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8篇

时间:2023-09-28 09:07:37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篇1

关键词:景观 视觉 环境影响评价??

1、引言?

城市快速路从20世纪兴起的城市化运动的产物,它是可以具有中央隔离带、多车道、控制进出口、全立体式交叉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

[1]、快速路这种大型土建工程具有公共性、大规模、长久性、基础性等景观特点。

[2]、因而除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外,还可能带来包括景观及视觉影响在内的其他影响。国外从60年代开始对工程项目进行景观影响评价,如美国1965年的《公路美化法》,要求政府政策中考虑“风景的价值”,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要求联邦机构决策时,运用适当的衡量美学价值的技术。??

[3]、我国从90年代开始对景观影响评价进行研究,由于起步晚,虽然发展迅速,但基本是借鉴国外的方法,未能很好的结合中国的国情,未能建立完善的体系结构。对道路景观影响评价的方法本身,国内大量文献均从道路使用者出发,着力研究周边景观对道路景观的影响。本文在对北京某大型快速路景观影响的实践过程中,对以往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措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风景景观工程体系的评价方法,对以往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完善,如增加了影响人口、公众关注度以及将快速路对周边景观影响和快速路对自身使用者的视觉景观影响共同考虑等,形成了较为简单有效的评价体系。

2、景观影响评价的步骤?

3、现状调查评价?

3.1 调查范围?一般根据沿线的地理地形特征确定,以道路建设引起景观变化的范围作为基本调查区域。?3.2 调查内容?研究表明,我们所获得外界信息的90%以上来自视觉感受,而快速路的体量较大,为评价分析快速路景观影响,应着重调查识别周围的具象景观。

4、景观影响评价?

4.1 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对某些景观要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对那些构成景观特色、具有地区及区域性的独特景观所产生的微妙影响;对具有特殊价值的地点和具有高度景观价值的地方产生的影响。

4.2 影响评价的方法?目前流行的景观影响评价方法很多,有景观美感文字描述法、景观印象评价法、景观心理测量评价法、计分评价法、平均信息量法、回归分析法、加权网络分析法、模糊集值统计法以及系统评分法等。

??[5]、一些专家将这些方法分为计值评价(定量评价)和优先性评价(定性评价)。实际评价中,两种方法经常交互使用、相得益彰。例如:在一般描述性方法基础上通过评分法或者问卷清单法而使评价过程和结果得到简化;一些主观性指标的分级计分需要通过描述性方法来实现。

4.3 工程实践中使用的方法?基于工程实践中对准确性、操作性、及时性的综合考虑,可以在描述法识别敏感点的基础上,采用以下较为简单有效的指标评价方法。?

4.3.1 景观影响因子描述 景观影响因子主要包括敏感度因子和协调度因子,其中敏感度因子包括影响人口、视频、醒目程度、相对距离和相对坡度五个影响因子。敏感度因子如下:影响人口:主要包括在该敏感点内活动的流动人口或固定人口。敏感点的影响人口越多,其景观影响的敏感度相应越高;视频:工程项目在某敏感点观景者视域内出现的几率越大则其景观影响的作用时间长,景观影响的敏感度就越高(或为周边景观在道路使用者视域内出现的几率)。视频这一景观敏感度因子,可以通过测定该敏感点内可观察到工程项目的面积与敏感点总面积的比值来确定??

[6]、醒目程度Sc:某些独特的造型地貌,不同的景观元素边缘交错地带,都是较为醒目的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醒目程度这一敏感度因子的等级及取值。相对距离Sd:工程项目相对于敏感点的距离越近,景观敏感度就越高。设定一标准距离,通过景观与观景者的距离和它的比较来确定相对距离的等级,依据这一等级可以确定相对距离这一敏感度因子的取值;相对坡度Sa:工程项目相对于敏感点视线的坡度越大,工程项目被看到的部位和被注意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敏感点可能受到的来自工程项目的冲击也就越大。可以通过设定一标准坡角,通过实际坡角与它的比较来确定相对坡度的等级,进而根据这一等级确定相对坡度这一敏感度因子的取值。

??[7]、可以通过坡角α。或者坡角的正弦值Sinɑ进行比较和分级。?其中,对于影响人口因子Sp,当评价对象为具有重大景观欣赏、历史价值时,应考虑公众关注度,其评判标准应不限于周边有直接影响的人群的多寡,还应考虑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的程度。对于醒目程度因子Sc和相对距离因子Sd的影响应分路段考虑车速不同情况下的视觉效果,之所以考虑这点,是因为在协调性问题上,工程项目与周边景观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城市快速路景观的动视力特性研究视觉是人认识外界、判断外物的物理特征的基础。道路景观是视觉艺术,我们在城市快速路上所获得的景观感受直接受我们视力特性的限制。在快速路上的观察是人在连续运动中的观察,我们将搭乘机动车交通过程中乘客的视力称之为“动视力”。因此,探讨城市快速路的景观,需要我们对人的动视力特性深入研究。当我们在运动中想要看清楚什么东西时,就会停下来仔细观察。走马观花中我们只能获得物体的大概印象。因为,我们的感官适于感受和处理运动速度在1?4~4?2m/s以下的对象。如果运动速度增加,观察的细节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下降。不同车速对乘客辨认距离有很大影响,当车辆以60km/h速度行驶时可看清前方370m处的标志,而车速增加到80km/h,则辨认距离为500m.对交通环境而言,就是车速增大景观元素的尺度也应加大。所以研究动视力与车速的关系,对城市快速路景观研究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另外,人的视野也会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当车速增加时,人的注意力集中点前移,视野范围逐渐变小。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车速关系试验显示:车速的变化还会引起人对道路两侧景物的观察的变化,当车速为64km/h时,能看清两侧24m之外的物体,而车速在90km/h,则需在33m以外才能看清,小于上述距离则无法看清。这一点是快速路景观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在快速路两侧建设防护设备、绿化带遮蔽的强度有决策性影响。协调度因子如下:协调度,即工程项目的视觉特征是否与临近区域协调,主要体现在项目类型、设计风格、尺寸、色调、建筑材料等方面。?

