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8篇

时间:2023-10-13 09:34:30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 现状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41-0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但是,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从双汇瘦肉精事件到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从地沟油黑幕到问题血燕的惊天骗局,从进口奶粉频现虫子到美汁源投毒案.....,2012年,肯德基“速成鸡”事件、伊利婴幼儿奶粉汞超标、雪碧纷纷现虫,注胶虾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触碰人们的心理底线。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1 食品安全的定义

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含义已形成基本共识,可以表述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复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2 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2004年以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一般保持在每年1—2件的频率,但从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开始,此类事件快速增长,2012年此数字已发展至8—9件。食品安全事件也从过去的畜禽蛋奶、粮油、蔬菜、水海产品等传统食品,扩展到饮料、乳制品、酒类、调味品等,呈现全方位的发展态势。而自2008年开始,包括三鹿、蒙牛、双汇、肯德鸡、雀巢等在内的大型企业接连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商家不遗余力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泯灭良知,欺骗大众对其品牌的信任。制毒制劣手段多样化,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走向食品内部,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达到令人发指的境地。

3 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原因

纵观食品问题的种种现状,主要因素有以下六方面:

3.1 环境污染等源头污染直接威胁着食品安全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污染物直接污染大气,水源、农田,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从而影响食品原料的安全。

3.2 滥用非食品用物质和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使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如使用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等。也有的在面粉中过量使用增白剂,在饮料中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

3.3 假冒伪劣食品

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比较猖獗,如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用低档酒假冒名酒;低等大米用矿物油抛光;蔬菜中汞、镉等重金属超标;用化学合成物掺兑的食醋、酱油等。

3.4 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在我国,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每都有发生,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易发生此类中毒事件。

3.5 食品安全标准存在不适应性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基本能够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和控制的要求,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国际标准总体水平相比,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过于宽松,不仅在食品安全标准数量方面落后,而且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中的限量指标相比,差距也较大。例如,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铅含量在婴儿食品中不得超过0.02毫克/千克,而我国相应标准的限量是婴儿食品中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

3.6 食品安全问题的国际化

当前,任何一个国家的食品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发展成为国际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的国际化还会造成国际食品贸易纠纷,也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例如:疯牛病、二恶英污染等食品安全事件。

4 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4.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法律法规的完善

按照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督管理的需要,及时清理不适应的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解决部分标准标龄过长、标准之间不协调、交叉、甚至互相矛盾以及重要标准短缺的问题,逐步使食品标准体系结构合理、各类标准协调配套,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另外,还应不断吸取国内外食品监管的经验,从我国实情出发,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分门类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并逐步将“QS认证”、“HACCP认证”、“GMP认证”、“ISO认证”等纳入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此作为食品市场准入的条件。

4.2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目前涉及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农业、质检、工商、商务等多部门参与,但各个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乏力和监管资源分散,因此需要成立一个综合协调部门,形成合力,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理顺“行政、监督、检验“三者的关系。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中,通过组建和调整各类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泛吸收各大专家、企业以及社团的意见,加快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修订,并向各大企业、人民公开,呼吁全民公众广泛参与,让食品安全监管更加透明。

4.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我们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按照循序渐进、典型引导的原则,积极落实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食品栽培、种植、加工生产、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重点环节的监管。尤其要保证这些重点环节确定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管理较规范、认识比较到位的食品企业参加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设工作从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监管档案,加强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帮促企业建立并严格执行自律制度等方面展开。同时开始“黑名单”制度,将严重不符食品安全标准或屡次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纳入“黑名单”,禁止生产食品相关的产品,全面推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黑名单”制度包括:企业信用评价奖惩、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

4.4 加强现有食品安全事故的惩罚力度

违法成本过低、处罚不严历是食品安全事件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组织体系对造成食品安全危害者惩罚程度过低,缺乏制约力和威慑力,所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必须加大对食品造假、添加有毒有害添加剂等食品违法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要罚得企业倾家荡产,将其彻底清除出食品队伍,永远不得从事食品经营行业。对违法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只有让企业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和道德前途成本,食品安全问题才能逐步好转。

4.5 实施食品安全追溯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在试点推进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在蔬菜、牛肉、茶叶、瓜果等领域成功实施了食品追溯。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应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选择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作为试点行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切入点进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我国首先应在部分地区选取经济价值较高的产品进行追溯试点,再逐步渗透到原始农产品或者初级加工品,产业链较短,进行追溯相对较容易。另外,受企业的产品、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等情况制约,应该先选择生产规模大、推行食品安全追溯条件相对成熟的企业开展试点,再进行推广。

4.6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面向社会和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进农村等活动,加大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信用基础知识、食品安全事故案件、信用典型案例、曝光不合格企业及不合格食品等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机制,不断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与依法维权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食品安全,把问题食品扼杀在萌芽阶段。

5 结语

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食品的要求更高。而保证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快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以人为本为原则,密切配合政府、各大媒体、消费者以及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各项监管配套设施,全面加强食品栽培、生产、应用等全过程的监管,最大限度确保人民食用安全、可靠的食品。

参考文献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 环境保护 企业诚信建设 监管机制 饮食健康

一. 食品安全成为两会热点

通过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系统学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安全卫生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便有了研究一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意向。

最近的2011年的全国两会如火如荼,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再次被提上日程。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食品安全成为2009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催生了2009年6月出台的《食品安全法》,2010年春节期间,海南毒豇豆席卷全国,三位副总理携15部长共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委员会应运而生。

