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3-01-26 13:30:39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篇1

(一)绩效层次与高职辅导员绩效层次

在绩效管理中根据绩效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绩效分为三个层次: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如下图3所示。这三个层面的绩效是不可分离的,员工绩效是最基础的绩效,没有好的员工绩效就没有好的部门与组织绩效。通过浏览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网站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编制在二级院(系),但业务指导由院(校)学生工作处负责。直属领导:院(系)副书记,不设副书记的由书记直接负责。从院(校)一级来看,辅导员不仅要按照学生处(招生、心理咨询、公寓管理)、团委、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安排进行工作,还要按照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发展学生党员;从院(系)一级来看,辅导员不仅要对其上级党总支副书记或总支书记负责,还要执行其他的任务。因此,按辅导员的工作组织关系,可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绩效层次分为三个层次:院(校)绩效、二级院(系)绩效、辅导员个人绩效,如下图4所示。在高职辅导员绩效层次中,辅导员个人绩效是根基,也是实施辅导员绩效管理的聚焦点。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理应在辅导员个人层面进行探讨。

(二)高职辅导员绩效计划与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岗位说明书则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存在着重教学、轻学工的现象,往往忽视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仅仅把他们按照行政干部来对待。一些院(校)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辅导员处在了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下和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院(校)的各党政管理机关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二级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等事务。这种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不确定,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导致辅导员缺乏规范明确的工作说明,制定的辅导员绩效管理计划不合理,因此很难为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性的作用。关于绩效考核指标,多数高职院(校)仍是从德、能、勤、绩四个主要方面对专职辅导员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明显是沿用老一套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退一步来说即使要采用这种老方法也还漏了“廉”这个方面。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多是引导性的工作,而引导性的工作本身量化就很困难,因此对辅导员考核的指标设计有难度,而且在设定具体量化指标时,也容易陷入过程量化的误区。

二、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的设计

在理清高职导员绩效管理相关问题后,依据绩效管理流程,可设计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设计需注意三项原则:一是绩效管理体系各项内容的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的规定,要依法管理;二是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能够保留和传承本院(校)学生管理的特色,绝不能放弃严格管理的特色;三是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与本院(校)固有的管理机制相衔接。

三、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

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是实现辅导员绩效管理的前提。辅导员绩效计划包括辅导员岗位分析和辅导员绩效目标。在进行岗位分析时,要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针对辅导员特别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在制定辅导员工作目标时,应符合SMART原则,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达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ased以时间为基础。在辅导员绩效计划过程中,院(系)副书记应与辅导员共同制定工作计划,绩效目标的确定是依据目标管理的思想,自上而下确认目标的过程。为了使计划有效实施,辅导员应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使副书记和辅导员就这个绩效周期内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达成共识,并培养辅导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经双方协商讨论的绩效合约表即工作计划。

(二)经常性的绩效管理辅导

经常性的绩效管理的辅导是实现辅导员绩效管理的有力保障。绩效辅导是副书记和辅导员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实现绩效目标,引导他们保持与整体战略一致的方向努力,同时还可以收集绩效信息,为下一步的绩效考核提高依据。绩效辅导可以通过会议等正式的形式进行辅导,也可以通过聊天等非正式的形式进行辅导。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副书记应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辅导,总结阶段性工作,指出和分析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其工作绩效表现。对辅导员的绩效辅导应列入副书记的日常工作内容,要设计辅导员绩效辅导谈话表,并形成一定的谈话记录。同时,需注重绩效辅导的效率和效果,绩效辅导不是简单的形式化表扬或批评,在总结优点的同时,应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辅导员共同商定解决问题、改善绩效的方式方法,并审定绩效计划是否需要实时修正。

(三)科学的绩效管理的考核

首先,要设立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院(校)分管领导、学工处、组织部、人事处、团委、就业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包括考核目的的确立、考核指标的确定、考核结果的审定、考核争议的处理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院(校)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各院(系)要成立辅导员考核小组(简称“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院(系)分管领导、学工处、团委、就业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具体负责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

(四)及时的绩效管理反馈

绩效考核结果数据如果仅停留在纸面上,就失去了绩效管理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提升组织整体和个体绩效的目标。及时的绩效管理反馈可以促进绩效管理不断更新。辅导员绩效反馈就是将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面谈等方式,传递给辅导员,对于绩效中的优异部分予以肯定,对于其中的缺憾和问题分析原因,拿出改进措施,并且改进或制订下一个周期的绩效计划。对辅导员绩效成绩反馈和面谈一般由直接上级———副书记来完成。对于比较特殊的,学工处长、就业中心主任等考核组织成员也要进行面谈。绩效反馈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及时,如果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很久才面谈,甚至下个周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此时的反馈效果就大大削弱:二是在面谈前双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谈话的目的和内容,有针对性进行谈话,并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三是面谈过程中要掌握好沟通技巧,反馈应是双向的,副书记等要学会倾听,谈话的氛围应是轻松的,绝不能把面谈搞成训话;四是要牢牢把握绩效管理的目的,要利用绩效反馈来指导辅导员进行下学期的绩效计划。

(五)合理的绩效结果应用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业务辅导 工作特点 业务范围 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6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的文化事业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图书馆建设已成普及之势。各个图书馆日常管理逐渐趋于规范,这也给图书馆研究辅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公共图书馆都设置了业务辅导部门,主要负责各地区图书馆的辅导和学会工作。大致的业务范围包括业务研究、业务辅导、工作协调、图书馆日常工作及编辑出版图书馆出版物等。新时期的来临,图书馆为了适应迅速的发展势头,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开展及执行效果。业务辅导工作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手段也都随之更新和充实。

一、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特点

1.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图书馆自身创新能力的增强,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模式已经悄然改变,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除了对本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工作外,还特别注意各馆之间业务辅导人员的交流与学习。同时协助文化部门对系统内图书馆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负责组织承办具有较强学术意义的工作会议等。业务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同时在图书馆工作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工作内容复杂化

