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一建建筑的难度8篇

时间:2023-10-02 08:55:47

一建建筑的难度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避难区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1避难层概述

1.1避难区域设计的意义

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的考虑,需专门设置供人们疏散避难的区域,主要有避难层和避难间。现代化的城市中,高层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不但高度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而且现代化程度高,通信设施、空调系统、机电设备和可燃装修材料众多,竖向管井也很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风效应、烟囱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疏散距离远、疏散时间长。有资料统计,在正常情况下,要将一幢30层高、每层可容纳240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大约需要78分钟。可以想象,在火灾时,人们惊恐万分,消防队员此时要分秒必争地登高救火,这样往往会在楼梯间、走道内出现消防人员和疏散人流相互碰撞、拥挤不堪的现象,既影响疏散和灭火,又容易造成意外伤亡事故。由此可见,火灾时要将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室外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每层或间隔一定层数设置避难区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人们可以经过较短的疏散距离,进入避难区域,等待救援并得到安全保护。可以这样定义避难区域,即指在火灾发生时,为那些由于疏散路线远,或疏散通道被烟火封堵,或因伤残、体弱无法及时疏散到室外的人员而设置的能够躲避烟、火侵袭,暂时保证安全的场所。

1.2避难区域设计技术要求及设置条件

目前我国对避难区域提出设置要求的国家标准主要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6.4.2条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2005)第6.1.13条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同时高规对避难层设置的层数、间隔,疏散楼梯要求,面积,出入口及消防设备设置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虽然全国各地不时有某个地区住宅设置避难层的报道,但由于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及《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规范中对住宅均未提及避难层(间)设置要求,且修订中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只对超100m的公共建筑提出应设置避难层(间),住宅建筑没有提及避难层(间)的设置要求,因此我们在讨论避难层(间)设置时主要还是针对公共建筑。另外修订中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除了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及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比比现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用楼层差设置避难层的要求略高外,其它均同现有规范。此外,不管是现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还是修订中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均只对避难层的设置提出明确的各专业要求,而对避难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提法,因此避难间的技术要求在工程的设计中因设计人员对规范的不同理解而有不同的解读。

结合笔者最近做的几个超高层建筑项目的方案设计,通过对某个项目消防避难区域设计的分析,表明笔者对现行消防规范的理解与探索,与业界同仁共同沟通探讨。

2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某工程是一座超高层综合楼建筑,位于某地CBD区域内。建筑高度180.9m,地上42层,地下4层,建筑总用地面积7294.2m2,总建筑面积11.35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876万m2,防火设计为一类超高层综合楼建筑,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该项目地下4层为停车库,地上1至5层为商业,6至11层为商业出租办公,12至26层为SOHO办公,27至40层为企业自有办公,41及42层为企业休闲会所,建筑楼层多,建筑功能复杂。项目消防避难区域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避难区域的布置,二是避难区域疏散楼梯的设计。下面就该项目避难区域及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做一个分析和总结。

2.2避难区域及消防疏散楼梯设计

2.2.1避难区域布置

考虑到建筑竖向功能段的不同,建筑地上部分设置两个避难区域,其中第一个避难间布置在第12层,建筑高度48m,与SOHO办公共处一层,避难间兼作公共活动空间。该层建筑面积1994m2,避难间建筑面积400m2,避难区域与其他区域采用防火墙分隔,并通过防火门连通。第二个避难层布置在第26层,建筑高度101.9M,与设备用房共处一层,避难区域兼作公共活动空间。该层建筑面积1994m2,避难区域(不考虑楼梯前室的面积)为648m2。避难区域与其他区域采用防火墙分隔,并通过防火门连通。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该项目第一个避难层(间)在第12层,第二个避难层布置在第26层,满足规范要求。同时避难层(间)的净面积满足设计避难人员5人/ m2避难的要求。

2.2.2避难层的疏散楼梯设计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应用难点;对策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因此,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是更加关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影响其建筑工程本身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会受到各项施工技术的影响,由于

建筑工程的施工量非常大,并且难度系数也相对较大,所以在使用施工技术时,要根据工程施工标准,规范的使用施工技术,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难点分析

(一)钢筋施工技术使用方面

钢筋是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并且在工程施工中起到了支撑性作用。在钢筋施工技术使用中,经常在钢筋材料选择、钢筋加工以及施工现场作业等方面出现问题[1]。钢筋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重量就是其中最大的难点。有的建筑工程在材料选择上,会选择一些再生钢筋,这会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再生钢筋的强韧度不高,并且也没有达到国家制定的建材标准,如果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钢筋施工的程序多,还相对复杂,如果哪个施工环节出现了问题,则会浪费大量的钢筋材料。

(二)建筑施工测量方面

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都在盲目的追求施工进度,严重忽视了施工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工作管理部门也没有将工作认真的落实给测量人员,导致测量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也不够重视。测量人员的水平比较低,也成为了工程施工的难点,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建筑工程缺乏专业化的测量人员,大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就正式的到施工现场进行作业了[2]。再加上测量设备的落后,使测量精确度得不到保障,对此加大了建筑施工的难度。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使用方面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同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有的建筑工程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就选择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行混凝土搅拌,搅拌比例调配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混凝土质量不达标,也加大了施工人员的施工难度[3]。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的振捣非常重要,如果振捣方法使用的不合理,容易使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蜂窝和麻面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

