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10-11 10:03:55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教学 实用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早已经身处与一个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与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与丰富,作为我国会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会计软件产品众多、软件体系日趋庞大、更能更加强劲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才能满足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如何优化与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编写与制定,是该文即将着重探讨的地方。

1 推广实践性教学对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1 能够加快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已经对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在职教育,在加强对现有在职会计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从基础知识抓起,从实践操作出发,培养出一大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系统设计人员,从而满足我国当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而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在于门槛低、针对性强,因此,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有着眼于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大量的会基础操作、掌握基础技能的会计人员,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游刃有余,在会计工作中做到从容应对。

1.2 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用人单位的需要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目前市场上的各种会计软件种类繁多、功能强大,足以满足各个单位会计工作的需求,因此他们仅仅是需要那些能够掌握和使用这些软件的会计人员。而中职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正好符合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真实需要,能够培养出熟练操作当前市场上各类会计软件的会计人员。

1.3 符合中职学校的招生特点

与大专院校的招生对象不同,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有很多是学习基础薄弱、升学无望的同学。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这些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点,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远比教他们更高层次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课程,要现实和可行性的多。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是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推广实践性教学,教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性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的实用型人才,才是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应当做的。

2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掌握好各种会计专业课程的连接,能够让学员既熟知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逐步熟练各类流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着重于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训练,安排实用性强、典型的财务软件教学课程,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基础技能,在离开学校后能够迅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适应和胜任,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的

接轨。

3 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是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众多的中职学校都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了电算化实验室,但在实验器材、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却各不相同,导致很多学校的电算化实验室没有起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的不理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无法真正培养出实际操作力强的学员。因此当前应着重加强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购买紧跟时代潮流并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实验室的设备应与当前市场保持同步,才能使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加大在实验室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在综合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全面、稳定和前瞻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教学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仿真性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而有效的保障高质量教学的需要。

4 会计电算化教材与实验软件的选择

不同的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材和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应立足实际并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保证操作性强、满足市场需求和专业性的基础上,或采用自主编写与采购相结合,或直接购买主流通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等形式,开展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并有多年成功教学经验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自行编制教材,并配以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软件系统。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学校,应当认真参考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市场上选购满足本校教学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软件,当前市面上各类会计电算化教材众多,因此在选购上应体现实验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购买那些既有全面理论知识阐述,又有实验手册、参考资料和实验软件光盘的正规教材,方便学生快速领悟教学内容的同时,满足未来市场对学生就业的实际要求。

5 模拟课教学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开展

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教会学生在掌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培养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在教学中模拟课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模拟课程基本的流程如下。

5.1 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⑴建立会计电算化的科目体系,首先是设置科目的编码,教学中应遵循编码的原则以及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和教会学生编制科学、实用的会计科目编码。其次是准备科目的年初余额和有关发生额,这些资料通常在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已经十分完整,能够直接使用。

⑵其他初始化资料的准备

第一是要确定操作人员的相关权限和口令,其次就是确定凭证的分类方式,最后是设置常用的摘要、凭证以及自动结转凭证。模拟课教师应当依据具体实际状况,教会学生设置常用摘要、凭证和自动结转凭证,从而减少汉字的输入量,提升工作效率。

⑶将初始化资料输入相应计算机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初始化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保证今后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依据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教师在实习中制定的总体设想和具体方案进行,做到准确、细致,无误的完成初始化资料输入工作。

5.2 日常业务的计算机操作

⑴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

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的账务处理系统是学生上机实践的重要关键部分。该项上机操作实习,是学生掌握日常业务各系统的关键。在完成初始工作之后,指导老师按照上机操作的程序,指导学生将日常账务数据一一输入处理系统,然后协助学生对具体业务操作,如录入、记账、审核、记账、查询、备份等,让学生全面熟悉与掌握电算化系统中账务处理系统的基础业务。其目的,不止学会操作,进而还要了解该管理系统的原理所在。能够做到,根据已掌握的账务系统,对其他同类相关的账务系统也能做到快速熟悉与掌握。做到对会计软件的全面掌握,成为电算账务管理方面的通才。

⑵单项核算系统的操作

在掌握基础账务处理系统操作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与掌握其他单项处理系统,如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账款系统、存货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辅导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对各项核算子系统进行基本实践操作。

