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礼仪的共同性8篇

时间:2023-10-10 10:35:58

礼仪的共同性

礼仪的共同性篇1

公关礼仪部分教学的目的:一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共关系人员形态、服饰、交往等个人礼仪。二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共关系工作中的接待、落座、宴请、赠送等基本礼仪内容。三是培养学生成为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公共关系》实训课公关礼仪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礼仪指从事公关活动的社会组织及成员与公众交往过程中应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的总称。教会礼仪,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知礼、懂礼、用礼是《公共关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关礼仪教学的内容如下:

1.形态礼仪

形态是人体态与表情的综合表现,是精神气质的外在体现。作为公关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体态、动作和表情等。如立姿:男子应端正、庄重,具有稳定感。女子站立则要讲究挺直、舒展。

2.服饰礼仪

作为公关人员服饰礼仪的基本要求,一要整洁大方。服饰必须整齐、清洁、端庄、大方。二是整体和谐。公关人员必须从整体上体现和谐一致,做到适体、入时、从俗。三是展示个性。追求个性美成为一种趋势,注意尽量不与同伴服饰相同,也不能反差太大,在款式、色调、质地等方面尽量与客人和领导的服饰协调。

3.交往礼仪

握手礼是最通行、最常用的交往礼仪,可以表达多重复杂的情感,其基本精神是以简单的身体接触表达坦诚和信任。握手礼仪的顺序遵循“尊者决定”原则,即根据双方的地位、年龄、性别等来确定顺序。在为他人介绍时应以“尊者居后”为原则,即先向职位高者介绍职位低的人的信息,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公关人员在接触新朋友时进行自我介绍,其内容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介绍时必须掌握技巧。名片介绍中递名片时应双手,且目光正视对方。接名片时也用双手,点头表谢意,并认真看名片信息。

4.接待礼仪

第一,活动筹备阶段要熟知来宾的基本信息和活动计划。第二,在活动报到时,按照预先设计的日程表,安排人员接站。第三,在来宾到时,按事先决定程序接待,应根据来宾的具体情况选择拥抱、握手、招呼等方式招待,并进行相互介绍。第四,来宾到目的地后,先安排到住处安顿行李、休息,并约定下次活动的时间安排。第五,在活动进行中公关人员负责介绍、引领,并遵循“主左客右”的原则,以“请”的手势引领客人前进。落座礼仪要注意“以右为尊” 、“对门为大”、“以前为上”等原则。

三、高职《公共关系》实训模拟设计思路、方法及要点

1.设计思路及方法

《公共关系》公关礼仪实训模块,是在假设的各种活动场景下,使公关人员熟练运用参与活动时应掌握的礼仪内容。分组进行,每位成员担任不同角色,通过训练,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采取情景模拟法,即模拟公共关系人员在不同场景中应掌握的基本礼仪。

2.高职公共关系公关礼仪实训模拟内容及要点

高职公共关系礼仪实训模拟的主要内容包括见面场景、自我介绍场景、见面会场景、馈赠礼品以及接待探访等模拟训练内容。如今,礼仪已是社交的重要工具,是体现文化内涵的名片。公关礼仪实训模拟应注重以下两点。

从微观的角度,高职公共关系礼仪实训模拟过程中,要注重礼仪程序各个细节内容,一个动作、表情都能营造不同的氛围,传达不同的意思,尤其对于受礼方而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接下来持续性的各种事务关系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礼仪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得有任何发挥的程序展演。首先必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此基础上遵从角色的规范体系,在深刻体会礼仪程序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发挥。比如在见面场景、自我介绍场景及见面会场景的模拟中应该注重细节,包括语言技巧、手势、表情等。同时,在这些场景中氛围比较轻松,不用拘于固定的程序,在理解角色规范及礼仪概要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发挥。

从宏观的角度讲,在高职公共关系礼仪实训模拟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任何组织均有其目的,礼仪作为一套程序性的演绎工具,必须为特定的目的服务,所以要把握通过礼仪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是从展演礼仪方的角度而言的,而为达到此目的还要深刻的去体会和理解我方及对方的文化背景及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我方组织及对方组织的背景及特点,跳出场景看对方。只有对整体有宏观的把握才能更准确的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了解对方实现社交的总目标。如在馈赠礼品及接待探访模拟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对方宏观背景的了解。

礼仪的共同性篇2

关键词:公共场所;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随着新一代幼儿生活环境的提升,优越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失去了体验挫折的机会,造成了儿童任性、霸道、贪婪等不良的品质。这些品质直接导致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效果的低下,因而笔者建议引入游戏对幼儿的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进行教育。

