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8篇

时间:2023-10-23 10:43:22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1

[关键词]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1我国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是适应我国实际国情客观发展需要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我国需要种植大量的水稻等农作物来养活十几亿人口,为了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要通过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量,增加总产量,以此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粮食安全。

2我国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也在逐渐完善。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我国不断研发水稻栽培品种,从原来的高秆水稻到矮秆水稻,从原来的常规水稻到如今大量种植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另外,水稻的育秧技术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到如今的塑料软盘育秧的过程,使秧苗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水稻的丰产也与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种植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方面,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栽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但是,为了保证水稻得到丰产,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栽培措施。

3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措施

3.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首先,在种植水稻之前,应根据水稻种植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栽培和管理技术等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品质好的水稻具备米质高、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选用过程中,要选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充分结合客观情况,选择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1]。

3.2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想要实现水稻丰产栽培,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秧苗培育环节的管控力度,而这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秧苗的质量好,水稻高产的概率就会更大。对于秧苗培育来讲,其有多个流程,即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7个步骤[2]。想要提升秧苗的质量,就需要完善这7个步骤。同时,要认真筛选育秧的地址和规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3.3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播种时机选得好,水稻才能有高产的基础,特别是秧龄的长短,对培育壮秧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d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3.4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

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万~1.6万穴/667m2,每穴4~6个茎蘖苗,8万~9万/667m2基本茎蘖苗[3]。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6.67~30.00cm,株距13.33~16.67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并且要有效治理病虫害。

3.5水肥管理与稻田晒田

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4]。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要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要合理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对于底肥,要多应用有机肥料,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补充养分,之后施用复合肥及尿素作为分蘖肥。然后,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具体来说,水稻抽穗灌浆期需要有效保障施肥量,对于施肥时间,一般选取水稻抽穗前15d左右。对于追肥的数量选择上,要结合水稻秧苗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可以选择尿素2.5~5.0kg,具体结合水稻苗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是,要充分保证追肥的数量,要将前期施用的氮肥扣一部分在后期施用,总的施氮肥量不变。需要注意的是,要特别注意对钾肥的施用。在抽穗灌浆期,水稻对于钾肥的需求量非常高,在这一阶段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茎干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抗早衰的能力,使得稻叶不会过早衰老。另外,也能过有效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正因为如此,该时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施用穗肥,并且要有效结合防治穗期病害,喷施叶面钾肥对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施用底肥时,可以只应用磷肥、碳铵的应注重根外施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抗倒能力,让水稻可以更加健壮地生长。

3.6有效防控高温热害

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此外,可以进行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调节剂,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高温的抵抗力,进而降低高温的热害。

3.7合理管控虫害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对二化螟、三化螟危害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这些虫害对于水稻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二化螟来说,当幼虫进入到稻秆时,治理难度将会增加。因此,想要有效治理,就需要在幼虫未蛀入乳稻秆前进行治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对于三化螟来说,其防治对于时间的要求较高,要求破口期施药。总之,想要提升水稻的产量,就需要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水稻生长营造最佳的生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水稻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4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通过加强对水稻的栽培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无论是种子的选取,育秧工作的开展,还是施肥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都对最终水稻产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全面进行管控,保障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跃东,侯守贵,林洪祥.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09(6):5-7.

[2]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3]马兴全,侯守贵,陈盈,等.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J].中国稻米,2014(1):36-40.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2

水稻栽培是根据品种特性及生态条件,在不同生育期和生育时间进行田间肥水管理等措施的一种生产过程。目前,水稻大田生产以传统栽培为主,未能应用节本增效的模型化栽培管理方法。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要以农业信息化和模拟模型技术作支撑。可视定位模拟模型具有科学合理、预测性强、掌握容易和应用效果明显等优点,是水稻模型化栽培的一种新技术,为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至2005年晚造,该项科研课题在潮州市大田推广应用面积达1 000 hm2以上,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荣获潮州市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1定位模拟模型的构建和作用

1.1模型的构建根据2004~2005年在潮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和潮安县官塘镇农科站的试验,杂交水稻丰优998、培杂泰丰、特优253、优iv3550等中迟熟组合本田期生育时间一般为90~95天,其中秧苗移栽期至拔节期(幼穗分化)和拔节期至始穗期各30天左右,始穗期至成熟期为30~35天。根据移栽期、拔节期、始穗期和成熟期之间的生育时间以及品种的特性把移栽期至拔节期定为分蘖生长阶段,拔节期至始穗期定为幼穗发育阶段,始穗期至成熟期定为开花结实阶段。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栽培目标,结合水稻产量因素(穗数、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养分和水分的生理需求,确定肥料种类、施用时间及水分灌溉,从而构建成外方内圆、逆时针方向的可视定位模拟模型图(图略)。

