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兴趣教学法8篇

时间:2022-03-20 02:02:57

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篇1

【关键词】中学英语 兴趣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91-01

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有兴趣,兴趣的培养就是教师能用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更好地开发智力,搞好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一、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

“All activities of intelligence shoulddepend on interest.”Swiss psychologist andnatural scientist Jean Piaget said.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这是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不可低估的。一个成功的英语老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于学,想学。中学生处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如果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难易程度如何,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效果也一定不错。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积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变成一种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可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要利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幻灯片、卡通动画等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直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充分利用语言的交流特点,利用角色扮演、每日报告等形式,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要说,愿说,乐说”。从而愿意学习英语,达到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会学”。

三、构筑合作交流平台,提供显山露水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有所用”驱使学生乐于参与语言实践,在运用中获得心理满足和成功感,而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能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所以在课余我们要构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显山露水的舞台。可以开设英语第二课堂,出英语墙报、手抄报,建立英语角,组织各种知识性、趣味性的比赛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华,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英语课堂中兴趣教学法的使用

1.课内外相结合,增强兴趣。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饶有趣味的活动,也是增强学生爱好,巩固课堂知识的好方法。如:留课外作业时,留给他们一些英语谜语,填字游戏让他们猜,留一些简单的英语小诗让他们翻译;天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生告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余时间预备一些小故事,小对话,名人名言;举办英文书法比赛,朗读比赛等,使学生们既有预备时的紧张,又领略到成功的快乐,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感到其乐无穷,而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去食品店购物的对话时,我事先预备了牛奶、桔汁、梨汁、香蕉、苹果、面包等,上课时把他们陈列出来,讲台便成了食品店,教师先扮演营业员,学生扮演顾客。表演一遍后,教师再用学生学过的其它喝的东西的单词套用句型,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到讲台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这样课堂气氛又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把握了新的句型。

3.以电教手段切入,提高兴趣。英语课是一种语言课,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使本来活泼生动的课堂变的枯燥乏味。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丰富多彩的视觉图像和活灵活现的声听设置,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在深刻地吸引住学生的同时,也大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投影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动作表现,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其它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来辅助教学表现,这样就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全面调动了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4.给学生表现空间,拓展兴趣,人都有表现欲,学生也是如此,喜欢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认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和创造机会,以供学生展现自己。比如:双边和多边活动的课堂教学,那些知识运用灵活、反应比较快、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特别“露脸”;把课文改编成短剧、小品, 那些学习成绩一般, 但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会收获成功的……学生的表现欲获得满足后,容易获得成功的愉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课下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相关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拓展了兴趣。

5.强化学生的成功,巩固兴趣。获得成功,是奋斗的目的和动力,是学习的抵达和伊始。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成功越大,兴趣越高,动力越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英语学习中,成功就是那一块石头,就是再小的一次成功,学生也会由衷的高兴,继而对英语产生亲切之感,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下一次成功努力,从而形成“千层”稳定而持久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体味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比如:讲完一课后,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几组综合训练题给学生,按照题目的“坡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经过反复讨论,使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调动多种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只有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就会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干薇,陈巍.透视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2B)

兴趣教学法篇2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教学策略 兴趣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心态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中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体育技能与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将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获取知识,从而一定程度地提升学习效率。鉴于此,教师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现简述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分享。