图书馆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过渡,逐渐成为本地区图书馆相互协作沟通及学术研究与技术交流的中心。并且逐u演变为图书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每年图书馆业务辅导部都要深入基层对图书馆事业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由业务辅导部的工作人员负责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划和目标。与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研究针对图书馆的政策和工作指导规范及条例等。

此外,业务辅导部有责任和义务根据文化部的要求对图书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辅导工作计划。积极承担起沟通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的桥梁,使各馆文化融会贯通,图书馆取长补短,实现长远发展。

业务辅导部门承担为图书馆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图书馆员的培训工作也作为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有条不紊的执行。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员不单单是单纯的图书保管员,而更多的作为网络资源利用的导航员及图书各项业务的咨询员。对图书馆馆员的培训除了日常工作中对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知识的掌握外,还要对馆员知识的多样性进行涉猎,培养馆员自主创新意识和职业精神,激励馆员团结一心共同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而共同奋斗。

根据全国各个省市图书馆的现实情况,很多图书馆学会的办事机构集中在各个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辅导部门。业务辅导部门负责学会的日常运转。业务辅导部门利用学会会议交流和研讨活动的便利条件,为各个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等提供服务。

二、图书馆业务辅导人员素质构成

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实质上是一项体现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纵向联系特点的工作。业务辅导工作即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业务联系和指导任务。复杂的工作性质要求业务辅导人员是新时期具备复合型知识的人才。为了更好的辅助执行主管文化部门的工作符合国家的政策方向,业务辅导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政策观念和全局意识,能够准确把握工作方向,贯彻上级指导方针有能力协调好各项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业务辅导人员,一定要有一定的学历作为基础。不定时参加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培训,在业务岗位上得到熟练且精通。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研究学习新知识,接受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除了掌握图书采购、验收、分类、目录组织等技能外。对于计算机操作技术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有自己的见解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开展业务辅导工作,并置身于不断探索和研究工作方法,为提高业务能力而时刻储备。

三、新形势下有效开展业务辅导工作的对策

1.实现业务辅导工作制度化

图书馆日常业务辅导工作中,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个别图书馆受行政命令驱使或者客观应付检查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为了使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有效开展,必须制定预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展开工作。

2.树立典型以示范带动前进

图书馆数量众多,分散范围较广。业务辅导部门无法对每个馆做到细致入微的指导。树立先进典型,选取有代表性,辐射范围广的图书馆进行指导,以典型馆作为范例进行推广。各个馆参照这个标准自身进行改革和完善,对于图书馆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有一定意义。

3.辅导方式灵活多变

图书馆业务辅导部工作范围较广,辅导的内容也日趋复杂。针对不同的个体,辅导方式也要注重灵活多变。既要综合分析各个图书馆的共性,也要做到实事求是,考虑各个馆的个性特点,点和面结合进而提高辅导工作效率。

结语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对于图书馆业务辅导部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业务能力,加大辅导工作力度,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是新时代图书馆人的共同职责。

参考文献

[1]齐庆源.如何推进省级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8).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教材管理;高校图书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2)05-0058-04

一、教材管理业务内容及形式

从传统上看,高校教材管理主要由教材科负责,主要业务内容是从事高校教材征订和收发工作,教材管理业务更多地被定义为简单的“收收发发”的计划管理。具体操作上,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及教学计划,结合统一规定使用的教材,以预定渠道如新华书店统一批量购入,收妥入库后,在开学前由学校统一组织,按专业、分年级班级转发给全校师生。这一传统业务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以计划指令为准,按部就班,它以简单供应为手段,确保达到“人手一册”的基本要求。与简单的业务模式相对应的是单一管理模式,即“教务处―教材科”二级管理模式,该模式中教材科直属于教务处管理,教务管理决定教材管理。业务模式的计划性也就决定了管理模式中的周期性规律,管理的职能仅局限在“计划―执行”的简单操作层面上,无法充分发挥。在这样的传统计划条件下,教材需求内容基本由外部决定,高校除数量外基本按既有习惯和方式保持不变,而单一管理模式也较好地发挥了工作效率高的优势,确保开学后即“人手一册”的准确性。

随着教改的推进,教材管理的内涵也不断深化,外延也相应扩大,而内容则更加复杂,这首先体现在教材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大。有学者将教材管理的阶段性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包括“教材选用管理、教材计划管理、教材建设管理、教材信息管理”[1]。这一时期的教材管理,由传统计划性的教材管理向前后延伸,使得教材管理不再局限于教材征订和简单收发(教材选用管理和教材计划管理):向前扩张到教材建设管理问题(这也是2004年所强调的需要加强的核心问题),向后涉及教材信息的管理(可理解为教育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可见,教材管理不再局限于“怎么分配”,而进一步扩展到“用什么”“怎样用”。2009年,胡格同样将教材管理分为四个模块,即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选用和教材供给。[2]这与前文周范林归纳的四个部分相比较,内容上有所变化:其中教材供给替代原来的教材计划管理,教材研究替代了原来的教材信息管理。在发表于2010年的文章中,胡格更是明确表述教材管理应是“编、研、选、供”相结合的现代综合管理型。[3]这一转变实际是教材管理工作在内容上更加完善、方式上更加科学的结果,它由单一供应分配管理,向前沿至选用问题,向后扩充到改进评价问题:首先,教材计划管理这一传统称呼随着体制的改革,已经逐步被淘汰,尤其是在市场化背景下,教材在来源和渠道方面,已不再由新华书店统一代购,而是向多元化、多渠道发展,并被教材供应所代替,因此这一内涵表达更加准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教材研究比教材信息管理的层次更高,不仅强调在实际工作中收集、运用教材信息的重要性,还强调对教材信息如教材使用情况、教材如何改进等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完善教材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教材最大功效。

教材管理内涵由过去“收收发发”单向的模式,转变为涵盖教材编写建设、教材选用征订、教材调配供应和教材统计研究四个大方向的综合管理。这样的变化,最显著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供应环节的市场化,二是由此带来的教材建设与研究的多元化。

