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管理方面的理论8篇

时间:2023-09-28 09:07:35

管理方面的理论

管理方面的理论篇1

关键词:物业管理;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一、 物业服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首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未雨绸缪可以说是生存必备的技能,对物业管理企业也当然是一样。全面预算管理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规划”和“控制”两大部分。若无规则,则无控制的依据,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指按照企业决策方案,确定企业各项活动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中,预算编制则是全面预算的重要一步,预算的编制和使用,作为评价业绩的标准,在管理上有时比实际结果更受重视。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先进性,物业管理公司在企业内部规范经济行为的各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物业管理公司推出这样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机制也能起到协调公司经营,通过预算目标,编制,汇总和审查,执行和调整,评价和评估的分解作用,从而起到协调效果,为公司的规划和发展公司业务和提高公司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再次,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部门的实施,可以起到很好的员工绩效的激励作用,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分解有针对性的战略目标,实施,控制到最终的具体实现,从而推动员工和部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当然,同时员工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待遇水平。此外,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物业管理公司一直都面临的预算死板问题,是预算变得简单、方便和客观性。

二、 物业服务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

物业管理企业实施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导向的原则。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将根据公司的情况来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目前的情况,制定了企业年度预算、季度预算、甚至是月预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细分并开发适合自己的预算。 2.综合平衡的原则。这需要处理每个部门的局部和整体以及全面的预算平衡之间的关系。 3.全部成本的原则。将各部门预算管理费收入统一算到他们的成本中去。 4.重点支出项目重点控制原则。要想企业达到长期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对企业当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重点培养,那些比较重要的项目要着重控制,不可随便的进行更改。①

预算编制步骤:1.审查平衡。财务管理部会和其他的有关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各个单位的预算进行审查(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复查),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他们提出适合的平衡建议,而且企业还要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度工作目标可以作为各个部门预算的修正依据。 2.批准。通过预算各部门(财务部、工程部、物业部、市场部和保安部)进行分析整理,企业的财务部门才能上报公司上级进行审议,报道给管理层。 3.发出的执行。企业年度预算提交管理层审批,然后去下发到各部门,分解落实到财务部门后执行。

三、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物业全面预算意识不足

物业管理公司目前所缺乏的预算意识,要么是预算目标单一。②因为大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仍处于过渡阶段,很多企业仍然不熟悉该系统是比较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比如全面预算管理,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势,协调公司,激励绩效改进等,都还是一知半解,更何况引入这种制度呢?另外有一些物业管理公司思想比较局限,并不认为物业全面预算是必要的,所以对此也就抱着一拖再拖的态度,觉得只要国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全面预算他就没有必要引进这种管理模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就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市场化的物业管理的背景下,提升水平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1.预算目标单一,编制的预算没有成为实施战略目标的手段

目前,国内企业仍普遍使用传统的预算系统,无论是在预算编制,设计,实施,控制,都是基于一个个单一的目标预算为导向,如以成本为导向的预算编制,反映成本控制,反映现金流量的现金流量控制为导向的预算编制等。尽管有这些预算的编制也有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因为公司的核心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可以说是利润最大化,反映在预算上则是预算指标体系的策略的成功。因此,各种预算准备阶段的设计目标是相对简单的,而有战略导向的建立全面预算框架则是很复杂的。

2.缺乏有效的预算沟通,全面预算编制行为受局限

我国企业的财务预算的执行主要反映在最终监督和考核状况上,再加上很多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全面预算框架,从而导致“财政预算完全所有的“错觉预算。有些公司是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的沟通,但由于企业的经济和技术领域的过于严格的划分使双方很难直接沟通和理解。并且使用相互理解而非用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导致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技术人员不知道在财务管理方面怎么执行预算。这种情况下全面预算的编制是极为不利的,将显著降低预算编制的效率,不能满足企业提高效率适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

3.编制方法不灵活,编制的预算很大程度上存在主观性

编制预算方法对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和提高预算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的预算编制方法,常用的为企业增量法或削减法,因为递增或递减的预算编制简单方便,也给预算确定讨价还价留下空间的行为,同时也认识到历史水平的合理性。然而,较少的因素来考虑预算递增或递减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反映瞬息万变的经营管理活动,再加上自己的预报的局限性,它们容易导致预算编制出与实际操作效果相违背,预算的实际效果就会相对窘迫,难以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

(三) 全面预算考核不足

主要体现在预算缺乏专门人员以及预算程序不一致的标准上。首先,物业管理公司,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正在做指导全面预算并介绍其特殊性,缺少充分的预算,包括与评估收入的预算、物业管理费用的预算、预算期间、物资采购预算成本和固定资产预算。内容是相当繁琐的,它必然导致预算评估阶段的短缺。