1.2模型的作用定位模拟模型在水稻模型化栽培管理中主要有4个作用:(1)创新水稻栽培管理模式。利用定位模拟模型代替传统栽培管理方法,实行按图施工、按图管理的模型化新技术方法。(2)为计划制订本田期栽培管理措施提供时间依据。按模拟模型图,把水稻本田期的主要生育期和生育时间及肥水管理措施定位在图中,在制订各项管理措施时可作为依据。(3)明确不同生育阶段的栽培目标。根据模拟模型图,分蘖生长阶段早施速效氮肥,促进分蘖早生快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幼穗发育阶段足施长效三元复合肥,促进幼穗分化发育(具有促花和保花双重作用),达到壮秆大穗;开花结实阶段巧施速效氮钾肥,促进灌浆结实,提高结实率和粒重。(4)节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按模拟模型图所制定的肥水管理措施,在应用中可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稻谷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等作用。

2定位模拟模型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2.1模型的应用方法定位模拟模型是一个外方内圆、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可视模型图。外边正方形4角分别表示产量构成的4种因素,内圆分别由4圈构成:外圈表示本田期生育时间;第2圈为不同生育阶段;第3圈包括不同生育阶段的组成要素;第4圈(功能区)由主要生育期和肥水管理措施等构成。模型的生育时间准确率在95%以上,应用时可从秧苗移栽期开始根据生育时间按图操作。如早造4月5日插秧,5天(4月10日)内施第1次分(促)蘖肥,10天(4月15日)内施第2次分(壮)蘖肥;20~25天(4月25~30日)开始露、晒田;插秧后35天左右(幼穗分化2期)施幼穗肥;插秧后约65天可施齐穗肥。在具体确定施肥时间时,应结合品种特性、生态条件和其他管理措施灵活运用。

2.2模型的应用效果

2.2.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04年晚造和2005年早造分别在潮州市潮安县官塘镇农科站进行。供试水稻品种(组合)早造为特优253,晚造为优Ⅰ3550。土壤质地为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小区面积113.4 m2,重复2次。试验设模型施肥和常规施肥两种处理,其中模型处理每667 m2施尿素20 kg(分蘖肥2次占80%,齐穗肥占20%)、三元复合肥20 kg(幼穗肥占100%)、氯化钾10 kg(齐穗肥占100%);常规处理每667 m2施尿素27 kg(分蘖肥2次占60%,幼穗肥2次占30%,齐穗肥占10%)、过磷酸钙20 kg (基肥占100%)、氯化钾15 kg(基肥占60%,幼穗肥2次占40%)。两种处理肥料各折合纯N 12 kg、P2O53 kg、K2O 8.5 kg。各小区四周筑土埂防串肥,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方法进行。插秧至成熟定点调查苗茎数和穗数,收获前每小区各取5株作室内考种,收获后各小区稻谷晒干称产量。

2.2.2试验结果 根据不同施肥处理穗粒结构、产量结果和经济效益分析(表略),在肥料养分(N、P、K)含量相同条件下,模型施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早、晚造平均每667 m2有效穗增加0.37万穗,成穗率提高4.5%,每穗实粒数增加6.6粒,结实率提高1.3%,千粒重增加0.1 g。每667 m2增产29.5 kg,增产率5.8%,节约生产成本5.7元,盈利52.9元,实现了模型施肥节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3

[关键词] 超级稻 超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197-01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逐渐创新相关种植方式,保证可以增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而提升其发展效率。

1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背景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技部门引进了较多超级稻超高产品种,要求各级部门可以针对超级稻超高产品种的种植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技术应用质量。2016年六合区农业局根据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推介的品种和技术,确定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为本区农业主推技术其中之一。在此期间,南京市六合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技指导员前往金牛湖街道科技示范户家中开展推广技术指导工作,在不断调整技术方案之后,感到必须重视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相关技术人员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栽培技术应用结论。在技术人员与示范户的共同努力之下,得出了超级稻超高产品种应用措施,其一,粳稻南粳5055品种在实际种植期间,虽然米质较好,但是其产量较低,平均低于其他品种的4.6%左右;其二,粳稻武运粳23号品种在实际种植期间,不仅米质较为良好,而且产量较高,高于其他品种产量的5%左右[1]。