⑶会计报表系统的实践

在电算化系统中,比较复杂的是报表系统,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熟悉各门类的模拟资料。同时根据要求编制各种计算公式,检查公式等。还要学生掌握如何定义表格、公式、与查询、打印等操作。

5.3 会计资料的对比

经过上机操作实习,学生会在此过程中,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实习,生成相应的电算会计核算资料,这些会计核算资料都会作为在第三个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的实习资料。这一业务实践过程称为“会计资料对比”,其目的在于检验整个模拟实习的实效性,它是手工操作向电算化操作的重要过度。只有经历了这一对比分析的过程,才能对电算会计业务有全面的认知与实践,才能表明模拟实习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形式的模拟实习,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手工和电算会计有了更加全面和亲身的体会,也对电算会计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电算会计模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对电算会计模拟实习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程度,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6 结语

我们能够看到,在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种种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实际操作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性会计电算化人才,满足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仝惠林.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与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 徐春梅,于泳.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外贸会计实务;特点;操作规范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对外贸会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对外贸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要求操作人员不仅具备基本的外贸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所以,认清我国外贸会计的特点、明确外贸实务操作规范的保障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贸会计实务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外贸会计实务特点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理论知识特点,一个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特点。这两点也是外贸会计熟练运用的基础。首先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理论知识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贸实务需要运用很多实例去了解会计核算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政策性比较强,操作难度比较大的报关的关税、消费品的消费费、增值税免抵退、出口退税等相关税收知识,以及对外管局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表、企业间的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式等都有详细的介绍,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其次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贸会计实务的操作流程,外贸会计不仅需要掌握内销会计的操作流程,还要了解用什么时候的汇率来计算外贸收入、退税额按国税局出口退税率中规定的对应税率来计算、收入汇率与实际收汇的汇率差额确认汇兑损益以及每个月向国税局申报出口退税等,加上外贸操作还具备很强的法律性,要掌握国际相关法律法规跟国内会计法律法规的差别之处。此外,还要对外贸会计实务的操作业务有个清晰的了解,不同的外贸会计实务操作人员由于自身业务的熟练程度不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外贸会计执行力。所以,这些也是影响外贸发展的因素之一,必须给予重视。

二、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保障策略

1.加大外贸会计人员自身职能的转变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创新与发展,要认真看待外贸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训练模式。如何更好的对外贸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已经成为转变外贸会计人员自身职能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职能转变之后的技能培训工作,有助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会计人员岗位可能发生的变化,运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来解决会计人员的业务培养问题,转变外贸会计人员的自身职能,强化外贸会计人员的应变能力。要从根本上提高外贸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培养外贸会计人员的岗位技能,还有国际化标准下的会计核算等工作,运用国际化的会计理论知识培养从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岗位使用能力来判断个人的业务能力,对于综合性比较高、有提升空间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激励。

2.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训平台

对于外贸会计实务的学习人员来说,建立健全平台也就是加强其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对外贸实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个清晰的认识,在脑海中有个准确的衡量标准。要积极建立外贸会计人员的健康发展制度,明确其可持续发展规范。而各个高等院校在培养外贸会计人员的时候,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企业跟学校外贸会计人才的合作,打造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平台,为学校外贸会计人才的实用性做好准备。在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的过程中尊重企业的意愿和实际需求。不影响外贸会计学生实际发展空间的前提下,有所吸收的采纳企业提供的用人建议和培养建议。在对外贸会计人员训练的时候要在每一个时间段开展一次实际训练,从而提高这些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事实上,在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在更深的程度上,可以适当考虑定向培养的方式,注重外贸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全面涉及,而企业的培养则可以适当的根据自身的用人需求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外贸会计实务实践知识进行培养。不断加强就业人员的责任感以及价值观,站在实用性这个出发点来考虑自身应用能力的改善,开展的发展规划也要具备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外贸会计人才。

3.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

要想外贸实务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就要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从而更好的为进出口贸易服务,也能为对外贸易提供动力源泉。也可以说,外贸实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提高外贸会计人员对于资金的责任感。比如,在对外贸资金的监管制度中,就要对外贸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规划与责任进行规定,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考核标准,用这个标准去考核外贸会计人员的工作指标,考评数据主要的来源是资金使用与出口退税的退回,之后从综合考评结果中把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计算到考评体系中。强化外贸会计操作规范的监管,还要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遵循激励原则,对于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正确行为进行奖励,错误行为给予处罚,运用奖惩制度来激发外贸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 中职 会计专业 学生 操作技能

