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子稳像技术8篇

时间:2023-10-08 10:16:13

电子稳像技术

电子稳像技术篇1

关键词 电子时代;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59-02

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即为制作出更加清晰、舒服的电视图像视觉效果,在GIS中,扫描矢量数字化的第一个步骤,例如除噪声、分割连线、控制图像跳动和闪烁等均是较常见的电视图像编辑技术。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的视角和维度均发生了改变,使其对电视图像编辑技术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对电子时代下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准确、全面的认识,并正确、灵活的运用直接关系到电视产业的发展。

在进行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中,通过分离器分频器对场同步信号进行处理后会形成不对称的矩形波,此种矩形波的脉冲宽度时间和间歇时间分别与奇数场和偶数场对应,在电视记录或重放的过程中,这种矩形波通过主导轴能够对磁带和磁头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控制,进而使录像机的两个图像磁头可以分别对应矩形波的两个信号场,完成重放和记录过程,这种技术即电视图像编辑中的图像跳动和闪烁的控制技术[ 2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电视图像进行记录和重放编辑的过程中,如果这种不对称矩形波消失或失真,录像机将不具备清晰记录和重放电视图像的能力,而且在播放的过程中,图像因对应的信号场不稳定或不完全,将出现闪烁或跳动的现象,严重影响电视图像的播放质量。

1.2 相位伺服保证技术

在电视编辑中常用的插入和组合编辑方式所对应的相位伺服存在差异,前种编辑方式在进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代表插入记录视频信号场频和代表编辑带原版磁位形的两种信号,在其均锁定的情况下,相位锁定也随之完成,这也决定在此种编辑方式下,要在图像播放前的5s~10s进行原有图像的重放,为两个信号基准帧锁定相位创造条件。后种编辑方式进行的过程中,主导轴伺服系统先锁定在录像机重放相位,但在转换到录像后,主导轴伺服系统会被录像信号锁定,此时也需要5s~10s的重放时间,完成信号的平稳过渡[ 3 ]。可见,要保证不同编辑状态下的电视视频图像可以稳定的播放,在视频图像编辑的过程中要对相位伺服的锁定进行有效的调整,在电子时代下,电视播放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这对相位伺服的保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不同编辑方式下的图像进行有效地连接,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发展的重点。

2 避免编辑点图像跳动与闪色技术的应用

在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选择质量较理想的编辑带和素材带,采用选用插入编辑方式进行,并在编辑带内事先录入标准的CTL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在编辑的过程中,如果编辑人员使用组合编辑替代插入编辑方式,那么事先录入的CTL信号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使调整后的插入编辑方式因信号连续性差而无法顺利进行,此时编辑人员应将全消磁头拔掉,通过组合编辑的方式输入新的信号,以此避免跳动、闪色等问题的出现。

由于电子时代下,人们对电视图像质量的要求大幅提升,所以在进行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中,对图像各方面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这要求在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中,要对编辑入点、出点的精准度,编辑点的完整度、编辑点图像衔接的平稳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此保证编辑点的艺术效果。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编辑器进行,结合衔接位置的现象判断编辑点的质量,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重新进行编辑,否则可能导致电视图像出现跳动、闪烁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视画面不能重复播放。

4 实现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

4.1 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原理

电视图像中,相邻的像素之间、图像的序列帧之间、色彩平面间、频谱带间所具有的相关性会产生一定的空间、时间、频谱冗余,这些冗余的存在会直接导致数据表示过程中需要的比特率提升,进而导致图像数据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对存储空间、系统反应能力、互联网传播速度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失灵的概率提升。

4.2 视频压缩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视频压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图像压缩虽然可以在减少冗余的同时,为图像处理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但在电子时代,为适应网j宽带大小差异和显示中断视频设备差异,需要在压缩的过程中,对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行有效转换。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应用压缩域任意比率图像空间分辨率转换、色彩校正、压缩域亮度调整、色彩混合渲染、压缩域饱和度调整等电视图像编辑技术。

1)在进行图像空间分辨率转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DCT块及其子块间的DTC系数关系,使原始图像得到重组,形成适合新的支撑区域需要的图像,并在此过程中可以同步完成采样,以此保证任意不同比例图像空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实现转换分辨率,而且在实现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对存储的空间大小要求也相对较低,而且可以使视频的质量和PSNR都得到有效优化。

2)在DCT域图像色彩调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RGB色彩空间线性色彩处理方法,在不进行图像解压和IDCT转换、RGB色彩空间转换的前提下,直接针对DCT域进行,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DCT域色彩调整对计算和存储空间的依赖程度,而且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对原始图像的其他方面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达到了视频色彩优化的实际效果。

3)在对DOC域图像的色饱和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建立在亮度自适应色饱和度调整方式基础上的压缩域色饱和度调整技术,即基于亮度快的平均亮度,对各色度快的色度矢量上限进行计算,判断色度快的色饱和度调整因子最大值,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属性的色度快应用对应的DCT块进行处理,这种图像编辑方式虽然相比传统的电视图像色饱和度技术并不会对图像的质量产生明显的优化作用,但其在操作的过程中,对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的要求较低,通常可以利用硬件直接实现,可操作性较强,所以在电子时代下,电视图像编辑处理的过程中,应用过程更加理想,现阶段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5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电子时代下电视媒体为满足现代用户的视觉需要,在视角、维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进,但与此同时也对电视图像编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制作人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结合电子时代下电视媒体的特点以及对电视图像编辑技术提出的新要求,灵活的发展和应用电视图像编辑技术,为电视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芳.试论电视图像编辑的自主审美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47.

电子稳像技术篇2

在胶片时代防抖技术出现之前,摄影者都是按照镜头焦距端的倒数来设置快门速度,以保证照片不会因震动而发虚。即使用200mm焦距端拍摄,快门速度也不可低于1/200s或1/250s,这样才能保证成像清晰。这是因为摄影者在手持相机拍摄时,手部会产生轻微的抖动,且呼吸引起的胸廓运动也会导致相机抖动,在慢速的曝光过程中将导致成像模糊。早年间,摄影学校在传授摄影防抖技巧时,老师都教学生在拍摄时应尽量寻找身体可依靠的物体(树、墙体等),在按下快门之前,上臂夹紧胸廓且屏住呼吸,再进行拍摄,这便是早期的“人体防抖”。但此种防抖的技巧仅有系统学习过摄影知识的摄影师、高端摄影发烧友才能通晓,普通大众知之甚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尼康发明了光学镜头防抖技术后才将真正的防抖技术带给了更多的摄影者。紧接着,佳能将此种光学防抖技术率先加入到单反相机的镜头中,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带来福音。而这之后,包括尼康和佳能在内的镜头厂商(腾龙、适马)也将光学防抖技术加入到更多的单反镜头中,防抖功能成为镜头销售策略中的极为重要的宣传点。

到了21世纪初,数码相机开始大量出现,光学防抖技术出现了一个分水岭,以美能达、宾得、奥林巴斯和理光为代表的相机厂商研发了CCD位移式防抖。由于此防抖方式与镜头防抖均是在成像光路中实现防抖,因此统称为光学防抖。而很多以电子技术起家的厂商(富士、卡西欧等)则主要是依靠影像算法消除抖动给画面带来的负面因素,即电子防抖和数码防抖。其中,索尼在收购了美能达获取了其相机技术后,在A系列数码单反相机中加入了CCD位移式防抖技术,而三星在与宾得进行合作后,也同样在自家的产品中加入了类似的防抖功能。另外,在镜头的防抖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日益普及后,索尼和三星也研发了自家的镜头防抖技术。时至今日,防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目前最新的硬件防抖技术有尼康VR II代、奥林巴斯的五轴防抖以及索尼的一体化防抖技术,而以软件技术著称的微软也研发了视频防抖技术(软件防抖)。

镜头防抖

镜头防抖技术通过防抖镜片组的位移来缓解手持造成的抖动,在带有光学防抖功能的镜头当中,通过镜头内置的陀螺仪精确感应到相机运动,之后再通过镜头内部电磁元件驱动镜片进行反向位移,从而最大程度地抵消抖动引起的图像模糊,加强了手持拍摄的稳定性。

最早的镜头防抖技术(VR)是在1994由尼康发明的,首款应用该技术的机型是尼康ZOOM 700 VR(北美型号为Zoom Touch 105 VR),这是一款便携的“傻瓜机”,凭借这一特性它成为当时便携相机中的热点产品。虽然其镜头品质和防抖效果较出色,但该相机的售价偏高,所以市场反响不大,此后尼康也并未继续生产带有防抖功能的傻瓜相机。在尼康还未将此种防抖技术应用于单反镜头之时,佳能公司于1995年率先在单反相机的镜头中加入了IS(Image Stabilizer)图像稳定系统。目前代表性的镜头防抖技术有尼康VR(Vibration Reduction)II代、佳能IS(Image Stabilizer)、索尼的OSS(Optical Stabilized System)、松下MEGA O.I.S.(MEGA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和三星的OIS等。

