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物联网技术培训8篇

时间:2023-10-10 10:35:58

物联网技术培训

物联网技术培训篇1

(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摘要】物联网作为一个涵盖领域广、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本文从物联网层次架构介绍入手,探讨了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

关键词 高职;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世界发达国家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并将其作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和政策。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物联网技术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家战略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强的物联网人才需求,各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里的高职学院纷纷设置物联网技术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与本科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不同,因此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

1 物联网层次架构

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物联网层次架构密切相关,在物联网的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通常可以分为四层架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创新应用层。

(1)感知识别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物联网中任何一个物体都要通过感知设备获取相关信息以及传递感应到的信息给所有需要。

(2)网络构建层通过现有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实现传感数据的转换、传输与计算。

(3)管理服务层负责整理网络层提供的信息,提供给应用层。

(4)创新应用层利用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PDA和PC等终端运行特定的应用程序,实现具体物联网应用。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业务或服务所需要的应用处理系统。这些系统利用传感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执行不同的业务,并把处理的信息再反馈给传感器进行更新,使得整个物联网的每个环节都更加连续和智能。

2 人才培养目标

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感知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进行感知技术应用、信息可靠传输和行业应用的能力,能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硬件软件产品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施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3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3.1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校企深度合作,面向市场需求,按照学生职业岗位的能力,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第二,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选择完整的、对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有较大开放性和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对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研究提炼出适应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进一步了解当前物联网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基于“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建设“教、学、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3.2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模块

全部课程基本上由四大模块组成:即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选修课。其中公共课按照教育部控制专业的一般要求设置,职业基础课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它是为下一步继续学习职业技术课打好基础,选修课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将上述模块具体化为:

第一模块公共课:政治课、法律基础、体育、外语、军事理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第二模块职业基础课:电路基础、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工程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射频集成电路、电路板布线技术。

第三模块职业技术课:数据库管理系统、组网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识别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无线传感网络与RFID技术、嵌入式应用与开发。

第四模块技能实训课:模拟电路设计实训、数字电路综合实训、物联网组建与管理综合实训、传感网络传感器基础实训、电路板设计综合实训、嵌入式系统应用综合实训、物联网系统集成项目实训。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以应用为驱动的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共性知识和物联网领域的区域特色在课程设置中,把行业应用特色纳入个性化课程或专业课中,形成理论型和实践型两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课程体系。

4 高职物联网专业教材建设

现今出版发行的物联网教材大多是针对本科学生设置的教材,尽管这几年面向高职的教材也出了不少,但大多是本科教材的浓缩或删节版,其理论知识占据比例比较高,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的“职业”性决定其教材建设应该突出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的特点。

教材建设可以从下面入手:(1)尽量选用部级、省级规划教材以及精品教材,因为这些教材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性;(2)召集有实力的教师,在已有课程教案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联合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符合本校的特色教材;(3)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研发当前物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合乎市场需求的校企合作教材。

5 高职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

5.1 建设思路

目前若想建立专门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那就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利用现存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师自主研发,但是需要学校投入专项经费来支持,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力;(2)采取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训室,聘请专业技术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讲解,还应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中,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和硬件设备;(3)有选择性地购买由企业开发的物联网实验箱,选择使用率高、起点高,并且还能体现物联网应用前景的项目来建立实训的环境。

5.2 实验室类别

5.2.1 校内实验室

(1)专业基础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数字电路实训室、单片机C51实训室和ARM嵌入式技术实训室。

(2)自动控制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RFID实训室、传感技术实训室、智能手机实训室。

(3)网络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计算机实训室、无线网络技术实训室。

(4)信息系统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物联网综合实验室、物联网信息系统实训、物联网仿真演示实验室。

5.2.2 校内实训项目

主要包括图书馆书籍管理实训项目、校园环境监测实验项目、校内一卡通实训项目、智能门禁系统实训项目、校园物联网系统项目。

5.2.3 校外实训基地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必然建设相关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如物联网手机的泛在移动、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电网、物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智能基础设施,可将这些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6 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放在物联网专业课程改革的首位。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把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有机结合,做到了“做、学、教”融为一体,突出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在学生在学和做中自然构建,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在“做、学、教、娱”之中,树立起学生学好课程的自信心。教学过程做到“开放性”的特点,不拘泥于教室或实训室环境下的教学。可以采用互联网信息查询、视频观看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来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教学,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演示每一步的因果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项目或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协作,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解决疑问等方法共同完成任务,并正确评价完成过程和最终效果。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各种职业核心能力。

7 高职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培养

让骨干教师通过参与或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现场实践及培训等途径,使其具有较宽专业知识面,在物联网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选拔理论基础好、能力较强、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双师”骨干教师培养。通过进修学习、下企业实践、到名校培训等途径,提高职教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

物联网专业建设一定要与物联网产业链进行对接,在行业、企业等部门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通过引进人才方式充实专任师资队伍,从而加快建设兼有企业工作经验又有教学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8 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

构建客观、公正、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水平、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培养学习素质诸方面提供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依据。

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教学运行管理,完善教学过程文件。执行学院三级督导、三级听课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及第三方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学院督导、系部督导和教研室督导的三级督导机构。严格执行教学工作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毕业生工作反馈制度。

参考文献

[1]胡颖.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24-25,61.