一、引言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讲得多,实践少,忽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相当薄弱。对中职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会计专业的操作技能主要指学生对于会计核算的具体动手能力,主要包括:从事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能力,包括手工记账能力和电算化操作能力,能熟练进行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点钞、珠算等技能。

二、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

许多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也逐渐意识到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建立了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但纵观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在整体上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安排、实验设施配备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缺陷。

1.教师实践能力差

虽然中职教师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但在实践技能方面较为薄弱。况且,会计政策、法规等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如果不能到基层亲身体验,单靠报刊杂志、网络了解的内容也是非常肤浅的。鉴于上述原因,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老师在指导实践性教学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能浮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实践性教学安排不合理

由于会计学科的特殊性,使得许多中职学校在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组织安排上尚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例如,校内模拟实训,由于教材和实训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单一;有些学校只重视手工记账方面的实训而忽略会计电算化操作;有些学校是在理论内容全部完成后,再进行模拟实训,达不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校外的顶岗实习中职学校大都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期或最后一年,由于单位会计核算资料具有机密性的特点,一大批即将毕业的学生不能到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很多时候是在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大部分学校也是把最后的实习环节做为了为学生找工作、安排就业的阶段。以上现象,均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系统性、完整性的要求,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或是找到了对口工作也很难在会计岗位上熟悉各种业务、独挡一面。

3.实验设备不完善

在长期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下,会计模拟实训室在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尚存在许多欠缺。中职学校中,凡有会计专业的一般配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但在这些实验室中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各行业单位账务处理流程的全过程实践性操作的并不多。许多学校建设实验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应付各种上级评估与检查的需要。所以,这些学校都持有只要实验室建起来就行的观点,至于能不能用、使用率高不高、效果怎么样都不甚关心。

有些中职学校只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而没有电算化实验室,致使学生在电算化实践操作技能方面较为欠缺。这也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策略

综观中职学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各职业学校在提高实践性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就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而言,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可以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是聘请企事业单位行业专家来学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现场专家虽然没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但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许多实际中的具体业务、问题处理方法都碰到过、经历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非常强,他们与专业教师配合,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他们指导实践操作,肯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安排教师定期下基层锻炼,教师欠缺的就是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定期安排他们下基层锻炼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也能够熟悉各种不同和繁杂的经济业务以适应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的要求。再者,会计方法及政策也在不断更新,适时安排教师到基层熟悉这些方法和政策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合理安排教学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操作工作,学校应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为学生适用会计各工作岗位的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在实训时间安排上,首先,做到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边理论、边实训,将实践性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全部教学课程完成后再进行一次综合实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每学期的暑假或寒假期间,要给学生布置社会实习任务,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家庭、朋友等社会关系,深入到基层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实习,增强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最后,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在离校前的最后一期或最后一年的校外综合实训,要把它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安排班主任进行管理。只的这样,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3.完善实验设备,加强校企合作

对校内实验室主要是完善实验设施和提高利用效率。在实训室要配备会计各工作岗位需要的设备,同时要建立财会部门与银行、税务、工商、保险等部门和购销往来单位的业务办理模拟实训场所,并引导学生、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实验设施。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性教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满足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必须在校外建成立几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校企合作,校方派资质深厚的教师下企业进行理论培训,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财务决策上的实际问题;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到校作会计专业知识讲座,进行实践指导,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便于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

学校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殿堂,更是教授学生怎样学会自己动手操作的圣地。因此,会计专业的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在我们开始给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时,就应该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指导思想进行授课。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模拟实训就能达到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使会计人员具备较高、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从多方面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一鸣.高级中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改革[J].教育导刊,2002,(2、3).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单位会计;实务操作;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随着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公路管理部门会计工作也不例外,但是部分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没有相应提高。面对复杂的会计工作时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难免有些吃力,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快速开展。因此,找准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的概述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是在单位具体情况的指导下,遵循相应的会计原则,对数据统计、编制报表等一系列会计实务精细化处理,确保所有的会计实务都是在规定的框架下进行的,将会计知识最大限度服务于单位的财务工作。对于小单位来说,账目比较简单,因此单位并没有严格的会计账目,给工作带来了混乱。在大中型单位中,虽然建立了会计账目制度,但是各项工作还不规范,管理工作也处于散漫状态,所以要不断完善会计实务操作规范,提升财务处理能力。

