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急诊医生论文8篇

时间:2023-09-28 15:27:42

急诊医生论文

急诊医生论文篇1

【关键词】 急诊 标准分诊 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85-02

急诊分诊是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分诊标准,各地区实行的是根据病种分诊。而先进国家及我国港澳地区所实行的是等级分诊制,即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安全,又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我院急诊患者就诊量约490人次/日,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及东北地区生活文化特点,同时参照香港和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制定了我科的标准化分诊,从2010年3月至今试行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急诊优质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我院急诊科分为急诊诊厅、抢救室、外科处置室、采血室、静点大厅和急诊观察病房。其中抢救室固定床位8张,备用4张,观察病房54张床,留观大厅10张位,静点大厅100个座椅。

1.2方法

1.2.1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由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参与,组织全科医护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参考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及香港医管局急诊分诊标准,结合东北地区社会文化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科室质控小组确定制定出我院急诊科分诊标准(表1)。

1.2.2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由具有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急诊护士担任分诊工作,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新的分诊标准。分诊护士负责认真热情的向急诊就诊患者介绍宣教新的分诊标准,以取得患者的认知和对候诊的理解。

1.2.3评价方法通过比较2008年3月-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2011年3月急诊患者对候诊时间、就诊安排的满意度及候诊患者因等候时间长而产生纠纷及意外情况的数量调查,以及新的分诊标准实施对分诊护士工作的影响,作为该研究的评价方法。

2结果

改变了原有的分诊思维,方法,制定标准化急诊分诊,实行新的分诊流程,简洁有效的进行宣教,使就诊患者了解认同,降低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以及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将其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讨论

3.1国内急诊分诊现状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保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患者涌向大医院。我院是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日就诊量高峰时达9900人次,急诊患者日就诊量高峰达670人次,其中部分比例为非急诊患者。相应的对急诊分诊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沿袭按病种分诊的模式,将依然存在就诊医疗投诉纠纷居高的情状,这是值得深思的。

3.2实施新标准的必要性及对提高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

新标准的实施,保障了标准中I类和II类患者的急救,提高急救质量,降低风险。文献资料表明第III类患者中25%人易在等候期间发生高危情况[3]。分诊护士要对此类候诊患者密切关注。在目前急诊医疗资源有限,就诊人量激增的情况下,实施新的急诊分诊标准十分必要。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涉及两个特征:程序性和个人特性。其中程序性是指提供护理技术的质量的方法和程序[4]。急诊建立标准化、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对提高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2] 徐腾达,于学忠.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现状.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4);1439

急诊医生论文篇2

作者:范红权 王玉梅 夏颖佳 张铁丽

[摘要] 目的 实施急诊标准化分诊,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对急诊分诊标准的认知,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切实实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依据我院急诊科实际工作中可行的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及东北地区文化和生活特色,讨论建立根据病情进行分诊的,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结果 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使用标准化的分诊1年余,并根据工作后反馈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该标准,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分诊制度,实现了急诊分诊工作的优质化、标准化。结论 建立了急诊的文字化的、标准化分诊制度,使得分诊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在这个标准下,既为急危重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流程,亦使一般患者的就诊得到合理安排,保障了各种患者的利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急诊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达到了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三好一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急诊 标准分诊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分诊是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分诊标准,各地区实行的是根据病种分诊。而先进国家及我国港澳地区所实行的是等级分诊制,即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安全,又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我院急诊患者就诊量约490人次/日,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及东北地区生活文化特点,同时参照香港和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制定了我科的标准化分诊,从2010年3月至今试行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急诊优质护理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 我院急诊科分为急诊诊厅、抢救室、外科处置室、采血室、静点大厅和急诊观察病房。其中抢救室固定床位8张,备用4张,观察病房54张床,留观大厅10张位,静点大厅100个座椅。

1.2 方法

1.2.1 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 由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参与,组织全科医护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参考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及香港医管局急诊分诊标准,结合东北地区社会文化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科室质控小组确定制定出我院急诊科分诊标准(表一)。

表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分诊标准

1.2.2 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 由具有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急诊护士担任分诊工作,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新的分诊标准。分诊护士负责认真热情的向急诊就诊患者介绍宣教新的分诊标准,以取得患者的认知和对候诊的理解。

1.2.3 评价方法 通过比较2008年3月-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2011年3月急诊患者对候诊时间、就诊安排的满意度及候诊患者因等候时间长而产生纠纷及意外情况的数量调查,以及新的分诊标准实施对分诊护士工作的影响,作为该研究的评价方法。

表3 两个年度急诊患者候诊时间满意度调查表

2 结果

改变了原有的分诊思维,方法,制定标准化急诊分诊,实行新的分诊流程,简洁有效的进行宣教,使就诊患者了解认同,降低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以及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将其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 讨论

3.1 国内急诊分诊现状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保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患者涌向大医院。我院是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日就诊量高峰时达9900人次,急诊患者日就诊量高峰达670人次,其中部分比例为非急诊患者。相应的对急诊分诊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沿袭按病种分诊的模式,将依然存在就诊医疗投诉纠纷居高的情状,这是值得深思的。

3.2 实施新标准的必要性及对提高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

新标准的实施,保障了标准中I类和II类患者的急救,提高急救质量,降低风险。文献资料表明第III类患者中25%人易在等候期间发生高危情况【3】。分诊护士要对此类候诊患者密切关注。在目前急诊医疗资源有限,就诊人量激增的情况下,实施新的急诊分诊标准十分必要。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涉及两个特征:程序性和个人特性。其中程序性是指提供护理技术的质量的方法和程序【4】。急诊建立标准化、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对提高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急诊医生论文篇3

关键词:急诊外科;诊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42-01

急诊外科是外科工作的一部分,其诊疗和护理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病患能否在最短的时间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同时,急诊外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其工作方法会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评价。因此,近年来,我国的绝大多数医院都十分重视急诊外科工作方法的使用,并加强了对其研究与分析。一般来说,普通外科往往会通过问病史、做体检、写病历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但是由于急诊外科接待的患者常常时间紧迫、情况危急,所以其诊疗的过程不同于一般外科,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急诊外科更加注重的是在第一时间控制患者的病情并尽量减轻其病痛,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1]

1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既能够对病患病情进行有效处理,又能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工作方法的探讨。

1.1 加强急诊意识:对于急诊外科医生来说,加强急诊意识是最基本的工作素质。急诊外科的患者其病情的情况往往比较危急,时间就是一切,作为医生要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病情询问并进行迅速诊断,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病痛。面对急诊病患,医生的主动和反应快速不仅是职业的需求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同时,医生要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焦急心理,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心理治疗与生理治疗同等重要。

