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8篇

时间:2023-09-27 16:06:52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篇1

据不完全统计,以现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其中所收纳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从广义的文学概念来看,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或许称为“现代文”更适合)共计130余篇。从定量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和定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两个取向来看,中学语文教材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汰体现出以下几个问题。从作品文体类别的角度来看,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择的作品多为散文类和诗歌类。其中,散文类作品共占总数的80%以上,小说和诗歌类作品各约占总数的10%,戏剧类作品不足1%。其中所选的现代小说除了鲁迅《社戏》、《故乡》以及沈从文《边城》等经典作品之外,寥寥无几。这种文体比重倾斜的状况或与教材的容量和小说及戏剧文体的长度有关。从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分布来看,在这些篇目中,多数为生活类、人情类、家庭伦理类、思想品德类以及科普知识类的题材,而政治思想教育、革命史教育之类的题材所占比重和以往教材相比在逐渐减少。

诸如朱自清《背影》、张晓风《敬畏生命》、周立明《动物游戏之谜》、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钱钟书《谈中国诗》等篇目都体现出这一题材和主题取向。另外,经过本文粗略的考察,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随着年级的晋升,现代文所占比重稍有下降减少,而文言文所占比重则稍有上升。在现代文中,所选作品更倾向于经典作品。以高中语文第三、四、五册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像鲁迅《拿来主义》、曹禺《雷雨》、巴金《小狗包弟》等作品都体现出某种潜在的意识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分布体现出一种新的文学教育思路。通过对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现代文的文体类别、题材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的考察,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中学语文教育一些潜在的导向、思想和意识驱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中学语文教材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这些质性(qualities)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教育导向的改变。当今中学语文教育逐渐转向以人文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主导的方向,正逐渐淡化以往中学语文鲜明而浓厚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色彩。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生活教育成为中学语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点从现代文学篇目的选择可以看出来。尽管其中还是选择了为数不少的关于中国现代革命史以及政治内容的作品,如《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作品,但这些作品主要并不是用来表现政治和意识形态内容的,而是更多地用来体现特殊文体的基本特征。

(2)中学语文教材在选择篇目的时候更注重其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3)对现代文的选择更趋多元化,已不仅仅限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而是根据中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进行选择。从以上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现今中学语文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随着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知识的进展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从现当代文学这一范围来看,可以看到本学科学术研究对中学文学教育的投射和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缓慢的,而且是不明显的。

2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现状和问题

应该说,中学语文教材出现的这些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思想与方法更新的启发。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其中,最主要的就体现在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人文启蒙思想的影响。现代文学研究也就逐渐走上了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道路。所谓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体现在人文启蒙、审美现代性上。这一点和80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相关。在中学语文教育界,也逐渐受到学术研究的深刻影响,语文教材的修订也体现出这一点。尤其是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更体现出8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的深远影响。以往那些具有鲜明政治教化和思想教育的文本开始淡出中学语文教材,取而代之的是能够体现和包容人文素养、审美、知识和情趣的作品。但在这一趋势中,我们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阐释遵循的仍是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反映论。

其基本教学思路是:首先是介绍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是作家生平介绍,再是作品的意义分析。这就形成了“时代———作家思想———作品意义”的思维逻辑和阐释模式。这种模式能有效地解释作品和世界的关系(作品———作家———世界———读者),但又会遮蔽作品内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这一点在传统的中学文学教育中占据着长期而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形成相对稳定范式的条件下,中学文学教育也受到潜在的影响。应该说,这种影响关系更深层地源于80年代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历史语境。中学文学教育实践在这一宏大背景和深远的历史环境下,也因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教学模式。那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又如何对中学文学教育进一步产生影响呢?中学文学教育实践又如何将新的信息反馈于文学研究呢?这是本文要继续追问的问题。

3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与中学文学教育的可能性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篇2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批评艺术

