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8篇

时间:2023-10-12 10:26:11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篇1

    一、教师教唱歌曲之前应做到哪些

    在歌曲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到熟悉大纲中的教材要求,分析其教材,分析教材中哪些重点难点部分,了解其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仪表,使自己很快进入“角色”,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学生,来激励学生。

    二、教唱歌曲时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意境。

    在教小学生歌曲时,我认为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语言来进行教学。如我觉得我们班×××学生的声音特别好听,我认为×××同学的音色很甜美,大家有没有信心唱好这首歌等一些语言;还可利用恰到好处的手势,准确、流畅的范奏,优美动听的歌曲范唱,还可用夸张的表演来激发学生兴趣。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教师应启发学生不同的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其思想,艺术风格予以表现,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领唱、重唱、齐唱、轮唱、合唱、对唱等。在教学生演唱过程中,应细致地强调乐句,以及乐句间的呼吸和表情,乐段间过度,语气的表达,动作的形象夸张等,这样,歌曲才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体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齐唱、齐奏。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歌唱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89-02

歌唱作为音乐基础教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师范学校在进行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时,要对此引起重视。对于目前师范院校学生缺乏歌唱表达能力,音乐素养不高的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在开展基础教育工作时,要重点培育具备较高歌唱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师资力量,加强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以便培养出具有专业水准的音乐教师。

一、高师音乐歌唱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师音乐歌唱教学和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不匹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它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国民整体的音乐素养。一直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和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以美声和民族为例,儿童歌曲一般只在即兴伴奏教学中进行演示,学生通过声乐教学学习,具有一定的艺术歌舞能力,但到了中小学后很多学生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都无法流畅地弹唱,从而影响了中小学歌唱教学的质量。和中小学歌唱教学需求相比,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无法适应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需求。

(二)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目标理解片面。音乐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造成音乐教育艺术化倾向越来越弱。例如,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一些教学质量高的中小学音乐课,不仅在教学理念上和国际接轨,而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比较先进。同时,从现场评选活动中,也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氛围,注重课堂教学的活跃性,采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偏离了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甚至采用非音乐教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比如教师设计新歌学习课目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和游戏拓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留给W生进行歌唱表演的时间很少。导致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段,使学生只能记住学习过程中的游戏,却忘记了音乐课中教师所教的音乐歌曲。而且,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钢琴伴奏的时候能够进行歌曲演唱,但如果没有钢琴伴奏,就不知道如何演唱所学的歌曲了。所以,大多数学生在课后都不会去唱音乐课中教师教的歌曲,而更喜欢唱一些流行歌曲。这也是造成学生不能按照课程教学标准,达到一定歌唱能力的主要表现。而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片面地理解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教学价值,从而导致音乐教学越来越倾向于非艺术化。

(三)学生缺乏歌唱兴趣,教师演唱基本功不扎实。一些音乐教师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虽然也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一些演唱技巧,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结果导致一些学生无法掌握科学的发声,不仅不能提高演唱能力,还无法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会造成学生养成错误的用嗓习惯,破坏歌唱的美感。另外,有一部分音乐教师认为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在课堂中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不需要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训练。声乐技巧属于比较抽象的专业理论技能,教学难度大,向中小学生进行讲解和训练,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避开繁杂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音乐教学知识,比如只要学生会唱歌就不用对学生进行歌唱训练。另外有些音乐教师认为学习声乐歌唱技巧需要学生到了青春期,出现变声后才能学习,对于学生在音乐课程教学中采用错误的歌唱模仿和喊唱的方式并没有进行阻止,造成学生的声带因为长期不科学的发声而受到损伤,影响学生的歌唱水平。有些学生甚至因此而留下终身遗憾。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法课程,还要重视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进行声乐歌唱训练。

一些教师在设计声乐歌唱训练内容时,采用的是发声练习、复习之前所学的歌曲、示范演唱、新歌教学和游戏拓展等活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没有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等因素,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渐渐对歌唱失去了兴趣,影响了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歌唱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