[2]孙玉娣.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7):46-48,52.

[3]刘桂江,苏本跃,张友志,彭张节.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08-111.

物联网技术培训篇2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产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政府和企业都采取行动参与物联网的构建,并对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介绍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需求,对物联网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在职业院校中应建立校企结合的物联网产业实训基地,同时给出了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与措施,以培养能够满足不同物联网层次企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实践与研究;建设方案

国内外普遍公认物联网是MIT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物联网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自此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然而,由于各院校在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方面有所差异,技术标准的选择也不尽相同,物联网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统一的方案。本文基于职业院校自身的特色和需求,对基于物联网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

1物联网的概述

1.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指物物相互联系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依然是互联网,且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之间的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比如: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1]。

1.2物联网的人才需求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在全国各界倍受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全国700余所高校申报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并且已有100多所高校获批通过,江苏省现有15所高校、23所高职院开办了物联网专业或专业方向。

1.3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2015年物联网市场呈现出一些变化,微软、IBM、AWS和谷歌等大型云厂商纷纷加入,并推出企业级物联网开发应用平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均借助自家庞大的云端资源,让企业接入物联网变得更容易。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推进,物联网产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物联网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2010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63.3%;产业规模上,至2015年全省物联网产业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2]。

2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自2010年最新的教育部通知已将物联网、传感网作为战略性相关专业的重点,鼓励各院校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

2.1前期调研

物联网作为一门新兴发展的专业,由于缺乏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经验,因此,物联网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办学特点及层次,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再进行恰当的定位。为了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不可见的问题,本校电气工程系在开设物联网专业之初就对物联网行业、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同时与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合作。

2.2建设目标

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发展方向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社会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创建物联网专业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与相关的应用技能。主要学习内容有:(1)物联网技术概论,让学生对物联网的概念有基本的了解。(2)学习基础学科,主要有:传感器功能和应用、无线传感基础、RFID技术及应用和物联网工程应用等。(3)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项目化实践应用。

2.3建设要求

学校应与物联网企业合作规划,建设供学生使用的实训平台,开设物联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训室、大型物联网演示系统以及开源的物联网开发系统。同时,还应有一系列的供教师培训、教学科研培训与实践场地,真正体现实训基地的价值。

3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对于物联网这种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单靠传授一点基本概念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从实训和应用着手,培养学生实际产品研发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普遍欢迎,才能促进物联网技术健康发展。针对各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面对的实际问题,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

3.1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主要围绕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一定的知识面和专业延伸,采用基础课程加专业课程再加专业综合课程来构建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3.2编写规范的开放式教材

当前物联网专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严谨、规范的教材。各个院校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学术合作,选用的教材不规范,有关物联网的概念、见解都不统一。因此,学校应与企业及社会紧密合作,尽快启动教材规划和建设工作。

3.3建立相应的师资实践与培训基地

任何院校想要将一个新的专业开设好,关键是质量,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而提高办学质量最关键的主人翁是教师。物联网作为新兴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知识点,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中心、从行业企业中引入既有理论知识又兼具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安排专业老师去物联网企业进行锻炼、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术培训班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3]。

3.4规划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一开始就把握当前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科技技术,采购或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实训设备,做到在应用的基础上预留发展和开源研发的合理空间。建设物联网专业系列实训室可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可以建立一个物联网综合实训演示中心,通过这个实训中心让师生体验物联网的应用技术,同时其中的实训室可以用来培训专业师资,并可作为验证物联网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之一。第2部分:针对基础课程,建设物联网基础实验室,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习关于物联网的基础知识。例如: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无线传感网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物联网组建技术等课程,通过这些物联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第3部分:建设物联网专业实训室,例如: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智能物流实训室、物联网智能安防实训室和物联网智能交通实训室[4]。第4部分:专业综合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了基本技能以后,系统性地完成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工程,在这过程中通过学习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构建、管理和维护,让学生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第5部分:建设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在走访市场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构架,利用开源系统让学生自主进行创意与研发,开发出自主创新的互联网产品。这5个部分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学习到项目研发层层递进,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价值,将实践基地的氛围由传统的教师传授转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场所。

3.5成立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联盟

由于单个院校发展的局限性,成立院校物联网专业教学联盟,让学校教师和高校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合作编写职业院校物联网教学大纲、教材,合作开发实训设备、实训指导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物联网应用技术项目的健康发展。同时,在物联网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应用技术研发、实业发展支持等方面,借助全社会物联网的专家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联盟成员试用后,再进行全国推广,这样可以直接服务地方及全国物联网的产业发展[5]。

4结语

本文针对物联网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就如何面对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产业,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与措施,希望通过探索能够使实训基地真正体现价值,实现校企合作共建,互惠共赢,资源共享,使本校的物联网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裴浩.基于专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3(12):84-85.

