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8篇

时间:2023-10-08 10:16:21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篇1

1.探索群文阅读议题策略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群文阅读的关键是如何根据阅读素材的性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确定相应的议题标准,以此来探讨议题提出的方法。

2.构建以议题策略研究来促进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议题策略研究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并根据议题的原则、标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议题研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以此探讨课堂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3.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阅读点,从而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更多议题探索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面对诸多阅读素材时能迅速发现自己的阅读点,提出相应的阅读议题,围绕议题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从而发现议题提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群文阅读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大幅度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4.通过议题策略研究,形成系统的关于高中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理论体系,以期在未来的高中语文阅读中向全省高中推广。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目前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我们就想通过这个课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今后的阅读教学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以此构建和丰富群文阅读理论体系。

二、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效率。

2.将优质多元的阅读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校本教材。

3.构建以议题策略研究为目标,以单元整组文章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方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足够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树立生正确的阅读观念,端正阅读态度,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5.将课堂掌握的议题提出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定基础。

三、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打破现有教材的编排序列,根据议题重组教材内容,并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阅读素材,编订适合群文阅读和学生阅读实际的校本教材,让教学目标和阅读目标更为明确。

2.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推广群文阅读教学,侧重研究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以此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实践。

3.打破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以议题为标准的多篇文章阅读的课堂新模式。

4.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素材中找准不同阅读素材之间的相同议题,以议题为标准广泛阅读一组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课堂容量,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

5.运用议题提出的方法,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技能。

四、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多角度,多议题,多选材。结合教师的阅读教学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校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广泛收集阅读素材,然后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作者经历、时代背景、主题情感及表现手法等设置议题,并以此为标准要求学生选文、读文。让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阅读一组同一议题的文章,少则三四篇,多则五六篇,这样既扩大阅读量,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阅读的新鲜感。

(2)多质疑,多交流,多分享。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预先设置的议题,让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阅读成果。让讨论和交流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养成敢提问题,提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习惯。

(3)多方法,大量阅读,实践性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围绕议题,采取默读和朗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对比式阅读以及其他在具体情境中临时应急创造的阅读方法,教师依据阅读状况,适当点拨、点评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满怀激情地阅读大量文章,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技巧,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阅读专著、报刊,收看视频录像等形式收集、查阅、摘录相关资料,了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当前的一些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建构“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2)问卷法。通过自编问卷等形式,定期对我校的学生、教师等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学生阅读情况,了解当前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访谈法。深入各年级、各班级或学生家中实地考察,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的交流和访谈,掌握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4)教材重组法。大胆尝试,勇于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序列,根据议题标准重组教材,编订适合群文阅读的校本教材。

(5)议题提取法。根据阅读素材的作者人生经历、时代背景、主题情感及表现手法等内容设置议题,并以此为标准选文、读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组文章时,根据阅读情况归纳、提炼出新的议题。

(6)分组实验法。结合阅读教学实际状况和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在语文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实验,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交流。

(7)质疑探究法。围绕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质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让讨论和交流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8)阅读对比法。围绕议题,让学生采用默读和朗读、精读和略读、整体阅读和局部阅读、泛读和重点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批判式、探究式阅读和休闲式阅读、研究式和消遣式阅读及其他阅读方式阅读大量文章,分析、对比不同阅读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篇2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一大批学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开展了“群文阅读”的改革实验。研究显示,群文阅读是创造性践行语文课程,完善阅读教学形态的创新之举,对打通课内外、家校与社会之间阅读通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决定成立课题研究项目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四川省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该推广研究采取省总课题组、市(州)子课题组、县(市、区)课题小组等三级联动管理机制,采取“行政推动、教研扶持、骨干教师卷入”的工作模式,扎实有效推进项目工作。

本期编发的这组文章,从理论建设、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展示了群文阅读推广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期促进诸位同仁的思考与实践。

