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手套医学外科8篇

时间:2023-10-07 08:47:39

手套医学外科

手套医学外科篇1

尽管一年前麦格理大学还没有开设医学院,但它已在一夜之间成为医学研究中心,拥有一家最先进的全新医院和一所高级医学院,它不久还将成为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有限公司(Cochlear Limited)全球总部的所在地和多家聋人协会的听力中心。

1.床边终端

这家医院的IT基础设施的前端部分是西门子HiPath HiMed Cockpit,医院199个床位中150个安装了这种类似笔记本电脑的瘦客户端。对病人来说,这个床边终端不但提供了选择每天伙食、使用电话及浏览互联网的功能,还提供了娱乐功能。

该床边终端还充当病人的电子记录,取代了“糟糕的病历表”,实际上有助于实现无纸医院。授权刷卡可以调出新的界面,显示病人的医疗数据及相关信息,并允许输入服药剂量;理想情况下,还能消除工作人员常犯的人为错误。

医院的首席信息官Geoff Harders展示了西门子床边终端的一些关键功能。他表示,虽然该系统对长期生病的病人很有效,但只要借助具有类似记录功能的移动手推车,就可以给许多癌症病人服药。

使用移动设备的可能性非常小;Harders表示,对于希望可以随身携带病人电子健康档案的工作人员来说,无法用iPad来打印是一个关键的阻碍因素;目前,智能手机、甚至专门定制的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较小,还根本满足不了医疗保健机构的要求。

2.CT/PET扫描装置

一套组合式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PET)装置提供了同时从原子级别和分子级别给出病人详细影像的功能,从而能够更清楚地了解病人体内的葡萄糖活动状况。虽然医院里面的PET专家和CT专家合作的做法在澳大利亚不算新奇,但这让麦格理大学医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一个科室就能提供及使用相关信息。

这是这家医院的两套CT/PET扫描装置当中的一套。这家医院的第三套移动CT扫描装置安装在手术室,外科医生在不离开手术台的情况下就能扫描检查病人。

3.影像工作站

来自CT/PET扫描装置的动态建模结果出现在分子影像科室的工作站上。有关人员处理影像后,医院里外的所有医生和工作人员都能查看影像,医院外面的人则通过虚拟专用网(VPN)来访问。

4.高达15万美元的医用手推车

用于CT/PET扫描装置的一个安全的葡萄糖转运系统。葡萄糖转运系统是价格达15万美元的手推车的的一部分,这种手推车在澳大利亚总共只有三辆,而这家医院就有一辆。尽管使用了高科技电子设备,但CT/PET扫描装置的操作人员仍得手动输入病人服用剂量的信息,因为手推车并不能通过磁卡或无线手段来传送现有记录。

5.伽玛刀

尽管这个载运设备的样子不漂亮,但它是大名鼎鼎的伽玛刀系统的一部分。这种独一无二的设备其功能类似直线加速器,但它不是使用一束激光,而是使用192束激光对准某一个部位,以提高准确度,并且能够对准病人大脑的具体部位。一套12公吨重的配套设备装入192颗钴胶囊,然后这些胶囊可以用在伽玛刀中,把伽玛辐射集中于脑部肿瘤或病灶。

手套医学外科篇2

关键词:医学实习生;手术室;专项培训;手术中无菌原则

手术室是医学实习生进入外科临床实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单元[1],手术室感染控制的质量直接关乎手术患者感染率。医学生在校期间对手术室无菌技术培训较为基础,加之在校期间进入临床实践时间和机会有限,往往对手术室无菌技术原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深入了解手术室专科知识,不能正确树立无菌观念,从而导致违背无菌原则的操作发生。我院手术室每年接受各层次医学临床实习生500余人次,为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同时降低手术室临床带教压力,我院自2015年起由手术室联合外科教研室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入手术室前专项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医学生2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其中男128名,女72名;年龄21~26岁;其中五年制医学生86名,八年制医学生114名,均无在手术室实习经验,将其分别归入试验组和对照组。

1.2方法 针对初入临床的医学生在手术室实习常见的差错,对手术室制度流程的不知晓和容易忽视的操作环节和操作原则,制定培训方案。根据培训方案对试验组在手术室实施统一理论和操作培训后再进入手术室开始外科实习;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式,由各外科医生作为带教老师分别带入手术室直接进行临床实习。对两组学生临床实习基础操作进行评价。根据外科教研室递交的实习学生名单随机抽样,对抽样学生按数字编号,单号入试验组,双号入对照组。

1.2.1试验组理论培训 由手术室专职教学老师对初入临床,从未进过手术室的医学实习生进行理论培训。内容包括:①洁净手术部的管理:由手术室入口处流程,到如何更鞋更衣,洁净手术部各个区域的功能和衣着要求,各洁污通道的功能,以及废物分类管理。②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电子提交管理制度,手术洁净分级管理,手术室的信息化管理,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③手术中无菌操作技术和原则: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不同手术部位消毒铺巾方法,术中无菌技术,包括如何更换连台手术衣,术中如何更换手术站位,沾染手术的处理方法等。④标本管理制度和送检流程:强调手术切除之标本的重要性,手术标本的送检流程,手术标本固定和存放方法。⑤手术室各项查对制度:手术患者身份查对,手术器械的清点查对,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手术患者部位安全核查。