这些防抖技术利用防抖镜片组偏移来消除抖动的影像,防抖系统分为检测单元、补偿振动镜片组和驱动控制单元3个部分,可以有效防止手部震动引起的轻微抖动,相当于提高了3档左右的快门速度,尤其在使用长焦拍摄时该技术拥有更好的实用价值。其中早期的VR和IS防抖功能可实现降低约2~3档快门速度的效果,而最新的尼康VR II代防抖技术将此效果提升至约降低4档快门速度。即使用200mm端焦距拍摄,快门速度也可降至约1/30s。

目前这种镜头防抖技术较为成熟,事实上防抖镜头组中只有一块较小可移动的镜片或镜片组。其占用的空间小,耗费的电量也较小,效果也比较出色,而且通常速度很快。但是,此种防抖技术也存在一定问题,可移动的防抖镜片在位移后,会导致影像部分位置的像差加重,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影像的分辨率。简而言之,就是以一定的像差代替了影像的模糊,事实上是在分辨率适当减低与整体影像模糊二者之中择其轻者。因此,在很多以提高成像质量为主要诉求的定焦镜头中并未采用镜头防抖技术,而在变焦比超过2~3倍的变焦镜头以及高放大倍率的远摄定焦/变焦镜头中却很常见。

机身防抖

与镜头防抖技术不同,机身防抖技术是将影像传感器安置在可进行上下左右平移的支架上,再由陀螺仪传感器感应相机位移的方向和幅度,并将数据传输给处理器计算出可抵消抖动的位移量和方向,再通过电磁元件对影像传感器进行反向位移,以实现防抖的功能。因此,该防抖技术被称为机身防抖。由于该防抖技术也是在成像光路中实现的,因此也被划为光学防抖这一大类中。机身防抖技术的代表有柯尼卡美能达AS系统(Anti-Shake)、宾得SR(Shake Reduction)、理光CCD防抖技术、索尼Super Steady Shot(收购美能达的技术后)以及奥林巴斯五轴防抖等。与镜头防抖相比,机身防抖在结构设计上避免了光学镜片位移所产生的球差等像差,但是也需要对应镜头能够提供更大的成像像场,以便于传感器实现较大的位移量。

机身防抖出现后,当时采用此种防抖技术的厂商都如此宣传该技术优点:无论胶片还是数码时代的镜头通过机身防抖都可实现防抖效果,且原厂和副厂的镜头都可实现;镜头中由于无防抖系统,因此购置的成本更低;无镜片需要位移,因此镜头的成像质量更加有保障。但是,机身防抖的效果要弱于镜头防抖;机身配备防抖技术后,售价较高;机身防抖部件的加工精度高,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在2012年2月的CP+展会上,奥林巴斯推出了具备五轴防抖功能的E-M5,在传统的机身防抖技术上进行了提升。普通机身防抖系统在运作时,影像传感器只能做上、下、左、右的平行移动,后来宾得在机身防抖技术中添加了两个对角线方向的平移,但这都只是让影像传感器在焦平面的固定面进行位移。而奥林巴斯的五轴防抖功能可让影像传感器在水平和垂直轴上进行俯仰和摇摆(类似大画幅座机后组的俯仰和摇摆),还可使影像传感器在光轴上进行倾斜。对于实际拍摄来说,由于用户在实际按下快门时,相机的震动不仅是上下和左右平移,而是多种方向的混合震动。因此,五轴防抖系统更加全面地顾及了实际拍摄中的抖动情况。另外,该五轴防抖系统同样可用于视频拍摄中。与传统的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相比,五轴防抖在视频拍摄中的防抖效果更为出色,即使在走动和小跑时也基本可达到与斯坦尼康稳定器(Steadicam)一般的效果,也就是说,五轴防抖犹如“内置的斯坦尼康”。目前,五轴防抖几乎是硬件防抖中最为先进的防抖技术。

电子防抖

除了光学防抖技术之外,防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过数码防抖和电子防抖两种类型。这两种防抖技术普遍存在于低端卡片数码相机中。其中,数码防抖技术主要通过硬性提升ISO感光度的方式来变相提高快门速度,以实现防抖要求,但这无疑会产生更多的影像噪点。部分厂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设计时还加入了强力降噪功能,但这对影像清晰度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此种防抖方式如今已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电子防抖则是通过在影像处理器中添加独特的影像算法来实现防抖功能。采用此种防抖方式的数码相机,在拍摄时如果影像传感器捕捉到了模糊的影像,那么影像处理器会依据影像是否模糊以及模糊的程度,将模糊的单体像素进行相邻比较,对某些景物影像的边缘、线条和色彩的像素进行再处理,最终获得较清晰的影像。虽然此种防抖方式对影像噪点的控制较好,但在实际拍摄完成后用户需耗费一定时间进行影像防抖处理,而且其防抖的效果受制于景物的反差、色彩的变化等先天因素及像素算法的精确度等方面的影响,影像某些边缘和色彩的处理会较好,但也会有某些景物的细节存在模糊的现象,因此实际的效果并不太理想。目前,千元以上的卡片数码相机已摒弃了这两种防抖方式,普遍会采用光学防抖,而某些千元以下和国产品牌的卡片数码相机有的还在使用这些防抖方式。而目前大部分的手机摄像头也都会采用电子或数码防抖。

多张合成防抖

除了以上较成熟的硬件防抖技术和趋于淘汰边缘的软件防抖技术之外,数码相机中还出现了专为静态照片拍摄而设计的多张合成防抖技术。该技术是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以较高的ISO感光度快速拍摄4~6张照片,再由相机的影像处理器进行影像合成,以期减少照片中的噪点。目前,索尼、佳能和三星的多款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单反和微单数码相机)皆具备此种防抖技术。在实际应用效果上,该防抖方式可实现相当于降低约两档感光度的效果(影像噪点),而且影像的清晰度也有较好的保障。

视频防抖

电子稳像技术篇3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43-02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视画面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电视图像的清晰度、稳定度,如何能够使得电视节目更加具有画面感以及表现力成为当前电视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难题。而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则能够有效突破这一工作难题,因此,研究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及其应用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立足电视图像编辑的简要概述,重点探究论述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及应用,希望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该技术、了解电视节目。

1.1 具体内涵

所谓的电视图像编辑具体来说指的就是拍摄的影像材料在电视编辑系统当中的综合处理过程。而编辑电视图像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电视媒体制作更多画面清晰、内容合理并且与大众主流审美需求相符合的电视镜头组接[ 1 ]。简单来说,电视图像编辑其实就是通过扫描GIS系统中的矢量数字制作清晰的电视图像。在编辑方面主要以去除噪声和分隔连线为代表,其中后者指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原本断裂的等高线重新连接起来,或将原本连接起来的等高线重新分离,以使得电视画面可以更加清晰,进而完成电视画面的艺术组接。

1.2 实际意义

在我国进入数字时代以来,电视产业也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电视走进千家万户。而电视图像编辑技术正是数字电视的一大重要标志,对其自身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采集视频信号、制作数字信号等方面均需要使用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电视技术的不断成熟,电视图像编辑技术还被广泛用在三维动画以及3D立体画面制作等方面,并为电视媒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2.1 图像跳动闪烁

稳定的电视图像编辑点需要落实好磁迹信号的控制工作即控制CTL信号,此种信号其实就是一种分离画面同步信号后经由分频器处理形成的不规则矩形波,而电视画面的奇数场正好与其脉冲宽度时间相对。在信号间歇时,其脉冲宽度时间又与偶数场相对应[2]。当编辑电视画面的工作人员通过主导轴相位同服电路重放、记录磁迹信号时,摄像机控制磁头和磁带之间的相对位置恰好可以确保录像机的两个磁头能够分别重放、记录奇数场或偶数场信号。但假如此时在重放或记录磁迹信号的过程当中出现信号、图像丢失的情况,那么录像机不仅无法正常工作,同时还会出现图像跳动闪烁的现象。

电视图像编辑技术要求工作人员立足真实的编辑意图以及相关内容,选择合理的编辑方式。通常情况下主要有插入编辑、组合编辑这两大方式。不同的编辑方式其相位私服情况、编辑路径等也各不相同。譬如说在插入编辑当中,主轴系统始终处于重复状态,在出入编辑前后,原始记录磁迹信号均为该系统当中的比价信号,而在除去冗余数据时也就是将二维像素阵列转换成关联数据集合,以此使得电视图像更加清晰。

2.3 去除噪声

噪声等不稳定因素也是影电视画面和音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格外重视使用去除噪音、分隔连线、擦出等方法,尽可能将影响电视图像编辑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以及不利因素降至最低范围之内,确保电视画面具备高清晰和良好的蒙太奇效果。

3.1 图像压缩

电视视频包括互联网视频在艺术加工以及美化图像、画面的过程当中同样需要使用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压缩制作其采集得到的画面与图像,电视图像编辑的一大重要应用就是图像压缩,而此种压缩图像的方式也被称之为图像编码。由于有一定冗余量存在于电视图像数据当中,特别是每一个项目像素之间均存在一定冗余空间,包括每一帧图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时间冗余,因此导致电视画面和图像可以被压缩。而通过压缩电视图像及画面的清晰度、质量等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3 ]。另外,由于采集得到的原始图像信息往往内存较大,因此为信息共享、数据传输等造成一定困难。而通过压缩和转换图像格式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加快图像传送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障电视图像的高清晰度。

3.2 质量渐进

把握质量渐进以及让层渐进原则也是电视图像编辑技术运用在电视领域当中的一大关键点,此种做法能够准确评估图像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画面图像进行重新组织构建[4]。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会使用峰值信噪比衡量图像质量的好坏,具体来说峰值信噪比就是专门用于表示图像受损以及带来的噪声影响。工作人员通过从主观上观察和判断峰值信噪比即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电视画面、图像的真实质量。

4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电视图像编辑技术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通过充分运用该技术使得电视作品以及电视效果成品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单纯重视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电视图像也产生了不少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因此未来人们不仅需要创新发展电视图像编辑技术,还需要有效规避其不足之处,在充分发挥电视图像编辑技术优势作用的同时推动电视产业实现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涛.电视视频图像帧的检测与识别技术的实现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战略专业委员会//第24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5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战略专业委员会,2016:7.