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

根据课堂教学改革标准要求,针对音乐歌唱教学的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要重视对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是教会学生运用音乐专业各课程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通过掌握基础歌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一项教学要求,更是帮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早日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而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儿童歌唱教学的理念。首先,在学习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时,学生要对声音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掌握正确的发声练习方法、歌唱呼吸方法和吐字发音等歌唱技能。其次,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歌唱少儿歌曲时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会运用歌唱技术,声情并茂地演唱少儿歌曲。另外,在进行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学习时,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以适应当前音乐教学的要求,为有效开展歌唱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塑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理念。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基础的歌唱教学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它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大众教育,而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提高其歌唱水平,还要先明确这门课程的教学基本理念定位,要确立“敢唱、会唱、爱唱”的教学培养目标。“敢唱”是歌唱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当众歌唱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学生有勇气进行课堂歌唱活动。要多鼓励和赞美学生,对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加声乐歌唱训练的积极性。“会唱”的教学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歌唱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运用一些有关歌唱的基本技能,进行有感情的演唱。“爱唱”是在会唱和敢唱的基础上,对歌曲的内在思想情感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用充满感情的唱法去演绎歌曲。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歌唱的需求,要让学生在平时的歌唱练习中,体会到歌唱的快乐和美好。只有在明白了这些道理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才能在以后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从而为基础音乐教学出一份力。

(三)对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教学法课程时,一定要对音乐教育新课标中的新型教学方法有所了解。首先,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标不仅对教学观念和师生角色提出了要求,还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新要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的自我体验、深入探究和自我模仿等综合式学习方法。通过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来营造师生和谐相处,能够进行深层沟通的教学环境。例如,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声乐歌唱教学。诸如听唱法、视唱法、分角色演唱法和对唱式演唱法等,让学生先对歌曲的旋律进行了解,等熟悉了歌曲旋律走向后,再进行歌唱练习。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学环境,灵活地运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比如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有关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素材,然后根据自己所选的歌曲进行听唱练习。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其对教材中的歌曲内容产生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对声乐歌曲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接受更多的艺术熏陶,并在这种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歌唱能力。

(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歌唱技能。少儿歌唱训练的方法不同于成人歌唱技能训练,高师学生在进行音乐教学法课程学习时,还要掌握必备的少儿歌唱训练技巧,以便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1.呼吸训练。儿童呼吸的延续性比较短,换气频率比较高,在进行儿童呼吸训练时,要注意尽量屏住呼吸,进行气息保持。比如,可以通过吹生日蜡烛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歌唱教学中的呼吸方法,同r结合歌曲练习中的呼吸功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节奏缓慢的歌唱呼吸法。

2.趣味发声练习。在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要根据自己将来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所教歌曲的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情况等,来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模拟发声训练。比如,通过让学生模拟一些动物的叫声,或是生活中的各种声响,来进行发声技巧训练。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三、结束语

在进行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有关歌唱技能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以便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和持续性的练习,来提升自身的歌唱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天波.浅谈如何培养高师学生的歌唱表现力[J].戏剧之家,2015,(13):246.

[2]祝仰东.透析高师“音乐教学法”的淡漠及对策[J].音乐天地,2004,(08):9-11.

[3]宋晓娟.浅谈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148-149.

[4]卢雪珊.论研究性学习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3):90-93.

[5]康雅秋.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1):92-93.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高师 歌唱教学 音乐教学法 歌唱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73-02

歌唱是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中占比最大的教学内容。当代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足特别是歌唱表达能力欠缺,反映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高等师范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应重视学生歌唱能力培养,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

一、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歌唱教学存在的偏差

(一)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不适应。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音乐素质的高低。多年来,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与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相类似,以民族歌曲、美声歌曲等为主,儿童歌曲只是在即兴伴奏(弹唱)教学中体现。培养的学生能很好地演唱艺术歌曲,而到了中小学却连简单的儿童歌曲都唱不好,对歌曲缺乏文化理解,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弹唱儿童歌曲,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歌唱教学的质量。与中小学歌唱教学需要相比,目前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音乐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出现非艺术化倾向。2009年和2011年笔者在黄山和重庆举办的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参加了几十节优质音乐观摩课,观察到既有很多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也看到一些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跃,偏离音乐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采用一些非音乐的教学手段如教师设计学习新歌的音乐课时,在导入新课、开展活动、游戏拓展等活动上下了很大工夫,而只在最后几分钟才让学生演唱歌曲,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最佳学习阶段已经过去,学生只记住了音乐课中好玩的游戏,而没有记住音乐;歌曲在课堂上跟着钢琴伴奏能唱,离开钢琴伴奏不会唱。因此,很多学生课后基本不唱音乐课中学习的歌曲,而偏爱唱流行歌,这导致学生不能达到课程标准对歌唱教学的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三)音乐教师歌唱基本功不足使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一些音乐教师没有掌握好扎实的声乐理论和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尽管想教学生演唱技巧,但因底气不足,力不从心,其结果只能听任学生不科学地发声,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反而使学生逐渐养成错误的用嗓习惯,破坏歌唱的美感。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教会唱歌就行了,没必要进行声乐技能训练,因为声乐技巧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讲解和训练费时费力,教师索性避繁就简,只要学生会唱歌就行,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训练。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要等学生变声后才能学声乐,满足于学生会唱歌而不管唱得好坏,从而放任学生长期喊唱和错误的模仿,导致学生的声带出毛病,造成声带损伤,甚至留下终身遗憾。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从每个孩子做起,进行歌唱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但是要有方法,假如我们的教育方法还不如街边贸易音乐来的有策划、有技巧,那我们的音乐阵地就要输给这些街边音乐。”因此,歌唱教学的教学方法极其重要。而部分教师在设计音乐课时,往往采用的是发声练习、复习旧歌、新课导入、范唱、新歌教学、拓展活动等程序。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法陈旧、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