【专家观点】

群文阅读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新课型。基本教学形态是:依照学生当下与未来社会生活认知的思想教育和阅读知能训练的重点需求,确定一个或多个议题,并针对议题选择一组内容、形式特点或思想、表达特色与议题相关相应、鲜明多彩的文章,在教师的导引下,师生围绕议题展开共同阅读、议论和集体建构,帮助学生增加同一议题的阅读量,通过这种多层面多视角较为全面的读议实践,达成一定的共同认知,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教学形态看,它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提供了平台,实践了课内大量阅读的愿景;还与课内单篇(课文)阅读和课外单篇文章或整本书阅读一起,共同建构成包含课内单篇(课文)阅读、课内群文阅读、课外单篇文章或整本书阅读等三种阅读教学形态的较为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

限于要在一两个课时的既定时间里读议好几篇文章,当下的群文阅读通常是在学生认识一定的汉字,通过一些课内单篇课文的精读教学,获得初步的阅读知识与阅读能力基础上,开展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每课群文阅读教学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阅读教学的阅读量,使学生围绕阅读议题,借助已具备的阅读知能基础进行大量阅读实践,增强对阅读议题的感受领悟,提升相关的核心认知;但也由于有限的时间与增加的阅读量的矛盾,它对文本的整体阅读较为快速、粗略,难以全面兼顾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等语文知能训练,只能着重于少量议题较为深广地理解与感悟,阅读感知涉及的内容较为直接、单纯,教学的智能目标也较为集中、单一。因此,只有通过一次次不同议题的系列阅读实践,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加深对各种文本内容与形式等的阅读认知,得到各类文体阅读能力的锻炼与提升,达成较为全面的教学能效。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的基本形态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能基础的前提下,利用有限课时进行的多篇文本同步阅读活动;教学内容着重为与每次阅读的议题相关的文本内容、形式与应获得的共识;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导引、点拔下,师生共同进行自由读议实践和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教学目标则主要为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锻炼阅读技能,获取阅读认知,积蓄语文学养,为课外延伸课内阅读内容的拓展阅读,奠定坚实的阅读知能基础,培养浓烈的阅读兴趣。与语文阅读课程中有师指导的着重于获知得法、习语培能的学练性精读课,以及无师指导的侧重于兴趣实践、丰厚认知的自由性课外学生个体自读相比,它的主要课型特征,则是一种有师导引的侧重于培趣练能、化知蓄养的实践性读议课。它们各司其能,相互不能替代。

有鉴于群文阅读的这些课型特点,在实施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好一些操作关键:

一、适时、贴切地确定阅读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共同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它是每次阅读的核心,决定着每次阅读活动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指向。

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也就是说能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通过充分与文本对话,形成多样的不同见解和一些共识。而就不同学段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来看,除此之外还应关注议题的可解性(这里既包含议题含义的可解性,也包含不同学段学生基于自身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对其的可解性),以及学生社会生活认知和阅读知能发展的需求性与探究价值等特征。

群文阅读的一组选文可能蕴含着不同方面的很多议题,一次群文阅读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能力和教学时限等确定一个或多个议题。所以,每次群文阅读教学都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当下的智能水平,以及生活学习、思想教育和阅读教学的需求,依据各类文本蕴含的不同方面议题的基本特征,适时地、贴切地精心选定每次阅读的议题。语文课程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可以是文本内容主题、意蕴文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亦或是言语表达、文体形式、语文知识方面的,也可是阅读力、思维力培养及其方式方法认知与训练方面相关的。但是,不管确定哪方面的议题,都要注意其之于学生、之于文本的适时性与贴切性,才具有合符教学实际的价值,也才能获得有益的教学成效。当然,如能按照阅读议题确定的原则与要点,尽可能的事先从阅读教学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上进行细化研究,设定出一个学期、年段甚至整个小学或中学阶段,次次不同、有序安排、螺旋上升,并能兼顾各个方面阅读训练目标整体的群文阅读系列议题体系,帮助实施目标明确、操作有序的阅读实践与训练,就将取得更为全面的大成效。