[2]陈蕙.关于电视图像编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节目制作与传输专业委员会//全媒体时代下的西部电视技术发展――第25届西部年会(2013・)获奖技术论文集[C].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节目制作与传输专业委员会,2013:55.

电子稳像技术篇4

动感外观

与有一颗“运动的心”相匹配的,是LC42CT36AC的外观同样相当具有运动感,其采用流行的亚克力面板、下置式音箱,以及可以闪动晶莹蓝光的圆弧状下边框,于黑暗处看来颇有些流光异彩的美感。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电视的下置式音箱,它采用领先的BBE(Barcus-Berry Electronice)高保真音效处理技术,能明显的改善语音的清晰度,同时具备使一般逼真度的音响系统转化为高档Hi-Fi系统的能力,数字音频清晰可辨。

接口方面,LC42CT36AC拥有两路HDMI 1.3版的HDMI接口、两路YPbPr端子,VGA接口、S端子以及AV端口各一路。此外,还在支持1.3版本高清晰多媒体HDMI数字接口之余,具备USB2.0接口,可以更为全面地兼容各种家庭流媒体设备。遥控器和屏幕菜单同样具有动感的时尚设计,遥控器为全黑下弧线造型,身材瘦长,不过好在按键间距合理,操控手感不错。屏幕菜单则分为图像、声音、功能、设置和频道五大有效子目录,并且针对运动平稳、双核芯驱动、双倍亮彩还原等功能设计有开关选择功能选项。

双稳 双120Hz

LC42CT36AC的最大亮点无疑是具备双120Hz核心和双稳技术,所谓双120Hz核心,是指由120Hz液晶屏与120Hz的驱动芯片的组合体。一般来说,单一地采用120Hz液晶屏,运动画面依然会出现间歇性的闪烁现象,一定程度降低了眼睛的舒适感;同理,单一地采用120Hz驱动芯片,液晶分子的保持型显示及人眼视线的动态追踪对显示产生持续效果,也会导致影像显示的拖尾。如果能将两者完美的结果起来,电视的刷新频率双倍增加,动态响应速度急速提升,画面双倍稳定,运动画面也将双倍流畅。

而双稳技术则是指运动屏稳MEMC+120Hz倍稳,这是依据前后帧图像的相关性以及画面场景内容,选取关联点进行动态点对点像素预估,进而合成一幅亮度、对比度和连续性更为精确的智能画面并进行插帧还原。

其他方面,LC42CT36AC拥有1366×768的物理分辨率,3D数码降噪、3D数码梳状滤波器提升动态色彩及动态对比度,可以随意地静止图像,支持画中画、Smrt-CCFL手动调节和Start-CCFL光感调节。

视听感受

在实际视听之前,首先还是使用《HiVi Cast》进行画面调整,并且选用了分辨率达到1080i水准的松浦亚弥演唱会高清视频,这个载歌载舞、动感十足的桥段恰好也可以检验以运动画面无拖尾为卖点的LC42CT36AC的实际表现能力。应当说,这款电视没有让人失望,图像显示效果相当不错,色彩表现温暖、还原效果较好,画面的明暗过度处理正常。尤其是拖尾现象以及燥点控制的都比较好,在同级别产品中还是相当具有优势的,看来双120Hz核心确实有过人之处。

电子稳像技术篇5

出生年月: 1980年10月 籍 贯: 浙江宁波

毕业院校: 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邮件: 健康状况: 良好 通讯地址: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2002研 (邮编)100081

教育背景

2002.09-2005.03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硕士 在读

1998.09-2002.07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车辆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专业 本科 毕业高分考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课题经验及成果2003.10-2004.10 北京理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数字视频稳定系统的开发,主要用于车载摄像系统,消除不稳定移动对摄像机的影响,我负责算法的研究和实现。针对不同的实际应用环境,目前已提出和改进多种算法和实现途径,如特征直线、频域空间运动估计算法,多种搜索模板,在算法实现方面开发了应用于不同需求的多种途径:(1) 图像采集卡+计算机,使用VC开发视频稳定系统在线实时仿真软件DIS,(负责改进)(2) MATLAB/SIMULINK、MATLAB集成的各种工具箱和图像采集卡,开发出一个快速算法验证及实时代码调试成系统(独立开发?/p> (3) 基于TI的DAM6461P图像处理平台的视频稳定实时脱机系统(合作开发)

2002.03-2002.06 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及排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本科毕设参与天然气发动机设计的课题开发,以CA488汽油机为原型改装为单燃料压缩天然气发动机,负责电控系统的改进设计及实验

实践经历

2004.02-2002.06 业余时间和朋友合办考试服务站,深入了解到从概念到实行的阶段中所需的可贵品质

2002.02-2002.03 长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大众参观实习

专业技能

·超过六年的WINDOWS环境下软件使用经验,熟练解决各种电脑和网络软硬件问题·拥有嵌入式dsp代码实际开发经验,熟悉各种汇编语言的优化技术,了解硬件工作原理·精通C/C++编程,熟练掌握VC/MFC,COM(directshow)等WINDOWS下编程技术·深入掌握MATLAB/SIMULINK软件使用,拥有ASP、数据库网络编程经验·掌握jpeg系列、mpeg系列和h.26系列等图像和视频编码算法,精通各种信息处理技术·拥有驾照

语言能力

英语通过国家六级,有良好的读写能力,口语流利交流掌握流利的普通话和上海话

获奖情况大学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奖学金

兴趣爱好

汽车技术、中国历史、电子音乐、旅游交友

自我评价ADDRESS: 2002 Master Grade, No. 4rd department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Major: Electronic Science &Technology

OBJECTIVEEDUCATION

Sep.2002-Apr.2005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RESEARCH EXPERIENCEMar.2002-Jun.2002 Key Discipline Laboratory for Auto Power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Test Took part in the research experiment of improvement th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of 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engin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ct.2004-Oct.2004 Develop an exam service website () collaborate with friends

Feb.2002-Mar. 2002 Internship training in FAW, Changchun City

AWARDSLANGUAGES

English (Past CET-6,excellent in reading and writing, good at communication)

Mandarin and Shanghai dialect (fluent)

SPECIAL SKILLS

·Over six year's experience of using windows, be expert at solv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problem on PC

·Be accomplished inc/c++,vc/mfc, com(diretshow),assemble, CCS(dsp embedded code ),matlab/simulink ·Have plenty of software system design and embedded software system design experiences, Family with hardware system ·Driver licence

电子稳像技术篇6

索尼(SONY)KLV-46V300A

作为V系列的经典延续,46V300A将“旧瓶装新酒”这个词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产品编号与前作并未发生变化,但新技术的加入让其实际表现焕然一新。KLV-46V300A的外观与前作保持一致,但新配备的10-bit高清晰度技术(1366×768)的液晶面板再加上广色域WCG CCFL冷阴极背光灯、升级为1.3版的HDMI接口,46V300A能为即将到来的蓝光时代和与其他索尼10-bit视频设备的配合提供足够的支持,更细腻的灰度层次、更出色的色彩表现、更逼真的电影胶片质感,这些都让新KLV-46V300A成为当之无愧的索尼中端大屏液晶新贵。

索尼KLV-46D300A

从市场定位来说,46D300A也是索尼针对中端用户群推出的一款液晶电视,除了具备V300A系列所拥有的10-bit高清晰度技术(1366×768)的液晶面板(三星S-PVA面板)、广色域WCG CCFL冷阴极背光灯、BRAVIA ENGINE和升级版的HDMI接口外,最瞩目的当属索尼Motionfiow1000Hz液晶面板驱动,这也是索尼首次应用在电视产品上的100Hz插帧技术。该技术目前只有旗舰的X系列和D系列拥有,所以说该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要比高端的W系列更有特色。

索尼KLV-52W300A

作为次顶级的W300A系列,这个系列的液晶电视配备了分辨率为1920×1080、S-PVA技术的10-bit FULL HD液晶面板,而外观则是继承了上一代V200A的所有元素,更高端的BRAVIA ENGINE EX图像处理引擎和一系列降噪措施能保证W300A系列产品画面格外清晰亮丽。索尼独特的x.v.Colour色域标准能够将索尼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色彩表现能力十全十美地层示。KLV-46W300A液晶电视还拥有S-Force Front Surround前置虚拟环绕声系统、BRAVIATheatre Sync影院同步、Photo Mode照片模式、CinemaMode电影模式、双调谐器双画面、光感器一背光自动调节、图像冻结功能以及3个HDMI数字高清接口连接等功能,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索尼KLV-52X300A

