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8篇

时间:2023-10-09 09:28:19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篇1

以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开展对外经贸工作,推动市场化,加大功能街区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

1、保持适当引资规模。以*区功能定位的确定为契机,继续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千万美元。

2、搭建项目促进平台。组织资源和项目收集,利用金融论坛、洽谈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吸收大型跨国公司设立电话客户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IT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后勤保障中心、财务服务中心等。

3、完善行业支持政策。建立完善的政府各部门联席工作制度,组织落实国家和本市的各项外贸政策争取更多项目得到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研究落实*市和*区外经贸发展的资金支持办法,增加外贸发展资金规模,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及支持体系,引导外贸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主体、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和出口原产地的结构,规避、降低、分散各种风险,提高贸易效益。

(二)围绕知名商业区的塑造,重点做好特色品牌

以塑造国内知名商业中心区为目标,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形成高度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商业中心。

1、建设以大型百货店为主体商圈。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及餐饮业(恢复老字号餐饮)。增加休闲、娱乐及时尚消费设施。完善交通体系及市场环境。力促规划项目的进度。借助地理、旅游、交通、文化,集聚有实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形成商贸、商务互融互动的新商圈。

2、打造特色商业街。打造京味文化特色街。重点推进什刹海酒吧茶艺街;烟袋斜街。建设金融街金树街、三里河餐饮特色街;引导发展地安门老字号商业街、西四旅游商品街、西外南路服装街、新街口精品街。通过调整经营结构,扩大特色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街区品位内涵,完善特色街购物、旅游、观光、休闲的综合服务功能。

3、实施商业品牌策略。以“知名”作为发展目标,提升*区现代商业的综合服务水平。策划和组织“品牌*推介宣传年”的系列活动。打好西单名牌、什刹海名牌、主题名牌、餐饮名牌、老字号名牌和国际名牌战略,做好品牌文章。

4、筹划举办“*区第一届商务消费节”,体现*独特的商业氛围和地位,突出鲜明的主题特色,不同业态不同风格,内涵丰富,满足现代人追求特色,追求个性化的消费热点。

5、创新发展*餐饮,繁荣餐饮市场。发扬*餐饮经营特色,保护和发展老字号及清真名店。培育名厨、名菜、名店,增强发展后劲。举办“餐饮美食节”活动,引导餐饮企业增强个,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推进餐饮文化的交流,提升*餐饮的竞争力和扩张力。

6、集中引导组织小商品交易市场“调整、提升、规范”工作。以万通交易市场为示范,完成6家小商品市场的升级改造。

(三)围绕经营消费环境的优化,重点做好行业规范

以经营与消费环境的优化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加强宏观调控和协调,突出做好行业组织和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基础工作。

1、加强现代服务业经济数据分析,提高综合经济分析能力和水平;加强外商投资质量分析、评估工作,为引导外商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加强商业统计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商业发展统计体系。

2、完成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规划硬件和软件提升改造的任务;完成奥运员工培训。

3、建立内外贸市场秩序评价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流通安全监管,完善监测防范网络。

4、建立商业发展联系会议制度,营造良好的商业发展氛围。支持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保护等机构开展工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5、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行业协会,研究出台培育发展商业领域行业协会有关意见,完善区商业联合会服务、修理和商街、市场等分会组织体系,强化协会的职能,扩大行业协会覆盖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服务、沟通和监督作用,推进行业协会发展。

(四)围绕和谐宜居社区的构建,重点做好便民实事

以构建和谐宜居社区为目标,下力量开展满足居民多层次多领域基本需求的工作,精心打造便民商业服务体系,为建设宜居城市创造条件。

1、重点发展标准店,生鲜店、社区店和“百货社区购物中心”,主攻业态专营专卖连锁店。引导企业扩大连锁覆盖和社区便民服务项目的搭载。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篇2

今年来,惠农区在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基础上,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涉农市场为重点,以乡镇农村集贸市场为主要对象,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明集贸市场创建活动,营造了文明整洁、繁荣有序的农村市场环境。

一是加强宣传。围绕“把摊位规范起来”、“让地面干净起来”、“让市场进出口畅通起来”三个重点,通过在市场发放宣传单,举办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文明市场创建宣传,让创建活动深入人心,营造了人人参与文明创建的氛围。同时强化集贸市场周边管理,开展了集贸市场周边菜摊、肉摊占道经营整治行动,杜绝占道经营,使得道路通畅起来。

二是严把市场准入关。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企业登记的有关规定,严格登记把关,对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缺少相关许可证及批件的,坚决不予受理和核发营业执照。同时,对已经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资格审查,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行为。