二、精准、多样地筛选阅读文本

群文阅读中的“群文”,即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通过精心选择聚合在一起供学生阅读的一组文本。选择一组文本的主要依据和同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们共同具有符合某次群文阅读活动议题的具体内容,可以借助这些具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围绕议题展开多层面多视角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多样的不同见解和一些共识。

由此可见,筛选阅读文本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一项既必要又艰辛的准备工作。它既要求选文的某方面内容具有符合某次阅读活动议题的鲜明特色,具备共性特征,一组选文的这些内容又最好能多层次、多侧面、多形式地反映相关议题的不同审视角度和欣赏特色。所以,筛选的阅读文本一定要精准、多样,以便学生能获得明确的共同认知和多样的独特感受。

三、恰当、精巧地设置阅读活动

群文阅读的主要特点是围绕议题开展实践性读议活动。由此,其活动的设置安排就成了实施教学的重要内容。每次教学从总体上看,大体上具有学生个体自主阅读与师生集体共同议论两方面的活动。这两方面活动的共同要求是围绕本次阅读议题,着重对所指向的文本重点内容进行充分的读议实践。不同的是:“自读”侧重于自我感知、形成见解,要求自由阅读、独立思考;“共议”侧重于共同交流、达成共识,要求相互借鉴、提升认知。

所以,教学活动的具体设置,首先要遵照课型特点和各方面活动的特性与实施要求,充分安排学生的读议实践,使之在充分实践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体验,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以便通过交流比较,提升认知,达成共识;再者,要遵循学生智力发展的阶段性水平,认知思维的特点、规律与习惯,以及阅读文本和阅读议题的特色与难易等,切事适时、恰当精巧地设置与安排各项具体活动。具体活动的安排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一定要切合活动的性质特点,适切恰当的时机,在恰当、精巧上下工夫。

四、精到、巧妙地进行读议指点

读议实践中的导引与点拨,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保证阅读实施、导引理解指向、拨正思维偏颇、达成正确认知的关键。所以,哪怕是围绕议题进行课堂实践为主的群文阅读,精到、巧妙的读议指点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不同学段学生在精读课上初步学到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要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可能都还不同程度地缺乏意识或不甚熟练,具备的阅读能力也可能还不够强,加之不同文本的难易、新奇与读过的课文也可能差距较大,等等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读议不畅、目标不明、理解偏颇、成效不大等问题,使教学活动达不到熟练方法、强化能力、提高智力、积蓄学养、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奠基的预期目标。所以,各类教学都应加强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导引与点拨。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篇3

关键词: 英语专业本科生 英语阅读 困难 成因 对策

一、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困难、成因及对策

(一)生词方面

生词成为阅读障碍这一事实并不因学生有猜测词的习惯而变化。从教师教学方法角度来看,教师教授阅读文章前对其中的生词进行介绍不能有效地减少生词的困难。而平常有主动阅读英语习惯的人,在单词上面的困难就比较小。此外,通过对生词成为困难和学生的年级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07级的学生在单词上存在的困难小于08级的学生。

从调查中的数据可以观察出,想要解决生词在阅读中带来的困难很难用阅读技巧来实现。若要解决生词问题,就要从生词本身下手,或是在课下多进行阅读英语,或是通过学习本身来增加词汇量。只有词汇量增大,生词的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二)速度方面

单词成为困难后会接着带来阅读速度的减慢,因此,想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词汇量是一种途径。此外,若一个人有阅读时在文章上做标记的习惯,那么他的阅读速度也会较慢。因为在文章上做标记不仅会耗费做标记本身的时间,而且会分散精力和打断思维。

速度慢可由生词量少和习惯在文章上做标记造成,那么对应的解决办法也就是通过学习来增加词汇量,以及减少在文章上做标记的习惯。

(三)背景知识方面

阅读英语文章必定要涉及英语国家的一些社会和文化背景,因而背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阅读困难。调查将其和很多项的学生阅读习惯或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发现都不具相关性。

但通过检验,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困难度会相应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背景知识的困难,必须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

