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8篇

时间:2023-10-12 10:26:11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篇1

关键词:医院;财务会计;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01-01

一、全面预算考评

1.设计思路。时间维度上设计全面考评指标体系分为季度和年度两个维度进行考评,主要采用财务指标,兼用非财务指标。季度考评为了检查、督促预算正常执行,而年度考评内容比较全面,考评全面预算的完成情况,用于奖励先进者,惩罚落后者。从空间维度上分为三个空间,即医院、医技部门和其他部门,按不同部门分别进行考评,对医院来讲,是投资中心,主要采用财务指标,业务指标起辅助作用,医技部门为成本费用中心,以财务指标考评为主,兼用业务指标。其他部门作为费用中心,则以业务指标考评为主,财务指标起辅助作用。医院将平衡计分卡运用到当中来,综合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达到有效管理的效果,分别从财务维度、患者维度、内部业务过程方面对做出贡献的部门进行奖励。为使职工提高对预算的重视程度,必须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这样可以调动全院职工的预算积极性、创造性。对员工的奖惩贯彻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从预算编制、成本控制、预算执行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应制定详细的制度。

2.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医院每年度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总结和考核各责任部门整体的完成情况,考核的结果与职工的薪酬直接挂钩。综合考评在整个预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预算目标的完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其差异分析的正确与否、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否。既注重物质利益的实现,还要追求精神需求的充分满足;要善于利用工资、奖金等物质奖励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要重视精神奖励的作用,形成更加强大的激励作用。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监督控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是预算监督。对预算目标定期的跟踪和控制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情况,控制经营活动的运行情况,避免再出现脱离预算的情况。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篇2

关键词:医院;财务会计;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再造

一、全面预算考评

1.设计思路。时间维度上设计全面考评指标体系分为季度和年度两个维度进行考评,主要采用财务指标,兼用非财务指标。季度考评为了检查、督促预算正常执行,而年度考评内容比较全面,考评全面预算的完成情况,用于奖励先进者,惩罚落后者。从空间维度上分为三个空间,即医院、医技部门和其他部门,按不同部门分别进行考评,对医院来讲,是投资中心,主要采用财务指标,业务指标起辅助作用,医技部门为成本费用中心,以财务指标考评为主,兼用业务指标。其他部门作为费用中心,则以业务指标考评为主,财务指标起辅助作用。医院将平衡计分卡运用到当中来,综合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达到有效管理的效果,分别从财务维度、患者维度、内部业务过程方面对做出贡献的部门进行奖励。为使职工提高对预算的重视程度,必须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这样可以调动全院职工的预算积极性、创造性。对员工的奖惩贯彻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从预算编制、成本控制、预算执行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应制定详细的制度。

2.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医院每年度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总结和考核各责任部门整体的完成情况,考核的结果与职工的薪酬直接挂钩。综合考评在整个预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预算目标的完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其差异分析的正确与否、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否。既注重物质利益的实现,还要追求精神需求的充分满足;要善于利用工资、奖金等物质奖励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要重视精神奖励的作用,形成更加强大的激励作用。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监督控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是预算监督。对预算目标定期的跟踪和控制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情况,控制经营活动的运行情况,避免再出现脱离预算的情况。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篇3

一、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的目的及意义

简单的说,财务预算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作出全面系统的了解,以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活动合理,协调配置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类资源,尽可能的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并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与规划。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分别对各级各类员工的整体、综合、系统的评价来更好的管理员工,挖掘员工内在的潜能,更好的服务企业。

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财务预算明确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及战略目标,有助于构建系统化的收支状况体系,使财务预算更加详实、准确,促进企业高效全面发展。而绩效考核是对人员工作情况、待遇评定、奖惩事项等的重要依据,可以促进各员工之间分工协作,且责任明确,有助于激励企业员工更好的完成工作,而且帮助相关负责人准确把握企业相关业务的进展与落实情况。绩效考核不是评价结果和业绩,而是对员工工作工程和工作结果作出过程化的、动态的、系统的考评,并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出色的完成工作。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是财务管理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彼此促进,只有将两者有效连接在一起,才能够让企业的各种决策行之有效。

二、提高企业内部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企业内部二级单位的职能,充分做好预算管理

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组织组织层级较多,结构较复杂,为了更加高效的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应当积极调动各个二级单位的管理能动性,赋予各二级单位相应的职权,加强各二级部门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并运用科学的绩效管理手段对各个二级部门内部进行绩效考评,为企业整体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做好准备。现阶段很多企业负责人往往只关注资金量,而不关注资金的效率,甚至出现资金滥用或者流向不明的情况。因此,要重视二级部门的职能,提高各级员工的预算与绩效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预算与绩效管理氛围。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内部沟通机制,深入了解基础业务