(四)钢结构安装技术方面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结构由于自身具有强度高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所应用。由于钢结构的重量比较大,所以运输起来会比较困难。对此,对运输设备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是要按照安装标准而进行安装的,这就导致安装程序变得错综复杂,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增大了难度。

二、针对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难点制定的解决对策

(一)规范的使用钢筋施工技术

建筑单位在购买钢筋材料时,要对钢筋的强度与质量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选择质量好的钢筋,同时也要注意价格的合理性。在钢筋材料使用前,要对钢筋材料进行检测,如果有检测不合格的钢筋材料,要进行及时的返厂。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施工人员规范的使用钢筋技术,还可以减小施工作业时的难度[4]。钢筋材料存放的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钢筋材料的质量。建筑工程量非常大,对钢筋材料的需求量也大,如果钢筋材料短时期使用不完,应该将其进行合理的存放,做好相关的记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保证建筑施工测量的精确性

建筑单位的领导要对施工测量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可以聘请专业测量人员、购买先进的测量设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方式,来提高建筑测量的水平。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进

为了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度,在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先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只有达到检测的标准,才可以正常的施工[5]。混凝土的搅拌要注意细节,同时还要根据混凝土的数量,使用振捣棒进行混凝土振捣,并且合理设定振捣时间。

(四)提高钢结构安装质量的对策

由于钢结构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采用,所以质量的检测非常关键。钢结构的安装要按照顺序进行合理安装,这样一来,施工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就会更容易些。在安装钢柱时,要保证钢柱的垂直性,然后才能安装钢梁。在高处施工时,可以使用大型设备,一来可以减轻施工的难度,二来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建筑工程的数量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多,同时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点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对于施工技术存在的难点问题,建筑单位的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地方法进行解决,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同时还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

参考文献:

[1]何东兴.分析常见机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的难点和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0):686-686.

[2]辛伟.超高层建筑工程模板及相关技术难点探析[C].//中国建筑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模板与脚手架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论文集.2012:20-24.

[3]黄技泓,龚梅强.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3(7):73-74.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3

摘 要: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探究能够总体提升建筑施工效率,反映建筑工艺发展状况。本文阐述了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状,并分析了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包括施工工期长、工程量较大、高空作业多、高层建筑地基挖埋深度大等。针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需要探究其发展技术,针对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质量探究,加强高层建筑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时代特色,在各种建筑工艺不断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工程成为重要的建筑项目。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工艺是建筑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和整体建筑状况。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能够为今后建筑工程提供经验和施工依据。

1 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状

高层建筑项目工程是能够代表现代建筑工艺的重要工程技术,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难度、复杂建筑样式等都对建筑技术有十分高的要求,所以高层建筑技术能够体现较为高水平的建筑工艺。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相关规范性政策、法规相继出台,高层建筑的监管力度更加严格。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建筑工艺,更要注重建筑安全与质量问题,高层建筑的建造也能够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提高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监控,保障建筑工艺,保障在施工中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项目规范进行,提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复杂,相对于普通工程建筑来说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对技术要求更高。在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需要对其工作特点进行了解,把握工作难度,区分高层建筑施工与一般建筑施工的区别,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2.1 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的施工相比,其中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施工时间的长短不同,工期持续时间较长是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高层建筑不仅施工难度大,且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决定了其施工的时间会更长。大量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甚至会持续好几年,且施工难度也会不断加大。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会极大的提升高层建筑工程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在缩短工期的同时需要注重质量问题,严密把控建筑施工质量,提升高层建筑工程质量。

2.2 工程量较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高度和施工面积的问题,高层建筑工程一般比较庞大,不仅有上文提到的施工工期较长的问题,更会出现工程难度加大、工程量加大的问题。高层建筑本身施工时便会更加复杂,在施工面积加大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工程量会十分巨大。这对施工人员要求较高,对其工作耐力和专业素养要求都较高。不仅是施工环节,从工程和建筑设计环节来说工程量便开始加大了,工程量的加大考验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仅为实施加大了难度,更加大了公司或企业的监管难度。

2.3 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的工程后期施工高度会不断提升,大量施工都处于高空作业模式,在高空作业的工作模式情况下,不仅工作难度加大,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也需要给予重视。长时间的高空作业会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在长时间的高空作业中,大量高空建筑材料需要运输,在运输工作中,高度越高,运输难度越大,这对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技术考验十分大。高空作业中还需要重视高空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人员安全问题,更需要重视高空中的防火防患,注重高空财产安全,防止在高空中防护措施较弱的情况下发生意外灾害。

2.4 高层建筑地基挖埋深度大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建筑的地下深埋深度必须加大,只有拥有更牢固的地基,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固。高层建筑需要强有力的抓地力,不仅是因为高层建筑离心距离较远,更是因为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保证工程的安全。为了保证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和整体的稳定性,需要保证一定的埋置深度,地基埋置深度一般要大于建筑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对于桩基要大于建筑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并至少有一层地下室[1]。

3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众多技术要点,每一项技术都是保证高层建筑项目的重要技术点,分析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了解施工技术的细节和概要,是保障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工作。