结论

物业管理企业在做好预算方面是必要的。上述全面预算的介绍,包括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的内容,预算编制的编辑程序以及预算的理论动机理论,都是需要综合考虑并遵循精确的原则的。全面预算编制与使用需要各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深刻领会全面预算的理念,通过实施科学的预算编制模式给企业带来成功。相信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引入并在此推动下可以很好、更快的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作者单位:北京捷利物业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关晶:《物业管理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10期

[2]孙言明:《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问题及对策研究》,《财经纵横》,2011年第4期

[3]陈洪:《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第11期

注解

管理方面的理论篇2

首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未雨绸缪可以说是生存必备的技能,对物业管理企业也当然是一样。全面预算管理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规划”和“控制”两大部分。若无规则,则无控制的依据,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指按照企业决策方案,确定企业各项活动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中,预算编制则是全面预算的重要一步,预算的编制和使用,作为评价业绩的标准,在管理上有时比实际结果更受重视。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先进性,物业管理公司在企业内部规范经济行为的各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物业管理公司推出这样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机制也能起到协调公司经营,通过预算目标,编制,汇总和审查,执行和调整,评价和评估的分解作用,从而起到协调效果,为公司的规划和发展公司业务和提高公司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再次,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部门的实施,可以起到很好的员工绩效的激励作用,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分解有针对性的战略目标,实施,控制到最终的具体实现,从而推动员工和部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当然,同时员工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待遇水平。此外,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物业管理公司一直都面临的预算死板问题,是预算变得简单、方便和客观性。 

二、 物业服务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 

物业管理企业实施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导向的原则。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将根据公司的情况来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目前的情况,制定了企业年度预算、季度预算、甚至是月预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细分并开发适合自己的预算。 2.综合平衡的原则。这需要处理每个部门的局部和整体以及全面的预算平衡之间的关系。 3.全部成本的原则。将各部门预算管理费收入统一算到他们的成本中去。 4.重点支出项目重点控制原则。要想企业达到长期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对企业当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重点培养,那些比较重要的项目要着重控制,不可随便的进行更改。① 

预算编制步骤:1.审查平衡。财务管理部会和其他的有关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各个单位的预算进行审查(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复查),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他们提出适合的平衡建议,而且企业还要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度工作目标可以作为各个部门预算的修正依据。 2.批准。通过预算各部门(财务部、工程部、物业部、市场部和保安部)进行分析整理,企业的财务部门才能上报公司上级进行审议,报道给管理层。 3.发出的执行。企业年度预算提交管理层审批,然后去下发到各部门,分解落实到财务部门后执行。 

三、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物业全面预算意识不足 

物业管理公司目前所缺乏的预算意识,要么是预算目标单一。②因为大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仍处于过渡阶段,很多企业仍然不熟悉该系统是比较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比如全面预算管理,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势,协调公司,激励绩效改进等,都还是一知半解,更何况引入这种制度呢?另外有一些物业管理公司思想比较局限,并不认为物业全面预算是必要的,所以对此也就抱着一拖再拖的态度,觉得只要国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全面预算他就没有必要引进这种管理模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就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市场化的物业管理的背景下,提升水平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1.预算目标单一,编制的预算没有成为实施战略目标的手段 

目前,国内企业仍普遍使用传统的预算系统,无论是在预算编制,设计,实施,控制,都是基于一个个单一的目标预算为导向,如以成本为导向的预算编制,反映成本控制,反映现金流量的现金流量控制为导向的预算编制等。尽管有这些预算的编制也有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因为公司的核心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可以说是利润最大化,反映在预算上则是预算指标体系的策略的成功。因此,各种预算准备阶段的设计目标是相对简单的,而有战略导向的建立全面预算框架则是很复杂的。 

2.缺乏有效的预算沟通,全面预算编制行为受局限 

我国企业的财务预算的执行主要反映在最终监督和考核状况上,再加上很多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全面预算框架,从而导致“财政预算完全所有的“错觉预算。有些公司是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的沟通,但由于企业的经济和技术领域的过于严格的划分使双方很难直接沟通和理解。并且使用相互理解而非用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导致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技术人员不知道在财务管理方面怎么执行预算。这种情况下全面预算的编制是极为不利的,将显著降低预算编制的效率,不能满足企业提高效率适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 