4.3.2 景观影响因子属性分析 在操作中,为便于计算和比较,各影响因子均使用根据其属性,通过分级评分并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为了便于对各个景观影响因子进行打分,需要确定其属性分级。对于可定量的指标,如影响人口、视频和视距等因子,可采用5级量化分级的方式进行打分;对于不可量化的指标,如醒目程度、协调程度等指标,可采用5级描述性分级进行打分。具

4.3.3 景观影响指数函数

其影响的积极与否,主要取决于协调度的正负。

5、重点工程与周围景观的相容性问题?

基于高速路和周边景观在风格方面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可能存在的差异,应重点分析重点工程与两侧景观的相容性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高速路所具有的现代及高科技特征;另一个是工程附近区域的景观文化特征(尤其中国独特的“山水化”了的景园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的趋势。

这个分析过程可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般描述性方法完成。

6 缓解措施和建议?在景观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缓解措施和建议:(1)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线路尽量利用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少占耕地、少拆迁,高填地段采用保护与环境美化相结合的措施。充分利用地形;(2)在设计风格、尺寸、色调、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及利用建筑学方法,使建筑与周边景观的反差度降低、使建筑群的布局得到优化;(3)通过隔离带、绿化带的建设以美化沿线环境,同时遮蔽周围部分景观,降低负面影响;(4)注意工程规划中地下设施的作用,防止地下布局架构的不良景观影响。(5)缓解措施不仅要考虑挽救和缓解工程的负面影响,更应积极的考虑美化环境、改善景观的设计。

7、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实施已有20多年了,该项制度的实施对开发项目的合理布局,控制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上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仍未受到关注。为此,建议我国加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力度与实际应用工作,以丰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韵发展。具体措施为:①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根据国外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状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评价的内涵和评价方法。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是其中的理论依据,评价应以科学、方便、实用为原则。②制定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指导和规范此方面的工作。③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示范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区、类型,选择几个项目,全面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为开展该工作提供范例。④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在评价的过程中重视公众的关注程度,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发挥环评法所肯定的公众作用。⑤注重景观影响评价专业人员的培训。随着环评法的实施,培训的内容应加强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内容。

参 考 文 献??

1.孙明,薛志鹏。城市快速路的景观特性及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2002,18(1):38~43.?

2.王紫雯,吴水珍。大型土建工程对景观美学环境的影响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3,33(2):145~152.?

3.L.奥托兰诺,蔡亲颜译。环境规划与决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315~321.?

4.张阳,董小林。公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J],1999,19(4):65~67.?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篇2

关键词:景观 视觉 环境影响评价

1、引言

城市快速路从20世纪兴起的城市化运动的产物,它是可以具有中央隔离带、多车道、控制进出口、全立体式交叉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

[1]、快速路这种大型土建工程具有公共性、大规模、长久性、基础性等景观特点。

[2]、因而除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外,还可能带来包括景观及视觉影响在内的其他影响。国外从60年代开始对工程项目进行景观影响评价,如美国1965年的《公路美化法》,要求政府政策中考虑“风景的价值”,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要求联邦机构决策时,运用适当的衡量美学价值的技术。

[3]、我国从90年代开始对景观影响评价进行研究,由于起步晚,虽然发展迅速,但基本是借鉴国外的方法,未能很好的结合中国的国情,未能建立完善的体系结构。对道路景观影响评价的方法本身,国内大量文献均从道路使用者出发,着力研究周边景观对道路景观的影响。本文在对北京某大型快速路景观影响的实践过程中,对以往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措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风景景观工程体系的评价方法,对以往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完善,如增加了影响人口、公众关注度以及将快速路对周边景观影响和快速路对自身使用者的视觉景观影响共同考虑等,形成了较为简单有效的评价体系。

2、景观影响评价的步骤

3、现状调查评价

3.1 调查范围一般根据沿线的地理地形特征确定,以道路建设引起景观变化的范围作为基本调查区域。3.2 调查内容研究表明,我们所获得外界信息的90%以上来自视觉感受,而快速路的体量较大,为评价分析快速路景观影响,应着重调查识别周围的具象景观。

4、景观影响评价

4.1 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对某些景观要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对那些构成景观特色、具有地区及区域性的独特景观所产生的微妙影响;对具有特殊价值的地点和具有高度景观价值的地方产生的影响。

4.2 影响评价的方法目前流行的景观影响评价方法很多,有景观美感文字描述法、景观印象评价法、景观心理测量评价法、计分评价法、平均信息量法、回归分析法、加权网络分析法、模糊集值统计法以及系统评分法等。

[5]、一些专家将这些方法分为计值评价(定量评价)和优先性评价(定性评价)。实际评价中,两种方法经常交互使用、相得益彰。例如:在一般描述性方法基础上通过评分法或者问卷清单法而使评价过程和结果得到简化;一些主观性指标的分级计分需要通过描述性方法来实现。

4.3 工程实践中使用的方法基于工程实践中对准确性、操作性、及时性的综合考虑,可以在描述法识别敏感点的基础上,采用以下较为简单有效的指标评价方法。

4.3.1 景观影响因子描述 景观影响因子主要包括敏感度因子和协调度因子,其中敏感度因子包括影响人口、视频、醒目程度、相对距离和相对坡度五个影响因子。敏感度因子如下:影响人口:主要包括在该敏感点内活动的流动人口或固定人口。敏感点的影响人口越多,其景观影响的敏感度相应越高;视频:工程项目在某敏感点观景者视域内出现的几率越大则其景观影响的作用时间长,景观影响的敏感度就越高(或为周边景观在道路使用者视域内出现的几率)。视频这一景观敏感度因子,可以通过测定该敏感点内可观察到工程项目的面积与敏感点总面积的比值来确定