3.1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如上文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之一便是地基挖埋深度大,而地基的施工构建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地基施工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地基施工技术分成几种,包括地基桩基施工技术、地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等。地基桩基施工技术目前在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中使用比较普遍,也是一种发展比较广泛的地基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根据建筑所需载荷力度进行不同等级的施工,承载力极强,区别于传统的桩型,适用广泛,更具使用效力。另一种地基施工技术是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基坑支护能够保障地基安全性,是一个系统性的防护,所用材料分为拱墙和土钉墙,与传统的地基支护施工技术相比,这种施工地基成本较低,具有普遍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3.2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如今建筑使用的主要原材料,x择质量上乘的混凝土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有更强的称重要求,混凝土的选用质量更是十分需要重视。混凝土的选用指标有抗压性、耐高温等。高层建筑需要的混凝土质量和数量都有一定的标准,数量上更是多于一般建筑物需求,混凝土的使用需要质量过关,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在混凝土的调配过程中需要配合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保证在高层施工的过程中和长期使用的未来都能够保障质量过关。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是建筑物原材料的重要选择标准。

3.3 结构转换层施工

结构转换层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施工层,采用钢平台系统将核心筒墙体施工至转换区域,再将转换区域钢平台系统下挂脚手固定在核心筒墙体上[2]。结构层也是重要的支撑层面,在高层建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转换层施工,能够加强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多种不同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更具专业性,提高责任性,进行更加细心的高层建筑工作。

4 结论

高层建筑施工工程施工技术能够决定工程质量,高层建筑能够体现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反之,技术发展的成果也能应用于高层建筑。对高层建筑工程使用技术进行探究,能够增强建筑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高层建筑也是社会标志性建筑,加强高层建筑技术探究,提升建筑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4

超高层建筑由于用途多及功能复杂,导致的火灾可能性较大,且扑救难度也较大。因此,超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本文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超高层火灾的诱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就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防火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建设了不少高层建筑,由于导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较多,扑救难度大,因此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施作了严格规定,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即所谓超高层建筑,在遵守一般高层建筑的通用防火规定外,增加了合理的防火技术要求。建筑高度超过250M的民用建筑采取的特殊防火要求,要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更大,成灾后果严重。在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正确运用规范,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保证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分析研究

1、火势蔓延快。高建筑物的排气道、电缆井、楼梯间等竖向井道中,若忽略防火分隔,或方法处理不当,产生火灾时,灾情短时间内会迅速扩大。据测定,火灾刚发生时,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火势猛烈后,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0.8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如一座高度为 100m的高层建筑 ,如无阻挡,只要半分钟即可将火势引至顶层,造成严重影响。风对高层建筑火灾有较大的影响,测定显示,当建筑物10m高处的风速为5m/s时,在30m高处为8.7m/s,60m高处为12.3m/s,90m高处为15m/s,由于风速增长,导致火势的蔓延,因此更加难以控制和扑灭。

2、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疏散到地面时间长;二是人员较多,不易疏散;三是高层建筑火势蔓延极快,增加了疏散困难,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火灾案例分析表明,在火灾中有一半人数以上是被烟熏死的。

3、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起火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扑救十分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消防队员难以堵截;消防队使用的灭火及救护设施高度有限,因此室内消防给水设施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设施。当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宅时,室内消防水量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向高楼供水,但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因攀登高楼体力不够,不能及时达到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补充,均会影响扑救。

4、火险隐患多。高层建筑通常功能多元化,易燃物多,若管理不当,发生火灾可能性很大。特别是一些面积大、超高层建筑,情况更为复杂,一旦发生火宅,后果不堪设想。

二、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是建筑设计中的第一要素,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总平面的布置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总平面布置,不但有利于火灾扑救,而且对人员疏散及消防救援有极大帮助。《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该项目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距离外墙5~10米,车道宽度为6米,其中1#塔楼消防登高面分段设计,位于西边与北边转角处,并设置消防登高操作场地,以利于大型消防车进行火灾扑救。消防登高范围内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间出口。1#塔楼核心筒楼梯间门至室外不超高15米。

“高规”对于登高车操作场地没有作出规定,但其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南宁市消防局根据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设计作出了具体规定。龙光世纪在总平面布置中不但严格按照“高规”中关于总平面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而且还根据南宁市消防局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调整设计。

2.避难层设计

“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间)。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避难层可以采用全敞开式、半敞开式、封闭式三种类型。全敞开式避难层为不设围护结构的全敞开空间,一般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屋顶上。半敞开式避难层四周设有高度不低于1.2m的防护墙,上部设有可开启的封闭窗,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可防止烟气的侵害。封闭式避难层为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室内具备应急照明、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门窗为防火门窗。

设置的避难层应满足下列要求:1、避难层的设置数量和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应满足人员疏散时间的要求,充分考虑建筑面积、使用功能、人数、人流速度及火灾蔓延情况,自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考虑人体体型特点,在不致过分拥挤的情况下,避难层的净面积宜按每平米5人计算;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避难层设消防电梯出口和消防专用电话,其它客货梯不得在避难层处设出口。 本工程1#塔楼结合各功能分区,在5层、24层、43层及62层共设置了4个避难层,避难区的间隔为18超出“高规”要求的15 层间隔要求。本工程核心筒共设置了3部疏散楼梯,能更快的进行人员疏散,并在屋面设置了专供消防使用的直升机停机坪;同时在5层避难层设有通往裙楼屋面的连通口,将裙楼屋顶作为第 1 个避难层,裙房屋顶平台面积大,屋面楼板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在火灾情况下,可作为避难安全区域,对于安全疏散及施救都有一定的作用。结合国内目前一些超过300m超高层的设计案例,如:同在南方区域的深圳京基100(441.8m)、广州西塔(437.5m)、深圳平安大厦(660m)等均按每隔18~22层设置避难层,参照同区域及均为300米以上同类建筑设置1#塔楼的避难层的位置。因此经消防部门的论证会议,通过了本工程的避难层设置方案。