二、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而且比较杂乱,需要我们从单位、会计人员等不同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单位领导对实务操作的认识不足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领导者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单位的发展水平,因此,单位的实务操作水平和领导者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小型单位中。小型单位的财务管理相对简单,有些领导忽视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认为单位的发展是和领导者的决策直接相关的。其中,某些单位不走正规的税费渠道,内部账、假账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实务操作的水平,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会计人员没有对自身的知识及时更新,跟不上单位工作的需要。第二,单位缺乏对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视,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特别是在电算化技术这一方面的能力欠缺。第三,会计人员不能将会计工作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具备操作的灵活性。

(三)没有对会计实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会计实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重视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这是财务工作的基础,但是很多单位并不关心,经常出现报表不规范等小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对会计实务工作进行监督,这一点做得并不到位,单位内部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和人员,使得会计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有股东和会计人员沆瀣一气的情况发生。

(四)账目登记不合理

账目登记工作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是重要的一环,所登记的原始账目对单位的年度财务核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账目登记中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漏账和账目重复的情况时有发生;账目明细和总账目存在不符现象,也没有进行详细的核查;在借款和贷款方面的登记工作不详细等。账目登记不合理将会使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陷入混乱,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水平的措施

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水平的提升依赖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将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单位会计实务操作工作才能获得发展。

(一)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单位可以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会计知识和,提升综合素质;第二,可以在会计人员中实行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具体工作的分工,实行奖惩制度;第三,要注意引进高水平的人员,增强其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

(二)实现会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在会计具体工作方面,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行为规范,让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每一环节都能在规范中进行。在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上,要对人员的聘用、离职等作详细的规定,实现规范化的人员流动机制。在人员资格审查上,要严格查看被录用人员的资格,是否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最基本的。

(三)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

对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的监管涉及到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在内部监管方面,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不定期对会计工作进行抽查,检查账目登记、报表等方面是否规范。在外部监管方面,单位应该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在借贷、收支方面要有详细的账目可供检查。

(四)单位账目尽量细化

单位账目的细化涉及到不同的环节。首先,要注重原始数据的保存,包括人力成本、具体单据、费用开支等,凡是涉及到单位资金的项目又要有详细的登记,防止出现凭证不足而扯皮的情况发生。但是,在登记的过程中要进行分类处理,杂乱无章反而会影响整体的会计工作。其次,要注意小配件和售后退回方面的登记工作,这是在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另外,在预算方面要本着节省的原则,对产品成本的核算要有一定的标准额度,还要控制单位的年度支出预算。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涉及到单位财务管理的诸多方面,具有复杂性和高要求性,无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还是单位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会计实务操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对症下药,逐步去解决。尤其是在公路管理局这样的单位中,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更应该受到重视,做好管理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加大对资金的管理力度,才能使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戚永胜.简析谨慎性原则在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中的运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0,(10).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实践操作教学 计算机教学 中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5-01

这是个离不开电子产品的时代,是个科技文明创造的时代,是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要求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各种科技产品,如何使用这些科技产品,同时也利用这些科技产物进行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交流。计算机教学只是适应时代的产物,是这个时代对学校教学的要求,计算机教学在学校中普及,不仅受益于老师,同时最终受益者还是学生。通过计算机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前沿科学,不拘泥与书本的单一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计算机教学因其本身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所以实践操作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学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其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基础围绕在“用”字上,让学生学会使用、便于利用、能够运用。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学的直接目的旨在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促进学生知识、技术以及基础素质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了解实践操作教学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对今后的各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计算机教学因为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达不到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的具体方法中也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如果教学生写一封信,传统的书信形式只是教教学生格式、用用笔墨,但是计算机教学要求学生能熟悉掌握电脑程序,知道打字、邮件如何发送,如此快捷方便的交流形式不仅让学生觉得新奇而且拓宽了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觉得这个世界是神奇的,哪怕那么远的距离发一封邮件只要几分钟的时间。这无疑对开创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一定的作用,当然这期间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充分调动起来,如果不动手操作,只是看着黑板听老师说应该如何如何,那么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所能学到的东西就甚微了。所以计算机学科作为一种实践性学科,只有通过直观化操作和具体化实践才能学到东西,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1.多媒体实践操作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有着条理化、色彩化、生动化、直观化的特点。比起传统的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环保这么一回事,一张屏幕上只要轻轻一点,那么多生动的画面就出现在了眼前,老师可以在讲台上讲得天马行空,学生可以在台下看得目不暇接,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耗时、杂乱的特点。也就是如此紧凑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呆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PPT,通过自己动手制作PPT并查找资料,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媒体实践教学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计算机实践操作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计算机实践操作硬件与软件的重要性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学校的基础设施配置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学校机房与教室是分开的,并且能够满足全校学生一个星期数次计算机课,而有些学校机房几乎只是摆设,因为仅仅只有几十台电脑的学校是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的。不仅仅是在电脑的数量上,多媒体配置上各个学校也不相同,这样就导致计算机实践操作中仪器本身即硬件配置的不平衡,一旦出现硬件上的问题那么学生就无法进行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故学校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配置对于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即便是同样的学校,家里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就会对新东西更加关注,而有些学生因为家里有电脑就并没有投入十足的兴趣。这样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学生的自身的能力就不是平衡的。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计算机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作为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软件条件,老师应根据学生水平和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对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水平平衡发展,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任务与课程等这些软件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2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教与学同步并用的重要性