一、将幼儿的兴趣和教学活动相结合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在平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的相关礼仪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进行这种公共礼仪的教授活动时,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例如幼儿基本都喜欢观看动画片,比如对于《猫和老鼠》《喜羊羊和灰太郎》《米奇妙妙屋》等动画片中的内容,幼儿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在电视上看到的、领悟到的东西带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老师不妨据此加以引导,利用孩子喜欢的或者讨厌的角色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礼仪学习和辨别活动。

二、利用教师礼仪风貌推动幼儿的礼仪教育

在游戏中幼儿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最真实、自然的一面,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游戏中观察出暴露的礼仪问题来改善自身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自身礼仪,给幼儿做好榜样。例如,幼儿在玩“幼儿园”角色扮演游戏时,只见其中一个孩子扮演“老师”,不仅模仿老师绘声绘色的上课,还模仿老师严厉训斥其他幼儿,用词与举止极其不礼貌。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时刻谨记自身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要把握好自身的礼仪和风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的礼仪教育。

三、重视象征性游戏教育的作用,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可以尝试将公共场合的礼仪知识渗透到有趣的象征性(角色扮演)游戏中,让幼儿在象征性游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模仿,在动中习得。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已经小学化,在教学时过分注重孩子智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却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和礼仪的培养,这样极容易导致幼儿长大后不懂得在公共场合使用正确的礼仪。

因而教师要善于采用象征性游戏,创设良好的情境环境。使孩子们的桌椅大小、颜色要能适合幼儿,吸引幼儿的角色扮演的欲望,其摆放要灵活多变,保证幼儿能够自由出入,自由活动不受羁绊,同时要尽可能地购买游戏设备,让儿童可以尽情游戏,发挥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学生可以扮演随地吐痰的不懂文明的人;有的则可以扮演交通警察;有的可以扮演警察叔叔;有的可以扮演上学的小朋友,通过这样的象征性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熟知公共场合中的各种礼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公共礼仪的效果

对幼儿进行公共场合的礼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在公共场合实践这些礼仪习惯。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基本都属于生活习得。例如,要教会孩子们在公共场合文明就餐、注重安全用电、帮助孩子了解游园时的礼仪、在大自然中要有爱护小动物的意识、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目标、不随地吐痰等,因而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笔者建议可以给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公共场合中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幼儿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班级中可以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轮流做礼仪宝贝,在晨间接待中让礼仪宝贝们穿上园服,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的到来,让幼儿们在“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的招呼声和礼仪宝贝灿烂的笑脸中,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这样不仅给每次轮到做礼仪宝贝的幼儿带来较为自豪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了舒心,营造了礼貌、温馨的氛围。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设置“小小宣传员”“小小监督员”等公共场合的礼仪宝贝岗位,通过具体的礼仪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守信誉、善交往”的良好品质,这些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可以直接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讲究公共礼仪的习惯。

礼仪的共同性篇3

关键词 幼儿 礼仪 行为 养成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是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主体,直接影响幼儿的礼仪教育,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家庭和幼儿园必须共同合作,形成家园共育的模式。

1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自身礼仪,树立良好的榜样

(1)我们一直遵循“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在幼儿的教育中,更侧重于“身教”。在日常生活中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模仿力极强的幼儿,因此,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好的榜样。比如:在上课或与幼儿交谈时使用规范的礼貌用语;时刻保持衣着大方整洁;在和幼儿对话时,注意自己的姿势,更重要的是注意用自己的眼神交流,要给幼儿一种亲切感;自己出现错误时应该真诚的道歉;无论上班还是下班时有礼貌的和同事、家长、孩子问好,道别;热情的接待每个孩子的家长。树立文明的榜样,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礼仪意识,通过言传身教,更能帮助孩子提高礼仪认识。

(2)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礼仪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行为规范在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家长的言行举止也会直接影响着孩子,作为最佳模仿对象的家长,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孝敬长辈、爱护晚辈,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会模仿着去关心爷爷奶奶,照顾爸爸妈妈,同时对其他的长辈也会多一份关心。因此,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幼儿营造一个文明的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地成长。

2 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比活动,促进家长参入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长的礼仪行为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的评比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发倡仪书,让家长了解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活动的意义,明确“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的具体内容,使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每月的26~28日将“家长行为礼仪标兵”的名单在班级家园联系栏中进行公布,接受本班成员的监督。最后,凡被评上“三星级”以上的“家长礼仪行为标兵”将在园内进行通报表彰,由园长室授予荣誉证书。

3 通过开家长会、办园刊或家园小报等等,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让家长知道家长的一行一动影响着孩子