[6]、醒目程度Sc:某些独特的造型地貌,不同的景观元素边缘交错地带,都是较为醒目的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醒目程度这一敏感度因子的等级及取值。相对距离Sd:工程项目相对于敏感点的距离越近,景观敏感度就越高。设定一标准距离,通过景观与观景者的距离和它的比较来确定相对距离的等级,依据这一等级可以确定相对距离这一敏感度因子的取值;相对坡度Sa:工程项目相对于敏感点视线的坡度越大,工程项目被看到的部位和被注意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敏感点可能受到的来自工程项目的冲击也就越大。可以通过设定一标准坡角,通过实际坡角与它的比较来确定相对坡度的等级,进而根据这一等级确定相对坡度这一敏感度因子的取值。

[7]、可以通过坡角α。或者坡角的正弦值Sinɑ进行比较和分级。其中,对于影响人口因子Sp,当评价对象为具有重大景观欣赏、历史价值时,应考虑公众关注度,其评判标准应不限于周边有直接影响的人群的多寡,还应考虑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的程度。对于醒目程度因子Sc和相对距离因子Sd的影响应分路段考虑车速不同情况下的视觉效果,之所以考虑这点,是因为在协调性问题上,工程项目与周边景观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城市快速路景观的动视力特性研究视觉是人认识外界、判断外物的物理特征的基础。道路景观是视觉艺术,我们在城市快速路上所获得的景观感受直接受我们视力特性的限制。在快速路上的观察是人在连续运动中的观察,我们将搭乘机动车交通过程中乘客的视力称之为“动视力”。因此,探讨城市快速路的景观,需要我们对人的动视力特性深入研究。当我们在运动中想要看清楚什么东西时,就会停下来仔细观察。走马观花中我们只能获得物体的大概印象。因为,我们的感官适于感受和处理运动速度在14~42m/s以下的对象。如果运动速度增加,观察的细节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下降。不同车速对乘客辨认距离有很大影响,当车辆以60km/h速度行驶时可看清前方370m处的标志,而车速增加到80km/h,则辨认距离为500m.对交通环境而言,就是车速增大景观元素的尺度也应加大。所以研究动视力与车速的关系,对城市快速路景观研究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另外,人的视野也会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当车速增加时,人的注意力集中点前移,视野范围逐渐变小。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车速关系试验显示:车速的变化还会引起人对道路两侧景物的观察的变化,当车速为64km/h时,能看清两侧24m之外的物体,而车速在90km/h,则需在33m以外才能看清,小于上述距离则无法看清。这一点是快速路景观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在快速路两侧建设防护设备、绿化带遮蔽的强度有决策性影响。协调度因子如下:协调度,即工程项目的视觉特征是否与临近区域协调,主要体现在项目类型、设计风格、尺寸、色调、建筑材料等方面。

4.3.2 景观影响因子属性分析 在操作中,为便于计算和比较,各影响因子均使用根据其属性,通过分级评分并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为了便于对各个景观影响因子进行打分,需要确定其属性分级。对于可定量的指标,如影响人口、视频和视距等因子,可采用5级量化分级的方式进行打分;对于不可量化的指标,如醒目程度、协调程度等指标,可采用5级描述性分级进行打分。具

4.3.3 景观影响指数函数

其影响的积极与否,主要取决于协调度的正负。

5、重点工程与周围景观的相容性问题

基于高速路和周边景观在风格方面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可能存在的差异,应重点分析重点工程与两侧景观的相容性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高速路所具有的现代及高科技特征;另一个是工程附近区域的景观文化特征(尤其中国独特的“山水化”了的景园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的趋势。

这个分析过程可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般描述性方法完成。

6 缓解措施和建议在景观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缓解措施和建议:(1)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线路尽量利用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少占耕地、少拆迁,高填地段采用保护与环境美化相结合的措施。充分利用地形;(2)在设计风格、尺寸、色调、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及利用建筑学方法,使建筑与周边景观的反差度降低、使建筑群的布局得到优化;(3)通过隔离带、绿化带的建设以美化沿线环境,同时遮蔽周围部分景观,降低负面影响;(4)注意工程规划中地下设施的作用,防止地下布局架构的不良景观影响。(5)缓解措施不仅要考虑挽救和缓解工程的负面影响,更应积极的考虑美化环境、改善景观的设计。

7、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实施已有20多年了,该项制度的实施对开发项目的合理布局,控制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上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仍未受到关注。为此,建议我国加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力度与实际应用工作,以丰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韵发展。具体措施为:①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根据国外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状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评价的内涵和评价方法。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是其中的理论依据,评价应以科学、方便、实用为原则。②制定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指导和规范此方面的工作。③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示范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区、类型,选择几个项目,全面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为开展该工作提供范例。④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在评价的过程中重视公众的关注程度,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发挥环评法所肯定的公众作用。⑤注重景观影响评价专业人员的培训。随着环评法的实施,培训的内容应加强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内容。

参 考 文 献

1.孙明,薛志鹏。城市快速路的景观特性及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2002,18(1):38~43.

2.王紫雯,吴水珍。大型土建工程对景观美学环境的影响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3,33(2):145~152.

3.L.奥托兰诺,蔡亲颜译。环境规划与决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315~321.