二、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对当前歌唱教学的目标定位、理念、教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是教会学生音乐专业各门课程综合运用的课程,从音乐教学法课程入手,教会学生了解掌握基础学校对歌唱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要求,是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基础音乐教学的需求的良好途径。

(一)树立儿童歌唱教学的理念。首先,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和吐字等基本歌唱技能。其次,在掌握基本歌唱技能的同时要了解少儿歌唱的生理心理特点,把声乐课程中的技术学会迁移运用,学会声情并茂范唱少儿歌曲。再次,不断加强自身综合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努力提高歌唱水平,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唱歌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二)重塑学生“敢唱、会唱、爱唱”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歌唱教学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首先应重新定位音乐课歌唱教学的基本理念并确立“敢唱、会唱、爱唱”的培养目标。“敢唱”是歌唱的前提,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多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当众演唱的锻炼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歌唱给予鼓励和欣赏,营造一种同学之间彼此尊重、欣赏的班级氛围。学生的歌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欣赏,其歌唱的胆量也自然就大了。“会唱”则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有关歌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爱唱”是在“敢唱、会唱”的基础上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尊重并保护学生的歌唱爱好天性,让他们体验歌唱的快乐,完整、尽情、尽兴地歌唱。音乐教育师范生明白这些道理,才能在日后的音乐课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为基础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三)改进教学方法。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理解音乐教育新课标的新理念下的新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发展,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标对教学观念的改变、师生角色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等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模仿、深入探究、愉快合作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式学习方法;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便于师生交流的学习氛围。例如,根据歌曲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歌唱。例如,以听唱法、视唱法、情景导入法、分角色演唱法、接龙式和对唱式演唱法、熟悉歌曲旋律线的走向等方法学习歌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复杂多样的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富有创造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护、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善于把歌唱教学的环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歌曲素材,最终体现在上课的过程中。这样的自发过程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教材歌曲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少儿歌唱方法技能训练。少儿歌唱训练方法与成人训练有一定的差异,高师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少儿歌唱训练技巧。

1.歌唱教学的呼吸训练。儿童的呼吸因其生理原因,与成人相比延续性更短,换气频率更高,因此可以用以下训练进行如:一口气把生日蜡烛吹灭;把气球吹在半空中,尽量不让它掉落;游泳时吸口气后尽量住呼吸做气息保持等。这些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方法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喜欢。长此下去,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歌曲学习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如教学歌曲《小白船》时,教师要按歌曲乐句的要求,引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缓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2.进行趣味发声练习。高师音乐教学法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基础教育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歌词内容、歌曲旋律等,精心选择和创编出有趣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模拟练声曲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常用一些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来进行发声技巧训练。如学习低年级歌曲《母鸡叫咯咯》时,可根据歌曲内容及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出模仿母鸡、小羊、小鸡等动物叫声的练声曲,并结合模仿小动物动作边做小动物律动边练声,以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另外,还可以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导学生发声,如用大咬一口苹果的感觉练习打开喉咙,让气息通畅,声音统一,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从头腔高位置上发出,唱时感觉好像头顶有一只小鸟在歌唱等。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达到咬字吐字的技巧训练。在学习歌曲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按歌曲的节奏准确地读歌词,并对歌词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理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朗读歌词时,还要注意语调、语气、色彩、韵味,使学生掌握“字正腔圆”的基本要领。并把这种咬字吐字的要领与歌唱的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与歌词的语气、韵味、歌唱中的呼吸、共鸣等要素结合起来,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思想感情,表现美妙的音乐,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如演唱轻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灵活、轻快、敏捷;演唱优美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润、连贯;演唱雄壮进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效果。