(四)阅读材料兴趣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关于这个问题会在后面对教材和学生阅读材料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讨论。

(五)语法方面与专业阅读方面

这两组困难的数据和其他数据都不存在相关性,但调查将语法成为困难和无法适应专业阅读这两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是存在相关性的。由此可以推测出,想要适应专业阅读,就要提高语法水平,而语法水平无法靠阅读技巧来提高,只能真正投入时间去学习。

(六)掌握整体意思方面

有时在阅读中会出现无法掌握整体意思的状况,也就是虽然能够认识生词,也明白语法,甚至每句话的意思都懂,但是整篇文章连在一起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的状况。

调查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不感兴趣。但在平常的阅读中不可能所有材料都令人感兴趣,而把握整体的意思是阅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调查试图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若主动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整体意思的学生应更主动地了解阅读文章的背景知识。

二、通过相关阅读课程教材得到的困难、成因及对策

(一)大一英语相关阅读课程

1.英语泛读

偏重提高阅读速度,抓住文章大意,对词语的猜测的训练,以及在各种文章中有效地查找到相关信息。除此之外,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材料,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简单分析、解释其总的事件、人物及场景等。

2.综合英语课

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问题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并通过课上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及训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大一相关阅读课总结

一方面,加强对阅读各方面技巧的训练。另一方面,两门课程都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材料: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类等。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简单分析、解释其总的事件、人物及场景等。

主要问题:教师在选材上偏向选择记叙文、文学类的作品及议论文,但是没有给予说明文和应用文足够的重视。另外,虽然教师重视了阅读技巧的训练,同时选择的阅读材料也比较广泛,但是选用的教材比较陈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教师在选材方面应该更加均衡一些,除了记叙文、文学类的作品及议论文外,也应该多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和应用文。其次,内容陈旧的教材由于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大一教材选择方面要与时俱进,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

(二)大二英语相关阅读课程

1.英语泛读

教材涉及的主题有学校与家庭、天性与培养、环境等,多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具有普遍性。而且,课文均选自英美等国原版期刊或报纸,原汁原味(出自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的前言)。

2.综英课本

综合英语课程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选取的文章主要关注社科类的文章。

3.文学导读

教师自选文章,着重内容分析,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小说、诗歌、戏剧的基本术语及应用,提高学生理解、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4.英语短篇小说

教材为教师自选,主要选用二十世纪的作品,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题材丰富的短篇小说,了解短篇小说的创作艺术,提高文学阅读的能力,同时又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5.大二相关阅读课的总结

虽然纵观所有阅读相关课程,选材的类型比较均衡,但是教师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推荐的材料偏向文学,导向性太强,使得学生课后只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而往往忽略了社科类的文章。

建议:首先,综合英语课程的教材应该适当作些调整,教材的选择应该与时俱进,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其次,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也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社科类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均衡发展。

(三)大一、大二相关阅读课程教材分析

根据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一些课程选择的教材相对来说较为陈旧。其次,在大一阅读课程中,教师在选材上偏向选择记叙文、文学类的作品及议论文,但是没有给予说明文和应用文足够的重视,导向性太强。最后,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推荐的材料偏向文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内容陈旧的教材由于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大一教材选择方面要与时俱进,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其次,大一教材选择方面应注重全面性。最后,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外,也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社科类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均衡发展。

三、通过学生阅读档案得到的困难、成因及对策

由以上数据可知,首先,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有排斥心理,体现在大部分学生选取的材料多为其他相关课程教师所用的材料,而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学生阅读文章的类型较为局限,多为文学类文章,占到了总数据的49%。虽然从数据上看,社科类所占百分比为各类中最高,但其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只出现在个别学生的作业中。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等实用性较强的文章较少涉及,导致在实际生活中英语阅读能力不强。