1.2.2试验组操作培训 ①将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部位消毒铺巾,进出手术室流程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六项常用的基础操作制作标准化操作视频,在操作培训前给学生观看学习。②由手术室专职操作示范老师对学生进行亲身示范,针对操作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讲解。③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设定连贯的操作练习(外科手消毒手术部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④ 将视频装入手术室播放器中滚动播放,提供课后复习和参照练习的机会。

1.3评价指标 ①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实习医学生进入手术室后,对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部位消毒、铺巾5项操作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价。操作考核标准参照《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2],单项操作满分为100分。②医学生问卷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对参与手术室举办的专项培训的医学生满意度,问卷内容根据查阅资料,咨询专家以及医学生自觉在入临床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后设计,内容包括对手术室环境适应,对管理和操作流程清晰,手术中无菌意识提高,临床实习信心提高,医护沟通满意度提高,对教学效果满意,赞同该教学方法7项,采用Likert 5级评分,0分为非常低,4分为非常高,总分为28分。满意率为项目得分与项目所占总分之比。

2 结果

2.1临床综合考核结果 对两组学生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部位消毒、手术部位铺巾5项操作在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考核。试验组医学生各项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试验组医学生问卷评价结果 对经过培训后的试验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手术室环境适应手术、手术中无菌意识提高、对教学效果满意几个项目评分值较高,分别为95.54%、95.98%、95.57%,见表2。

3 讨论

3.1本项培训对医学实习生的影响 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手术相关操作和无菌技术培训较为单薄,加之在校期间进入临床实践时间和机会有限,无法深入了解手术相关知识[3]。院校中使用的外科教材无法同步于现代手术室飞速发展和医疗硬件设施快速更新,е乱窖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面对外科基础操作如外科手消毒揉搓法的流程、穿好手术衣后的无菌范围、无接触式戴手套的方法时均表现较为茫然,对不同手术的铺巾不能掌握,对术中部分无菌原则不清楚,甚至出现戴好无菌手套后再次触碰非无菌物品、非无菌区域等违背无菌原则的操作时有发生[4]。传统教学方式中,外科医生作为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往往只重视医学生病情诊疗能力和手术解剖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手术相关的基本操作和术中无菌原则的教学,使初入临床的实习生不能正确树立无菌观念。手术室实习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外科医生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外科医生无菌观念的重要阶段[5]。外科医生的无菌操作直接关乎手术后感染率发生,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中,试验组经培训后,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部位消毒、手术部位铺巾5项操作临床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本项培训对手术室管理的影响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接收不同院校、不同层次大量实习生,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手术室是外科运行的心脏,是临床实习的重要场所[6]。对医学实习生实施入手术室前专项培训极大的规范手术室的管理,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减轻临床教学负担,减轻了巡回护士的工作压力[7],有利于手术室对医学实习生的规范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符合医院的感染控制目标。

3.3探索医学生初入手术室实习的教学模式 医学实习生中含五年制,八年制,留学生等层次,本项培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外科医生直接带实习生入手术室的教学模式,而是基于“专科”、“专业”的角度上由手术室专科护士对医学实习生展开集中、统一的专项培训,改变了临床医生教学过程中对手术室基础操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完善了手术室的教学模式。同时,针对临床医学实习生在手术室常出现的问题,和实习生自述不理解之处,设置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将医学实习生相关的常用操作,制作成操作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及临床实践过程中滚动播放,丰富教学形式,同时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技能教学中学生缺乏明确指导、缺少可重复的技能操作可视性材料以及教师分组示教难以统一等问题[8,9],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10],加强教学效果。甄选具有资质、临床经验丰富的手术室护士担任专职教学老师[11],给予医学实习生规范、正确的授课和操作示范。

参考文献:

[1]马建新,王改荣,马连月.PBL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46-147.

[2]高兴莲.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7.

[3]白纪刚,仵正,张晓刚,等.提高八年制医学生见习阶段普通外科基本技能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52-53.

[4]黎思怡.浅谈外科学实验中学生无菌观念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629-630.

[5]李晓玲,何春红,姜红.手术室情景教学法在医学生外科实习前培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9):102-123.

[6]郭月琼,彭虹,熊欢.目视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6):59.

[7]桂赛银,陈移,戚富琴.情景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效果[J].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0):113-114.

[8]丁飚,董芳辉,刘莺,等.操作视频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93-95.

[9]何璐.手术室教学模式改进对护生能力及教W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17-118.

手套医学外科篇3

关键词: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139-02

1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相关因素

患者的血液、唾液可直接污染诊疗器械、设备、材料及工作人员的手,如果被污染的针刺伤,不但造成自身伤害,还有可能直接感染上最具威胁的血源性感染性疾病。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的手套或者进入人体内无菌组织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敷料、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等都是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因素;口腔正畸科的矫治器,口腔修复科的印模、蜡堤、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等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

自我认知:有些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虽然按要求戴上一次性手套,但常常戴着手套去做其他事情后,又继续治疗。这样做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了患者口腔,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也污染了外界。既造成了患者对医护的不信任,也对医护健康有影响。病菌可由病人传染给医务人员,又通过医务人员或其他途径传播给其他病人或医务人员,这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2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中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所以科室应配齐应有的防护设备、设施,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个相对保险的治疗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面罩、防护衣等。