然而2010年,微博仍盛传这样一个段子:“中国人的胃 很结实 ,它负责消化一切: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瘦肉精、三鹿粉、甲醇酒、人造蛋、纸腐竹、地沟油、罂粟汤 ”。这虽然是一句调侃,但显然流露了百姓对当前食品安全的担忧。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倘若国人还不关注这个关乎生命的问题,社会的安全问题将更加严重的荼毒生灵。

“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食品安全问题连称惭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始终是百姓关注热点。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再次重点关注食品安全这个话题,他们继续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建言献策。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究竟源起何处,相信这些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何去何从,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问题。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皮革奶”的传闻再次撩动了人们的神经,食品安全问题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真的神马都不能吃了么?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几乎每隔一个阶段就出现。地沟油做菜,苏丹红染红鸭蛋,硫磺熏馒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越来越低落。

如何逐步恢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如何建立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一个经济总量已经居二望一的民族,所有曾经欺负过我们的列强几乎都被我们甩到了后面,而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在不得不高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民众对食品安全充满悲观的情境下,良心、自律、诚信不能再是供人欣赏的奢侈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㈠ 国家安全监测恢复消费者信息的基石

发达国家的食品企业,自律被提到很高的位置,企业以此来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博得消费者的信任。因此,很多企业的内控标准,常常远远高出国家标准。但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不能把食品安全的“宝”,全部压在从业者的良心上。良心属于诚信体系,需要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在中国社会目前的阶段,食品安全还是要靠法治,靠政策法规和管理,然而最最重要的还是执行力。

我们国家每年已经十分关注食品监测问题,但问题是,中国食品安全事故还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我国目前实行的事后检查的管理方式,是食品安全管不胜管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看,问题总是出现在食品生产的最初环节。投放三聚氰胺的是奶贩子,海南毒豇豆风波出在种植环节,猪肉、牛肉注水也发生在进入市场之前。食品生产源头,是风险最高的地方,但也同时是管理最为薄弱的地方。

相关政府部门当然也早已意识到监管靠前的重要性,但在一些地方,责任部门显然还没有把食品安全监管当做头等大事。河南省审计厅的一项调查最近被曝光,调查发现,本该用于食品安全监测的专项资金,被各级部门挪作他用。所以说,正确的政策、法律、法规,还必须加之有效的监控管理,才是实现食品安全的切实手段。当然国家与政府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⒈强化源头管理

奠定安全基础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快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加大,但同时由于准入门槛低等原因,大量食品企业规模小、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难以计数。如此庞大的食品生产消费量、如此众多的生产经营者,再加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这是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最大制约因素。

⒉建立信用档案

加大教育宣传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主体的诚信问题就越重要。目前我国社会诚信水平总体偏低,有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获取非法利益,甚至故意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件来看,当前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欲熏心,不惜以他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非法牟取暴利,不但严重损害整个食品行业的形象、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容易引发民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

3.整合监管机构

形成有效合力针对食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多、业态复杂的状况,目前我国采取了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由多个部门来承担监管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蔡威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各环节监管衔接不紧、力量分散,综合协调建设滞后,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

4.加大执法力度

延伸监管链条 据报道,在查办的三聚氰胺奶粉案中,一个涉嫌生产销售数十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主犯,最后只判了三年有期徒刑,而且缓刑三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小组讨论时,来自深圳海王集团的董事长张思民表示,出口国外的食品是要“终身负责”,没有规定期限的,就要终身负责;有期限的,要在有效期内“无限负责”。但在国内,违法成本太低,应该改变这种做法,今后在国内,“你要造假东西,终身禁入是一定的,倾家荡产是必需的。”

㈡总结

食品安全工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食品安全关乎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但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作,产业界、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消费者和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切实履职尽责。对“农田到餐桌”各环节食品安全实施严格管控,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隐患,奠定食品安全基础;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素质,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整合监管机构,尽快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体制机制,实现无缝对接;加大执法力度,促进社会和谐。圣人言,“知耻者近乎勇”。相比多次食品安全事故中监管者无辜的面目,副总理的“惭愧”直白而坦诚。如果监管者都能这般知耻,都能唤醒强烈的责任感,公众又怎会在“吃”的问题上战战兢兢?而惭愧仅仅是重视食品安全这一问题的第一步,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期盼每个中国家庭都能吃的放心,中国的食品安全感就可能从惭愧到放心甚至是自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食品安全问题不再是民众日夜担心的问题了,人民可以放心的吃饭穿衣,安居乐业。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但紧紧追随gdp的片面增长,人民的幸福指数却是比gdp更为重要的数据。当一个人连吃饭都要担心是否有毒的时候,幸福二字更是无从谈起。当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再是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想那个时候人们才能真正的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关系分析

现有体制的城乡关系下,存在两种转移,即环保投资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前者体现为人为的“重城轻村”式总体环境治理战略。2009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4525亿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2512亿元,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1570.7亿元,共占90.2%。而2008年下半年中央财政用以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本仅为5亿元,2010年起安排的未来三年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也只有120亿元。

大量的环保投资用于城市,而非农村,导致的后果就是,虽然城市环境的恶化趋势有所缓解,但是农村环境的恶化趋势却在不断加重。后者是一种非必须转移,由于农村环境监管相对宽松,以及城市环境管理的严格,导致大量城镇污染工业向农村转移。“城市污染农村的水和地,农村污染城市的饭和菜。”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交叉污染正成为中国环保面临的新挑战。