4.张阳,董小林。公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J],1999,19(4):65~67.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篇3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 F713.5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进程加快,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它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应该高度关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笔者试图将执行力理论引入非营利组织研究领域,用执行力理论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进一步提高非营利组织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一、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影响因素的调查

为了能够准确把握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影响因素,笔者走访本人所在城市的几家非营利组织进行了预备性调查,调查涉及的问题有:“执行力问题在你所在的非营利组织中突出吗”、“影响你所在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因素有哪些”。被调查者的答案主要包括领导、员工、制度和环境四个因素。基于此,笔者围绕这四个方面设计了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以5级Likert量表为测量尺度,包括20个调查问题,按照各项目对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影响程度大小排列,各选项的评分标准为:A(影响程度比较大)——5分、B(大)——4分、C(一般)——3分、D(小)——2分、E(比较小)——1分。

笔者利用一周时间走访了10家非营利组织,对236名人士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36份,有效问卷233份,占98.73%。将高层人员的有效问卷乘以4,中层人员乘以3,基层人员乘以2,一般人员按实际数据统计,充分体现不同层级人员对执行力的不同影响程度。根据Likert量表的评分标准求得各调查因素的平均分值,将各因素的平均分值转化为百分制((平均分÷5)×100),分值越高,对执行力的影响越大。各影响因素的分值如表1所示。

二、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选取了因子分析法将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十五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归总。实际操作中,笔者借用了SPSS软件来完成因子分析过程。将十五个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输入软件,求出KMO(Kaiser-Meyer-Olkin)值为0.727,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软件计算后得到解释的总方差(表2)和旋转后成份矩阵(表3)等表格。

由表2可以看出,前四个成分特征值累计占了总方差的82.051%,后面的特征值的贡献越来越小。因此,对影响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十五个因素可以提取了四个公因子,四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82.051%,说明这四个因子解释了十五个因素全部信息的82.051%,对十五个因素进行了高度概括。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主要与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业务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有很强的正相关;第二个因子主要与归属感、组织与员工规划一体性、资源共享程度有很强的正相关;第三个因子主要与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共同愿景、文化和工作氛围、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管理能力有很强的正相关;第四个因子主要与作流程规范程度、目标清晰度和接收程度、工作标准清晰合理程度、人岗匹配程度有很强的正相关。

三、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根据生产力理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所以说,在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员工个人因素直接影响着员工和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对非营利组织执行力起决定作用,而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和任务因素通过影响员工个人因素进而间接影响非营利组织执行力。

1.员工是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决定因素

非营利组织的整体执行力虽然不是员工个人执行力的简单相加,但是它又是和员工个人的执行力分不开的,是与员工个人执行力的有机统一。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能动的要素。员工个人因素是个人执行力形成的根源所在,并由此形成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基础。

2.管理是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保障因素

非营利组织开展的活动好比演出,演出能否成功、精彩,管理机制是基本保障。组织文化、共同愿景、激励机制等是否与员工的价值观相一致,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努力程度。组织对员工个人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会激发员工工作的能动性,影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投入程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3.环境是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孵化器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篇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与能源转换和利用紧密相关的一级学科,下设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6个二级学科。是国民生产生活和科学、文化活动的动力之源,也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与此相适应,如何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及相关专业人才,是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该专业教育的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代表本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因此,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就是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下面以1999年至2013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基本素材,[1]分析讨论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授予单位比重分析

从1999年到2013年,共有28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们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等8所高校,各高校所占百分比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西安交通大学29%,浙江大学25%,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南大学各占11%,上海交通大学7%,江苏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各占3%。除江苏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之外的其余6所高校都被列为国家“985”和“211工程”高校,占75%。据此可以看出“985”和“211工程”高校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都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东南大学的热能工程和江苏大学的流体机械及工程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依托“985”工程建设及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上述学校及学科几乎囊括了所有入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由此可见,“985”工程建设及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此外,北京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海、江苏和浙江是经济发达地区,汇聚了大量的相关人才。优秀生源充足,这一优势也是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二、学科比重分析

表1 工学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占比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在学科门类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工学、理学、医学三个门类,其中工学包含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内的21个学科类,共79个专业。历年工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平均每年入选论文占入选总数的37.9%,同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总数在所有大学科中排名第一。

图2是本一级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在所有学科优秀博士论文中所占比重的柱状图。从图2中可以看到,1999~2001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占比出现较大下降,2001~2003年占比又逐年上升,2004年到2006年占比回落到1%左右,2007年到2009年期间波动比较大,2009~2012年则稳定在2%附近,2013年占比达到3%。

参考本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在工学学科中所占比重及工学在全部学科中占比的柱状图(图3)。可以看出,工学占比虽然略有波动,但大体而言比较平稳,维持在38%左右,本学科在工学中的占比在3.8%左右波动。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西安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对本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占比影响较大,本学科在工学中占比较高的1999年、2003年、2007年及2013年上述两高校均有入选论文,而本学科在工学中占比较低的2001年、2002年和2008年则上述两高校均没有入选论文。

由此可以看出,相对而言,两校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领头羊,在学科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论文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对于论文影响因子的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

图4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在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注:这里只统计优博获得者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的影响因子的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本学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数量偏少,在统计分析的105篇论文中,影响因子超过3.5的有8篇,占总数的7.62%;影响因子在3.0~3.5之间的论文有7篇,占总篇数的6.67%;影响因子在2.5~3.0之间的论文5篇,占总篇数的4.76%;影响因子在2.0~2.5之间的论文有30篇,占总篇数的28.57%;影响因子在1.5~2.0之间的论文有7篇,占总篇数的6.67%;影响因子在1.0~1.5之间的论文3篇,占总篇数的2.86%;而影响因子低于1.0的论文数量为45,占总篇数的42.86%,占比还是比较大的。

本学科的高影响因子论文偏少与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特点有关,由于本学科是传统的工科学科,研究的新兴热点相对理学学科不会太多。因此与大多数工学学科一样,整体学术刊物的影响因子不会太高。因此,大多数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研究发表在影响因子低于1.0的学术刊物上。同时,由于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强调创新性,这可以通过在高水平高影响引因子的学术刊物上有若干代表性的工作发表来体现,这样的代表性论文不会太多。因此,本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在影响因子3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并不多。