2.1 认真洗手

接触任何病人后必须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并安置合理便捷的洗手设施,避免因工作量大、洗手少、费时带来的不便;选择正确的洗手剂、消毒剂。做到每接诊一位患者,一副手套一用一换,不允许戴手套触摸公共物品或去非医疗场所,减少手污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摘手套后洗手,如手套破损,及时摘下洗手,更换新手套所以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器械、材料、药品时摘下手套去取,还要使用感应水龙在操作前后及时的洗手,并每次都用擦手纸擦拭。

2.2 锐器伤的预防

锋利器械不要递给别人,以免刺伤,如要锐器在操作中传递,锐端不能朝向接受者,用后的扩大针、拔髓针不能直接用手接触。在进行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对用过的锐利器械不要将针头套回针帽,应把利器分开,废弃的锐器、利器应放置在专用容器里,并贴有标签。

2.3 锐器伤后处理

被利器意外刺伤后,应立即脱去手套,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不断挤出血液,并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然后用3%碘伏消毒浸泡3 min,最后待干再贴上无菌敷料,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用药物预防处理。

2.4 预防交叉感染

使用一次性治疗盘等用品,每位病人走后及时更换一次性口杯以防交叉感染,接触每位病人的医务人员都应佩戴护目镜和面罩,并每次使用结束后,用水和皂液清洗护目镜和面罩,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诊疗器材消毒灭菌的原则,做到每接诊一位患者,执行一人一机一钻一巾一杯一盘一套器械一吸唾器及一套塑料薄膜复盖椅位扶手、台面、灯炳等;使用后的诊疗器材,清洗器械时应做好防护,重视器械消毒,并且所有用物都是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

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台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诊室每天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存留污染,安置换气及空气消毒设施,并每日紫外线或空气消毒器消毒,每季度做诊室菌落测试。

2.5 定期自查

每月定期抽查科室人员洗手后细菌残留数目,每月定期对科室无菌物品进行采样检查,对不合格问题进行谈论,并有详细的整改措施,坚决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并且口腔科医护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制定职业防护应急预案,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迅速启动防护、治疗措施;以及时发现感染和动态观察健康情况。预防接种,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及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

2.6 加强学习

定期开展口腔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引入标准的预防概念,做好职业暴露后的健康检查、预防和治疗工作。

总之,口腔医务人员工作处在各种高危险易感因素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责任心,思想上要树立提高整体自我防护意识,实行口腔科所有患者标准的预防原则,把每一位口腔疾病患者视为感染带菌者,并采取最好的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方惠娜.口腔科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1998,9:133~139.

[2] 郭瑞海,于长英,蒋百花,等.口腔科预防交叉感染的对策[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6):379.

手套医学外科篇4

[关键词] 外科护理 无菌观念

无菌技术是外科护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技术,是通过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综合技术与措施,使手术环境、手术区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以及所用的器械达到无菌,最大限度防止发生污染及感染。因此,学习和掌握无菌技术是外科护理的基本教学要求,而学习无菌技术必须要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和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由于无菌观念淡薄导致出现违规操作,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并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学生出现违反无菌术操作的几个环节

1.1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无菌持物钳是用于取用和传递无菌物品的,教学使用的持物钳是放在浸泡有消毒液的广口无菌容器筒内,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有:(1)取放持物钳时没有打开盖子和闭合钳端或是打开盖子忘记关闭;(2)取出持物钳后钳端朝上;(3)取出持物钳后远距离去取物品。

1.2 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 手臂消毒后只能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在手术过程中皮肤深处的细菌会逐渐移到皮肤表面并迅速繁殖生长。因此,在手臂消毒后必须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方可进行手术。学生在练习穿手术衣的过程中,双手高举超过头部或是向两边伸展超过腋中线。拿手术衣时未戴手套的手碰到手术衣外层。学生练习戴手套时易在一只手戴好手套而另一只手未戴好手套时,戴好手套的拇指习惯性捏住另一只手套的反折面。这些都会造成清洁区的污染。

1.3 手术区消毒铺巾 手术区消毒铺巾的目的是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操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学生在这项练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1)消毒钳夹纱球方法不正确;(2)皮肤消毒的过程中留有间隙,或是同一消毒轨道来回涂檫;(3)铺巾顺序错误;(4)铺巾过程碰到非无菌区,无意识的挠头、挠鼻子、使用污染物品等。

2.反思与对策

2.1 明确无菌术概念 无菌技术不仅仅只是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区皮肤消毒、铺单等操作中的规程,更重要的是贯穿于整个手术的全过程的无菌观念。它是根据原理制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反,否则就会造成感染的机会。针对学生无菌概念不清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举例、视频、图片等方法加强学生对无菌术概念的认识。

外科的无菌操作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意义的无菌,而是从有菌再到相对无菌再到绝对无菌的过程。例如洗手前是有菌,泡手后是相对无菌,手套是绝对无菌的,戴手套时只能用手接触其内面,并且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的手也是绝对无菌的。教师可通过示范操作规范和借助显微镜讲解“有菌”、“相对无菌”、“绝对无菌”等概念。只有明确了无菌技术的概念,才可能养成良好的无菌观念。

2.2 教学中树立无菌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无菌观念和操作习惯。例如在动物实验中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在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的动物实验中,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根据每组犯错误的次数、手术的时间和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实验动物的伤口感染、愈合情况来综合评价整个手术的质量。对于好的手术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给予适当的惩罚。在课后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并分析查找原因,从而可以使学员深深体会到每一个无菌操作环节都能影响整个手术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实验动物的生命,从而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在脑子中回想无菌原则,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无意搔痒、摸头;用污染器械夹取无菌物品,接触污染区取器械、取水;器械或纱布无意中被污染后再使用等现象。而且在今后其他课程的动物实验中,我们也应有意识的自觉运用无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树立无菌观念。