3.标准层防火疏散设计

办公标准层防火分区的划分尽量按每层为1个分区,但本项目每层办公面积的超出成为防火分区设计重点和难点,具体分析如下:《高规》规定,高度超过50m或重要办公楼(一类高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大面积为2000平米(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本项目办公层每层建筑面积约为2470平方米,扣除结构部分及核心筒内封闭不用的穿越井道等,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左右,按规范需将办公层每层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核心筒内均匀设置3部疏散楼梯,并在走道中间设置特级防火卷帘,这样既不影响办公空间的灵活布置,又满足了防火分区及疏散要求。办公平面呈环形布置,保证人员双向疏散及疏散距离的要求。办公层的最大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按每人建筑面积10平方米计算,办公层的最多人数为250人,所需的疏散宽度为2.5m,本工程设计了3部疏散楼梯,且均匀分布于办公层,总疏散宽度为3.6m,大于疏散要求的宽度。对于办公楼超过每层2000平方米的要求,通过以上设计措施及论证,有扩大标准层面积的可行性和有利措施。

4.屋顶停机坪设计

超高层建筑宜设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发生火灾时,将在楼顶部躲避火灾的人员用直升飞机疏散到安全地区,具体设置的技术要求有: 1、停机坪与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m;2、出口不少于2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小于0.9m,以保障同时有两股人流出入;3、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消火栓;4、停机坪四周围设置航空障碍灯。本项目的屋顶停机坪采用钢桁架结构,顶板为直径为24米的航空铝合金甲板,屋顶设置两部疏散楼梯与停机坪连接。屋顶立面造型独特,女儿墙的设计上顺应立面连续的花瓣造型起落,屋顶四角突起的构架对飞机坪的设置有影响,屋顶停机坪的设计既要考虑停机坪的疏散要求,又要考虑立面造型及屋顶擦窗机的设计互不影响是本项目的又一重点及难点之一。

结语: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从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危险性入手,在参考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更应该根据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消防实际水平在人员施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个性化设计。

并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寻找新思路,增加建筑防火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引擎 .建筑防火工程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预防 消防安全

1.引言

火灾是由化学物质的燃烧及迅速扩散而引发的灾害,是众多毁灭性极大而且发生频率极高的灾害之一,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火灾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从火灾的发生地点来划分主要有森林火灾、建筑火灾、港口火灾、交通工具火灾等等,其中建筑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大的。

高层建筑是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建筑,各国的标准不一样,我国是指11层及其以上的住宅建筑(含11层)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口的增加,西方社会很早就开始了对于现代高层建筑的建造,第一座高层建筑是1883年建造的位于芝加哥的保险公司大楼,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起步较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高层建筑迅猛发展,而且有越建越高、面积越建越大的趋势,成为城市中一道常见的风景。

2010年11月19日,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的高层教师公寓高层住宅楼发生特大火灾,起火原因是周围施工材料着火,此次火灾损失惨重,付出了58人死亡,70余人受伤的惨痛代价,经济财产同时遭受巨大损失。这一严重的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人深省,未来的火灾形势不容乐观,这也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我国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2.1建筑功能多样,火灾隐患突出

高层建筑大都不是单一功能的建筑,很多同时具备居住、办公、餐饮、购物、车库、仓库等功能。建筑内外装饰材料复杂,总体用电量大负荷高,可燃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多,且不属于同一个业主,管理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很容易因为其中一个隐患而产生火灾,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2.2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层数多,形势变化多样,有些高层建筑下部还设置有裙房,建筑内部设置有楼梯间、电梯间、电缆井、风道、管道井、垃圾道、排气道等等多处竖井管道、通道,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如果防火分区、防火处理处理不好,由小隐患引发的火灾会通过这些通道迅速蔓延,使整个高层建筑变成一个高耸的烟囱,烟气扩散速度可达到10m/s,再加上高空空气流通快风速大,其扩散速度还会加剧。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高100米的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通过竖向管道或井扩散至顶层。

2.3人员安全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口密度大,人流垂直疏散较为困难,一旦发生火灾,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安全避难场所。同时随着高层建筑技术成熟高度越来越高,人员也就越来越密集,疏散人员与消防救援人员相向而行,疏散时也极容易出现相互碰撞、混乱拥挤的情况,严重影响疏散速度。另外由于功能多样、业主不同,不同层之间联系较少,某一层着火难以通知其它层,火灾烟气蔓延速度快,发觉时有毒烟气已对人体造成危害,错过最佳逃生时间。