三、结语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训练,主要体现融情感、趣味、技能于一体。防止和杜绝专业化、成人化的高难度技能及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使歌唱技能的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特别强调每节课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另外,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从而积累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歌唱水平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如独唱音乐会、合唱、小组表演、卡拉OK比赛等活动,采取同桌检查、小组比赛等形式帮助要求学生记忆歌曲,真正实现学生“敢唱、会唱、爱唱”的培养目标,让歌声伴随受教育者的身心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让歌唱伴随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J].艺术创作,2010(6)

[2]李想.浅谈歌唱中呼吸的运用[J].文艺生活,2010(1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成果(2013JGA298)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音乐课;歌唱模块;新课标;教学模式

课程的目标为: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提高审美能力、高尚情操及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二是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仿、合作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知识与技能,目的是掌握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了解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通过三个目标的实现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新课改在教材的编写中,以文化为编写主线,其文化内涵由中国的民间音乐、中国的创作音乐、世界民间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构成。在选择具体的音乐作品方面,既强调弘扬祖国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重视了解、学习世界文化,既强调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也重视对现代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注意了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人文文体的同构关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体视野。这一改革,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由于课程设置的改变,对原来单一的音乐鉴赏的考核评价也相应改变。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按学生的特长与爱好,选择好课程,为学生进一步提高音乐技能,走上专业音乐道路作好准备。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音乐鉴赏、演奏、歌唱、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其中,按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音乐鉴赏作为优先开设的基础性模块属于必修模块。歌唱模块是大部分学生的选修课程,这一模块作为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施中需要特别关注。

一、加强歌唱技能的引导和训练

要想非常好地表现歌曲,一定要有很强的歌唱技能。歌唱技能的掌握是很关键的。传统音乐教学中,歌唱技能的训练主要是练声,虽然也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目的性不强,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新课标下的歌唱模块,应该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歌唱技能的训练,把歌唱技能训练贯穿到教唱的过程之中,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判断力,教师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主要应该体现在对其歌曲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上。要从歌曲作品出发,结合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采用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方法,指导其进行歌唱训练。只有学生对歌曲作品有透彻的理解,才会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教师在教授学生歌唱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歌唱的声音融合到音乐的情感之中。

基于学生对歌唱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实践中可以采取小组交流、协作的方式,强调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歌曲及所表现情感的感受。而在处理声音和歌曲情感的关系时,应该坚持声音服从于歌曲情感的表达这一原则,要学生做到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随着情感的变化去调整气息、力度、共鸣、速度、吐字、咬字等关键点,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歌唱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而且也能塑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体验。

二、与音乐鉴赏模块进行教学整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事实上,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连续一段时间都上一门课程,学生就会感觉到乏味,产生疲惫感,这样就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音乐鉴赏课作为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这样的情绪。如果能够适时地给学生换换口味,在教授必修课的同时加入趣味性比较强的歌唱课,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新鲜感,而且,歌唱与音乐鉴赏是互补的知识构架。学生在不断地听、赏、分析之后,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基础,会迫切地想通过歌唱艺术的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如果仍继续以音乐鉴赏的方式教授,学生就会产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在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之前,加入歌唱技巧的教授,会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对音乐的初步审美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更倾向于在歌唱的艺术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可见,音乐鉴赏课和歌唱课的交叉教学,比较适应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在音乐教学计划中,老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把两个模块进行有机结合,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把这两个模块进行整合后,将其作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可以为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带来更多的思路。教师反复熟悉教材、研究分析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吃透了,也就理出了教学思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搜寻更多的音像资料,对其进行整合,优化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重视歌唱教学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歌唱能够直接抒发感情并愉悦身心,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歌唱的表现过程就是实践音乐艺术的过程,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音乐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和音乐知识与技能。

在歌唱课上,老师应充分发掘、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中,选择曲目时,教师不应该硬性地指定歌曲范围,而应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去收集资料、选择歌曲,以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索歌曲的难唱之处及特点,并找出应对办法。同时,在教授学生歌唱时,教师应从讲台走下来,以普通演唱者的身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进行某些歌唱艺术处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讨论,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出最终的艺术处理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有表情的演唱去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陈缨,刘羚驹.高中音乐新课程歌唱模块教学浅见[J].中国音乐教育,2007(4).