虽然可以暂时带来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但是整体来说破坏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除了这两种转移,在现有技术水平和粮食需求下,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无法同时保障,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成为一种刚性选择,导致农村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再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079加上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在农村地区集聚,加剧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大量食品不安全现象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两种思路:治标的方法就是“堵”。与工业点源污染的末端控制思路不同,十二五期间应重点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改变传统的环境管理理念,变多头监管为联合共管。同时必须加大农村的环境监管力度,防止污染产业向农村地区转移。

国家层面上,十一五的工作其他方面基本理顺,农村却变成了“三不管”地带,今后阶段里,环保投资的重点应转移到农村地区。治本的解决思路就是“疏”。

解决农村问题,不能脱离城乡关系,要统一纳入大盘子考虑。把城市投资引向农村,作为生态转移支付,然后培养农村地区形成生态经济,不搞传统工业,不靠公益事业,要用自己的生态资源来从城市获取资金,获得独立发展。农村问题解决得不好,则双败;解决得好,则双赢。

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仅归结为部分人的道德沦丧问题。深层次思考,人祸虽为诱因,当前主导的发展理念才是罪魁。辨证看待食品污染,其积极意义在于,国家可能会以此为契机,真正地考虑农村环境问题。如何平衡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寻找有效的农村发展模式才是解决食品安全系列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三.营养搭配构建合理膳食

㈠科学饮食七规则:

生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大大增强,现在人们已不单单追求“吃得饱,穿的暖”,而在意怎么样吃的比较健康,比较科学了。饮食可以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让身体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那么,怎样的饮食才算是安全又科学的呢?科学饮食宜遵守的八项基本原则,根据营养与食品科学的最新研究,《美国饮食指南》提出了科学饮食的8项原则,其内容如下:

1.宜食用多种多样的食物,以获得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2.宜吃均衡而充分的饮食,包括水果、蔬菜、谷物、油脂、奶及其制品、鱼、肉、蛋和豆类

3.宜保持理身高想的体重,一般男子身高1.60米和1.65米的正常体重应为50~64千克和53~68千克;女子身高1.55米和1.60米的正常体重应为46~59千克和49~63千克。

4.饮食宜以鱼肉、瘦肉、家禽、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5.宜食用含淀粉和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把它们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

6.宜讲究食糖,不要吃太多的糖。糖只能供给热能而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

7.喝酒宜适量,喝酒过多,对身体危害极大。

㈡三大营养素比例要合理

除了要遵守以上的七大原则外,每天进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类、薯类和淀粉食品构成,控制食糖及其制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脂肪中的饱和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一般为1:1:1。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

维生素要按供给量标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0较为合理。食物中钙磷比例也要适当。食物中钙磷比例在2:1~1:2之间基本符合机体的吸收和发育,若维生素d营养状况正常时,不必严格控制钙磷比例。

另外,我们要合理的膳食,使食物的营养素和我们机体的需求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

㈢锻炼身体,修养容颜

[1]我认为,除了要饮食合理外,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适当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各自的锻炼方式,只要适合自己就好。俗话说“吃在脸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吃的好坏在脸上就可以反映出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吃的好也可以使我们的脸色好,看起来精神,大概就是所谓的荣光满面吧。

所以,对于女性的养颜美容来说,需遵循以下原则:

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一定条件下,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体内分解历程中可产生诸多酸性物质,对皮肤和内脏均有强烈的刺激性,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皮肤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酿成的。

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肤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缓皮肤衰老,改变皮肤粗糙现象。这类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麦麸、油面筋、豆类及其成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

注意蛋白质摄取平衡。蛋白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胚乳,一旦长期缺乏蛋白质,皮肤将掉去弹性,粗糙干燥,是面容苍老。但肉类及鱼、虾、蟹等蛋白质食物过食,可引起过敏。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肤色较深者,宜经常摄取萝卜、大菘菜、竹笋、冬瓜及大豆成品等富含植物蛋白、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品;皮肤粗糙者,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d的果蔬。如胡萝卜、藕、菠菜、黄芽菜等黄色,绿色蔬菜以及鸡蛋,牛奶,动物肝脏。同时还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足够的植物纤维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带来的皮肤和脏器病变。

少饮烈性酒。长期超过限量饮用烈性酒,能使皮肤干燥、粗糙、老化。少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产生弹性而越发滋润。

适当饮水。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延缓皮肤老化。

少摄入使人肥胖的事物。肥胖是导致皮肤老化和病变的危险因素。但不可过分节食,以免皮肤掉去活力。

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体委顿,也是使皮肤连结健美的一味良药。

适当药浴。凡含有柠檬酸和维生素的中草药或水果、蔬菜,都可做成药浴剂。适当的药浴会使皮肤白皙,光滑,柔软,滋润,细腻。

[2]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

㈣良好饮食习惯,排除垃圾食品

因此,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以挑食,只吃荤菜不吃素菜,当然也不能为了减肥只吃素菜,营养的摄取一定要均衡。有些东西也许好吃,但对身体不一定有好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十大垃圾食品:

①油炸食品,此类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② 罐头类食品,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中的营养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③腌制食品。 ④加工的肉类食品(火腿肠等),这类食物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故可能有导致癌症的潜在风险。⑤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 ⑥奶油制品,常吃奶油类制品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血糖和血脂升高。⑦方便面,属于高盐、高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一类食物。⑧烧烤类食品,含有强致癌物质三苯四丙吡。⑨冷冻甜点,包括冰淇淋、雪糕等。⑩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含有亚硝酸盐。