四、二级学科及作者性别分析

1999年至2013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28位作者中,有14人在博士期间攻读工程热物理,占到优博论文作者的一半;攻读热能工程的有6人,占比为21%;4人攻读制冷及低温工程,占比是14%;2人攻读流体机械及工程,占比7%;能源环境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的各一人,分别占比4%。各专业所占比例如图5所示。

同时在这28人中,男性人数25,占总人数的89%。女性人数3人,仅占总人数的11%,男女比例差距较大。

由此可以发现,若假设所有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具有相当的智力水平和勤奋程度,其导师的指导水平也相当,则可说明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最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研究。或者说,该二级学科由于涉及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较多,研究偏基础,产生创新性突破的可能性相对其他二级学科较大。此外,男性优秀博士作者数远较女性作者大,则说明了本学科男性在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中的普遍表现高于女性。

五、指导教师分析

本学科28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在22位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22位指导教师中,有17人指导出1 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指导出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指导出3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表2是历年指导教师的平均年龄。这22位导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第一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时的平均年龄是57.5岁。50~59岁和60~6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分别是5人和10人,其次是40~49岁的有3人,70~79岁的有2人,40岁以下的有1人。

由此可见,从全国优秀博士指导教师所指导优秀博士数可以看出其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水平和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同时,大多数年份的指导教师平均年龄在60~66岁,可以看出一般这个年龄段的研究学者其学术水平和造诣容易达到最高点。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篇5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电子产品出口

前言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国内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产生影响到电子出口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外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因素来不断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最终由此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是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影响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突出影响

(一)消极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电子产品对外贸易业务的有序开展,且促使其在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秩序混乱的问题,最终影响到了其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第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给电子产品出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发达国家外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自身成本投入,其逐渐通过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式来削弱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开始扩大对电子产品生产资金的投入,最终由此影响到了电子产品出口效益。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应给予其高度的重视[1]。

(二)积极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国电子产品出口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首先表现在其推动了我国电子产品整体水平的提升。即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我国电子产业为了更好的稳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其开始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贸易活动开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引进新型生产技术的方式来不断强化自身电子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且最终推动自身产业的整体发展。其次,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还体现在其提高了企业法律意识。即我国电子企业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下滑的销售趋势,从而导致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并引进国外技术标准,以此来提高自身整体发展水平。

二、中国电子产品产业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其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问题,因而在国际市场多元化结构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通过对自身资源整合的方式来不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最终达到有效推广自身品牌的目的。此外,由于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下传统的对外贸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稳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要求其应通过引进新型生产技术的方式来提高电子产品生产质量,继而满足他国消费者需求,且促使消费者对中国电子产品品牌产生认可的态度。另外,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自身自主品牌国际化水平,以此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达到高效出口销售目的。

(二)强化对出口目标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认知

在电子产品产业出口销售过程中强化对出口目标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认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此,首先要求企业经营者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为企业技术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促使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提高自身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且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的方式来强化自身对目标市场技术标准及法规的掌握程度,最终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产品技术含量及安全等方面信息的检测,达到最佳的出口状态。其次,在电子出口贸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依据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来不断完善电子产品技术标准,以此来提高企业出口销售量[2]。

(三)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构建首先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全面收集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的信息,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的方式全面掌握到国外市场的新规定,继而以此来完善自身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内容,达到最佳的电子产品出口成效。此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构建相应的咨询部门,以便电子产品生产部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相应问题时可对问题展开及时解决,继而由此达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效果。

(四)培养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础措施,对于此,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增强自身人力资源的开发,且在此基础上定期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使其在培训过程中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并将其应用于电子产品出口工作中,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此外,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企业亦应通过完善自身薪酬模式的方式来留住专业化人才,且促使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中,并及时发现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企业电子产品出口所带来的影响,继而对其展开有效解决,同时形成新型出口模式,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

结论

综上可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的出口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因而在此背景下,为了避免不利因素的产生影响到企业业务的顺利开展。要求当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且应在遇到挫折的过程中通过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及构建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等途径来提高企业电子产品出口能力,并最终完善企业产业结构,达到高效出口目标。此外,为了推动电子产品贸易活动的有序开展,要求企业应致力于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庄明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2):112-115.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篇6

关键词: 家庭背景 大学生学习动力 影响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动力所起的作用最大[1],由于种种不良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于是大学里诸如逃课、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考试作弊、考试挂科等厌学现象屡见不鲜。 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2],那么家庭背景究竟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学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十堰地区各高校在校大学生1200名,其中郧阳医学院(以下简称郧医)500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汽院)400名,十堰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院)300名。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小组讨论意见设计《关于大学生家庭背景与学习动力的关系及其影响的调查》表,共发出调查表1200份(郧医500份,汽院400份,职院300份),采用无记名填表方式,回收有效问卷1083份,有效率90.25%,其中男生522名,女生561名。

1.2.2统计处理方法。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利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各研究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及其差异的程度。

2.调查结果

2.1家庭居住地

不同的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43),对考研情况的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不考研的原因有显著的差异(P=0.000),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不考研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所限(占52.7%),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不考研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占32.7%)。

2.2父母的职业

父母的职业不同,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不同,从而子女在校期间的表现也就不同。父母不同的职业对子女期望的找工作方式有差别(P=0.017,见表1),父母的职业对大学生逃课情况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见表2)。

X2=11.141 P=0.011*包括教师和医务工作者

2.3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用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来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对大学生主要的课外活动、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等两方面的差别显著性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3、表4)。

2.4父母的文化程度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P=0.005,见表5),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学习成绩越差。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考研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6),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考研的意愿越强。

2.5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

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X2=24.286,P=0.000),父母对子女关注,子女的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学习(占35.2%),学习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6.2%,而对子女很少关注,甚至从不关注的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占33.3%),学习成绩较差的比例高达22.3%。