首先,单产减少。在今年实际生产过程中,全区水稻平均亩产量542.01公斤,与去年相比减25.99公斤,减4.6%,主要是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其中,粳稻平均亩产558.9公斤,比去年减少39.8公斤,减6.7%;籼稻平均亩产524.7公斤,比去年减13.4公斤,减2.5%。

其次,种植效益不明显。传统的水稻种植效益较差,根据今年水稻平均市场价2.7元/公斤测算(籼稻2.6元/公斤、粳稻2.8元/公斤),水稻平均亩产值1463.43元,扣除生产成本(含水稻一季租金)1246.28元,亩效益217.15元。

最后,天气影响较大。今年我区水稻生长前期遭遇强降雨,中期遭遇干旱,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及品质。水稻总的产量构成呈“一平三减”特点。全区水稻平均每亩穗数18.58万,基本与去年持平;平均每穗粒数 148.46粒,较去年减0.43粒;平均结实率84.27%,较去年减1.18个百分点;平均千粒重25.8克,较去年减0.9克。其中,籼稻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分别为16.01万穗、171.8粒、79.39%、26.3克,分别比去年增0.03万穗、减0.6粒、减1.1个百分点、减0.6克;粳稻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分别21.08万穗、125.7粒、90.77%、25.3克,分别比去年增 0.01万穗、减1.3粒、减1.51个百分点、减1.1克。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水稻减产主要是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所致。因此,水稻种植人员必须要重视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提升水稻的种植质量与产量。

2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措施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播种方案、育苗方案、控苗方案、灌溉方案、施肥管理方案与病虫害防治方案等,进而提高水稻生产质量,达到预期的技术应用目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制定完善的播种育苗方案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针对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特点,仔细分析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需求,并且制定完善的播种育苗方案,保证可以达到良好的播种效果。首先,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品种生长特点等,科学、合理的播种与移栽方案,然后将秧龄控制在三十天左右。其次,技术人员在精量播种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大穗型品种的实际种植特征,利用良好的种植方式提高水稻的成穗效率,这样,才能达到高产量的目的。再次,在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落实的时候,必须要提高种子的成苗率,制定完善的种植与栽培方案。最后,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人员必须要合理配比浅水浇灌体系,在化学控制方式与病虫害防治期间,提高出苗的均匀性,增强其出苗的平衡性,同时,技术人员还要重视施肥管理方案,保证可以在秧田4叶期的时候对其进行施肥,在移栽前再次施肥,保证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提升种植业的经济效益[2]。

2.2 制定控苗科学性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提高控苗工作的科学性。在此期间,技术人员要合理调控种植行距,保证可以提高水稻种植通风性,进而增强超级稻超高产光合作用。其次,技术人员要将栽培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可以提高株高控制效率,增强其成穗率,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病次数。最后,在控苗期间,相关技术人员要保证其叶片的生长有效性。

2.3 制定完善的灌溉制度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灌溉制度,保证可以提高灌溉工作效率,保证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首先,技术人员要根据水稻品种实际情况选择灌溉时间,保证灌溉工作的科学性。其次,技术人员要合理选择灌溉方式,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会利用无水层或是湿润灌溉方式开展灌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灌溉效率与灌溉质量。再次,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在2叶龄期就要对其进行干湿交替灌溉,保证可以提高水气协调效率,增强其营养供给效果。最后,在水稻分蘖时期,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在水稻种植区域开挖排水沟,进而提高土壤的含氧量,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提升超级稻超高产技术的应用质量。

2.4 制定完善的施肥制度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根据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特点,制定完善的施肥制度,保证可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与经济效益。首先,相关技术人员要明确施肥目标,根据水稻营养需求选择肥料种类,进而提高水稻营养元素补充效率。其次,相关技术人员要将施肥技术与灌溉技术相互结合到一起,进而提高农药技术的营养质量。最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合理选择施肥时间,提高施肥技术的应用质量。

2.5 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制度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制度,保证可以根据水稻际生长情况,提高各类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首先,技术人员要根据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实际要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预防,避免水稻感染各类疾病。其次,技术人员要重视螟虫的防治,保证可以规避一些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水稻在实际生长期间,不会因为螟虫出现经济损失。最后,在水稻病害防治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防治制度,逐渐创新其防治方案,有效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逐渐更新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可以达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从根本上提高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结语

超级稻超高产技术的应用,需要我国农业部门加强对水稻种植业的重视力度,逐渐提升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根据国家种植业的法制感需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求技术人员积极学习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知识,不断创新技术应用方式,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制度,逐渐创新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而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4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96