由于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单向传递及信息反馈时经常会由于缺乏科学高效的沟通机制而造成信息的不对称。而且很多企业基层员工没有预算管理的意识,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时往往是割裂进行的,而没有相应的融合。而预算与绩效都是较为复杂和综合的工作过程,一旦出现疏忽和漏洞就会对资源产生浪费。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务必要对企业的基础业务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且要加强各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人员之间的协作、沟通与交流,及时的将相关预算管理报告和财务报表等结果反馈给责任人,并进行科学的调整与修改,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

(三)完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规范性和统一性

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完备健全的组织机构及完善的组织制度作保障,并选取科学高效的方法开展全过程的、全方位的、持续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预算的准确性和绩效考评的公正性才能是规范化的。而且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的责权划分,协调财务内部资源,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做出全面的分析,及时发现财务管理问题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改进。规范和统一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和可参考性。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篇4

一、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不相适应的表现及原因

(一)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有些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并非为财务预算更好地实施服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财务预算本身缺乏准确性所致,由于企事业单位不重视财务预算,往往出于应付心理,对财务进行预算时草草了事,缺乏科学性、准确性,没有参考价值;其次财务管理不严,有些不按照财务预算执行,或者变形执行,导致财务预算形同虚设;最后,会计核算技术跟不上时代步伐,财务预算管理近些年来发生了重大改革变化,管理越来越细,但是会计核算制度仍然是1998年制定的,不能适应需要。(二)会计核算科目难以对财务预算进行动态反应。会计核算和财务预算计算口径不同,导致财务预算不能动态反应财务预算情况,使二者出现严重的不相适应问题。收付实现制是企事业单位主要会计核算方式。例如,如果企业按照分期付款方式已经购买某货物,会计核算只能把实际支付数额计入,若分期付款期限若超过一年,这时会计核算就会与财务预算不一致。(三)会计核算年度与预算批准后执行时间不一致。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财务预算需要经过上级部门批准方可实行,而财务预算经上级批准往往在第二季度下旬,甚至半年之后。会计核算的期限为全年,半年时间的财务预算空白会对一些经济行为起到消极作用,可能使某些经济业务无法开展,错过推进工作最好的时期,进而影响企事业单位发展。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上级部门出于管理需要对企事业财务预算进行统筹管理,却没有重视财务预算对执行单位的重要作用。

二、促进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相协调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企事业单位应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以使之在核算内容、核算口径、核算时间和项目执行上与财务预算相适应,促进二者能有效衔接协调,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企事业单位要健全会计核算标准,不能单纯的只采用收付实现制标准或只采用权责发生制标准,而是应该在一定程度和条件下,将二者相结合,例如,单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企事业单位,其会计核算制度难以与财务管理衔接,无法完全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的要求,因此要将权责发生制作为辅助的会计核算标准,从而使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相适应。(二)完善财务预算制度。企事业单位要实行综合预算管理,要将各项收入和支出完整全面的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预算内容,使各项收支能清晰地列示在财务预算报告中,以使企事业管理者能一目了然了解财务计划情况。完善财务预算制度首先要完善预算批准制度,使财务预算的制定与批准在时间上协调一致,做到事前预算而不是事后预算,预算审批单位以长期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财务预算,预算须有前瞻性,一旦出台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就不要在短期内变动,否则很难与会计核算相协调,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其次,加强财务预算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预算方案一旦制定,就严格的执行下去,加大对不按预算开支行为的惩罚力度。(三)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促进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相协调,除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预算制度、增强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硬件设施外,还应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能高水平地协调开展。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需要企事业单位重视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理论基础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通过不断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培训,使他们提升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专业水平,做好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目前各类企事业单位存在着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不协调的问题,管理者应从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促进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相互协调。

作者:肖东 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篇5

关键词:财务预算考核 株洲段车间班组 分析症结 解决途径

财务预算管理是具有铁路运输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和制度安排。西方有句谚语:“在管理活动中,如果没有监督与考核,再美丽的天使都会变成可怕的魔鬼。”用此来形容考核、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是十分恰当的。没有考核,财务预算工作无法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

车间、班组是铁路运输企业的最基层组织,车间、班组财务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我们必须建立健全车间、班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特别是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促使车间、班组全员参与当家理财,努力提高货车检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实现株洲段的各项经营目标。

一、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

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建立层级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