3.编制方法不灵活,编制的预算很大程度上存在主观性 

编制预算方法对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和提高预算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的预算编制方法,常用的为企业增量法或削减法,因为递增或递减的预算编制简单方便,也给预算确定讨价还价留下空间的行为,同时也认识到历史水平的合理性。然而,较少的因素来考虑预算递增或递减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反映瞬息万变的经营管理活动,再加上自己的预报的局限性,它们容易导致预算编制出与实际操作效果相违背,预算的实际效果就会相对窘迫,难以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 

(三) 全面预算考核不足 

主要体现在预算缺乏专门人员以及预算程序不一致的标准上。首先,物业管理公司,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正在做指导全面预算并介绍其特殊性,缺少充分的预算,包括与评估收入的预算、物业管理费用的预算、预算期间、物资采购预算成本和固定资产预算。内容是相当繁琐的,它必然导致预算评估阶段的短缺。 

管理方面的理论篇3

关键词:激励理论 企业管理 经营者 经济体制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鼓励员工的行为,为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而奋斗的一种心理因素。21世纪以来,人类已经进入复杂多变的全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化、信息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占据更多有利的市场份额,就要注重从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入手。激励作为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途径,从激励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来看,激励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日渐清晰,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也逐渐的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对激励理论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以下几点将对激励理论的新进展进行较之详细的说明。

1.倾向于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约束和有效性研究

激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通过外部和内部刺激的结合,激发人们去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内驱动力。已经存在的激励理论主要是从组织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和分析的,而管理激励理论可以分成以人的动机和需求为研究出发点和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的两大研究类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激励过程理论体系比激励内容理论体系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合理性,但归根到底都是以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为出发点的。随着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心理发展趋势和特征越来越难以把握,与此同时心理因素会自然而然受到外界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原先的激励理论因不能一直持续作用于人的心理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使得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有效性和约束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要想真正促使激励在企业经营管理者发挥着更大作用,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约束和有效性研究成为激励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激励工作的真正科学性在于以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性质和规律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的设置和完善,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地约束和激励,才能使得企业在保持高效运转的情况下获得更旺盛的发展生机。

2.激励逐渐倾向于企业经营者

从传统意义上的角度分析,在企业采取激励措施的时候,所针对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员工,认为只要把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做好,所有工作就能够在顺利的轨道中进行。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轨迹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指导意义,在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面有着很大程度的工作欠缺。实际上,对于普通职工的激励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和普遍的,企业每个员工的的具体工作表现为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在对员工采取激励措施之时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等,从而为员工工作素养的整体提高和整个人力资源系统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企业经营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决策,像诸如指令、制度、目标和规范等无形的直接成果很难用简单的量化考核区衡量,其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影响企业整个系统的顺利运作和长足进步。

3.从激励方法的研究转向对经济机制的研究

在管理系统中,人处于核心的位置,因此,激励的真正任务就是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起来,发掘出更多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使得人的认识与所处的客观世界相协调。以信息资源的掌握程度举例来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者有着更强的信息优势,掌握企业内部和外界的信息都远远超于企业员工,这可以为企业拥有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及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然而这其中也凸显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对称性,即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员工所能掌握的只是局限性的信息资源,所对应的激励的方法和手段虽然可以暂时的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与热情,但不是长久之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机制的设计理论,通过对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企业本身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朝着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细节性的完善,让激励机制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去,与企业的经营发展以及利益挂钩。这种朝着经济体制研究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不仅是激励理论得以更加时代性的具体体现,更是企业经营管理达到科学合理局面的必要途径。经济体制的设计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市场机制的设置、政府运作机制的设置以及企业制度的设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激励方法的研究就显得不重要,而是要注重结合实际,在确立和完善良好的经济机制的情况下,为激励方法的不断创新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

4.结语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激励理论是调动人的情感以及内驱力等的积极性艺术,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进程中,通过对激励理论发展新进展的研究,不断地根据最新时势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激励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促使激励模式真正地发挥出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管理方面的理论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 管理

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相伴而生,随着Internet发展而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起来,虽然最初只是少数的几家大公司通过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开展商务活动,并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的局面,但是随着1996年XML问世ing快速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应用发生了质的飞跃,真正超越大公司的应用范围而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互联网应用的飞速普及,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这一快捷方式,电子商务正在全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飞速发展着。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指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商户及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及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商业运营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基于WEB的全部商业活动,称作电子商业;狭义的电子商务是主要利用WEB以文本、声音、图象的处理和传输在网上进行交易,称作电子交易。电子商务是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都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的参与程度,对电子商务加以解释和界定,因此电子商务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无论是何种类别的阐释,归纳来说都必须包括两个方面:即电子方式和商务活动,二者缺一不可。