[2]徐献灵,杨忠红.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探索[J].科教导刊,2011(24):1-2.

[3]邓兆红,桑庆兵.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8-51.

[4]张爱香.高职院校物联网产业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5(6):33-34.

物联网技术培训篇3

关键词:物联网;一体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39-02

Abstract: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he study i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of internet of things, which is suppos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hence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物联网是目前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网络、分布式计算、移动计算等技术的基础上,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联接起来,通过无线网络采集实时动态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应用范围覆盖面广,人才需求旺盛。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核心,强化系统设计和软硬件编程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核心竞争力。

1 物联网专业课程特点

物联网专业包括了物联网传感技术、物联网接入技术、物联网网络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等[1]。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技术、高级嵌入式技术(A8+linux应用开发)、ZIGBEE技术应用及无线网络、物联网信息安全、Linux系统开发、云计算、嵌入式Linux系统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等[1]。

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嵌入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软硬件课程。这些课程涉及面广、实操性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决定通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应用型本科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2 物联网专业课教学现状分析

物联网是新兴产业,物联网专业的创建时间短,涉及多个学科,物联网专业教学也处于摸索阶段,对本院物联网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充分理解这一培养目标,没有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由于惯性思维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而不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也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善于应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只注重对知识被动机械地记忆存储,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差,走出校门也只是“半成品”。

2) 教学过程单向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授课时只注重理论的讲解,比如程序设计类课程,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体系来开展教学,重点讲解语法、概念、规则,这些内容多抽象,难以理解,多数学生不能及时消化,而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能按部就班的继续讲解新的知识,学生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却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自然失去了兴趣。

3) 理论与实践错位

目前很多院校理论课和实践课是分开的,在授课过程中基本都是先讲理论,后安排实践,且由于实验设备不足,实践课时远低于理论课时,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间隔时间也比较长,学生上实践课的时候,很多知识都已经模糊甚至遗忘了,教学效果当然差。

4) 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理论课堂上教师主要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很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理论课没有动手操作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嵌入式类课程中,多数要用到单片机、开发板之类的硬件设备,很多教师讲解的时候都是纯讲理论,而不会现场实物演示,学生听得一知半解,更别提动手操作了。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思

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他指出“教、学、做”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体的,“做”是核心,教学都要围绕“做”来开展[2]。简单地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实质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为重点,整合教学资源,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要很好的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需要以下几个条件:配套的教学场所、高技能的教师队伍和比较详实的教学实施计划[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保证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获得职业所需必要技能[2]。

① 建立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大学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它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培养生产服务于一线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物联网的知识体系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设计、开发、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能力,包括物联网节点能力、网关能力、传输网络能力和数据中心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集中体现在培养这些核心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电路基础、数据库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概论、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网络技术(无线通讯)、物联网上位机开发、RFID技术应用、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智能设备应用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物联网产品管理与维护,实践实训课程包括:物联网认知实习、感知层组建综合实训、物联网上位机开发实训、智能设备应用开发实训、无线传感网组建实训、物联网项目综合布线、物联网技术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需要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作为支撑,因此,依据专业核心课程来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了物联网应用层、通信层和感知层三个层次,关键技术涵盖传感技术、接入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技术和安全技术的主干课程,结合实践实训课程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的核心技能,比如专业核心课程中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网络技术(无线通讯)、RFID技术应用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实训课程感知层组建综合实训,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中数据采集层(感知层)设备的使用和调试;通过物联网网络技术(无线通讯)与物联网项目综合布线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中数据传输层设备的使用和调试。实践实训课程模块是根据物联网技术发展方向和特点,以“岗位驱动”的模式建立相关的核心课程、实训项目,以项目实训入手,让学生们快速地进入角色,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可以直接进入实践岗位。

② 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分界线逐渐淡化,课堂教学既包含理论,又融合了实践操作,对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培养或引进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教师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物联网专业建立时间晚,对口的专业教师少,尤其需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应用型高校应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增加教师培训渠道,如:(1)校内培训,对缺乏物联网专业知识的对口教师进行集中培训;(2)国培省培,委派教师参加全国全省各地物联网专业教师集体培训,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交流物联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校企合作培训,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了解企业的实时需求、运作模式和新兴技术,参与企业研发,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提高专任教师专业素质,使他们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功底,又有过硬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③ 安排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活动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强调理论教育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实操的能力,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都需要有所转变,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有的放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不能脱离实践,理论知识的安排必须围绕实践技能展开,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重点,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其次教学形式应该从理论课偏多转变为理论实践结合,打破理论课、实验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边讲边演示,学生也可以边听边操作,用实际操作强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4]。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改变了过去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状态,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连贯、自然地衔接起来,教学、演示和训练同步进行,教学方式灵活,课堂生动,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领会消化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④ 设计多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的做还体现在安排与课程配套的实训环节。分析物联网专业的课程特点,优化整合其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确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实践、综合实训实践和创新设计实践,每个实践层次都有各自的实践环节,如: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大学生创新项目、物联网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等操作。

⑤ 创建灵活适宜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检测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强调对教学实施的全过程的考核。对每个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跟踪,突出技能训练的过程控制。同时,不拘泥于传统笔试的考试形式,增加考试内容和方法的灵活性,考核以实际动手操作方式为主,更客观、更全面地衡量每个同学的综合技能及学习效果。

4 总结

通过对物联网专业教学特点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准则,研究适合于物联网专业的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从而实现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廖丽嵘.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5(9):67-71.