考核是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系统,阶梯式结构是企业实施财务预算考核的基本前提,因为考核关系与管理关系是一致的,管理关系不明确,考核就无法进行。考核的最大权重永远掌握在职工的直接上级手中,直接上级是最了解下属职工的一个阶层,他们最有权利对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如果职工没有明确的直接上级,或者有多个直接上级,考核就不可能有合理的权重划分,也就会削弱主管对职工考核的坚定性与有效性,造成评分系统的紊乱。我们株洲段,采取的就是预算管理小组考核车间、科室,车间考核班组,只有这样层级明确、管理结构合理,财务预算考核才能够正常进行。

(二)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指标,是财务预算考核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财务预算考核工作,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指标,把好财务预算指标分劈关,总的要人人肩上有“指标”,人人手上有“斤两”。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

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大力推行财务预算考核,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强调责权利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考核办法,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优化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全段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改进考核方式,实行年度、季度考核与日常考核以及重点工作事项督查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制度。

(四)普及职工的财务预算考核知识

财务预算考核对职工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判断能力等综合管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货车修理段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明确财务预算考核的目的、方法、内容、程序、结果等等,通俗地说就是让全段职工明确财务预算考核考什么,谁考谁,怎么考。对全段职工的素质与技能进行强化。

(五)严格财务预算奖惩制度

在考核过程中,必须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确保考核过程公平、公正,提高考核的效率和质量,增强透明度。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车间、班组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忌形式主义。

二、株洲段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现状

2010年,根据集团公司要求,株洲段进一步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009年2月份,根据集团公司广财发48号文《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决定》,株洲段成立了全面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段长、书记任组长,段发文件《2009年成本预算管理办法》要求车间必须将成本预算分劈到班组,形成段、车间、班组三级成本预算机制,使全员参与到成本预算核算工作中。段下达株段财发[2009]1号《成本预算管理办法》和株段计发[2009]1号《成本考核管理办法》,落实责任考核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强化成本管理的刚性约束。近几年来,株洲段查缺补漏,将零散的财务预算制度进行有机串联,形成了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货币资金预算及控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会信息化管理制度、车间财务会计工作细则、差旅费管理办法等一整套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财务管理制度与激励、考核机制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建立段、车间、班组三级预算管理核算模式

通过在株洲检修车间的试点,逐步建立段、车间、班组三级预算管理核算模式。一级:段每月根据预算工作量和预算单价向车间下达预算指标,季度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车间进行考核。二级:车间根据段下达每月工作量合理安排各项费用支出,通过材料核算系统,对本车间材料支出情况及节超原因做出准确分析。三级:车间通过历年班组成本支出数据,核定各班组单位成本预算,每月按照预计工作量下达给各班组预算指标,月末班组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和成本支出情况,向车间上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车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班组预算,使之趋近于合理,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班组进行考核、奖励。

(三)建立合理的财务预算下达模式

株洲段的成本预算分劈以不突破广铁集团公司下达的运输总支出预算为前提,努力加强车辆检修各环节的控制,降低检修成本;加强水、电设施节能管理,加强间管费用控制,深入挖掘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潜力,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其中:直接生产费的下达,货车列检费用我们按上年同期实际的到达、始发、直通工作量和辆单价下达预算;货车维修、段修、厂修费用,我们按调度科下达的临修、辅修、段修、厂修任务量和各自相应的辆单价分劈下达预算,按实际工作量进行考核。间管费用,我们采用“零基预算法”,对各项成本,分析其基本支出,再考虑新技术、新设备投入运用等,核定其定额,确保预算分劈下达科学合理。

(四)建立财务预算考核体系

株洲段要求各车间、科室每月上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料,从而全面掌握全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科根据车间成本支出情况,对比分析预算指标,将车间成本执行情况汇总编制表格,与车间共同核对金额并分析原因,再按成本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通过对2010年度成本执行结果的考核与奖励,把预算执行情况与责任人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奖惩分明,从而使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以上举措,株洲段的运输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段修、辅修工作量比去年同期下降,工资上调的前提下,实现了成本支出结构性调整,达到货车修理收支平衡,实现了2010年货车修理经营目标。

三、株洲段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症结分析

我们发现,虽然我们车间班组的财务预算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考核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一)在车间班组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年初株洲段制定下发的《关于下达2010年成本预算的决定》中涉及的考核指标与车间班组实际存在不适应的地方,考核指标有待进一步改进。如生产用电,预算下达到车间,但由于电表原因,却无法实现对车间的考核。

(二)在考核运行机制的健全上还需进一步增强

虽然我段一些车间每月已将预算分劈下达到班组,下月初车间根据班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考核,但仍有一小部分车间没有考核到班组,我们要加强财务预算考核运行机制的全面实施。