把礼仪教育贯穿在幼儿生活中,使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提高。通过老师、家长的影响、教育,增强了幼儿的礼仪意识,日积月累,便形成了习惯。每周儿歌就是让家长明白怎样配合孩子,这样也增强了家长的礼仪意识。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使得幼儿的礼仪意识逐步加强。

同时注意培养幼儿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的一致性,这样礼仪行为才能持久。如:设置画外音“给家长的话”,一方面向家长说明老师提出此儿歌的教育意图和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也使家长领会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使家园沟通更能产生实效。另外,礼仪教育还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最终家长就不用被动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家园共育不但有利于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而且对家长的行为的提高有所帮助。幼儿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沟通、监督、学习,不仅能提高家庭的礼仪教育,更能够带动社会的文明和谐。

4 幼儿园要采取措施鼓励家长主动配合

(1)幼儿园经常举办一些礼仪教育的活动,通过开家长会,办园刊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以及自己孩子的礼仪行为情况。(2)可以通过家教沙龙,经常和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沟通交流。老师和家长可以共同研究,互相介绍好的礼仪教育的方法。(3)开展亲子活动,让幼儿通过社会实践得到真正的锻炼,如:购物、旅游等都可以让幼儿的礼仪意识增强,进而影响家长,社会文明礼仪也有明显的进步。(4)通过开展家长会,让家长明白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

5 把礼仪教育贯穿在家庭教育

幼儿相对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所以说很容易受到家长或外界的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这对幼儿将来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幼儿园应该多开展一些促进校园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活动,比如:经常开家长会、办园刊或家园小报等等,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让家长知道家长的一行一动影响着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把礼仪教育充斥在幼儿生活中,使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提高。家庭和幼儿园应该把礼仪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礼仪教育,丰富幼儿的礼仪情感。多让幼儿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幼儿和同伴、成人之间的关系。另外,礼仪教育还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最终家长就不用被动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家园共育不但有利于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而且对家长的行为的提高有所帮助。幼儿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沟通,监督,学习,不仅能提高家庭的礼仪教育,更能够带动社会的文明和谐。

6 积极利用亲子活动方式的长期性作用,强化礼仪

礼仪的共同性篇4

本文以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的融合为视点,阐述了如何在角色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目标,融合礼仪教育内容,发挥角色游戏“小社会”的功能,让孩子在游戏中遵守礼仪要求,不知不觉中掌握礼仪,使用礼仪。

幼儿礼仪教育;角色游戏;融合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其对社会行为规则的理解,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玩角色游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规则的学习过程。

因此,在角色游戏的各种游戏主题中融合各种类型的礼仪内容,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礼仪情境,发挥角色游戏“小社会”的功能,让孩子在模拟的实践中使用礼仪,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幼儿礼仪知识与技能,这对于有效提高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效果,解决幼儿园的礼仪教育缺少趣味性,实践性不够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园对《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之融合》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适合融入角色游戏的礼仪教育内容的分析与思考

根据已有的研究,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本文中的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也借鉴此种分类。在对礼仪内容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许多基本礼仪和幼儿园礼仪可以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而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中不常涉及到,教师也较难观察,更多地须依赖于家庭的教育。但由于各个家庭成员的素质不同,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幼儿的这部分礼仪表现良莠不齐,教师只能更多地依赖于说教。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融合的礼仪教育内容一般应以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为主,同时应将幼儿园礼仪和基本礼仪中的部分适宜的内容作为渗透到所有主题角色游戏中的共同的基本礼仪内容,如文明的语言习 惯等。

二、游戏主题涉及的礼仪教育内容的整理与归纳

不同的角色游戏主题由于其角色不同的职业特点,所蕴含的礼仪教育内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行业”所具备的“特色礼仪”。当幼儿在游戏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时,要认真思考分析该游戏主题,根据其特点梳理可能蕴含的礼仪内容。如“超市”主要体现购物的礼仪,“小剧场”等主要体现欣赏观看的礼仪,“饮食店”主要体现在外用餐的礼仪,“图书馆”主要体现阅读的礼仪,等等。应抓住游戏主题的特点,根据社会在该场所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则,选择相应的礼仪教育内容与之匹配。

孩子在反复玩同一游戏主题时可能会产生厌倦,因此游戏的主题常需要变换。角色游戏中的各种游戏主题可融合的礼仪有的是相近的,可以梳理出其共性和特性。其共性部分可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不断强化,其特性部分可让幼儿有一定的新鲜感,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在外用餐礼仪中,麦当劳等西式餐厅和我们传统的中式餐厅的大部分礼仪内容相同,但西式餐厅需要自助排队点餐及自己取放食品,可在西餐厅类的游戏中增加排队点餐及取放食物的相关礼仪。同样,在购物礼仪中,超市是自助式的购物,与菜市场的礼仪要求也存在差异。常见的角色游戏主题,依照可以融合的公共场所礼仪教育内容可做如下分类:

三、角色游戏中礼仪内容要求的制定与匹配

1.从“主客”两方制定礼仪要求,体现礼仪要求的双重性

几乎所有角色游戏主题都存在“主客”两方,如娃娃家的主人与客人、医院的医护人员与病人、旅行社的导游与游客、饮食店的工作人员与食客……而幼儿游戏时,既可能是某一游戏主题中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另一游戏主题中的消费者。所以每个游戏主题生成之初,都应和孩子们一起对“主客”两方分别讨论制定礼仪要求,并确定适合该游戏主题的幼儿礼仪教育目标,让幼儿在交往中相互使用相应的礼仪。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礼仪要求,体现礼仪要求的层次性

与所有的教育目标一样,礼仪教育目标也有其渐进性。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或过高的礼仪要求,孩子在游戏中难以达到,就会使游戏失去趣味性,甚至造成幼儿完全无视这些礼仪要求。同样的游戏主题,由于幼儿的年龄及发展水平等原因,礼仪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制定适合年龄特点,符合本班实际的礼仪目标,并应将目标细化到每次游戏中,每阶段游戏中有重点地观察一个主要礼仪目标,并逐步增加要求和难度。

3.及时补充增加礼仪要求,体现礼仪要求的动态性

由于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因此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自发地生成许多游戏情节。如在“鲜花屋”的游戏中,孩子们买了鲜花后还会自发地送给他人,做客时带上鲜花,给小剧场的演员送上鲜花等等。教师在观察到游戏情节的发展时,可以在下一次游戏前提出新的礼仪内容和要求,如增加馈赠物品和接受礼物的礼仪。

四、通过游戏主题间的关联性实现多种礼仪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除了少部分由教师预设的游戏主题外,大部分的游戏主题都是结合班级教学内容、幼儿的兴趣点或班级的主题活动生成的。如大班在9月份开展了《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国庆后,孩子们带来许多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在交流讨论中生成了“旅行社”这一游戏主题。旅游的礼仪多种多样,如参观的礼仪、拍照的礼仪、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等等。在旅游的过程中需要乘车、吃饭、购物等,于是“旅行社”游戏又自然地与“饮食店”“大巴”“超市”等游戏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行业层出不穷,除了一些经典的游戏主题外,我们可以根据近期热门的行业、幼儿感兴趣的行业或与主题相关的行业等,根据生活现实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的有特色的游戏主题,以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如随着网购进入千家万户,快递员成了孩子们不陌生的行业。我们开展《EMS中国邮政快递》这一游戏主题,幼儿通过给他人传递贺卡、礼物,在传递了对他人的关心的同时,学习了祝福和馈赠物品的礼仪。在各游戏区“上班”的孩子需要什么东西可以通过“网购”快递上门,避免因“坚守岗位”无法与其它游戏区互动而带来的消极等待等现象。

五、礼仪内容与角色游戏融合的注意事项

1.注意目标培养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幼儿的礼仪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具有反复性等特点。因此既要关注近期主要融合的礼仪,也应注意前期礼仪目标的养成情况,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注意自然融合,杜绝生硬的整合

不是所有的礼仪内容都适合与角色游戏融合,有些礼仪内容无疑更适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长期渗透,如仪表仪态、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等等。在思考礼仪内容与角色游戏的匹配性时,应避免生拉硬扯,注意礼仪内容融合的自然协调,润物无声。

3.注意保证角色游戏的自主性,不要成为游戏的“导演”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参与者,但不是游戏的设计者、主导者和干预者。游戏是孩子的游戏,游戏的情节发展等都应体现孩子的自发、自主、自愿。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的融合必须恰如其分,在不破坏幼儿游戏本质的前提下进行。应明确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守使用这些礼仪规范,达到强化的效果,而不是说游戏的功能就是专门用来学习礼仪规范,从而忽略了孩子发展游戏情节的需要。

礼仪的共同性篇5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策略

我国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其社会领域中明确提出了道德教育目标“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这些都表明国家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

意大利蒙台梭利提出:秩序的敏感期是2~4岁,社会化发展敏感期是2.5~6岁。可见,幼儿期是一个人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于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培养人的教育,良好的礼仪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院开展礼仪教育至今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幼儿的行为规范性有了较大提高:入、离园时主动与教师问好、道别;吃饭喝水时秩序井然;与同伴关系更加密切;有初步的责任感等等,园所的风貌也有了很大改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使幼儿的礼仪教育更具实效性呢?我们认为应该:

一、在幼儿园教育上

1.细化目标设置,方便操作执行

据已有实践经验来看,目标设置越细致具体,目标的执行相对越容易,礼仪教育也如此。因此应该设立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的目标,使教育实践更具有可操作性,如下表所示,可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设立3~6岁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目标和3~6岁幼儿礼仪教育内容细则,并按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对目标进一步细化,使礼仪教育目标更具层次性与科学性,方便操作执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细化礼仪内容,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避免了礼仪教育中不同内容彼此混淆模糊的情况,能更明显看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

2.创设礼仪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资源,对幼儿文明礼貌素养的发展、文明语言习惯的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熏染和陶冶作用。

(1)在幼儿园大环境中,应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利用可利用的角落、地方,形成礼仪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例如,将礼仪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做成宣传窗,悬挂幼儿园各处醒目的地方,积极暗示幼儿和教师运用礼貌用语;另外,可以将反映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的生动有趣的喷塑宣传画张贴于走廊墙面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影响幼儿的言行。这些提示语和宣传画处处彰显礼仪,幼儿园的大环境处处呈现文明礼仪教育元素。

(2)在班级小环境中,应充分利用主题墙和区角环境的作用。教师应依据幼儿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认真规划班级教育环境,创建优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例如,教师可开辟礼仪教育的主题墙,设置“礼仪宝宝”、“礼仪之星”,将行为表现较好的幼儿的照片贴在礼仪主题墙面上,来鼓励幼儿养成礼仪行为;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睡房、卫生间、区角处制作张贴图文并茂的文明礼仪提示语和礼仪小儿歌,让幼儿学习不同环境应有的礼仪言行,通过这些方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礼仪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3.渗透一日生活,注重持之以恒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使礼仪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礼仪行为习惯,就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并注重持之以恒。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幼儿每天在幼儿园有学习、游戏以及各种各样事情发生,幼儿礼仪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时随地进行随机教育。教师要注意把握好随机教育,关注幼儿生活的契机,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教育其他小朋友向他们学习,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此外,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日常交往中出现的不当行为,并及时组织讨论,引导幼儿建立新的认知,提高其判断的能力。教师应根据礼仪教育的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行为,长期坚持,使幼儿的礼仪认知、情感和行为在反复积累中得到内化,最终形成稳定、良好的礼仪习惯。

4.完善教师素质,树立良好榜样

要实行长期有效的礼仪教育,幼儿园应打造具有礼仪素质的教师团体,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教师礼仪活动方案设计与说课评比、各班礼仪环境创设评比、邀请优秀教师来园进行教师礼仪知识系列讲座、教师礼仪教育试卷测试等方法使教师们知礼后而育礼,形成具有礼仪文化的园风园貌。

另外,教师自身要主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文明礼仪素质,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方方面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礼仪行为举止,发挥积极影响,树立良好榜样。以际行动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感染幼儿,影响幼儿。

5.细化评价量表,保障教育效果

幼儿园应制定出各年龄段幼儿礼仪行为规范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具有操作性和标准化,进而评选“礼仪行为小标兵”,使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得到巩固。如下表,依据3~6岁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目标和内容制定出行为检测与评估量表,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进而建立出人手一份的成长记录档案袋,反映幼儿的进步历程,促使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保持,保障礼仪教育的效果。

(2)教师注意将收集来的幼儿信息进行适当收集处理,为幼儿成长记录档案袋提供信息资料,并及时就幼儿的发展情况与家长联系交流,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做出努力。

二、在家园合力共育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八章四十八条也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要进行幼儿礼仪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幼儿园需要与家庭多沟通联系,共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努力。

1.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家园合力

幼儿家长因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学历层次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这些不同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中,总有些与幼儿园教育相脱离的,不利于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观念和方法。要想使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把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使家长转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陈旧的教育方法,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以此提高幼儿园礼仪教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通过以下途径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促使家长成为幼儿礼仪行为的榜样示范。首先,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及教育方法,例如开办“礼仪教育专题讲座”、“怎样做孩子的好榜样”来向家长传授礼仪教育的方法,使家长能够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规范孩子的礼仪行为,并学会一些对孩子进行礼仪行为的培养的方法,促使孩子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其次,幼儿园可以多利用“家长开放日”把幼儿所学的礼仪言行展现给家长,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礼仪教育的成果,更重视礼仪教育。例如,可以开展“礼仪教育成果展示会”、“亲子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推动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校讯通”向家长宣传评选“礼仪家长”、“优秀家教日记”的事宜,让家长也身入其中,成为幼儿言行的好榜样,促进幼儿礼仪教育的开展。