1.2 强化时间观念: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外科最能得到体现。作为急诊外科医生,加强时间观念,赢得时间进行生命的挽救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生在进行诊疗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程序。如,通过体格检查就能进行确诊的就不必进行辅助检查;能简单辅助检查确诊的就不必使用复杂辅助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够节省有效的时间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因此,急诊外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一定要牢记救人观念,以最简捷的手段进行病情的准确诊断,以此来最大程度的缩短就诊到有效治疗的时间。

1.3 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做好急诊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能够对常见的非本专业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迅速做出诊断和处置。这就要求医生要加强对相关医疗知识的研究,扩大专业知识面,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使自身的医疗素质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急诊病情进行科学的处理,做到临危不乱,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1.4 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是做好急诊外科医疗诊断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急诊外科往往接待的是病情危急、情况复杂的患者,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做好医疗文件书写工作,既能够了解病人的病情,明确治疗,又能够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出现。因此,作为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重视医疗文件的书写与规范尤为重要[2]。

2 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的抢救护理工作能够对患者病情的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能够对医院服务质量以及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衡量。因此,注意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对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对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的方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重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作为外科急诊中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以及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因此,医院要重视急诊外科护理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以此来保证人员护理水平的增强。例如,医院可以定期派遣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培训与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等方式对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进行考察。这些手段都可以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应急护理能力。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这是急诊外科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才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对患者需要进行了解,让患者及家属体会到护理人员的重视与真诚,从而能够使患者更加信任医院的治疗水平,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同时,加强与病患的沟通,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急救抢救工作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检查准备以及治疗注意事项的说明,以此来帮助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意向进行了解。

2.3 促进护理行为的规范,增强心理素质:做好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离不开对护理行为的规范以及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增强。在急诊外科中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和法制观念,做到护理行为的规范,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要避免因个人承担过多工作量而导致操作简单化出现的护理质量下降或护理纠纷等问题。同时,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面对各种突况进行沉着冷静的应对与分析,做到临危不乱。急诊外科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应急能力也能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进行治疗配合。[3]

总而言之,急诊外科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外科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提高急诊外科工作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必要保证。因此,我们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不断提高自身医疗知识的积累,拓宽专业知识面,使自身能够在患者病情诊断中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最大程度为患者争取治疗的时间,以此来保证患者病情的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皮亚川. 急诊外科诊疗的程序和方法[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2011

急诊医生论文篇4

急诊医学本科教育在医学院校已普遍展开。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理论课程结束后的临床见习或实习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把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各临床学科都会按照教学计划通过临床病例见习、示教、病例诊治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让学生逐步从单纯的课本理论学习过渡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稳定充足的临床病例、规律的工作作息时间保证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一般临床学科不同的是,急诊医学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临床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危重症医学、院前急诊、院内急诊、复苏学、灾害医学、中毒医学、创伤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等内容。这也使得急诊医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与一般临床学科有很大不同,临床工作以救治各类急危重症病患为主,没有单一固定的病种,没有稳定持续的病源,工作场所多变,工作时间颠倒,病人的数量无法预计和控制等,这些学科特性也影响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急诊医学在临床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一是缺乏可控的临床病例这使得教学工作不能按计划实施。例如在对心肺脑复苏、中毒、创伤救治等内容进行临床见习或实习教学时,常会出现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没有相应的临床病例,原因是急诊病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夜间发病多等特点。②按照常规作息时间安排的临床教学与急诊医学的工作特点和规律不相符。急诊医学临床工作的特点是白天清闲重危病人少,夜晚繁忙抢救多,晚上才真正进入了急诊医学的工作时间,这与其他临床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按照常规作息时间安排的临床教学往往会出现白天教学时没有合适病例、到晚上有了病例但教学已结束的现象。③急诊医学在全国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没有一致的运行模式,不利于临床教学的开展。目前,全国不少医院的急诊科仍以分流转运病人为主,包括部分教学医院的急诊科至今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急诊病房,仅有少数留观床位,急危重症患者经短暂处置后就转入其他科室,没有系统、全程的救治过程和经验,许多急诊医学应有的工作内容和研究领域也未开展和涉及,缺乏开展临床教学的场所和内容。④常规的临床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医患矛盾。急诊抢救室是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此可以亲历各类伤病的救治过程,学习各种急救技术,感受紧张的救治氛围,体验急诊工作的状况,深入了解急诊医学这门学科。但由于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危急复杂,家属紧张焦急,情绪不稳定,抢救场所又不能完全封闭,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按照常规的模式进行临床示范教学,患者和家属不易理解和配合,容易引起误解和不满,引发医患纠纷,影响临床教学的开展。在一些已经开展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单位,上述问题常使教学计划的实施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临床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急诊医学的学科推广和人才建设。这也提示我们,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不能照搬其他学科以掌握某一具体疾病、症状或体征为目的病例教学方式,亟须在教学思路和模式上作出调整,探索出能适用于不同急诊条件和环境的临床教学思路和模式。

2转变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思路和模式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逐一学习,而以学习某些代表性急诊或急症的教学方式既受到学科特性和临床条件的限制,也不能充分反映急诊医学的内容和特点。这促使了我们对临床教学思路和模式的反思,不再刻意地对某一病例、症状、体征等的见习、示教,转为对学生现代急救理念、基本急诊技能、急诊人文精神的教授,最大限度地体现现代急诊医学的学科特点和内涵,也能让绝大部分今后不从事急诊医学工作的医学生在临床其他领域工作时也能终生受益,这或许才是开展急诊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2.1现代急救理念的学习