2.4扑救难度大

我国技术条件尚未处于发达水平,消防救援条件落后,登高消防车数量有限且高度与高层建筑发展的高度难以匹配,消防人员难以靠近火灾点,同时消防人员人力体力与高层建筑中人员数量也不成正比,因此主要还是依靠人员自救。而且我国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对于防火考虑的消防用水量都是按照一般火灾规律考虑,当发生火灾规模较大时其储水量难以满足需要。

2.5高层建筑结构在火灾中易倒塌

火灾蔓延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使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到严重变形及破坏,甚至会导致坍塌,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例如南昌的万寿宫商场,是一栋建筑外形仿宋,古今合壁,集娱乐、商业、办公和居民住宅于一体的复杂高层建筑。1993年5月13日发生火灾,2小时后整个商场大楼倒塌,造成123户的603位居民和209个集体、个体商业户受灾,568个摊位和部分机电设备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586万元,间接经济损失261万元。1

3.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3.1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应采取的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对于防火分区、安全疏散体系防火材料的研究,使火灾能够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蔓延的机会和减慢蔓延的速度,为扑灭火灾点和人员逃生创造良好条件。严格按照《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消除和减少起火因素,避免火灾的发生。

在建筑施工中严格按照各种防火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设计中对于消防的考虑能够落到实处,保证必要的消防资金投入比例,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损失消防安全。

3.2公安消防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鉴于前文介绍的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比一般建筑大很多,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高层消防管理是预防高层火灾极为重要的环节。

国家和地区公安消防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所辖区域高层建筑防火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各司其职,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弥补漏洞,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预防火灾的发生,为社会创造良好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环境。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更应发挥我国的优势对于消防技术进行改进和技术创新,不断设置和完善火灾预报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这是火灾预防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保障。

3.3建筑使用单位或个人应采取的措施

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定期安排单位员工或者住户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组织消防演习。公民每个人都应该有安全意识,有火灾自救能力,在危机情况下知道应该如何做,就不会发生火灾后跳楼的悲剧了。同时高层建筑的使用者还应严格管理易燃易爆危险品,尽量少存放或不存放,存放后应设置安全措施,及时自查自身安全隐患,并且常态化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和消防器材的齐备。

4.结语

高层建筑因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多样功能和使用特点造成其火灾隐患突出、火势蔓延速度快、人员安全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在火灾中容易倒塌等特点,使得高层建筑火灾预防较为困难,但是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又极大,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采取多方位多主体的措施来进行预防,不断研究、总结和探讨,以任何环节都不放松的心态来面对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工作,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璐.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及安全疏散[J].工会博览,2011(1);

[2]陶海超.浅谈高层建筑的设计及其火灾预防[J].法制与经济,2011(5);

[3]林剑斌.对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和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4);

[4]刘美序.高层建筑火灾预防与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1(14);

[5]唐爱云.加强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10).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6

关键词:地下建筑 防火 消防措施

前言

近年来,地下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燃物品进入地下,加之70年代单独为战备而修建的地下建筑物,一般都没有考虑消防问题,使地下建筑物产生了火灾隐患,于是地下建筑物的防火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而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各类新兴高档的消费、休闲、办公、娱乐等综合性一体的建筑、地下建筑的建造使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功能复杂,虽然建筑的功能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也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 地下建筑在防火上的特点和难点

地下建筑一般指建造在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要低2m以上的建筑,它包括附建式和单建式两类。附建的地下建筑多建在高层、多层建筑的地下,其层数有1~3层,乃至更多。地下建筑用途繁多,如地下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游艺场、礼堂、舞厅以及印刷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木器加工车间、机器修配车间、仪器加工车间、粮食库、冷藏库、书库、油库、汽车库等。近年来,各类地下建筑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其火灾危险也越来越大,在同样品种同等数量的可燃物燃烧时,地下建筑火灾要比地面建筑火灾扑救困难多,耗时也长。

在我国地下建筑火灾中持续延烧时间最长的为41天。这场火灾发生于1984年9月28日,地点是山西的一家地下仓库,由于仓库面积大,储藏可燃物质多,火场燃烧温度高、烟雾浓、毒气大,救援人员根本无法深入地下救火,同时由于无扑救此类火灾的专用灭火设备。这次火灾救火过程中造成4名救火人员死亡,80多人受伤。而发生在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是我国地下建筑火灾中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25日晚上,商厦在地下一层进行电焊作业时,电焊熔渣掉在地下!层的沙发上,继而引起火灾。烈火浓烟很快扩散到地下1层和地上各层,而地上4层的夜总会,聚集400人的娱乐场所不料被烟雾毒气封闭了下楼的通道,一时疏散不力,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

由此可见,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及重大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业界人士认为,地下火灾比高层建筑火灾更为可怕。因为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有毒气体难以排出等问题便立即凸现出来,人员、财物等损失将不可估量。

2.1地下建筑的构造与防火

由于地下建筑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而获得建筑空间的,构筑物的外部由岩石、土壤包围着,只有内部空间,不存在外部空间。不像地面建筑有外门、窗与大气相通,只有与地面连接的通道才有出人口。由于构筑上的这些特点,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与地面建筑火灾大不相同,经研究发现,地下建筑火灾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根据构造特点,地下建筑的主要特点即为其封闭性强,发生火灾时空气供给完全依赖于地面相通的出入口,因此火灾燃烧状态除了跟地面建筑一样受到可燃物物理化学性能决定之外,受出入口供气状态对火灾的发展趋势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地下建筑的火灾燃烧状态主要由可燃物物理化学性能和出入口的供气状态共同决定,