学生的读后感和总结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不十分重视,忽视对自身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大部分学生将阅读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并没有将其上升到能力的层次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结合问卷调查,学生认为最难阅读的文章类型为文学类,但从学生自主选取的文章类型来看,文学类占了40%。而且教师选用教材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裁的多样性,但在课下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却倾向于选择文学类的文章,这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导向,使学生无意识地选择了文学类的文章阅读。由学生反映文学类文章阅读困难较大这一现实来看,学生并未掌握阅读文学类文章的要领,说明教师在授课时没有注重对文学类文章阅读技巧的指导。调查显示,有47.6%的学生认为自己总是或时常主动阅读英语,但从学生的泛读课作业可知,在有充分的自选择阅读文章时,有33%的学生选择在其他课程中已经阅读过的文章,而不是选取新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由此可见,学生对自己阅读习惯认识不清,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阅读困难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阅读文章类型少,实用性弱;忽视对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即使对较常阅读的文学类文章也不得要领,仅停留在读的阶段,没有深究阅读方法问题;阅读主动性不够,对自己的阅读习惯认识不清。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应在意识层面提高认识,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方法的探究并主动进行阅读;在选材方面要注重多样性,贴近生活,多读有时效性的文章;对于自己认为有阅读困难的文章要及时进行反思,找出形成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大量阅读,在量的基础上要注重质的飞跃。

四、结语

通过问卷,我们归纳出如下问题:1.生词问题;2.背景知识问题;3.语法问题。建议是:平时课下多阅读英语材料,或是通过学习本身来增加词汇量。读文章速度本身较慢的学生应该改正在文章上做标记的习惯,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加深对英语环境知识的了解。

通过教材,如下问题:教材较为陈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时,选材偏向文学。建议是:首先,在大一的教材选择方面能够与时俱进。其次,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社科类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均衡发展。

通过学生阅读档案,如下问题:阅读文章类型少,实用性弱。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没有深究阅读方法问题,阅读主动性不够。建议是:学生首先必须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方法的探究并主动进行阅读;其次在选材方面要注重多样性;另外,对于自己认为有阅读困难的文章要及时进行反思。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研究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得出了阅读困难和困难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但是,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在问卷设计上可以更为完整严谨,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对象无法进一步扩大等。总之,希望此次调查研究能为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提供一些参考,并对今后的英语专业的英语阅读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Barnett,M.A.More Than Meets the Eye――Foreign Language Reading:Theory and Practice.Washington: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89.

[2]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刘明东.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国外外语教学,1998,(4).

[4]张伊娜.对当前外语阅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外语研究,2001,(1).

[5]Day,R.R.& Bamford,J.Extensive Rea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Hedge,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体验 积累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平台。然而,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择面窄,主要围绕教辅资料,纯为考试服务,真正看名著的微乎其微;二是盲目追星,追赶潮流,网络小说、武打言情小说、漫画书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再加上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作品的意义建构者,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就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提三点建议。

一.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要教育学生,教师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能削弱。要学生每天积累古诗词、名言警句,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先读,并说出这些篇目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求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教师先要自己读进去。教师要广泛阅读,多读书,才能从书海中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凡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要先读这些书,知道这些书写什么在那里可以找到或买到。以后才有资格与读过这些书的学生交流,学生读过的好书向教师推荐,教师也要虚心学习,确认是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者

1、推荐优秀书目,供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书籍的辨别选择能力比较弱,课外阅读往往求奇求快,只看一些有趣逗乐的书籍。即使看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提高学生选读兴趣和能力,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会使用工具书,掌握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就多了一位无声的老师,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本领,阅读的道路上就可以自己排除常见的“拦路虎”,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条途径。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者在读书过程的情感体验、感悟、引发的思考等思维的火花,还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等,只有借助读书笔记或在书上圈划、批注等进行记录,才能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收获保存下来。而不是自己的书是不能随便在书上圈圈点点的,所以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4、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中学生有半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适度,每周都要有两节课外阅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好书好篇目去研读品味,读出成效来,把那些只需基本读通、了解大概内容的书或篇目留到寒暑假让学生阅读。