三是严把食品入市关。严格管理商品入市购进、仓储、销售三个环节,建立和完善进货台帐、销售台帐,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定期查验核对食品进货渠道、数量和保质期。及时查验质量检验检疫证明,对食品包装上的标识以及内在质量及时进行检查或抽查,确保食品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从源头上保证进货渠道的合法性,避免“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

四是集中整治规范小摊点。对商品划行归市,对摊位进行规范设置,按照市场规划指导小商户到指定地点按经营类别摆摊设点,减少露天集市和地面摆摊市场,逐步提升城市集贸市场规范化水平,与此同时,要求保持好各自摊点周围的卫生环境,以改善市场内交通拥堵、杂乱不堪的现象。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篇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盈利最大化,盈利的基础是消费者的购买,消费者购买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提供了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所以,商家总是费尽心机捕捉消费需求的变化,从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要农贸市场能够使消费者的综合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购物活动省钱、省时、省力,使其购买的满意程度增加,消费者就会积极购买,从而形成需求拉动力,使农贸市场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顾客的购买范围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贸市场经营企业的兴衰。新疆农业县农贸市场内联乌昌地区农产品物流,外联中亚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本地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要更多,对于今后无论是农产品内外物流,还是县域内自行进行农产品生产与深加工都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人口密度和分布的变化。农贸市场区位选择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人口密度和分布的变化上。农贸市场是城市的消费场所,从社会效益方面看,农贸市场必须为每个居民提供均衡的活动机会,从经济效益方面看,农贸市场必须满足整个城市消费市场的要求,争取较大而有效的服务范围。因此,居民活动的社会效益以及农贸市场本身的聚集经济效益要求农贸市场位于城市居民购买力分布重心地区。购买力分布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居民的职业差别,收入分布的不均衡等,但主要是由居民分布状况所决定的。人口分布越集中,密度越大的地域农贸市场区位也较多,规模也大。即使该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欠发达,但人口的高密度仍然可以为农贸市场的发展提供机会。而人口密度越低越分散的区域,则对农贸市场位置的影响越小。因此农贸市场主要集中在居民分布密度高、集中成片的地区。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已形成的农贸市场又会反过来吸引人口,人口分布与农贸市场的布局存在明显的相互吸引效应。交通条件。联系顾客与农贸市场设施的载体是城市道路交通。它是制约农贸市场经营企业聚集与选址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城市区域间的交通条件、区域内的交通条件等,农贸市场销售活动的经济原则要求有尽可能大地吸引范围,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方便地到新疆农业县农贸市场。因此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地点是农贸市场设施的选址重要考虑因素,在农贸市场经营企业追求最大货物销售范围的原则下,选址应使交通费用达到最小,因此农贸市场交通可达性的实质是:所有的购物出行者到达农贸市场的出行时间总和最小。新疆农业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生产优势,依托新疆瓜果多种特色农产品形成的专业批发农产品市场,是对农贸市场交易水平的提升,以此聚集较多物流到新疆农业县进行农产品交易,由此形成了陆空运输两种输运方式内联国内各地的市场,外接中亚、欧美、香港等地的国际市场,近年来依托新疆跨越式大发展的机遇,多条重要高速公路及国道都能够连接到新疆农业县,并将在“十二五”期末,形成连接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便利交通,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城市规划政策法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都根据城市现状和发展要求对农贸市场的分布、商业建筑的布局等作出一系列的规定。农贸市场发展应重视城市规划的设计,服从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不仅要考虑区域现状,还要了解未来的发展变化,尤其要了解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一般农贸市场的营运模式有两种:一种是BOT模式,由政府委托开发商开发或者改建,政府拥有产权,开发商拥有一定的年限使用权。这种方式下开发商将手中的使用权转卖出来。另一种是产权式,将农贸市场等配套作为土地拍卖中规划的条件,使农贸市场完全和其他的商业地产一样,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合一。按照新疆农业县城市发展需要,农贸市场的发展成为规划的重点之一,城市发展的便利与民生需要,需要更加科学的依据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相关建筑风格,建筑面积等的科学规划,并由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农贸市场的管理。内部因素分析农贸市场是一种传统的商业业态,存在很多制约其稳定发展的因素,有硬件的因素也有软件的因素。这些因素无论在大城市发展成熟的市场还是在新疆农业县这类中小城镇发展滞后的市场都具有很多共性,主要制约因素如下:市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善,致使市场变得“脏乱差”,场内摊档位十分陈旧,有的甚至是临时搭建的摊位;农贸市场的水电设施和排污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营的需要,它已经成为影响市场形象的关键因素。基于新疆农业县农贸市场基础设施陈旧、排污能力差、经营和购物环境差,使部分市场的人气和经营效益每况日下,因此改善基础设施成为多数新疆农业县农贸市场实行升级改造的主要方面。不合理的市场业种配置和布局属于制约市场发展的硬件因素,很多农贸市场自从建立以来,其业种配置和布局就很少根据市场消费环境变化而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导致多数市场长期以来的经济效益难以达到质的飞跃。市场收益率低:农贸市场有很大部分属于公益性质,为实现政府所要求的“民生工程”建设,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往往是投入大、收入小,致使市场日渐破败,甚至改造升级后其经济效益不升反降。市场收益率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农贸市场的盈利模式单一,目前新疆农业县农贸市场的经营收入是以租金收入为主,由于市场租金提升有限,市场经营规模难以扩大,使市场的租金收入长期以来难以提升。人才制约着农贸市场行业的发展:有人才才有经营管理和发展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农贸市场行业是一个“夕阳”行业,认为农贸市场是很低层次的行业、工作环境脏乱差、发展前景有限,导致农贸市场长期以来吸引不了专业的人才。没有人才,一方面使农贸市场的经营缺乏战略性规划,另一方面使农贸市场管理人员难以正确理解落实公司的发展措施,使执行力不够。