引 言

超高产顾名思义,就是水稻在高产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高产,即高产再高产。根据对水稻栽培研究发现,大面积水稻生产能够比目前主要水稻栽培品种生产高出15%以上,则能够称该种水稻为超高产水稻。超高产水稻的目标是利用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生产条件,改善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水稻生产的产量。

1 我国发展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背景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存在人口众多的问题,因此对粮食的需求较大,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致使我国农业用地越来越少,为了能够解决目前粮食的产量和安全问题,需要注重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研究。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业方面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研究更加透彻,因此我国具有较完善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理论。我国各地区在栽培水稻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促使超高产栽培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我国土地还有待开发,其具有充足的潜力,可以实现超高产水稻的栽培。

2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措施

2.1 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的优劣能够影响水稻的产量,在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择时,要注重选择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要考虑种植地区的种植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土壤特征进行科学的规划,发挥水稻品种的优势及土壤的优势,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一般超高产品种水稻具有吸肥、吸水、抗旱等能力,其能够适应多种环境,且能够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茁壮成长。超高产水稻品种还具有群体光合生产率,也能够有效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

2.2 注重对土地土壤的建设

土壤作为水稻的主要生长环境,其主要作用是为水稻提供养分,因此要保障土壤的肥沃性。在对土壤进行管理和建设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通过增加肥料和耕作措施等方式,来保障土壤能够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施肥问题。

2.3 注重对秧苗的培养

秧苗要保证茁壮性,才能够生长成超高产水稻,因此在进行秧苗的培育时,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壮秧技术。要注重选种、消毒等工作,保障种子的发芽率,随后注重土壤的选择,即土壤要具有肥沃性,能够为种子提供充足的养分,使种子能够被培育成茁壮的秧苗,提高插秧后的生长条件。需要根据秧苗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插秧工作。要注重使秧苗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充分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以及秧苗的密度等。

2.4 注重管理田间水层

人们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会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因为水稻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够健康生长,因此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田间水层的管理。秧苗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量的需求不同,如在返青期则需要较浅的水层,分蘖期到拔节期也要用浅水管理。当进入温度升高时期,或进行施肥时,则需要提高水层,避免水稻因为缺水而出现生长不良情况。

2.5 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

为了能够使超高产水稻更加茁壮的成长,则其在施肥时,需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且需要注重化肥的使用量,不可太多。需要对肥料按照相关规定或相应标准进行配置,即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要适当,要注重土壤的实际情况,借助微量元素达到平衡养分的作用。施肥人员需要利用相应的施肥设备,将肥料均匀的洒在土壤层,避免养分的流失。在施肥工作中,要注重土壤的肥沃特征、水稻的生长趋势,水稻的产量等,合理使用化肥量。在水稻生长后期施穗肥,能够提高水稻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业用地的逐渐减少,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够保障人们的粮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需要加强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实现水稻超高产要注重种子的选择、土壤的建设、秧苗培育、施肥管理、水层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等.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J].中国稻米,2012(01):1-14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5

关键词:水稻;高光效;高产;增产;栽培;技术措施

前言:为了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垦区400亿斤粮食的生产目标,为分局起到示范和带动标准化生产,检验科研技术成果,综合集成各种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目标;目前垦区的一些高产创建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较高的产量,主要是因为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措施把叶龄模式理论以及器官通神理论作为指导基础,结合水稻驻京也的培育进程,水稻作物的长势以及叶色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关诊断,对各生育期的灌溉、施肥、病虫防治等栽培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控,从而保障了水稻作物的安全成熟,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本文将结合本场的实践经验,对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措施进行进一步探究。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供试土壤地力指标

本试验于2014年在八五九农场,供试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多年老水田,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5;速效磷19ppm;速效钾143ppm;速效氮232ppm; 速效硅2100.1 ppm。5月插秧期、返青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6月份分蘖期雨水较大,分蘖迟缓;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7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低温多雾天气、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导致各个处理普遍发生细菌性褐斑病和褐变穗。

1.2 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品种:龙粳31,主茎11片叶。

采用钵育摆栽技术、磁南偏西23.5度高光效栽培技术、施用有机肥、合理施肥模式、严格水层管理、增施叶面肥等栽培措施,力求达到高产目标900公斤/亩。面积不少于12亩地。

1.3取样及测定方法

全田随机抽取3点,每点1m2进行调查分析,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对株高、有效分蘖个数、无效分蘖个数及相应叶龄进程进行田间调查。同时对水稻的穗数、每穗立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按此公式进行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5%。成熟时,全田实收进行测产,收获时,扣除边际1米,以避免边际效应,减少误差。