三.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者

1、建立班内小小图书馆。倡议每学期每个学生购买1―2本课外书,争取家长的同意,在班内建立小小图书馆,课余时间供学生阅读,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能读上几十本不同的书,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做好读书统计及跟踪。学期初,教师与学生商定当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半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一次统计,检查读书笔记,公布学生阅读的书目做笔记的字数和完成读书计划的进度等。通过小组评议、班委会评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评价、建议和要求。据此评出每月课外阅读的先进分子,并将每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家长反馈。

3、对学以致用进行激励。心理学家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同样,阅读行为得到充分肯定,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应用才体现了读书的真谛,体现了会读书、把书读活了,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篇5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篇6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分别是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在“诗歌与散文”这一系列中,有五项具体的课程目标。下面笔者就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进行比较分析。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难忘2014年的3月,我们和群文相遇,相知,并开始了结伴同行。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的课题研究,我们本着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开展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深入在每次的研讨、交流会议中,提炼于每篇教案、反思、札记、论文中。一路走来,有迷惑,有惊喜,有反思,有收获,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我们和群文阅读共同成长。

一、为什么要进行群文阅读课题研究

顾炎武先生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含义阐述了阅读的好处,正如遍历了美好河山一样,读书的作用就是从他人阅历中吸取精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书本的课文阅读,已远远达不到课标要求的读书量。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选文都是经过了精心挑选,严格把关为学生准备的阅读盛宴,那么,怎样利用手中的阅读资源,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大门呢?我们经过认真的讨论,深入的研究,决定整合本册书中的课文,根据每篇文章的主题、写作特点以及相关的作者等等方面,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确定议题,进行组文,以群文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我们的研究课题《小学四年级单元整合读教学策略研究》就此诞生。

二、做好课题研究,知识积累是前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课题就是做学问。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给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提供学习机会,促进交流与提升

2014年10月,商丘市“群文阅读”优质课评比活动在兴华小学举行,我们课题组三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5年6月,我校参与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的教师与睢阳区各单位的骨干教师齐聚在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课后,睢阳区教研室的孙主任做了精彩的点评,极大地增强了教师们参与群文阅读教学的信心。

2.依靠网络平台,进入网络研习空间

与此同时,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组建了课题群,在网络的大平台上我们分享群文阅读的讲座视频,关注群文的最新动态,学习专家们的精彩的课例,探讨自己课堂上的困惑,为我们做好群文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三、开展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确定议题是关键

有了前期的学习、讨论,我们很快对接下来的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定位:我们认为“群文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比阅读,拓展阅读,也就是由课内书本延伸到课外书本的一种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可以是同一作者的文章,同一主题的文章,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写作手法的一组文章,总之,阅读的内容由议题来决定,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议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的选取需要的文章。群文阅读方法是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归纳进行主题思想、表达方式等的综合分析,最显著特点是求同或者求异。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首先开始确定议题,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内容选择。

(一)议题可以多角度、多面性、宜小不宜大:

(1)把体裁做议题

(2)把观点作议题

(3)把作家做议题

(4)把表达形式做议题

(5)把人文主题作议题

(6)把语文知识要素做议题

体裁相同

语文教学要有文体意识,群文阅读亦是如此。相同文体的文章必定有共性特c,教材中出现的童话单元,神话故事单元等,都可以为我们的选文定题提供方向。比如:体会童话的反复结构方式,体会寓言中的对比,体会儿童诗神奇的想象力等。

同一作者

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可以以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组文。如:在学习了老舍的《草原》这篇文章后,选取老舍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学生会对老舍的语言风格、行文特色,乃至作家的爱好、情怀都有一定了解。

(二)选文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同中求异,选文要有不同点

2.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确定阅读量

四、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课堂实践经验分享

1.群文阅读课的课型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课堂上实践着群文阅读教学,尝试了不同的群文阅读课型,大致可以分为:阅读推荐课、经典诵读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阅读积累课、读写结合课。

2.课堂上要注重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比较,在各项教学环节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比较。

3.课堂实践中应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增长点

五、课题研究中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1.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2.群文阅读中教师的自我成长

