平衡,作为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关注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采取相应教育对策。

4 科学、民主的・心理疏导

对于那些学习焦虑型、生活挤压型的学生,实行科学、民主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只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家长、老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身份出现,学生的心锁很难打开,沟通也很难进行。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崭新的民主平等的关系,讲台上我是学生的老师,走下讲台我是学生的普通朋友,这样使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他的心理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受治者,而是高度民主性、自主性的勇于改变自己心理问题的主人,要求学生自觉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心理,以实现自我教育。有调查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容易形成焦虑甚至障碍的原因,与学习有直接关系的心理问题占80%。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以学科成绩论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善于在社会人生的阅历中作全面的分析,发现自己的成长点,以实现素质的发展。

学生心理疏导篇4

一、 在课堂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1.语文教材疏导叛逆心理

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较广,教材内容对疏导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学生从文中感受姹紫嫣红、绿草如茵、细雨连绵的春景,呈现一派生机与活力,让人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细细品味,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静谧美丽的画面,让人的心灵泛起温柔的涟漪,带给人们一股温暖与温情……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关注大自然的美,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情操,让学生将内心的压力通过大自然来宣泄。

在讲授《回忆的童年》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孩提生活,那些天真无邪、无n无虑的美好记忆,与小伙伴、亲人、老师之间相处的欢快时光,使学生内心的压抑得到舒缓。

在讲授“名人故事”、“历史战争”等文章时,让学生认识到黑暗现实中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在当前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水平下,这些战士、名人的生存境遇、求学故事,让学生明白美好生活是通过战士们的努力换来的,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去学习,遇到困难时应采取行动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以此舒缓学生的叛逆心理。

2.阅读教学疏导叛逆心理

阅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其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推动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中学生的叛逆心理疏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可以推荐课外著作阅读,《读者》《意林》等杂志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启迪。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比如《爱的教育》《繁星》,让学生从中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童真的美好、大自然的美丽;或者通过阅读寓言故事,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为树立学生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对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发挥重要作用。

3.写作教学疏导叛逆心理

写作需要学生细心观察、体味生活,学生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去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搭建一座桥梁。可以让学生以书写周记、日记的形式进行写作,教师可以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心理,以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的困惑、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可以从“爱”、“感恩”、“乐观” 等方面拟题,如“幸福在身边”、“笑对生活”等,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教师从作文中还能洞察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叛逆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或者采用其他文质兼美,具有良好思想性的学生优秀作文来渲染他们,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得到舒缓。

二、在课外活动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1.口语教育和综合性学习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其中综合性学习是指综合实践与研究活动,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效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还给学生创造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比如,以举办演讲比赛的活动来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以“励志”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演讲。通过积极向上的演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拓宽了视野,对调整学生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好地疏导了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2.辩论赛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辩论赛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结构完善的帮助很大。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辩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比如,以“网络大于弊还是大于利”为主题,让学生根据这一题目展开辩论,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好与坏,明白只有适当的利用网络,才能将网络的优势发挥出来。使那些沉浸在网络中的学生觉醒,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缓解青少年学生的叛逆心理。

学生心理疏导篇5

一、疏导学生心理障碍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心理障碍的疏导必须坚持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疏导心理障碍,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健康地发展,因此在疏导心理障碍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学理论依据、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能耐心正确地研究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摒弃主观武断的做法。

主动性原则:体育教师要能敏锐地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尽可能把工作做在学生心理冲突、心理障碍产生之前,做在问题行为形成之前。

信任性原则:成功地疏导心理障碍,在于信任。信任是一种感召力量,信任是双方的。体育教师在心理障碍的疏导过程中,要真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理解和爱护他们,促其敞开心灵大门,自觉地接受心理障碍疏导,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疏导心理障碍的实效性。

二、疏导心理障碍的方法

形象转变法: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常具有服饰保守、说话迟钝、走路畏缩等特点。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是改变其心态和克服其心理障碍的一条途径。平时在教学中发现, 跑步的时候如果大声喊叫,跑的就相对很快。因此,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特别注意改变自己的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饰,养成讲话大声的习惯,走路昂首阔步,比平时加快速度等等。

语言激励法:语言是思想的暗示,语言是思维的有效刺激物,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我们可以有意地让学生用“我能行”“我相信自己”之类的积极语言为自己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在上课之前或练习之前念上几遍,在语言激励后,再满怀信心地学练。

预演胜利法: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每当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战胜面对困难时的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显著的效果。

扬长避短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一个人用己之短,而舍己之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欢乐。因此,疏导学生心理障碍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办法。