[3]这十大类垃圾食品中,不可否认的,大多数都是我们平时爱吃的东西,可是这类东西一直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尽管如此,并不代表我们能够不吃,因此,我们只能尽量的避免吃此类的食物,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可以一股脑的吃下去的,有些食物相克,吃了对身体反而有害。

比如说,黑木耳与白萝卜同食能导致皮炎与皮癣、老年斑,尽量避开同食。西瓜与羊肉同食会大伤元气、免疫力下降,导致多种病症。米汤与牛奶合服对维生素a造成破坏,长期服用损坏视力。红薯和鸡蛋同食易引发肠梗阻及腹胀,应尽量避开同食。蜂蜜和大葱同食会引起中毒,伤眼睛,引起眼睛不适,严重会导致失明。鸡肉和芹菜同食会伤元气,可使身体免疫力下降,会引起多种疾病,尽量少在一起食用。驴肉与菌类同食会引发心脑血管病,重者不及时抢救会死亡。土豆和甜柿子长期同食可导致尿结石、肾结石,应尽量少吃。红薯与西红柿同食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可引发结石病,食用应尽量避免。醋与羊肉同食会引发心脏病,所以吃羊肉时,尽量不要放醋。吃菠菜时喝牛奶会引起痢疾。胡萝卜含萝卜素与酒精一起进入人体,就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从而损害肝脏功能。鸡肉与茶同食会中毒,后果严重,应坚决避开。南瓜与羊肉同食易导致胸膜炎、肺气肿。

[4]很多食物同时吃下去,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中该注意的还有很多,生活中的饮食绝对不是可以马虎了事的。大家应该注意饮食的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努力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有了强健的身体,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着愉快的生活啊。当然,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必要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吃得健康,生活愉快! 参考文献:

[1]:王增编著的《现代生活宜忌大全》,金盾出版社。 p56-78

[2]:唐俊的《食品健康与安全》论文。p183-193

[3]:张妍、姜淑荣主编的《食品卫生与安全》,化学工业出版社。 p45-52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篇3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在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立法、执法和监督工作。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史无前例地规定消费者的十倍赔偿权;2010年2月国务院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全面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201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对涉嫌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立案、侦查、、审判等刑事诉讼环节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食品安全犯罪最高可判死刑,进一步完善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2011年4月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2011年4月29日,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再次指示:“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这些都表明,党和国家惩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决心和信心是坚定的,措施和手段是过硬的,力度和态度是强硬的。

对于一直冲击着人们“心理底线”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是坚定决心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却是事故频出和屡禁不止,政府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完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旧频繁发生,一些不法生产者和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蓄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触目惊心。用矿物油“抛光”了的毒大米,掺入了“甲醛”类致癌物质漂白增韧的面粉,用硫磺熏烤的生姜,用冰醋酸勾兑的老陈醋,添加了建筑用黄色颜料的豆制品,用“避孕药”促生的黄鳝,用化肥催长的鱼,用病死鸡做成的扒鸡,用甲醛浸泡的鱿鱼、海蜇,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用泔水油炸制的食品,用“苏丹红”染色的辣椒等等,手段五花八门,乱象丛生,耸人听闻,也令监管部门手足无措、防不胜防。特别是“毒奶粉”事件和“瘦肉精’’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形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二、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屡屡强调严厉打击,却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到底何在?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严重影响着我国食品安全。

(一)违法成本过低,助推了违法行为的发生。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讲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大胆起来,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铤而走险,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危险。地沟油作为食用油制售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其收集与炼制成本相对于正规食用油极为低廉,且一旦被执法部门发现,处罚力度也相对较轻,不足以对违法者构成震慑。地沟油之所以形成这么大的“产业规模”,正是这种原因助推了它。违法收益远高于违法成本,无形中助长了违法者的胆量。廉价的成本、巨额的收益,使违法者敢于以身试法。

(二)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管理范围不仅仅是食品本身,更多的涉及食品生产者和商家的道德水准。前不久,日本地震引发核辐射,导致核电站附近的牛肉“铯”含量超标,有农场主主动向政府报告自家养殖的牛肉“铯”辐射超标。与之相反,中国食品生产者一旦遇到危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发生,不是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想办法隐瞒、谎报实际情况,先把自己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再说。中国那么多起危害食品安全事件的暴露,很少有食品生产者自己主动向政府和公众坦白的,大部分是通过公众媒体等外部监督方式才揭开冰山一角的。笔者绝对无意标榜日本的道德,只是相比之下,深感中国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维护食品安全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多需要向国外和其他同行学习的地方。

(兰)管理环节繁多,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动植物饲养和种植安全、食品原料安全、食品生产安全、食品运输和销售安全等环节。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影响食品的整体安全。因此,为了确保食品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安全的,就要求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在要求,保证食品链条上的每一环节都在监管范围之内。在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全独立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而是把食品监管的职能分配到多个部门,不同环节有不同的部门监管,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但各个部门的职能、权限和责任的划分又不明确,这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督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管理缺位等现象的出现。换言之,“多部门齐抓共管”,其结果反而是各部门相互“踢皮球”,职责不明时能少管就少管,职责交叉时能不管就不管,致使在很多环节出现监管漏洞。