农贸市场发展改革思路

引入多种机制改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加快引进多种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资管理体系。加快建立“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运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和外地资本多渠道投资建设农贸市场,本着“政府扶持一点、商务部门向上争取一点、各相关部门帮助一点、市场主体筹集一点”的原则,分期分批彻底解决好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吸引人才,加强管理新疆农业县虽然长期发展特色农产品,但是农贸市场缺乏相应的营销管理人才,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对市场的认识和反应也比较滞后,今后要加强农贸市场特色农产品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吸引,建立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积极完善农业协会职能,依托农业协会吸收各类人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售后服务水平,特别是今后的农贸市场将形成统一结算、信息传递、配送等辅助功能,满足两个市场需要,一是外部市场对新疆农业县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另一个是新疆农业县对外部市场农产品的需求。

政府宏观管理机制

加强新疆农业县农贸市场的统一规划工作。今后,新疆农业县在城市总体开发建设中,首先规划出市场用地,合理布局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建设审批应规范化、程序化。在县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时,要充分发挥商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参与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审批。对不符合建设要求的农贸市场坚决不予审批,对符合建设要求的市场必须统一规划,明确管理责任,增强农贸市场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全面体现市场的整体功能。加强各行政管理部门配合,规范市场管理。成立新疆农业县市场建设和管理领导机构,由主管县长牵头,商务、国土、工商、规划、建设、交通、公路、交警、消防等单位组成,商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加强全县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重点解决划行归市、入场经营问题,彻底改变挤占马路、阻塞交通、妨碍消防通道的现状。各乡镇政府成立相应机构并明确相应的主管领导,明确职责,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促进农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目前新疆农业县特色农产品交易方式由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交易为主,向洽谈订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农贸市场功能由单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汇集、价格形成、产品创新等方向拓展。新疆农业县需要通过政策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开展物流配送等业务,提高新疆农业县农贸的市场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做好日常行政管理。农贸市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地位举足轻重。由于农贸市场建设工作投资大收益慢,仅凭农贸市场主管单位来投资,很难完成新疆农业县市场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城市建设的公益性事业中,适当安排经费,切实改善市民的购物环境。除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外,县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条件,切实提升新疆农业县农贸市场品位与档次,同时农贸市场管理部门要增强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农贸市场巡查上下功夫,加大农贸市场巡查力度,维护农贸市场秩序,保障农贸市场经营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办事意识和服务意识上下功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为农贸市场广大经营户办好事、办实事;在行业自律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贸市场服务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广大经营户共同参与农贸市场的监督;在安置就业、维护稳定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招商招租,促进农贸市场繁荣发展。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篇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20*〕134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府厅发〔2009〕19号)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流通业保民生、促发展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降低消费成本,促进消费升级,确保消费安全,经市政府同意,特提出我市搞活流通、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

总体目标:到20*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全市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家,年交易*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家;日用品农家店覆盖*0%的县(市、区)、95%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促进农村消费