(三)在考核人员素质的提高上还需进一步深入

目前,考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有差距,存在考核怕得罪人的“老好人”现象。考核的成绩能否客观反映被考核车间班组的真实工作落实情况,主要取决于被考核车间班组的落实情况,同时实施考核的人员素质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人员素质包括业务技能、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等诸多方面,绝大多数参加考核的人员素质较高,考核比较客观、公正,但大家毕竟工作、生活在一个大家庭,考核中难免会出现考与不考、扣与不扣的矛盾现象,有的甚至碍于情面,考核的原则性发生动摇,出现了应该考核扣分的情况而不进行扣分的情况。

(四)在考核的及时性上还需进一步改善

现在是2011年3月底,但时至今日,株洲段2010年4季度财务预算仍未考核到位,影响了广大职工对财务预算考核的积极性与热情。

四、对株洲段完善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的设想

我进一步了解了车间班组实际,形成了以下一些设想,以期能促进株洲段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工作,完善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

(一)细化财务预算指标,完善考核奖惩体系

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要求,细化、量化、具体化财务预算指标。增强财务预算指标的针对性,不搞放之四海皆准的笼统原则,而应对不同车间、不同班组、不同岗位分门别类,确定不同的考核重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健全领导分工责任制、牵头部门承办责任制和具体人员负责制,落实全过程跟踪监控和奖惩兑现,达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的工作目标。配合目标责任分解,修订现有的考核办法,使其详细又具有可操作性,从制度上确保各项目标既有标准,又有督导、检查、考核和奖惩,完善预算考核奖惩体系。

(二)注重考核人员的选拔培养,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选调工作认真、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同志从事考核工作,注重加强对考核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责任心教育。使考核人员具备一种敢抓敢管、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当“老好人”遇到矛盾绕着走,凡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凡是领导安排部署的工作,都盯住不放,一抓到底。通过集中学习和网络交流的平台,组织各级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扩大学习交流的机会和范围,使每一个参与预算管理体系的人员了解该系统的运作和流程,理解各项制度出台的原因、意义,为株洲段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体系的良好运转搭建人才基础。

(三)建立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信息反馈机制

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能进一步严格考核程序,完善考核方法。此外,反馈机制的建立对提高财务预算考核工作的质量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它要求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结果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车间、班组一个申诉的机会,车间、班组可以对一些有出入甚至不符合事实的情况进行说明、补充和纠正,从而使年度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结果更准确、更全面。

(四)建立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监督管理机制

定期不定期到各车间、班组抽查指导季度考核落实的情况,对车间、班组的季度考核应加大监督力度,以确保季度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加大对年度考核的督察力度,进一步提高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充分发挥车间班组财务预算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确保株洲段各项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结合策略

本文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根据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分析现代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如何借助财务部门的力量,有效地对预算进行深入管理,全面提高预算编制与执行有效性。

1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内涵简析

1.1财务会计内涵

财务会计主要指的是在财务会计法规的指导下,按照财务工作管理的基本程序,对事业单位主体内的所有资产、资金流动、负债、经营往来账目进行管理的形式。财务会计要对单位的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要在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核算,从而使与单位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证。财务会计主要反映单位财务的基本情况,形成具体的财务报告,及时的传递财务相关信息。财务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它通过一定程序性的操作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并且参与提升单位效益,促进项目有序发展等内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主要向上级财政主管部门负责,主要以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为依据,按照相关的财务会计科目,编制会计信息报表,提供必要的会计验证信息,促进单位预算的有效执行,并且进行必要的预算执行成果评估,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效地落实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现代财务会计工作面向资产、负债、所有者收益,要做好财务分析的项目促进预算的有效执行,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1.2预算管理内涵

预算是根据单位的工作项目,对各种财务资源进行的预算分配,预算管理是对单位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考核、控制的有效管理方式。预算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合理的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科学的资金管理与财务分配。现代预算管理要有明确的计划性、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并且合理的组织交流活动,要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价值联系,并且形成完善的沟通手段,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达到激励员工的干劲,避免日常管理中的盲目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必须要体现出有效的协调性,能够以数量化的方式明确管理的标准,并且运用财务手段监控日常业务工作,切实消除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行为,因此预算必须要体现出事前控制、事中调节和事后总结作用和程序性,能够在财务部门的相关数据和控制支撑下,不断完善预算的标准,达到有效协调差异,起到鉴别推动作用,发挥出预算的实际功能。