2)同样由于地下建筑的构造特点,而地下建筑一般供气不足,因此阴燃时间较长,故发烟量较大。即发烟量大。

3)由于地下建筑的排烟、排热性差,火灾时热烟很难排出,散热缓慢,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快,我国地下建筑先后发生的几十次火灾,均出现过高温。因此地下建筑火灾的另一大特点即为温度升高快,且容易形成高温。

2.2地下建筑的防火特点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雉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3方面。

1)火场困难,因为烟气的流动方向、人流的疏散方向与消防员进入火场的方向相反。

2)火场上的浓烟和高温影响灭火,火场上缺氧和毒气,可使参与救援的人员窒息、中毒,同时地下建筑火灾物质燃烧时,要消耗大量的氧,着火房间中氧气的最低浓度可降至3%,没有保护装置的救援人员,进入这种环境,短时间即可致死。

3)地下建筑内火场通信联络和火场侦查、火场照明都较地上困难。

因此地下建筑火灾比地面建筑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一般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的进入口如果没有较完善的排烟设施就成了烟、热的排出口,给消防人员进入地下建筑扑救火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对于消防工作来讲,探测火情、灭火指挥决策、通讯指挥、都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因素,难于展开扑救活动,是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困难的具体表现。因此地下建筑火灾防重于救。

而且,目前地下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低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地下商场的逃生通道往往成临时摊点,一些地下车库被擅自改造成仓库。为火灾扑救带来了难度,地下建筑火灾隐患主要是在地下商场,除须完善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外,还应提高物管单位和经营业主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消防专家提出,防重于救,地下建筑更是如此。

2.3地下建筑火灾的危害性

3 地下建筑的防火措施

根据地下建筑物的固有特性及其火灾特点,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消防技术装备条件下,还无法有效地扑救地下建筑物的火灾,必须大力加强地下建筑物的消防科研工作,同时要十分重视地下建筑物的防火问题,采取一切有力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

1)严格限制地下建筑的适用范围、层教、离度。而对于地下建筑的内部装修材料,应该非燃化。用非燃材料,建筑中家俱在采用可燃材料时,应尽量用阻燃剂处理。地下建筑应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并且严格控制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由于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疏散困难、扑救困难、人员伤亡大,因此应将面积较大的空间采取防火分隔,使火势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划分,视它的功能而定。一般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不应超过500m2,当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最大允许使用面积可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的面积可按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和地下停车库的防火分区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

2)进行防烟分隔、设里排烟系统。采用挡烟梁、防烟垂壁等隔断物进行防烟分区的划分,将烟气包围在一个区域进行排烟。发生火灾后,就首先选择寄闭防烟方式,以防止烟气扩散。每个防烟分区设置排烟机,在火灾发生后进行机械排烟,机械排烟就是消耗动力的排烟风

机进行强制排烟,机械排烟系统包括防烟垂壁、防火门由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自动控制电气设备等组成,以将高温烟气迅速排走、减轻高温烟气对玻璃的威胁。

3)设置洒水系统。可以采用水幕、自动水喷淋系统保护玻璃,起隔火、降温作用,也可以扑灭初起火灾:但喷头动作温度不应大于70t。室内消防给水管、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室内管道,当其他用水达到最大小时流量时,应仍能供给全部消防用水量,消防给水管宜设两条,当其中的一条进水管发生故障时。另一条即能供给全部消防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口处的静水压不大于80H20m、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m;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当保证同层相邻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丙任何部位时,不应大干30m,当保证有一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时,不应大于50m;没有消防水泵时,每个消火栓处应设启动水泵的按钮。

4)确保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

疏散必须要有二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对于较大的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都应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必须直接对外。通道的宽度、出口数量、大小都必须满足疏散时阿的要求。据日本资料介绍,认为地下建筑疏散时间应在3分钟以内,若3分钟还不能从火灾区疏散到安全地带,人员就很危险。

5)地下建筑中,平时除设置正常照明外,必须有事故照明灯,而且事故照明和照明标准,一般不能低于SLx。同时必须有疏散诱导灯指明安全门各出人口的方向,有的建筑中还必须设音响、报警及电话通讯设备。最后,在地下建筑中,禁止使用象四氯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的灭火剂,特别是在人员较密集的场所,更不能使用。

4 小结

地下建筑物的火灾,初起与地面建筑物的火灾基本相同,但因地下建筑物的孔口少,与大气的联通性差,氧气补给不足,随着燃烧的发展,氧气迅速减少,致使燃烧不够充分,呈熏烧状态氧气的补给都远远不如地上,随着氧气的缓慢补给,燃烧范围将逐渐扩大,地下建筑物保温好,散热慢,火灾发生后,室内温度急剧升高,较早山现轰燃现象,使一些燃点高的物质燃烧,地下建筑物没有自然采光,发生火灾时烟大,又难以排放,室内的能见度极低,加之出人口少而长,致使现场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逃离,伤亡大。

而对于扑救工作,随着火灾的发展,室内的氧气减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一些有毒气体也散发在室内,在这种恶劣条件下,消防人员很难进入现场,即便穿上隔绝式防毒衣,戴上隔绝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等暂时进入火灾现场,因能见度极低,也观察不清起火点和火势。在狭小的场地上,往往找不到进攻路线,相互之间无法联络,与地面也无法联系,地上地下不能密切配合,很难找到灭火的战机,大型灭火设备不能进入地下,达不到灭火的目的。