[2]欧阳宁.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的积极探索——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教学整合[J].中国音乐教育,2007(4).

[3]官思渡.高中歌唱模块教学要求与评价的思考[J].音乐天地,2010(3).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初中音乐课堂 歌唱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2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现状

课堂现状:众所周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观摩过不少初中音乐公开课后,不难发现:公开课基本上是欣赏教学课多,歌唱教学公开课少。事实上,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况也同样如此。初中音乐教师都深有体会:欣赏课相对好上些,歌唱教学难上,特别是遇到难的学唱歌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没有把歌唱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是走过场和形式。

学生现状: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和变声期,受嗓音变化,往往大声演唱歌曲,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音不准和节奏不能正确把握等情况,导致他们不敢当众唱歌。即使在教师要求下演唱也大多是有口无心地学唱歌曲,甚至对歌唱教学表现出厌烦心理而应付了事。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现在世界上流传最为广泛的艺术教育体系,它主张音乐学习回归人本,强调音乐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即兴创作。因此,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探究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创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提高初中学生歌唱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符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发展的方向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张人本性,即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倡即兴创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人本性原则,与现代教育理论、人格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一致。我们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既符合初中音乐课堂的发展方向,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契合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初中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十三和十四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变声期,不适合高强度的歌唱技能训练。因此,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对中学生在歌唱技能上不能下太多的功夫,而应该通过歌唱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原本性”音乐为核心,其“原本性”理念决定了奥尔夫众多音乐教育体系观念的形成。下面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繁荣核心部分归纳为四项,稍作介绍,以便使大家可以更快、更清晰地领略其精髓。

(一)人本性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手段、工具,每个人都存在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本能,音乐教育应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从人的本性出发,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从音乐的本源出发。

(二)综合性

从“原本性”音乐出发,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类似于“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就是把歌唱、文学和戏剧等综合在一起的艺术。这种融合了歌唱、文学和舞蹈等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就应该是人的原本性,符合学习对象的认知规律和音乐知识认知特点。在艺术活动中,应该重点培养学习对象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参与性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当中,奥尔夫强调学生是音乐课堂的认知主体,应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融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音乐课堂学习中,整堂音乐课学生都乐在其中,学习兴趣盎然,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即兴性创造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它的即兴性创造。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当中,学生都不是静坐着的,他们的思维以及肢体都在积极运转。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其他人有不同的办法……比如你可以采用拍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也可以采用跺脚和拍肩膀的方式,甚至是采取拍小肚子的方式。即兴创造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本能,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其根本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表现自己,表现歌曲,表现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

(一)基于三阶段性实施教学

1.七年级阶段贯彻“原本性”,把握自然和谐的身体律动

七年级新生中绝大部分虽然没有歌唱基础,且处于变声期,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对此,教师可借鉴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七年级的歌唱学习过程当中,光有热情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了解自己的声音有何特点。对于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比歌唱学习更重要。对此,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声音特点的基础上,用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来歌唱,帮助学生找到歌唱与内心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学生参与歌唱及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可行性,以使他们歌唱时声情并茂,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2.八年级阶段突出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的技能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好的歌唱表现力。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在初二阶段要注重学生歌唱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而这正好与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方法上注重创新性不谋而合。

(1)鼓励即兴性创作

即兴性创作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制定出歌唱要求的条条框框来,这样不利于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歌唱学习中的即兴性创作。即兴创作需要宽松、自然、快乐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即兴性创造的音乐艺术氛围,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用音乐的变化去表现自己。节奏是即兴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节奏即兴创作的魅力。

课例:《大海啊故乡》

①找出歌曲典型节奏

节奏练习(附点节奏)

3/4:XX Xq X XX X―

②练声体验

初步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自由哼唱或用“n”试唱,强调轻声演唱,注意呼吸,同时关注演唱姿势。

3/4:5 6 5. 3 5 6 5 ―

③节奏编创

3/4:X ―X X― X X―X X― ―

④旋律体验

3/4:5 ―6 5― 3 5―6 5― ―

分析:以上是一个同样具有三拍子圆舞曲性质的即兴节奏创作教学案例,在这个案例教学活动中融入了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身体律动、歌唱学习以及进行节奏即兴创编的学习体验,充分展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注重体态律动及学生参与歌唱教学以及节奏即兴创编的理念。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节奏创编、体态律动合作即可。