1.3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协调

现代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入进行,要求在财务会计与预算方面达到有效的协调,只有实现预算与会计制度的协调,才能形成完善的以财务数据为保障的良好运行体系,从而使事业单位承担的各项事业单位任务有序高效的运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正在向着科学编制部门预算,集中实行政府采购,完善国库支付制度,实现向收支两条线的方向发展。在深化财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关系更紧密,只有发挥出财务会计管理对预算的监督与协调作用,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规范化运行,从而在预算阶段就注重收支核算的准确性,达到有效地分配资源,合理地进行各项支出,全面提高支出效率,并且反映出事业单位改革情况,达到全面科学核算的目标。

2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问题

2.1两者不能有效对接

当前有些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方面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主要由单位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需要进行预算编制,由预算规划部门进行总体汇总,由单位领导进行逐项把关审核。但是预算编制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管理对接不足,存在着相互分离的现象。首先,在相同科目的内容不同,例如,水电煤气费在会计核算中的内容与预算编制中的内容存在着相分离的现象。其次,还有预算编制项目往往从不同的科目列支,有些有专项资金的可以列支到专项当中,还有些预算项目缺少专项资金支持,因此只能调整列支到其它的科目当中,这就存在着两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对两者有机结合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预算变更的速度远远比会计核算的速度快,这使得财务会计的管理跟不上预算发展的速度,因此影响了财务会计工作准确性。而且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预算变动和预算执行跟踪不到位的情况,因此影响了两者的衔接。

2.2缺少必要的预算审核审

核预算是保证预算合理和有效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的前提,当前不少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存在着审核把关不严格的问题,在预算编撰与执行的全过程都缺少必要的审核机制,不仅没有规范的预算审核程序,而且存在着预算更改随意的现象。首先,有些事业单位没能建立起必要的预算审核体系,单位领导往往拥有直接审核权,预算审核没能经过细致的讨论,也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机制,导致预算列支内容不准确。其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导致预算执行有出路,预算超支现象较为严重,财务支出过程中没能收集必要的佐证材料,财务管理数据信息不全面,没能就预算支出变动给出具体的原因,因此影响了支出的准确性。最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和监督程序,导致预算更改的现象较为普遍,极大的减弱了预算的执行力,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2.3预算编制方式相对落后

目前事业单位没有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陈旧,不能体现出时间变化性,缺少科学的预算编制依据,因此影响了预算编制有效性,导致预算的合理性存疑,不利于预算最终的精准有效执行。首先,事业单位缺乏对全面预算的精准规划,预算编制的时机不对,预算编制与全年工作规划结合的不紧密,现有的预算编制不能有效的满足全年工作的需要。其次,随着事业单位相关工作项目专业程度日益增强,突显出预算制定人员专业性不足问题,由于预算编制人员缺乏专业工作知识,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不清晰,对各种情况考虑的不足,预算基数不能随着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导致预算编制较为粗放。最后,还有些预算编制没能按照上年金额按比例上涨,无法反映实际支出水平,实际上弱化了预算编制的作用,因此影响了预算的有效性。

2.4财务工作相对拖沓

财务工作管理不足,财务部门办事效率问题也是影响财务会计与预算结合不力的重要原因。首先,对预算的信息反馈不足,从预算编制到预算向上级汇报再到预算的执行,上级很少能够反馈必要的预算编制意见,不能围绕着预算的细节问题进行有效审核,无法得到预算编制的具体指导意见。其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会计部门也没能就相关报表给出回复意见,没能围绕着预算工作与财务会计工作形成很好的信息反馈机制,不能有效地就现实问题进行协商,无法实现两者有机协调,存在着成本核算不到位,不利于科学执行预算的管理评价机制。最后,在预算变动的过程中,财务会计部门没能给出必要的意见建议,没能就有效的消除相关的问题进行总结,导致相关类似的问题仍然出现,因此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发展,不利于预算工作的有效改进。

3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的策略

3.1优化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

只有实现优化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消除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本质区别,实现两者有效的结合,才能达到财务会计与预算紧密结合的目标。例如,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之前,应当对财务会计科目有详细的了解,注重根据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预算编制,这样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适应性。还要根据会计科目的指标来衡量预算编制的方法与各项活动的指标,保证预算编制内容与会计内容相符,切实满足会计编制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注重加强预算编制的超前性,能够根据以往经验和财务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进行预算编制的改进,达到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有效消除预算不适应的问题。

3.2完善预算审核的制度

只有完善预算审核的制度,有效转变预算审核的方式,实现财务会计审核与预算管理的一致性,制定出健全的预算审核机制,达到在全面履行科学预算审核程序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完善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从而在完善的保障系统中,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的背景下,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信息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预算审核制度,和预算执行监管制度,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完善远程数据保障监控体系,从完整的财务网络系统中抽取出必要的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才能有效的监督财务预算的顺利执行,保证预算支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效消除预算支出中存在的漏洞,切实达到会计精准核算目标。