学生心理疏导篇6

摘 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了解其心理变化,运用较好的教育方法,针对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在育人的大环境中实施心理疏导与矫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和培养学困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矫治。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疏导

一、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困生心理障碍表现十分突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运用较好的教育方法对其进行教育。通过对任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和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调查,本人认为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反映在心理压力、心理敏感性、心理矛盾、心理控制力、健康水平诸方面的心理特征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

成绩不理想,名次滞后,因对某科或几科不感兴趣,对教学不适应,对该科或几个学科失去学习信心。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由于成绩不太好和老师关心不够,或在同学中不善于交往而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同学之间出现不愉快,闹矛盾,甚至下意识地在班上“恶作剧”。使之在集体中的地位低或表现欲得不到满足,没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或抓不住这种机会。

3.家庭负担

家庭经济困难,又因自己上学而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家庭父母离异,父母离开原有之家,放弃对子女的教育,使之产生一种没有家庭温暖的孤独感,无人关心的寂寞感。

4.对前途的忧虑

因学习始终不能进入最佳状态,自己对前途感到迷茫,情绪不稳定,情感脆弱,心理压力过大,心理矛盾突出。

二、学困生的心理疏导

1.消除戒备心理,进行感情疏导

学困生和待转化学生在班级里由于成绩不好,纪律又差,所以经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指责和惩罚。大家对他们持有不同程度的嫌弃态度,因此,在他们和老师之间存在无形的隔膜,假如我们不和他们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就说不上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工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对他们要给予真挚的师爱,而不能有半点虚假。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谨言慎行,不能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尽量给他们以平等、民主的人格,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于那些犯过错误的待转化学生,可以通过感情疏导告诉他们“一切可以从头开始,好坏看今后的实际表现”,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自己不是“朽木不可雕”。

2.在学习动机方面疏导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学困生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时常受到个别老师的冷落、否定。他们从没有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于是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或是灾难的根源,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动机。这也就是他们经常旷课,遇到困难时不能坚持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等原因。我们应对他们不断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把学习与远大的理想及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久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在是非观上心理疏导

很多学困生的是非观模糊,不能在出现错误之前及时辨别、制止,行动之后又不能主动悔过与改正,所以错了不知其丑,并且一错再错,最后不能自拔。具体表现如:常顶撞老师,把违反纪律看作勇敢,包庇同学的错误,把抄作业看作友谊等。因此,要在是非观上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首先,在是非观上严格要求,分清大是大非,正确的要求一旦提出,必须严格执行,并在执行中要有配套措施,及时评价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哪些是正_的行为,应怎样严格要求自己,怎样言行一致。

其次,要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帮助他们走出意志薄弱的低谷,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出现反复,我们决不恼火、泄气。因为待转化学生的转化一般都会经过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对他们进行是非观的心理疏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切勿急于求成,也不应寄希望于侥幸。在转化过程中可通过考验的方式使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如:让捣乱的学生负责自习课上的纪律。考验是一种信任的表示,也是心理疏导的一种手段,它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尊严感。在考验中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原来的不良动机,从而增强他们的意志力。但这种考验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并有适当的监督。考验中要及时发现“闪光点”,让学生吃下“定心丸”。

4.在育人环境中心理疏导

学困生不是生在真空里,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理想是受社会、家庭与周围的人影响的,要使一个学困生的性格、情感有所改善,除了老师循序渐进的心理疏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素外,实行强化训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更好地配合,齐抓共管,使学困生在多方面获得发展。

5.当好学困生的心理医生

学生心理疏导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初中生;叛逆心理;引导

不同于理工课程的理性和逻辑性,语文是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并且感性的课程,通过对于语文的学习,从而培养出来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这对于让初中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现如今学习的重担和学校以及社会的高素质要求,当代的学生无不都是压力满满,久而久之的积压造成的叛逆心理现如今也成为了教育界的关注重点,叛逆心理造成的负效应不可忽视,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更应该认真对待,利用语文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对初中生心理进行排解和疏导。

1多数语文教学中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不足

出生在新时代的初中生,思维和想法与以往的学生有着极大的不同,现如今的学生见识更高,思维更广,不甘于被长时间的约束,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因而表现出的叛逆也更甚于过去的学生,面对这种现象,如今的初中教学工作者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明显的感到力不从心,管理难度大,对于这些精力充沛的学生感到没办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学,语文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老师的个人演讲,简单地向同学们灌输着书本上的知识,强调字、句、章的结构和内涵却忽视了中国文学的精髓———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实际教学中的老师多数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再拓展或者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再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较重,以自我为中心,这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也形成了阻碍。