[2] 朱大虎,王晓平.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理论观察,2011(3):11-132.

物联网技术培训篇4

关键词:物联网;需求;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32-02

一、前言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2012年2月,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然而,处于政策高地中的物联网,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巨大压力,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应被提上议事日程。五年制高职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理应加快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承担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二、物联网概述

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物联网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在“十二五”规划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明确提出“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2009年1月,美国总统对IBM首席执行官首次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使“物联网”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线。此后,不到一年时间,美、欧盟等都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2009年8月,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提出把无锡建设成“感知中国”中心。自此以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关注。同时,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

2. 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含信息流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多个环节,主要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大部分,涉及计算机软硬件、通信、计算机控制、传感、电子等多方面技术。从物联网产业结构上主要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两大范畴。物联网制造业以感知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又可细分为传感器产业、RFID产业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物联网服务业主要包括物联网网络服务业、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服务业以及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四大类。

三、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

物联网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无论是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设备制造、系统集成领域,还是在行业应用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据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攀升至7500亿元。各地政府也纷纷上马物联网相关项目,而这些项目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数年内我国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将呈几何级数增加。

从全国来看,“十二五”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等。这些领域的人才,都是目前或未来3~5年市场人才缺口比较大的领域。

四、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

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国物联网的人才培养却还处于初始阶段,还远远不能满足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求。物联网人才的培养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 物联网人才培养现状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201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专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除了本科院校设置物联网专业外,目前,近百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五年制高职尚未有物联网专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多学校把物联网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个专业方向办学。客观地讲,由于物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还正在完善,物联网企业实力还不够强大,物联网专业建设思路还不够清晰、人才培养定位还不够准确和学生及家长对物联网认知的还有偏差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目前物联网专业的学生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这直接影响了物联网人才的培养进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联网产业的普及和各行业的应用。

2. 五年制高职物联网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物联网产业体系涉及面广,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需要大量专门人才。而物联网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以及软件工程、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因此,在一个专业内要学习整个物联网相关知识是不现实的。在《中国RFID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0)》中指出,物联网95%技术问题已解决。目前,最为紧缺的物联网人才不是高精尖人才,而是应用和服务人才。本科院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更偏重于技术的研发以及项目的承接,而高职院校则以物联网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为重点,因此,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和就业面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更具优势。五年制高职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与当前物联网的专业人才吻合度高。五年制高职的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就必须分析物联网产业的岗位和与之匹配的职业能力。根据物联网体系结构和五年制高职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与企业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要科学地建立物联网职业岗位与能力要求对应表。

五、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人才培养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二个高职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省级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是无锡、南通和上海软件园核心企业的输送基地,主要培养紧贴市场需求的IT类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借助系部已有优势专业的教学资源,一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结构合理、专兼融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已经初步具备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条件,形成了学校专业建设的亮点与特色。从2010年开始,物联网应用技术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

1. 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

一流的实训基地是高职校人才培养的基础。目前,物联网专业方向已经建有物联网文化体验中心、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训室、“西元”综合布线实训室、“思科”组网工程实训室、软件ITO实训室、嵌入式技术实训室、华远科技装机工场、数字艺术创意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一流的实训条件,保障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教学项目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学校加强基地软环境建设,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南,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更加接近企业工作环境,能更好地开展以单元项目、真实项目为情境单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 强大的师资队伍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方向任课教师结构合理,人员素质高,观念新,专业能力强。

3. 稳定的校企合作

近年来,信息技术系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产学对接、校企共赢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先后与十余家信息类企业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多家为上市企业和规模较大的行业内知名企业。

4. 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制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准确,面向职业岗位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提高。课程设置匹配岗位能力需求,坚持“学做”结合,突出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当然,五年制高职刚刚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说明五年制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还刚刚起步,发展壮大继而形成规模还要有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六、结束语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2012年2月,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然而,处于政策高地中的物联网,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巨大压力,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应被提上议事日程。五年制高职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理应加快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承担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自从1999年提出“物联网概念”以来,物联网得到了极大发展,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为了迎接信息技术领域第三次浪潮的到来,五年制高职校要迅速行动起来,抓住物联网的发展机遇,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创新层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学业与职业相融合、岗位与课程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根据物联网相关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制定适合于行业需要、学生认知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抢占物联网人才培养先机,为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输送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白皮书[Z].2011.