1.4 主要栽培技术

1.4.1育苗:气温稳定通过5℃,置床温度稳定通过13℃开始播种,每盘播芽种80-100g,采用钵盘稀播培育壮苗,按照旱育大苗方式育苗。

1.4.2插秧:气温稳定通过15℃开始插秧,带蘖插秧促早分蘖,密度9寸×3寸,密插,每穴7-10株,每平米保穗数700穗。

1.4.3施肥:每亩施用农家腐熟有机肥300kg,化肥总施用量氮、磷、钾总和每亩不低于30kg,其中氮肥16kg,磷肥6kg,钾肥12kg,其中氮肥按照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粒肥=2:3:1:2:2施入,磷肥和硅肥总量基肥100%施入,钾肥总量60%做基肥施入, 40%做穗肥在孕穗期施入,同时在孕穗期开始每5-7天茎叶喷施磷酸二氢钾+爱丰+喜耕田+硫酸锌叶面肥一次。

1.4.4灌溉:浅湿灌溉与间歇灌溉相结合,延长水线的长度,采用智能化控制灌溉,井水综合增温技术和排水循环利用技术,达到增加水温的目的。

1.4.5其他管理技术按照寒地水稻技术规程进行。

2 栽培技术措施

2.1 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合理稀植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是增产的基本前提。根据设计,播量为100-120粒/dm2。苗期管理的原则是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以控温为主,后期以炼苗为主。温度管理方面,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为主;出苗至1.5叶期,温度控制在28℃,1.5~2.5叶期,温度控制在25℃;2.5~3.5叶期,温度控制在20℃.如超此温度几十通风炼苗,可在早晨7点以后接膜通风,通风口先大后小,下午3点以后盖膜保温。水分管理方面,要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掌握“三看”,浇水必定浇透。插秧前一天,做好“三带”。

2.2 及时插秧、合理密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5月15日-5月25日为水稻高产移栽期,结合我场5月份气温情况、所选地块土壤肥力情况以及计划产量,确定插秧时期为5月16日,结合高光效栽培模式,采用宽窄行人工摆栽方式,大垄40cm,小垄20 cm,株距10 cm,每穴一钵,7-10株/钵,达到平方米有效穗数800穗。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利用罗盘矫正角度。

3 结果与分析

3.1水稻生育期、叶龄调查

水稻各生育阶段时间以及叶龄调查情况,调查得出与往年相比,今年水稻生育期有所提前,大约提前7-9天左右。

3.2 田间测产

通过3点取样调查得出,亩产量分别为850.49Kg、795.41 Kg、804.63 Kg,平均亩产量为816.84 Kg。

4、结论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6

关键词稻米;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053-01

黑龙江省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主产地,为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掘经济、技术潜力,应积极发展水稻生产。稻米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但种稻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收获时期等对稻米品质、食味和产量都有一定影响[1-2]。为提高稻米生产技术,特总结优质稻米的栽培技术。

1选择优质水稻品种

在国外发达国家,常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使之稳产、高产,成熟良好。黑龙江省优质米开发工作虽已起步一段时间,但由于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熟期不配套,很不适应当前的优质米开发。因此,提供综合性状好的不同熟期的优质品种十分必要。

2改善种稻环境

(1)土壤与稻米品质。土壤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大,关键是土壤氮素含量与释放时期。土壤氮素含量高,生育后期水稻吸收过多氮素,引起倒伏、发病,成熟不良,品质和食味下降。因此,土壤改良对提高稻米的品质有一定作用[3]。

(2)冷害与稻米品质。据报道,在气象因素中影响水稻品质最大的是气温。抽穗前10~25 d的穗发育期遇低温易受障碍型冷害,空秕粒明显增加,降低产量,碎米增多,整精米率下降。因此,要掌握好水稻安全抽穗期,保证其安全抽穗。

3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1)秧苗素质与品质。秧苗的大小与强弱对稻米品质影响很大,小苗抽穗期推迟,影响成熟度,大苗炼苗晚会早抽穗,抽穗早则会减产。培育中苗壮秧最理想[4]。

(2)插秧时期与品质。适期插秧较过早插和晚插整精米率有所提高,从黑龙江省气象条件看,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 ℃时栽插为宜。

(3)栽插密度、规格与品质。日本、韩国等国优质米栽插密度,机插22~25穴/m2,每穴插3~4株苗,相当于黑龙江省的30.0 cm×13.3 cm或30.0 cm×16.7 cm的栽插密度。黑龙江省提倡宽窄行栽插形式,水稻宽窄行栽插形式是在原来的等距单行栽插基础上,只通过调整部分行距,改善稻田水稻生育环境,使水稻生育健壮,增加抗逆性。