2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教学中的合理做法

2.1掌握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教学过程中,课本内容是进入教学活动主题的根本和依据,但是轻松活跃的氛围则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对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和讲解,同时,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更好更为有效的疏导,应该赋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学习和探讨的空间,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能了解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和想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和学生的密切交流构建出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学中,适当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小活动,带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与鼓励,通过认真倾听,逐渐渗透积极的思想意识和对学生缓解叛逆心理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引导。课堂上的相互交流更能让学生感到到教学工作者对其的尊重和理解。2.2结合课文内容,对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进行渗透:语文是个丰富多彩的存在,充满了积极性和正能量,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内容之间的理解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中的美好描述转移注意力和思考的方向,联想到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有意留下专门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通过自我反思,为自身的叛逆心理寻找释放点和解决办法,逐渐学会去体谅理解他人,懂得去调节自身情绪,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的趣味性并逐渐融入其中。2.3课后与学生真诚沟通,构建信任与情感基础:课上课下的交流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挚友,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与长处,积累的多了,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信念更加明确和坚定,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长期交流与相处,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使学生改正一些缺点和错误。学生产生的亲近感、信任和尊重是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关键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的了解,当然也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目的。

3结语

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理成长上处于良师益友的地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能够有效排解学生的负面心理,当然需要结合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以自己深刻的见解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的回复,要充分的认识到叛逆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意识到语文教学对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从多个角度和方位出发,通过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适应学生逐步去引导学生的真性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面对自身偏激不成熟的心理这一成长进程中的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史云铃.《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综合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34):112-115.

[2]窦辉.《初中教学中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思考及探究过程》[J].成才之路,2016(58):104-110.

学生心理疏导篇8

“老师,你说我从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么?我可不想连个毕业证都混不到……”

“我就是要学坏点,谁让他们要闹离婚,成天不管我……”

“老师,你们把他开除吧,这年头我自己都顾不过来,把他开除我给你们学校挂块匾,谢谢你们了……”

“老师,我怕来学校啊,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儿子就经常被请家长,一到学校我就和儿子一起被老师训,现在上了初中就更没面子……”

以上语句出自我所带班级的问题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口中,多少反映了他们的心态和近乎扭曲的思维。把它引在开头,旨在探讨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改核心理念,它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全面提高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同时,不放松对学习或品德上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以下简称问题学生)的转化。我校的生源质量暂不理想,问题学生在我校相对较多,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差生转化,是个需要我们教师研究的课题。我做班主任以来,在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上做了大量的尝试,有许多切身的体会,这里我把我的一些经验教训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什么是“问题学生”呢?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因为这类行为的表现行为比较单一,如能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则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的稳定。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管理的关键人员,他们的教育思想,工作管理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应该引起新时期的班主任,尤其是生源暂不理想,问题学生相对较多的学校的班主任的格外重视。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矫正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生源薄弱学校问题学生的特点。1、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差,自我控制能力不佳。表现为校内不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对自己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低下。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习惯和效果不佳,作业书写不规范,质量较低。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长期的学习不理想或受师长和同学的歧视,使处在“阴冷”环境和氛围中的问题学生出现自卑心理障碍2、问题学生离校后不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有效的监督,绝大多数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离异父母多,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加大了学生出现问题的几率。3、因为缺乏起码的是非善恶观念,校内外交友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容易沾染不良习气,一旦引导不当和措施不力,极易引发突发事件4、长期的心理不健全,为人偏执,遇事不能冷静思考,好冲动,会产生极强的逆反性心理障碍,造成严重后果5、这类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有要求得到别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学生个性化强,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6、问题学生形成问题的原因和程度不同,转化和疏导的方法也有差异。