出版市场的繁荣为教材的选用带来更多选择,但另一方面,出版社直销、二级书商、代办点的出现,更加剧了市场的竞争;采购渠道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教材管理由“人手一册”的单一目标,向更高的综合要求迈进,这使得教材建设和研究逐步多元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教材管理需要更加灵活的机制,同时也需要更加精确的管理,如如何筛选、使用适合的教材,如何协调各种教辅教参等。而学分制、选修课的推广使许多课程计划以及教材购买的决策,不再由学校统一规定或已既定成文,而是由学院(系部)、教研室自主制定,这更加大了教材管理复杂性。相应的,学生在教材购买方面的自主性也不容忽视。

二、教材管理模式及特征

业务内容的复杂化,使得教材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首先,在业务发展模式上,我们可以将目前教材管理模式按照参与市场的程度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统购型:受传统计划教材管理模式影响,仍由学校统一管理,仍旧按计划执行,无论业务模式还是管理模式均与前文所述传统模式类似;业务模式上唯一不同的是,在市场化趋势下,供应环节取消了新华书店统一采购形式,改为指定某一经销商或学校代办站采购的形式。

开放型:业务模式基本不由学校统一管理。受市场经济影响,尤其是学分制和选修课的推行,教材管理由学校统一计划实施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加大。部分学校以内部书店形式,供学生自行选定和购买教材;更有学校采用国外高校模式――学校并不指定教材,教师仅制定课程计划和大纲,并提供可参考的教材书单,教材选用和购买更多由学生根据需要自行购买。教材管理的这一现状对教师导向性和学生的自觉性提出更高要求。

综合型:目前我国较常采用的模式,学校统一管理与其他部门、学生自主决定相结合。鉴于教材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在教材选用和课程设置上,各学院、系部、教研室、任课教师各主体均有相应自。因此,高校多采取分类管理,在一些必修课和指定购买书籍(如思修类书)上多采用统一购买,而部分专业课、选修课,则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购买,或在学校代办站、书店购买。

教材行政管理模式变化是教材管理改革的另一特征。宁波大学王昌明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后我国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分为四类:管理服务型、管理经营型、经营型和开放型。[4]他在该文章中主要考察了经营方式、教材供应部门从属和经济收入三个方面,发现教务处、教材科、供应方三者在行政管理模式上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他认为每种模式各有优缺,“在我国教育教学机制不够稳定,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不适宜全面推行经营模式,或行政业务脱离教务处的教材管理模式。各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经过实践检验后,最终会得出一个适合本校实际,行之有效的教材供应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使教材管理工作走上科学管理之路,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4]。

总体来说,随着目前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教材管理模式正在向更加开放(市场化)、更具互动(自主化)、知识指导(信息化)的模式方向发展:

首先,市场化特征明显,是指传统指令的破除和统一渠道的取消为教材供应管理向多元主体、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为适应这一变化,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不得不随之变革,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单一指令管理转向各种供销中心、代办站、校内书店等经营性主体,多元化经营。这一变化,使得教材管理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服务性质,同时,也给高校教材管理带来一定挑战,尤其是教材质量的监管上。因此,现代教材管理模式比以往更应注重对教材质量的监督和把关,在这一意义上来说,完全的市场化暂不适合目前形势,“管、放”必须结合,度的把握极为重要。

其次,各主体自主性增强。学分制是新时期下对传统模式的一大挑战,学分制要求教学管理更加灵活、教育更具自主性,然而我国学分制仍旧是在学年制、教学计划统一管理下的不完全学分制,仍处于改革摸索阶段。在具体教学管理上,出现了高年级教学中的行政管理班、专业教学班的分化;而在教材管理中,则体现在同年级同班级同专业但不同方向学生的需要、选订的教材有所不同。专业方向更多是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自主选定,因此,教材管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系、教研室这一层面,对专业方向选择更具有决定权。在教材选定、供应、使用、评估等各个环节,应充分留有回应、互动空间和余地,同时又需要进一步规范制度和流程,比以往更加注重效率。

最后,信息资讯化特征更加明显。可供选用教材的种类繁多、选修课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教辅教参的日趋重视,使得教学中除使用主要教材外,更多是在教师指导下对教辅、教参甚至专业期刊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注重的是引导,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要求、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阅读、写作等等,这也可看作是对学分制改革的回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管理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需要更加灵活的应对机制。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内涵在原先只强调供应的基础上,向教材研究趋势发展;从强调实物书本管理,向知识、信息管理方向发展。

市场化、自主化、信息化是今天教材管理的新课题,也应是教材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只有充分回应现实状况,才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图书馆参与下的三级教材管理模式及效用发挥

面对市场化,教材管理在充分发挥效益的同时,更需灵活应对。我们强调经营意识,但教材市场的良莠不齐也使得我们应更加注重教学管理的主导性,教材服务于教学这一主要目标不容替代。无论经营型还是服务型,都无法脱离教学管理、教务计划,即便是王昌明研究员提到的管理服务型的模式。虽然部分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在行政体系中有归属于图书馆的实例,但具体业务操作中与各院系的衔接和联系却仍然需通过教务处这一教学管理部门来进行协调。脱离教学管理,没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教材管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它的单独存在也没有意义。

强调教学主导性,不等同于强调教务处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传统模式具有高效率的特点,但面对市场化、自主化、信息化的趋势,单一模式、指令化系统已经无法应对,它缺乏灵活性,在市场化、自主化和信息化条件下,更难以满足需求。

“教务处―图书馆―教材科”三级管理模式与前一教材管理归属图书馆二级单位相比,主要区别体现在图书馆同样在行政上归属于教务处管理,在行政统一下保证了业务条线的连贯性,从而基本解决了“行政与业务分离状况”的问题。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将图书馆这一学校教育资源部门引入教材管理职能当中,丰富了教材管理的内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情报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发挥,更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灵活性缺失的问题。[5]该模式的有效发挥和优势主要在三个方面予以体现:

首先,发挥教务工作在教材管理中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教材的建设和使用从属于教育教学,教务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心,教材管理的目标要针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确立。教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统筹学校教学管理,在协调各教学部门和其他部门联系上具有传统优势。在业务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上,以教务为条线的管理能够吸收以往管理模式的有利经验,同时使教材管理业务贯穿整个教务教学管理之中。面对教材供应环节市场化的趋势,面对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和错综复杂的供应渠道,坚持以教务为中心更有利于以服务一线教学为出发点协调各部门,从而把握好教材供应质量关,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供应的市场化和外包模式,切实提高教材选用的效率,对教材采购实现“零库存”管理,降低损耗和管理成本。

其次,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有利于教材管理和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特别是灵活学分制的推进,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除了强调系统性,更注重的是适用性。由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差异性,单一教材往往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图书馆的参与能够在教育辅助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提供更多帮助。图书馆充足的资料图书资源既能为教师教参提供支持,也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期刊和数据库弥补了教材更新速度较慢的缺陷,为学习内容更新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图书馆的资讯功能和咨询服务,能够帮助教师更快地选取适用教材。

对于教材管理各环节来说,在教材供应方面,市场化使得教材筛选、教材验收等环节更为复杂和困难,图书馆图书资讯优势和图书选购的管理经验优势则有利于效率提高和教材质量的提升。而在教师用书和教参辅导书方面,图书馆的库存优势以及图书资料流转和更新速度,既在成本上节约了资源,同时在获取最新书本和资料上,有力辅助了教材管理工作。随着学分制、选修课改革的推进,图书馆的资讯咨询服务更有利于解决教材管理传统模式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最后,三级模式使得整个教材管理流程更加连贯。

三级管理模式能够同时发挥教务处、图书馆的优势,以教务为中心保证教材管理服务教学核心不变,而图书馆的参与弥补了传统模式在教材供应市场化、学分制以及选修课改革等新问题上的不足。教务处、图书馆、教材科模式在行政上的条线管理,满足了业务模式与行政归属相协调的问题,避免了教材管理上多头管理的现象。三者按各自职能发挥作用,教务处起到协调教务教材工作,图书馆协调教材教参以及教辅管理,教材科具体负责教材实际工作。

当然,教务处、图书馆、教材科三级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一样,同样存在自身缺陷:至少,图书馆作为学校三级单位,与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相违背。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样的模式并不限制图书馆的发展和职能的发挥,我们也并不强调行政管理的层级,而是强调怎样在教材管理中引入资讯管理和咨询服务,其关键是怎样在教材管理中有效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或者进一步也可以说是引导图书馆职能在教材管理方向上延伸。

参考文献:

[1] 周范林.高校教材管理刍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2] 胡格.浅谈高校教材管理工作[J].前沿,2009(11).

[3] 胡格.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4] 王昌明.高校教材管理模式特点的思考与实践[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3(9).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教辅图书;品牌规划;营销路径

通过对我国教辅图书的营销现状分析可见,当前我国教辅图书市场管理比较混乱,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非专业的出版商都加入到了教辅图书的编制和印刷中,同时盗版图书的猖獗也使得图书市场秩序受到严重的影响。教辅图书出版企业要想能够在混乱的竞争市场中立足,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必须要能够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对质量的严格掌控,消费者心理的有效把握,合理的制定图书设计以及销售方案,提升图书的品质和服务,从而打造出值得消费者信任的品牌,并根据市场的形式以及教材的改革,及时对教辅图书进行更新,保证图书的实用性。同时还要积极的拓展销售路径,建设销售队伍,使得图书的销售更加科学、合理,提升图书的销售水平,实现出版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

一、教辅图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学生的人数占很大的比例,这也使得教辅图书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从而使得很多的出版公司都将教辅市场作为其主要的发展目标,通过调查显示,我国出版社有500多家,同时还有众多的民营出版社,出版社的图书产出数量远远大于图书市场需求量,造成教辅类图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1]。但是我国的地广人多,使得教辅图书市场中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现象,同时由于各省市的教材版本不同,使得教辅图书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这也使得出版社的编辑们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教辅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出版商为了节约成本,提升产出率,直接照搬或者抄袭其他出版社的图书,从而使得图书市场教辅产品同质化严重,学生和家长在选购的过程中常常容易受到误导。盗版的猖獗也使得一些正规的出版社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打击盗版图书。随着现代科技的先进化,很多盗版图书的分辨难度加大,一些专业的人士也难以辨别,由此可见教辅图书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二、教辅图书品牌规划

(一)合理进行品牌定位

教辅图书要想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品牌的定位。首先在目标客户的选择上,比较容易确定,而且定位比较明确,所以我们主要需要考虑的就是针对目标客户的需求来对图书的选题、种类、价格等因素进行定位,这也是出版企业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品牌定位,需要对当前的图书市场以及客户需求进行大量而广泛的调研。教辅图书出版企业可以通过在高中院校开展座谈会,向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图书经销商等方式来掌握市场对教辅图书的需求和经营情况,同时通过座谈向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征询他们对图书质量、内容、种类以及价格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心理接受程度[2]。然后出版社内部根据这些调查资料来确定图书的选题、内容、版面设计等方案,从而使得图书更容易使市场和消费者接受。

在图书的品牌打造中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中“内”是注重提升图书的品质,通过调查和论证,确定教辅图书的难度层次、版本配置、题型题量,使得图书做到栏目实用,题量科学,题型具有针对性,使学生与图书间能够产生一种亲切感,提升学生的使用兴趣。“外”是指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面对高考的压力,高中生对教辅读物的需求是巨大的,同时他们的精神压力也不容小觑,因此教辅图书可以通过对版面以及外观设计的活泼因素来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在设计中可以适当的在图书的版面内加入插图,而且插图的设计要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够使学生轻松阅读。在栏目的设计上也可以打破学、练、测的模式,用开放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把握章节的内容。