(4)土壤养分与品质。稻田施入有机质,直接改善食品作用不明显,但由于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产量,不降低食味。因此,优质稻栽培还是提倡施用有机肥。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素对稻米外观特性和食味的影响最大。基肥中氮素含量越多,米粒中粗蛋白含量越多,食味降低。追肥过晚,稻米中的蛋白质明显增加,食味降低。优质稻栽培要求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单施氮素增加裂纹米和垩白,降低稻米透明度和米饭黏性,提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硬度。

(5)断水早晚与品质。优质水稻抽穗后25、30、35 d断水,断水越早品质越差,产量越低。一般抽穗35 d断水,有利于保证品质和高产。

(6)倒伏与品质。水稻倒伏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严重倒伏的水稻整精米率减少13.9%~17.4%,青米、茶米和碎米明显增多,品质降低。

(7)及时防治病虫害。国外优质稻栽培都很重视水稻的病虫防治,特别是注意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以保证稻米的外观品质。防治病虫害要合理选用抗病品种和低毒农药,同时在栽培技术上避免施用大量氮肥,采取稀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5]。

4优质水稻秧田合理管理

(1)密闭期的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密封5~7 d,温度在32 ℃左右,如温度过低可延长2 d,保温保湿不浇水。

(2)绿化期的管理。秧苗变绿后二叶一心期,见绿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5~28 ℃,超过28 ℃要在背风面小通风,当秧苗叶片旱,晚无水珠、床面干裂、中午叶片打卷中的一种情况出现时,应在早晨浇透水,同时测定土壤pH值。

(3)炼苗期的管理。二叶一心期以后至移栽前,加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实行昼揭夜盖,进入自然锻炼状态。当夜间温度达12 ℃时,可大揭膜,全天通风炼苗。

5适期收获,合理贮藏

(1)收割期与品质。适宜收割期主要根据品种生育日数、抽穗后的日数和积温、稻谷水分以及成熟颜色确定。收割过早,增加青粒和未熟粒,晚割增加畸型粒和其他被害粒。抽穗后的积温达到1 100~1 200 ℃为适宜收割期。

(2)干燥与品质。水稻收割后,稻谷的适宜水分对碾米加工和贮藏起到很重要作用。以水分达到15%为宜。过分干燥,导致裂纹米和碎米,稻米光泽差,食味下降,重量减轻。

6参考文献

[1] 邹德堂,赵宏伟,赵长山.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曹立勇,杨仕华.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3] 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7

[关键词] 水稻;大田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适时早栽

水稻生长期少雨,高温,强光的可贵高温时段是5—7月份,月平均温度高于27℃。水稻适时早栽的目的是抢节令,抢温度,抢光照。立夏、小满两个节令的总日照时数在200h以上,可充分利用5月至6月前这一可贵的高温强光时段,使移栽后的秧苗有充足的大田营养生长期,促进主茎与所带蘖、新增蘖积累更多的同化物质,起到营养生长期“巧夺天工”的高温效应,为后期的生殖生长,穗大粒多打下基础。水稻高产经验表明:“十年早,九年好”,充分说明了适时早栽的重要意义。

二、增施有机肥

创造水稻“住得舒服”的良好土壤条件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肥能力和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供肥平稳,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亩施2000—3000kg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为水稻生长创造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

三、规范化栽培

坚持拉线实行东西向双行条栽,可控制和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东升西落的阳光通过行间照射使上下部叶片增强受光性,增加上下部叶片日照时数,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合效能高,能较好地协调群体(穗数)与个体(穗粒数和粒重)之间生长发育,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成穗率高,从而获得高产更高产。

四、科学运筹水肥

水稻移栽后5—7d开始分蘖,有效分蘖期在栽后15—20d。移栽后的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N、P、K和钙、镁、硫、铁、锌、硅、锰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后几种元素在土壤存在的可给生态数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氮、磷、钾三要素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最多,土壤不能满足,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肥料三要素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早施分蘖肥,促分蘖早生快发,是保证水稻有效分蘖成穗高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每生产100kg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2.5kg,磷酸1—1.2kg,氧化钾2.1—2.6kg。

五、水稻的中耕管理

水稻插秧后即进入田间管理,能不能得到高产,关键在“管”。综合运用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栽培技术,采取积极促进,适当控制的原则,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气等外界因素,促使苗、株、穗协调生长,达到增产目的。