新的急救理念推动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通过急救理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急诊医学的发展变化和新理论、新技术,培养基本的急救意识,更好地理解急诊的内涵,这较之对某一具体疾病救治的学习更有意义。在临床教学中,比如对“早期救治”理念的学习,我们会以颅脑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救治为例提出创伤救治的“白金时间”、“黄金时间”等概念,借助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懂得“早期救治”理念中时间因素对于急救的重要性。又通过心、脑血管急症的院前救治为例讲述“早期救治”理念已要求急诊医学走出医院围墙,从院内向院外延续,让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早期救治”理念已从以往单纯的时间要求转变到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抢救和防治的统一、这也是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在这一理念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期间还会安排每位学生参加一次120出诊,以获得现场体验。又如“整体救治”的理念也是现代急诊医学重要的理念之一,这是因为急诊医学面临的患者往往不是单一系统的单一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的复杂急症也越来越多,要求急诊医师在疾病的救治中必须具备“整体救治”的理念。对这一理念的学习,我们会以急诊ICU和全院综合性ICU为教学场所让学生了解、见识对重危急症患者的病情分析,以及器官、系统的支持治疗,学习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一、分离的器官的整体观念,这也是目前其他学科医师普遍欠缺的理念。再如“循证医学”的理念,近年来,循证医学理念在急诊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变革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每一版的变化为例,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通过对这些理论、方法变化的对比学习,可让医学生了解到在现代急诊医学中,各种方法的应用不再是仅仅依据医师的经验,而是更加注重科学依据和科学论证,专业化急诊医师的培养和急诊专科的建设是现代急诊医学发展的方向。

2.2基本急诊技能的学习

急救技能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最能体现急诊医学的学科特色和水平。急救技能复杂多样,包括了非手术性的急救技能,如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电击复律术、呼吸机呼吸支持技术等,和手术性急救技能,如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开胸探查心脏缝合修补术、膈肌修补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教学中对于较为复杂、专业性较高的急救技能,主要通过安排学生到急诊手术室见习急诊手术和到急诊ICU了解重危病人的救治来开阔眼界,使其更为全面地了解急诊医学的工作内容。对于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急诊技能则要求每名学生都要熟练掌握,掌握这些基本急救技能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终生受用,这也是开展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目的之一。对基本技能的学习,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的方式,先由老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进行考核,做到人人过关。

2.3急诊人文精神的学习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忽略人文精神的学习只会培养出重技术而漠视病人病痛、感情和心理的冷面医生,这也是临床医患矛盾和纠纷突出的重要原因。急诊医学面对的是各类急、危、重症病人,所从事的临床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也是最易出现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学科,因此,在临床教学中除了教授给学生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外,培养学生“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的品质和尊重病人隐私,尊重病人人格和以人为本的医学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急诊人文精神也应是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目标。对学生急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临床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良好的急诊人文精神素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和细节中体验人文精神的存在和效力。如让学生学习体会在与病人和家属谈话、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学习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关爱、珍视生命的品质和精神,学习对弥留病人的尊重和家属的抚慰,让初入临床的学生能尽早感受到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为成长为兼具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医师奠定基础。

3结语

急诊医生论文篇5

关键词: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循证医学;临床应用

一、前言

随着医学理论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临床急诊医师认为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对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医学最核心的理念是在做临床决策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真实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做决定,这样就可以确保决策的科学化[1]。一般来说急诊医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正确判断处理病人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急救工作质量,因此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急诊医师应当了解如何运用循证医学,从而采用最先进的理念指导急救工作[2]。

二、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主要是根据真实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从而做出科学的医疗决策。在急诊工作中急诊医师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经验以及病人的需求,就匆忙作出医疗决策,而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客观科学的证据做出严谨科学的决策,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急诊医师需要充分利用最先进以及最有效的证据作出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方案[3]。

三、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3.1急救医学经过不断发展后的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不但的向前发展,同时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病情越来越复杂,这就意味着急诊医师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病情,所以急救医学也需要不断的发展,而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医疗决策,这样就可以对病人实施安全以及有效的诊疗措施[4]。

3.2急救医学本身的要求

急救医学临床实践中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多,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急诊医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一般来说急诊医生除了要具有多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正确判断处理患者的能力,除此之外急诊医生还需要依据确切、可信以及实用的临床证据,以此对急救施治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是必然趋势[5]。

3.3急救医学知识领域研究的要求

当前有一部分人对循证医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部分人认为随机对照试验试验即循证医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还有小部分人认为系统评价即循证医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循证医学要求急诊医生在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作出决策,同时还需要结合真实的最新证据作出决策。

四、循证医学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急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提出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急诊医师在对病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需要询问病人的相关临床症状,同时检查病人各方面的体征,进而在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病人的发病机制,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这就是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第二个步骤是解决问题,在提出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以后,急诊医师还需要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急诊医师不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真实有效的相关问题文献,从而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三个步骤是对文献进行评价[6]。

五、循证医学在急诊临床实践中人才培养的作用

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有效的指导急诊人才的培养,首先注重急诊人才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急诊医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学科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培训,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培训医疗急救知识,而且还需要培训抢救技术等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培训急诊医师如何在临床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循证医学思维,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急诊工作质量[7];其次是先培养一支专业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强的急诊队伍,然后使其在急诊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再次组织急诊医师的讨论会,在这过程中各个急诊医师互相分享各自遇到的难题,从而大家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彼此之间互相交流有关急诊的工作经验[8];最后举办一个关于急诊医师的专业技能大赛,这样可以使急诊医师了解到最新的急诊专业技能,可以加强各个急诊医师之间的交流,并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从而促使其不断的学习新的急诊知识,最终可以使急诊医师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急诊技能。

六、循证医学理念在指导急诊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在以往的急诊临床实践中医疗决策方案主要是依赖于“专家决断”,而循证医学则不仅仅根据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真实的临床证据进行决策,它重点强调科学的证据,因此它的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遇到部分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时,在急诊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循证医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把已经发表的文献作为医疗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病人的病情相对比较复杂,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急诊医学应当进一步提高用作讨论医疗基础证据文献的质量,同时急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在获取最佳临床证据的同时,还要灵活的处理其他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急诊临床实践中通常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患者病情急,其次患者家属的情绪也比较急,这就对急诊医师的诊疗速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是循证医学除了需要根据急诊医师个人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根据文献等科学依据进行诊疗,如果急诊医师当场才翻阅参考文献,速度就会大大的降低,因此急诊医师在临床实践工作其其他时间,大量的阅读相关的资料,同时还要结合资料做好汇总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诊疗的速度[10]。

急诊医生论文篇6

【关键词】中医;内科急诊;发展;探索

对于当下新兴一门医学研究领域和学科急诊医学,在我国获得了很快的发展,而西医的内科急诊在医学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医生在短时间内面对危重的病人及时地作出治疗,西医的方法是大多医生采用的方式。但是我国中医内科急诊从古代一直发展到现在,经过几代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些研究手法和内容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笔者在本文总结中医内科急诊的发展历史,从现有资料和经验出发,对中医内科急诊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希望对我国中医内科的研究有所参考意义。

1 我国中医内科急诊的发展历史

综观我国中医内科急诊的发展历史,都是在不断地继承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和总结出的一系列的理论,才取得了现有的成绩。