论文摘要:批评是对学生的否定评价,使他们认识到与教师要求或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慎重使用否定评价,必须注意使用否定评价的时机和场合,必须避免使用使学生感到绝望的斥责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总结教育经验,将批评教育的技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人才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学受到场地、器材、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形式、组织调动更为复杂。活动中,学生又都表现得个性鲜明,体育课中往往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就显得更重要。

表扬和批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表扬较容易为学生接受,是通过对人的正确思想和良好行为的肯定、提倡和鼓励而进行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教育,是发现美倡导美的教育形式。而批评则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上的过错提出责备并帮助改正的一种教育方式。由于批评是对学生言行的矫正或否定,所以轻易地否定往往使学生的情绪受到负面影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认为:继续强调否定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法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自我知觉一致的方式里行动。影响批评效果的因素很多,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而正确的批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口服心服,消除不良情绪,还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采取何种批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不存在对任何人都立竿见影的批评方式。一般来说批评比表扬更复杂,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优秀的体育教师在批评教育时往往体现出一种艺术性。

一、体育教师威信的树立是批评艺术的基础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敬爱。”这是说一个教师愈有威信,就愈被学生所尊敬、爱戴、信任和拥护,他的教导就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付之于行动。没有威信的教师常常被学生从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他的教导便难以被学生接受。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树立威信的保证,当然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等也不可忽视。

二、语言表达能力是批评的主体

研究表明:某一种信息的传递是由7%的语言(单纯语言)、38%的声音(语调、声音节奏等)和55%的身态语言(表情、姿势、手势等)组成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在语言、声音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身态语言的作用。如一声示意的口令“立正”,教师自己应该目光炯炯,身体直立,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喊“立正”时自己左右顾盼,精神颓唐,信心不足,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应该注意语言、声音和身态语言等的正确选择和配合。

(1)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富有逻辑性。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划分错误的责任界限,分清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选择准确规范的字眼,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手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果用些粗鲁、生硬、讥讽的语言和表情,则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读一些书籍,平时注意现代生活用语和科学的外来语,以及民间谚语、歇后语,经锤炼、选择、积累,日益完善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应学一点逻辑学,在批评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关键,语言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理,无可争辩。切忌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文理不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2)批评的语言应形象生动,饱含激情。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从爱护学生的思想出发。情动于中而溢于表,对学生的态度应是热情诚恳的,推心置腹的。教师在批评时,他的表情、音调、手势要在同批评内容相对应的基础上,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或形象风趣。

(3)批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实质上是把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渐次引导,最后使学生分辨是非,提高认识。学生受批评时往往带有防御抵抗、惶惑不安、羞怯紧张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启发性教育,以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部蕴藏的动力,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强词夺理,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目的。

三、要掌握批评的时机、时间和场合

一般在错误的苗头刚出现时,就要及时处理。如体育教师在队列训练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等,就应立即停下来,进行批评教育,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问题则应延时“冷处理”,如:连贯性集体练习中,某学生出现错误时情绪过于激动,教师就应先让其一旁冷静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做处理。

四、要区分批评的对象

教师常有可能对体育骨干、班干部等学生以及和自己有交情的学生有意无意地偏心“照顾”,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引起怨恨,而且受“照顾”的学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易产生自私自负,不关心集体等毛病。因此,不论是哪个学生,出现错误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

五、掌握批评的尺寸

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首先就要明确行为准则与判断原则,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组织纪律方面以《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比较合适。同时注意某些不成文的,没有具体形式的规范,它是师生在集体生活中形成的自觉习惯,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有约束力。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还要杜绝提出要求却又不严格执行,或提出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过高过严的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上课时却从不检查,或学生没穿运动鞋也不加批评指出;又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等等。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必须坚持要求的连贯性和严肃性,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需要而此一时彼一时。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的批评要显示其艺术性,就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充分体现出批评的准确逻辑性、形象趣味性、自觉启发性、公正连贯性,并用批评教育的机智巧妙性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篇3