一、以良好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场演出,如果有良好的开端,则为整个的演出增光添彩,而课堂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当具备良好的开端时,则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显得尤其关键。比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活动场地别出心裁地布置成半圆形、多方位、梯队形等不同常规的样子,以引发学生的新奇感;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课堂学习之前的热身运动时,可以设计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自由运动,让学生对下一节体育课充满向往和期待;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对于该节课所要学习的运动项目作生动的讲解与演绎,例如关于足球运动的由来,关于乒乓球的传说等,或者乒乓球比赛的一段精彩视频等,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讲一段体育小故事,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鉴于此,教师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做足“功课”,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汲取与体育教材有关的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克服体育教材存在的单调枯燥的缺陷,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充满生机。比如,体育项目中的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而田径、武术、体操等项目却相对单调无趣,为了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教师可以对各种体育项目进行“穿插”和“交替”,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始终处于积极而活跃的学习状态。此外,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内在的竞争意识,将原本相对无趣的运动项目转化为具有竞争性质的“竞技”与充满趣味的“表演”,从而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学生、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爱好,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自己的乐趣,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兴致盎然地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于“熟练组”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作进一步的拓宽与发展,而对于“提高组”的学生,则适当放低要求,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能与技术,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没能掌握基本动作或身体素质较为孱弱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对他们进行基本技能与动作的指导,要求他们学会和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等,从而以差异化的教学策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三、巧妙设计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每一个人都喜闻乐见的,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法宝”。教师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篮球的传球方法时,如果只是按照教材要求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势必会毫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当教师把篮球的传球方法设计成游戏时,则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单调而枯燥的训练过程使得学生感觉疲惫而无聊,但教师在长跑的过程中加入游戏的成分,即先跑完规定路线的就可以拿到一个奖品,然后,获胜学生可以凭着手中的奖品取得特殊的权利,例如,可以指名让任何一个学生唱一首歌,甚至可以让教师讲一个小故事等,从而寓体育学习于游戏之中,优化体育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将全班学生依各人爱好,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培养体育兴趣,然后通过适当引导,拓宽学生的兴趣面,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广泛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总之,教师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兴趣教学,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及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曹凯.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J].少年体育训练,2011(03).

[2]蔡士凯.“自主探究—合作体育教学法”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

[3]何通福.如何激发体育学习兴趣[N].甘肃日报,2010.

[4]任鹏飞.怎样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N].延安日报,2011.

[5]吴刚强.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N].学知报,2010.

兴趣教学法篇3

关键词:高职体育;兴趣教学法;兴趣培养

1.研究的意义

1.1高职体育的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符合,满足各界企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和贯彻“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倡导愉快教学,素质教育水平提升”这一观点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资源,优秀者的价值是无限的。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快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强健的身体素质。

1.2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现在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并不十分积极,尤其是对于体育这门课程,总是持有懈怠心理,将其视为休闲娱乐的课程设置,因此在课堂中表现的并不积极,很少主动参与到教学任务中,这极大的阻碍了体育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也由此,本人研究了相关的兴趣教学法,将其应用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以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身体素养,并将其视为长期培养学生兴趣的目标。

2.何谓愉快教学

2.1愉快教学在高职体育中就是指教师为了将教学任务完成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或途径。

2.2为了将教学的目标实现,教学的意义达到,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的在教学课堂上应用。

2.3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适用于学生,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相符合的,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必须相联系,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要稳定维护教师的主导地位。因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无论使用的是哪一种教学的方式,都必须以遵循启发式教学规范为前提,这也是现代化教学中重要的一点特征。

2.4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进行进一步培养是“愉快教学法”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目的。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一便是创造,在没有创造的情境下,人类的文明只会停止或后退,难以进步。因而,社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类的创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每一个学科都一样,都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每一个老师都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现,将思维发散。

2.5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应当提前将韵律操编排好并教授给学生,同时将编排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对韵律进行理解,并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动作,随后将学生按一定数量划分为几个小组,要求每一组都编排一套韵律操出来。学生通过自己对韵律操的理解,在相关的体育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很容易就将新的动作编排出来,潜移默化的就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

2.6新时代的学生,在想法、思想和接受度方面都与以往的学生明显不同,根据当今学生的发挥在那特点,教育部门和相关学者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新思想,,其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便是该思想的关键。为了将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体育教师应当从学生独特思维的方式、奇特思考问题的模式、怪异的行为以及标新立异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7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了其他国家先进的教学模式,随后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了“动困式”这一教学新方式,根据最终实践教学的结果,笔者发现该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爱好和兴趣的培养,增强他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得到全面促进。因而,在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关注的兴趣,采用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其中,兴趣教学法便是作为突出的一种。体育教学是活跃的,思维是发散的,因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当形象生动,避免古板陈旧,适当示范一些优美的体育动作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何谓游戏教学

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因而游戏教学是最适用于体育教学的一种方式。

3.1游戏教学的特征。游戏教学都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情节性,自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和竞争性,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自觉性。激烈的竞争,并包含大量的运动,在一定规则的作用下,有利于学生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将集体和个人的创造力、凝聚力发挥出来。

3.2游戏教学的益处。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双向进步,在将学生基本活动的能力提高的同时,还能够学生对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提升。另外,体育游戏的思想性质都非常良好,具有极强的教育引导意义,因而有利于对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进行培养,锻炼意志力。