在古代,我国最早论述中医内科急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所著的《黄帝内经》,在其中的灵枢一章节中叙述了真心痛、厥心痛的例子,心痛造成的症状与当下看下,如同现代的心肌梗塞这一症状相似。这一早先的例子论证了急诊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东汉的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将急性热病专门进行了论述,采取了辩证的论治方法,推动了中医内科急诊的进程。在后世内科急诊的急救处理中一直运用他所创的六经辨证提纲,对哮喘、昏迷等症状,张仲景都做出了详细的论述。进而在隋朝巢无方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1739条症候,关于的急症的证候大约300条以上。在此之前《肘后备急方》为世人提供了急救医疗相关的理论知识,是晋代葛洪所著,提供了实用的炙法,一直到唐代的孙思邈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急诊进行了完善和总结。在他所著的书《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中对人进行急诊时所采取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如导尿解救法和开窍法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得到了论述。我国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外感病专著明朝吴又可的《温疫论》,对瘟疫具有传染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述,主张急症急攻。后世的人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对急性热病进行了论述如三焦辨证等,在此间《串雅外编》对诸如卒暴死、误死等临床表现的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论证。我国的中医在古代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几千年的医学宝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很大福利。

随着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很多现代医学的思想进入到了我国,很大程度上制约但也促进了我国中医的发展。国人开始使用诸如西医的医治思维模式,中医在此阶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获得了胜利,在我国政府和政党的支持下,中医事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开设了诸如中医院等一系列的部门。但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中医内科急诊的认知程度也逐渐下降,在传统观念的思维定式下中医是用来治疗慢性内科疾病的。当下我国很多医院在进行急诊治疗时,大多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在抗生素和电子仪器的辅助之下,对病人进行拯救。如果这样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对我国中医必然会被淘汰,因此要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开拓创新。

2 对我国中医内科发展趋势的探索

前人已经给我国中医内科提出了许多借鉴,我国也对中医内科急诊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将中医急诊放到了战略的高度。对于中医来对病情复杂和严重的病人来说,进行抢救是有难度的。因此中医在进行急诊工作时可以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不能固步自封。我国的许多中医学者也不断的探索,将中医急诊系统的作为教材列入到高等学校的教材当中,明确地在书中定义了中医内科急诊也是现代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内科急诊急诊不同于现代内科急诊,是在当下西医和新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汲取现代急诊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内科急症的一种新型处理方式。在当下一些新型中药剂的开发使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清开灵注射液在对脑出血治疗上能够抑制脂质对神经元的损伤,减轻脑水肿,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从而弥补了西医药在此方面的不足。此外在其他医治方式上,中药是输入针来进行治疗,如上海中医院用表皮注射液治疗休克的方式,这一系列方式都展现了国人对中医内科急诊的不断探索。中医的学术体系是在多系统的开放式的环境下构成的,内科急诊理论也应该包含在内,因此面对当下的许多新的科技医学成果,对中医内科急诊的理论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生物化学、电子计算机和光学等。在学科内容的协作和渗透下,以多元分析的方法,对中医内科急诊实质内涵进行探究,从而以科学规范的手段,增强中医医治手法的规范性和可靠性。并充分体现我国中医的博大精深、实用和科学的精神内涵。

此外,要端正“能中不西”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要立足于中医,尽量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点,不能随便使用西药。要在保障提高疗效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中医理论。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西医的重要性,对于单纯中医或者西医医疗效果不显著的疾病,笔者认为中医可以全面的进行思考,巧妙地发挥中西药各自的药效优势,通过组方用药来取得医治的最大疗效。

3 结论

虽然中医内科急诊发展困难重重,收到多方面的阻碍,但是如果选择和开拓切实解决临床的常见和多发、疑难的课题,并且在行政部门大力的支持之下,中医内科急诊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和理论。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中医急诊的医治范围,让中医内科急诊不不会在经济的浪潮中迷失方向,获得良性的发展。

急诊医生论文篇7

急诊优秀优秀护士演讲稿篇【1】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永恒的主题和永远的追求,而开展急诊救治服务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望。急救工作富有挑战性,急诊科也是高风险科室,护士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规范的工作流程,给患者创造一个和谐的救治氛围,从而减少护患矛盾,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从而提高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为达到此目的,急诊科护士必须掌握必要的护理和救治技能。

1.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1.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1.2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3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1.4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1.5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1.6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1.7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1.8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心得五:急诊科护士心得体会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是省里名列前茅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不仅接诊正常的急重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东西。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护理工作。最后,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受外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第一时间为其找到接诊医生为其救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挂号等手续可以稍候补齐。

以上只是我在急诊短暂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急诊优秀优秀护士演讲稿篇【2】通过二个月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学习,总的来说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其实真正达到急诊专科护士的水平,我现有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培训的方式分为二个阶段:4周理论学习、4周临床实践与总结汇报。第一个月在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阶段。这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全面,课程安排合理,学习的内容涵盖了急诊医学以及护理的多个方面,所学的就是我们工作中所需要的。给我们授课的老师虽然风格、观点不尽相同,对护理的方方面面知识了如指掌,临床经验丰富。授课的老师更是从新进展的角度对我们进行授课和指导。每位同学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大家相互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在这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平时在工作中我忽略很多知识和新进展,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我要把这些知识都一一拾起,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月临床学习阶段,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老师安排我们进入临床实践,我虽然在急诊科工作,但接触这么专业并且系统的学习还是第一次,让我体会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匮乏,我决定要紧紧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使自己的知识面拓展开来,努力掌握急诊护理的核心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理论完美的和实践结合起来。

在临床实践阶段,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讲课和技能培训。在短短的一个月中,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我努力的学习,我第一次尝试了PPT制作与讲课、综述、开题写作。虽然一路过来,困难重重,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都一一克服了。不论质量高低,至少是个良好的开端,我想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能力。

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专科护理实践、护理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让我对急诊医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准确把握学科定义,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的原因、病理和急救治疗的专业。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急诊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其工作特点是随机性强,病人病情危重,病种复杂。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急救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力、突出的应变能力及高度的法律意识,才能胜任急诊科的护理工作。