在其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中认为,当场教学的内容当场让学生操作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这样的即时操作学生忘掉的东西不会太多,而且对于刚刚用理论解释的东西再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温习,那样掌握的程度就更加牢固。除了课本知识以外,还建议教师应该准备操作习题供学生当场发挥,因为留下的课后操作,老师不能够对每个学生都检验,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场操作,不仅老师可以当场监督,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予以指正。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及学校有硬性条件可以为学生开展这样的高效的学习环境。不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模式还是有其缺点的,因为指导在场所有学生的操作,其教学进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这样的教学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频次,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流。

在其文献中强调教与学的实践,即教学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讲一节课练习一节课,理论教学的教室应该与实践操作教学的教室分开。当老师的理论知识比较多时应该在教室里授课,在封闭环境中针对性就更强,当操作机会多时应该选择让学生在机房中操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就通过动手得到了实践。

3.小结

如果学生在中学阶段学好计算机教学中的内容并且可以熟练操作学到的东西,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以及适应社会发展,为今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操作教学始终贯穿计算机教学的始终,无论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学到了多么多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经过实际操作,那么这些知识都等于白学。对于实践性如此之强的计算机教学学校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等的配置、教师们在课程的选择、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操作的安排上都要合理,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与理论与实际操作并用的特点,使学生们真正学到受益终生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琼,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J].成功(教育),2010,08:162.

[2],实践操作教学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7:64.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篇6

一、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操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较为严重的舞弊问题

在企业会计操作过程中,重视会计工作的实质,忽视会计工作的形式,确保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质量,是企业会计操作的重点。而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加强财务人员操作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如果监管不到位或者是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不高,就会出现舞弊现象,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操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会计准则下,在企业会计操作工作中对会计工作的实质性具有较高要求,而要想确保会计操作的实质性,就需要财务人员在企业会计信息进行选取的过程中根据企业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精准判断。在此过程中,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如果财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1]。另外,这种操作方式也给财务人员提供了足够大的灵活性和自由空间,也为财务人员的信息造假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导致在会计操作中出现舞弊问题,并且较为严重。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劣势

在新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公允值的概念,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在会计操作中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所以其应用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问题,就是公允价值评估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有所欠缺,公允价值应用在会计操作中容易使计量模式产生比较大的分歧,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无法确保企业会计操作的高效性,也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影响。其次,由于公允价值应用时间比较短,所以目前还没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在企业会计操作中其应用效率较低,影响操作效率。最后,在会计操作中,运用公允价值对专业性、准确性、科学性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专业技术以及专业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但是在多数企业的财务部门,现有财务人员的素质都较为低下,无法满足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操作需求。

二、解决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操作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采用全新的经济会计操作方式,避免舞弊问题的出现

在经济全球化全新经济环境下,就应该采用符合新会计准则需求的新经济会计操作方式。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会计操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企业资产核算方面,就重视起了对包括环境资产、环境收入以及负债等的核算,在全新的经济时代,这些都与企业经济发展有关,也列入了企业会计操作工作中[2]。另外,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操作工作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会计操作效率,还应该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管,通过法律措施和强制措施加强对财务人员行为的制约,进而有效降低舞弊问题的发生频率,实现不断提升企业会计操作效率的目的。