也许只能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来形容索尼旗舰级的X300A系列,开发者为其配备了几乎所有索尼最顶级的电视机技术。我们取其中两点稍作说明,普通液晶电视机背光源的发光器件是由普通荧光灯组成,而X300A所拥有的清晰丽彩LED背光源技术则是将排列组成3个独立的R、G、B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器件。发光二极管因此不仅能表现清晰的红色、绿色和蓝色,而且进一步拓宽色彩范围,使得整体色彩更丰富艳丽,避免了单一荧光灯光源所可能出现的散射和亮度不均匀情况发生,此外,X液晶电视机产品还应用了索尼图像处理引擎技术的最高版本:BRAVIA ENGINE PRO,借助“DRC-MFv2.5”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将480i~1080i的信号通过内部的倍线提升至1080p信号输出到屏幕,显示影像更加精细。

松下(Panasonic)TH-50PV70C

作为刚PV70C延续了大受欢迎的前作PV65C的经典,不过创新之处亦不少。首先是外观,全黑烤漆外观显得更酷也更大气,屏幕底部的内凹弧形设计给方正的外观几分灵动的感觉,而隐藏其中的扬声器系统也能带来足够的音响效果,全新G10 PDP屏幕物理分辨率依然保持在1366×768,但显示效果更清晰、靓丽。简单但实用的菜单明显提高了响应速度,操作更加快捷方便,两组HDMI接口也升级为1.3版本。在“2007第三届中国数字平板电视市场发展论坛”上,松下新品50PV70C被授予“2007中国平板电视十佳平板电视”奖项,在等离子领域,这绝对是一款值得推荐的产品,再加上现在其产品价格已跌落至很合理的位置,性价比很高。

松下TH-50PZ700C

物理分辨率一直是液晶电视机抗衡同尺寸等离子电视机的法宝,50PZ700C所配备的第十代全高清等离子屏,除了具备1920×1080的高精度显像能力外,动态清晰度也达到了900线。代表松下黑匣子技术的Viera ProⅡ处理器,除了在降低噪波能方面有出色表现外,最值得称颂的是具有1080p的图像信号处理能力。特殊设计屏幕AG滤光层可通过圆珠使光线扩散、从而降低屏幕眩光和影像反射,Viera Pro Ⅱ驱动器则赋予画面分明的等级层次和宽广的图像表现力,16bit处理能力能够充分表达灰度等级,提高画面对比度,使画面更具自然感。

三星(saIllsung)LA52N81B

传统液晶面板表面不规则的有机粒子,将外部光源散乱地反射到人眼中,大大降低了色彩表现力和对比度。N8所配备的黑水晶超清晰面板采用尖端科技,令您看到的黑色再也不会呈现灰色,即使在暗环境下一根根黑色发丝也能纤毫毕现,并且大幅提升色彩表现力,令色彩鲜活生动。对已连接的具有HDMI-CEC功能的设备(如蓝光DVD、家庭影院等),通过三星N8液晶电视的Anynet+功能,只用一个电视遥控器就可以操作所有的设备,使用更加便利快捷。对于液晶电视在展现运动画面时的顽疾,N8的流畅动感技术并不是通过简单重复地增加帧数,而是通过分析和估算出移动物体的运动趋势,创造出合适的新帧来增加帧数,从而消除画面的抖动和闪烁。因此,在电影快速移动的场景中,具备这项技术的电视机能展现出更加平滑流畅的画面效果。

三星PS-50Q91H

首先,50Q91H的Ultra FilterBright超级靓光技术采用精黑防反射面板以及光线优化过滤器,令50Q91H在各种亮度环境下都能呈现对比鲜明、逼真自然的画质,赋予平凡画面绚丽、生动、浓郁的艺术质感。在高速运动的图像中,诸如脸部和物体侧面轮廓,会因为物体各个部分色阶的不同而产生轮廓的边缘重影现象。50Q91H所拥有的轮廓锐化技术,能够自动测算运动图像的轮廓并校正人物脸部的色阶,从而有效消除轮廓边缘的重影现象,呈现 清晰锐利的逼真影像。Q9液晶电视特有的游戏模式,为您带来身临其境的震撼感受!快速敏锐的响应速度,以及强大震撼的环绕音效,轻松营造出一个无比震撼的梦幻世界! 18bit影像处理芯片为您真实再现缤纷色彩,令画面色阶变得更加自然生动、丰富多彩,从而将更鲜活逼真的绚丽影像呈现在您的面前。

松下50PV600C

这款电视采用了G8高清晰等离子技术,拥有超大50英寸屏幕。高达10000:1对比度,即使在日光强烈的下午,也依然可以清晰看到显示画面。与以往机型相比,其最大亮度提高了大约10%。特别是VIERA 289亿色的绚丽画质,能够为您带来非同一般的明亮画面。最高16bit的影像处理能使还原出来的影像达到3.072级灰度。即使是图案错综复杂或是纹理细腻以及具有微妙表情的画面,此功能也能够抑制由于色调不足而产生的画面干扰和黑块,能将影像极其细微的部分显得极为绚丽柔滑。

TCL L46H61F

TCL L46H61F液晶电视的外形设计由著名的倜傥(TimThom)工业设计团队设计,并且获得了法国JANUS 2006工业设计大奖。TCL L46H61F液晶电视采用FULL HD蓝晶彩屏,具有1920×1080物理分辨率、5000:1的动态对比度、550nit的屏幕亮度、178°的可视角度以及4ms的超快反应时间。TCL L46H61F液晶电视采用DDHDⅢ代PLUS芯片+DDAS数字动态声谷+亮彩引擎,超强的色域动态运算,有效增强了电视对于画面的处理能力,使颜色更加绚丽真实,再配以输出功率为10W×2的超薄扬声器及外接低音炮,使音响效果更加震撼有力。

TCL L52H78F

H78系列是TCL全新推出的高端旗舰液晶产品,具备了超炫外观、超薄尺寸、超强多媒体功能和超清晰画面四大特点。其前壳面板使用亚克力高光材料,一次性注塑,视如平镜,高贵沉稳;黑晶玻璃+银白镀铬金属材料制成的双色双层精致底座引人注目,自由旋转底座,左右两个方向可对称旋转各40°,6道智能触摸式按键,红色电源配以白色按键,精简不失质感;前后壳U型分离设计以及后壳的梯形缩进设计、选用最薄的液晶屏、高度集成化、精细化、散热优化的电源共同打造出最薄的外形尺寸,两个高音喇叭、两个中低音喇叭(配有独立重低音音箱)左右对称隐藏于屏幕之后。DSP数字分频技术,匹配高、中、低音前后立体声环绕,使音频更宽广,临场感更强。

长虹P750600

作为国内惟一一家具备自产POP屏能力的电视机生产厂商,长虹PT50600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对象。长虹PT50600采用的高清等离子屏,其物理分辨率达1366×768。红色,在中国是热情的颜色、喜庆的颜色,长虹在等离子产品上采用自主研发的“量子芯”技术,使得PT50600能轻松还原纯正的红色,而新增的功能模块,能够包容当前平板行业通用的显示技术。精致而富中国特色的外观造型是长虹PT50600除去技术因素外的最大特色,也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独特亮点。PT50600造型简洁流畅,大气凌然,上下各一个磨沙金属A柱夹住面框等电视主体部分,如同一副自上而下悠然展开的画卷,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气质,黑色外壳上那一道夺目耀眼的中国红,显得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东芝(TOSHIBA)52C3000C

东芝C3000堪称多种高技术融合的结晶。采用Meta Brain超强数字新头脑芯片,配合物理分辨率为1920×1080的FULL HD液晶屏,C3000能展现出更加清晰逼真的视频画面。招牌功能PCConnect系统在C3000系列上更是如鱼得水,凭借高分辨率的屏幕和专用的PC信号处理系统,C3000能够自动调节电脑输入画面的明暗度和对比度,使显示文字清晰锐利,46C3000C装备了“New Jet Slit后置式超宽域扬声器系统”,C3000采用了把扬声器置于机身后部的新构造,并通过特别设计的音箱和导槽使声音前后进发,营造自然环绕效果,使音响更具震撼力。

东芝47WL68C

简洁流畅的机身线条,纤薄轻盈的外观设计,在时尚的潮流中独树一帜,尽显高贵不凡。深沉稳重的黑色机身配合银灰色金属质感的边框,令视线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分散,同时更可彰显出主人非比寻常的生活品味。东芝WL67C系列的“metabrainx”数字芯片具有的全真色彩管理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图像特质,自动并精确地对画面的色调、亮度及饱和度进行整体控制,进而实现全面真实的色彩平衡。并且其“meta brainx”数字芯片具有的数字动画斜方向修正系统,可以精确捕捉每个像素点的特点,将逐行扫描的功能全面提升,有效避免了锯齿边缘的出现,让动态影像流畅地重现出来。东芝的47VVL68C系列液晶电视,加载多媒体的接入端口,创造更为全面的多媒体娱乐享受,现在你可以轻松的将数码设备与液晶电视连接,开始全新的多媒体家庭娱乐生活。