二、熟练护理操作能力,急诊病人大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娴熟的技术往往能赢得时间,挽救生命,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时时体现积极主动和认真负责的精神,紧急处理做到稳、准、轻、快、沉着冷静,让病人有安全感。操作准确无误,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操作,如现代化仪器的熟练使用、独到急救意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高超的急救技术和快速敏捷地协助医生评估隐匿伤情的能力,都要求急诊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临床应急、急救护理观察处理与特点和一般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大不相同。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变化往往是突然的,除了少数情况可以预见外,大多数是随机的,因此要求护士不能单一地等待医生来确诊,对应变的反应要快,处理能力要强。对临床应急、急救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科学的紧急救治措施,以及急中生智、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做出判断能力,并采取一系列具体应变处理措施,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患者生命都会起到切实可行的重要作用。

四、增强医护配合能力,随着不断的进修和学习,我们的知识水平及素质也得到全面的提高,使我们增强了配合医生工作的能力。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下,主动地配合医生工作。通常认为护士的工作是执行医嘱,完成各种护理工作,而诊断治疗是医生的事,护士没有必要介入或参与的观念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护士24h守候在患者身旁,是患者的守护神,是病情的直接观察者,因此,必须有能力全面、准确、无误地反映患者病情。护士不再是被动单纯的执行医嘱者,在工作中要能够与医生紧密配合,互相沟通,相辅相成,共同承担起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

在参加培训之前,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足以胜任工作。学习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学无止境,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护理不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能那样做。所以在平时的上班中,我都会好好地利用各种感官,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学,用脑去想,争取能尽量学到各种有用的知识。

短短二个月的时间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只是给我指明了方向,引领我今后的路怎么样走。在工作中,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要求自己才是关键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工作中找寻乐趣,视工作为享受,把自己的人生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把自己在本次专科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和病人多沟通,多交流,换位思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乐于帮助、赤诚合作的态度做人,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做事。树立“我要为病人服务,而不是病人需要我服务”的理念,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急诊优秀优秀护士演讲稿篇【3】急诊科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在兄弟科室的密切配合及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我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取得了多方面的好评。

一、 紧跟医院步伐,加强科室标准化管理

今年是三级医院的创建年,做为二医人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急诊科做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紧跟形势,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加强急诊队伍建设和稳定。按照医院要求,科室成立了创三小组,责任到人,明确分工,发动群众,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核心医疗原则、各种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并均已入册。认真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和各种急救流程,人人熟练掌握,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流程,做到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加强与创三办、临床科室联系,认真听取反馈意见,每天、每周、每月认真自查自纠并上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讨论、进行整改。根据三级医院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衔接机制,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全面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立院之根,医疗质量的生命链不容许有任何地方出现断裂,而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急诊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可以优化整个医院的运作,是患者的后续治疗得到保障的重要环节。

二、以优质、诚信为服务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服务的“买方市场”已形成,患者和家属既要求生理上的治疗,又要心理上的愉悦,医院面临严峻挑战。而优良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是医院的生命所在,也是评价医院好坏的根本。我们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与病人”的服务理念,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技巧入手,切实做到文明行医、廉洁行医,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充分尊重病人,开展亲情化、人性化服务。为三甲医院的创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 弘扬急救文化,提升急救内涵,打造急救品牌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急救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做为急救人我们不仅仅承担着治病救人的责任,还有传承急救知识的义务。这也是提升急救内涵,打造急救品牌重要手段,更是医院文化的具体体现。今年我科组织医护人员积极走进社区,先后到青山社区、塔影社区、襄化、武警支队、驾协、青山小学、大桥小学进行急救知识讲座,对东宝区、钟祥胡集、冷水等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同时,不折不扣的完成突发重大事件和各种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医疗保障任务。特别是13届全省运动会期间,全科医护人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执行上级领导下达的急救保障任务,体现了二医人不怕苦、不怕累,顾全大局的良好风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四、 强化医护人员素质,夯实创三基石

急诊科是抢救病人的前沿阵地,急诊科医护人员是医疗行业的“特种兵”。时值创“三甲”的风尖浪口,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科强化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加强三基理论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坚持定期质量检查考核,加大惩罚力度,使人人有危机感,紧迫感。加强门急诊病历等医疗文件的书写及观察病人的管理。组织院前急救演练,熟悉掌握各种急救流程,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及急诊诊治能力,为创三打好基础。

五、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重为目标,完成综合目标任务

急诊医生论文篇8

“有拒绝接受救治的吸毒者将声称带有艾滋病病毒的注射器扎向我们,有精神病患者连咬4名医生,其他患者的谩骂和殴打更是司空见惯。”不久前,广州陆军总医院急救医生出诊救人遭30名狂徒围攻,更是引起世人震惊。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急诊医生却很平静地说:“其实,这样的场面我们几乎三天两头都遇上。”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广州医学会急诊分会第八次年会上了解到,急诊科的医生们普遍都面临着诸多的“内忧外患”:在医院外,急诊科医生要面对各种危险和辛劳;在医院内,急诊科则被个别同行歧视,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学科建设都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

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急诊病员的安危。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城市开始建立了急救站;1980年10月30日,卫生部颁发了“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文件;1983年出台了《医院建设急诊科(室)的方案》;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1987年5月,中华医学会成立了全国急诊学会;1995年4月卫生部了《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其中,在1983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建设急诊科(室)的方案》中,对急诊工作进行了行政管理制度上的改变,使急诊科成为医院独立建制的科室。然而,由于急诊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虽历经十余年发展,急诊医学在我国仍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有特定内涵的专业,急诊科的模式也未统一。目前我国医院急诊科主要存在三种模式:①独立型:急诊科医护人员完全固定,负责流水及留观、抢救病人的诊治;②半独立型:急诊科有部分固定医护人员,仅负责抢救室或留观病人的诊疗工作,其他医护人员定期轮换,主要负责流水病人的诊治工作;③轮转型:急诊科无固定工作人员,各科负责各科急诊。目前绝大多数综合医院中的急诊科多为第二种类型,这种类型由于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而且固定人员与轮换人员对急诊医学的认识上也存在差异,最终没能体现出急诊科独立建科的初衷,即以病人为中心,为急诊伤病员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急诊的实质是研究各种急、危、重症急性发作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并采取必要措施阻止这种病理生理变化的发展,进而逆转这种变化,为专科治疗奠定基础和争取时间,从而提高急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降低死亡率。但由调查可以看到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在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令人困惑之处。

据一家医疗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急诊科有固定医师者仅占整体比重的40%;院领导重视急诊科建设的占53%;急诊科在医院中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级科室相比,较低的竟占81%;受暴力或暴力威胁的几乎为100%;职称晋升困难者达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与同级临床科室相比,急诊医护人员面临着待遇差、工作强度大、易受暴力威胁和病人家属辱骂,而又晋升困难的问题,这些客观及主观的境遇不佳是阻碍急诊科发展的一大困难。