(二)加强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自从新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引用到会计操作中之后,我国会计界就发生了巨大改变,一时间,如何将公允价值成功、高效应用在企业会计操作中,成为了会计界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特点。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在企业会计操作中,我国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效率还远远比不上国外发达国家,但是也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用的应用体系和特点,也明显体现出了公允价值应用的优点。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下,在企业会计操作中,企业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虽然,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界应用的时间尚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制和体系,无法对公允价值的披露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从而使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负债或者是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形成有效掌握,无法保证会计实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对其进行有效应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进步,取得了应用效果,值得我国继续为之努力。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加强会计操作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效率,在企业会计操作中国,就应该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引起足够重视,并不断提高公允价值的公开性,让报表使用者能够对其进行及时掌握,进而不断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操作效率。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才欠缺是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操作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通过开设相关教育专业,成立相关培训机构,全面实现对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加深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明确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企业会计操作所具有的特点,进而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更好的确保企业会计操作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升其操作效率。

三、结束语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 计算机操作能力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62-01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操作能力成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为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当着重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计算机操作要求的实践型人才。

1 明确计算机课程目标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word文档、excel表格等基础办公软件,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铺路;最后,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应当以就业为导向,顺应市场发展,使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就业需求,从而制定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另外,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目标之一,在培养学生信息化意识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2 科学合理设置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操作时会出现明显差异。在高职院校中,有些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学习一点就通,但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对计算机了解不多,在学习计算机时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学时,应当依据学生的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加入难度较大的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接触比较有难度的操作内容,从而挖掘出学生内在潜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着重加强对基础操作的练习,通过教师的演示、指导,使学生掌握基础操作技能,并能够一步步追上基础较好的同学。

另外,根据计算机学科操作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当重视将计算机课堂转移到机房中去,利用计算机演示出理论课内容与实践课操作,使学生获得更多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3 运用互动式、监督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通常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这些枯燥的专业名词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不断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引用案例、游戏竞赛等形式,使学生与教师处于同一地位、同时学习,进而在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另外,高职院校的少数学生不具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在进行计算机操作教学时,一些学生喜欢偷偷的打游戏、看电影,影响了自己的计算机学习进度,降低了整体教学效果。在这种现象发生时,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要对这些学生严格管理、加强监督、重点治理,使学生改掉这些不良行为。

通过这种互动式、监督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 提高学生技能考证能力,加大学生就业砝码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操作的教学时,应当重视对学生考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核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并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提高身价、加大砝码。另外,通过技能考证,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刺激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技能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例如,可以设立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竞赛机制,鼓励学生通过竞赛来展示自己的实力,通过三级竞赛,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外有人”、发现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刺激学生认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有充分的能力储备。

5 通过企业实习,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学校中的计算机操作教学,多是教师提供操作题目和操作方法,学生完成题目并进行练习,这种教学中的操作练习并不是真正的实践活动,多数学生并不能通过这种练习适应工作环境的多变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事件,训练学生的实践反应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新渠道、促进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毕业实习阶段接触企业,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社会实践,能够面对真实社会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现实的企业中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操作,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真正锻炼。

6 结语

总之,计算机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科目。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当依据适用性、服务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通过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学生有能力满足社会工作的需求。另外,在进行计算机操作教学时,还要着重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如果没有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那么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就都失去了作用,因此,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倩雯.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思考与认识[J].商情,2012(40):86.

[2] 李婷,郭坤.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操作课堂教学效果[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12):151.

[3] 陈蔚建.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8):73.

会计实操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风险 防范与控制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成因的会计分析

(一)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

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及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参与和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造成管理风险;员工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由于制度传达不到位和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操作不规范,潜伏着操作风险;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风控措施手续太繁琐,没必要,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导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严、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出现意识风险;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滋生拜金享乐思想,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而出现的员工职业道德上的故意风险。

(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健全,难以适应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

1.会计内控制度缺乏整体性建设

目前,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仍被分解到各项法规、制度、办法之中,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不利于会计人员对内控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落实,也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如随着衍生金融工具、消费信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规定、自行处理,各居一方,缺乏有机的结合,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

2.部分会计内控制度不切合实际,针对性差,缺乏可操作性

近年来银行经营风险毕露,各行制定了很多旨在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制度的可操作性及执行情况受到质疑,很大程度上成为应付上级行检查的一种摆设。并且大部分银行制定部门和执行部门不为同一部门,制度制定部门仅考虑制定详尽的各项制度,以避免因内容不全需其承担的责任,有时全然不顾制度的可操作性;而制度执行部门因制度存在不可操作性,索性不予以执行,从而造成有章不循,违章操作。