(2)尝试音乐剧歌唱排练

音乐剧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较强实践性及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一样,它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文学、美术等诸多的艺术性形式。音乐剧,亦称“百老汇音乐剧”,是一种歌、舞、演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性艺术,一般以叙事为主,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态来进行表演。通过学习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学生对音乐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在这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表演形式当中,初中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歌唱、舞蹈、表演、配乐等),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形式,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活动策划、音乐剧编导、角色扮演等),充分享受和体验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所带给他们的复杂的、高级的艺术美的感受。在音乐剧排练中,学生需要创编歌曲、演奏音乐或者配乐、朗诵台词、创编舞蹈、扮演人物角色、制作舞台道具等,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表现力能得以提升,进而达到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的最终目的。

3.九年级阶段注重个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九年级阶段,歌唱教学的中心是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歌唱考试都是以演唱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我们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赏析经典歌唱作品的方式进行歌唱教学,让学生了解歌唱的内容形式、歌曲结构、主题思想情感等,扩大学生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结合九年级学生要进行音乐A级考试的要求,不断进行课堂实践模拟练习,丰富他们的歌唱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基于多元化改革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歌唱学习活动。通过歌唱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教学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歌唱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沟通、交流,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对歌唱教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有选择性地吸收,拒绝“表面热闹”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笔者几年之前刚刚接触、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就有的一种强烈想法,今天得以付诸实际行动,也是本人一次大胆的创新实践。当然,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可能会存在一些盲目应用及表面化吸收的客观或主观问题。其实,大家也知道,每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的尝试与引用、借鉴都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其更多的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积极进取,努力前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载体丰富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只要我们有好的学习态度,用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去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有选择性地吸收,有扬弃性地接纳,有批判性地借鉴,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更加适合、有效的歌唱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就能更有效地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完善音乐教学。

(二)系统与灵活并重,实现“寓教于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味地照搬照抄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不可能解决我们歌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我们要以初中音乐课本六个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为本,结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选择性、有创造性地借鉴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歌唱教学活动。这样,既突出了歌唱艺术的情绪情感,又突出了其音乐性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歌唱教学实践真正得以实现了“寓教于乐”。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收获和反思

近年来,笔者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实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大大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歌唱表现手段。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进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后,学生逐步把握了该体系原本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并将这种理念带入了其他学科领域。学生学会了用语言、音乐、身体律动来表现歌唱,提高了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指出:“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应用证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适用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清华的实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2]李冰妮.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8).

[1]陈维.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兼谈学习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思考和建议(上)[J].乐器,2011(10)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聆听;演唱;创作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而唱歌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的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的更旺。让学生更好地接触音乐,更多地参与音乐,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与享受。笔者认为,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是通向美妙歌声最便捷的道路。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聆听、演唱、创作三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效果非常明显。

一、聆听

聆听是要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艺术之美。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打开学生的耳朵,激发学生对音乐聆听和欣赏的兴趣,言外之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唱歌以前先静静地聆听和欣赏歌曲,让他们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歌曲的美妙、体验歌曲描绘的情绪、理解歌曲的意境、熟悉歌曲的旋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求知、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最终为学好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和铺垫。

打开学生的耳朵,目的就是让他们多聆听,并且还要反复聆听,在这样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慢慢学会唱歌。然而,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聆听质量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探寻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其在潜移默化中聆听歌曲的旋律,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深刻理解歌词内容,进而达到会唱歌曲的目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准确掌握歌曲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探寻良好的解决方法。比如:面对很难理解的歌词,可以在聆听前进行有目的的设问,加深学生的重视和注意,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歌词的目的;面对难以掌握的歌曲旋律时,可以边听音乐边划旋律线参与学习歌曲。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聆听歌曲中参与其中,还更加明确了聆听的方向和目的,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学会了歌曲,还能够准确地分辨不同音高和节奏结合起来的旋律,充分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丰富内容和真挚感情。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同教育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对音乐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而言,多媒体资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优化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有效运用和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和勇于创新。

二、演唱

演唱就是培养学生唱的习惯,在唱齐歌曲中感受音乐之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发挥力,达到唱美歌曲的良效。