(四)职能部门失职,缺乏及时的打击惩治。“健美猪?事件就充分暴露我国部分监管部门存在失职、渎职现象。负责监管食品安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有的甚至把法律赋予的职责权力作为权力寻租的工具。于是,一条设计完美的监管链条,就这样被金钱层层击破,成为一条集体作恶的“流水线”,国家的法律在许多执法环节无一被尊重遵守,甚至还被利用成为作伪工具,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形同虚设。

(五)宣传引导不力,缺乏必要的防范教育。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较多食品常常被生产者、销售者包装出美丽的外表,这种美丽外表常常是通过添加某些有害元素而获得的。喷洒过农药的蔬菜卖相比没有打过农药的卖相好,同样,喂过“瘦肉精”的猪肉“色相好、价格贵、卖价高”,导致了大量养猪户出于养殖利润考量,知法犯法,喂猪“瘦肉精”。在一个“商品美色”诱惑泛滥的环境里,存在着“谁守法谁吃亏”的奇怪现象。有人调查,几乎所有选择美丽外表商品的消费者都对美丽外表的危害不甚了解,被其假象蒙蔽欺骗。如果相关部门加强对有毒有害食品的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的识别能力,使消费者不去购买和消费这类食品,生产者就无利可图,不可能继续生产了,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的链条就自然断裂。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下,

人们对有毒食品的报道已见怪不怪,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使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一)切实提高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生产工作。食品生产的链条多数是从农产品生产开始,而我国以户为单位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容易造成农户在种植技术、养殖技术、质量控制方面没有优势。单户农民很难在人员素质提升上投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凭经验,质量控制凭感觉,最终导致依靠多施化肥增产,多打农药控制病虫害,多用化学添加剂增“效”等。为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第一,食品生产者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二,政府应建立健全乡镇级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站,着力从源头上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服务和监管,为农民普及科学种植养殖知识,提供从种植、养殖、施肥、病害防治等一系列服务和检测工作;第三,社会要加大宣传国家保障食品安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强化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火墙”。

(二)在各部门综合协调监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监管部门的专门化、专业化和体系化。2010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初步建立了由国务院、地方政府、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层群众组织、新闻媒体等部门和组织组成的复合型、立体型监管体系。这个监管框架与美国由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多部门具体负责的综合性监管体系比较类似。不同的是,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事实上是独立的监管主体,农业部负责动植物检疫,环境保护署负责监测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各部门之间使用备忘录作为协调机制。相比之下,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涉及了农业部、质监局、卫生部、工商管理总局、商务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应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适度专业化,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独立监管职能,这类独立监管职能类似于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明确的管理权和执法权。同时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综合协调机制,建立起权责分明、分工负责、统一高效的专门机构、专业化队伍和“问责问效”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建立消费教育制度,积极开展食品消费教育。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有人指出:“只有受害者行动起来,违法经营者才会陷于人民群众监督的大海之中。”这是一语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和庞大的社会工程,不仅立法复杂、涉及面广,而且食品安全的执法存在很大的技术障碍和资源障碍。与其他法律的执行不同,在食品安全执法中,执法机构明显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违法的生产者、经营者使用有毒、有害材料的成本很低,而执法机构发现问题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同时也产生巨额的资源消耗。现实中许多执法部门对有毒有害食品发现难、鉴别难,也确实存在手段滞后、设备不足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就无法及时宣传。如果把维护食品安全的执法比喻成一场战争,那么处于弱势的执法者,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才能赢得胜利。因此,对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消费教育刻不容缓。实践中,有效的消费教育有赖于政府、社会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政府应把科学的消费教育纳入基本国民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大学教育、社区教育中普及正确的消费知识。同时可以激励消费者协会、媒体、企业、社区等各类主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教育。

(四)重视食品安全领域的悬赏举报制度和职业打假行为。悬赏举报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对违法信息的有效获取制度。在食品安全领域中,违法 (下转第44页)者和执法者信息极其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分化部分违法者,使其为了自身利益站到正义的执法者一方,无疑对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非常有利。食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对非法添加剂、违禁品的使用等违法行为总会有人知道,这种信息对于执法部门来说相当重要,但他们却很难直接获取,应该建立食品安全领域悬赏举报制度,激励那些知情者提供信息,增强执法者的执法能力。同时,运用“职业打假者”的力量也是可行的。一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王海现象”虽曾引起颇多争议,但类似于王海的“职业打假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实现对一些违法行为的遏制功能。

(五)打击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应当统一执法标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道德力量和全方位的监督,更需要对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严厉的行政制裁或刑事制裁。在行政制裁方面,应通过进一步完善行政法规和各种规章,明确处罚主体,规范处罚程序,加大处罚力度。要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处罚,让危害食品安全者在社会声誉、经济利益等方面付出巨大代价,震慑危害食品安全者,使他们不敢继续违法,甚至没有能力继续违法。在刑事制裁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依法严惩违法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的犯罪行为,营造维护和确保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执法部门应充分发挥刑法功效,严厉打击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群众撑起维护食品安全的保护伞。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诚信;博弈;政策建议

一、导论

2008年,三鹿奶粉因为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1年,双汇火腿肠又涉嫌瘦肉精。到2013年,社会上又出现了老鼠肉假冒羊肉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社会层面加大食品安全的关注力度的努力下,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所反映的社会诚信的缺失背后,又有与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等相关的诸多原因。深入并全面地探究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整个社会安定和人民健康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该出发点,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模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究。