[2]谭立容,周波,刘豫东.物联网主体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06).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Z].2010.

[4]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1.

物联网技术培训篇5

关键词:高职;物联网;职业核心能力;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9-0087-03

0 引 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市场需求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物联网专业既要培养学生岗位的胜任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物联网迅速进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核心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层次结构、培养措施和方法。

1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与内容

1.1 职业能力体系的结构及特征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人的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能力,它只适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岗位,适应面很窄,职业特定能力的总量是很大的;行业通用能力是以社会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它的适应面比较宽,总量比特定能力小;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普适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

1.2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与内容

依据《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对人的能力三个层次的划分,所构建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结构如图1所示[1]。

图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的结构

图1中的专业岗位能力就是从事物联网技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素养,对专业任务的理解、分解和分析能力,对物联网技术的把握能力和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学习物联网新技术的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职业核心能力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中,适用于物联网相关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伴随物联网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应用创新6个方面,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图

2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2.1 围绕职业核心能力构建培养方案

围绕6个职业核心能力设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优化设计课程体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体现在德、智、体三个方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及身心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知识素质就包括基础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综合能力素质包括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就是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2.2 转变教学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2.2.1 以“能力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分析物联网职业标准,围绕感知识别、物联网构建、物联网管理服务、物联网应用开发四个技术领域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开发出具有两个基础课程平台、四个专业能力方向的课程体系结构[2]。图3所示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系统结构。

该体系中,物联网感知识别方向主要涉及感知终端的技术和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设备知识、数字和模拟电子知识、嵌入式开发知识等内容;物联网构建方向主要解决网络构建、数据传输问题,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知识,具有网络系统的构建、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物联网管理和服务方向其实是一个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因此要求学生具备物联网知识、IT技术,又具备信息管理能力;物联网应用开发方向是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实施前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设计,要求学生具备物联网相关知识,同时具备系统应用开发和集成应用设计能力。

图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系统结构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控制以及软件技术、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因此在一个专业内要学习整个物联网相关知识是不现实的,所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各学校要根据岗位目标定位,选择2~3个专业方向构建其课程体系,培养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

2.2.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对于高职物联网专业,在各种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项目或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协作,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解决疑问等方法共同完成任务,并正确评价完成过程和最终效果[3]。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各种职业核心能力。

2.2.3 实行课程模块化相结合的学分制

学生必须修满人才培养计划内的所有学分才能合格毕业。学分的获取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除了可通过学院统一安排的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拓展课的学习来取得学分外,还可通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技能培训等环节来获取。这部分学分的获取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3 加强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就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作为高职物联网的专业教师,既要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专业技能,熟悉并掌握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保证国家职业标准在教学中得以实施,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其有效途径是校企互通,共建项目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的项目共研、岗位交流互换、聘进行家能手的途径,才能切实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真正实现双师教学。

2.4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训基地建设”。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必须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养成,为此要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入,完善实训设备和条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其有效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具体模式包括消化和吸收引进企业的职业培训课程,结合高职物联网专业特点,合作开发出理实一体化教材;校企合作共建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模拟真实职场环境,并将生产性项目引入实训教学体系。

2.5 开设专门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

如开设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信息处理等课程,有针对地对学生的各项核心能力进行训练;课程开发应具有系统性,以物联网或IT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如同培养专业技能一样,通过一系列课程来实现。

2.6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充分利用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搭建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平台,以此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活动应充分利用各级学生组织开展,从班级到专业、到系、到学院,让每个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拓展能力。

3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法

3.1 行动导向教学法

物联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应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4]。其中最适用于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及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在物联网课程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其责任是通过项目、案例或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根据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习者在专业学习和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即核心能力的素质。

3.2 OTPAE五步训练法

能力的训练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要通过有效的程序达到真实有效的效果。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高职物联网专业可以采用 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 (Action)-评估(Evaluate)五步训练法[5],即OTPAE科学训练程序,在每个能力点的训练中,均按照五步训练法组织教学和训练。

4 结 语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新专业,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是物联网产业人才的重要来源,核心能力对他们整个职业生涯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多渠道、多角度渗透式进入所有课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最终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雷军环,谢英辉. 高职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式”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1(36):99-101.

[2]杨从亚. 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5(31):5-7.

[3]周伟.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及其教学方法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4):5-8.

[4]邓峰,吴颖岩.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2(26):96-98.

[5]王冠宁,李选芒. 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1(32):116-117.