(一)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建设日用品流通网络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强化农村商品配送功能。到20*年末,争取日用品农家店覆盖95%的乡镇、80%的行政村,配送率达到50%以上。把建设和改造农家店的重点放在未建设农家店的乡镇和行政村。县级内贸主管部门负责农家店建设与改造的质量监管,符合农家店标准要求的,由县级内贸主管部门向设区市内贸主管部门申报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市内贸主管部门上报省商务厅认定。对只挂牌不改造的农家店,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减少甚至停止资金支持。抓好承办企业的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与供销、邮政、电信等网络的结合,提高农家店的综合服务功能。

(二)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我市家电下乡工作从今年2月1日起至2013年1月31日结束。目前,已将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电脑、空调、热水器、摩托车等产品列入政策补贴范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监管,切实做好我市家电下乡推广工作。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流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民对家电下乡的政策、下乡家电产品识别、财政补贴申报程序等,做到家喻户晓。要积极指导家电下乡销售企业开展家电下乡工作,对参与家电下乡的各级商务和财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企业和经销网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严格工作规范要求。要强化监管,确保下乡家电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切实把家电下乡工作抓实抓好。各级财政部门要简化补贴领取手续,方便农民农民购买,并将万载县补贴程序简化试点经验向全市推广。

(三)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一是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努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物流、信息等设施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组织超市采购员赴农产品生产基地考察,加强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建设鲜活农产品直采基地到超市之间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二是抓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做好丰城市试点工作的同时,逐步将樟树、高安等县(市)列入试点范围,方便农民上网农产品销售信息和查寻农业政策信息,引导农民学会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富。继续组织参与商务部“新农村商网”举办的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扩大农产品销售。

(四)实施乡镇商贸“六个一”工程。从2009年起,各地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组织开展乡镇商贸“六个一”工程。一是要打造一个农村区域商业中心;二是要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一家具有规模的品牌连锁超市;三是要引进一个品牌家电专卖店;四是要新建或改造一个规范化的集贸市场;五是要抓好一个卫生餐馆;六是要培育一个星级农家乐。县级内贸主管部门要把农村乡镇商贸“六个一”工程列为今明两年的中心工作,制订规划,抓好落实,提升农村商贸服务水平。

(五)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支持和培育大中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建立流通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联合供应链。加强农资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促进市场竞争,保障市场供应,降低流通成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引导和鼓励农资流通企业为农民提供技术、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

二、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居民消费

(六)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一是引导和支持便利超市进社区。各县(市、区)要拿出城市社区便利超市的专项发展规划,选择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到社区发展网点,并在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实施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今年在宜春中心城区选择一批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由袁州区落实好菜市场改造项目,按照“整洁、明亮、卫生、安全、规范、有序”的要求,抓好标准化改造示范工程,让居民便利消费、放心消费。各县城的菜市场(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也要做好调研和项目的筛选工作,为以后实施县级城市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先进行项目改造的试点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家政服务网络建设。今年要整合现有资源,在宜春中心城区依托大型服务企业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电话采购、就业咨询等,并逐步在全市县城推开。四是积极推行早餐工程建设。各地要依托有实力的餐饮企业建设或改造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以连锁经营方式发展早餐网点,完善早餐供应体系,推进早餐经营规模化、规范化,为居民提供价廉物美、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的早餐服务。五是做好名特小吃一条街建设试点工作。在宜春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在传承和推广本地名特小吃的基础上,引进全国名特小吃进驻,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名特小吃一条街,推动商业特色街建设,扶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

(七)积极开展餐饮行业“四名”工程建设。以宜春市餐饮烹饪协会和宜春市名厨协会为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烹饪技术大赛,选拔评出50家餐饮名家、50道名菜、50个名点、*0名名厨,发给奖牌证书并在媒体上公布。在报纸和电视上开辟美食天地专栏、专题,重点介绍全市名家名菜、名点名厨,以此推动餐饮服务行业发展上水平。

(八)促进城市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正确引导社会形成科学消费、循环消费的模式。健全旧货流通网络,把旧货交易市场列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力争在20*年前,在宜春中心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建设1—2个规模较大、辐射能力强、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旧货交易市场,在城市社区建立若干旧货收购点和慈善捐助站,满足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体消费需要。在宜春中心城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支持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新建或改建一批统一规范的社区废旧物品收购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跨区域集散市场。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带动新产品消费和资源节约。

(九)积极促进汽车消费。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小排量汽车销售的税收政策和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的补贴政策,清理、规范汽车购置中的收费项目,完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推动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开展汽车的信用销售、新旧汽车置换业务,提高汽车售后服务质量,促进汽车消费稳定增长。在宜春中心城区新建汽车服务贸易园区。培育二手车市场和汽车租赁市场,鼓励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二手车经销。支持现有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建立二手车信息平台,整顿和规范二手车市场秩序,活跃二手车市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机动车报废更新的规定和补贴政策,加强报废汽车回收监督管理,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为,促进汽车更新换代。