2.及时沟通联系,达到教育共识

从细节上来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互动和一致性。

首先,可充分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广播站、网站等媒体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使家园及时沟通,为实施礼仪教育提供资料。其次,可在家园联系栏中按时张贴班级的“主题计划”和“周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提醒家长教育幼儿时应注意的问题,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目标。另外,在日常接送孩子过程中,教师应与家长进行简短交谈,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礼仪表现,多表扬孩子好的行为表现,以建议的方式请求家长配合帮助改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向家长了解在家庭里的行为表现,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当幼儿有出色表现时及时进行家园沟通,通过幼儿园、家庭有效互动形成合力,幼儿良好礼仪品格定会形成。

要把一种文明、礼仪、习惯行为转化为幼儿内在的品质,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形成家园合作,达到教育共识,幼儿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形成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园应该在环境这一“隐性课程”下,通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活动,三方共同学习良好的言行举止,使礼仪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礼仪的共同性篇6

一 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开发的必要性

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开发,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礼仪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决定的。

1 课程资源库开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中,已经指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就明确要求,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并特别提出,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提供了资源支持和指导标准,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了教育质量。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再次提到,“按照校企联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确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为高等职业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

因此,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建设资源富集、交互性强的共享型课程资源库是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2 礼仪素质教育“知易行难”的特点要求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库

礼仪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延续和深化,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的特点,容易使人产生“知易行难”的困惑。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状,决定了当今高等职业院校礼仪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礼仪素质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需延伸和拓展,应采取渗透式的内化教育观,将课程学习与学生常态化、多元化、有序化日常管理相结合。

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开发,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构建来实现礼仪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广大受众提供与教学相关的最新进展及信息、最新的学习资源及素材,拓展礼仪知识学习与应用的渠道,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搭建礼仪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平台。借助礼仪课程资源库的学习,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基础的有效匹配。因此,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开发有利于全面推进礼仪素质教育工程的展开,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商”。

3 礼仪课程涉及面广、教学内容复杂的现状迫切需要开发教学资源库

高等职业院校礼仪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通用职业能力,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和掌握。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礼仪学习的模块和要求又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服务礼仪,有的侧重于交际礼仪,有的侧重于商务礼仪,等等。因此,礼仪课程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模块筛选和设计。这对礼仪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礼仪课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通用性的礼仪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了解不同行业的特殊的职业礼仪要求和特性。

目前,从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礼仪课程建设来看,礼仪课程数字化建设主要以精品课程网站为主,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礼仪精品课程开发量与质也参差不齐,普遍存在重复建设和雷同化的现象,在建设与管理、开发与利用、共享与知识产权等方面还矛盾重重。鉴于高校礼仪课程涉及面广、教学内容复杂的现状,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的开发意义重大,要以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为原则,打破学校、行业界限,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标准化、科学化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 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开发的具体要求

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开发,要体现职业岗位标准和项目驱动导向,要满足不同受众对礼仪的需求,还要打造个性化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1 构建多维度的礼仪课程资源库,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

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要根据不同职业岗位、职业技术能力,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着眼于不同职业礼仪标准的制定、礼仪教学内容的重构、礼仪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紧密结合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礼仪实践为主线,全面引入工作环境和岗位标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改革,创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框架、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礼仪素养和职业道德。

2 构建多层次的礼仪课程资源库,满足不同受众对礼仪的需求

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不仅要满足教师与在校生的学习要求,还要满足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自我能力提升的需求。通过礼仪课程资源库,教师可以实现教学研讨、教学参考、技术进修、沟通交流,面向教师,除了提供常规的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案、教学视频、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等,还要立足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礼仪素养,以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和积淀,为教师教学提供延伸和拓展;通过礼仪课程资源库,学生可以实现在线的课程学习、学习评价、虚拟实训、在线测试、培训考试、咨询交流。由于礼仪的学习具有“知易行难”的特点,因此,面向学生,除了提供标准化的学习指南、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以外,还要以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素材培养学生的兴趣,以虚拟的技能训练、情境模拟检验学生的礼仪实践能力;通过礼仪课程资源库,企业可以得到所需的员工培训、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因此,要结合企业真实案例建构案例库,基于不同职业岗位构建多维度的行业礼仪规范和标准,明确岗位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通过礼仪课程资源库,社会学习者可以实现礼仪知识的学习、交流、实践,因此,要设计简便易用的网络运行界面,以及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礼仪知识模块(如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日常交际礼仪等),以知识普及和提高公民整体素质为基本原则。