3.3游戏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生理特征、心理特点等,安排适当的游戏内容和游戏负荷,满足学生身体机能全面运动的要求,同时,应随时在游戏教学中穿插思想教育,游戏的设置应当具有针对性,以便在游戏中体现出多项育人的教育理念。高职阶段的学生是充满朝气的,适当合理的游戏教学能够将他们朝气蓬勃、青春逼人的一面体现出来,培养他们积极勇敢、团结友爱和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4.何谓主体参与教学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倾向性地、能动性地及创造性地将学习任务完成。从教学任务方面分析,体育教学其实质是学生肢体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因而其对学生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就能获得主体的良好发展。

4.1学生参与最佳的境界是自由。在体育教学中,最佳的教学境界便是学生主体性自由的发展。如:我们从布鲁姆《心理抗拒理论》中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符合自身发展的“自由行为”,若因为某些外在原因而将这种行为取消时,心理抗拒的现象就会被个体体会到。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应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一类是自由。只有在心理出现抗拒的情形下才会进行必须活动,但若活动时间过长,学生就极容易出现厌倦、反感的情绪。而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某一种活动,便是自由活动的表现,学生在此类型活动中会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参与度,甚至达到“忘我”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最佳的境界是自由的原因。笔者认为自由的状态也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上面,被动参与是一种非自由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自由在学生体育实践教学中是相对的,其并不与自流相等同。

4.2学生参与内在的机制是需要。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性发展的一种内在教学机制是“需要”。在教学活动驱动性的教学影响下,学生会表现出现时倾向性的一种学习状态。因而,学生“需要”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学习动机也会有所差异,以致形成了不同主体学生的不同教学风格。可见,当满足学生的“需要”时,他们便会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思想的差异化,使得他们的需要是多样化的,这就意味着有一些需要是不符合常规的,因而我们要重视他们的这些需要,纠正他们对需要的正确认识,满足他们真正的需要。

4.3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义务将学生向健康、向上的发展方向培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需要随时关注,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对他们的缺点及时纠正,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制定合理化、科学化的兴趣教学模式,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了解他们的需求,针对他们喜欢的游戏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注入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和发展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5.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压制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加大了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难度,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是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操守,而这都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直接或间接的完成。也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兴趣教学法衍生出来,其在符合学生学习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同时,还提高了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教学中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良好习惯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龙玉.谈高职体育的兴趣教学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9,03:40-41.

[2]谈川云.浅议兴趣教学法在高职乒乓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03:95+97.

[3]姜树超.支架教学法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0:148-149.

[4]侯歆.德州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5]张小洁.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兴趣教学法篇4

语文教师教学过程学习兴趣兴趣是对于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心理活动。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对某项事物的兴趣,就能在行为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能学好语文,乐于阅读古今中外大量的书籍;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本身就学不好语文。可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法等诸多问题。因此我认为这诸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设计导语,在课前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如果语文教师懂得其中的奥妙,那么语文教学就事半功倍,如果没准备好,那么语文教学就事倍功半。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从课堂导入作为研究的起点,只有课堂导入得当,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导语所用的时间无需太长,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要根据课文的重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节课的导语也应有所不同,采取最佳语言,最有悬念的设计,扣住学生的心,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感情基调上来了,自然能进入角色,久而久之,语文的兴趣便培养上来了。

二、扎根课本,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兴趣

长期的语文教学发现,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而课外却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教学更重要。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实际上学生很少有课余时间读书看报的习惯,一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认为看课外书影响学习,大部分家长也持有这样错误的观点,一些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也提高不上去,诸多因素导致学生语文成绩偏低。因此,课外阅读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而要想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并非易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所选的图书或刊物应因人而异,不必整齐划一,只要内容健康,适合学生口味即可,关键是让他们感兴趣。当学生读书的兴趣逐渐加浓,甚至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他们每时每刻都想着读些什么书,这时,在进行科学的诱导,把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即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如圈划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同时,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如遇到新的问题,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解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了,学生自然会主动愉快的探究它。例如,要求学生看四大名著等。在知道他们阅读时教师要多加指导,从故事情节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去归纳总结。这样利用兴趣迁移兴趣,以趣引趣,开设“名著浏览”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体会,写读书笔记。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或开展学生阅读比赛等,这样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就得到了提高。