主要技术措施是:“前期轰得起,中期稳起住,后期壮而健”的田间管理要求。“轰”是促进,但不是无限制的促进,要顾及中期能稳得住。“稳”是控制,但不抑制不长,而是为了后期进一步促进。没有“轰”就达不到足蘖多穗高产的基础;没有“稳”就不能巩固有效分蘖,更好的促进根系发育,达不到后期壮而健的要求。“轰”与“稳”是相辅而成的关系。

水稻大田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了壮杆大穗建立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早生快发,增蘖,争足穗。水稻移栽5—7d开始分蘖,55—60d秧龄的秧苗,移栽40—45d进入幼穗分化,在幼穗分化15d前的分蘖才能成穗。因此要把水稻一生中总用肥量的80%在移栽7d前作为中层肥或结合化除一次性施用,促进新生蘖早生快发,为幼穗分化打下基础。

水稻分蘖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浅栽勤灌,使其水稻分蘖期“喝足”水分,促使茎蘖形成壮株。干旱缺水不但不能新增分蘖,还将会带栽蘖,严重造成“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因此,这一时期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促进肥料吸收,使其苗棵达到“吃饱、喝足”,为创高产打下基础。

六、水稻拔节孕穗期的栽培管理

1.水稻分蘖期过后

就是拔节和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是水稻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我县多年来栽培粳稻品种的经验看,从育秧到这一时期一般是95—105d幼穗开始分化,田间茎蘖达最高。按照目标产量要求,亩茎蘖数要达到35—40万,1900m以上稻区要达40—45万。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中心由分蘖期以分蘖、叶片、根系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转入以茎及穗为中心的生长。由于生长中心的转移,拔节前后分蘖停止发生,分蘖已达到最高峰,而幼穗开始分化发育,直到出穗期,茎穗生长并进,是促进壮杆大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在早发、多穗的基础上,攻穗攻粒,争取穗大粒多。为使其达到成穗率80%的要求,这一时期田间管理应保持田间不干水,同时把留下的20%肥料及时在幼穗分化期前作穗粒肥施用,提高成穗率。高产目标:1900m以下地区亩有效穗达28—32万;1900m以上地区亩有效穗达30—35万。

2.病虫害防治

水稻拔节孕穗期主要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害以防治穗茎瘟、白叶枯病、水稻蚊枯病、稻曲病为主。虫害以防治第二代螟虫、粘虫、稻飞虱、叶蝉、稻苞虫为主。(参考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植保简报)。

七、水稻开花结实期的栽培管理

水稻抽穗后植株即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产并进期转入以穗粒发育为主的生殖生长期,包括抽穗、开化、灌浆、成熟等阶段,是最后决定结实粒数和粒重的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已经基本结束,生殖生长居于主导地位,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和茎杆、叶鞘内储存的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灌浆结实。灌浆结实期的长势长相,在生育前、中期“早发”、“中稳”的基础上,要求生长健壮,既不恋青,又不早衰;成熟杆青叶绿粒黄,整个植株显得坚韧有劲,达到“老健”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保穗、攻粒”,要求粒多、粒饱、粒重,栽培上采取干湿交替“养根、保叶”。

八、搞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及造成产量损失的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粘虫、螟虫、稻飞虱。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病虫害危害,预防保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8

关键词:栽培方式;病虫危害;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如何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稳定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成为众多水稻主产国的重点目标,而目前田间管理包括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这些影响因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栽培方式的改变往往会影响病虫的发展,对于病虫的发展,怎样才能尽量减少病虫危害现如今也是很重要的。

一、对近10多年水稻栽培方式的转变分析

在2000年以前,水稻的培养方式主要是手栽,大概85%以上的水稻都是采用手栽的培养方式来培育的,而在21世纪之后,科技发达了,随着机械化农业的进步,手栽稻的面积逐渐下降,特别是2005年以来,手栽面积迅速下降,近几年大部分水稻的栽培方式改为机插。