2.3 完善教学设计 无菌技术作为外科护的基础,开课较早。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经常强化,即使纠正错误,学员也很容易遗忘,操作易变形。教学设计不周全体现在实践操作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反复强调无菌操作的原则性和重要性,没有很好的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操作教学中。无菌术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知识是树立学生无菌观念的基础,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操作习惯的关键环节。此外,学生对无菌技术在临床医疗和护理操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违反操作后造成的严重后果。教师可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加入相关的知识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例举医疗事故的例子、视频展示医疗纠纷案例、挂图等。

2.4 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和加强无菌观念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而在课后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课堂上已掌握的无菌技术,强化无菌观念是非常必要的。课后学员书术记录时,应注意回想自己在手术课上是否有违反无菌原则的行为,并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研究改进方案,避免相同的错误再次出现。其次,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教学录像,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自己无菌技术的规范。另外,组织年级的基本操作技能比赛,让学生在展现自我能力的同时,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强化无菌技术。最后,可以进行实地的外科手术的观摩,能够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让护理学生深刻认识到无菌技术掌握的程度,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而且反映其职业道德,更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和预后,这有利于护理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形成无菌的概念,培养无菌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小结

感染会延误患者康复的时间,导致医疗纠纷,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家属和医院都造成严重的后果。无菌技术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无菌观念是护理人员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当今是医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无菌技术也是不断的,养成了良好的无菌观念,这有利于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发展新的无菌技术,为将来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手套医学外科篇5

[关键词]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防

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频繁,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医,口腔诊疗是创伤性,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口腔科医护人员如工作时着装不规范,未严格进行手的消毒,或治疗操作中戴着无菌手套拿取非无菌物品后,未重新更换手套继续操作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空气污染 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造成空气污染。

1.3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 口腔器械多为官腔器械,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实验证实,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影响,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2.感染途径

2.1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2接触感染 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

3.防范措施

3.1加强医德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重点培训监控人员及科室消毒员,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观看口腔科感染管理录像带,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科职工牢固地树立起“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促进了科室全员自觉参与到感染管理工作中来。

各项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我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自觉遵守消毒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扎扎实实搞好落实,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区域划分:口腔科诊疗区域和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合理分开,有明确界限及标记,布局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在每个病人诊疗结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对治疗台特别是扶手和小水池进行擦拭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专用清洗剂擦洗综合治疗台及相关物品表面;

因为高速涡轮机等诊疗器械产生大量气溶胶,空气中各种病菌飞沫传播密度高,每日定时进行开窗通气30分钟.每日下班前对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1小时;

医院感染管理科室专业人员对口腔科室消毒隔离质量进行监测,定期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物表、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监测,使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3.3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要求医师治疗时严格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治疗前后严格洗手,口腔医师和牙科护士在牙科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接触时间长、距离近、污染媒介多,如果术前术后没仔细清洗消毒手、不戴手套,则可使牙科治疗器械和患者受到细菌污染,使医务人员造成职业暴露。

3.4严格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管理

高压蒸汽灭菌是WHO及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首选方法,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

手机清洗:手机选择耐高温而又耐湿的器械,且配备足够的周转基数。手工清洗不能将手机内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机空转30s后,再清洗手机上的污垢,并使用超声清洗消毒机在清洗过程中加入清洗剂、消毒剂或酶等,从而达到彻底清洗手机内部的目的;清洗消毒后的手机采取全自动注油,纸塑封包,然后再高压蒸汽灭菌,真正做到“一人一机一高压蒸汽灭菌。

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针、拨髓针、牙周刮治器、拨牙钳、牙挺、洁牙器、牙龈分离器、牙凿、骨凿、持针器、刀柄、剔挖器、取模托盘、银汞充填器、金属调刀、三用枪等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清洗擦干后分类,独立包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6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

口腔科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切实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

对一次性物品进行严格管理,生产厂家商家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要求提供购进物品相关批号的质量检验报告。

3.7印模材料的消毒管理

先用清水洗干净,轻甩,在500mg/L含氯的消毒液中浸泡10min后灌模。

3.8消毒室配备快速高温高压灭菌器,对应急使用的器械进行灭菌。

结论:通过以上危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实施,我院自2003年6月开诊以来到目前为止,口腔科医务人员和患者无一例医源叉感染发生,达到医疗安全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等.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0-192.