由此可见,地下建筑物的火灾是非常难以扑救的,目前还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办法,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封堵地下建筑物的所有孔口,使火灾窒息自灭。地下建筑火灾防重于救。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7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高程消防设计;常见问题

一.建筑高度是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消防的基本问题

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建筑高度,即建筑物室外水平地面至屋面面层高度,建筑屋顶的楼梯出口、排烟机房、水箱间与电梯机房,没有纳入建筑高度。针对实际建筑物,例如台地与山地建筑,应如何确定建筑高度,一般是根据最低面标高计算。笔者认为这种计算方法并不科学,该类建筑高度确定必须考虑的问题有两个:其一,由主入口的标高层计算。其二,更合理是由消防车至标高层面计算。若建筑是坡屋面,确定建筑高度时,由室外地面至檐口高度。例如,建筑坡屋顶内的夹层,必须包含最高夹层楼面,若是平屋面,确定建筑高度由室外地面至屋面面层计算。若同一建筑物存在多种屋面形式,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别计算,选取最大值作为建筑高度。

二.居住建筑与住宅建筑的消防设计

由于城市占地面积约束,目前许多建筑普遍连为一体或互相连接,某些建筑利用多层敞开连廊、平台进行互相连接,许多建筑单元利用一定角度拼接形成建筑群体。针对该类建筑,是否定义为一栋建筑,必须考虑建筑物地基基础有无连接,若地基基础连接为一体,则可定义为一栋建筑物。利用平台连接的多个建筑物,也可定义为一栋建筑。利用多层敞开连廊连接的建筑物,从消防角度来说,应根据情况定义,若连廊只为人通行服务,满足防火间距标准,该建筑不能定义为一栋建筑,反之则为一栋建筑。针对以一定角度进行连接的建筑物,从消防角度,可定义为一栋建筑。

由于居住建筑和住宅建筑存在一定的差异,居住建筑的范围大于住宅建筑。居住建筑主要用于人员居住,通常以住家的形式为主的居住比如:宿舍、公寓等均可称为居住建筑,但该建筑应属于一种公共服务居住建筑,其不稳定性、人员流动性都要比住宅建筑大,而住宅建筑比居住建筑发生火灾危险性要小。由于居住建筑火灾危险性明显小于其他公共建筑。所以,在设计审核居住建筑类型时应根据公共建筑要求加以实施。

三.如何设置消防车道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展览馆等大型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置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该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四.防火墙是否采用防火卷帘分隔

某些建筑场所的防火墙设置较为困难,可选择防火卷帘作为分隔防火分区,整个防火墙均选择防火卷帘分隔,会由于跨度较大,轨道中的卷帘平衡性较差,维护费用较高。实际设计时,笔者认为,若防火墙设置的难度较大,可选择防火要求为特级的防火卷帘进行分割,可选择开平甲级防火门设置在防火卷帘旁,宽度设置小于1/3的分隔部位宽度,小于20m。

五.如何设计地下室防火

随着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工程数量逐渐增多,许多地下室功能为娱乐场所,地下室作为无窗建筑,若不慎出现火灾,大火烟火难以消散,身处地下室人员也难以逃生,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从防火分区、自动消防、安全疏散与内部装修等方面进行消防设计。其一,防火防烟分区。针对地下室防火、防烟设计,需设置防火墙,严格控制地下室建筑面积,确保发生火灾时,火灾控制可处于较小范围内,降低救助工作量,有效控制火灾火势、烟雾与热量,进而降低经济损失;其二,内部装修。为有效降低地下室火灾发生率,修建地下室时,严格控制可燃材料数量,地下娱乐场所的软包装修,应严格控制可燃材料的使用量;其三,安全疏散。因地下室位置较为特殊,其安全出口除供人员疏散外,还是消防排烟口与扑救口,通常扑救火灾时,该位置的人员较为混乱,疏散难度较大,进而增加了人员死亡率。为提高安全出口的疏散效果,设置两个以上室外的安全出口;其四,自动消防措施。因地下室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大型火灾事故,难以进行扑救,在地下室工程中,应设置自动消防措施,便于及早控制火灾火势,延迟火灾蔓延,为扑救争取更多时间。

七.民用建筑的防烟与排烟系统设计

根据我国高层建筑设计的规范,高层建筑设计必须设置防排烟系统,当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控制烟气,能够及时排放烟气到室外。目前,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多选择机械设施完成,建筑内自然构成排烟系统,或门窗能够及时开启。防排烟楼梯、消防电梯前室,对于向外开启窗户设置,不应小于2m2,若一同设置两个前室,不应小于3m2。针对建筑物内部的普通位置,无需选择机械实施,只需选择自然排烟方式即可。例如,防排烟楼梯,可选择开放阳台排烟。当选择机械设施排烟,需注意控制风速,针对金属排烟管道,控制风速小于20m/s,控制好送风口风速,应小于7m/s。

结束语

随着高层民用工程的数量增多,人们建筑消防设计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工程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进行消防设计与规划,确保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晨.关于建筑消防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设科技,2007,(15):88-89.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8