二、影响水稻病虫的产生的分析

2.1水稻栽培方式带来的影响。水稻培养方式由手栽方式渐渐的向机插方式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其他种类的栽培方式,也就是很多不同的地方栽培方式是不同的;水稻的生育期普遍推迟了,像麦套稻、直播稻生育期要比普通的手栽稻推迟10到15个小时,这种推迟期的变化,在前期不利于灰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内源性害虫的发生,在后期却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两迁害虫滞留为害,这两迁的害虫世代的增加,以至于危害水稻的时间就会增加,但同时有利于稻曲病发生。对于直播稻田落谷前大部分不进行浸种处理,导致水稻恶苗病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2.2分析对内源性螟虫的影响。对于二化螟的发生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一些山区仍然偏重发生,三化螟的发展程度也在逐年下降。下降的原因:一代螟虫无适生寄主,在整个市里手栽稻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手栽稻落谷早,一般在5月初落谷,而机插秧或直播稻要到5月中下旬或6月初落谷,一代螟虫没有适生田块;水稻易感期与三化螟易侵入期错开了,机插秧或直播稻比常规手栽稻晚了7到10个小时,与三化螟易侵入期错开;三化螟是单食性害虫,在近几年水稻病毒病发生较重,秧田多次用药压低传毒媒介灰飞虱的发生基数,且水稻是三化螟的唯一寄主,而二化螟寄主除了水稻外,田边杂草、玉米往往都是它们的寄主。

2.3分析对两迁害虫的影响。发生期延长,为害的世代增加了。在2000年以前这些两迁害虫在8到9月份就陆续回迁了,而2000年以后,由于轻简栽培面积大,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食疗条件有利,所以尽管在9月底到10月份初,这些两迁害虫还是滞留在这里,导致形成了危害。

2.4分析对纹枯病的影响。水稻的纹枯病在水稻产业上是常发重发病害。直播稻和手栽稻相比较,前期苗小、空间大、屏蔽度低、纹枯病发生的几率小,在后期由于基本苗多、密度高、透风透光条件差,直播稻纹枯病重于手栽、机插稻等其他栽培方式。

2.5分析对灰飞虱和水稻病毒的影响。水稻病毒总体呈下降趋势。对于水稻病毒病主要有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轻简栽培方式不利于灰飞虱和病毒病的发生。因为轻简栽培方式的播种期推迟,水稻易感病生育期错过了一代灰飞虱迁入传毒高峰期,加之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条纹叶枯病近年发生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在手栽稻为主的山区。因为在生产上没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近年黑条矮缩病在山区明显加重。通过大量的调查不同栽培方案下秧田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轻简栽培方式使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轻于常规水育秧田,而对于在山区,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在后山的比例较大,主要因为后山区主要是手栽稻区,在5月份初九大面积落谷育秧,秧苗感病期遇上灰飞虱成虫迁入高峰期。即使在丘陵重发区,直播稻、机插稻发病也较轻。

2.6分析对稻曲病的影响。稻曲病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遇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而多种栽培方式的并存,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在栽培方式多样化之后,生育期参差不齐,水稻破口抽穗期从8月上旬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导致部分水稻的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已成为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近几年稻曲病呈加重发生趋势,直播稻播种量高、基本苗多、密度大、田间郁闭、通透性差,这一系列原因都导致稻曲病发生,从而不利于水稻的生产。

三、对水稻栽培方式演变所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实际上对病虫发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水稻栽培方式的变化是必要的,即使有危害也要进行变化,对于新时期栽培方式变化带来的病虫发生特点、发生的规律有所变化的现状,需要想出适合的办法来应对产生的后果,以达到对水稻生产率的最小影响,加强研究,对于应对措施,主要有:

3.1对基础进行研究,加强测报。在调查的时候,要注意扩大调查的面积,增加调查点,及时掌握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病虫发生动态,从基础开始研究发生变化的原因,为实时分类指导防止提供准确的数据。认真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研究,对水稻病虫的治理与管理也要做深入的研究,多利用科学方法来对病虫进行有效的防治。

3.2在政策和技术上进行指导。对于政府部门,一定要对水稻农业发展方面重视起来,要进一步加强商品化的集中育供秧、机插秧补贴和推进力度,可以试着以乡村为单位统一进行育种、统一进行供秧、统一进行机插,通过行政措施对农民进行科学引导,最终实现科学种田。在现如今,水稻的品种多,栽培的方式也较为复杂,随着培育方式的改变生育期也在不断变化着,所以为了适应变化,对于技术部门一定要从基础抓起,坚固每个细节,在技术上正确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地区所产生的不同情况一定要做好分地区、分方式、分播期的分类指导,减少农民不懂药而乱用药的发生,对于指导一定要科学合理,来的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加强社会化服务的力度。对于水稻农业一定要加强重视,做好为农民提供水稻从种植到收取的全程综合服务,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药剂浸种、统一播期、统一秧池无纺布覆盖和统一机插,使秧苗素质一致、生育期一致、病虫发生一致,可以有利于统一用药,更好的控制病虫害。

四、结语

对于目前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水稻栽培方式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病虫害一定会存在,并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水稻加大生产量,必须对水稻发展变化按时进行调查,并不断改进,这样才更利于水稻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