三、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

(十)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提高市场预测预警水平,增强调控的预见性,把近5年发生过大幅波动及组织过紧急调运的生活必需品全部纳入监测范围。继续加强市场分析,加快监测成果转化,推进“商务天气预报”工作。进一步扩大市场运行监测范围,优化监测结构,将我市样本监测企业数量由现有的72家扩大到*0家,全国农村市场监测县增加到5个。将宜春中心城区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县、市大中型商贸餐饮企业、外商投资贸易企业、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万村千乡试点企业等,纳入样本监测企业范围。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加大对各级内贸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企业信息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培训率达*0%。坚持节日值班制度,落实市场运行情况报送工作,进一步提高市场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十一)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建立市、县二级猪肉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提高市场调控能力,促进生猪产销平稳发展。加快完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体系,建立地方粮油(含小包装粮油)应急储备制度,确保*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探索建立商业代储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保持适当库存水平。

四、推行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

(十二)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发挥商务信息平台的作用,及时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围绕汽车、住房、家电、婚庆、计算机、手机、休闲旅游等消费热点,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经营活动,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等消费。

(十三)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促销活动。利用节假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扩大市场销售。加强部门、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费促进活动。加强银商合作,提升电子结算水平,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在全市大中型零售、餐饮、住宿企业基本实现刷卡消费,引导中小型商贸企业应用POS消费系统,采取银行卡结算。加快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各县(市、区)商业主管部门要精心编制本地名优特产品目录,准备好宣传推介资料,积极组织参加国家部委和省市举办的商品(食品)博览会。

(十四)鼓励商贸企业大力推销本市产品。各地要组织和鼓励商贸企业大力推销本市产品,做好本市产品的进货、上架、陈列、宣传等工作,在显著位置展示宣传本市产品,设立本市产品专柜、专区。对推销本市产品做出突出贡献的商贸企业和个人应予以适当奖励。

五、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十五)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进一步深化流通企业改革,通过股权置换、资产收购等方式,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做强做大。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著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力争到20*年全市有3—5家零售企业和商品交易市场进入全省50强。大力扶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集团,推动连锁经营向流通领域更广范围、更多行业延伸。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连锁网点建设,提高连锁经营总体规模和水平。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重点培育和扶持较大型流通企业尤其是连锁企业发展。鼓励流通企业发展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让利于消费者。

(十六)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商贸企业便利消费、稳定市场的作用,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借助我市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为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服务;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质押、联合担保等方式,切实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贷款抵押问题。

(十七)实行商业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力争用2—3年时间,逐步缩小工商企业在用电、用水价格上的差别,积极推动国家鼓励类商业与工业企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商贸流通企业负担。

六、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安全消费

(十八)狠抓流通企业食品安全。完善流通领域市场信息体系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流通企业食品安全的监管。加强“放心肉”监管体系建设,严格监管定点屠宰企业,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维护猪肉市场正常秩序。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的监控,建立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体系。继续推进定点屠宰企业的改造,争取我市3—5家肉类生产企业列入全国标准化改造项目。

(十九)加强市场监管,改善交易环境。积极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诚信兴商”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建立零售商风险预警机制,加大对《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宣传和实施力度,适时披露有关信息,会同工商等部门开展市场秩序整治,加强对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大型促销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保障消费安全。

(二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地区封锁,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商品自由流通。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办法》,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零售企业经营行为。推广商品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取消对供应商的不合理收费,加强商贸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反商业欺诈预警监管平台,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篇5

一、鼓励扶持商贸企业规模经营

1、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上规模。商贸流通企业(指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宾馆、餐饮、商品市场等)当年实际上缴税金首次达到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3万元、5万元。

2、鼓励商贸项目改造提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或对现有商业网点设施进行扩建、改造的项目,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达300万元以上且竣工投入营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且竣工投入营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人民币。

3、鼓励创办商品交易市场。凡符合规划设计条件要求、新建商品交易市场在规定建设期限内、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经竣工验收或考核并投入营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二、鼓励发展新型业态

1、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物流企业引进信息管理系统、更新运输工具等技术改造中购置国产设备的投资,经省经贸委确认,按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后,予以抵免企业所得税;物流企业将其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企业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可按规定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占地较大的物流企业,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后,给予减征或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2、鼓励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企业除药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实行一店一证外,文化、新闻、烟草等管理部门的证照,均由连锁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各分支机构无需单独申报,证照颁发管理部门应当在其批复或批准文件中列明取得相应许可的各分支机构名称。各分支机构凭该批复或批准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配送率达90%以上)、统一价格”,且在我县纳税的连锁企业,利用自身商号,在尚未设立连锁门店的行政村,新开连锁门店(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经营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0.2万元;连锁企业设立的配送中心,作为连锁企业内设机构,免交有关税费,其配送车免交县内公路车辆通行费和运管费。