应该肯定的是我国急诊事业在短期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急诊界的人士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我们要不断吸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健全急诊医疗体系,使我国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逐步达到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管理制度化、技术标准化、信息网络化、急救普及化、水平国际化,为国民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苗荣

急诊科体制改革绝非一朝一夕

目前影响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府决策即政策问题,这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普遍认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如职称、待遇、地位、风险等;其二是政策要求(限定)力度不够,如行业资质准入限定。现从事急诊工作的人员大多未接受过本专业特需的正规、系统的急诊医学教育、培训,未经过国家认可的规范化考核,因此可以认为现今急诊科从业者,并不都能胜任真正意义上的急诊工作,都要从不同程度地依靠外援。因此,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EEP MOVING睦硐刖辰纾欢ㄒ览涤谖郎幸倒芾碚摺⒁皆汗芾聿恪⒑蠓酱匙ㄒ悼剖矣爰闭镆窖Э频墓餐Α?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对于急诊患者有一个基本标准,如发热患者体温必须大于38 ℃才能到急诊就诊等。但随着改革开放,所有的要求都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并且由于与门诊实行一样的收费标准,急诊实际上成了一个24小时不关门的门诊,急诊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6800万急诊患者,其中约7%(476万)为危重患者。北京市13家大型综合医院2004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年急诊量达1282616人次,平均每个医院接诊急诊患者98662.77人次。有人对到急诊就诊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来急诊就诊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非急诊患者。一组16083名急诊病人的分析表明,其中8123名(占总数的50.5%)不属于急诊的范围。由此造成了有限急诊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最终影响服务质量。另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无质量的生命无限制的延长,一方面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人力物力的有限,影响了对于那些有抢救价值的生命的挽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如何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如何使社会人口质量得到保证,还需要医学、法律及社会等领域的工作者共同研究,不断总结和探索。

急诊医学教育与职称问题

急诊医学在我国被确定为二级学科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其教育体系尚不健全,职称晋升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由于涉及急诊医生的质量及急诊队伍的稳定性,而直接影响到了急诊医学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思想和技术上过得硬的队伍。加强教学、解决职称、引入攀ち犹的用人机制,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急诊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健全配置提高待遇

在所有医院的急诊科中,普遍存在人员及设备配备不足的情况。大型综合医院中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尤为突出。急诊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对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同时也对急诊医疗的安全、新技术的开展、继续教育及业务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鉴于我国急诊医务人员其付出和获得的报酬极不成比例的现实,切实根据该岗位的风险、劳动强度等给予与之适应的待遇也是稳定急诊队伍,发展急诊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强急诊工作的协调

急诊患者出口不畅是多数急诊科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某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一年共接诊患者73865名,其中25650名进入留观室,1334名进入抢救室,两者共占急诊就诊人数的37%,说明超过l/3的急诊病人病情危重,需要住院治疗。但同期仅有1032人被收住院,仅占留观与抢救室病人的3.8%。留观时间l~180天,80%的患者留观超过10天。大量应该住院治疗的患者滞留急诊科,一方面影响了对患者的专科治疗,另一方面急诊科医师必须拿出相当大的力量来处理本来不应属于自己范围内的专科治疗问题,抢救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医院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使急诊病人能够优先住院治疗,优先得到及时的抢救。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政策(如从收费或其他政策上限制非急诊患者到急诊就诊等)的改进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急诊在遇到多发复合外伤的抢救、疾病涉及多系统危重病人的抢救时往往容易发生各科室相互推诿而延误患者救治的问题,这些也都需要医院协调解决。

定地位 完善功能 规范行为

虽然近年来急诊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仍然与当前及今后的发展不相适应。传统的医学是按照系统划分的,但如果按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划分,则可以分为三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的急危重病;可以择期处理的慢性病;病后的康复及各种亚健康状态的恢复。而第一种情况恰恰是大型综合医院工作的重点,也是今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部分。提前认识到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应该把急诊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去看待,而不应该把它和普通的临床科室等同。完善急诊功能首先是急诊伤病员抢救的需要。急诊危重伤病员病谱广泛,伤病情多呈凶险状态,存活与死亡之间的时间宽限度变得狭小,稍一耽搁即失去抢救生命的时机。因此,在积极实施复苏措施的同时,把确定性抢救治疗前伸到急诊科进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加强急诊的科研工作

急诊的科研相对于其临床来说,发展比较落后。其原因主要是科研的底子薄,许多急诊科没有形成科研的方向。同时,工作繁忙、人员紧张也是影响科研的一个因素。急诊的科研应包括两个部分,即专业和管理。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急诊在管理方面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其体系的建设、工作的规范、流程的合理化等都需要深入的研究。

李春盛

职称晋升急诊医生一块心病

与传统科室相比:人员未专业化,专业化未标准化,病种包罗万象,未形成自己的救治范围,难以定向研究,以至专业论文撰写困难,而评审专家均为系统学科专家,极少涉猎急诊医学专业,因而专业不被评审专家理解而造成困难。申报职称评审成为了急诊医生的一块心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情绪。专业发展遭遇瓶颈,已经成为急诊医生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刚毕业的新医生因经验不足,无法直接进入急诊间工作;一些有着三四年从业经历的医生却选择了辞职做医药代表或转入其他行业。原因何在?医院平均收入水平较低与急诊工作所承载压力大是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事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术业有专攻,以专科领域的要求为量度,让身负“全科+急救”专业优势的急诊医生同专科医生竞争显然并不科学。许多急诊医生为了事业发展,不得不又博又精,搭上业余时间收集病例、完成实验、撰写论文。

一项调查显示,排除岗位轮转等因素,本市急诊医生队伍正以每年10%的速度更新,但要改善这一局面其实并非难事。据了解,在美国,急诊医学早在1978年就被法定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香港,急诊医生们甚至有自己专门的进修学院;而在北京等一些城市,建立独立评审系列等举措也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上海建立急诊独立评审系列的条件也已成熟:经过近20年的积累,本市急诊专业高资历的专家已不下20名,完全可以从中选出5~10名权威人士组成专业职称评定小组;包括急诊科在内所有的专科认证制度也正在酝酿之中;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等专业期刊的出现已为急诊医生们科研论文提供了发表舞台。万事俱备,欠的无非是相关部门的意识这一东风了。