关键词: 美国 中学教师 教育制度 培养模式 发展趋势

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大量的有关教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相关性要大大高于对学校的物质投入、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等其他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具有累积性、附加性和不可补偿性[1]。自从1823年美国出现第一所师范学校,美国的教师教育在不断发展,本文拟对美国的中学教师的教育制度、培养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有所启迪。

一、中学教师的教育制度

(一)教师教育培养机构。

当前,美国的教师教育主要由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负责,但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其培养新教师的有效性,于是自20世纪80年代始,出现了一股非传统的院校培养方案的运动[2]。以1990―1991年为例,有31―48个州采取了40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师证书获取方案。这些培养方案有些是单独由公立学校的学区负责,有些是学区与州教育部共同负责,有些是由公立学校与大学院校联合负责,还有些则涉及了公立学校、大学院校,以及州教师资格证书认证委员会。该运动推动了“全美可选择的新教师培养中心”及其他几个类似的机构的成立。

(二)教师教育认定制度。

1.全国教师教育认证认定制度

当前,美国实行全国教师教育认定制度,只有通过相关资格认证的教育机构才能进行教师教育培训。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定委员会(NCATE)是全国教师教育最权威的学术认可机构,为美国联邦教育部(USDE)和高等教育认可委员会(CHEA)所共同承认。NCATE的成立标志着美国教师教育认定制度的形成,同时对美国教师教育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凡经全国教师教育认定委员会认定的教师教育机构,其在校生所学的课程和所得学分,可以在各校之间互相承认,其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证书可以在全国许多州通用或互换。另外,这种认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果获得该委员会的认可,其学术地位即可确立。

2.地方教师教育管理与认定机构

美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地方分权制,州一级的所有教育行政事务都由本州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因此,各州的教师教育机构,以及机构内所有的教师培养计划都必须经过州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与审查,而州一级认可制度与全国性认可制度是有所不同的。州一级的认可是对某一教师教育机构内某一培养计划的评估,具有强制性,其要求是最基本的。此外,美国还有6个地区性专业组织负责当地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工作,它与州一级认可一样,具有强制性[3]。

二、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

美国是一个分权制的国家,各州的具体情况也不太相同,在此,仅以个别州的本科水平师资培养作为参照对象。其主要的培养模式如下。

(一)4年制模式。

学生在前两年不分专业,必须完成普通文理课程,这也是师范类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而如果选择教师为未来的职业,那么具体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形式有多种。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不一定确定专业,可按照学校要求,在规定学分内从学校提供的各类课程中广泛选取文理课程,在二年级结业时依据选修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门类决定主修专业和副修专业。设立主修和副修专业可使学生获得一个学科以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接受广泛扎实的文理知识的专业训练,从而成为高质量的人才;主副修制还可提高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二)4+1模式。

前四年主要用来完成本科学士学位(基础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后一年完成所有的教育课程(含教育实习),获教育硕士与教师证书。以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中学教师培养方案为例,该学院采取由教育学院与本科院系共同培养的五年制模式,学生毕业时将获得某一专业的学士学位、教育文科硕士学位,以及加州初级中学多科教学资格证。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严格根据综合条件选取师范生申请者,如申请者的学业成绩、欲执教学科专业的能力、投身教育事业的承诺,以及社会公正与公共服务的理念。想进入师范教育方案者,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提出正式申请,但在大学四年级也可提出申请。

(三)4+2模式。

前四年完成本科学士学位(基础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后两年完成所有的教育课程(含教育实习),获教育硕士及教师证书。

虽然四年制本科水平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在美国教师教育中仍具有重要地位,但4+1或4+2模式正逐渐取代四年制模式。目前,美国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实行4+1学制或4+2学制,或称双学位模式。