3、鼓励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电子商务。商贸流通企业当年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认定,按项目投资额5%给予补助,最高限额5万元。

三、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创品牌

1、鼓励争创星级文明示范市场和星级宾馆。对首次被认定为三星级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达到四星级的奖励5万元,达到五星级的奖励10万元。

2、鼓励申请老字号和商业名牌。获国家有关部委授予“中华老字号”、“中国商业名牌”等称号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

3、扶持商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商业行业协会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如建立行业信息中心、评估检测中心、开展培训活动等,根据投资额给予2-5万元的补助。

四、鼓励发展步行街。对于创办长度不低于150米步行街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3万元。

五、鼓励各乡镇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凡已实行生猪定点屠宰的乡镇,经县经贸局认定,定点屠宰率达到70%以上的(县城85%以上),给予定点屠宰企业奖励1万元。

六、加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1、设立县商贸流通业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指导、协调行业发展工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库、推介项目招商;定期商业网点建设项目指南;积极创造条件,筹建行业协会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

2、建立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联系制度。由县领导联系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3、着力改善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七、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来源。

从20*年开始,由县财政从每年预算中统筹,用于本政策范围内的项目扶持和奖励。

八、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申请及审批程序

凡符合本办法确定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使用范围的项目,由企业向县经贸局、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县经贸局、财政局考核验收并报县政府审批后,由县财政局、经贸局联合下达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补助或奖励计划,按程序直接拨付到企业账户。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篇6

这六个文件分别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上述文件指出,广东立足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天津立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福建立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上海继续在投资贸易便利等方面担当先行者。负面清单由2014年的139条缩减至122条。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战略定位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总体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天津港片区30平方公里(含东疆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天津机场片区43.1平方公里(含天津港保税区空港部分1平方公里和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1.96平方公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46.8平方公里(含天津港保税区海港部分和保税物流园区4平方公里)。自贸试验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法律法规。按区域布局划分,天津港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天津机场片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等生产业;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战略定位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发展目标为,经过三至五年改革试验,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粤港澳深度合作,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力争建成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法制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监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贸易园区。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含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3.71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按区域布局划分,广州南沙新区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以生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珠海横琴新区片区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商务金融服务、文化科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试验田;充分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前沿优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发展目标为,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功能培育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新体制。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推动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增强闽台经济关联度。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拓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力争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功能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8.04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平潭片区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43.78平方公里(含象屿保税区0.6平方公里、象屿保税物流园区0.7平方公里、厦门海沧保税港区9.51平方公里),福州片区31.26平方公里(含福州保税区0.6平方公里、福州出口加工区1.14平方公里、福州保税港区9.26平方公里)。按区域布局划分,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厦门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 应用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41-01

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Commence)是一种利用网络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的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其内在特征具有开放、全球、集成、低成本和高效等性质,在实现商业贸易正常化经营活动的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式,对整个全球现代化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优点如下:

(1)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活动信息化,通过把商务活动的实物流程虚拟在网络,使之成为信息流程,电子商务不再需要像传统物流一样的冗长的交易过程,减少了人工及成本,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主体可以在任何约定时间或地点进行交易活动,使得商务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方便快捷。

(2)电子商务所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它使企业面对更广阔的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3)电子商务使得中小企业可以与大型企业站在同一竞争平台上,它们将要面对相同的市场,相同的机遇以及相同的挑战。

(4)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商务的模式,使传统商务模式包裹下的企业看到了不一样经营理念,各种社会要素重新组合,使得不同级别的企业再次站在一起重新竞争,这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5)通过网络平台,商家可以直接进行交流、谈判、签约,信息反馈等相关活动,一环紧扣一环,使得整个贸易活动无停滞流转,并且根据用户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做到良性互动。

2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化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没有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下,自由的进行信息的交流及共享。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有机的结合,再融入相关的国际贸易及管理技术,使得外贸企业把传统的贸易活动搬到网络进行,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消耗大大降低,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专注于核心业务,大大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3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国际贸易企业来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随着电子商务在区域化贸易发展取得非常大的成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也将会在国际贸易中大放异彩。相比传统国际贸易运作模式的不同,在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国际贸易业务的实现形式呈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特点。