二、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论分析

本文从博弈论视角,所分析的有关食品对象都设定为食品生产中存在的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其中优质商品中既包括高质量生产、不需要进行伪造的商品,又包括原本不属于优质产品,但通过生产过程中添加超标有害物质、对食品表面进行虚假美化等手段进行伪造而成的“优质商品”。劣质商品在本文中是相对概念,不是指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而仅仅指品质以及价值不及高品质食品,可以通过伪造进行改良的食品,且伪造成本较低,伪造的食品才存在安全问题(如三鹿奶粉伪造前只是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存在安全问题,但伪造成高品质奶粉后能获取更高的价值,但因此出现安全问题)。

(一)食品生产厂商之间的博弈问题分析

在分析食品安全问题时,食品生产厂商属于主要参与者,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分析在不考虑其他外部因素的情况下,食品生产厂商生产非安全食品的动机。本文将首先运用博弈论构建相关模型分析食品生产厂商之间的博弈问题。

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2.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该博弈分析的结果显示,通过较低的伪装成本能达到较高价值的食品促使生产厂商进行伪造达到高品质的概率较高。结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的结论,从生产厂商来看,通过对劣质商品进行伪装赋予其较高的价值,并因此获得较高的收益,于是食品安全问题由此产生。在分析了食品生产厂商的博弈问题之后,本文将进一步引进消费者,探讨消费者与食品生产厂商的博弈。

(二)食品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基于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三)食品生产厂商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群体中,除了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政府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继续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模型对引入政府监管部门后的食品生产厂商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首先做基本假设如下:

该结果表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还在于政府监管部门的不力和对非安全食品生产厂商的惩罚力度不够。而政府部门需要降低监管成本、加大惩罚力度,从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政策建议

通过运用博弈论知识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得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的原因,分别从食品生产厂商之间的博弈结果、从消费者与食品厂商的博弈结果、从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厂商的博弈结果来看,食品安全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商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造成诚信的缺失,消费者对非合格食品的辨别能力较差,购买非安全食品的概率较高,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且对非安全食品生产厂商的惩罚力度不够。针对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我们相应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针对食品生产厂商的建议

1.增强诚信意识

食品生产厂商的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问题,因此,食品生产厂商应增强诚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提供安全无害的食品。

2.提高生产技艺和生产率

食品生产厂商应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技艺来提高食品价值,降低生产成本,而杜绝采用非法手段对劣质商品进行伪造,通过切实提升自身生产能力来实现较高的利润。

(二)针对消费者的建议

1.增强对伪造商品的判断辨别能力

消费者在实际购买食品的过程中虽然有时难以辨别食品的质量,但对有些过分光鲜的水果或者诸如地沟油、硫磺熏制银耳、化学原料浸泡的食品等通过感觉器官就可以辨识的非安全食品,则要加强对辨别技巧的了解,增强辨别能力,降低购买非安全食品的概率。

2.提高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

当消费者购买了非安全食品时,应及时向政府监管进行检举,增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减少非安全食品的社会危害。

(三)针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建议

1.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政府监管部门应认真执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同时完善相关规制,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2.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增强对非安全食品的惩罚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政府监管部门应重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认真按照合理的监管程序落实监管,使非安全食品生产厂商无可乘之机。同时对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生产厂商,应通过提高罚款、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等方式增强惩罚和打击力度,提高非安全食品生产厂商的机会成本。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监管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安全性一直都深受个人和社会的关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饮食文化的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下热门话题。近年来,我国食品问题不断暴露,无论公众还是国家对食品的安全都非常重视。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再到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最近的毒薯条和牛肉膏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目前问题食品源头污染越来越突出。这其中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我们食用的食品原料都是由两亿多农户以分散的方式生产,所以有组织的农民非常少,以及我们国家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市场利益的驱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及红心鸭蛋事件的发生等等。

二、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不断曝光,涉及到食物中的方方面面,馒头中的增白剂,餐饮中的增味剂,地沟油,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蔬菜的农药,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有些食品的苏丹红,海鲜中的线虫病,还有瘦肉精、三无产品。另外,还发现市场上一些绿豆芽含有氮化肥;一些色泽好看的菜梗是用氨水腌制出来的。可见,现在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同时也暴露出的食品问题呈现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三、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过去检测食品是否安全,只是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来执行。而现在更要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非食用油的使用等等来监管。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监管部门没有监管到位,很多时候做得都是表面工作,一般在食品安全事故前以及事故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或者本身在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能设置方面存在“真空”状态,从而不能有效的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事故频发。

第二,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还不成熟,这就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像三鹿奶粉事件所影射出的是食品所遭受的化学污染,由于非法使用添加剂,使得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的含量明显的高,这就由于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各个部门在监管的过程中,大都适用本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且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势必会造成监管的混乱,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

第三,消费者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消费者自身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辨别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搜索成本很高,要耗费很大的时间,金钱。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往往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另一方面我国关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体系还没有建立,对食品安全的信息的公布与传播具有滞后性。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第一,以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为契机,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尽快制定并出台《食品安全法》,使其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确立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指导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要求工商部门在进行企业登记的时候,必需按照法定的程序,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处理,对申请核准登记方的资质和条件进行核实,对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才准予登记,颁发营业执照。同时,食品质检部门要随时对食品企业进行随机抽检,如实汇报,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第三,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坚决避免不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进入市场。

第四,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参考文献:

[1]李震海,《食品安全法》的不足与完善坛〔J〕,2009.(6).