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反复的齐唱并不能有效激发他们对歌曲演唱的表现欲望,更不足以表达其情感的积极发挥。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到唱歌中去。依据歌唱教学的实际进度情况,在钢琴伴奏下进行齐唱适合初步学会歌曲时采用。在音响伴奏下的齐唱适合完全学会歌曲时采用。在无伴奏下齐唱适合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时采用。此外,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歌曲,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选择齐唱与拍手和做简单律动同时进行。根据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对歌曲掌握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齐唱和打击乐器伴奏同时进行、部分学生乐器伴奏和齐唱同时进行、部分学生舞蹈表演和齐唱同时进行等方式。

三、创作

创作就是唤醒学生创新和创作的思维,在唱美歌曲中表现音乐之韵。在新课改要求下,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不断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作思维,使其歌唱的有韵味,有感染力,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作思维呢?笔者根据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音色演绎法

这主要是指导学生利用自然的声音和弱声高位来学会唱歌,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情感的歌曲。比如为了指导学生用有控制而柔美的音色演唱歌曲《雪绒花》,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银色的雪花优美轻盈飞舞的姿态,再模仿用踮起脚尖的舞步体验轻盈的感觉。此时再开始唱歌,学生就会自然用轻柔的声音来唱歌。

2、情感演绎法

这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歌曲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的起承转合创作手法,寻找情感的不断变化。特别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容易让学生抒发出音乐的感染力。音乐由情而发,情由音乐而动听。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里,在音乐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才能让他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音乐之美妙、感受音乐之情,并在情感的共鸣中寻求美的体验,从而实现美的升华。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准确把握所选歌曲的风格、题材,并正确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情感、力度来表现歌曲,长期下来,学生就能够不断提升唱歌技能,达到歌唱美的目标。与此同时,这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唤醒他们的创新创造思维,使他们对歌曲演绎出不同的表现和感受,从而也能更好地展现和发挥学生的个性表达和风采。

有人说,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音乐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掌握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和谐发展,这也是新课程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锋.Do Re Mi唱歌教学方法探与究―浅谈课程音乐听、唱、创三部教学法[J].音乐天地,2015.11.

[2] 项雅丽.让歌声更美妙―探寻小学音乐课堂“唱好歌”的有效方法[J].中国音乐教育,2014.07.

[3] 崔惠英.让每个孩子都快乐歌唱[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4.

[4] 李军.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0.12.

[5] 邱冬艳.唤醒“沉睡”的耳朵用心聆听音乐[J].教师,2016.01.

[6] 鲍雅丹、何辉.在护理实验教学中情境领导理论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6.02.

[7] 王逸群.美声教学中音色美培养探知[J].大舞台,2011.01.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篇7

一、音乐课歌唱教学的现状

1.方式老套,歌唱较少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对小学音乐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方法上,仍旧沿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多都是运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对歌唱的需求与好奇心。一堂音乐课下来,老师教给学生的歌曲以及学生学会的歌曲数量是非常少的。教师就教材论教材,拓展延伸几乎没有。学生死气沉沉地唱着歌,与歌曲之间的互动完全不够,学生的歌唱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显而易见构筑不了有活力、开放的音乐课堂。

2.课上热闹,课下冷清

有些教师盲目地追求多元和热闹,让歌唱教学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实属于本末倒置;有些教师为了将音乐乐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完全和歌曲教学割裂开来,采用一味地灌输的方法,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

3.教师素养不高,对音乐研究不够

有些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过于严肃,课堂氛围就显得有些拘谨,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音乐教师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与学生融为一体,引领学生充分互动,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音调语气要适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加强音乐乐理知识方面的素养提升,还应加强对教材教法和当今先进教育理念的研究,才能使歌唱课程教学变得更加完善。

二、有效改善音乐课歌唱教育现状的措施

有效的音乐课程,是全方位激发师生生命活力,全过程优化音乐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共同价值取向的理想课堂。在歌唱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学会歌唱方法,还应让学生大胆地将学到的歌唱方法运用于实践中。

1.重视音乐课程,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中小学生的音乐课程,都会配有相应的音乐教材,音乐教材编排合理,主题分明,都是很好的歌唱资源。学校和教师应重视音乐课程,认真落实教学计划,精心上好每一堂课。老师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学会利用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将学生的歌唱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其次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歌曲教学,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唱准曲调,还要记住歌词。唱准曲调包括节奏、音准和旋律等,可以通过反复聆听、哼唱曲调来实现,而记住歌词则要在聆听的基础上,有节奏地进行朗读,当学生理解了歌词的意思后,再进行学唱就比较容易了,当然,后期还包括情感和情绪的处理等。只有把一首歌的歌词记住了,曲调唱准了,才能算真正学会了一首歌曲。