三、中学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美国中学教师教育发展总体呈以下趋势。

(一)师资培养目标的全面化。

教师教育的目标有一个演变过程,即从对中学教师培养的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到要求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二战后,教师教育目标再次经历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全面性趋向,而当代教师教育的目标已经超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的范围,扩展到作为教师的所有方面。近年来,美国提出了“五者型”教师培养目标,即教师应成为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决策者和示范者[5]。

(二)师资培养高学历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有了更高要求。《国家为21世纪的师资做准备》明确指出,未来所有的教师都要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学训练。目前,美国各州对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者提出的标准越来越高。因此,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重心逐步从本科生阶段向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阶段过渡。

(三)师资培养机构大学化。

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其实就是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过程。其形成路径是:(1)从师范学校到师范学院再到大学教育学院;(2)从大学教育讲座制到教育系再到大学教育学院;(3)大学直接建立教育学院;(4)文理学院建立教育系。

(四)师资培养模式多样化。

美国中学教师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有本科四年制、4+1、4+2模式。哪种教育模式最好?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学科教育领域的差别,可选择的最佳模式各不相同。但随着对教师教育要求的提高,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采用4+1或4+2的模式。

(五)师资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大学与中学的双主体化。

通过建立专业发展学校,大学或文理学院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与当地中小学形成合作关系,实现了职前与在职培训过程的统一与大学与中小学的双主体化。专业发展学校为大学与中小学校,大学教育专家与中小学在职教师、实习生及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向的互动,从而实现了多赢。

参考文献:

[1]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To Touch the Future:Transforming the Way Teachers Are Taught,An Action Agenda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resident,1999.

[2]Christopher.J.Lucas.Teacher education in America:reform agenda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164-167

[3]王娟涓.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探析[D].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篇4

中学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从学生体质现状入手,提出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抓好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用爱教育等策略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策略研究;教学效果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蔡元培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思想,201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这些都道出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位置。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学体育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良好个性和锻炼习惯的最佳载体,中学阶段是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学生今后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都很关键。因此,如何从学校体育入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体质现状

青少年时期是决定个体未来健康的重要时期,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2]。对南京市城区中学生体质现状调研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总体情况良好,速度、柔韧素质逐渐提高,但是力量和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下降最明显。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能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没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必要的运动强度,部分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趋势[3]。为了改变这样的体质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如何促进体育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以下策略。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因为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路向,影响一生。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能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因此,抓思想教育是关键,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课余经常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对体育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积极开展体育与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做德才兼备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体育内涵修养。如在学生中开展“我锻炼我健康、我锻炼我幸福、我锻炼为祖国”的教育活动,结合南京在2014年青奥运上取得的辉煌成绩,在学生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重视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

不以体育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运动能力。同时,对后进生不急不躁,以一颗真诚的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明白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创新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抓好课堂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每个学期初期,在课堂上成立学习互帮小组,锻炼分组时,注意将体质好的学生和体质偏弱的学生编在一起,让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带领体质稍弱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浓郁的锻炼学风。其次,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练习。如耐力课一直是学生认为最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但耐力素质锻炼对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很大作用,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消除学生不喜欢上耐力课的心理,体育教师可以对这些耐力跑项目进行转换,设置一些很有趣的耐力性游戏项目或比赛项目,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完成耐力素质锻炼。最后,培养班级体育骨干的管理能力,在课堂上放手让他们管理,增强个人的独立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为了扭转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苦学”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及对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学习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其次,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课外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真正研究学法,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使学生产生“会学”的强烈愿望。再者,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经常收集大量与体育专业相关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向,和学生共同交流、探讨,激发他们学习动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自觉地学习。

(五)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

在平时教育中,我十分重视对每个学生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每周至少和学生体育骨干联系两次,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各项活动,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在班级中举办各种小型体育活动,比如:举行全班男女生混合的跳绳比赛、立定跳远长龙接力比赛、不同距离跑的接力比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后,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王同学是一位性格很内向的学生,但参与了多次体育活动后,性格变得更外向,喜欢和学生一起参加比赛,就如他自己说的,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很有运动潜力的,自信心更强。