物联网技术培训篇6

关键词:物联网;三位一体;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67-02

一、引言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所谓的物联网,是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技术和物品电子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物联网”已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得到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正是在国家和政府政策倾斜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及高质量物流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提出的。提出在示范性区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施物流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培养模式的研究。

二、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物流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现状

高校双语教学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必然要求关注和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环境建设。高校双语教学应注重微观的学校内部环境建设,同时也需要,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09年6月,欧盟执委会发表了“Intem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物联网发展和管理设想,并提出了12项行动保障物联网的加速发展。在交通领域,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行动计划积极促进部署和发展物联网。如在医药物流中使用物联网,促使各成员国在药品中使用专用序列码,确保了药品在到达病人前均可得到认证,减少了制假、赔偿、欺诈和分发中的错误,也可方便地追踪到用户端的产品,大大提高了欧洲在对抗不安全药品和打击制假方面措施的能力。欧洲已形成的以冷链物流为核心的冷藏食品专营超市和专营物联网产品的智能超市,英、法、德等国也分别在机场货品分检、集装箱海关通关等环节开展RFID应用的实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高宇在《物联网创新实训室建设思考》中提到研发供教师教学适用的物联网教学管理平台,以及学生实训适用的停车管理平台等;陆晓东在《基于物联网的五年制高职IT类专业结构调整与课程设置优化策略》中提出,将物联网技术结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造,嵌入物联网技术课程,优化课程建设;杨海英在《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研究》中提出: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高校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从国内学者的研究中不难看出,目前,高校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多数在于对于实验室的建设、相近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改造,以及纯粹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还鲜有将物联网技术引入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

三、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思路

(一)提出物流人才培养战略

1 明确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及教育目标。物流操作型人才由主要由高职、中职院校培养,培养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本科教育主要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宽的知识面和理论应用能力。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刚层次的管理人才、科研人员及高校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知识结构。

2 积极推动高校联合、组织专家研讨会、政府间互派人才学习、委托高校定向培养,加快物流人才体系的建设。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有关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研究制订物流科学的具体计划,分别对企业物流、社会物流的技术、经济、管理等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工作,研究和规划我国的物流发展战略,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

3 推动职业培训教育,强化物流人才再教育。职业培训机构是职业培训的主力军,因此在先导区内重点扶持几个专业的物流职业培训机构,以培训物流人才为主,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为先导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库。

(二)引入“物联网”理念,构建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物流人才。根据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我们提出要建立政府、教育基地和企业“三位一体”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1 在经济战略实施初期,企业实现物流可能导致成本提高,因此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增长势头并不强劲。政府要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国际合作,加快物流人才市场规范及网络体系建设,地方政府可引导社会力量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协调委员会,协调教育基地及企业之间的关系。

2 教育基地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主体力量。教育基地包括高校、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三种部门,根据物流人才类型和市场需求,三部门各自发挥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高校应率先开展有关物流人才培养的专业研究,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为其他教育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 企业是物流人才的主要需求者和实践基地,是决定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和程度的关键。当企业认识到建立型的物流运作体系从长期来看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时,就会自觉在企业内营造物流发展的氛围,引导企业员工自觉参与到开展物流的工作中来,在客观上直接起到推动物流人才培养的作用。

(三)引人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通过在物流管理教学实训场所采用设备GSM模块、设备无线模块、地区GSM模块、中央GSM模块、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教学及实训过程的智能化和科学化管理,将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学生、教师团队、学校管理层协调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避免出现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学体系与执行教学体系不相匹配、校内外实训场地利用不充分、教师教学质量不稳定、教学质量测评方法落后等问题。建立基础数据管理、实训基地管理、实验室管理、日常教学管理、监督管理、与第三方接口六个模块。其中,基础数据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职位、用户、功能模块、课程库、师资及文档库;实训基地管理包括:场地、设备、制度、实训申请、实训安排、成绩查询、企业需求查询、设备异常处理和GSM管理;实验室管理包括:时间及设备、实验安排、成绩查询、设备年检安排;日常教学管理包括:学生日常管理、设备检修监督、教学管理监督、缺课监督、实验质量监督和实训质量监督及教辅人员监督;第三方接口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企业需求、数据导出和导入。

参考文献:

[1]饶增仁,郭明超,RFID及识别技术在开放实验室中的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F06)

[2]颜辉,CDIO教学实验系统中RFID的应用与实现[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5)

物联网技术培训篇7

培训的邀请函范文一邀 请 函

尊敬的XX:

由国际认证协会、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联合举办的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讲座将于XXX年4月1314日在昆明泰丽国际酒店隆重举行。

实施机构:昆明华宏卓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 点:昆明-泰丽国际酒店(昆明市环城南路136号)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

(1)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管理;

(2)中国财务会计人员如何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3)管理会计在国内、跨国公司/企、事业中的作用、责任和地位。

据财政部的信息,近几年,普通或初级财务人员出现供大于求,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却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国内的大中型企业都面临会计国际化、会计管理化,这是一个发达国家必须要面对的趋势,目前国内有300万的会计人员要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单纯的记账、报账、做账,已经满足不了当今企业的发展与需要,而是要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才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加此次大会的代表将来云南省各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主要领导,届时将有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人莅临大会,这也充分显示了政府和有关各方对云南省财政事业的重视和关心。

在此,我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此次会议,并真诚地期望您能为本次大会提出宝贵的意见。

国际认证协会

XXX年 三月

培训的邀请函范文二培训课程的邀请函

尊敬的 先生(女士:)

您好!

xxxx新春伊始,xxxxxxxx研究中心的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您及您的家人送上诚挚的祝福!