[2]高阳,杨薇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

[3]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篇6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和谐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小到茶叶中的农药和铅、火腿肠中的敌敌畏,腌咸菜的工业盐,大到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肉制品里苏丹红,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绊脚石。为了解上海市民对和谐社会的认识,思考分析市民眼里食品安全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选取当今社会上频发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为调查的切入点,选择上海市部分市民及上海电力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构建和谐社会与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调研。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随机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482份,回收率为96.4%,其中包括普通市民292份及上海电力学院在校学生189份(本文中出现的数据均来自本次调研)。

1 市民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1.1 和谐社会建设渐成焦点

在调查中显示,78%的人肯定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将会摆在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见,和谐社会是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的,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建设与人们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人民的生活是否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关乎老百姓自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2 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在接受调查的近500人中,有32%的人认为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初见成效,54%认为距离和谐社会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目前在社会建设上出台了许多深得人心的政策:为了缩小区域差异而开发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了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占我国GDP的4%,同时对贫困生开启“绿色通道”;为了减少收入差距而改变税收等等。但不和谐的现象仍然存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示范,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等问题仍比较严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任重道远。

2 市民眼里食品安全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2.1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忧虑

在接受我们调查的482人当中,提及其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有68%的人认为“问题太多,令人失望”;29%的人认为“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只有3%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问题不大”或“正在向好的发展”。面对着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大多数人的表现是无奈的,因为这些问题在大众面前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不是一人一力就能有所改善的。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不容忽视的。

2.2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和谐

在调查中,提及食品安全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影响的时候,有65%人表示“食品安全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32%表示“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大”,仅有剩余的3%的人认为“没有太大的影响”。总理曾说,人最重要的是健康,而健康离不开食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基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反思引起全社会广为关注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给公众带来的消费恐慌,可以看出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凝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有重要意义。

2.3 食品安全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我们的调查中,64%的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侵害了公民的切身利益,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54%的人认为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48%的人认为其会使更多的消费正转向国外食品,不利于我国的消费市场;36%的人认为会影响到我国的国际面貌,不利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可见,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不仅仅和每个公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是关乎政府形象、国家形象的大事。只有这些关乎民生的事情得到解决,社会建设有所成果,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的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

3 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3.1 完善国家监测监管与惩罚制度

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近10个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督的工作人员达百万之众。虽然在监管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但问题似乎没有得到预期的改善。调查中,有69%的人认为国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大惩罚力度刻不容缓。要从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政府建立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根除职责分工不明,缺乏统一协调的问题,让违法者无漏洞可钻。

3.2 加大宣传力度与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

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2009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56%的人只是有所耳闻,18%的人从未听说过。可见,国家虽出台了相关法律,但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采取以超市为平台开展安全宣教的行为,既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也可吸引市民的广泛参与。

3.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道德诚信建设

当“三聚氰胺”事件曝出后,新华网曾有网民发表言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在考虑自己的商业利益之外,更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公共的影响和社会责任。三鹿集团公司等企业不是不能检验和发现真假蛋白的含量,而是没有承担起严格检验的责任。”我国在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人民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从事食品生产等环节的工作人员,国家应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思想、技术达标后才能批准上岗。对于企业老板,更加严格的规范他们的思想,不能因为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思想道德建设是一条漫长的路,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本次调查中,68%的人支持此观点。

4 结语

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首先应是老百姓的安全感,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位公民最基本的生命健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市民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无奈,更看到了市民对改善食品安全的迫切希望与要求。我们应加强宣传,加强立法,填补法律监管的漏洞,加强行业自律和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每个公民的维权意识,早日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快完成我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讲话全文.新华网,2005-06-27.

[2] 杨清林.谁动了我们的牛奶.中国报道,2008(10):24-26.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篇7

最近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凸显,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表态和解决,再次考验了我党的执政水平的执政能力。无论是早期的三聚氰胺奶制品问题还是近期的四川柑橘,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都充分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赢得了尊重。

三聚氰胺奶制品出现的问题固然是一部分不法分子利欲熏心、为了提高氮含量的检测值而故意添加有毒物质,但也反映了个别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和职责缺失,我们的一部分党员干部没有充分的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的党没有袒护和辩解,而是坚决地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严厉处分甚至进入司法程序,这其中还有些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一个政党要想永远让人们拥护,就必须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必要时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因为那些人已经背叛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走到了人们的对立面,成了人民的敌人。如果不把他们清理出党员的队伍,净化我们的组织,终究会祸起萧墙,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这一点上我们党始终都是清醒的、理智的,通过铁腕处理三聚氰胺问题奶制品事件的相关责任人,更加使我增强了对党组织的信心。

另外一个方面,四川的柑橘却是从另外一个细微之处反映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四川在5月份遭遇了特大地震,人民仍然处于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很大一部的农民还住在简陋的活动板房里面,生活难以为继。尤其是广大的农民朋友,柑橘的收获对于他们重获生活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而面对突然爆发的虫害使得他们倍受打击,不实的传闻使得柑橘的销售锐减。党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要求政府出面辟谣,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帮助的当地的农民解决柑橘的销路问题;另外一方面,号召广大的党员和政府职工积极购买四川的柑橘,为灾区尽一份微薄之力。从大地震时期的举全国之力来抗震救灾,到如今的帮助广大橘农拓展农产品销路,无不体现着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永远保持着一切从群众出发的工作作风,这也是我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原因。

通过这两件事情,我对加入党组织更加的坚定不移。同时,也倍感压力和责任的重大,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才能在工作中永远于人民站在一起,和时代同呼吸,做一个无愧于党和国家人们的有用之才。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篇8