手套医学外科篇6

关键词:手卫生;存在问题;干预措施,医院感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在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中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感染往往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人和污染物品,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2]。?笔者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工作状况,在加强规范洗手设施的基础上,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分析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原体的传播。现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012年4月到2013年10月下科室督查监测结果总结如下

1 手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手卫生依从性低。通过调查显示,手卫生依从性低(洗手率为35.7%-52.2%)。检查中发现接触患者前、无菌技术操作前、处理药物、配餐前洗手率明显低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伤口敷料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其原因是大部分医务人员思想上缺乏对患者的高度责任感,自我防护意识强于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1.2认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手部污染,但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部微生物的污染,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1.3由于工作忙,人手不足,疏于洗手。(自我保护意识差,思想上不够重视,预防交叉感染意思差。)

1.4担心手卫生产品引起皮肤刺激,损伤皮肤。(自我保护意思强于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1.5洗手设施不配套及消毒产品放置不够、没有干手设备,在思想上松懈等问题。(思想上不够重视、管理及制度落实不够。)

1.6手的二次污染:洗手后,大部分人使用了公用大手巾、白大衣的前襟、内边、腋下擦手的人为数不少,以致手再次污染。

2干预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的日常工作监督及消毒隔离工作,院领导定期听取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工作汇报,及时进行指导,认真总结经验,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2与总务科做好协调工作,将各科室特别是重点部门的水龙头改为非手触式水龙头(感应式或脚踏式)。

2.3每个水池边放置洗手液、?放置擦手纸巾或足够的消毒小手巾并张贴六步洗手法标准示意图。

2.4门诊各诊室均配置速干手消毒剂,病房所有病历车,治疗车均安装上架子以供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如果是多重耐药菌病人要求在床旁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并挂上洗手标志。

2.5严格按规范进货,进对皮肤有滋润保护作用的速干手消毒剂。

2.6定期开展培训:院感科加强对全院人员的培训,每位新上岗职工均进行手卫生知识及六步洗手法操作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院性《手卫生规范》培训,各科室均设院感质控医生护士各一名,负责对科室人员院感管理及督查,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每季度调查手卫生的依从性并对科室人员进行抽查考核(理论及洗手操作)。

2.6规范手卫生:加强无功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洗手、戴手套指征,要求医务人员在触患者前、无菌技术操作前、处理药物、配餐前、接触患者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应当洗手;当手部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在接触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时,均要戴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接触后要用流动水洗手,再进行手消毒。戴手套不可替代洗手。

2.7定期监测: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季度对各科人员抽查监测手卫生是否合格。发现不合格立即通知整改,直至合格。

总之,院科两级长期坚持强化手卫生工作,将手卫生工作作为一项自始至终的工作来抓,最终培养起每位医务人员的良好卫生习惯,要杜绝洗手是为了应付检查,应付考核等消极思想 ,因此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手套医学外科篇7

[关键词] 条形码;手术器械;质量追溯;白内障;社区医院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7-0138-04

Application of bar code in quality management of cartaract surgical instruments of community hospital

SHEN Qiu1 YANG Weihua2 PAN Xueping1 WU Xingru3 WANG Feng4 LIU Yunfang2 LIU Dan5 SHEN Danping3

1.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2.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3.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Wuxing District Zhili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Huzhou 313008, China;4.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Nanxun District Shuanglin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12, China;5.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Nanxun District Nanxun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bar code tracing system in quality management in cataract surgical instruments of community hospit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bar code tracing system, cataract surgical instruments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hospital was constituted. The cleaning, disinfection, packaging, sterilization, utilization of 618 cataract surgical instruments packets of community hospital were managed by bar code. 23 packets of unqualified instruments were supposed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re were 16 packets of unqualified instruments in cong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bar cod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for traceability. The tracing tim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struments package management process of community hospital was direct and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by bar code in 618 cataract operations, the work efficiency in operation room was improv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quality tracing time(2.37±0.71)min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1.96±3.21) min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Bar code; Surgical instrument; Quality tracing; Cataract; Community hospital

随着新仪器、新器械、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手术步骤的不断简化,白内障手术所需时间越来越短,接台速度、器械的周转速度也越来越快,白内障手术器械的质量管理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的《医院器械供应室管理规范》,明确了对手术器械套包消毒的质量管理规范,提出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小切口白内障适宜技术,我们引进计算机条形码管理系统对3家基层医院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套包进行统一的管理流程,并提供了追溯和问责的依据,取代了传统的手术器械手工追溯的方法,使白内障器械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规范、简便,保障了手术器械的质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们四家医疗机构(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完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618台,所有白内障手术器械包均使用条形码管理系统管理。618套白内障手术器械包的管理流程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其中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53套、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7套、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套和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套)。采用模拟方法进行质量追溯时间的比较。按照追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使用条形码管理系统进行电脑追溯,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人工追溯。采用套包编号随机抽取办法确定进行质量追溯的对象,包括已经使用结束的套包和正在使用流程中的套包。一共进行模拟追溯的灭菌白内障器械套包共39件,其中实验组23件,对照组16件,随机分布在四家医疗机构。通过记录并计算四家医疗机构的质量追溯时间,比较两组器械包平均追溯花费时间的差异。

1.2 条形码系统的建立

1.2.1 条形码简介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同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组合,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是快速、准确、可靠的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使数据采集难题迎刃而解,成为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1]。

1.2.2 设备配置组成 ①数据库服务器 设置在医院的计算机信息中心,可供手术器械供应室、各个手术室(包括眼科手术室、手术器械清洗间)等部门信息共享。②联接局域网的计算机 器械供应室、眼科手术室、手术器械清洗间配置计算机,以便对相应器械使用流程、环节进行登记和查询。③条形码扫描设备 直接与各流程中的电脑终端相连,每个部门工作人员使用扫描设备识别条形码,能自动登记每个器械包的全部录入数据。④标签打印机 提供给器械供应室和眼科手术器械清洗间,相关工作人员打印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器械包条形码以供粘贴、标记和识别。