3.3规范预算编制的方法

使用现代化的预算编制方法,有效消除传统预算编制漏洞,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进行预算编制,这样才能消除预算编制对预算执行方面的制约,达到切实对资金情况进行重点关注的目标。只有采用综合性的预算方式,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全面系统衡量,事先对预算编制情况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为后期预算编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这样才能从增量的角度进行预算管理,有效的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达到合理进行预算配置,消除预算不稳定性因素,全面提高预算的有效性。

3.4切实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回复,有效的进行预算编制指导,发挥出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才能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有效的消除预算编制工作的问题。财务部门只有全面加强预算编制的审核工作,解决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才能促进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财务部门在审核预算编制资料时应当根据财务制度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加强细节方面的审核,保证预算科目有效对应,切实提高预算回复时间,保证预算回复合格,这样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实现监督,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全面科学进行预算编制管理的目的。

4结语

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辅相成,只有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发挥出财务会计的审核与监督作用,才能保证预算的科学制定和顺利执行,提高预算在事业单位运行中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置.浅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

[2]何海花.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19).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篇7

关键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财务预算

一、引言

1998年底,我国中央银行机构改革新设了内审部门,专司对人民银行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行属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这十年来,内审部门在促进中央银行自我约束、防范金融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人民银行所执行的财务预算制度是一种独立的财务预算制度。从定义上看,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指预算管理上以总行年度财务收支差额纳入中央财政预算,不归入地方财政预算。从内容上看,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的编制、核批、执行、考核和财务决算、财务检查、财务分析以及资金与财产多缺的处理。分支机构的财务预算由总行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办理,各项费用支出以核定指标的方式加以控制,不核拨资金,这些决定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编制的预算仅有费用支出,具有较大博弈弹性空间。

中央银行内审对象的客体多、内容广,其中财务审计在整个央行内审监督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预算监督与管理,是人民银行财务审计的主要职责,特别是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但实践证明,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仅是事后补救措施之一,财务审计的重心必须向事前控制,即财务预算审核转移。这不仅是服务于财务管理的需要,也是发挥预算监督和管理控制职责的要求。

二、对财务预算审核必要性的分析

(一)为什么要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核。

1.从国家财经法规和观念更新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国家财经法规逐步完善,制度要求越来越严格,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财务工作的法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由1993年以前的利润留成制度,改为1994年以后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方式从仅批复财务收支计划,变为了实行部门预算管理。人民银行开设银行账户,原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开设,现在必须经过财政部门审批核准;从过去可以自定津补贴,到现在必须严格清理规范津补贴;公务接待、差旅费、会议费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这些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约束。同时,监督检查不断加强,外部监督检查从过去单一年度预算检查发展到财政、审计的全方位监督检查。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粗放管理甚至放任自由的心理,改变过去那种重预算分配、轻预算计划的观念,而这就需要内审部门加强事前监控,对财务预算编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核。

2.从落实预算模式改革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由于预算制度建设的缺失,各级分支机构站在各自既得利益的角度,为其辖内机构争资金,争项目。这样,经各级分支机构审核后初步汇总编制的资金预算往往虚高。同时,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的地方上级预算机构采取老办法,即用“基数法”,根据各下级行上年分配资金额度的适当增长切块分配,以此方法来确保财政预算总额不突破。另外,各级分支机构在形成下一个预算年度的预算要求时,往往倾向于保护预算基数的完整性,主要通过在新增加的资金中增加和扩张份额来增大其预算基数。所以,尽管名义上央行的预算模式已改成零基预算,但预算过程中的基层央行预算参与者却不能彻底摆脱旧的预算编制观念,仍然用传统的预算模式来形成预算要求。

3.从规范项目资金预算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随着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推进和对项目资金管理的严格,经批准的财务指标不仅在总量上不得有突破,而且在结构上也禁止相互挪用,因此,财务费用在总量上和结构上都具有严格规定性。当前,各个部门的预算内公用经费长期处于不足的状态。因此,支出部门为了确保部门的正常运转,通常会采取这样一些策略:挪用部分项目经费中来弥补公用经费的缺口等。因此,在“吃项目”的情况普遍存在的前提下,支出部门根据零基预算形成的预算要求中就有相当大的“水分”。另外,由于预算是自下而上地形成的,基层央行通常主要考虑自己单位的狭小利益,对项目优先顺序的排列常常是任意的和武断的。这样,预算实际上就不能真正做到对支出项目进行排序,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从信息论角度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西方审计界认为,管理控制是将结果同标准计划作比较来解释出现的差异并且采取纠正措施。内部审计定义表明它只协助管理部门进行前两项工作,即作比较和解释差异,而采取纠正措施则是管理部门要做的事。从内审部门职能看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会计部门编制的财务预算与其执行标准计划作比较来解释出现的差异,而不仅仅是对财务预算执行环节进行监督。