柴枝楠

解决医患关系不能纸上谈兵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双方总是以对立面的形势出现,急诊科室内医患关系更是水深火热。真的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是不是现在的医疗事故增加了呢?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医疗事故近几年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但奇怪的是医疗纠纷却几倍、几十倍地增加了。分析其原因应有以下几点:

第一、病人乃至整个社会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不理解,一旦出现病人死亡、残疾等,便以为是医疗事故,吵闹、打骂、人身攻击也随之而来。我们都应该知道:医学的任何一点点进步,都是以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这就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当然,如果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周密的考虑,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对患者进行准确交待的话,有些纠纷是可以避免的,因为不讲理的患者毕竟是极少数。

第二、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院的生存、发展和医务人员的收入90%以上靠医院自己挣。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尚未建立起来,医疗保险覆盖人口有限,多数患者仍需自费,医患之间缺乏缓冲地带。一旦生病,家庭负担就很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经济问题成为医患矛盾加剧的重要因。

第三、新闻舆论导向有问题。一部分医务人员自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损害了医务人员的形象。但是,近年来正面反映医务人员高尚情操的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实在太少,而对个别医德败坏医生的曝光有加,造成了全社会对医务人员不利的舆论导向。新闻单位应该反思,你们正在引导社会建立一个怎样的医疗环境,怎样的医患关系?不良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从深远意义上讲,受害的最终还是患者。因为有许多医务人员宁愿采用不利于病人但却符合医疗原则的治疗方案,而不愿冒险采用有利病人病情却不合医疗常规的治疗措施。然而,如果缺少冒险、缺少探索精神,医学的进步就难以持续。

第四、出现医疗纠纷、医疗差错事故不能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一个小小的纠纷处理也要拖上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解决医患应从消除沟通障碍入手。首先,增加门诊出诊医生,保证医患有充足的时间去沟通。尽量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个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其次,患者具有知情权,做每一项检查,开每一种药都应该征得患者同意,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安安心心治病,这样才能逐步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最后,加强医院的管理工作,对待患者应该像对待亲人一样,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考虑患者能不能接受。要知道,患者是来看病而不是来看脸色的,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行沟通。

医患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医患两方,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让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趋于缓和,走向良性的循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媒体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于学忠

急诊医生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急诊医学如要继续发展,必须有独立的科室和人才,并以本科的人才作为骨干力量来带动全盘的工作。培养和选拔热爱急诊专业的医护人员是发展急诊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其在掌握专科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和熟悉与急诊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研究环境,帮助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绩,以培养他们对急诊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在急诊科内,建立良好、有序的竞争机制,使大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每个医师要各有所长,团结协作,相得益彰,共同攻克医学难关。在急诊工作之余,参加相关专业科室的学术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在目前专业急诊医学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其他专业科室为依托,发挥急诊特长,暂设病人较多的内、外科室。诊室人员以急诊科固定人员为骨干,各科轮转人员为辅助。从长远发展看,急诊科应逐步取消分科诊室,仅设抢救室、危重病诊室、轻伤病诊室。各诊室人员主要由急诊专业人员组成,接受各科轮转人员。抢救室主要面向生命垂危需要监护或复苏的病人;危重病室主要诊治病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病人,其他轻伤、轻病则可就诊于轻伤病室。各诊室的具体规模及医疗设备的配备可根据医院所处位置及病谱特点而定。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可极大地提高人力、空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地解决急诊不急的矛盾,有利于急诊医学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减少了急诊区域内各部分间的界限,利于病人在院内的疏散。

由于急诊工作量大,急诊专科医师又相对短缺,故急诊的科研工作相对不足。针对此情况急诊科要合理安排科内人员的工作,支持他们搞科研并为此创造便利条件(包括实验室、资金、时间等)。在科研项目选择上,不要盲目重复别人的工作,要选择与急诊有关,而其他科室又没有的研究课题,如心肺复苏、毒理学的研究等。针对急诊病谱中老年病重症较多的特点,还可做些老年医学的研究工作。

急诊科医师常年工作在第一线,如不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就存在知识老化问题,不利于急诊医学发展。鉴于此,急诊科应每年有计划地举行短期学习班或送到相关科室轮转,使急诊医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急诊工作人员专业化、知识化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急诊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医师不能相对固定的急诊科,特别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因在各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都是固定的。另外应在常见病上下功夫,加强对急诊医学新进展的宣传。

急诊医生现状百家谈

仲医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医生目前面临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医疗技术难以有深入的提高。急诊医生要求每个专业都要有所了解,能处理各个专业的急症,但在急诊医生什么病都能处理的背后是什么病都治不了。因为各个医院的急诊相当于分诊台,当患者稳定后就移交相关的科室治疗,急诊医生本身不具备继续治疗的条件,院方也不允许患者在急诊进一步治疗。久而久之,急诊医生的医疗技术难以提高。

(2)经济收入与其他科室相比相差甚远。表面上急诊的工资和奖金在全院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但是占医生收入比重很大的回扣和红包等急诊医生收获甚少。

(3)工作繁重,思想压力大,风险性高。急诊的患者常常是一来一大群,好像是事先商量好的似的,轻重缓急的站满了整个诊室,常常忙得急诊医生焦头烂额。因为场面混乱,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漏诊或误诊的情况,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4)社会地位低。患者甚至医院认为急诊是分诊台,真正给患者治病的是病房的临床医生,所以患者家属和院方对急诊医生不是很重视,甚至打骂急诊医生的事情也不是很罕见,而病房中发生类似事件就相对较少。

蔡医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我是放射科的,急诊放射工作是急诊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急诊放射工作包括急诊X线及急诊CT,极少部分医院还开展了急诊MRI。就我个人及周围同仁的经历来讲,辛苦自然不要说了。急诊放射工作不像平时的放射工作,要直接面对病人,而且急诊的病人在拍片时既不很好的配合,心情也比较急躁。另一方面,急诊病人各种各样,什么样都有,这样就要求专业精且广,可是急诊工作又决定了你不可能像平时一样,有很多的时间去思考,甚至去查阅资料,这样风险自然就大,压力也大了。

我认为,要做好急诊放射工作,第一、宁可保守,不可冒进。第二、一定要细心,不能因为病人急,致使工作乱掉。第三、不要怕麻烦,比如对于肋骨骨折等情况,一定要去透视下。第四、要注意工作技巧,例如,你为病人去透视,其他病人会说闲话,你可以发动你透视的那个病人来帮你说话,病人说病人,还是比较有效的。

孙医生(南京市第一医院)