3 构建个性化的礼仪课程资源库,打造“私人定制”数字化服务平台

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要突出强调用户体验,实现“按需设计”的用户定制需求。一方面,不同的受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模块,获得学习支持,实现在线上课、下载、资源搜索等多方面的学习功能,自主搭配“学习套餐”;另一方面,学习者通过在线练习、网上测评、虚拟场景等模式,借助人机交互、人人交互的方式对自身学习情况加以记录和分析,系统还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线搭建虚拟的“礼仪服务公司”,接受来自社会的礼仪服务需求订单,促进项目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如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礼仪培训课程,将特定的企业文化与礼仪培训有机结合;组建精干的师生礼仪队,为企事业单位各种活动提供礼仪服务;依托地方礼仪协会,组织、策划行业、职业“礼仪风采大赛”,倡导礼仪新风尚,等等。

综上所述,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开发有利于礼仪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研究性和交互性,能进一步扩大使用者的受益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怀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库开发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2013(30):75-76 .

[2]汪晓璐.高职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初探[J].江苏高教,2013(1):107-108.

[3]肖长水.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2):74-76.

[4]曹乃悦.基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内涵研究[J].科教导刊,2013(6):170.

礼仪的共同性篇7

关键词:礼仪 道德 礼仪教育 必要性 重要途径

高校教育中应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而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成为一大难题。高校学生品行现状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德育不仅依靠学生管理和课外活动上,更主要的是应把目光放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因此,在德育课程设置中增设礼仪课程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社会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和言谈举止、仪式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具有约束人们言谈举止的规范性特点,同时,礼仪规则简明、实用、可行、易学易会、便于操作。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不断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道德也是人们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德成于中,礼形于外,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道德是礼仪的灵魂,讲究礼仪除了注意礼仪的外表形式之外,还要注意内在的道德修养,做到表里如一。礼仪习惯是道德品质的载体,人们的道德责任可以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是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人们对礼仪的学习运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熏陶和教育,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道德社会化过程。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言谈举止,往往可以了解他的内心道德世界,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因此,高校德育工作中应首先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把道德规范细化为具体礼仪行为上,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二、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散漫、不受约束、依赖性强、独占欲强、不善合作,表现为公众场合语言粗俗、不守秩序、课堂上时间观念差、随意说话、玩手机、吃零食、不重视仪表、穿着打扮过于随意,遇见老师不打招呼等现象经常发生,以上种现象表明目前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礼仪教育。我们不仅要将礼仪规范纳入学生常规管理之中,还需要在大学德育课程中增设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

各级各类大专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大批职业人才,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礼仪素质教育。2009年曾有研究者对十二所高校600名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及教育现状展开调查与访谈,在被调查者中有7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修养尚需提高,认为应在大学开设礼仪课程的学生占87.8%。

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特别要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它的培养对象是教师,教师一定要在思想道德、学识学风、言行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幼儿模仿力最强,幼师的言行举止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校开设礼仪课程能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素质的幼儿教师,使幼师有意识地用所学的礼仪来全面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礼仪课程的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上,把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体现科学性、普教性、持久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目前高校礼仪课程局限于特定专业某一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因此开设公共礼仪课程非常必要。

礼仪教育应渗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幼儿教育做起,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在大学阶段应该通过开设礼仪课程系统学习和培训,根据不同院校专业特点,教材内容分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还可以根据学校特色编写公共礼仪和行业礼仪为一体的校本教材。

根据我校特点,选用2010年5月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礼仪常识全知道》。本课程开设一年,从教材中选学以下内容:个人形象礼仪;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略讲;学校礼仪:(教师仪表礼仪、学生仪表礼仪、课堂礼仪、校园场所礼仪);电话和网络礼仪;餐饮舞会礼仪;节日民俗礼仪;涉外礼仪。以上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同时又有所侧重。礼仪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系统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法、情境模拟法、联系对照法和实训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礼仪规范,而且使学生重新认识、分辨、选择、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此论文是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项目:《幼专生德育方式方法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陆纯梅,范莉莎.现代礼仪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

[2] 汪建民,丁振宇.礼仪常识全知道.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

礼仪的共同性篇8

(一)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国内外诸多科学研究都证明:幼儿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典型的“4+1”家教模式下的独生子女容易产生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是幼儿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幼儿受用一生的,一个幼儿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爱探究的习惯比学习到这种或那种知识更为重要。因此,通过礼仪教育,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情感,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过程及成效

(一)礼仪环境———优化无声的“语言”