信息论认为审计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从而可以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提高上级单位预算分配的准确程度)。而财务预算信息相对于传统财务信息而言,准确性与可靠性较低,影响了其在管理部门和上级单位的决策模型中的运用。因此更有必要对其进行鉴证。并发表意见。

5.从事前审计角度看财务预算审核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内审部门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重视事后审计,忽视事前审计。这样就使得一些不太合理的未来经济事项失去了被纠正、被防范的机会,增大了其实施的机率,并最终酿成过错。虽说这一过错可以通过事后审计予以校正,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要好,不仅可以减少审计成本,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可以优化管理行为。

(二)为什么由内审部门进行审核

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应该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帮助最高管理层更好地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务的内向性,它直接接受单位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干预。因此,内审部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不直接参与各项财务活动,内审部门可以以相对超然的立场,通过对本级及下属行的财务收支、财务管理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保证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和有效。同时,内审部门还可以充当会计、财务部门与行长的桥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沟通。因此,内审部门对财务预算审核能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减少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与“暗箱操作”,使预算编制更加规范、透明。

三、财务预算审核与传统财务审核的差异

内审部门为财务预算编报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不仅是管理当局要求,也是上级部门的需求。都是为了满足管理决策的需求,这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是相同的。但是,内审部门在为财务预算提供审核方面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仍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审核目的不同。传统会计信息以客观的交易事项为基础,而财务预算审核则建立在管理当局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分析、计划和判断之上,主观影响因素较多,且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内审人员在审核中无法将目标定为传统审计中的“真实公允反映,而只能是通过对预算信息的基本假设编制基础与会计政策进行审验,并发表审核意见。

2.审核方法不同。传统财务审计中,内审人员可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审计方法,而财务预算审核的主要方法是分析、判断财务预算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主要是审核预算编制程序的合法性和科学性、以及预算管理模式选择的适用性,预算项目控制指标体系制定和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的合理性等。

3.审核责任不同。传统财务审计中,内审部门为财务规章制度建立情况、预算执行等的真实性提供鉴证;而在财务预算审核中,内审部门不能保证财务预算的可实现程度,只能为其编制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提供鉴证。

四、政策建议

当前,为了规范财务预算编制过程,部分分支机构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预算编制的审核,如要求将会计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固定资产购建项目计划等资料抄送同级内审部门,下级行应同时抄送上级行内审部门。但以上措施只是起到告知作用,内审部门仍未从实质上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核。对此,为了进一步规范预算审核工作,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笔者建议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总行1996年制定《中国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内涉及的财务检查无论从检查方法或内容上看,主要是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因此,建议对办法进行修改,增加财务预算的审核要求,明确审核部门、程序和权责等。同时,根据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对收入和支出预算的程序、内容、方法等作进一步修改。这样,从政策制定和操作办法上为进一步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等,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2.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定额,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实行定员定额管理等。这就要求这不仅对会计部门科学测算各项费用预算的年度实际需求,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和预算分配的合理性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内审部门在评价会计部门预算编制时有个比较标准。

3.为了避免同级监督乏力,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应由上级派出内部审计部门对下级预算编制进行审核,因为上级派出的内审部门处于比较超然的地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4.规范财务预算审核审核内容。首先审核预算编制是否体现了“收支两条线”的原则,预算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按照部门预算的原则,将人民银行的所有收入和支出统一纳入人民银行的部门预算;其次审查编制预算的基础即清产核资情况是否准确;最后审查定员定额的标准是否科学。

参考文献:

[1]贾国华,李向明.发挥央行财务审计的预算监督管理职责.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7期.

[2]吴豪声,李奋强.强化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若干建议.金融与经济,2004年11期.