(2)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优化重组,相比较传统的流程模式,新的流程更加先进,更具有技术性,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阶段,买家通过网络在全世界范围搜寻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卖家通过网络,运用相关网络营销手段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并且在宣传过程中及时接受信息,搜寻适合的买家,建立起贸易伙伴关系;第二阶段,买卖双方通过一系列交流沟通技术进行具体谈判,谈判成功后通过网络签订并传递合同、凭证及相关文件;第三阶段,买方通过网络寻求售后服务而卖方则同样通过网络提供相应售后服务,假如发生贸易纠纷,双方还可利用网络进行必要的磋商。

(3)在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体现在商品及服务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能否把最新技术融入到企业经营模式当中。谁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及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经营模式当中,同时把最具竞争力的价格交给客户,那么这家厂商就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4)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进入国际市场往往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显得力不从心,望而却步。但是,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打开了新的希望。中小企业可以在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注册开展电子商务,或是通过自己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直接开展电子商务,当然这种方法难度相对较大,但收效较为显著。

4 涉外企业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对策

4.1 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受到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电子商务与企业自身业务的结合度水平相较于大企业,明显滞后。

(2)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行业需出台电子商务合同规范,加强对电子商务合同的监管,促进信用体系建设。

(3)我国物流发展水平相较于需求仍显不足,物流管理水平低,全国范围或更广范围的物流配送能力尚显不足。

(4)我国电子商务教育体系仍处于摸索过程中,导致电子商务本身发展滞后,使得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加大。

4.2 电子商务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电子商务的出现给贸易行业带来了双重的影响,商机与挑战并存,怎么样抓住商机应对挑战,是每一个贸易企业要面对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1)电子商务的推广主要是靠企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保证。但是企业想要把电子商务与自身业务完美结合,需要一定的技术、管理、决策、资金、人才等为前提,但是真正能达到这一要求的企业凤毛菱角。所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加强电子商务的教育和培训,高等院校外贸专业应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不断为企业输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充实企业的电子商务能力。

(2)国际电子商务的出现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知识产权保护、统一商业代码等。而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渐渐地壮大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并充分利用国外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避免相同错误再次发生,取长补短,使得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健康发展。

5 结语

电子商务为外贸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外贸企业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中国作为高速发展的贸易大国,在全球贸易信息化的背景下,要同时面对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怎么样抓住机会不断开拓新市场,避免错误积极应对来自国际的挑战,是我们共同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当我们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我国的电子商务才会继续高速发展,我国也将成为引领全球的电子商务外贸强国。

参考文献

[1] 窦雯璐.新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24):198-199,210.

[2] 李冰洁.浅谈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影响[J].国际经贸,2011(12):24-25.

[3] 刘思涓.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分析[J].新财经,2011(8).

商贸中心经营范围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市场的发展思路,依托我市制造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与全市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群众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实现全市商贸流通业的新跨越,把我市建设成现代化中等商贸城市。

二、工作目标

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6亿元,同比增长15%。

2、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2%。

3、实现批零贸易额95.5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住宿餐饮额16.1亿元,同比增长15%。

4、发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8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3家。

5、实现连锁经营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6%以上。市场交易额118.8亿元,同比增长15%。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城区核心商圈建设。完善我市商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布局,丰富业态,提升档次,着力营造“在赚钱,在消费”的商贸服务环境。

1、继续抓好市级商业中心建设。突出抓好一批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打造以财富商街为核心的24小时消费中心。在启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财富商街二、三期工程中五星级宾馆、商务公寓、中高档百货店、24小时影院、主题餐饮等一批大中型商业服务项目。二是加快实施向阳村整体改造。通过改造,理顺疏通该区块内的道路,完善商业及其他配套设施,并与秧歌城广场和开放式公园相衔接,形成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三是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针对我市老城区商业网点多、经营杂乱的现状,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总体思路,组合各类专业店、专卖店、特色店铺,打造以板块型和组团式为主体的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重点发展餐饮、休闲娱乐、民间工艺、地方文化等专业特色街区。会同规划部门,抓好云溪河特色街区的规划论证和建设。

2、抓好新城区商圈建设。加快新城区商圈建设,配套完善社区商业和服务业,以商气带人气,以商流聚人流。一是抓好新城区的社区商业建设。通过连锁、加盟、自办店等有效形式,抓好中房花园、新城市花园、翰林苑等小区的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集中配套建设小餐馆、小超市、小诊所、封闭式农贸市场、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各种便民网点,完善新城区的商业服务功能,全力打造8分钟便民商圈,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消费需求。二是重点抓好利群购物广场、银座商厦、领时五星级宾馆等服务业大项目的建设进度,督促其尽快投入运营。三是规划建设商务中心。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聚集区、商务公寓等融合在一起,高标准打造新城区商务中心,提高全市商贸服务水平和城市形象。