三、立足生活,在实践中寻求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又与生活联系紧密,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种客观实际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理念,即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立足生活,善于捕捉学生所关心的事情,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的进行语文教学,进行读写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实际生活中产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才会自愿投入到语文的天地。如果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生活,那么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空洞无力。久而久之,定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可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任何技巧和能力的掌握都离不开应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再适当进行辩论、阅读、演讲、写作等活动,让他们把听到的看到的事物说出来、写出来,既提高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站稳课堂,在灵活中调动兴趣

课堂教学是主战场,生动的课堂教学能牵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跃。相反,呆板的、程序化的课堂教学则会令学生厌烦,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感到枯燥乏味。而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一定要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讲究语文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摸索授课的技巧,把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变“主动”,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愿意学,爱学,内心体验愉快,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兴趣教学法篇5

关键词:美术兴趣;培养;激发;创造;审美

1 课堂范画

课堂范画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它对美术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课堂上教师边讲边画,可使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掌握正确的绘画步骤,既直观又形象。再则,教师娴熟的绘画技巧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博得学生的敬佩,并由此发展到对美术课的喜爱。比如,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笔者列举了许多职业都与美术有关的例子。如卡通设计、发型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等。谈到卡通设计时,笔者便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学生很喜欢的卡通形象,如:美少女战士、米老鼠、唐老鸭、孙悟空、猪八戒等。学生看了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个个喜形于色,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谈到服装设计时,笔者先画一个标准的人体比例效果图,然后为她添上各式发型和不同款式的服装。随着人物发型的改变,其形象亦随之改变,学生看了感到非常奇妙、有趣,羡慕之情油然而生,有的学生还跃跃欲试,拿出笔来饶有兴趣的学着画起来。可见老师的范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并非语文学科的专利。美术学科同样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兴奋起来,激起学习情趣。如中国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贝叶工虫》画秋天已至,贝叶飘零,蜻蜓、蝴蝶等昆虫飞来,享受秋日的阳光。生命的蓬勃与枯萎,秋色的清冷与热烈,被画家编织在一个时空中,这样美的情境,即寄托了画家对生活的赞美,也发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让学生欣赏完这幅作品后,笔者又通过DVD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录相,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整个作画过程,一幅幅水墨酣畅的画面不一会儿便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惊叹不已。教师创设的图像情境,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欣赏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这种直观是发展观察力和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审美等能力。

3 讲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济学生的“胃口”,精心设计因材而异的课堂结构。例如:在上“现代设计艺术”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未来的汽车造型设计可能有飞行汽车、水上汽车、潜水汽车等,充分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然后,让学生试着在画纸上设计各式各样的、与众不同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展示、张贴,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创意,这样,不仅给同学带来了极大的愉快,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多元化的课堂结构,能使学生经常保持新鲜感,课堂上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4 情感交流

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到以情促教。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因素极大地制约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更敏锐,记忆更巩固,想象更丰富。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转贴于

5 利用求新心理,提高审美情趣 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求新心理。他们注重学习中的一切新动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新的东西,来点缀自己的生活,那么,美术教学就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

比如:我教他们做《工艺人物》,启发他们的扩散思维,帮助他们做成各具特色的精美工艺人物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再如:教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精美的立体卡片,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师长。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实用知识用于美化自己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课题的设计首先就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作业制作过程中通过思索、体验、尝试之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了更多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余地,他们会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激动、自豪,教与学双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6 及时评价反馈,巩固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要一味地寻找缺点,而是要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获得学习动力。 

兴趣教学法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12-02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由于它的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其美的因素。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常言说得好,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数学中不是不存在美,恰恰是缺少发现。在复杂的数量关系、代数式、几何图形之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寻求数学的“形态美”。笔者以为,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地使用好教材,维护神秘的数学美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是巨大,当学生引起对某一数学现象突发奇想时,要积极鼓励,不要简单地认为那是想入非非,或许他有着独特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再是那样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了。

一、明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做到有的放秩

在新课改中,对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做了明确的制定,即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并“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对教学目的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搞明白教学的目的,才能弄围绕其开展教学活动。只有全面深刻的掌握了教学目的,才能在教学行为中,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二、通过数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让学生保持认认真真地集中注意力状态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实质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自愿的、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项活动。在教师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初中数学具有的独特的吸引力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可以列举讲解目前国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趣。教师还可以尽情的展示数学的魔力和魅力,在授课过程中,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钦佩之感,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进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获得成就后的满足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使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例子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以积极轻松的心态投入其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开始。俗话说,困难是人们意志的“磨刀石”。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的时候才能被充分表现,意志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时候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笔者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有意识的给学生安排比较有深度的习题,以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认真分析,克服困难,做到独立解决问题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兴趣教学法篇7