1)区域环境。在幼儿园各个班级区域中,我们将创设“每天礼仪小宝贝”“每周礼仪小明星”评选活动,开展“区域礼仪小格言”“每周礼仪演讲台”等区域活动,投放层次化操作材料,逐步形成了浓浓的班级日常礼仪氛围。2)主题环境。在楼梯走廊环境中,我们根据礼仪主题活动,创设了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特色板块内容:有礼仪儿歌,有礼仪故事,也有幼儿自己对礼仪进行诠释的绘画作品。

(二)礼仪课堂———让幼儿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礼仪课堂根据礼仪主题活动通过游戏、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贯穿,例如:中班主题《帮助我们的人》,根据主题目标和礼仪重点,午饭后参观,到马路上观察交警叔叔的一日工作的辛苦,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礼仪的重要性,学唱礼仪歌曲:《劳动真光荣》,使礼仪教育活动经过一个主体内化的过程,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礼仪活动———触动幼儿纯真心灵,震撼于体验

结合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组织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如:世界地球日、爱眼日、消防日、气象日、助残日等,例如:我们组织的5.12爱心义卖活动:发动幼儿把自己家里的旧的玩具、图书等带来幼儿园贴上价格标签,在大操场上举行义卖,全园的家长带着幼儿去挑选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我们把所得的款项都捐给红十字会。又如:2011年12月3日是国际助残日,我们组织大班年级组幼儿参观天爱康复中心,并为天爱的智障幼儿带去了衣物、食品、玩具等爱心礼物,孩子们还为智障幼儿表演了中英文节目。通过以上丰富的实践活动渗透礼仪品德教育,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尊重劳动人民,敬老爱老、奉献爱心等良好的礼仪品质。

(四)一日生活———处处是礼仪行为的实践场所

人园、进餐、午睡、升旗、活动、做操、游戏、外出实践等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1)入园礼仪小明星。在幼儿园大门口各班礼仪明星轮流带上红色绶带,微笑着接待全园幼儿和家长来园,大胆、大方的中英文问候语,标准的接待礼仪站姿和欢迎动作,让本有些怯意的家长也能逐渐大方地和幼儿一起学习英文问候语,使整个园所的礼仪氛围大大提升。2)升旗礼仪金话筒。每周一早上9:30是全园的升旗时间,幼儿到国旗下演讲礼仪故事、颁发“礼仪金话筒”奖状,为了让幼儿能到国旗下演讲礼仪故事,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幼儿删选故事,创编动作,充分体现礼仪教育家园合力的成效。3)礼仪区域特色化。幼儿边唱着礼仪歌进入礼仪区域,在区域游戏中与投放的层次化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交流,同伴合作互助,共同营造了区域游戏的礼仪氛围;大班幼儿重点创设了插花礼仪区、茶文化特色礼仪区、经典诵读礼仪坊等;中班幼儿则侧重于棋类文化的区域创设,在益智的同时更是渗透观棋不语的礼仪要求;小班幼儿以生活化礼仪常规培养为主,孩子们在区域操作中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设计礼仪区域评星榜,更是提升幼儿参与礼仪区域活动的兴趣和成效。4)礼仪操节月展演。用轻松欢快的旋律配上简单的动作、帮助幼儿牢记礼仪要求,将这些动作汇编成一套礼仪操,成为我们园所一个亮点和园所特色文化,同时幼儿对于这种形式也非常喜欢,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礼仪的教育目标,幼儿在节奏鲜明的礼仪音乐声中边跳边做礼仪操,动作整齐的礼仪操队形、已成为我们礼仪园所一大特色,每天早操时间,家长们驻足围观,啧啧称赞,久久不愿离去。

(五)家庭社区———携手共育的合作伙伴

1)家长走进礼仪课堂。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共同配合,幼儿在园学习的礼仪儿歌、歌曲等向家长进行展示,邀请家长参与全园的“礼仪之星”班级的评比,结合我国传统节日以及西方重大节日,如:五一劳动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邀请“家长走进节日礼仪课堂”:家长来园为幼儿讲解节日的由来,参与节日传统游戏等,孩子们感受的是浓郁的节日礼仪氛围。通过“家长走进礼仪课堂”,为幼儿宣讲礼仪知识,使家长主动提高个人涵养和对礼仪教育的认同,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2)礼仪入社区活动。结合礼仪主题,开展“礼仪入社区活动”,我们把幼儿和家长共同创作的社区礼仪宣传海报统一装饰后在周围社区展览,并且制定文明礼仪小报发放到各个社区的居民手中,提升社区礼仪氛围和居民的德育素养。幼儿以良好的礼仪行为辐射周围社区,并且邀请社区居民和幼儿来园参与礼仪活动,共同营造社区文明礼仪氛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