二、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运用

(一)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建立创新型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若个企业仍旧运用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形式进行管理势必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这就要求企业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创新性管理理念的代表,电子商务独具优势,电子商务可以助企业的管理者持续做出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战略创新等,及时制定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面向世界,优化企业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面向的绝不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因此,现代的企业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且严峻的问题,即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先进的文化模式、企业现代化的管理组织、企业现代化的管理者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企业管理现代化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否可以更好的生存发展。这个时候,电子商务就能体现出其重要作用了。电子商务能够为企业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提供保证,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的现代化。

(三)电子商务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电子商务使企业的采购成本有效减少,传统的企业采购方式是通过见面会、订货会等途径确定好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占用企业内部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电子商务的有效使用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谈判、交易,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用最少的支出就自身企业希望能够购买到的部件、材料等,从而将执照产品与原材料的采购相互结合,最终降低采购花费的成本,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自身原材料的短缺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支出,有效改善企业的采购效率,确保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拓展了销售市场

电子商务的电子营销方式借助于网络技术进行产品的宣传、销售等,大大拓展了销售市场的空间。

1.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销售,节约了大量的营销成本

通过网站展示等网络技术,企业可以不通过任何中介进行销售,直接和客户对话,把客户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中来,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及时与客户进行交流,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和流通费用,而且提高了信息流动速度,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对公司产品进行宣传,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促销成本。

2.全面展示产品,节约销售成本

通过网络互动营销全面展示产品,使交易虚拟化,客户可以在网上浏览、挑选并下订单,理性的购买该产品。企业利用网上销售产品,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性能全方位的展示产品的内部结构、质量、价格及付费方式等,这样顾客不用出门就能更多的了解该产品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企业节约了销售成本,而且这样企业将以前支付给中介的费用折扣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合理降低库存,提高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了保证履行供货合同,积压了大量库存,导致企业运费、租金、管理经费明显增加,无形之中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在实施电子商务后,企业管理系统中合理运用电子商务的计算机系统准确清点库存,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使库存总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它利用电子传输手段,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使资源超越时空的整合到了一起,企业间可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实现零库存做了铺垫,从而大大节约了企业的开支。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人才招聘,通过公司网站可以全面了解应聘人员的详细资料,筛选出能力强、品德高、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不仅大大节省了人才招聘的费用、时间,而且提高了招聘的效率。企业员工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工作经验,分享信息、知识,共同增长技能,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子商务缩短了研发与生产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研发与生产一种新产品都与一些固定的开销相联系,这些费用与时间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时间缩短,那么自然每件产品的固定开销就随之降低。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大缩短了研发及生产的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时代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也随之上升,电子商务活动可以及时了解顾客的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的产品作出适当的调整,提高产品在竞争中的抗冲击能力。(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洋,于泽.试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0,(23).

管理方面的理论篇5

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一:新农村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农业是我国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根基,为此,我国将农业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畅想,以求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得到更新与优化,经济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本文就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经济管理模式

1农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将对经济管理的重心放在工业发展上,往往忽视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由于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经济管理制

度的认知不清,在农产品生产、分配、消费等过程中缺乏健全的制度予以支撑,导致经济管理水平低下。例如,采用合作制的形式来开展农业经济,在分配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出现经济纠纷,是制度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1.2缺乏专业性的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性管理队伍来予以支持。但就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缺乏专业性的经济管理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农村大都相对偏远,经济水平、文化素养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稀缺,是影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致命伤。

1.3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大都是采用人为纸笔的形式来进行管理,涉及的数据众多,记录、整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经济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效果不尽人意,是管理模式滞后性的重要体现。

2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农业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具有创新性特色农产品的出现,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补充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和规章制度,将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作为重要目标,构建创新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农产品发展方面,应加强对农产品种类的培育,实现产品的多元化,能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为农业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农村应优化农业发展设施,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并构建问责制度,实现权责明细化,设施管理人员应发挥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灌溉设施、水利设施、农耕机械等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应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以增强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2.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为此,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了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聘请高素质、专业性的年轻经济管理人才,将最新型的管理观点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能让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紧跟时展的步伐,建立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经济管理队伍。另外,农村应组织经济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学习城市的先进经济管理方法,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资格考核,并对管理人员进行是进行考核。例如,以计算机操作为主,让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例如,在销售一批苹果时,传统的销售形式大都是采用将苹果运输到市场中进行销售,若始终以此种方式进行销售,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专业性人员会创新农业经济运作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呈现多元化、信息化。

2.3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

新农村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发展农业经济我国也出台了诸多相关的政策,并将具有现代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农业经济运行中,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应借助信息时代的大势,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农产品网站,将各类农产品的详情上传至网站,可供采购商进行筛选,销售方式更为多样化,既节省成本,也能扩大影响范围,开拓新型的农业增收平台,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另外,应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树立品牌形象,不断的拓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为提高农产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动力。

3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具有必要性,应紧跟时代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与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对象,根据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上的创新,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优化与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应建立健全农业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王丽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5.