为了感谢您对亲子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特荣幸地邀请您和您的伴侣参加我中心举办的第x期xxxxxx,具体如下:

课程内容: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建立亲子关系;学习与孩子及他人的沟通八大技巧;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课程收获:支持家长迅速、有效地拥有作为家长的能力;支持家长懂得真正有效培育、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有爱心,更要有爱的能力;为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世界;课程结束后获赠本中心半年的亲子沙龙活动,在沙龙中继续得到亲子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课程具体时间安排:xxxx年元月份xx/xx/xx/xx日(每周日全天)共四节课。

邀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培训的邀请函范文三邀请函

各院校:

为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物联网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强国内各高等院校同行间的交流,培养国内物联网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部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办公室、TI亚洲区大学计划、华清远见教育集团、无线龙通讯科技集团将联合举办20xx年寒假全国高校物联网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针对目前高校物联网专业师资、教材、设备缺乏的现状,本次师资培训由权威师资主讲,采用权威教材、权威教学设备,强化物联网实训和项目指导,旨在培养更多合格的物联网师资,将物联网的最新实训内容带入课堂。无线龙通讯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教学方案及教学设备提供商将派技术骨干对实验环节进行全程辅导。华云天创云计算物联网学院作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培训专业机构承担此次培训任务。

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次培训课程内容针对高校物联网专业师资缺乏的现状量身定制,涵盖了物联网核心技术知识体系、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简单无线网络、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嵌入式蓝牙和WIFI技术、射频识别RFID、远程网络和多网络融合技术,涵盖物联网教学40个典型实验。

二.讲师团队

王鑫: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传感器网络和虚拟仪器的研究工作。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资助,赴日本国立佐贺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功能传感器。 是全国首批物联网教学骨干讲师,并参与《物联网技术概论》编写工作,曾多次担任高校物联网师资培训讲师,深受学员好评,同时参与多个物联网相关项目的设计开发。 实验环节由无线龙通讯科技物联网教学平台研发经理进行指导。

三.指导单位:

教育部全国物联网人才培养认证办公室

四.主办单位:

华清远见教育集团

华云天创云计算物联网学院

无线龙通讯科技(集团)公司

五.支持单位

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亚洲大学计划

六.教材

《物联网技术概论》

《物联网实验手册》

本期师资班学员将获得全套教学课件、教学习题库

七.证书

培训结束,师资班学员将获得《全国高校物联网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物联网技术培训篇8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行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TP39;TN9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6-0-03

0 引 言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1]圈定了10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智能农业便是其中之一。据工信部统计,智能农业在其领域五年内需要的人才约为1 000万。从产业需求看,物联网人才[2]总体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两类。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急需的人才。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物联网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偏重于研究型和创新型,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高职学校或信息类本科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企业,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近几年大量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开始转向系统的实施与维护过程,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占比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研发型人才需求。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急待提高的人员素质,为职业学校办好此朝阳专业建立信心和决心。很多高职院校抓住此良好环境和契机,建设好该新兴专业,物联网实训室应用平台是保障此专业能较好完成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实训室建设意义

从教学方面来说,应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系统开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物联网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具备在物联网领域跟踪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较强的物联网应用能力。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并结合实训室的实验,让学生、学员亲自动手,接触各种实训室设备。最终实现能让学生独立构架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结合来提高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水平。

从科研方面[3]来说,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包含RFID射频技术、有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交换与网络异构、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实训室物联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通过建设物联网实训室为教师提供物联网应用研究的科研平台,通过实训室设备促进教师与科研人员进行更好的科研研究。

1.2 实训室的建设特点

物联网实训室设计以技术全面化、业务典型化、应用教学化三个方面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

1.2.1 技术全面化

主要解决技术知识层面的问题,实训室引入物联网龙头企业工业化产品体系,融合产业发展趋势,设计模式吻合教学实训体系。实训室不仅可以全面支持物联网培训认证所要求掌握的技术,还全面涵盖了物联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4],如物联网概论、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均可在此完成并创新拓展。

1.2.2 业务典型化

主要解决应用和就业层面的问题。众多教育集团公司将多年成功的商业模式及成熟的行业应用如车联网系统、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转化为典型的业务场景以用于支撑物联网行业应用实训,使学生在实训的同时了解、融入真实的行业产业应用。

1.2.3 应用教学化

应用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培养和定位问题,通过物联网实训平台、行业应用实验箱、实训墙、行业应用实训场景等多种形态、多种应用的实验实训设备以及物联网技术体验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的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的结合。