2.6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

分析性别之间在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其差别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2),男生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的(占34.9%),女生则主要是根据父母或他人建议(占44.2%)。而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直接影响到学生自己对专业的喜爱程度,结果显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学生,有41.8%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感兴趣,而根据父母或他人建议选专业的学生仅有11.2%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同时,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也有显著的差异(P<0.01,见表7)。

3.讨论

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是否考研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不考研的原因却有很大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整体比较低,部分大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选择了先就业。而城市的大学生虽然经济条件好,但部分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就不打算考研。

父母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在大学期间的表现,父母是干部(包括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学生希望靠关系找工作的比例高于父母是农民的学生,而父母是干部的学生其逃课情况远比父母是农民的学生严重。父母是干部的子女中有20.3%的希望将来找工作时依靠父母的社会关系,干部家庭相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有着更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网络更为丰富,其子女将来可以依靠父母的特殊身份和广泛的人际脉络关系而比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之后而在大学里松懈下来,从而经常逃课,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考试只求不挂科即可。相反,出身农民家庭的大学生知道自己不可能靠关系找到工作,唯有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后才可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身处绝境”反而聚变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能,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尽量少逃课甚至不逃课,学习更加努力刻苦。

通过对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课外活动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影响的研究,得出,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高,其子女课外活动用来学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上网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一定的经济收入是学习的保障,但是优越的经济条件有时会对子女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总的趋势是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子女的学习成绩越差,可能是优越的经济条件使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放松了学习。

由上分析得出结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考研情况有很大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的学习成绩越好,但子女考研的意向较低。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对子女寄予的期望值则越高,将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自小严格要求使之具有上进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上大学后也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但是由于父母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做支撑,此类中的多数学生不打算考研,选择先就业后深造。

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影响着子女的学习情况。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子女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3],上了大学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关注。进入大学,许多人远离了父母,与父母之间交流的机会自然减少,电话交流成为主要途径。若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渠道流畅、情感贴切,则孩子会奋发向上,个人的学业成绩优良;相反父母对子女关注程度不高,或者因方法不当,则会使得部分人不能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逐渐放松了对自己学业的要求。

子女当初根据父母或他人的建议选择专业对日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同学当初选专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调查结果显示:当初选择专业的原因中主要是根据父母或他人的建议(占38.9%)。由于不是自己选择而被动地接受所学专业,部分人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经常逃课,甚至考试舞弊、挂科,没有学习目标,整天感觉很空虚。

所以,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及对子女的关注程度等诸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当前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出以下措施。

第一,开展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学会感恩。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培养一名大学生至少要花费20万元。学校可以通过播放感恩题材的电影,采取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大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学会感恩,而非止于形式。大学生能够进入大学的殿堂,应该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更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第二,建立学校与父母双向沟通的机制,促进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每学期辅导员至少要与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次,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及学习成绩情况,督促子女在校好好学习,同时家长也把子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学校,学校尽量给学生提供帮助,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第三,大学生自己应该端正学习动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都应“爱我所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不能成为不好好学习的借口。另外,还要淡化靠关系找工作的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珍惜学习机会,不论家庭背景如何,所有的大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有在大学期间使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才能使自己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学校在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而且要关注来自富裕家庭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具体的工作中,要通过实际情况调查,将那些来自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父母关注程度比较低和家庭特别富裕的大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有区别地从不同角度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黄益萍,曾接贤.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7,(2):91-94.

[2]周贤君.论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8,(2):73.

[3]侯淑军,傅茂笋,李军.医学生学习成绩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5-157.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篇7

【关键词】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研究

1.引言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被用来研究对固体材料进行表面结构分析的仪器,其英文为Atomic Force Microscope,缩写为AFM。原子力显微镜通过对检测样品表面与感应元件之间的原子作用力,来对样品进行研究,反映样品的结构以及相应性质。在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时,将悬臂进行固定,并与样品进行接触,通过传感器进行眼测悬臂发生的变化,获取作用力的信息,由于微力的变化较为精确,从而可以得到纳米级的测量信息。

2.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位移测量系统的误差

AFM的误差的来源有很多种,主要是由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近场误差、悬臂位置、扫描器位置、针尖形状等原因。如果AFM设备观测样品表面的原子与分子的结构,近场误差是主要误差来源。在观测工作上,要结合实际观测情况对误差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加强对误差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减少误差,对测量进行校准。在测量过程中,环境的影响对于位移测量是重要的影响方面,在空气中,温度、湿度、清洁度、震动以及压力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纳米级别的测量中,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影响主要与仪器自身有关,与被测对象影响较小。在测量过程中,大多数采用激光干涉作为基准,而空气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激光的折射系数。另外,仪器的温度漂移,也是AFM测量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测量仪器的材料组成较为复杂,纳米级别的精确测量过程中,任何材料由于温度变化而造成的变化都可以使得测量仪器发生变形,从而影响测量点的位移,产生测量的误差。一般在测量工作中,对于周边环境的温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测量材料不同的膨胀程度进行最大程度的控制,合理搭配温度系数,尽量做到零测量漂移的情况。

3.位移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进行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的位移测量中,需要对测量误差进行严格的控制,提高测量精度。对误差进行控制是计量工作的原则,在进行测量过程中要对由各种条件产生的误差进行控制和管理。在纳米测量中,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误差是主要的误差来源,尤其是温度,温度的变化导致仪器的尺寸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误差的产生。在进行测量中,要选择温度系数较低的材料,并且对测量环境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结构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有效的降低温度对位移测量的影响。在测量过程中,可以对测量仪器加装保温装置,使测量仪器获得良好的温度特性。对于测量过程中的湿度控制,要保证测量环境的湿度水平,经过实验验证了控制湿度之后,仪器测量精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达到了对针尖表面静电的控制目的。在进行原子力显微镜的位移测量上,建立合理的温度与湿度管理方式,合理控制环境因素,对于达到控制误差的意义。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振动的控制,利用相关的计算公式对振动的影响进行计算,从而有效的控制相关的误差。计量型的原子力显微镜在对于频率响应上缺乏良好的特性,在测量中要保证隔振,减少空气震动对于测量仪器的影响。在测量仪器的结构分析中,针尖的集合形状对于位移测量也有很大的影响,针尖的集合形状要进行合理的表面重建,并且进行相应点计算,从而对由此造成的误差进行控制。在现阶段测量位移测量中,可以采用三坐标的测量分析方法,对位置误差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运动模型,将实验结果进行定位。采用新的空间校准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原子力显微镜的校准工作质量,对于扫描器的位移误差进行了良好的控制。