2.重视聆听,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聆听是最好的老师。歌唱的第一步是聆听音乐,聆听音乐融合了感官和内心的体验,是一种有价值的享受。通过聆听能让学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显演唱者的歌唱方法,继而学会去模仿和演绎。所以音乐教师要精心设计接近实际音乐实践的课程,引导学生好好地去聆听歌曲。在聆听中,学生不仅理解了音乐家的情感,激起了一些共鸣,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心灵上的一种享受和演唱技能上的提升。

3.重视训练,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俗话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描绘什么,他就能形成什么。儿童的音区都是一个比较好控制的地方,等学生的各项器官都发育良好了,就算经过系统的培训也很难纠正。因此,音乐老师应当在音乐课上重视对学生歌唱的训练。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重视歌唱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习惯,为他们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低龄学生的各器官都没发育完全,可塑性强,加强对低龄儿童的歌唱训练,对其不断地进行规范的训练,可以纠正他们在歌唱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的唱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在训练的最初,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单项训练,在进行了多项训练之后,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歌唱的技巧,“唱走音”的现象会大大地减少。

4.重视示范,提升自身的歌唱技巧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新体系;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课是小学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艺术课,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知力和表现力,还可以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会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今很多学校中,教师还未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在教授音乐时,尤其是在歌唱教学时,教学方法非常单一,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对歌唱失去兴趣。

一、情景教学法,让小学生感受歌曲意境

情景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法,主要运用一些图片和视频以及言语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文章或者案例的内容。虽然情景教学法主要运用在语文等科目的教学中,但是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也可以借鉴,以丰富音乐课的教学体系。在歌唱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时,主要是感知、理解、记忆这三个步骤。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在上课前播放《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节奏以及歌词的意蕴。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在朗读歌词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的教师的解读,让学生感受歌词里的景色。如:“在家乡有灿烂的阳光洒在你的脸上,质朴的风迎面吹来,绚丽的彩霞悠悠飘在天上,你听见了涓涓的流水声。还有家乡的人们为你讲传奇的故事。”通过这样的言语引导,学生很容易记住,并且很快理解意境。

二、律动教学法,让小学生感受歌曲节奏

律动教学法是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科罗兹所创,这种教学法就是新体系中的一种,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大的作用。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声音有节奏、有规律的波动而产生的。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唱歌,如何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却忽略了音乐具有律动性的这个本质。这种只教授如何唱歌而不结合身体律动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而言,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教学生唱歌时,要让他们知道音乐是律动的,并且他们可以用肢体表达音乐歌曲的律动。

例如,在学习《小螺号》这首歌时,可以运用律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使用律动教学法时,先让学生听一遍歌曲,在听第一遍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律动,这样也容易吸引学生学习歌曲。在第一遍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双手,跟着老师边听歌曲边拍手掌,以加强对歌曲节奏的理解。如:“小螺号”拍一次手掌,“滴滴滴吹”拍一次手掌,以@样的节奏,让学生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歌曲的节奏。之后再让学生手、脚和嘴一起配合,让歌曲的律动通过演唱和动作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教授小学生歌唱,不仅对学生艺术感知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整体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三、表演法教学,让小学生感受歌曲魅力

表演法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并不是特别常见的教学方法,但不可否定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谈起表演法,想必大多数人会觉得表演法应该多用于戏剧、影视学校中。其实不然,表演法在很多学科中都有运用,比如英语和语文等。在小学歌唱课上运用表演法,要求教师在教授歌曲演唱的同时,也要教授学生如何演唱。除此之外,一些歌曲也可以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边唱边演。

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表演法。首先,在学习这首歌曲前,教师应当在网上找一些关于歌曲的表演视频,并且应当从诸多视频中挑一些比较简单的视频,进行学习。其次,在学完歌曲时,就可以看着这些视频学习,让学生观看歌唱演员的动作,并且模仿。最后,下节课老师教授学生舞蹈动作,并结合歌曲边跳边唱。

随着近年来新体系教学方法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音乐课的歌唱教学,不能再用以前旧的方法去教。在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背景下,要想教好音乐歌唱课,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并且教师也要多学习一些才艺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小学课堂歌唱教学中教好学生,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以上是笔者对新体系下小学课堂歌唱教学策略的几点感想,如有不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