3.部分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会计业务的发展,缺乏动态的调整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应优先于业务发展,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然而实际工作中,一些银行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三种错误倾向:一是重业务发展轻配套制度建设,奉行“业务先办起来再说”,走边发展边规范之路,形成了内部制度地滞后;二是根据新情况、新业务出台的各种办法,规定比较零星、琐碎,没有形成统一、有序、完整、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三是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的环环相扣、平衡制约的动态控制体系,对有些明显陈旧的规章制度或业务操作规程不做及时清理、修订。特别是在当今电子控制技术深入运用于会计领域以及新业务品种和衍生工具不断退出的形式下,如不能及时调整、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会制约业务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风险隐患。

(三)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力,贯彻落实流于形式

1.有章不循和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银行会计机构在调整劳动组合、进行业务分工时存在会计人员违规兼岗兼职问题,一些重要岗位和职责没有严格分离,导致岗位制衡机制严重失效,如越权操作、业务处理“一手清”等,存在着风险隐患。究其原因,一是上级行指定的某些具体业务制度、办法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二是业务经办人员处理业务具有主观随意性,会计管理人员没有及时予以纠正。三是一些基层会计主管人员素质不高,凭经验办事,对制度掌握不够,执行不彻底。四是督导检查不力,或是走过场,或是检查出问题隐瞒不报,使违规行为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整改,削弱了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2.内部会计核算重要环节控制不严。银行对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业务印章、密押、保险箱钥匙、柜员操作密码,以及会计科目账户的使用、备份数据、会计档案保管等重要核算环节的管理控制是否严密,直接关系到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安全。实际工作中,一些银行营业机构在这方面仍然管理偏松,存在诸多漏洞,如印章和重要凭证的保管使用人员离柜时,不执行“人离上锁”的规定,将章、证随意放置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按规定交接手续而直接委托他人代管代办;操作人员个人密码口令设置简单,保密性差且长期不予更换;业务授权审查流于形式等等。以上种种,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弱化了业务操作过程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机会,引发金融案件。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大会计”观念,全面履行会计职能,充分发挥会计防范的作用,是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根本保证。

1.要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否则,没有一个真正的所有者来关心其利益,来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经营业务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也真正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

2.要建立起“集中统一管理与分析授权核算”相结合的大集中、管理型三级会议核算体系。进一步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积极治理“三假”,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改进会计信息的传输方式,增强可加工性和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服务效率。可采用基层行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3.要增强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建立科学的监控指标,尤其是以安全性为主的流动比率、资本风险率、贷款逾期率、利息回收率、坏账损失率等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推行会计委派制,以改变和改进监控不力的局面。可借鉴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审计方法,量化检查标准,固定检查程序,提高会计检查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要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切实加强分析预测工作,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参与经营决策;积极推进责任会计制度,切实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制订会计政策,通过划分责任单位,核算责任实绩,考核责任结果,使责任数量化、控制具体化、管理科学化。

5.要严格执行《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制度规定,切实搞好汇票承兑、信用卡透支、电子清算、金融机构往来管理工作,在改进结算服务的同时,积极防范结算风险。

(二)健全会计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会计风险、保证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现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尽快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系统、环环相扣的会计业务内控制度。应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整理、融合、淘汰和补充,并结合业务操作程序,制定一套与实际相结合的、操作性强、便于执行的制度。二是针对业务等外挂系统的薄弱环节尽快完善其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并落实业务核算的管理部门,做到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与会计核算规定和操作流程同步进行。三是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根据上级行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人员、设施等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制定出内控严密、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操作规程。四是做好内控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责任档案备查制度。为了明确责任,应建立岗位说明书、业务操作规程手册、授权审批权限文件等,对每个岗鉴的工作内容、职责、上下关系和岗位任职条件、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规定,让相关人员了解所应承担的责任等,增强内控制度的操作性。

(三)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评价体系

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内控制度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有效的银行会计内控内部评价体系。组织建立具有独立地位的内控评价部门,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专业技术对各机构的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促进各机构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二是充分借助外部评价机构,实施外部评价。要充分重视社会中介机构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听取他们对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效果、改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银行内控制度的健康,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速度。

(四)要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队伍建设

防范风险必须以人为本,首先是商业银行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上给予支持。其次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和职业道德待方面的思想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财经纪律和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防范道德风险。最后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