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农业经济在信息时代下迎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慢慢走向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但是,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快速发展。所以,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基于此,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经济管理信息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现状;实施对策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满足农经信息化。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创新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制。以信息化为手段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管理服务机制,使土地流转可以规范进行,并且有利于配置合理的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智能化、服务规范化、交易电子化,加快信息化经济管理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融合。

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国近年来在农业信息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在此期间,一批从事品种分析的专家开始参与到国内外一些大型会议中进行演讲,建立了专业期刊,而且决策层开始越发关注和倾听农业信息分析专家对于形势研究后所提出的建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深深感到我国的农业信息分析工作的确才刚刚起步,迫切需要一个大的飞跃。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仍处于落后阶段,由于农业网站的建设情况和农村网络的普及率远远落后于那些农业发达国家。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信息化所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匮乏,缺少全国整体规划;农业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发展不均衡,尤其在实际应用与成果转化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农业信息的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大部分农村仍然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信息人才不足,尤其是既明白现代信息技术还懂得农业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最为缺乏;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仍处于部门分割、分散无顺序等状态,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事业、科研、行政及其他社会力量缺少科学的分工和配置,导致这个行业情况较为混乱及资源过度浪费等现象;此外,我国还有很多部门从开始的合作研究逐步演变为协助他人研究,这严重影响到我国自身农业发展的进程;最后还存在一个本质问题农民,由于农民的专业素质不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较差,并且无法承受昂贵的网络成本。

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农业经济信息化是一个跨行业、跨年部门、跨地区与多种工作聚集成的大工程,在各个阶层都有涉及,在政府的组织下,在各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规划统一,分工明确,才能顺利发挥作用。所以,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缺少对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必须进行一定的基础性投入。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农业发展资金和支农资金,并且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同时,政府有必要制定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对农业信息化产业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减少税收等来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

(二)整合资金,加强合作,增强信息服务水平

建立涉农部门和涉农信息的共享交流机制,将信息规范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制度,并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农业信息网站的建立,使共享涉农公共数据成为现实。并且应加强对农业信息的加工与收集。针对农民、农业对信息的需要,强化农业信息源与信息渠道的发掘及采集整理信息的工作,保证农业信息网络能够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使农民、企业、政府能够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而且能为与社会各界力量合作提出可行的策略,特别要重视与通信运营企业和广播电视传媒等企业的合作,将会为降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息服务起到促进作用。

(三)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农民培训

首先,应加强对农民的培养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农村信息教育的普及。通过培训农业生产经营者,能够提高其科技素质,提高信息化意识。其次,壮大农业信息服务团队,并且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可以通过逐级培训和在线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各级信息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农业信息化专家团队,培养一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尝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来参与研制开发农业信息技术,为建设农业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持与帮助。

管理方面的理论篇6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方法

一、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实施背景

全面预算管理方法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等公司,因在管理上卓有成效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管理机制,从而也奠定了全面预算管理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二、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实施

(一)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实施目标

企业通过全面导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编制和预算内控手册的制定,为企业建立以战略为导向,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经营计划为动因,以现金流为核心,以全面预算为载体的全面预算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企业的资源有效配置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实施目标,公司应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完成如下主要工作内容。

1.通过全面培训、分层培训、跟踪培训,全面导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更新企业的管理思想,传递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建立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战略规划和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3.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全面预算的编制,企业前瞻性地明晰企业资源的现状和未来需求,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管理。

4.企业通过有效的投资项目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加强和完善投资等资本性支出的决策控制,从而建立科学的投资集中决策机制。

5.企业通过建立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监督、预算考核等工作流程,及时解决、协调业务单元发展面临的问题,强化企业在人力资源、财务、业务、研发、公关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功能。

6.企业通过调研、设计、座谈、修订、审批等程序,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使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确保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有序、有效运行。

(三)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

1.预算目标的确定与分解

预算目标的确定是全面预算编制的基础,预算目标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关系到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立。另外,预算目标必须是通过努力管理改进来实现的,它虽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但也不是难以企及的空中楼阁,如何保证预算目标的合理性是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预算分解工作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分配,较大程度影响资源使用效率和效果,分配不当、程序不明可能影响经营、安全和发展等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预算总体目标的实现。