飞利浦(PHILIPS)47PFL9532/93

飞利浦47PFL9532/93是一款兼具锐腾核芯技术和双通道流光溢彩技术的优秀大屏幕液晶电视机。锐腾核芯能针对不同分辨率的HD、标准电视信号和多媒体内容进行优化处理,最终提供超高清晰度、具备真实细节、生动色彩和流畅动态的完美输出信号,从而保证高分辨率液晶屏的最终显示效果,锐腾核芯的处理涉及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输入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加以修正,使其与周围像素间的过渡更加自然圆润;其次是剔除所有输入视频信号中的伪像和噪音,以确保最终画面清晰流畅。

飞利浦50PF7320/93

飞利浦50PF7320/93等离子平板电视拥有非凡自然的画面,高清WXGA等离子显示屏,分辨率为:1366×68像素HD Ready是电视可显示最高品质的HDTV信号的标志,逐点晶晰,可获得更出众的细节、深度和清晰度,逐行扫描,使影像清晰流畅且无闪烁,带有光传感器的数码监控优化画面质量。其电视屏幕比例为16:9,屏幕对比度达到了10000:1,亮度为1500cd/m,平视角为160°,垂直视角为160°。这款表现出色的平板电视采用了最先进的PDP与逐点晶晰技术,让您轻松体验非凡的画质。飞利浦50PF7320/93等离子平板电视美妙的音质再现:虚拟杜比环绕立体声,带来影院级的音频体验,美观的时尚设计,附设计优雅的配套底座,单键便利功能,在电视机的第二个窗口中观看PC内容,超前的接口,数字品质音频/视频,HDMI全数字高清连接,逐点晶晰宽屏幕平板电视。

海信真+系列TLM4729P

TLM4729P其所拥有的120Hz倍帧技术能有效减少一直困扰液晶电视的模糊、拖尾问题,以数字插帧方式将场频由原来的60Hz 提升到现在的120Hz,即由原来每秒显示60幅画面提升到现在每秒显示120幅,有效的改善了每帧图像间的过渡,使每帧图像的过度更为平滑,使得运动画面更加流畅。采用基于数字算法的MEMC功能,有效提高运动图像边缘清晰度,消除图像抖动现象,并且对于电影模式的3:2 Pull Down改善明显,使运动画面更加流畅、平稳。海信真+系列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色域扩展技术,对三基色显像及处理技术进行改进,非常直观而有效地对色彩重现中的偏差进行调整和补偿。

康佳i-sport LC52CT36DC

康佳i-sport系列电视的得名不仅由于她有着动感的外观,更在于这款产品对高速运动画面的超强表现力。它通过“双稳・双120Hz”两项技术提供了对高速运动画面的超强表现力。双稳是屏稳和120Hz倍稳技术的统称。屏稳技术是通过比对前后帧图像的相关性以及画面场景内容,选取关联点进行动态点对点像素预估,进而合成一幅亮度、对比度和连续性更为精确的智能画面并进行插帧还原。凭借这种对原始信号进行智能修正与动态补偿的能力,尽可能完美地从视频源上解决液晶电视在显示快速运动画面时的抖动问题,使画面更稳定、流畅。

海尔L47A8A-AK

海尔可录追时流媒体电视专为现代工作繁忙人士所打造,凭借其集海尔独有的DSM睿驰引擎、品质最好的广色域A+屏、可支持TV状态1920×1080、PC状态1600×1200的全高清格式、6000:1的高对比度,仅为4ms的响应时间、可录、时移等多项功能优势于一身的众多特点和相对便宜的价格而颇受大众青睐。海尔L47A8A-AK采用广色域A+FULL HD液晶屏,配合DSM睿驰引擎,使其色域覆盖能力从之前最高的75%提高到92%。海尔独有的护眼自由调光、养眼调色板技术不仅可以自由调节液晶屏幕的光亮度,而且可以自由调节背灯管的光亮度,同时可以分九段对色温进行调控,使红、蓝、绿三基色的调节更准确、细腻,可以起到健康、护眼、环保、节能的效果,同时延长液晶电视的使用寿命的作用。

日立(HITACHI)P50X101C

尽管对于日立公司A系列等离子电视机产品强调垂直1080分辨率各方众说纷纭,但面对此次日立公司推出的旗舰级X系列全高清等离子电视机,人们只能叹服于其所带来的真实的、影院级的视听享受。FULL HD(1920×1080)ALIS屏幕能够高精细还原数字高清信号,画面景物的质感以及细微之处都清晰可辨,而大尺寸屏幕更能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日立等离子电视具有优异的动态表现能力,特别是在观看电影大片、体育赛事和滚动字幕时能将快速变动的图像清晰流畅地表现出来。日立电视给自己独有的高速运动画面处理技术起了个好听的名字――FRC动画专家,它能自动识别2-2 Pull Down信号,通过芯片来预测前后画面之间的过渡画面,创造出新的画面将前后画面顺畅的连接起来,使观看效果更加自然流畅。

LG 52LB5RE

LG借助名人杨澜“平板电视,你想怎么看?”的电视广告将左右时间的功能带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52LBSRE就很好地层现了这种新的电视收看理念。内置的硬盘录像机能通过多种方式将电视节目收藏其中,以随时暂停正在收看的电视节目,通过时光平移的功能,电视机实时记录下正在播放的节目。52LB5RE采用了韩国原装S-IPS硬屏,能有效消除噪波功能和触摸水纹现象;智能眼光感技术能够智能感知外部环境光线的明暗,自动调节电视画面的明暗,始终保持最适宜观赏的画面效果,既可保护视力也可以免去频繁使用遥控器调节。而Sireplink功能让使用者只需一个遥控器就可同时完成电视和家庭影院的控制。

LG 50PC1RR

按照国内厂商的说法,等离子技术的前景不容乐观,而时刻站在平板电视前沿的LG却并不因此而放弃对等离子电视的研发。这款电视和前述液晶型号一样,同属XCANVAS旗下,具有独特的“左右时间”功能,将观看电视时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了用户,变“收看”为选择性观看。得益于其内置的倍线功能和超凡的除锯齿能力,有效地弥补了等离子技术先天的不足。HDMI数字输入接口作为高清电视的新标准已经是勿庸置疑的主导者。

创维Coocaa47L18RM-F

本土企业应该更加了解本土消费者需求。创维Coocaa电视无疑是这种思维模式下的最新产品之一。凭借嵌入式MME智能芯片,它能支持RM/RMVB格式的网络电影播放,彻底打破网络电影的格式枷锁,真正实现电视与网络资源的完美共享。这点对于正走向宽带普及化的中国家庭而言无疑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以往只能在电脑屏幕上观看的网络下载电影,无需任何复杂的技术处理,就能与家人一起在液晶电视上分享,其乐融融。此外,47L18RM-F液晶电视还具备TVⅡ第二代数字引擎,其强大的芯片处理能力可以对信号接收、处理到现实全过程实现更快速的数字处理,原汁原味地呈现高清晰数字信号。而第三代六基色图像处理技术凭借特有的精确彩色和偏好彩色转换技术,能完美还原图像的真实色彩,演绎出更加生动的视界。

夏华蓝极LC-47HW36R

作为夏华最新推出的高端液晶电视机,蓝极系列采取了其独有的“MEMC+”极速畅影技术,首先从宏观上对运动画面加以补充,利用强大的双核处理能力,通过估算运动画面中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并插入多张过渡补充画面,使运动画面更加流畅,边缘更加清晰锐利;而在微观上,则通过预测运动图像中每一像素的运动方向,提前关闭和打开像素,加速像素的响应速度,有效避免运动图像可能出现的拖尾现象,同时也达到提高动态清晰度的目的,使画面更加平滑流畅。蓝极液晶电视的另一特点是支持“一键时移”功能,在“时移”功能打开的状态下,可暂停、快转、慢转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观看者不会因临时接电话或短暂离开而错过精彩画面,“时移”时可进行快进、快退、慢放,录制完成后可轻松跳过广告时间或不想看的片断画面,是欣赏精彩体育赛事或是连续剧必不可少的助手。

夏普LCD-46B7

夏普一直被称为液晶电视中的龙头品牌,液晶电视的历史就和夏普密不可分。这款LCD-46B7采用了夏普的传统外观,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它的面板采用了夏普八代厂生产的面板,拥有1920×1080的分辨率450cd/m2的亮度,10000:1的动态对比度、4ms的响应时间以及176°的可视角度。为了适应用户的多种需求,这款电视的接口也很全面,拥有HDMI接口,S端子、AV接口、DVI接口、分量视频接口、TV输入、Rs-232C端子等输入端子,绝对能满足一般家庭影音需要。

夏普LCD-46BK7

夏普的液晶电视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而且为了迎合普通消费者的要求,夏普还推出了比较低廉的B7系列,性价比都非常不错。夏普LCD-4687在夏普传统外观上面又有了新的设计,采用了深银灰色的外观设计,卧式一体化音箱采用了波浪形设计,灰色底座依然沿用了夏普的一贯风格。这款电视采用了夏普的CPA面板,拥有1920×1080的分辨率,动态对比度高达10000:1,450cd/m2的亮度、4ms的响应时间以及176°的可视角度。夏普LCD-4687采用了“4波长背光灯”技术,可以呈现鲜明、丰富的色彩。