关键词:现代高层建筑 安全隐患 消防安全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237-01

现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来自资源空间、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城市建设空间越来越狭小,低层与多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建筑建设的主流。一座综合性高层建筑就犹如一个城市的缩影,人们可以在里面从事居住、工作、娱乐、购物、生产等多项事务。高层建筑是时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但是高层建筑也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就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1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

(1)高层建筑出现火灾后,火势蔓延快并且很难控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井、通风道、管道井等建筑设施会造成火灾过程中的烟囱效应,同时据相关资料显示高层建筑的高度与烟囱效应的影响成正比。

②高层建筑建筑面积大,必然导致装修时使用的可燃材料增加。这些原料往往是碳氢化合物,而当发生火灾时这些碳氢化合物就会燃烧分解,同时生成大量的水蒸气以及悬浮颗粒,甚至会生成大量的有毒气体,这必然造成建筑物内人员的疏散以及消防灭火的困难,极易出现火势增大的危害。

③高层建筑内铺设各种大量的管道,铺设情况复杂多变,其中水平或是垂直的管道容易造成火势的快速蔓延。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外墙外加风力的作用也对火势蔓延起着推动的作用。

(2)高层建筑出现火灾后人员疏散是及其困难的。

高层建筑设计的局限性使其层数多、垂直距离长,这就加大了疏散距离。层数越多的建筑,人员疏散越是困难。与此同时,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其疏散措施也是有限的。高层建筑主要依靠电梯进行人员的疏散,一旦电梯出现火势,就会阻塞火灾中人员的生命通道。然而消防云梯车的数量与作业高度又不能满足消防安全的全部需要。一般高层建筑人员都是比较集中的,这样非常容易在发生火灾后出现人员拥堵的危害,严重影响到受害人员逃生或是消防人员消防工作。

(3)高层建筑出现火灾后,消防人员的救援与扑救的难度非常大,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一般高层建筑有几十米的高度,甚至有高达几百米的高度,这为消防人员的消防工作造成了极大进攻难题。现有的消防云梯车仅仅有几十米的高度,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密集建设导致的消防工作场地狭窄,因此高层建筑出现火灾时,消防人员是很难从外部进行进攻的。对于超过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因其一般设有裙房,无形之中阻碍了消防云梯车对于火灾发生主体的靠近。

②以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现有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一般都是不够完善的。我国虽然进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各地涌现出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但是我国高层建筑的技术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方面。然而恰恰是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决定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扑救情况。

③消防人员在高层建筑的火灾现场进行救援扑救时,会出现登高困难、供水困难、排烟困难等状况。具体来说,实际情况中消防云梯车的作业高度在60米左右,60米以下消防人员依靠云梯车能顺利进入灭火战斗状态,一旦云梯车不能作业到的高度出现火灾,消防人员需要负重登高,这对于消防人员的体力以及生命安全都是极大的挑战。对于高层建筑火灾时的消防用水也是有大量的需求,消防人员在灭火时的用水不仅要足量还要有足够的速度,一般要到100L/s左右才能满足要求。建筑物出现火灾时一般会停电,这是建筑物内的消防供水系统就会失去作用,为消防供水带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当建筑物出现停电的情况,其内的机械排烟系统也会出现故障,外加自然的排烟系统完全不能满足火灾现场的排烟需求,这就造成建筑物内出现大量的烟雾,严重危害着人员的逃离疏散与消防人员的扑救救援。

(4)此外,高层建筑出现火灾时,随之造成钢结构的建筑物出现坍塌的想象。

我国的钢产量位于世界第一,又因其高强、抗风、抗震、低重等特性使其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钢结构的耐火性却很差,在火灾现场很容易出现坍塌的现象,严重危害着火灾现场中人员的生命健康。

2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1)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相关规定进行消防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诸如: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每一分区内要相应装设使防火门能自动关闭的装置,并且在建筑施工时,要做到防火卷帘安装时,卷筒与梁、卷筒与墙壁之间不能留有缝隙,能充分发挥其防火、阻烟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应保证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使火灾发生时建筑物结构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损坏,为人员疏散赢得时间,同时也可减少火灾损失。

(2)完善消防硬件及设施的管理。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务必要以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前提。在消防设施的管理使用过程中要切实做到:①雇用专业的检测部门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以保证一旦出现火灾状况消防设施能够正常的的运转使用。与此同时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要进行定期的检测还对消除火灾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②在由专业的检测部门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后,依据专业人士的意见对消防设施进行必要的更新换代。这是因为高层建筑内的空间不时的进行改造以及装修,导致建筑物内部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消防设施的作业性能、位置以不能满足该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③消防设施必须由专业的人员操作。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且合格、能够熟练掌握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此同时,增强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

(3)完善消防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是国家和人民共同承担的责任。国家要逐步完善消防法律法规,并且加大消防工程的监管力度。高层建筑的消防工程务必严格按照设计、审核、施工、验收、管理的过程来进行,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多不出现不必要的消防安全隐患。高层建筑中消防工程的建设,也是施工、设计、监管等工作人员责任心的考查。因此国家在尽快完善消防法律体系、制定新的消防管理制度、引进先进消防技术的同时,还要切实的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消防安全隐患,努力提高施工、设计、监管等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责任心。

参考文献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