根据这些特点,班主任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分析不同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初中的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注重心理疏导。1、初始阶段,尤其是新班主任一定要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当问题学生第一次违纪、第一次迟到一定要充分重视,处理问题要既严肃认真,又留有余地,避免过于粗暴和武断。班上有位同学朱某未和监护人在一起居住,小学时经常上学迟到,一迟到就旷课不归。我在了解情况后在他第一次迟到后批评了他,要求他尽量早睡早起,并“送”给他一学期五次迟到豁免权,告诉他不到万不得以不要使用,经过两次“豁免”,他已经基本上不再迟到和旷课了2、绝不能只抓教育,而忽视对问题学生学习的帮助,应对他们进行较大力度的文化补习。学生各种问题的出现,厌学情绪的产生,逃学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为问题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差目标,帮助他们接近课程最低标准,给我班几个问题学生顺利毕业提供了可能。3、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诚恳的和家长交换意见,不能因遇到困难而灰心,甚至放弃。如果我听了要给我们学校“挂匾”的家长的那一番话,而放弃对该生的信心的话,杨某也就不会顺利毕业了。4、从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交友情况,想办法断绝和不良人员的交往,坚决制止不良习气的蔓延。5、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初一注意行为规范养成。初二强化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对问题学生的约束。初三适时进行法制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根据不同学生和班级的特点,班主任的工作还应有自己的特色。我所接的 99级新生,问题学生较多,班级有一名行为习惯和心理极为偏执的高个子同学杨某,家庭教育的扭曲和1米93的身高,使他各方面显得极为突出,班级管理较困难。接班后在差生转化上我进行了极有耐心的班级教育和心理疏导,以他为中心作了许多工作,以下就是我三年来的心得和体会。1、要狠抓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到校、上课、穿着、言行上严格要求,允许学生犯错误,但犯了错误绝不回避、包庇学生。“班长犯了错误,居然也毫不留情,我杨某还有啥说的,我愿意接受处罚”,杨某开始第一次主动接受处罚,就是从我“大义灭亲”开始的。2、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班会这一德育阵地不能放松,班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严重课堂违纪可以随时停课,立即开《我看课堂违纪》的特别班会,必要时可请校领导参加;主题班会要准备充分,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外,要结合不同阶段和班级特点开特色班会。比如初一年级作为起始阶段可开《我的优缺点》、《我心目中的“坏”学生》、《初一这一年》的主题班队会,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初二是学生问题最多,最容易分化的年级,可开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辅警体能测试与知识口袋》、《球、亚健康与小来来》《我离犯罪有多远》、《惊闻XX违犯校规》的主题班队会;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和新学校的选择,可适时进行《我身边的不良习气》、《当命运的敲门声响起》、《我凭什么打赢中考之战》、《十年聚会我不参加》的团会教育。周记、作文、讨论也可结合班会内容布置相关题目,做到班级问题人人知晓、人人参与。3、问题学生在犯错误后大都有改正的要求,树立正气,用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约束和感化问题学生,用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好学生的言行示范和带动问题学生。可以收到长期的效果。班级正气树立起来了,不良习气和倾向也就较难蔓延。性格怪异的杨某很渴望和班中有威信的同学交往,但大多数好同学对这类学生心存戒备,内心的自卑使他只好和品行不太好的同学来往,我要求班干部主动和他结成帮助对子,减少了他和其他坏学生的接触。4、班主任一定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适时进行纪律教育,尤其是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晓以利害,让他们树立起码的法制观念。当杨某在参观“预防未成年犯罪展”时,他的每一个举动甚至细微的表情都被我看在眼里,事后的周记中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段话。5不说任何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做任何有损学生人格的事。给问题学生以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怀,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绝不能轻视和歧视学生。6、花大力气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谈心要在平等、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了解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有何要求,出事后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和克服的办法。当我了解了学生陈某情绪和举动是因为父母的离异后,问题就好解决了。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要预见到学生的反复,处理问题不能冲动,认识到困难的程度,永不放弃努力,“数30制怒法”和“你休想让我放弃对你的帮助”的口头语使我受益不少;必要时可和问题学生的小学班主任取得联系,向他们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情况。班主任一定要学些有关心理学知识,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大不良行为的转化的力度,使班级管理行之有效。

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已经过去,由于我注意了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班级稳定到了初三结束,班中无人受到处分,没有发生严重的突发事件,几个问题学生都得以顺利毕业。所带班是年级中唯一连续获得“常规管理达标班”称号的班级。

在我完成了第一轮班主任循环后,我又接了新的班级,班中虽然没有杨某那样的同学,但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班中一名女生,小学六年级就很少来校上课,整日沉溺于网吧中,交友聊天,彻夜不归,其父将其用铁链锁住,她仍然想办法逃掉。这种学生心理扭曲极为严重,接手后,我将平时收集的大量有关“痴迷网吧的恶果”的剪报给她看,告诉她一个连小学都读不下来的人是没有资格在社会上混的道理,和其家长沟通,指出他们在教育子女上的偏离。经常和她谈心,借给她积极健康的书刊,让同学和老师帮她补习功课。利用班会,排演小品“电脑房惊魂”……这一切都取得一定效果,开学已三个月了,该生除了迟到一次外,尚无任何不良迹象。

“ 路漫漫其修远兮”,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新问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几年来,我校在想尽办法为市民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同时,非常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不让一个问题学生掉队,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摆在我面前的问题还很多,我将不遗余力的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为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书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新思考》??苏州日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