夏普LCD-46G7

作为夏普的旗舰产品这款电视受到很高的关注,拥有FULL HD的夏普液晶屏幕,在功能和画质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虽然和其他品牌的46英寸全高清液晶电视相比价格还是有些偏高,但是,目前的价格对于这款电视所拥有的功能来说,还是比较实惠的。该款液晶电视采用了夏普的第八代面板,拥有1920×0080的分辨率450cd/m2的亮度,10000:1的对比度,4ms的响应时间以及176°的可视角度。在音响方面,夏普LCD-46G7采用了“高开口率扬声器系统”,在音色方面有不错的表现。这款电视的接口也很全面,拥有HDMI接口,S端子、AV接口、DVI接口、分量视频接口、TV输入、RS-232C端子等输入端子,绝对能满足一般家庭影音需要。

先锋PDP-506HDC

电子稳像技术篇7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输电线路 巡检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绿色能源的兴起,输电网建设进入快车道,特别是路经无人区、少人区、山地丘陵地段的输电线路越来越多,传统人工巡检线路已难已满足输电网越来越高的安全可靠发展要求,巡线维护自动化和现代化已日益显示出其迫切性。现在国内电网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人工巡检的短板,越来越认识到了巡线维护现代化的重要性。从最初的直升机巡线、动力伞巡线、机器人巡线到最近开始兴起的无人机巡线,智能高效的输电线路巡检手段已经投入实用。特别是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技术的应用研发,将以其卓越的技术和优良性能后来居上,成为未来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的主要方式。

1 无人直升机性能简介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利用无人机进行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研究需要跨多个技术专业,研究深度和水平要求较高,是一项已经起步的新技术。

目前无人驾驶飞机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即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具有飞行速度快,飞行半径大等优点。然而,若将固定翼无人机应用于巡线作业中,其有三个致命缺点:(1)因为其飞行速度较快,所以它的飞行高度相对较高。(2)固定翼无人机无法悬停。(3)载重能力通常较小,无法搭载例如高清可见光相机、红外热像仪等常规任务设备。基于上述几点可知,固定翼无人机不适合应用在输电线路巡检中。无人直升机虽然没有固定翼无人机那么快的巡航速度,但飞行的稳定性和具有悬停的能力使得它更适合用于巡线。无人直升机可携带可见光、红外热成像和紫外线成像等设备对线路进行高精度检测,完成定点悬停检测,既克服了传统人工地面巡线距离设备太远和观测视场角太小的难题,也解决了有人直升机巡线的费用高、安全性差、精度低等现实问题。

无人直升机是一个复杂的集航空、电子、电力、侦察、地理信息、图象识别等一体化系统,涉及航空、飞行自动控制、通信、数据链、红外识别、地理信息、卫星导航等多个高尖技术领域。控制操作过程简单可靠、运行稳定,经济性能高,不受气候的影响,续航能力长,速度快(是人力的10倍以上),一般都具有如下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飞行控制。一般目测遥控控制,距离6km;高级遥控距离达30km,还可采用GPS定位自主导航控制、地理匹配自动巡航控制等。

——起飞条件和巡航速度。无需专用场地,最低飞行高度20m,最高飞行高度3000m,巡航速度一般为20-60km/h,具备悬停状态

——飞行气候条件。一般6级风以下,小雨气候皆能起飞;高级的无人直升机在8级风以下,中雨气候。

——升限。具备超低空稳定飞行功能,一般飞行高度达到海拔2km,高级到3.5km。

——载重。一般载重10~15kg,高级30kg以上。

——续航时间和距离。一般2h,高级达续航时间3~5h;续航距离一般100km,高级达200km到300km。

——工作环境温度-20℃~50℃。

2 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系统结构

现已投入实用化的整套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系统包括无人直升机机体、飞行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飞行任务仓系统、飞行动力系统。飞行时无人直升机电子罗盘、测速模块和GPS为导航系统提供数据,导航系统模块与飞行控制器进行数据互换(包括角速度器、加速度传感器、气压高度器),飞行控制器对动力系统和拍摄云台行进控制,GPS模块与地控中心进行数字信号互换、拍摄云台与地控中心进行数字信号互换,构成一套完整的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控制系统。

2.1 无人直升机机体

根据不同任务方式无人直升机可分为高精度航拍型、高精度任务型和远距离任务型三类,无人直升机特有技术特点(1)垂直上升或下降、空中悬停、原地转弯,并能前飞、后飞和侧飞;(2)长时间悬停、贴近地面飞行,使用所携带的仪器设备进行拍摄与测量;(3)在野外场地垂直起飞和降落,不需要专门的机场和跑道;(4)若发动机发生故障空中停车,无人直升机可以利用旋翼自转下滑安全着陆,使得其执行任务的可靠性得以大大提升。

2.2 飞行控制部分

飞行系统机载控制计算机由舵机控制器、PCM遥控接收机、专色测量仪、气压高度计、卫星定位模块、数字罗盘、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成,依靠数传电台与地面控制计算机进行数据互换。飞控设备采用世界先进的惯性制导,姿态稳定,独立飞行控制单元,集GPS地理信息、空速、地速、GPS海拔、气压高度、地磁信息、飞行姿态信息、空中航测信息、地面飞行指令等信息处理于一体,充分保证飞行器在安全、有效、稳定地控制下完成超视距、超控距飞行。

2.3 飞行任务舱系统

该系统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将各类型航测、航拍、遥测、红外热成像、紫外放电成像、增稳云台、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可更换战术装备置于或悬挂行任务吊舱或外挂系统,检测控制计算机通过 RS232、RJ45、USB等接口控制检测终端、云台、存储器,并通过无线通讯系统与地控计算机进行数据互换,执行不同类要求飞行任务(图1)。

2.4 地面控制系统

地控系统由地面飞控管理系统、微波数字传输控制系统(超控距上行飞行数据,下行空中飞行数据等)、微波图像传输系统(数字和模拟)、飞行跟踪系统、特殊任务控制中心系统等组成。地控系统主要规划飞行任务、显示飞机状态、控制检测设备、显示检测结果等(图2)。

2.5 飞行动力系统

根据不同类型无人直升机的飞行要求,飞行动力分为电力驱动和汽油驱动两类,电力驱动利用高性能电池组作为能量来源,具有快速部署,高效环保的特点,汽油驱动具有续航能力强,适应复杂飞行环境等特点。

3 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关键技术

用无人直升机进行全天候的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应该具备以下关键技术,才能使无人直升机巡线进入实用化:

3.1 飞行控制技术

输电线路一般在100km长度以上,距离公路10~30km内,要求遥控距离最好达30km,地面控制系统通过数据链进行操控实时传递图片或视频,方便巡线人员使用;并且具备GPS自主线路导航控制、地理匹配自动控制功能,使无人直升机巡线进入全自动化飞行方向发展,使一条输电线路巡线全部工作小于半天时间。

3.2 机体稳定飞行技术

无人直升机设计有带阻尼工业减震器以及采用三轴陀螺增稳云台,保证无人直升机飞行稳定,不抖动,可以保持无人直升机侧方和下方都为可视范围,增加了视场范围,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检测设备拍摄的清晰度 。

3.3 线路杆塔自动跟踪识别技术、摄像快速对焦成像技术

使安装的可见、红外热像摄象设备自动对焦到线路杆塔等目标,快速曝光,生成高清晰的地面杆塔、线路、树林、绝缘子、金具等可见、红外影像,这样就可以进行无人直升机自动飞行巡线。

3.4 无线图形图像传输技术

无人直升机具备一套适用于不同状态、抗强干扰、高质量的无线图形图像传输技术。目前无人直升机的图形图像传输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降低图形图像数据量、减少带宽使用,同时启用低能耗高效集成芯片、图形图像信息流差错控制和编码纠错技术。

4 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应用状况

无人直升机具备GPS自主线路导航控制、地理匹配自动控制、线路杆塔自动跟踪等飞行控制功能,使无人直升机巡线可根据输电线路的走向、海拔高度、转角等进行全自动化线路跟踪飞行,使无人直升机紧贴着输电线路进行贴身巡线工作。无人直升机飞行稳定,具备携带稳定能力的摄像云台,同时安装可见光、红外热像摄像设备,摄像设备自动控制摄像功能,可以拍摄地面线路杆塔高分辨率航空影像。

目前无人直升机巡线方式主要应用地面操作平台控制数据链,把可远传的可见、红外热像仪的信号传送到地面监视屏幕进行分析。这种无人直升机巡线由2人进行,一人专职操纵飞机,一人监视地面屏幕。发现可疑段位可悬停或者来回飞行细查;实时监视和录像可同时进行,还可进行高清晰度的摄像,飞机飞回后进行图片分析。

如用用可见光摄像,应在天气晴朗进行;如用红外热像仪,宜在早上日出前、傍晚日落后和阴天不下雨时,才能较好识别线路发热点。大风时,在线路上风侧飞行速度不宜太低,为减小大风将无人直升机吹向导线的威胁,应尽量缩短悬停时间。

5 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技术难题

输电线路的巡检是一项非常详实精细的工作,需要能够发现并识别导线上的雷击痕迹、断股、异物,线夹有无松脱发热,绝缘子闪络、污秽等。无人直升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输电线路全自动智能巡检工作,及时准确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隐患,技术研发人员还需在以下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5.1 智能巡检控制技术