(六)用爱去教育

别林斯基说:“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力量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我时刻牢记这些句言,要求自己诚实、公正,体贴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上课从不迟到早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同时我非常重视对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在精神等方面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和帮助,经常不定期组织他们锻炼,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用火热的心照亮每个学生前进的道路,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三、结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对体育教育工作持久的爱汇成优美的激荡人心的交响曲,一届届学生健康平安地毕业了,我感到无比欣慰。有什么事业比造就人的事业更伟大?体育教师工作给我的感受就是:爱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运动潜力,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王世银 单位: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体育之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18-01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高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高中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与高中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不同的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高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不仅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产生深远的影响,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高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体现了中学化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化学教学本身的客观需要。

1、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果能结合化学课上的生动实例,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而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组织教学,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逐步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自然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使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同时得到升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形成正确的微粒观。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量变到质变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即使同一种物质分子里不同官能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

2、爱国主义教育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加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陶冶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化学史,在很多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辉煌的化学文化。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如今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标志着我国化学科学技术达到新的水平。这是千万化学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这些丰富、生动的史料,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的故事,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以及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的故事,这些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3、社会责任感教育

充分发挥高中化学的学科优势,加强对学生安全、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渗透安全意识教育。高中化学教材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有些实验的试剂或产生物易燃、易爆、易挥发,有刺激性、毒性和腐蚀性,在操作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正常进行,要对学生强调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的教育。其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气污染,全球气候的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森林被过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不断,地球环球问题日趋严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第三,加强食品卫生方面的教育。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知识,这需要教师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方式、用量等进行明确的说明,特别向学生说明的是食品添加剂一定要与国家的规定相符合,禁止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添加剂加入到食品内。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三聚氰胺、毒奶粉等事件,让学生明确犯罪分子是将三聚氰胺、麦芽糊精作为基本原料,将其专门添加于原奶内,提升蛋白检测量,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4、人文素养教育

结合化学史以及相关化学家的经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战胜挫折的勇气。比如讲述诺贝尔在制备硝化甘油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氟单质的制取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顽强勤奋的优良品质,勇敢地面对暂时受到的挫折,冷静地思考。培养顽强不屈,勇于创新的精神。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通过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教学,进行揭露迷信、拒绝伪科学、拒绝、珍爱生命、崇尚科学的教育。通过探索事物本质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破除迷信、识别伪科学、远离、保护健康的认识和能力,均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爱敏,化学教学与德育[J],学苑教育,2011(10).

[2] 周华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11).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方法;实践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教育内容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的不断认识和改造实践中,所总结概括出来的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它是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等。科学教育方法则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在学习活动和研究实践中的作用,并培养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促进知识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教育目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教育意义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尤其加强了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也不外乎如此,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此外在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时,又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好。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教育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教学策略的制订起着指导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时也一定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首先是适度性原则。就是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要掌握好一定的度,既不能过难,又不能太简单。应该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篇7

【摘要】 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师

新课改对中学数学教育中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传播数学知识,同时还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的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身体健康与身心健康的教育,等等.这样更全面的教育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对加快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笔者从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途径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旨在为推进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

素质教育本质是指通过实践素质教育制定的方针与目标,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有更加全面的发展. 素质教育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的目标进行层层揭示. 素质教育通过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潜能激发和完善来为社会提供多结构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才. 素质教育的特征多样化,主要包括主体性、全面性、全体性以及发展性. 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教师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全面性是指学生无论在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还是在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在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发展性是指素质教育不能只顾眼前,而要以动态的眼睛去观察未来,看清事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现行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历届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可以看出,中国队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好事,但其中也存在着问题,这类学生多是通过反复做练习题,对数学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从题海战术中培养出来的数学尖子,无法想象这类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我们需要的不只是高分人才,更需要具有高素质高创造力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体系,只教会我们规规矩矩去做人,老老实实去做事,而在国外教育中学生就会“随便”很多,我们的教育就是缺乏的国外的这种“随便”,这也是创新学生的关键. 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学数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 对非智力因素认识不够

很多的学生,还有部分老师,不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认为没有关系,这是个很大的错误. 数学是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科学哲理的学科,很多的问题都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物理化学或者是社科类经济学,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很多都是靠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相应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重要性.