3、抓好西部商贸区的快速启动。一是规划先行。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推介、统一管理”的原则,结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进行高标准、高起点的整体规划,力争打造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西部商贸区。二是尽快落实西部商贸区发展的专项资金,完善各项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商贸区内雨水、污水、供气、供电类综合管网的设计工作,铺设供热管道,增设西部商贸区的公交路线,规划建设商贸区内的路网。三是积极整合市场有效资源,聚集商气、人气。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行政和经济手段并重等多种方式,划行归市,整合我市市场优势资源,形成西部商贸区发展的洼地效应。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快速启动西部商贸区。积极制定有关加快推进西部商贸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利用有效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内引外招相结合,快速有效启动西部商贸区。

(二)抓好商品市场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完善功能”的总体思路,以地产型农产品市场和产业型工业品市场为依托,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加快专业市场发展步伐。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继续抓好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培育发展。积极发展胶东于家村大椒城、胶西土豆批发市场等面向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推进南关蔬菜批发市场、沙梁土豆批发市场等辐射山东半岛的专业市场建设;鼓励引导各镇围绕产品、产业优势,培育发展以优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二是重点抓好市场的退路进室、农改超和露天市场的升级改造。本着抓点带面、逐步规范的原则,对现有封闭式农贸市场进行改造;积极探索农贸市场超市化经营,全面提升各类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同时针对农村市场规模小、档次偏低、功能又不够完善的现状,组织开展农村市场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的市场层次,推进市场向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商业层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引进国内外知名新型业态3-5种。创建时尚、品牌商业发展的载体,重点引进星级酒店项目、高档百货店及商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商业物流业。抓好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9万平米的春明神鹿物流配送中心和福兴祥物流三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商业物流体系。三是进一步扩大连锁经营的行业范围。除继续搞好日用百货、副食品超市、医药、家电等连锁外,要在装饰材料、汽车维修、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等行业探索推进连锁经营,不断提高连锁经营在商贸流通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以社区为中心、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超市和便利店,打造方便、快捷的8分钟居民消费社区。四是不断发展新型服务业,培植第三产业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导流通企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改造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指导连锁企业、物流企业在商品购销、物流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加大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年内建设好商务网,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会展业发展。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会展企业,发展专业化、规范化、贸易型展会。年内拟组织举办会展活动2期。

(四)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一是继续狠抓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定点屠宰、严格检验、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的工作思路,加大对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放心肉”配送工程,保障进青“奥运”食品安全;加大市场稽查力度,彻底解决我市生猪私屠滥宰问题,确保城区进点屠宰率100%,镇进点屠宰率95%。二是抓好畜禽定点屠宰工作。全面落实《青岛市畜禽屠宰管理条例》(自2007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制定全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确保除生猪以外,牛羊鸡鸭等也必须进入畜禽屠宰厂集中屠宰,规范我市畜禽屠宰秩序。三是抓好菜篮子食品检测工作。完善“菜篮子”市场信息收集、统计分析、预测体系,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应急调控能力;扩大无公害蔬菜监测范围,加大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和瘦肉精、注水肉检测,确保我市放心“菜篮子”供应。四是成立市“菜篮子”商品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推动全市“菜篮子”工作上新的台阶。

(五)抓好金融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规模扩张。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局大力引进股份制银行、特色保险公司、信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优化我市金融业业态结构,丰富金融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每年确保1家商业银行来我市落户。围绕“企业发展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绿色箱体信用贷款、订单农业贷款、中小企业“速贷通”等金融新产品试点,活跃中小企业和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加快完善担保体系,积极发展壮大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引导成立各类担保公司,建立规范的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认真抓好金融信息化建设,定期召开银企洽谈及项目推介会,搭建银企交流平台,促进银企合作。积极组织和谐金融创建活动,每年定期评选金融信用企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健全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充分调动他们建设的积极性,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六)抓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大力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引导利群、春明、维客、利客来等知名企业继续投资建设镇级中心农家店,年内建设镇级直营店15家;按照规范要求,继续加快新建或改造村级农家店的步伐,年内完成村级农家店410家,其中日用消费品农家店360家,农资农家店50家,形成覆盖城区、镇、村的三级流通服务体系。会同教体局做好农家店进校园的试点工作。切实抓好商务部“家电下乡”补贴工程的试点工作,引导农民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农村消费质量和水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