(二)维护质量维护品牌

教辅图书品牌的创立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要维护一个品牌却要付出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很多出版企业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创下了知名的教辅品牌,但是往往会在几年内就消陨,因此要想长期维持一个品牌的辉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个教辅图书品牌在外形的设计上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同时也会成为这个品牌的标志,这种标志对于老顾客来说会有一种亲近感。所以这些比较成熟的教辅图书品牌不宜对外形设计做出太大的改变,但是也不能永远的一成不变,可以在原外形设计的基础上,对一些小的细节进行创新,也就是要稳中求变,这样既维护了老客户的信任和依赖,同时也提升了新客户的认知,表现出图书求新求变的思想。从内容上分析,必须要能根据教材理念以及内容的变化来更新内容,这才是维护品牌的核心,近年来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高潮阶段,所以教材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出版企业需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变化对图书的内容更新,加强对图书质量的监管[3]。从作者方面来看,作者是教辅图书的保障,因此一个品牌的教辅图书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作者队伍,保证图书的编辑能够符合教材,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在审校上,需要做到三审三教一读,同时可以增加外审环节,通过组织教师以及学生对图书题目的演练和分析,保证题目的合理性以及答案的准确性。

(三)保障服务发展品牌

要想使品牌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注重维护品牌的形象。第一,要做到及时总结,快速回复读者意见。很多教辅图书中都会附加一些{查问卷,用来对图书问题的反馈,接受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这些并不是形式主义,当售后服务部门接受到读者的反馈信息,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需要认真的阅读和记录,并进行及时的回访,与读者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展开热烈的讨论,及时回答读者的疑问,同时根据读者的合理化建议对图书进行针对性的修订,为了能够得到读者的支持,获得更多的反馈意见,可以通过奖励设置机制,提升读者的互动兴趣。第二,利用学生的假期开展讲座,邀请相关的学科教育专家以及图书的编辑人员与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互动,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对家长和教师的培训内容。第三,设立网络售后服务,与消费者间形成多向沟通。由于纸质调查问卷的传输不便性,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建立售后服务,消费者可以将自己的疑惑、意见或者建议通过网络转达给图书的售后服务部门,使得双方的交流更加畅通。网站中可以设立名师答疑解惑、编辑读者互动、读者交流等多个板块,实现为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实现对图书的宣传等目的。

(四)加强宣传打造品牌

图书品牌的打造,不仅需要对图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图书的宣传,从而提升图书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在业内的报纸上做广告,比如《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这样能够显示出品牌的正规性和权威性。同时还需要向业外的媒体拓展宣传途径,比如可以采用书评、书摘以及书讯的形式进行宣传比如在《文汇报》、《新京报》等报纸上设置的文学板块进行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这种宣传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宣传范围比较广,比如可以在新浪、百度等读书频道进行宣传。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推介,能够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品牌,同时通过文摘、书评等板块的推出,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积累客户的目的,进而打造知名的图书品牌。

四、教辅图书的营销路径

(一)优化书店渠道,规范市场管理

新华书店是与各出版社合作时间最长的营销渠道,同时也是消费者最熟悉的发行渠道。在教辅行业市场化改革前,新华书店是所有读者的首x,虽然市场化后,教辅图书的销售渠道更加宽广,但是新华书店的营销渠道仍然占有重要的份额,因此出版企业需要加强对新华书店渠道的维护[4]。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书店在营销上方式单一,缺乏主动出击的理念,营销理念不强,因此出版企业需要能够加强与书店的合作,帮助书店制定营销策略,开展教辅图书推介工作,并完善售后服务,以学校为单位,对销售套餐模式进行探索,实现教辅图书品种的多元化,降低图书市场的风险。

(二)完善民营渠道,保证公司销量

在民营渠道的完善上,需要注重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减少中间销售环节,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导,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对图书的认同感,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同时在分销渠道、促销方式以及售后服务中也都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原则,选择消费者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同时渠道的扁平化,需要尽量减少渠道结构的层次,在消费终端形成巨大而细致的销售网点,使消费者能够直接接触到图书的实物,提升销售的主动性,促进图书的销量提高。

(三)发展教辅直销,提高竞争力

传统的教辅图书行业一直采用的是批销的模式,这种分销模式使得上游的企业对批销商以及零售商的信息掌握不完善,从而使得库存以及市场信息把握的准确度都不够。教辅图书的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特点,出版企业在对信息进行逐层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可能就错过了最好的销售季节,因此使得图书的库存和退货量增大,出版企业的利润无法保障。通过直销的形式,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弊端,销售人员与一线的学生、老师进行接触,能够及时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反馈信息及时的上传到营销和编辑部门,使得经营更加灵活、高效,省去中间商,增大利润空间,提升资金回笼的速度。同时教辅直销的区域性较强,因此销售人员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对区域高中的调研,了解当地的直销图书种类、折扣、方式等,根据具体的需求随时进行教辅图书的供应。此外,开展网络直销,读者通过在互联网上对图书信息的检索,然后发出购物请求,通过厂商的邮递方式进行发送。网上购物都是采用货到付款,而且有第三方的保证,因此在货款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有效的节约营销成本,提升竞争力。

(四)加强人员培养,保证营销策略的落实

光有营销路径的铺垫还不够,还需要有良好的销售团队,因此出版企业还需要注重对销售人员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保证营销策略的有效落实。营销队伍不仅要能够了解营销方面的策略,同时还要能够了解图书产品,并热爱图书和发行图书,能够在工作中不停的总结,分析。营销团队的建立关系着出版企业的发展,因此在营销团队的建设中,需要完善营销管理体制,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仅要保证销售人员的薪资,同时还有设置相应的激励制度,为销售人员设置完善的晋升、培训制度,使销售人员自身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公司的业绩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教辅图书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得各大图书出版商都开始积极的抢占市场的份额,希望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和更多的利润。而教辅图书出版商要想能够实现目标,必须要提升品牌意识,通过对品牌的合理定位、有效维护、积极发展和打造,提升图书品牌的知名度。同时完善营销策略,通过对营销途径的完善以及营销队伍的建设,来提升企业的营销实力。

参考文献:

[1]姜胜林.教辅图书的品牌规划与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2014(6):25-25.

[2]王婷.中小学教辅图书市场营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蔡林君.“互联网+”语境下K12教辅图书品牌创新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6):119-124.