4.结束语

纳米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技术领域,计量型原子显微镜的测量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作。纳米技术是我国高新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良好的带动性与产业性,发展纳米技术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对于纳米技术的关注也不断加大,研究单位对于纳米技术的研究投入也不断增多。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的位移测量工作是纳米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存在使得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所不足,在实际测量中要对误差进行严格的控制,合理对影响测量过程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科学先进的手段,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动力工程影响因子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融合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并拓展到企业边界之外,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一种)、渠道商、客户、合作伙伴,以至竞争者的外部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体的复杂体系,是由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实现的电子化的业务流程(刘璞,2007)。从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的那一天起,企业家和学者们就没有停止对电子商务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研究。Devaraj和Kohli(2003)把“抓住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即信息技术投资是如何转化成资产、资源和企业绩效的”作为对信息技术贡献方面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Mahmood等人(2004)认为对信息技术投资是否会在新的网络使能环境下产生商业价值的问题给出一个适当的答案是必要而且复杂的。

如果把EDI的研究归结为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根据对美国ASP+BSP、荷兰SDOS、美国博士论文库、我国CNKI数据库、我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等数字论文库的检索,发现在电子商务产生的价值和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最早的研究文献始于1999年,而且定性研究的文献居多,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定量分析。就研究的角度而言,定量研究文献可以分为四类:(1)分析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分析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3)分析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4)分析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应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大样本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有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进行。本文尝试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不少学者从企业业务活动的角度探寻电子商务应用如何成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源泉。George、Ray和Georgios(1999)在现实案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的方法评价了EDI对企业绩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他们对企业绩效的测量是从下订单时间、反向订货时间以及发货时间这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单独采用EDI只能在一定限度上增加主要流程(订单完成时间)的绩效,而非期望中可以很好地改善订单完成的时间。

Wu、Vijay和Sridhar(2001,2003)应用似乎不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应用对美国企业的绩效影响。他们在分析中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分解为四个方面:沟通、内部管理、订单接收和电子采购。结果显示应用电子商务并没有给企业绩效带来很显著的影响,而只在一定水平上对客户满意和关系改进的影响大些,对效率和销售绩效的影响较小。

邵兵家、蔡志刚(2005)认为企业通过将电子商务的某项活动和行为将价值增加到了产品或服务中去,使得顾客愿意比原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产品,这样企业绩效有可能会增加。因此,他们将电子商务中增加价值的活动分为四种:信息、网上交易、与顾客交流交互、与供应商经销商交互。通过对中国IT业64家上市公司的调查,他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但总体上电子商务对企业绩效存在正面的影响。

Apigian等人(2005)认为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战略需要,并和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其市场地位,增加其收入。为此,他们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互联网绩效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257个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为了实现收入增加和增进关系的战略目的,企业可以在市场渠道和与客户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增进关系,企业还可以在与供应商的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在分销、供应商互动和内部运作方面使用互联网;而为了节省时间,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进行内部运作管理。

George,Despina(2000)将销售管理活动和产品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预算、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与销售绩效和销售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调查,证实了网络的使用确实对企业营销活动和营销绩效有正面影响。

任峰,李垣,孙爱英(2003)构建了由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网络应用作为自变量、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销售业绩和市场改善作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在对广东等八个省份、12个行业、11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明了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程度和网络应用对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存在正向影响,表明中国企业通过网络确实可以改善营销活动,可以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有利于信息管理。

二、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资源的观点是战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Zhu和Kenneth(2002)认为基于资源的观点是将组织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相连接的桥梁,可用于分析电子商务价值的形成。Lumpkin和Dess(2004)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这种特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能力,增加企业绩效。尽管如此,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中只有极少数的文献采用基于资源的观点分析了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影响力的探讨电子商务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定量研究成果不多,仅限于Zhu等(2002,2004)、Chu(2004)、Zhuang和Lederer(2006)、吕兰、赵晶(2008)、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等。

Zhuang和Lederer(2006)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业务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为:信息技术资源和业务资源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有影响,而人力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结果支持了对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其增加的分销渠道、新营销媒介、加强的运营效率、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运营、改进了的客户数据收集技术、以及实时和互动的信息交换等方式影响对企业绩效的期望。

Chu(2004)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个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不同行业的250家企业的数据,采用多层回归的方法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与企业整体绩效(包括电子商务绩效、经营绩效、竞争绩效、利润和销售)的关系,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显著,不同的电子商务能力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

吕兰和赵晶(2008)根据在中国收集的175份实施电子商务的制造企业的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PLS)检验了电子采购业务中的电子商务能力、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体指标没有说明),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但对电子采购流程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产有影响。

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选择西班牙的十个行业(纺织和皮革制造、化工、电器制造、交通设备制造、手工艺品加工和贸易、零售业、旅游业、商务服务、电信和计算机服务、健康和社会服务)1010家企业作为实证调查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由在线采购成本、供应商关系、物流和库存成本表示)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从上面综述可以看出,这类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分析由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的其他能力作用所产生的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刘璞(2007)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初步证实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影响作用,证明营销能力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营销绩效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该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缺憾,而且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是对于内涵丰富的企业能力来说,尚缺乏更多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是否会采用电子商务,哪些因素会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但也有一些文献分析了影响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因素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后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如Barua等(2002),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