1.3 实训室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实训室,建设一个教、学、研、培训认证统一的实训平台,集教学、实训、培训认证功能于一体,围绕物联网主题,同时兼顾当前IT流行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c灵活应用,既可满足日常教学要求,又注重项目实训及创新试验,各设备之间还可以灵活组合。学员不仅可通过实训室里的相关设备掌握物联培训认证所要求的所有技术,还可以基于各种模块,按照自身需求进行独特设计,融合各种技术进行创新试验及项目实训。建设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实训室,进行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视频技术等教学实验,模拟典型智慧校园、智能追溯等实际应用。通过实训培养物联网方面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学生、学员可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工作。

物联网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在物联网的识别、感知、通讯传输、组网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面,衍生至物联网整个产业链,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物联网核心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训水平为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基础的实训架构体系。实训室的建设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农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

(2)能够支撑学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

(3)能够支撑学校物联网教学实训,实现物联网各知识点的实训;

(4)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综合创新的实训,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2 智慧农业实训室应用平台

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5](智慧农业套件)以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联网智慧农业设备为基础,结合可灵活部署的移动实训台。学生可通过应用平台实训产品的训练进一步了解各种农业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进行模拟训练;从实训产品中学习传感器、WSN及嵌入式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实验案例及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供多样化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超强用户体验。让学生可以在实训室中看到农业物联网行业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特色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2.1 实训室平面图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面设计图如图1所示。具置可按实地重新规划,根据教室实地情况,使用20+1套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对20~40学生进行教学。此外,结合农业院校特色,新建一个农产品温室大棚,充分体现了智慧农业套件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丰富实训课程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2.2 系统结构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属于移动实训系列产品,主要由物联网网关、工控平板、数/模采集器等11个物联网典型部件构成。其中移动实训台、物联网网关、安卓工控平板是核心部件,采集器使用四输入模拟采集器和数字量采集器,有继电器I和继电器II,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开关,通过风扇I和风扇II完成。

2.3 平台实现流程

智慧农业套件实训平台通过网关连接到公共网云平台,构成了基于感知层基础的物联网云平台。具体数据流转流程[6]如下所示:

(1)通过四模输入量采集器采集光照、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ADAM-4150采集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

(2)模拟输入量采集器通过ZigBee传输协议将数据传到网关,ADAM-4150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至网关;

(3)网关通过TCP/IP协议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或者工控平板进行数据逻辑处理;

(4)云平台或工控平板形成控制指令,并通过TCP/IP协议传给网关;

(5)网关通过串口将指令传给ADAM-4150;

(6)ADAM-4150给继电器输出指令,控制风扇的开闭。

3 核心部件功能介绍

3.1 网关功能介绍

物联网网关作为系统设备域的重要部件[7],集成物联网核心采集器、控制器,通过ZigBee协议、Modbus协议等采集、解析数据,具有透传、控制命令下发等功能,可将数据实时显示于网关显示屏。网管功能截图如图2所示。具有采集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的功能并进行显示,还可手动下发指令,打开风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工控平板或云平台,同时工控平板或云平台通过网关可下达对继电器的开关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农业套件平台网关具有以下特点:

(1)LCD显示功能,可同时显示6路传感器数据;

(2)本地声光报警功能,具备超温、断电报警功能;

(3)通过WiFi/GPRS/以太网传输可将温湿度数据实时传送至后台;

(4)内置后备电池,断电后可继续工作2小时;

(5)支持断线储存功能,最大支持5 000条记录。

3.2 工控平板功能介绍

工控平板是智慧农业套件的数据处理核心,通过对网关传输数据的逻辑处理,可自动下发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自动生成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案例进行开发并展示;对网关下达继电器开关指令,或通过串口对ADAM-4150下达控制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工控平板具有以下特点:

(1)支持通过网关连接和通过串口与采集器直接连接两种数据采集方式;

(2)显示内容丰富,界面友好;

(3)多通道数据传输,支持WiFi、串口、RJ45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4)可旋转支架。

3.3 云平_功能介绍

物联网云服务平台[8]以云计算架构实现系统的云平台管理,包含用户管理、数据存储、逻辑处理,设备管理、配置,资源管理、配置等功能,如图3所示。支持多个网关、传感器、执行器等物联网设备动态接入和管理;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存储;可远程手动或自动下达控制指令;BS架构可实现远程管理、监控;提供了丰富灵活的API接口,可通过API接口获取数据,组建具有逻辑功能的各种应用场景。

4 结 语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以移动型实训台为硬件支撑平台,所有部件可灵活调配,紧跟教学进度,可按需组合,平台系统安装部署灵活,方便教学,支持四种数据传输模式,学生可自由组合,了解学习数据传输的原理,掌握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知识。平台的农业套件主要包括ZigBee无线组网相关的传感器、继电器等多种物联网设备,通过配套的智能农业应用实训及理论课程教学,让学生动手进行安装调试,接触物联网技术在短距离传输领域的真实使用,最终实现感知体验与动手相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相结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R].2011.

[2]蒋建伟.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解读[R].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专家组,2011.

[3]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方案[DB/OL].上海左岸星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3.

[4]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关键技术实训室建设方案[R].2012.

[5]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DB/OL].CK365中国测控网.

[6]谢杨.基于云计算的现代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