1.2.3 条形码管理系统建立 由医院信息管理部门结合器械供应室和眼科手术部门提出的要求,设计计算机条形码系统软件并安装于电脑系统中。器械供应室和眼科手术部门每位护士有唯一的关联其个人信息的条形码(或数字编码),在对手术器械套包进行操作之前先用扫描设备扫描护士个人信息或手工输入数字编码,并将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器械包的数量信息记录进数据库[2]。一个条形码对应一个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包。我们的条形码管理系统包括物品申领、消毒灭菌、物资管理、质量检测、人员管理、系统维护6个功能模块,具体操作流程通过回收客户端、打包客户端、灭菌客户端、使用客户端对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套包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申领、使用等全流程进行跟踪、记录,通过条形码信息计算机系统可随时了解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器械包的使用情况,以上每个使用环节互相关联,每一个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这一流程循环完整地进行记录,系统才能允许手术套包再次进入新的使用流程,否则一定要追查是否有哪个环节发生了遗漏[3]。

1.2.4 白内障手术器械管理系统流程 ①回收 器械供应室污染区人员输入工号登入系统,通过条形码管理系统的回收器械客户端,扫描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结束以后器械包的条形码,登记并进行回收。器械包内物品与数量与清单不符者,及时与相应科室联系尽快寻找。②清洗包装 器械供应室清洁区人员将术后污染的手术器械清洗并消毒,然后制包,通过条形码系统的器械打包客户端生成出新的手术套包条形码标签(包含手术器械包的信息有名称、科室、灭菌方法、灭菌时间、有效期、打包人员信息、核对人员信息等),然后在器械套包外包装上贴上打印的两联条形码标签。新添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套包参照以上流程执行。③灭菌 器械供应室工作人员登入条形码管理系统,通过器械灭菌客户端确认每个手术套包锅号、锅次,扫描手术套包条形码登记信息。灭菌过程中,密切观察灭菌器的运行情况,特别是灭菌阶段的关键参数,及时准确地记录。完成灭菌操作后灭菌区人员对手术套包进行包括生物监测结果、3M指示带变色情况、灭菌包质量的相关灭菌质量检测,确认合格后盖章发放至眼科手术室。④使用 两名器械供应室人员对眼科手术室的申领单确认无误后,外观检查预备的套包无缺陷后送至眼科手术室,双方进行交接、确认发放的物品名称、数量以及再次检查套包外观是否完好。眼科手术室准备手术套包时,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手术物品使用客户端,根据患者手术申请单输入患者住院号,核对患者的其他信息无误,然后扫描白内障手术套包条形码,记录入使用套包的患者信息。将条形码两联中的第一联贴于术后器械交接单上,第二联贴于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反面。这样便于查询该眼科白内障患者所用手术套包的全部信息,包括生物监测结果。

1.2.5 质量追溯方法 扫描套包条形码,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全程跟踪记录白内障手术套包使用的全流程,一旦发现某一手术套包不合格,在管理系统中借助条形码信息能够快捷、全面地查询该手术套包及同一批次的其他所有手术套包的使用去向,必要时实施追回程序。而且通过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 可以直接定位问题环节所在,方便调查原因并可追查相关人员责任。如果是由于灭菌不合格导致手术套包不合格,条形码系统可以追溯查找同批次灭菌的所有手术套包及其使用去向,及时追回不合格套包或器械,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扩大[3,4]。

1.3 质量追溯时间的比较

采用模拟方法进行质量追溯时间的比较。按照追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使用条形码管理系统进行电脑追溯,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人工追溯。采用套包编号随机抽取办法确定进行质量追溯的对象,包括已经使用结束的套包和正在使用流程中的套包。一共进行模拟追溯的灭菌白内障器械套包共39件,其中实验组23件,对照组16件,随机分布在四家医疗机构。通过记录并计算四家医疗机构的质量追溯时间,比较两组器械包平均追溯花费时间的差异。传统手术器械的管理方法,各个步骤的完成情况由人工登记,同时在无菌包外标签上注明品名、清洗消毒者、包装者、消毒者、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锅号、锅次等信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9.2进行数据处理。两组追溯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总体结果

自2014年6月~2015年2月,四家医疗机构共完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618台,所有白内障手术器械包均使用条形码管理系统管理,器械包管理流程直接、简单、易操作,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手术流程顺畅,无一例发生由手术器械导致的眼部感染。

2.2 两组的模拟追溯时间

实验组23件白内障手术器械包的平均追溯时间是(2.37±0.71)min,对照组16件器械包的平均追溯时间(21.96±3.21)min。实验组平均追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7,P

3 讨论

手术器械管理在使用条形码系统之前,手工书写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套包的外包装标签,常常有书写潦草或灭菌、运输过程等造成的字迹变淡不易辨认的情况发生,偶有书写错误而影响套包信息,且传统的手术套包交接手续繁琐、费时,临床执行时很难做到严格、无误。使用条形码进行管理后套包标签清晰,登记信息可靠无误,全部的流程都按标准化进行操作,确保连续、完整地交接手术套包,完善了手术套包的质量管理。当一个白内障手术套包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迅速查找到该器械包的接收、清洗、消毒、灭菌流程是否合格,及时召回同一批次灭菌的其他所有手术器械包[5],从而避免发生更多的医疗差错、事故,如大范围的严重眼内感染。本组的模拟实验比较两组的追溯时间,实验组平均追溯时间是(2.37±0.71)min,对照组平均追溯时间(21.96±3.21)min。实验组使用条形码系统实现实时全程追溯,平均追溯时间较短,而对照组只能人工查询每个环节的记录本,无法实时全程查询手术套包的使用情况,费时费力,两组的平均追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7,P