Barua等(2002)认为驱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和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在信息技术业务价值(ITbusinessvalue)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绩效驱动器(例如,Internet应用,流程,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准备度)和运营、财务评价指标连接起来的电子商务价值框架,认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应用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三个因素为(1)IT应用(包含顾客导向、供应商导向和企业内部导向的IT应用);(2)流程的变革(包括面向顾客、面向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流程变革);(3)就绪程度(指的是顾客和供应商电子商务就绪程度)。因此,他们认为进行电子商务转型的企业必须进行增效投资,不仅在信息技术方面分配资源,同时必须规范业务流程,分析客户和供应商的准备度,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利用了TOE框架(技术、组织和环境)分析了TOE因素是如何对信息系统创新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Iacovou等人(1995)应用TOE框架发现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直接受其与其他信息系统和流程的集成水平所影响。Ramamurthy等人(1999)认为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制约。Zhu等人(2004)利用TOE框架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准备度是对电子商务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财务资源、全球范围和监管环境同样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贡献;虽然竞争压力会驱使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但是电子商务的价值更多的是与技术集成和组织资源相关而非外部竞争。

四、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绩效影响

除了分析单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绩效影响。如Evans和Wurster(1999)认为电子商务联盟的主要利益在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更容易的保留忠实客户。Straub等人(2004)研究了电子商务下的联盟绩效。他们认为多个企业联盟能够创造更深意义的利益,像虚拟市场的网络经济能够使联盟的企业发展或者获得主要的资源信息,并且显著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Park等人(2004)在资源联盟中谈到了传统公司联盟电子商务将挖掘出新的联盟利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声誉,减少在线活动的投资,并且可以从联盟伙伴(传统的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对69家应用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盟调查发现,营销联盟所产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技术联盟产生的价值。研究的另一个结论是,与其它应用电子商务伙伴的联盟与传统意义上的伙伴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没有很大区别。陈代江(2004)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研究了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电子商务和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建立了技能型战略联盟同时应用了电子商务的国内企业以及联盟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的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联盟中的规模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新晨

五、发展展望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不管是研究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的还是研究对企业职能绩效影响的文献,都是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或者是考虑现有企业能力将对电子商务应用产生的绩效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没有考虑中介变量的影响。而根据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介变量可能是非常关键的联系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的环节。虽然国内学者刘璞(2007)分析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该研究所涉及的营销能力只是企业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他能力开展中介作用的研究。

就分析方法而言,除了Apigian等人(2005)、Zhuang&Lederer(2006)、George&Despina(2000)等少数学者应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外,其他学者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由于多重共线性和忽视测量误差的困扰,分析结论的客观性经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数据分析方法的滞后影响了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论证的严密性。

就调查对象而言,只有邵兵家、蔡志刚(2005)的研究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其他的实证研究数据几乎与中国毫无关系。而邵兵家、蔡志刚(2005)的研究只选取了6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较小。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如此重视的今天,相关研究的不足也是实证研究的一个缺憾。另外,现有研究在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以初期应用和短期绩效代替深入应用和长期绩效,只选取了企业电子商务初级应用的横截面绩效数据,而没有从纵向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应用不同阶段的企业绩效问题。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应用和实施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本身是一个与企业战略、结构、技术变革相关的过程。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步深入,企业将不断深化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同时提升相关能力,改善企业绩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初级的电子商务应用当然难以使企业经营绩效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Apigian,CharlesH.;BhanuS.Ragu-Nathan;T.S.Ragu-Hathan;AnandKunnathur.InternetTechnology:TheStrategicImperative.JournalofElectronicCommerceResearch,2005,6(2):123-145.[2]BaruaA.,KonanaP.,AndrewB.,WhinstonandYin,F.Managinge-businesstransformation:Opportunitiesandvalueassessment.CenterforResearchinElectronicCommerce,McCombsSchoolofBusiness,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Workingpaper,2002.

[3]ChuJanTowLawrence.(2004).Buildingandsustainingthesourcesofcompetitiveadvantageine-commercecapability.DoctoralDissertation,UniversityofSouthAustralia.

[4]Devaraj,Sarv;Kohli,Rajiv.PerformanceImpactsofInformationTechnology:IsActualUsagetheMissingLink?ManagementScience,2003,49(3):273-289.

[5]GeorgeJ.Avlonitis,DespinaA.Karayanni.TheImpactofInternetUseonBusiness-to-BusinessMarketing.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00(29):441-459.

[6]GeorgeM.Giaglis,RayJ.PaulandGeorgiosI.Doukidis.AssessingtheImpactofElectronicCommerceonBusinessPerformance:ASimulationExperiment.ElectronicMarkets,1999,Volume9(1/2):25-31.

[7]Soto-AcostaP,Meroo-CerdanAL.Analyzinge-businessvaluecreationfromaresource-basedperspective.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28(1):49-60.

[8]Wu,Fang.Bringing“E”ToCorporateAmerica:TheDriversofE-BusinessAdoptionandItsImpactonFirmPerformance.DisertationofPhD,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2001.

[9]Wu,Fang,VijayMahajanandSridharBalasubramanian.Ananalysisofe-businessadoptionanditsimpactonbusinessperformanc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2003,31(4):425-447.

[10]ZhuKevin,KennethL.Kraemer.E-commercemetricsfornet-enhancedorganizations:assessingthevalueofe-commercetofirmperformanceinthemanufacturingsector.InformationSystemsResearch,2002,13(3):275-295.

[11]ZhuangYoulong,A.L.Lederer.Aresource-basedviewofelectroniccommerce.Information&Management,2006(43):251-261.

[12]陈代江.技能型战略联盟中电子商务与联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刘璞.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能力的视角[D].河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14]吕兰,赵晶.基于电子商务能力的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98-1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