2. 中学数学在教材中与课堂的内容安排上存在一些不足

教育界有很多的人都认为目前的数学教材中重点编排是应用,基本原理的篇章明显不够,认为在编写教材上有取轻舍重的现象. 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基本原理进行重点介绍分析,只有基础打好了才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

另外,有必要提高教材的开放性,中学教材必须与高等院校的教材有机地衔接上. 为了能让学生长期对数学保证较高的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而教材的内容也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内容能不能吸引学生学习,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以后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是否能在大学里学好数学.

3. 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我国目前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对很多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能单单从一张试卷来评价一个学生,一张试卷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正水平,学生在数学能力以及价值方面的认识,不能完全在一张试卷中体现出来,要是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和教师来说会更加的公平.

三、实践中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应端正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长远的教育观,抵制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 鼓励开设数学特长班,但在开设特长班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生对文史方面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走上极端. 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奥林匹克数学专业班的做法已经受到专家与社会大众的批评,普遍认为其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到学生后来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副作用之大.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 所谓丰富主要包括如下两点:1.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有些时候,学生在学习时的一个思维练习比一个固定的答案要学得更多也重要得多;2.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相同的问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不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种思路上. 有时候一个正确的回答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转变,同时还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会更僵化和固定,从其结果上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关注想象与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锻炼思维的前提,在数学思维中,想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也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数学领域中,许多非常高深的问题都是靠“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现的,这正是想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韩学锋.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9(3).

[2]董娟.刍议中国中学数学教育之弊端[J].科技信息,2009(8).

[3]戴丽梅.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科学教育方法;方法研究

一、什么是科学方法教育

一般来说,科学方法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于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另一种也可以说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产生的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种是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种是抽象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特别是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方法是否正确将大大地影响学习的效果。比如说学化学就不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住那些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各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是要多观察、多联系、多思考和探究。找对了方法才能让学习事半功倍。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从目前的研究看来,教育的科学方法还没有一个非常具体或者清晰的定义,但随着人们对这种方法的不断研究,它的含义也在不断的被完善。这种方法被用在教学上,主要是以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并且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用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不断的学习和获得新知识。

二、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方法教育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并且它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化学知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其自身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这是一种包含了化学特性的学习方法。比如说注重实验,以实验来阐明某种物质的本质特征,通过实验的探究和延伸,把一些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科学教育方法成为改革中的一项目标,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利用这种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就能更好地选取资料和组织各种材料,再结合其他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科学方法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的方法教育是发展科学的有效方法,本科学其自身就是一种科学方法的体现,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研究科学。科学方法在教育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目前来看,在全世界范围内,科学方法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肯定,并且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意义以及它的价值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使用科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指导,还能提高自身的学习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使用科学方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教育也需要改革。社会更加注重科学技术以及人才的创新能力,学生更是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在我国,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长久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教育,这才是让社会和个人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另外,科学的教育方法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和思考的方法,通过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了解知识是这样得来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和接受知识,明确科学的本质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探究科学的精神。科学教育方法就是注重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的统一。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的有力保障,如果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那么,他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将很难坚持下去。如果缺乏科学的方法,那么研究和学习也很难探究到真理。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将很难继续学习下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知识方法以及态度的统一,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再用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总的来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是经过了有关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认可的。在我国,科学教育方法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这就更加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用适合学生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芳.探索教学方法 开创化学教学新局面.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10期

[2]黎芸杉.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技巧.中国文房四宝,2013年4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