手术器械管理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条形码技术,准确记录白内障手术器械在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使用等阶段的详细信息,使手术器械的流程更加顺畅,每一个工作阶段都需要记录操作者,间接起到了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和积极性的作用。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完成白内障手术618台,所有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器械包均使用条形码管理系统管理,器械包管理流程直接、简单、易操作,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手术流程顺畅。同时这种先进的信息化方法节省了手工记录和查找多个记录本的人力资源,优化流程,监控白内障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有效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利用率,减少因过期造成的浪费。

手术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与方法,要求各环节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操作规范,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避免医护人员在操作流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医疗意识,有效降低了白内障手术器械管理中医疗安全事故的风险[9-11]。医护人员可以从清洗、消毒、灭菌、运输、使用的全程记录中找到感染控制的薄弱点,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提高,从而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素质。一旦发现问题器械,可以及时的召回,通过条形码系统,召回率可以达到100%,这是传统管理方法不可比拟的[12]。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事件追踪,监控到位,整改提高[13,14]。

传统管理模式虽然将灭菌的锅号、锅次写于器械包的标识上,但一旦发放后发现问题,因为是人工登记的方法,无法准确追踪同一批次的所有器械具体使用情况,只能检查每个环节的登记本,要求相关使用科室协助检查所有无菌包,寻找该锅号,锅次的器械。因此,发现问题后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员寻找有问题的消毒包,往往会有遗漏,全部召回很难做到。通过计算机系统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器械的物流与信息流相结合,直接、精确对器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追踪,包括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存储、发放,较少了白内障手术器械流程中的差错率[15,16]。这种模式解决了以往一旦出现差错,相互怀疑、相互推诿、相互指责的不和谐现象,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避免了科室内部以及科与科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17-20]。条形码技术在白内障手术器械管理过程中避免了过期物品在手术室滞留和误用,对白内障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的客观的举证依据,方便找到可能发生的术后感染的真正原因,也方便了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达到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

预防术后眼内感染是白内障手术成功的关键[21]。建立白内障手术器械质量管理的条形码系统有利于大批量白内障手术流程的管理。白内障手术中实施条形码追溯管理完善了白内障手术器械的质量管理机制,提高了眼科手术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强化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降低了植入器械相关纠纷的比率,同时也为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跟踪和追溯提供了快捷、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提高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流程中的器械安全,值得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颖. 手术器械消毒过程中条形码技术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6):55-56.

[2] 王玉琴. 条形码技术在手术室器械管理系统中的运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4):48-49.

[3] 潘雪萍,杨卫华. 条形码在白内障手术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5,22(7):1119-1120.

[4] 毛雅琴,邵彩英,陈菊芬. 条形码技术在复用医疗器械的循环和追踪过程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47-1148.

[5] 刘素哲,赵文颖,李兰凤,等. 器械供应室无菌物品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81-82.

[6] 王剑云,顾海燕. 条码技术在医院器械供应室管理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68.

[7] 应莉茜,戴金平,徐信叶. 电子追溯系统用于器械供应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24(13):3361-3362.

[8] 崔银杰,姜玲芝,张鸣镝,等. 院内条形码在导管室介入耗材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 20(28):3650-3652.

[9] 王冬丽,刘f美. 浅谈器械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66-167.

[10] 费利萍,毛雅琴,邹春芳,等. 条形码追溯植入型医疗器械的管理与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9):4903-4904.

[11] 陈全美. 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植入物的规范化管理[J]. 医学信息,2014,27(10):10-11.

[12] 梁飞凤,刘海燕,李海婷,等. 二维条形码信息管理在手术灭菌器械质量追溯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3,12(6):74-75.

[13] 惠玲,张自峰,王雨生,等. 强化综合医院眼科专科管理[J].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748-750.

[14] 万莉,陈大琴. “身份证”标识在器械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8):19-21.

[15] 王亚娟,许美芳,章笠中. 条形码在医疗器械灭菌和质量追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7):522-524.

[16] 李雪峰,蔡伟英,朱岸清,等. 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对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促进作用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5):2302-2304.

[17] 张秀銮,郭海燕,付淑云,等. 再生医疗器械处理过程中条形码技术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17):2620-2621.

[18] 陈艳,谭思源. 器械供应室的信息化管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14(30):67-68.

[19] 王忠庆,邵尉,田新平,等. 手术器械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56-58.

[20] 石兰萍,杨楚威,王继梅,等. 手术器械跟踪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66-67.