(1)备课中的成长

(2)上课中的成长

(3)总结反思中提升

总之,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课题研究,能使学生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中厚积薄发,帮助学生在速读中提高阅读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升自我品味,在方法指导中奠定阅读基础,最终通过群文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也提升了阅读艺术。

【参考文献】

期刊类:

[1]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南宁:广西社会科学,2004(9):189-191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3]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石家庄:学周刊b版,2014(2):60-60

[4]王朔,李爽.群文阅读实践概述[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5(4)

[5]何黄海.群文阅读:从表象到实质――兼谈“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J].山西:小学语文, 2011:10-12

[6]谢丹.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性探究[J].湖北:读书文摘,2014(10)

报纸类:

[1]黄国才.“群文阅读”带来了改变的机遇[J].太原:小学语文教学,2014(10)

[2]李爽,王朔.略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十大关系[J].连云港:教学与管理,2016(2)

[3]张祖庆,李祖文.文字里住着灿烂童年――“玩童母题”群文阅读教学[J].太原:小学语文教学,2014(10)

[4]李祖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J].太原: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5(3):15-18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篇8

关键词:泛读;英语专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9-02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泛读课属于技能训练课,“泛”和“读”是其主要特征。英语专业泛读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技巧,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巩固语法,扩大词汇量,掌握用法,培养语感,从而有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但英语泛读课由于课时有限,实际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为此,本文依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分析了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课内外英语阅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有效改善泛读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

1.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各类材料和文章(包括新闻电讯及特写、短文、电报、史地、传记、游记、科普文章等)以及某些英美文学原著及报刊、杂志以及少年百科全书中的各类文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能读懂与《时代》周刊或《纽约时报》中的文章难度相当的评论文章,中等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技巧、谋篇布局、文体修辞等。”[1]要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语言材料,这是泛读课要广泛选材的主要原因。

2.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英语泛读课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泛’和‘读’是其基本特征。就‘泛’而言,教材选用语言材料的内容呈百科知识性,同时语言材料的体裁呈多样性。就‘读’而言,泛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逐步扩大英语词汇。泛读课应帮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2]鉴于此,泛读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泛读课强调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量,可以让学生接触富含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

泛读课虽然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但其现状并不乐观。泛读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方法、学生课外阅读及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四个方面。首先,虽然教材内容选材很泛,但因篇幅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要求。其次,课内教课时偏少,每周仅2学时;教学方法滞后,课内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再次,很多学生课外因为太忙没有时间阅读,导致课外阅读的时间远远不够,学生的阅读量得不得保证。最后,面对大班教学,任课教师没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这不符合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泛读课的教学目标也没落到实处。

三、建议

依据英语泛读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并结合对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英语泛读课。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特别是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大纲》提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1]所以,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课外要广泛选材,加大阅读量,进行自主阅读。Holec(1981:47)认为,自主学习即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并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3]英语自主阅读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英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监控阅读过程,评价阅读结果的主动建构过程。英语自主阅读取材广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分析、取舍信息的能力及想象、创新能力,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2.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全年阅读量应为3,000~4,000印刷页,因此泛读课强调大量阅读。课外阅读是泛读课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为确保阅读量,阅读课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包括英文名著、英语杂志报刊及英文电影等。英文名著可读性强,能够真正吸引学生兴趣。英文杂志报刊内容题材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贴近日常生活;体裁多样,有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这也符合专四、专八考试中的文章题材和体裁涉及面越来越广的特点。另外,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指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及阅读数量。

3.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大纲》指出“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1]要提高泛读课的质量,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检查力度。对课外阅读检查比较传统的方法是让学生阅读后写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然后交上来。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课外并未阅读而是网络上抄写读书报告。所以单纯靠这种方式不能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全面的督促作用,以保证学生课外广泛大量的阅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检查方法,如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小组讨论等。

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对英语泛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三个方面引导督促学生课外阅读。这样英语泛读课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及语言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2]王守仁.新编英语泛读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