[4]王佰铭.教改新形势下:教辅图书的定位与微观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2(5):28-30.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篇5

1 教辅配套。配套问题是教辅和一般图书的最大区别。狭义的配套,指的是和相关教材的版本、年级及修订情况相一致。同步类教辅大多是某一本教材的配套用书。由于国家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一时间,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地出版社竞相开发教材。做好和相关教材的配套,是教辅的首要任务。广义的配套,则是指和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新课程标准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各地中考、高考方案。各地教研室的教学要求和考试院的考试说明相一致。要做好这方面的配套,教辅编辑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各省教育厅的政策,及时了解有中考、高考命题权的教研部门、考试院的最新动向,把最新的精神体现在教辅当中。

2 前期调研。前期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读者的需求,这是教辅和一般图书都必须做的工作,区别主要是对象和手段的不同。教辅的前期调研主要是要深入学校,深入教学一线,向老师和学生了解教学的情况。调研不光要跑一些名校,拜访一些名师,更要到中等或较差的学校去。因为这些学校占了大部分,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对于教学辅助用书的需求更为迫切,是教辅潜在的巨大市场。调研不仅要向一线老师了解情况,必要时还要听几堂课。尽量深入到教学情境中,用心体察师生需求,才能有所收获。

3 作者的选择标准。一般图书作者要有名气,书才好卖。学术图书、专业图书更是如此。所以,名家名作各个出版社都会挤破头去出版,无名之辈的作品则乏人问津。那么,教辅的作者是不是一定要选名校名师?是不是名气越大越好呢?不可否认,借用名校名师的号召力体现教辅的质量,带动图书的销售,是图书策划营销的一个基本方法,但是,作为教辅编辑,在选择作者时唯“特级”是举,非名校不用。就会陷入一个误区。且不说有的特级已退居二线,对于新课程、新教材和新的考试模式已经不太了解,根本无法编出适合新形势的好教辅来,单说在职的特级或名师,不见得个个都是好作者。他们当中有的是教研组长、把关教师。本职工作繁忙;有的“学而优则仕”,平时政务缠身;还有的几本复习资料同时在编,分身无术,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辅的作者要综合考虑才行。我认为,选择的标准是:有相当的水平,有一定的时间,有良好的态度。

4 前期设计。要编出好的教辅。前期设计必不可少,它包括开本设计、版式设计、装订设计和内容设计。教辅图书形式设计多样,比如试卷一般用8开,中间对折;课堂同步的教辅可用16开,与教材同大,也可以用32开,采用可撕式装订,便于老师收上去批改。答案另行装订,学校统一征订后可暂不发给学生。这些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而一般图书的形式设计可以不用如此复杂。在内容的设计上,一般图书如何安排内容,安排些什么内容,作者有更大的发言权,而对于很多同步类教辅来说,要求编辑和作者进行商讨来决定。有经验的编辑如果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应该能够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比如如何恰当安排讲和练的比例,如何设置新颖实用的栏目等。可以说,好教辅是设计出来的。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教辅 质量 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59-01

1 充分调研、确定选题

中小学教辅策划编辑要对自己负责的教辅领域进行市场调研,只有充分调研、对各种市场数据进行分析,才能策划出有市场需求的选题,才能把握住选题的实用性。具体应该做到:确定教辅选题是为哪些读者服务的,明确读者对象,估算读者人数和发行区域。按使用的时间分,中小学教辅分为同步辅导用书和非同步辅导用书;按使用的学段分,中小学教辅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每个学段的读者认知能力和需求都不同。在选题确定之初,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中小学教辅图书市场还有待规范,这就要求策划编辑要与市场营销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对他们提供的市场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认真听取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和建议。对于带有区域性的教辅图书尤其要注重与负责当地市场营销人员密切配合,做好选题确定前的基础性调研工作。掌握其他出版社同类教辅的出版和销售情况,与同类教辅相比,明确自己策划教辅选题的市场空间,通过选题在目录结构、写作体例、图文搭配、内容编排、配套资源等方面的特点,找到自己的选题在同类教辅中所具有的出版优势。

2 确定主编和编委会成员

建立教辅的研发队伍,确定主编和编委会成员。教辅的参编人员都要求是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一线的老师。依据满足工作需要和确保研发质量的原则,既要注意作者队伍的专业性、权威性、代表性,又要考虑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辅编写队伍中要有中小学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有专业写作教师、学科研究专家和课程设计专家。在他们中间,优秀教师与教学研究人员提供素材和创意,专业写作老师依据总体构思以及素材完成教辅初稿,学科研究专家进行详细论证,课程设计专家审定验收。经过这样的工作程序,完成思想―框架―目录―样章―初稿―成稿―修正的全过程。同时,要确定主编和作者职责,明确时间进度安排,强化写作要求。

在编辑加工前,一定要对稿件进行严苛的初审,除常规性的初审内容外,教辅的初审还包括:课时篇幅、体例结构、答案验证、题目重复,尤其是地理学科的地图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初审不合格的稿件,一定要做限定时间退改处理,对于在限定时间内尚未到达初审要求的稿件,应暂缓出版,宁缺毋滥。对初审合格、决定采用的教辅书稿先由学科编辑验证题目与答案,然后再按照出版的流程进行润色、修改、整理和提高。经过两次加工后,书稿在减少差错、文字规范、写作质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解决书稿中存在的知识性问题,如定义、概念、定理、推论、公式、符号、计算结果等在书稿中要正确叙述,如果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改正;另一方面是书稿中存在的规范性问题。书稿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错句、标点符号等问题也需要改正,这是解决规范性问题。

校对是提高教辅质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要认真地执行三校制。校对内容主要包括:发现书稿中的错别字、颠倒字、多字、漏字问题,发现不合版式要求的另页、另面、另行、接排、空行问题,发现单双页书眉位置互错问题,发现字体错或字号错问题,发现正斜体、黑白体错用问题,发现标点符号的漏用、错用、多用问题,发现图序、表序、公式序的标注差错问题,发现简化字、繁体字混用问题等。怎样才能提高校对质量呢?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校对人员掌握的校对工具也在不断增加,例如熟练使用黑马校对软件,这就需要对校对人员加强有目的、有组织的培训,以便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5 初审、复审、终审严格把关