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控制系统是集红外、紫外、高清可见光于一体吊舱系统,由全景相机与全景云台组成的全景可见光测距系统、辅助测距系统、处理单元等组成。需研究基于杆塔GPS位置信息测距计算,动态测量吊舱接近杆塔的距离,进而达到自动调整吊舱对准杆塔,实现在导线区域中速巡检,在接近直线杆塔垂直高度约10~15米直线距离30米~50米范围内悬停绕塔慢速巡检,在大小侧全面拍摄,在接近耐张杆塔垂直高度约10~15米直线距离30米~50米范围内悬停绕塔慢速巡检,自动分析距离变化趋势,旋转吊舱对耐张杆塔大小侧精细拍摄。

5.2 巡检自动避障技术

采用无人直升机巡检对设备进行精确拍照取样时,必须进行近距离飞行;在线路走廊复杂地带,需要避让周边障碍物。为此,无人机需要有一套完整的飞行避障系统,包括障碍物探测系统、障碍物距离测量系统和障碍物躲避控制方式指定系统。障碍物探测系统必须能够发现、识别、确认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利用探测系统的数据传感器、数据交换器和数据控制器进行。障碍物距离测量系统必须测量物体迎面各点直线距离和实时动态直线距离,利用距离测量仪、数据采集器、分析交换机进行。障碍物躲避控制方式指定系统需要对线路走廊进行初期勘探,对飞行关键点进行避障设置。

5.3 缺陷智能诊断技术

无人直升机输电线路巡检记录拍摄图像数据量巨大,单纯依靠人工判断,工作强度很大,隐蔽性缺陷更难以发现。研究设计基于全清可见光图像、红外热像、紫外电晕放电成像缺陷智能诊断系统核心诊断算法接口管理模块,构建一组生成诊断算法标准接口的函数,建立不同诊断算法库,在接口管理模块中,可以按一定次序将各诊断算法按链表连接,输入的图像数据依次传输到各算法的输入接口中,并将诊断结果写入到一个统一的结构中,实现对缺陷诊断算法及部件识别算法完全自动管理,实现输电网线路缺陷自动识别功能。

6 结语

传统的人工巡检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条件艰苦,特别是对于山区和大江大河等的输电线路巡检存在很大困难,有一些巡检项目靠常规方法根本就难以完成。利用无人直升机巡线,可以减轻工人“千里巡线”的劳动强度,降低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成本。无人直升机机身轻巧,并装载有先进的智能巡检系统,和有人飞机、直升机相比,受阴、雨、雾等天气的限制要小得多。这些优越的性能将使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将成为一种快速、高效、大有发展前途的巡线方式。

参考文献:

[1]彭延辉,徐国华.无人驾驶直升机的技术发展及其关键技术[J].飞行力学,2004,22(1):1-6.

[2]王平,李刚,朱康等.输电线路应用直升飞机巡线维护 试验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02,1:4-6.

电子稳像技术篇8

关键词:电子纸;电泳技术;双稳态液晶

中图分类号:TN141.9 文献标识码:B

From Lab to Fab: A Look at BiNem E-Paper Manufacturing

Jacques Angelé

(Nemoptic,Hameaux, France)

Abstract: As e-paper products begin to emerge into the marketplace, it is interesting to examine the roadmap of how these technologies work their way from the development stage into mass manufacturing. Here is a case study that examines how BiNem e-paper displays make use of the existing LCD ecosystem and production lines.

Keywords:E-paper; electrophoretic technology; bistable liquid crystal

过去10年,一项引人入胜的研发成果――电子纸显示器(electronic-paper displays ,EPD)持续受到公众的关注并引发广泛的商业兴趣。这项成果始于1970年代由Nick Sheridon在施乐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所进行的开创性工作。到了1990年代,Joseph Jacobson发明了最初的电泳技术(Nick Sheridon和Joseph Jacobson后来共同创办了E Ink Corp公司)。电子纸显示器在相同的照明条件下能获得与印刷纸同样舒适的阅读体验,装备电子纸显示的器件由于零功耗特性(图像更新时)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从2006年以来包括Amazon's Kindle在内的十多种电子纸模式的EPD已经。

在不同的技术或者工艺发展阶段,电子纸显示技术运用了许多令人惊奇的不同的物理学原理[1]:电泳(带电有色粒子的移动)、双稳态液晶(利用向列相或者胆甾相液晶)、微机电系统(MEMS)、电致变色和铁电液晶等等。因为印刷纸的低成本和应用的多样性,许多人认为大规模推广电子纸器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些技术正迅速趋于成熟,市场的增长和发展规模前景看好推动着这项技术持续向前发展。索尼、Amazon这些大厂商已经进入这个领域。对于内容提供商以及终端设备制造商来说,和其他想要抓住良机并创造新型的经济模式的人一样,这可能是从这个非凡的创新中获得经济价值的合适的时机。

本文将描述一种电子纸技术的路线图,揭示BiNem液晶显示怎样从概念发展到样机并形成产品(图1)。

图1HVGA BiNem液晶开发工具包提供了一个快捷方便的方式供客户评估双稳态液晶显示器的新应用

BiNem是双稳态向列液晶的缩写,它是一种使用液晶的电子纸技术,由CNRS(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明。1999年, Nemoptic公司启动,以发展BiNem技术并为商业开发进行准备。BiNem技术旨在兼容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生产线、生态链以及供应链以获得和其他电子纸显示技术相比低得多的成本优势。BiNem 显示技术已经在提高经济规模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BiNem显示器的结构

BiNem显示器具有与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TN)及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STN)相当类似的简单的结构。它们都是填充了向列相液晶混合物的三明治结构;主要的不同在于BiNem显示器具有更薄的器件厚度(~1.5μm)和BiNem对齐层,以及具有特殊锚固性质的BiNem液晶混合物的运用。器件有两个偏振片,顶部偏振片是透视型的,底部偏振片是反射型的。BiNem显示利用两种稳定的晶体结构来呈现黑和白,它们分别有标准反射形态。

顶部和底部衬底上涂敷不同的线路层并且沿同方向排列。一个衬底上涂BiNem对齐层,另一个衬底上涂传统的聚酰亚胺。BiNem层利用中等强度的顶点能(zenithal energy)提供面固定,而聚酰亚胺层利用顶点能(zenithal energy)提供倾斜固定。两种固定能保持一定的强度用来维持对齐层的液晶取向。

工作原理

无源矩阵型BiNem显示可以实现很高的分辨率(A4纸大小的区域内超过1,200线),因为Alt and Pleshko定律[2]对于它们不适用。Alt and Pleshko定律设定了一个分辨率极限,响应运用电压均方根的多重显示。例如,它限制了超扭曲向列显示器的最大分辨率――图像阵列(VGA)。BiNem不受Alt and Pleshko定律的限制,因为这个定律只对RMS响应显示技术有效。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BiNem显示的非RMS响应:一个方形驱动脉冲立即被一个逐渐的上升沿开关像素加到显示白的状态(由于适当的电压和时间),而一个下降沿开关像素跟在同样的脉冲后面使它处于显示黑的状态。这两个驱动波形有同样的RMS电压,但是驱动显示不同光状态。

BiNem显示中有两种稳定的准平面液晶纹理:0°扭曲纹理U(一致的)和180°扭曲纹理T。标准反射结构中U纹理显示黑,T纹理显示白(图2)。T纹理作为具有小的旋光能力的媒介,导致光的偏振面有个小角度的旋转,而U纹理作为简单的半波板。液晶混合物掺杂了手性分子用来平衡U和T的能量,使器件单元宽度增加4倍。这个补偿单元达到了无限的双稳定性,使得在没有外部场和缺陷的作用下通过连续的体变形从U变到T成为可能。U纹理和T纹理是"拓扑独特的"――它们不能改变对方变成相反的纹理,通过这个单元内部的液晶指示器的连续调整(对于纸和剪刀,你可以剪开纹理利用不同的方式重新连接它变成相反的纹理);显示的信息将保持很长的时间,因为纹理不会自发地转变。

图2BiNem液晶器件结构。没有电场情况下的两种稳定本体液晶纹理U(黑),T(白)

在BiNem对齐层里面两种纹理的转变通过破坏液晶锚定来获得。如果像素驱动电压是阶梯波形,将产生黑状态U纹理。如果像素驱动电压是单独方形脉冲,器件单元将经过瞬间弯曲态迅速转换成白状态T纹理。纹理选择机制依赖于由电压决定的液晶逆流。图3说明了纹理转换机制。

图3BiNem液晶显示中的纹理转换。左图,一个小的或者中等的电压降驱动像素中的黑色U纹理。右图,一个大而快的电压降驱动像素中白色T纹理

性能

典型的BiNem液晶显示器在白平衡模式正常入射有33%的反射率,在最近开发的高效模式中反射率高达40%。正常入射时对比度大于10,极性角扩大到50°时候对比度大于4,在这个角度像纸一样白,没有颜色偏移。典型的BiNem液晶显示器性能参数见表1 。通过BiNem液晶实现几乎无色差的白色状态如图4 。