2.预算责任网络的建立

预算责任网络的建立是指需要明确各预算部门的预算指标达成责任,同时给予相应的行事权利、决策权限和经济资源,只有权利没有责任将无法保证预算责任对预算部门活动产生约束和督促作用。预算部门间的预算责任应清晰边界,预算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应该匹配。

3.预算编制体系的建立

预算编制、审批程序是否科学、合理,预算金额是否依据实际工作计划内容制定,并通过充分的上下沟通,将直接关系到预算指标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预算指标不准确将直接影响预算的实际执行,也影响考核的公允性和实效性。如果预算指标的确定和因审批授权程序不规范、不充分,预算指标就不能成为权威的硬性指标,围绕预算指标达成的其他预算管理工作(如过程控制、分析和监督、考核等)也将难以开展。

4.预算考核体系的建立

预算考核体系为预算的实施提供激励保障,没有预算考核作为保证的全面预算体系将可能因缺少必要激励而难以运行。即便公司已经建立了预算考核体系但如果考核指标设置和权重设置不合理,或者不与工作效果进行必要关联,预算考核体系将可能不能发挥其正确导向的作用,可能会发生预算部门和人员产生重点不分、唯指标而论忽略效果的情形。

5.预算管理报告模块的建立

预算管理报告模块的有效运行直接关系到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偏差和偏差原因的及时报告,关系到公司主动纠正不利偏差的效率和效果。预算管理报告除了需要关注程序完整性和时限性外还应特别关注产生预算执行偏差的深层次原因,并设置合理应对机制加以解决。

三、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实施分析

(一)企业原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笔者所在的公司为深圳一家专注于矿产资源的投资、开发与经营的集团公司,下属核心企业主要从事铜矿、铅锌硫铁矿等的采、选、冶炼及加工,在集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之前,下属企业在预算管理实际工作中较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和影响:

1.预算目标的确定不够合理,分解程序不够规范

2.预算责任不够明确,预算实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分配不够科学

3.预算编制过程的沟通不够顺畅、充分,预算指标的审批和下达程序不够规范

4.费用开支缺少必要的事前预算审批控制环节,超预算、预算外审批和预算调整工作比较随意

5.预算考核指标的选择和标准制定不够明确,考核程序不够规范,考核结果的兑现不够严格

6.预算管理报告内容不够完整,报告提交不够及时,报告反馈和后续跟踪程序不够规范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实施

为了有效应对企业上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合理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集团董事会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笔者带领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系统地推进了预算制度和流程体系建设工作:

1.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的组织体系。明确要求各企业成立由总经理为主任、财务总监为副主任,其他高管为成员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成为“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

2.明确年度预算目标。以集团年度经济工作会上确定各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为指导,结合历年财务数据和实际经营状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年度预算目标,强调目标实现的可行性。特别是对全面预算的分解,要消化在每一个责任部门,落实到每个责任人。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预算意识。下属企业大多数员工意识淡薄,认为预算是公司的事,领导的事。更有甚者,认为管理增加了条条框框,产生抵触的情绪。有效的培训及充分的沟通,对于预算工作实施非常重要。

4.严格费用开支,严控超预算、预算外费用的发生。在企业,我们形象地把经审批确认的预算叫成“粮本子”,没有“粮本子”,就无法通过预算申请,无法办理费用报销手续。针对超预算、预算外,需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由总经理签批,较好的控制了超预算、预算外的发生。

5.完善预算考核机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明确考核主体、内容、形式及标准,从预算目标出发,作到奖优罚劣,并对指标完成的优劣进行分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6.提高预算分析水平,保证预算管理工具效果。把预算分析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纳入对编制人和财务总监的绩效考核,并将预算管理实施成效纳入财务总监绩效、奖惩、晋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实施效果

集团所属下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项目于2012财年起开始实施,通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的推广、实施和完善,企业在如下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预算管理成效:

1.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及日臻完善,预算管理已深入人心

2.企业的计划、决策、执行、控制等能力显著提高

3.基于“粮本子”的沟通多了,推诿扯皮的现象少了

4.在经济形式,特别是有色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下属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预算目标都基本完成,费用开支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毛洪涛,程军,邓博夫. 预算报告编制参与、调整及其决策价值[J]. 会计研究,2013(08).

[2]蒋悟真.中国预算法实施的现实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2014(09).