当出版社收到作者交来的教辅书稿时,策划编辑首先要进行初审,内容包括对书稿进行政策法规、技术、保密性、版权等方面的检查,看是否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进行纠正。检查书稿在结构与内容方面是否按当初申报选题的目录撰写的。检查书稿中的语言文字是否规范、图表是否清晰。最后,初审人对书稿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对初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写出编辑加工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初审内容还包括课时篇幅、体例结构、答案验证、题目重复,尤其是地理学科的地图等方面。在对教辅书稿进行复审时,复审人员要对初审工作进行评价,按规定的比例对书稿进行抽查、审读,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责任编辑。复审人员要对书稿质量进行综合并认真写好复审记录。教辅书稿的终审是出版社三审制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通过初审、编辑加工、复审后的稿件能否采用做出决定,工作性质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终审人员在工作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教辅书稿的封面、扉页、版权页、前言、目录及按比例抽查的正文进行仔细的审读。妥善解决教辅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教辅书稿的内在质量。

6 装帧设计力求完美

中小学教辅装帧设计对图书出版是很重要的,因为装帧的样式会给学生较深的印象,装帧设计是否与教辅内容相符,是否符合学生的审美观念,是否能在同类教辅中凸显个性,直接影响着教辅的选购。所以,在进行选题策划的同时,对教辅的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用到的文字信息,扉页、前言、目录页、版权页的样式,封面、封底、书脊、勒口、开本、正文版式、封面用纸、正文用纸等都要进行详细认真的设计,力求完美。

7 严格的印刷工艺

中小学教辅的印制最好能采用绿色印刷,对印刷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具体做到以下几点。在选择定点印刷厂时,要对其资格认证、印刷设备、生产能力、人员情况、管理水平等进行考察,对定点印刷厂承印图书的印制质量进行检查。编辑下厂后直接进入印刷车间,对印制的教辅进行检查,尤其对于带有图表的教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以便采取改正措施。认真执行装订前的样书审查制度,如果出现重大印刷质量问题,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抽查印刷厂送到出版社的承印教辅,对发现的不合格教辅拒绝签收入库,杜绝劣质教辅进入学校,确保教辅的印制质量。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标准化;统一化

教学模式项目化就是把所有课程教学模式均以案例为依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打破知识序列,以项目的形式进行重组,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项目的能力。然而在项目教学实践中,所有项目的选择与定位,以及各个项目所针对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都以岗位需求为引领,真正使学生再岗位中体验学习,培养学生能胜任工作中的各个岗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管理模式和项目进程等均以公司的管理模式为依托,使学生在公司工作流程中体验学习,毕业后直接融入到企业中去,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既然课程的设置、能力的训练、教学的管理均借鉴公司的运作模式,那么项目教学执行情况又怎样控制,又怎样能把各个学科技能训练很好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技能与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的接轨。为什么上万平的工程项目上千人的施工,现场运作还会整齐划一呢,那就是公司有项目执行的任务书,它就是项目执行的风标,它使项目执行有了法律依据,它使工作执行起来有条不紊,所以项目才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那么项目教学中的各个项目能力训练情况和各个学科整合情况也可以借鉴项目任务书这个风标。项目任务书具体内容、实施方案阐述如下:

一、基本信息:

首先标明本学期核心课与辅助课的课程名称、任课教师由谁担任,以及授课对象。拿第三学期环艺专业为例具体说明(详见表一)

核心课

核心课教师

辅助课

辅助课教师

授课对象

居室设计

某某

3d max、auto cad、景观设计

某某

环艺10级

 

表一 基本信息

二、能力目标:

首先说明本学期训练项目对应的岗位所需能力目标和所对接的岗位。其次是说明每月项目训练所完成的岗位能力目标。最后阐明辅助课与核心课的岗位能力关系。拿第三学期环艺专业为例具体说明(详见表二、图一)

 

岗位能力目标

核心岗位

家装设计师

相关岗位

业务员、谈单员、制图员

岗位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居室空间的设计与表现,具备3D制图能力,CAD施工图设计及规范制图能力,并对居室空间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了解。

 

每月小项目及整合项目完成的能力目标

第一个月

(小项目1)

能对家居平面进行合理布局及平面方案讲解能力

第二个月

(小项目2)

能设计家装天花开关电器及立面施工图

第三个月

(小项目3)

能设计表现家装的效果图,具有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的能力

第四个月

(整合项目4)

能设计别墅装修的全套图纸,并具备植物,配饰,景观设计能力

表二 项目设置与岗位能力目标

三、项目设置:

定出核心课与辅助课每月所共同完成小项目及期末整合项目。项目设置需要说明一是可以每月完成一个小项目;也可以前三个月做铺垫,最后完成一个整合项目。二是核心课与辅助课前三个月项目不一致时,各科必须围绕同一岗位能力进行训练。但最后一个月,整合作业各科必须围绕同一项目进行教学设计。

四、列出学期项目核心课与辅助课教学内容进度一览表:

进度表中分别定出核心课与辅助课每月、每周所完成教学计划和作品上交数量和质量标准。

五、考核方式:

出勤10%:以教学日志上的考核记录,按月统计,期末总结。缺勤超过四分之一学时的重修。提问10%:课堂提问分课前复习、上次课内容的提问、课上对重要知识点的提问、以及课上小作业的成绩。月作业20%:每月一次大作业,把本月所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绘制手绘、电脑表现的效果图。过程考试20%:安排在课堂上一次过程考试,用以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效果。期末整合项目作品答辩成绩40%:口语表达主要以阐述期末整合大作业为主要内容,用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逻辑思维组织能力。作品展示主要是期末整合大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出展板。按照过程进展的情况,以及完成的质量给分。

项目

出勤

提问

月作业

过程考试

作品展

答辩

成绩

10%

10%

20%

20%

30%

10%

表三 项目监控分值组成

六、点评标准:

一是点评项目:每学期分别为月作业、过程考试、期末整合作业进行点评。二是点评要求;每个月项目结束前一周进行,点评过程中,对学生本月所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知识重难点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问中要求同学之间有互动,相互提问,促进学习气氛,老师当场给出成绩。三是分值要求:20%过程考试分值要求语言表达为5分、知识掌握是否准确为7分、图纸绘制为5分、仪表仪态为3分。40%期末整合分值要求语言表达为10分、知识掌握是否准确为15分、图纸绘制为10分、仪表仪态为5分。注意的是现场打分,满分100分,优秀90分,优良80分,良70分,及格60分以上,不及格60分以下。

七、教学方法与特色

教辅图书业务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技术

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内容及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的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壮大。截止2006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数量为1147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293万人,超过了普通本科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为796万人,接近普通本科在校生人数。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刻不容缓。在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体系中,教务管理是其中重要一环。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涵盖:教学管理制度与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具体管理范围为:教师教学业务的管理(包括教学任务的下达、教学常规管理、排课、教材教辅预定与下发)、教学督导、教学资源的共享、教材管理、学生选修与重修、考试与补考、学生学业成绩、证书考试报名及发证、教学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教务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质量,规范管理行为,大大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人为的失误。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的要求: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建立教务管理信息动态数据库,普及计算机并与互联网连接,教务管理软件的运用与开发。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师业务管理

(一)教师教学常规及教学过程管理

学期末,教务处将教师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下达,利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以系部为单位公布在网络平台上,教师自行下载。教师通过网络定教材、教辅资料。第二学期初,公布课程具体安排表。同时,教师的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程PPT、课程实训实作计划等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络上传至教务处网页上的专门文件柜。超过时限,数据库自行关闭。教师在学期中因病(事)需要课程调换,须部门主管领导同意后,做出调整,到综合教务系统平台上。每间教室或实训实作室设置指纹考勤系统,教师在每堂课上课前3分钟内参加考勤,相关数据进入管理数据库。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进修情况、发表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重点专业申报及建设、课程改革、教师参与市场或行业调研等方面的情况均可以记录在教务管理数据库中。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与图书馆、科研图情处、相关教学资料查询网站链接,为教师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为教师提供资料查询的广阔平台。

(二)教学辅助管理

教务管理人员将教师上传的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程PPT、教师课堂教学录象按专业大类,分课程公布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上。学生利用帐号和密码进入系统查阅观看。对于在校外参加教学实习的毕业班级学生更具有现实作用。

高职院校的教材管理难度教大,教材种类繁多,涉及到技能指导类、实习实作类辅导资料多,一部分指导类书籍由任课教师编写,教务处还要负责联系出版社、印刷厂。一遇到春运、自然灾害等情况,外地出版社的教材很难按时到位。同时,由于选修课程的存在,学生领书情况千差万别,给经费结算带来影响。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后可减轻负担。教师在上学期末按时间要求上传所需教材及指导书,注明出版社、作者、书号、数量。教务处提前作好准备工作。学生书费由教务综合系统提供学年总成绩表所列科目,进行个人结算。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务管理对于学生的优势作用

(一)学生个人信息平台构建

学生录取进校后,图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情况及家长联系电话、个人联系电话、学业档案均进入数据库。在大学阶段的表现情况、个人奖惩情况等及时扫描、录入数据库。学生在申请国家助学金、贷款、毕业工作推荐等方面可以调阅参考。毕业后将相关情况汇总至学生个人档案。

(二)学生选课

学院给开设了全院公选、专业选修共几百门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综合教务系统上了解到选修课程介绍、学分设置、主讲教师情况。学生根据需要进行网络选课、选任课教师。(三)学习成绩查询

学期末,教师将学生考试考查成绩提交至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自行查询考试结果。若学期考试不合格,在综合教务系统报名参加下一学期初的补考。若考试仍不合格,将交费报名参加该门课程的重修。系统提供学生学分获得的统计报表和学年成绩总表,包括实习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等。若有疑问,可提出书面申请备查。

学生学年奖学金的发放,主要以数据库中学生的成绩数据和学生管理系统出具的德育学分相结合,列出获奖名单。

1.证书报名及考试。学生在校期间要求取得计算机、英语、普通话、行业准入资格等方面的证书,学生采用网络报名、现场人像采集的方式组织报名考试工作。

2.学生评教。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意见采用学生座谈和网络打分相结合。学生在综合教务系统上对教师的量化评分。学生的姓名和IP地址只有管理员有权限知晓。杜绝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开辟校园BBS专栏。在综合教务系统平台上开辟校园BBS专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要对他们的身份加密。让他们畅所欲言,倡导使用文明网络用语言。通过他们的言论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生中的思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理性处理学生在BBS上对教师的各种评价。对于学生反映的热点问题要充分重视,管理员要及时回复学生的提问,并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归类汇总,反映的问题待学院有关部门实地调研后,再着手处理,并在BBS上处理公告。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资料管理

教师管理中涉及到纸质资料一律通过扫描转化为图象资料进行保存。并妥善保存原件。诸如教师的请假条、调课申请单、教研活动原始记录、科研、各种获奖证书复印件、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等资料。建立教师个人档案数据库并与学院人事处做到资源共享。免除重复上交资料之烦。

在教师工作考评环节,主要以教务处教学运行动态数据库提供的一线数据作为考评依据,用数据说话,得出考评成绩。教师评优评先参照此办法执行。奖惩兑现。

与教学相关的其他资料数据录入和原始资料保存。包括校园文化建设过程记录、企业、行业专家聘为学院客座教授或者讲师指导或参与教学的过程记录;企业、行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跟踪和评价记录;学生参加行业实习、实践的记录;学生在校实训实作原始记录;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竞赛的获奖证书、参赛记录等。

五、结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务管理,可以节约管理成本,能够实施教务的标准化管理。可以克服人为因素带来的管理中的不利因素,可实施性较强,在高职院校质量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