图4(a)测量BiNem液晶显示漫反射时的反射等高线(正常情况的漫反射是35%);(b)实

验测量大面积BiNem液晶显示白色状态色度图(CIE 1976),它位于图中理想白色点位置

BiNem液晶显示的灰度和色度

BiNem液晶显示有灰度级显示能力。Nemoptic制定了一种叫"窗帘效应"的方法来显示双稳态灰度。这种方法在每个像素都实现了多达32的稳定灰度级。当人眼正常观察时灰度级和人眼是一致的,但重要的是他们是由微观的白色和黑色区域组成的。这种方法类似于传统印刷纸张过程中喷墨和胶印技术实现灰度级的方法。它涉及到像素内部液晶流的控制。当驱动电压关闭,液晶流就产生了。速度高于阈值的部分液晶流产生白色T纹理,其他部分产生黑色U纹理。用合适的驱动电压能够连续调整像素内T纹理和U纹理两种区域的空间延展。而眼睛感知空间灰度级与不间断的纹理填充率有关。

彩色BiNem液晶显示建立在彩色填充基质上。彩色BiNem液晶显示由能显示多种不同颜色的"窗帘效应"灰度级驱动(已经证实能显示多达32,768种不同颜色)。RGBW结构(每个像素由红绿蓝白点组成)已经在最近推出的大量常规显示和电子纸显示技术中用于改善彩色显示效果[3]。这种四色微像素结构已经运用于BiNem液晶显示模块中以提高亮度,同时可以保持反射模式中良好的对比度和色纯度。最近已经开发出了5.1in, 400×300像素的BiNem彩色显示器,其分辨率为100ppi(图5)。它已经实现了白状态下20%的反射率,并且弥漫照射下的对比度能超过10∶1。而优化亮度和色彩饱和度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图55.1in像素为400×300彩色BiNem液晶显示,分辨率为100ppi,对比度大于10∶1,反射率约为20%

与柔性衬底的兼容性

柔性电子纸显示器满足了对高信息容量、大尺寸显示的更薄显示器的需求。柔性显示器在柔和的机械应力下发生弯曲而不会损坏,而且携带方便。基于聚醚砜(PES)衬底上加阻挡层的柔性BiNem液晶显示样品在实验室中已经表现出满意的效果[4]。由于柔性BiNem液晶显示具有简单的无源矩阵结构,它不会遭受来自其他运用有机或者硅薄膜晶体管柔性衬底的电子纸技术引起的在技术或者经济方面的妨碍。

BiNem液晶显示器的运用

电子货架标签(ESL)、购物点和宣传屏是BiNem液晶显示器的主要运用领域。图形化电子货架标签是市场中增长很快的一个部分,因为包含名称、产地、条形码等大量产品相关信息的器件需要运用点阵设计技术。这种条形码能够被光学读码机和有摄像能力的手机读取。BiNem液晶电子货架标签显示的条形码标签是为了超市和商店中价格管理和产品物流管理的自动化。BiNem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无论分辨率多少都保持很大,而亮度则由于视角的关系而相对恒定。

显示器尺寸从低于3~10in 到HVGA或者是高分辨率大尺寸显示器都有。这些显示器的应用中,每天成本都是个挑战,价格优惠作为额外的手段必须谨慎地对待。而BiNem液晶电子纸技术则可以使用现有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工厂从而避免以上问题。

电子报纸和电子书市场是高增长、高潜力的市场。大尺寸、高分辨率的BiNem液晶显示技术能够提供简单易读高信息量的器件。另外,简单无源矩阵结构可以大量减少BiNem液晶模块个性化服务所需的成本,这些个性化服务包括专门的尺寸和特殊运用所需的分辨率。尺寸为A4纸大小、分辨率为200ppi的电子纸显示器的潜在运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如果显示器有一定的柔韧度)。A4纸大小的BiNem液晶显示器在不需要有源矩阵显示背板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数百万像素的分辨率,并且与有机或硅塑胶衬底的TFTsj技术相比具有巨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这些特点使得BiNem液晶柔性显示器是大尺寸、高分辨率、低成本电子文件的解决方案。

从实验室到工厂

最初由Durand、Martinot-Lagarde和 Dozov[5] 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个通过无机材料倾斜方向真空蒸发的特殊对齐层。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特定的研发和制造工具,而且只适用于小尺寸的衬底,因为在衬底区域上需要一个统一并且精确控制的蒸发掠角(15°±0.5°);这个条件与由于衬底尺寸扩大一点超过源和衬底之间合理距离所造成的角度偏差不相容。

Nemoptic决定开发一种新的BiNem液晶制造工艺与现有的STN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完全兼容(图6)。这种做法显著降低了满足市场容量所需的投资水平,因为不需要从零开始建设基础设施。液晶显示器制造商的合作伙伴调整他们的生产工艺以满足BiNem液晶生产需求之后,就可以开始大量生产BiNem液晶显示器。这些调整是轻微并且可逆的,线路配置也不变,使得BiNem液晶显示和STN液晶显示可以同一天推向市场。运用现有的并且成熟的基础设施使得BiNem液晶显示具有了成本竞争的优势。

BiNem液晶显示器的成本结构与STN液晶显示器的类似,而且液晶显示器供应链可以直接利用。BiNem液晶显示器受益于低成本、高容量的液晶原材料(衬底、液晶混合物、取向层、光学薄膜、间隔层)和电子元件(驱动器、控制器、电源)的供应。他们与任意的标准驱动器包装兼容(TAB、TCP、COF)。此外,BiNem液晶显示器不需要有源矩阵背板。

制造过程

从一个制造业的角度来看,BiNem液晶显示器和传统液晶显示器存在两个主要的不同:(1)对齐层和液晶混合物需要特殊的锚定能属性;(2)BiNem液晶显示器件单元间隔比传统液晶显示器间隔小(BiNem为1.5μm,LCDs为5μm)。

LCD生产线通常使用柔性印刷把聚酰亚胺对齐层材料转印到衬底上。Nemoptic已经集中力量开发弱锚定能材料,这种材料的生产程序和传统的聚酰亚胺对齐材料一样简单[6-7]。这些努力导致了一种高分子BiNem液晶对齐材料的发展,这种材料用于优化柔性印刷沉积以达到预期的方位角或者顶级锚定能。这一主要成就开辟了批量生产的道路。

锚定性能取决于对齐层材料和液晶混合物。最近Nemoptic的研究集中于改进液晶混合物以取得这种应用的更好性能,包括寻址速率、响应时间、工作温度范围、驱动电压、光学常数以及可靠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新BiNem液晶混合物通常含有10多个纯向列型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具体细节在此不予赘述。

BiNem液晶显示器件单元间隔由衬底分配的间隔层直径决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和生产LCD一样的标准喷雾配料机和装配设备。唯一的不同是使用了直径较低的间隔层(~1.6μm)。为防止面板生产中的颗粒污染,前端加工步骤在当地环境中进行,并且使用湿法清洗及干燥超声去污。最后器件单元间隔的调整和面板间的低离散通过密封过程中大量校准间隔层密度、压力和时间参数来实现。

图6BiNem液晶显示模块生产流程(前端、后端、模块组装)

备用的BiNem液晶对齐层溶液印刷到有图案的ITO玻璃板上。研磨步骤使用配有商业研磨布的工业研磨机。装配过程与标准LCD生产过程相同,并使用丝网印刷机沉淀热固化密封剂。

对于前端加工工序来说,关键设备是高通量印刷机、研磨机、装配机、清洗机。主要加工因素是良好的表面清洁度、低颗粒污染率、良好的器件单元间隔和厚度层控制。后端生产过程与传统LCD生产相比不变。

结论

电子纸市场发展迅速。Nemoptic作为市场的主导和积极角色,已经和它的制造伙伴Seiko Instruments, Inc建立了一个BiNem液晶显示器模块的批量生产基地。

Nemoptic已经把电子货架标签(ESL)作为它优先发展的市场目标,因为这种技术将简易的B/W设计和大量的需求结合起来。许多中小尺寸电子货架标签显示模块已经开始规模生产。积累制造经验、促进市场需求,在颇具潜力的电子纸技术应用过程中很重要,这种应用需要彩色、柔性、高分辨率以及更快的响应时间。Nemoptic对其BiNem液晶显示技术保持强劲增长持有信心,并享有将开放电子纸应用领域的多重商业机会。

参考文献

[1]P. S. Drzaic, "Reflective Displays: The Quest for Electronic Paper," SID Seminar Lecture Notes (2006)

[2]P. M. Alt and P. Pleshko, "Scanning limitation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IEEE Electron Devices ED-21 (1974).

[3]B-w. Lee et al., "TFT-LCD with RGBW Color System," SID Symposium Digest Tech Papers 34, 1212-1215 (2003).

[4]C. Barron, J. Angelé, L. Bajic, I. Dozov, F. Leblanc, and S. Perny, Proc. Asia Display/IMID '04, 16.2 (2004).

[5]U.S. Patent No. 6,327,017 B2 (2001).

[6]I. Dozov et. al., "Recent improvement of the bistable nematic displays switched by anchoring breaking," SID Symposium Digest Tech Papers 32 (2001).

[7]P. Martinot-Lagarde and I. Dozov, SPIE Proc. 5003, 25-34 (20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