也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概述了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的现状,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且从司法行政和刑法法规两个方面对其刑法治理进行了相关的阐述:我国司法行政机关需积极履行职责,相互协助;我国刑法应从从刑事政策、刑事法网、刑罚完善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关键词】刑法;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安全犯罪;刑法治理

一、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屡见不鲜,对人们的生活安全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最先被发现的“苏丹红”、“三聚氰胺”,还有后来相继出现的 “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以及近来的“假羊肉”、“假牛肉”,无不让人们忧心忡忡。

(一)我国现今食品安全卫生的现状分析

现今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案件屡禁不止;食品生产源头和销售缺乏有利的司法和政府监管,并且监管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原料、新的技术,特别是转基因食品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地影响[1];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心理和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现状日益担忧和不满。而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也对此问题密切关注,并且相继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我国刑法近来也对相关法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人们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多为缺乏;食品病院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污染、农药污染、环境污染等食品源头污染问题,成为食品安全卫生的极大地隐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落后;食品企业加工生产过程的监管不力或急功近利、唯利是图;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缺乏有利管制,监管司法体系严重不足[2]。其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监管部门的软弱无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管理权限分离,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监管不力,承担的责任和管理权限不匹配,特别是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无法形成协调高效的管理体系,并且相关食品安全卫生法制不完善不健全,导致执法人员监管不力、效率低下。所以,食品安全监管司法队伍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刑法治理

形成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食品监管部门的缺失和相关刑法法规的不完善,为了让我国现今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得到缓解,并且让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关系到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和刑法制度的完善,对于这个问题的刑法治理,以下主要从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和刑法的相关治理和应对来讨论。

(一)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宽”与“严”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食品安全刑事政策的主要制约。最高人民法院曾通知表示:“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及相关职务犯罪务必依法严惩,特别是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的重大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必须依法从重从快判处”。该通知体现了食品安全的刑事政策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的确,食品安全犯罪对社会和人民危害极大,对其从严处罚是广大受害人民群众的要求,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严”的精神。但“宽严相济”中,“宽”与“严”之间应该是相互统一、共同协作而实现“相济”[3]。因而,只强调“严”的食品安全刑事政策是违背“宽严相济”的重刑主义,对刑罚的最佳效果的发挥是不利的。我们不应忽视“宽”的精神。也就是说,对例如致多人死亡等罪行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应该严格遵循刑法的适用原则;对于偶犯、初犯、未造成人员伤亡等危害不够严重的行为,应适用从宽处理,体现“宽”的精神。

(二)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连接

最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非常繁杂,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以罚代刑、有罪不究、行政监管缺失严重这几个因素。各级检察机关应当根据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以及食

品安全监管责任划分情况,与食品药品、工商、农业、质监、监管等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权责的行政执法机关相协调,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连接建立起来,从工作机制上把食品安全案件的治理暴露在检察执法机关视野内,确保及时发现犯罪、追究犯罪、惩罚犯罪,从而加强刑法对食品安全卫生危害行为的威慑力。

(三)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依法准确打击犯罪

只是利用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刑罚以作为治理是不行的,司法机关必须正确衡量刑法食品安全犯罪的责任追究标准,做到能够遵循刑法打击犯罪,又能够避免无辜的人收到法律责任。首先,司法部门要注意理解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观要件。我国刑法对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产销售非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采取了故意危险犯罪的立法模式。虽然采取这种立法模式与当下食品安全犯罪形势相适应是困难的,刑法手段并不能治理所有的违法现象,一般是在行政等其他手段不能治理的时候,才能使用。其次,司法机关要注意理解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范围。食品安全危害行为包括安全管理行为、生产行为、和经营行为,只有销售行为和生产行为是刑法的打击对象。

(四)刑法中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犯罪行为要有严密的刑事法网

“严而不厉”是指刑事法网严密但是刑罚轻缓,这是对于危害食品安全行为最理想的刑法治理,所以要有严密的刑事法网。我国刑法中对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内容主要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食品监管渎职罪、非法经营罪等。这些内容体现了我国刑法对于食品安全罪的刑事法网,但是仍有不严密之处,仍然遗漏某些危险性的危害食品安全行为,并且对某些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仍然滞后。

(五)司法机关要协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司法机关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领域管理的创新,不断提高司法机关服务于人民的安全卫和经济发展大局。司法执法机关在查办食品安全渎职犯罪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食品安全行政监管机关执法制度的漏洞并向其提出,可促进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在食品安全危害行为的治理中,司法机关可以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和观察,发现食品安全犯罪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并可以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其改进执法方法手段,帮助其强化监管能力[4]。

(六)完善刑法中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

一方面,要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财产刑进行必要的完善。罚金刑的刑法力度应

应该加重,如果刑罚的罚金数额偏少,对食品安全犯罪产生威慑程度就不够大,这是与刑法要求的效果相悖的,会混乱刑法与一般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应该把刑罚数额与经营数额结合起来,以确定食品安全犯罪最终罚金,这会是是比较理想的标准。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危害社会情节严重的,应该增加处于终身禁止从业资格刑罚。犯罪行为人如果再次申请从事食品行业,刑法应规定不予登记许可,让犯罪行为人无法再次进入食品加工、生产、销售的领域,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人再犯。

参考文献

[1]孙晶晶,郑琳琳.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6):234.

[2]谢建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食品工程,2010,(3):10-1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