我在读研究生之前,就在医院急诊中心工作,而我所在的医院急诊量在全市是第

一的。我就来谈谈急诊医生的辛酸史。

说到忙,可能你会说,哪儿不忙?但是急诊是无规律的忙,忙的时候真是欲哭无泪。因为那急诊病人可不像门诊病人一样可排队喊号来看病,刚才还一个病人都没有,一下子就可能来一屋子病人,而且个个都急,这个在流血,那个昏迷了,还有一个肚子痛的满地打滚,要是遇到年轻的医生,马上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既使是有经验的医生也恨不得能像哪吒一样三头六臂。病人及家属多的时候都围着你,你还没法离开诊室去叫人来帮忙。还有就是忙的时间不对,急诊是上、下午还好,但中午和晚上没有门诊了,所有病人都压向急诊,一些应在门诊换药的病人、常规输液的病人也来了,关键是中午和晚上正是人的生物钟要休息和吃饭的时候,一忙起来不要说是吃饭和睡觉,就是上厕所也没有时间。在我们医院,上一个月急诊还行,上两个月急诊就有点吃不消了,上三个月急诊,人就什么事都不想做了,生物钟全乱了。

在院方看来,急诊是中转站,医院发展的重点是各临床专科。急诊医师是万金油,什么都能看,什么都看不了,病人最终要转到各专科专治,没有病人完整的诊治经验,如何提高医疗水平?怎么总结发表文章?没有文章或高质量的文章,晋升困难这一问题不可避免。

何医生(吉林省永吉县第二人民医院)

从内心来说实在不愿意值急诊班,每当轮转到自己的时候心理总是不太舒服,但还是毫无怨言。

虽然经历很多事情,处处知道加小心,但这毕竟是是非之地,麻烦你躲都躲不过去,轻者恶语相送,重者拳脚奉上,自己整天提心吊胆,更担心的是妻儿老小。

记得去年年底,我刚接急诊班,听见过道里大呼找医生,赶紧跑出来问怎么了,所说孩子吃果冻卡嗓子了,我急忙问多长时间了,家属说20多分钟,我接过孩子已经面色青紫,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放大,我说孩子不行了,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一下跪在地上,求我把孩子救活。我告诉他们试试吧,所有值急诊班的医生都过来帮忙,拎起双脚倒过来猛拍后背,之后把手伸进喉咙里抠出大半块果冻,同时应用各种药物辅助设备,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抢救了40分钟,结果没能抢救过来。孩子家属各个放声痛哭,围观人越聚越多,无不为之惋惜,这时孩子的姑父冲了出来大声质问我说:“我们在路上孩子还好好的呢,这么短的时间你就没抢救过来?”我冷静的跟他说孩子窒息时间超过5分钟就不行了,我们的抢救都很到位,都有记录,并且我把孩子到院时的心电图让他看了,他听不进去上来就是一大巴掌打碎了我的眼镜,这时孩子的爸爸、爷爷像疯了似的开始围攻我,幸亏有好多同事及时赶到,把我是解救出来。可家属就是闹,找领导,砸东西,一片混乱,旁边的人也跟着起哄,到第二天早晨,形式闹的更大,竟然买了口大棺材放在门诊大厅门口,还摆了许多花圈,影响相当不好。医院已经向家属解释,希望他们做尸体解剖,可家属什么都听不进去,就是要说法,一直闹到中午。最后在公安部门的干预下,家属终于才算罢休,后来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免去所有医疗费用,打坏的东西我们自己维修,并给予家属1万元经济补偿而不是赔偿。

急诊医生也是人,哪有起死回生之术啊!

马医生(湖南炎陵县人民医院)

我虽然只是一个年轻医生,连实习时加起来在急诊科呆了不过半年,但是从别人和自己身上对于急诊医生的劳累和辛酸是颇有感触的。

在我看来,不管是哪家医院,急诊总是最忙的地方,看的病也是最杂的,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这就要求急症医生功底扎实,知识全面,内外妇儿都要全面掌握。否则送来一个女性腹痛病人,你如何判断她是属于那一科的疾病。这也难怪,一般病人在急诊稍作处理后,除了特别重的和病情不稳定随时变化的之外,一般都转收专科病房,急诊医生除了作紧急处理就是起到一个分拣病人作用。至于由你首诊处理的病人病情接下去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用药,转归和预后又如何,你更是无从总结。急诊本身就忙,别人接管的病人,根本不会有这个精力再去打听。所以长期做急诊的医生除了辛苦之外,业务水平也很难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也有认为急诊医生是万精油的。万宝全书缺只角,样样通,样样松。

其次,从各大医院急诊医生队伍建设方面,一般医院急诊科除了科主任以外,没有专门的急诊医生队伍。多是临床各科室的医生定期到急诊科轮转,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由于没有固定的科室队伍,所以从事急诊工作的医生很难得到专门的培养。做急诊都需要24小时翻三班,干的又多是抢救紧急危重患者的活,上了年纪的医生,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由于体力、精力所限,一般都不做急诊。到了晚上都是年轻医生值班,遇到病人多和抢救时急诊科人手难免捉襟见肘。也听说某些发达国家大医院不设置专门的急诊科,来了紧急病人,由急救中心医生直接送至各专科,由专科医生直接参与抢救。无法定可的,则请多科医生联合急会诊。如此都是由各科室专业素质相当高的精兵强将直接在一线接手病人,医疗质量自然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也更有保障。如此医疗资源配置,其合理性比每个医院都设急诊科,确无专门固定的急诊医生队伍要好,效率也要高出许多。

最后,说说年轻急诊医生的培养,如前所述,急诊科室虽然站在医院一线,风口浪尖上,可由于用药量远不如病房,不创效益,所以大都不受院方重视。由于院方不重视,急诊医生得不到进一步培养,日后晋升也困难。所以年轻医生大都不愿留在急诊工作,轮转是没有办法。很多医院甚至没有专门的急诊队伍,相比国外急诊的临床与科研良好开展,国内在这方面确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这应当引起医政主管部门和各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海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科医生工作繁忙,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做科研和写论文,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和关注科研和写论文,而这些都是晋升职称必须的。我认为应对急诊科医生就科研和论相应的短时期集中辅导。

此外,晋级考试一般侧重于外语和基础理论,这些对于长期忙于临床的急诊医生也是一个压力。不同的学科应不同的对待,对于临床医生,应该更注重临床技能的考核。

最后,就是一些医疗纠纷影响了他们的晋升。理性的对待医疗纠纷,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为急诊科是医疗纠纷高发地带,故对急诊科医生不能吹毛求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