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篇8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财务预算;协调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的背景下,我国与国际之间的交流越发的密切起来,刺激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里,我国财政管理遇到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受到了更加严苛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展现我国财政部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度,其中包含着新高校会计制度,为我国会计核算以及财务预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得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更加趋向于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使得高校在资金使用方面更加的有效。

一、分析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

(一)会计核算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会计的本职工作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监督与核算,这也说明了,会计核算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对已经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严密性、规范性的监督以及核算,并着重的强调需要监督核算的经济内容必须是正在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1]。而在会计管理工作中,要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的严格要求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体现出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2]。在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极为复杂,其中囊括着学校日常工作中收付的各类款项,学校工作环节中的有价证券,学校设备的采购以及使用的实际情况,学校财务的增加和收况,学校所有债务债权,学校国定资产的增减,学校的成本投入以及学校阶段性财务管理成果等等方面进行着详细、科学的计算和处理,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3]。

(二)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同样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未来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财务管理进行有计划的预算,反映的是该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会发生的财务情况以及各项相关指标。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我国高校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涵盖着多方多面,其中主要集中在学校现金流的财务预算,学校相关利润表的财务预算,学校资产负债表的财务预算。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化高等院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可以使得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相关决策的制定更加的科学化和具体化,使得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对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协调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需求经过对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将政府的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集中支付等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有效的融合到了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中[4]。新高校会计制度将以前分类不清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了科学的细化,并依照了相关的功能科目做出了更加科学的明细核算科目,使得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到了一起,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满足了会计核算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在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将一系列的收支类科目依照相关的会计功能分类科目要求进行了科学的设置,并且区分和细化了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的区别,同时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明细进行了相关明确,提高了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5]。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在协调性方面出现的困境

(一)未设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显的是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出现了极大的漏洞,导致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低下,远远的落后于各行业领域中其他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方面,忽视了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使得高校对自身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管理力度较弱,造成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的体现。

(二)经费投入的力度较差在高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有多数的高校在日常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里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使得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极大,对高校的日常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很多的高校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负债,高额的负债资金使得高校日常的财务管理任务艰巨,对高校正常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联系度较低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很多高校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依据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对一些具体的项目支出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也没有系统的控制管理质量[6]。再加上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中,预算项目是由不同的两个财务部门进行指定的,使得会计核算的明细不够明确清楚,导致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科目设置与财务预算支出中的相关核算工作出现了互相脱节的现象,这就容易造成一些会计工作人员随意的扩大、修改会计明细内容。

(四)没有构建系统化的监督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没有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失误现象频繁发生。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的财务预算管理科目较多,复杂繁重的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使得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与会计核算相关明细科目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高校的财务预算项目众多,比如一些个人款的缴纳收支,在高校特殊的管理环境中,很容易使得简单细小的工作变得极为的繁琐和复杂,这就需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的对这些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监督,但是有一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在单一的账务环节中,对财务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单一的个体账务不断的累积,逐渐形成了庞大的财务工作,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又消极对待工作,依靠极为模糊的记忆,对这些财务进行预算工作,制定出相关的预算表,并提交给会计核算工作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部门面对积压的预算表,缺乏工作耐心,从而导致核算的工作效率降低,使得学校在资金使用情况上面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错误的财务管理理念在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高校在会计工作的开展环节里,财务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偏差,导致这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不高。一些高校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度极为的不均衡,导致高校重视会计核算工作,而忽视了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并没有设立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而是由其他的财务部门身兼两职的担负着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配置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人才,使得财务预算工作质量不高,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起到极为消极的影响。

四、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协调性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新高校会计制度在制定推出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使得会计制度更加的完善。而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使得自身的财务预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就需要高校对现有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高校要创新资金的筹集渠道,要将传统的单一式资金筹集渠道向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发展,使得高校的筹集资金来源更加的宽泛。

(二)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在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要将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并同时要保障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质量。并且高校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从而使得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时,能够有据可循、有理可查。另外,高校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资金配置方式,从而将高校的资金利用率有效的提升起来。

(三)实现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行业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极为的广泛,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各行业领域的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因此在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逐步的对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工作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将会计核算明细类科目与财务预算目级科目进行统一化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将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以及更新做到时效性,便于两者之间的管理标准逐步的达成一致,能够快速的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关系应该是极为紧密的,是相辅相成的,财务预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和计划,从而提高经济活动开展的经济效益。高校中开展财务预算工作,是高校依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构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关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是季度的,也可以是年度的,主要包含着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的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工作集中的反映出阶段性高校的经济收支情况与资金的使用情况,是高校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会计核算主要是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系统的记录,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会计信息。高校通过会计核算,总结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并直观的反映出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只有将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使得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会计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五、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着新高校会计制度的落实,为了使得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达成协调性,积极的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庆.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核算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6(15):101-102.

[2]刘万琼.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J].企业导报,2016(10):39+41.

[3]刘珍芳.浅议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当代会计,2016(03):56-57.

[4]余琦.高校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基于会计利润核算角度[J].当代经济,2015(16):106-109.

[5]刘玮.基于新高校会计制度刍议会计核算和财务预算的协调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23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