手套医学外科篇8

关键词:艾滋病产妇;剖宫产手术;职业暴露与防护

艾滋病经血、性、母婴的三个传播途径均与妇产科工作相关,因此产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会面临职业暴露问题[1]。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剖宫产手术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示严重挑战,现笔者根据本院近几年来对艾滋病患者剖宫产手术处理与防护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是市最早指定的艾滋病患者综合防治中心,在妇产科、儿科、婚前保健门诊负责具体实施,还开展了婚前检查人群和孕产妇的自愿咨询检测(VCT)及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PMCT)的其他服务,所以到本院做剖腹产手术的艾滋病患者相对较多。近四年来本院共行艾滋病患者剖宫产手术16例,年龄23~31岁,手术时间1~2h,平均住院6d,术后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16例艾滋病产妇剖宫产手术顺利完成,均都康复出院,手术操作流程顺利,措施到位,无一例职业暴露发生,全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医学理论知识得到提高,为今后类似病例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2术前准备

2.1 手术人员的准备,配备医生2名,主刀和第一助手医生各1人,配备护士3名,其中器械护士1人,手术间巡回护士1人,手术间外巡护士1人,随时供应手术中临时需要的物品,麻醉师1人。凡手术间配备的人员最好是中、高资质的医护人员参加,以防艾滋病产妇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出现复杂、疑难问题的紧急处理。

2.2 对手术人员加强培训,要求手术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同情心,不歧视患者,尊重患者,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敏感洞察力,熟练掌握艾滋病产妇剖宫产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强化培训是手术室管理规划化和预防措施到位的重要保证,使手术室医护人员平时养成正确严格的无菌观念,只有平时从严要求,平时的手术、治疗、防护工作中结合,才能将防护措施落到实处,减少职业暴露,使每位参加手术人员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慌心理,提高防范意识,并正确对待HIV患者,尊重患者人格,保护其隐私权,也会减少医学歧视引起的医疗纠纷。

2.3 手术间的准备,医生决定艾滋病产妇剖宫产手术后应及时通知,将手术安排在艾滋病专用手术间,门外挂特殊感染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出入,禁止和谢绝手术参观者,不安排进修医生,实习医生以及护理实习生跟台,手术室铺好一次性床单,以防血液外渗污染地板,接送患者均指定特殊通道。

2.4 手术用物准备,除常规手术器材外,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另准备3个套有2~3层防渗漏医用废物的污物桶及利器盒2个。

2.5 术前医生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指南和普遍性相关防护措施,并和手术人员协调术中配合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术中有序地进行每个步骤,避免忙乱操作而导致意外损伤[2]。

3术中配合与防护

3.1 术中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本院通过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及预防措施,主要落实在手术中的操作与配合,医生根据各自手术风格挑选平时配合默契的手术医生和护士。巡回护士要戴两层手术用手套,接触有关血液性操作即使不污染手套都要脱去外层手套,重新戴上另一付手套。建立静脉通道,尽量使用封闭导管留置针,做到一次成功。

3.2 手术人员思想应高度集中,做到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器械护士时刻与医生协调一致,正确传递锐利器械,动作要稳妥准确,不能让医生受情绪影响,手术操作中尽量采用"非接触性传递法"以免针剌伤[3]。术中用弯盘传递锐利器械,不直接递交,如手术刀、缝针、注射器等。术中要始终保持术野,器械托盘和器械桌的整洁,干燥和无菌状态,器械及时取回擦干净,以免钳上血液弹出,飞溅到人体造成职业暴露。手术中的纱布和线头集中丢在一次性无菌垃圾胶袋中,不随意乱扔,减少地面的污染,若污染地面,通知巡回护士消毒处理。

3.3 医生应密切注意手术进展,若解剖结构不清时,可放慢手术操作速度,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沉着、冷静,手术医生打开羊膜腔时,迅速吸尽羊水后取出胎儿,用一把血管钳夹住脐带,把脐血往胎盘挤压3~5cm后用另一把血管钳夹住剪断,新生儿交台下助产人员处理。

4术后处理

4.1 手术做完后,医生缝合刀口包扎好伤口,擦净患者身上的血迹,将患者抬至平车上,由麻醉医生脱去防护服,护目镜,鞋套与室外巡回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隔离间。

4.2 对所有参加手术人员在离开手术间时必须脱下所有的防护用物放在统一的,事先准备好的医疗废物袋内,经外走廊撤出后用肥皂水和清水进行个人清洁卫生后解除隔离。

4.3 手术间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佳净擦拭所有物表面,通风后再行空气消毒后2h方可解除隔离。

4.4 手术人员如有针剌伤时,马上把手套脱下,可用健侧的手在伤口旁端轻轻地挤压,尽可能挤出剌伤处的血液,但要注意不能对局部伤口进行挤压,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涂抹消毒,在1h内报告疾病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中心会根据伤口情况及程度马上进行下一步处理,必要时还可以采取预防用药,时间越早越好,1~2h为好,最迟不得超过24h,即使超过2h,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4]。并在暴露时、暴露后进行连续性监测以确定是否感染HIV,即4w、8w、12w、6个月共4次定期检查。

5 讨论

5.1 艾滋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对于剖宫产手术的医护人员来说,熟练掌握艾滋病患者剖宫产手术处理与防护的工作方法,对防止医源性感染十分重要,在具体的临床操作中医护人员是需要不断地研究总结,在把握剖宫产手术的一般共性之外,更加注重艾滋病患者个体的特殊性。

5.2 通过对本院艾滋病患者的剖宫产手术处理和防护的工作进行分析,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谨操作,术后认真规范处理三个阶段的工作,只有把握好这三个阶段,才能有效避免艾滋病剖宫产手术职业暴露及可能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王玲.产科中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5):270

[2]胡扬,刘桂萍.艾滋病患者剖宫产手术的配合及防护措施[J].实用临床医学, 2008,9(6):105

[3]毛亚红,蔡颖君.艾滋病患者剖宫产手术配合及防护[J].中国基层医药, 2011,18(10):1433-1434.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