管理方面的理论篇7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工程造价;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一、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工作

80年代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国务院决定在基本建设和建筑业领域采取重大改革措施――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所谓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监理工程师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重要工作人员,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都会影响工程造价控制效果。在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工程新增费用控制、现场工程签证和工程费用索赔处理等方面。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建设监理事业也取得很大的进展,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给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一)设计阶段

参与项目的方案比选设计是项目建设的灵魂,虽然设计费占整个建设项目工程费用的比例很小,但设计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建设周期,决定着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设计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造价工程师首先应深入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形象方面的要求,对不同的建筑方案、结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使方案进一步优化。然后配合设计人员在占地面积、平面布置、结构体系以及层高和层数的选用等方面加以分析,并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向中标的设计方案提供材料、设备的价格和安装成本的分析建议,使设计方案尽量体现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特点。

(二)施工图纸审查

工程施工的依据就是施工图纸,施工图纸若发生改变会对整个工程造价造成很大影响。在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的首要工作任务就是审查图纸。审查施工图纸与实际的施工情况是否有所出入,在施工的过程是否出现一些设计上的偏差或改变了施工方案。若施工图纸与实际施工现场不符,工程造价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大多情况都会追加工程投入,增加工程造价的控制难度。针对上述情况,当监理工程师在对图纸进行审查时,就要认真考查实际施工方案的技术与经济上的合理性,发现不合理和错误的地方,必须及时的向投资方和设计单位汇报,并且提出建议,加强控制工程投入,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

(三)工程变更的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具备较丰富的经济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在进行造价管理之前,应对承包商的合同造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确定该项目的成本以及承包商可能获得的预期利润,并且加强单价分析,在不平衡报价的情况下,凡属:(1)工程规模扩大的;(2)单价偏高的工程细目其工程量会增大的;(3)单价偏低(亏损价)的工程细目其工程量会减小的工程变更,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大的影响。更应加强跟踪和控制。

(四)施工进度监督

施工进度影响工程的工期,而工期变更将会影响工程造价。影响工程变更最多的便是施工进度。一般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倘若任何一个阶段或环节发生偏差或问题都会造成施工的延期。例如施工设备或施工机械的不及到位、施工材料的不及时到位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施工延期。在实际的工程监理过程中,当施工进度与计划表现出不符的情况,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核实施工进度安排计划表,及时查找原因,督促各工程部门解决问题,把握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监理工程师还要以施工进度为标准,根据地施工进度设计工程合同款的拨放,将整个施工过程分解成若十个子工程,每一个子工程的完成时,都要督促工程付款程序的进行。因为对施工进度的能够监督避免双方发生经济上的纠纷,有利于保护工程承包双方的经济利益,避免索赔的发生,更加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五)对材料的把关

建筑材料和设备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较大,材料档次的选择和价格的确定对控制整个工程造价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不同的格规品牌、材料设备的质量与价格差异也很大,因此对材料设备进行市场调研成为造价工程师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正是由于存在质量与价格差异,有的施工单位往往就会在这方面钻空子,投标时所报的材料看似符合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的要求,其实在施工中却是用中档或高档的价格购买低档劣质产品,因此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隐患。造价工程师应及时通过市场调研,明确材料品牌及质量标准,认定材料价格,对供货单位进场的材料设备严格把关,按照招投标文件中品牌、规格及质量标准等进行检验。防止以次充好,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六)在签证中的责任。

发承包双方的切身利益受合同价格调整依据的影响,为体现签证活动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合同价格调整依据必须由独立于发承包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开展签证活动。此外,工程造价活动与施工工期、工程质量三者之间是一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整体。当造价管理与施工进度或工程质量控制发生冲突时,必须统筹兼顾,优先确定主要矛盾、控制目标。所以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是对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必须在总监的领导下开展合同价格调整依据的签证活动。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所做的是应全面反映调整依据所产生的效果如材料设备的性能价格比值,体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统一,而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测算合同调整依据所发生的费用,它要为决算者提供依据,能动地影响各项调整依据的具体实施。所以,监理单位应该以工程项目的规模、类别、技术复杂程度为依据,配备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监理。工程监理单位若没有造价工程师,应与造价咨询单位相互合作,共同对业主负责,以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

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要求合理、科学的控制好建设项日的各个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如:招投标阶段中要择优选定中标人;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变更费用的控制;竣工验收阶段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等。通过对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才能达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在施工阶段,由于投入的资金量大、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多,因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非常复杂。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首先要制定完整的计量、支付、变更的管理办法,突出事前控制、强化事中控制、完善事后控制。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督促施工方按图纸施工,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材料代用、变更洽商、现场签证、各种预算外费用及额外用工。一旦发生变更,就该及时计算变更的费用,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支出。