关键字:生物;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16-01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一位生物老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便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文以讨论为主,如何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另一个研究也表明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越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会越理想。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生物,重视生物,就得先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这样就带入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生物科技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收到不少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只是他们往往只了解到一些皮毛。在讲到“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很多学生都对书本提到的病毒能帮助完成转基因过程这一点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能讲出一点小知识,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对“转基因”这个词的记忆印象上。因此,应提议全班同学围绕“转基因技术”或“基因治疗”分组查找资料,还可以在下一节课进行小组比赛,看谁找得又多又好。这样每个小组都能找到一些新奇有趣的资料,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通过活动部分学生都开始养成自觉收集资料的习惯。所以当我讲到某些内容需要举例说明时,通常都能有人帮得上忙。如,当讲到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时,就有的学生举出了一大堆的例子,还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它们的生活方式;在讲动物与仿生时,书本的例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他们的例子比我准备的还要丰富得多。

三、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以能力立意”是优化课堂结构,规范课堂教学的主导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就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探索:能力是在理解掌握规律性知识和运用知识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前提。因此,能力培养不仅不能削弱“双基”而且必须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训练纯熟。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落实到不断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上,通过不断设问,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从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再如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学生已观察和掌握了30%蔗糖溶液出现的现象后,进一步设问:如果换成50%的蔗糖溶液会如何?30%的硝酸钾溶液又如何?进而联系生产实际,提出“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什么危害,”如此环环相扣,进一步设问,学生会从中归纳出知识规律性。这些新的生物成果,让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了解,培养了兴趣,也提高了能力,一举多得。

兴趣教学法篇8

【关键词】兴趣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所谓兴趣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理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最优质的教学质量。高中历史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与理论性特征,相对中小学历史来说更显枯燥、无味,而且知识点也较为繁琐、琐碎,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背诵与记忆。因此,大多数高中生并不怎么热衷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对其普遍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就显得格外必要了。以下,本人谨以自身真实的教学过程为例,就“兴趣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巧设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教师讲授新教材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新课导入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导语”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上《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可先简略介绍一下唐朝的全貌:“唐,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等。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风俗习惯,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这样的导语,把学生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历史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本课和以后几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结合学生实际,实现教学目标

"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认识;"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智慧。"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间的开放与融通上做出一些尝试。如讲授《》一课时,首先,确定了以为重点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就"为什么没有成功","为什么说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里程碑"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大胆地进行了取舍。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掌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人、行事的启迪。

三、运用经典语言或方言,加强教学效果

周星驰、******、冯巩等著名艺术家都有经典语言,如《大话西游》中“……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别以为你穿着马甲儿我就不认识你了”就可以用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中;冯巩“奥迪、奥托和奥运是兄弟”的歪理论用于“一五”计划中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所生产的奥迪A6轿车上。还有,在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庄严宣告,如果教师能用浓重的湖南方言说出来,将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此外,“得民心者得天下”可用于袁世凯“洪宪帝制”梦的迅速破灭以及集团的最终崩溃;评价洋务运动时可用“旧瓶装新酒”或“驴头不对马嘴”等等。

四、创造成功机会,增强学生自信

情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震撼人的心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虚拟、渲染出历史教学中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情感心灵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如:在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内容时,可以虚拟这样一个情境:由五个学生来演五个角色:一个学生扮演旁白,一个学生扮演扔垃圾的人,另外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儒家的孔子、法家的韩非子和道家的老子。这时扮演扔垃圾的学生首先在台上扔垃圾,接着扮演孔子的同学走上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为什么要扔垃圾呀?”随后扮演韩非子的同学上台说:“你必须把垃圾拣起来,而且要接受严厉的惩罚!”最后扮演老子的同学上台说:“小孩子,管他干什么?随他去吧!”通过这个情境,就活灵活现地将儒、法、道家观点展示出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历史是一面镜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进而热爱历史,从而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李吉林.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2.《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已任》人民教育评论员《人民教育》1998年第9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