对于项目费用额度必须时刻掌握,以免在工作中积压工作量,无法预估工程造价。现场工程管理人员要监督施工方要制定完善的现场隐蔽工程签证制度,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项隐蔽工程签证,认真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编制结算要以有效签证后的隐蔽工程量作为依据,减少纠纷事故和不必要的索赔。所以为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在合同范围内,及时根据市场、现场情况和综合费用现状,在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适当调整工程造价,合理调整合同价款,严格、高效的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建设项日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1、时效性。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内的价格的特性,即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公正性。要以公正的立场平衡好业卞、承包商两者的利益,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3、规范性。由于工程项目干差万别,构成工程造价的基本要素可分解为便于可比与便于计量的假定建筑产品,因而要求标准客观、工作程序规范。

4、准确性。科学的对工程造价进行计量、计价、计费,为审查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因素:

(一)在确定项目规模时,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决策阶段要考虑工程项目建设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还要使所有生产力因素共同形成的项目在适应相应的规模。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二)评估、编制、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就是建设标准水平的建设标准,它是衡量监督检查项目建设和工程造价的客观标准。标准水平的确定合理与否影响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投资的作用。

(三)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实施。影响着建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工程造价的高低,对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四)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主要包括主要设备选择及生产工艺方案两部分内容。设备的优化选择、工程技术方案的合理确定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进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工程从决策到验收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在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成本,降低造价,在最大限度的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管理方面的理论篇8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 企业 的“天职”,成本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一些公司的老总、企业的厂长,经常谈论到市场 经济 比计划经济的钱难赚,原因何在? 我们知道,“收入-费用=利润”这是一个 会计 方程式。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销售价格和原材料采购价格基本上是固定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者都是变量,是一个三元一次未定方程。因为都是变量,有无数个解,需“全员”来解。作为购销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决定的,谁说了也不算,企业能控制的只有成本和费用。在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方面有很多典型经验,但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把“真经”学到手,下面介绍一种“易懂、简便、实用”的成本、费用控制 方法 。 提及“粮本”,人们 自然 而然地会想到,那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粮、油定量供应的重要方式。在当时粮油紧张的情况下,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可谓功不可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完善,粮食供需矛盾已经解决。“粮本”也随之退出了 历史 舞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粮本”这种管理形式,在企业管理的某些特殊时期是可以借鉴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的。 众所周知,企业天生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形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竞争说到底是成本竞争,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控制成本费用已成为各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企业中的各生产环节及职能部门,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在管理方面的各种方法,应运而生,如模拟市场核算与成本否决、购销比价管理、厂内银行、定额限额管理、经济承包责任制、目标成本管理等,这些方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把成本费用管理由事后考核变为事前控制,笔者便想到了“粮本”这种特殊的管理方法。在此就如何运作“粮本式”的管理方法,控制好成本费用,将其 科学 性和实用性,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粮本”的重要作用: “粮本”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是粮油供应的有效凭据,是被城镇居民所接受的具有绝对权威性的定量管理方法,凡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用粮本买过粮的对此都记忆犹新,情有独钟。其作用是定量、限额控制,在批准的定量之内使用,但决不允许“寅吃卯粮”。粮食管理部门在管理粮本上可称得上铁面无私,严格控制。正是这种管理方法,使泱泱大国的市民增强了计划意识,为生计周密安排,省吃俭用,自我约束。 “民以食为天”,既然粮本能控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这种方法也能控制企业管理中的关键 问题 ——成本及费用。因此将这种管理方法运用到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过去人们生活离不开粮本,对这种管理方法非常容易领会,即易于被员工所接受,又可增强员工成本费用控制意识,所以推行起来很顺利,象居家过日子一样,把成本费用耗费当作计划经济下生活中定量供应的粮食,精打细算,从而达到费用控制目的。 二、“粮本”定量指标的确定 首先根据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也即确定定量指标,这是一项很关键的工作。如果制订的目标是一个高不可攀、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那么从一开始大家就放弃了努力;如果制订的目标过低,即使实现了目标,也没有实际意义。这就要求目标的制订既要先进合理,又要切实可行。因此财务部门要会同企管等有关部门,搜集本企业近几年的数据资料,并参照同行业先进成本指标确定目标成本,抓好以下中心环节: 第一,明确目标成本任务,全员分解指标。 确定成本指标范围,定任务到岗位,将各项成本,特别是可控成本,分门别类细化到最末端是首要环节。分解指标的要求:一是控制范围求广。凡是构成成本要素的都要纳入分解对象,从每个岗位算起,逐级汇总,“横到边,纵到底”,实行量化考核,不留死角和空白。二是指标分解求细。凡是 影响 成本升降,大到原材料,小到低值易耗品,都要确定控制目标。将成本项目考核指标层层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对责任人或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